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护理相关知识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1-01 11:25:26浏览:817

口腔护理相关知识

口腔护理相关知识篇1

1 口腔护理的重要性

1.1口腔卫生三要素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研究证明[1-2]:口腔卫生状况的好坏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牙菌斑、口腔定植菌和口腔的免疫功能是影响口腔卫生的三个重要要素。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唾液的流动,食物的咀嚼、吞咽及刷牙、漱口等动作,牙菌斑会发生脱落,但是经口气管插管后以上动作受到限制或减少,牙菌斑逐渐增多并成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储蓄库"。

1.2经口气管插管增加了感染机会经口气管插管后,患者由于不能进食,吞咽、咀嚼功能受限,口腔处于开放状态,容易造成患者口腔黏膜干燥,唾液减少,口腔的自净作用和局部黏膜抵抗力减弱,使大量的细菌在口腔里繁殖[4]。

1.3囊上"潴留物"与感染机械通气患者即使保持适当的气囊内压,误吸同样也会发生,压力不足或未正确运用最小封闭压力以及不恰当的气囊放气等原因更容易造成口咽分泌物误吸。这些细菌通过误吸进入肺内,肺内的防御机制较弱,又不能清除病原菌,使这些细菌在肺内定植而引起感染[5]。因此,要定时检测气管导管的气囊压力,做好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

2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认知现状

陈素芝等研究表明,ICU护士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相关知识认缺乏,了解率最高的为64%,最低的为12.7%,如新的口腔护理理念认为,和海绵棒、棉球等相比,软毛刷能更好的清除牙菌斑,但调查中只有19.3%的护士回答正确,说明护士对口腔护理知识认识的程度还停留在过去的知识上。王婷调查显示,ICU护士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循证护理的认知状况有待改善,护士只是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或传统的方法进行口腔护理,没有意识去查阅验证并使用国内外不断更新且日益成熟的护理研究成果。因此,加强对ICU护士口腔护理知识的更新,对提高其专业技能具有一定重要性。同时,该调查还发现93.3%的护士所在科室,没有建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流程、干预措施或仅采取一般的护理措施。89%的护士希望得到包括评估技术、循证护理知识、口腔护理操作等方面的培训。因此,建立统一、科学的经口气管插管口腔护理操作规范和流程指引,加强对ICU护士的规范化知识培训是提高护理人员口腔护理质量的重要途径。

3 口腔护理液的选择

3.1醋酸氯己定 醋酸氯己定溶液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对于ICU择期心脏手术患者,醋酸氯己定能降低其呼吸道感染风险,使患者获益。但对非心脏手术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其应用价值尚有争议。Koeman等研究显示2~4次/d应用醋酸氯己定进行口腔护理可以有效去除牙菌斑。Fourrier等则认为醋酸氯己定仅可以将早期(插管后5~10d)牙菌斑发生率降低14%,在晚期(插管后11~30d)则无明显作用。目前常用的醋酸氯己定浓度是0.12%及0.2%两种规格。Beechier等分析比较了二者抑制牙菌斑形成的效果,他们的分析显示0.2%的醋酸氯己定抑制牙菌斑效果略优于0.12%的醋酸氯己定,但在减少牙龈炎方面,两组无差别,考虑到纳入研究的异质性、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成本效益比在临床推荐应用0.12%醋酸氯己定是可行的。

3.2其他口腔护理液 传统的口腔护理液为生理盐水。有研究认为,生理盐水会引起口干,对患者口咽部的病源微生物只发挥着稀释和机械冲洗的作用。叶春燕等研究认为,使用2%的碳酸氢钠溶液进行口腔护理可改变口腔内的酸碱度,使之偏碱性,不利于细菌的生长,减少口腔感染的发生,从而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陈玉红等使用0.5%甲硝唑进行口腔冲洗后,再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擦洗,结果显示,能明显减少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臭和口腔炎的发生,且使牙龈脓肿、牙龈出血等牙周疾病再发生率下降。贾小青通过采用1%聚烯吡酮碘液与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对比研究,发现使用1%聚烯砒酮碘液进行口腔护理后患者出现口臭、口唇干裂、恶心,口感不舒适等不良表现远远低于生理盐水,而且前者能够释放活性碘,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同时还能起到减少液体渗出,收敛疮面,利于新生肉芽生长等优势。梁远兰等研究认为使用"白虎汤"进行口腔护理,对防止口腔感染,减少气管插管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有明显的效果。李娇娥等研究表明pH值为2.7的强酸水对导致口腔感染的细菌,如厌氧菌、白色念珠菌的杀灭率达100%。另外,也有采用制霉菌素,呋喃西林,多黏菌素液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的报道,但存在细菌耐药性的风险。

4 护理方法

4.1擦洗法 棉球擦洗是最传统的口腔护理操作方法,擦洗法可以有效去除牙菌斑,但由于插管牙垫的阻挡难以对牙内面、牙缝、舌下面舌根部咽喉部等死角部位进行彻底清洁。吴卸仙研究使用麻醉喉镜明示下进行口腔擦洗,操作过程得以在明亮清楚的状态下进行更容易达到彻底清洁上述死角区域的目的,能有效提高口腔护理的质量,减少口臭和口腔感染的发生。

4.2冲洗法 徐Z等认为冲洗法可以较擦洗法更有效地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口腔真菌感染,但在减少口腔炎发生率方面无差别,联合应用也未能进一步改善干预效果。

5 评价工具

口腔护理评价工具可以帮助护理人员了解患者口腔卫生状况,确定哪些患者需要重点加强口腔护理,并且为评估口腔护理疗效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

6 展望

近年来,关于口腔护理的研究报告不少,但没有证据说明哪一种口腔护理方法和口腔护理液是最理想的,口腔护理方法的实施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同时口腔护理的重要性在国内虽然得到了认可,但认识和重视程度仍不够。对口腔评估方法及口腔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实施的研究仍十分有限。因此,提高护理人员对于口腔卫生知识状况、口腔护理重要性的认识尤为重要。同时临床口腔护理的实施和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研究证据支持,在工作中应该运用循证观点,开展口腔护理干预和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以便制定一套适合不同疾病患者的口腔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国俊,刘景春,何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2例[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2,12(10):746-747.

[2]侯冉,贾晓云.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咽部与下呼吸道菌株相关性分析[J].护理研究,2007,21(11C):2064-3056.

[3]蒋玉梅,蒋玉英,肖巧云.为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实施口腔护理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4,18(1):55-56.

[4]徐Z,冯波,贺玲等.不同口腔护理方法预防VAP及口腔感染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7,22(7):56-57.

口腔护理相关知识篇2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3月我院门诊收治的牙周炎患者,纳入标准:(1)年龄18~60岁;(2)符合牙周炎诊断标准:符合其中2项即诊断,①牙周袋形成,深度在3.5cm及以上,X线片显示骨吸收大于1度,牙龈炎症;②牙周袋溢脓;③牙齿松动;(3)患者知情同意,并能配合调查;(4)无认知功能障碍。排除标准:有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妊娠妇女;近2个月使用过抗生素。本次研究共纳入138例患者,同时按1∶1配对与病例组年龄差距在2岁范围内,同一居住地区的健康体检者138例作为对照组。

1.2研究方法

自行制作口腔情况调查表,调查表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教育程度、经济收入、牙周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刷牙习惯、负性生活事件(近期生活及精神压力较多)等,对两组患者调查内容差异进行比较分析。

1.3评价指标

牙周疾病知识了解情况:共有10条题目,每题目1分,总分为10分,其中总分≥6分可认为了解知识,<6分则认为不了解。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例组牙周情况

138例牙周炎患者患病部位比较,其中上下颌相比,上颌有1087个患病部位,下颌有872个患病部位;磨牙有1243个患病部位,前牙和双尖牙有876个患病部位。按照Amaitage推荐标准,138例牙周炎患者,轻中度牙周炎患者112例,占81.16%,重度牙周炎26例,占18.84%。

2.2两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两组牙周疾病知识了解情况、吸烟、每日刷牙次数、刷牙时间、负性生活事件和定期口腔护理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多因素分析

采用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以否发生牙周炎作为因变量(是=1,否=0),将牙周疾病知识了解情况、吸烟、每日刷牙次数、刷牙时间和负性生活事件、口腔检查作为自变量,其中牙周疾病知识了解赋值1,不了解赋值0;吸烟是赋值1,否赋值0;每日刷牙次数0次赋值0,1次赋值1,2次及以上赋值2;刷牙时间小于2min赋值1,2~4min赋值2,>4min赋值3;负性事件有赋值1,无赋值0;定期口腔护理是赋值1,否赋值2。结果显示:牙周疾病了解情况、刷牙次数和时间、负性生活事件和定期口腔护理是牙周炎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定期口腔护理比值比最高。

3讨论

3.1牙周病患者对致病危险因素知识的了解对预测及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牙周炎主要是由各种局部因素,包括牙菌斑、牙石、创伤性咬合、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口呼吸等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3-5]。菌斑微生物是牙周炎发生的基本条件,但随着对牙周炎病因机制研究的深入,很多证据显示大多数牙周组织损害并不是由病原菌直接引起的,宿主对微生物感染的免疫应答反应才是真正的元凶。牙周炎的发生与包括基因、种族、年龄、环境、先天免疫缺陷、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在内的多种因素有关[6-9],因此对牙周病患者致病危险因素的询问、检出和评估危险因素对制定治疗计划和预测疾病治疗反应意义重大。在本研究中,我们重点考察了性别、经济情况、对牙周疾病知识了解情况、吸烟、每日刷牙次数、刷牙时间、负性生活事件和定期口腔护理等因素,结果显示:负性生活事件、定期口腔护理、对牙周疾病了解情况、刷牙次数和时间均是牙周炎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3.2负性生活事件的减少、正确的刷牙方法和次数可明显减少牙周病的危害

吸烟是公认的牙周病危险因子[7],现代临床实验研究提示吸烟与牙周病在多个方面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如:降低局部氧张力和血液循环,有利于致病菌的生长;导致口腔卫生较差,牙面菌斑和色素沉积多,牙结石形成增加;抑制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的生长,从而影响牙周组织的修复;降低牙槽骨矿化组织的比例,加重牙周炎性牙槽骨的吸收。有研究[8]表明牙周炎与牙结石量呈明显正相关,但牙周病的致病原因并非是牙结石本身,而是牙结石面的菌斑,牙结石的多孔结构为菌斑的积聚提供理想的环境,因此去除牙结石是牙周治疗和疗效维护的基本原则。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卫生机构都曾提出按照正确方法刷牙并保证刷牙的次数可以明显减少牙菌斑的形成和牙结石的产生[9]。本实验中对照组的每日刷牙次数和时间明显高于病例组,再次印证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有助于预防牙周疾病的产生。定期进行口腔护理有助于保持口腔的清洁和卫生,减少口腔内细菌的滋生,预防口腔感染,促进口腔功能正常。护理方式多种多样,除医院或牙科诊所提供的专业护理外,病人或健康人都应该在家使用牙线、舌苔刷、口腔护理液等在日常刷牙后进行额外的清洁护理工作,进行过种植修复的患者更加应该注意[10-13]。负性生活事件与牙周炎的产生呈正相关,这可能与不良情绪、压力等所引起的一系列机体变化有关,如内分泌的改变有可能影响唾液的成分和质量,影响牙周微循环[14]。

3.3口腔卫生宣教可有效降低牙周疾病发生率和危害程度

牙周炎所引起的牙酿退缩、牙齿疼痛、松动等症状则会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困扰,严重影响其的生存质量。大量研究证明,疾病的发生与患者相关疾病知识缺乏有着密切的关系[15],在本研究中,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有约1/3及1/5的人了解牙周炎的相关知识,由此可见牙周知识的普及不到位,应该加强牙周炎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充分的口腔卫生宣教可提高人们的口腔保健意愿及自我清洁能力,这对降低牙周疾病发生率和危害程度均有重要作用。综上所述,吸烟等不良习惯、缺乏口腔疾病防治常识、不正确的刷牙方法等均是牙周炎的主要致病因素,坚持每日在正确的时间(如饭后)运用正确的方法(即以龈沟清扫刷牙为主,旋转法为辅,每次时间不少于3min)刷牙,了解并掌握正确的口腔保健知识和预防措施,定期进行口腔护理是预防牙周炎的有效方法。

口腔护理相关知识篇3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口腔护理液在持续胃肠减压患者口腔护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行胃肠减压禁食患者,并将其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行中药口腔护理液口腔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法。从患者舒适度、口腔并发症出现率方面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发生不舒适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关键词】中药口腔护理液,持续胃肠减压,口腔护理,临床疗效

患者在接受胃肠减压治疗过程中会因禁食、胃管刺激等而出现口干舌燥、咽部不适、口腔炎、咽喉炎等症状[1]。若只是按照传统护理方法每日行两次口腔护理并不能有效的减缓口臭、口腔不适症状,针对该现象,我院医务人员筛选了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明目、清利咽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消炎镇痛的中药自制口腔护理用中药口腔护理液[2],以提高胃肠减压患者口腔护理的舒适度,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行胃肠减压禁食患者,并将其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 41例是男性患者,女性患者23例,年龄21~79岁,平均年龄为(38.2±5.13)岁。所有患者均因胃肠减压均需进行口腔护理,且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等一般资料方面基本相同,具有可比性(>0.05)。

1.2 治疗方法

1.2.1 传统口腔护理法 口腔护理液选用0.5%聚维酮碘,每日行2次常规口腔护理[3]。

1.2.2 改良口腔护理法 在对患者采取改良的口腔护理之前,需详细询问患者是否对相关药物过敏,若无过敏史,可每日进行2次中药口腔护理液(清热利湿口护颗粒方)口腔护理操作。将含10 g金银花、5 g菊花、5 g薄荷、10 g佩兰、5g甘草五味药材的清热利湿口护颗粒一帖加入200ml生理盐水调匀,并取Bid进行口腔喷雾护理。

1.3 观察指标 采用统一的舒适度表,对两组患者口腔清洁感,口腔有无干、苦、疼痛等不适感等方面内容进行记录以比较患者口腔舒适度;在进行口腔护理次日晨间患者未洗漱的情况下观察口腔异味、口腔清洁性、感染、出血、溃疡等口腔并发症情况[4]。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 18.0,Kappa统计学软件来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方法,计数资料用 x2来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发生不舒适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人体口腔为微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不但温度、湿度适当还有足量食物残渣供其生长繁殖。若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细菌便可以在口腔内大量繁殖进而引起出血、口臭、溃疡、口腔炎症等并发症。禁食、胃管刺激是胃肠减压期间通常会进行的操作,会引起患者常感到口干舌燥、咽部不适、口腔炎、咽喉炎等症状。自制的中药口腔护理液中,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作用;菊花具有平肝明目作用;薄荷可以清利咽喉、消炎镇痛;佩兰可以解热清暑、化湿健胃;甘草能够补脾益气,清热解毒。其pH值接近于口腔pH值,可以助于正常菌群的生长,可以有效的祛除口臭、促进食欲的临床疗效。采用口腔喷雾,可以有效避免呛咳症状的发生,昏迷患者、清醒患者均可使用[5]。与此同时药液在喷时呈雾状,雾滴小而均匀,可以使其停留口中,从而达到较好的杀菌和抑菌效果,有效地控制口腔炎症等并发症的发生。此外,使用自制的中药口腔护理液护理时,可以有效刺激唾液分泌,保持口腔湿润,达到预防口腔并发症发生的目的。有效的口腔护理,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病人的口干、口臭情况,而且能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可以广泛应用在临床治疗过程中。

参考文献

[1] 陈素芝,陈丽娜,罗杨.CU护士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相关知识认知状况的调查[J].在临床护理,2010,9(08):15-16.

[2] 张绮,谢蟪旭,何瑶,等.国内部分三甲医院危重疾病患者口腔护理情况调查[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06):665-669.

[3] 林蕾蕾,高晓东,王珏. 口腔护理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07):1738-1740

[4] 张晓琳,李立双,张威.冰水加甲酰四氢叶酸钙漱口液在大剂量化疗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12):24-25

口腔护理相关知识篇4

关键词:口腔疾病;护理;研究

口腔是食物流进消化道的必经通道,也是一些消化液分泌的重要场所,更是许多微生物滋生及寄居的最佳环境[1]。口腔疾病患者通常局部粘膜受损,血浆渗出或是集体内新陈代谢功能紊乱,水分和营养物质不能得到足够的供给,减缓口腔的运动能力,削弱口腔自洁功能,致使口腔内部微生物迅速生长繁殖,口腔内部细菌数量显著上升。口腔感染不但影响患者食欲,还会引发呼吸或消化道系统发生感染,保持口腔环境清洁十分必要。现通过实施综合性口腔护理取得满意成效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口腔科于2012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接收诊治的86例口腔炎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3例。观察组予以综合性口腔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43例(女19例,男24例),年龄7~67岁,平均(46.34±5.06)岁。对照组43例(女18例,男25例),年龄8~69岁,平均(47.16±4.08)岁。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43例患者采取常规口腔护理。对于鹅口疮、牙龈炎患者,使用4%浓度的碳酸氢钠及生理盐水分成2次予以口腔清洁。在清洁过程中,要求患者漱口时长在2~4min。清洗结束以后,维生素B片及制霉菌素各取10粒。碾碎以后和食用油以1:3的比例调和,涂于口腔患处,1次/d。对于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护理,应先使用双氧水进行洗漱。然后采用生理盐水对口腔进行清洁。护理人员需用医用棉签沾取双氧水,但棉签不能蘸去药物至过湿。

1.2.2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同时采取综合性口腔护理。心理护理:口腔炎症在治疗前,可播放一些悠扬舒缓的音乐,让患者的心理紧张感降至最低。给患者解析口腔炎症的相关知识,使患者清除了解整个治疗的过程,让其更好的配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尽量减少患者的恐惧感,对于特殊年老体弱患者,可允许患者家属陪护,提供患者预先提示临床治疗的内容,使其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在治疗后,应对患者认真解释麻药消退期产生疼痛的原因及麻醉持续的时间,保持患者平和的心态,并且指导患者口腔护理保养的方法。保健护理:保健护理具体包括对患者予以口腔护理有关知识的讲座,主要是:①刷牙方法。刷牙的时间要在3min/次以上,选择牙刷、牙膏的正确方法,刷牙姿势要正确[2];②保持正确的口腔保养习惯,比如刷牙至少要2次/d,吃完食物或是饭后应及时漱口等。环境安全预防护理:①增强医院牙科内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水平,增强护理人员业务水平能力的培养;②改善牙科护理环境,采用的治疗器械应选择1次性检查的用具。对常用治疗器械一定要做好消毒工作,以防发生医源性感染;③对患者要执行国民反应试验,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对不同病情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伴心脏病、高血压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加强心理护理的基础上,随时监护患者的血压情况,控制收缩压在160mmHg左右,舒张压在90mmHg左右。护理人员结合实际情况可为患者注射合理剂量的镇定药物。对拔牙护理操作,应要求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考虑暂缓拔牙,等到患者病情较为稳定以后再拔牙[3]。

1.3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予以数据处理、分析,采用χ2对计数资料加以检验,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P

2 结果

通过对常规护理及综合性护理的比较分析可知,观察组43例患者治愈率是93.02%,总有效率是97.67%。对照组43例患者治愈率是83.72%,总有效率是93.02%。两组患者临床治愈率之间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口腔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消化道的起点,维持口腔功能的良好,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口腔出现健康问题能够导致龋齿、牙齿缺损、食欲减退以及牙龈肿胀加重患者痛苦[4]。还会引发口腔黏膜受到损害为主要特征口腔疾病。加强患者口腔护理,对患者予以口腔护理有关知识的讲座,切实抓好环境安全预防护理,且保持口腔卫生清洁,是增强护理质量水平的重要保证。本组采用综合性口腔护理干预的治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所以对口腔炎症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能够有效增强临床的治愈率,值得在以后的口腔炎症临床治疗过程中,进行广泛推广应用[5]。

参考文献:

[1]岳红霞.100例口腔疾病患者人性化护理探讨[J].中外医疗,2013,9(11):169-170.

[2]白碧荣,黄萍,龙兴敏.口腔护理的临床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0,18(1):8-9.

[3]贾漫雪,逯芳.浅析口腔护理在临床治疗中的体验[J].中国保健营养,2012,11(22):4559-4560.

[4]计惠民,方成根.口腔护理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10,21(10):453-454.

口腔护理相关知识篇5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小儿;龋齿;预防

龋齿属于小儿常见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影响小儿的正常生活。小儿缺乏口腔保健意识,而且乳牙的钙化度较低,易造成龋坏[1]。若龋齿情况较为严重,则会抑制继承恒牙胚的发育,对小儿的发音、外貌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小儿的身心健康[2]。在小儿龋齿的预防中,需积极进行护理干预,帮助小儿养成良好的口腔保健习惯,促进小儿牙齿的健康发育。本研究以110例接受龋齿预防的小儿为研究对象,对综合护理干预应用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随机选取的110例接受龋齿预防的小儿,研究时间为2015年8月~2016年10月,研究对象分类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纳入55例小儿。对照组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2~6岁,平均年龄(4.0±1.5)岁;观察组中,男32例,女23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3.0±1.3)岁。在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层面,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性护理,告知家长预防小儿龋齿的一些措施及注意事项,加强对小儿的安抚,让小儿能够积极配合,以确保预防工作的顺利开展。

1.2.2观察组 在常规性护理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2.1进行体格检查,明确小儿身体情况、口腔情况;加强对小儿家长的沟通,介绍龋齿预防的一些方法、注意事项,讲解不同预防措施的优点,并说明各种预防措施不会对小儿的健康造成影响。告知预防龋齿过程中需家长的配合,确保小儿在口腔护理中能够放松口周的肌肉,有利于后续操作的顺利进行。

1.2.2.2加强对小儿家长的健康教育,讲解正确刷牙、使用牙的方法,帮助小儿养成良好的口腔习惯及饮食习惯,引导小儿不偏食、不挑食。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小儿进行交流,告知家长龋齿对小儿健康的影响及危害,提高家长对龋齿的认知度。完成预防操作后,告知家长定时来院做相关检查。

1.3观察指标

1.3.1小儿配合度 配合:小儿顺利接受口腔护理操作。基本配合:口腔护理中需家长辅助。不配合:小儿不能接受口腔护理操作。

1.3.2龋齿诊断标准 牙齿出现龋洞,小儿存在明显酸痛、刺激感,X线牙片中显示龋坏处存在黑色阴影。

1.3.3统计小儿家属的满意度 方法为问卷调查法,满意度分级为满意、一般、不满意。调查内容包括小儿龋齿发生情况等内容,共10项,满意为1分,一般为0.5分,不满意为0分。若分值≥9分,则为满意;若7分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x±s)表示,行t检验。对比以P

2结果

2.1两组小儿配合度对比 经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小儿配合度明显更为理想,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小儿龋齿发生率对比 经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小儿龋齿发生率更为理想,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小儿家属满意度对比 经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小儿家属满意度更为理想,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本研究主要对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龋齿的预防效果进行分析,统计了两组小儿的配合度、龋齿发生率、家属满意度。其中对照组小儿配合度为80.00%、龋齿发生率为16.36%、家属满意度为78.18%;观察组小儿配合度为96.36%、龋齿发生率为3.64%、家属满意度为94.55%。由此可见,在小儿龋齿预防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较好降低龋齿的发生率,维护小儿牙齿的健康,提高小儿家属的满意度,应用价值较高。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龋齿的发生率不断提高,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紧密相关,包括细菌、口腔环境、家长防龋意识、口腔保健措施等因素[3]。龋齿属于一种细菌性疾病,稍有不慎便会引发牙髓炎、根尖周炎,严重时可能造成牙槽骨、颔骨炎症[4]。很多小儿在发生龋齿后未及时治疗,最终会形成龋洞,丧失牙齿,严重影响小儿的正常生活。龋齿的发病范围广、发病率高,只有积极做好针对性预防,才能降低龋齿发生率,维护小儿牙齿健康。

综合护理干预从多方面着手,通过给予小儿、家长相关指导和教育,让家属能够协助小儿接受口腔护理操作,提高小儿的配合度。由于家长大都缺乏对龋齿相关知识的认知度,未意识到各种危险因素,没有做好龋齿预防工作,致使小儿发生龋齿的几率大大增加。所以护理人员需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龋齿相关知识的认知度及预防龋齿的必要性,取得家长及小儿的配合[5]。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加强对小儿的安抚,耐心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消除家长的顾虑,告知口腔护理不会对小儿的健康造成损害。护理人员需嘱咐家长引导小儿不挑食、不偏食,养成良好的口腔保健习惯和饮食习惯,以降低龋齿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小儿龋齿预防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起到较好作用,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晓蓉,王小燕,闫亮,等.窝沟封闭术联合氟保护漆在预防儿童龋齿中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3,42(18):2125-2126.

[2]郭艳丽,张玲.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龋齿的预防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6):154.

[3]陈绮琴,葛风华,席晓颖,等.综合口腔护理干预对预防儿童龋齿的效果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6):183-185.

[4]王贵苹.3~6岁儿童预防龋齿的护理干预[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3):4622-4623.

口腔护理相关知识篇6

疾病相关知识:告知患儿家长麻疹的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③消毒隔离措施:本科对于麻疹患儿集中收治,同时加强病房管理,限制家属探视,患儿外出检查时要戴口罩,接触过患儿的人员要洗手,更换外衣,在空气流通地方停留20min以上,才能接触易感患儿,避免交叉感染[2],患儿所用物品及床单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的毛巾或消毒液擦拭、浸泡,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病室每日消毒2次,隔离病人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长至10天[3]。④口腔护理: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2~3次或遵医嘱执行,并观察口腔黏膜破损情况。鼓励家长给患儿多饮水,达到冲刷口腔的作用。⑤眼睛护理:麻疹过程中,患儿结膜充血,分泌物多、畏光,容易继发感染,畏光者拉好窗帘,保持室内光线柔和,有分泌物者及时用无菌生理盐水洗净眼部,并用妥布霉素或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⑥心理护理:麻疹患儿多见于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对于此类患儿家长,重点介绍麻疹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预防,使家长提高警惕。对于城镇患儿家长,往往过度关注麻疹并发症及疹退后是否会遗留疤痕等问题,告知患儿家长麻疹是自限疾病,如无并发症2周自愈,而且疹退后不会遗留疤痕,使家长有较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⑦皮疹的护理:保持床单整洁、干燥,保持皮肤清洁,给患儿穿着宽大柔软的棉质衣服,腹泻患儿做好肛周护理,减少对皮肤的刺激[3]。

发热的护理:密切监测体温、脉搏、呼吸,体温中度热时可使用物理降温,体温高热时防止惊厥,遵医嘱使用预防惊厥的药物和小剂量的退热药物,并观察药物疗效,并给患儿多饮水或遵医嘱静脉补液,补充丢失的水分。⑨预防知识: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隔离患者:麻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少串门,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不挑剔食物,多喝开水。主动免疫:对未患过麻疹的8个月以上幼儿或易感者皮下注射0.2mL麻疹活疫苗,12天后产生抗体,被动免疫:年幼体弱及患病者如接触麻疹患者,5天内进行被动免疫可免于发病,5~9天内进行则仅能减轻病情。可肌注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或成人血浆[4]。1.2.2调查工具设计麻疹知识调查问卷,该问卷得到2名感染科副主任医师的认可,并选取20名家长进行预实验。问卷包括以下内容:①麻疹的相关知识:定义、传染源、传播途径、表现;②麻疹的消毒隔离方法:病房的消毒,照顾者的手消毒,患儿所用被服、生活垃圾的处理;③麻疹的预防知识:包括体格锻炼,流行期间疫苗的接种,易感人群的预防;④麻疹的护理知识:如口腔护理,皮疹护理,眼睛的护理,发热的护理。共4个维度,20个条目,每个维度回答正确4个及以上问题为掌握,3个问题正确为基本掌握,2个问题及以下为不了解。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3。1.2.3问卷发放由责任组员应用统一指导语言,给患儿照顾者讲解调查的目的和内容,在患儿入院时及住院期间进行健康教育后,由责任组长提问,患儿照顾者回答,组长填写问卷,刚入院时的调查结果作为制订健康教育计划侧重点的依据。一共发放105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05份,有效回收率100%。统计学方法将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对教育前后患儿照顾者知识掌握情况采用Z检验进行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后患儿照顾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健康教育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教育是一个投入小、效益高的教育措施。对住院麻疹患儿家长进行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有效提高了患儿家长对麻疹这一疾病的基础知识、预防知识、护理知识和消毒隔离知识的知晓率:①提高了患儿家长对麻疹相关知识的认识,使家长了解了疾病发展过程,可有效缓解家长的焦虑、恐惧情绪;②提高了患儿家长对麻疹消毒方法的掌握程度,有效控制了麻疹在医院内的交叉感染,提高了住院传染病患者的管理水平。③提高了患儿家长对麻疹等传染病的危害、传播途径与预防知识的了解程度,鼓励其自觉接种疫苗。④提高了家长对麻疹患儿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如家长对麻疹患儿皮肤护理、眼部护理及并发症肺炎的预防等,使家长能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做好患儿治疗及护理,提高了患儿在患病期间的舒适度,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从而确保患儿顺利康复,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总之,给麻疹患儿照顾者进行正规的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高患儿照顾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使家长知道对传染病进行预防接种的重要性,从而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2005年我国卫生部制定印发了《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5],通过对住院期间的麻疹患儿家长开展规范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配合社区开展的提高人群麻疹疫苗接种率、加强麻疹预防控制等工作,充分发挥医院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能,与社区、预防保健等部门积极配合,以达到2012年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

作者:陈建玲 贾喻梅 吴静 单位: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

口腔护理相关知识篇7

2014年6月—2015年4月我科收治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行机械通气病人13例,均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布尼亚病毒RNA阳性确诊,男9例,女4例;年龄59岁~82岁(68.54岁±5.97岁);气管插管12例,气管切开1例;体温36.9℃~38.9℃;血小板13×109/L~60×109/L;4例经抢救无效后死亡,5例自动出院,4例经治愈后出院。

2护理

2.1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及时与病人及家属做好沟通,讲解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的相关知识,包括感染病毒、季节分布、年龄特点、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临床表现、治疗、护理、预后和消毒预防措施等。在充分告知病情凶险的同时,也使他们了解到本病多为自限性,一般无严重基础疾病的病人经积极治疗多可治愈,以使其稳定情绪,充满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2心理护理

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在给病人带来生理不适的同时,往往由于无法采用语言进行交流等原因会引起心理上的不适,如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7]。向病人解释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是出于治疗疾病的需要,不可随意牵拉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防止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脱出。采用手势、图片、写字等形式与病人进行交流,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要留心观察与分析眼睛、面部表情、口型和手势所表达的信息[8]。

2.3出血倾向观察

进行口腔护理时观察病人有无出血倾向[9],如牙龈、黏膜有无出血,如有出血点等情况,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在口腔护理的过程中,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牙龈、黏膜。气管插管固定松紧适宜,防止挤压口唇处皮肤。为病人吸痰时,密切观察痰液性状,若发现血性痰或痰中带有血丝,及时通知医生,并注意吸引时,防止负压过大。

2.4消毒防护

选用含有效氯500mg/L~1000mg/L的消毒液对呼吸机表面擦拭消毒,病人排出的痰液、口鼻分泌物等用专用容器盛放,按1︰4比例加含有效氯10000mg/L~20000mg/L的消毒液并放置2h。将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如一次性吸痰包、一次性呼吸管路)采用双层黄色塑料袋进行包裹送垃圾处理站处理,呼吸机附件(如湿化罐)双层黄色塑料袋包裹后送往消毒供应中心。在痰标本等标本的送检过程中将标本置于防漏容器中,做好生物安全工作。护理人员进入病房前戴好帽子、口罩,穿隔离衣,对病人进行吸痰等操作时戴护目镜。对病人实施各项护理活动过程中,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进行洗手。

2.5终末处理

病人转科或死亡后进行病房的终末消毒,消毒范围包括呼吸机在内的一切物品[10]。向死亡病人的家属解释在接触病人尸体后,特别是接触到血性体液后,应仔细洗手,防止发生感染。若发现发热、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

3讨论

本病尚无特异性治疗手段,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2],当累及肺产生呼吸衰竭时,需采用机械通气进行治疗。卫生部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对各项诊疗、护理措施做出了明确的指导,我科结合机械通气病人的特点开展护理活动。护理过程中认真执行消毒隔离措施,护理人员未发生病毒感染。由于疾病本身加之呼吸机的应用,容易使病人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往往导致病人的不配合,在充分理解病人的同时,要做好其心理护理。由于气管插管的固定,故无法全面观察病人的口腔情况,在进行口腔护理时应密切观察口腔有无出血倾向。作为一种新出现的疾病,病人及其家属对其认识不足,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向病人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有利于其配合护理工作的开展及疾病的预防工作,该13例病人的家属未发生二代病例。

口腔护理相关知识篇8

1.1护士培训以2008年美国重症护理协会预防VAP循证护理实践指南为培训标准,全面对操作护士进行预防VAP的循证护理培训,包括VAP的定义、病因学、流行病学、预防策略等相关知识,以及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正确的口腔护理方法。

1.2口腔护理方法每次操作均由两名护士一起完成。在操作前将气管导管的气囊注气,测量气囊压大于4.67kPa(35mmHg),记录气管插管的深度,充分吸净口腔内分泌物。一名护士固定气管导管,撕开固定胶带,将气管导管移至一侧口角,另一名护士采用儿童牙刷,A组患者用生理盐水,B组患者用0.12%醋酸氯己定进行刷牙,具体刷牙时必须刷到牙齿每个面,各部位重复刷10次,总刷牙时间不低于3min。刷牙过程中注意保护气管导管,根据刷牙位置调整导管位置。刷牙后运用注射器再次抽吸口腔护理溶液对患者口腔进行冲洗,尽量让冲洗液在口腔停留30s以上,并用吸引器吸引干净。口腔护理结束后,妥善固定气管导管,再次调整气囊压,使气囊压力在2.45~2.94kPa(25~30cmH2O)。

1.3样本采集在口腔护理前、口腔护理后30min、2h、4h、6h、8h各采集1次口咽部标本,采集时统一用前端直径为4mm的棉拭子在患者上腭中点旋转1周。避免棉拭子接触采集部位以外的任何部位。每例患者的采集人员固定,避免手法误差。

1.4检验方法采用咽拭子标本采集管,标本采集后30min内送检,除运用醋酸氯己定口腔护理后的一次采集采用2mL生理盐水稀释外,其余标本均采用4mL生理盐水稀释。漩涡震荡混匀器震荡1min,用1μL定量接种环转种至9cm直径5%羊血琼脂平板,每次种平板时分四区划线,每区20个来回,每次均交界充分将标本铺平。将平板置于35℃恒温CO2孵育箱内(CO2浓度为5%),培养48h后,检查计算菌落数(cfu/μL)。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对细菌培养结果先取对数值后再进行方差分析、LSD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口咽部标本细菌数量的比较表2显示,生理盐水口腔护理对减少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咽部的细菌定植数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抑制细菌生长方面,口腔护理前与口腔护理后4h、6h、8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口咽部的细菌繁殖超过气管插管前水平,生理盐水不能抑制细菌生长,醋酸氯己定口腔护理对减少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咽部的细菌定值数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氯己定可以显著降低口咽部细菌数量,但口腔护理后2h、4h、6h、8h与操作前细菌数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口咽部细菌数量已经恢复至操作前水平,醋酸氯己定无持久抑菌作用。同时,A、B两组在口腔护理后2h、4h菌落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醋酸氯己定虽然不能抑制细菌的生长,但细菌生长速度B组较A组慢。

3讨论

3.1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的重要性VAP的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除患者的防御功能发生障碍,自身防御机制遭到破坏等原因外,大多数VAP的发生与病原菌侵入和定植到呼吸道密切相关。重症患者因受基础疾病的影响,缺乏正常的口腔摄入、体液失衡、机械通气过程中各类药物的使用、经口气管插管等,使口腔处于开放的状态,这些都将导致口腔黏膜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唾液分泌减少,发生口干症[4]。口干症极易导致口腔黏膜炎以及革兰氏阴性菌的定植,并且还可导致牙菌斑的生成,以及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A和乳铁蛋白的减少[4]。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A可以杀灭呼吸道的致病菌,而乳铁蛋白则可以杀灭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嗜血杆菌等众多病原菌。

人工气道的建立,可以损害呼吸系统的正常防疫功能,含有大量细菌的口咽部分泌物顺延吸气流沿气管插管进入到下呼吸道引起VAP。EomJS等[5]研究表明,运用包括口腔护理在内的VAP的集束化管理,可以使VAP的发病率从每1000个机械通气日平均4.08例的发病率下降至1.16例。因此,良好的口腔卫生是预防VAP的重要措施。

3.2口腔护理溶液及方法的选择醋酸氯己定是一种广谱抗菌药液,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及一些亲脂病毒均有抑制及杀灭作用,局部刺激及过敏反应都很少见[6]。CutlerLR等的研究表明,1%的醋酸氯己定可以将528名机械通气超过48h的患者每1000个机械通气日平均13.6例的发病率下降至6.9例。笔者之前的研究显示,醋酸氯己定可以显著降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咽部细菌总数,并且可以减少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阴性双球菌的数量,抑制革兰氏阴性杆菌生长。

目前,牙刷已经常运用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中。何茹等[9]的研究表明,刷牙式口腔护理结合氯己定擦拭,可增加口腔护理效果,有利于降低外科手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早期VAP的发生率。但也有研究报道,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刷牙并不能显著地降低VAP的发病率[10]。本研究运用刷牙结合醋酸氯己定冲洗为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口腔护理,结果显示其可以显著降低口咽部的细菌数量。

3.3口腔护理的合理频次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一般采取的口腔护理频次多为每天2~3次。GarciaR等[11]的研究显示,为经口气管插管的危重患者进行深部吸引每6h一次,口腔护理每4h一次、刷牙每天2次,可以将VAP的发病率从每1000个机械通气天数平均12.0例的发病率下降至8.0例。本研究的结果提示,每2h就应该对该类患者进行一次口腔护理,但实际工作中,因护士工作量较大,执行较为困难。故在临床工作中,间隔越短时间进行口腔护理,越有利于控制口咽部的细菌总量。

口腔护理相关知识范文

口腔护理相关知识篇11 口腔护理的重要性1.1口腔卫生三要素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研究证明[1-2]:口腔卫生状况的好坏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牙菌斑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