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精选16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4-03-18 23:41:09浏览:229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精选16篇)

教学计划是教师控制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分配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下面是一些经过多次实践和验证的教学计划模板,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三年级上期数学学科活动课程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本册内容共分为4个部分:

1、数与代数。包括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其主要内容有: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值、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第三单元小数除法,其主要内容有:除数是整数、小数的除法、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第四单元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其主要内容有: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第七单元“倍数与因数”,其主要内容有:倍数、因数、2、3、5的倍数特征、合数、质数。

2、空间与图形。包括第二单元“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其主要内容有: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图形、设计图案;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其主要内容有: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估算,认识平方千米与公顷、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

3、统计与概率。包括第六单元“可能性”。其主要内容有: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大小。

4、综合应用。本册教材安排的综合应用内容将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三个领域的内容进行综合性的运用。主要内容为:“花边设计比赛”、“家庭用电调查”、“设计抽奖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小数乘除法的计算,2、3、5的倍数特征、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

难点:判断一个较大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运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准确地求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估算。

(三)、教学目标:

1、知道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乘除法运算,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口算、估算或笔算)进行计算。

2、掌握小数乘除法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3、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小数乘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掌握小数乘除法中保留积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保留积或商的近似值。

5、使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能用循环节的形式表示循环小数,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并能正确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6、知道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进行小数混合运算(以2步为主,不超过3步),并能在计算的过程中灵活使用简便算法,会解决有关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7、知道什么是倍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并知道2、3、5的倍数特征。

8、知道什么是因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9、知道什么是奇数、偶数、质数、合数,会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10、认识平方千米、公顷,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11、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探索过程中培养探索精神和初步的探究能力。

12、能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13、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平移或旋转90度。

14、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15、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16、知道可能性有大小,会在具体情境中作出判断。

17、初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有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初步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18、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计算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学情分析:

通过本班59名学生上学年统考成绩的分析,两极分化较为严重。作为小学高段起始年级,学生在思维方法和技能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数学情感上,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了,更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能力上,学生能够综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发展起来,空间感知能力也扩大了。计算上,学习了整数的乘、除法,计算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在统计方面,有了生活中一些最基本的统计方法;在几何方面也奠定了基本的知识。但学生个性的突出和身体迅速的成长容易形成浮躁、不踏实的个体特征,在教学中一定要加以重视。从学生期末考试来看,多数学生还存在以下问题:(一)计算技巧性不强,准确性有待提高。(二)学习方法科学化、高效化,解题方法多样化方面要在平时加强。

三、教学措施。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在学习中,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生动有趣,富有现实性和数学意义的教材,以便于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但随着年级的增高,教材中安排数学知识的难度加深。所以,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二)、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数学,促进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每个在校的儿童,他们都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这其中包含着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与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生可以广泛的接触到数、量、空间、图形、数据、可能性、关系等丰富的数学世界。因此一方面注重日常生活、现实空间的联系;另一方面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即学生已有经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兴趣等。使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

(三)、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一直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我在教学中也力求保持和发扬这一传统,并做好以下两点:(1)、加强对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教学时,在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法则、数量关系的同时,重视数学方法的训练,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运用数学的意识。(2)、努力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习的关系。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并非是机械地去重复历史上的“原始创造”,而应根据自己的体验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小学的创造性思维是在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中逐步得到发展的,而“再创造”的前提是通过必要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形成扎实的基本功。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应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中逐步发展应用意识,形成基本的实践能力。在日常数学活动中,安排一些小课题研究和实习作业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要善于驾奴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在直观感知和广泛的背景下,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概念,不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计量单位、计算法则和基本数量关系。对计算的要求适当,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计算速度存在的差异,不要求所有的学生达到同样的计算速度;鼓励学生尝试用多种算法,不用单一的思维理解算理。如本册应用题教学要重视常见数量关系的分析和实际应用的训练,教学力求题材内容生活化、呈现方式多样化、教学活动实践化。

(六)、改进教学评估方法。

教学评估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在评估结果的处理上,注意多种方式的结合,是评估的方式和手段多样化。对知识和技能的评估,尽量做到试题类型多样化,难度适当,不出助长死记硬背的题目,着重观察计算的正确性,计算中的思考活动,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和对空间关系的认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更多的重视自身的纵向比较,更多的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而不是首先关注他们知识和能力上的缺陷。评价体现激励的作用,承认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积极鼓励和肯定每一个学生的进步。

四、课时安排:(共120课时)。

(一)小数乘法(18课时)。

(二)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15课时)。

(三)小数除法(26课时)。

(四)小数四则混合运算(10课时)。

(五)多边形面积的计算(23课时)。

(六)可能性(5课时)。

(七)倍数与因数(10课时)。

(八)总复习(13课时)。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小数的初步认识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扩展了数及其应用的范围。第一课“买文具”,结合购物的情境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小数,初步建立小数概念。在“买文具”时,会看到文具标价牌上用小数表示它们的价格,从而自然地引入小数;经历把这些表示价格的小数改写为几元几角几分、再把几元几角几分改写为小数表示的过程,初步理解小数的具体意义,体会小数与它所表示的实际的量的单位之间的联系,体会小数的特征,并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第二课“货比三家”,要建立小数大小的初步认识。在解决“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的过程中,能够结合学生自己的购物经验,交流比较两个小数(价格)大小的多种方法:既可以把两个小数都改写为几元几角后比较它们的大小;也可以找到一个适当的整数为中介,通过它间接地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切忌把成人认为更简单的方法强加给学生,更简单的方法可能也更理性、更抽象,容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的不良后果;如果更简单的方法是学生自己发现的,那应该鼓励。在进一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很可能提出“去哪个文具店买橡皮便宜”的问题,它涉及到比较3个小数的大小,要找出其中最小的一个,更具有挑战性。这个问题应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解答;然后再引导他们体会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来解决的策略,即先比较其中两个数的大小;再拿其中较小的数与第三个数比较,就能找出最小的小数。经历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体验进行有条理地数学思考的过程。

第三课“买书”与第四课“寄书”的问题情境,是为理解一位小数加减运算的意义及算法而创设的。前后这两节课的区别在于,前者学的是一位小数的没有进位的加法与没有退位的减法,后者学的是一位小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这两节课都把探讨小数加法的算法作为重点,让学生在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算法的基础上,独立去解决小数减法的算法问题。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关键环节是经历小数加减的竖式算法的抽象过程,理解其中小数点一定要对齐是由于单位相同的数值才能加减的缘故;小数点对齐的本质就是数位对齐,把小数点对齐,小数加减的竖式计算就类似于学生已经熟悉的多位数加减的竖式计算。学生必须体会这一点,那么,小数加减法便可以融合到学生整数加减法已有的经验之中,学生对小数加减法不但不再感到陌生或负担,而且能体会到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

(二)平移、旋转和对称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把生活中常见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对象,从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空间与图形,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第一课“对称图形”,让学生先观察、欣赏民间剪纸的艺术作品,再经历“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等操作活动,逐步感知什么是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进而在直观辨认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的分类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在方格纸(钉子板)上画(围)出对称图形,用几种基本图形进行组合,摆出(构成)对称图形,从而初步形成对称图形的概念。

第二课“镜子中的数学”,向学生呈现生活中有趣的镜面对称现象,激发他们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发展他们的空间知觉。第18页练习第1题“从镜子中看到的左边图形的样子是什么?”并给出3个答案供选择,很有挑战性;其实这3种答案都有可能,取决于镜子放在适当的位置。经历这样的空间位置与图形的探索,空间观念是会大有长进的。

第三课“平移和旋转”,首先结合生活中具体的实例,如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国旗沿着旗竿徐徐上升、直升飞机起飞时的机翼运动、小风车迎风旋转等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进而通过区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两类运动,描述见过的平移或旋转运动等学习活动,以丰富关于平移和旋转的感性认识;并要求学生“试着做一个表示平移和旋转的动作”,获得体验。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移,让学生观察在方格纸上简单图形平移前后的位置,通过“移一移”“说一说”“填一填”“画一画”等操作与交流活动,去逐步感悟这样一个道理:要确定图形平移后的位置,不仅需要知道图形平移的方向(上、下、左、右)还要知道平移的距离(几格)。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是平移的两个基本要素,要引导学生去体验它,但不能也不必要把它归纳成知识点强加给学生们。

第四课“欣赏与设计”,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体会平移、旋转与对称在创作图案中的应用,为学生展示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力提供机会,获得创作图案的初步经验和体验。

第二课“整理书”,结合“整理书”的问题情境,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没有进位的乘法。首先让学生估算,培养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直觉能力,回答“200本放得下吗?”再探索精确计算的各种算法,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但必须掌握它。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乘法的基础,必须让学生体会这两者的联系与区别,理解每一层计算的含义。

三年级上期数学学科活动课程教学计划

这个班有32名学生,包括12名男生和20名女生。学生使用新课程标准教材两年,对一些数学基础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已经习惯了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大多意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这为学生学习这本书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实践的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中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路和原则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以及儿童的年龄特点,体现出与以往实验教材相同的风格和特点。因此,该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注重学生体验、反映知识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学习方法、体现开放式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该教材还具有以下明显特点。

1.改进写作教学安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时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本卷近一半的实验教材是计算的教学内容(27课时),大量是书面计算的教学内容。在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书面计算是一个弱化的内容,不仅降低了书面计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还提出了倡导算法多样化、避免数学程式化描述等改革思路。本实验教材在处理书面计算的教学内容时,注重《标准》计算教学改革的思路,在内容安排顺序、例题安排、材料选取等方面采取了新的措施。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增加教学步骤。

(2)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得对过程和数学计算的理解,不会有文本概括形式的计算规则。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

(4)教学与计算估算相结合,加强估算教学。

2.量与量的教学是生活的真实,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各种数量和计量的概念,如公里、吨、秒等。都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中产生的。长度、质量、时间这些概念很抽象,但内容很现实,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因此,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和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初步发展长度、质量和时间的概念,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他们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数量和测量内容的安排上,实验教材应注重设计丰富的、现实的、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相关知识,体验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3.空间与图形教学强调实际操作和自主探索,加强估计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这个的理解。几何形象直观的探索活动不仅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安排另一个与以往不同的特点,是加强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人们对一个量进行估测的机会常常比精确测量更多。根据《标准》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目标,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因此,无论在测量一章还是在四边形一章,实验教材都安排了有关估测长度的内容和训练。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主要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共有73人,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少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差,学习不主动。上课开小差,课后作业完成不及时,做作业速度很慢,准确率不高,有时甚至忘了做作业。这也是班级中存在的严重的问题。这个学期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和提高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

2.第三单元“乘法”

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3.第五单元“分数”

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二)空间与图形1.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

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第四单元“面积”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米2、千米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除了安排“森林旅游”“旅游中的数学”和“体育中的数学”等3个较大的实践活动外,还在正文或练习中提供了如下的实践活动:

1.到商店调查3种商品的价格,并做好记录。

2.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3.调查自己家两个月水、电费开支情况,并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数据把你的感受与同伴说一说。

4.收集一些对称图形、图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览。

5.用纸剪出一个喜欢的图形,通过对称、平移或旋转绘制一幅图案。

6.设计旅游计划。

7.厨房铺地砖的设计方案。

8.制作七巧板。

9.调查你和同学的身高,计算你们组的平均身高约是多少。

10.在报刊上找出与平均数有关的信息,并与同伴交流。

经历以上一系列观察、操作、制作、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并积累更多的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

第一单元“元、角、分与与小数”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会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对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第三单元“乘法”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四单元“面积”。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第五单元“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肯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四、教材的教学建议: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材的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一)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

(三)加强估算(测)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材的评价建议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一)要结合学习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

学生只有理解例题,结合学生从看懂小数表示的商品单价,到会用小数表示商品单价,进而会比较商品单价(小数表示)大小的过程,就能评价他们是否初步理解生活中小数的意义及其大小关系,对小数的认识有什么实质性的发展。

主要通过平时观察:学生参与班级讨论中,试图解决问题中,独立或小组学习中,无时不表现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观察是评价的最原始的方法,但不是惟一的方法,从学生的口头表达、书面作业、实践作业以及师生课外的交谈中也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情感与态度不能进行量化评价,要对学生个体的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作比较客观的描述性评价,更需要通过平时的教学过程了解学生的想法与行动的表现。

能之间的内在联系,评价要关注学生是否体验和意识到这种联系是重要的。通过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必要的评价,希望能使学生增进这种见识:数学知识与技能不是互相孤立的一盘散沙,而像一棵树,是生长着的有机整体。

(三)重视评价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提出问题能力,主要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具体情境中数量信息的利用程度,提出问题的新颖性、合理性与复杂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要关注学生能否独立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毅力与思维策略的水平,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等方面。及时给学生提供评价,让他们知道老师的期望,明白自己进一步努力的方向。这对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都是十分必要的。

周次教学内容。

1买文具、货比三家、

2.买书、寄书。

3.森林旅游、轴对称图形、镜子中的数学。

4.平移和旋转、欣赏与设计、机动。

5.找规律、住新房。

6.电影院、练习一。

7.整理与复习(一)、旅游中的数学。

8.什么是面积、量一量。

9.摆一摆、铺地面。

10练习二、分一分(一)、分一分(二)。

11.比大小、吃西瓜、机动。

12.练习三、整理与复习(二)。

13.比一比、猜一猜。

14.体育中的数学、总复习。

15.总复习。

16.总复习。

17.总复习。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的班主任,为了进一步的搞好三年级数学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做好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第一单元“乘除法”。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百以内的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的计算。

2、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并从三个方向观察由小正方形搭成的立体图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的简单立体图形的形状。

3、第三单元“千克、克、吨”。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质量单位---千克、克、吨的实际大小,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第四单元“乘法”。在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连乘。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5、第五单元“周长”。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长法形、正方形等的周长。

6、第六单元“除法”。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和连除,学习乘除混合两步运算。

7、第七单元“年、月、日”。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8、第八单元“可能性”。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三、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9、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10、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三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114人,他们的年龄大多数在10岁左右,此时是一群活泼、天真、烂漫的少年儿童。虽然村籍不同,但是他们却关系融洽,团结一致,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思想方面:这些同学天真伶俐,品德良好,乐于助人,能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多数学生有强烈的进取心。他们通过学习,受到了一定的教育:如奋发向上,关心他人,做事一丝不苟,待人真诚,做事认真负责等。多数同学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学习就落后,就没有本领。但个别同学认识不够,纯粹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这样的学生应该给予正面引导。

纪律方面:大部分同学能够遵守学校纪律和学校的规章制度,按时到校上课,不迟到,不早退,遵守《教室规则》和《小学生守则》,同学之间不打架,不骂人,尊敬师长,文明守纪。

学习方面: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大部分同学掌握了一定的独立学习的方法,数学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计算、理解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水平,上课时,思维敏捷,迅速,此时回答问题积极踊跃,能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并自觉的预习功课。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比较积极的回答问题,但思考问题较慢。当然,也有一部分同学,头脑灵活,思维敏捷,但缺乏稳定性,自立意识不强,懒于动脑;还有一部分学生,头脑思维较慢,反映不灵活,基础知识掌握特不好,虽然干劲比较大,但成绩总是提不高。

总体上,从上学期成绩分析看,成绩较理想但还需继续努力,本学期要因材施教,分别对待。对于自己认为聪明得很,平时懒读、懒写、懒做题,成绩也不会好到哪儿去的学生,可以引导多自学,自己悟出道理,小组展开讨论,比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会更有效。对于基础很差、干劲更差,上课不遵守纪律,作业叮嘱再三都不能完成的同学,更要认真对待,发现他们思想、学习中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与家长联系沟通,与优生结对子,力争使他们成为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要继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此时数学广角和数学活动等等。

(二)本册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此时会进行相应的乘、此时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此时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此时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此时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位置与方向,年、月、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位置的确认,计算的算理,时间的计算。

(四)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1、指南针。

2、年历卡。

3、24时计时法的钟面模型。

4、面积单位卡片。

5、简易天平。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教学目的要求:

(一)时、分、秒。

1使学生认识时光单位时、分、秒,明白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光的简单计算。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光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光的意识和习惯。

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1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4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三、测量。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

2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3使学生明白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4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一样的方式进行测量。

5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本事。

四、多位数乘一位数。

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om。

五、长方形和正方形。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明白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经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构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六、分数的初步认识。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明白分数各部。

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1使学生经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本事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总复习。

1经过系统的复习,使学生构成知识网络。

2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4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构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本事。

教学重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

教学难点:

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以及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进度:

课题课时重难点。

时分秒4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光概念,掌握有关时光的简单计算。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15会计算加减三位数。

测量7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质量单位吨,会用毫米、分米度量物体长度。

倍的认识4h。

多位数乘一位数12理解算理,掌握计方法。

数字编码3。

长方形和正方形6掌握图形的特征,明白周长的含义。

分数的初步认识8初步认识及简单计算。

数学广角3简单事物的排列和组合数。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景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1)班数学科教学工作,全班共有学生46人,其中男生29人,女生17人。由于三年级是新分的班,但班里有许多学生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我已经教过的,对于他们的一些情景也有所了解,班里有一小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但有一部分学生是插转来的和以前是其他班的,对这些学生我还不太熟悉,所以,本学期重点工作除了继续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以外,还要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对新来的学生的了解和教育,力争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头一些资料: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数字编码、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和总复习等。其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资料。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明白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明白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明白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明白1吨=1000千克;认识时光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光观念,明白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光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明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构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构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本事。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构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本事。

四、教学措施:

本班学生,两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能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但个别学生还没到达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1、深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备好课,上好课,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2、改善课堂教学,结合远程教育资源加大课堂密度、运用激活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及时反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加强学生的计算本事的训练,并注意他们初步的逻辑思维本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5、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尤其是同级两位教师,取长补短,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

6、加强团体教研、团体备课活动,掌握上下两个年级的知识衔接,深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教学。

7、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要有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进行。

8、注重培养学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这部分内容的结构如下:

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1、正确理解面积的含义,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

2、比较面积单位的大小,及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之间的辨析。

3、指导学生整理学过的面积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结构,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1、恰当选择面积单位,估计物体面积的大小。

2、给学生留有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体验。

3、在整理中构建面积知识之间的联系,正确地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突破重、难点的措施:

1、变概念的机械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

2、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

3、让学生探究,主动获取结论。

4、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

1.面积的认识…………………………………………….1课时。

2.面积的单位…………………………………………….2课时。

3.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2课时。

4.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公顷、平方千米…………….2课时。

5.检测与讲评…………………………………………….2课时。

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点: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实际大小。

教学难点: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大小建立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涂颜色”比赛。

教师在黑板上随手画出两个不规则的平面图形。

(1)要求学生把黑板上两个平面图形涂满颜色,看谁先涂完?

(2)讨论:为什么右边的这位同学先涂完?(生:因为右边的图形小,左边的图形大。)。

2、导入。

刚才老师画的是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平面图形的周长。而这两位同学涂的,是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

板书:面积和面积单位。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物体的表面。让学生闭起眼睛,把数学书和课桌的表面摸一摸,说一说有什么感觉。教师揭示: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课桌的表面要比数学书的表面大。

3、揭示面积概念。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4、比较面积大小。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有各种形状和大小,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像刚才两位同学涂的平面图形就是不规则的,请比较下面各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提问:

5的一样,它们所包含的方格数也相等,但是由于方格大小不一样,所以它们的面积也不同。这说明,单靠数方格还不准确。因此就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是说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教科书上介绍了一些,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第73页。

6、认识面积单位。

提问:

(1)课本上介绍了哪几个常用的面积单位?板书:(2)怎样的大小是1平方米?(出示1平方米的正方形白纸)怎样的大小是1平方分米?(出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蓝纸)怎样的大小是1平方厘米?(教师将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三张正方形纸摆成如下图形,让学生看到三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3)要测量操场或房间地面的大小,你们认为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恰当?

(4)要测量课桌面的大小,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要求学生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面,看一看大约有多少平方分米。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数方格比面积大小。

2、根据下面的测量要求,说出用长度单位还是用面积单位?

3、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面积是8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和16平方厘米长方形。

4、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略)。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本班共有18名学生,其中男生11人,女生7人。经过上学期的教育与学习,学生的一些基本本事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已经初步养成了自我独立思考、动手、动脑的正确学习习惯,对待学习的态度良好。可是有一少部分学生过于活泼好动,纪律观念还不够强,无团体意识,缺乏合作精神,还有一部分学生缺乏积极主动地学习习惯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督促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本册教材教学资料包括: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本事。

本册教材的重点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难点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事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1、使学生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明白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使学生认识时光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明白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明白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使学生了解不一样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构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本事。

9、使学生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构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构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本事。

10、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使学生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供给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忙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本事。

3、让学生经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本事。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4课时2.13-2.

第二单元口算除法3课时2.21-2.

笔算除法9课时2.27-3.

整理和复习1课时3.

第三单元简单的数据分析3课时3.12-3.

平均数2课时3.14-3.

第四单元年、月、日的认识2课时3.19-3.

24时计时法2课时3.22-3.

制作年历1课时3.

第五单元口算乘法3课时3.29-4.

笔算乘法4课时4.4-4.

整理与复习1课时4.

第六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2课时4.16-4.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3课时4.19-4.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3课时4.24-4.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3课时4.30-5.

小数的简单计算3课时5.3-5.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4课时5.7-5.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2课时5.14-5.

第十单元总复习4课时5.18-5.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本班共有学生,从整体来看,班上女同学在德育方面的表现比男同学要好。

二、存在问题。

1、部分学生在教室内大声喧哗、疯打闹,经常你追我赶。

2、上下楼梯不能自觉右行,时有扶着栏杆下滑的现象。

3、犯了错误不肯承认自已的错误,撒谎。

4、卫生保持得不好。

三、解决问题措施。

1、利用班会领着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把该如何做印进学生的心中,知道该怎么做了才能更好地落实在行动中。

2、在班上实行值日班长制,让每个同学轮流值勤,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3、对学生进行理财、感恩、革命传统、安全、诚信、环保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作为班主任,要对班会课进行精心地准备,力争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使学生的文明行为能够再上一个台阶。

4、做好家校合作的工作,开好家长会,充分发挥家长和社会的作用,力争形成家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

5、对于班上的重点学生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力争促使其进步。作为班主任,要多从《班主任之友》、《小学德育》等刊物上汲取营养,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四、本学期德育活动安排。

九月份:1、常规教育2、教师节感恩教育。

十月份:1、爱国教育。

2、逃生演练。

3、我的承诺主题教育。

4、安全伴我行主题教育5、法制教育讲座。

十一月份:书法绘画比赛。

十二月份:1、环保教育2。传统习俗知多少主题教育。

一月份:1、评选感动校园、感动班级人物。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小数的含义,会读会写一位小数、二位小数,学会比较简单的小数大小,学会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学会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在时间生活中加以应用,而且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

2、学会读、写一、二小数。

3、学会比较简单的小数大小。

4、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计算。

5、通过直观演示,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重点:小数的读、写法;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难点:小数的含义的解答。

认识小数----------------------3课时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2课时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目的: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知道数位顺序;了解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相应加减法,会进行简单估计。重点、难点:知道数位顺序,掌握数的组成。

目的: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了解用秤称物体的方法,了解进率,进行简单换算。重、难点: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能进行简单换算。

目的: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会口算,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重、难点:掌握口算方法,能正确口算。

目的: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会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能进行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重、难点: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目的: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感受并能正确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正确判断;认识周长的含义,能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重、难点:感受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探索周长计算方法。

目的: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会正确口算整百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会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精选16篇)

教学计划是教师控制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分配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下面是一些经过多次实践和验证的教学计划模板,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三年级上期数学学科活动课程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本册内容共分为4个部分:1、数与代数。包括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