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汇总范文
国际贸易理论汇总篇1
论文摘要:对于对外贸易迅猛发展的中国而言,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贸易效应受到了学术界广泛关注和思考,本文将对相关文献按照总体和区际分类的角度的进行评述。
1.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中国总体贸易效应研究评述
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关于人民币币值汇率波动对我国总体贸易影响的讨论一直十分激烈。纵观这些成果的研究结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观点: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贸易有着正面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贸易有着负面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贸易影响不大。
1.1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总体贸易有正面影响
魏巍贤早在1997年发表于《统计研究》的《中国出口与有效汇率的关系分析》一文对此有比较详细具体的实证分析研究,最终笔者得出结论:从长期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出口总量的不断增大与有效汇率的持续贬值密切相关,因此这意味着两方面内容,一是我国以促进出口增长为目标的汇率政策是长期有效的,改革以来的汇率贬值确实起到促进出口长期增长的作用;二是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尽人意,长期的出口增长过分依赖于汇率的贬值。临时眭政策因素在短期内也百弱f起出口总量的变化使之脱离它与有效汇率的均衡关系水平。
另外,李海菠2003年在《世界经济研究》发表的一文《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关系》根据1973—2001年的年度统计数据,采用与魏巍贤相类似的方法.即用单方程协整分析检验调整后的实际汇率arer、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的协整关系。加之eg两法估计它们之间的长期关系,最后使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也得出了相类似的结论,即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对外贸易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并且笔者还证实了实际汇率可以改善短期内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
通过检索文献发现.该类文献的数量相对而言比较少,原因应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事实与该理论有所不一致。
1.2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总体贸易有负面影响
郑恺2006年发表于《财贸经济》的一文《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基于sitc比较》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总体贸易有负面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简要综述如下:
根据有关的国际贸易理论,决定对外贸易通常有3个变量。第一是外国收人大小,第二是相对于外国商品的贸易条件,第三是货币比价即汇率大小。由此,为了度量汇率波动对贸易的影响,必须控制以上3个变量。但由于gni不存在月度统计数据,笔者采用美国的工业生产指数来代替gni或gdp数据,此外由于我国不存在进出口价格的完整时间序列数据,因此可以利用实际汇率进行替代。在构造实证模型时,笔者将波动率作为外生变量,在存在协整的情况下,相应采用var的扩展vec模型来估计估计短期内波动率对贸易波动的影响。其构造的模型为:
其中,ex为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数量的自然对数值,i表示为不同的行业,ipf为美国工业,生产指数的大小,r表示人民币兑美元的实际汇率的自然对数值,v表示实际汇率的波动率,ecm为误差修正项,反映了贸易变化的长期趋势。j表示变量滞后阶数。
笔者运用了以上var的扩展模型进行分析,由于var可以解决不平稳数据造成的不稳定性以及内生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可以更好的估算出汇率波动对贸易的影响,他研究了自1994年以来中国对美国按sitc出口贸易与实际汇率波动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的一些行业受汇率波动的负面影响较大。
此外,李建伟、余明2003年在《世界经济》发表的《人民币有效汇率的波动及其对中同经济增长的影响》一文也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围总体贸易有负而影响”这-fq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笔者利用的是1995年1月一2003年6月的季度数据,与郑恺使用的方法不同.李建伟、余明两位学者运用的是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进出口贸易和利用外资的十日关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是影响中国进出口贸易和利用外资的重要因素,从而他们认为人民币有效汇率大幅度波动会对中国经济增长形成巨大负面冲击。
1.3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总体贸易影响不大
曹阳、李剑武于2006年在《世界经济研究》发表的《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与波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一文基于1980—2004年的年度数据,首先用ak—garch模型测算出人民币实际汇率的波动率。最后采用engle—grnager两步法,进行了协整分析,从而对“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研究,笔者发现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增加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不显着。
强永昌等2004年于《世界经济研究》发表《有关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对外贸易分析》一文.笔者通过对我国1990—2001年各种价格研究了1990年以后的人民币汇率和中国对外贸易的关系。首先分别构建了出口方程以及进口方程,根据1990—2001年的样本数据,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最终得出了中国对外贸易出口额、进口额与人民币实际汇率之间存在的弹性关系不大,相关性较弱的结论。
综上所述,以上三类文献分别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贸易的正面影响、负面影响和影响不大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
2.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中国区际贸易效应研究评述
刘巍、郭友群2003在《国际经贸探索》发表了《对人民币汇率与广东省进出口额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一文,笔者运用广东省1987-2001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人民币牌价汇率变动1个单位,广东省的出口额就同方向变动o.15亿美元.人民币牌价变动1%,广东省出口额就同方向变动29%。这个结论说明,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广东省出口的增长。得出同样结论的有关研究文献是戴世宏2006年发表于《上海金融》的《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上海市贸易收支的影响》一文,笔者采用adf检验,对上海1993—2004年度的gdp、进口额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进行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贬值有力地促进了上海市出口贸易的增长,这种促进作用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而不断增强;进口方面,人民币贬值对上海市进口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以上两篇文献主要是基于实际汇率与进出口量的关系分析,而陈志昂2001年发表于《商业经济与管理》的《人民币汇率与浙江出口变动的实证研究》一文则是分别考虑了实际汇率和名义汇率对贸易的影响,在泰米姆·贝佑米估计的贸易方程的基础上,利用浙江省1990-1998年的相关数据,建立了以汇率和贸易国国内生产总值为变量的长期和短期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分析得出结论:人民币名义汇率对浙江出口正相关,实际有效汇率对浙江出口负相关,但汇率弹性较低。
所以,结合以上文献总的来看,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各省对外贸易的影响的不同结果符合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制造”和“世界加工厂”逐渐形成的事实,并且市场规模的出口效应大都分布在中国的沿海发达地区,基本与经验判断一致。
3.结论
国际贸易理论汇总篇2
随着全球经济的到来,世界各国(各经济体)的关系也随之越来越密切,人民币汇率问题是各国关注焦点,也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热点话题,升值的效应主要体现在对外贸易领域。对外贸易中采取何种贸易模式与结构,取决于其经济发展特征和政策导向。划分贸易结构需要从贸易品的性质入手,根据制造的复杂程度可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本文拟采用此种方式,选取进出口商品结构的指标来诠释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情况。在人民币可能升值的背景下,借助历史数据资料研究分析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人民币汇率变动历程与我国对外贸易情况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为推进我国的出口创汇,调节贸易收支逆差,结合当时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国采取了人民币贬值策略。从1980年的100美元兑149.84元人民币,到1994年100美元兑861.77元人民币,14年间贬值82.61%。此间人民币呈现贬值趋势,在趋势性汇率贬值的影响下,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资源密集型出口商品结构转变为劳动密集型出口商品结构为主导,这反映出我国基于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国际分工地位已经形成。1994年以前,我国先后经历了固定汇率制度和双轨汇率制度,从1994年1月1日起,实现汇率并轨,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自1994年起,人民币汇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汇率由1994年的100美元兑861.87元人民币升值到2010年的100美元兑677.04元人民币。①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两国货币的汇率等于两国价格水平之比。两国货币间的实际汇率是一国商品和劳务价格相对于另一国商品和劳务价格的一个概括性度量。本文所指汇率是在直接标价法下,100美元兑人民币的值。 其中EX为中国出口商品总额,NEER表示人民币名义汇率(即年平均汇率中间价),CPI*指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美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REER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中美两国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均是以2000年为基期。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PurchasingPowerParity,PPP),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计算公式为。由图1可以看出人民币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在1980—1994年呈现整体上升趋势,尽管在1988年和1993年出现小幅的波动,但整体上扬且二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1994年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后,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平稳,呈现窄幅波动趋势,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战略的推进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人民币升值现象显著。另外,2008年8月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从金融市场向实体经济领域的传导对世界经济造成重创,人民币在此背景下持续升值对我国产品出口影响日趋明显。据海关统计,2010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9727.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4.7%;其中出口总额15779.3亿美元,增长31.3%;进口总额13948.3亿美元,增长38.7%;贸易顺差为1831亿美元,同比减少6.4%。对外贸易顺差自2008年创造了历史纪录2981亿美元之后,2009年收窄了34.3%,2010年进一步收窄了6.4%,贸易顺差与进出口总值的比例从2008年的11.6%,降至2010年的6.4%,对外贸易总体上继续向着基本平衡的方向在发展。在2010年,在加工贸易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一般贸易的进出口加速发展,取代加工贸易占据了半壁江山。 另外在出口商品的结构上,2010年我国主要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增势良好,而高附加值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达到30.9%,占到当年我国出口总值的近6成,可见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方式转型升级初见成效。如图2所示,我国进出口商品总额自1980—2008年呈现出持续上升趋势,1980—1994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的增长速度较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出口总额从1980年的181.19亿美元增加到1994年的1210.06亿美元;进口总额从1980年的200.2亿美元增加到1994年的1156.1亿美元;1980—1994年间存在贸易顺差和逆差年份不相伯仲,1985年出现贸易逆差最大为149亿美元,1990年贸易顺差出现最大值87.4亿美元,1994—2002年进出口额增长加速,2002年出口额达到3256亿美元,进口额2951.7亿美元,贸易顺差304.3亿美元,在此期间均为贸易顺差并在1998年达到最大值435.7亿美元。其中,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其它国家通过汇率贬值来促进出口,实行贸易保护来限制进口,改善国际收支。面对如此国际环境,人民币没有贬值,但我国的进出口却保持持续的增长,究其原因是1998年以后几次提高出口退税率,保证了出口的稳定增长,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造就了进口持续增加。随着我国加入WTO,进出口贸易获得突破性的进展,出口增长速度迅猛,据海关统计,2008年全年,外贸出口达14285.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2%,鉴于2008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以及世界经济的萧条,2009年全年外贸出口总额12016.1亿美元,同比降低15.89%,2010年出口总额15779.3亿美元,同比增长31.3%。由此可见,我国对外贸易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世界经济环境的改善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本文根据国际贸易标准(StandardInternationalTradeClas-sification,缩写SITC)分类法,将第五类商品(化学品及有关产品记为S5)和第七类商品(机械及运输设备记为S7),归为资本密集型商品,两者出口额之和记为S57,将工业制成品总额减去第九类未分配商品(S9)和资本密集型商品的出口额代表劳动密集型商品(即GM),参考曾铮、张亚斌运用的出口商品结构S57T的计算公式为:同理,将第五类商品(化学品及有关产品记为S5)和第七类商品(机械及运输设备记为S7),归为资本密集型商品,两者进口额之和记为S57*,将工业制成品总额减去第九类未分配商品(S9)和资本密集型商品的进口额代表劳动密集型商品(即GM*),S57T*的计算公式为:短期的汇率变动对贸易结构调整几乎没有影响,汇率变动引致进出口商品结构调整一般与可维持的趋势性汇率变动有关。 二、人民币汇率变动与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关系实证分析 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实际有效汇率与进出口商品结构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数量方法进行分析,设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为NEER,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为REER,出口商品结构为S57T,进口商品结构S57T*样本区间为1980—2009年的年度数据,对S57T、S57T*、NEER、REER进行相关性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果。根据表1可以看出,出口商品结构与人民币名义汇率、实际有效汇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56和0.523,进口商品结构与人民币名义汇率、实际有效汇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22和0.731。由此可见,人民币名义汇率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进出口商品结构都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假设回归方程:lnS57T=坠1+坠2lnREER,lnS57T*=β1+β2lnREER样本区间为1980—2009年的数据,利用E-VIEWS6统计分析软件对起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根据回归分析表可以得出:lnS57T=7.86+1.10lnREER(-3.95)(3.62)R2=0.32S.E=0.49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比较显著。总体而言,实际有效汇率与出口商品结构存在同方向变化关系,通过计算表明随着实际汇率的上升,出口商品结构也呈现上升趋势(即趋于优化)。一般说来,实际有效汇率贬值(REER上升)表示本国产品在外国市场上的实际价格下降,竞争力上升;而外国产品在本国市场上的价格却上升,其竞争力下降,其结果是刺激出口抑制进口的。实际汇率升值(REER降低)则相反。lnS57T*=7.87+1.29lnREER(-5.03)(5.40)R2=0.51S.E=0.38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进口商品结构的影响比较显著。总体而言,实际有效汇率与进口商品结构存在同方向变化关系,通过计算β2=1.29表明随着实际汇率贬值(REER上升),进口商品结构也呈现上升趋势(即趋于优化)。此结论与一般贸易理论结果相异。工业制成品的进口与生产相关类别商品进口所受影响较大。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比例约一半左右,因此可推断,汇率变化影响我国进口,尤其是服务于生产的进口传导路径为:汇率对进口影响的传导路径图:人民币升值(即人民币实际汇率REER下降),引起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进而影响加工制造的竞争力,促使加工贸易出口下滑,从而影响加工贸易进口增长放缓。根据数据整理和分析可知,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与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化存在正比例关系,即人民币贬值(REER上升),有助于对外贸易结构升级,反之,人民币升值(REER下降)会恶化我国对外贸易结构。本文主要研究工业制成品出口中根据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计算的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不包含初级产品的出口范畴,在此概念下,汇率变动对进出口商品结构转变具有一定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和外商资本的流入以及贸易伙伴国居民的购买力都将对其产生影响,在此不做赘述。#p#分页标题#e# 三、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商品进出口影响的结论 通过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人民币名义汇率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进出口商品结构都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另外回归结果表明: 第一,人民币贬值(人民币实际汇率REER上升),出口商品结构也呈现上升趋势(即趋于优化),对出口商品结构转型升级有利;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实际汇率REER下降),出口商品结构呈现下降趋势(趋于恶化)。此结论与一般贸易理论及商品出口现状一致。 第二,人民币贬值(人民币实际汇率REER上升),进口商品结构也呈现上升趋势(即趋于优化),对进口商品结构转型升级有利;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实际汇率REER下降),进口商品结构呈现下降趋势(趋于恶化)。此结论与一般贸易理论相左,以占我国主要贸易份额的加工贸易为例,将汇率作用于对外贸易的传导路径进行分析,可得出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实际汇率REER下降),将对加工贸易的进口产生反作用,进而降低加工贸易的进口。 本文主要研究工业制成品出口中根据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计算的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不包含初级产品的出口范畴,在此背景下可得出,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实际汇率REER下降),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反之,人民币贬值(人民币实际汇率REER上升),有利于我国对外贸结构的转型升级。 四、在人民币汇率升值趋势下,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在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趋势下,转变出口商品结构、推动贸易结构升级对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商品进出口结构现状,我国应在继续推进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贸易同时,增进原材料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进一步加大对机械、电子、化工等高附加值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加大研发与人力资本投入力度,提高先进技术吸收和自主研发能力,逐渐推动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转型,带动对外贸易结构升级。 第一,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对外贸易结构优化,抵消人民币升值的消极影响。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和俄林的要素禀赋论,可以认为,一国的出口是由一国的专业分工带来的,即可认为出口商品结构与产业结构是高度相关的。产业结构决定出口商品结构;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和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在全球化和开放经济的时代,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我国应改造提升制造业、培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能源和利用方式变更,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在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下,我国应当继续加强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引导和调整,发展高附加值、低能耗的新兴产业,大力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提高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和自主研发能力,加快产品升级,扩大在国际竞争中的相对优势,利用产业结构升级带动对外贸易结构优化,通过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抵消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消极影响。 第二,进口原材料和高新技术产品,调整主要出口产品比例,推动我国技术创新,促进对外贸易结构升级。人民币升值对一般贸易的影响较大,对加工贸易的影响小,因为加工贸易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形成的压力。二十多年来,加工贸易出口额占我国出口总额比重的稳定上升,为我国商品出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民币升值对我国总体出口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由于各种产品的中间投入不同,其对于我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影响较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影响小。因此,在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趋势下,进口原材料和高新技术产品,合理调整劳动密集型商品和技术密集型商品的出口比例,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优化我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第三,发展多元化的出口市场。根据中国国际海运网统计,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为欧盟、美国、日本、东盟、香港、韩国,就出口市场而言,出口额前四位为欧盟、美国、香港、日本,分别为3112.3亿美元、2833亿美元、2183.2亿美元、1210.6亿美元,占2010年我国出口总额约60%,可见我国出口贸易过于依赖这四大出口市场,对出口贸易结构的长期发展不利。中国向美国、欧盟、日本出口较多的相同类别商品分别是纺织、服装、机械和运输设备、钢铁等,加剧了同类产品在市场上的过度竞争,影响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收益,同时这也是纺织、服装等出口贸易引发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对中国进行反倾销和贸易制裁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各行业出口企业应该在稳固主要出口国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与潜在贸易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实行贸易市场多元化战略,避免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的不利影响,同时减少贸易摩擦的产生,扩大产品出口的发展空间,实现我国出口市场的多元化。 另外,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也是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课题。外贸体制大体上可以细分为管理体制、经营体制和促进体制三个层次。经过多年改革,我国外贸体制中的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已经基本接近国际惯例(除了外贸制推进较缓慢外)。但外贸促进体制比之美国、日本及欧盟等贸易大国,仍明显存在缺陷。商务部、务部贸易发展局及中国贸促会、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信用保险公司以及地方外经贸部门应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更好得为我国对外贸易服务。
国际贸易理论汇总篇3
论文关键词:汇率,J曲线效应理论,粮食出口,出口退税
一、问题的提出
近期,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论调一浪高过一浪,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今年一有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暗示要求人民币升值;3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公开撰文批评人民币机制;4月美国130多国会议员又联名上书美商务部和财政部,要求对中国施压迫使人民币升值。面对各种呼声,我们不禁要问,人民币汇率真的需要升值吗?如果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具有特殊性质的商品——粮食的出口贸易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汇率影响国际贸易的J曲线效应(J-Curve Effect)理论在人民币汇率影响中国粮食出口贸易中能得到证实吗?
现有的研究主要停留在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影响的一般规律或对工业制品贸易影响(唐海燕,1995;许和连、赖明勇,2002)的层面上,专门针对粮食贸易的相关研究也停留在人民币汇率政策(郑琰,2000)的叙述或汇率并轨(蔡昉,1994;顾焕章等,1994)的影响上,对汇率变动影响粮食出口贸易的实证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通过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中国粮食出口贸易进行实证分析,并对汇率变动影响国际贸易的理论——J曲线效应理论加以检验。
二、汇率变动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机理
汇率变动影响出口贸易的理论有多种,以下主要从人民币汇率影响中国粮食出口贸易的一般原理和阶段性方面加以分析。
(一)一般原理 在一般情况下,若人民币对外贬值汇率,以外币表示的中国出口粮食的相对价格会下降,这样就能增强中国粮食的国际竞争力,使粮食的出口增加。反之,若人民币对外升值,以外币表示的中国出口粮食的相对价格将上升,这势必减弱中国粮食的国际竞争能力,使粮食的出口减少。
(二)J曲线效应理论 如上所述,若人民币对外贬值,中国的粮食将受到刺激而扩大出口。但这一现象的出现受到许多条件的约束,其中包括:(1)受贬值传导过程中时效性的制约;(2)受中国通货膨胀率的影响;(3)受粮食的进出口需求弹性的影响;(4)受中国及贸易伙伴国的金融政策的约束等。下面主要从时效性的角度,以人民币贬值为例进行分析。
在粮食贸易方面,首先,由于粮食出口合同通常是在粮食实际交付的前一年即已签订,他们是依据当时的汇率而确定的出口额。在人民币贬值后,这些合同不可能废除,因此在初期出口贸易额不会发生变动。其次,即使在旧合同执行完后,新的交易要完全适应相对价格的变动仍需一定的时间,从粮食的生产方面看,其生产周期相对工业品更长(畜产品的生产周期一般在一年半以上),农户增加投入、建立新的生产线需要时间;从销售方面看,国外消费者适应中国粮食以及在国外建立必要的粮食分销渠道同样需要时间。由于相对价格的下降和时滞性的存在,粮食出口贸易的变化是呈一条缓慢上升的J曲线(见图1),即出现J曲线效应论文提纲怎么写。据专家调查的结果反映,货币贬值改善出口的滞后时间在不同国家的表现并不一致,发达国家的时滞为9个月左右,而发展中国家需要1年多的时间。
人民币汇率贬值影响中国粮食出口贸易的过程表现在:在t0与至t1时间内,由于受粮食的生产周期和贬值前签订的粮食出口合同的支配,粮食出口不会急剧增加,只是缓慢地上升。进入t1至t2阶段,人民币贬值的作用得到发挥,粮食出口快速上升,新签订的粮食贸易合同开始生效,贸易收支也逐步从逆差转为顺差。当进入t2阶段后,在粮食的产出增长没有完全跟上出口需求时,就会出现对中国粮食的过度需求,从而导致国内物价上涨,当国内粮食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完全抵消人民币贬值的作用,这时曲线开始走平。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假说 基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粮食出口影响机理的分析汇率,本研究将通过实证分析检验以下两个假说:
假说一: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中国粮食的出口贸易呈反向相关关系。
根据一般原理,人民币汇率升值,粮食的出口将减少;人民币汇率贬值,粮食出口将增加。本研究将借用人民币汇率时间序列数据,与中国粮食出口额进行回归分析,通过计量经济学模型来验证上述假说。如果这一假说正确,那么人民币汇率未来的变动趋势将对中国粮食的出口产生相应的影响,并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假说二:中国粮食出口贸易受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在不同阶段表现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根据J曲线效应理论,中国粮食的出口贸易受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将表现出阶段性。由于粮食的生产周期较长,需要1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粮食的国际贸易合同一般在产品交付的前一年即已签订,这就意味着中国粮食出口贸易受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滞后期要达到2年的时间。本研究将通过在计量经济学模型中设定人民币汇率的滞后变量(滞后2期),与中国粮食出口额进行回归分析,来验证上述假说。如果这一假说正确,就能说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粮食出口贸易影响的滞后效应是存在的,进而为确定人民币汇率走势对中国粮食出口贸易的未来影响提供依据。
(二)模型构建
1.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验证假说一。根据假说一,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中国粮食的出口贸易呈反向相关关系,由此建立中国粮食出口额(EXt)与人民币汇率变动(Rt)之间的函数关系,构建以下回归估计方程:
EXt=α+βRt+μt(1)
2.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验证假说二。根据假说二,中国粮食出口贸易受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在不同阶段表现的程度不一样,由于粮食的生产周期为1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粮食进出口合同的签订一般在交付的前1年,所以笔者将上述模型中的人民币汇率滞后2期(Rt-2),分析中国粮食出口额受人民币汇率变动滞后效应的影响程度,建立以下回归估计方程:
EXt=α+βRt-2+μt(2)
3.变量的选择与模型的修正。(1)中国的出口退税政策与消费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从政策供给的角度看,中国于1985年开始对出口贸易实行退税优惠,这对中国粮食的出口产生了影响,为了与该政策相吻合,笔者将出口退税率(D)作为自变量考虑在模型之中;从需求的国家层面看,粮食进口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中国粮食的出口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笔者以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代表(G)将中国粮食消费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引入模型之中,则(2)式可以变换为:
EXt=a+βRt-2+χD+δG+μt (3)
(2)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随着发达国家对粮食技术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国粮食出口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张亚斌等,2003)。国内粮食和食品的出口地位在不断下降,1980年中国粮食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17.22%,2003年的比例降到了4.89%。这其中有结构变迁的因素,但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粮食出口的负面影响很大(见表1(略))。
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一个定性变量,因此在模型中有必要引入一个虚拟变量(T)来衡量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粮食出口贸易的影响,则(3)式可变换为:
EXt=α+βRt-2+χD+δG+εT+μt(4)
(3)人民币汇率问题。汇率有名义汇率、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之分汇率,名义有效汇率是在名义汇率的基础上扣除对外贸易因素的汇率,而实际有效汇率则是在名义有效汇率的基础上再扣除通货膨胀因素计算出的汇率。为了比较人民币名义汇率与实际有效汇率影响中国粮食出口贸易的不同程度,本研究将模型中滞后2期的名义汇率换为当期的实际有效汇率(RR),并将其他变量(出口退税率D,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技术性贸易壁垒T)一并引入模型之中,构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影响中国粮食出口贸易的模型:
EXt=α+βRR+χD+δG+εT+μt (5)
四、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1992—2009年的人民币汇率(包括当期的实际有效汇率和滞后2期的名义汇率,均以1997年为100)与中国出口退税率(%)、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万亿美元)、技术性贸易壁垒数据,同中国粮食出口贸易额(百万美元)进行回归分析,样本的选取主要考虑到中国从1985年才开始对出口实行退税优惠。技术性贸易壁垒虚拟变量数据的选取以对粮食出口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年限为界。由于中国出口粮食的主要消费国——美国、日本和欧盟是在1999年显著提高技术标准的,因而模型中虚拟变量值以1999年为界,其中1999年前为0,1999年后(含1999年)为1论文提纲怎么写。尽管影响粮食进出口贸易的因素还有很多,如粮食的质量、营销措施、国内外政府的扶持政策等,但这些变量有的无法量化、有的无法找到合适的替代数据,所以模型未加考虑。
粮食出口贸易额数据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网站;人民币名义汇率数据来自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数据来自金俊峰的研究,并经笔者计算获得;各年份出口退税率数据来自商务部网站,并经笔者计算获得;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来自李鹏伟的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数据来自张亚斌等的研究。
五、实证结果分析
本文运用Eviews3.1通过对中国1992—2009年粮食出口贸易数据进行回归得到了如下两个结果:
表2 滞后2期的的人民币汇率影响中国粮食出口贸易的回归结果
Dependent Vairiable: ExtMethod: Least Squares Sample : 1992---2009
VariableCoefficient t –StatisticProb.
C– 2371.933 –2.62150 0.0211
Rt-2– 10.68927 –2.867564 0.0135
D516.68642.7635.6 0.0161
G1930.6802.895222 0.0125
T– 4314.120 –3.24403 0.0064
R–squared0.834709
Adjusted R–squared0.783851 F –statistic16.41234
Durbin–Watsonstat 1.852694 Prlob(F –statistic)0.000053
从表2(略)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每个估计的回归系数,包括常数项,至少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5%的t检验,而且对该方程的F检验也非常显著,这表明模型的线性关系较强,调整后的R2也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DW值表明模型无正的一阶序列相关迹象。
从参数的系数可以看出:滞后2期的人民币名义汇率与中国粮食出口显著地反向相关,其比1997年每升值1个百分点就使中国粮食出口额下降1069万美元;出口退税与中国粮食出口严格呈正相关关系,出口退税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促使中国粮食出口额增加51668万美元;中国粮食消费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粮食贸易严格正相关,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每上升1万亿美元,中国的粮食出口额就增加193068万美元;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生与中国粮食出口成反向相关关系,贸易壁垒一发生就使中国粮食出口下降431412万美元。
表3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影响中国粮食出口贸易的回归结果
Dependent Variable : ExtMethod :Least Squares Sample : 1992—2009
VariableCoefficient t –StatisticProb.
C8896.5882.617679 0.0213
R– 51.09368 – 3.3013280.0057
D 362.10092.476526 0.0278
G888.19473.301494 0.0057
T– 2660.565 –3.228375 0.0066
R –squared 0.908236
Adjusted R–squared 0.880001F –statistic 32.16682
Durbin–Watson stat1.725286 Prlob(F –statistic)0.000001
从表3(略)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每个估计的回归系数,包括常数项,至少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5%的t检验,而且对该方程的F检验也非常显著,这表明模型的线性关系较强,调整后的R2也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DW值表明模型无正的一阶序列相关迹象。
从参数的系数可以看出:当期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比1997年每升值1个百分点,使中国粮食出口额下降5109万美元;出口退税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能促使中国粮食出口额增加36210万美元;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每上升1万亿美元,中国的粮食出口额就增加88819万美元;技术性贸易壁垒一发生,就使中国粮食出口下降266057万美元。
将以上两个模型的结果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汇率,人民币汇率对中国粮食出口贸易的负面影响程度反映在当期的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上(-5l09万美元)比反映在滞后2期的名义汇率的影响上(-1069万美元)更为明显,出口退税率、消费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以及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粮食出口的影响都非常强烈。
六、结论与政策含义
通过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以人民币汇率和中国粮食出口贸易等数据为基础的研究结果表明,假说一和假说二都成立,即人民币汇率与中国粮食的出口贸易呈反向相关关系、中国粮食出口贸易受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在不同阶段表现的程度不一样,这也进一步验证了J曲线效应理论的正确性。
就人民币汇率而言,滞后2期的人民币名义汇率对中国粮食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不如当期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影响大,这表明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而非官方名义汇率,才是影响中国粮食出口贸易的重要原因。而人民币官方名义汇率对中国粮食出口贸易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滞后效应,而实际有效汇率对粮食出口贸易的影响并不明显。从这个意义上看,就促进中国粮食出口贸易而言,官方的名义汇率应该朝着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方向走,政府应考虑实际的购买力、对外贸易、通货膨胀等因素综合确定人民币的官方名义汇率,而在影响中国粮食的出口贸易方面,人民币名义汇率的滞后效应需加以重点考虑。
从出口退税的情况看,中国自从1985年实行出口退税政策以来,退税率对粮食出口的影响极为强烈,2004年调整部分粮食的出口退税率必将对中国粮食的出口产生较大的影响,调高退税率的粮食将受到刺激而扩大出口;相反,调低退税率的粮食将减少出口。就技术性贸易壁垒而言,中国粮食出口贸易受其影响颇为严重。从这个意义上说,了解粮食进口国的最新技术标准、提高中国粮食的技术水平、以及制订新的技术标准和规则、争取与国际标准接轨显得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孔祥智.李圣军人民币升值对农业发展的影响2006(06)
[2]陈文汉人民币升值对农业及农村经济影响与对策分析2006(11)
[3]王捧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农业的利弊分析2006(11)
[4]苑林娅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农业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经贸导刊2005(07)
国际贸易理论汇总篇4
[关键词]汇率;进口;出口;进出口总额
[中图分类号]F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2-0081-02
1汇率和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定义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即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人民币汇率改革,是指中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在不同的时代,为了适应中国自身发展与对外贸易的需要而不断调整人民币与其他货币的汇率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变更的过程。
2人民币汇率改革背景
2.1国内背景
汇率的实质是国与国之间经济实力的比较,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最终决定力量必然来自经济层面。从历史发展趋势看,2005年汇改前中国经济已连续多年保持在8%以上的高增长水平。虽然中国的GDP总量占全世界只有4%,但由于增长速度的持续加快,中国在当期全球经济增长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此外汇改前国内金融各方面金融改革也在逐步进行,这为汇率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其主要表现有以下两点。
(1)中国金融体制改革。1994年以前,我国先后实行了固定汇率制度和双轨汇率制度。1994年汇率并轨,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7年以前,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海内外对人民币的信心不断增强。1997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抵御金融危机,我国主动收窄了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
(2)贸易收支顺差的急速扩大。贸易收支顺差规模的迅速扩大增加了我国维持现有汇率制度和汇率水平的难度,加大了来自外部的升值压力。我国的贸易收支顺差集中出现在对美贸易中,引发来自美国政府的升值压力和激化中美贸易摩擦。美国国会和政府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呼声明显提高。
2.2国际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和外贸总额不断增大,人民币汇率也因而成为国际上关注的焦点。此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所处的国际背景主要有:
(1)对世贸组织的承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做出了四个方面的承诺,即降低关税、减少和消除非关税壁垒、农业方面的承诺和服务业的开放。在服务业方面,我国承诺:逐步放开银行、保险、旅游和电信等服务业市场。
(2)主要贸易伙伴逆差扩大。从1994年开始,我国进入持续贸易顺差阶段。1994—2004年,11年累计顺差达到2819.3亿美元,每年平均顺差规模为256.3亿美元,大部分年份顺差规模均维持在200亿~400亿美元,2005年顺差达到1020亿美元,作为中国的贸易伙伴,美、日等发达国家对华贸易赤字持续扩大。
(3)贸易壁垒强化。相对其他地区经济普遍萧条的现象,中国经济和出口增长的速度相当快。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担心中国经济和贸易增长过快可能会给自己的经济利益带来损害,想办法实施贸易保护主义,以期扼制中国这种发展势头。
3人民币汇率改革目标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合理均衡。
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完善金融体系,提高监管水平,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严防投机性资本的冲击。改善贸易失衡,降低贸易顺差,使进出口额趋于平衡,缓解国际贸易摩擦。促进产业升级,扩大内需。
4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上海市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上海市作为我国的经济和金融中心,其贸易项下进出口额的变动趋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此对上海市贸易项下进出口额和人民币汇率进行建模分析,可间接地反映2005年汇率体制改革后人民币持续升值对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中进口贸易的刺激和对出口贸易抑制的总体趋势。具体建模分析如下:
4.1模型建立
影响进出口贸易的因素有很多种,本文就人民币汇率对上海市进出口贸易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即研究人民币汇率因素的影响。由此可建立方程模型:
式中,E表示进口(或出口)占进出口总额,G表示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ε表示其他因素带来的误差,在此假设为常量。
4.2变量选取
马歇尔-勒纳条件问世以来,众多学者专家分别应用各国贸易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但得到的结果却和理论有很大的差距,甚至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果。为了能够解释这种现实和理论的背离,J效应理论应运而生。根据J曲线效应理论,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收支的调节有一个时滞问题,即汇率刚开始变化后的一段时期内,贸易收支并不能立即发生预期的变化,而是表现为一个向相反方向变化的过程,其后,汇率变化的正向效果才会反映出来。
下文实证研究所采用的数据来自于上海市统计局官方网站,分析了2005—2011年我国人民币汇率、上海市进口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例和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比例。根据J曲线效应理论分析,因为2005—2008年处于J曲线效应,其具有时滞性,该区间数据不作为分析样本数据,故本文选取了2008年上海市的进出口数据值为样本初始值,样本长度为2008—2011年上海市进出口额数据(数据略)。
4.3数据处理
为检验汇率波动的幅度对上海市进口额、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例是否存在直接影响,下文运用统计学基本原理,对进口额、出口额和进出口总额进行处理,得到下表数据:
随着2005年的汇率改革,人民币逐年升值,同时,由于J效应理论的时滞问题,汇率的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从2008年开始逐步显现,由上表数据分析得到,随着人民币汇率上升,上海市进口贸易占进出口总额比重也逐年增大。
(1)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上海市进口贸易额占进出口总额的关系。现将数据导入Excel表,软件分析得到2008—2011年汇率浮动对上海市进口贸易额占进出口总额比例图像(图略),上海市进口贸易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例从2008年47.429%到2011年的52.014%,汇率上升幅度从2008年的0.1397到2011年的0.1520,数据显示,两个存在正相关关系,现将数据代入方程模型:
E=f(G, ε)
将数据导入Excel软件,回归分析,得到图像(见图1)和函数如下:
函数方程式为:E=3.7762G-0.0532,方程显示为一元一次方程,斜率为3.7762,常数项为-0.0532,函数呈现正相关,所以人民币升值幅度与上海市进口贸易额占进出口总额比例成正比关系。
(2)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上海市出口贸易额占进出口总额的关系。现将数据导入Excel表,软件分析得到2008—2011年汇率浮动对上海市出口贸易额占进出口总额比例图像(图略),上海市出口贸易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例从2008年52.571%到2011年的47.959%,汇率上升幅度从2008年的0.1397到2011年的0.1520,数据显示,两个存在负相关关系,现将数据代入方程模型:
将数据导入Excel软件,回归分析,得到图像(见图2)和函数如下:
函数方程式为:E=-3.7762G+1.0532,方程显示为一元一次方程,斜率为-3.7762,常数项为1.0532,函数呈负相关,所以人民币升值幅度与上海市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比例成负比关系。
4.4结论
人民币汇率的持续升值对上海市进口、出口有显著影响,从上面的模型分析可以看出: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进口贸易额和出口贸易额占进出口总额变化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进口贸易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例正相关,具有促进作用;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出口贸易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例负相关,具有抑制作用。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中国进口、出口有显著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合理波动有利于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改善贸易条件。
参考文献:
[1]范鸣轲,侯铁珊.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12).
[2]孙振山.人民币汇率对我国对外贸易形势影响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1):55-56.
[3]周宇.中国汇率改革震撼国际社会[J].2006年中国国际地位报告,2006.
[4]周艳,冯俊文.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江苏省外贸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贸易引力模型[J].现代管理科学,2009(6):88-90.
[5]王宗海,于玲玲.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现代商业,2012:163-165.
[6]吴菊霞,冯长虹.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安徽省外贸的影响[J].经济论坛,2010:21-23.
[7]王磊,曹显兵.人民币汇率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8(21):71-76.
[8]Bahmani—Oskoee,Mohsenand Alse,Janardhanan,Short-Run Versus Long-Run Effects of Devaluation:Error-Correction Modeling and Cointegration[J].Eastern Economic Journal,1994,20(4):453.
国际贸易理论汇总篇5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实际有效汇率 江苏
一、 引言
自2005年7月21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解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了更富有弹性的汇率制度。而与汇率制度改革相伴随的是人民币的不断升值。至2007年底,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11.77%,并且这种升值的步伐并未停止,人们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也并未减退。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江苏省势必受到预期的人民币升值对其进出口贸易的冲击,即预期内的人民币汇率将会成为今后影响江苏省对外贸易的重要因素,因此引起了理论界和有关部门的普遍关注。本文拟通过实证的方法来检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化对江苏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并对实证检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解释,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选取及其变动
1、实际有效汇率的内涵
一国的名义有效汇率是指该国货币与其各个贸易伙伴国货币的名义双边汇率的加权平均值,这种汇率所表现的不仅仅是本币对某一种外币的比价,它实际上表现了本币对所有(或主要)外币的加权平均。如果在名义有效汇率的基础上剔除通货膨胀对各国货币购买力的影响,就可以得到实际有效汇率。实际有效汇率不仅考虑了所有双边名义汇率的相对变动情况,而且还剔除了通货膨胀对货币本身价值变动的影响,能够综合地反映本国货币的对外价值和相对购买力。由于所选测算方法的差异,计算出来的有效汇率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有以下两种测算方法:加权算数平均法和加权几何平均法。限于文章篇幅,笔者仅介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采取的测算法――加权几何平均法,本文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也采用IMF构造并定期公布的数据。公式为:;其中REER为实际有效汇率,Wi为有效汇率权重,以其主要贸易国与本国的贸易总额比重来表示。NEERi为本国与i国的双边汇率,NEERbi为基期汇率。两者都选用间接标价法,其优点为实际有效汇率数值上升,汇率升值;数值下降,汇率贬值。这种方向的一致性便于研究分析。P与Pi表示本国和第i国在报告期的消费价格指数。由于各国所公布的消费价格指数基期不同,在计算实际有效汇率之前应对各国消费价格指数进行修正,使其基期相同。×100为汇率指数。根据公式可以看出贸易权重在人民币有效汇率计算中的重要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测算时,选取了16个样本国或地区,分别为香港、日本、美国、德国、台湾省、法国、意大利、英国、加拿大、韩国、荷兰、比利时、新加坡、澳大利亚、瑞士和西班牙。可以看出实际有效汇率表现了本币对所有(或主要)外币的加权平均。它不仅与名义双边汇率有关,而且剔除通货膨胀对各国货币购买力的影响。即它在反映一国货币汇率的总体波动幅度的同时,又能剔除通货膨胀对货币购买力的影响,体现了本国货币的对外价值和相对购买力。
2、实际有效汇率影响出口贸易的机理分析
实际有效汇率反映的是本国货币的对外价值,它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变化,所以出口的汇率弹性与商品的出口价格弹性有关。具体表现为: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化会引起以外币表示的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的改变,通过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的作用,进而引起出口商品需求数量的增减,最终影响其出口额。以EXP表示出口,PX表示出口价格,QX表示出口数量,则有:EXP=。
当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时,出口数量增加之比大于出口价格下降之比,出口额会增加,实际有效汇率变化影响出口的路径是:如果本国长期奉行汇率低估政策刺激出口,则会引起贸易摩擦,引发报复政策的实施,从而影响出口。此时,即使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大于1,也不会是贸易额增加。相反,如果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则会减少贸易摩擦,改善贸易关系,抵消出口价格上升的负面影响,使出口贸易额上升。
3、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演变轨迹
1994年1月1日,我国实施了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官方汇率和外汇市场调剂汇率并轨,开始实行“以市场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此后随着国际收支“双顺差”的不断增加,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开始发挥作用,至97年,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状态,然而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改变了原有格局,人民币一度处于贬值的巨大压力。此时为保持国内经济的稳定,央行加强了外汇市场的干预,1997年后基本保持币值稳定,人民币开始走向事实上“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2001年至2004年,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和汇率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为缓解贸易摩擦,我国慎重稳健的推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解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不再盯住美元,形成了更富有弹性的汇率制度。此后人民币不断升值,至2007年年底,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11.77%,并且这种升值的预期并未减退。
三、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影响江苏省出口的实证分析
1、出口函数的构建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除了通过以上途径影响贸易额流量以外,还与其他实际经济活动变量,包括国外需求、技术进步、投资等共同影响。但本文重点考察是从长期看,在资本和技术要素不存在严重制约的条件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对江苏省出口贸易的影响,故只考虑其实际有效汇率与贸易伙伴国的经济总量两个经济变量对出口贸易额的影响。理论上高速增长的经济体应该具有相对高的进口水平,故以贸易伙伴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表示国外的需求量。以EXP表示江苏出口贸易额,REER表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WGDP表示贸易伙伴国国内生产总值之和,L表示取自然对数,根据上文分析,建立函数关系:LEXP=C+?琢LREER+?浊LWGDP+?滋,其中C为常数项,?琢、?浊为待定参数,?滋表示随机误差。
2、实证分析
(1)基本变量与指标的选择。时间跨度的选择:本文旨在研究1994年汇率并轨以后,中国汇率机制不断演变的背景下,实际有效汇率对贸易的影响,又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以及实际模型的稳健要求,故选择的时间数据跨度为1994-2007年。关于主要贸易国GDP的选择:选取了美国、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德国、荷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意大利、印度和法国17个国家和地区作为贸易伙伴样本国。表1列出1999-2006年间江苏省与贸易伙伴国的进出口总额与占比数据。从表1可知这17个贸易伙伴国和地区与江苏省的贸易总额占到江苏省贸易总额的80%以上,故所选的贸易伙伴国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2)数据系列的单位根检验。为了避免虚假回归等问题的出现,需要在检验变量协整关系前进行变量的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ADF单位根检验,通过Eviews6.0实现。
表1变量序列的ADF检验结果
(注:表中检验类型C表示有常数项,T表示有趋势项,数字表示滞后期,N表示不含有常数项或趋势项。表示差分算子;由表1可得,函数中所有变量的时间序列都为一阶单整序列,可建立协整方程。)
(3)协整检验。根据ADF的检验结果,本文采用Granger 两步法建立协整方程。首先以LEXP为因变量对其他变量进行OLS静态回归,得:
LEXP=-72.345+0.665LREER+6.06LWGDP
(-21.97)(6.62) (19.10)
R2=0.98;DW=0.939;f=284.28,括号内数值为各变量系数的t统计值。从DW值来看,这个模型存在正的序列相关,但非强的正序列相关,故再用LM检验,得LM=4.92,即可说明回归方程的误差项不存在自相关。第二步检验静态回归方程的残差是否稳定,运用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ADF值为-3.85(无趋势项,存在常数,滞后期为1),小于5%的临界值-3.26,残差为稳定序列。该结构表明江苏省的出口贸易额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伙伴国收入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从协整方程可以得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江苏省的出口贸易额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665,即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江苏省的出口贸易增长0.665个百分点。这不但说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对江苏省的出口贸易额不具有负面影响外,同时也表明江苏省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低,不会因其出口价格的上升而导致出口数量大幅下降进而影响其出口额。从改善贸易环境来讲,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有助于改善国际贸易关系,扩大出口。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当前人民币升值对江苏省出口贸易具有有利影响,但是随着江苏省出口商品结构的不断调整,出口需求弹性的上升,当汇率升值到均衡汇率以上时,这种有利影响会随之发生变动。协整方程同时表明,贸易伙伴国的经济总量对江苏省的出口有着较大影响,这与理论分析得到的高速增长的经济体具有相对高的进口水平相一致,相关系数达到6.06。这说明开放格局下,江苏省的经济已随开放程度的扩大与世界紧紧相连。
四、结论
从实证研究的结果来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江苏省的出口贸易存在正相关关系,即实际有效汇率升值有助于江苏省的出口贸易,贬值反而对其贸易产生不利影响,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665,即实际有效汇率上升一个百分点,出口总额增长0.665个百分点。当然汇率并不是影响经苏省出口的唯一经济变量,它通过不同的途径,与国外需求、技术进步、投资等经济变量共同作用。在新的汇率机制的作用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趋势性的变动必然对江苏省出口贸易产生影响。从目前来看,这种影响是有利的,但是随着江苏省出口商品结构的不断调整,出口需求弹性的上升,当汇率上上升到一定水平,这种有利影响便会随之发生变动。故江苏省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预期的情况下,应当充分利用当前自身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提高产品的出口竞争力,通过调整出口商品结构,进而获得更多的比较利益。
【参考文献】
[1] Chou.WL:Exchange Rate Variability and China’s Export [J].Economic Policy,2000(30).
[2] 王光伟:货币、利率与汇率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 李晓钟: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4] 毕玉江: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商品进出口的影响[J].世界经济研究,2005(6).
[5] 马麟燕: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云南省进出口的实证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6(8).
[6] 张进铭: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贸易效应――基于1980-2005年的实证研究[J].理论探索,2007(6).
国际贸易理论汇总篇6
(一)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理论综述
本文的理论依据是著名的马歇尔—勒纳条件。即当一国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趋向于无穷大时, 此时设若这个国家的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总和大于 1,那么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肯定能够改善该国家的贸易收支形式。关于汇率传递问题的研究,产生巨大影响的是不完全汇率传递理论。 包括迪克希勒和克鲁格曼的“沉淀成本理论与汇率传递理论”等。
(二)汇率变动对外贸的影响机制
汇率变动通过下面两个途径影响对外贸易:首先汇率变动会导致增加出口收益的不确定性。如果一个外贸企业在进行一笔交易期间,所选择的结汇货币的汇率降低,则在相同的出口数量下,出口收益会直接减少。其次汇率变动会导致外贸企业损失的不确定性。如果一个外贸企业进行一笔交易时,已经发生亏损,则汇率的波动很可能会加剧这种亏损的程度。我们可以看出汇率的波动不作用于对外贸易的中间环节,而是直接和收益与损失相联系。
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我国汇率制度介绍
外汇是一种结算和支付手段,它用以清偿国际间的债权、债务。汇率是一个比例关系,是指本国货币与其它国家货币之比。中国实行的汇率制度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虽然2010年,人民银行决定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但是我国的汇率制度从本质上讲,仍然是一种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变动主要指人民币升值,它对中国的外贸造成的影响是辩证的,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
从对中国外贸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的结果来看,人民币汇率变动将从两个方面对我国的出口产生不利影响。
(1)对依赖出口的行业和企业造成强大的冲击,这使许多进行国际贸易的企业经营困难。人民币升值直接造成我国外贸企业的货币结算成本上升、利润缩水、使很多进行国际贸易的企业无法消化成本,濒临倒闭。
(2)从总量上看,影响出口总量的增长。我国是一个外向型的经济体即依靠出口发展经济,但是我国之所以能依赖这种发展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
国际贸易理论汇总范文
本文2023-12-27 17:25:43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6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