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家教案及反思(优秀24篇)
通过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教师可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确保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下面是一份经过多年实践的教学工作计划,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音乐活动娃娃家教案反思
今天开放活动区,我走进了娃娃家。孩子们都玩的十分的高兴,有的在给娃娃盖被子,有的在给娃娃准备丰盛的午餐。这时,晗晗突然哭着对我说:“曾老师,晨晨抢了我的勺子!”我走过去一看,仔仔正在寒寒手里使劲的抢,寒寒又不给他。于是我对仔仔说:“今天我们就让寒寒给宝宝煮饭、炒菜好吗?”仔仔很不愿意的把勺子给了寒寒,但是他自己一直翘的嘴巴。我发现了他的表情,于是灵机一动,对仔仔说:“仔仔你看,寒寒给宝宝煮好了饭,你还能为宝宝做什么呢?”说完我就悄悄的走开了。过了一会儿,我又走到了娃娃家,看见仔仔正在有摸有样的给宝宝喂着香喷喷的饭,还不时听见他对宝宝说:“慢慢吃!宝宝,别烫到了!”我欣慰地笑了。
这是活动区经常发生的矛盾,但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老师应该正确看待、并恰当的处理幼儿之间的矛盾。因为孩子年龄还小,以自我为中心、独霸的意识强烈,所以经常会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与其他孩子发生争抢、抓扯。孩子的控制能力很弱,教师要及时的加以引导,教育他们学会互相谦让,当然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注意有意识的让他们逐步学会自我调节、自我化解矛盾,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与同伴友好相处的能力。
小班音乐活动娃娃家教案反思
1、感受摇篮曲柔和宁静的音乐气氛,并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2、体验爸爸妈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的浓浓爱意。
活动准备。
布绒玩具若干,音乐cd《睡吧,布娃娃》。
活动过程。
1、欣赏《睡吧,布娃娃》。
(2)教师把娃娃放入小床,给娃娃盖上被子,哼唱《睡吧,布娃娃》哄娃娃入睡。
师:娃娃睡着了吗?娃娃听到妈妈唱歌给他听就安静地睡着了。
2、教师小结:你们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是这样给你们唱着歌,哄你们睡觉的。
3、我来哄娃娃睡觉。
(1)教师引导幼儿抱起小宝宝,一起来学学这首哄宝宝入睡的歌。
(2)教师请幼儿慢慢跟唱。
4、教师引导幼儿扮演爸爸或者妈妈哄宝宝睡觉。
(1)放音带,请女孩子边随意跟唱《睡吧,布娃娃》,边哄宝宝入睡。
(2)放音带请男孩子边随意跟唱《睡吧,布娃娃》,边哄宝宝入睡。
师:娃娃睡找了吗?嘘,不要把娃娃吵醒,轻轻地把娃娃放到床上去(桌子上)。
5、教师引导幼儿再次倾听,并边用身体摇晃,边细细地感受爸爸妈妈对自己的浓浓爱意。
6、活动结束。
幼儿园小班娃娃家教案反思字
一.活动内容:
智力游戏《表情娃娃》。
1、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8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屏风一个,纸箱制操作人手一个,上有魔法书(红、黄、绿、黑)4本及圆点卡片(2-8)一套,内藏一串珠子(4颗)、录音机、磁带。
(一)语言引导、激发兴趣表情娃娃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动动脑筋把它们找出来。
(二)感官练习、感知数量。
1、运用视觉感知数量。
(1)、打开红色的魔法书:6只苹果,找出6号房间的娃娃:鬼脸娃娃。
(2)、打开绿灯魔法书:8条鱼,找出8号房间的娃娃:惊讶娃娃。
2、运用听觉感知数量。打开黄色的魔法书,请小耳朵帮忙一起找娃娃。
(1)5下鼓声,举起5点卡片,找出5号房间的娃娃:开心娃娃。
(2)7下鼓声,举起7点卡片,找出7号房间的.娃娃:生气娃娃。
3、运用触摸觉感知数量。打开黑色的魔法书,请小手帮忙一起找娃娃,摸出箱子内的珠子数(4颗),举起4点卡片,找出4号房间的娃娃:伤心娃娃。
4、请宝宝们学做各种表情,随着音乐欢快起舞。
5、教师小结。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采用变魔术的形式,能让幼儿在神奇、魔幻的快乐体验中,积极参与到游戏之中,首先让幼儿打开魔法之书,谁也不知道魔法之书里藏着什么,当出现物体时,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有了足够的动力去开展剩下的游戏,本次活动重点是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7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摸一摸、猜一猜、看一看、点一点等多种形式,能达到更好地学习效果。
小班音乐活动娃娃家教案反思
娃娃家一直是孩子们喜欢玩的区角,但是每次进去总是会发现孩子们玩的水平都是不高的,有时候就是简单的摆弄,没有什么社会的交往。于是有一天,我以一个客人的身份按响了娃娃家的门。孩子们听到门铃声都楞住了,只是对我笑,只觉得稀奇,当然更加不知道该怎么招呼客人了。于是在区角讲评的时候我就把这个作为一个点来进行了交流,没想到的是孩子们对这个交流点是很感兴趣的,还会不由自主地模仿起来。第二天,当我再去娃娃家的时候,已经有几个孩子知道该怎么招呼客人了,这就是老师通过游戏过程中角色参与的观察方式,平行游戏的指导形式来促进孩子们游戏水平的提高的。小班的孩子是好模仿的,他们喜欢模仿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在这种角色游戏中,我们老师可以以一种角色来参与到孩子们游戏中去,从而更深入的观察孩子,进一步地指导孩子。
随着幼教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对更自由更灵活的教学形式――区角活动的探索也越来越深入,我们不断地挖掘着区角游戏的潜在教育价值,也不断的思考着如何让孩子在区角游戏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我工作的第三个年头,结合自己的区角活动理论的学习,对照自己区角活动中的教育行为,更深入了解幼儿并指导幼儿,促进幼儿的成长。
小班音乐活动娃娃家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多彩多姿的小娃娃和《小娃娃》歌曲,喜欢美丽可爱的小娃娃,萌发爱心。
2、体验歌曲和娃娃玩具的造型、色彩美、发展美感。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请家中有玩具娃娃的幼儿带娃娃来园;不同造型,不同颜色的玩具娃娃若干。
2、《小娃娃》歌曲录音带和录音机。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欣赏多彩多姿的小娃娃和《小娃娃》歌曲,喜欢美丽可爱的小娃娃,萌发爱心。
活动难点:
体验歌曲和娃娃玩具的造型、色彩美、发展美感。
活动过程:
1、教师用玩具娃娃的口吻,引出内容。
2、让幼儿自选娃娃。
小班音乐活动娃娃家教案反思
1、让幼儿将娃娃家中的物品摆放整齐。
2、懂得爱惜玩具。
活动准备。
创设过家家的场景若干。
活动流程。
一、导入:(出示情景)。
“今天小猫和小熊在娃娃家玩完过家家的游戏后,就回家了!现在我们帮忙检查一下,看看它们是否把东西整理好了?”“没有!”“现在我们看看哪个小朋友的眼睛最亮,发现的问题最多!”请幼儿在情境中进行观察。(水杯、拖鞋都没有摆放整齐;抹布没叠就丢在一边了;小娃娃的被子也没有叠放整齐;玩具、彩笔没收……)。
二、基本部分:
娃娃家中的物品应该怎样摆放呢,谁来帮帮它?请几名幼儿对物品进行摆放,让其他幼儿注意观察是怎样整理的,教师注意及时总结。(本部分除了让孩子练习整理,摆放物品的习惯的习惯外,还可以将其中的一点拿出来让孩子学习,如:怎么摆放拖鞋;如何让小猫的外套(抹布、床单)变的.整齐等等,并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练习。)。
三、分组进行练习:
创设多个环境,将孩子们分成几组,让孩子们共同合作进行整理,让每个孩子都有练习的机会。“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帮忙整理一下,比比哪个娃娃家里整理的最整齐。”
四、情感教育:
让幼儿懂得爱惜玩具。“小猫和小熊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玩具被扔得到处都是,这样玩具就会很生气,还会跟你们一起玩吗?所以我们应该怎么样做?”教师进行总结。
附:儿歌《爱惜玩具》。
玩具玩具真有趣,天天和我做游戏,轻轻拿,轻轻放,不扔不摔要爱惜。我的创新小结及反思活动一开始我就创设环境让孩子们进行观察,看看说说,并进行整理。集中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增加孩子们的积极性。有的孩子在整理时出现了困难,给小娃娃叠被子时,幼儿不知道要把边对齐,通过老师的及时讲解示范,孩子们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分组练习时让孩子及时地进行了练习。通过这节课孩子们在整理自己的物品这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让孩子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娃娃家》
1、对游戏活动感兴趣,愿意参与角色游戏活动。
2、树立游戏规则意识,遵守游戏规则,养成三轻的游戏常规。
3、按角色职责游戏,能与同伴合作游戏,友好相处。
娃娃家、理发店、医院的玩具。
1、提出问题:引起幼儿讨论,激发幼儿游戏的愿望。
师:娃娃肚子饿了怎么办?娃娃家的爸爸、妈妈要做哪些事?
你开的理发店来了顾客,你要怎样为客人服务?
你是医院的医师,有人找你看病,你要怎要为病人看病?
2、幼儿自由交流。
在娃娃家你想当谁?在理发店你想当什么?在医院你想当什么角色?
3、提出要求:
(1)做到"三轻",爱惜玩具及材料。
4、幼儿游戏:教师观察幼儿利用游戏材料进行交往的情况,以角色身份指导幼儿学习用恰当的词汇或句子进行交流,并学习礼貌待人。
5、评价:
1)今天你玩得开心吗?为什么?和谁做了哪些事?
2)表扬在游戏中能坚守岗位的幼儿。
小班音乐活动娃娃家教案反思
1.熟悉角色活动区的环境及规则,能够遵守规则与同伴友好相处。
2.喜欢扮演熟悉的角色,知道角色名称,模仿基本的动作。
3.游戏中有简单的角色语言和行为。
4.培养幼儿清楚表述和大胆表演的能力。
5.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重点难点。
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和关系及游戏中简单的角色语言和行为。
活动准备。
准备材料和道具,例如布置有小床、沙发的起居室,娃娃、爸爸(夹包)、妈妈(围裙)、爷爷、奶奶、的头套、拐杖等。
活动过程。
在角色活动之前,我精心布置了娃娃家的环境,用纱窗把娃娃家布置得温馨而漂亮。在这个“家”中,有沙发、桌椅、小床、电视等家具,床上有娃娃在睡觉。在娃娃家的一角,布置了厨房用品:锅碗瓢盆、橡皮泥做得各种面点、彩色纸做得各种蔬菜等。
孩子们选择好了角色都进入到区域中开始活动了,彬彬扮演娃娃家的爸爸,他在家里看着报纸,顺顺和乐乐扮演着娃娃家的爷爷和奶奶,露露则穿上了妈妈的围裙像模像样地在厨房里忙着。开始的几分钟里,孩子们都在扮演着自己的角色,玩得很高兴,可时间稍长一点,有的孩子表现出厌倦的情绪,彬彬扔下报纸出门了。在各个区域里转来转去,顺顺和乐乐手拉着手旁若无人地在客厅里跳起了舞。露露则在厨房里乐此不疲地忙着做饭,娃娃被扔在了一边,无人照管。
这时,老师走进了娃娃家说:“我是爸爸的朋友,来看望爸爸的,爸爸去哪了?”正在跳舞的顺顺和乐乐听到问话,停止了跳舞,赶紧过来接待“客人”。“爸爸”彬彬听到问话也急忙跑回了娃娃家,“客人”把娃娃抱起来说:“呀!孩子好像有点发烧,要不要去医院看看啊?”娃娃家的几个人都围到了娃娃身边,有的倒水,有的找药,正在做饭的妈妈也跑进屋里抱起娃娃。
老师看孩子们又重新投入到游戏中,说:“娃娃吃了药,让她睡会吧,要好好看着点,要是继续发烧可要及时送医院啊!你们谁来照顾孩子呢?”“爷爷”说:“妈妈照顾孩子吧!”于是,“奶奶”主动去做饭,“爸爸”忙着招待客人。孩子们又回到了原来的角色中,继续开始活动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班音乐活动娃娃家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的说唱情趣,学习与同伴的协调表演。
2,学习根据歌词创编动作,体验创作及合作表演的乐趣。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喜欢玩娃娃家吗?娃娃家里面有谁呢?你们在玩娃娃家的时候都干些什么呢?
2,观看情境表演并欣赏歌曲。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和听一听这两个小朋友是怎么玩娃娃家的。
3,熟悉学习歌曲。
师:现在请小朋友一边听老师的琴声,一边听两个小朋友的范唱,并跟着他们一起学一学这首好听的《扮家家》。
4,分组表演。
师:请小朋友找个小伙伴两人为一组来进行演唱表演。
5,结束。
《纲要》提出: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乐意与人交往,学习合作与分享。
幼儿园小班娃娃家教案反思字
活动目标:
1.创设情境,让幼儿在抱抱娃娃和生活经验的联想中,体验父母爱孩子的情感。
2.激发幼儿学习儿歌的兴趣。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体会做事要仔细,不要粗心大意。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在操作中有念儿歌的兴趣。
难点:通过情境的创设、幼儿的操作、以及说说念念中体验父母爱孩子的情感。
活动准备:
人手一个娃娃、录音磁带。
活动流程:
兴趣激发感受理解完整欣赏体验实践。
活动过程:
一.兴趣激发:
(创设娃娃家情境。敲门声响起)谁在敲门呀?(教师开门)原来是娃娃来做客了。(娃娃与幼儿互相问候)。
二.感受理解:
1.理解第一、二句。
(1)小娃娃长的是怎样的啊?(幼儿随意说,教师用儿歌词句小结幼儿的回答)。
(2)小娃娃,真漂亮,大眼睛,小嘴巴,你们喜欢吗?[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我们和小娃娃说说话好吗?(和老师一起念第一、二句)。
重点引导:谁会表扬娃娃,娃娃就来亲亲你。
2.理解学习第三、四句。
(1)嘘,听!好象是小娃娃在说话。听一听,她在说什么。
(放录音:谁来抱抱我,做我的好妈妈?)。
(2)小娃娃说了什么呀?
(3)谁愿意做娃娃的妈妈,抱抱她还要说我来抱抱你,做你的好妈妈。
重点引导:a.个别示范(娃娃说xxx像个好妈妈,一边抱娃娃一边会和娃娃说话)。
b.集体抱娃娃(鼓励幼儿先自由地和娃娃说说话,再集体和娃娃说话)。
活动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如果我能更好地把握教学的节奏,使各个环节衔接得更紧凑一点,那样将会有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发挥想象力进行创编,相信孩子的思维会更活跃,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会有进更进一步的提高。
小班音乐活动娃娃家教案反思
娃娃家”是小班幼儿来幼儿园玩角色游戏的第一个主题,是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最喜欢的主题。但由于幼儿经验缺失,幼儿在为玩游戏时经常出现游戏情节单一,重复性动作多,游戏时间持续较短等问题。
本次幼儿的游戏水平比前两次提高了许多,首先,幼儿的角色意识增强了,不管是扮演爸爸的还是扮演妈妈或者客人的,他们抱宝宝、喂宝宝的姿势都更有样子了,而且基本上懂得自己的任务。其次,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用礼貌用语进行对话,并能在老师的提醒下收拾玩具材料。
但是也发现了些许问题,由于老师的语速偏快,幼儿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听不清楚问题;辅助材料不够多;在用礼貌用语问好的时候可以引导每个角色的幼儿都可以进行问好,让幼儿都能充分运用到礼貌用语。
在以后的角色游戏中,我将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让幼儿在游戏中发挥自己的职责,体验游戏的快乐。
小班音乐活动娃娃家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初步掌握歌曲的内容,能用身体动作表现抱娃娃的动作。
2、借助情境表演、游戏、记忆歌词内容。
3、在结伴游戏时,愿意与同伴交换进行抱娃娃表演。
4、复习汉字:小娃娃活动准备:布娃娃若干。
5、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6、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
2、师生随着音乐用缓慢、轻柔的歌声演唱《我的小宝宝》。
二、学习歌曲《小娃娃》。
1、师:小娃娃睡醒了,我们来看看这个小娃娃长得师什么样子?身上穿着什么衣服?你喜欢它吗?你想抱抱它吗?我们一起和小娃娃来做游戏吧,轻轻地抱他转一转,还要送给大家玩。
2、老师这里有一首小娃娃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师表演唱《小娃娃》: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演唱。
三、幼儿学玩表演游戏1、教师示范讲解游戏玩法:出示娃娃,边唱边示范游戏的玩法,唱到最后一句将娃娃送给另一个幼儿,并与该幼儿交换位置。
2、师:我做妈妈抱娃娃唱歌,谁来和我一起玩游戏?
3、师:找一个好朋友做游戏,商量一个做妈妈,一边唱一边抱娃娃做动作。
四、幼儿完整地表演做游戏1、请一组幼儿做这个游戏,每人抱一个娃娃,唱最后一句时把娃娃送给好朋友,间奏后拿到娃娃的幼儿继续表演做游戏。
2、师:娃娃要睡觉了,小朋友把小娃娃送到床上放好,轻轻地离开,不影响娃娃睡觉。
《小娃娃》是托班宝宝第一次接触听旋律进行的律动活动,此活动如果一下子就请宝宝听音乐或模仿老师抱着娃娃做动作,宝宝的积极性不会很高,因此在一开始教师富有童趣的讲述律动所表现的内容相关的故事就是激发幼儿兴趣拓展的好办法,当宝宝被故事的小娃娃吸引后,请宝宝们以小娃娃的角色来和老师一起进行表演,宝宝们就会自然的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抱着小娃娃做抱着娃娃转个圈、双手送给别人的动作,等宝宝都愉悦地进入表演的状态后再加入小娃娃的旋律带领宝宝们表演,宝宝们自然会体验音乐的快乐和旋律的美,宝宝们随着音乐在涌动成了一个个活泼的小精灵,在反复的.表演中宝宝似乎听懂了音乐,随后的活动就开展的很顺利,虽然有些宝宝还不能做到手口一致,做了动作就忘了唱歌,唱了歌就不做动作,这可能是有些宝宝的年龄偏小,动手能力弱的缘故吧,相信以后会改变的。
小班娃娃家活动反思
娃娃家是学前幼儿最喜欢并善于模仿学习的角色游戏。2-3岁的孩子在游戏的表征水平大都是停留在摆弄玩具上,进入小班后,为了丰富游戏的清景,我们增加了角色的扮演(如:爸爸、妈妈、姐姐、宝宝等),孩子们非常的感兴趣。
区域活动开始了,瑞瑞和小李在娃娃家玩,只听见“哇”的一声,我赶紧走过去一看原来是瑞瑞哭了,我问:“瑞瑞你怎么了?”瑞瑞:“他抢我的煤气灶。”小李大声说:“我没有煤气灶怎么烧菜呀!”说着也快要哭出来了。我赶紧让他们放下手中的煤气灶,问:“你们今天在娃娃家里做什么?”“我当爸爸,我当妈妈”他们异口同声的回答。“那你们的爸爸妈妈在家里是不是也像你们现在一样抢东西呀?”他们俩个直摇头。“对呀,爸爸妈妈是一家人,要相亲相爱,你们今天当的是爸爸妈妈,所以也要相亲相爱,相互谦让好吗?”他们俩个听后使劲的点了点头。然后小李把煤气灶递给了瑞瑞,说:“家里妈妈做的饭最好吃,你今天当妈妈,你来做饭吧。”
反思:我班幼儿进入小班集体生活才一个月,大多数初次接触角色游戏,所以很喜欢扮演其中的角色,特别喜欢当爸爸妈妈。但是一旦他们真正玩的时候有经常会忘记自己扮演的角色,于是就出现了“爸爸”和“妈妈”争夺东西的场面。
指导策略:在游戏中,教师应该经常提醒幼儿,生活中的爸爸和妈妈是怎样做的?宝宝又应该怎么做?宝宝可不可以碰煤气灶?爸爸和妈妈能不能抢东西?相信多一些这样的引导孩子间的争抢行为会慢慢减少。
中班教案娃娃家
结合《纲要》艺术领域中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是开展其他活动。”因此我们想通过这节活动启发幼儿运用身边熟悉的材料来制作一些美丽的作品,培养幼儿的手工技巧及对手工的兴趣。
1.让幼儿学会简单的手工技巧。
2.训练幼儿粘贴的技能。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对手工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重点:让幼儿学会简单的手工技巧。
难点:训练幼儿粘贴的技能。
1. 纸杯子、固体胶若干。
2.废旧卡纸裁剪好的长条和各种图形。
活动过程
(一) 导入部分。
教师出示纸杯:“这是什么?它能干什么?”引入纸杯娃娃的主题。
(二) 基本部分。
1. 教师拿出纸杯等制作手工的材料。
2. 教师将长条卡纸卷成圈再展开。
3. 将卷好的纸粘在纸杯上,当纸杯娃娃的'头发,纸杯口朝下。
4. 教师选择深色的卡纸制作纸杯娃娃的眼睛。
5. 教师选择红色的卡纸制作纸杯娃娃的鼻子。
6. 纸杯娃娃制作成功,让幼儿欣赏。
7. 教师指导幼儿动手制作手工。
8. 教师巡视指导。
(三) 结束部分。
教师对幼儿制作的纸杯娃娃进行评价,并让幼儿互相欣赏。
教师在作品上写上幼儿的名字并放在美术角展示。
1.本堂课是幼儿对手工的初步尝试。
2.本堂课结合实际,让幼儿容易理解并学会,与教师配合良好,互动较好
3.本堂课中个别幼儿动手能力较弱,但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中班教案娃娃家
1.明确理发师的工作职责,并能运用语言互相交流。
2.学会协商分配角色,能与同伴联合游戏,增强规则意识。
3.巩固听到信号能共同收拾玩具的习惯。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理发工具、美美发屋环境创设。
新材料:胸卡,染发工具。
1.回忆上次游戏的情况,探讨本次游戏的玩法。
a理发店的客人提意见,理发师只顾着洗头,每人理发,该怎么办?
引导幼儿知道,理发师应分工明确。
b上次有的客人说烫发很满意,那理发店还可增加什么项目呢?引导幼儿说染发。
c 请幼儿表演染发,了解染发的过程。(洗头-选颜色-染发-洗头-吹发)
2.幼儿自主选择角色游戏
a理发师们互相商量,明确自己的任务,并且佩戴上胸卡。
b教师以顾客身份参与,指导染发新项目。
c各游戏主题间能互动,如娃娃家的妈妈带孩子去理发。理发师下班后去娃
娃家做客,医生也来理发等。
3.收拾材料场地
要求幼儿听到信号马上整理玩具材料,不偷懒,玩具懂得归类摆放。
4.游戏评价
a教师根据游戏进展情况进行讲评,表扬表现好的幼儿。
b请幼儿互评,在互评中进一步明确游戏玩法及规则。
情况分析及策略:
本次游戏,幼儿的游戏情节比上一次更丰富了,理发师们的分工更明确了,更好地为顾客服务。但各游戏之间的结合不够密切。
之前没什么顾客,但到后面还是有很多幼儿去玩,例如31、25等幼儿。在理发店里有两位理发师,他们都做的很好,例如7号,她都有按老师讲的一步步去做,看起来就象一个专业的理发师,她的顾客是陈昕悦,他们两配合的很好,还有一位理发师是4,他也按理发师的角色一步步的`操作,总的来说幼儿还是掌握了理发的技能。 本次活动是在幼儿理解剪头发的基础上,添加多种发型图、以及电吹风和定型水的用途,下次还可以在理发店里增设染发、梳头发等游戏内容,还有类似活动的开展教师的讲解时一定要有条理,游戏前要讲清规则。
本次新增加的角色游戏主题--《理发店》。本次活动中孩子们能自主的进行游戏、使用礼貌用语等。大部分幼儿能够参与到活动中去,达到预设的目标,是本次活动的亮点。但是,不可否认的还是存在一些不足,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采取能力强的幼儿示范引入活动,但是由于位置的安排不合理,台下的幼儿不能很好的观看到,没有达到预期的示范效果,后来教师发现及时进行了调整。
二、本次活动中教师的重点放在了新主题《理发店》上,忽视了其他些主题的指导,导致个别组的幼儿没有老师的指导,不能很好的进行游戏。
三、教师采取的幼儿之间以强带弱的方式在本次活动中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幼儿之间的协商与沟通上还需要加强,个别幼儿还是出现争抢现象,在活动的小结时也针对这个问题和幼儿进行了探讨,找出解决的方法。
每一次反思就是一次收获,本次活动中存在的不足,我也将在下次活动中改进,以达到更好的活动效果。
小班娃娃家教案
1、复习巩固各种图形的特征。
2、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幼儿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1、知识按的准备:幼儿已经认识几种图形。
2、物质资料准备:奇妙箱,幼儿操作用的六种几何图形若干;各种图形卡片人手一份。
(一)游戏:奇妙箱里找图形娃娃
1、老师念儿歌:奇妙口袋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是什么?
拿出长方形,问:这是什么啊?为什么说她是长方形的啊?
问: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哪些东西是长方形的?(引导幼儿讨论)
2、再念儿歌:奇妙口袋东西多,请某某小朋友来摸一摸。
当幼儿摸出图形后,要求说出图形名称和特征,并讲出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物品?
游戏反复进行。
3、老师总结:奇妙箱里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和椭圆形。(一边说一边出示相应的物品)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正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而且四个角一样大,四条边一样长;长方形也有四个角、四条边而且四个角一样大,对面的二条边一样长;梯形也有四条边,上下对面的二条边是平行边,旁边是两条斜边;圆形和椭圆形都是圆圆的没有角的,边摸上去是光滑的,只是椭圆形是扁的。
(二)拼画
老师:小朋友的本领真大,所以图形娃娃们想和我们做个游戏。盘子里放着许多图形宝宝,等一下请你们挑选自己喜欢的图形,在这些图形上添画几笔变成其他有趣的物品。也可以用几个图形拼成其他各种物品。让我来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变的东西和别人不一样。
(让幼儿大胆想象,在几何图形上添画成另一物品)
(三)数数、分类活动:
根据自己拼画的图形娃娃的数量、种类进行数数、分类活动。
1、请个别幼儿上来说说:你用什么图形宝宝来变的?变成了什么?
2、用园形的变了几样东西?谁变的最多?(把最多的展示)
3、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和椭圆形依次
寓教于乐,以游戏化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一直都是幼儿园所倡导的。针对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三个游戏,和小朋友们共同复习对四种图形的认识。孩子们的兴趣都较高,大多数孩子都能说出四种图形的名称和基本特征,也能按照老师的提示进行拼拼乐的游戏。因此,教学目标能顺利达到.现将自己在本次科学活动《我和图形宝宝做游戏》每个环节作一反思。
小班娃娃家活动反思
娃娃家”是小班幼儿来幼儿园玩角色游戏的第一个主题,是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最喜欢的主题。但由于幼儿经验缺失,幼儿在为玩游戏时经常出现游戏情节单一,重复性动作多,游戏时间持续较短等问题。
本次幼儿的游戏水平比前两次提高了许多,首先,幼儿的角色意识增强了,不管是扮演爸爸的还是扮演妈妈或者客人的,他们抱宝宝、喂宝宝的姿势都更有样子了,而且基本上懂得自己的任务。其次,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用礼貌用语进行对话,并能在老师的提醒下收拾玩具材料。
但是也发现了些许问题,由于老师的语速偏快,幼儿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听不清楚问题;辅助材料不够多;在用礼貌用语问好的时候可以引导每个角色的幼儿都可以进行问好,让幼儿都能充分运用到礼貌用语。
在以后的角色游戏中,我将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让幼儿在游戏中发挥自己的职责,体验游戏的快乐。
小班娃娃家活动反思二:《娃娃家》游戏后活动反思(500字)
娃娃家一直是孩子们喜欢玩的区角,但是每次进去总是会发现孩子们玩的水平都是不高的,有时候就是简单的摆弄,没有什么社会的交往。于是有一天,我以一个客人的身份按响了娃娃家的门。孩子们听到门铃声都楞住了,只是对我笑,只觉得稀奇,当然更加不知道该怎么招呼客人了。于是在区角讲评的时候我就把这个作为一个点来进行了交流,没想到的是孩子们对这个交流点是很感兴趣的,还会不由自主地模仿起来。第二天,当我再去娃娃家的时候,已经有几个孩子知道该怎么招呼客人了,这就是老师通过游戏过程中角色参与的观察方式,平行游戏的指导形式来促进孩子们游戏水平的提高的。小班的孩子是好模仿的,他们喜欢模仿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在这种角色游戏中,我们老师可以以一种角色来参与到孩子们游戏中去,从而更深入的观察孩子,进一步地指导孩子。
随着幼教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对更自由更灵活的教学形式――区角活动的探索也越来越深入,我们不断地挖掘着区角游戏的潜在教育价值,也不断的思考着如何让孩子在区角游戏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我工作的第三个年头,结合自己的区角活动理论的学习,对照自己区角活动中的教育行为,更深入了解幼儿并指导幼儿,促进幼儿的成长。
小班娃娃家活动反思三:幼儿园小班娃娃家区域活动反思(479字)
“你是爸爸,爸爸不抱宝宝,妈妈抱宝宝。”晨晨说着,便伸手去接庭庭怀中的娃娃。“我是妈妈,是妈妈!”庭庭说着,双手更紧地抱着娃娃。“我抱一下,抱她吃药。”晨晨不再争抢娃娃,―副商量的语气在同庭庭协商着。“我是妈妈,妈妈喂宝宝吃药。”庭庭边说边煞有介事地拿起桌上的小勺,摆出喂娃娃吃药的架式,不再理睬晨晨。他一手抱着娃娃,一手拿着小勺,嘴中念念有词:“不苦,这是果汁。吃药就不打针了。”此时,晨晨插进话来:“爸爸下班啦,爸爸亲亲宝宝。”说着,再次伸出手抱宝宝。“爸爸下班啦,妈妈去做饭。”庭庭说完,将娃娃递给晨晨,拿起一把刀做起饭来。庭庭“妈妈”很专注地又是切菜,又是煮饭,晨晨“爸爸”抱着娃娃在旁边督阵,真是一派和谐的家庭气氛。
反思:
此一幕使我们看到了3――4岁孩子同样也会逼真地做家务,演绎着家庭和谐的氛围。在模仿中孩子体验了游戏的快乐。随着孩子感觉经验的丰富,他们在游戏中从不会交往发展到能互相协商、协作。教师此时以旁观者的身份,当看到幼儿出现争抢娃娃时,并不急于介入,留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与机会,以欣赏的态度看到孩子的进步与发展,并感到由衷的高兴。
大班教案娃娃家
1、对游戏活动感兴趣,愿意参与角色游戏活动。
2、树立游戏规则意识,遵守游戏规则,养成三轻的游戏常规。
3、按角色职责游戏,能与同伴合作游戏,友好相处。
4、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5、体验模仿的乐趣。
娃娃家、理发店、医院的玩具。
1、提出问题:引起幼儿讨论,激发幼儿游戏的愿望。
师:娃娃肚子饿了怎么办?娃娃家的爸爸、妈妈要做哪些事?
你开的理发店来了顾客,你要怎样为客人服务?
你是医院的'医师,有人找你看病,你要怎要为病人看病?
2、幼儿自由交流。
在娃娃家你想当谁?在理发店你想当什么?在医院你想当什么角色?
3、提出要求:
(1)做到"三轻",爱惜玩具及材料。
4、幼儿游戏:教师观察幼儿利用游戏材料进行交往的情况,以角色身份指导幼儿学习用恰当的词汇或句子进行交流,并学习礼貌待人。
5、评价:
1)今天你玩得开心吗?为什么?和谁做了哪些事?
2)表扬在游戏中能坚守岗位的幼儿。
中班教案娃娃家
1.学习用各种几何图形片拼娃娃,能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并计数。
2.尝试变化图形片摆放的位置,以表示图形娃娃的多种姿势。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
1.认识图形片。
出示几何图形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师:这里有许多图形,你们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引导幼儿逐一认读图形名称。
2.拼图形娃娃。
(1)师:图形片想请小朋友用它们来拼出各种各样的娃娃。
想一想:用什么图形可以拼出娃娃头?什么图形可以拼出娃娃的身体、胳膊和腿呢?
幼儿分组进行操作。
(2)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进行比较。
师:这两个娃娃一样吗?你能看出他们在做什么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请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娃娃?
3.再次拼图形娃娃,并用数字表示所用各种图形的数目。
提出操作要求:请小朋友们再拼一个图形娃娃,拼好后看看说说你这次拼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娃娃,分别用了哪些图形,再数一数每种图形有几个,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在表格进行记录。
4.集体评价。
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上的'数字与实际使用的数量是否一致。
活动反思
数字是无处不在的,它们的存在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
小班娃娃家活动反思
角色游戏是幼儿喜欢的一种游戏,尤其是小年龄幼儿。她是幼儿对未来社会角色身份和未来社会角色交往以及未来社会角色情感的初步体验。在角色游戏时,孩子们充当着不同的角色,而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身份就有不同的表现,如各种语言、动作、形象等,这些不同的角色就是孩子对未来社会角色身份的初步体验。
角色游戏同时也是较难玩“好”的一种游戏。对于刚进入集体社会的上小班幼来说,脱离了原本独个的生活方式,进入一个集体小社会,一方面孩子们生活经验缺乏,另一方面则是难以掌握所表演的社会角色,如营业员、医生、理发师等的行为、语言乃至社会义务。
父母是人生的第一启蒙老师。所以,孩子们最先熟识和接触的就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对角色身份的体验也就是从爸爸妈妈开始的。幼儿体会不同身份的角色,最早最多从“娃娃家”开始,“娃娃家”游戏堪称是学前教育中角色游戏中的“经典”。孩子们在游戏中充当爸爸妈妈的角色,很自然地去模仿爸爸妈妈的言谈举止,学习他们的日常行为,将自己理解的爸爸妈妈形象表现出来。这就是孩子们对角色身份的初步体验,而这初步体验对孩子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正因如此,幼儿教师就更应该重视角色游戏的指导,为孩子们尤其是小年龄的孩子的将来充当真正的社会角色打下基础。以下截取所带教小班一年间10个主要时间段的游戏观察记录:
观察时间:小班第一学期九月份。
游戏背景:
娃娃家是学前前儿童喜欢并善于模仿学习的角色游戏。2-3岁的托班孩子,在游戏表征上水平大都只是停留在摆弄玩具上,进入小班了,为了丰富游戏的情景,教师增加了角色的扮演(爸爸、妈妈、姐姐、宝宝等),孩子们对此非常的感兴趣。
游戏行为实录:
俊俊和馨馨在娃娃家玩,只听见“哇”的一声,闻声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俊俊哭了,我走上前问“俊俊,你怎么啦?”、“她抢我的煤气灶。”俊俊指着馨馨说。“馨馨你为什么要和他抢东西呀?”、“他不把煤气灶给我烧菜呀!”、“你们今天在娃娃家里做什么”、“我当的妈妈,我当的爸爸”他们异口同声地告诉我。“那你们的爸爸妈妈在家里要不要抢东西的呀?”他们两个直摇头,“对呀,爸爸妈妈是一家人,要相亲相爱,你们今天当的是爸爸妈妈,所以也要相互谦让,好吗?”他们俩听了以后使劲地点了点头。
游戏行为反思:
进入小班集体生活才一个月,大多数幼儿刚刚开始接触角色游戏,所以对角色游戏很感兴趣,而且很喜欢扮演其中的角色,特别喜欢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但是一旦他们真正玩游戏的时候又经常会忘记自己扮演的角色,特别是当幼儿之间出现共同争夺某一件他们共同喜欢的东西的时候,他们就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角色,于是就出现了“爸爸”和“妈妈”争夺东西的场面。
指导与调整:
在游戏中,我们经常会提醒幼儿,生活中爸爸和妈妈是怎样做的?宝宝又应该怎么做?宝宝可不可以碰煤气灶?爸爸、妈妈能不能抢东西?经过我们的多次提醒,幼儿间争抢的行为慢慢少了。
观察时间:小班第一学期十月份。
游戏背景:
角色游戏是小年龄孩子表现生活的游戏,在游戏中可以产生许多的互动。今天的角色游戏开始了,琪琪和楠楠来到了娃娃家,戴上了妈妈和哥哥的牌子。“妈妈”抱起了娃娃,给小床整理,哥哥则在一边看着,一会儿帮忙,一会儿进入厨房,开心的玩起了“过家家”游戏。游戏行为实录:
“我是妈妈,你是哥哥,妈妈给宝宝穿衣服,你自己到厨房里去烧饭好吗?”妈妈琪琪对哥哥楠楠商量道。“我不会呀,烧饭应该是妈妈的呀。”哥哥楠楠显然很不愿意。妈妈说:“我们是一家人呀!我现在没空啊,我要给宝宝穿衣服,她要上学了呀。”“那等爸爸回来烧嘛!(扮演‘爸爸’的孩子正好去吃饼干了)。”我上去参与他们的游戏:“我来做客啦!好饿呀!”。妈妈和哥哥开始愣在那里,后来哥哥反应快让我请坐。“妈妈”这时也停止整理,来到厨房胡乱的抓起一个水果和一种蔬菜就放在小碟子里给我示意让我吃,还提醒我说:“这些是假的,不能放在嘴里吃的,要假装吃。”我笑着做了一个假装吃的动作:“啊呜、啊呜”。我请妈妈和哥哥也坐下,大家一起笑着“吃”东西了。
游戏行为反思:
3-4岁的孩子爱模仿的特点十分突出,模仿是这一时期儿童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习得良好得行为习惯。例如:模仿爸爸妈妈照顾宝宝得样、烧饭的动作等。一般孩子认为烧饭是妈妈的事情,所以当妈妈提出让哥哥做时,哥哥百般不情愿。这样就容易在游戏中产生冲突,将游戏僵持。教师适时的进入,可以帮助幼儿缓解矛盾,以自己小客人的身份提醒和丰富游戏情节。
指导与调整:
这个阶段幼儿年龄小,虽然容易将假想和实际相混淆,把一些娃娃家的造型逼真的玩具当作真的放入口中。但随着生活经验的逐步丰富,一些孩子也意识到这是游戏,是假的食物(游戏中妈妈提醒我不能吃是假的)。在游戏评价中,老师可以提醒幼儿:不能把玩具放入口中,即不安全又不卫生。
观察时间:小班第一学期十一月份。
游戏背景:
角色游戏是幼儿较喜欢的一种游戏。她是幼儿对未来社会角色身份和未来社会角色交往以及未来社会角色情感的初步体验。在角色游戏时,孩子们充当着不同的角色,而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身份就有不同的表现,如各种语言、动作、形象等,这些不同的角色就是孩子对未来社会角色身份的初步体验。因此,师就更应该重视角色游戏的指导,为孩子们尤其是小年龄的孩子的将来充当真正的社会角色打下基础。
游戏行为实录:
珊珊拿着锅子和勺子十分投入地在煤气灶上烧着饭菜,不一会儿,就看见在锅子里装满了小小的五颜六色的塑料积木。“吃饭了”她把香酥纸做的小馄饨放在小碗中。放了几个还不满足,乐此不疲地又用小碗盛了饺子、汤圆,小小的桌子上放满了食物。这时,坐在一旁的“姐姐”静宜说“娃娃要吃奶了”,马上拿来一个大的奶瓶,端坐在垫子上,一手抱着娃娃,一手轻轻的将奶瓶朝娃娃嘴里送。珊珊叫她来吃馄饨,静宜没有理会,继续喂娃娃。珊珊只能自己管自己吃。“爸爸”旭捷则自顾自的摆弄饮水机。
游戏行为反思:
3岁左右的幼儿发展特点是自我意识萌芽,直觉行动思维,注意不稳定。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学习和游戏的内容是模仿真实的生活实践,对角色游戏很感兴趣,而且很喜欢扮演其中的角色,特别喜欢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可在游戏活动中,三个带着角色身份的幼儿独自行动,各自管各自烧饭或喂娃娃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才开始分工合作烧饭和菜、喂娃娃吃饭,可见幼儿的合作意识不强。因此在初期的交流分享中,以教师示范,孩子模仿为主,促进和激发幼儿的简单合作意识。同时在摆放材料上需要考虑投放一些半成品,促进新的游戏情节发生,提高合作的频率。
指导与调整:
游戏中,教师以客人角色的身份进入到游戏中,珊珊笑眯眯地做开门状。教师说:“谁在烧饭呀,菜怎么这么香呀?”珊珊连忙很自豪的说:“这是我烧的饭菜”!教师接着说:“我是小客人,我带来了汉堡包,我们一起吃饭吧!”就这样,大家围坐在一起,兴高采烈的做出吃的模样。
观察时间:小班第一学期十二月份。
游戏背景:
娃娃家游戏已经开展了大半个学期了,大部分的孩子都已经积累了一些零星的娃娃家游戏的经验,她是很多孩子喜欢去的好地方。孩子们在娃娃家中尝试着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进行游戏。从最初的分配角色要引导孩子认识娃娃家的格局布置和角色任务,再到过程中的指导和教育孩子材料整齐收放等等,这一系列的变化都预示着孩子对角色游戏的不断了解,从“喜欢玩”转化成“有角色的玩”。
游戏行为实录:
天天吃完点心就急着去了小阁楼,他带上了爸爸的牌子将烧饭的材料全都拿出来,自言自语的说:“我今天要给烧许多好吃的`菜。”说完就开始动手烧起来了。果果觉得无所事事,她今天是姐姐,看到有“爸爸”在烧饭了,没有事情做了,就站在阁楼角上和下面的孩子打招呼。我进入娃娃家,看到小床上的若干娃娃和衣服比较凌乱,就建议她去洗一洗,晒一晒,顺势模仿了洗衣机洗衣服的动作。果果果真也将一件件的衣服拿出来,挂在衣架上。做好后,她跑到爸爸那儿一起端饭菜。我以“阿姨”的角色表演给他们看如何做一个小客人,游戏结束时和他们一起参与整理。
游戏行为反思:
1.一段时间的开展,孩子们对娃娃家的游戏已经比较了解,但孩子们的游戏行为似乎只局限在给娃娃烧菜、给娃娃洗衣服,晾衣服等。没有了更多的发展。有的只是停留在摆弄材料上,例如果果一开始的行为。如果教师没有引导,她也觉得理所当然的开始和结束,没有进一步的情节发生。因此教师在观察和指导中要有提示,有重点,并且以鼓励为主,进一步引导孩子了解不同的角色。
2.小班孩子喜欢模仿,我们老师都是孩子模仿的镜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教师要多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孩子,就像今天,老师的参与使孩子变得积极了,教师的示范和引导给孩子树立的榜样作用非常重要。在老师的带动下,孩子愿意学着积极参与。
指导与调整:
观察时间:小班第一学期一月份。
游戏背景:
娃娃家游戏深受大家的喜爱,可是每一次玩好后,里面都是乱七八糟的,有的孩子将材料搬到东搬到西,一些材料因此散乱不堪。等到游戏结束,有时顾不上整理好就匆匆下楼,弄得娃娃家每次都要再次回头整理并且花上好长时间。
游戏行为实录:
将碗、灶头等东西搬回到厨房间,忙碌了一阵子,一些东西不知道怎么样摆放了,于是我帮着他们一起整理。最后我们看着整洁的娃娃家说:“我们夸夸自己真棒,现在干净了。”游戏行为反思:
老师是孩子模仿的一面良镜,抓住小班孩子好模仿的年龄特点,在教育孩子的过程,教师要多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孩子。像今天,老师的参与使孩子变得积极了,在老师的带动下,孩子愿意学着去整理。同时老师也可以把一些整理的要求,方法在共同的游戏中教给孩子。因此,教师的示范和引导给孩子树立的榜样作用非常重要。有了老师的指导,孩子就尝试去整理。在慢慢的学习中,孩子的动手整理能力就提高了。永远记得这句话:“好孩子是鼓励出来的。”教师要多鼓励和表扬孩子,以提高孩子的动手的积极性。孩子们的整理能力也在一天天的练习中得以进步。
观察时间:小班第二学期二月份。
游戏背景:
我班的娃娃家经过一学期来的不断开展和调整,最近根据孩子活动的需要,重新进行了娃娃家布局的划分、材料的增添(有玩具煤气灶、厨具、可操作的大嘴巴的娃娃、各种喂娃娃吃的‘蔬菜’、‘勺豆豆’等)。孩子们出于对生活的模仿和探索,出于对新鲜的玩具的感兴趣,一有空就三三两两到娃娃家中玩。
游戏行为实录:
今天娃娃家的厨房里有三位小朋友—‘妈妈’敏敏、‘爸爸’琦琦、‘姐姐’媛媛。‘妈妈’敏敏的样子很足,她将水杯和碗叠叠好。如老师预设的那样,取出篮子里的‘食物’放在砧板上切起来。
‘爸爸’琦琦在娃娃家中无所事事,也不愿意成为妈妈的副手,或端饭或打扫卫生。刚开始只是站着看她们,然后站在阁楼上面和别的角色区的孩子搭讪,并将家里的东西递来递去。见此情景我提醒他说:“你也去给娃娃准备吃的吧!”他听了也没有动手。最后他自己也到厨房去拿了一个炒菜锅,重复摆弄炒的动作。
‘姐姐’媛媛很用心给娃娃喂奶瓶,见此情景我称赞道说:“你是娃娃的姐姐了,真会照顾它”。媛媛听了很开心。我继续观察,建议帮助妈妈勺小米,她也照做了,不过在按点子勺小米的过程中发现媛媛有漏数的想象。“你勺的小米给谁吃呀?”我问。“等烧好了,给娃娃吃”说着她便找了个碗,把勺好的盛进去等着妈妈来烧。‘妈妈’敏敏烧好饭后拿出三个碗,将烧好的食物盛出来,提醒姐姐来吃饭。对于爸爸的无动于衷也没有办法,就两个人吃。游戏行为反思:
1.教师对于孩子的活动应该懂得去观察、等待、能够理解他们的行为,应关注并敏感地察觉幼儿的需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2.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及时支持鼓励幼儿的表达,不能把我们的一些思想,想法强加给我们的孩子。例如游戏中教师试图引导‘爸爸’没有起到作用,反而是材料本身吸引了孩子,这也说明材料是游戏中重要的支撑框架。教师要根据主题或其它即使调整,使娃娃家的生活鲜活且具有实质的可操作性。
3.转变教育观念,正确看待我们身边的幼儿,对孩子们之间发生的一些新鲜的事情,教师要及时的给予支持和鼓励,这样的可以帮助孩子积累快了的经验,在以后的活动中能够更加的积极投入。
指导与调整:
组织幼儿交流和讨论不同角色的任务,使孩子有一定的角色意识。对一些简单游戏行为的孩子要给予启示和示范。也可将娃娃家可以做什么事拍成照片布置出来,这样让孩子们在活动的过程中有所启发,知道可以做的事情有许多。
观察时间:小班第二学期三月份。
游戏背景:
娃娃家是小班孩子都喜欢的游戏内容,他们每天都希望能够到娃娃家里去摆弄玩具,特别是当老师根据孩子的游戏情况,不断增添游戏材料、丰富游戏情景时,孩子们对于娃娃家更是乐此不疲。
游戏行为实录:
今天,天天和佳佳一吃完点心,就来到了娃娃家,天天是爸爸、佳佳是妈妈。天天看看妈妈佳佳在烧饭,他看了许久,说:“给我烧一会儿,好吗?”佳佳将玩具递给了天天,这下天天可起劲了:“炒炒,炒萝卜,我喜欢吃萝卜。”“那我烧条鲫鱼吧,我喜欢吃鱼。”妈妈说。天天装作没听见,一边管自己烧一边嘴巴里在嘀咕着。佳佳看了会儿开始眼红起来:“天天,你烧了很长时间了,该我来了,我烧的菜最好吃。”天天可不让:“你去做别的,我会烧的,我的菜也很好吃的。”“我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呀?”见商量不成,两个人就要起冲突了,目睹这一情景,我马上以奶奶的身份加入游戏,引导天天继续烧饭,佳佳可以去洗衣服、折衣服,还可以去拖地板。战争终于结束了。
游戏行为反思:
孩子们对娃娃家的游戏已经比较了解了。但是发现孩子们在游戏中情节仍局限在给娃娃烧菜、给娃娃洗衣服,晾衣服等,没有了更多的发展。有时因为游戏情节的不丰富而导致争抢玩具的事情时有发生。
指导与调整:
1.我们拍了一些娃娃家里可以做什么事情的照片布置在娃娃家,让孩子们看了以后,不断尝试新的游戏内容。
观察时间:小班第二学期四月份。
游戏背景:
今天,我上娃娃家做客,刚一入座,就有三杯茶(妈妈怡怡,爸爸轩轩、宝宝果果)送到我的嘴边,一定要我喝他(她)的那杯茶,活动中,我看见孩子们将菜放在了桌上,掉在地上的菜捡起来送到了我面前。
游戏行为实录:
我不做声响,将掉在地上的菜假装吃了几口,就装叫肚子疼。孩子们在一旁着急地说:“肚子疼要吃药的,还要挂盐水的。”我说:“我现在疼地很厉害。”‘妈妈’怡怡说:“不要紧的,我先帮你揉一揉吧,揉了就不疼了。”‘宝宝’果果说问:“你怎么会肚子疼的?”我说:“刚才你们把掉在地上的菜洗也没洗就拿给我吃了,所以我才会肚子疼的。”孩子们仿佛受到了启发,爸爸轩轩把菜端到厨房洗了一下,‘妈妈’怡怡给我揉揉肚子,‘宝宝’果果则给我端了一杯热开水。大家争着把家里整理了一番。娃娃家这下又变得整齐了。
游戏行为反思:
交流也逐渐丰富起来了。教师通过扮演角色,参与游戏进行暗示,支持了幼儿游戏的发展。指导与调整:
游戏中除了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外,可提供些半成品或是在游戏中可用来替代的。
材料、道具等,放在柜子中供幼儿自由选择,同时也可启发幼儿发挥想象,使角色游戏更生动、有趣,符合幼儿的兴趣。
小班娃娃家活动反思
又到了区域活动“娃娃家”的时候,叶芷晴小朋友自主选择了“娃娃家”活动区,和几个小朋友一起在玩给“娃娃穿衣服”的游戏。眼看着其他的孩子都给“娃娃”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叶芷晴也在努力给“海洋宝宝”穿衣服,可是穿来穿去怎么也穿不好,于是她把“海洋宝宝”随手一放,转过身子,拿了许多饺子、面条放进了锅子里,正在搅拌的时候,听见萱萱说:“看,我做妈妈好看吗?”叶芷晴马上把手里的铲子一扔,也跟着萱萱去做妈妈了,只见她眼镜一戴,手里还拎着一个包,走来走去做妈妈上班的情景。这时到了该收玩具的时候,她马上把手里的'东西一扔,走了。
针对这种情况,我先和叶芷晴小朋友单独交谈,知道她内心的想法,鼓励她有目的的参加活动,然后在大家面前讲故事《玩具哭了》、《送玩具宝宝回家》,让孩子们明白,活动之后,要将玩具送回家,学会自觉地收拾玩具。
区域活动结束后,我也开始反思:叶芷晴是班上比较好动的一个孩子,在活动中乐意参与操作,有初步的自主性,但活动的目的性不强,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便跟着玩什么,没有收拾玩具的意识,不能自觉有序的收拾玩具。今后我们可以进行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的方法,鼓励孩子有目的的参加操作活动,要求他们做完一件事情再做另一件事情,并提醒他们爱护玩具,培养他们收拾玩具的能力。
娃娃家活动反思
今天,六个小朋友进入娃娃家开始区域活动。当我观察他们的活动时,他们已经分配好了角色,仔细听他们的谈话,原来他们在玩小餐厅的游戏,把原来娃娃家的场景转换成了小餐厅。“门迎”皓皓见我过来,说:“星星餐厅欢迎你!”我笑着对他说:“谢谢。”进入餐厅后,我发现区域里还是娃娃家的摆设,于是叫来“老板”,希望他重新装修一下,将区域内设成小餐厅的样子。经过我的提醒,孩子们都发现自己只顾着玩了,并没有考虑到目前活动区是娃娃家,于是,在我的帮助下,娃娃家进行了小小改变,比如增设了几套小桌椅,将小床铺成了沙发的样子。
案例:
娃娃家游戏小朋友都很喜欢玩。星期二上午区域活动时,玩娃娃家的小朋友是齐志锋、朱沁雪、伍倩和郁晓。齐志锋、朱沁雪把娃娃家的玩具(饼干、馄饨、刀、锅等)在手里摆弄一番后,马上就开始了分工。朱沁雪做妈妈,左手抱着一个娃娃,拿着饼干,正在喂娃娃吃。齐志锋说:“我去上班了,我不吃饭了。”朱沁雪说:“小娃娃饿了,你等会儿。”这时,我看到齐志锋抱着娃娃,朱沁雪把馄饨放在锅里,正在煤气上烧呢。郁晓和伍倩是动手能力比较差的.,伍倩又是未上过托班的新小朋友,在玩的时候显然没有齐志锋和朱沁雪熟练,有时候显的手足无措,有时候又在拿着玩具乱敲。
分析与反思:
小班的幼儿好模仿,已经具有了初步的主体意识,他们渴望像成人那样参加各种活动,他们会在假想的情景下反映真实生活,而"娃娃家"又比较接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所以,小朋友们都很喜欢玩。
丰富的玩具材料是发展幼儿思维和想象的有效途径。通过玩具材料可启发幼儿产生联想、引起游戏愿望,并可以使幼儿游戏活动更有目的,增加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由于幼儿模仿多,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所以在游戏初期投放的玩具种类不宜过多,而相同的玩具数量要充足。
再有,小朋友的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要把能力好的和能力差的搭配起来,让他们互相带动和感染,共同感受游戏的快乐。
)《娃娃家》大班教案
1.欣赏、了解藏族、蒙古族、壮族地区著名的自然风光及风土人情。(重点)
2.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风光及民俗文化。(难点)
3.感受祖国风光的美丽,欣赏、尊重各民族的多元文化。
1.有关青藏高原、蒙古大草原、桂林山水等风景的视频和图片。
2.音乐:《天路》、《赛马》、《山歌好比春江水》
幼儿的旅游经验、对少数民族地区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有关资料的收集和了解。
1.创设“藏族游”的情境,初步感受藏族的风土人情。
(1)幼儿随教师乘坐“青藏铁路”去拉萨,ppt播放图片,引导幼儿欣赏“窗外”的'风景,初步感受青藏高原的自然风光。
(2)由配课教师扮演藏族同胞,送上哈达,邀请幼儿一起跳锅庄舞,
初步感受藏族人民的热情和能歌善舞的文化。
(3)交流讨论青藏高原的了解。
提问:青藏高原的风景有什么特点?哪里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小结:青藏高原的天蓝云白,雪山连绵,布达拉宫壮观雄伟、珠穆朗玛峰为世界第一高峰。
2.播放视频“青藏铁路是怎样炼成的”,引导幼儿加深对青藏高原的了解,知道青藏铁路修建的不易及其对藏族人民的重大意义。
小结: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非常寒冷,空气稀薄,人们随时会因为缺氧而危及生命。工人叔叔们用毅力和智慧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将青藏铁路修建完成,他们是祖国的骄傲!
随即出示图片“摔跤”引导幼儿观察,引发幼儿对蒙古族人民的活动的探究。
小结:蒙古大草原一望无际,牛羊成群,万马奔腾。那达慕大会是人们的传统节日,有骑马、摔跤、射箭三项竞技项目。
(3)出示弓箭、马杆、五彩项圈等道具,播放《赛马》,幼儿参加“那达慕”大会,感受蒙古族人民活动的有趣。
4.出示“对山歌邀请函”,展示桂林山水的的景色,体验壮族地区风景及文化。
(1)通过ppt出示邀请函,引发幼儿对壮族风情的探究兴趣。
提问:“谁发来的邀请函,邀请我们去对山歌?“你知道她是哪个民族的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幼儿进行自由表达。
(2)播放桂林山水的视频,引导幼儿观看、讲述和分享。
幼儿自由讲述分享,老师进行提升小结:“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形态各异,漓江的水又清又静,江上倒影,静美如画。
(3)欣赏“对山歌”,感受壮族民俗文化的有趣。
播放刘三姐和二郎哥对山歌的经典片
娃娃家教案及反思(优秀24篇)
本文2024-03-18 21:17:02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61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