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的应用范文
互联网教育的应用篇1
1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典型应用
第一,移动互联网最基本的业务能力就是移动浏览技术。利用移动终端的WAP能力,移动用户可以方便地访问互联网的信息。第二,通过移动通信系统的空中接口对媒体对象进行的远程下载技术即为移动下载技术。第三,能够有效地展示互联网精确服务基本能力的体现就是获得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通过一组定位技术活动移动台的位置信息,从而实现各种与位置相关的业务即为无线定位业务。第四,在移动互联中,应用频率最高的依然是短信、手机MSN以及手机QQ等时讯类,这些满足了用户即时交流的需求。第五,基于移动网络搜索技术的总称即为移动搜索。
2 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优势
教育培训移动互联网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①随着时代的进步,手机等移动终端已经走进每家每户,逐渐成为生活必需品。截至2012年,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数约达11.04亿户,其中3G用户数约2.2亿户。超11亿的手机终端用户是中国移动互联网教育培训最大的发展基础和条件。②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学习软件已经趋于成熟,“教育”类移动应用已经成为继“游戏”类应用的第二大应用,教育类移动应用数量众多,市场规模大。③G通信技术的出现,使无线接入带宽大大增加,能够实现高速数据传送与下载、视频通话等。与此同时,Wi-Fi作为一种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如Pad、手机)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也正在被迅速应用和普及之中。这也给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带来了方便。④远程教育培训的学员主要为已工作人群,该部分人群生活节奏较快,整段时间已经变得有限,更多的是零碎时间,而教育培训课程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可以使学员更好地利用零碎时间学习课程,同时增加产品粘性。
3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几种教育应用
3.1 即时通信 第一,家校互动系统是通过短信以及互联网等形式,由学校组织搭建的,方便家长与教师之间围绕孩子问题进行实时沟通、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的一个平台。 第二,根据需要,通过飞信、QQ等即时工具建立群组,使得教师和家长以及学生之间能够实现及时沟通。第三,通过设立专家咨询服务,通过短信、彩信、互联网形式,教师、家长和学生能够及时咨询专家,答疑解惑。
3.2 通用路线 基于MM、校讯通等渠道,在服务端整合教育行业应用、“微课件”等;如:
“互动电子书”:类似电子杂志,图文+音视频+基于内容的评论;可以在手机、平板电脑阅读。
“互动练习册”:把现在的教辅书变成App,可以在手机、平板电脑上做题,并自动、半自动判卷,记录个人学习记录。
“口语家教”:把电脑上已经成熟的人机交互训练口语的软件,搬到手机、平板电脑上,实现随身的口语训练(注:不是复读机,而是带有人机对话,语音识别的学习系统。)
类似的应用会很多,移动可以整合、扶持一批这些内容制作商,然后利用自己渠道提供给用户。
3.3 教育行业专业服务路线 基于移动互联网构建教育专业服务系统,不是简单利用MM、校讯通的销售渠道,而是为教育行业各种应用,提供一个“移动互联网教育生态系统”。与“3.2通用路线”的差异在于,从更高层面看待教育行业的应用。就拿上面提到“互动练习册”举个例子来说明差异。
不再是简单地提供一本本独立的“互动练习册”,而是关注学生所使用所有电子书、练习册之上的统一的学习管理,如:电子笔记本、错题本、学习轨迹等等。
上面所提“通用路线”方案的各种应用,都是在“移动互联网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内容,但本方案侧重这个“容器”的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教育行业公共服务平台。
3.4 微博 ①微博增进了学校与家长间的交流、沟通、互动。②通过微博这个学习交流平台,不但可以实现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之间的随时交流,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③微博为锁定各种兴趣群提供了便利。④微博还可以用来管理班级。班主任通过创建微博,可以实现班级通知、班级投票以及添加班级通讯录建立班级信息档案等功能。⑤微博便于学校信息的。如:图书馆则可以新书信息、借阅提示以及图书检阅等服务;就业部门则可以就业信息以及就业指导等信息。
4 结束语
互联网教育的应用篇2
【关键词】互联网;在线教育;新东方在线模式
随着当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线下教育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学习途径。时间可调控,地点不限定,教育服务个性化,教育内容多样性,在线教育也逐渐走进大家的视野。自国务院正式颁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来,“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渗透融合日益紧密,形成了更加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通过网络,学员可以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在各个网络学习平台、移动客户端APP上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解决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工作繁忙、学习不固定的问题。因此,将从在线教育的兴起、新东方在线教育模式、互联网对于在线教育的影响、高校在线教育弊端与建议这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在线教育的兴起
1.在线教育的定义。在线教育是指基于互联网技术平台,学习者通过网络进行实时线上学习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美国教育部《2000年度教育白皮书》中对于在线教育的定义包括三个核心要素:(1)通过互联网进行教育教学活动;(2)全新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改变教与学的关系;(3)不同于以往的远程教育,在线教育也可以在传统校园教学环境中发生作用。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深度融合发展,学员以网络为介质,在互联网上采取多种学习方式,如下载网络学习资源、回看网络教学视频、直播教学授课等。智能化教育结合AI、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技术使学生在特殊时期做到了“停课不停学”的效果,也能够让更多的人得到资源共享的好处。2.在线教育的现状及优势(1)在线教育的现状。①在线教育平台的使用。线上教育所涉及的群体规模广,许多培训机构也进行了网络学习模式的改进,如学而思网校、猿辅导、斑马AI课、VIPKID等在线教育平台,均免费向小学阶段的用户开放直播课程。不少名校、名师推出特色专项课程,以供师生参考学习,形成差异化教学服务。高校大多数采用学习通平台和腾讯会议,采用“录播+直播”的形式,进行学习模式的创新,这样的学习平台能够让学生达到课上吸收、课后巩固的效果,弥补了传统课堂的固定教学模式;在作业帮的网络平台上,许多学生在面临难题时,可以扫二维码得到教师的真题讲解,在课后也可以在平台上跟教师私信沟通学习问题,这样能够使学习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学习进程不断推进。对于使用网络教学工具的熟练度,许多偏远地区的教师没有机会接触到网络教学,因此,线上教育在乡村地区普及率不高。但是线上教育在特殊时期给予学生学习机会,能够使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海量学习资源,给当前的学习模式造成一次冲击,在未来也有前瞻性与创新性。②学生的学习效果。从大数据显示,许多学生与教师会采取腾讯会议、QQ会议直播的形式,因为直播的方式能够实现课堂之间的互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中保持注意力,而且这两个网络学习平台操作方式便捷,功能齐全,有回放的功能。学生如果有疑问,既可以在直播课堂中开麦提问,也可以在QQ群或者是在留言框中写下自己的问题,这样既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够给教师一定的反馈。在学习通与智慧树网络学习平台中,学生可以挑选名师名校的课程,在这些课程之后,会有相应的练习和测试,这样学生可以进行查漏补缺,一方面是自测,一方面是能够消化知识。教师在学习平台数据库中可以看到学生学习的总体情况,能够提醒学生及时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在线学习可以让学生以不同状态上课,例如躺在被窝里、吃着早饭,这些状态让学生失去在线下课堂的严肃性与规范性,学习效果也会有所降低。(2)在线教育的优势。①在线平台教学形式独树一帜。互联网如同一张蜘蛛网,为教育者提供平台,能够让各自在教育平台上相互借鉴、学习。近几年虚拟现实、语音识别、大数据算法分析,提升了线上教育的学习体验和教学方式。运用媒体的方式,进行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刺激,如运用视频、游戏、动画等提升网络课堂的趣味性。面对低龄儿童,教师采用歌曲、课后奖励方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以少儿英语教育平台VIPKID为例,每堂课通过人脸识别、情绪识别等技术来抓取小学生的上课过程数据,对师生表情状态进行分析并且计算孩子视线关注情况。为了提升学生专注力,VIPKID推出“AR变脸”,外教在讲课上选择“小白兔”“白斑狗”等表情贴纸进行角色扮演,增强交流性、趣味性;运用VR、AR技术,营造沉浸式场景,让学生模拟出相应动画场景。对于大学生,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学术性的讨论,教师在课堂上点名提问时,时常会用到抽号工具,运用大数据计算,最后选取一位学生回答问题,这样每位学生都有相对公平的机会来参与课堂。在一些高数课堂中,需要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线上教育可以让学生亲自运用互联网的工具进行理解,课上听取教师讲解,课后进行实践操作,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②大数据分析与个性化学习。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能够清晰地反映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的教育信息、课程信息、学习行为情况,大数据进行有效分析,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学生可以在网络课程的推送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不同程度、层次的学习,后台网络数据也可以实现学习内容精准推送、个性化方案提供。以库克音乐为例,里面有不同的歌单,它针对不同年龄阶层推荐不同的英语读物,而且根据点击次数,在“猜你喜欢”的那栏中推荐与用户兴趣匹配度最高的相关音乐和读物。以英语流利说为例,他们搜集海量用户的口语素材,针对中国人英语语音数据,研发出针对中国学习者精准英语的识别引擎,推荐了定制化课程技术,并且还提供了一对一的英语口语课程,在英语流利说APP中,进行大数据的分析,采用一些经典的英语读物,如经济学人、英国卫报、美国华盛顿报,进行词汇语法的讲解,提供了教师的课程讲解,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线上课程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学习者的个性需求与课程体系相互结合。③在线教育内容多样性。在线教育平台能够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除了学生上课时所学习的课本知识,还提供其他教育资源,如爱国教育、文明知识、环境保护、外语学习等,以汉语学习为例,学习者可以通过观看中国影片、阅读中国电子书籍、参加不同汉语教师的课堂,加深对于汉语知识的认识,也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中国;在历史课堂中,教师不仅教授历史知识,还给学生播放历史视频来还原当时的一些真实场景,既给学生传授知识,又让他们体验到当时将士们的爱国情怀。在线教育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内容,给予他们不同的选择。
二、新东方在线教育模式
1.努力回归教学本质(1)非一线城市学生需求激增。在大量的在线教育消费者中,一个明显的增长势头已经显现:非一线城市学生,正在成为在线教育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群体。在线直播课堂上,开始出现越来越多来自三四五线城市以及城镇、乡村地区学生。对于非一线城市学生需求增长,新东方在线CEO孙东旭在2020财年年报中表示,是特殊期间的“网课潮”给了在线教育一个独特的机会,“它向许多新城市(包括三线和四线城市)的更多学生介绍我们的课程和服务,并帮助我们的新产品加快成熟。”相对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三四线城市的学生购买线上课程,不仅上课方便,而且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与师资力量。在线教育能够实现资源共享,满足非一线城市学生学习需求,这对于教育公平实现了一步跨越。(2)提升教学实力。注重培养教师实力,优质的教师团队是线上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背靠新东方27年的线下教学积淀,新东方在线延续了相似的教师培养制度,教师招聘要经历笔试、面试、功底考核、磨课、试讲等,一般考核不少于6轮。新东方在线也执行了新东方集团的T1-T6教师职级体系,T代指teacher,教师达到T3以上一般在新东方内部名师,而T5、T6级别老师,须达到培训师标准,作为导师培养更多年轻老师成长。线上教育,新东方教师团队会制作更加细致的备课方案,在课堂中,教师将知识点分成多个步骤并且会传授解题技巧,在教、学、辅、练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指导与训练,在线上教学时,教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所以,用一个专业的团队辅导一个学生是新东方教育集团的目标与口号。另外,为了吸引高尖端的人才进入教师团队,新东方教育集团增加了薪资酬劳方面的开支,增加教学培训技术人才。2.课程网络设备齐全(1)新东方云教室特点。首先,直播上课,能够直播学习,实时互动,教师能够与学生探讨学习问题,塑造面对面学习的氛围;其次,进/出门测试: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会完成教师布置的随堂测试题,教师在数据后台输入正确答案,学生交卷后,系统自动批阅,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与知识讲解难度,便于把握教学节奏,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另外,回访缓存:课后1小时会快速生成课堂回放,对于直播缓存,既便于学生随时温习,也可以让错过直播的学生进行课堂学习,体现时间空间最大的延展性;再者,学习任务:针对学生的上课情况,系统会推送不同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明确任务优先级,完成课后落实任务;在线考试:海量题库支撑在线考试,每一道考题经过教师的精心筛选,考点分析、解析、点评,为学生展现全面细致的答案,更加适合复习参考;最后,学习提醒:通过微信公众号来提醒学生上课。(2)新东方云教室软件优势。首先,直播流畅:全球布点,毫秒级低延迟;其次,教学场景贴近线下课程:新东方团队给每位学员都设置小窗口,在小窗口里,有麦克风、画笔和摄像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关闭麦克风并且在需要发言时进行抢答,在回答正确后,老师给予相应的分数;另外,接入便捷:用户只需要登入并且快速接入,给予用户一体化产品体验;最后,互动性较强,可以基于不同的教室场地,学员与教师之间有较好的互动体验。3.课后监督体制完善(1)课后助教服务。每个班级都有相应的课后助教,助教的职责是辅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和学习任务。课后监督是每位学员达到学习效果最高的重要保证。以雅思课程为例,在课程开始之前,助教会建立一个家长交流群和师生微信群,方便沟通课程问题;在课程当中,雅思冲刺班学员每天要背300多个单词,课后助教要每天给各个学员进行词测,如果词测没有过关,学员则要反复地背单词并且重新完成词测,词汇测试是每位学员的必经的测试环节,助教会督促学生按时完成测试。在当天课程结束之后,助教在每位学员的系统中给予一定的反馈,在课程系统中,学生和家长可以得到一定的学习建议并且清晰地看到课程规划和今日总结。在所有课程结束之后,助教会继续跟进学习动态,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课程循环。(2)结课测试。在课程的最后一课,每一位学员要进行一次结课测试,针对课上不同的内容,每位教师会研发出有针对性的题目,观察学生做题的正确率,再进行不同的题型总结。根据课上所讲解的难点,研发出不同难度的题目,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学生可以依据教师所给出的分数和建议,进行有效的复习。以雅思冲刺班为例,课程分为听力、阅读、写作、口语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的题目有重要的知识点,在结课测试中,学员能够从题目中回顾之前上课所讲解知识内容,进行消化和整理,在写作部分,教师根据四个考试标准来一一判断,从而给出相应的分数并且在文章末尾的部分进行总结,学员能够清楚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口语部分,学员能够使用课上所学习的词语和句子,进行语言润色和句型升级,从而进行口语能力的提高,在测试中找到自己的语言问题,这样能够在后续的练习中不断强化和改进。
三、互联网对于在线教育的影响
1.社会交流性。互联网不仅仅促进了在线教育,也为人们搭建了一个可以互相交流、讨论的桥梁,学生不仅能够与教师、同学、家长讨论学术问题,还可以进行跨越国度的交流与沟通,比如,小学生通过51talk,与外教1对1进行沟通,在线面对面地进行语音指导,不仅节省时间,也能够完善学生的整体英语知识体系。学生通过网络不断地开拓视野,与不同的学者交流,不同的学术思想可以碰撞出精彩的火花。互联网可以为在线教育创造出全球性的交流平台,在线教育也能够使学生的知识基础更加牢固。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在线教育创新了教育模式、教学方法、课程体系,教师可以在教育平台上传录课视频,新手教师可以从优秀教师的录课视频中学习,探讨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线上教育中,教师之间能够互相启发,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社会交流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培养复合型人才。2.知识获取高效性。互联网让“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变成“足不出户,方可知天下事”。互联网技术与在线教育的高度融合,打破了时空的限制,首先,缩短了时间,学生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下,路程时间要占据一部分的学习时间,在线上教育,学生能够准时上课,节省时间。学生观看慕课,只需要打开搜索引擎,输入对应的课程名称,并且进行点击观看视频,就能够开启课程,知识获取速度非常快。其次,打破了空间限制,人们仅仅需要一台电脑,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资源下载、直播课堂以及录课的学习,相比于之前的书籍查找、广播收听等固定在教室的活动,现在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挑选和使用,知识获取高效性重构学生的思维,总之,知识获取的便捷性与高效性使在线教育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3.资源共享性。对于不同等级的城市,资源分配是不均衡的。相对于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并不能够接触到优质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在线教育能够让非一线城市的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共享,学生可以在网络教育平台上如中国大学慕课、中国高校外语慕课观看一些名师课堂,有机会接触优秀教师的教学方式。对于城乡资源分配,位于偏远乡村、经济条件相对不发达的地区,“一对多”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占主导地位,教学方式单一,乡村地区获得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师在传统课堂中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的学习进度,在线教育能让孩子拥有相对平等的发言权,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动态,制定个性化的服务。在线教育能让乡村与城市的孩子们拥有公平的学习机会。对于重点大学与非重点大学,教育资源的比重是不平衡的。例如清华大学每年都有许多精英开设讲座,通过互联网直播,全球的大学生能够进行听课与互动,满足了非重点大学的大学生求知的欲望。在线平台如智慧树提供名师课堂,大学生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交流过程中,可以享受到与重点大学学生的平等的教育机会,实现教育公平和资源共享。
四、高校在线教育弊端与建议
1.高校在线教育弊端(1)在线教育授课互动性欠缺,体验感欠佳。在特殊时期,教师采取线上直播上课,学生无法面对面地给予教师反馈,课堂互动性欠缺,教师面对一个电脑,需要讲几个小时的课程,会产生疲倦感。在传统的授课模式下,学生能够遵守课堂纪律,用认真严肃的态度去上课。在线教育,学生因缺少课堂氛围感,无法体验到教师上课慷慨激昂的状态以及缺乏师生之间眼神交流,体验感和使用黏度会有所降低。在线上授课直播,学生会很容易被互联网上提供的其他资源所吸引,从而降低了课堂学习效果。在线教育录播课程是学生对着电脑屏幕播放视频,全程没有互动性,无法使学生始终专注在课程上。因此,在线教育会缺少互动感,用户体验感欠佳。(2)课程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用户选择困难。在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课程,用户选择的机会很多,但是无法选择合适的教育素材。在线教育的课程是将线下的课程录制后,放在网络上,绝大多数是图文、音频,学生无法将在线课程与线下课程相互联系,课程内容的质量并不能达到最高标准,课程内容的难度并没有符合学生学习的水平,课程内容重复率较高,学生学习动机较低,无法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面对多种多样的网络课程,教师上课方式各不相同,学生面对新教师,需要时间去适应新教师的上课风格,在线课程会让学生面临选择困难的问题。因此,在线课程无法彻底替代线下课程。(3)学生利用时间碎片化在线学习,学习耐心度不够。随着快餐式阅读的流行,学生更加倾向于短视频等时间短、速度快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时间是碎片化的,并非利用完整的大段时间去学习。在线课程时长为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学生不会静下心来认真观看完整的视频。学生的学习心态相对浮躁,耐心度不够,导致学习效果并没有达到理想状态。例如学生会利用进餐时间进行在线学习,在观看视频时,运用倍速来观看视频,视频的播放速度不能够与学生接受知识与消化知识的速度相匹配。在传统的教学课程中,学生在限定的时间里高度地集中注意力去学习,认真思考问题并且做课堂笔记,在线教育是以看完视频为任务,并非以为自己而学习的心态去学习,因此,在线教育并不能完全达到线下教育系统化的效果。2.高校在线教育的建议(1)加强在线教育的课程管理。在线课程的纪律问题是解决在线课程弊端的重要途径,在直播课堂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开启摄像头,在直播课堂中,要求打扮整洁得体,来塑造课堂的严肃气氛和神圣感。教师在提问之后,每位学生可以进行连麦,鼓励未发言的学生在留言框中给出答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记录到学生的期末成绩中,这样促使学生用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在线课堂。在录播课程中,教师可以观看学生在观看视频后的感想,依据感想进行平时成绩的打分。制定课堂规则可以使在线教育步入正轨,营造一种严肃认真的氛围。(2)调整在线教育课程内容,抓住主体内容讲解。在线课程内容要跟随线下课程的主体内容,与实际课程的难度有所接近,难度适中,对于在线教育的课程的主体部分,需要按照课程大纲走,教师要研究如何将关键内容讲解清楚,详细说明解题步骤,教授学生解题技巧,不同的教师的研发过程可以使主题内容变得更加精确、透彻。因此,在线教育的平台可以为主要的知识点讲解提供多种讲解思路,讲述不同的解题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线上学习时拓展思路,也可以选取容易理解的解题思路,在线课程是以主体内容为基础,别的拓展内容为辅助材料,提升在线课程的教学质量,将在线课程浓缩成精华,提升在线课程的使用价值。(3)分批对在线课程的开放,避免课程内容一次性开放。保持对于课程的新鲜感是刺激学习动力的主要因素。分批对在线课程的开放,可以使学生保持在线学习的好奇心,每个批次的学习时长可以缩短,减少学习开放量,提高学生的耐心度,学生在学习完成现有的课程之后,保持一个继续深入探索问题的学习态度,这样能够保证学生学习的总量与速度,达到学生吸收最大量知识的效果。分批开放在线课程,既能够给学生带来思考的多元性,也要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惊喜感;既符合合理科学的上课节奏,也尊重学习日积月累慢慢消化的学习规律。这样的学习模式更加贴近于学生线下课程的教学模式,学生也会更加容易接受这样新型的授课方式,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在线学习中。
【参考文献】
[1]高丽,李永国,宋秋红,郑兴伟,李庆军.基于微课的《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在线课程建设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8(50).
[2]张男星,孙继红,王春春,桂庆平.我国在线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比较及推进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21(01).
[3]马雪梅.“互联网+”背景下在线教育对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
互联网教育的应用篇3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模式 高校 网络教育平台
一、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互联网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各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从我们日常的餐饮娱乐到工作学习,我们方方面面的生活均和互联网有了或多或少的联系。从过去到现在的进步,从农村到城市的发展,“互联网+”结构的形成更是彰显了时代的变化特征。国务院总理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正式提出实施大数据发展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这些都说明“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撑,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一步步跟随互联网发展的脚步,始终在探索一条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高效、便捷的教育方式。以网络教育平台的使用情况为切入点,思考“互联网+教育”模式如何结合学校自身特点,与全日制高等学校教育更好地融合,为“互联网+教育”模式在全日制教育中实现创新应用提出合理化建议。“互联网+教育”模式是以学习者的需求为根本,以促进网络教育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为导向。在这个信息化时代里,只有结合“互联网+教育”模式,才能跟上时代潮流,打造出高品质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高校网络教育平台的使用情况
(一)在校大学生使用网络教育平台的情况
经调查数据分析,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对于网络选课的态度只是出于“混学分”状态。很多高校将网络选课定为一项学习任务,并且划分了一定的网络选课学分。然而,在这套制度下,学生们为了完成任务,获得学分,就忽略了网络课程带来的正能量,很多高校也忽视了网络教育平台的可用性、有效性与便利性。网络课程没有发挥出它的效益,形成了一种严重的资源浪费。
(二)以安徽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平台发展情况为例做实例分析
安徽财经大学现有的网络教育平台主要是“尔雅通识教育平台”,该通识课学习系统主要提供了以下服务:第一,网络教学平台运维。第二,微课等网络课程学习。第三,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培训。
(三)安徽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平台存在的问题
第一,分类不够明晰,介绍不充足。一是存在名称不同,内容相似的问题;二是缺少学科简介,不便于学生对课程进行选择。第二,精品课程资源较少。第三,网络教育平台的固有弊病。一是一定要使用电脑,不够便利;二是资源多,不精,针对性不强。
(四)“互联网+教育”模式融入网络教育平台的可行性研究
“互联网+教育”是在当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在“互联网+”时代形成的环境下,将教育与互联网进行有机融合,从而形成教育以互联网为依托,互联网辅助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互联网+教育”模式具有以下十大特质:身份认证,唯一学号,实现终身学习跟踪;个性化推荐;基础知识免费,增值知识收费;实时反馈,随时测验;扁平化知识拼图,按需学习;内容完整,结构化,变现形式丰富,公共编辑;P2P互动;UCG内容互动;沉浸式学习;随时随地。
再结合国内外网络教育平台现状分析,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便掀起建设网络教育的热潮,到目前为止,已基本实现网络教育在各大高校各个学科的全覆盖,欧洲远程教育协会,MOOC等的建立表明国外教育在网络平台上的建设和完善。同时中国教育网校、沪江网校、远程教育网、微课等网络在线教育平台大量涌现,与之伴随的还有百词斩、扇贝、掌上新东方、拓词、猿题库等APP在手机应用市场的出现,各大高校也纷纷建立网络教育学院,设置网络教育中心,建设网络教育平台以实现教育的网络化。目前,互联网教育已在CPA考试、函授等教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全日制高校中的应用却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研究。
由此可见,教育网络化不仅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全球化浪潮中不可阻挡的趋势。
三、必要性及现实意义
(一)高校教育融入“互联网+”时代的必要性
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挑战。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能适应社会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也不能很好地利用大数据整合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下,人们的碎片化时间也越来越多,传统的完整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人们快速获取知识的需求。同时,移动终端智能化的普及为网络教育的实现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在这样一个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形势下,社会形成了知识大爆炸的环境,各种资源、各类平台交错融合,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交融激荡之势。教育行业如果不和互联网融合,将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为此,智慧校园建设势必需要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互联网+”校园便是这一发展阶段进行新建设的重要思路。
当今,互联网教育已有了初步发展,然而还是存在网络教育平台覆盖范围窄、网络教育形势单一、网络教育资源利用率不高、缺乏有效技术和资金支持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套独立且完整的教育体系,高校教育融入“互联网+模式”是时代的需求,同时也是以一种现代化技术传播文化。
(二)高校教育融入“互联网+”时代的现实意义
“互联网+教育”架构的形成对个人,对社会都有着重大影响。对于学生来说,运用互联网学习能够使学习提升渠道选择多元化,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其次,移动教育的一大优点便是碎片学习,学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最大程度的获取知识,从而提升自身素质。再次,互联网教育使得教育的个性化定制得以实现,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强化,个性化程度得以提高,使学习者能够打破原来的知识体系,构建个性化知识结构。
对于教师来说,互联网教育使得教师负担减轻,只需提前准备好视频或课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查看,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率。网络教育的个性化定制也使得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通过计算机合理分析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的主次,从而达到投入产出比例的最大化。同时,网络教育平台的应用使得教师教学更加公开化、透明化,这也无形中给予教师某种压力,督促教师更好地提升自己,提高专业能力。
“互联网+教育”对于社会更是有不容小觑的影响,它使优质的教育资源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如今,通过网络平台查找与分享资源的用户不断增多,网络优质学习资源也在增加,而且资源发挥的效用也在增大,形成了强大的网络教育资源联盟,让教育从封建走向开放。网络教育平台也成为城乡教师弥补知识技能,缩小地域知识文化水平差距的有力武器。通过网络教育,使得不同教育水平的区域实现资源共享,增加了学生接受教育的公平性,有效缓解了乡镇人口的大量移居给城市带来的压力,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作者单位为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竹立.“互联网+教育”意味着什么?[J].今日教育,2015(05):3.
互联网教育的应用篇4
我国的交通系统得到了逐渐的完善,将干部培训教育工作落到了实处,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干部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交通建设事业的发展。目前在实施干部培训教育工作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不足,对此,相关部门务必要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如果将“互联网+”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技术贯穿到整个交通运输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将会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
1“互联网+”应用于交通运输干部教育培训的现状
交通系统干部培训教育工作在我国已经实施了很多年,取得了可观的教育成果,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领军人物;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其与理想的交通建设团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有待进一步提高。传统的交通干部教育培训模式与现代教育的发展存在一定的矛盾,对此,相关的教育管理部门要注重对传统教育培训模式的改革,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现代教育事业,推动我国现代交通建设事业的发展。在“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在线培训模式更好地弥补了传统教育培训模式的不足,发展快速的网络信息化技术为教育培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得培训管理水平提高,培训范围扩大,同时还可以增强培训效果,信息化技术带来的大数据环境大大改善了传统教育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构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在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教育培训管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我国交通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般而言,诸如干部的个人信息、培训记录、学习状况、培训进度等方面都属于信息管理的内容,管理人员要将以上这些方面的信息详细记录下来,为后续的大数据分析、培训个性分析和需求预测打好基础。通过多年来对干部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的互联网培训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发展。
2“互联网+”应用于交通运输干部教育培训的建议
2.1创新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教育培训模式
远程培训是一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培训模式,尤其是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更是备受欢迎的一种模式,即使是这样,远程培训和面授培训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别,二者各有利弊,不能相互取代,主要体现在学习的系统性、授课效果和培训完整性等方面。人才需求量大、干部培训内容复杂等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如果能将“传统面授”和“网络学习”结合起来,组成一种混合式的教育培训模式,则会大大增强培训的效果。混合式学习模式就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其他相关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到一块,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比如传统板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视听多媒体教学模式的结合、传统学习方式和计算机辅助模式的结合等。为了使得交通运输行业的网络培训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以构建含有微课录制、视频剪辑、课件制作等内容的培训数据库系统,将网络培训资源的策划、设计、制作、审核、测试等具体的工作落到实处,实现对交通运输行业的特色网络培训管理。
2.2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培训信息体系
为了完善交通运输行业的管理体系,需在原来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实行创新,就交通运输行业干部培训内容而言,对于不同级别的干部就应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并安排合理正确的培训内容,同时,还需不断地完善培训技术和学习服务支持体系,提高培训管理效率,努力做到培训资源标准化、合理化。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交通运输行业管理部门可以建立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培训学员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学员学习效率。比如,学员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进入学员管理系统,只需注册一个账号就可以完成网络选学、作业提交、教学资料共享、网上听课、教学评价、学员交流、考勤信息等培训流程的操作。此外,还应建立数字化的培训管理系统,便于对传统的服务资源和管理制度进行整合和改良。为了确保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提高学生学习和授课教师质量管理,教育培训部门需通过此系统对教学工作做出明确的计划,并开展评估教学质量工作,加强监督培训管理,使交通运输行业干部培训质量得到保证。
2.3整合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培训资源体系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可结合“互联网+”技术制定干部教育培训方案。首先,优化教师资源。优化交通运输部门教师资源库,建立一个清晰的目录,便于学员依照学科和研究方向查询。其次,合理规划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可以将分散在各个地方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教育培训资源聚集起来,比如,培训视频、文件规定、多媒体课件、案例等,并对教育培训资源进行整合,建立一个培训资源信息平台。通过此平台,使得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并得以最大化利用,实现数字化教学和培训资源共享。在科技不断进步的时代下,合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优势,共同协作,完善教育培训资源体系,促使交通运输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更上一层楼。应该说,交通运输行业是我国民生发展的一个关键,其行业的发展应该及时把握新的发展,以主动适应的模式来适应干部教育培训新常态。通过“互联网+”的思维理念为指导,合理化、科学化地设计整个教育培养体系,不仅能够更高层次地满足于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还能够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创新。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必要条件是交通运输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有序、合理、科学的开展。在交通运输干部培训中,引入“互联网+”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数字化教学,建立共享、兼容、开放、规范的干部培训体系,而且可以树立综合交通的理念,同时,还可以加快完善培训管理体系,促进交通运输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互联网教育的应用篇5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高技能人才;培养
一、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与存在的问题
1.高技能人才培养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高度重视
随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行业、企业急需技精业良的高技能人才,以技师为龙头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正是企业、社会发展的生命线。为此,国家积极建立政策保障体系,不断释放政策红利,全力推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以成都市为例,政府制定了《成都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20年)》《成都市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有计划分步骤地努力造就一支以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为骨干的合理结构,技术过硬,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2.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
工学矛盾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除了技工院校学生外,更广泛地集中在企事业单位。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员工的培训相互占用时间,是一对突出的工学矛盾。在培训过程中,教学计划的执行常因企业生产经营临时调整、变化而中途停止,严重影响到培训进度和质量。
教学资源分布不均衡。职业培训教学的师资、设备等优质教学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受地域限制,教学资源分布不均,共享困难。
人才培养模式亟须改革。理论加实操是沿用多年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应多样性发展的课程体系改革需求和企业岗位技能需求。政府、行业、企业、院校多元参与,构建工学交替、校企双师共同培养技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主流发展趋势。
二、“互联网+教育”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搭建与远程教育模式探索是缓解高技能人才培养矛盾的有效途径
(一)计算机网络教育平台主要功能简介
教务管理功能方面:全面实现高技能人才培训网络报名、学籍信息化管理、学员用户登录、高技能人才培养教学计划、教学课程、学习断点续传等。
教学管理功能方面:高技能人才培养网络教学资源库兼容在计算机网络教育平台中,注册后学员可随时登录下载学习资料、上传作业;教师在线批改作业、上传教学资料、师生互动答疑等。
(二)计算机网络教育平台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1. 计算机网络教育平台的搭建,远程教育模式的探索,促进“四位一体”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形成
计算机网络教育平台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使用,形成了“远程教育学习、集中技能培训、集中理论培训、岗位培训”相结合的“四位一体”职业教育远程教育培训新模式。它的具体实施过程:第一阶段,教学方对参培人员统一组织固定时间段的集中理论学习、集中技能实操培训;第二阶段,参培人员登录教学方指定网络教学平台,根据自身实际,自主安排选择学习时间段,完成网络培训阶段规定的全部课程、课件、课时的学习;第三阶段,完成上述学习后,教学方选派优秀一体化教师,到参培人员企业(单位),结合学员岗位需求,进行巡回技能指导、答疑等。
2. 计算机网络教育平台的使用,缓解企业工学矛盾,保障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课时
一些培训机构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课时、培训造假的问题。网络教育平台的使用既给学习者提供了灵活、机动、可自行掌握的学习时间段,又对学习者的网络在线学习过程留下记录,经得起监督检查。通过网络后台设置,强制规定只有学习者完成了固定网络学习课时,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学习,保障了学习时间和教学质量。
3. 计算机网络教育平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缓解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矛盾
计算机网络教育平台中集成了行业专家、优秀一体化教师、企业能手的培训教学课件和教学视频等大量资料,组建了网络教学资源库。学习者注册登录网络平台就能下载学习。教师实时在线,学习者和教师实时互动。这一举措打破了地域限制,扩大了教育资源覆盖面,只要有网络覆盖的地方,通过电子设备,学习者随时随地都能学习。
计算机网络教育平台搭建、远程教育模式探索是缓解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突出矛盾的有效办法。作为职业教育人,我们应该在工作中予以不断优化、总结与提炼,发挥“互联网+教育”网络平台的优势和更大作用。
互联网教育的应用篇6
【关键词】互联网+ 旅游发展新趋势 挑战 旅游教育改革
当前旅游发展新趋势
1.旅游产业价值链重组
随着在线旅游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传统旅游服务商价值链模型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差异化和多元化战略即个性定制旅游模式成为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跨界”产业融合
未来旅游发展会出现一个庞大的跨界产业融合,不再是旅行社景区等的概念,而是出现以其他产业为主题的旅游,比如地产旅游、生态旅游、影视文化旅游、低碳旅游、乡村旅游、书法艺术旅游、登山旅游、宗教旅游等的主题旅游,实际是把旅游作为一个平台,通过互联网的手段,把文化、经济、艺术产业融合在一起,形成跨界产业的融合,助推旅游业的发展。
3.智慧旅游――网络信息时代的创新
智慧旅游是互联网+时代下旅游发展的一种创新模式。这种模式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智能终端、信息资源共享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以及旅游者行为等方面的信息,对信息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促进旅游产业结构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方向转变,是“互联网+”背景下所形成的一种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和新形态。
“互联网+”背景下旅游教育面临的挑战
1.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落后于发达国家
我国旅游业在世界旅游业格局占据重要的地位,在国际旅游事务中的影响力逐步提高。但是尽管近几年我国旅游业发展较快,仍然并没有缩小与发达国家在国际竞争力上的差距,尤其是“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旅游技术发展是落后于发达国家的。
2.旅游教育滞后于旅游发展
国内目前的应用技术型院校旅游教育同质化严重,专业特点和专业发展方向与行业需求不对等,课程改进速度缓慢,教学方法陈旧,很大一部分旅游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没有进入旅游系统工作。旅游教育严重滞后于旅游业的发展,导致目前我国存在旅游企业需求与应用技术型院校旅游教育供给不对等的矛盾。
3.多元化旅游教育模式冲击传统教育模式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远程在线教育、网络视频在线教育等成为目前较为普遍的授课方式,企业或者培训机构办学、校企合作、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对接等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也不断增多,增加了个人受教育的选择机会。
4.教学内容向市场化和国际化转型
网络信息化使旅游行业日新月异,对旅游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具有市场捕捉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这就要求旅游教育的教学内容需紧跟国际市场需求,根据行业最新动态和潮流,结合国际旅游发展新趋势,在互联网信息技术背景下进行快速更新,课程设置需要综合性和跨学科的交叉性,教学内容国际化。
互联网+时代的旅游教育改革
1.“互联网+”背景下旅游教育的战略定位
互联网信息化背景下,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旅游人才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些人才将是旅游企业的核心人才,能直接引领旅游企业经营效益的人才。因此,应用技术型院校旅游教育应根据网络信息化背景下的时代要求,重新确定战略定位目标,制订教育计划。
2.调整人才培养模式,适应“互联网+”旅游业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应用技术型院校旅游教育模式应结合旅游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方向,调整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与旅游企业合作,加强学生信息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调整交叉学科课程设置,增加课外教学环节,让学生走出去体验旅游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和运用网络营销手段推广旅游产品的过程以参与旅游产品设计过程,使学校的教育模式由原来的课堂教学转为与企业结合的“学徒制”教学。
3.改革旅游教育内容,符合“互联网+”旅游市场需求
结合互联网+背景下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及旅游人才市场需求,应用技术型院校在旅游教育过程中需要新增一些符合旅游市场需求的跨专业方向课程,同时根据不同方向开设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网络营销、跨境旅游贸易、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定位技术、智能终端服务等技术类专业交叉课程以及旅游文化创意、旅游网页设计等艺术类专业交叉课程。
4.采用基于互联网信息化的教学方法
目前,应用技术型院校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网络信息技术使用不当的现象,如多媒体教学,一方面,部分教师过度依赖于多媒体,只是照PPT宣科,使教学变得枯燥;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因不想投入太多的精力,抵制使用网络信息技术来展示教学内容。
5.构建“互联网+”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改革用人机制是应用技术型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学校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建立起一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还有一定网络信息技能的双师型旅游师资队伍,以提升应用技术型院校旅游教育的师资力量,为互联网+时代下的旅游发展做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李云鹏:《智慧旅游――从旅游信息化到旅游智慧化》,中国旅游出版社,2015。
[2]余扬:《旅游电子商务》,旅游教育出版社,2015。
[3]李云鹏:《智慧旅游规划与行业实践》,旅游教育出版社,2014。
互联网教育的应用篇7
关键词 互联网;微课圈;土木识图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8-0037-02
1 互联网+教育视域下微课圈在土木识图课程中的运用原则
因材施教的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不仅仅是指微课圈应当遵循学生个人的特征差异,也应当遵循教学内容的特点。特别是对于土木识图课程而言,一般教学以实践教学为主,而且教学需要较强的直观性,但是传统教学往往会因为趣味性不足、难度较大,而导致学生兴趣丧失;因而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浅入深出、自简到繁的过程,同时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应当选择一些信息化资源以提高学生的关注度。
满足课标的原则 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最大的学习问题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持续性,无法洞察学习中的连贯知识点。微课圈主要由一系列简短精练的视频组成,视频的选择则应当满足课程的标准以及实际工程项目的内容,即课程知识需要与具体施工项目存在对等性,进而可以有效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处理实际的问题。因而在微课设计过程中,应当优先遵循课程教学的标准,同时将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作为教学的目标。如工程识图中的投影及空间分析是教学的难点所在,教师应当将这些内容以视频动画的形式进行表现,最终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识图能力。
遵循需求的原则 对于很多职校而言,人才培养与输送方面往往遵循的是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所以在人才培养方面与企业需求也具有高度的契合度。微课教学的引入,需要将教学内容的核心与企业的需求衔接,进而让学生能够在微课学习过程中了解学习的内容与实际工作的共通之处,从而有效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的学习具有目标性。
2 互联网+教育视域下微课圈在土木识图课程中的设计流程
准备流程 微课的准备阶段首先需要确定其制作的主要流程,然后进行具体的规划。一般微课教学的流程主要包含题目选择教案编排课件制作教学开展教学总结,而且教学流程的增减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及学习情况进行实时调整。
选题流程 对于土木识图课程而言,微课视频选择应当是精练而富含深意的,所以选题时也需要与视频资源具有较高的契合度,让学生在查看题目时,就能对课程教学的目标一目了然。如在“制图与识图”的教学流程中,侧重于重难点知识讲解,特别是那些容易遗忘、应用性较强的知识点,再加上基础教程对这些知识点未能进行深入介绍,所以微课教学需要将这些知识点选择作为教学的主题,这样才较为恰当。
设计流程 由于微课教学内容较为精练,因此,微课视频的设计一般遵循传授方法的教学,而且教学流程应当具有层次感,遵循深入浅出的原则,同时把控层次感。而且教学过程中应当多选择问题教学、案例教学以及引导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同时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如在“建筑施工图识读”的微课设计中,三类剖视图的顺序安排往往是一个层次逐渐深入的过程,即由简到繁、由单一到整体,而且多个问题迎刃而解,也可以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案,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如在建筑剖面图识图相关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引导教学方法,在建筑剖面图的形成用途、建筑剖面图的图示内容、建筑剖面图识读步骤等方面制作微课,由学生自主下载、自主学习。而且在微课教学后,教师还可以布置相应的教学练习题,由学生自主完成并且提交,教师则负责批改。教师将多数学生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汇总,即可作为下节微课教学的重点方向。
实践流程 实践流程也是微课教学的重点,特别是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理论强,实践弱”的特点。教师可以在微课教学过程中运用情境教学,即在课堂中模拟现实工作场所,同时让学生自愿分组,最后分配教学任务,主要的任务目标可以包含识图标钢筋、识图制钢筋、识图绑纵筋等。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不干涉学生的操作过程,但是应该给予一定的引导。具体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能够了解图纸与实物如何对应、钢筋长短问题等,而且各个小组在完成任务后,可以将学习成果提交给教师,由教师进行统一点评,同时给予相应的指正与建议。
3 互联网+教育视域下微课圈在土木识图课程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在研究过程中,为了更加突出微课圈在土木识图课程教学中实施的效果,选择一个班级作为微课圈教学法实施的实验班级,选择一个普通班作为对照班,进行分析。
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 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实验班的学生对于使用微课圈进行教学的方式是普遍认同的,并且指出使用微课圈进行教学对自己的学习具有很大的帮助。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W生更愿意通过微课圈进行学习,其中超过75%的实验班学生愿意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在微课圈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得到学生的肯定,并在引导学生学习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实验班学生认为通过微课圈完成学习接触新知识是值得期待的,提高了学习兴趣,认为自己在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学生更加自信,教学效果明显增强,并希望得到教师和其他学生的肯定。
学生成绩对比分析 在对教学成绩进行比对时,发现实验班成绩为A的比例为77.78%,而采用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班成绩为A的比例为58.33%,前者比后者高出近20%;实验班成绩为B的比例为16.67%,对照班为27.78%;实验班成绩为C的比例为5.56%,对照班为13.89%,对照班是实验班的2.5倍。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可以指出实验班的学习效果要明显好于普通班。目前还是初步实践阶段,如果微课圈教学方法得到不断完善,将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也表明了微课圈教学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评价
首先,教师指出为了实施微课圈教学法,学校教师需要进行积极准备,提升自身素质;
其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性得到加强,有助于加强教师学习的针对性;
最后,教学空间得到拓展,学生之间课下交流增多。
4 结语
总而言之,对土木识图课程的教学而言,微课教学的普及与发展都为其带来关键性的改革,而且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枯燥性与乏味性。此外,微课教学的灵活性与便捷性也让教师教学的任务有所减轻,教学方向得以实现多元化。当然,微课教学本身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一些学生自身的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如微课教学提倡自主学习,但是个别学生自觉性较差,在微课教学中不乐意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突破微课教学局限性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实施“互联网+教育”视域下的土木识图课程的微课教学,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晓庆.微课在“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2):83-85.
[2]朱思静.微课在高职混凝土结构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24):166-167.
互联网教育的应用篇8
一、引言
自2015年“两会”中,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的行动计划以来,我国各行各业、尤其是处于变革发展的各类行业中,与“互联网+”相关的新生事物、新生理念与日俱增,而“互联网+”的理念也随之渗透到各个行业的发展之中,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近年来呈现如火如荼发展趋势的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来说,其获得旺盛生命力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有效地抓住了现代信息技术这一工具,通过网络打破传统教育在时间、空间上的固有束缚,为需要接受成人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学员们提供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网络虚拟课堂,并以这个有效载体承载学员进修的活动开展。这种利用网络开展成人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方式,通常被称为网络远程教育。
目前的网络远程教育固然有其优越的一面,但随着科技手段的日益进步与受众群体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不断变化,其缺点与不足也在日益显现,对这种利用网络工具开展教育的方式充分发挥其作用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与限制。根本上来说,现行的网络远程教育模式仅是将现实中的课堂“搬”到虚拟环境中,学生学习的过程仅从以往的在现实课堂中听讲、完成作业变化为在“虚拟课堂”中进行上述活动,并没有很好地体现互联网理念、发挥互联网作用。据此,本文结合“互联网+”理念与网络远程教育模式,对开展“互联网+网络远程教育”的具体模式进行研究,以期得到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
二、“互联网+网络远程教育”的相关概念阐述
根据李克强总理在各类重要会议中的相关阐述,结合各界人士对“互联网+”这一理念的理解与分析,本文认为,“互联网+”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互联网平台,进行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集成,从而实现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进而发展出新的行业模式、行业生态循环的过程。“互联网+”的存在意义在于最大限度消除信息的不对称,实现信息要素的高效率传递,实现信息共享。
就其特征来说,“互联网+”表现出以下六方面特质:
第一,跨界。“互联网+”的过程体现于信息通信技术跨越行业壁垒、用于其他行业重塑优化的过程之中。
第二,创新。各行业进行“互联网+”的改造过程,不仅仅是互联网技术在各个行业中运用的过程,更是互联网技术发展驱动内核的创新思维在各行业中的渗透、传播与深入应用。
第三,重塑。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各行业可以采取更为有效的方式连接行业内各个组成部分,高效率地进行信息交换、决策制定等工作,因此其行业运作模式必须也一定会因“互联网+”的过程发生变化,即结构重塑。
第四,人性。“互联网+”在
互联网教育的应用范文
本文2024-01-02 17:22:47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7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