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服务存在问题和建议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4-01-01 15:15:16浏览:287

农业气象服务存在问题和建议

农业气象服务存在问题和建议篇1

一、 基本情况

作为县一级气象部门来说,公共气象服务的重点是“三农”。各县局对此都作了积极探索。从三个县局情况看:

(一)为农业服务正普遍受到高度重视。从领导到一般职工加强为农业的服务意识比较强。三个县局均把为“三农”服务作为重中之重,基本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面向农村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包括电台、电视台、网站、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等渠道。

(二)为农业服务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不是局限于大众农业泛泛服务,而是紧扣当地农业生产实际,不断调整为农业服务的思路和做法。如__市气象局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中,为满足__现代农业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始终坚持“公众服务专业化、专业服务精细化”的服务理念,以提高设施农业、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水平为重心,加强监测能力为手段,使农业气象服务更加贴近农业和农民。

(三)为农业服务讲究特色。__市盐业发达,县局针对盐业生产对气象信息的需求,与__盐务局合作,开通了盐业气象服务短信平台,此平台具有信息内容丰富、专业性强、时效性新等特点,服务内容包括了最新气象预报、临近和短时的气象预报、降水的定时和定量预报、蒸发量预报和实况等。该平台自运行以来,广大盐业生产用户尝到了气象信息的甜头,受到了盐业用户的青睐。

(四)基层台站为全省“四个特色气象服务品牌”探索了路子。怎么样打造为果品蔬菜的特色气象服务品牌,__局进行了有益探索。为进一步掌握大棚内外影响蔬菜生长的气象要素的差异性,及时根据天气预报情况对棚内小气候做出准确地判断,__县局选择在蔬菜科技示范园的大棚内建立了四要素自动气象站。观测项目为:气温、地温、湿度、辐射。并将观测气象信息在中国__蔬菜网和__农业信息网向公众。

(五)为农业服务讲究贴心农民。__针对果品的服务、__针对沿海养殖的服务、__针对蔬菜的服务,都做到了贴心贴近农民,深受农民的欢迎。特别是__局依托“__蔬菜气象灾害自动预警系统”收集的温、压、湿、光照等气象要素数据及制作的大棚蔬菜灾害性天气预报,通过__气象网站及手机短信等方式及时向菜农提供服务,受到菜农好评。寿局在全省率先开展了预报到每个乡镇的精细化电视天气预报,增加了一周天气趋势预报、农事与建议等内容,使预报更加贴近百姓生活。

(六)为农业服务科技含量增加。__与无锡大气科研所、潍坊市气象局联合开发 “__蔬菜气象灾害自动预警系统”,在蔬菜大棚安装自动气象站,获取蔬菜大棚的温度、湿度、地温、日辐射等气象要素资料,对该资料进行分析,并研究外部环境气象条件对温室气象条件的影响规律,建立外部环境气象条件与棚内气象条件的联系。同时建立蔬菜生长条件数据库。收集不同蔬菜品种在不同时期的生长条件资料,包括蔬菜种类、蔬菜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发育时期所需要的光照、温度、湿度等条件。利用大棚内外气象条件的联系,输入最新的天气预报结论,得出大棚内气象要素的预报信息,通过12121、手机短信等渠道为菜农及时提供服务。

(七)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仍是传播气象信息的重要手段。三个县局都建立了延伸到农村的手机信息库,通过短信气象预警信息。__建立的气象预警电子显示屏除气象信息外,还多次为市委、市政府政务信息,先后为纪委、宣传部、绿博会组委会、公安、工商、民政、物价、消防等部门,及时信息,业已成为推介__气象的一张重要名片。

二、存在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县局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一)人才不能适应现代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存在着人才匮乏,人才老化的现象,人员队伍素质还需加强,特别是既善管理又懂业务的人才匮乏。特别是既懂大气科学又懂气象服务的人才几乎没有。

(二)预报预测水平有待于提高,特别是灾害性天气的准确率不高,不能满足社会对气象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气象信息的渠道不够畅通,公共气象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服务手段不先进,信息传输主要靠电话、手机短信等。怎么样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是个大事。

(四)单位存在着收入不合法、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防雷审批、技术服务、防雷市场没有彻底分开的现象,县级气象部门只有防雷技术机构,但是没有具有独立法人和独立银行账户,审批收入有的是气象主管机构收取,有的是所属企业收取,这些方式都是不合法的,许多地方纪律检查部门对此质疑,给单位的安全运行带来很大的隐患。

(五)职工收入和福利不规范。主要表现在许多单位的事业人员在企业里领取劳动报酬,部门制定的绩效工资不规范,没有强硬的执行依据,况且全省内部差距很大,存在着相互攀比现象。今年各级地方政府规范津贴补贴,气象部门暂缓执行,对离退人员收入影响最大,直接影响的了的稳定。

(六)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随着各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气象局地理位置已经被周围建筑物包围,地方对城市建设十分重视,地方党委政府为了地方利益,建议气象部门迁站,而气象部门难以抗 拒。对此应研究对策。

(七)气象部门实行双重财务体制,但地方对气象事业的投入不及时,不准确,并且科技服务收入不稳定,因此,造成执行预算、决算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上半年没有钱办事,下半年花钱困难。

(八)精细化预报水平达不到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从而制约了气象服务的能力。设施农业气象成果不多,完善的理论体系还没有建立,依然沿用大田农业气象的理论体系,因而缺乏气象服务的针对性。气象预报服务人员对农业、农村工作不了解,预报产品和服务缺乏更好的针对性。

(九)基层台站人员编制少,但业务工作量越来越大,不得不编制外用工。而编外用工又存在新的隐患。气象部门干部职工政治、经济待遇与地方部门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如省委文件规定一线科级干部主要负责人在基层工作每满5年,按非领导职务晋升两级工资,并享受相应的医疗、住房等相关待遇;职工从事气象工作几十年,技术职务仍然还是初级职称,不利于调动一线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建议省局有专门人员和机构研究公共气象服务问题,特别要重点有针对性的研究县局为农业的公共气象服务相关问题,比如:加强设施农业的气象条件研究工作,建立起一套现代农业气象理论体系,从而确保指导现代农业生产的准确性;还要重视气象部门到底能给农民什么样的预报产品。山东是农业大省,如果认真重视,定能作出大文章。

(二)省局要下大气力研究解决公共气象服务产品怎么样在第一时间传递到农民手中。省局列的课题一定要面向基层,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不要单求“大和洋”,更不能为了发表文章和评职称。

(三)加强对下指导,尤其要加强实实在在的指导。省局业务管理人员水平高,但对基层工作不是真正熟悉,建议多派业务人员,特别是研究人员深入到县局,帮助工作。县局非常欢迎这样的人员。

(四)建议建立省台、市台预报员下乡制度,让预报员真正了解农业和农民需要,这样做出的预报才有针对性。现在的预报员都缺这一课。

(五)建议职称评审多照顾基层,基层业务服务人员要以工作业绩为标准,不能侧重强调文章。基层业务人员理论水平没法和省局比,但他们是一线直接为农村和经济部门服务的人员。

农业气象服务存在问题和建议篇2

关键词:大城县;气象;为农服务

中图分类号:S16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气象部门正由单一的观测向为农服务而转变,大城县气象部门着力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简称“两个体系”)[1]建设,坚持气象服务“三农”,取得了较好成效。大城县2014年被确定为“三农”服务试点县,但气象为农服务在诸多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全面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质量是大城县气象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1 气象为农服务的内涵

气象部门要在气象防灾减灾,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中发挥重要作用。强化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是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有力抓手,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丰富了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内涵,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又有力支撑了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深入发展。因此,气象为农服务能力是气象业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气象为农服务内涵的核心是“两个体系”建设。

2 大城县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现状

2.1 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

2.1.1 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近年来,大城县气象局一直致力于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大城县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大城县推进城乡一体化气象服务体系和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大城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等一系列文件,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为先导的气象灾害应急部门联动机制初步建立[2]。

2.1.2 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

自2007年起,大城县394个行政村的书记纳入气象信息员队伍。随后,逐步完善了乡镇、村街、中小学校、种植大户等信息员队伍,队伍人数达到1000人,解决了天气预报最后1km的问题。

2.2 农村气象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2.2.1 初步建成雨量自动收集站网体系

对小区域的降水等天气现象实现了加密监测,为当地政府决策当好气象参谋。

2.2.2 稳步开展气象为农精细化预报服务

2008年9月,建成可视会商系统,实现了省、市、县3级视频会商。2014年积极推进标准化农业气象服务县建设,开展了“直通式”气象服务。

2.2.3 联合成立“专家联盟”服务当地农业生产

2011年,大城县气象局与县农业局联合成立“专家联盟”,其主要工作目标是开展天气与农业生产信息交流,组织会商、编制和灾害性天气条件下的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同时对本地农业气象小气候进行监测。

2.2.4 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服务网络初见成效

截止目前,大城县建设完成了12个乡镇和4个村街气象信息服务站。不仅实现了通过电视、广播、电话自动答询等传统手段气象信息,还通过微信、微博、气象网站等及时,并分别与县移动、联通、电信3大运营商签订《气象预警信息快速绿色通道建设合作协议》。

2.2.5 不断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大城县现在已有流动作业点3个,车辆、人员配备齐全,对促进大城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2014年5月建成标准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

2.2.6 逐步扩大农村气象科普宣传

近年来,加大了对农村宣传的力度,印制了《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指南》、《防雷避险手册》等图书5万套,使广大农民对气象灾害的知识有了进一步提高。

3 大城县气象为农服务存在的问题

3.1 气象信息员队伍发挥作用不足

农村气象信息员全部由村支书担任,有以下不足:村支书大部分年龄老化,很多人不及时收看手机短信;有些村支书对农业生产关心少,使得许多真正需要的农户得不到气象信息。

3.2 气象服务技术支撑不足

由于气象部门正处于转型期,开展气象为农服务的业务能力支撑明显不足。大城县处于部门人员少、人才和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的状态,而且没有一个针对气象为农服务的业务平台,制约了县级气象为农服务水平的提升,气象服务所需的知识培训亟待加强。

3.3 气象为农服务信息缺少针对性

农户们更关注的是他们所种植的作物在关键期的服务需求,例如有的用户对风比较关注,有的是测重光照,但现在大城县为农气象服务产品和手段比较缺乏,对农业服务作用不大。

4 如何提高气象为农服务的对策建议和改进措施

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3],要把农村气象预警信息体系做为重点,要把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工作作为气象服务工作的重点、难点工作来抓。

4.1 创新机制,完善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

4.1.1 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

将气象灾害防御及气象信息服务站纳入地方考核,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信息系统建设列入当地信息化建设规划。将气象信息站与原有的其它为农服务站点结合,继续深化部门合作,推进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信息资源共建共用,推进气象部门农网、气象信息服务站和气象信息员由单一气象信息服务向综合发展。

4.1.2 加大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布局

大城县区域内有3个冰雹带,但在这些易出现冰雹、大风的地带上,却没有任何观测设备,这就使得服务出现被动。要考虑在经常出现灾害的地方布设仪器,才能充分发挥气象在农业防灾减灾方面的应有作用[4]。

4.2 突出重点,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

4.2.1 加强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专业性和指导性

高度重视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工作,规范预警信号;努力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为灾害防御工作提供针对性、可用性更强的预报产品,提高决策气象服务和公众气象服务水平。

4.2.2 把“直通式”服务作为重点,深入基层听民声,结合需要做服务[5]

在关键农事季节,将气象服务及时传送,指导农民科学安排农事活动。根据农户提出的要求订制专业服务,使服务真正走入到田间地头。加大力度培养既懂气象、又懂农业,还能将两者很好的融汇贯通,应用于实际工作的科技人才。

4.2.3 对大城县容易出现大风、冰雹、暴雨等极端气候事件等进行分析,从而对大城县农业气象灾害做好区划,给农业发展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从而指导当地农业生产[6]。

5 结 语

做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需要深入调查与研究,了解农村农民的需求并想方设法满足其需求,因此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有针对性地拓展“直通式”为农气象服务的领域和内容,服务方式要更加贴近生产、贴近生活、贴近农民。要依靠科技进步,建立研究型业务,不断增强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能力[7]。

参考文献

[1]周娟娟.论气象为农服务的两个体系建设与发展[J].农业与技术,2012,32(05):148-148.

[2]李莲康,李连荣,娄方群.浅谈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2(10):143.

[3]矫梅燕.键全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J].求是,2010(05):56-57.

[4]高胜利,林敏,金苏微,等.农业气象服务更新的几点探讨[J].现代农业,2008(02):30-31.

[5]王春远,邹积慧,李光一.气象为农服务规范化管理初探[J].北京农业,2013(06):134-135.

[6]周长江,薛新慧.关于基层台站气象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9(S1):198-199.

[7]张锦镔,章爱华,谢国林.论乐清气象为新农村发展服务[J].现代农业科技,2009(22):290-291.

农业气象服务存在问题和建议篇3

一、调研采取的方式方法

主要采取了发放征求意见函、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和访谈等方式。首先,专题调研组明确了调研任务,拟定了详细的调研提纲;然后针对不同群体分别设计了 “面向行业、部门”和“面向部门内”两种气象服务调查问卷,在德州、滨洲、威海、淄博四个市进行了广泛调查和征求意见。涉及的部门包括政府、防汛、国土、煤炭、矿山、电力、化工、交通、学校、海关、物流、传媒、交警等13个行业,共19个单位,具有广泛的社会代表性;省气象台就“如何提高我省天气预报准确率”在全省17市气象局进行了专题调研分析;于 11月 28- 30 日到聊城市气象局及其所属的莘县、冠县、临清、高唐县局进行了深入现场调研活动。

初步查找了一些在发展方式、发展水平的方面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问题以及体制机制问题、政策问题以及科学发展方面基层迫切期待解决的问题。

二、调查问卷反映的基本情况

(一)“如何提高我省天气预报准确率”调查问卷分析

1、对省台的指导预报的需求和建议:主要集中在对温度和降水落区的精细化上,⑴希望分市指导;⑵建议省台增加灾害性落区指导预报产品,加强预警信息工作;⑶重新对决策服务网站进行修改,将重要天气预报、节假日预报等服务信息放到该网站,便于市、县局调阅。

2、天气联防的作用:所有地市均充分肯定天气联防对本地提高预报服务水平有帮助,认可率达100%。并希望在联防制度上进一步加强,发挥省台的中心指导作用,各地市台加强联系。

3.天气会商改进意见:大部分地市认为省台预报员发言内容应该:突出重点,言简意赅,结论明确;对市台预报员发言的建议主要是:避免重复,制作ppt应从简。

4.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水平的措施:做好短时临近预报和灾害性天气监测;加强联防,完善联防制度;加强对现有各类探测资料的应用;重视研究有实用价值的灾害性天气预报客观方法。

5.省、市两级台站的合作方式:建议省市之间加强业务交流和人员交流,加强对市级预报员的专题培训,帮助市级预报员开阔预报思路和提高预报技能;加强科研课题方面的合作,带动和提高市级科研能力。

(二)典型行业部门调查问卷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

行业部门对每天天气变化的关注:

行业部门对天气信息作用的评价:

行业部门希望获取天气信息的方式:

对天气预报准确率、预报用语、服务质量的评价:

关于气象灾害协作联防:

(三)气象部门内部问卷调查分析

目前省市县三级业务分工大家认为相对合理,主要是省级指导,市级订正,县级注重服务。以需求为牵引,体现地域特色,强化特色服务。

提供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决策服务平台、电话、传真、气象灾害预警决策短信服务平台、电子显示屏、电子政务网、呈阅件、手机短信、12121电话、专业气象网站、兴农网等。

具体向公众提供信息的渠道统计如下:

淄博

威海

德州

滨州

手机(小灵通)短信定制数

30万

20万

30万

18万

免费发送数

4000

2980

1500

9000

拨打气象电话月平均数

32万

34万

50万

66万

突发重要天气是否随时插播

需要政府协调

是否与电视台建立播发机制、流程、标准、责任

气象部门自建电子屏数

65

2

15

建设的部门所属电子屏主要布在何处

政府、企业

市区主要街道

城区广场、各县市政府

楼梯、车站、公路

社会电子屏是否愿意免费播发突发预警信息(比例)

没联系

50%

没联系

愿意播的大屏数:1 小屏数:6

预警信息如何接入社会电子屏

联系人录入

联系人录入

当地是否有社会电子屏与气象部门建立传播机制,播发预警信息

没联系

各市均已建立有分级、分类、分区的信息服务对象数据库和信息播发服务平台以及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或制度,有气象灾害灾情收集信息员队伍,开展了部门外气象科普和灾害防御培训,建立了气象灾害专家应急队伍和应急流程,滨州和淄博两个市局有条件收看数字频道。

三、关于聊城市公共气象服务工作的情况调查

近年来,聊城市气象部门抢抓机遇、开拓创新、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在公共气象服务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建立了领导决策服务体系。20__年3月份在8个县市区及气象台分别

建设了灾害性天气预警平台,收集了主要政府领导、乡镇干部、村支书、中小学校长等服务号码近7000个,并根据需求分级建立了服务数据库,结合平安建设村村通工程,成功地将信息到广大农村。为了提高信息速度,今年又和移动公司合作建设mas短信平台,平台建成后可将速度提高到20/s以上。

临清县局凡是遇到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预报和情报均由县局主要领导亲自编辑短信,利用自己的手机开展针对性、人性化的服务,得到地方领导的好评,并对气象工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仅迁站一项就给予了400多万的经费投入,取得了很好的服务效果。

(二)建立了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的公众天气预报预警服务体系。借助市综治办“平安聊城村村通”工程,把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递到6400多个乡村,占到总村庄的90以上;气象门户网站开设有气象栏目、实时气象信息,从不同角度向公众传播各种气象信息;电话气象信息咨询开设了专家热线,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等正在发展。气象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

(三)逐步建立了文秘站:气象为“三农”和生态环境服务体系。

在为农业服务上,他们和农业局、林业局联合开展了资料共享和农业病虫害预报,并通过电视台、1212进行服务。麦收期间,每日滚动制作麦收专项天气预报,重点对降水、冰雹、雷电等灾害性天气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今年在灰飞虱防治时期和农业局联合了7期病虫害预报,冠县开展了梨花节专题服务,莘县开展了为食用菌、大棚、香瓜的专项服务,阳谷、茌平等县局开展了温室大棚小气候观测,深入农村冬季大棚进行实地气象服务指导,对冻害进行专门研究,并且制作宣传小册子,免费发放给农民朋友,深受群众欢迎,群众亲切的称为气象“110”。

(四)气象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广泛开展了专业、专项服务和各种技术服务,服务的领域扩展到工业、农业、商业、能源、水利、交通、环保、旅游、保险等行业。开展了气象灾害落区预报和短时临近预报、内涝预报、交通气象服务、雾霾天气预报、co中毒气象潜势预报、雷暴潜势预报、人工影响天气、风能资源普查、太阳能利用的服务及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各种“指数”预报等多项新的服务项目,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体系的建设不断完善。建立了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气象保障服务机构,制定了应急预案。特别是冠县气象局与当地保险公司联合开展农业保险相关气象保障服务,进一步拓宽了专业、专项服务领域。

(五)在天气预报预测方法上有所创新

在预报方法上开展了基于卫星的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将卫星资料、大监站资料处理成网格资料,根据历史统计和云顶亮温外推,制作强降水、大风、冰雹等3小时预报,为预警信息的提供科学依据。

四、制约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的问题

1、公众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

⑴气象预报准确率有待进一步提高。调查表明,75%以上社会公众把进一步提高天气气候预报预测准确率,特别是提高突发气象灾害的预报准确率作为对气象部门的首要工作建议。关于我省短时临近预报急需解决的问题是:(1)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还需提高,应加强省际联防;(2)手机短信时效还需进一步提高;(3)开展短临预报方法研究需加强;(4)短时天气预报准确率需进一步提高。

⑵预警信息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拓宽。目前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覆盖率存在明显空隙,发生突发气象灾害时社会用户接受到气象预警信息的渠道还不完全畅通,农村偏远区域、弱势群体接受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渠道不畅通,距“六进”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⑶气象服务针对性有待进一步增强。目前气象服务质量距深层次、宽领域、多样化的社会需求相比,尚有极大的差距,公共气象服务链条还要再向防灾减灾领域延伸。当前气象服务工作的突出问题是: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准确率需要进一步提高,天气预报用语需进一步规范并加强宣传;相关气象服务材料的及时性上还不够,服务产品还应深化细化;一些与天气气候条件关系极为密切的部门的气象服务工作还需加强等等。

⑷气象服务支撑能力亟待提升。沿海、农村、山区等区域气象灾害监测能力还比较薄弱,站点布局不能满足精细化预报需求。气象信息传输能力亟待进一步提高。气象人才队伍建设仍是需要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气象服务科技支撑和技术储备不够,气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高。公共气象服务自动化水平不高,气象灾情收集和灾害分析能力不够,定量化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能力不足。

⑸气象服务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规范。对现代公共气象服务的理念和意识有待加强,公共气象服务的敏锐性和主动性有待提高。现代业务体系所要建设的公共服务系统中,其与常规预报不尽相同的业务流程、业务规范、考核评价体制有待建立完善。突发公共事件气象应急体系尚不完善,相应的业务、保障流程需进一步健全,与相关部门应急联动机制尚没有完全建立。

(6)公共气象服务组织机构和组织形式须加快探索,专业人才队伍须加快培养。

⑺气象灾害防御措施专业指导需要进一步加强。

⑻气象灾害上报途径需进一步规范并加强宣传。

⑼行业部门内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急需制定完善。

⑽中国气象频道和探测 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需进一步加强宣传。

2、气象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

⑴人员紧张,技术力量薄弱,难以适应防灾减灾的需求,严重制约科技服务的发展,有些项目想得到,难做到。在欠发达地区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年龄偏大、学历层次较低、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受编制等因素限制,优秀人才不易引进,特别明显的是防雷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更缺少骨干人才。

⑵传统的专业气象服务呈现出萎缩的态势。专业服务能力和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产品质量不高,科技含量不足,服务产品缺乏针对性,专业服务深度和广度不够,特别是在服务的形式和方式上创新乏力。

⑶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存在不规范的现象。特别是县局,大部分县防雷减灾服务机构不具有独立事业法人资格,无从事防雷技术的专业资质,不具备开展防雷图纸审核、验收、检测、鉴定和评估等技术工作的合法主体。据调查,有36%的县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遭到用户或政府部门的质疑。

⑷激励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资源配置有待优化,亟待集约化、规范化发展。

3、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

⑴执法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内部认知、社会认知还不到位。尤其是县局执法力度不够,难以及时纠正气象违法行为,特别是对观测环境的影响问题,另外,部门法规宣传尚需进一步加强。

⑵由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经济落后导致科技服务收费困难,地方财政经费争取困难,现代化建设进展缓慢,严重影响全省总体发展水平,亟待解决。

五、关于强化公共气象服务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搞好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毫不动摇地推动气象事业科学发展,把握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这两个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着力点,切实增强气象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全福祉、农村改革发展的服务能力。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公共服务系统、增加公共服务产品,提高公共服务质量,让气象事业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必须坚持“三气象”发展方向,坚持气象工作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根本宗旨,以提高气象服务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中心,以提供全方位的防灾减灾和可持续发展气象服务为重点,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真正把气象工作融入到经济社会中,融入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最大限度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以服务引领气象事业的发展改革创新。

一要进一步增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公共气象服务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全面准确的把握公共气象服务发展方向。 一要树立“需求牵引、服务引领”的发展理念,从气象事业发展的角度,不断深化对公共气象服务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二要充分认识到公共气象服务发展对气象预报预测服务的更高要求,把提高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切实放在现代气象业务的核心位置上;三要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创造性地推动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二是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更新更新观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和落实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理念。首先要深入理解诠释细化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公共气象服务的理念。其次,要形成需求不断更新的机制和业务服务的正负反馈机制,了解需求分析可能,不断满足需求。第三,要深刻认识公共气象服务在构建和谐社会、防灾减灾、安全生产中的保障作用和在气象事业中的核心引领作用。要以最有效的方式在第一时间向社会提供有价值的气象信息,协助政府、指导公众做出正确的决定。

三是必须改革创新、加快发展步伐,坚持不懈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公共气象服务的生命力,主要体现在准确率上,要始终把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作为气象工作的生命线,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好。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气象科技开发,着力解决预报服务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升预报方法的科技内涵,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才能夯实公共气象服务的根基。第一是要继承传统,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提高,预报技术方法是关键。第二、加强研究。要综合运用数学、物理方法和信息、遥感等技术,研制并发展有特色的天气预报技术方法。第三,不断利用新的理论和技术,提升天气过程总结分析,尤其要针对预报失败的个例全面分析的科技内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第四,优化体制,省市、业务科研人员的有效互动交流符合科学实践理念,加大局校合作力度,最大限度地利用高校的人才、智力、科研资源,开展灾害性天气预报联合攻关。第五,创新机制,研究有利于提升预报准确率考评考核奖励和岗位挂钩的机制,进一步完善预报业务流程和会商机制。第六,要制定政策、营造有利于预报员队伍稳定的环境,打造优秀预报员团队。

四是必须创新思维,有效利用公共服务资源,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切实提高气象信息覆盖面。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依靠科技,土洋结合,群专并举,多管齐下,努力实现气象信息六进工作,不断增强信息的快速性、准确性、权威性、广泛性和强制性,力争报得早、报得快、报得准、覆盖广。首先,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建立完善的气象灾害预警报信息设施,特别是针对农村、牧区、山区、海上等边缘区域,要建立畅通预警信息渠道。如,手机短信、农村大喇叭、语音播报信息机等。其次,要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气象信息的传播。如,电视、广播、手机短信息、人防系统、车载电视、楼宇电视、其他部门自建电子显示屏幕等。第三,要依靠科技不断探索、拓展信息渠道。如,气象预警信息卫星广播系统、手机短信预警小区广播系统、固定电话自动预警系统、海洋气象广播系统等。

五要加快完善公共气象业务服务平台(信息共享平台、预报预测业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服务、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的总体设计,明确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目标、技术路线和重点任务,按照高效益、高质量、高科技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业务系统,提高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能力和服务水平。建立连续、滚动、个性化、多媒体化和高度自动化的公众气象服务信息制作业务平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社会提供优质保障服务,增强气象服务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及时性,推进气象服务向直接提供决策建议转变,加强公共气象服务尤其是面向经济发展的决策气象服务,增强经济发展决策的应急应变能力。深入研究各种气象灾害和其他自然灾害之间、灾害和生态环境、灾害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开展自然灾害风险综合评估,加强防灾减灾关键技术研发,强化应对各类自然灾害预案的编制。加强灾前、灾中、灾后评估方法研究,建立重点工程建设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业务系统,为区域经济和产业布局规划、重点工程建设规划设计等提供服务。建设气象灾害收集、气象服务用户反馈、效益评估业务平台,建立与用户的沟通机制,不断了解社会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努力缩小气象服务与用户需求的差距。

六要努力提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服务水平。通过扩建信息收集、渠道,丰富预警信息形式,增加信息内容与之配套的业务系统建设,提高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输速度和效率,提高预警信息覆盖面,有效解决预警信息的“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使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获取及时、准确、有效的预警信息,提高防御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七要加强公共气象服务管理。分类研究出台支持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政策措施,建立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体 系。建立健全气象服务标准体系,建立合理有效的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运行管理和服务规范,推进气象服务规范化。一要加强省级公共气象服务队伍建设,解决公共气象服务人才队伍质量与快速发展的服务需求有很大差距的问题。二要加强气象协管员队伍建设和乡村气象灾害义务信息员队伍,建立健全全民参与机制,及时传递预警信息,报送气象灾情,宣传普及气象灾害防御常识,帮助群众做好防灾避灾和灾害救助工作。三要建立科学的、分类的气象服务考核与评价机制,建立以提高气象服务能力为核心、能够真正反映对气象服务发展贡献率的评价体系。四要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增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公众避险、避灾、自救、互救及应急处置能力。

八要强化基层在公共服务中的基础作用,研究具体措施对发展较慢的县局进行促弱转强的帮扶。比如可以实施按照比例采用统筹全省科技服务资金,实施重点帮扶;积极争取国家局项目支持;本省重点项目支持;鼓励强弱结对帮扶;给予欠发达地区政策倾斜或者人才支援等。

九要着力强化气象为建设新农村服务工作,突出气象为“三农“服务的重点。针对发展现代农业、壮大农村经济、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对气象服务需求,全面加强气象为建设新农村服务工作。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开发气象预测预报和灾害预警技术,推广农村风能、太阳能可再生能源技术,加强对广大农民的气象科技知识培训,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升农民科学利用气象信息增产致富能力,为培育农村新农民服务。着力建设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加快发展农村公共气象服务,着力创新农业气象体制机制,努力实现气象为农业生产服务科技新发展,保障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促进农村改革发展。

农业气象服务存在问题和建议篇4

一、当前农村气象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气象服务产品满足不了农村的需求。气象服务产品单一,没有针对农村实际需求的预报产品,如名特优农作物经济作物生育期采摘期的气象保障服务、新品种引种的气候论证、养殖业发展的气象服务、适应特色农业发展的农业气候区划等等在农村均还得不到;农业气象灾害、突发性气象灾害预报农民很需要,但不能及时得到;农民要求低温冻害、高温干旱、台风暴雨等各种气象预测预报产品要更及时、更准确、时效性要更长,并尽可能的定点、定时、定量。

2、气象服务信息的快速传输渠道还没建立。目前农村获取气象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广播电视、手机短信、气象声讯电话、互联网等。但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农民主动从这些媒体获取气象信息仍然是少数,气象知识在农村普及率极其低。更是农民舍不得花钱拨打气象声讯电话和定制手机气象短信。农民喜爱的原始的有线广播大喇叭在农村已消失,受经济问题和文化问题制约因特网在农村普及,除电视外其他音频视频媒体在农村也没有。目前许多地方在乡镇配了兼职气象协理员,在村里配了兼职气象信息员,这些人只是兼职的,待遇和地位问题未得到合理的解决,更主要是对这些人员的气象应用培训管理也没到位,而且毕竟人少还撑不起气象信息传播的重担。特别是台风暴雨、寒潮等重大气象灾害的预报还是到各级政府层层传递到农村,灌输到农村,但很难迅速到底到边。更遭的是雷电、冰雹、局地突发性暴雨的发生发展往往只有几分钟几小时,这些突发性灾害的监测预报就不可在几分钟内传递给每位村民了。

3、宣传教育缺位,农民缺乏气象科学知识。一方面气象科学知识没有纳入到农民培训的范畴,气象主管机构因为管理体系和人力财力的关系,也没有深入到农村搞宣传教育工作,使得能懂一些气象科学知识的人较少。另一方面是农村人员中文化素质高的人都外出打工或经商去,还有经济条件好的能人,不断迁居到城市去了。留守在农村的人员主要是老、幼、妇等。文化素质偏低的原因,农民解读不了气象信息,影响了气象信息的科学利用。还有从事气象工作的人员平时到农村调查研究少,不了解农村和农业生产,不了解得农村的客观需要,在气象服务信息中提出针对性强的指导意见少,影响气象信息在农村发挥的作用。

4、农村防雷意识淡薄,防雷装置几乎空白。在农村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再受迷信思想深远影响,农民常把雷电解释为“天公发怒”,把受雷击理解成是天意,没有基本的防雷知识,在雷雨来临时,往往跑到没防雷装置的凉亭、简易棚、大树下等最易受雷击的地方躲雨,而遭雷击伤亡。在农村农民建房为了节省投入,也没意识装设防雷装置了。农村防雷减灾的管理工作还不到位,由于政府投入人力、财力有限,建设主管部门和气象主管部门还深入不到农村的防雷管理,规范的防雷技术服务还未延伸到农村。

二、针对农村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1、气象部门要深化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和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各类气象服务产品的质量和增加服务产品的数量。气象部门要改变传统预报产品,提供适合农村需求的预报产品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涉及到气象部门现行的体制、机制、资源配置、气象业务服务机构职责分工、内部人员结构等很多方面,需要对整个气象运行系统进行改革和调整。要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那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培养和引进相关人才努力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

2、建立与完善农村综合气象监测预报系统。加快农村加密自动气象站网建设,以实现对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及局地小气候的监测预警。增加与农村关系密切的农业气象、生态气象、大气成分、雷电等观测项目,提高遥感遥测技术在农村气象监测的应用水平,为农村气象服务提供必要的监测技术手段。制定针对特色农业进行农业气象、重大病虫害气象、生态气象、大气成分等方面的观测,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研究提供基础监测数据。建设或完善雷电监测网并加强雷电监测预警的科学研究。利用多种气象科技手段,建立乡镇短时、短期和中期气象预报业务系统,以乡镇预报业务带动和完善农村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建设。

3、加大农村防雷减灾管理力度。做好农村科学防雷宣传教育工作外,把农村防雷减灾纳入到规范管理中,在农房建设许可中把好防雷设计关和施工关,建立农村建设项目的防雷设计审核和施工监督制度。对农村的防雷状况进行定期普查,公布普查结果。特别是对农村企业、公共建筑、学校的防雷隐患,要分类指导,督促整改到位。

4、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村气象服务中的主导作用。从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高度,各级政府要完善管理机制,支持气象部门为农村服务而进行的业务体制改革、人才队伍建设、现代化装备建设,协调气象、建设、信息产业、广播电视等部门,规范农村防灾减灾防工作。制定农村气象防灾应急预案,投入资金完善农村气象信息传播渠道、气象观测网建设,投入资金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场所的防雷措施和规范农村防雷减灾管理。

农业气象服务存在问题和建议篇5

按照《××省农村信用社20__年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方案》,以及县政府纠风办确定的“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抓机关必须抓基层”的原则,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建设现代农村金融企业为目标,以农民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以解决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政府关注的民生问题为突破口,认真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工作,通过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工作,使我对当前形势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认识到政风行风在工作中的重要性;认识到加强廉政教育的必要性;认识到加强业务学习、充实自我、转变思想、提高服务质量的紧迫性。政风行风是一个单位工作风气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单位整体素质水平的重要标志。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是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依靠来自社会各界的群众代表,在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对公共行政机构和服务行业的风气进行公开评议,作出综合评价,其根本目的是促进被评议部门把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工作纳入部门和行业管理,推动行业作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要真正认识活动的意义和作用,将其作为反腐倡廉和树立部门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手段。发挥地方金融优势、坚持服务“三农”是全县农村信用社高举的一面旗帜。加强行风建设,就是要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不断增强服务“三农”的功能和实效。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增收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抓培育、抓营销、抓创新、抓服务,切实让农民群众和中小企业实实在在享受到优质金融服务,成为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因此,我们要克服为评而评、应付一下或怕麻烦的思想,而把测评作为我们接受监督、创新管理、提高素质、反腐倡廉、提升形象的良好契机。

二、要正确认识时代赋予的职责,把政风行风评议作为完成工作的重要保障。信用社是展示农村信用社形象的窗口单位,最能直接反映农村信用社员工队伍作风和精神风貌,是这次评议的工作重点。要把加强行风建设与“质量年”建设活动、企业文化建设活动有机融合起来,与业务经营工作同步抓、同考核、互促进。一要抓好网点设施建设和改造,营造整洁美观、规范有序的营业环境,做到标识统一,环境优化,设施先进;二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明确服务标准,提升服务质量,全面推行员工行为规范,自觉做到态度热情、服务周到、办事快捷、操作规范;三要推行社务公开,特别是要公开贷款政策,实现信贷业务全程“阳光操作”,切实提高服务透明度和办事效率,努力使每个行社都成为展示农村用社行风建设成果的“窗口”,每个员工成为传播农村信用社企业精神的使者。

三、树立良好的政风行风,关键是树立并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良好政风行风的形成,关键是要增强宗旨信念。在勤政廉洁、依法办事、规范程序、高效服务等方面率先垂范,做出榜样。要从基层社和民评代表的意见建议中寻找履职薄弱点,寻找廉政风险点和管理服务盲点,进一步确立全省农村信用社行风建设的工作支点,把严格管理与高效服务结合起来,明确部门责任分工,严明工作纪律,加大问责力度,切实把加强行风建设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四、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才能使市民群众感受到政风行风改本文进的成果。

1、着力解决信贷业务中以贷谋私、自批自贷和冒名贷款问题。经过多年努力,我县农村金融服务逐步得到加强,农民“贷款难”问题得到明显缓解,但内部信贷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漏洞。极少数员工无视政策法规,违反信贷工作纪律和规章制度,利用手中权利,采取各种不正当手段,违规办理信贷业务,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是信贷业务中吃拿卡要,谋取私利,甚至索贿受贿;二是滋长不良作风,不愿进村入户做艰苦细致的工作,坐等上门;三是热衷于傍大款、垒大户、贷富不贷穷、贷大不贷小;四是按贷款金额一定比例扣收股金,强迫群众入股,或扣收还贷保证金及利息;五是自批自贷或顶名、冒名贷款,挪用资金经商办企业或炒股、买。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严重败坏了行业形象和声誉,在群众中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必须下决心整治。

2、着力解决业务中违反政策、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据反映,极个别信用社政策法规观念淡薄,还有个别信用社置金融法规政策于不顾,听命于乡村干部口头指令,扣划国家补助农户资金用于修建乡村道路,使党和政府惠农政策得不到落实,甚至走样变质,严重侵害了农民群众利益,性质相当严重。这些问题需要在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中加强教育,重点防范和整改。

3、着力解决门柜业务中态度不热情、工作不耐心、服务不细致的问题。重点解决个别机构网点中一线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被服务关系倒置,对顾客态度生硬,办理业务不热情,解答客户咨询和疑问不耐心,喜存厌取、喜大厌小,执行利率政策不严肃,贷款计息差错甚至随意加罚息等问题。

农业气象服务存在问题和建议篇6

[关键词]防灾减灾 气象服务 农村

中图分类号:P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355-01

引言

农业是我市的基础产业,但我市也是气象灾害多发地区,特别是农业生产受天气、气候影响较大,各类气象灾害对广大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农村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了解当前农村气象服务状况,提出改善农村气象服务的应对措施,对于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充分发挥气象服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此,笔者分析曲阜市当前农村气象服务所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做好农村气象服务的对策和建议。

一、当前气象服务现状

1、天气预报节目的收视率在农村非常高,甚至超过新闻联播。在未通数字电视的农村,农民在夏季大多劳作到晚上8点以后才收工回家,经常错过天气预报节目。

2、“12121”电话在农村的知名度很高。遇到天气复杂时一天甚至拨几次。但农民对拨打“12121”的费用(包括电话费和信息费)有顾虑,希望在农村推行费用包月制度。

3、农村有手机的种养专业户都有意愿订制手机短信。

4、通过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告诉村民的原始传播方式,在很多村依然管用,而且常用。

5、通过广播、报纸获取气象信息的人群很有限。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立起的农村广播系统,现在已基本不用了,有的村里已拆除,保留的也只是偶尔用来通知村干部开会。随着农村税费体制改革,乡(镇)和村委会的资金非常有限,订阅的报纸很少,农民自费订报的几乎没有,偏远村庄的报纸几天甚至一周送一次。

二、当前农村气象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气象服务产品满足不了农村的需求

涉农部门、乡(镇)、村对气象服务工作的满意度普遍较高,也有比较强烈的服务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需要准确率高的常规天气预报

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农民产前、产中、产后都需要优质的气象服务。作为农户,产前需要掌握季节的气候变化科学安排;产中需要掌握天气的冷暖晴雨,采取措施避免气象灾害,提高产量;产后的储藏、运输、加工更需知天气信息。群众普遍期望气象部门的常规天气预报有较高的准确率,以便根据预报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

(2)需要快捷的天气预报传输

重大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的预报服务,比如台风、暴雨、强冷空气等,对农村防灾减灾的作用非常大。群众盼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数字电视、电话、手机、互联网、显示屏等系统的覆盖面,逐步完善预报服务传输系统,建立信息接收平台和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建立较密集的气象预报预警显示屏,让气象信息深入农村基层,农民能及时获取形式多样的气象服务信息。

(3)需要较长时效的气象服务

如一个月、一个季度甚至一年的天气展望,对于农民安排农业生产很有用处。

(4)需要涉农综合信息服务

很多农户希望气象、农业、林业以及植保等部门的服务信息能够综合加工、打包处理,这样农民用起来很方便。

(5)需要气候资源开发利用

作为政府或部门,需要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指导产业结构调整,趋利避害,发挥最大效益。特别是在引进新的农业技术、良种等项目和防灾减灾以及防汛抗旱方面时,更需要气候论证,进行科学调度。如果能了解当地的气候情况和特点,因时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就可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2、宣传教育缺位,农民缺乏气象科学知识

目前,气象科学知识没有纳入到农民培训的范畴,气象主管机构因为管理体系和人力财力的关系,也没有深入到农村搞宣传教育工作,使得能懂一些气象科学知识的人较少。同时,农村人员中文化素质高的人都外出打工或经商去,还有经济条件较好的能人,不断迁居到城市去了。在气象服务信息中提出针对性强的指导意见少,影响气象信息在农村发挥的作用。所以就需要大力发挥气象信息员的作用多培训让他们更好的在农村发挥作用。

3、农村防雷意识淡薄,防雷装置几乎空白

在农村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没有基本的防雷知识,在雷雨来临时,往往跑到没防雷装置的凉亭、简易棚、大树下等最易受雷击的地方躲雨,而遭雷击伤亡。在农村农民建房为了节省投入,也没意识装设防雷装置了。农村防雷减灾的管理工作还不到位,由于政府投入人力、财力有限,建设主管部门和气象主管部门还深入不到农村的防雷管理,规范的防雷技术服务还未延伸到农村。

三、提高农村气象服务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1、要强化气象工作为民服务的意识,开发出适合农村的产品

气象工作者要有服务于“三农”的意识,气象与农业、农村,农民关系密切,虽不能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但在生产中是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气象部门应制定针对特色农业进行农业气象、重大病虫害气象、生态气象、大气成分等方面的观测,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研究提供基础监测数据。制作更多的符合“三农”气象服务需求种、养业各个环节的气象保障预报服务、新品种引种的气候论证、特色农业发展的农业气候区划、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等产品,构建现代农村综合气象监测预报系统。

2、采取多种手段完善农村气象信息传播渠道

地方广播电视部门要建立重要灾害天气信息绿色通道。像以往抗台气象信息一样,及时插播农村种养业的关键期预报、突发性的强对流大风、暴雨、雷电等预报。同时,气象部门积极建立好高效的信息快速分发流程,利用手机短信做到全覆盖,实现重要气象信息第一时间到达农村,有效指导农业生产及防御和减轻农村气象灾害的影响。

3、建立农村气象科普教育体系

气象主管部门要进行多方调研,编写适合农村特点的、通俗易懂的气象预报运用、气候资源利用、种养业气象服务指标、避雷防雷技术等乡土教材。

启动气象信息“进村入户”工程,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专题资料、墙报、手机短信、气象声讯电话、现场咨询活动等手段不断加强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在有关涉农培训基地开设气象科技知识课程,把气象知识编写到中小学校地方教材中,给学生发送气象科普知识,组织气象专家到学校作科普讲座,组织学生参观气象科普基地、参观气象部门,做到科普宣传从娃娃抓起。

4、加大农村防雷减灾管理力度

做好农村科学防雷宣传教育工作外,把农村防雷减灾纳入到规范管理中,在农房建设许可中把好防雷设计关和施工关,建立农村建设项目的防雷设计审核和施工监督制度。对农村的防雷状况进行定期普查,公布普查结果。特别是对农村企业、公共建筑、学校的防雷隐患,要分类指导,督促整改到位。

结语:对于气象部门,要做好为农服务,不仅要增强农业气象防灾减灾能力,积极开展干旱、暴雨、大风、冰雹、霜冻等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做到灾前有准备,灾后有措施,减轻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而且要加强农业决策气象服务工作。利用气象资料为引导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区域布局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在农村建设、能源利用、建设规划等方面做好气象服务工作。应当不断学习农业生产知识,了解农业生产的需求,了解农民的需求,特别是加强农业大户、专业合作社的联系,才能为农民提供有针对性的气象为农服务信息。

参考文献

[1] 张建新,杨再强,赵小艳,等.我国气象为“三农”服务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9(21):82-85.

农业气象服务存在问题和建议篇7

关键词 气象影视;农业服务;作用;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S16;P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7-0216-01

气象影视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对新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涌现,气象影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也开始日益显著,气象影视服务的内容不精细、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农事建议不专业等问题,使得人们对气象影视的关注度不断降低,亟须提高气象影视服务能力。因此,找出问题的所在,并通过相关对策完善气象影视服务,是提升气象影视服务能力的必然选择。

1 气象影视在农业服务中的作用

1.1 防汛作用

洪涝灾害的主要特点是涉及范围广、损害程度深,造成的损失大且容易补救等,对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造成的影响很大。洪涝灾害出现时还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由此不难看出,防汛是气象影视在农业服务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气象部门可以结合天气预报、降水预测等措施,借助于气象影视节目在第一时间内将暴雨预警信息出去,可以使农民提前做好应对,进而降低灾害对农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威胁[1]。

1.2 抗旱作用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现象不断加剧,各种极端灾害性事件频繁出现,旱灾出现的频率逐年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气象部门与政府部门共同建立起来的抗旱指挥部门通过详细分析未来气象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通过气象影视及时出去,把旱灾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1.3 对农业灾害知识宣传作用

气象影视在农业服务中除了具有防汛、抗旱的作用外,还包括对农业灾害知识进行宣传的作用。在为农业服务过程中除了要做好有效的汇总外,还要将农业信息与气象信息进行结合,在经过一系列的分析、总结之后,借助于气象影视将其传递到广大农民手中,确保广大农民可以熟练掌握农业灾害方面的知识,进而提升农业生产灾害中的预防能力[2]。

2 气象影视服务农业现状

2.1 气象预报内容不精细

农业天气预报做好常规天气预报外,还要结合不同的季节、地域及农作物品种,针对性地开展农用天气预报、干旱预警监测预报、土壤水分监测、农业病虫害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预警监测、关键农事气象服务等。但由于气象节目制作没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从而最终造成气象预报内容不精细。

2.2 服务形式及内容单一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经过多年的发展,在防灾减灾、国民经济建设及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周口市气象部门自建立起虚拟演播室以来,在节目制作技术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气象影视节目形式仍然较单一,各个频道气象影视节目如出一辙,缺少具体的农作物、经济作物等专题预报,信息资源大量被浪费,固定化、模式化的气象影视节目已难以满足农民需求。

2.3 农事建议不专业

由于农业气象节目的工作人员对农业方面知识的掌握较少,不了解本地农业的实际情况,节目中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建议大多从网上生搬硬套。没有经过加工的书面文字比较拗口难懂,另外未经过认真分析的农业生产发展建议内容空洞,缺乏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有时还与当地农业实际不符,实用性差。

3 提升气象影视在农业服务中作用的发展对策

3.1 提高气象影视服务的针对性

随着现代化和精细化农业的发展,农民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不断加大,气象部门应开发出专业、易懂的为农服务气象信息产品,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做好农作物产前、产中以及产后的气象服务。如产前掌握季节的气候变化,科学安排生产;产中了解天气冷暖晴雨,提前做好准备,避免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损失;产后储藏、加工等过程中也要掌握天气变化情况,提升气象影视服务针对性[3]。

3.2 突出服务产品的可视化功能

农业气象服务存在问题和建议范文

农业气象服务存在问题和建议篇1一、 基本情况作为县一级气象部门来说,公共气象服务的重点是“三农”。各县局对此都作了积极探索。从三个县局情况看:(一)为农业服务正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