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文化建设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2-23 10:55:11浏览:325

基层文化建设

基层文化建设篇1

目前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随着基层经济建设的变革,人文地理的差异与经济之间具有一定的不平衡,因而导致系统的文化建设体系没有构建起来。再加上文化建设形势比较单一,活动内容匮乏。政府当前对于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投资力度还不够,在考核政府的硬件指标中还是比较注重经济建设,文化领域虽然有所涉及,但是基层文化的考核力度还是不够硬,群众的文化生活也没有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没有建立有效的平台进行基层群众的文化建设。另外,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服务机能比较弱,缺乏一只比较有力的文化骨干队伍,大量的文艺人才外流,文化群体不够集中。

二、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办法分析

在现代社会,要强化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响应当前政策,实现真正的齐抓共管、共建和共享,实现文化软实力的真正效益,将文化建设和基层经济建设共同作为基层建设的规划内容。并逐步建设文化工作制度化和多样化的新格局形式,同时,需要加强文化队伍建设,落实基层文化建设的宣传策略和执行策略,同事要创新培养人才模式,将惠民工程落到实处。具体来说,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加强:

第一,要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宣传导向作用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转型是顺应时展需要的,也是我国以人为本文化建设的必然趋势,经济的转型促进了精神文化的进行,乡镇以下的农村基层文化相对来说比较贫乏,建立文化站是推动文化建设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引导基层群众加强文化修养的有效形式。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导向,需要促进基层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目标相统一,符合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总体需求。加强乡镇文化的宣传,提高基层群众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

第二,要加大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立足于当前文化工作的基本需求,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乡镇文化的建设投入。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活动,让基层群众在活动参与中实现自我教育和提高,从而建设和谐的文化氛围。加大投入,逐步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发展为公益事业,加大投入,缩小城乡差距。优化基层文化建设结构,建设一批具有实用价值的文化设施,改善当前基层文化状况,并利用远程资源平台强化基层服务。

第三,创新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形势创新文化形势,建立文化载体,从而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首先要强化节日文化的建设,保护我国民间的传统文化,创造性的开展基层文化活动,从而吸引大量人群参与,改变各种不良陋习。其次要建设文化体系,保障三下乡机制的长效运行,通过持续的大型活动举行,并运用传媒手段将社会主义的文化输送到基层,从而满足日益增长的基层文化需求。最后要创新特色文化建设,形成基层文化品牌,从而保障文化产品的持久生命力。所以说,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需要政策的扶持和经济的投入,正确引导基层群众自觉加强自身文化素养。活跃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扬传统文化,同时要善于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加强文化共享。(本文来自于《大众文艺》杂志。《大众文艺》杂志简介详见。)

三、总结

综上所述,要顺应时代需求,加强基层群众文化,需要加强政府和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加大基层群众文化的投入力度,同时创新文化手段,不断提高基层群众的文化素养和品德修养,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基层文化建设篇2

(一)基层央行组织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优势

1.基层央行具有管理与服务职能并存的优势。基层央行作为各地区金融监管机构,拥有监管当地金融市场和经理国库、支付清算、反洗钱、信贷征信等业务,使得基层央行在所在地既要保护一方金融稳定,又要为一方金融市场服务,在其职能中既有管理职能又有服务职能。双重职能的存在使得基层央行在组织文化建设中更容易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组织文化建设。

2.基层央行存在较为多样的学习平台。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基层央行同样意识到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于是基层央行为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提供多种渠道和平台,比如网络学习平台,远程教育培训等。

(二)基层央行组织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劣势

1.基层央行人员结构、知识结构老化。央行开始社会招聘至今所充实的人员严重跟不上基层央行人员需求,从而导致基层央行在职职工年龄偏大,且身兼数岗,由此使得干部职工在工作中存在一定的惰性,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人员结构的老化,导致思想僵化、知识更新速度过慢,对新知识的吸收和接受往往存在抵触心理。

2.基层央行激励机制不健全,激励程度不足。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人的需求层次理论,基层央行的干部职工作为社会人,其需求必定同马斯洛理论中的需求层次相一致,而各个层次需求的实现要依托基层央行为其提供,近年来由于基层央行经费问题,导致各层次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反映出其激励机制不健全,激励程度不足的问题。

(三)基层央行组织文化建设中存在的机遇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明确提出,是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重大举措。随着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的构建和谐社会以及科学发展观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纵深发展,以此为背景的文化研究也得到了飞速发展。这方面研究的丰富,为如何建设基层央行的组织文化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撑和必要的实践经验。

2.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当前以“务实、为民、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大力开展,为基层央行建立以人为本、和谐、廉政为核心的组织文化提供了契机。

(四)基层央行组织文化建设中存在的挑战。

随着改革开放和WTO进程的加快,西方思想中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和拜金主义不断冲击着基层央行中意志薄弱的干部职工,使得这些人被眼前的物质利益所迷惑,价值标准出现紊乱,从而失去最基本的信仰,进而不断侵蚀着基层央行仅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由此,西方不良思想对基层央行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冲撞不利于其组织文化的建设。

二、基层央行组织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在组织文化的建设中,应以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始终贯彻以人为本这一核心价值理念。

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理念的提出,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也为基层央行构建以和谐为主题的、具有可持续性和人文主义特征的组织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基层央行在组织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以此为指导,并在其组织文化的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这一价值理念。

(二)加强基层央行干部职工自主学习能力,打造学习型基层央行。

基层央行作为贴近民生的金融监管机构,更多的是在掌握金融未来发展方向的同时,能够将总行的金融政策及时准确地传达至农牧民生产生活中,使其更多地受益。因此,这就需要基层央行的干部职工不断完善和更新自身的理论学识,加强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把基层央行打造成学习型组织。

(三)加速人员结构的优化进程。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如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老员工们感到压力的同时,却不愿改变和挑战自我,更多地安于现状,这既不利于其履职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基层央行现代化组织文化的建设。因此,在基层央行的人力资源建设中应该引入淘汰机制,鼓励不适应现代化办公的老员工提前退休,让更多年轻有为新员工充实基层央行,加速人员结构的优化进程。

基层文化建设篇3

一、新形势下基层检察文化理论建设应与时俱进

自2013以来,检察工作正循序渐进步入新形势下,在系列讲话中,均对检察工作相关的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主动适应新形势,增强工作前瞻性,有效防控各类风险,履行好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的重大责任”。检察工作作为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在新形势下应进一步围绕推动经济发展,找准社会发展切入点,将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当前服务大局的首要任务,紧密结合全国发展战略;进一步围绕促进和谐稳定,找准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突出打击严重威胁群众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性犯罪;进一步围绕保障民生民利,找准服务社会发展的着力点,关注民生的法律问题,切实为群众答疑解困,全面普法促进全民守法的实现;进一步规范司法行为,树立司法公信力,找准服务社会发展的突破点。新形势下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检察任务变得更加深入、更加重要,与此同时就需要检察文化建设的前行性起到引领检察工作的根本作用,对检察工作在政法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服务全社会意识与自我提高的要求,也就是在前期严格要求自身的基础上,完善社会法治体系也成为检察文化建设的重点。基层检察机关作为检察体系中最小的基层单位,它所具有的广泛性和具体性决定了它是承担检察文化建设的基本单元和主要载体。特别是在《人民检察院基层建设纲要》中强调了基层检察院的检察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把它作为基层检察院建设的主要内容要求各级检察院贯彻落实。由此可见,在新形势下中基层检察文化建设依旧是检察体系文化建设的基础点与突破点。基层检察文化建设应该及时把握新时期对检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加强法治思维的建设,在提升自身工作能力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提高综合素能,以将工作效率内发性的达到更高的标准,加强作风建设,增强社会公信力。

二、新形势下基层检察文化建设理论应更加深入

我国有基层检察院3200余,基层检察官11万多名,承担着80%以上的执法办案任务。近年来根据中央加强政法队伍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在检察文化建设工作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基层检察机关的检察文化氛围愈发浓重,但随着法治化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发展,同时基层检察机关的文化建设应与时俱进地进一步引向深层次。政法核心价值观包括“忠诚、为民、公正、廉洁”,“忠诚———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政法干警的政治本色;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这是政法干警的宗旨理念;公正———公正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是政法干警的神圣职责;廉洁———清正廉明,无私奉献,这是政法干警的基本操守。”政法核心价值观一直是检察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检察文化理论的根本之处。随着新形式下的检察工作,尤其是经历了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三严三实”专项活动、“增强党性、严守纪律、廉洁从政”专项教育活动,检察文化核心价值观更被提升为对基于政法核心价值观更高的追求,应进一步深化检察文化理论。在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中,检察文化得到了更加深入的洗礼,可以说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是深化检察文化的一项最佳载体,在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中彻底巩固了检察文化的作用力———指引检察干警学习更深层的党政思想、认识自身问题、严于律己。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围绕作风建设,聚焦“”问题,使得干警从内由外的进行了洗礼,在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结束之际,基层检察单位应该将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树立的良好检察文化内涵保持热度、常温、有效地持续下去,在意识到自身不足的情况下及时更正,从而不断查缺补漏,保障政法干警自身素能良性发展,并将“自省”模式纳入检察文化理论,应该经常自我进行一定的回望总结。在“三严三实”专项活动过程中,“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做到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同时应该作为检察工作的基础文化内涵。法律赋予了检察工作神圣的法律监督职责,那么对自身政治理想和信念的要求也是尤为重要的。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在办案中,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国,坚持个人的原则底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真将各项专项活动精神融会贯通至检察文化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专项活动是定期对政法干警的督促学习、自我检讨的过程,在洗礼的过程中寻求自我的升华,也是充盈检察文化理论的重要过程。理论的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源泉,而检察文化建设同时是检察工作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李进 单位:辽宁省本溪市南芬区人民检察院

基层文化建设篇4

____乡自古就有跳花灯、舞龙灯、唱傩戏、对山歌、贴对联和赛诗等民风民俗,早在1992年贵落花灯班就被四川省评为“____一秀”,沈从文《边城》小说中的“中寨民族风情街古镇遗迹”保存完好。近年来,该乡围绕新农村建设,不断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健全基层文化体系,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素质和健康生活意识明显提高,促进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重资金投入,建好共享和传播文化的前沿阵地。整合资金,打捆使用,推进文化设施建设。一是投入60万元建成330平方米的乡综合文化站,配套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排练厅、文化活动室,配齐电脑、投影仪、电视、照相机、音响等设备,特别是排练厅实现排练、交流、活动“一厅多用”。文化站全面实行对外免费开放,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一级文化站”。二是整合每年50万元集镇建设管理资金和50万元民生资金,投入120万元毗邻综合文化站建成占地318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配套标准化篮球场、羽毛球场和文化大舞台,因地制宜,紧邻广场建成230余米的登山步道,被群众誉为“中平的花灯广场和凤凰山”。三是投入10万元在6个行政村建成村文化室、农家书屋,其中,茶园村农家书屋被评为“重庆市优秀农家书屋”。

(二)重队伍建设,打造孕育和传承文化的基层力量。对文化工作做到有请必应、有难必帮,对文化人才高看一眼、厚爱三分。一是配齐乡文化站站长1名,落实体育、舞蹈等专业人才3名,人员配置实力雄厚,个个爱岗敬业,成为全乡文化建设的骨干。6个村文化室和农家书屋各配备1名文化管理员,其中茶园村管理员被评为“全国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二是注重发展“草根”演艺队伍,逐步形成贵落花灯班、贵兰傩戏班等8支乡土气息浓郁、看家本领过硬的艺术团体。鼓励“走出去”参加文艺演展和比赛活动,乡文化骨干队伍下村指导社团800余次。三是建立文化骨干力量传帮带机制,组织骨干培训4期72人次,发展文化骨干45名、演艺人员446名,如中寨村文体人员就达120余人,占全村总人数的10%以上,成为文化活动的先锋。

(三)重活动搭台,搭建演绎和品味文化的艺术载体。依托两级文化阵地,积极开展群众喜乐见闻的文化活动。一是日常活动普及化。综合文化站、文化广场对外开放时间和活动安排上墙公示。突出“健体提智”主题,坚持每日开展球类、棋类活动,广场坝坝舞普及花灯操、摆手舞;乡村周末影院按时播映,每月至少组织乡敬老院老人观影1场,累计播放31场次,惠及2800余人次;图书室藏书近万册,并作为乡中心校读书阵地,组织学生轮流阅览,累计参阅1800余人次,外借图书1.7万余册次。二是特色活动品牌化。在综合文化站设立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和亲情视频聊天室,周末集中开放,免费提供心理咨询70人次、亲情视频服务55人次,撑起了留守儿童的心灵避风港;举办健康、家庭和法制教育讲座17期,405余名家长或临时监护人的监护能力得到提升。三是互动活动常态化。把文体活动延伸到毗邻村组,与一河之隔的迓驾镇马鞍村共同举办篮球友谊赛、苗王节文艺汇演、春节联欢晚会等,架起边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纽带,成为全县“边区协作”的样板。

二、几点启示

(一)不等不靠、强化责任抓认识是前提。____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在土地、资金、人员等方面积极支持;广大群众自觉摒弃迷信习俗和生活陋习,自觉参与文化建设,构建起了上下联动、各方配合、全民参与的文化建设生动局面。事实证明: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基层文化建设作为文化繁荣的内在动力和核心条件,重视和支持发展先进文化,才能从根本上为基层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二)整合资金、节约使用抓建设是重点。____在文化阵地建设中,坚持每年实施一个项目,分步筹集资金,特别是集镇建设管理和民生工作两笔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明显。同时,不盲目地贪大求洋,不一味地追求建设规模和装修档次,而是注重功能完备、经济适用,并预留了文化广场扩建用地。事实证明:只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开动脑筋,坚持节约节俭,切实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就能不断改善群众文化服务条件。

(三)务实创新、注重实效抓管理是关键。____每年争取县级资金5万元,乡财政预算10万元,用于文化设施日常维修和文化活动补助,确保有限经费使用得当。同时,健全岗位职责、运行保障、群众监督和服务管理等制度体系,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得到持续健康发展。事实证明:只有摈弃文化设施“形式主义”观念,走出“重建设、轻管理”误区,切实加强文化设施的管理维护和活动筹办,才能使文化阵地真正服务于民。

(四)立足农村、贴近群众抓活动是根本。____在文化建设中,促进“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引导群众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使文化阵地成为群众汲取科学知识、塑造健康体魄的重要基地。事实证明:只有纠正“重物质载体、轻活动内容”的做法,立足农村,贴近群众,丰富文化活动内容,吸引群众广泛支持和参与,使群众由“文化看客”为“文化主角”,才能使基层文化事业焕发持久动力。

三、工作建议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每年给各乡镇(街道)安排50万元集镇建设管理资金和50万元民生工作资金,推进集镇“十二个一”建设和民生改善,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项目推进极不平衡、资金利用效益参差不齐问题。结合____在基层文化建设方面的探索和做法,建议:一是各乡镇(街道)要切实用好集镇建设管理和民生工作专项资金,坚持打捆整合,节约使用,逐年实施一批事关群众利益的民生工程,真正让资金效益得到充分显现。二是各乡镇(街道)要及时纠正文化设施挤占、挪用、出租现象,关注文化队伍老化问题,不折不

基层文化建设篇5

一、目标和思路

基层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按照建设文化名市的要求,在“*”期间,逐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基层文化建设新格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基本实现县(市、区)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镇有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有文化活动室,完善县、镇、村(社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和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县、镇、村的文化设施网络。形成群众文化活动大网络,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建立一支专兼结合,适应基层文化活动开展,素质较高的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和文化专业队伍。加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打造一批具有岭南风格、肇庆特色的文化品牌。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经营体制和多元化文化投入机制,力争到2010年我市基层文化建设的各项指标达到省政府的要求。

基层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意见》为契机,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和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以破解制约基层文化发展的体制为突破口,以深化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培育和扶持各类基层文化示范点为着力点。以繁荣基层文化,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为重点,充分发挥多方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群众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社会广泛参与的基层文化建设新格局,切实把基层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促进我市基层文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认真组织实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拓展文化活动场所。

文化设施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因此,必须把文化设施建设摆上重要的位置,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办事处)为依托,以村和社区为重点,以群众为对象,发展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采取多种方式尽可能地对社会开放机关、学校、企业内部的文化设施,构建基层公共文化大服务网络。到2010年,实现县(市、区)都有文化馆、博物馆和图书馆。其中端州区、鼎湖区、四会市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要达到国家一级以上标准,高要市、封开县、德庆县、怀集县、广宁县80%以上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要达到国家一级以上标准。

各乡镇在巩固省人大“山区文化建设议案”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和站(所)合并,组建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于一体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到2010年,端州、鼎湖、四会、高要等区(市)60%以上的综合文化站达国家一级站,其余达到二级站标准:广宁、德庆、封开、怀集等四个山区县30%以上综合文化站达国家一级站标准,50%以上达国家二级站标准,其余达三级站标准。

各行政村要加强文化活动室建设,并延伸到各自然村,结合生态文明村工程,到*年,每镇扶持3—5个行政村建设有200平方米以上设有阅览室、电视室、室、电脑室、健身室等不少于5个项目以上的可“一室多用”的文化活动室,并逐步推广,使村级文化阵地建设网络不断完善,水平不断提高。

市区和县城所在地要重点加强社区和居民小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到2010年,城市社区每千户以上的居民小区要建有一个集文化、体育、娱乐、休闲功能于一体,便于群众参与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80%百户以上的居民小区和60%百户以上的居民小区有综合活动室,保证广大群众享受最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

(二)认真组织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现广播电视的全面覆盖。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根据省的统一部署,以超强力度,争取在*年基本实现118个(其中广宁县82个、德庆县6个、封开县10个、怀集县20个)50户以上已通电的自然村全部通电视,至*年,基本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的自然村全部通广播电视。要根据“先进、安全、可行和资源共享”的要求,电信用有线和无线的方法去解决村村通的问题。

(三)认真组织实施图书和信息网络工程,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信息需求。

加快基层图书和信息网络工程建设,是基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提高广大群众的文明素质和加快致富步伐,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必须加快公共图书室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中心的建设。各县(市、区)的图书馆到2010年必须达到省政府提出的最低要求,同时至*年要全部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分中心。

各乡镇开展“镇镇书库”活动。至2010年,各乡镇在综合文化站要建有专门的图书中心和阅览室,中心城区的图书中心藏书量不低于3万册,山区县的图书中心不低于2万册。80%中心城区的乡镇和70%山区县乡镇完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建设。在组织农村群众开展读书活动的同时,积极推进学习型乡镇建设,使读书风气在农村蔚然成风。每县都要培育2—3个乡镇为学习型乡镇的示范点。

结合创建生态文明村工程,开展“千衬千书工程”的活动,至*年,培养和扶持100个村图书室示范点和50个村文化信息基层服务点、示范点。同时,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以共建方式发展文化信息基层服务点,至*年,60%的中心区自然村和35%山区县自然村建立基层服务点,以增强文化服务的内容和手段。发展农民书社等农民自助读书组织,为广大农民读书提供方便。继续实施送书下乡工程,以多种形式充实村一级的图书室,增加藏书量。至2007年,所有的自然村都建有包括报纸及各种信息的读报栏。

结合文化进社区活动。开展“区区有书室”和“区区有报亭”活动。至*年,60%的中心城区千户以上的居民小区和40%的山区县千户以上的居民小区要在文化活动场所设有藏书量千册以上的图书室,全部建有读报亭。至2010年,中心城区千户以上全部有图书室,80%以上500户以上的居民小区和60%的山区县500户以上小区都有图书室,全部建有读报亭。同时,至*年,70%以上的城市社区完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中心的建设,为群众提供各种文化信息。

发展以县级新华书店为龙头的农村图书连锁销售网络,培育和扶持乡镇一级的民营图书零售点,并延伸到较大的行政村,对于较为偏远的地区,可以流动图书销售车来逐步扩大图书销售的覆盖面,重点组织以服务“三农”为主体,农民群众欢迎的,买得起、读得懂、用得上的通俗读物到农村销售。

(四)认真组织实施文化活动工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努力提高群众参与度,对于营造健康、浓郁的文化氛围,满足群众各种文化需求,全面提高群众的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要切实抓好文化活动工程的建设,并根据时代特点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不断充实活动的内容,创新活动的形式,形成一批基层文化活动品牌。

各县(市、区)文化行政部门要认真做好年度群众文化活动的规划和安排,力求做到月月有主题,活动经常化。大力开展广场文化活动,促进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农村文化、老年文化的发展。加快以群众艺术馆、文化馆为龙头的送戏下乡流动服务演出网建设设,充分令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等,深入基层为群众送戏下乡。同时切实抓好基层题材,特别是农村题材文艺作品的创作,每年都要推出一批反映基层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供基层文艺团体使用、演出。

各乡镇文化站要结合本地的实际,坚持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的原则,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注意把先进性与广泛性,知识性与趣味性,教育性与娱乐性有机结合起来,把广播电视宣传、普及科技和卫生知识,开展体育活动等有机融少乙基层文化中去。必须以创建文明村镇、文明户、建设生态文明村为载体,引导广大农民移风易俗,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整合现有的文化资源,以机关、学校、企业及离退休人员为骨干,组建较为固定的2—3个业余演出团体,成为乡镇演出的主力。鼓励民间自办演出团体。在加强送戏下乡的同时,要逐步加大与周边地区不定期约交流演出,不断扩大群众受益面。

各村要积极发展小。广场文化,突出各自特色,根据人人参与文体活动的要求,按照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积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特别是鼓励和扶持农民自办的业余文艺演出团体自发组织开展村级的演出活动。

各县(市、区)要认真探索社区文化建设活动的新路子,构建以街道办事处为主导、社区为主体,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文化活动新格局,要发展业余文艺团体,形成以广场文化、校园文化、屋村文化飞楼群文化、长廊文化、节庆文化、民间民俗文化为核心内容的社区文化模式,重点抓好千户以上的社区文化建设。至2007年,各县培养和扶持5个示范点,推动社区面上建设。

(五)认真组织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形成电影放映网络。

“2131”工程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解决农村群众看电影难的民心工程。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加大实施“2131”工程的力度。到2010年基本实现农村“一月一场电影”的目标。各县(市、区)要建立和巩固多种经营体制的农村电影放映队伍,鼓励和扶持农民自办放映队,并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和技术的支持。各县(市、区)要落实责任制,认真解决好“2131”工程设备不足、影片老,知识量、信息量不能满足农民需求的问题。同时,增加农村电影固定放映点。加快技术升级,推广电影数字放映技术,逐步实观农村由胶片放映向数字放映转变。

(六)认真组织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弘扬地方特色民间文化艺术。

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切实做好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的工作,将文物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列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加大民族民间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力度,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要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建立民间文化传承机制,重点抢救濒危文化遗产,合理开发民间文化资源,推动优秀的民间文化融入现代日常生活;继续做好创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和“优秀民间艺术师”的评选活动,在封开县大洲镇“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德庆县武垄镇和怀集县桥头镇“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以及怀集县下帅乡“民族文化之乡”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以端州区的端砚雕刻工艺、四会市的玉雕工艺、高要市的赛龙舟、广宁县的竹编工艺、德庆县的龙母诞等一批民间特色文化,争取到2010年,全市创建2—3个“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5个以上的“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着力打造具有岭南风格、肇庆特色的文化品牌。各县(市、区)都要培育一批文化名镇、名村、名园、名人、名品。至*年底前,全市命名一批历史文化村,并在此基础上,用2至3年的时间争创5个部级历史文化村和10个以上省级历史文化村。加快文化旅游结合,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古村落游、生态游、农家乐等旅游项目。

(七)认真组织实施文化人才培育工程,形成开展基层文化活动的骨干力量。

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文化队伍,是完善基层文化事业组织机构,完成发展文化事业的关键。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1、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吸收优秀人才到基层文化机构工作,努力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稳定的基层文化队伍。基层文化事业单位进入实行公开招聘,择优聘用,逐步实行基层文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从业资格制度,建立健全基层文化机构的工作制度和岗位规范。

2、挖掘基层文化人力资源,大力培养和发展民间文化队伍,重点培养一批基层文化能人,加强民族民间艺术人才的评选和规范管理,经有关机构和部门专家评定的民间文化艺人,可授予相应荣誉称号。培植和发展社区民间文艺社团和农村业余文艺队伍;发挥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的作用,建立、完善城市社区文化指导员和农村文化辅导员队伍。

3、进一步加强对民间文艺团体的管理和引导,积极鼓励各种民办社会文化团体和文化经营户的发展,引导他们开展健康的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其在活跃基层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各县(市、区)及乡镇、社区都要培育、扶持3—5个较为固定、有一定水平的业余演出团体。

4、加强基层文化骨干培训工作,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和广播电视站等在职的工作人员每年至少一次参加县级以上文化部门的培训,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新调入或新聘任的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经县以上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后才能上岗。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对基层文化建设负有重要责任。要把基层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确保基层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基层文化建设实行“分级管理”,以县(市、区)为主的管理体制。县(市、区)负责本地基层文化建设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筹措建设和活动经费,落实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乡(镇)和街道办事处负责制定并实施基层文化建设规划,筹措建设活动经费,改善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工作条件,促进文化活动经常开展;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要在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各级计划、财政、规划、人事、农业、文化、教育、科技、体育等职能部门要将基层文化建设纳入工作日程,积极配合,及时解决基层文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落实经费。各级政府要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国发[*]41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大省的若干配套经济政策>的通知》(粤府办[*]98号)精神以及第八届省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关于,发展文化事业的决议》中提出的文化事业经费“不低于当地财政总支出的1%”的要求,把基层文化建设所需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确保基层文化事业发展经费的足额投入。各县(市、区)人事、财政、文化等部门要认真核实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待遇的落实情况,确保他们的工资待遇按国家规定的标准足额准时发放。

(三)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和制度。要严格执行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广东省文化设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公共文化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和保护,确保充分发挥公共文化设施的功能,保障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加强对文化设施使用的监督检查。对原有属公益类的文化设施,不得挤占、挪用,已被挤占、挪用的要坚决收回,擅自改变文化设施用途的要限期予以恢复,维护其公益性质。加强对文化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高文化设施的利用率。

(四)多渠道投入支持基层文化建设。认真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文化事业的有关文件精神,建立健全有关专项资金制度,鼓励单位、个人对社会公益性活动、项目和文化设施等方面的捐赠。各县(市、区)要根据实际,研究有关措施,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文化建设,赞助文化项目,协办文化活动,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筹资为辅的文化建设投入格局。

(五)创新基层文化建设体制和机制,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国营文化馆、图书馆、广播电视、报社、乡镇文化站等的改革主要是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深化劳动、人事、分配等方面的内部改革,建立健全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全面实行聘用制和劳动合同制。逐步推动经营性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根据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各县(市、区)的电影公司、新华书店等经营性国有文化事业单位在*年完成转企改制工作。鼓励民间自办文化,有关行政部门要简化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登记审核程序,在土地使用、信贷、行业政策等方面,与国有文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六)抓好乡镇文化站体制改革。要按照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推进乡镇文化站改革。

(七)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原则。培育和建立结构合理,品种多样,活动健康的基层文化市场。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和充实县级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监管作用。健全基层文化市场管理体系,加强执法力量,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活动,取缔无证经营,重点加强对演出娱乐、电影放映、出版印刷物的销售、网吧等方面的管理。坚决打击传播色情、封建迷信等违法活动,确保基层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基层文化建设篇6

[关键词] 文化体制 农村基层文化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0-0008-01

一、文化体制改革大背景下的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现状

在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不仅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更好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而不是重视经济忽视文化,或者只顾增加物质财富,忽视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消费的需求。建设农村基层文化,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本质的需要,而且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当前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笔者在走访不同地区的农村之后,发现某些共同的亟待改善的方面:

1.基础设施配置方面

在实际的走访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农村地区,大多数的小楼房已经建立,农村个人家庭物质方面较之改革以前极大的丰富了,但是,就整体的文化建设方面,其社会设施配置方面并没有足够的重视,相对年纪的中老年人,没有一个可以供作休憩娱乐的场所,基础设施为文化建设奠定基础,没有良好的基础设施配置,文化建设只能是空谈。

2.行政管理方面

正所谓,管理是龙头。龙头引领着整个基层文化建设的方向。但是在当前基层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的是,很多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相关部门,并没有作为,没有将文化建设放在足够重要的地位,这就使得我们文化建设呈现一个疲软的状态,领导层的忽视,直接影响建设组的积极性,这是导致整个文化建设不能很快提上日程的重要原因。“龙头”的方向作用需要真正重视起来。

3.文化建设关注点方面

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农村基层文化是建设的重中之重,这是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农村人口占人口2/3。可以这么说,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整个文化体制改革的成功。这就要求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关注点一定要贴近农民,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使得广大的农民群众在农闲之余更好的和谐的生活,而不是相关领导部门的“面子”工程,是体现整个文化软实力的“里子”工程,因为,关注点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当前的文化建设中,并没有真正关注农民的文化需要,一味地生搬硬套城镇地区的文化建设经验,这使得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工作开展起来困难重重,这也是阻碍文化建设发展的原因之一。

二、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可实施措施

1.用新颖的观点引领正确的文化发展前进方向

创新的文化理念不仅关系到当前文化建设的方面,更关系到整个文化体制的建成。很简单的一个例子,在家庭联产承包制之前,我国的土地分配模式已经严重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家庭联产承包制不仅改善了当时的制度,更为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繁荣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在文化建设中,我们 要大胆创新,贴近时代,把握整个时展的潮流,彰显我国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特色。

2.改善行政管理模式

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我们可以看见的是,各个领域的各项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是,真正有代表作用的领域无外乎都体现了一个特色,良好的行政管理与文化建设成功与否关系重大。管理是龙头,统筹着整个文化建设方针,直接决定文化建设的格局、方向、重点等等方面,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改变公职人员拖沓态度,真正将文化建设作为基本政策放在地方行政中心,领导干部一条心,团结力量,真正壮大文化建设的力量。

3.一切以人民利益为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体现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中,始终不动摇地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时刻体现人民利益。当前某些单位一味追求政绩,忽视了这个根本目的,本末倒置,使得农民利益受到损害,这是极其不可取的行为。不管是经济建设还是文化建设都是如此,一位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基层文化建设就是要以农民文化需要为出发点,找到适合农村人民并且能够促进农民发展的文化建设格局,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文化建设氛围,更可以促进农民整体素质无形之中的提高。

4.因地制宜发展不同地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似的叶子。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也是如此,没有两个现实情况完全相同的农村,这就要求我们在基层文化建设中时刻关注着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建设方向。某些地区可以重点开展以休闲放松的文化建设项目;某些地区可以偏重于旅游开发方向的文化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当地农村的文化特色,并且对原有的文化资源充分利用,让古老的村落文化大放异彩。因地制宜,不同地区形成不同的文化特色,不仅可以提现当地的文化特色,而且可以促进我国目前大热的田园旅游,增加农民的收入,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5.奠定未来进行良好文化建设的基础

基层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不仅关系当代的和谐生活,更直接关系到子孙后代的文化氛围。为了进一步巩固文化建设的成果,培养文化建设人才刻不容缓。在国家政策方面,多鼓励大学生走进基层,贴近生活,以现代的文化知识体系武装农村基层文化建设,让农村基层文化与时俱进,合理安排,落实科学发展观,让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成为新时代一个风向标。

三、结束语

文化体制改革,是新时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必要步骤。而其中的重中之重则是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更需要各方面的关注。在建设基层文化中,始终体现以为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指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建设方向,共同建设更美好的农村风貌。

参考文献

[1] 罗天怀.浅谈如何加强新时期农村基层文化建设[J].大众文艺,2012(19).

[2] 霍步刚,傅才武.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论分期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策略问题[J].中国软科学,2007(8).

基层文化建设篇7

就我国目前的新农村建设项目而言,农村的基层文化建设虽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不能满足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精神要求还不能衔接一致。我国农村的基层文化建设还不能达到适应农村发展的要求,不能为我国的农村发展提供足够的精神支持与智力保障,没有起到一个很好的辅助作用。分析其现状,究其原因,问题主要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的基层文化建设滞后于当地的经济建设。

由于基层组织的认识不够深刻,在抓农村建设发展的问题上过度重视经济建设,从而忽视了农村的基层文化建设,基层文化建设相对于经济建设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没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是直接带来基层文化建设滞后的重要影响因素,滞后的基层文化建设不仅会制约经济的发展,更会制约着农村发展水平的提高。

(2)农村的基层文化生活单调、枯燥,没有为农村的基层文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我国农村的基层文化建设大多还处于低层次的社会阶段,缺乏先进文化传播的娱乐项目。农村在作业方面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人们在每天的作业结束后,剩下的时间很是松散,由于农村生活缺乏文化传播媒介,人们多以、唠家常等方式消遣剩余的时间,这样的生活方式必是自由散漫的,严重的更会败坏社会气息,无法为先进的、正确的文化传播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3)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薄弱,制约了基层文化建设的推行。

我国农村建设在发展历程上虽已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但那主要是就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而言。在我国西部经济落后的地区,人们生活还很困难,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薄弱,无法满足当地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发展需要。基础设施的缺乏,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行动,制约了一个地区的基层文化建设的发展。

2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措施

(1)加强对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视度。

“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建设”本是一个地区(国家)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往往容易过度重视经济的发展,从而忽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文化建设的滞后性直接导致发展天平的失衡,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制约着一个地区(国家)的发展。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统筹兼顾是发展的必要手段。因此,地区(国家)领导人需要高度重视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做到“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建设”口号的落实,统筹兼顾。高层政府应积极组织有关部门人员的思想培训工作,加强地方政府对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视度。

(2)相关基层组织可以组织相应的活动,丰富人们的闲余生活时间。

把农村自由闲散的生活方式进行有机整合,不仅能为当地农民的生活增添色彩,更能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具体措施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例如,1)播放有文化底蕴富含正能量的电影、能容易被广大民众了解吸收的知识短片、富含新意和趣味的科技片,并组织民众观看。2)通过广播的形式播放传播正能量的宣传片,宣传积极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3)基层组织可以定期组织积极健康的娱乐项目。例如,篮球比赛、唱歌比赛、演奏比赛、拔河比赛、广场舞比赛等娱乐项目。引导人们以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合理的生活方式,有利于为基层文化的传播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

(3)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设农村基层文化所需要的基础设施。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仍然是经济,文化辅助经济的发展,经济推进文化的传播,经济和文化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但就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而言,国家可以加大当地的财政支出,满足基层文化建设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为农村地区修建体育锻炼设施用以增强农民的身体素质,修建农家书屋用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增加文化知识,丰富闲余时间的生活内容。当然,就国家而言尤其是针对中国如此幅员辽阔的一个大国来说,大幅度的财政支出用以满足各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有一定难度的。当地政府可以采取城乡结合的方式,以优势互补的办法,让城市带动农村发展。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支持,缓解农村的财政困难,满足当地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

3结束语

就国家而言,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就一个国家的农村而言,文化赋予了农村的内在含义,蕴藏了农村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深意,包含了历史和现状带来的精神底蕴,而农村发展在国家的发展中占领着基础地位。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已是毋庸置疑,它有利于一个地区(国家)的经济建设,有利于一个地区(国家)的政治建设;更加有利于一个地区(国家)的综合实力的提升。因此,要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任务,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时代要求,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首先必须加强农村的基层文化建设。

基层文化建设篇8

为此,在策划过程中,要注重企业整体战略实施,更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突出“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形象文化”四方面建设,切实推进好企业文化、项目文化建设,展示良好的员工队伍形象,促进工程建设又好又快地进行。

从精神文化入手,落实项目管理理念

工程建设一般贯穿2~3年甚至更长时间,文化建设也同样要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始终。为此,要落实整体的文化建设战略,就要从精神文化入手,明确项目管理理念,形成整体工作推进的“魂”。项目管理理念一方面要从“安全、质量、工期、功能、成本”等内容进行确定,另外一方面也要从员工规范的角度梳理。笔者所在的项目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其中AB栋工程包括A、B两座单体建筑高183米,是北京东南地区和亦庄地区的地标性建筑。为此,我们提出了“出精品、出人才、出经验、出效益”的工程目标,并经过全体员工讨论明确了“执行、沟通、服务、创新”的项目管理理念。这就从根本上,明确了整体文化建设的思路,使所有的工作都有的放矢地能够开展起来。

从行为文化入手,推进工程整体建设

构建良好的行为文化,最重要的就是要落实安全文化、质量文化,目的是营造一种安全和谐、以人品塑精品的文化氛围,增强项目管理中的道德含量和群体安全意识、质量意识,使所有参建人员形成一种安全、质量思维定式,把搞好生产安全和质量管理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为此,作为基层党支部,一定要明确“一岗双责”,要协助在日常工作中推进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并贯彻到各分包单位和一线外施班组,并坚持安全、质量管理工作的制度先行,要督促和落实开展全员宣传、教育、培训,并不断强调搞好重点工程安全生产、质量精品的重要性,并发挥党群组织的优势,组织开展了安全、质量知识竞赛、“安全月”“安全、质量在我心中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的安全、质量教育活动,以此提升参建员工的安全、质量意识。同时,更要坚持创新管理方法,注重过程中的细节管理,如现场配备专职文明施工小分队和兼职安全、质量监督员等形式,真正从行为文化入手,推进工程整体建设。

从制度文化入手,规范项目管理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除了明确项目的管理理念之外,还要从制度文化入手,通过对外参与、反馈,对内组织、管理、教育、培训等活动,着力加强项目的制度文化建设,着力参建员工行为的统一规范,着力树立和展示项目的独特形象。

结合超高层和重点工程管理特点,组织各系统、各部门围绕工程总体目标先后制订了近百项管理制度,涵盖了安全、质量、工期、技术、成本、文明施工、后勤、保卫、劳务、党建等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使各项工作做到管理有制度、实施有步骤、奖罚有标准。如针对现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制定实施了《现场党建工作方案》《现场宣传工作方案》《现场劳动竞赛管理办法》等,有力增强了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和针对性,发挥了制度体系的规范保证作用。

同时,还不断根据实际情况,宣贯优秀项目管理人员准则、岗位行为规范、礼仪规范、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操作规程等各方面内容。这样,就使全项目所有参建员工都有了统一规范的岗位行为准则的约束,对内对外交往也有了统一的礼仪规范来遵循,形成了一种价值符号,传递了统一的项目管理信息,有效发挥了项目管理制度的规范作用。

从形象文化入手,提升现场形象工程

视觉形象是企业和项目的“脸面”,统一企业品牌形象,就是要通过规范的、富有冲击力的企业视觉符号,使社会公众对企业和项目形象产生独特的认识,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基层党支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就是要注重加强现场宣传总体策划,发挥企业整体优势,整合宣传资源,高标准、高起点制订“工程现场形象宣传工作方案”,包括形象宣传平面图、宣传标语内容库等。从工地门头、围挡、主标牌、橱窗、阅报栏到办公区、会议室、阅览室、活动室、外施队宿舍的设计规划,都严格按照集团VI标准化和文明安全工地达标规范标准执行。同时,还要统一员工的服装、标牌、胸卡以体现整体团队的精神风貌,这些措施都是形象文化的一部分,能充分发挥“内聚人心,外塑形象”的激励作用、视觉冲击作用,有力展示和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

在开展基层党支部建设的过程中,尤其是超高层、重点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企业品牌形象是凝聚人心、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无形资产。为此,就要利用和抓好这一抓手,进一步大力探索、弘扬和培育优秀的、有个性的企业文化和项目文化,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基层文化建设篇9

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现实和时代意义

1.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企业环境的需要。人的思想与其所在的文化环境有着必然的联系,石化企业因和地方接触机会频繁,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很容易钻进企业。因此,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就要在一定程度上有选择地吸收和排斥驻地周围环境中的不同文化要素,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气氛和健康向上的精神氛围,创造一个构建石化企业职工精神支柱,体现当代职工崇高精神风貌和理想追求的文化环境。2.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教育方式的需要。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是单方面的思想灌输,用行政命令、简单说教来规范和改变干部职工的思想行为、心理情绪以及价值观念,这样硬灌输往往会给干部职工造成心理压力甚至引发逆反心理,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企业文化建设强调的是一种素质建设,是“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模式,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企业文化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化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不断增强业务能力,提高自身素质。3.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是创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工作平台的需要。信息网络连接千家万户,使干部职工与社会和家庭的联系更为经常,社会思潮、社会风气和社会改革对干部职工的影响更为广泛和深刻,这就要求建立更为规范、经常、有效的系统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企业文化使是促使这一系统形式的有效平台。在文化建设上,干部职工们可以有组织、有计划地到社会上学知识、学技术,基层单位还可以通过组织参观先进单位的工作、生活、生产等一些活动。同时,也可邀请一些地方单位、社会力量参加到各种活动中,通过开展油地联欢或油地座谈,加强油地之间的横向交流,把交谈的空间让给干部职工,把交谈的内容引向干部职工们最关心的问题。通过地方的专家、模范的现场交流、现场传授等方式容易在干部职工中产生感染力和震撼力。

现阶段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和措施

1.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赋予企业文化鲜明的时代特色。企业文化建设只有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火热的企业生活,紧跟时代的节拍,才能具有更鲜活的内容。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高擎时代的主旋律,充分反映时代的发展要求,用艺术的手段再现社会生活中的先进典型,用鲜明的政治导向引导干部职工的理想信念,塑造优良作风,使企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昂扬进取的工作斗志。要以同志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用干部职工喜爱看、容易学、好理解的艺术手法再现荣辱观的具体内涵,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实现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的目标,不断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2.抓好工作的有机结合,发挥企业文化精神动力的作用。企业文化建设重在建设,要围绕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企业生产力来抓建设,不断完善企业文化建设内容,把企业文化大舞台构建成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业务培训等各个方面的“大讲堂、宣传队、打气筒、练兵场”,使企业文化与企业各项工作融会贯通。3.充分挖掘有效的载体,推动企业文化持续健康的发展。要借助地方优势,实现文化资源共享。要利用油地共建、文明单位创建等时机,有选择地与驻地一些注重文化发展、拥有先进理念的单位建立共建关系,充分利用共建单位的人力、物力资源。要因地制宜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实现重点和一般的和谐。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在不断总结和完善中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教育、引导、陶冶情操的目的,为企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本文作者:刘建刚工作单位:濮阳市中原油田

基层文化建设篇10

关键词:基层;公共文化;建设;重要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208-01

一、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人口比例也在不断的上升,产业结构、人居环境、就业方式、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提升,这就要求我国必须要加快基层公共文化的建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受改革开放的影响,国外思想不断的涌入我国社会,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很多群众在不经过任何考虑之下就盲目的接受各种新思潮,这类现象如果不加以规范和管理,势必会引起社会动乱,这对我国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我国必须要加强基层公共文化的建设,以此确保我国各项精神文化建设工作的全面展开,满足人们在新时代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

基层文化建设范文

基层文化建设篇1目前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随着基层经济建设的变革,人文地理的差异与经济之间具有一定的不平衡,因而导致系统的文化建设体系没有构建起来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