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的优化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2-26 17:49:54浏览:246

供应链管理的优化

供应链管理的优化篇1

关键词:物联网;射频识别;EPC;供应链

1引言

随着社会信息化、知识化、数字化的转变,企业运营模式正发生巨大的变革,协同合作成为企业界的主旋律,企业早已融入企业群体当中来参与市场竞争,与此同时供应链管理正成为许多企业或组织运用的战略方法,也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优势和市场机遇。

供应链由直接或间接地履行顾客需求的各方组成,包括制造商、供应商、运输商、仓储商、零售商以及顾客在内,各环节通过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彼此相连,其所包含的功能有新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生产营销、生产运作、分销、财务和客户服务等。供应链产生的价值为最终产品满足顾客的价值与满足顾客需求所付出的供应链成本之间的差额。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使供应链整体价值最大化,使供应链上的企业获得并保持稳定持久的竞争优势,以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目前我国的供应链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有诸多方面值得优化,例如,供应链各成员之间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商品信息数据库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供应链各环节中的服务效率低下,售后难以保障;企业间因信息交流匮乏和交流不畅而产生放大的“牛鞭效应”,增加了无谓的库存成本及相关费用;供应链运输环节中运输效率不高,可靠性和安全性难以保证等。然而,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根本性地改变了供应链流程和管理手段,成为优化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工具,为供应链管理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探讨和研究物联网在优化供应链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则显得尤为重要。

2物联网概述

2.1物联网概念及技术支撑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出现于比尔.盖茨1995年的《未来之路》一书,国际电信联盟于2005年在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的《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中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目前较为公认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在这个网络中,系统可以自动地、实时地对物体进行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并触发相应事件。其本质就是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对物品上的EPC标签进行扫描和解读,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射频识别技术是“通过射频信号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信息的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的距离比光学系统远,射频识别卡既可读出信息,又可写入数据,数据携带量大并难以伪造,具有智能化的特点。

产品电子代码(ElectronicProductCode,EPC)采用一组代码来代表制造商及其产品,用另外一组数字来唯一标识单品。EPC物品识别模型功能的实现主要由EPC编码标准、EPC标签、解读器、Savant(神经网络软件)、对象名解析服务(ObjectNamingService,ONS)以及物理标记语言(PhysicalMarkupLanguage,PML)六方面组成。

EPC物品识别模型图资料来源:现代物流信息跟踪技术研究进展综述。

物联网的网络结构主要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以RFID、传感器、二维码为主的用于识别物体和采集信息的传感网络;二是通过现有的三网(互联网、广电网、通信网)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计算的传输网络;三是应用网络,即输入输出控制终端,它通过物联网与各行各业专业技术的深度融合,以及与行业需求相结合来实现行业的智能化管理。

2.2我国物联网应用及发展现状

物联网技术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其应用领域包括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城市、智能环保、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工业、智能农林业、智能教育等。物联网的存在,使我们生活周边的物品都有可能实现智能化,通过无线网络我们便可实现对这些智能物品的对话和控制,整个社会的运转效率将得以提高。

我国已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各地方政府也纷纷瞄准信息技术第三次浪潮的战略机遇,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并进行产业规划布局。例如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与云浮市政府举行了协议签约仪式,将共同打造畜牧养殖物联网项目,这是国内首个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的项目;无锡大力发展传感网技术,已建“感知中国”中心等。我国目前在传感领域走在世界前列,起步较早,标准化和技术具有一定优势,但不是最领先的,也面临着一些难题需要克服,这主要有:高端技术缺乏,影响国际标准制定竞争;信息安全难以保障;污染及能耗影响严重等。

3物联网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及影响

3.1物联网技术对各供应链环节的影响

(1)运输环节。在运输车辆上安装GPS定位系统便能使管理者实时获取车辆行驶位置和状态,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及时调整运输策略和行车路线等;同时在车辆上安装无线数据采集器,当货物入车时,数据采集器便可扫描到贴于货物上的EPC标签中的货物基本信息,并将采集信息同步传输到管理系统当中,当卸载货物时也同样扫描到出货的EPC标签信息,并同步到管理系统中,这样不仅可以准确地获知在车货物的基本信息、货物数量,还可及早发现和预防货物在运输过程中丢失或被盗的事件。

(2)仓储环节。首先建立仓储数据库,将货物编码设为数据库信息主键。当货物入库时,预先为每一个入库的货物设置一个信息编码和储位码,并将基本信息写入货物上的EPC标签中,当货物入仓时,仓库门口的阅读器便可扫描货物基本信息和仓储信息,同时将采集信息更新到仓储数据库中,并根据要求将货物放入指定储位;当货物出库时,仓库管理员按照由系统自动生成的出库单找到指定货物并将其运输出库,门口的阅读器读取货物上的EPC标签获取出库信息,同时将采集信息同步至数据库中,并将相应储位状态归置为零;此外,仓库管理员还可定期手持扫描设备对所有在库货物进行逐一扫描,通过无线网络将扫描信息与数据库中信息进行核对,返回盘点结果。通过对货物的智能化管理,不仅提高了仓储利用率,利于减少库存,节约库存成本和相关费用,还使企业对库存货物了如指掌,在作订货和生产出售等决策时做到科学准确。

(3)生产环节。在生产线关键位置装备阅读器,监控工作点的情况,以便控制生产线的成品质量,当遇到突发状况时,读取的数据还可以给予提示和预警,方便操作工人及时应对。

3.2物联网技术提高了供应链管理的可视性

通过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大幅提高了供应链过程中的可视性,从制造商、供应商到分销商、零售商甚至顾客,均可以实现可视化操作。顾客对所购买商品信息准确了解,有效保证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同时还便于获得良好的售后服务;零售商通过对商品流动性分析,作出适当的订货决策和营销手段,不仅减少了库存浪费和相应成本,还便于零售商及时捕捉市场信息做好营销策略;分销商通过零售商的订货策略和营销策略,及时调整自己的库存情况,向供应商做出订货单,供应商也是如此向制造商提供订货单;制造商通过货物订单适时调整原材料库存和生产量,并通过物联网技术有效控制产品质量。整个供应链可视化的加大,使得“牛鞭效应”得以缓解,整体供应链价值增加。

3.3物联网技术加快了企业信息自动化,实现了管理智能化

物联网技术的使用,使得企业之间、整个供应链环节间信息得以共享,使企业能有效整合其业务流程,提高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同时诸如库存管理、生产订单、配送路线优化、问题产品召回等问题都可以借助物联网技术及时优化处理,由物联网技术对供应链各环节的优化及其自动化智能化,使得企业人力成本、库存成本、运输成本等费用得以减少,决策更加合理科学,同时决策时间进一步缩短,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了供应链的管理效率。

物联网技术的全面应用是未来供应链的发展趋势,是供应链管理智能化的体现。物联网的兴起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我国物联网技术在世界范围内有一定优势,但也存在着不少技术瓶颈,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在企业应用范围上也有局限。这不仅需要政府对物联网产业的大力扶持,尽快完善物联网技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同时也需要一大批企业放眼未来,及早将物联网技术用于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战略决策当中。

参考文献:

[1]陈荣秋.供应链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8

[2]孔晓波.物联网概念和演进路径[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9(12):12-14

[3]陈子侠,蒋长兵,陈达强.现代物流管理教程[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98-100

[4]孙泽生,任志宇,阎换新.现代物流信息跟踪技术研究进展综述[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5,17(2):126-130

[5]徐涛.物联网技术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0(32):96-98

[6]朱哲学,吴昱南.物联网技术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应用分析[J].当代经济,2010(9):36-37

[7]侯赟慧,岳中刚.我国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路径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0(2):39-41

[8]周敏,师源,徐祯炜,张华.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0(26):37-38

供应链管理的优化篇2

学校为了给学生提供方便,长期以来一直承担着“方便书店”的职责。统计学生用书需求,订购教材并发放,这种类似于供应链管理的教材管理办法没有跟得上现代的管理水平。本文结合了学校现有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信息交流平台这种基于原有库存管理模式的优化管理方案和放弃图书发放的新型库存管理办法。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库存优化;学校

学校教材订购按计划进行,教材库存一般不会出现大量积压或短缺。因此,学校对库存管理不注重,长期以来一直保有旧的库存管理办法,没有跟上时代的节奏,在管理细节上显得粗糙。教材库优化该如何进行?找到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时代特点完善教材的库存管理。

一、学校教材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供应链管理是基于整个供销过程的管理模式,能够很好地解决学校教材的库存管理问题,大多数学校都采用这种管理模式。教材供应链为:出版社教材供应商学校仓库班级学生。学校统计需要教材的学生人数,把数据上报给学校,学校制定采购计划并选择供应商,出版社印制教材给教材供应商。这种有计划的采购能够避免教材过度短缺和积压,但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材库存管理的精度不够。

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学校在教材的供应中存在不少问题:教材不能按时到达学校,学校已经开课了,部分学生还拿不到教材,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教材在仓库积压,既影响资金的流动,又需要耗费人力物力维护,浪费大量资源及时间。影响库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不确定因素。不确定性因素有三方面:校方因素、出版商因素、物流因素。如学生转专业、休学、转学等因素使学生人数不确定,造成教材无人认领或短缺;出版社设备故障、人员变动、管理不善等不确定性问题导致印刷任务不能按时完成;物流公司由于天气异常、物流运输故障、公司运营等因素导致教材到校时间延期。

2.供应链间缺乏沟通、合作。信息资源共享是供应链管理的基本要求,这方面学校在应用中做的还不够。从第一部分的教材供应链中可看出,学校在供应链管理中只负责提出采购计划。对教材的生产、运输不作监控。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计划之外的事情很容易影响学校的教材采购,因为学校不能了解这些变故,更不可能有应对之策。同时,学校、供应商、出版商之间缺乏沟通,各扫门前雪,只负责处理该组织内部事务。而有些事务是需要各部门之间相互沟通,如:参与编写教材的教师变动信息不能及时反馈到出版社,导致多订、重订,造成库存积压。由于缺乏沟通合作,由供应源头引发的问题,常常造成学生用书不便。

3.缺乏管理。学生信息统计不准确,不能做到科学预订教材数量;参与编写教材的教师变动,导致在教材的选用上存在争议,定而不用,多订重订等现象时有发生。

三、库存管理优化

学校教材库存管理的优化方向有两个:(1)解决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在原有管理模式上进行改进;(2)学生购书可以直接通过教材供应商。新时代,学校没有必要承担“书店”的职责,放弃为学生发书。

1.基于原有管理模式上的改进。无论是不确定因素,还是供应模块间缺乏沟通,建立一个信息共享交流平台都可以解决学校教材的库存问题。通过信息的共享、整合、交流,可以把不确定因素确定下来。通过各个组织之间的配合,把不可控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交流平台的构建愿景如下:信息平台应该容纳教材供应链的各个组成部分:学生、教师、学校教材管理中心、物流企业、出版社等。及时收集整合各个方面的信息,包括印刷、运输、订购量、订购内容等。通过信息的共享、交流、反馈,解决学生违约、天气异常等不确定因素对库存造成的影响。各个组织相互配合交流,及时在平台中更新库存情况,以便其它环节作出调整保证整个环节的正常运作。如:出版社因设备故障、人员调动等生产问题带来的延误,从供应商发货、物流运输中节省时间,避免教材供应延期。解决了供应链各组成部分的协调问题,学校内部管理模式优化是另一个优化、完善的方向。管理人员是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具备良好的工作意识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必备条件。树立事业心,保持强烈的责任感,尽心为学校服务。良好的心态是推动管理工作的进行的动力,而规章制度则给管理工作指明了道路。制度力求精细化,囊括整个订购环节,包括选择教材、制定计划、采购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杜绝依靠人情办事,一旦违反制度严肃处理。对为谋求私利选用不合格教材、重复征订等行为绝不姑息。

2.学校主动放弃“书店”职责。学校发放图书是导致学校出现库存问题的根本原因。旧时期,商品流通不发达,为了给学生提供方便,学校成为了“书店”。当今时代,为学生发书对学生来说已不再方便。时代在发展,而学校和供应商之间沟通没有发展。图书流动单向性,学校不能把多出来的书退回供应商,出现库存;教材流通通过学校整体规划,出现短缺,再次购买不灵活,耽误学生用书。据此可以考虑学校放弃“书店”这个职责,把发放图书的权利交给供应商,省去了库存的环节。学校只负责统计信息,为学生预订书籍,在最开始的环节,保障学生人人有书。当学生自身信息变动,导致教材缺乏,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解决。网络时代,学生不缺乏购书渠道,如:网络书店、二书书店、组团订购等等方式都可以满足学生用书需求。

四、结语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物资流通不便,生源少,库存费用低,学校兼职“书店”的职责是不错的办法。时代的变化引起了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改变,商品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的兴起,学校没有必要再承担“书店”的责任。一方面方便学生,另一方面对学校资源也是一种解放。不用付出太多管理,不用被学生怀疑变相盈利。考虑到市场上的书店存在管理漏洞,需要时间完善。学校可以暂时建立信息交流平台,逐步从旧有的模式中解放出来。

参考文献:

[1]彭国建.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高等学校教材库存优化设计[D].南华大学,2013.

[2]彭国建,陈国民,刘泽华,陈刚.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高等学校教材库存优化探讨[J].老区建设,2012,24:55-57.

[3]成建权.图书行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策略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

供应链管理的优化篇3

【关键词】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优化策略

1.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几乎所有的建筑企业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它们必须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降低成本,必须在提高市场反应速度的同时给客户以更多的选择。随着全球建筑市场竞争环境的迅速变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进一步发展,建筑行业的经营范围、业务领域不断拓宽,顾客群也和其他产业形成交叉,一些原来相对稳定的产业结构和关联方式现在也开始发生变化,以往相对独立的材料采购、施工生产和装饰设计服务等单个环节正逐步发展成为能够提供完整建筑产品的一整条供应链。现代市场竞争中的建筑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已经不再仅仅取决于自身的优异绩效,还取决于整个供应链与竞争对手相比是否更有优势。

2. 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的模式和方法

2.1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的模式。

2.1.1工程项目的基本内涵。

(1)工程项目是以具体建筑产品为生产对象的基本建设单位的总称。传统的工程项目建造流程是业主先委托设计院进行工程设计,再向建造承包商进行招标,经过技术和经济的评审挑选出最具竞争力的建造承包商,并与之签订建造合同,最后由建造承包商实施建造过程并在权威监管部门验收后将合格的建筑产品交付业主使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业主还必须聘请监理公司对项目施工的整个建造过程实施实时的监督和反馈。在工程开工之前,承包商还要同物料、设备等上游供应商签订供货合同或租赁合同。

(2)传统的工程项目建造模式在我国的项目管理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如业主在交易过程中占据了绝对强势的地位,将建造风险完全转移给了承包商;承包商利用信息不对称,又将项目的运营风险转移给了业主;由于都是基于项目的短期行为,导致单个项目的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上升。

2.1.2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的模式。

工程项目供应链是通过对工程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控制,将供应商、承包商、监理以及业主等相关方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就是要在项目的实现过程中实现系统性、协调性、集成性和同步性,以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的协调和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做支持,通过对供应链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设计、规划、协调和流程优化来满足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对项目的工期、质量、服务、效益等多方面的要求。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的着眼点主要在于:

(1)相互信任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随着工程建设领域竞争的加剧,项目组织更应该努力在供应链的各个参与者之间建立面向特定项目的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避免短期行为带来的冲突。

(2)信息开放与共享。通过例会沟通制度、信息技术应用等方法,保证各利益相关者对项目生产进度和相关状况了如指掌,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损失。

(3)风险与利益共担。强调项目供应链整体的成功,通过供应链平衡、识别并实现项目各个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和期望,将项目各个利益相关者看成整体,共同抵御风险,减少不确定性,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或者“多赢”。

2.2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的方法。

2.2.1建筑企业经营理念与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的价值观相统一

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是以合同为主导,满足业主对建筑产品的需求,同时实现自身的效益和长远发展。这里面既有企业层面的长远合作关系,也有特定项目的合作关系。长远合作关系的关注点在于企业层面合作的目标和双方的绩效;面向特定项目的合作关系则关注的是合作与互惠的连续性在特定项目上的实现。建筑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那么无论是长期合作关系还是特定项目的合作关系,都需要形成战略联盟和合作伙伴关系,在价值观上应该统一于实现供应链的共赢。

2.2.2工程项目生产需求的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相衔接。

工程项目的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预制构件、组件、材料、设备,依据运送、生产、组装等供应链类型进行细分,然后寻找各自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一般来说,下游企业的需求是生产导向型的,可以进行稳定的精细化生产;上游企业的需求是变动和柔性的。通过关注这些细分供应链与施工现场以及生产计划的衔接,对施工过程的供应链进行重组,可以解决待料、生产计划变更、与各类利益人的纠纷等导致的窝工、停工等问题。

2.2.3资金保障体系与诚信履约体系齐驾并驱。

在各种伙伴关系的建立中,信誉和支付尤其受到关注。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建立资金保障体系和诚信的支付体系是供应链管理的重点,也是难点。特别是在我国,由于监管体系不健全,拖欠工程款、拖欠农民工工资、挪用建设资金的事情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建筑行业的发展。

2.2.4加强基于信息流的供应链管理。

建筑企业供应链中的信息类别繁多,信息所发挥的作用在不同的建设阶段也有所不同,供应链上的各方对信息关注的焦点、程度、处理和转移的态度也各异。工程项目的管理通常围绕质量、工期、成本来展开,信息的有效流动和沟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项目这三个主要目标的顺利实现。

2.2.5构建工程项目全过程的风险管控。

建筑项目周期长,材料、资金和劳动力使用密集,涉及的利益主体较多,风险防范的难度也更大,影响了其供应链的改进和绩效的提高。建筑企业应当在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适时构建面向项目管理全流程的风险辨识、风险转移、风险防范和风险应对体系。

3. 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3.1职能划分的缺陷。

尽管对项目经理部通过签订内部承包合同的方式进行了授权,明确了相关职责,但是项目经理作为主要责任人并没有参与前期与业主的接洽,对建造合同的条款内容还不如市场投标人员熟悉,在后期的工程合同履约过程中就很容易与业主期望之间发生偏差;项目经理层承担了生产过程的管理责任和风险,但是由于项目机构和一般管理人员由公司设置和配备,作业劳务层由公司通过招标方式选定,项目经理层没有人事决策权却必须使用相关人员才能完成工作任务;大宗材料招标的过程由公司完成,项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因原材料质量问题而造成的损失却要项目自己承担;因此,机构设置是否适应项目生产需要、人员配备是否能够确保施工进度和工程履约、材料供应商的选择是否合理等方面的风险就转嫁到了项目经理层的身上了,造成了权利与责任的不对等。

3.2合作伙伴关系管理的缺陷。

业主是工程项目的发起人和最终受益者,也是资金链条中最重要的一环。工程项目耗资庞大,需要业主分期投入资金才能使整个供应链顺畅运作。尽管从公司到项目经理部都很重视与业主建立良好的关系,但是这种建立关系的目的更偏重于经济效益方面,而不是从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角度出发。项目经理部尽量赶工期以获得业主按照工程进度支付的工程款,但是却从不关心业主的资金来源;公司在签定承包合同后只关注通过竣工结算实现项目效益以获得一定比例的管理费,但是却从不过问业主的资金支付计划。这种客户关系管理一直没有真正融入供应链管理的思维,还是属于一种短期行为。

3.3信息共享的缺陷。

从项目经理部成立到项目竣工交付,公司仅在与项目经理层签定项目内部承包合同和大宗材料、劳务队伍招标时,与项目经理层有信息交换与沟通。但在真正需要建立信息沟通机制的项目实施过程,却缺少信息共享。尽管公司也会有一些针对生产过程的综合检查,但是对生产过程中的资金支付、采购供应、施工组织等信息却没有实施有效的监控;对于项目的资源使用状况、成本管理情况等,更是一直等到项目竣工结算时通过项目审计结果是否亏损来进行判断,缺少管理过程中信息收集和风险防控的措施。

3.4业务流程的缺陷。

整个工程项目建造过程中涉及到了合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资采购管理、施工现场组织管理、质量安全管理、成本测算与控制、资金划拨与使用管理、后勤服务等多个业务流程。但是这些业务流程都是建立在公司现行管理制度下的、由多个业务主管部门实行纵向管理的基础上的,一旦遇上流程的交叉地带,即成为部门之间的扯皮地带和“几不管”地带。而且这些业务流程也没有考虑把业主、监理、供应商等相关方纳入到整个流程中来。这与供应链管理中强调的消除部门障碍、摈弃本位主义、实现协调一体化运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的宗旨,显然是违背的。

4. 优化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策略

4.1从长远出发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1)指定专人负责全过程的与业主沟通。

由于业主是项目资金来源的主要投资方,一般按照施工进度给付工程款,因此项目应明确前期参与过投标的商务人员专门负责全过程的与业主沟通,了解业主的需求和期望,遇到业主对项目施工质量和进度方面的问题时及时协调,才能在项目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获得业主的认可和支持,加快资金支付和结算的速度。取得业主的信任后,还可以适时参与业主针对项目的融资计划,与业主协商制定资金支付方案,确保项目资金链条的稳定。

(2)从供应链出发建立虚拟企业。

项目可以通过与供应商、分包商以工程项目为核心建立虚拟企业的方式,打破组织界限,将松散的产品买卖关系转化为可操作的企业合作机制,形成真正的一体化运作,实现“合作无界限”和“零交易费用”,建立资源性的战略联盟,达到整体成本最低的合作目标。比如,在虚拟企业内实行内部结算制,对材料款支付、劳务工资结算等资金使用的全过程进行整体规划,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资金占用和交易费用,加快资金流动的速度,以确保项目施工进度。

(3)加强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资源的分析与整合。

项目应加强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资源的分析,找出其核心优势和非核心优势,并加以整合,形成类型不同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比如某个材料供应商A主要生产建筑材料,也有辅助的物流运输业务,但辅助业务质量较差、成本较高,此时项目就可以将自己手中的优质物流运输企业B的资源与A共享,使用A的材料和B的物流构成自己的供应网络,并促成A和B的长期合作,建议A缩减辅助业务,在帮助A节约成本的同时,也使自己的合作网络更加稳固和效益最优。

4.2构建项目信息共享平台。

(1)完善项目信息整体规划。

对项目的信息进行整体规划是要改变过去信息收集滞后于生产过程的状况,在施工项目开工前期就做好对设计方案合理有效的建造单元的分解、对施工过程精准的组织策划、对物资供应和资源调配的信息及时沟通,使全体人员从中标开始就对实现建筑产品的成功交付的整个过程了解得清楚明白。建筑企业在做好项目采购供应计划的前提下,还可以考虑将供应商的生产与供应计划纳入整个施工组织计划中来,尽量使供应商的生产与本企业的生产互相衔接,在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主动与供应商协调生产。

(2)建立内部和外部信息传递系统。

通过建立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传递系统,能够实现对各种变化造成供应链的不确定性进行及时的跟踪并适时进行调整,做好各种生产例会的记录和信息传递。内外部信息系统系统的建立一方面使施工过程各工序之间信息快速、准确、可靠的传递、交流和反馈,实现建筑企业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项目与项目之间避免信息失真造成不确定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建筑企业供应链上下游物流运输公司、原材料供应商、、客户方、施工企业及相关业务合作伙伴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信息化的协同工作。

(3)充分利用实施项目管理。

将工程项目管理软件运用到现在建筑施工企业正在大面积推广使用的工程并不断创新软件的开发。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一般包括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合同管理、预算管理、人劳管理、机械设备管理、物资管理、资金管理等八个基本的模块,辅助企业各层次实施信息化管理,加速实现报表自动化和图文资料编码索引,提高信息利用效率。如采用物资管理模块对物资采购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反馈、监督和控制,通过扩宽供应链上游建筑材料采购的多渠道竞争和信息的公开化将供应链库存管理最优化和现场管理的实时化和精准性,最终达到物资周转快、供应好、消耗低、浪费小、库存少、费用省,保证建筑施工项目顺利完成施工生产任务的目标。

4.3基于供应链的业务流程重组。

(1)安排充足的项目准备期。

在工程项目的准备期安排足够的沟通和交底环节,它包括商务人员与项目经理层关于建造合同内容的沟通;业主与监理关于工程项目目标任务的交底;项目经理层与业主关于履约要求和付款方式的沟通;设计单位与项目技术负责人关于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沟通;技术负责人与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关于施工组织方案的技术交底等。这些准备工作是相关业务流程按计划正常开展的基础,只有确保前期各种沟通和交底的到位,才能减少正式施工阶段协调的难度。

(2)围绕成本中心梳理和优化业务流程。

从供应链整体出发进行项目管理全过程策划,梳理每一个环节上的业务活动和配套制度,堵塞管理漏洞,健全管理体系,填补业务流程交叉衔接部分的空白,确保业务流程的通畅。在梳理的基础上,围绕成本中心尽量简化业务流程,减少责任推卸,对重复流程和关联性较大的职责进行归并,突出关键流程,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率。比如劳务分包的招标流程,其上一环节就是项目各工种的劳务成本测算,招标流程必须基于劳务成本的准确测算才能进行合理定价,因此必须首先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在综合各种信息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实际进行劳务成本测算。又比如项目主体施工的安全检查流程,它必须是在安全检查整改的结果向监理、政府监管部门以及建筑承包公司的对应业务归口管理部门都进行了备案以后才能进入下一个流程,一旦越过这个环节,项目的安全监管体系就成为摆设,无法发挥风险防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士华等.供应链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97~216.

[2]李玉平.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改进与对策.山西建筑,35(34):232~234.

[3]何阳,陆惠民.基于精益建造的建筑供应链管理.建筑,2009,18:30~36.

[4]覃爱民,王利.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绿色施工.价值工程,2010,29(7) :16~18.

供应链管理的优化篇4

互联网 电子商务 供应链 供应商管理 质量管理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演变与互联网1.0向2.0的不断纵深,以虚拟经济为依托的电子商务正逐步走上历史舞台,逐渐发展成为我国新兴产业的中坚力量。信息经济时代,电子商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乘数效应”,带动我国传统经济领域的二次腾飞。可以说,电子商务在基础设施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平台作用,汇聚了海量生产信息、交易信息与消费者信息,改变着消费行为、企业形态与社会价值创造方式,对我国经济所产生的影响远超过工业时代。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势必需要对传统的采购管理方式和项目操作模式进行改革及创新。以京东商城当前的模式为例,通过建立企业采购内部商城――京东合作店,创新结合电商平台技术与服务,帮助企业集团总公司与各省分公司之间建立起“企业采购、商城对接”的内部电商平台,解决了集团集中采购与分公司弹性需求之间的矛盾。既能获得集团采购模式专业化、一站式、透明化等好处,又能对各省分公司个性化、本地化的需求进行快速响应。

企业采购内部商城――京东合作店的采购模式简化了以往传统大型集团化企业招投标的繁琐流程,以仓配一体化的快速物流服务让客户享受到国际领先的网购体验。而且借用京东自营电子商务平台,商品品质、物流配送服务、技术平台支撑服务都由京东进行保障,充分节约了企业的人力和管理成本。

在目前未引入企业――网店采购模式的情况下,仍将面对零星需求搜集汇总、供应商询源、供应商资格审核、项目招标采购评审、合同签订、物流配送等一整套的供应链管理流程。如何借鉴电商的用户感知管理模式优化供应链管理流程,下面参考互联网电商淘宝商城――天猫的质量管理方式浅谈如何做好供应链质量管理工作。

淘宝――天猫商城(简称淘宝商城)作为如今最大的互联网网购中心,是目前B2C领域杰出的企业代表。淘宝商城必须保证自己的质量才能得到顾客的好评和好信誉。质量管理好比一幢建筑的构造,若结构不合理,则会倒塌。淘宝商城通过设置入驻开店的质量管控、日常运营中的质量管理、售后质量管理和管理体系评价及建议这4个模块,使其管理完善从而获得最大的利益和地位。

2 进驻质量管理

2.1 淘宝商城商铺入驻管理方式

淘宝商城目前在商铺入驻方面主要建立资质分级认证管控、违约保证金管控和服务费返回激励制度,从资质和金钱奖惩2个方面建立入驻门槛。确保入驻商家的质量。具体情况如下:

(1)资质分级认证管控:目前淘宝商城按照3种资质进行分级:a.旗舰店;b.专卖店;c.专营店。要获得不同的资质必须由商家提供不同级别的完备的申报材料:具有完整授权链条的授权书和中国商标网上该品牌的商标注册信息及状态查询信息(也可以是经销商出具的正规渠道证明);拥有注册商标或者品牌;拥有正规的品牌授权书(专卖店);签署入驻淘宝新平台服务合约(专卖店)以及身份验证。

(2)违约保证金管控和服务费返回激励制度:淘宝商城根据不同的品牌、商铺规模、市场影响力等要求入驻商家缴纳违约保证金,以确保商家能够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为了促使商家更严肃地对待在商场的经营行为,提高商家经营服务能力。商城采用有条件的技术服务费年终返还制度,根据经营规模、服务质量等指标的达标情况对商家的技术服务费进行部分乃至全额返还。

淘宝商城通过上述2种方式,一方面保证了入驻商铺都是有实力、有信誉、有竞争力的商铺,另一方面通过奖惩管控手段保障商铺后续能够提供优质产品、优良服务。实现商城与商铺的良性发展。

2.2 运营商现状及借鉴

现有的传统运营商与供应商仍然处于传统的敌对型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是由采购目标、低价中选所驱动的,注重短期目标。运营商在选择供应商时主要考虑其能给运营商带来什么,多以价格、质量和服务作为主要评估指标。因此没有实现对供应商的分级管理和良性的惩罚激励机制落地。

借鉴:运营商可以借鉴淘宝的入驻认证和商家资质分级以及考核和激励制度建立自己完善的供应商管理模式。

结合传统的供应商分类方法,考虑增值性和竞争力2个维度(增值性主要包括设备的重要性、行业技术壁垒和产品的可升级性;竞争力包括产品/设备自身属性、市场影响力、采购难度、企业信誉和合作潜力)。综合权衡风险情况,将供应商分为3类,即战略供应商、重要供应商和一般供应商。对不同类别的供应商建立不同的合作策略,同时根据供应商的能力变化及合作情况动态进行升降级管理。图1为供应商分级管理方式示意图。

3 日常运营质量管理

3.1 淘宝商城日常运营商铺质量管控方式

淘宝商城目前通过“正品标识”对商品进行认证;通过“买家评论”发动群众对商品质量和服务共同把关;通过“支付宝”系统的到货确认后付款的方式由消费者最终亲自对产品质量进行管控。具体情况如下:

淘宝商城对卖家商品严格把关,通过建立一系列的认证来保证产品质量,质量好的产品会显示“正”字,代表是正品,是通过检验的。另外通过商家承诺的七天无理由退换等方式来保障商品质量。

建立买家评论机制,这是对日常管理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从这里能直接地了解到顾客的感受和评价,通过广大消费者实现众包服务以了解产品质量的好坏,促进商家提升产品质量从而实现真正的质量管控。

支付宝系统

通过货到付款的方式切实保证买家权益,防止网络交易中的欺诈行为。

3.2 运营商现状及借鉴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黑龙江有限公司目前在产品认证、供应商评估领域都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有了卓越的成效,但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正品认证:目前已经通过驻厂检测、飞行检测、到货检测等一系列的产品质量检测方式来保障产品质量满足要求,但是在信息共享和透明性方面还有待提升。目前质量结果通过平台,再通过各省在各个线条分转,数据的汇总、上报、审核、整理、分发层层进行处理,及时性、透明性及数据有效性大大削弱。

买家评论:目前运营商针对供应商的评论机制主要采用质量检测问题情况和供应商后评估进行。质量问题情况同正品认证一样,主要在共享及时性方面。后评估机制主要问题是按季度事后评估、评估滞后严重、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相反淘宝的即时评估机制能够给其他消费者带来较大的参考价值,也能给质量差的商户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货到付款:目前企业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保障双方的共同利益,在合同款项支付上也普遍采用货到付款的方式。但是在质量考核方面,一方面存在后评估与质量问题及合同款支付链条脱钩,另一方面由于直接使用部门与付款部门信息不透明,导致考核扣款难。

从以上可以看出,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信息、数据交互不畅、不及时、不透明、不共享造成的。因此借鉴淘宝商城等电商模式,运营商需要建立一个基于产品/供应商的多维度管理平台,并且该平台要直接面向供应链各层级人员。从平台上可以直接反馈某产品的质量问题,可以直接对某供应商/产品进行评价,能够反映最真实的用户感知。

4 物流体系管理

4.1 淘宝商城物流管控手段

淘宝商城通过“淘宝大物流”计划对物流企业进行约束管控从而提升物流自身服务质量;通过平台对接,实现物流信息透明化从而提升消费者的用户感知;通过退货运费险,解除消费者的退货担忧,为退换货提供了物流保障。

4.2 运营商现状及借鉴

目前企业的物资运输分为2个部分,分别为企业自主运输和供应商负责运输。企业自主运输主要针对库存产品,从厂家库――大区库――省库――地市库。供应商运输主要针对货到施工现场产品,从厂家库――地市公司施工现场。

这2种运输模式,物资等其他主要相关信息目前省内都通过供应链系统承载,缺乏物资配送情况的可视化(由谁配送、配送进度),而且对于小地市/零星需求;在这种配送管理模式下很难得到及时响应。可以借鉴淘宝对物流商的管理模式,一方面对配送需求进行分类,分级别响应,满足不同的配送需求;另一方面在供应链平台对接供应商与物流信息使各地市分公司需求方充分掌握到货进度,降低线下沟通的成本。

从以上淘宝网质量管控的各种手段可以看出目前电商平台消费质量管控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以用户为中心,从各方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符合消费者的习惯,这是由于电商消费是由用户直接自行采购来决定的,用户的支持是电商与商户发展的关键。

目前运营商的企业采购是一个大的供应链链条,上面穿插着计划部门、建设部门、使用部门、维护部门、采购部门、供应商、监督部门、上级监管机构等各个单位和部门。不可能一日实现变革,目前只能通过逐渐吸收互联网的管理模式,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实现一点一滴的优化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凯恩斯.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9.

[2] 淘宝大学. 电商运营[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

[3] 黄若. 我看电商[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

[4] Sherry R Gordon. 供应商评估与卓越绩效[M]. 刘玉奇,译. 北京: 中国财富出版社, 2014.

供应链管理的优化篇5

关键词:供应链一体化;物流管理体系;优化设计;服务意识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1-0095-01中国图书分类号:F253.7文献标志码:A

1供应链视角下的企业物流管理体系特点

1.1市场反应性特点

在市场需求产生变化的同时,企业应对这种变化趋势进行快速反应,这样才能使企业更快的做出决策来适应这种变化趋势,而这就需要企业对市场的反映情况来对自身生产、采购等各个环节进行调整,这样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而在供应链视角下,企业只有对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调整,才能使物流的流通速度得到提高,并能在市场竞争环境中对市场需求变化进行快速反应,这样不仅能够避免企业在进行物流配送时的资源浪费现象,还能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得到降低,进而使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1.2技术性特点

在传统的企业物流管理中,信息的推广与普及程度并不深入与广泛,再加上企業对于物流管理的不够重视,这也使企业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效率效低,而且极易产生数据误差,这也使企业中各个部门的信息得不到及时的反馈,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物流水平提高。而在供应链视角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上述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这也使企业在供应链的链接中变得更加完善、精确与及时,使企业的内部信息反馈变得更加快速高效,从而极大程度的降低了企业在供应链中的运营成本,使企业的供应链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也需要企业对信息技术进行更加高效的掌握,由此可见,在供应链视角下,企业在物流管理中具备明显的信息技术性特点。

1.3服务性特点

在供应链视角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使供应链的一体化进程得到显著加快,而企业在这种发展形式下,使企业能够通过物流职能来实现资源的整合利用,进而使企业的物流成本降低,提高了企业的物流服务水平。特别是物流服务商的诞生,使其能够对物流供应链进行协调,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使企业与消费者间的矛盾有效减少,也使企业的物流服务质量显著提高,服务优势更加明显,有效满足了不同群体的需求。

2基于供应链视角的企业物流管理体系的优化设计

2.1供应链一体化物流服务意识的优化

在供应链视角下,企业要想优化物流管理体系,就必须将供应链引入到物流管理体系当中,优化自身服务意识,使企业从传统的物流服务意识转变为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服务意识,通过供应链一体化物流服务意识的树立,能够使信息共享进一步加快,使企业的物流管理体系服务范围得到进一步拓展,同时还能使企业对市场服务变化进行快速适应与调整。由此可见,优化企业的物流服务意识,使企业能够与供应链达成战略伙伴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2.2利用供应链整合资源、简化程序、重视客户关系管理

供应链视角下,企业要想对自身的物流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引入供应链理念来对物流体系中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同时将原本较为分散的分工结构进行整合简化,使不必要的程序得以简化,以此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

2.3建立供应链一体化物流管理库存模式

在企业物流管理体系优化设计中,建立供应链一体化库存管理模式是十分重要的,在以往的企业物流库存管理模式中,通常会设立多个库存中心,而这就使企业的资源被分散,这种也使企业对资源的管理难度加大。而以企业为中心建立供应链一体化物流管理联合式库存模式,能够使资源更加集中,便于企业进行管理,同时还能节省存储成本,实现风险的共同分担,企业能够随时根据市场变化趋势来对生产计划进行调整,从而显著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作者:丁卉

    参考文献: 

[1]占维.供应链一体化下的企业物流管理[J].商场现代化,2014,(17):61. 

供应链管理的优化篇6

【关键词】 供应链 供应链管理 企业竞争 供应链管理优化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是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前提下,为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从而进行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方式,它连接了“原料开采-各级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最终用户”这一价值链中的所有组织,协同作业(指计划-产品开发设计-采购-制造加工-合成装配-运输-仓储-分销-客户支持等一系列价值活动的协作)。

1. 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

传统的企业运营中,供销之间是敌对的,互不相干的,整个系统的协调性也很差。不但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计划不一致,企业内部各部门也都只顾安排自己的活动,部门利益优于整体利益。在这个竟争激烈的时代,这样的企业很容易被淘汰出局。

供应链管理恰好弥补了传统企业运营中的不足,它把从原料,生产到销售等在一条供应链上的所有节点企业都组织起来,并将各环节进行优化,让生产资料以最快的速度,经各环节变成增值产品,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

从成本角度来看,供应链管理没有将控制成本局限在企业内部,而是运作的各环节来优化企业管理;从存货管理及货物流的角度来看,供应链成员协调各环节,加快货物流动将货物储存量降到最低;从风险与计划角度来看,供应链成员面对竞争共同商讨计划,无论金融危机还是经济低潮都会由供应链成员供同那个承担。可见,供应链管理不但使企业降低成本,减少了社会库存,还使社会资源的到了优化配置。更重要的是,它实现了生产及销售等环节的有效连接,供应链管理比传统的物流管理更具有活力,更能给供应链各成员带来实质性的好处,更能让企业具有竞争力。

2. 供应链管理的关键问题及国内现状

优质的供应链管理可以增强企业竞争性,但并不能盲目的其运用到企业中,实施供应链管理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首先配送和库存问题,在供应链管理中配送环节非常关键,采用直接转运战略还是经典配送战略?转运过程中需要多少个转运点?这些都要因企业而定,不能盲目跟从。为了最小化库存订购和保管成本,终端渠道要对需求做好预测。其次供应链的集成及战略伙伴,供应链集成的关键是信息共享与作业计划,显然,共享哪些信息,如何共享,如何影响供应链的设计与作业,实施什么层次的集成,实施哪些类型的伙伴关系,便成了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再次产品设计及信息决策,在供应链管理中有效的产品设计可以推动企业的发展,那么产品设计的更新以及新产品的开发等就变得至关重要了,供应链管理的基本问题是传递什么样的数据,如何分析和利用数据,网络影响,电子商务的作用是什么?所以信息技术和决策支持系统促成有效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因素,也成为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主要工具。最后顾客价值的衡量,衡量一个企业对社会,对顾客的贡献大小的指标是顾客价值,它是根据企业提供的全部货物,服务以及无形的影响来衡量的。

在我国供应链理论引入的时间不长,研究和实践都处于起步阶段。特别在制造业中,SCM虽然已经得到管理者们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但是对它的根本认识却很不足,由于SCM和物流管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以至于很多人简单的从物流管理的角度去看待供应链管理。

但值得高兴的事大家对供应链管理都有了认可和初步的探索,尽管付诸实施还要面临很多阻碍,但我们相信供应链管理在中国会有有个光明的未来。

3. 供应链管理的优化

以往企业对供应链的关注只局限在供应商和制造商上,而忽略了其它环节,更少考虑供应链该管理的战略性。实际上要想让一个企业的供应链能良好的运作,并对企业产生效益,必须提高供应链管理的认识,加快推广现代信息技术,借鉴优质的供应链管理经验,深入研究自己的供应链,优化每一个环节,然后将各节点进行整合,建立一套适合本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方案。

沃尔玛的供应链管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成功的关键在于有一整套先进高效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系统。沃尔玛优秀的物流配送系统,畅通便利的运输系统和“统一订货,统一发送”的管理方式使得库存周转率提高和存货成本降低。目前,沃尔玛88%的商品都是由配送中心发货的,而其对手最高只能达到50%的水平。与其行业水平相比,销售成本降低了2%左右。沃尔玛的产销联盟思想也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销售成本。

当然每个企业的供应链不同,它们的管理方法也不尽相同,沃尔玛从产销联盟的角度出发;丰田,耐克从网链的角度出发,而利丰的供应链管理优化则基于供应商的整合。无论企业多么的大相径庭,但供应链管理优化上有一个共通点,即:看,想,做。先要有一双锐利的眼睛,看市场到底需要什么东西,其次要有一个聪明的大脑根据需要制定出适合企业的供应链规划,最后要有敏捷的四肢,能够很快的对规划做出反应,也就是执行。

结论

纵观整个世界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跨国经营越来越普遍。优质的供应链管理不但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利益还能增强企业竞争力。在企业内部,优质的供应链管理以顾客需求带动生产,使物流过程中的库存积压,延期交货,库存与运输的不可控风险大大降低,为企业增加收益。在企业外部,通过供应链协调管理,准确及时的获得信息,迅速沟通,并共享资源,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在信息化的今天,供应链的探究是没有终点的,不能因为一个项目见到效果而止步不前。优质高效的供应链管理要能随着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的变化而变化,高效的供应链不等于一直优秀,一成不变只会导致快速落伍。因此企业需要持续探究供应链管理,不断诊断,优化供应链各环节,只有这样,供应链管理才能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企业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Harland , C. M.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 relationship , chains and network. [J ]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and Logistics. British 1995, 25.

[2] Seong Hyun Nama, JohnVitton a, Hisas-

hiKurata. Robust supply base management: Determining the optimal number of suppliers utilized by contractors [J]. Int. J. Production Economics,2009,01.

[3] 杨国荣 供应链管理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06

[4] 田源 供应链发展状况分析 物流技术

2004,08

供应链管理的优化篇7

关键词:供应链;库存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以满足消费者最终需求为经营目标,涵盖了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销售商、客户和服务商的全部过程,包括原材料采购、产品制造、运输、仓储、顾客服务等内容。供应链中各环节都存在库存,以应对各种不确定性,保证供应链的正常运行。

一、供应链中的库存和库存管理

一个公司采用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标有三个:(1)高品质满足客户的最终需求(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以正确的价格向客户提供正确的产品)。(2)总成本最小化(降低采购成本、库存成本)。(3)业务流程最优化 (错误成本和浪费点的消除)。其中的库存(Inventory)就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现在和将来的耗用或者销售而储备的资源,包括原燃料、材料、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

二、供应链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供应链库存管理不同于传统单一企业的库存管理,它是根据客户需求在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中快速协调,以使供应链各节点库存达到位置最优化、数量最优化,从而降低供应链库存总成本。这对供应链成员企业在信息共享、横向协调运作、供应链的战略与规划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供应链库存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未形成集成化供应链。供应链管理系统没有协调一致的计划,供应链成员企业各自为政,从短期效益出发,片面强调个体利益最大化,影响整体最优。(2)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供应链环境下,时间与速度已被看作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ERP只是打通了企业内部环节,而供应链成员企业间数据资源传递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供应链管理效益。成员企业间的供应链库存管理信息由于数据资源的垄断造成信息不能共享,企业对客户需求不能及时做出快速有效的反应,无法做到实时准确分享供应链各成员企业的信息。(3)缺乏合作与协调性。供应链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各成员企业充分发挥各自独特的竞争优势,才能提高供应链系统整体的竞争能力。企业间缺乏相互信任,是供应链成员企业间合作关系不稳固的根本原因。(4)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企业在制定需求计划时,无法顾及系统中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企业内部突发事件引起的生产中断,供应商的意外变故导致的缺货,市场变化引起的产品需求波动等,都会对企业安全库存产生影响。

三、供应链库存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1)建立集成化供应链。首先,要树立相互协作的互赢理念。供应链上的每个节点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必须意识到整体利益的重要性,一同去追求整体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其次,在各成员企业追求整体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将其组成一个“虚拟组织”,在信息充分共享的条件下,整个供应链内部流程运作透明化,使供应链库存管理数据能够实时、快速传递到各个节点,各成员企业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变化、客户需求信息等不确定因素,对顾客需求做出快速、正确的反应,降低企业安全库存成本。

(2)精简供应链结构。供应链成员企业的类型、数量多是引发供应链管理复杂性的直接原因,也是造成信息传递效率低、供应链库存成本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精减供应链结构,使其朝扁平化方向发展,减少供应链的节点数,简化各节点之间的关系,是保证供应链各节点信息传递顺畅高效的关键,也是做好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基础。

(3)优化信息流程。供应链库存管理要达到库存成本最优化,各节点关键数据必须做到实时更新、精确计算、完全共享。自动化操作和精确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是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优势,它可以快速、准确地实现企业间的信息交换,减少了由于人为失误而导致的时间浪费和经济损失,提高了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效率。我们要真正按“链”的特性改造企业业务流程,形成一个虚拟的、适时的供应链。合同制造商可以通过外网连接至生产执行系统,了解到可能发生的订单类型和数量,使信息流通速度加快,实时共享库存管理中订货预测、生产计划、库存状态、缺货情况、运输安排等数据,同时做到精确计算,减少失误。信息整合也使供应链上的成员企业都能共享有用的信息,各个成员企业都具有处理物流和信息流的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

(4)建立完整的库存管理运行机制。无论构成供应链的成员企业数量的多少,也无论供应链成员企业的类型、层次有多少,供应链库存管理强调各成员企业不是彼此分割的,而是环环相扣的一个有机整体,这个体系需要一种明确的制度来强化各成员企业合作的稳定性,实现整体目标化,达到全局最优。首先,建立信息流管理机制。包括制定各成员企业共同合作目标、建立信息沟通渠道、利益的分配和激励约束机制、风险分担机制,确保关键信息在供应链上准确、及时传递。其次,建立供应链库存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制定合同规则、协作交易规则、库存优化及控制方法、订单处理规则、财务结算规则等规则章程,确保各成员企业间合作的良性循环。第三,建立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考核体系。设立关键指标评价、流程协作等指标考核各成员企业间的合作程度与经营状况,依据考核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及时发现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 齐严.美国供应链趋势及其对我国物流业的启示[J].宏观经济管理,2010(10).

[2] 汤中明,刘志学.易逝品VMI与TPL集成供应链研究[J].管理评论,2010(01).

[3] 肖红,陈旭娜.VMI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日本近铁国际物流公司实施VMI案例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11).

[4] 张民,贾东浇.VMI模式中的信息共享问题研究[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3).

[5] 曹武军,李成刚,王学林,胡于进.VMI环境下收入共享契约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7(01).

[6] 张梅艳,高远洋.引入第三方物流的VMI模型优化研究[J].管理学报,2007(01).

[7] 晏再庚.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VMI实施策略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10).

供应链管理的优化篇8

库存控制是影响供应链管理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关系着供应链成本的高低和服务质量的好坏。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库存控制不再仅仅是某个单独企业如何降低库存水平的问题,更需要

供应链管理的优化范文

供应链管理的优化篇1关键词:物联网;射频识别;EPC;供应链1引言随着社会信息化、知识化、数字化的转变,企业运营模式正发生巨大的变革,协同合作成为企业界的主旋律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