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培训总结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4-01-01 15:15:12浏览:1162

微生物学培训总结

微生物学培训总结篇1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9-0030-02

国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为顺应当今世界职业教育改革潮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是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核心任务。

高职院校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食品微生物检验是食品检验两大工作岗位群之一,其利用食品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在掌握与食品卫生检验有关的微生物特性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检验方法,及时、准确地对食品样品做出食品卫生检验报告,旨在为食品的安全生产及卫生监督提供科学依据。

《食品微生物》和《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通常作为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两门职业技术课程而分别开设,采用不同的教材在不同的学期开设,教材中往往有很多交叉重叠的内容。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及食品检验工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对这两门课程进行融合,可在保留原有教学进程表中的课程设置安排的情况下,对两门课程综合进行课程设计,根据实际情况分配学时和授课时间。通过课程整合,可将微生物基础知识和技能与微生物检验项目有条理地融合,注重食品微生物检测基本技能的规范化训练,以满足高职院校食品专业食品微生物检验与质量控制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课程目标

本综合课程要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微生物学及食品微生物的理论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较熟练的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缜密的逻辑思维习惯和综合科研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时,以培养食品微生物检验职业技术能力为目标,按照食品行业技术领域相关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以国家相关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强化微生物检验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对学生完成食品检验职业资格考试或从事相关工作起主要支撑作用,也为学生日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必需、够用”的微生物学基础知识,使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课程设计思路

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就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零距离”就业打好基础。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分析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设置教学项目。

本综合课程将微生物的种类、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分类以及在食品环境中的生长繁殖等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与实践操作体系有机地结合,将学科体系理论知识融入微生物各项基本操作技术任务之中,打破以往独立实验的形式,重新编排原有的食品微生物学基本技术,通过设立专题项目,明确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以项目实施为载体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强化培训,既注重知识体系的基础性、系统性和必要性,也突出相关工作岗位核心技能掌握的重要性。课程强调基础操作技能的反复训练,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学习的内容,增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以食品检验国家职业标准及微生物检验“职业功能”中各项工作内容的技能要求及相关知识要求为依据,以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国家标准等法规为准则,在对食品检验工作岗位、任务性质和对应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设计该课程。课程以食品微生物检验技能为培养目标,应可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检验岗位要求的“零距离”对接。课程设计以食品微生物检验操作技能为明线,以微生物学理论知识为暗线,将食品微生物学的学科体系理论知识融入微生物检验各项操作任务之中,微生物理论知识不再作为完整系统存在,而是对完成具体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的理论知识准备或经验、现象的阐释。课程强调检验操作技能的反复训练,以此实现学生独立完成食品微生物检验基本操作的教学目标,通过食品微生物检验项目的综合实训单元强化课程的实践性特色。

教学内容选择及教学项目设计

本综合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预备知识、显微技术、制片与染色技术、培养基的制备及消毒灭菌技术、接种与培养技术、分离纯化技术、生化试验技术、菌种保藏技术、微生物在食品中应用技术等专题项目。同时,考虑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更多是在企业,而不是在专门的检验检疫或公共卫生机构,围绕食品中最主要的微生物检验项目“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的测定”选择检验操作基本技能与相关理论知识。对于食品中致病菌检测,仅选择了我国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的检验项目,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加以介绍,而对更多的致病菌指标的检验方法只作概述。考虑到在食品企业中饮用水、空气、食品接触面等微生物检测任务的普遍性,课程为此安排一定课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同时,对于常见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方法也要求学生了解。由于微生物检验操作技能具有通用性,在对本课程综合实训项目进行适当调整后,可以使其适用于食品安全微生物检验指标以外的检验项目,如公共场所、化妆品等的微生物检验,从而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大的选择范围。

根据循序渐进、由浅及深、由基础到综合的顺序,设计了17个教学项目,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及总学时可灵活调整。具体如表1所示。

教学方法创新

讨论启发式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采用讨论式、启发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激发,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别从课内外收集相关资料进行专题研究。在专题研讨和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总结提炼共性方面的知识,通过知识的再加工使学生对抽象原理的领悟更为透彻。

操作训练规范化教学法 本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应用技能为目的的实践型职业技术课程,学生的基本功是否扎实、动作是否规范标准、操作是否熟练等是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技能的掌握不是通过一次实验或实训就可以完成的,而是必须经过不同阶段的反复训练才能达到目的。更为重要的是,检验过程中每项操作技能都必须是标准化规范动作,否则检验过程的操作差异必然会导致检验结果的不准确。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效果,采用影像资料强化学生印象,以达到示范教学的目的。

分项技能单独完成与检验项目分组实训结合法 在实践教学中,微生物检验课程的操作技能培养是以学生个体为单位进行的,微生物检验综合实训是以不同食品中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检验项目分小组共同完成的。教师应根据实训项目要求指导学生了解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方案设计程序,根据食品安全标准确定微生物检验项目,选择相应的国标检验方法,制定详细的抽样、检验方案,明确无菌取样过程,了解样品的标记、保存和运送等要求,使学生掌握被测样品的处理方法。要准备好所需的各种设备和材料,按技术要求对玻璃仪器进行清洗、干燥、包扎、灭菌,准备好要用的各种试剂,制备无菌培养基,做好检验前的其他准备工作。要按照标准操作程序完成检验操作的各个环节,通过计算或判别得出检验结论,编写检验报告,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职业适应性,加强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检验技能的掌握,提高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锻炼自主学习能力,为将来独立工作、独立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分项技能单独完成与检验项目分组实训相结合,既可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又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及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杨学敏.高职高专《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的开发[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2):91-94.

[2]王华,秦津,郑伟,等.高职院校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实验实训课程改革初探[J].教育探索,2010(8):45-46.

[3]鲁梅.谈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教学[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23(3):70-71.

[4]刘慧,李红艳.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3).

[5]毛雪丹.2003~2008年我国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疾病负担研究[D].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

[6]赖建平,罗军,邓昭健.食品微生物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发展[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

作者简介:

微生物学培训总结篇2

环境工程论文联盟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实验课是环境工程微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环境微生物的一些基本技术如无菌操作、培养基制备、消毒与灭菌、微生物的培养分离计数等在环境污染处理的应用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现代生物技术如基因重组、pcr技术也在环境工程得到应用。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张,教学实践资源日趋紧张。如何改革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的内容及授课方式,一直是大学环境类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们对环境工程微生物的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目的是进一步提高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效率,培养具备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大学毕业生。

1 改革实验课程的设置

我们将过去独立、互不相关的微生物实验改为一连续的探索性的大实验,开设了一门“环境工程微生物综合训练”的独立课程。课程放置在学期结束时的实践周中进行,集中对学生进行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定和污水处理应用的基本操作的训练过程,这样强化了对学生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综合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在制备各类培养的基础上,采取不同的环境样品中进行接种、培养,通过菌落和个体形态观察,纯化细菌、放线菌或霉菌和酵母菌,然后学生以自己分离、纯化的菌种为材料继续进行以后的实验,在对细菌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和菌体大小测定基础上,最后做细菌的生理生化试验,对细菌做出初步鉴定,并将分离出来的细菌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上。环境工程微生物综合训练的主要实验内容和所涉及的知识点见表1。改革后的综合训练使原来孤立、不连续的实验形成一个连续的整体。在微生物的菌种的培养和分离,纯种的计数和鉴定等方面强化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各种基本操作技能在微生物综合训练中多次操作,反复应用,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微生物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

验证操作性实验相对较多,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相对较少是目前实验课程教学中的突出问题,这对培养实用型人才极为不利,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我们将一些应用性、综合性和学生感兴趣的实验课题,作为选作实验,供感兴趣的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综合运用不同实验技术,设计实验方案,通过教师指导和小组讨论确定方案并加以实施。实验后综合分析实验结果,撰写科创论文。比如,“微生物诱导腐蚀”的选作实验,主要是研究研究厌氧微生物对金属腐蚀过程,使同学们扩大对微生物环境作用的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又能促使他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起来,从而加深对环境工程微生物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如表1)

2 重视视频实验教学的应用

微生物个体微小,学生对它的感性认识不多,这使得许多有关微生物的概念变得抽象、难以理解。在实验教学中,有目的的引入了视频实验等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可以增加实验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实验教学经费紧张等问题。我们不仅制作了环境工程微生物的多媒体课件,而且采用视频教学短片,向学生展示基本的实验操作,以及相关实验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或科研中的应用。这些改革以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实验的基本过程,具有较强的直观性,通过屏幕清晰形象准确地展现每一个步骤,使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的关键所在加深了学生对使微生物的实验规程和操作技巧理解,如无菌操作技术、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技术、消毒灭菌技术、斜面、液体、平板接种培养方法等。采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具有形象、生动、信息量大的优点,结合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的讲授和示范,有利于学生在脑海里建立每一种实验操作的标准和规范。因此应该加强多媒体在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3 强调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传统的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是由实验教师帮助学生完成很大一部分准备工作,学生只是按教师的讲解和实验手册的步骤进行操作。我们在微生物综合训练中,改变实验课中讲解过多的现象,只是重点讲述实验成功的关键并事先提出思考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归纳出结论,从而理解和验证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教师在实验中起指导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由于综合实验涉及的内容很多,所以我们要求学生先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并写出实验计划(包括实验目的、原理、仪器、材料、步骤),然后在课堂上对实验计划进行讨论,讨论后学生再进行修改,最后由教师审定。审定合格后,学生方可开始进行实验,这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培训的主动性。实验从实验材料的准备到每一步实验都由学生自己动手,教师只起检查和辅导示范作用。让学生明白每个实验步骤操作的好坏对后续实验的进行有直接的影响,培养学生整体的实验观念和细心的操作习惯。由于是学生自己进行实验的准备工作,可以加深对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步骤的了解,实验效果很好。

4 改革实验课程的考核形式

综合训练的考核是既是课程设置的要求,也是对学生实验技能学习的一种督促和检查。在微生物综合

转贴于论文联盟

训练中,我们将学生4~5人分为一小组,同一组的每位学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每位学生都独立进行无菌操作、接种培养等工作。在材料的准备和实验完成的整个过程中,任何一个步骤的失误都将直接影响最终结果,因此我们要求每位学生规范操作,仔细观察,及时记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独立操作能力,老师对每位学生的操作和实验结果都做出客观的评价。将综合训练考核分为预习、操作、实验报告三部分记分论文联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现场指导,当场考核,不仅要看实验报告,更要依据预习、现场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综合考核。在操作考核中既有单独的个人操作考核,也有分组的操作考核。实验报告要实事求是,严格杜绝相互抄袭现象。要求学生在实验报告中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养成一个善于分析问题和总结问题的好习惯。实验报告中的分析与讨论是很重要的内容,我们鼓励学生在分析讨论中自由地写出自己对实验的理解,比如哪些操作步骤没有做好,或者在实验过程中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如何避免等,还可以提出对实验设计修改的建议。通过对实验问题和结果的分析、讨论,可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大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些改革措施,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实验课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高了实验课的地位和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质量有较大的提高,为环境工程专业后续课程教学的展开和将来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打下基础。

5 培养工程实践观念

我校是具有电力特色的地方性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是从电厂化学专业基础上衍生和发展起来的。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强调重工程、重实践的专业特色。环境工程微生物学需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环境工程问题的思维模式,要使学生了解微生物在环境污染物治理中的作用原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微生物学本身基本的实验操作上。我们在微生物综合训练课程设计别注意结合工程应用问题,充分围绕教学队伍的科研课题及实习单位的生产展开,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我们根据本专业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通过课题的形式,组织一些对环境工程微生物感兴趣的学生,参加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一些老师在设计新的污水处理工艺时,经常会有很多项目指标需要测试,只要合适,我们也将样品拿来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做。这样就培养了学生从工程角度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学校毗邻上海东区污水处理厂,上海东区污水处理厂是亚洲建造最早的污水处理厂,也是目前我国唯一的仍在稳定运行的建于20世纪20年代的污水处理厂,采用活性污泥法的二级生化处理工艺,其基本原理和设计思路已经成为当今城市污水处理的理论经典和工艺核心。上海现有十余座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均是在此基础上的调整或演化。我们组织学生在上海东区污水厂实习,并对不同运行工况下的微生物进行监控,使学生们掌握实际工作中所涉及的微生物的知识和测试技术,深刻了解污水处理工程应用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

微生物学培训总结篇3

关键词:微课;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一、引言

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极易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成了目前急需解决的难题.但是,微课的出现却有利于破解这个桎梏.由于微n的视频特性和可下载保存,能较好的激发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学习兴趣,更好的突破初中物理教学的重难点,有助于形成高效课堂.

二、初中物理微课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1.内容选择

一般可选择单元、章节的重难点内容或总复习中的某个专题.如《物体浮与沉》,《液体的压强》,《串并电路》等和总复习中《测密度的特殊方法》,《电路故障分析》等专题可制作成微课进行突破,提高课堂效率.

2.教学设计

在用手机、摄像机或录屏软件制作微课前,要先做好微课的教学设计.下面以总复习的《用特殊法测密度》专题举例.

2.1 教学设计内容:沪科版新课标八年级物理《用特殊法测密度》

2.1.1 适用对象:八、九年级学生物理学习

2.1.2 选题意图 :密度测定是中考的重点之一,同时又是中考的热点.密度的考查主要以操作性的实验题型出现,在考查知识的同时兼顾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查.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ρ=m/V,利用天平和量筒,只要分别测出被测物的质量m和体积V,就可算出被测物的密度,这是最基本的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近年来的中考试题,则往往是天平、量筒不会同时具备,此时只要借助适当辅助器材,同样可以测定物质的密度.

2.1.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利用天平和量筒或辅助器材,只要分别直接或间接测出物体的质量m和体积V,就可以算出物体的密度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

人文目标: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教学措施:课前预习,课中讲解或活动,课后复习反思

(1)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前将录制好的微课视频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形成质疑.

(2)课中讲解或活动:学生带着自主学习产生的疑问,在教师引导下再看视频,并通过合作探究解决疑问,最后完成一定的训练题,巩固、提升学习效果.

(3)课后复习反思:要求学生课后反思课堂所学内容并通过反复看微课解疑.

2.1.4 教学过程

预习自学(课前8分钟)观看视频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观看过程中可以暂停、重播典型例题视频产生对测质量和体积困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合作探究(课中前8分钟)在教师指导下,分组合作、讨论解疑测质量和体积的各种方法(5分钟)展示点评、拓展提升测质量和体积的方法,如等量法测密度和利用浮力知识测密度(3分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与人交流协作的能力,体会成功的快乐.

总结提升(课中2分钟+课后10分钟)在教师引导下,总结反刍、当堂检测(课中2分钟)自我完善、训练提升(课后10分钟).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所学知识得到升华.

2.2 设计亮点:

(1)采用PPT录制方式,合理的利用了PPT的动画功能,更加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视频中不出现教师的身影,使学生少了敬畏,能更加自如地学习.

(2)选择思维方法-典型例题分析-思维总结的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过程,还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2.3 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利用天平和量筒等计算物体的密度

学习资源:微课视频《用特殊法测密度》

学习方法与任务:

(1)观看视频自主学习.可以采用暂停、重播典型例题视频等方法.

(2)观看后自主完成《强化训练》,并尝试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

强化学习:网络专题训练的下载、网络在线学习.

三、结束语

微课的使用只是构建高效物理课堂的“推手”.一方面,教师在制作微课时,要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的实际,精心设计好微课.另外,并非每节课每个知识点都要使用微课,不能搞形式主义或花架子.此外,录制的微课要注意语言的科学、精炼和概括,所设计的练习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促进高效物理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苏鸿.高效课堂: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微生物学培训总结篇4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实践

微生物检验技术是一门对实际操作技能要求非常高的课程,又是医学检验专业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因此搞好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实践教学就显得特别重要。在实践教学中,能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笔者结合教学大纲和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实际工作要求,对本课程实验教学进行积极的探索。在实践教学中,笔者采用了以下手段: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改革考核方法,对教师进行培训等,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微生物检验实践教学的现状

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是一门专业课程,各个病原微生物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多、连续性差、内容杂、记忆难。比如细菌种类繁多且每种细菌有自己的生物学特性,虽然不难理解,但内容复杂多样,极易混淆。

二、微生物检验实践教学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案

1.教师因素

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有限,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因此,应加强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了解微生物检验的发展动态,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更加具有创新性。

2.学生因素

学生对微生物实验课不是很重视,学习态度也不积极。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课前布置预习内容,课堂上多进行案例教学,课后布置思考小题,增加学生对微生物实验课的重视程度。

3.实验室条件因素

实验室条件主要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状况、设施的完备程度和实验经费的投入情况,学校要保证实验仪器设备和耗材满足学生的所有实验内容。

三、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1.整合优化实验课内容

结合微生物检验教学的现状、教学大纲、临床实际和本实验室的条件,我们对实验课内容进行了相应调整,分为三个板块,具体如下。

(1)基本技能训练。微生物检验基本技能的训练是进行综合实验的前提,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树立无菌观念,训练他们掌握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实验技能,包括革兰染色、培养基制备和细菌分离培养,训练顺序为学生先配制基础培养基,通过自己配制的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再对自己的培养菌落进行革兰染色并观察其形态。

(2)常见微生物鉴定。对一些临床常见的重要微生物种类,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进行一次实验训练,目的是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学习“病原性球菌”后,选取临床常见的几种病原性球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奈瑟菌,进行微生物鉴定。教师应要求学生完全按照临床实验室标本检验程序鉴定,让学生在课堂上就熟悉临床操作程序,在之后的实习工作中才不会有陌生感。

(3)临床标本鉴定。在学期期末时开展综合性实验,以临床常见标本脓汁、痰液、尿液、粪便为检测标本,让学生在课前先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到实验室按照实验方案直接进行实验。学生可以通过病原菌的染色特性、菌落特征和生化反应结果等做出结论。通过这些综合性实验,使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2.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学导式教法

以前我们的实验教学方式多为灌注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按教师所示,依葫芦画瓢,学生没有自己思考,不利于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前分小组对下个实验进行讨论,实验完成后对实验过程中的操作以及结果进行讨论分析,然后选一名代表对本组实验情况进行汇报,最后教师对所有小组的实验结果、存在的问题和改良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形成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教学活动。

3.改进实践考核方法

过去微生物检验实验成绩只占期末考试总成绩的10%,主要根据实验报告的书写评定成绩,而有的学生不做实验,抄袭实验报告,这种评法就没办法完全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真正的实践技能。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我们改革实践考核方法,将实验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比例提高到20%( 5%实验报告书写+5%实验设计+10%实践操作技能)。其中实践操作技能平时操作占5%,期末单独进行一次实践技能考核占5%。

通过这几年对微生物检验实践教学的改革实践,笔者发现改革后的实验课教学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学生动手能力以及主动性有所增强。但这远远不够,我们还应继续探索微生物检验实践的改革,争取培养出符合21世纪医学检验所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岳治国,曹美香.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医药导报,2007,4(5):86-87.

[2]傅广华.微生物学检验课程实验教学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6,3(7):337-338.

[3]裴树东,李能树.提高微生物实验教学质量的途径[J].生物学杂志,2000,17(2):43-44.

微生物学培训总结篇5

    九年制义务教育生物教材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增加了大量的实验,其目的在于加强生物学科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所谓实验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操作能力:熟练使用显微镜、解剖器、安装实验装置、自行设计各种实验步骤、采集制作植物、动物标本;②获得知识的能力:即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聆听、观察、阅读、质疑、记录分析实验结果等途径获得知识的能力;③整理分析能力:通过表解、图释记录实验的结果,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找出实验成败原因,并能解释实验现象,写出实验报告;④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应用与实验有关的知识寻求解答问题的能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呢?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我首先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采取以下不同的组织形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1.模拟实验:刚进中学的初一学生好奇心强、好动,他们做实验时,注意力分散在实验仪器及用品上,不注意听讲、看老师的示范,在实验过程中不认真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不细致。此时,我一般采取模拟方式进行实验。如《显微镜的作用》一课,先讲解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操作显微镜时边讲要点、边做示范,学生边模仿操作。这样模仿操作完显微镜后,再让学生独自操作一两遍,经过几次这样的训练后,学生就基本上学会使用显微镜了。模拟实验教学方法的好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

    2.分段实验:在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再以分段实验的方式训练学生。如在《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细胞》一课,把实验分为制作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制作并观察蕃茄果肉细胞、观察叶表皮永久装片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实验过程是老师先讲实验操作的要领、做示范,然后学生再独立操作、观察。学生操作观察时老师巡回辅导,一个阶段完成后再进行下一个阶段。各个阶段完成后,老师以问答的方式让学生说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洋葱表皮细胞近似长方体,蕃茄果肉细胞近似球体,叶表皮细胞形态不规则,但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老师再补充说明,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但由于它太薄,而且紧贴细胞壁,用光学显微镜是不易观察到的,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不同的细胞形态不同,但它们都有相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分段实验不仅给学生提供独自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逐渐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资料,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从而主动获得知识。

    3.独立实验:经过一段时期分段实验的训练后,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操作实验。方法是实验前,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熟悉实验目的、方法、步骤、实验所需的药品、材料。教师提出实验要求,讲清要点,然后再让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在操作过程中巡回指导,若发现带共性的问题,要让全班停下来,统一纠正后再继续实验,最后总结实验,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这样就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通过以上的组织训练后,学生能比较熟练地使用显微镜;能用解剖器解剖小动物;学会植物标本和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初步具备了独立实验的能力。

微生物学培训总结篇6

关键词:教学技能;微格教学;导入技能

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基础教育教师的基地,要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首先必须提高师范生的质量,以适应未来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随着教师专业化在世界各国的推动和我国基础教育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发展,对未来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师范院校必须更加重视师范生培养的方式和方法。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除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智力素质和教育理论素质等多方面的素质之外,还应具备良好的从事中学教师职业的技能,才算合格的师范毕业生,才能胜任中学教学工作的需要。

1.师范生教学技能概况

教学技能是师范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从师任教的基础。所谓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等,使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受到思想教育等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原国家教委于1992 年印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和1994年颁布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对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作出了详细的说明,提出了具体的规范化的要求。《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中,把教学技能分为五类:(1)教学设计技能;(2)使用教学媒体技能;(3)课堂教学技能;(4)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技能;(5)教学研究技能。基本课堂教学技能包括九项基本技能:①导入技能;②板书板画技能;③演示技能;④讲解技能;⑤提问技能;⑥反馈和强化技能;⑦组织教学技能;⑧变化技能;⑨结束技能。

2.导入技能简介

课堂教学导入是教师在每节课的开始或在进行新课题学习时,运用建立问题情境的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并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教学活动方式。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导入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的新课导入可以使整堂课的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应高度重视导入技能的掌握和灵活运用。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特点,常用的导入方式有:(1)直接导入法。教师简捷、明快的讲述或设问,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以引起学习动机。(2)旧知识导入法。新知识都是在一定的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利用复习旧课或与本课题有联系的知识,提出新问题,引导学生向高深或纵横层次展开思维,使学生感到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引伸,具有温故知新、承前启后的作用。(3)实验导入法。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力、热、声、光、电等实验现象可以使学生在感官上接受大量刺激,获得大量感性信息,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种导入方法直观、形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具有物理学科的特点。(4)事例导入法。

针对学生爱听故事,想象力丰富的心理特点,引用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趣闻设置学习情境从而导入新课。物理学史料中有许多关于科学家探索、发现物理规律的故事,这些史料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生动教材。(5)生活经验导入法。物理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在许多生活经验里包含着物理知识。

如果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素材导入新课,能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和实用感,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可以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物理师范生通过导入技能的训练,一方面可以掌握导入技能的运用,另一方面在训练事例导入法时可以训练教学语言技能,同时在训练实验导入法时可以训练实验演示技能。

3.运用微格教学训练师范生的导入技能

3.1 微格教学概述

目前,各高等师范院校主要是运用微格教学方法训练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微格教学是建立在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借助现代的视听技术,采用可控的教学环境,培训、提高在职教师和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师资培训模式,产生于20 世纪60 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

它是一种把复杂的教学行为过程分解为许多容易掌握的单一技能,并对每一技能提出训练目标,用较短的时间对师范生或在职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反复培训的一种方法。

微格教学通过观摩示范、组织讨论、编写教案、角色扮演和教学评价等环节来培训教学中的各种技能,具有参加的人数少、时间短、内容单一、训练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反馈及时的特点。微格教学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传入我国后,很快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兴趣, 并在许多师范院校得到了应用、推广和发展。目前微格教学系统主要采用当前先进的数字化传输、数字化存储和网络应用方案,具有数字化、网络化、交互式可视化的特点。该系统由一个总控室和多个微格教室组成,可以把师范生微格教学过程进行数字化录像、存贮,通过计算机交换机连接校园网或Internet学生和教师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进行点播、观摩、监控与评课。

3.2 微格教学在教学技能训练中的运用

我校物理师范生自2002 级开始运用微格教学方法训练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在微格教学中采用的培训步骤为:

(1)理论学习

学习微格教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是学习微格教学的内涵、步骤,教学目标、教学技能和教学设计的相关知识,进行教材分析、学习教学评价方法等教育教学理论。观看往届学生优秀微格教学录像或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但也可利用失败的微格教学录像作为反面教材进行剖析,为学生提供微格教学的感性认识和模仿依据。

(2)确定训练技能,编写教案

微格教学的特点是把课堂教学分为不同的单项技能分别进行训练,如导入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结束技能等。通过理论学习和观摩优秀教学录像,要求师范生研读教材,参看一些优秀教案,自己编写一节5~10 分钟的详细微格教案,教案要求有明确的技能训练目标、技能要素和教学目标,注明自己的教学行为、时间分配以及可能出现的学生学习行为及对策。如前所述,我们侧重导入技能的训练。

(3)微格实践训练

角色扮演是微格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微格教案编写完成之后,受训师范生按规定的教学技能,在5~6 人组成的一个微格小课堂里进行试教,师范生登上讲台,以教师的身份进行教学,其他的小组成员,则扮演学生,微格教学录像系统将授课师范生的教学行为记录下来。

(4)评价反馈

评价反馈是微格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试教后,指导教师、受训师范生和扮演学生的师范生一起观看录像,分析受训者的教学行为。先由执教者进行自我分析,检查实践过程是否达到了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否掌握了所培训的教学技能,指出自己存在哪些不足以及优点。接着指导教师和小组成员再对其教学过程进行集体评议,以促进受训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5)修改教案,反馈教学

通过评价反馈,受训师范生根据指导教师与同伴师范生的意见和建议, 结合录像自我反馈体验,对教案进行修改,再进行第二次微格教学训练。

4.结束语

通过微格教学的训练,全班可分多个小组同步进行,增加了每位同学的训练机会;利用教学录像的回放、反馈评价,可以及时地修正师范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重视导入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同时可训练教学语言技能和实验演示技能,提高技能训练的质量和效率。微格教学具有技能单一集中性和目标明确可控性的特点,通过微格教学训练,可以很好地提高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总之,通过微格教学实践验证,微格教学是师范生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经过近几年的教育实习反馈,实习基地的师生给予我们的实习生很高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孙立仁.中学物理微格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帅晓红.中学物理微格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微生物学培训总结篇7

【关键词】 药学类专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Teaching content reform of microbiological experiment for pharmacy specialty in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al university

TAN Zhoujin,SHEN Kejia,HU Jianzhong.

School of Preclinical Medicine, TCM University of Hunan, Hunan Changsha 410208,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main problems in former microbiologic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a study was conducted o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content reforming for pharmacy specialty in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al university. The useful microbiologic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body was designed and optimized for pharmacy specialty in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al university. This study emphasizes the status and learning purpose of microbiological experiment, and gives prominence to the contents of microbiological experiment which are correlative with pharmacy specialty. The results could provide some referenced information in the teaching innovation of pharmacy specialty.

【Key words】Pharmacy specialty; Microbiological experiment;Teaching reform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至关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很强的学科[1],在药学类专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微生物学的发展和深入研究,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也越来越多,按照微生物的应用领域来分有医学微生物学、工业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石油微生物学、卫生微生物学、水微生物学、药学微生物学、饲料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免疫学等。微生物学实验内容也非常丰富,它不仅是学习理解及掌握微生物学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这些基本技能也是学习分子生物学、现代生物技术、细胞工程等其他后继课程实验技术的基础[2]。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开设合理的实验内容,使学生真正掌握实验技能,学以致用,根据专业特点,笔者对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的微生物学实验内容改革提出了初步设想。

1 中医药院校药学类微生物学实验内容的不足

目前,中医药院校医类专业的医学微生物学与药类专业的微生物学基本上都是由病原免疫学教研室一起来承担教学任务,微生物学实验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就按照医类专业的要求在进行安排[3]。实际上,医类专业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主要是让学生熟悉病原有关的一些基本知识,他们以看病为主,工作后很少需要进行实践操作,化验也由专门的检验员完成,微生物学实验也就多以简单的示教性实验为主。而药学类专业的部分学生将在生物制药工厂、药品检验室等部门从事微生物学相关的工作,这就要求他们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并且,药学类专业分属于理学或工学类专业,学生毕业之后大多以从事操作技能要求高的工作为主,要求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强,这就要求学校在每一门课的实验安排时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强化训练[4]。目前,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的微生物学实验内容中学生真正动手做的就是一个革兰氏染色法、显微镜的使用、药敏实验、稀释平板计数法(仅做稀释和计数),其他可以说都是示教类实验,这样的实验安排完全不符合药学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求,需要进行调整。

2 中医药院校药学类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内容体系建设思路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针对目前高等教育发展大众化、国际化、终身化等趋势, 对高等教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基础、重实践、重效率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如何达到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一体化、基础教育与应用教育一体化和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一体化呢?

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原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时都已相应减少,这就要求高等教育重效率。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减少重复。实验教学中,对于课堂上已经通过多媒体进行了展示的内容,我们就没有必要再让学生看一下实物,例如糖发酵实验,我们在课堂上对于发酵的原理、现象及其应用已经进行过讲解,就没有必要让大家再看一下试管里的现象,这是一种简单的重复。由于原有专科院校、中专院校的升级,一些企业存在着新技能人才短缺,技术岗位招工难的现象,这就要求高等教育能够具有技能培训的功能。在实验开设过程中,我们应该利用有限的资源、有限的时间,尽量多安排一些让学生动手的内容,最好是实现人人能够动手,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为了做到学时减少而不减少实验内容,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实验课的一些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就很重要,例如,把显微镜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及细菌的革兰氏染色3个实验合并为1个实验,包括抗酸染色法也可以省去或者合并。另外,实验安排过程中,我们也应该采取技能训练、应用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尽量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5]。

因此,我们应该在中医药院校药学类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内容体系建设中做到:增加学生动手实验,减少示教性实验,实验室内容与社会实践应用相结合,一次实验多种效果。

3 中医药院校药学类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内容改革的核心与目标

中医药院校药学类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内容改革的核心是根据微生物学实验内容的总体结构,以微生物学基本技术为主线,合理利用教学学时与资源,重基础,强调动手操作,体现实践与应用,从验证性实验向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发展。同时,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对微生物学实验课的兴趣和动手能力[6]。尽管微生物学实验所用的实验设备不多,费用并不昂贵,实验操作也不算复杂,我们应该力求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今人满意,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科学道德和态度的效果。我们在内容安排上应该做到:①实验过程尽量让学生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验技能的训练相联系,让实验课达到基本理论巩固与实验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效果;②选材时,能够起到实验课讲解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对实验课产生兴趣,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中医药院校药学类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内容改革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改革,使原来孤立的,不连续的实验形成一个连续的整体,每次实验都由若干个技术要点组成,学生有新鲜感,学生就会一丝不苟地做好每一步实验,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技术[7]。同时,学生也会对自己所做的每次实验结果进行详细观察和记录,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使他们在实验中步步深入,从而能大大提高学习主动性,产生浓厚的实验兴趣。通过课堂讲授、实验操作与实验报告写作相结合,使学生们可以在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上进行融合,使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等有一个初步了解,增加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实验课堂上,要尽量克服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自主的工作能力。

4 结语

内容总体设计是进行合理教学和有效教学的前提,根据专业教学目的和课程内容特点,在总体内容上要做到不重复、实用、整体性。教材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是学生赖以领会、接受理论与技能的基本工具,微生物学实验教材也不例外,在实验课程教学中,所选用的教材对于教学质量的保证和提高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针对各类高校不同专业教学要求编写的微生物学实验教材版本很多,各种教材内容侧重点也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没有一本针对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的微生物学实验教材,因此编写和使用一本优秀的实验教材也非常重要。

根据药学类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需要,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突出实验课程在专业技能训练中的作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是提高高校教学效率的保障。通过教学为学生奠好基石,做到学以致用,是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的有效措施。笔者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药学类专业学习的微生物学实验内容提出了总体设计思路,其内容实施将符合药学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如何具体安排实验内容,突出教学重点,节约学习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我们下一步要进行研究的问题。

参 考 文 献

[1] 董新姣,吴楚. 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3(3):7678.

[2] 刘佳明. 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检验医学教育,2004, 11(1,2):3334.

[3] 董伟,詹. 中医药专业微生物教学探讨. 教育研究,2006,3(19):134135.

[4] 申可佳,李珊,谭周进,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免疫学教学内容改革探索.中国校外教育,2008,12:2223.

[5] 王育水,许会才,刘永英,等.微生物实验课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2):8990.

[6] 陈向东,汪辉.药学微生物学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尝试.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3,20(3):3536.

微生物学培训总结篇8

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完全不同,以腹腔镜手术为例:①器械以及切割、分离、结扎、止血等基本操作方面发生根本改变。穿刺套管在腹壁固定无法像传统开放手术那样操作自由,相当多的器械动作变为反方向操作等。②空间和感知的改变。术者视野从三维变为二维带来深度认知变化,要求有良好的手眼协调能力和三维空间的感知能力;术中手眼分离,无法对操作组织和器官直接接触,导致触觉减低或消失(如机器人手术)。③学习曲线延长。大多数手术主要由术者独立完成,助手的作用较开放手术有所下降,多从事相对简单辅助操作,由此带来训练机会明显减少、学习曲线延长。

④传统手术中专家指导作用减弱。腹腔镜手术中只有操作者自身才能感悟二维显示器上的三维感知能力和手眼运动协调能力,传统的“手把手”及时纠错的教学方式在腹腔镜手术中的作用减弱。⑤技能培训的医学模式发生改变。目前的医学模式已从单一生物医学模式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疗观念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化为以人为本,尊重病人、保护病人成为医学实践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在活体病人身体上练习操作的方式与新的理念产生了矛盾。因此,传统的手术技能培训对于微创外科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手术室外的外科技能训练越发得到重视。在微创外科技能训练过程中,许多医生希望通过在活体动物或尸体上进行手术技能训练,虽然它们在组织质地、出血、解剖结构等方面与真实手术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在伦理、准入、来源、设备、麻醉、处理、经济性和解剖区别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而且训练的重复性有限,无法满足规模化培训的需要。因此,微创外科技能训练亟待新的培训模式。

2虚拟现实模拟技术在微创外科技能训练中的作用和优势

模拟技术最早应用于军事领域,医学模拟教育是指利用模拟技术创设出模拟病人或模拟临床场景,代替真实病人进行临床教学和实践的教育方法。不同的模拟器材具有不同的作用与使用范围,医学模拟技术由低到高分为五种类型:基础解剖模型、局部功能性训练模型、计算机辅助模型、虚拟现实模拟系统、生理驱动型模拟系统或全方位模拟系统。目前虚拟现实模拟系统在微创外科技能训练中得到广泛应用,研究表明:经过虚拟现实模拟系统训练的外科医师手术时间减少29%,手术失误率下降70%,无论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医师通过训练均能提高手术技能。虚拟现实模拟系统在微创外科技能训练中的主要作用有:①空间技能培训。通过模拟训练,可以掌握在现实内镜手术中所需的空间技能;②手眼协调能力。

该能力是从事微创外科医师最为重要的手术技能;③解剖结构学习。模拟器能够清楚显示解剖结构细节,确认病理学改变;④并发症处理。手术并发症不是经常出现,在传统技能训练中无法复制手术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及其带来的压力。复制手术并发症及其所带来的压力只有通过模拟器实现,通过模拟场景对学习进程进行校正并完成学习曲线。⑤外科技能训练课程评估和反馈。手术模拟培训过程通常包括观摩模拟任务,执行模拟任务,最后在监督下执行实际操作,整个过程依次反复进行并通过录像对学员进行评估和反馈。这种通过模拟器学习临床实际技能的过程对微创外科手术技能培训很有帮助。虚拟现实模拟系统在微创外科技能训练中可以根据教师和学员的时间进行安排,具有时间的方便性,避免了病人和学习者的危险,其技术优势主要有:①客观的训练评估和反馈。模拟器能够随时对学员成绩进行评估并进行定量考核,使技能训练标准化,进一步可能成为技术准入制度的考核标准。②减少了干扰,增加了技能的保持性和准确性,训练具有重复性。学员可以在模拟系统上进行反复的练习,直到掌握为止。③技能训练具有可调节性。模拟系统可按要求创设任务或情景,可以为个体量身定做训练项目,促进技能从课堂到真实情景的迁移。④有利于缩短手术技能掌握时间和降低培训费用。

总之,微创外科不同于传统手术,技能培训模式随之改变,在这个变革过程中模拟医学技术可以解决微创外科医学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提高临床技能教学水平,但是模拟永远不可能代替真正的临床实践,而且外科模拟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还不能完全模拟临床中的所有情景以及人类器官所有解剖变异和生理变化,其作用受到学员本身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的限制,因此,模拟技术需要不断完善。随着模拟教育的发展和模拟技术的完善,模拟训练系统在未来微创外科技能训练中会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学培训总结范文

微生物学培训总结篇1关键词:食品微生物;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设计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9-0030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