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工作总结范文
数学建模工作总结篇1
关键词:数据字典;年末结转;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0.086
1引言
由于商I会计软件的迅猛发展,其方便快捷的操作,大大节省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因此我校使用用友U872演示版软件进行实验教学。然而由于教学演示版的限制,财务软件中有些功能无法实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校教师利用用友数据字典,对系统后台数据库进行修改,恢复受限功能,达到教学目的。本文以用友U872为例,介绍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解决年末结账的问题。
2提出问题
由于学校教学软件并非商业版本,因此年底总账模块是无法结账的。
当学生1-11月份的经济业务完成后,可以直接进入用友软件,打开总账系统模块,依次点击总账-期末-结账,工作报告显示成功结账。可是12月份按照本步骤结账却无法成功。查看工作报告发现,由于子模块薪资模块尚未结账,因此总账在期末也无法结账。
薪资模块尚未结账的原因是薪资模块的月结工作只在会计年度的1-11月份进行;当执行薪资模块月结的时候,会出现“请进行结转上年数据操作”的对话框。这是因为薪资模块只有月末处理,没有年末处理,因此12月份不能进行月结,而是在“年末结转”中完成的。
3解决问题
3.1建立新年度账,执行结转上年
在12月份月末时,先建立一个新的年度账。建立年度账的工作由账套主管在“系统管理”里面做。再把系统日期调整到新建立的年度账的1月份,用账套主管的身份登录系统管理,结转上年度的工资数据就行了。具体做法是:
3.1.1建立年度账
(1)在系统管理界面单击“年度账-建立”菜单,进入建立年度账。
(2)系统弹出建立年度账的界面,它中有两个栏目“账套”和“会计年度”,都是系统默认,不能进行修改操作。
(3)系统提示“确认建立[2016]年度账吗?”点击“是”。
(4)系统提示正在传递基础数据表。
(5)系统提示建立年度:[2016]成功。
3.1.2结转上年数据
(1)以账套主管的身份选定账套注册登录,进入系统管理界面。注:此时注册的年度应该是需要进行结转的年度,如需要将2015年的数据结转的2016年,则需要以2016年注册进入。
(2)在系统管理界面单击“年度账”的下级菜单“结转上年数据”,点击相应模块结转功能进行上年数据的结转。
但是这样的弊端是在执行建立年度账操作的时候必须使用加密狗,而几乎每个学校在购买正版软件时只拥有一个加密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拿到并使用加密狗的可能性很小,也给正常的教学带来了困难。
3.2使用数据字典,修改薪资模块的月结状态
(1)数据库中重要表的讲解。
①ufysftem库。
此库是系统参数数据库,其中主要存放各个账套的共用信息,意义很大,日常应用的也很多。
②ufdata库。
此数据库叫应用数据库,命名规则是ufdata_账套编号_年度(四位计数),其中主要存放每个年度的账务数据,包括各个模块的数据。在数据表中,命名方法是模块代码_表名。
其中:ap代表应付;ar代表应收;gl代表总账;wa代表工资;fa代表固定资产;pu代表采购;sa代表销售;st代表库存;ia代表存货;fd代表资金管理;ca代表成本等。
通过在用友数据库表及数据字典中利用定义描述进行比对和查找,薪资模块期末处理应当在UFdata数据库的公共模块,表名为GL-mend,其相关功能就是结账。
(2)执行“开始”菜单,打开“程序-Microsoft 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找到本账套的数据库“UFDATA_777_2015表”,在表中找到并右击“GL-mend”,选择“打开表-查询”。
(3)输入并执行SQL语句。
薪资模块12月的月末处理就是使工资的gl_mend中12期间对应工资的列的值为1;参考语句:Update gl_mend set bflag_wa=1 where iperiod=12,然后点击“!”执行命令。
(4)当再次进行总账期末结转时,账套提示结账成功。
4结束语
由于教学版本的局限性,如期末结账这些命令我们通过修改数据库得以实现。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修改数据库数据学习到数据库的组成结构和运行状况,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在实际工作中如果通对数据库或应用程序结构进行修改时,可能会造成数据损毁甚至数据泄露。因此财务专业学生在财务软件操作时,应当对财务软件的数据库加以保护,设置和保护好自己的口令密码,防止泄露他人,避免为企业造成财物损失。
参考文献
[1]寿莉,贾娜.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数据库技术[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24).
[2]伊基红.关于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6,(17).
数学建模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量本利模型 全成本核算 保本点 保本服务量
中图分类号:F2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1-151-01
2010年财政部、卫生部联合修订了《医院财务制度》,在第一章总则第五条规定医院“加强经济管理,实行成本核算,强化成本控制,实施绩效考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量本利分析就是建立在成本分析的基础上,对成本、业务量、利润量三者的相互依存关系进行分析,目的是通过建立量本利模型,来分析医院某个项目或全部项目的盈亏平衡点,进而规划目标利润,预测未来的经营水平。
一、传统量本利基本理论
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在数量方面的依存关系,又称成本习性。
利润=业务收入-总成本
=业务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单价×业务量-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固定成本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固定成本
当利润等于0时的业务量为保本服务量,即盈亏平衡点,保本服务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二、传统理论的缺陷
在线性的量本利分析模型中,利用该模型推导出的各种结论简明,具体应用计算简单,但前提条件是影响利润变动的四大因素是独立变化的,然而在现实的经济环境中,四大因素不可能完全独立,即该模型离现实有一定的距离,比如,销量和价格本来就是互相影响的,再如经济学上,生产企业总成本随生产能力利用率的变动作非正比例变动,经济学上成本函数图如下:
三、运用改进的量本利分析方法进行运营分析
1.分析方法介绍。笔者选用回归分析法建立医院总收支与工作量之间的模型关系,因为该方法在理论上比较健全,计算结果精确,只是计算过程比较繁琐,所以采用IBM SPSS19.0来计算回归系数。工作量统计指标有两个:门急诊人次数和实际占用总床日。通过计算门急诊人次数和实际占用总床日的换算率,才能建立总收支与工作量的一对一关系。
2.门急诊人次数与实际占用总床日的换算关系。目前,业内常用的方法是通过计算每门急诊人次收费水平和每床日收费水平来确定两者的换算率。比如,每门急诊人次收费水平为200元,每床日收费水平为600元,每床日收费水平是每门急诊人次收费水平的3倍,即实际占用总床日=1/3×门急诊人次数。
3.以某院为例,运用量本利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依据某院2008年-2010年的月收入数据和工作量数据,将门急诊人次数换算成床日(总工作量=1/3.5×门急诊人次数+实际占用总床日),然后运用spss19软件建立医药收入与床日之间的回归方程。
回归结果为:医药收入=313,900,000.00-8,094.80×工作量+0.07×(工作量)2
模型输出显示二次方程比线性方程拟合效果好。
用同样的方法建立医药支出与工作量之间的模型,结果如下:
医药支出=283,500,000.00-6,149.39×工作量+0.05×(工作量)2
模型输出显示二次方程比线性方程拟合效果好。另外模型显示影响医院总成本的因素除了工作量,还有其他因素。
4.联立方程,计算保本点。根据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x= (b2-4ac≥0),得出结果如下:
保本点有两个:95,762.17和18,673.71床日。目前某院工作量处于这两者之间,所以利润为负。
四、管理建议
为了迎接医改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从财务管理角度提高工作量、降低成本提高医院效益就显得十分重要。首先应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开展成本核算工作,加强成本控制,建立考核指标;其次,建立健全医院资产核算体系,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使资金投入更合理,发挥更大的效益;严格按照招投标管理办法来采购物资,有效降低物耗成本;推进信息化、科学化管理的进程,推进后勤社会化,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最后有效利用绩效手段来激励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谢建卫.“盈亏平衡分析”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运用[J].卫生软科学,2003(6)
2.谢芳.量本利分析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M].医学信息,2010(12)
3.汤建凤.医院全成本核算中的量本利分析[J].财会月刊,2012(1)
4.张鼎萍.降低医院成本的有效途径[N].财会信报,2007(4)
5.胡跃进.非线性量本利分析模型初探[N].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
(作者单位:中日友好医院 北京 100000)
数学建模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数字建造 实践教学 BIM设计 族样板 族的参数化
[中图分类号] TU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6-0107-03
引言
当前,国内计算机辅助设计正转向数字信息化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以下简称BIM)技术,国内的一些高校建筑学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较好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例如: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已经全面展开BIM技术教学,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在专业教学上突出BIM技术的教学应用;同济大学建筑学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这方面,加强了“可生成性”在教学板块的权重,相关教学团队已经将教学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工具应用,转向整个设计过程的数字全息化呈现过渡。
西方各大建筑学院中经历了多年的BIM技术教育的实践,已形成了各自的教学特色。例如: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建筑和环境设计学院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将BIM纳入课程中,并于2007年起开始在核心课程中采用BIM软件;亚琛工业大学开设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分为BIM基础选修课(建筑学专业学士学位)和BIM专业选修课(建筑学专业硕士学位)两大类。基础类课程面向设计,高级类课程注重实践。
湖北工业大学的BIM设计教学最先在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开展,由于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的教学与项目设计经验,BIM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处在较为前沿的水平。
就目前建筑行业的发展来看,BIM在建筑设计应用发展较为迅速,在一些专业应用相对成熟,如水电、暖通设计以及碰撞检查。建筑设计BIM应用也带动了与之密切相关的专业设计,如室内设计。因此,以建筑为主导的BIM设计对于人才的需求呈现一种增长趋势。普及和提高BIM整体应用水平是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改革的一个新方向。何关培的研究表明,BIM应用分为三个层级,即个人应用、企业应用、行业应用,其中个人应用的普及是提高BIM整体水平的基础。
在室内设计领域对高级BIM设计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许多大型的公共建筑在项目设计全面应用BIM技术,室内设计时也要求使用BIM技术。由于目前BIM在室内设计应用研究方面处在初级阶段,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往往缺少BIM合作团队的支持,因此,从提高行业水平和拓宽应用范围角度讲,BIM设计教育前景很广。鉴于此,本次实践课题定位于公共建筑的室内空间设计研究,以BIM技术应用为核心,从课题的选择、实践的组织、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成果等方面进行一些教学尝试,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一、课题的选择
实践教学要做好选题工作。选题好坏直接影响最后的实践成果质量。
选题方向依据湖北工业大学本科“7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原则”为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中的第二条提到“主动适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学科专业相关的行业需求、区域经济需求和紧缺急需人才需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初步确定数字建造实践教学选题定位在BIM技术还未涉及的室内设计领域,尤其是公共空间设计。
从以往的实践教学经验总结来看,控制好实践课题的难度是一个关键问题,课题的难度与施工技术有很大关联,施工技术是选题要考虑的首要因素之一。其次,选题充分考虑参加实践的学生人数、专业方向和学年层次;再次,考虑假期实践教学周期和实践设备的安排等综合因素;最后,考虑课题的代表性、典型性和相对的完整性,保证学生在较短的实践周期内在BIM建造层面和建造装饰构造层面得到有效的训练。指导教师根据以上四点原则确定实践课题为某公共空间的卫生间数字化建造。公共空间的卫生间作为BIM数字建造课题,具体考虑如下:首先,公共空间的卫生间的装饰构造技术标准性强,技术成熟,普及率高,相关技术学生在“建筑装饰材料构造”课程中有所接触,学生能很快掌握数字建造对应的构造技术,可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BIM数字建造技术上,以确保利用教学周期的时限出成果。其次从面积上考虑,公共空间的卫生间面积比厅堂类空间小,学生在数字建造时易于控制模型,其模型数据运算也是现有硬件条件的极限。从最后的实践成果来看,这次实践活动选题难度适中,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实践的组织
团队的组织。本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来自建筑学、室内设计、景观设计三类专业,团队按照设计院项目组的模式组织,团队成员共4人,其中1人为团队负责人。团队负责人的选拔主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二是已经具备一定的经验,熟悉BIM数字技术,且由一位高年级的同学担任。负责人主要组织日常的工作,如给小组成员安排任务、制订实践进度、协调设备使用等;模块任务分配也由负责人与成员一起协商确定。此外,负责人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即组合各子系统的模块,形成完整的模型体系。模拟设计院项目组的机制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有效保障课题任务的顺利实施;同时模拟设计院工作模式也利于发挥团队成员各自的专业优势,使学生熟悉BIM协同作业的工作流程。
实践内容的组织。为使学生在较短的实践时间内完成数字模型的建造,教师一定要有针对性地拟出本次数字建造使用的重点技术提纲,学生围绕提纲展开研习,少走一些弯路。技术提纲主要包括两方面:施工技术方面,体现为节点构造,如天棚龙骨构造、墙体围护构造等;BIM在本次课题中的核心技术,如族模型技术、参数化设计技术等。合理的实践内容组织,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字建造中必备的专业知识。
三、实践教学方法
实践注重能力的培养,展开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扮演引路人的角色,不宜采用灌输性质的教学,也不应采用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方式。实践教学活动不能停留在认知和学技术层面,而应注重培养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在BIM数字建造实践教学实施中采取的几点措施:
(一)案例分析
案例教学以BIM设计思维为切入点。由于BIM突破了传统设计工作中的重复劳动过程(人脑思考空间关系通过透视及正投影来描述)。BIM设计思考过程的逻辑是,直接在三维环境下进行设计推敲,能更加有效提高本职工作的价值,提高工作质量。因此,首先比较BIM设计案例与传统数字化设计中设计状态的差异,剖析传统技术思维更多的是一种“画设计”,设计多半是在二维图纸状态下完成,而BIM则不同,BIM的设计状态处在三维虚拟建造状态,三维状态下的设计成果以直观方式即时呈现。其次展开案例分析,案例分析的目的并不是要学生“照”着做,而是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技术思维观念,案例分析教学以采用BIM设计的实际项目为基础,一是分析建筑室内空间围护系统的组成,以及不同的系统采用的不同结构技术,如天棚系统的龙骨分布方式、龙骨组合方式、饰面材料安装方式;二是结合项目结构层面的内容与BIM设计层面的内容对应分析,明确BIM设计中的技术思路,引导学生从系统建造角度应用BIM技术;三是明确数字建造策略。实际项目设计有渐进性特点,设计不可能一开始就达到详细设计的深度,因此要求学生在数字建造过程中遵循从总体数字模型建造、子系统数字模块建造、数字化模块组合的设计流程,并根据数字建造流程采用不同的数字建造策略。
(二)指导研究性学习
实践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独立性是主体性的最突出的体现,实践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在研习中掌握BIM数字建造技术。
构造技术的学习。构造技术首先是要求小组成员熟悉国家相关的技术规范;其次了解材料的性能、尺寸(在BIM中需要对模型进行属性的定义),熟悉各子系统具体的构造方式;再次是了解施工工艺和施工程序。本次数字建造的主要构造归纳起来有悬吊类的顶棚轻钢龙骨构造、贴面类的墙地面构造、门窗构造等。指导教师提出指导性学习策略:总体了解,分系统深入学习。即小组成员都需要了解本次课题中设计采用材料与构造,负责各模块制作的成员必须深入学习本模块的构造技术,一定要达到熟练的程度。成员掌握实际的构造技术程度对BIM数字模型建造、二维图纸的深度产生很大影响,这就是前文提到的“画设计”和数字建造的本质差别。
BIM技术的学习。由于国内室内公共空间设计应用BIM技术尚处在刚刚起步的初期阶段,可借鉴的项目案例很少。因此,指导教师为团队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源是课题完成的基础保障。具体来讲,根据实践项目的技术需要,指导教师应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BIM外文设计案例资料。学生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采取了一些具体有效的做法,例如:将BIM案例资料翻译成中文以便于小组成员学习交流、归纳案例中使用的BIM技术、总结案例的设计流程等。经过初步的案例学习后,学生们结合实践课题展开讨论,并运用所学知识做了一些小型的建模实验,检验前期的讨论总结出建模方法。这种边学边练的方式大大提高了BIM建模技术的学习效率,学生的建模思路逐步清晰,为后续的数字模型建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问题讨论与解决
通过讨论集思广益,通过试验解决问题。在数字建造的每个阶段都会产生一些问题阻滞课题的进度。为了突破瓶颈,指导教师与小组成员共同选择阶段的核心的、共性的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在讨论中教师从不同方向展开引导,小组成员集思广益,不断发散思维,各抒己见,找出产生问题的各种可能,梳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通过大量试验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技术。下面举例说明。
问题一:模型没有传达建造中必要的数据和信息,只用Revit技术来建立粗糙的建筑模型。这属于认识层面的问题,一般产生于实践操作的初级阶段。问题根源在于对BIM信息模型认识粗浅。针对这一问题,指导教师加强构造知识的学习,提出“建立模型主体框架,逐步层层深化”的建模思路。从最终成果看,BIM研究小组建立的模型达到了施工图要求的深度。
问题二:“基于天花板的常规模型”的族文件无法载入项目文件。这个问题看似为一个子系统的问题,但实际上会影响到模型整体数据的运算。小组成员经讨论和大量的操作性实验终于找出问题的关键:建模过程中没有合理运用“族”样板。虽然建立的模型体积不大,但模型中存在许多的连接细小构建,这使得单个模型的面数量急剧增加,导致模型虽小运算量仍然十分巨大的结果,造成族文件导入项目文件中无法生成模型。找到问题根源后,小组成员提出了优化解决方案:先将一个模型复制到剪切板上,然后新建一个“基于面的常规模型”的族,并从剪贴板上将模型粘贴到“基于面的常规模型”族样板中。将作为“基于面的常规模型”的一整个族导入此模型所在的系统。调整好位置后,再将“基于天花板的常规模型”导入项目,正常地生成模型。通过问题的解决,小组成员对BIM中“族与族之间的层级关系”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问题三:无法构建可以编辑成为体系的自定义族。这属于典型的参数建模问题,即“族的参数化”建模。由于现有的资料还不足以支持对问题的解决,小组成员先从“族参数”着手摸索流程的设置,在“添加参数”这一环节遇到瓶颈,模型设计总是无法正确设定参数。在陆续试验中大家发现参数设置与参照平面有着密切的联系,于是从“参照平面”的属性设置着手,但也没成功。虽然采用上述方法没有达到目的,但试验的范围在缩小,最终得出“族的参数化”与标注有着密切的联系的结论。经过大量试验的累积,小组成员得出了族参数化设置的主要流程:先对已建模型的参照平面进行标注,然后设置标注的性质,选择“添加参数”对族的参数进行设置,设置完族的参数后导入项目,便可以对模型展开自定义编辑。至此问题得到解决,小组成员掌握了“族的参数化”建模技术要点,提高了建模工作效率。问题的研讨有利于深入展开研究性学习,不断试验的工作方法,一方面促使学生们掌握并应用BIM核心技术;另一方面,极大提高了学生们实践的研究能力。
(四)实践教学成果的形式
三维信息化模型是这次BIM数字建造实践核心教学成果,为更好地验证实践活动的效果,更好地促进实践教学和实际应用,我们以三维信息化模型基础出版了电子图纸,编制了电子教程。
出版电子图纸。电子图纸涉及信息模型的图纸转换。室内公共空间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设计,设计的结果最终要以规范的图纸形式用于指导项目施工,所以二维的施工图是本次数字建造的重要成果之一,即是否能将数字信息模型转换为二维图纸,这也是检验实践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从图纸转换新情况看,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反映的信息完善,节点大样图详细深入,如填充材料的图示准确,详细结构的组合关系层次清晰,文字、尺寸标注信息完整等,在一些细节上的表达都比较理想,达到了能实际应用的要求。
编制电子教程。以课题的信息模型为基础编制应用教程。编制教程的目的是总结设计经验、优化设计技术、推广BIM信息技术在室内设计领域的教学和实际项目应用。基于此思路,我们采取的做法为:在设计每个环节的建模过程都做了相关图像保存,同时配上必要的文字说明。按照BIM设计流程,将各个模块的建模步骤、建模思路以及每个模块使用的关键技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编制成电子教程。这也为实践教学与交流提供了实用的案例,为以后的深入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总之,建立在“学科专业相关的行业需求、区域经济需求和紧缺急需人才需求”的BIM实践教学活动,就是要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真刀实枪”的前沿的设计技术,熟练运用各种施工构造,不断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同时该实践项目也是对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延展的一个有益尝试,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已初见成效。通过该实践项目,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切实可行的、符合课程特点的实践教学方法,为BIM教学与应用走向成熟积累经验。
[ 参 考 文 献 ]
[1] 何观培.我国BIM发展战略和模式探讨(一)[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1(2):114-118.
[2] 麻煜.BIM在创新型中小设计企业的应用经验[J].建筑技艺,2011(6):130-136.
[3] 刘列辉.信息化时代的室内设计――建筑信息模型及其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装饰,2010(2):125-126.
[4] 李建成.建筑信息模型与数字化建造[J].时代建筑,2012(5):64-67.
[5] 段培永.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探析[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2(4):440-443,450.
[收稿时间]2014-12-26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北省教育厅教研项目《校企协同下的BIM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省2012274)。
数学建模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货运量;工业用电量;系统动力学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陕西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系统研究,编号:12D156;西安市发改委项目,西安市货运量、银行贷款量与宏观经济关联研究,编号:[2015]-1。
一、引言
货运量、用电量作为“克强指数”中的重要指标,其对GDP的影响十分显著。但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单一指标对GDP的影响上,较少出现多指标系统的研究。
货运量与经济发展关联关系研究主要通过计量经济学完成。冯艳春分析了各个产业对货运量的影响,发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货运量各自具有一定的影响。林航飞基于上海市数据,利用协整理论及其分析软件,对上海市公路货运量与经济进行协整分析,发现公路货运量与经济指标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电力与经济关系的研究中,主要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误差修正模型、多变量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等进行。1997年Glasure和Lee研究了南朝鲜及新加坡电力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二者的影响是双向的。Morimoto应用Johansen模型研究了斯里兰卡及泰国的电力消费、价格、收入之间的关系。Alice和Pun-Lee Lam对中国电力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系统动力学原理,努力构建出相对接近现实情况的模型,用于模拟货运量、工业用电量与GDP系统的发展情况,为西安市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二、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系统动力学的整个建模过程是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分析过程。该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是明确建模目的;二是划分系统边界;三是系统的结构分析;四是建立数学模型;五是模型的模拟;六是模型的运用。
本文主要研究货运量和工业用电量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情况,因此货运(工业用电)供需关系、货运量(工业用电量)、运输投资(能源投资)等和经济因素都划入系统边界内。
1、建立因果关系图
因果关系图的建立是构建模型的重要步骤之一。经济发展与货运量和工业用电量的相互关系主要通过供需和投资来连接。其具体关系为:经济的发展对货运和工业用电需求产生影响;经济的发展决定资产投资的规模,而资产投资的一部分用于运输和能源投资;在投资的作用下提高货运和工业用电量的供给能力;供需产生货运量和工业用电量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因为能力短缺对经济产生阻碍作用。因果关系图如图1所示。
2、建立系统流图
因果关系图展示了货运量和工业用电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然而它只能描述反馈结构的基本关系,不能表示不同变量的区别。为了计算反馈系统中的动态累计效应,就必须对变量进行描述,建立系统流图(见图2)。本文选取生产总值、货运供给能力、工业用电供给能力作为状态变量,选取运输投资、能源投资等作为辅助变量,来完成对系统的关系描述。
由于货运量、工业用电量在生产总值中实际占比较小,完全通过货运量与工业用电量的变化情况来描述GDP的变化会导致较大误差,因此本文在货运量与工业用电量的基础上引入生产总值增长系数,三者共同来描述生产总值的具体情况:货运量与工业用电量增长会导致GDP的增长,同时货运量与工业用电量的短缺又会对生产总值的增长产生阻碍。当然货运短缺以及工业用电短缺也会对经济的发展造成影响,本文通过GDP增长阻碍率来体现这一影响,而是否短缺则取决于供给能力与需求的比值,即供需比。当供需比大于等于1时,需求完全被满足,不会对GDP产生不利影响;当供需比小于1时,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影响GDP的增长。货运需求和工业用电需求受到生产总值的影响,本文通过曲线回归计算其影响程度。而货运供给和工业用电供给则受运输投资及能源投资影响,本文通过确定运输投资及能源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例来计算具体的投资情况,从而确定供给能力,而固定资产投资则由生产总值确定。
三、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参数确定
本文以西安市为例,完成模型仿真。通过对西安市有关数据的调查分析,结合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得到相关参数值。
1、状态变量方程及其初始值的确定
状态变量初始值的选择为2008年西安市相关数据数值。
(1)生产总值=INTEG (GDP增长量?鄢(1-GDP增长阻碍率),2318.14)
(2)货运供给能力=INTEG (货运供给能力增量,27560)
(3)工业用电供给能力=INTEG (工业用电供给能力增量,696291)
2、其他变量方程及常量的确定
本文将运输投资比率、能源投资比率视为常数,通过查阅文献,选取西安市近年来相关数据,求算数平均值得到。GDP自增长系数通过对GDP增长率进行曲线回归取得,通过表函数形式体现。其他相关方程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例,其变动受到生产总值规模的影响,因此运用计量经济学的计算方法,以2008―2014年数据为样本,选取固定资产投资为因变量,生产总值为自变量进行回归计算,得到需要的表达式,考虑当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由前一年经济发展水平确定,因此取一年滞后期进行回归分析。货运短缺及工业用电短缺对GDP的阻碍效果通过查阅文献及分析后得出,通过运行改进并考虑其敏感程度,最终确定为货运短缺阻碍效果为0.1,工业用电短缺阻碍效果为0.05。同理,确定货运量与工业用电量对GDP增长的影响程度占比分别为0.1与0.05,即GDP增长量通过GDP自增长量、货运量回归结果、工业用电量回归结果按0.85、0.1、0.05占比求得。
(1)GDP增长量=生产总值?鄢生产总值自增长系数?鄢0.85+(0.106?鄢货运量+45.812-生产总值)?鄢0.1+(0.011?鄢工业用电量-4546.22-生产总值)?鄢0.05
(2)生产总值自增长系数=WITH LOOKUP (Time,([(2008,0)-(2019,0.3)],(2008,0.2008),(2009,0.1819),
(2010,0.1631),(2011,0.1457),(2012,0.1299),(2013,
0.1165),(2014,0.1053),(2015,0.0972),(2016,0.09),(2017,0.0834),(2018,0.0774),(2019,0.0719),(2020,
0.0668)))
回归方程求得GDP自增长系数为当年GDP增长率,是通过当年GDP与上一年GDP求出的,而在系统动力学模型中会用当年的自增长系数乘以当年的GDP表示下一年的增量,意味着增长率相差一年。因此为了计算出正确结果,表函数赋值时所取增长率均前推一年,即2008年增长率20.08%实际为2009年增长率。同时,货运量与工业用电量计算的也为下一年的增量,因此在同生产总值做回归分析时取一年滞后期,即以2008年货运量回归分析2009年GDP的值。
(3)GDP增长阻碍率=IF THEN ELSE(工业用电短缺
货运阻碍系数和工业用电阻碍系数分别为0.1与0.05,但并不意味着只要短缺就会造成完全系数值的阻碍,还要考虑短缺程度,因此通过阻碍系数与短缺程度的乘积来衡量具体阻碍程度。
(4)工业用电量=IF THEN ELSE(工业用电短缺
(5)工业用电供给能力增量=312.701*能源投资+
12138.9
(6)工业用电需求=89.092*生产总值+502638
(7)工业用电短缺=工业用电供给能力/工业用电需求
(8)能源投资=固定资产投资*能源投资比率
(9)能源投资比率=0.024
(10)货运量=IF THEN
ELSE(货运短缺
(11)货运供给能力增量=
16.308*运输投资+917.913
(12)货运需求=9.18?鄢生产总值+5239.55
(13)货运短缺=货运供给能力/货运需求
(14)运输投资=固定资产投资?鄢运输投资比率
(15)运输投资比率=0.061
(16)固定资产投资=1.312?鄢生产总值-724.518
四、模型运行及政策模拟
1、仿真结果及分析
运行系统动力学模型,对系统进行仿真,主要变量结果如图3所示。
2、有效性分析
为了检验模型与实际情况是否吻合,可将实际数据与模型生成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模拟值与实际值基本吻合,误差均小于10%,说明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实际情况。表1中工业用电量2010年误差较大的原因是当年工业用电量产生了巨大的增长,考虑可能受到当时其他因素的影响,此后数年增长量恢复正常,并不影响模型整体情况。
3、结论
通过模型检验可以得出结论,西安市货运量、工业用电量与GDP系统的运行状况较好,可以相对准确地反映西安市近年及未来几年货运量、工业用电量与GDP的运行情况。因此通过仿真结果对西安市经济发展情况做出分析。
(1)GDP、货运量、工业用电量稳步增长。通过模型运行结果可以发现,西安市GDP从2008年的2318.14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8930.23亿元,总量增长明显,但增长幅度逐年下降,符合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趋势;货运量从2008年的26520.1万吨增长到2020年的87219.1万吨;工业用电量从2008年的696291万千瓦时增长到2020年的1298250万千瓦时,期间波动幅度较大,增幅依次减小,考虑其体量较小,受外界刺激反应较GDP更明显,结合西安市行业发展现状分析,符合现实系统实际情况。
(2)货运量、工业用电量对GDP的影响。货运量、工业用电量对GDP的影响主要通过两个方面体现,一是货运量、工业用电量实际值变化对GDP的影响作用,二是货运短缺与工业用电短缺对GDP增长的阻碍作用。通过仿真结果可知,西安市GDP在长期受到货运量与工业用电量实际值增长产生的促进作用的同时,2009―2013年,由于货运供给能力不足,出现货运短缺,对其增长产生阻碍作用,2008―2016年,由于工业用电供给能力不足,出现工业用电短缺,对其增长产生阻碍作用。
参考文献
[1] 冯艳春、彭利人、王书娟:产业结构在货运量预测中的应用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7(6).
[2] 林航飞、罗宇龙:上海市公路货运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0).
[3] Glasure,Y.U.,Lee,A.R.:Cointegration,error-correction,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DP and electricity:the cose of South Korea and Singapore[J].Resource and Electricity Economics,1997(20).
[4] Risako Morimoto,Chris Hope.:The impact of electricity supply on econornic growth in SriLanka[J]. Energy Economics,2004(26).
[5] Alice Shiu,Pun-Lee Lam.:Electricit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J].Energy Policy,2004(22).
[6] 朱天星、徐明圣、李倩、李丹:我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10).
数学建模工作总结篇5
以国内某典型SKS冶炼企业为对象,对主要冶炼工艺环节进行物料跟踪采样、流量统计和样品的实验室分析。通过现场调研,将该企业SKS铅冶炼工艺中四个主要工艺环节划为砷元素流向审计诊断工作的调研区域,并确定了主要输入输出物质。在划分环节边界时,为避免冶炼过程中一些难以统计物料的返回使用对采样、审计与诊断工作造成的困难,此类返用物料均未越过所划分的环节边界。四个主要工艺环节分为氧气底吹炉冶炼环节、鼓风炉和烟化炉冶炼环节、粗铅精炼环节以及反射炉冶炼环节。该区域内主要工艺流程及采样点如图1所示。实际生产过程中,生产原料的来源和配比往往不稳定。本文采用跟踪采样的方法[14],结合SKS炼铅工艺特点,采集同一批原料在流经各环节时所输出的物质信息,以避免原料元素组分变化和相应工艺条件变化等因素对砷流向审计工作造成的干扰。为了实现跟踪采样,调研了每个环节中物料自进入至输出所需时间,并以此为依据,结合环节间物料传输的实际情况估算了同一批原料进入冶炼系统后流经至各采样点的时间结点,制定了跟踪采样方案。采样方案中每批样品的采集包含22个采样点,其中固体样品采集点18个,液体样品采集点4个,每个样品均采集了平行样。固体样品冷却至常温后装于样品袋中,液体样品使用洗净的广口瓶采集。砷含量测定:现场采集的固体样品使用GB/T15555.3—1995《固体废物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液体样品使用GB7485—87《水质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2系统设计与实现
设计并实现了铅冶炼有害砷元素流向审计与诊断系统,该系统拟通过录入现场调研数据建立SKS法主体工艺流程中的砷元素流向审计与预测模型,并使用该模型模拟审计和预测砷元素在该区域内的分布与流向。
2.1总体设计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参照了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组成的标准三层体系结构[15],如图2所示。其中表示层实现用户的操作界面,分为:采样数据操作、系统状态审计、模型模拟、流向测算和审计与诊断五个子系统;业务逻辑层为系统提供SQL基础数据服务;数据访问层包含储存有采样数据、模型建立数据、流向测算数据和系统参数的数据库。SKS铅冶炼有害砷元素流向审计与诊断系统包括:采样数据操作、系统状态审计、模型模拟、流向测算和审计与诊断五个子系统。系统的总体功能框架结构如图3所示。采样数据操作子系统实现对采样数据的基本操作功能,包括查询、录入、编辑和删除。系统状态审计子系统实现系统信息汇总显示的功能,该系统将环节总量审计状态和类型分量审计状态的信息分四个工艺环节汇总显示,便于用户直观掌握系统的数据与模拟状态。状态信息包括采样数据录入、模型模拟和测算的完成状态。环节分量审计状态提供对系统状态的更详细的显示。模型模拟子系统实现预测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多种模型建立方法,用户可从线性模型、对数模型和指数模型三种中选取。模型建立过程以各环节的采样数据为原始数据,根据数据库中系统参数表里存储的物质输入输出对应关系,建立用户选定类型的数学模型。模型的建立基于线性拟合的基本方法。流向测算子系统将模型模拟子系统中建立的模型用于流向预测和计算。测算过程需要用户输入的砷元素进入总量为模型输入数据,调用已生成的模型参数测算在用户给定的进入量下,砷元素在系统各环节中的流向及在各产出物质中的含量。审计与诊断子系统对测算结果进行分类汇总,将其分别按环节和按类型(分为各类有价值产物、固体废物、废水、废气等)进行总量审计和诊断,并评价审计过程中的物料平衡情况。
2.2数据库设计
系统使用SQLServer数据库服务进行数据读取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包含的数据主要分为4类,分别是采样数据、模型建立数据、流向测算数据和系统参数。其详细说明如下:采样数据包括现场调研统计时获取的24h内物质流量数据和实验室分析得到的样品砷含量数据,通过对二者进行综合计算可得到单位时间内各物质中砷的总量。采样数据是建立模型的数据来源。模型建立数据包含两类,分别为模型辅助参数和模型参数。前者为建立模型时的设置参数,包括模型信息和建立模型时的数据字段对应关系,后者为模型建立产生的模型参数。模型参数表中只存储最后一次模拟生成的模型数据。测算数据为系统模拟预测所得结果,由系统使用模型参数计算用户给定的系统输入量数据得到。测算数据表中仅存在一条记录,系统经过每次测算后,将覆盖之前的测算结果。
2.3系统实现
系统使用C#语言编写,数据库使用SQLServer2005,界面为Windows窗体。图4所示为系统运行截图,该界面实现了氧气底吹炉环节的系统状态查询和砷元素流量测算功能。
3数据结果
在采样调研工作中使用跟踪采样方法采集了连续2个月内的4批样品。使用铅冶炼有害砷元素流向审计与诊断系统对调研所得4组数据进行录入和模型建立,并使用测试数据执行流向预测功能,所得到的预测结果汇总与诊断界面如图5所示。所采集4批样品的系统的预测与审计结果表明,流入系统中的砷元素约有50%进入了鼓风炉及烟化炉,并以该环节产物的形式输出;从类型上看,渣和烟尘是SKS炼铅法中砷元素的主要输出途径。然而,除上述较为集中的位置外,砷元素于整个系统的产物中广泛存在,仅在铅锭和除污酸以外的废水中含量较少。具体而言,预测结果表明在氧气底吹炉环节中,90%的砷进入了高铅渣,并作为原料进入鼓风炉;粗铅中有2%的砷流经,作为粗铅精炼环节的原料流入该环节。本环节的产物中进入污酸的砷量相对较高,约占输入量的5%。在鼓风炉和烟化炉组成的环节中,粗铅中含有环节输入总量中约42%的砷,并作为原料进入下一环节。此外,鼓风炉烟尘(约23%)、次氧化锌(约19%)作为本环节的输出产物,为砷的主要流出途径。粗铅精炼环节的主要原料为其他各环节产生的粗铅,其砷总量约为整个系统输入砷总量的50%。铜浮渣(又名粗铅灰)中输出了本环节中大约58%的砷,并作为原料进入反射炉环节。阳极泥中流入了环节中约40%的砷,其他产物中砷流经量相对较少。反射炉环节中,砷主要通过冰铜(约64%)和粗铅(约29%)输出,其中粗铅为粗铅精炼环节的原料。该环节砷输入总量只占系统输入量的28%,相比其他环节,其输入量较少。将系统的预测与审计结果整理得到砷元素的流向分布图(见图6)。
4结论
基于回归拟合和物流审计的方法,建立SKS炼铅法主要工艺环节中输入物质与输出物质间砷含量关系的模型,构建了具有砷元素流向的模拟、预测和审计功能的SKS铅冶炼有害砷元素流向审计与诊断系统,可结合多组采样数据实现砷元素在主要工艺环节中流向的持续审计与预测。使用该系统对某典型SKS法炼铅企业有毒有害砷元素分布与流向进行了诊断,发现砷元素在SKS法各工艺环节中普遍存在,且有接近50%的砷流入了鼓风炉及烟化炉环节的产物中;在类型上,砷主要进入了多种废渣中。相比传统的人工审计方式,该系统可结合多组源数据,进行持续的审计与预测,具有快速高效、节约人力、可自动模拟预测的优点。所开发系统的应用有利于推动企业和政府部门对冶炼过程产生的有毒有害污染物开展跟踪和集中防治,并可指导其他行业相关工作的开展。
数学建模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一流学科;课程结构;BP神经网络;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3-0162-02
建设国际一流的学科是创建国际一流大学的基础,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机械工程学科为基础,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机械工程学科课程结构建设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特征,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本文以大学排名为依托,选取全球范围内认可度较高的大学排名――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uacquarelli Symonds(简称QS)世界大学工程技术类排名的各项参数作为依据。设计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将众多复杂的指标综合起来,并予以量化。
一、课程结构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系
培养创新型人才既是当前中国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对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何课程体系都必须围绕并服务于创新人才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及个性培养而设计,不能顾此失彼,从各门课程的组成要素看,也必须注意进行整体设计,兼顾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才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1]。人们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等各学科内,通过多门学科相结合,运用各种方法、技巧等,使其相互结合,形成新的学科,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二、基于BP神经网络的机械工程研究生课程结构分析
BP神经网络是被广泛应用的一种重要网络形式,主要用来进行非线性系统的输入输出映射关系建模。本文采用的是隐含层为一层的三层BP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为有监督的多层前向网络,由三层神经元组成: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其不同层之间用网络权值进行连接,同层内部神经元之间没有连接关系[2]。
通过对QS世界大学排名中工程技术类排名前400的部分院校进行排名指标数据整理和汇总,以及对其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进行搜集和分类,参考部分典型的课程结构分类标准,将机械工程学科的研究生课程分为自然科学基础、工程技术基础、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电一体化、生物方面、能源环保方面、微纳尺度、管理九类课程,作为九个指标,将其每类课程所占百分比,作为BP神经网络输入层的神经元;输出层有四个神经元,数据来源于QS世界大学排名中工程技术类排名,包括总体得分、学术声誉、全球雇主评价、单位教职的论文引用数。通常我们要根据网络收敛性能的好坏来确定隐含层神经元个数,通过对大量网络模型结构的分析研究,得到以下经验公式[3]:
S=■+a 1≤a≤10 (2.1)其中S为隐含层节点数,m为输入层节点数,n为输出层节点数。根据公式(2.1),我们首先将隐含层神经元数目设置为10,然后逐步增加到15和20。进行多次实验,通过误差的对比,发现在隐含层神经元个数为25时,该BP神经网络的性能最好。因此,该BP神经网络模型隐含层神经元数目设为25。将输入数据的70%作为训练数据,15%作为测试数据,15%作为验证数据,通过对训练结果进行测试,误差达到所要求的范围内则说明网络模型良好[4]。利用MATLAB训练及测试后的网络误差情况如下页图1所示,训练和测试误差均达到预期效果,大多集中在零误差附近,该模型满足实际的应用要求。
三、中国高校与国际一流学科大学的对比分析
列举中国某“211工程”、“985工程”高校,对其研究生院机械工程学科课程结构进行调查与统计,将其课程分布的9个参量输入到训练好的BP神经网络,推测出其总体得分、学术声誉、全球雇主评价、单位教职的论文引用数4个参量。
输入x=[9.76 13.82 39.84 11.38 21.95 0.00 0.81 0.81 1.63];
输出ans=57.8018 28.9101 38.9170 72.6147
中国某高校总体得分为57.8018,学术声誉28.9101,全球雇主评价38.9170,单位教职的论文引用情况72.6147。从推测出的数据看,在QS排名中,中国某高校主要落后在学术声誉、全球雇主评价等指标上,相比于国际一流学科高校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差距最大的主要是科研水平和国际化方面,尤其是在科研水平方面。对比来看,在课程设置中,国际一流大学一流学科都有着丰富的课程设置,强调多学科融合以及新兴领域的学习,注重课程设置,推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国高校要创建国际一流学科,加大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力度,应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多开设工程技术基础类课程;在此基础上,加强专业知识的拓宽,不同专业方向专业课程供开放选择,增设新兴领域的课程学习[5]。另外,要强化多学科知识的融合,设置大量交叉学科课程,提高实践能力,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四、结论
本文研究了国际一流大学机械工程学科的课程体系结构,利用QS世界大学排名相关参数指标,建立了三层BP神经网络分析模型,对国际一流高校的机械工程学科课程结构进行了分析。基于所建数学模型,求出了中国某高校的QS总体得分、学术声誉、全球雇主评价、单位教职的论文引用情况等。选用QS排名中的29所高校作为系统样本,其中25组作为训练样本,4组作为测试样本,通过MATLAB完成网络的训练和测试,使用训练好的BP网络模型,推测QS排名系统未列出的中国某高校的QS相关参数,将其与国际一流学科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某高校机械工程学科在课程结构设置上需要整体优化,强调多学科融合,拓宽知识面,巩固基础知识学习,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
参考文献:
[1]郭丛斌,孙启明.中国内地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的比较分析――从大学排名的视角[J].教育研究,2015,(02):147-157.
[2]饶海琴,雷良海.重点课程建设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3,(32):255-256.
[3]卢铮松,李珂珂.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生课程评价模型[J].现代教育技术,2009,(10):53-57.
[4]聂勇,马其平.国际一流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126-127.
[5]刘强,潘鹏飞,王玉清.变革中的大学学科排名――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最新进展与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15,(12):35-41.
Research on the Course Structure of International First-Class Mechanical Engineering Using Neural Network
YANG Yang,WANG Hong,HUA Cheng-cheng,YIN Chang-hao,LI Kai-yuan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 & Automation,Shenyang,Liaoning 110819,China)
Abstract: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urse system wa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based on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relevant parameters,in order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used modern mathematical analysis method,established a three layer BP neural network analysis model,errors have been lumped in -0.6―+0.5. Based on this model,some Chinese universities,which are not listed in the QS rankings system,were quantitatively calculated. The result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show that the structure of the mechanical course system in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factor to the rankings of the QS system. This study is useful for th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to enter the international first-class disciplines and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数学建模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定积分 数学模型 经济分析 应用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1-075-0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经济数学成为经济分析中的重要工具,尤其定积分在企业管理和经济学中有着多种应用,它的应用已经涉及到各种经济量的总量、总成本、总收入和总利润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本文从定积分工具出发,以数学建模的形式分析经济活动中的问题。
一、定积分与数学模型概念及其意义
2.数学模型的概念。数学模型是对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表述,是对于一个特定的对象为了一个特定目标,根据特有的内在规律,作出一些必要的简化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的一个数学结构。
数学不仅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应用科学,没有数学模型的辅助分析,任何的定性分析都还有一定的不足。在国际上,数学建模的分析结果更让人相信,日本更是如此,他们对问题的分析总是要通过量化来论证,定性分析被放到次要的位置。实践也证明,数学模型对经济问题所作的定量分析是严谨的和慎密的,尤其在于重要经济的时间和数量等量化问题的决策上,是非常科学的。
3.在经济中的意义。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理论性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工具性学科,如何将抽象的数学理论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以使数学这门古老、严谨、深刻的经典科学和现代数学理论找到崭新的应用市场,这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以及经济学的研究过程中,都是至关重要的。
实践证明,用数学模型的方法对经济问题所作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严谨的、慎密的,可信的,比较直观、严谨,反应迅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定积分在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定积分在企业管理和经济中有着多种应用,都要涉及到各种经济量的总量、平均值等问题得到充分的应用。下面具体讨论几个常见的问题:
另外,总收入又可以从平均收入曲线得到,即xpˉ。它表示以pˉ为高和以Ox为底的矩形OMPN的面积。不论M点的位置如何,矩形OMPN的面积总等于边际收入曲线在底边OM上所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这就是边际收入曲线与平均收入曲线的关系。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也有类似的关系。
三、总结
数学经济建模应用非常广泛,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并对许多部门的具体工作进行指导,如节省开支、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财政、税务、金融、工商管理等各个经济领域。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对企业的经营和决策者来说,在经济分析中应用定量的方法,进行精确、严谨的决策,可以为决策者和经营者提供严谨的分析和新的思路,积分模型在经济应用中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当前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推广,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并通过编程的方式进行专门的决策软件开发,是实现高效决策和科学决策的重要路径,也是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因此,我们要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多实践、多体会,使数学经济建模为我国经济腾飞作出应有的贡献,使经济学走向定量化、精密化和准确化。
参考文献:
1.黎诣远.经济数学基础[M].北京:高教出版社,1998
2.石新华.风险决策中概率应用[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10)
3.吴传生.经济数学-微积分[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3
4.孙红伟.商场经营管理中的几个数学模型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8)
5.王文华.经济学研究中数学模型的运用[J].学术界,1997(2)
6.廖士祥.经济学方法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7.慈宇红,秦丽.数学建模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J]集团经济研究员2007(2)
8.聂洪珍,朱玉芳.高等数学(一)微积分[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6)
9.郑玲.论数学模型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7(2)
10.汪式铮.积分法在经济方面的作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0(3)
11.李春萍.导数与积分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7(5)
(作者单位:山西金融职业学院基础部 山西太原 030008)
数学建模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 数学建模 高等数学 建模思想 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14年6月,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也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
高等数学是高职理工、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其在各专业教学中所具有的基础性和工具性的特点,使其成为培养高职学生成为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课程的组成部分。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高等数学不应过分强调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逻辑体系的严谨性,而以“必需、实用、够用”为原则,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侧重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然而一直以来,传统的高等数学的教学突出强调理论的系统性,结构的严谨性,而忽略了基本概念的实际背景,基本理论及基本定理的物理、几何意义的解释等,割裂了高等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没能充分地体现高等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
1数学建模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数学建模更加注重人们认识和揭示客观现象规律性的过程,体现了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数学思维方式。数学建模的过程包括模型准备、模型假设、模型构成、模型求解、对模型的分析与检验及模型的应用等。
因此,如果能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融入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数学教学的良性循环,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从“算数学”到“用数学”的转变,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1.1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传统的数学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不少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觉得数学不过是一大堆推理、计算和解题的技能而已,甚至认为数学没多大用处,是一种思维游戏。数学建模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实际问题为中心,能有效地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寻找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由于其题目的开放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对青年学生非常具有吸引力。
1.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耐力和毅力
在高职院校中,很多教师把学生的成绩差、不愿意学归结为学生基础薄弱。在笔者看来,耐受力和毅力是影响学生发展更为普遍和严重的问题。而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去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对问题有深入的了解,还要做出假设、构建模型、求解、归纳总结等。因此,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耐力和毅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1.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数学建模的题目由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生活等领域中的实际问题简化加工而成,没有事先设定的标准答案,但留有充分余地供参赛者发挥其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因此,数学建模非常具有实用性和挑战性。建模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地收集资料、调查研究,使用计算机、软件和互联网。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不仅能使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增长才干,也使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1.4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实际,许多数学知识是从不同事物纷乱复杂的数量关系
数学建模工作总结范文
本文2023-12-28 18:14:11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6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