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人音版(专业18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4-05-03 02:46:02浏览:500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人音版(专业18篇)

一年级教案的编写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有针对性。小编整理了一些一年级教案的优秀案例,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人教版

故事是幼儿最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帮助幼儿发展语言的方法。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以教师讲述故事为重要部分。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适当,咬字清楚是为了让幼儿字字听的清楚,节奏要比平时谈话稍慢,使他们一边听一边想;讲述故事时,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势都要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有所变化,这样对小班的的语言表达起辅助的作用。

1、使幼儿知道故事的名称、角色、基本内容。

2、幼儿模仿小动物的叫声。

3、学习词:太轻、太响、太快、太慢。

教学图片。

一、出示小花猫,问:小朋友,你们看它是谁呀?(小花帽)对了,小花猫今天要去参加小动物们的唱歌比赛,你们想不想知道有哪些小动物参加了比赛,谁得了第一名呀?今天,老师讲个故事,名称就叫唱歌比赛(幼儿学讲)。

二、老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幼儿欣赏,要求幼儿听清哪些小动物参加了比赛,谁得了第一名?听故事提问:

1、故事的名称是什么?

2、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参加了比赛,谁是裁判员。

3、谁得第一名,为什么(幼儿议论小猫唱得好在哪里,不下结论)?

四、老师边讲故事,边提问:

1、师:“叽叽叽、叽叽叽”这是谁的叫声,小兔说:小鸡唱的怎么样?(学习词:太轻)幼儿模仿小鸡的叫声。

2、师唱:“呷呷呷、呷呷呷”这是谁在唱?小白兔说鸭子唱得怎么样?(学习词:太响)幼儿大声模仿鸭子的叫声。

3、师唱:“汪汪汪、汪汪汪”这是谁在唱?小白兔说小狗唱得怎么样?(学习词:太快)幼儿大声模仿小狗的叫声。

4、师唱:“咩咩咩、咩咩咩”这是谁在唱?小白兔说小羊唱得怎么样?(学习词:太慢)幼儿慢声模仿小羊的叫声。

5、最后轮到谁?(小猫)师唱:“喵喵喵”,小白兔说小猫唱得怎么样?(学讲:不快、不慢、不响、不轻)谁得第一名?幼儿用最好听的声音模仿小猫的叫声。

五、幼儿分组戴上小动物的头饰进行唱歌比赛,老师作评判员,“小白兔”戴上头饰进行表演并教育幼儿以后唱歌要向小猫学习,唱得不快不慢,不响也不轻。

评析:幼儿时期,兴趣是其学习活动中最强烈的心理因素,幼儿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能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且能取得较好的效能,因此,任何活动都应重视兴趣的培养。

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全册教案4

2.复听范唱,用跟唱的方法尽快学会歌曲。分小组编创角色进行表演。3.请一部分学生加入打击乐器沙球、边打边唱。其他同学边唱边表演。编创与活动1.认识沙球,看图或看教师示范持沙球的正确姿势。2.分小组尝试,发出声音。3.指导学生看右面的练习:第1小节:左手一下,右手一下,第2小节:左手一下右手两下。沙球及演奏方法简介沙球:又名沙锤,用密封的椰子壳外加木把制成(儿童打击乐为塑料壳,内装沙粒,两个一组)。演奏时,左、右手各握一把,双手交替上下晃动,奏出各种节奏音型。沙球发音清脆呈短暂的沙沙声,多用于演奏有特殊风格的舞曲。教学建议一、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二、本课以“巧巧手”为主题,是一个劳动光荣主题的学习,教师可提前预备一些旧报纸,便于学生利用。教材分析1.歌曲《我有一双万能的手》《我有一双万能的手》是一首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儿童歌曲。2/4拍,五声徵调式。轻松的旋律运用了重复的手法,合着有规律的节奏,一气呵成,表现了歌唱劳动的活泼、愉快的情绪。歌曲以表演唱形式出现,一领一和气氛热烈。历数一双手的功劳:洗衣服等家务劳动,补图书、平操场等爱校园的劳动,拾麦穗、拔野草等生产劳动,真是样样事情都会做,因而得到爸爸妈妈的夸奖。使学生在歌唱中明白劳动光荣的道理,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劳动的思想教育。2.管弦乐《铁匠波尔卡》《铁匠波尔卡》由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施特劳斯作于1869年。同年3月在保险箱制造商为制成两万个保险箱而举行的焰火庆祝大会上首次演出。是作曲家所作100余首波尔卡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做保险箱少不了铁匠,在德语中“铁匠”与“火的节庆”是同一个词(feuerfest),因此,乐曲喻意为这次大会的内容和形式。据说在焰火大会上首次演出时,乐队曾采用两台打铁用的铁砧作为节奏乐器。乐曲采用d大调,复三部曲式,3/4拍,在以敲打铁砧为节奏的4小节引子后,乐曲呈示出采用单三部曲式写成的第一部分主要主题。此主题轻快活泼,表现了人们对生活充满信心的欢乐。其中在每个乐句末尾一小节强调后一拍,并突出打铁的节奏,使人联想到铁匠们在火光下快乐地劳动的情景。乐曲中间转为g大调,用二部曲式写成。中间部主题:这一强调后半拍节奏的主题形成了轻松跳跃的舞蹈气氛。乐曲再现第一部分后,在简短的结尾中用铁砧叮当叮当的造型性音响效果和活跃欢快的气氛结束全曲。3.歌曲《粉刷匠》《粉刷匠》是一首风趣、活泼的波兰儿童歌曲。2/4拍,f大调,一段体结构。全曲音域仅有五度,由五个唱名do、re、mi、fa、sol组成短小严整的四个乐句。旋律多使用重复的手法,简单而且易唱易记。第一、二、四乐句旋律基本相同,第三乐句旋律稍有变化,并以××××|×××|××××|×―|的节奏贯穿全曲,给人以完整统一的感受。轻松风趣的旋律与幽默诙谐的歌词相结合,一方面生动地描绘了小粉刷匠在观赏自己的劳动成果,得意炫耀自己劳动技术的同时,表现了小粉刷匠一心只顾劳动,弄得鼻子也刷上了白灰的顽皮神态。一方面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歌表演《粉刷匠》动作设计:〔开始位置〕全体学生原地站立。音乐小节歌词动作建议1-2我是一个粉刷匠正步站立,1向左卷左袖,2向右卷右袖。3粉刷本领正步站立,双手叉腰。4强左手不变,右手向前竖大拇指。5-6我要把那新房子脚八字步,左右移动重心4次。同时,右手至胸前,掌心向上,左手向左侧下方伸展。7-8刷得很漂亮右手由下向上做刷墙动作,两次。9-10刷了房顶又刷墙脚同5-6小节。右手上举向左横刷后,再向右横刷。11-12刷子飞舞忙手脚姿态不变,右手由下向上顺时针方向转一圈。13-14哎呀我的小鼻子双脚正步,双膝弯曲,右手指自己的鼻子,左手左侧平伸,掌心向下,头随之点动两次。15变呀变了脚正步站立,双手五指并拢,挡在脸面前,掌心向自己,身体向前倾。16样双手打开,掌心向外翻,身体回原。4.歌曲《理发师》《理发师》是一首热情、欢快而又不乏幽默的澳大利亚民歌。f大调式,2/4拍,单乐段结构。旋律采用上行级进、乐句模进,八度大跳、同音反复等发展手法,并将三次模拟理发的“咔嚓”、“沙沙”声与有规律的××|××|节奏相配合,生动地描绘了理发师认真、快速、愉快地忙碌着的形象。反映了劳动时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歌表演同桌二人共同表演,一人扮顾客坐着,双手自然放在腿上。另一人扮理发师站在顾客后面。表演动作可参照课本简图,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根据歌词内容创作。【动作说明】第一段:左站右坐(见课本上图)第1-2小节,左边学生扶“顾客”左肩,右手半握拳,伸出大拇指,先向左再向右做“摸胡子”动作。第3-4小节,右手伸出食指、中指模仿剪刀,由右向左剪四下。第5-6小节,右小臂向上垂直举起,向前后方向抖动四下。第7-8小节,动作同第3-4小节。第9-11小节,换左手理发,从左向右剪六下。第12-16小节,左手伸直似抚摸“顾客”的头发,由下而上随节拍轻推四下,同时右手上举,五指分开,手腕随节拍上下晃动,做喷雾动作。第二段:右站左坐。第1-2小节,右手向右下方伸出,做“请”的动作。左边学生向右转身点头打招呼。第3-4小节,动作同第一段。第5-6小节,“顾客”双手举起手心对面部模仿照镜子,两人同时先向左,再向右各晃动一次,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第7-8小节,动作同第一段。第十课汪汪与咪咪教学目标一、通过聆听、表演和编创活动,突出“汪汪与咪咪”的主题,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观察能力。二、理解歌曲的内容,有感情地演唱,能填创歌词,并能发挥想像力编创动作表演。三、能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四、运用×和×编创节奏,并能背唱自己熟悉的有关小动物的歌曲。教学内容聆听《小狗圆舞曲》教学基本要求1.完整地聆听乐曲,让学生用手指随课本上的图形谱划动。提示:你感到乐曲描绘了小狗怎样的动作,或小狗在做什么?2.复听音乐,随着音乐用手势在桌上进行表演。聆听《跳圆舞曲的小猫》教学基本要求1.完整地聆听这首篇幅短小的管弦乐曲。2.提示:听了乐曲你想到了什么?可让学生根据标题去想像。3.跟着乐曲和教师哼唱第一部分主题a,加深对乐曲的印象。4.复听乐曲。用手指在桌上画图形谱。提示:乐曲的情绪和速度有什么变化?你能听到哪两种小动物的叫声?5.分小组讨论:你感到小猫在做什么?结尾使你想到什么?6.听乐曲,用动作表演。学小猫的样子跳圆舞曲。编创与活动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是一个编创节奏与复习歌曲相结合的'趣味性练习。要求学生不但能按节奏编创小动物的叫声,而且能唱出关于这个小动物的歌曲。(即:课本中学过或平时自己听过的歌。)2.在编创节奏中,再次熟悉运用×、×节奏。可分小组进行填创游戏,要求边说边做小动物的动作,看谁将节奏读得准,动作做得生动形象。表演《猫咪别淘气》教学基本要求1.反复聆听歌曲。提示学生歌中唱出的小猫咪在怎样淘气?2.用听唱法学会歌曲。3.分小组讨论,做分角色表演的准备。4.分小组边唱边表演。5.加入打击乐器表演。编创与活动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安排了一个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练习。教师可指导学生分小组试一试每个人关于选择乐器的建议。2.选择一种效果较好的伴奏方法,为歌曲伴奏。表演《谁在叫》教学基本要求1.完整地聆听歌曲,用手指随着课本上的旋律线划动。提示:听一听,谁在叫?为什么小动物叫了?它们都在做什么?再一次聆听,使学生在聆听中熟悉旋律、内容、发现问题、回答问题。2.听着歌曲录音跟唱全曲。或用听唱法学会歌曲。3.分组进行编创活动。提示:你知道哪些小动物,它们怎样叫,利用小组的智慧你一句、我一句为歌曲编创新歌词,分组表演自己的歌。4.边唱边表演动作。第一段唱原词,第二段唱小组填创的歌词。5.背唱自创的歌曲给爸爸、妈妈听。课本中《谁在叫》这首歌采用了图与旋律线示意的方法呈现,生动形象而有趣。学生可通过旋律线的示意,结合看图,迅速地记忆歌词。同时也有助于提示学生的动作表演。教学建议一、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二、结合本课主题“汪汪与咪咪”进行学习、比较两首聆听乐曲,感受小狗的音乐是急促的、旋转的,小猫的音乐是悠闲的。教材分析1.管弦乐《小狗圆舞曲》《小狗圆舞曲》又称《一分钟圆舞曲》或《瞬间圆舞曲》。由波兰作曲家肖邦作于1846~1847年间。初作为钢琴曲,后被改编为长笛曲、管弦乐曲等。作曲家的朋友法国女作家乔治桑(1804~1876)豢养了一只小狗,常喜欢飞快地旋转着追逐自己的尾巴。乔治桑请作曲家用音乐表现这只小狗的可爱动态,于是作曲家欣然写成此曲。乐曲篇幅短小,速度很快,一气呵成。乐曲采用三部曲式写成。4小节引

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全册教案7

动地表现了铁梅揣测、观察时活泼、得意的神态。这个唱段具有清新、明朗又略带单纯、幼稚的趣味,反映了铁梅人小志大、天真淳朴又似懂非懂的性格特征。3.笛子与乐队《京调》这是一首采用京剧音乐素材写成的民族管弦乐曲,由上海民族乐团作曲家顾冠仁编曲。乐曲是根据京剧音乐中典型音调如西皮原板(一板一眼,即2/4拍)和流水板(有板无眼,即1/4拍)等音调缀成。乐曲为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在实际演奏时,曲中的第一、第二段重复一次,形成ababa的结构。乐曲一开始采用京剧中“过门”的音调为引子,由乐队合奏。接着呈示第一部分的主题音乐:这是由清脆明亮的曲笛吹出的京剧曲牌,给人以明朗、轻松之感。过门乐句之后进入中段,由曲笛吹出了新的模仿唱腔的曲调:这一舒展的音调与第一部分主题音乐那种活跃欢快的旋律形成了对比。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乐曲最后,突然速度减慢,曲笛吹奏散板的京剧唱腔,全曲告终。乐曲虽然短小,手法简洁,但构思别具一格,富有京剧的韵味,使人充分领略了京剧所特有的情调。京剧小知识〔行当〕生:男性正面形象。中老年男性称“老生”,又可分为“文生”与“武生”;年轻男性称“小生”;小孩子称“娃娃生”。旦:女性正面形象。其中,端庄娴静的形象,唱功为主的称“青衣”;活泼、泼辣的形象,以念、做为主、以唱为辅的称“花旦”;以武技擅长的称“武旦”;老年女性称“老旦”。净:性格鲜明的男性配角。丑:滑稽、幽默、机敏、活跃的人物,也有“文”、“武”之分;能言善语、幽默诙谐的中老年妇女称“丑旦”。〔脸谱〕红脸:表示忠勇正直,如关羽。白脸:表示奸诈狠毒,如曹操。黑脸:表示刚正不阿,如包拯。蓝脸和绿脸:中性,表示草莽英雄。金脸和银脸:表示神秘,代表神妖一类者。4.歌曲《蝈蝈和蛐蛐》《蝈蝈和蛐蛐》是一首叙述性的诙谐歌曲。歌曲以拟人化的手法,讽刺爱“吹牛”的“蝈蝈”和“蛐蛐”相互吹捧、相互比说大话,他俩“越吹越得意”“越侃越入迷”,到头来都成了大公鸡的盘中餐。以此来告诫人们,要踏踏实实、千万不能浮浮夸夸,要做一个诚实的人。歌曲的曲调汲取于北方戏曲(如京戏)、说唱(如评剧)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全曲以“”这样一个乐节为动机而展开。歌曲以内容的情节发展而分为三个乐段。第一乐段8小节,四句组成。每句2小节。介绍两个人物“蝈蝈”和“蛐蛐”,他俩一唱一和开始“吹牛皮”。词曲结合贴切,平稳而带有叙述性。第二乐段是中间带有反复记号的部分,9小节(包括说白的1小节),也是2小节曲调为一句,曲调由第一乐段的动机“”倒逆为“”而展开,以说唱的形式各自吹虚自己的本领。第三段是最后的13小节,由六句组成,基本是2小节一句。(但倒数第5小节的“”是3小节一句)这是全曲的高潮部分,音乐节奏拉宽,带有戏曲的拖腔味,表现二位吹牛大王,越吹越大,正在洋洋得意之际,音乐突然出现一个前八分休止符,转入另一个情境:“走来一只大公鸡”,用连续七个四分音符:“”形象地把公鸡“一口一个”把它俩全吃了。风趣而完满地结束了这一闹剧。歌曲以趣味性与论理性为一体,学生在演唱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表现这小哥俩的丑态,边唱边演去体验音乐的诙谐性。5.歌曲《我是中国人》这是一首曲调根据京剧曲牌中典型的西皮流水的音调缀成的戏歌。全曲唱词简短、朗朗上口,曲调的运腔十分口语化,它热情地颂扬了中华民族讲文明的传统美德。曲中每一句中均运用了前半拍的八分休止符,使得曲调刚健有力,特别在最后一句的“人”字上通过了一字多音的长运腔把音调推向全曲的最高音“5”形成高潮,继尔又以下行五度结束在“1”音上,它以自豪的语气和心情唱出了中国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第七课友谊教学目标1.师生情、生生情,人间最珍贵的是友谊。通过学习主题鲜明、情绪热烈的《手拉手》、《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可爱的苹果》等作品,让我们进一步体验友谊永存。2.唱好二声部合唱《手拉手》、《可爱的苹果》,从和谐的音色中享受友谊给我们带来的乐感,并进行儿歌歌曲创作活动及艺术实践活动,表达对老师的情谊。3.欣赏声乐曲《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体验人间的情和爱,并编创舞蹈动作。教学内容聆听《我的朋友在哪里》教学基本要求1.回忆儿时的情景导入。设问:在小时侯是否玩过“找朋友”的游戏活动?还能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吗?2.设问:你听!这首歌是否也在找朋友?(1)欣赏歌曲《我的朋友在哪里》。(2)讨论:歌曲的内容、情绪及演唱形式。3.板书歌词(有条件的学校,将歌篇扫描到计算机内,在大展幕上展示,效果更好)。看着歌篇再次聆听。4.以歌曲为背景音乐,研究讨论集体舞的设计方案,并请几位有舞蹈特长的学生设计舞步,示范集体舞舞步,全体跟学。5.在《我的朋友在哪里》的歌声中,翩翩起舞,全班跳集体舞。部分学生可戴上头饰及披肩扮演不同肤色的世界各国儿童。6.小结:友谊长在,友爱永存。聆听《让世界充满爱》教学基本要求1.歌曲背景介绍导入。在大型运动会上,经常能听到郭峰创作的歌曲,这些歌曲的主题都是反映“友谊”与“和平”。本课介绍其中一首――《让世界充满爱》。2.欣赏《让世界充满爱》。设问: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它的主题思想是什么?3.看着教材上的歌词,再次聆听。设问歌曲的风格是通俗的还是其他类的歌曲?通俗歌曲在节奏上有什么特征,你能说说、唱唱吗?4.跟着录音哼唱,也可随着音乐的节奏边唱(边哼)边跳,或做表示友谊的各种即兴动作。5.小结:“这世界有真心的爱,让世界充满情和爱”。表演《手拉手》教学基本要求1.从文明礼貌习惯导入。设问:人与人表示友好、友谊、友爱等,最常用的是什么动作?2.聆听范唱:(1)说说这首歌讲些什么内容?(2)这首歌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哪一种节奏型出现很多次?你能拍击一下吗?3.学唱歌曲。(1)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曲调(第1―6小节),注意乐句的完整性,注意切分节奏。学唱时,让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把握住节奏。(2)学生自学第一乐段的第二、第三乐句。在自学前,教师先范唱这两乐句曲调,并要求学生听辨这两个乐句的曲调与第一乐句的关系(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以提高学生分析、听辨的能力。(3)在能流畅地唱好第一乐段的`曲调的基础上学唱第二乐段。(4)第二乐段的二声部并不难学。因8小节的合唱实质上是两个4小节的重复。可以让学生自学,在合成时教师注意调整两个声部的音准与和谐。接着的单声部比较简单,学生能视唱。(5)完整地、以稍快的速度、有朝气地唱好全曲调。(6)填上歌词以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4.表演歌曲。(1)按歌谱上要求,在第一乐段长音处加上集体拍手。(2)让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其基本音型为“”,在歌谱上有色块处用“”节奏,以烘托热烈的气氛。(3)有条件的班级,可用竖笛、口风琴为歌曲伴奏。(4)编创设计一组舞蹈动作为歌曲伴舞或排成表演唱。创作动作:为儿歌谱曲1.让学生熟读儿歌,能有感情地背诵。2.创作好第一句歌词的曲调,反复咏唱体验,在自己满意的前提下,唱给周围的同学听。3.在第一句的基础上创作第二、三、四句,运用以前学到的模仿、重复等手法进行创作。4.完整地唱给周围的同学听,征求意见进行修改后为大家表演。表演《可爱的苹果》教学基本要求1.以水果的形状导入。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苹果的形状并涂上红色。设问:这个图案的形状是什么?它代表什么?2.聆听范唱并介绍歌曲。歌曲背景:这首歌曲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词作者是北京女三中初二班的学生们。她们怀着对老师的崇敬心情,集体创作了这首词,以苹果比喻学生火热的心去慰问老师。3.分组学唱。(1)教师范唱曲调(齐唱部分),学生仔细聆听并用手划3/4拍指挥图式,感受三拍子的节拍及曲调的情绪。(2)分成两组学唱――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甲组学唱第1――14小节。乙组学唱第15小节到齐唱结束。(乙组较难唱,教师在分组时要适当顾及学生水平。)(3)两组曲调接唱。教师表扬学生自学的能力,并纠正其中的不足之处。(弱起拍的乐句节奏可能学生唱不整齐,需要教师加以指导。)(4)学唱最后的二声部合唱。(甲组唱高声部,乙组唱低声部,教师重点指导乙组。)(5)全曲合成。以崇敬的心情、稍快的速度唱曲调。4.表演歌曲。(1)有感情地朗诵歌词。(2)有感情地唱好歌曲。(3)分组讨论演唱形式。(4)各组展示,师生点评。艺术创作实践活动1.活动的主题:师生情演。2.这一活动的要求拟在课前先告诉学生(上节课结束时与学生沟通一下),请他们收集有关材料。3.汇总各人收集的材料,分组讨论,选编其中一种形式并进行排练。教师分别深入到各组了解情况并给予指导。4.选出节目主持人,在教师指导下编排节目顺序及准备简单串联词。5.教师也应准备节目参与,或参加到学生的节目中去作为普通的一员。6.“师生情谊”艺术活动展示。7.小结。教学建议本课内容拟用2―3课时完时。第一课时:《手拉手》、“为儿歌谱曲”、《我的朋友在哪里》。第二课时:《让世界充满爱》、《可爱的苹果》、“师生情谊”的实践活动。教材分析1.歌曲《我的朋友在哪里》这是一首以讴歌友谊为主题的青年歌曲,它表现了青年们对友情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展示了新一代青年豪放开阔。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全册教案4

加勒比地区最现代化的工业基地之一。旅游业也发展很快,年接待东南端,介于北纬游客约20万。可耕地占国土面积30%,主要种植甘蔗、可可、咖啡、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蔗糖和可可豆一向为重要的出口农产品;谷物以水稻为主,粮食远不能自给自足。70-80年代,由于农业得不到重视,农业生产不断下降。岛上交通依靠公路(全长7000多公里)。首都西班牙港是全国最大海港,其次是利萨角。第五课兽王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教育学生爱护人类的朋友--动物,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2.能用清晰的咬字、吐字演唱本课歌曲。并有感情地进行表演。3.能用打击乐及自制乐器尝试编创有情景的打击乐合奏。4.能用口风琴弹奏la、mi,为同学演唱歌曲伴奏。教学内容聆听《狮王进行曲》教学基本要求1.完整地聆听乐曲。提示:乐曲描绘了森林之王的音调是怎样的?2.复听时,提示学生:狮子吼叫了几声?用线条画出来。3.教师可制作狮王的头饰,让学生在黑板上边听音乐边贴,按自己的想像再加上线条,绘制狮王图与线条相综合的图形谱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聆听《老虎磨牙》教学基本要求1.完整地聆听乐曲。提示:你好像听到什么?仿佛看到什么?2.复听乐曲。用手指按课本上的图形谱划动。或徒手模仿演奏打击乐器。提示:音乐给你怎样的感受?3.分组用自制打击乐器参与乐曲的表演。提示:怎样参与乐曲,用什么样的声音参与合适?怎样让木板、纸盒、纸等发出声音,再听着乐曲击打自己制做的乐器。编创与活动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安排了用口风琴为歌曲伴奏的练习,伴奏采用固定低音式。让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弹奏la,另一组弹奏mi,一拍la,一拍mi,交替进行为另外两组同学唱歌伴奏。2.待学生熟悉后,可一组同学试着用两个音伴奏,一组同学唱歌,再进行另外两组,看哪一组配合得好。表演《两只老虎》教学基本要求1.听歌曲录音,熟悉音调,跟唱歌曲的旋律。2.听教师范唱,熟悉歌词,教师范唱时可采用双手旋律伴奏,避免使用伴奏音型学生听不清歌词。3.有感情地朗读歌词。4.小声填唱歌词。在完整地歌唱基础上试做轻唱(卡农式)。教师指挥,使学生完整地结束。5.分组创歌词,编创动作边唱边表演。表演《猫虎歌》教学基本要求1.完整地聆听歌曲,让学生多次地感受歌曲风趣的情绪,再听琴和小声哼唱歌曲的音调。2.有感情地读歌词。3.小声随琴填唱歌词,分组讨论如何表现歌曲的情感。4.有感情地演唱歌曲。5.试着在合适的地方加上猫和老虎的叫声。教学建议1.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2.喜爱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可结合“兽王”的主题,让学生联想过去听过的有关动物的音乐主题片断或歌曲唱给大家听一听,不仅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记忆力,也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多多积累自己喜爱的旋律。教材分析1.管弦乐《狮王行曲》《狮王进行曲》是法国作曲家圣-桑所作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一曲。这首雅俗共赏的标题性音乐作品由13首带有标题的小曲及终曲组成。它们分别是《狮王进行曲》、《母鸡和公鸡》、《骡子》、《乌龟》、《大象》、《袋鼠》、《水族馆》、《长耳朵的角色》、《森林深处的杜鹃》、《鸟舍》、《钢琴家》、《化石》、《天鹅》、《终曲》。1886年初,作者在布拉格和维也纳举办音乐会,后至奥地利小城库尔迪姆休养。休养期间,应邀为法国大提琴家夏尔・勒布克(1822-1893)举办的狂欢节音乐会写了这首组曲,并亲自指挥演奏。乐曲《狮王进行曲》一开始,便以钢琴的颤音形成森严的森林气氛。接着弦乐与两架钢琴一起奏出逐渐增强的音响,进一步渲染这种气氛。随后,钢琴用很强的力度ff奏出音阶式的经过句,引出狮王进行曲。这一进行曲采用对比性中段的单三部曲式,先由两架钢琴以适度的快板奏出狮王行进的节奏,接着弦乐奏出狮王进行曲主题:沉重有力的顿音,浑厚低沉的旋律,表现了万兽之王威风凛凛的神态和坚实的步伐。这主题重复一遍之后,出现了由低音区的半音阶经过句组成的模仿狮子吼叫的对比性中段。然后,钢琴在高音区再现狮王主题,最后在狮子的吼叫声中结束。2.民族打击乐《老虎磨牙》乐曲以锣的喧嚣声制造了山风啸啸、松涛阵阵的壮阔背景。接着加入了板、鼓、木鱼的击奏声,表现了山中之王老虎威风凛凛地出现在山林中,它那矫健的步伐由慢到快。突然,乐声停了下来,老虎凝神,似乎听到了什么;片刻,各种打击乐器再次奏起,锣鼓声、刮奏声连续不断,表现了老虎抖动满是斑纹的皮毛、磨牙、欢跃等生动的形象。3.歌曲《两只老虎》《两只老虎》是一首法国童谣,也是一首深受儿童喜爱的游戏歌曲。采用4/4拍,大调式,一段体结构。这首歌的音域只有九度,其旋律简练流畅,采用了级进的进行方式,并主要以重复的手法构成。歌词生动、有趣,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适合儿童边唱边游戏。这首法国童谣传入我国之后,曾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填词为“打倒列强”,传遍了整个中华大地,为中国革命起到了鼓舞人民斗志的作用。4.歌曲《猫虎歌》《猫虎歌》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采用4/4拍,五声羽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为两段歌词的分节歌,幽默诙谐,极富童趣。歌词的背景来自民间传说的一则故事,故事梗概是这样:很久以前,老虎曾拜猫儿为师傅学本领。猫师傅就将本领一一传授给了老虎,老虎想到自己的本领学到手,如果吃掉猫,那可就“天下第一”了,没想到猫师傅防备了老虎的野心,留下一招“爬树”的本领没有教给老虎,当老虎要吃掉“师傅”的瞬间,猫儿灵巧地爬上了树,老虎的野心没有得逞。在这首歌里,猫儿摇头摆尾的装师傅,欺骗老虎,说狮子、豹子都是猫,让老虎服服贴贴称臣。在开始的两乐句采用了前倚音,刻画猫儿狡黠的神态和腔调,生动、形象。第三乐句采用了重复的节奏,反复了动机,恰好地吻合了歌词叙述的语气,似说似唱,俨然以一副老师傅的形象在教诲老虎。词曲结合紧密,最后一乐句旋律出现全曲最高音,显示了儿骗得老虎后得意的样子。歌曲有着民歌浓重的说唱风,适合学生边唱边表演,尤其适合男孩子们表演猫第六课愉快的劳动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和表演本课歌曲,理解本课主题“愉快的劳动”,明白劳动光荣的道理。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2.能用学过的唱名填写并准确演唱,在实践中掌握音与音之间的音高关系。3.认识和节奏,能准确地读拍。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教学内容聆听《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基本要求1.完整地聆听歌曲。让学生注意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听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2.复听歌曲。让学生随着音乐在纸上画线条,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3.再次复听。让学生用打击乐或拍手轻轻合着音乐,启发学生轻轻随着歌声哼唱,看看能记住哪一句,哪一句给你的印象最深刻。编创与活动将《拾稻穗的小姑娘》和《太阳出来喜洋洋》进行对比,把自己心里的感受用颜色或线条涂画在课本上。聆听《拾稻穗的小姑娘》1.完整地聆听歌曲,轻轻合着音乐拍手。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2.复听歌曲,边听边做动作表演。3.分组听音乐表演,看哪一组表演的好。表演《小渔篓》教学基本要求1.完整地聆听歌曲录音和教师范唱。提示: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唱出了哪些内容?2.再次聆听,尽快地记住旋律、教师用琴带着学生熟悉旋律。3.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歌曲表达了小朋友怎样的心情?你应该怎样唱?提示学生:要有感情地表现歌曲的内容。4.听琴试填唱歌词,发现错误的地方要及时纠正。5.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编创动作表现歌曲。编创与活动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安排填唱名编唱旋律的练习。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课本上用笔填写上唱名,唱出多条旋律。比一比看谁唱出的旋律好听、准确。2.还可以划分小组进行,每小组派出代表演唱自己填写的唱名形成旋律,比一比,哪一小组演唱的准确、流畅,旋律好听,便将哪一组选为优胜组。表演《采山》教学基本要求1.完整地聆听歌曲录音或教师范唱,跟唱并学会歌唱。提示:小女孩在做什么?2.教师可构思一个情景,清晨的大山静悄悄的,太阳出来了,鸟儿欢唱着,让学生分组表演早晨的景色。加在歌唱前。3.歌曲唱会后跟着老师拍击歌曲的节奏。出示歌谱中提炼出的节奏。如。4.跟着歌曲拍一拍,找出在歌曲中出现的地方。编创与活动1.将歌谱中出现的节奏归纳整理为课本上一样,比较长短,拍一拍,读一读。在实践中弄清两个与四个都是一拍的时值。2.将蘑菇上的节奏拍一拍,然后分小组组合节奏,按着课本右上方的例子每人组合四拍,然后将一组几个人组合的节奏连起来读拍,形成一条节奏长龙,或一个人接着一个人,读一读,拍一拍自己组合的节奏,看哪一组连接得好,不空拍、不出错,即为优胜组。编创与活动这是本套教材出现的第三种利用节奏素式,教师可提示学生先按数字大小读出来,大字重、小字轻,熟悉后再拍击,形成习惯。打击乐的加入在大字处,至于加入哪几种打击乐器,可由学生自行选取,最后尝试为歌曲伴奏。教学建议1.本课可安排三课时完成。2.在聆听和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表述自己的见解。不要强求学生见解统一,要创造一个宽松的、乐于学习的氛围,使学生没有压力与思想负担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读掌握的节奏型。这组节奏型改变了重音方3.教师要注意知识的学习溶在教学实践中,千万不可为了学知识而学知识,要使学生在实践中、游戏中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人教版

1.感受并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

2.感受人声和乐器不同的音色。

3.能够用不同的材料创造声音。

4.能够用声音编织一个简单的故事。

5.会唱歌曲《大雨和小雨》和《大鼓和小鼓》。

1.歌曲《大雨和小雨》。

2.歌曲《大鼓和小鼓》。

3.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一)。

4.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二)。

四课时。

创造声音并用声音编织故事。通过创编音乐的实践活动,引起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对声音的联想。学生虽然对生活中的声音有一定的感受,但没有从声音引起联想的经验。教师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为探索声音打下良好的基础。

1.五个盛水的瓶子、碟子及课堂打击乐器。

2.自生活中采集的各种声音的录音带或cd。

3.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

第一课时。

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2.歌曲《大雨和小雨》。

3.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1.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2.能够准确朗读歌词。

3.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4.能创造几种声音。

(一)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设计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2.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倾听”生活中的声音进行简单分类,再分别播放教材中城市、森林、乡村的声音,学生、模仿并简单说明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设计目的:丰富学生的知识。)。

3、想一想,说说生活中还有那些声音。

(二)歌曲《大雨和小雨》。

1.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大雨也有小雨。下面我们来学唱一首关于鱼的歌曲《大雨和小雨》。

2.由教师范唱或听录音。(设计目的: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跟着教师学唱《大雨和小雨》。

4.讨论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三)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1、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都是生活中的声音。

2.能不能自己创造一些与教材中不同的声音呢?(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3.用几种声音连在一起表现一定的内容。

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全册教案7

第一课春天的歌教学目标1.从聆听《春到沂河》、《春》等中外音乐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尽可能展开想像、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嘀哩嘀哩》、《春天举行音乐会》,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3.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注:本课在五线谱版是第二课。教学内容聆听《春到沂河》教学基本要求1.以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为欣赏《春到沂河》的导入。(1)欣赏女声独唱《沂蒙山好风光》。(2)随教师的琴声视谱哼唱《沂蒙山好风光》曲调。2.聆听《春到沂河》第一部分(可以听两遍)。设问:(1)这段曲调熟悉吗?它源于哪一首民歌?(2)这段曲调给你们的情绪以什么感受?3.介绍柳琴的形状与音色特征。有条件的学校如能用vcd及多媒体现代化手段介绍,将更为形象生动。4.看着书上的图形谱,完整地听全曲,比较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速度变化。5.揭示曲名《春到沂河》,介绍沂河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懂得《春到沂河》是以山东民歌为素材改编的乐曲。6.再次完整地聆听全曲。从乐曲的名称(标题)及三部分的速度变化,即兴用动作来表达对乐曲的感受与理解。音乐知识教学基本要求1.在歌曲黄鹂鸟的叫声中模仿其节奏,从模仿实践中感受“”的长短。2.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在复习四分、八分音符时值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3.在复习四分休止符的基础上学习八分休止符的时值。4.在五线谱版教学时,知道以第一间唱“do”时,“re、mi、fa、sol”各音在五线谱上的位置,并借助手势反复练习,唱准音高,记住音位。5.在练习柯尔文手势时,注意其位置的高低。聆听《春》教学基本要求1.在歌曲《嘀哩嘀哩》声中导入本课的欣赏。设问:歌曲《嘀哩嘀哩》讲的是什么主题?2.听《春》的主题音乐。设问:你能从这一段音乐声中感到四季中的哪一个季节?说说你的感受。3.分别聆听第一、二、三插段音乐。4.完整地听全曲,边听边看着课本上的图形谱及插图,想像音乐所描写的情景,并校对、调整自己刚才填写的答案。5.用彩色笔涂色块,描述音乐的情绪变化与发展。想像音乐描写的情景,启发学生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音乐的情绪发展。不要求统一答案,只要大致情绪(色彩)相同即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表演《嘀哩嘀哩》教学基本要求1.导入:谁能模仿小黄鹂鸟的鸣叫声?如果你不会的话,请听听歌曲中的小黄鹂鸟叫。2.听歌曲范唱(录音或教师示范)。3.请你模仿歌曲中的黄鹂鸟叫声。4.讲解十六分音符的时值。5.再听歌曲范唱,要求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6.学习曲调:分两部分学唱,即前16小节和后16小节。(1)前16小节的学唱曲:听出这16小节中的.相同乐句是哪一句?先学唱这8小节,然后在学唱其他8小节。(2)后16小节从听辨相同节奏地乐句切入,学唱好8小节,然后再学唱最后8小节。(3)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好歌曲。7.有感情地学唱歌词,唱好全曲。8.让学生自己为歌曲第二部分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编创伴奏,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尊重他们的创作,在尝试实践的基础上,选择最好的方案。表演《春天举行音乐会》教学基本要求1.谈话导入:大自然里有各种美妙的声音,你能用人声来模仿一下吗?春雷的声音?春水的声音?春雨的声音?春风的声音?这些声音组成了春天的音乐会――课题揭示的《春天举行音乐会》。2.聆听范唱(教师示范或听录音)。3.设问:这场音乐会的指挥是谁?这首歌多么富有想像!4.学唱第一部分歌曲(前16小节):(1)有感情地、有节奏地吟读歌词(按音乐节奏)。学生吟诵歌词时,教师弹这16小节曲调为他们伴奏,既作为背景,又为学曲调铺垫,注意:(2)在有感情熟读这段歌词的基础上,学会曲调与歌曲。5.学唱歌曲第二部分:以乐句为单位,以听唱法为主学唱曲调。“春天举行音乐会”是点题乐句,也是全歌的高潮,要注意唱好。6.有感情地唱全歌,并伴以动作表演。7.以打击乐伴奏渲染其气氛。8.打击乐的编创有两个方面:一是选择乐器,二是选择节奏。必需按不同性能的打击乐器选择其适合表演的节奏型。如金属类宜表演长音,而木块类则宜短音。听辨教学的要求1.听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与记忆力。能辨别前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后十六分音符节奏2.教师还可以自己编三条节奏,让学生听辨。3.可以让学生创作三条节奏进行听辨。4.三条节奏要同时拍击,并可以重复二到三次。5.听辨后让全体学生模仿拍击。创作活动教学基本要求1.启发引导谈话,本课听的、唱的音乐作品,都集中表现一个主题,即大自然的春天。表现春天的音乐作品有成千上万,都是作者对“春天”的有感而发,我们每一位学生也度过了九个、十个春天,你们能否也尝试一下创作……2.课本上有四幅图,你们还可以画出更多的春天的画面,在欣赏的作品中用柳琴、小提琴表现,你们可用打击乐或你们各自所掌握的各种乐器(凡是能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可以来表现),用你的想像去创作吧。3.创作活动可以一个人,也可以找伙伴二、三人一起创作,也可以是小组,请大家自由结合,充分想像,即兴创作。教学建议本课拟用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表演《嘀哩嘀哩》,聆听《春到沂河》,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第二课时:聆听《春》,表演《春天举行音乐会》。第三课时:复习四首音乐作品,创作以春为主题的艺术作品。教材分析1.柳琴独奏《春到沂河》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也是蕴含希望的季节。这首柳琴独奏曲正是描绘位于山东的沂河两岸春光明媚、流水潺潺、万物生辉的动人景象;表现了在田间愉快劳动的人们对丰收的展望,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乐曲采用了浓郁的山东风味的旋律,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曲中的引子和第一部分就是以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为素材,加以提炼和发展而成的。《沂蒙山好风光》旋律:民歌音调分别在引子和第一部分中作节奏拉开和紧缩的处理,描绘了沂河两岸的大好春色,以及欢快热烈的劳动场面。第二部分的旋律由中板转慢板,以山东琴书和山东柳琴戏为基调,加以演变发展。通过调式、调性的变化,以及演奏上用推、挽、吟、揉的技巧润饰曲调,使音乐更富韵味,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这一优美如歌的段落同其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热烈、快速,以活跃、强烈的音响,表现了欢腾的场景。柳琴在乐曲尾部充分发挥了“夹扫”技巧的威力,使旋律在强而有力的和音衬托下,渲染了异常热烈的气氛。柳琴高音弹拨乐器,外形如琵琶,略小。是山东、江苏、安徽一带流行很广的民间乐器,也是柳琴戏及泗洲戏的主要伴奏乐器。柳琴的音色清脆、明快,音域广,音量大,效果热烈、粗犷,在乐队中担任主旋律声部,有很佳的效果。2.小提琴协奏曲套曲《春》这首乐曲系18世纪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春》的第一乐章。顾名思义,乐曲是描写春天的。人们在生活中是如何感觉到春天的呢?这主要是根据生活经验,是从许多自然现象中意识到的。如:风和日暖、鸟语花香、冰消雪融、流水潺潺等景象,都能使人们联想到春天的到来。而作曲家也往往在旋律或伴奏背景中模拟淙淙泉声、啾啾鸟鸣等音响使听者联想起春天。维瓦尔第的这首乐曲是描写春天的范例中最早的一首。乐曲以回旋曲形式写成。一个主要的主题(即春天的主题在四个插段前后反复出现)。主题是那么的华丽洒脱,生气蓬勃,充满了欢快的春天气息,仿佛在欢呼:“春天来了!”在主题的反复之间为四个插段。第一插段――《小鸟唱着欢乐之歌来迎春》,独奏小提琴以一连串尖锐的颤音生动也模仿群鸟的啼鸣。第二插段――“微风轻拂清泉,泉水叮咚流淌”,独奏小提琴和全体

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全册教案7

2.播放内蒙古人民赛马盛会的录像让学生感受赛马时的热烈场面。同时播放录音《赛马》(如能做成多媒体课件,通过大屏幕播放效果更佳)。3.设问:刚才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是什么场景?4.揭题《赛马》二胡独奏。5.听听二胡的音色,讲讲二胡的主要结构与发音原理:二根弦,一个共鸣箱,一把弓。弓摩擦弦,振动发声,由共鸣箱扩大传音。6.聆听第一乐段主题。再随主题哼唱一次。设问:这段音乐表达了当时比赛场面怎样的气氛?音乐主要运用什么节奏型表现这种气氛?7.聆听第二乐段的主题:再随这主题哼唱一次。8.设问:这段音乐与第一乐段音乐比较,又表达了比赛的怎样情景?9.再听第二乐段。设问:(1)第二乐段的主题反复了几次?(2)你能想像每次反复的不同变化,在比赛的场面上的不同情景吗?(3)第二次反复时,独奏乐器二胡是怎样演奏的?你能模仿一下吗?10.完整地听全曲,边听边看课本上的五幅插图。听完后谁能把这场赛马盛会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11.复听全曲,边听边用节奏乐器、或人声表演赛马时的情景。表演《顽皮的杜鹃》教学基本要求1.复习已学过的音高,注意唱准,尤其是两音的音准。2.讲解低音点,在记谱中,除了从八音符下面加点来表示,如“567”的低音就用来表示。教师示范“567”的柯尔文手势。3.唱准八个音,同样要注意唱准。学生边唱边打手势。4.出示《顽皮的杜鹃》前4小节曲谱,让学生视唱:5.在能准确视唱前4小节的基础上,再加4小节:谁能以最短的时间,唱的最准确,说明他的音乐能力最棒!6.听辨训练:听出乐句的重复部分及出现最多的两个音是什么音?在什么时候出现?(教师弹奏全曲。)7.视唱全曲。表扬能完整地唱全曲的学生。8.学唱歌曲。注意唱“咕咕”时要短促、跳跃,想像就是杜鹃在歌唱。9.用口风琴找到1=f的“531”三音,按课本中的要求吹奏10.以三人为一组进行即兴表演。甲为歌曲主人翁“我”,边唱边表演。乙为杜鹃鸟,在规定时间内唱。丙为口风琴伴奏(伴奏可以两人也可以一人)。表演《花喜鹊和小乌鸦》教学基本要求1.这首歌曲的节奏较复杂,音程跳动大,因此有相当难度(指学谱),所以本歌主要采用听唱法学唱。2.学唱歌曲:(1)教师范唱。要求:感受歌曲的情绪与内容。设问:你听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句?(2)听录音范唱。要求:你能把你印象最深的几句模仿唱一唱吗?(3)跟随录音、看着歌谱哼唱歌曲。(4)相互交流已经会唱的几句。(5)重点解决几句难唱的歌曲,教师给予指导纠正。(6)完整地唱全歌。在间奏上,鼓励学生随音乐即兴表演(骑马、扬鞭、走崎岖山路……)。(7)歌曲会唱后学唱曲谱,要求能流畅地唱谱。(8)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编创伴奏音乐。(9)完整地表演歌曲(唱,演,伴奏)。听辨两音填入括号内1.在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三音的音高关系后,就可做此练习,以巩固的音高听觉。2.该曲调全曲是:3.填完后,要求学生跟琴唱准全曲。这既是加强识谱训练,又是听辨的校对。(五线谱版将听辨的“la1、do、mi”三音填入括号内,要去与方法同上。)创作4小节自己的歌教学基本要求1.该曲调的创作要符合三个条件:(1)用八个音。(2)用四种节奏型。(3)4小节长度。2.凡符合以上三个条件,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3.在学生创作后,要让学生自己唱自己创作的歌。4.评价后(师生共同评价),唱几首优秀的创作,教师点评给予鼓励。教学建议本课内容拟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表演《顽皮的杜鹃》,听辨两音填入括号内;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创作4小节曲调。第二课时:聆听《赛马》;表演《花喜鹊和小乌鸦》。教材分析1.管弦乐《森林深处的`杜鹃》《动物狂欢节》(又称《动物园大幻想曲》)是法国作曲家圣-桑作曲的一部标题性的小型管弦乐组曲,作者运用漫画式的笔调,惟妙惟肖地表现了标题的内容。其音乐形象的造型生动而别出心裁,幽默而略带戏谑。乐曲由十三首带有标题的小曲及终曲组成。本曲是其中的第九首。乐曲一开始就由两架钢琴奏出一串串密集的和弦,描绘的是一片深沉、浑厚、茂密的森林。在这安谧、岑寂的气氛中,不时由单簧管奏出短促地相隔大三度的两个音,这是密林深处的杜鹃在不停啼叫:钢琴高音声部所奏的和弦时而作旋律的连接,时而作同音的重复,在音区上也不断作高低的移位,仿佛是穿过林木罅隙的阳光明暗的变化。杜鹃的啼声也时疏时密,最后,音乐渐弱,啼声消失,杜鹃向远处飞去。2.二胡独奏《赛马》二胡独奏曲《赛马》描写了我国蒙古族人民在欢度节日、举行赛马盛会时的热闹而欢快的场面,表现了他们对草原、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之情。乐曲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段音乐热烈奔放,强有力的附点四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节奏,显得轻快而有力,仿佛是矫健的骑手随着出发的号令,如离弦之箭,疾驰而出,骑手们你追我赶,呈现出一派紧张、热烈的气氛。乐曲的第二段以内蒙古民歌《红旗》为主题,旋律刚健有力,八度音程的大跳进行和铿镪的节奏,表现了内蒙古草原上骑手的勇敢、豪放的性格。这一主题旋律第一次反复时运用“”这样的节奏加以变化;第二次反复则由伴奏乐器奏主旋律,而独奏乐器二胡用指拨弦为主旋律伴奏,形象地表现了马蹄疾驰、你追我赶的场景。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使赛马的欢腾场面又一次呈现在人们眼前。3.歌曲《顽皮的杜鹃》这是一首曲调优美、词意简练、音乐形象鲜明的奥地利童谣。歌曲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生动地表现了孩童在大自然中与顽皮的杜鹃嬉戏玩耍的情景,充满童趣。歌曲为4/4拍、宫调式,采用由三个乐句加尾声的一段体结构。第一乐句曲调在主和弦“135”上进行,明亮的音调即刻把人们带进了美丽的山林之中,“53”的音调模拟了杜鹃的欢叫声呼应式地穿插在全曲之中,使音乐形象更为逼真,富有意境。第三乐句完全重复了第二乐句。时起时伏的旋律把杜鹃和孩童相互欢乐嬉戏玩耍的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给歌曲增添了几分诙谐与风趣。最后在杜鹃的欢叫声中结束全曲,让人们感受到杜鹃声声地在青山翠谷之中回荡不息。4.歌曲《花喜鹊和小乌鸦》这是一首轻快而诙谐的儿童寓言歌曲。歌词是一个寓言,用拟人化的对比手段评价花喜鹊与小乌鸦的“品格”,前者不讲真话“报喜不报忧”却“还真有人夸”,后者说真话“不掺半点假可也有人讨厌他”。这是作者对现实生活中不正常现象的写照,发人深思。歌曲词曲结合贴切,平稳的叙述性音调,插入大跳音程加上波音的唱法,生动地表达了两只鸟的形象,两处的“呀哈哈”是发自内心的笑声,耐人寻味。第三课童趣教学目标1.“猜猜谜语”、“玩玩木偶”、“吹吹短笛”、“哼哼小曲”四首音乐作品,让你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2.为《一支短笛轻轻吹》、《木偶的步态舞》即兴编创表演,体验其童趣。3.从《猜调》、《摇船调》中感悟谜语的乐趣,课后收集更多的谜语进行民间文化交流。4.掌握反复跳跃记号,进行即兴节奏问答的创作活动。注:本课在五线谱版是第五课。教学内容聆听《猜调》教学基本要求1.这是一首一问一答的对歌,这种形式在民歌中很常见。2.聆听《猜调》。设问:你能否听出歌中问什么?答什么?3.再听《猜调》。设问:歌曲的演唱形式?歌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4.复听《猜调》。5.分析小结:这首民歌的问句一气呵成,几乎让你没有喘息的机会和思索的余地;回答时,机灵、敏捷,对答如流,显示出回答者的智力和思路的清晰。6.提出要求:课后请大家收集谜语,可以到图书馆去找,

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全册教案7

话,以获得对牧童生活的感受,更好地理解本课作品。教材分析1.歌曲《牧童哪里去了》《牧童哪里去了》是近年来创作的一首具有浓郁民歌风的儿童歌曲,2/4、3/4拍变换拍子,七声商调式。全曲由两部分构成。歌曲为山歌风,旋律悠扬、亲切。第一部分节拍变换频繁,节奏变化较多,旋律显得自由、舒展。四乐句均以强拍弱位起音:前两乐句开始即是八度大跳至高音区转为波浪式的旋律;第三乐句平和起句,仍具有乐句间大的起伏的特点;第四乐句波浪式旋律下行至主音商,以叙述性的口吻描绘了山坡、青草、山花、笛声,回顾了牧童往日的愉快生活。第二部分节拍一致,以衬词起句,似牧童吆喝声的新的音调出现,与前部分形成了对比。随后运用变化重复的手法与第一部分紧密呼应,弱位起句改为弱拍起句,随着主人公的疑问,“牧童哪里去了”旋律不断起伏、下行,音调有些伤感。当确认了牧童已在希望小学读书的好消息,旋律上扬,音调明朗起来。结束句出现全曲最高音,并延长,似乎要将好消息传向四方。这首歌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大背景,表现了在祖国飞速发展的时代,“上学的孩子一个也不能少”的本意,使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孩子都能实现上学的理想。2.合唱曲《牧童》《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2/4拍,c大调。四乐句的一段体结构。第一乐句旋律以级进为主,切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增添了生气。第二乐句作第一乐句节奏的完全重复,只是采用了严格的模进手法,旋律移高了五度。第三乐句是歌曲的高潮,出现了全曲最高音“mi”,抒发了牧童内心涌动的快乐情感。第四乐句节奏做适当变化,旋律线逐渐下降,歌曲的情绪也渐渐平静下来。第二段歌词采用卡农的二声部处理方式,第二声部比第一声部晚一小节进入,变化了主旋律,由于声部的加入,使得第二段歌曲的`音乐情绪更为活泼、欢快,最后有力地结束在主音“do”上,为歌曲增添了明朗的色彩。《牧童》像一幅田园风景画,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成为人们喜爱的外国歌曲之一。3.歌曲《牧童》《牧童》是一首山歌风的江苏民歌。4/4拍,五声羽调式。歌曲的节奏抒展,旋律优美抒情。歌词以童心描绘出蓝天、白云、绿水、青草,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田野风光,抒发了小牧童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歌曲的第三段至结束全以小牧童牧羊的吆喝声衬词为歌词,巧妙地补充了短小而意犹未尽的情境,使得歌曲的情感得以充分地抒发,给人一种完美的审美感受。4.歌曲《放牛歌》《放牛歌》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2/4拍,五声徵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欢快活泼,很有朝气。有趣的是聪明的作曲家采用模仿笛声的小过门作为乐句的加花补充,使得歌曲演唱难度小,听起来还很丰满。在歌唱中,我们仿佛感到小牧童吹着小笛、骑着牛儿兴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活生生地出现在人们面前。《放牛歌》不仅易唱,有趣味,而且用音节省,音域也只有六度,实在是适宜低年龄学生演唱的好儿歌。第三课手拉手教学目标一、通过听《让我们手拉手》、《鸭子拌嘴》,唱《一对好朋友》、《数鸭子》,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二、能反复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三、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小鸭的生活。四、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教学内容聆听《让我们手拉手》教学基本要求1.完整地聆听全曲。提示:歌曲唱出了哪些内容?听了歌曲你的心情是怎样的?2.复听歌曲,随着歌曲的自编动作表演。聆听《鸭子拌嘴》教学基本要求1.聆听《鸭子拌嘴》,重点是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鸭子的生动形象,感受乐曲强弱所带来的变化。可激发学生的兴趣,讲述教材分析中提供的小故事。2.初听乐曲,提示哪里表现出小鸭叫,哪里表现出老鸭叫。3.想像音乐描绘的情景,分小组讨论每一情景是怎样用打击乐配合的。编创与活动1.这是结合本课安排的一个创造性练习。提示学生看图并自选打击乐器,模仿鸭子的走路或叫声,制造出小鸭的故事。2.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教师可提示学生加上人声。3.分小组编制、表演。再一组组表演给大家看。表演《一对好朋友》教学基本要求1.完整地听歌曲范唱,第二遍教师可提示学生拍击节拍,随着歌曲准确地轻轻地拍击。2.说一说歌曲唱出了什么内容?你听到了什么?简短地叙述歌曲内容。3.听范唱录音,轻声有感情地读歌词。4.随录音填唱歌词。5.分小组演唱,比一比哪一组学得快。6.学生之间展开评价,找出不足。实现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编创与活动1.结合歌曲《一对好朋友》安排好一个参与歌曲表现的练习,教师可提示学生在歌声哪几处加上牛或鸭的叫声比较合适。2.分组演唱,请每一名同学加上叫声,试一试,看哪一种加入更好。3.选择出最合适的一种方法完整地演唱歌曲。表演《数鸭子》教学基本要求1.完整地聆听歌曲的录音,用听唱的方法学会歌曲。2.分小组边唱边表演,自编动作。编创与活动1.这是一个二声部读拍节奏的练习。一个鸭子在“吹口哨”,发出“du”的声音,其它几只鸭子叫“ga”。请同学们按着节奏读一读,拍一拍,再把两种声音合起来。提示:鸭子的叫声可分小组处理成有一定力度变化,可表现各种情绪的。2.分小组设计,并表演给大家看。编创与活动1.认识四分休止符。不告诉名称只告诉休止一拍,应提示学生以四分音符为一拍。2.连续拍击×o×o×o×o:‖3.看看歌曲《数鸭子》中有几个“o”。4.学会歌曲后,跟着老师唱谱。提示:唱到“o”时怎么办?教学建议一、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二、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使歌声更有表现力。三、教师可预先准备一些图片或录像,帮助学生了解放牧的生活,使学生有理解地演唱歌曲。教材分析1.童声独唱《让我们手拉手》《让我们手拉手》是一首朝气蓬勃的创作歌曲,4/4拍,大调式。歌曲以昂扬的音调,欢快的旋律,富有特点的节奏构成。第一部分乐句间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运用,形成了具有推动力的节奏,使得歌曲紧凑,具有张力和跳跃感。歌词借喻浪花、大雁,歌唱了团结能战胜困难,歌唱了团结就是力量。第二部分旋律在高音区起唱,音调激昂、宽广、富有号召力和时代气息,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歌唱了新一代少年儿童的心愿:把鲜花献给父母,把忠诚献给祖国。歌曲以其热情的旋律,号召小伙伴手拉手、团结一致共同奋斗。2.民间打击乐《鸭子拌嘴》《鸭子拌嘴》是由作曲家安志顺编创的打击乐曲。在陕西民间“打瓜社”(演奏打击乐的班社,亦称打家伙)演奏的曲目中有《鸭子拌嘴》这首同名乐曲,但其结构短小,没有情节性构思。作者在编写这首乐曲时,取材于西安鼓乐《五调坐乐全套・中吕粉蝶儿》的开场锣鼓和“打瓜社”演奏的《鸭子拌嘴》,并以新的带有情节性的构思,充分运用音色、音量,打击乐器不同的敲击方法、力度和配器等方面的变化对比,生动的描绘了鸭子拌嘴的情景。乐曲一开始,用小钹的独奏来模拟鸭子冲破黎明时的宁静引颈鸣叫,顿时将听众带入可爱的鸭群之中。人们仿佛看见一只调皮的小鸭,拍着翅膀飞出鸭棚,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接着用闷击的小镲声,模拟老鸭“嘎嘎嘎”的叫声,仿佛与小鸭在对答呼应。其间两只高低不同的木鱼敲击出的“各的各的”轻盈活跃,与云锣敲出的“叮咚叮咚”清脆的节奏均匀地结合在一起,不禁使人们联想到鸭群在河岸边蹒跚而行时的情景。此后,小钹水镲、圪钹、大锣、木鱼、云锣六器齐鸣,乐声时而轻快、时而热烈,还不断穿插鸭子的鸣叫声,描绘出鸭群游弋水中,相互追逐嬉戏的场面,栩栩如生。突然响起了小钹与水镲的交替敲击声,此起彼伏,互不相让,鸭子拌嘴,吵得不可开交。在一阵热烈的乐声之后,又响起轻盈的木鱼和云锣声,渐缓渐弱地,犹似一群饶有风趣的鸭子,昂首凸肚,摇摇摆摆渐渐远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该曲作于1982年,用在《仿唐乐舞》中。该曲于1983年被第六届亚洲音乐论坛评为优秀音乐作品,并荣获1984年全国民族器乐作品创作比赛二等奖。《鸭子拌嘴》故事1.天蒙蒙亮,鸭棚门一打开,一只小花鸭急忙窜出门,“嘎嘎嘎”地欢叫起来。鸭妈妈紧跟在后,拉开那又粗又低的嗓门和小花鸭对唱着。它们拍打着翅膀,一步一摇地漫步在空旷的场地上。2.鸭群挤满了场地,赶鸭的爷爷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人音版(专业18篇)

一年级教案的编写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有针对性。小编整理了一些一年级教案的优秀案例,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人教版故事是幼儿最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