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质量理论范文
生活质量理论篇1
【关键词】老年痴呆;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0297-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AD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8.7±7.6)岁。最短住院时间10天,最长住院时间29天。文化程度:文盲2例,小学15例,初中7例,高中级以上16例。两组病人年龄、病程及文化程度等指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案
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和一般出院指导,出院时建立患者信息卡。
1.21对照组及处理
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以及一般出院指导。分别于出院时和出院一年后给予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
1.22实验组及干预处理
责任护士在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并给予关怀护理,分别于出院时和出院一年后给予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关怀护理具体方法包括:①疾病知识:责任护士给予患者及家属疾病相关知识的培训。②饮食指导:做到营养均衡,荤素搭配合理,注意食物的多样性,多饮水,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③睡眠指导:给予患者每天晚上睡前用热水泡脚的习惯并控制晚间的饮水量,培养患者良好的睡眠习惯[2]。
1.3评分标准
1.3.1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
该量表简单易行,国内外广泛应用,是痴呆筛选的首选量表。其主要包括7个方面的:时间向力,地点向力,即刻记忆,注意力及计算力,延迟记忆,语言,视空间。共30题,每项正确回答得1分,回答错误或者不知道得0分,量表总分范围为0-30分。测量成绩与文化水平密切相关,正常界值划分标准为:文盲≥17分;小学≥20分;初中及以上≥24分。如文盲小于17分、小学小于20分、中学以上小于24分可考虑有痴呆[3]。
1.3.2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ADL总分为100分,其中:①生活能基本完成:>60分(良);②生活需要帮助:60-40分(中,有功能障碍,稍依赖);③生活需要很大帮助:40-20分(差,依赖明显);④完全需要帮助:
1.4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治疗前后MMSE和ADL评分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干预前后SAS评分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
2结果
2.1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出院时和出院一年后MMSE评分比较(Mean±SD)
2.1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出院时和出院一年后ADL评分比较(Mean±SD)
上述两表可以看出干预组和对照组出院时MMSE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年后,干预组老年痴呆患者MMSE和ADL评分较出院时升高(P
3讨论
人口老龄化成为一个全球性现象,中国的某些城市也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为老年痴呆病人提供良好的专业护理和生活照护,以延缓病程进展,提高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关怀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以人道主义的精神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力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真诚关怀和照护。本研究发现对于AD患者在住院期间给予关怀护理,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能力,提高ADL水平,有效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可延缓痴呆的进展。
参考文献:
[1]张燕双,宋怡.老年性痴呆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11):992-993.
[2]武莹英.延伸护理对老年痴呆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12):1107-1108.
[3]万俐,何红燕.延伸护理服务纳入出院流程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06(16):57-58.
生活质量理论篇2
关键词:教学质量反馈系统;构建;实践
中图分类号: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6-0216-03
加强理论的研究、变革实践运作方式、提高教育实践的有效性是新时期赋予教育者的神圣使命和崭新课题。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必须从单纯的课堂教学中走出来,走进真实的社会生活实践;在对社会进行大量经验性观察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科学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方法,使研究向纵深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操作技艺流程和环节进行研究,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的操作模式和完善的质量反馈系统。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反馈系统构建的瓶颈
教学质量反馈系统的构建,要根本解决的问题就是将学生从枯燥、从被动接受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当前,主要要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目的功能方面,过分强调质量反馈作用于教师的评价功能,忽视学生的发展功能
通过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反馈系统,一方面可以鉴别教师工作质量,公正客观地反映教师在工作中的教学态度和行为,为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资建设提供保障,另一方面更可以真实全面地掌握学生学习态度和知识吸收程度,使教学内容内化为学生素养,充分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然而,目前许多高校并没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反馈系统,只是把对教师的“评级”看成是教学反馈,这种评教反馈对改善教学活动本身作用不大。还会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重视教师职称、忽视教学质量与效果,脱离学生发展的实际,这样客观上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质量并没有保障,教师的积极性也没能激发,失去了教学评价的意义。
(二)目标体系方面,以课程评价为主,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学习态度的综合考察
教学质量的好坏要取决于教学过程中的多种因素,是合力作用的结果,因此,教学质量的反馈应该是一个系统评价的过程。既要对教师教学情况评价,也要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而目前大多数高校在教学质量反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关注教学过程的评价,忽视受众学习效果的评价,用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来代替教学过程评价。所以,只有从教学诸因素的内在联系出发,结合教学过程评价与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才能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三)方式方法方面,过分注重量化定性,忽视多元参与
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估方法单一,通常只是把学生对教师的讲授评议情况作为评价质量高低的依据,有的学校或者直接将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标准,没有来自于教育界同行和专家的意见,教师没有展开合理的自我评价。一般高校在每学期期末才有一次教学评估,有的高校每学年才评估一次,这就没办法做到及时接收教学中的各种信息。那么这样的质量反馈方式不可能全面、真实地体现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状况与效果,一定会滞后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发展。
这种状况,已成为制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瓶颈。它不仅削弱了教学质量反馈的效果,还会使质量反馈各指标的指向性混乱,弱化原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有的导向功能。为此,要切实改变过分强调它的选拔功能,发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同时,在质量反馈方式与技术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尝试。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反馈系统的构建
教学质量反馈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的教学信息,充分依靠教学活动的参与元素,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做出价值上的判断,并为授课者的自我完善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反馈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如何让学生真正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与行动,并指导人生实践,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最终目标。所以,质量反馈体系的指标在制定时,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转变,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都是我们必须着重考察的。一堂课的讲授包含着众多参与元素,教师和学生是人的元素,设备和教材是物的元素,只有将各参与元素都充分调动并发挥积极作用时,教学质量才能提高,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
2.整体性原则。教学质量反馈是一个系统,在构建时应从整体角度出发,坚持整体最佳原则。系统中的每一个指标,不仅要能体现课堂教学质量,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也要兼顾。各项指标应该是相对独立的,即同一级别的指标之间,不能有相互包含、相互重叠或相互交叉的关系。首先,系统体系要全面。体系应包括几个子系统:教学全程监督系统(由教学督导制度、听课和评课制度、教学检查制度、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制度等组织制度构成)、教学效果评价系统(由课程建设评价、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社会实践评价和考试考查结果评价构成)和信息反馈系统(由教学督导反馈、评价系统反馈和学生信息反馈构成)等。其次,参与主体要全面。学院领导、学生、同行、社会(包括学生家庭、用人单位)等都应包括其中。只有这样,质量反馈的全面性和结果的准确性才能得到保证。
3.发展性原则。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的质量反馈体系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不断发展和完善。反映当前社会的发展变化,反映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日常行为和“大道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践行的变化。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方法与手段、改革考试测评方法,使评价结果能真实反映教学情况。
4.实践性原则。坚持实践性原则就是要使教学质量反馈体系的各项指标具有可操作性,指标体系应该尽量简便,才能使参与评价的人员在实施时不至于增加负担。定义各项指标的语言要有可操作性,各指标要求提供的信息应该可以实地获得,并具有实际意义。所以,制定指标要依据教师的实际和学生的学习现状,指标尽量量化,体系标准客观、实用,准确地反映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真实水平,减少主观人为因素的干扰。当然,坚持实践性原则还要求我们的教学质量反馈应该从单纯的课堂评价、书面评价中走出来,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投入、积极参与,尊重学生这个学习主体,通过主体的学习感悟来全面评价教学活动质量效果。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反馈系统的体系构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功能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不是单纯传授知识,重在引导学生如何做人。要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真正收到实效,需要构建“五位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反馈体系。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思想交流,在思想的碰撞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引导,自觉而主动地选择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行政评价。行政评价是主要针对教师的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不是人们一般理解的“政治”,它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理论体系,参与教学质量评价的领导和专家,应该具有相应的思想政治理论学科功底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具有相应的教育教学理念,他们既是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者,也是评价的主体之一,领导和行政管理人员的评价应当是综合的、全面的:既要评价教学指导思想,又要评价教学方法和效果;既要评价教师的基本素质,又要评价教师的业务能力。行政评价是随机性的,由评价组自主决定听课对象、时间和内容,以便了解教师平常的教学情况和真实水平。
2.专家评价。可在收集日常检查、听课情况、学生信息员提供情况以及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的基础上,进行量化打分,主要由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牵头,由学术委员会(或质量评审委员会)的有关专家学者在日常听课、教学检查、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的基础上,独立地负责实施。
3.行业评价。教师同行之间彼此了解,对教学内容熟悉,应该能够准确地评价他人的课堂教学。同行评价主要侧重被评教师教学准备情况、处理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能力,教学进度快慢、教学内容是否准确、有无错误观点,是否了解学科前沿,教学进度、重点、难点处理能力,治学态度,是否具有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及课堂把控能力等。其中教学内容的正确与否至关重要,特别需要同行和专家把关。
4.学生评价。大学生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获得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系统了解,他们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受益者,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好见证人,因而,他们评价政治理论课教师最有发言权。学生评价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和服务对象的主体地位和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应该如何满足学生对教学的期望和要求,更好地了解成功教师的长处,从而为我们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供第一手资料。但是,学生自身的不成熟也制约了其评价能力。一些学识渊博、教学水平高,认真负责,但因平时对学生要求严格,学生评价得分偏低;与此相反,另一些学识肤浅、教学水平不高、但对学生放宽要求而让学生得高分的教师,却能得到学生很高的评价。针对上述情况,在设计评价指标时,学生评价部分主要应侧重于教学形式,如教师是否守纪、守时,教师仪表、教态、师德、亲和力、沟通对话能力、表达能力及思维、逻辑性、知识面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是否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教师是否言传身教等。
5.自我评价。以往的教学质量反馈和教学评价,任课教师只是被评对象,没有参与评价的权利和机会,这对被评对象是不公平的,他们会对评教产生抵触情绪,对评估结果缺乏认同,不利于评价的顺利进行。通过教师自评,可以使任课教师明确自己的优势,反省自己的不足,明确改进的目标,实现评价者与被评者之间的平等沟通,改善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领导和专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被评者认同评价结果,扬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进而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标。教师自评的内容是学生评教、同行评教和领导、专家评教的综合,但要求自评教师不仅要打出分数,而且应写出科学评语,并详细分析、说明原因,使教师能够自知、自重、自励。
通过行政、专家、同行、学生、自我“五位一体”的综合评价反馈,可以比较客观、准确地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的基本情况。每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质量反馈的结果应该在本部门内予以公开,以增强透明度,接受全面监督,从而调动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的积极性。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反馈系统的运行实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反馈系统的运行,应该在尊重教师主导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提倡参与式、启发式、研究式教学,研究分析社会热点,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
(一)精心组织教学活动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需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推广名师专题讲授、小班案例教学等教学经验,广泛应用媒体和网络技术,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通过教学资料数据库建立,实现资源共享。
(二)注重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应该与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专业课实习、公益活动等结合起来,制定大纲,规定学时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生活中去。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实现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
(三)改进完善考试方法
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我们认为在考试中必须坚持几个原则:帮助成长的原则,益于思考的原则,融入生活的原则。让考试成为育人网络中的一个环节,而不是育人活动结束的标志。
参考文献:
[1]张澍军.德育哲学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邱柏生.思想教育接受学[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
[3]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肖映胜,张耀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理念新探[J].高校理论战线,2011,(7).
[5]葛洪刚.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2009,(9).
生活质量理论篇3
文章简述了质量风险管理的理论,主要针对如何将质量风险管理的理论应用于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过程中进行了阐述,包括质量风险防范管理体系的建立,从而提供企业对质量风险的应对能力和控制能力,确保核安全设备的产品质量。
关键词:
质量;风险管理;民用核安全设备
1概述
风险管理的理念已经被有效地应用到众多领域和部门中,在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核工业领域中仍存在一定的空白。企业如何建立核安全设备质量风险管理的模式,推进产品质量不断改进、提升质量保证的管理水平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
2质量风险管理的概念
在产品的制造周期内,对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源进行识别、衡量、评价、应对和监控的过程,将预期的风险规避、降低、转移或风险保留,以达到风险损失最小的目标。质量风险管理的过程一般为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评价、风险决策(即风险应对)、风险监控。
(1)风险识别。是根据相应制造活动的历史质量信息,通过对产品制造活动过程进行分析,预期产品制造活动完成后的结果,查出风险源的过程,并且找出向风险事故转化的因素。质量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德尔菲法、工作-风险分解法、流程图法、头脑风暴法。
(2)风险衡量。在对过去损失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和概率论,对已识别出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事故可能造成损失的程度进行衡量。
(3)风险评价。对风险衡量的结果进行判断风险是否可以被接受的过程。
(4)风险决策。质量风险决策,又称风险应对、风险防范,是指根据风险管理的目标,采取一系列的工艺措施、检查控制措施、管理措施等对风险源进行应对的过程。
(5)风险监控。风险监控是对已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跟踪,确保已制定的防范措施有效实施,并在情况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重新进行规划或应对。
3质量风险管理的应用
3.1概述
某公司将质量风险管理理论应用于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制造过程。该公司主要承制大型的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由于其重要性和特殊性,质量风险管理理论的采用与实施对该公司的质量管理需求显得尤为重要。该公司对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的质量风险管理工作以月为周期,每月月初策划、实施质量风险管理工作,并于下月初对上月质量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完善质量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不足,积累质量风险管理措施和经验,为后续质量风险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体现出质量风险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3.2实施流程
3.2.1质量风险识别———确定质量风险对象。
该公司根据公司企业的自身特点,采用专家调查方法中的头脑风暴法,组织质量管理人员、工艺人员、项目管理人员等形成小组开会,根据经验、专业知识等列出所有可能存在的风险。具体实施如下:
(1)质量管理人员按照月度生产计划,初步确定本期风险管理的范围;
(2)采用专家调查法中的头脑风暴法,确定本期质量风险管理的制造活动内容,初步确定风险项;
(3)质量管理人员编制本期质量风险管理的制造活动清单,包括项目名称、制造活动内容、可能存在风险项和风险评估的主要责任部门,其中主要责任部门负责对该项制造活动内容风险点的主要识别与衡量部门;
(4)质量管理人员将本期质量风险管理的制造活动清单主送至责任部门,抄送至与制造活动相关的各职能部门。
3.2.2质量风险衡量与评价———确定质量风险点。
(1)风险预衡量。主要责任部门、质量保证部部门内部进行讨论和分析,进行风险预衡量,为后续风险衡量做好准备工作。
(2)风险衡量。质量管理人员组织主要责任部门、质量、生产、技术等相关部门召开质量风险管理月度会议,出席会议人员应熟悉本期制造活动清单的所属专业工作内容。会议中以主要责任部门为主讲人员,采用头脑风暴法和流程图法对每项制造活动风险点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后果进一步的讨论、分析,为质量风险的评价工作提供基础。
(3)风险评价。质量管理人员根据会议讨论的情况,风险发生的概率(p)和风险影响程度(c)定量分析,确定风险的大小,将定性的问题转化为定量的结果,风险评价指数与风险发生概率、风险影响程度成正比。这种关系表示为风险评价指数R=P*c,其中R的判断准则。
(4)确定风险项(包括风险制造活动内容及其风险源)。
3.2.3质量风险应对———制定风险防范措施。
(1)风险管理目标。目前,该公司的质量风险管理目标以规避、降低风险为主。
(2)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在质量风险管理月度会上,主要责任部门根据风险评估情况提出风险点的应对措施,详细阐述各措施的意义,然后与其它部门展开讨论,确定风险防范措施。
(3)风险防范措施。质量管理人员编制、质量风险防范工作表。
3.2.4质量风险监控———防范措施实施。
该公司的质量风险监控建立的风险监控体系主要形式为风险防范工作表和不定期的质保监督检查。质量风险防范工作表包括防范措施、部门责任人、执行人、完成情况、风险发生情况、验证人等列,其中部门责任人负责对执行人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验证人(即质控工程师)负责对责任部门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该表格基本构成了一个质量风险监控体系的框架。不定期的质保监督检查,确保了质量风险监控体系的有效运行。该公司质量风险防范工作表每项制造活动独立卡片,打印后随工件流转,随工件流转前已确定部门责任人,执行人由部门责任人确定,防范工作表随工件制造工序实施开展。
3.2.5质量风险管理模块化。
定期对实施过的风险防范措施进行评价,将经多次实施并验证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进行固化,建立核电产品质量风险防范标准案例,确定适用范围,并按设备类型整理归档。核电产品质量风险防范标准案例可以在后续质量风险防范工作中被直接引用,如其被引用执行过程中发生质量问题,由质量人员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共同修订。
4结束语
质量风险管理具有全面性、动态性、复杂性和相对性等特点,目前,针对类似大型机械设备类的单件小批量产品,国内尚没有完善的质量风险管理理论,可以借鉴的管理经验较少,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制造中的质量风险管理经验更是匮乏,这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努力完善,为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的质量提供一定的保证。
作者:关颖 单位: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大连加氢反应器制造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际、国家标准.GB/T24353-2009.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S].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际、国家标准.GB/T23694-2009.风险管理术语[S].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S].风险管理术语.
[4]范道津,陈伟珂.风险管理理论与工具[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5]约翰•布莱克墨.追求质量:世界最佳企业的实践[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6]卢有杰,卢家仪.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7]沈建明.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生活质量理论篇4
关键词:MPAcc 研究生培养 内部控制 质量保障体系 控制策略
《2014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显示,从2009年我国开始着手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以来,截至2013年,我国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比例已经达到40.3%,其中会计硕士(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简称MPAcc)于2010年首次接收应届生并开始颁发“双证”以来有了长足的发展,招录人数也是节节攀升。自2004年MPAcc设立以来,“规范培养过程,提高培养质量”是全国各培养单位的中心任务,为了完成该任务,各培养单位还积极配合教育部、MPAcc教指委等相关管理部门,通过建立完善的MPAcc质量保障体系来提高培养质量,促进MPAcc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MPAcc质量保障体系是实现MPAcc培养目标、提高MPAcc培养质量的保障,它是对整个MPAcc培养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组织,按照合理的教学培养秩序组合而成的系统。其质量保障和控制涉及招生、方向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安排、培养过程、实习实践、学位论文等方面,是一个复杂的内部控制系统。同时,因为MPAcc是会计教育的较高层次,也是培养高端会计人才的重要途径,所以如何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前提下实施有效的培养过程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是全国MPAcc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鉴于此,本文以重庆理工大学为背景,尝试引入内部控制理论到MPAcc培养过程中,从而最终达到对整个MPAcc培养过程进行全面风险控制的目标。
一、内部控制理论与MPAcc教育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契合
美国会计师协会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在1949年首次给出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它们在《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报告中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企业为了保护资产、检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贯彻实施管理部门制定的各项政策,所制定的政策、程序、方法和措施。整个内部控制系统是通过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这“五大要素”来对所要控制的内容进行划分。
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由质量管理体系、监督体系、评估体系和反馈体系四个部分构成。它是保障和提高MPAcc教育质量的基础和根本,它通过参与MPAcc学员选拔、培养和输出等各环节,按照合理的教学培养秩序组合而成的系统。具体包含了MPAcc招生、MPAcc学员培养、学员毕业论文的开题答辩、中期审核与最终答辩等环节,对于相应的培养单位而言还会涉及到MPAcc学员培养方案的制定、MPAcc课程体系的建立、校内外导师及授课教师队伍的组建和教学环境的建设等各层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此外,在质量保障体系中以质量管理为初始,通过对整个执行过程进行监督活动,最后依据执行效果的反馈来调整质量管理的模式,这个流程与内部控制框架中的“决策方案及预定目标―计划与预算―实施―偏差―纠正―实现预定目标”的流程基本相似,所以这里将内部控制理论引入质量保障体系中,将内部控制理论中五大要素与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相结合,反映内部控制理论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考虑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中招生、MPAcc学员培养、实习实践、毕业论文答辩等若干构成环节,通过构建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来强化培养过程控制,并建立MPAcc培养的控制环境保障体系、风险评估保障体系、控制活动保障体系、信息与沟通保障体系和监督保障体系来指导MPAcc的培养。从内部控制理论角度来分析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流程是:首先,从对MPAcc培养过程进行划分,例如分成招生宣传环节、录取环节、培养过程环节、校外导师的选择与培养环节、实习实践环节和整个学位论文环节。其次,从对整个MPAcc培养的培养环节所涉及的相关组织结构、规定、管理办法、信息内容及沟通方式等按内部控制的五要素进行分类。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将不同阶段的流程及要素进行宏观的分类。因为对于整个MPAcc培养的不同环节而言,它们并不是完全独立进行的,而是各个环节都会有相互交叉的部分。这些不同的阶段在时间顺序方面也不是依次进行的,而是在同一时间段内可能同时进行着不同的环节。所以这种分类控制方式将更加全面、合理与有效。最后,对构建出的基于内部控制理论的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与实际情况进行系统的对比与分析,并得出相对应的分析结果,形成一种“标准”减去“现状”等于“问题”的解决问题思路,最终达到保障MPAcc培养质量的目的。因此,从内部控制理论角度来研究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是切实可行也是有效的。
二、基于内部控制理论的MPAcc教育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根据内部控制理论,对于开展MPAcc教育的高等院校,其控制效率主要取决于学校文化、学校与学院相关管理组织结构等多个方面。其中高校与企业所不同的是其主营业务是对人才的培养而不是赚更多的利润,所以对于高校内部控制的结果评定不能依据财务指标,而应该将所培育出的人才质量作为评价指标,由此可见,MPAcc培养质量的内部控制实际上就是对培养出高质量的会计人才的保障。同时,我们认为在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内部控制受到政府、高校(包括研究生处、会计学院等)和相关的社会机构,以及全体师生(包括校内导师、校外导师、授课教师)的共同作用,旨在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遵守法纪法规,可以系统掌握会计领域的最新知识以及相关的实务操作能力(包括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等),并且还需具备适应多变的商业环境适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高素质全方位的管理型、领导型的高质量会计人才。为此,本文从以下五个要素对基于内部控制理论的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进行理论分析,如右上图所示。
(一)控制环境保障体系。内部控制框架中其他四大要素的基础是控制环境的建立,MPAcc培养的控制环境保障体系作为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中所有构成要素的基础,是MPAcc培养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的前提。首先明确国家、学校和学院各级机构对MPAcc培养的目标和政策,学校和会计学院要对MPAcc发展的战略计划和预算过程进行支持。教育部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中指出专业学位教育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推进产学结合为途径,培养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在确定了目标与相关政策后,需要清晰定义利于划分职责和汇报路径的MPAcc项目管理组织结构,确立基于合理年度MPAcc培养风险评估的风险接受政策。为了更好地开展MPAcc教育应专门设置MPAcc教育中心来全面负责研究生的招生、培养以及就业等环节,学校的研究生管理处与学院应给予MPAcc教育中心相应的支持,为了实现设定的培养目标,在MPAcc教育中心还需设立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等组织机构。最后,向MPAcc培养相关干系人澄清有效控制体系的必要性以及执行控制要求的重要性,同时,学校及学院相关MPAcc负责人需对控制系统做出承诺以保证管理人员的控制意识。
(二)风险评估保障体系。风险评估是确定和分析目标实现过程中的风险,并为如何对风险进行管理提供基础。这一环节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中之重。所以制定好MPAcc培养目标是风险评估的先决条件,随后根据所设定培养目标来识别出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对于这些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应采取必要的行动来进行风险管理。接着对所识别出的风险点进行推断,客观地评估这些风险点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一旦确定了主要的风险因素,就尽可能将这些风险因素与MPAcc培养活动流程结合起来,通过合理的评价指标来确定这些因素的重要程度。最后,针对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出合理的控制活动方案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最终达到规避或降低风险的目的。
MPAcc质量保障体系的目标是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系统掌握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具备领导能力的高素质会计人才。相关培养部门会对招生、培养等环节进行控制,在MPAcc招生环节主要的风险点出现在录取生源质量方面,因为所录取的考生质量越高则培养单位的培养压力就越小,如果盲目扩招导致培养的研究生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将会影响整个培养单位的声誉。在MPAcc培养环节中,教学方式、实习实践等方面都直接制约着MPAcc培养质量。MPAcc教学应当以案例教学为主,而不是会计学硕士的纯理论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实务性较强的研究生,恰恰现今的MPAcc培养单位忽视了这一点。实习实践环节是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事务中的关键,由于目前很多MPAcc单位将培养时间定为2年,这就导致了很多培养单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去压缩学生实习实践时间,这种行为是有悖于MPAcc的培养目标的,不利于所培养的学员日后的发展。学生毕业之前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学位论文的撰写,由于毕业生学位论文抽查制度的存在,必须保证毕业生学位论文的质量,设立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对论文开题答辩、中期考核、最终论文答辩过程实施有效监督很有必要。
(三)控制活动保障体系。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核心要素。MPAcc培养的控制活动保障体系指的是确保学校和学院MPAcc管理人员的思想得以贯彻执行,达到降低MPAcc教育培养风险的目的,从而实现培养出高端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MPAcc培养控制活动质量保障体系存在于培养单位的所有层面及功能中,如招生、培养、实习实践等。
在招生工作中主要涉及的是招生宣传工作与相关的录取办法。在招生工作方面运用多种宣传方式渠道包括报刊、网站、微博、微信等宣传手段,为考生在选取院校时提供帮助与支持。由于MPAcc入学考试在2011年进行了改革,初试科目调整为两科并且不涉及专业科目的考试,所以吸引了大量跨专业考生。因此,对于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而言录取工作将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根据国家统一专业线与学校自身报考考生初试情况划定学校的初试线,并按照最终预计录取总数的1.2至1.5倍之间来确定进入复试阶段的人数。在复试中根据教指委文件的指导着重考察专业知识。同时MPAcc培养单位可以预留少量招生名额来接收保送于211、985或会计学国家重点学科的大学的优秀本科毕业生,对于在职考生与非在职考生也要注意两者的录取比例,通过分开划线的方式可以保证一部分拥有注册会计师资格、会计中级职称及以上的优秀会计实务工作者进入复试阶段。
对学员的培养是整个MPAcc培养工作的核心,其中包含了教学过程、校内外导师指导、特色培养、实习实践。全国MPAcc教指委明确指出MPAcc实行“双导师”联合培养制度,每名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录取之后会选择一名校内导师,学院在导师与学生相互选择后进行协调,最终为每一名研究生确定1名校内导师,其主要负责研究生在校期间专业理论、学术研究、论文写作等方面的培养。校外导师是学员入学后和导师进行双向选择实现的,其主要负责研究生实务指导、实习实践安排、论文选题、论文撰写、论文评议和就业指导等方面。校外导师对于学员的培养和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校外导师的遴选和学员与校外导师的双向选择显得至关重要。
实习实践是MPAcc培养的重要环节,对MPAcc培养质量有着显著影响。MPAcc研究生应由学校统一安排到校外导师工作的政府部门、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为期至少半年的专业实习实践,校外导师将对学员进行悉心指导,让学员融入企业的具体工作,这将为学员未来就业打下基础,并提供新的发展平台。不仅如此实习单位的背景资料与校外导师提供的相关数据信息将可以作为最后毕业论文的分析案例的基础。
MPAcc学位论文环节包含了论文选题、论文开题、论文中期考核、论文撰写、论文评议和论文答辩等步骤。MPAcc的学位论文不要求构建理论模型,学员主要还是在校内外导师的指导下,选择案例型、诊断型和实证型等实务方面的论文。MPAcc教育中心要求学员从选择校外导师之后,就需要加强与校内外导师的联系,沟通学位论文的选题工作,并且要求学位论文的选题最好能够结合实习内容。研究生在实习实践的同时,需要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论文的写作规范和要求主要由校内导师把关,写作内容主要由校外导师把关。
(四)信息与沟通保障体系。在内部控制框架中,信息代表的是能够保证员工正常履行工作职责所必须的情报,而沟通指的是各级人员接收最高管理层关于控制责任的指令方式和他们对待内部控制的严肃程度,包括了信息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同级之间,组织内外的自由流动。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组织的各个层面都需要一些来自内部和外部的相关信息融入日常经营活动中来支持战略目标的行动。
在MPAcc培养过程中信息与沟通要素是内部控制质量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MPAcc培养过程中出现的相关信息必须以一种能被各自职能不同的人员识别、掌握和沟通。而且借助这些信息还需要处理成MPAcc管理决策所必须的各种有效信息。各职能部门还必须进行广泛且有效的交流。所有MPAcc培养相关人员都必须准确地从上级管理部门获取有效信息,他们必须准确无误地认清自身在整个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定位以及他们所需要起到的作用。所有参与者之间还必须有着合理的传递信息方法。政府、学校和社会之间,MPAcc学员、授课教师、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之间必须有有效的沟通。
对于信息沟通方面可以从招生阶段与培养阶段分别进行质量保障。首先,在招生阶段,考生需要获取自己目标院校的相关录取信息,只有在获得完整的信息后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对于MPAcc培养单位而言,在招收学员时也应对考生的各方面因素进行了解,从而确定较优质的学员,待到录取工作完成后,就需要学员与导师之间进行相互沟通,最后MPAcc教育中心会根据学员填写的导师选择情况来最终确认导师的分配。在MPAcc培养阶段将涉及到校内导师、校外导师、MPAcc学员三者间的相互的信息沟通问题,校内导师通过与学员的信息沟通将决定学员的培养计划、研究方向与学位论文的选题等。而学员与校外导师的信息沟通将决定其实习实践的工作地点与性质,这将直接影响学员学位论文的内容选取情况,并且还会直接影响其就业的相关问题。由于MPAcc教育的宗旨是将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起来,所以这也使得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之间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二者间的有效信息沟通可以让他们及时地了解学员的状况,同时有效的信息沟通还可以使校内导师的研究方向与校外导师的实务工作很好的结合,这将让学员的学位论文得到更好的指导。对于这两个阶段所产生的信息最终都应当汇集到MPAcc教育中心,并且这些信息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对教师管理、学生工作等信息做相应的记录,必要情况下应及时对相关人员进行信息反馈意见调查,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有效地保证信息的有效沟通,才能保障MPAcc培养的质量。
(五)监督保障体系。在内部控制理论中,监督指的是实时评价内部控制执行质量的程序,这一程序包括持续监督与独立评价或者为两者的综合。所评估事件的风险程度决定了独立评价的范围和频率。内部控制要想有效运行就必须依靠完善的监督机制。内部控制的监督是包括管理人员日常监督、审计师和其他利益相关群体的核查以及管理人员用以自我审核和纠正已存在的缺陷与不足的程序。
通过对MPAcc培养的持续监督活动可以保证其运行质量。监督活动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指的是MPAcc教育中心对研究生培养的监督,同时它也受到学校、学院相关负责人的监督,比如学校、学院MPAcc相关负责人对听课记录、教学评估等资料的检查,以及亲自到堂听课做相应记录。对于这些内部监督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应及时修订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外部监督主要指的是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对MPAcc教育资质的评估,学校研究生处对MPAcc教育中心的监督。对于MPAcc培养很多环节而言,需要同时接受校内监督与校外监督,例如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监督,它既受到校内导师的监督,也受到校外导师的监督,同时国家职能部门对研究生毕业论文采取抽样检查以此来保证MPAcc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应采取自下而上的汇报制度将监督活动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报告,若出现情节比较严重的事项,当事人应当迅速报知MPAcc主要负责人和相关学校领导。所有监督机制的设立都是为了防止内部控制体系无法发挥出应有作用而仅仅是流于形式。
三、基于内部控制的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控制策略
(一)重视全面控制理念。基于内部控制理论的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是对整个MPAcc培养过程按照原有的一系列管理制度结合内部控制五要素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构建出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的五个质量保障体系。在控制环境质量保证体系中应考虑MPAcc战略目标、治理结构、结构设置以及相应的权责分配,以上所述内容均关系到内部控制成败。风险评估质量保障体系在各培养单位中是相对薄弱的环节,该部分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更多的是对相关培养过程的细化分析。同时它也是实施具体控制活动的依据与指引,并且它也需要得到相关信息沟通与监督措施的支持。为此,为了保证该质量保障体系的良好运行,应当在相应的MPAcc教育中心下设立风险控制办公室来进行统筹管理。具体的控制活动保障体系应当依据风险评估质量保障体系形成风险控制预案,对具体对象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将可能出现的风险降低到可承受范围以内。该部分主要对招生、培养环节提供更为有效的控制细节、程序和方法。它们决定了整个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效果。信息与沟通质量保障体系的目的是及时反馈所出现的问题,纠正偏差。为了更好地控制校内外导师与授课教师的责任意识,应在MPAcc教育中心设立专门人员记录并统计MPAcc学员对教师不尽职行为的举报信息,并汇报至相关管理部门,这样才能起到更好地实现培养质量保障的目标。有效的信息沟通将保障其他四个保障体系间能较好的衔接,使整个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得到优化与完善。监督质量保障体系中应以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对整个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进行监督、检查、评价、预警与缺陷改进,这将对整个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控制对象与其本身进行风险水平的控制。全面控制的理念使得MPAcc质量保障体系的控制活动更加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从整体对其进行控制将使控制活动更加高效。
(二)加大监督力度,提高监督效率。首先,整合现有的监督资源,按MPAcc培养流程来引入内部监督机制与外部监督机制,形成以MPAcc教育中心为主导,同时接受校外相关监督部门和学校研究生处、学院管理部门配合监督管理的模式。其中MPAcc教育中心下还要设立相关部门来分别管理保障教学质量、学位论文质量、实习实践就业质量。该模式的关键在于在研究生处应独立设置一个培养质量监督委员会,为了增强其独立性,其聘请的监督人员应与MPAcc教育中心没有关联。该委员会将在外部对MPAcc教育中心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并且定期将日常监督所做记录与MPAcc教育中心的自我评估报告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分析结果对MPAcc教育中心各监督部门进行责任考核,并进行奖惩。其次,各培养单位应积极配合接受教指委的监督,通过参与相关部门的MPAcc教育认证来客观了解自身的MPAcc培养质量情况,并依据相关文件内容来完善自身的质量培养体系,这种评估机制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培养单位的声誉,通过这种外部监督方式培养单位将会更加重视自身的质量培养体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华宝玉,刘思文,周丹.基于控制论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01):28-32.
2.占志勇.基于系统论的研究生培养方案运行机制探讨[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03):42-46.
生活质量理论篇5
一、对会计定义研究的必要性
许多会计理论界人士认为,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不必死抓住会计的本质即会计是什么不放,而应该从会计的假设、会计的目标出发,去建立一套科学的会计理论体系,但现在又出现了以会计环境为逻辑起点的新思路。他们从西方会计理论体系构建的实例中得出结论:西方没有从会计的本质入手,但却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亦或较中国更科学的会计理论体系。因此,在会计理论研究中完全可以不去深究会计的本质。但这种观点忽略了这样两个事实:
一是会计本质不作为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并不等于会计本质的研究不重要。这两者之间不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
我们不否认以会计假设、会计目标或会计环境为理论研究的起点有其科学性,但是以它们为起点建立的理论体系,与以会计本质为起点建立的理论体系中会计本质的地位的重要性是相差无几的。例如,以会计目标为逻辑起点时,对会计目标的确定毫无疑问要基于对什么是会计的研究。可见会计本质无论是不是逻辑起点,对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美国《现代会计手册》在序言中的第一句话就开宗明义地指出:“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它旨在向利害攸关的各个方面传输一家企业或其他个体的富有意义的经济信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西方并没有因为其理论体系的起点不是会计本质而摒弃了会计定义的研究。西方关于会计的定义也同我国一样,存在着很多观点,例如“商业语言论”和“描述性艺术”等等。
二是会计本质不重要的观点,没有考虑到会计本质的认识对会计实践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对会计本质的不同认识,会影响会计实践中侧重点的不同。例如,持“管理活动论”的人员会注重利用信息进行管理;而持“信息系统论”的人员则侧重于提供信息。实践重心的差异将会使实际工作产生诸多的混乱。
综上所述,会计本质无论是对理论的构建还是在指导实践上,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从会计的本质出发,为会计下一个科学的定义。
二、会计的本质在于量化
纵观会计定义的各种提法,其实质都认为会计是一种文字与数字的结合,是为管理提供情况的应用技术,只是在文字表达上存在某些差异。“管理活动论”的缺点是把会计与财务管理相混杂。“信息活动论”的缺点是只考虑了财务会计,而忽略了管理会计。鉴于此,笔者认为,会计应该被表述为:
会计是对经济活动的过程、环节及与之相关的因素进行量化的一门软科学。
量化并不是简单的计量,是将事物予以价值表现,与软科学相对应,量化所运用的技术、方法、程序、模型涉及到高等数学、系统工程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内容。量化是一个动态与静态的结合,不仅仅指数据的输出,还包括量化的过程。
鉴于以上对会计本质的界定,会计的主要职能可确定为两个:管理支持和提供信息。确定为管理支持而非管理,是考虑会计在实际运用中会计人员的立场应该是中立的。目前股份制的推广使得会计人员的“受托责任”地位越来越明显,此时的会计人员不应该是企业内部管理者,对内的职能是管理支持和提供信息,对外是提供信息。
上述观点的提出基于以下几点理由:
1、量化作为会计的一个代名词,是同会计的本来面貌相一致的,会计工作无疑是一种货币表现形式的量的运筹。实际上,这一观点在“管理活动论”和“信息系统论”中都有论及。“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过程,恰恰是量化的过程,而“信息系统论”中提供的信息正好是量化的结果。但是,这两大流派都没有从这一根本点加以论述。
2、经济活动的量化与软科学是相辅相承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整个经济活动的过程、环节、要素包括的范围越来越广,这就意味着会计所要研究的内容即量化的内容随之扩大。从生产过程中物的要素的量化到人力与物力的量化结合,从微观主体量化到宏观主体量化,从现在要素的量化到将来事项的量化,人力资源、社会责任、未来事项及自然经济资源配置的综合效果,已成为会计研究的重要内容。会计作为一门软科学在现代社会中日益得到体现。
3、量化一词的使用,能体现出会计的职能:管理支持和提供信息。量化可分为一次量化和再加工量化。一次量化是指通常意义上财务会计中数据的得出;再加工量化则是为了决策的需要把一次量化的结果再进行量化。把二者作用中的重叠部分忽略掉,我们大致可以这样说,一次量化可以提供信息,再加工量化的作用则是管理支持。另外,量化是信息处理与信息利用的高度结合。“管理活动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会计工作的重点不在于信息取得,而在于信息利用。实际上,如前所述,经济的发展将使量化变得越来越复杂。例如,目前衍生金融工具中期权的量化就涉及到正态分布等一系列知识。所以,未来的信息处理并不是因为将由计算机全面完成而不作为研究的重点,而是将和信息利用一样成为会计研究的两大主干。信息处理和信息利用都是一次量化和再加工量化的过程,而管理支持和提供信息,与信息处理、信息利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是说法不同而已。由此可见,量化能充分体现会计的职能。
三、研究会计定义的意义
1.把会计定义为一门对经济活动量化的软科学,认为会计是一个全维功能的系统,有助于会计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从而推动会计理论向纵深发展。
生活质量理论篇6
【关键词】建构 物理概念 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A-0113-01
一些学生能流利地背诵物理概念和定理,但是做相关的物理题目时却无从下手。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对物理概念还只停留在简单记忆的层面,导致在理解和应用物理概念时存在困难。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只有学生主动建构物理概念,形成自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实现概念知识的内化,才能真正掌握物理概念。本文以“密度”这个物理概念为例,简单谈谈如何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学习物理概念。
一、以生活问题引入概念,激发主动建构的积极性
影响学生物理概念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不感兴趣,相对来说,学生对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容易产生兴趣。教师应为学生设计一些现实中常见的问题,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深入地思考和综合分析,主动地从生活现象中去发现知识本质,积极建构物理概念。
在教学“密度”这一物理概念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密度”是能够反映物质的某种特性的一种物理量,引发学生建构“密度”的概念,教师先取出一些物质,包括一杯白醋,一杯清水和一杯溶解了很多盐的盐水以及两块体积同样大的铁和木头,让学生简单地判断杯子中分别装的是什么物质。学生对于这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很感兴趣,也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他们通过闻气味、尝味道,很容易就区别出了三个杯子中的物质。还有学生通过掂量物体轻重的方法来区分铁块和木块。教师对学生的做法进行了点评:“同学们能根据不同物质的颜色、气味和质量不同顺利地鉴别出了这些物质。那么,相同体积下不同物质的质量不一样,这一点也和物质的颜色、味道一样,成为物质的一种特性,可以用来区别于其他物质,这种特性就是物质的密度。”通过这样的教学,进一步渗透了“密度”的概念。
二、以物理实验探究概念,感受自主建构的过程
物理概念作为学习的核心内容,充分反映了一些物理现象的本质,具有独特的内涵和外延。学生只有准确地把握这些关键点,才算掌握了物理概念。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物理概念,设计有针对性的物理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相互配合,感知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抓住概念的要点,深入、全面地理解物理概念。
在引导学生探究“密度”这个概念的形成过程时,教师和学生一起设计了一个物理实验:通过托盘天平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利用量筒测量物质的体积,然后求出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不同体积的石块和铁块,分别进行三次质量和体积的测量,计算出比值,发现三次测量后计算得到的石块与铁块的质量与体积之比非常相近,而石块与铁块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却不相同,从而证明了“密度”(即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而且不同物质的密度存在着差异。通过设计这样的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操作,进行数据的测量与计算,这样,学生对密度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形成了比较具体、清晰的认识,理解了密度这个概念所表达的物理意义,还掌握了计算密度的方法和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
三、以课堂讨论促成概念,增强合作建构的体验
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快速生成知识的有效手段。在初中物理概念学习中,为了帮助学生准确地构建“密度”这个物理概念,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开交流讨论,促进概念的生成,增强合作构建的体验。
为了帮助学生构建物理概念,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密度”的概念设计课堂问题,进行课堂讨论。“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体积和质量有关系吗?根据密度测量的实验,你能给密度下一个什么样的定义呢?同种物质的密度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会发生变化吗?”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对这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在组内积极发言,最后通过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得到了讨论的结果:“密度是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按照实验得到的结论,密度可以理解为‘某种物质的单位体积的质量,或者说密度的大小直接表F出了物体的物质排列的疏密程度’。由于物质会出现热胀冷缩、三态变化,所以不同物质的密度随着外界条件的改变也会发生变化。”学生们在讨论中完成了密度概念的重构。
基本概念是学生建构物理知识结构的核心要素,教师要针对当前初中生物理概念掌握现状中存在的不足,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指导学生积极探索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为学生创造自主建构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建构物理概念的知识体系。
生活质量理论篇7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测评体系;高教三十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一、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测评的认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近十年中我国教育工作有两大任务,分别是“促进公平”与“提高质量”,且认为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制度与改革人才评价制度,是当前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1]。在贯彻《纲要》时,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测评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认为,加深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课教学质量测评认识是改革传统教学质量测评体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基础。我们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测评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出发,运用各项教学质量测评指标对理论课的教学活动结果与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将教学成果与绩效划分等级,针对绩效等级提出改进计划,并结合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活动。如何得到好的理论课教育过程中的投入、产出与成果影响所反映的绩效测评结果,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测评的核心问题所在。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测评体系存在的局限性
现阶段,我国教育部提出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当做考核高校办学质量与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且已将其纳入高等教育的教学评估体系当中。不少学者对测评体系的研究工作已取得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促使其逐渐趋于完善和独立,这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面的测评体系逐渐受到各高校的重视。然而,不同地区、不同高校之间缺乏统一的测评目标、原则、方法等指导,局限性突出,整体效果不理想。现从三个方面对其局限性进行分析。
1.测评体系的核心定位不明确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测评方面存在一个特别突出的问题,即没有将学生学习效果问题置于评价体系的核心,取而代之的是将“所有要素的简单累积”或者“无核心”的评价理念作为其体系,导致无法达到评价的预期效果。现实生活中,学生是整个测评体系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他们参与了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整个过程和所有环节,通过评价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综合判定教学效率,实现对教育教学课程的有效评估。英国学者麦尔肯・弗雷泽(Malcolm Fraze)认为:“高等教育的质量首先是指学生的学习质量,即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学的东西,包括所知、所能做的及其态度。”[2]因此, 质量测评体系应当明确或转移
生活质量理论范文
本文2023-12-22 17:45:33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5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