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项目可行性范文
信息管理项目可行性篇1
0 引言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中,是对原有管理模式的创新和优化,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建筑施工的有序性及科学性,对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从当前的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情况来看,其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阻碍了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推进和实现,导致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得不到有效提高。所以必须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根本所在,并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真正实现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
1 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概念及其意义
1.1 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概念
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本质含义,是将信息化技术与手段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中,使其管理效率及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是以传统项目管理理念为基础,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对有关建筑工程规划以及施工过程中的信息进行采集、整合、分析,然后以此为依据,制定出更加科学、可行的施工方案,以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为首要前提,对工程进度、工程造价等进行协调,保证施工能够更加科学、有序地进行,以提高工程质量及施工效率,减少工程所用资金[1]。
1.2 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所涉及的内容众多,复杂性及综合性较强,贯穿于工程建设的所有环节,会有大量的信息产生,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在计算机的帮助下,方便、准确、快速完成对这些信息的处理,并将分析结果及时进行传输反馈,为施工工作的开展提供真实、可靠的参考,对于加快施工速度、提高施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能将不同施工环节进行有效连接,实现了信息共享,工作人员可以时刻了解每一个施工环节的动态情况,然后根据施工需求及标准,对施工计划以及资源分配进行调整,提高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加强了不同施工环节的协调统一,对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性具有重要意义[2]。除此之外,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建筑企业工程项目进行管理,还能够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预测,制定有效的规避措施,降低风险发生概率以及风险带来的影响,对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2 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认识不足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涉及各个工作环节,包括施工方案设计、物资调配、人员配置等,综合性较强,需要对其进行全面、深刻的认识,才能保证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性。但是当前很多建筑企业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认识不够深刻,没有意识到信息化管理与整体工程之间的联系,只是片面的将其应用于某一施工环节,没有实现对所有施工环节的全面覆盖,其真实作用和价值得不到体现。并且,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过于强调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而忽视了应用信息化技术的根本目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出现偏差。
2.2 工程项目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以管理体制为载体实现的,管理体制的完善性将会直接影响管理信息化建设。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很多工作仍处于研究、探索阶段,不同工作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连接,信息化管理效率较低。很多建设企业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管理责任和管理职权划分不清,工作重心出现偏移,管理目标不明确,出现管理漏洞或者管理重复现象,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2.3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人才不足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比较复杂,需要由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完成,但是当前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人才稀缺,导致建筑企业无法顺利完成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大多数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人员还是传统管理模式下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员虽然工作经验丰富,但是所掌握的信息技术有限,信息化程度不高,无法为项目工程管理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3]。
3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3.1 提高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重视
建筑企业要想实现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就需要对其进行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明确其本质含义及重要作用,提高重视力度,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全面覆盖。首先建筑企业应该及时更新管理理念,认识到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对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将其与整个工程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并给予足够的资金、技术及人员支持,保证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同时要在企业内部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进行宣传和推广,获取广大工作人员的信任和支持,为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3.2 建立健全工程项目管理体制
完善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能够为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载体,起到规范和约束作用。建筑企业应该根据时代特点和市场形势,对企业原有工程项目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加强项目管理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使两者能够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不同环节的协调统一性;明确工程项目管理责任和职权,将不同环节的工作落实到个人身上,树立工作人员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4]。
3.3 改进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技术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工作,涉及的内容较多,需要各个部门及环节相互配合,实现信息共享,提高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构建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并根据不同部门以及建筑的不同环节进行系统化的发展建设。完善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立电子版的公告栏等信息共享系统,为工作人员的使用提供便利,同时,加强文件资料、图纸等的管理和使用,实现各部门、环节信息、资料的有效衔接和整合,及时补充最新信息,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实现。
3.4 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专业化、高素质人才是保证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顺利完成的重要条件,建筑企业需加强对人才的重视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性团队。建筑企业应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明确人才在项目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对原有项目工程管理人员组成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为更多的计算机能力较强的年轻人才提供任职机会。建立企业内部培训机构,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教育,使其掌握更多的计算机知识和技巧,能够在开展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时加以灵活运用,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
4 结束语
信息管理项目可行性篇2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信息集成集成平台
一、引言
工程项目管理的成功高度依赖于信息的沟通,信息流涉及许多相关方,信息数量和类型是极其巨大的,信息传递也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这直接导致了参与各方在项目知识和组织目标上的割裂,造成信息沟通和组织协调上的巨大困难。据统计,工程项目中10%到33%的成本增加都与信息沟通问题有关,而在大中型工程项目中,信息沟通问题导致的工程变更和错误约占工程总成本的3%到5%。
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集成是解决工程项目信息问题的根本途径,而运用信息技术,则是实现工程项目管理信息集成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从信息集成这一概念出发,分析了工程项目管理信息集成的必要性,将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集成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并介绍了一种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集成的使能技术集成平台技术。
二、工程项目管理信息集成的必要性
集成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来提高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同效率和协同效果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他通过实现组织相关策略、目标、运作及各种功能实体的集成与协作,促进跨组织的物流、信息流和控制流的顺畅运行,进而改善组织间的通信、合作和协调水平,使得系统形成一个协调运行的整体,从而提高其生产率、柔性及对市场的快速应变能力。信息集成则是指对系统中各种类型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避免不必要的冗余,为项目参与各方提供统一和透明的界面,从而实现信息共享。
工程项目管理是多个组织在项目全寿命期内不同阶段所进行的项目管理的集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对该系统的分析可从参与单位、工程项目的全寿命期管理和工程项目的目标管理三个方面进行。
(一)各参与单位的项目管理
工程项目是个涉及面广、周期长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参与方包括业主方、设计方、施工方、供货方及投资人、开发商和政府部门。同时,为满足项目经营的需要,物业管理方也会在建设初期介入项目。针对特定的项目,上述各方都有项目管理对象及内容,其中,在建设期主要涉及的是业主方的项目管理(ProjectManagementoftheOwner,OPM)、设计方的项目管理(ProjectManagementoftheDesigner,DPM)、施工承包方的项目管理(ProjectManagementoftheConstructor,CPM)和供货方的项目管理(ProjectManagementoftheSupplier,SPM),由此而形成了各自的项目管理系统,如图1。项目建设的成功,取决于各项目参与方的项目管理的成效。
(二)工程项目建设的全寿命管理
工程项目的全寿命管理,需要集成和统一3个独立的管理过程开发管理、建设期的项目管理和使用期的物业管理,其分别对应着项目的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运营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影响项目实施的各种外界条件和项目实施所必需的资源都在随之不断的发生变化。工程项目建设的全寿命管理中,需要并产生大量的时间维度的信息。
(三)工程项目的目标管理
工程项目同时具有工期、质量、成本、人力资源、风险、沟通等多个相互影响和制约的管理目标。工程项目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对这些目标和要素进行通盘的规划和考虑,以达到对项目管理的全局优化。在实施工程项目的目标管理中,需要且产生大量的管理维度的信息。
综上所述,工程项目管理中不仅DM、PM和FM相对独立,而且各参与方对项目的管理也各成体系,缺乏相应的沟通机制,形成了工程项目建设中的“信息孤岛”现象。而项目信息是各方在各阶段实施动态控制与决策的前提。项目信息是否准确和全面,对项目各目标的实现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为实施有效的工程项目管理,就应对项目建设所需的、在各建设阶段中由各参与方产生的各种时间维度、管理维度的信息进行集成。
三、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集成
工程项目全寿命集成化管理的核心是项目全过程、全方位的信息集成,根据项目建设的特点、管理信息的服务对象及工程项目管理的职能,横向上应考虑在项目战略管理、战术管理和项目控制三个层面上的信息集成,纵向上应考虑在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合同管理等职能领域的信息集成。由于下层的系统处理量大,上层的处理量小,所以就组成了纵横交织的金字塔结构,如图2。
(一)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的横向集成
1.工程项目管理战略层的信息集成
工程项目管理战略层的信息集成是为了在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要素的基础上确立工程项目全过程的目标,该目标应既兼顾项目实施阶段和运营阶段的目标又要兼顾项目各参与方的利益,并在这个统一的项目目标、管理思想、项目管理规则和制度的指导下,制定战略性的规划,明确实现项目目标的策略和通过什么方法或途径来逐步实现这个目标。
战略层的信息集成主要为项目建设的高层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在集成的信息基础上,分析各种不确定因素可能对项目带来的影响,并预测项目未来的进展情况,据此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2.工程项目管理战术层的信息集成
工程项目管理战术层的信息集成是为了确保项目的阶段性目标的实现。根据工程项目阶段性目标及项目特点,确定项目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及相应管理措施,通过资源平衡、合同管理与组织协调,保证不同阶段的管理人员服务于一体,实现在分布环境中群体活动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并对项目全寿命周期内的管理进行动态的调整和监督。
战术层的信息集成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业主管理层、各种类型的总承包单位,如设计-施工总承包、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及提供相应咨询服务的总承包管理方等。
3.工程项目管理控制层的信息集成
工程项目管理控制层的信息集成主要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各方项目目标的实现与控制,其主要内容是通过系统的控制措施及业绩评价方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人力、资金、时间、设备、施工方法及管理方法等的协调控制,完成工程实体的建设。
控制层的信息集成主要为施工管理及现场监理提供支持。
(二)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的纵向集成
根据工程项目管理的职能,可以将工程项目的管理信息在纵向上进行集成,其实现可以通过将工程项目信息集成系统划分为7个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编码子系统、进度管理系统、成本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采购管理系统和文档管理系统。
1.项目编码子系统
项目信息需按一定的规则以代码的形式来表示,这些规则与代码的集合就构成了编码体系。工程项目信息集成系统应对项目编码体系提供一套典型的编码库,其内容包括:工作分解结构WBS编码、组织分解结构OBS编码、费用编码、资源分类编码、供货单位编码、实物进度测量标志编码、资源编码,使用户在使用该系统时,可方便地使用上述编码,同时也应考虑编码的可扩展性和适应性。
2.进度管理系统
以网络计划技术为基础,实现人、财、物最优组合和最佳工作路线,并通过该系统告诉项目经理;对当前的进度状况与计划值进行比较分析,系统具备网络计划重组能力,重新建立最佳工作路线。
3.成本管理系统
项目在设计阶段都要进行投资计算,这些数值作为成本控制的基础,同时为招标和施工决策做准备。该系统透明地和周期性地为项目管理层提供投资发展情况。
4.质量管理系统
以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和地区性质量标准为核心,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和施工质量检查,根据WBS-OBS责任分配矩阵,真正将质量管理落到实处。
5.合同管理系统
包括合同的拟订、签订,合同的法律咨询,合同执行情况以及合同完成的全过程。将合同信息、已确认的变更信息、提出的变更信息、潜在的变更信息进行集成化管理。
6.采购管理系统
包括材料的进销存管理、材料采购计划及统计、材料的市场价格等。通过对仓库的管理,有计划的控制材料的采购,根据工程量计算的定额用量实行限额发料,并结合过程进度控制领料。
7.文档管理系统
为了实现工程项目信息集成系统的信息的高度集成化,应在该集成系统中加入文档管理系统,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所有信息和文档按照不同管理层面的要求采集录入工程项目信息集成系统中并实现归档。
四、实现工程项目管理信息集成的使能技术——集成平台
集成平台技术是近年来用于信息系统集成的一种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技术,是一个支持复杂信息环境下信息系统开发、集成和协同运行的软件支撑环境。它为异构分布环境下的应用提供透明一致的信息访问和交互手段。集成平台解决了集成的实施过程一般具有的投资大、实施周期长、实施效率低等问题,提供通用的通信和信息访问服务,使应用软件不依赖于特定的硬件、操作系统、网络协议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通用的应用编程接口和图示化界面,方便用户使用,保证所开发的软件具有高度的可重用性等。
将集成平台技术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集成中,可为项目管理中的各种数据、系统、过程等多种对象的协同运行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及运行时的支撑环境,从而降低实现信息孤岛集成的复杂度,提高集成的有效性,将信息系统实施规划中确定的各种应用系统、服务、人员、信息资源及数字化设备的协同关系物化到集成化运行的可执行系统中去。集成平台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集成,提高了集成的有效性,用信息流将工程项目中的工作流、物流、资金流及各种管理职能、项目组织机构等有机联系起来,使得工程项目管理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全方位全过程的信息集成。
五、小结
信息管理项目可行性篇3
关键词:施工项目,信息管理,特点,依据
信息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施工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所需要的建设工程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处理、存储、传递、应用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建设工程信息是进行目标控制的基础,是进行合同管理的依据,也是协调各参建主体之间关系的纽带。项目信息管理的目的旨在通过有效的项目信息传输的组织和控制,为项目建设的增值服务,为预测未来和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施工项目管理信息化。
1施工项目中的信息
信息是指用口头方式、书面方式或电子方式传输(传达、传递)的知识、新闻、情报,在施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律产生、转换、变化和被使用,并被传送到必须的单位。形成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信息流。尽管施工项目中的信息很多。但它可被大体分为以下几类:
(1)反映项目基本情况的信息。这主要在各种合同、计划文件、设计文件之中。(2)项目进展中的信息。如实际成本、质量、进度信息等,它主要在项目月报、重大事件报告、质量报告等各种报告之中。(3)各种指令、决策方面的信息。(4)其他信息。如市场情况、气候变化情况、外汇波动、社会动态等。施工项目中的信息要符合项目管理的需要,不能造成信息泛滥和信息污染。
它一般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专业对口。不同的施工项目管理人员和项目参与者,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事件有不同的信息要求。(2)反映实际情况。施工项目管理是对项目实施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在其中产生和使用的信息,一定要能反映项目的实际情况,这是进行正确、有效管理的前提。(3)及时提供。信息如果过时,则会失去它应有的作用和价值,会使决策失去时机,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只有及时地提供信息,管理者才能及时地控制项目的实施过程。(4)简单、便于理解。信息要方便使用者了解情况、分析问题。
2施工项目信息管理
施工项目信息管理(Project Information Management)指对项目信息进行的收集、整理、分析、处置、储存和使用等活动。
2.1项目信息管理的意义
项目管理过程总是伴随着信息处理过程。信息是各级管理人员决策、计划和进行过程控制的依据。一个项目的相关信息量非常巨大,项目信息管理的效率和成本直接影响其他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质量和成本。因此,如何有效、有序、有组织地对项目全过程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是现代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信息管理水平的高低,对项目,特别是大型项目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2.2项目信息管理的特点
项目的特点决定了项目信息管理与企业信息管理相比有如下特点:(1)项目信息源的多样性。(2)项目信息获取的艰难性。(3)信息的及时性要求高。(4)由于项目具有一次性的特点,因此蹲信息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项目信息管理的困难性和复杂性更大。
3信息化时代施工项目信息管理的对策
3.1明确施工项目管理中的信息流程
信息流程反映了施工项目上各有关单位及人员之间的关系。为了保证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使信息在施工管理的上下级之间、有关单位之间和外部环境之间流动。在施工项目管理中,通常接触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流。
(1)管理系统的纵向信息流。包括由上层下达到基层,或由基层反映到上层的各种信息。既可以是命令、指示和通知,也可以是报表、原始记录数据、统计资料和情况报告等。
(2)管理系统的横向信息流。包括同一层次、各工作部门之间的信息关系。有了横向信息,各部门之间就能做到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目标。
(3)外部系统的信息流。包括同施工项目上其他有关单位及外部环境之间的信息关系。
上述3种信息应有明晰的流线,并且要保持通畅。否则,施工管理人员将无法及时和准确地得到信息,就会失去控制的基础、决策的依据和协调的媒介。
3.2制定施工项目管理中的信息收集制度
施工项目管理中的信息收集,是指收集施工项目上与管理有关的各种原始信息,是一项很重要的基础工作。施工项目信息管理工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始资料的全面性和可靠性。一般而言,信息收集制度中应包括信息来源、要收集的信息的内容、标准、时间要求、传递途径、反馈的范围、责任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等有关内容。需要收集的信息的内容由施工项目管理的客观需要确定,通常包括工程实际状况、文档资料和环境变化等有关信息和资料。
3.3施工项目管理中的信息处理
在施工过程中,所发生并经过收集和整理的信息、资料的内容和数量相当多。而在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可能随时需要使用其中的某些资料,为了便于管理,必须对收集到的资料和信息进行处理。
(1)信息处理的要求。要使信息能够有效的发挥作用,在处理过程中就必须做到及时、准确、适用和经济。
(2)信息处理的内容。信息的处理一般包括信息的收集、加工、,传输、存储、检索和输出。
(3)信息处理的方式。信息处理的方式一般有3种,即手工处理方式、机械处理方式和计算机处理方式。
机械处理方式是利用机械或简单的电动机械、工具进行数据加工和信息处理的方式。例如,用条码识别仪器对进场的建筑材料和构配件的有关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利用可编程的计算器进行数据加工,用中英文打字机进行报表和文件的打印等。机械处理方式比手工处理方式速度快,但是并没有真正改变信息处理的过程。计算机处理方式是利用计算机存储量大、运算速度快的特点来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的方式。人们可以利用事先编制好的程序和软件来自动、快速和准确的处理信息,进行信息的深度处理和综合加工,并可以输出满足不同管理层系需要的处理结果,同时也可以根据需要对信息进行快速的检索和传输。
参考文献
[1]刘心萍主编. 建筑企业管理[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
[2]唐孝政,卞正军主编.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5.6.
[3]苟伯让,李寓编著. 工程项目管理[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7.
作者简介:
信息管理项目可行性篇4
关键词: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
科研项目管理是高校科技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编制有限的管理部门如何高效有序地处理头绪繁杂的13常事务,相对分散的高校科研人员如何方便快捷地获取、共享科研信息,一直是高校科技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以互联网internet、多媒体数据库mmdb及电子商务ec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信息网络和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形成了当代最先进的生产力,信息化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因此,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信息人才为依托,充分挖掘信息资源,建立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平台,促进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势在必然。
1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现状和意义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在现代信息理念、信息技术和信息规范的引导下,通过对管理过程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和集成,加速管理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从而实现了科研项目管理自动化和标准化,提高管理的运行效率。依托于网络和信息技术的科研项目管理,科学高效、规范有序,是高校科研工作综合协调作用的重要方面,也是检验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准。
1.1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从20世纪90年代起,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的各个领域,国内高校纷纷建立了局域网,并开发出一批mis系统用于13常管理,拉开了“校园信息化”即所谓“数字化校园”的序幕。目前,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模式: (1)自主开发,有的高校根据本校科研项目管理业务需求,集中技术力量进行自主产权的管理应用系统开发,如浙江师范大学,其科研处和计算机学院开发的科研项目成果量化统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2)联合开发,高校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如四川师范大学与平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校级科研项目管理系统; (3)引进与吸收相结合,有的高校在充分考察的基础上,引进适合本校管理情况的其他高校或公司的成熟系统,再进行必要的二次开发,从而提高本校的信息化水平。应该指出无论采用哪种模式,只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经济和技术条件,适合本校特点,那么就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策略。
1.2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1)信息化可以规范操作,提高工作效率。信息技术本身要求数据的规范化,不规范的数据难以实现计算机作业,通过人机界面的技术处理,可以有效地规范数据,使通过网络提交的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符合设计要求,这一特点保证了数据质量,提高了信息加工处理和分析的效率。
同时,基于网络的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本身是科研项目管理涉及的各个方面、过程有效规划整合的产物,通过它可进行项目申报、网络查询、科研信息和科研成果下载各种资料。从而实现网上信息交流,简化工作程序,促进了管理分工的集约化,加速了管理信息的传递和反馈过程,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2)信息化可以实现动态管理,缩短决策周期。随着学校的发展,科研项目来源13益增多,加之科研项目研究周期较长,其中某些信息具有不确定性,如每年科研项目的经费到款情况等,而人工管理条件下项目信息的存储秩序化程度低,因此影响了对项目实行全程跟踪的动态管理。
信息化科研项目管理以基于网络的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为基础,项目信息以标准化形式存储,从而使管理的动态性和经常性成为可能,改变了常规以年度为单位的管理方式。
科研项目管理部门能够即时获取和提供所需的信息,随时掌握最新数据,了解最新科研动态。提高了对决策、评估的信息支持能力,缩短决策周期。
(3)信息化可以加强交流,促进成果转化。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产业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课题,也是世界经挤与科技、教育相结合的成功经验。
科研成果信息通过网络媒体及时、生动展示,为创造新技术和研究成果的高校与从事应用技术研究开发和工艺创新、并将科技成果商品化的企业,架起了合作创新的桥梁,有利于强化科研工作者的创新热情,有利于增强高校科技成果生产的目的性和方向性,从而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保证。这种互动的活动与超越时空的成果转化方式无疑是成果转化渠道上的革命。
2 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关键技术分析
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层面,这里仅从技术层面对其中几项关键技术进行简要分析。
2.1 应用系统体系结构模型。
体系结构设计是应用系统软件构建中的关键问题,直接与系统结构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软件部件的可重用性等多种技术性能指标相关。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处于异构的分布式环境中,这就决定了它必须支持与已有系统,如办公、人事、财务、设备等其它业务系统的集成及互操作;同时,作为为高校内部及社会大众提供信息服务的平台,系统还必须具有较高的易用性、安全性和可伸缩性,因此选择良好的体系结构模型是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开发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中间件与web技术的发展,多层分布式应用体系日益成熟,并已成为当前应用软件的主流。在这种体系结构中,数据服务层完成数据的定义、维护、访问与更新,以及管理并响应下层的数据请求;数据接口层需要了解数据服务器的类型和它的语义接口, 它对下层屏蔽具体数据的服务器的差异,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接口,以便实现对多数据源的透明访问,从而提供应用程序的可移植性和适应性;应用服务层封装业务过程,并响应用户服务层发来的请求,通过数据接口层访问所需的数据,完成具体的应用功能;用户服务层为用户提供可视化界面,用来显示信息和收集数据,利用应用服务提供的功能完成用户请求;web服务层基于web信息服务器,利用应用服务层各种功能构件提供的功能,为基于测览器的前端客户提供网络应用服务。多层分布式应用体系结构是为克服传统c/s结构模式的诸多缺点而提出的,能使业务开发、运行、管理、连接等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系统以组件化、模块化的形式通过internet/intranet为用户提供各类服务,用户则可以通过网络门户等透明地使用整个网络资源。采用此结构将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提供合理的构架,有利于缩短软件开发周期,降低软件开发成本;同时,基于多层分布式应用体系结构模型的系统将具有客户端使用难度低、可移植性强、业务扩展方便、维护简单等多方面的优点。
2.2 软件开发平台。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工作本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使得系统的开发具有相当难度。2o世纪9o年代以来,计算机应用不断深入,应用系统日益复杂,软件开发已从“算法+数据结构=程序” 逐步发展到了“设计模式+对象组件+开发工具=程序”,开发工具的选择,已成为软件开发成功的要素之一。可见,一个成熟、标准的企业平台对于简化和规范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部署,至关重要。
microsoft公司的.net和sun公司的j2ee是目前建立和开发各种web应用的两大主流平台。.net和j2ee两大平台各有优势,同时都有广泛的厂商支持,前者包括分布式计算、xml、组件技术、即时编译技术等一系列技术,是一个基于internet高度分布式计算环境、以简化应用程序开发为目的的全新计算平台。基于.net的应用程序开发周期较短,应用程序运行和维护成本较低,伸缩能力强,但是.net运行只能运行在windows环境下,开放性较差。而j2ee技术诞生时间早,也较成熟,是一种利用java2平台来简化诸多与多级企业解决方案的开发、部署和管理相关的复杂问题的构建框架和技术标准,它提供了多层的分布式应用模型,组件重用、一致化的安全模型以及灵活的事务控制,具有兼容性和跨平台的特性。j2ee仅支持java语言,且需要较高的培训、开发、运行和维护成本。在开发平台的选择上,可以考虑他们各自的优点与缺点,结合自身现有应用系统特点与人力资源的能力,以及系统将来的需求等,作出适合自己的开发策略。一般认为,若高校后台系统主要使用windows,可考虑采用.net,但以前的应用软件需重新开发;而主要采用unix系统作后台系统的高校,或采用多种平台的高校,可考虑采用j2ee。
2.3 数据管理技术。
科学的管理必须依赖大量精确的信息,只有可靠的数据和资料才能为科研项目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和支持。科研项目管理分为项目申报管理、在研项目管理、项目终结管理、完成项目跟踪管理四个阶段,涉及科研项目基本情况、历史数据、与科研项目有关的申报材料、评估结果、项目成果等大量数据信息。随着数据量的快速增长、查询复杂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如何正确处理各类信息,去除无用信息,提取有用信息,快速生成针对不同需求的主题信息,成为项目管理人员关注的问题。
数据管理技术不断发展,人们提出了数据仓库理论,它以用户数据库的大量业务数据为基础,通过基本的数据操作技术,如数据抽取、数据过滤技术和服务于高层数据处理的模型处理、数据挖掘和联机分析处理等技术,构建了一个面向领域的统一的、集成的数据平台, 并利用报表和图形等数据展现方式来分析结果,为用户管理决策提供灵活的信息。微软公司的sqlserver2000和甲骨文公司的oracl ewarehouse是当前业界较具代表性的数据仓库产品。
数据仓库技术的出现和日臻成熟,为解决管理信息系统中存在的“数据丰富,信息贫乏”问题,进而为高校科研项目数据的有效管理、利用,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科研项目数据仓库的实现大致可分为(1)概念模型设计,在界定系统边界的基础上确定科研项目管理的基本主题;(2)逻辑模型设计,可采用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维表、事实表结构的多维表形式进行数据仓库数据组织,对基本主题包含的信息、事实表和维表的关系进行详细定义; (3)创建数据表,根据事先确定的主题,定义事实表和维表结构,事实表通过每一维的码值同维表联系在一起;数据抽取、清洗、装载,按统一定义的格式获取科研项目管理业务数据,经清洗、装载和整理程序进入数据仓库; (4)元数据管理,为了便于系统对数据的管理和维护开发,还必须开发包括自动获得数据仓库的数据结构、定义从操作型数据库向数据仓库中导人数据的方法、定义进行olap分析的多维数据库结构、建立业务模型和数据仓库中数据物理的映射的元数据管理系统等几个主要步骤。
3 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注重整体规划,分布实施。
实施信息化是实现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创新的核心支撑技术和手段,但如果脱离了学校的组织、过程、资源和人员的大环境,未与学校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整体发展战略相结合,信息化建设就可能走弯路,作为校园管理信息系统子系统的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其设计和实施就会缺乏前提和依据,就有可能成为“信息孤岛”。因此,必须克服“重实施、轻规划,重技术、轻管理” 的错误认识,组织有关信息技术、科研管理等人员进行充分的前期调研,正确理解真实的管理需求,全面考虑3—5年后的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整体规划,在规划形成的框架指导下,采用有效的实施途径进行分步实施,从而保证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具有统一的信息标准和规范,能与学校其他各系统保持信息畅通、有效共享。
3.2 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管理模式。
传统的科研项目管理结构呈星型分布,科研处是唯一中心,所有下行信息通过科研处向科研人员,上行信息通过科研处整理供上级和其他管理部门利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分布式结构的网络化管理模式出现,科研项目管理层次减少、人员规模削减,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紧凑而富有弹性。
科研处、各院系以及广大科研人员既是信息的者,又是信息的利用者, 只是权限有所差别。因此应充分重视和做好信息系统实施与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的匹配工作,信息系统仅是内部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在计算机环境中的载体,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得到严格执行,直接决定信息系统建设的成败。解决信息系统实施与运行管理脱节的问题,加速科研管理模式的转型,将科研管理部门从“收发室”工作中解放出来,把工作重心放在宏观管理上。
同时,管理信息化为科研管理人员的学习和提高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更大的空间和时间自由度、更灵活的方式,管理人员将从传统的经验型管理者转变为学习型管理者。管理人员的不断学习有助于改革组织本身,那就是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建立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化的、符合人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组织。
3.3 加快复合型信息化人才培养。
在高校内部管理过程中,管理队伍作为学校管理决策的制定者、管理制度的执行者、组织协调者和服务者,是一支非常重要的队伍。科研项目管理的职能就是通过管理者的具体工作来体现,信息化的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本质上是一个管理系统,而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系统,管理者在构成系统的诸要素中处于决定性地位。因此,科研项目管理者是管理信息化的根本,建设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复合型”管理队伍至关重要。管理信息化对科研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科研管理人员应加强现代信息管理理论的学习,了解信息技术的特性和管理信息化的新要求与新模式,摆脱传统狭隘的管理思想_的约束,运用科学的方法,搞好信息的管理,形成新的管理理念;另一方面,应通过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参与信息技术训练和竞赛活动、各类信息学术讲座等多种途径,提升信息素养,从而成为具有良好信息意识、较高信息道德修养、丰富信息知识和较强信息能力的“新型”科研管理者。
信息管理项目可行性篇5
【关键词】 建设工程项目;信息;项目管理;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化施工项目管理是以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作为核心,利用信息系统的处理功能,将相关的行政管理、工程设计与施工中的所有主要信息有序及时的存储,采用一定措施之后,满足建筑工程项目在数据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共享、生成决策目标等过程中对信息化的需求,并为行政部门、建筑施工承包部门、建筑材料供应商等单位提供决策依据。
一、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计算机、通信技术和由两者结合所形成的网络技术就是所谓的信息技术。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功能增强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成本并且光纤在远距离通信中的传输速度得到了巨大提高,都强化了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性。随着信息设备性价比的大幅度提高,奠定了其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应用普及的基础。例如,为一个项目配置5-10台性能较高的计算机并配置网络,费用也在10-20万之间,而由于信息技术应用在建筑项目中所节省下来的人力、物力等资源的开支将远远大于这个数目。
2.技术性。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能够使项目信息快速、及时、海量的进行加工、存储、传输,能够使每个项目参与人员方便的获取共享信息,从而能够协调工作人员间的协同合作,提高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并促进工程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3.工程应用性。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在各个行业的综合应用,为相关行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建筑工程领域,计算机辅助施工和信息技术综合利用在一些技术较为雄厚的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在这种形式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二、建筑工程相关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原则与保障
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建设时要遵循的原则包括:统筹规划,定制政府信息化建设、管理规划,各单位要按照此规划对本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制定相关规划;政府主导;统一标准,将网络建设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统一,避免政府、单位间标准的冲突;联合建设,单位在进行本单位信息化建设时,按照统一标准,通过政府的信息网络平台交换、运行相关信息;资源共享;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掌握好信息网络的关键,分布实施网络建设的目标。
建筑工程相关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是政府的积极参与支持。政府应制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信息化建设提供较好的法律氛围,并协调信息化的全面发展和率先实现信息化,带动发展企业及社会的信息化。
三、建筑工程项目信息管理设计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利用有效的组织管理措施,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工期、质量及投资进行实时动态的控制,确保工程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就是能够帮助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完成这些任务。因此,建筑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应包括的部分如(图1)所示。
1. 进度控制子系统
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子系统主要是辅助项目管理人员编制优化项目进度计划,并对其实际进度情况跟踪调查,如有偏差及时有效的采取措施纠正偏差,对项目进行实时动态的控制。所以应包括的功能有:
(1)能够输入建筑工程项目相关数据,为其进度计划的编制优化提供数据依据。进度计划包括横道、网络、舵机网络计划系统,可以对建筑工程的工期、费用、资源等进行优化;
(2)对建筑工程实际进度进行统计分析。计划与实际的进度肯定会存在一定的差距,该子系统要对实际进度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工程进度作出预测,为调整进度计划提供依据;
(3)对工程的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能够进行动态的比较。如果发现偏差,能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正,并输出报表的输出表格图像等。
2.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子系统
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子系统是通过对建筑工程进行合同信息统计和公文处理等辅助项目管理人员对合同进行起草、签订。应具备的功能有:提供常规合同模式,方便管理人员选择;编辑、打印、进行合同信息登录、查询、统计有关的合同文件;分析、计算、索赔、报告审查;能建立并分析反索赔报告及提供各类经济法规等各方面信息的查询等。
3. 质量控制子系统
质量控制子系统主要为项目管理人员实施对建设项目质量的动态控制提供信息支持。应包括的功能有:
(1)存储有关设计文件、变更文件、设计修改、工程质量标准等信息,进行文件档案的管理、评定设计质量并为项目管理人员实施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2)能够对比较重要的供需进行统计同时绘制控制图、直方图等图表;
(3)对主要的建筑设备材料、构件、成品等进行跟踪管理,能够统计分析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并提供事故统计分析包括。
4.工程项目投资控制子系统
工程项目投资控制子系统是用于收集、存储、分析建筑项目的投资信息,在其实施的每个阶段收集信息、制定投资计划,并将实际与计划投资进行比较,实现动态控制项目投资。因此,该子系统的功能有:收集、存储计划投资信息、数据,明确控制投资的目标;根据实际投资情况,调整有关费用,分析投资偏差,并预测未完成的工程投资及输出相关报表。
5.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计划由于收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会发生一些变化。为实现辅助项目管理人员对计划进行有效的控制,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要能够利用知识库中的知识对项目实施计划进行审查,制定合理的实施计划,并定期对工程建设的实施状况进行检查,详细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辅助项目管理人员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其基本目标是确保实现对项目的进度、质量、投资进行控制,确保项目管理人员是在三者平衡的基础上做出任何决策。
结论
在信息时代下,信息网络将会是信息交流和管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所以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实现信息化管理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我国建筑行业在技术、管理、成本控制、信息化管理等方面,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所以为了促进其发展,建筑行业采用一定的措施加速并强化信息化管理很有必要。本文中对就爱你住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方面进行了探讨,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陶庆;王红春.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7(01)
[2] 冯晓东. 试谈公路工程建设中如何应用信息化管理[J]. 魅力中国. 2010(01)
[3] 陈云忠. 项目管理软件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D]. 北京交通大学. 2011
信息管理项目可行性篇6
一、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的承办单位
(三)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情况
(四)项目的主管部门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六)项目建设地点
二、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
包括所有制性质、主营业务、近三年来的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固定资产、资产负债率、银行
信用等级、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及主要股东的概况
第二部分 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发起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理由及项目开展的支撑性条件等等。
一、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建设背景
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产业关联度分析,市场分析;
三、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经济可行性
(二)政策可行性
(三)技术可行性
(四)模式可行性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第三部分 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优势
一、组织优势
二、技术优势
涉及成果来源及知识产权情况、已完成的研究开发工作及中试情况和鉴定年限、技术或工艺特点
以及与现有技术或工艺比较所具有的优势、该项技术的突破对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等。
三、市场优势
四、模式优势
五、其他优势
第四部分 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产品规划
一、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产品产能规划方案
二、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产品工艺规划方案
(一)工艺设备选型
(二)工艺先进性说明
(三)工艺流程
三、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产品营销规划方案
(一)营销战略规划
(二)营销模式
(三)促销策略
第五部分 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建设规划
一、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建设地
(一)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建设地地理位置
(二)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建设地自然情况
(三)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建设地资源情况
(四)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建设地经济情况
(五)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建设地人口情况
二、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土建总规
(一)项目厂址及厂房建设
(二)土建总图布置
(三)场内外运输
(四)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
(五)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造价
(六)项目其他辅助工程
三、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建设环境保护方案
四、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建设节能方案方案
五、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建设消防方案
六、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建设生产劳动安全方案
七、各项建设条件落实情况
信息管理项目可行性篇7
关键词:设计;信息管理;共享
中图分类号:TUl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81-02
设计项目过程,是一个工程项目的起始阶段,其完成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投资,因此对于设计项目过程应加强管理,保证决策的科学性。而信息,是科学决策的基础,在设计项目过程中加强信息管理与共享,为管理者或相关决策人员提供参考信息,可以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同时也方便其对项目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保证项目能够顺利实施。此外,在设计项目管理中,信息管理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及时而准确的信息,是项目实施过程规范化、科学化的保障。
一、设计项目过程中的信息管理与共享的原则
1.及时性
信息的及时性,就是指在设计项目过程中,信息的管理,要保证能够及时、迅速地为项目决策者提供所需要的信息,这里的及时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信息管理要及时地发现和收集信息,在市场竞争中,信息是瞬息万变的,有些信息发生以后很快就会消失,无法再次记录或者失去时效性。因此需要在设计项目过程中,加强信息的管理,以便以最快的速度传达已知信息,同时反映项目过程中的主要进程和动态;另一方面,信息的及时性体现在传递的速度上,要及时地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传递,并与项目相关各方,尤其是项目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换,保证信息使用者能够及时掌握信息。设计项目过程中的信息只有在需要者手中才能发挥作用,同时这种作用也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因此,在设计项目过程中,加强信息管理与共享,保证以最快的速度收集和传递信息,能够为及时决策提供保障。
2.准确性
信息的准确性,指的是在设计项目过程中,信息的管理,要保证所收集的信息是准确的。信息管理,除了要求信息收集和传递的及时,还要求必须保证准确性,只有准确而及时的信息,才能为项目决策者提供可靠的参考,方便决策者及时地作出准确的判断。要保证信息的准确性,首先得要求收集的原始信息是真实可靠的,只有真实的原始信息,才能使信息管理者在收集和传递的过程中加工出正确的信息。其次,信息管理者,在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地对原始信息加以核实,从而向项目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信息,而不会造成决策者的误判。此外,在信息的管理中,要注意信息的统一,做到各种计量单位的相同,以免项目决策者和信息使用者在使用信息时造成混乱。
二、设计项目过程中的信息管理与共享的意义
1.制定正确决策的保证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市场经济环境也在随时发生着变化,而企业要想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就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按照经验作出决策,而应该作出正确的设计决策。而制定正确决策的前提是,项目决策者充分掌握设计项目的相关数据、具体信息,并让这些有效信息在项目各部门和员工中分享,保证信息在项目团队中的畅通无阻,而这就需要加强信息管理。在设计项目过程中,要想高人一步,快人一筹,就必须掌握重要的市场信息,以及竞争者的相关信息和业务对象的相关信息,才能对此作出针对性反应,从而作出科学决策,保证项目开发的效益。加强信息管理,促进信息共享,可以保证项目决策者制定正确决策。
2.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从项目的管理角度来看,有效利用资源,合理配置不同人员和资源进行项目设计,使项目开发中,能够使用较小的成本而获得较大的效益。在设计项目过程中,加强信息管理,能实现项目各部门之间信息的共享,可以方便项目决策者充分掌握项目设计的具体信息,了解各部门的具体状况,并对各部门和员工在项目中的角色定位作出合理的规定,促进项目资金、人力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利用。
三、设计项目过程中的信息管理与共享存在的问题
1.对沟通不够重视
在设计项目过程中,信息对于正确作出决策、合理配置资源有重要作用。在项目设计中,往往更为偏重于具体的工作,对具体人员的任务、权限和职责作出规定,只强调单个部门效率的提高,而忽视对各个部门之间信息的整合,不重视多部门人员沟通、协调、互动,割裂了整个项目作为系统一部分的关系。项目负责人对于信息共享和人员互动部够重视,不利于发挥信息收集者收集项目内外部信息的能动性,使项目在设计决策时不能全面掌握有效信息,往往出现决策失误,或项目设计不合理的情况。
2.信息的不对称性
企业项目从本质上来看是一个系统整体,而各部门由于自身的特殊原因,可能不愿意完全将本部门的信息公开。而市场中的其他企业更不可能公布自己的信息,如果项目决策者不能完全掌握市场形势变动的信息,不能了解本项目组成部门具体的优劣势,那么就不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设计项目过程中,信息存在不对称,可以从时间和内容上来划分。从时间上来说,在设计项目过程中,项目决策者不了解相关信息,而直到项目开始实施以后,才能够了解,存在滞后性;从内容上来说,项目决策者与市场中的其他主体、项目其他部门之间可能具有非对称的信息,或者存在非对称的行动。
3.信息管理与共享方式存在问题
当前许多企业项目设计过程中的信息管理与共享,主要是以行政命令为主,强调指挥、控制,要求相关信息的传递,必须以文件的形式来进行。这种信息传递方式往往具有单向性,即只能从上往下传,而基层的信息很难传达到决策层,也难以影响到项目管理层的决策。此外,项目团队之间的沟通方式也存在问题,在设计项目过程中,虽然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之间会进行交流,但是这种沟通方式过于简单和普通化,不能解决项目设计阶段信息传递与共享的问题。
4.信息失真
在设计项目过程中,由于正式传播渠道的缺乏,许多项目相关信息、市场信息等都只能通过小道消息进行传播,而经过多重传播以后,信息就相当于经过多次加工,再传到项目决策层的信息往往就不再是真实的信息了。此外,项目市场部门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由于处置不当,或随意加工,可能也会使信息失真。由于设计项目过程中的信息管理与共享,涉及到多个部门,而信息来源广、更新快等特点,极有可能使信息在共享过程中出现失真的情形。四、在设计项目过程中实施有效信息管理与共享的措施
1.完善信息管理制度
设计项目过程中的信息管理,与项目组成部门、设计单位、决策单位等均有很大的关联。信息在这些单位或部门中传递时,可能会产生各种问题,从而影响项目决策者作出正确的判断,影响决策,因此有必要建立和完善信息管理制度。完善信息管理制度,需要对各方的信息传递进行规定,要求相关市场部门积极收集信息,并定时汇报;同时要求信息相关方,在设计项目过程中,对信息的分类、整理、收集等都正规化、规范化和科学化,防止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出现失真。建立和完善信息管理制度,能够保证信息的传递,有制度可依,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2.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系统
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基于互联网的系统,应有相关通讯协议,建立企业自己的信息知识平台。在设计平台中,要着重建立设计创意管理系统,提供的功能主要有供设计师将有设计创意的产品在这套系统上共享,使创意能够传递下去,相互激发,以扩大创意价值,提升项目设计品质;建立数据管理系统,为所有设计数据储存管理系统,透过该系统,可以进行在线沟通与设计探讨,提供创意交流的无障碍性。此外,该系统还要将企业客户基础数据及相关合作历程储存起来,衍生出客户的需求数据、喜好数据等,项目决策者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来判断出未来市场发展趋势,并了解客户潜在需求,以保证项目在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
3.定期召开会议
定期召开会议,完善会议制度,是保持设计项目过程中信息管理与共享的有效方式。定期召开会议,在会议前确定会议主题,可以随时纠正设计项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将会议内容记录下来,形成相关会议记录,并下发给项目各部门,相关部门应按照会议记录确定的精神开展工作。定期召开会议,既方便项目管理方向基层部门传递信息,同时也便利了基层部门向上反映信息的途径,有力的保证了信息的正常沟通。
4.高阶主管决策
在设计项目过程中,要由高阶主管作出最后的决策。加强信息管理和共享,首要目的是方便项目管理者作出正确的决策。因此,在设计项目过程中,各相关部门要提醒高阶主管有关人力、资源、成本、效益等信息,一方面方便高阶主管了解本项目的基本形势,另一方面也能够协助高阶主管合理调配资源及作出最终决策。
五、结语
信息管理项目可行性篇8
随着国内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各个行业普遍开展项目建设活动而产生大量信息资源,要求企业建立切实额的信息管理方案。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下,项目信息管理运用包括:
1、信息收集。
是项目信息管理各环节中关键的第一步,是后续各环节得以开展的基础。应用计算机网络平台手机相关信息,能够为信息管理操控提供指导依据,帮助用户解决实际信息处理中的问题。项目信息管理中,要全面、及时、准确地识别、筛选、收集原始数据,从而确保信息处理的正确性与实效性。
2、信息加工。
为了更好地利用信息资源,要注重原始信息加工与处理,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可利用价值。一般来说,信息加工过程主要有鉴别真伪、分类整理、加工分析和编辑与归档保存等,每一个环节都要按照预定方案执行,才能不断优化数据信息的处理流程,避免信息资源丢失造成的不利影响。
3、信息传递。
信息传递也称信息传输,使信息以信息流的形式传递给信息的需求者,项目的组织机构设置是项目内部信息传递的基本渠道。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下,信息传递需根据原始数据特征完成处理,按照预先设计路径实现传输与操控,进而整合了项目信息资源利用模式,综合运用了信息管理平台。
二、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功能表现
随着项目
信息管理项目可行性范文
本文2023-12-22 11:37:50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5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