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并购与重组心得(实用20篇)
公司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市场份额的争夺成为企业发展的重点。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公司总结范文,它们分享了一些成功公司在不同领域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教训。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调研报告
以上市公司作为投资主体直接展开投资并购是最传统的并购模式,也是最直接有效驱动业绩增长的方式,如-资本市场表现抢眼的蓝色光标,自上市以来,其净利润从6200万元增长至的4.83亿元,4年时间利润增长约7倍,而在将近5亿元的盈利中,有一半以上的利润来自并购。
蓝色光标能够长期通过并购模式展开扩张,形成利润增长与市值增长双轮驱动的良性循环,主要原因如下:
1.营销传播行业的行业属性适合以并购方式实现成长,并购后易产生协同,实现利润增长。
与技术型行业不同,营销传播行业是轻资产行业,核心资源是客户,并购时的主要并购目的有两项:一是拓展不同行业领域的公司和客户,二是整合不同的营销传播产品。通过并购不断扩大客户群体,再深入挖掘客户需求,将不同公司的不同业务和产品嫁接到同一客户上,从而可以有效扩大公司的收入规模,提升盈利能力。因此,这样的行业属性使得蓝色光标并购后,因投后管理或并购后整合能力不足导致并购失败,被收购公司业绩无法得到释放的可能性较小。
2.由于我国并购市场和二级市场存在较大估值差异,蓝色光标的快速并购扩张带来资本市场对其未来业绩增长的高预期,从而带动股价的上涨,市值的跃升。市值的增长使蓝色光标在并购时更具主动权,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高市值意味着上市公司拥有资本市场发钞权。
3.利用上市超募资金迅速且密集展开行业内并购,将募集资金“转化为”高市值,再以发行股票的方式继续展开后续并购与配套融资。
从蓝色光标上市后的并购支付方式可以看出,上市时,蓝色光标共募集资金6.2亿元,公司账面现金充裕,因此,公司上市后的并购几乎都是以募集资金直接作为对价支付,末至年初,超募资金基本使用完毕,而此时,公司市值已近百亿,百亿市值为蓝色光标在后续并购中带来了更多主动权,从2013年起,蓝色光标的并购标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而公司凭借其高估值溢价多采用定增方式进行收购。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心得体会
第一段:介绍并购重组的背景和意义(200字)。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它通过吸收新资源、整合产业链、提高市场竞争力等方式,推动企业快速发展。而作为参与并购重组的一方,个人经验不仅是实践中的财富,也是团队学习与进步的源泉。在多年的并购重组实践中,我深感磨练与积累,积累出了一些心得体会,下面将就这方面谈几点。
第二段:筹划并购重组的关键因素(250字)。
筹划并购重组时,首先需要全面了解两家公司的运营状况和资产负债情况,以明确所需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在此基础上,恰当的人员安排与协调也是至关重要的。在人员方面,要确保各职能部门人员的参与和支持,以保证整个并购流程的顺利推进。此外,还需要制定详细的合作方案,明确各个环节的目标和步骤,确保整个并购重组过程的透明化和规范化。
第三段:谈谈并购交易的谈判与合作(300字)。
对于并购交易的谈判与合作,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意识。双方应在坦诚的基础上,保持利益的平衡,推动谈判进程。在此过程中,要理性分析对方需求与利益诉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还需注重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保证交易中各方的权益得到合理保护。在并购交易中,高度重视对方的诉求和需求,并适时作出让步,为合作关系的保持和发展奠定基础。
第四段:并购后的整合与重组(250字)。
在并购交易完成后,整合与重组工作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此过程中,需要充分借鉴双方优势,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在整合过程中,要注重沟通与协调,确保各个部门和岗位的有效运作。此外,还需注重文化融合与维护,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通过多年的并购重组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并购重组的成功不仅仅依赖于合法合规的操作手段和恰当的谈判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始终以诚信为基础,以合作为指导,以持续创新为驱动。并购重组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学习与进步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个人的经验和团队的力量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改善。通过深入研究和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团队的协作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但其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均需要认真思考和周密规划。通过对多年并购重组实践的总结和反思,我深感团队合作与个人才能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并购重组中诚信与合作的核心意义。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并通过整合不同资源,实现整合创新,才能取得并购重组工作的成功并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调研报告
以将相关议案提交股东大会审议为标志,2009年度,沪、深两市共有95家上市公司启动重大资产重组,涉及的资产交易规模总计达3,205.96亿元,其中沪市60家,交易规模2,471.11亿元,深市35家,交易规模逾734.85亿元。
95家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方案中,重组后导致公司主业发生重大变化的有49家,占51.58%,未发生变化的46家,占48.42%。注入资产最多的行业是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有29家,占30.53%;其次较多的行业是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电子等。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热点集中在与产业整合、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需求较密切的电力、钢铁、房地产、航空航天和医药等行业。
表12009年沪深a股重大资产重组交易额超“百亿”行业一览。
行业。
交易总额。
(亿元)。
占比。
单数(家)。
占比。
平均交易额。
(亿元)。
电力行业。
1248.95。
38.96%。
6
6.31%。
208.16。
房地产。
556.09。
17.35%。
29。
30.53%。
19.18。
钢铁行业。
317.08。
9.89%。
3
3.16%。
105.69。
煤炭行业。
253.59。
7.91%。
5
5.26%。
50.71。
航空航天。
159.30。
4.97%。
5
5.26%。
31.86。
医药行业。
123.42。
3.85%。
4
4.21%。
30.86。
表22009年沪深a股重大资产重组六大行业的资产增值概况。
行业。
交易总额。
(亿元)。
置入资产账面值(亿元)。
置入资产评估值(亿元)。
平均增值率。
电力行业。
1248.95。
922.75。
1264.62。
37.05%。
房地产。
556.09。
243.68。
568.25。
133.02%。
钢铁行业。
317.08。
243.96。
158.78。
85.36%。
煤炭行业。
253.59。
65.40。
94.75。
44.88%。
航空航天。
159.30。
30.22。
40.29。
33.32%。
医药行业。
123.42。
67.58。
124.10。
83.63%。
注:钢铁行业置入资产评估值不包括唐钢股份。
行业评述:电力行业是2009年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中的交易规模最大、产业整合和升级力度最强的行业;产业结构性调整仍是钢铁行业的主基调,地方政府在兼并重组中起重要作用,整体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重组方式不断创新;对资金需求极大的房地产企业依然是资本市场重组并购的积极参与者;医药行业并购进一步加速,整团系统内部业务、优化资源配置,逐步实现整体上市的趋势明显;随着国家能源战略的布局和实施,以煤炭为代表的资源类行业仍然以“注资整合”和“区域整合”为主,也不缺乏通过借壳上市实现公司价值的整体提升。除此之外,零售业、军工航空航天、一般制造业都随着市场的变化,也加入到资本市场并购重组行列。
从六大行业置入资产的平均增值率来看,房地产行业最高,为133.02%,钢铁和医药行业都超过80%,最低的行业当属航空航天,为33.32%。在电力、钢铁、煤炭和航空航天等行业中,国有资本在并购重组担当主导者,较高资产的增值率同样显示出,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运行效率。
央企和地方国资委所属上市公司仍然成为资产重组的主力军,以产业战略调整为目的的重组增多,并且在比例上占绝对优势,尤其在钢铁、资源类及能源等基础类产业的重组依然体现了国家产业调整的意志和以市场化手段构筑国有资产高地的趋势,国有及国有控股在这些产业保持了绝对的控制力。
以省为界的区域性的资产整合和业务整合增多,体现了某些国有资产重组的行政性,也体现了地方国资迫切希望做大做强的愿望。如上海医药(601607)作为上海市国资委整合旗下医药资产的代表,唐钢股份作为河北省国资委整合旗下钢铁资产的代表。
房地产企业“借壳上市”盛行,其中又以民营企业为主要力量。2009年重组标的为房地产的交易总数和交易总金额分别为29宗和556.09亿元,分别占市场重组类交易总量的30.53%和17.35%。主要案例包括*st商务、德棉股份、交大博通、中南建设、万方地产、方向光电等。
3.2009年经并购重组委审核的并购重组概况。
2009年度沪、深两市共计62家上市公司提交证监会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核,除5家未获得通过外,通过的57家目前已基本完成并购重组事项,总交易金额高达2323亿元,超过了2009年沪深a股首发筹资的1831.38亿元总金额。
根据对这57家过会重组方案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09年度的并购重组在交易类型、交易目的、行业特点、实施效率、主体性质等方面呈现出以下特点:
(1)定向增发、吸收合并、资产置换等多种方式结合,其中定向增发成为并购重组的主导方式,股份支付的手段创新给并购重组打开了新的空间。
单位:亿元。
沪市。
深市。
合计。
家次。
交易规模。
家次。
交易规模。
家次。
比例。
交易规模。
比例。
定向增发。
18。
536.49。
21。
340.44。
39。
68.42%。
876.93。
53.17%。
定向增发、资产置换。
6
145.13。
4
43.06。
10。
17.54%。
188.19。
11.41%。
资产置换。
2
7.85。
2
3.51%。
7.85。
0.48%。
吸收合并。
2
111.15。
3
296.79。
5
8.77%。
407.94。
24.73%。
定向增发、吸收合并。
1
168.39。
1
1.75%。
168.39。
10.21%。
合计。
27。
961.16。
30。
688.14。
57。
100.00%。
1649.3。
100.00%。
从上表可以看出,定向增发,包括有资产置换情况下的定向增发,从家数上占整个样本的比例为87.71%,从发行规模上占整个样本的比例为74.79%。吸收合并,包括含有定向增发的吸收合并,合计6家,交易规模576.33亿元,在家数上所占的比例为10.52%,在规模上所占的比例高达34.94%。吸收合并虽然家数不多,但交易规模却较其他方式高。单纯的资产置换家数2家,交易规模7.85亿元。
按业务类型的平均交易规模来看,吸收合并平均值超过80亿元,资产置换仅3.93亿元,而占并购重组主导地位的定向增发平均值为20亿元左右。各交易类型的评估值及平均增值率差异也很明显。
家数。
交易规模(亿元)。
平均规模(亿元)。
账面值(亿元)。
评估值(亿元)。
平均增值率。
定向增发。
39。
876.93。
22.49。
1,230.44。
1,802.66。
46.51%。
定向增发、资产置换。
10。
188.19。
18.82。
150.05。
312.44。
108.22%。
资产置换。
2
7.85。
3.93。
3.70。
6.74。
82.16%。
吸收合并。
5
407.94。
81.59。
14.59。
47.70。
226.94%。
定向增发、吸收合并。
1
168.39。
168.39。
27.66。
53.86。
94.72%。
合计。
57。
1649.30。
28.94。
1,426.44。
2,223.40。
55.87%。
(2)以挽救危机为交易目的的被动式并购重组,已逐步转向行业整合、产业升级为交易目的的积极式并购重组。
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目的主要有行业整合、产业升级、挽救危机、国企重组等。上述57家重组过会上市公司中,挽救危机为交易目的上市公司家数为22家,占全部的38.60%,紧随其后的是行业整合21家,占比36.84%,产业升级11家,占比19.30%,后两类占比已达到56.14%。并购重组肩负着多重目标,交易目的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和积极进取的态势。
交易目的。
家数。
家数比例。
置入资产账面值。
(亿元)。
置入资产评估值。
(亿元)。
平均增值率。
行业整合。
21。
36.84%。
1,136.51。
1,620.60。
42.59%。
产业升级。
11。
19.30%。
53.14。
183.87。
246.01%。
挽救危机。
22。
38.60%。
209.13。
365.07。
74.57%。
国企重组。
3
5.26%。
27.66。
53.86。
94.72%。
合计。
57。
100.00%。
1,426.44。
2,223.40。
55.87%。
(3)有较多的房企加入并购重组大潮,或实现借壳上市,而部分机械制造、化工行业的企业则选择退出上市公司。
2009年通过并购重组委审核的57家企业中有16家与房地产行业相关。例如,st耀华、st天香、st雅砻、st华源、st东源和方向光电等。有19家制造类的企业进行了并购重组,有6家在并购重组后主业变为其他行业。另外,近年我国航空、航天行业整合力度加大,也通过并购重组进入到上市公司行列。合理规划上市公司行业和产业分布在国际化的竞争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义。
行业。
沪市。
深市。
合计。
重组前。
置入资产。
重组前。
置入资产。
重组前。
置入资产。
变化量。
房地产业。
2
9
2
7
4
16。
12。
电子信息。
2
1
4
4
6
5
-1。
军工、航空业。
1
3
1
1
2
4
2
电力行业。
3
3
2
1
5
4
-1。
零售业。
4
4
4
4
煤炭行业。
2
3
1
1
3
4
1
医药行业。
3
2
2
2
5
3
-2。
化工行业。
3
1
3
6
1
-5。
钢铁行业。
1
1
1
1
2
2
农林牧渔。
1
1
1
1
其他制造业。
9
3
10。
10。
19。
13。
-6。
合计。
27。
27。
30。
31。
57。
57。
(4)重大资产重组从发布筹划公告并停牌到并购重组委审核的时间总体较短、效率较高、成效明显。
2009年,在提交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审核的62家上市公司中,共47家上市公司以拟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为由申请停牌,其中沪市有25家,在规定时间内披露预案并复牌的有16家,占比为64%,深市有22家,在规定时间内披露预案并复牌的的有15家,占比为68%。
从发布筹划公告并停牌、披露预案并复牌、股东大会审议重组方案到上重组会审核的时间统计,沪市30家公司最短为5个月,最长的达20个月,80%的企业在一年内完成;深市32家公司最短为4个月,最长的达32个月,65%企业在一年内完成。
总的来看,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把优质资产经评估后置入公众公司,通过评估发现资产的潜在价值,通过资产证券化来提升全体股东的共同价值,所用时间总体相对较短,效率较高,成效明显,充分体现了并购重组对于合理配置资源的效力。新的高效的监管审核流程支援了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并购重组来改善资产质量、提升盈利能力,成为新的监管办法下的亮色。
(5)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主导的上市公司重组比例较高。
按照重组主体的所有制经济成分分类,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主导的上市公司重组比例较高。从资产购买方(被重组方)角度分析,其控股股东主体为民营性质的占27.3%,国有性质的占72.7%,其中央企占36.3%,国有性质的企业比民营企业高45.4%,表明国有资本在并购重组中扮演主要角色;从资产出售方(重组方)角度看,主体性质为民营、国有和央企的比例分别为23.6%、74.6%和14.5%,表明具有国有性质的企业向上市公司置入资产的家数所占比例远远高于民营企业。地方国有企业比央企高60.1%,表明某些国有资产重组的行政性取向,体现了地方国资迫切希望做大做强的愿望,同时也提示市场化的道路与国家的调控布局需要更加紧密和切合实际的结合。
(二)并购重组资产评估业务整体状况。
沪深两市2009年度共有95家上市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提交股东大会审议,涉及注入资产的有87家,账面值合计1,727.89亿元,经评估后的资产价值为2,748.77亿元,评估增值率平均为59.08%,其中注入资产价值最大1家是长江电力,账面值835.63亿元,评估后资产价值1,073.15亿元。若不计长江电力,其余86家的资产经评估后平均增值率为87.79%。其中最大增值率3446.03%,最小是-8.05%。
涉及置出资产的有34家,账面值合计76.66亿元,经评估后的资产价值为130.83亿元,评估增值率平均为70.66%。最大的增值率为610.25%,最小增值率-937.50%。置出资产价值最大的是锦江股份,评估值为30.67亿元,增值率452.70%,其目的是该公司控股股东锦江酒店集团为避免同业竞争、减少关联交易而进行的经营业务整合,与通常借壳上市而置出资产目的不同。若不计锦江股份,其余33家的资产经评估后平均增值率为40.85%,不到置入资产增值率的一半。
置出净资产评估价值与注入净资产评估价值相比,仅为4.76%,说明通过增发股份将优质、盈利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实现资产上市是重大资产重组的主要推力和重要构成。
注入资产的评估方法中,均采用两种方法进行了评估,其中主要采用成本法和收益法两种方法结合,并多以成本法评估结果定价;而置出资产采用了一种方法成本法,或成本法与收益法两种方法相结合进行评估,并均以成本法进行定价。
(1)以资产评估结果作为并购重组交易定价基础是交易各方主要的选择。
2009年过会的57家重大资产重组上市公司,有49家以评估结果定价,占比85.96%;属上市公司之间吸收合并而采用交易价格定价的4家,占比7.02%;另有4家企业置入资产定价在评估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了下调,其中:世荣兆业(sz.002144)下调比例为15%,闽闽东(sz.000536)下调比例为12%,另2家企业下调金额为1000万元。对于上市公司的置出资产,除个别公司外均按评估价出售。
(2)并购重组中购买、出售资产的评估方法仍以成本法和收益法二种方法结合为主,评估结果以成本法结果为主,但收益法结果定价的比例显著提高。
置入资产基本上采用了二种及二种以上评估方法进行,其中以成本法和收益法二种方法结合为主。同时采用成本法和收益法二种方法的企业有44家,同时采用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的企业有1家,单独采用成本法评估的企业有8家。
单独采用成本法的这8家企业置入资产主要类型7家为房地产、1家为矿产资源。究其原因在于,房地产如土地采用了市场比较法、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成本逼近法、假设开发法等其中一种或多种方法结合进行评估,矿业权评估主要是现金流量评估法,从整个企业价值角度看采用的是成本法路径,但单项资产实际上采用市场法或收益法。
对于上市公司之间的吸引合并有4家,合并方无一例外采取决议公告日前二十个交易日的公司股票交易均价作为股票发行价格,被合并方采取公告日前二十个交易日的公司股票交易均价再加上一定的风险溢价作为换股价格。
对于上市公司的置出资产,已从单一采取成本法,转向采取成本法和收益法或市场法二种方法结合评估,但定价全部采用了成本法的评估结果。这种转变有利于重组各方了解置出资产的真实获得能力和价值。
(3)并购重组中上市公司购买资产的增值率显著高于出售资产的增值率。
过会的57家并购重组评估结果较原账面值增幅较大,上市公司购买大股东资产的平均评估增值率与增值额均显著高于大股东购买上市公司资产时的平均增值率与增值额,含有无形资产的评估增值率、增值额远高于其他类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的资产评估增值平均132.48%,而置出上市公司的资产增值平均不到10.57%。注入资产类型为房地产、矿产资源的溢价率较高,并多以成本法结果定价,但其中主要资产则采用收益法或市场法评估;而其他溢价率高的资产类型,均采用收益法结果定价。如,深圳华强(sz.000062),溢价率为1315.29%,注入资产类型为商业地产,虽整体采用成本法定价,但商业地产采用的是收益法评估。又如,中材国际(sh.600970),溢价率为626.07%,注入资产主要业务为水泥工业工程建设,采用了收益法和市场法进行评估,最终采用收益法的评估结果。
(4)并购重组评估市场集中度较高,同时“属地”色彩相当明显。
上述57家过会上市公司购买、出售资产共涉及77家企业进行了资产评估,其中51家是由注册地在北京的评估机构承做的,占比66.23%;其余26家由注册地非北京的评估机构承做,占比33.77%,均为企业当地的评估机构。而北京的评估机构涉及17家评估单位,各家承做的项目数差异很大,最多的一家资产评估公司承做了12家,最少仅1家。承做数排前两名的评估机构完成了21家企业的评估,占全部数量的27.27%,排前五位的评估机构完成了33家企业的评估,占全部数量的42.86%。
3.并购重组与资产评估实务操作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2009年度资产评估执业环境和执业过程中仍存在值得重视的问题。例如,并购重组中作为交易方之一的上市公司往往处于劣势、弱势或不平等地位,对资产的交易定价、交易方式没有对等的话语权;上市公司购买资产的评估增值率显著高于出售资产的评估增值率;少数评估机构对于整体资产的评估结论以及单项资产的具体评估政策方面选择性地使用评估方法;部分项目评估方法的选用以及评估结果的取舍受制于交易各方在博弈中的主动权、交易的目的、资产的性质、交易的关联性、重组方案设计的局限性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大大影响最终的评估增值率和增值额,影响了交易定价机制的正常运作。
上述问题一方面反映出并购重组定价机制中存在的人为因素对评估执业的不当干预;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个别评估机构和执业人员独立性和专业性的欠缺,损害了市场的公平和效率,需要引起执业机构的警觉和监管机构的重视。
公司并购讲座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公司并购已经成为企业迅速扩张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进一步了解并掌握公司并购的经验和技巧,我参加了一场公司并购讲座。在这次讲座中,我深刻认识到了公司并购的重要性和它所涉及的各种问题,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启示。
在讲座中,讲师首先介绍了公司并购的概念和定义。他指出,公司并购是指一家公司通过购买或合并其他公司,来扩大自己的规模和市场份额的行为。这不仅有助于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还能够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同时,公司并购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比如整合文化差异、整合组织结构、管理团队调整等等。
其次,讲师重点介绍了公司并购的策略和步骤。他强调,公司并购并非盲目行动,而是需要在综合考虑市场环境、公司实力、目标公司的评估等因素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并购策略。同时,讲师还详细介绍了并购的各个步骤,包括选择目标公司、尽职调查、谈判协议、整合等等。这些步骤都需要细致、周密的准备和执行,确保并购能够顺利进行,并实现预期的效果。
在讲座的第三部分,讲师分享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和失败的教训。他指出,成功的并购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比如目标公司的战略契合度、财务状况、文化差异等等。而失败的并购往往是因为忽视了某些重要的因素,比如没有进行足够的尽职调查、没有合理评估风险等。通过这些案例和教训,我深刻认识到了并购的不容易,需要企业具备强大的资源和能力,同时也要具备风险意识和谨慎态度。
最后,讲师分享了一些并购业内的最新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他指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行业竞争的加剧,公司并购将越来越普遍,并更加注重综合资源的整合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此外,随着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重视,可持续发展将成为公司并购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对于我个人来说,了解这些最新动态和趋势,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把握未来的就业方向和职业发展。
通过参加公司并购讲座,我对公司并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深刻认识到公司并购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需要公司具备强大的资源和能力,同时也需要谨慎对待风险和挑战。作为一个未来的职场新人,我将继续学习和积累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为将来参与并购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我也将关注并购行业的最新动态和趋势,并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在公司并购领域有所建树。
公司并购讲座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150字)。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公司并购越来越成为企业扩张、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公司并购的相关知识,我近期参加了一场公司并购讲座。讲座内容丰富、实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启发了我在这个领域的思考。在此,我愿意分享我对公司并购的理解和心得体会。
在讲座上,讲师首先介绍了公司并购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公司并购是指一个公司通过收购或合并另一个公司,从而扩大规模、提高市场份额,实现战略目标。它通常分为战略性并购和财务性并购两种类型。战略性并购强调企业整体战略的协同效应,追求战略目标的实现;财务性并购则侧重于资本的利用和财务收益的增加。了解并购的基本概念和不同类型,对于后续的学习和分析起到了很好的铺垫。
第三段:公司并购成功要素(300字)。
讲座中,讲师着重讲解了公司并购的成功要素。首先是战略定位的一致性。并购双方必须明确一致的战略定位,保持业务的一致性和互补性。其次是文化融合。讲师强调,文化融合是并购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需要在并购前及时预判并规划文化融合策略,以促进员工的快速融入和适应。此外,管理层协作、资本运作和信息交流也是关键要素。通过讲师的深入剖析,我深刻认识到了公司并购成功的复杂性和综合性,为日后的实践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第四段:并购中的风险与挑战(300字)。
除了成功的因素,讲座还重点阐述了并购中的风险与挑战。公司并购涉及到各种风险,比如财务风险、法律风险、人才流失等。尤其是文化差异带来的文化冲突和整合困难,常常成为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与此同时,管理层的能力和经验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为了克服这些风险和挑战,讲师提出了有效的对策,如风险评估和规避、留住关键人才等,这些对策对于日后参与并购活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第五段:个人收获与反思(200字)。
通过这次公司并购讲座,我对公司并购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我深刻认识到公司并购不仅仅是一项经济活动,而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在战略、财务、人力资源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考量和规划。同时,我也意识到并购的成功并非易事,需要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但只要能够合理评估和处理,就能提高并购的成功率。作为一名管理学专业的学生,我将会以此次讲座为契机,进一步研究并学习公司并购的相关知识,为将来能够更好地应对并购的机遇与挑战做好准备。
总结:通过参加公司并购讲座,我对公司并购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公司并购不仅仅是一次经济行为,而是一项复杂而综合性的过程。成功并购需要一致的战略定位、文化融合和管理层的配合。同时,合理评估风险和挑战,采取相应对策,可提高并购的成功率。我将以此次讲座为契机,进一步学习并深入了解公司并购知识,为将来的实践做好准备。
公司并购讲座心得体会
最近,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公司并购的讲座。在讲座中,多位行业专家分享了他们在公司并购过程中的经验和见解,这令我受益匪浅。通过听取他们的演讲和与他们的交流,我对公司并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下面几段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在讲座中得出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公司并购的动机和战略。
讲座的第一部分主要讨论了公司并购的动机和战略。多位专家一致认为,公司并购的动机可以包括扩大公司规模、降低成本、进入新市场以及增加竞争力等。他们还强调了公司在并购过程中应该确定明确的目标和战略,以确保并购成功。在这一部分中,我意识到公司并购不仅要考虑到当前的市场环境和机会,还要考虑到长期战略规划,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第三段:并购的风险和挑战。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专家们讨论了公司并购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他们提到了尽职调查的重要性,并强调了合规性和法律风险的考虑。此外,专家们还谈到了文化冲突和管理整合的问题。通过学习这些风险和挑战,我明白了在公司并购过程中,公司需要充分评估风险,并制定相应的策略来降低这些风险。同时,在并购后的整合过程中,公司需要注重文化融合和团队管理,以确保员工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第四段:并购成功的关键因素。
在讲座的第三部分,专家们分享了他们认为并购成功的关键因素。他们一致认为,良好的领导、明确的沟通和有效的执行是并购成功的关键。此外,专家们还强调了团队合作、充分的尽职调查和灵活的战略执行的重要性。通过这些分享,我意识到在公司并购过程中,领导者需要能够激励团队,明确沟通,并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此外,团队合作和有效执行也是确保并购成功的关键。
第五段:结论。
通过参加这场公司并购讲座,我对公司并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学到了许多重要的知识和经验。公司并购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过程,但只要我们能够充分评估风险、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战略,并具备良好的领导和执行能力,就有机会实现并购的成功。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会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公司并购的机会和挑战。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心得体会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成为了普遍现象。一方面,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多的资源;另一方面,被并购的公司可以获得更多的投资和发展机会。本文将从策略规划、尽职调查、谈判协议、整合管理以及风险控制等五个方面,分享我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策略规划是并购重组的基础。在做出并购决策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和战略规划。通过分析市场需求和竞争格局,找到与自身发展目标相符合的并购目标。同时,还需评估并购对公司整体运营的影响,考虑财务状况和风险因素。在实施策略规划过程中,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法,并充分沟通和协调各个部门的合作。
其次,尽职调查是并购重组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决定并购目标后,必须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以了解该公司的财务状况、声誉、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等情况。尽职调查的关键是全面、客观和准确。可以借助专业机构进行第三方尽职调查,以确保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同时,还需做好与被并购公司的沟通合作,共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三,谈判协议是确定交易细节的关键。谈判协议应综合考虑各方的利益和需求,实现双赢。在谈判过程中,应着重考虑可行性、规避风险、明确双方权益、明确仲裁和争议解决方式等方面。同时,还需制定详细的时间表和实施计划,明确执行的步骤和责任人,以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
第四,整合管理是并购重组成功的关键。在并购完成后,必须做好整合管理工作,将两个公司的资源、人员、业务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整合管理涉及到组织结构的调整、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业务流程的优化等方面。在整合管理过程中,应注重文化融合,促进沟通和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团队凝聚力。
最后,风险控制是并购重组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并购重组涉及到各种风险,如财务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等。在并购过程中,需要制定完善的风险控制策略和措施,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同时,还需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溢价,使并购交易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增加收益。
总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在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策略规划、尽职调查、谈判协议、整合管理以及风险控制等环节的重要性。只有这些环节的合理组织和高效运作,才能使并购重组取得成功。未来,我将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身能力,为公司的并购重组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
公司并购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100字)。
公司并购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之一,它可以通过整合资源和优势,迅速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作为参与并购的一员,我深刻体会到了并购过程中的挑战和乐趣。在此,我想分享一下自己在公司并购中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对其他人有所启发和帮助。
第二段:筹备阶段(250字)。
公司并购的筹备阶段是非常关键的,要确保足够的准备工作,以提高并购的成功率。首先,明确自身目标,明确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和战略重心。其次,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尽职调查,了解潜在目标企业的核心优势、资产负债状况以及行业发展趋势。同时,要根据自身实力确定合适的并购方式和交易结构,比如股权收购、资产收购或兼并等。最后,要寻找并购的合适时机,比如目标企业处于困境、行业竞争加剧等。
第三段:执行阶段(350字)。
在执行阶段,需要建立起高效的团队和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并购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要成立并购团队,包括法务、财务、运营等人员,明确各自职责和目标。团队成员之间要加强沟通和协作,及时解决问题和调整策略。其次,要制定详细的并购计划,明确时间节点和任务分工,确保各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要加强对目标企业的管理和控制,确保并购过程的合规和顺利进行。最后,要保持灵活性,在执行过程中及时调整策略,应对市场变化和风险。
第四段:整合阶段(300字)。
并购完成后的整合阶段是一个关键的时期,需要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以实现并购的预期目标。首先,要制定整合计划,明确整合方向和目标,尽快合并冗余部门和功能,达到资源优化和成本控制的效果。其次,要注重人力资源的整合,重视员工的文化适应和沟通培训。要帮助目标企业的员工尽快融入新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方式,提高整体绩效。此外,还需要整合市场和客户资源,优化供应链和渠道网络,实现协同效应和业务增长。
第五段:总结(200字)。
通过公司并购的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并购过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并购并非银弹,成功与否取决于筹备、执行和整合的每一个细节。在这个过程中,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学习和吸收经验教训。同时,要注重风险控制,提前做好预判和准备,尽量减少不良影响。只有在合适的时间、正确的目标和稳定的经营基础上,才能实现真正的双赢,并创造更大的价值。通过公司并购,我们可以探索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拓展更多的发展机遇,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调研报告
沪、深两市参与并购重组的上市公司总数及交易资产总量均创下了历史记录。并购重组整体呈现出涉及行业广、交易金额大、热点领域集中等特点市场涌现出多起控股股东借助上市公司平台整合核心资产实现整体上市以及跨沪深市场换股吸收合并等影响力空前的并购重组案例体现了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资产评估在并购重组中的应用也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是《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实施后的第一个完整会计年度,资产评估在更高的监管要求下,在并购重组中的定价功能和应用效果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关注,市场实践也促使资产评估在理论、规范、实务操作以及执业监管方面不断加强。
为进一步加强资产评估行业自律监管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中评协与上交所编写本专题报告,对20沪深两市的并购重组与资产评估情况,以实证论述的方式,进行全景式统计、分类别梳理和系统性分析,总结问题,提出建议。该报告对于促进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有序推进和深度发展,促使上市公司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促使评估机构以更好的执业水准服务于并购重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公司并购心得体会
在当今全球化和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公司并购已经成为许多企业发展和壮大的常见方式之一。公司并购是指一家公司通过购买另一家公司或与另一家公司合并,以达到扩大市场份额、整合资源和提升竞争实力的目的。并购可以为企业带来多个潜在的好处,包括加速业务增长、降低成本、增强实力和提高市场份额等。
二、进行公司并购的重要因素(200字)。
进行公司并购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战略一致性。并购双方必须确保战略目标和价值观一致,这可以确保合并后的企业能够实现协同效应。此外,财务健康状况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进行并购的企业必须确保自身有足够的财务实力来支持并购活动,并能够承受可能带来的风险。此外,市场前景和竞争环境等外部因素也应被充分考虑。
三、公司并购的挑战和风险(300字)。
尽管公司并购可以带来许多好处,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风险。首先,整合两家公司的文化和团队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果两家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不一致,整合过程可能会导致冲突和不稳定。其次,并购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压力。并购需要支付大量的财务资源,并可能面临收购的企业财务状况不佳的风险。此外,监管和法律问题也是进行并购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不合规的并购可能会导致法律纠纷和经济损失。
四、成功实施公司并购的关键要素(300字)。
要成功实施公司并购,有几个关键要素需要被认真考虑。首先,充分的尽职调查是非常必要的。进行并购的企业必须对目标公司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以确保其财务状况、市场地位和可持续性等符合预期。其次,制定一个合理的整合计划非常重要。并购后的整合计划应明确任务、时间表和责任,以确保协同效应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此外,积极的沟通和适时的反馈也是关键因素。在整个并购过程中,与员工和利益相关者的沟通非常重要,可以减轻不确定性和恐惧情绪,增强整合过程的成功概率。
五、总结并购的经验和体会(200字)。
通过参与公司并购的经验和体会,我明白了并购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过程。在进行并购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认真地进行尽职调查、制定合理的整合计划和积极主动地沟通。同时,也要意识到并购可能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风险和困难,如文化整合问题、财务压力和法律风险等。然而,通过正确的决策和实施,公司并购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价值和增长机会,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和提升竞争力。
公司并购心得体会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公司并购已成为企业快速扩张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我公司多年的并购实践中,我深感并购活动不仅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更是一次艰辛而有益的历练。在这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本文将从并购策略、尽职调查、整合管理、文化冲突以及风险控制这五个方面,分享一些关于公司并购的心得体会。
首先,公司并购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并购策略的选择。在并购前,公司必须明确自己的发展战略和目标,找到与之契合的并购方式与对象。并购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战略性的行为,而不是盲目的扩张。同时,在选择并购对象时,要综合考虑其财务状况、市场竞争力、管理实力以及技术优势等因素,尽量选择与自身业务相关性高的目标公司,以便实现业务互补和资源共享,从而提升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其次,尽职调查是确保并购成功的重要环节。在并购过程中,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是非常重要的,该调查必须覆盖对象公司的所有方面,包括财务状况、法律风险、市场前景等。只有通过尽职调查,可以全面了解并购对象的真实情况,评估其风险与机遇,从而在并购策略和价格谈判中做出明智的决策。此外,尽职调查还能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隐患,为后续的整合管理做好准备。
第三,整合管理是确保并购成功的关键环节。并购后,公司需要进行有效的整合和管理,以实现各项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首先,要制定详细的整合计划和时间表,明确各个环节的工作任务和责任,确保资源的有序流转和业务的顺利开展。其次,要注重组织文化的融合,因为文化冲突往往是并购的难点和痛点。要尊重并包容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做好文化交流和融合工作,营造共同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此外,还要注重人才的流动和培养,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打造更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执行力。
第四,文化冲突是并购过程中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企业文化是公司经营和管理的重要基础,而在并购过程中,两个企业的文化差异可能会导致各种冲突和问题。在我的经验中,要解决文化冲突,首先要建立一个开放的沟通平台,让各方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同时,要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包容和理解彼此的做事方式和价值观。此外,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和交流活动,加深员工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实现文化的融合和和谐共处。
最后,风险控制是并购过程中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并购涉及到资金、人才、法律等多个方面的风险,如果控制不好,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和问题。因此,在并购过程中,要注重风险评估和防范,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此外,要尽可能减少不确定性因素,保持充分的透明度和沟通,及时调整和修正并购计划,以应对外部环境和市场变化。
总之,公司并购是一项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全面考虑并购策略、尽职调查、整合管理、文化冲突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问题。只有在每一个环节都做好准备和规划,才能够确保并购的成功。通过多年的实践,我深切体会到,公司并购不仅是一次风险与挑战并存的探索之旅,更是一次锻炼和成长的机会。只有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并改进,并扬长避短,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心得体会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是指一个或多个公司合并或收购另一个公司的股份或资产,以实现各方共同的利益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并购重组可以帮助公司实现规模经济,扩大市场份额,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盈利能力。然而,并购重组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认真谋划和实施,才能取得成功。
第二段:并购重组的策略和步骤。
并购重组的成功离不开科学的策略和规范的步骤。首先,公司需要明确并购的战略目标和意图。其次,需要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评估目标公司的价值和风险。接下来,根据调查和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收购方案和谈判策略。在谈判过程中,各方要注重沟通和合作,争取达成双赢的协议。最后,完成并购后,需要进行整合和重组,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运营。
第三段:并购重组的风险和问题。
并购重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问题。首先,目标公司的价值评估可能存在误差,超出预期的风险可能导致失败或亏损。其次,对目标公司的尽职调查不到位,可能会因为隐藏的问题而带来后续的麻烦和损失。此外,文化和人才的融合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公司合并后的文化冲突和团队协作问题对于实现预期收益可能带来阻碍。
第四段:并购重组的成功案例和启示。
尽管并购重组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问题,但在实践中也有许多成功的案例。例如,中国平安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迅速扩大了业务规模,成功实现了多元化发展。这些成功案例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首先,要注重基本盈利能力和商业模式的匹配,确保战略的一致性。其次,要重视文化和人才的整合,培养合作和共享的价值观。此外,要注重风险管理和控制,避免重大风险的发生。
第五段:经验总结和建议。
通过对并购重组经验的总结,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有益的建议。首先,要确保尽职调查的全面和准确,降低投资风险。其次,要重视整合和重组的过程,注重团队建设和文化整合,实现价值的最大化。最后,要持续关注市场和行业的变化,随时调整并购策略,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总结: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战略选择,不仅可以扩大企业规模,提升竞争力,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运营。然而,并购重组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问题,需要谨慎决策和合理规划。通过总结成功案例和总结经验,我们可以为今后的并购重组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调研报告
企业并购引起的直接结果是目标企业法人地位的消失或控制权的改变,因而需要对目标企业的各种要素进行重新安排,以体现并购方的并购意图、经营思想和战略目标。但这一切不能仅从理想愿望出发,因为企业行为要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企业并购整合的操作也要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在整合过程中,在涉及所有权、经营权、抵押权、质权和其他物权、专利、商标、著作权、发明权、发现权和其他科技成果等知识产权,以及购销、租赁、承包、借贷、运输、委托、雇佣、技术和保险等债权的设立、变更和终止时,都要依法行事。这样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也才能避免各种来自地方、部门和他人的法律风险。
实效原则。
整合要以收到实际效果为基本准则,即在资产、财务和人员等要素整合的过程中要坚持效益最大化目标,不论采取什么方式和手段,都应该保证能获得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实际效果,而这些实际效果可以表现为整合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稳定、企业形象的完善和各类要素的充分利用等。这里应避免整合中的华而不实、急功近利的做法。
优势互补性原则。
企业是由各种要素组成的经济实体,构成的各种相关要素是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是要素在一定时间和一定条件下的存在状态。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平衡和最佳组合是针对不同企业而言的,甲企业的优势未必就是乙企业的优势,甲企业的劣势未必就是乙企业的劣势,最佳组合应该是适应环境的优势互补。因此,在整合过程中,一定要从整合的整体优势出发,善于取舍。通过优势互补实现新环境、新条件下的理想组合。
可操作性原则。
并购整合所涉及的程序和步骤应当是在现实条件下可操作的,或者操作所需要的条件或设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创造或以其他方式获得,不存在不可逾越的法律和事实障碍。整合的方式、内容和结果应该便于股东知晓、理解并能控制。
系统性原则。
并购整合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各种要素的整合,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可能带来整个并购的失败。系统的整合内容应包括:
1、战略整合。这是并购后企业战略方向的重新定位,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的方针和策略;。
6、品牌整合。无论对目标公司还是并购公司而言,品牌资产都是其发展和经营的重点,品牌整合的构建都是不可或缺的战略措施,决定着整合工作所带来的协同作用能否实现。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调研报告
*st铜城12月26日发布公告称,12月26日,经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委员会20第40次工作会议审核,公司关于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申请获得有条件审核通过。
根据*st铜城今年9月披露的资产重组方案,拟向浙江富润等四家对象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上峰建材100%股权以及铜陵上峰35.5%股份。重组完成后,*st铜城将“变身”为水泥企业。
据了解,此次重组拟置入*st铜城的资产作价为22.1亿元,20、净利润分别达到1.36亿元、5.56亿元,盈利性强,在水泥行业具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
*st铜城因、、连续三年亏损,公司股票于5月11日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实施暂停上市至今已经五年有余。2012年1-8月公司净利润亏损237万元。
大学公司并购心得体会
学生在大学时期除了要学习专业知识外,还要学习如何在未来的职场中立足。其中,一项重要的课题就是大学生对于公司并购的理解与实践。通过参观企业、了解案例与个人经验等方式,我对于大学公司并购的思考与心得如下。
一、并购可以推动企业发展。
并购是指一家公司通过收购另一家公司的方式来扩大自己的规模和生产能力。相对于自主发展,采取并购方式可以更快地扩大企业规模,减少开发新市场的风险。企业之间的合并还可以消除竞争对手,从而直接加强市场的占有率和利润水平。所以说,企业之间的并购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要从行业背景出发进行并购决策。
并购意味着一家企业要收购另一家企业的企业运营、人员架构以及经营模式等方面。因此,在进行并购时,必须对被收购企业的行业背景和过往经营进行详细了解,以确保收购不会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和负担。同时,需要对自身企业的实力和发展计划进行全面评估,以应对财务和管理上的挑战。
三、并购管理方案的设计需要全面考虑。
并购管理方案的设计是并购成功的关键。应该从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员工安排、业务合作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建立科学的培训和转移方案,使得企业在并购过程中的文化和技术差异能够得到逐步消除。同时,要加强上下游合作和技术研发以确保新企业运营的顺利。
四、并购不仅是财务交易,更是人才战略。
并购不仅仅是财务交易或者业务战略,更是一个拥有人才战略的过程。由于并购会产生不同企业的文化冲突和工作方式的差异,管理层应该根据双方的优势来重新安排工作职责,重塑企业文化,并通过培训来让新员工更好地融入新环境。这样可以实现在人才方面的盈亏平衡。
五、并购后要继续创新与扩大优势。
并购之后的企业需要继续进行创新与扩大优势,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加强技术投入和人才培养,以保证合并后的企业能够顺利融合,并获得在企业中的优势地位。
综上,大学生对于公司并购的理解与实践需要兼顾理论和实践,只有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情况下,大学生才能够更好地运用知识与技能在未来的职场中快速成长。通过对并购的详细了解和学习,大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公司经营的流程和技巧,并在未来的职场中崭露头角。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调研报告
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跨国公司的成长主要通过两个过程即兼并与收购完成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j・斯蒂格研究发现: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只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即收购和兼并是企业获得最佳规模和最大实力的最有效方式。对处在调整阶段的中国企业,并购无疑也是结构调整的焦点所在。虽然一部分企业在并购重组中得益,但是相当一部分企业走入了误区,适得其反,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误区之一:政府参与中的越位。
在我国,企业并购活动最初是由政府发起的,政府的参与程度一直都很大,企业并购实际上是一种政府行为,而不是企业行为。我们对企业并购的管理缺乏一个完整的监管体系,政府对并购活动的管理主要是通过政府的直接参与和行政干预,由此也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其一,政府以行政命令方式直接参与企业并购活动,充当并购活动的主体,以政府目标代替企业目标。例如:对于目标公司的选择、重组价格的确定、中介机构的参与,政府一手包办,喧宾夺主。其二,政府为了实现“减少国有企业亏损”的目的,采用了“丑女先嫁靓女后嫁”的方法,把兼并对象局限于效益差、亏损严重、甚至濒临破产的企业,使优势企业不仅承担沉重负债,还要承担沉重的社会包袱。政府强制性的“拉郎配”,表面上看是“强帮弱、富扶贫”,实际上是保护落后,拖垮兼并企业。其结果是丑女未能嫁出,靓女贻误前程。政府不合理干预,违背了市场“优胜劣汰”规律,保护了落后企业,不利于国有企业自我约束,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削弱了优势企业的竞争力。其三,本位主义、地方保护主义色彩浓厚。在并购活动中若涉及各级政府利益时,往往会延缓或阻碍并购重组的进程,使并购活动失去机会,使资本市场缺乏公平和有效。
笔者认为,政府是以国有资产所有者和社会行政管理者的`双重身份介入企业并购活动。作为所有者,国家拥有对国有企业产权转让的最终决定权,并将这种权力授予运营机构去行使,以维护所有者利益;作为社会管理者,政府应通过制定法律、法规,采取优惠政策引导、扶持和监管企业并购行为。具体体现在:其一,限制垄断行为,促进公平竞争。为了取得控制权而产生的并购行为,往往是在不公平和不利于社会的情况下发生的,因而需要政府的公共政策加以控制和调整。为调整企业并购行为,我国应制定《并购法》和(反垄断法)。其二,促进并购行为,提高资本集中。政府应通过制定法律、法规,通过一定的手段来促进企业的资本集中,例如可通过优惠贷款、减免税收、财政补贴等形式对一些行业的并购行为给予支持。重点放在那些急需提高竞争力,进军国际市场的领域以及集中程度过低、竞争过烈的生产领域。
误区之二:企业行为目标的错位。
目前频繁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并非完全取决于企业资产的正常组合需要,而是出于短期的经济利益或是出于非经济的需要,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为了促进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信贷和税收优惠政策,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获取这些优惠才进行重组,他们明确表示,没有优惠政策就不会重组。还有一些公司为了达到配股资格或是为了避免堕入亏损行列,以并购重组来解决燃眉之急,达到获取虚假利润目的。
就我国上市公司而言,常见做法是:采用集团公司向其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一般情况下,集团公司在购买了上市公司的控股权后,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换出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优质资产的注入不仅增强了企业的获利能力,而且带入相应的一块利润,劣质资产的剥离不仅带走了企业负债,而且带走了相应亏损。这样一来,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在任期内迅速提高,重组效益增加,但集团的整体业绩并未改善,仅仅是一种业绩幻觉,这些重组很少有实质性行动,只是资产转让和利润转移的过程。
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完成仅仅是瞬间的事情,但并购是否真正成功取决于众多因素,并且要经过一个较长整合期,包括目标公司与主并公司在观念组合、组织组合、人员组合以及财务组合上是否协调、高效,主并公司是否达到预期目的,这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要经过一个较长整合期。如果资产重组是着眼于“效益目的”的话,其重点应在“结构调整”,这种调整应该基于企业之间生产和经营的优势互补,寻求共同发展。但是,非常可惜的是我们许多上市公司的并购更多是基于“生存目的”,即为摆脱暂时困境或逃避经济责任。并购重组作为证券市场的一项重要功能,其优化资源配置、优化经济结构以及产品结构等方面的积极功效正被一些上市公司所误用。如果把重组仅仅视为“拆东墙补西墙”,不从根本上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管理改善经营,而是利用重组保住短期的“圈钱功能”,这种做法只能使企业陷入“重组――亏损――重组”的怪圈,长此下去,消耗了企业的宝贵财富,使企业发展失去锐气。
误区之三:企业资产扩张的盲目。
在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中,一些公司将并购作为公司低成本扩张的一条途径,存在扩展的盲目性。大量新建和购并中小企业,或兼并许多没有优势的企业,不仅在本行业中大量并购,而且跨行业并购。不少企业集团提出发展自己的许多支柱产业,并认为这样可以使企业经营风险分散,有利于
公司并购与重组心得(实用20篇)
本文2024-03-18 01:53:04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61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