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安全技术措施范文
互联网安全技术措施篇1
2005年7月31日,深圳市公安局侦破QQ号码被盗案,将犯罪嫌疑人杨某刑事拘留,该起案件是国内首宗盗取QQ号码犯罪案。
2005年3月18日,南京市余刚等4人利用病毒程序盗窃他人的网上银行存款,分别被判刑和处罚。
类似以上关乎网络安全的案件,在当今社会已经屡见不鲜。
为了尽快改变互联网服务单位和互联网单位安全保护技术措施滞后的状态,使安全保护技术措施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公安部在广泛征求互联网服务单位以及相关的专家和国家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于2005年12月13日正式制定颁布了《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后称《规定》),于今年3月1日起实施。经公安部批准此《规定》是与《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相配套的一个规章。
安全隐患促生网络法律
“我觉得此项《规定》是应运而生,相信法律会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补充不足的地方,适当的时候新的法规还会出台。”谈到此次《规定》的出台,北京义方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平告诉《小康》。
目前,我国互联网用户已经突破1亿人,成为世界上第二大互联网用户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为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快捷高效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问题。伴随着互联网使用覆盖面的扩大,互联网安全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起来。
新的网络社会交流平台上,诸多不文明行为乃至犯罪现象层出不穷,类似散布虚假信息、制作传播网络病毒、网络欺诈与色情聊天等现象屡见不鲜。如果不加强网络管理,网络这柄双刃剑将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甚至将威胁到国家安全和稳定。
网络社会的产生从某种程度上促成了新的法律现象的产生和演化,如电子商务、电子合同和电子货币等网络应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逐步走向成熟和成型。这些应用都是网络社会所独有的,在现实社会中没有经验和传统可循。对此,张平认为,关于这些新现象的法律制度比较欠缺和滞后,非正式的法律制度――如习惯或惯例的影响往往更大。
“网络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对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的破坏,以致于给企业或个人造成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北京三零盛安信息系统有限公司高级安全顾问邓科告诉《小康》。
据邓科介绍,黑客入侵企业网络盗取秘密信息,如企业的财务数据,客户信息等;通过欺诈手段利用木马技术盗取个人隐私信息,如银行密码、信用卡卡号等;网络蠕虫病毒造成网络堵塞;修改公共网站的页面,造成公共网站声誉下降或服务中断。这些都是互联网上经常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
技术是安全保障“重中之重”
目前,我国联网单位防范网络攻击和计算机病毒传播的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使用率仅有25%左右,加上缺乏必要的管理维护,一些措施形同虚设。
此外,因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不落实造成的用户资料信息和账号密码泄露等事件近几年频繁发生,给上网用户和互联网服务单位造成了很大损失,也严重影响了电子商务等互联网应用服务的发展。
2004年,公安机关侦办的一起“僵尸网络”入侵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利用一些联网单位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不落实的漏洞,在一年时间内入侵并控制了国内6万余网主机。
为了防止在实施互联网安全保护措施的过程中出现侵犯公民隐私和公民秘密的情况,《规定》里专门有一条明确要求: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单位应该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应当依法实施安全保护基础措施,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未经同意,不得侵犯公民的自由等等。
“保障安全和保护通信自由本质上并不矛盾。如果没有安全,自由就根本谈不上。保障安全并不意味着要失去自由,前提是要遵守通讯的秩序和法律法规。”搜狐网站支付中心经理蔡明军在接受《小康》采访时谈到。
关于如何实现一方面保障互联网安全,另一方面保障不侵犯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道德安全,邓科认为,互联网运营商应尽可能保证自己的网络设备、服务器设备的安全。“如采用高性能的安全设备和长期动态跟踪安全状态,做好自身的安全运营维护,从而保证不因为自身的原因造成用户的信息被窃取,保证通信线路的畅通。”同时,他主张各个运营商彼此之间加强合作,从而对一些攻击行为能够有一定的抵御能力。
对此,北京三零盛安信息系统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黄永明还强调互联网用户应加强自身的安全意识,“首先从自己的计算机做起,保证机器不被黑客轻易入侵,不运行来历不明的软件,安装个人防病毒或者个人软件防火墙等安全工具,学习相关安全操作的知识。”
蔡明军认为,保障互联网安全,作为互联网服务单位和互联网单位首先需要在信息系统的设计上下功夫,尽量采用安全的技术来实现应用。其次要在信息系统的运营过程中加强监测技术、追踪技术和防治技术,并配套相应的管理制度。而要保障安全,还需要在安全法规的执行上有措施。比如:安全审计、违规严惩。
安全意识需同步强化
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的赵世强主任强调,要防范网上的一些不良信息和违法犯罪。在防范的过程中网站有效落实的安全措施,防止犯罪的发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规定》从保障和促进我国互联网发展出发,对互联网服务单位和联网单位落实安全保护技术措施提出了明确、具体和可操作性的要求,有利于加强和规范互联网安全保护工作,提高互联网服务单位和联网单位的安全防范能力和水平,预防和制止网上违法犯罪活动。
实现“安全”除了技术保障还需要哪些方面的配合与完善呢?邓科认为,互联网服务提供者,互联网使用单位,提供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的单位,除了技术方面,还需要遵守规章制度,安全规范,从管理上杜绝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从管理上堵住一些人为的“漏洞”。另外上级主管机关对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提出改进意见,通知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及时整改。
蔡明军认为,首先是宣传和培养老百姓的安全意识和保护通信自由的意识。其次是加强系统建设投产的安全评审,最后要进一步细化措施,制定相关技术规范,并扶持为措施的实施提供安全服务的技术服务商,从法规手段、技术手段和经济手段上引导相关企业落实措施的要求。
互联网安全技术措施篇2
1计算机信息管理在网络安全应用现状
目前阶段,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网络安全领域,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网络信息的安全性提供了有效保障。然而,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的同时,五花八门的互联网攻击行为也随之出现,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构成了严重威胁。鉴于此,改进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已经势在必行,网络安全应用问题的改善也已成为相关技术人员亟待攻克的难题。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攻击行为较为复杂,表现出较强的多样性,且网络安全问题也体现在多个方面。
1.1系统访问控制及管理
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过程中,最重要的事项就是系统访问控制及管理。系统访问控制及管理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其可以有效监控计算机互联网数据资料访问服务。这里所说的系统访问控制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数据信息享有者的管理;二是对数据信息使用者的管理。在对此二者进行控制管理的过程中,对于互联网用户资料信息和信息的安全性进行有效把控是最重要的事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系统访问也表现出一定优势和特点,即能够进行远程控制。鉴于此,以往通过用户名访问系统资源的方式已逐渐落后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这一问题在网络安全应用上表现较为突出,要有效规避这类问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对用户进行科学鉴别,或者对系统内资源采取控制措施。
1.2数据信息的安全监测
现阶段,系统访问控制的措施还有很多有待提高,其只能控制和管理当前或以往产生的弊病,在数据信息安全监测方面缺少时效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互联网系统内产生弊病,在各种网络攻击行为的作用下,系统很容易发生坏损。安全监测在维护网络安全中的作用和价值由此可见一斑。为此,相关人员一定要重视并优化安全监测,以此对各种攻击行为进行实时报警,以便工作人员第一时间采取防范措施,及时对网络漏洞进行有效处理,从而达到保障网络安全和用户信息安全的目的。
2改善网络安全应用问题的措施
2.1提高风险意识及安全意识
现阶段,网络安全应用存在各种问题,影响到网络安全性以及用户信息的安全性。为此,相关人员一定要改变旧有观念,对计算机互联网系统的信息安全性引起重视,并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以此消除可能产生的风险。想使网络安全应用问题得到改善,一定要从源头做起,相关人员要提高风险意识及安全意识。当下社会,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出来,其直接关系到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在这种情况下,相关人员一定要致力于技术的更新以及观念的革新,以此推动计算机互联网信息安全建设更快、更好的发展。
2.2强化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控制
在网络安全维护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作用不容忽视,其直接关系到互联网建设。为此,相关人员一定要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控制引起重视,以使网络安全应用问题得到根本改善。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控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及复杂性,不可一蹴而就,在具体建设互联网信息安全体系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一定要对其可行性加以分析,以此保障互联网信息安全体系的作用的有效发挥。同时,工作人员在强化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控制的过程中,宜更多的精力致力于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研发,并对可能产生的风险和隐患采取一定防范措施。通过以上方式,可以使系统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得以不断提高。目前阶段,我国的网络安全防御技术主要有防火墙技术以及信息加密技术、入侵检测等。
2.2.1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网络安全防御技术,其可以通过屏障的有效设置,对未授权的互联网用户的入侵行为起到阻止作用,避免用户的IP地址被他人窃取,防止路由器受到攻击。除此之外,防火墙还可对漏洞攻击行为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并可瞬时报警。简言之,防火墙这种信息安全保护的基础设施是整体防范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为此,一定要重视防火墙技术的作用,并购买质量可靠且性价比高的产品。
2.2.2信息加密技术在网络安全应用中,信息加密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其可以使数据资料的安全性得到很好的保障。在采取信息加密技术后,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黑客的攻击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采用信息加密技术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先进、实用的软件的选取。目前阶段,比较实用的软件有以下几种:易捷、易通等,应用效果均较为显著。
2.2.3入侵检测入侵检测主要是指收集和分析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信息,以此发现和识别网络或系统中与安全策略不符的行为或者受到攻击的迹象。入侵检测可以很好地应对网络攻击,使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得到有效提升。除如入侵检测技术外,像用户认证技术以及数字水印技术等均可有效保障用户信息的安全性。
2.3完善计算机信息管理模型
在网络安全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模型的完善非常重要,其可以有效保障互联网运行的大环境。为此,相关人员一定要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模型的建设和完善引起重视,科学合理地规划网络安全运行中的具体事项。现阶段,计算机信息管理模型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已经引起业内人士较为广泛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可以说计算机信息管理模型在计算机系统网络安全维护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其可以起到很好的抵抗攻击风险的效果。在未来的网络环境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模型的应用将成为一种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受主客观因素影响,我国计算机信息管理模型还有一定有待于提高之处,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一定要明确这一点并积极探求改善措施。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也产生了各种网络安全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其在网络安全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为此,相关人员一定要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引起重视,加强风险意识及安全意识,并不断完善和优化计算机信息管理模型。通过种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可以推动计算机互联网信息技术更快、更好地发展。
互联网安全技术措施篇3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风险防范;具体措施
一、互联网金融的内涵与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一)互联网金融的内涵
相较于传统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属于一种新型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实现了互联网技术与金融行业的有机结合,互联网金融是在传统金融行业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来进行网络上的借贷、投资以及资金支付等金融活动。互联网金融包含着许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第三方支付、电子商务金融以及互联网货币基金等。互联网金融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是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行业的主要不同之处。互联网金融通过现代的金融管理模式将所有的客户连接在一起,并应用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等先进的技术来为客户打造一个广泛的互联网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无论是资金供给方还是资金需求方,都可以获取自身想要的金融信息,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交易过程的公平性、公正性、真实性以及透明性。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由于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传统金融行业的有机结合,这使得互联网金融既有互联网的特点,也具有传统金融行业的特点,因此,互联网金融的特点既包括开放性、公平性的特点,也包括资源共享以及合作共赢的等联网方面的特点。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还具有“去中介”“去中心”“扁平化”“轻资产”等金融方面的特点,并且互联金融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金融方面,主要体现金融的功能。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类型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类型多样,其中既包括互联网方面的风险,也包括传统金融方面的风险,因此,互联网金融不能忽视传统的金融行业风险,也不能过度的依赖互联网技术,应全面分析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类型,概括来讲,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四点:
(一)技术风险
所谓互联网金融,是指以传统的金融行业为基础,并应用互联网技术,其重点体现在金融功能方面,无论是客户还是企业,都会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资金收益方面,在选择投资的过程中,会更加注重金融服务,这就使得互联网金融对互联网的技术要求比较高。互联网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会直接影响互联网金融服务的质量,一旦存在互联网风险,会给客户以及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由于计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尚不够完善,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网络病毒以及网络黑客等都会对互联网的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威胁,互联技术的应用难度较高,一旦互联网技术应用不当,便会导致更大的风险问题。
(二)操作风险
互联网金融所提供的一切金融方面的服务,都要借助互联网平台以及互联网系统,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互联网金融服务的风险,尤其体现在操作方面。互联网平台以及互联网系统的操作风险不仅仅只是体现在操作方面,而且也体现在网络病毒与黑客的威胁等方面,例如,电子货币支付、大数据经营以及互联网金融账户转变等,这些活动都会受到黑客入侵的威胁。除此之外,在互联网服务程序发生变化的过程中,也会存在操作风险。并且信息技术的设备使用过程中,为了降低成本,部分互联网金融机构会选择使用外部的技术,这不仅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金融服务的质量,而且会产生较大的互联网操作风险。
(三)信用风险
互联网金融是通过互联网完成相关交易的,但是由于互联网金融对客户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如果在约定的期限之内,借款客户没有根据相关约定进行还款,这时便会出现金融风险。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所有的金融活动都是虚拟交易,无论是资金的支付方,还是资金的借贷方,都需要应用互联网进行支付活动,这种网络的虚拟性支付会使双方都存在一定的质疑,这便存在着一定的信用风险,与此同时,也会导致金融风险的产生。
(四)网络安全风险
互联网金融对网络的依赖性较强,网络的安全性,将会直接影响到互联网风险的产生。一旦网络存在着安全风险,便会带来金融交易风险。互联网金融是利用互联网的金融交易,这种交易所采取的是第三方支付的形式,这就对第三方的安全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旦第三方的交易信息或者金融信息被窃取,便会造成比较严重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与此同时,由于互联网数据库的储存能力较强,一旦互联网数据库出现问题,便会对用户数据产生较大的威胁,这也会导致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发生,除此之外,互联网信用平台的安全性也是互联网金融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互联网的所有金融交易都要通过这个平台来完成,如果平台的安全性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便会导致系统瘫痪,进而使客户的数据被曝光,这不仅会使客户产生较大的损失,而且会严重影响金融公司的服务质量,会对金融公司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互联网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缺乏有效的监管
由于目前我国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制度尚不够完善,这使得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很难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进而导致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工作很难顺利开展,使互联网金融行业缺乏有效的监管。目前,我国的关于互联监管的政策都是要求金融企业自行监管,通过金融企业对自己的经营行为进行规范,进而起到监管的作用。但实际的情况并不理想,对金融企业的管理和监管,应用这种自律的方式很难起到有效监管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金融企业越来越多,随着金融企业数量和规模的增加,也产生了更多的问题,单靠金融企业进行自律,很难保障金融行业的持续发展。因此,政府监管政策不完善,使产生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受传统金融行业的抵制
互联网金融是指互联网与金融的有机结合,金融企业与互联网互相融合、共同发展。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传统的金融企业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影响传统金融企业的发展,因此,会受到传统金融企业的抵制。传统金融企业要想适应新的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需要对自身的管理体系以及管理制度等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并且还要组建电子平台等,虽然传统金融企业已经认识到了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所在,但其往往不能及时进行改革,进而会使其受到比较大的来自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因此,传统金融行业的抵制也是造成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金融行业缺乏自我管理意识
由于互联网金融属于一种新型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关于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这给了一些想要获取短期利润的企业以可乘之机,虽然这些企业的相关资质并不符合规定,但是由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整体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并且缺乏自我管理意识,使得一些相关资质不符合规定的企业可以从中牟利,但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经营风险,影响整个金融行业的发展。
四、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
(一)提升互联网金融技术的安全性
互联网金融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向人们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因此,要想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防范,首先要注重提升互联网金融技术的安全性。应从硬件以及软件两个方面入手,不断完善互联网金融的安全体系,进而起到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作用。就硬件方面而言,需要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注重提升计算机的性能,确保计算机的高效运行,并且要注重不断提升计算机的稳定性;就软件方面而言,要注重加强对安全密匙以及身份验证技术的应用,进而实现网络门户的安全访问,这样可以有效防范不法分子登录网站。除此之外,还应注重提升相关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培训,使相关操作人员掌握先进的操作技术以及安全防范措施。并其通过培训还可以增强相关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使其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能够主动查找安全漏洞,并对安全漏洞进行修复。这是重要的网络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二)完善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是产生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完善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这样才能使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管理和防范工作有法可依。首先要加强互联网金融方面的立法强度,这是目前的重点工作。通过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来压缩影子银行的生存空间,进而降低影子银行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样才能保障我国金融体系的平稳运作。其次,要注重创建产业规范以及相关的部门规章制度。由于互联网金融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易,这与传统金融行业的运营模式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传统的行业标准已经不能适用于现代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因此,应创建符合时展需要的行业管理规范。
(三)推动行业自律
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管理和防范,不仅需要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而且需要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自律,这样才能提升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性。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只能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起到硬性的约束作用,而良好的行业自律行为可以从主观上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防范,因而其具有更加深远、更加持久的效果。由于目前我国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这使得行业的自律行为显得更为重要,它是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重要补充,也是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和防范的重要手段。除此之外,推动行业的自律,还需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以及专业水平,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因从业人员渎职或操作不当而导致的互联网金融风险。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但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随之而来的风险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应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类型以及引发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管理和防范。
参考文献:
[1]付孝军.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校园网贷的风险防范及监督管理[J].教育现代化,2018,5(42):241-242.
[2]李昱.大学校园互联网金融贷款现状分析及风险防范措施[J].中国商论,2018(23):39-41.
[3]杜亚涛,刘雨晴.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的风险及法律防范措施[J].商业经济研究,2017(16):161-163.
[4]姜浩然.浅析互联网金融风险与防范措施[J].河北金融,2017(1):68-69.
互联网安全技术措施篇4
网络信息安全责任书范本(一)
为切实加强对互联网络的信息安全管理,共同营造安全可靠的网络信息环境,服务我校教育事业,确保我校教育工作正常开展,木兰县学校(甲方)与我校网络安全信息员(乙方)签订本责任书。
一、甲方责任
1、认真研究,建立行之有效的互联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2、加大对本校网络的管理力度,督促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和安全技术措施。
3、严格互联网络信息管理,加强对学校互联网络的监控力度。
4、经常性地开展全校教育网络安全检查,随时掌握动态信息,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
5、为乙方提供学习提高的培训机会。使乙方能够胜任本岗位工作。
二、乙方责任
1、学习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对有害信息、计算机病毒、黑客、计算机违法犯罪案件等网上突发事件做到快速反应上报。
2、利用技术手段、屏蔽有害信息、为全校师生营造良好的绿色网络环境。
3、利用技术手段、屏蔽各种网络游戏、QQ聊天及网上炒股等行为。确保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
4、对上网师生进行登记管理。对全体师生的上网日志进行保存备份、存档备查。对非法接入互联网给学校造成不良影响或经济损失的、应提供相关上网记录。供公安机关及上级领导部门查阅。因玩忽职守造成不能提供相关记录。乙方承担一切责任。
三、本责任书的有效期限为一年。
本责任书一式三份,签订双方各留存一份。报县教育局信息中心备案一份。
甲方:木兰县xx学校
乙方:
法人代表:
年月日
网络信息安全责任书范本(二)
责任单位:
为明确各互联网接入单位履行的安全管理责任,确保互联网络与信息安全,营造安全洁净的网络环境,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责任人应落实如下责任:
一、自觉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接受公安机关监督、检查和指导,如实向公安机关提供有关安全保护的信息、资料及数据文件,协助公安机关查处通过国际联网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的违法犯罪行为。
二、不利用国际联网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侵犯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不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不利用国际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 传播法律法规规定的各类有害信息。不从事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活动。
三、在网络正式联通后的三十日内,或变更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网络资源或者经营活动发生变更,到公安机关办理备案或进行补充、变更备案登记;
四、建立和完善计算机网络安全组织:
1、建立信息网络安全领导小组,确定安全领导小组负责人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责任人;
2、制定并落实安全领导小组负责人、安全管理责任人岗位责任制;
3、配备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必须经过公安机关组织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并定期参加信息网络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4、保持与公安机关联系渠道畅通,自觉接受公安机关网监部门业务监督检查;
5、制定网络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五、建立安全保护管理制度:
1、信息审核、登记制度;
2、信息监控、保存、清除和备份制度;
3、病毒检测和网络安全漏洞检测制度;
4、违法案件报告和协助查处制度;
5、电子公告系统用户登记制度;
6、帐号使用登记和操作权限管理制度;
7、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
8、其他与安全保护相关的管理制度。
六、建立和健全以下信息网络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1、互联网接入单位应提供网络拓扑结构和IP地址及分配使用情况。
2、在计算机主机、网关和防火墙上建立完备的系统运行日志,日志保存的时间至少为60天。
3、用户上网行为审计日志保存60日以上,包括登陆帐号、登陆时间、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连接时间、登陆行为等信息记录。
4、具有信息安全审计或预警功能,有害信息封堵、过滤功能
5、开设邮件服务的,具有垃圾邮件清理功能;
6、开设交互式信息栏目的,具有身份登记和识别确认功能;
7、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等防护功能;
8、关键字过滤技术;
9、其他保护信息和系统网络安全的技术措施。
七、本责任书自签署之日起生效。
责任单位:
互联网安全技术措施篇5
【关键词】信息化推进 信息传输 安全 优化措施
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进步,计算机及互联网承载着越来越重要的信息传输职能。信息化推进改变当代人们生活方式,提高人们工作效率,带给人们全新生活体验的同时,也带来信息传输安全问题。由于信息传输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安全问题越发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针对现阶段网络信息传输存在的种种安全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探究此类问题的优化解决措施,对于信息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信息无线传输及计算机信息安全分析
1.1 信息无线传输概述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无线传输技术的一种,又称为自动ID识别技术,具体是指借助无线射频技术,自动准确捕捉唯一目标标签ID,并通过相应的互联网云端完成数据分析和处理,进而获得实时、准确信息的技术。
一定条件下,数据标签可免受环境因素影响,具体包括湿度和温度等,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稳定性,并且该技术数据储存量相对较大,更改数据储存操作较为便捷。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移动信息设备得到较为广泛的普及,渗透于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相应带动了无线网络的蓬勃发展。目前,无线网络在医疗、教育、军事等领域均有应有,实践证明无线网络可有效提高人们实际工作效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1.2 计算机信息安全基本概念叙述
计算机作为信息传输的主要设备,在现代社会应用极为广泛,是现代人们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计算机网络安全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内部环境安全保护基础上提出的,其保护对象主要是指计算机网络系统包含的软件、硬盘中存储的数据资源,以及未遭遇恶意攻击或意外破坏影响、更改的基础数据信息,通过相应保护措施,确保计算机网络服务得以正常运行。
换句话说,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实质,就是在计算机网络中,可以保障信息安全,用时保障其正常运行网络功能的相关信息安全。此部分信息安全影响因素主要是指计算机信息安全漏洞,对于信息安全的威胁。
计算机网络安全包含内容众多,广泛涉及计算机网络系统各项内容,具体包括网络服务器及PC端开机启动账号、密码;计算机网络系统硬件、软件信息安全;系统管理员账号实际权限范围;重要基础文件标识;以及网页访问用户信息等。上述内容可进一步归纳为传输安全和存储安全两部分内容。
2 互联网无线网络基本结构概述
2.1 逻辑层面分析
从实际意义的角度分析,逻辑空间对应互联网虚拟网络端部分,承载着连接用户与数据的重要作用,是用户与数据沟通的桥梁。一般情况下,逻辑层面结构包含数据标签层、应用层、通信层、互联网层、以及读写器层。
2.1.1 数据标签层
物品锁烙印的ID标签是无线射频技术识别的主要依据,其中详细记录了物品的价格、材质等信息。不同的标签存储的信息不同,表示不同的含义,通常每一种标签对应一种物品。
2.1.2 读写器层
读写器层主要包含数字信息处理单元和数据无线射频模块两部分组成。读写器层的主要工作包括低误码率传输处理、调整、信号解码等。读写器层依靠云端网络计算能力完成接受信号的分析和处理。
2.1.3 通信层
通信层是无线虚拟网络实体化的外在表现,承载着连接读写接收层和数据不标签层的重要作用,是实现数据通信读取信息功能的重要基础。
2.1.4 互联网层和应用层
互联网层对应读写接收层数据应用及保存功能,是其实现这两种功能的主要区域。
总的来说,应用层在数据透明化管理条件下,可当做任何数据的实际操作平台,主要用于用户标签信息的反馈。
2.2 物理层面分析
对于互联网系统结构而言,物理层面主要是指由微型计算机、传感器等硬件设施构成的外部系统。借助这些真实的系统构建,可以使抽象的虚拟网络具象化呈现于人们面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功能扩展。从实际系统操作的角度分析,人机交互操作客观需求一个实体界面,以满足人工智能的相关要求。
3 计算机信息安全威胁因素分析
3.1 计算机信息传输过程中被截获
计算机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截获问题,主要发生于局域网范围内,比如,在信息传输过程中,信息被设置为共享文件,就会增加信息被他人截取的风险。操作者自身不具备相应的安全意识,或安全意识较榍潮。也可能导致信息被截取问题,如在使用复印机或打印机时,未及时删除设备相应的信息记录,就可能导致信息泄露问题,进而造成信息泄露损失。此外,利用互联网传输信息时,如计算机并不具备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或安全防护措施无效,也可能导致信息传输过程中,被恶意攻击、截取等问题。
3.2 互联网漏洞安全隐患分析
互联网自身客观存在一定的安全漏洞,部分非法分子擅长利用自身网络知识和技能,通过互联网安全漏洞对正常用户进行攻击。一般情况下,这个不法分子会结合互联网漏洞编写相应的恶意程序,也就是病毒程度,比如著名的熊猫烧香、电脑木马等。程序编写完成之后,不法分子将其到网络上,即可对网络中传输的信息进行恶意攻击,不仅会对信息传输者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还会导致用户的隐私遭到泄露。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化推进工作的不断深入,人们在感受信息化生活带来的改变的同时,也相应提高了对于信息传输安全的关注。互联网信息传输安全是信息化推进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本文针对信息传输中的安全隐患进行了细致分析,并相应提出了安全优化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参考文献
[1]查黄英.信息化推进下的信息传输的安全分析[J].科技资讯,2014(32).
[2]高增霞.计算机信息传输安全及防护技术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2).
[3]应光晖.对计算机信息传输安全以及防护技术分析[J].科技资讯,2015(20).
[4]方旌.利用站间安全信息传输系统实现半自动闭塞控制信息的数字化传输方案的研究[J].科技风,2015(06).
[5]余立帆.信息传输中计算机证据安全保护措施分析[J].中国电子商务,2012(20).
作者单位
互联网安全技术措施篇6
1.1尽快研究出台与三网融合进程相适应的我国广电网络信息安全总体战略规划
按照2010年国务院批复的《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要求,2013~2015年为推广阶段,该阶段目标为:“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推进三网融合;自主创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取得突破性进展,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的网络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网络信息资源、文化内容产品得到充分开发利用,融合业务应用更加普及,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基本形成;适应三网融合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基本健全,职责清晰、协调顺畅、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的新型监管体系基本形成;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监管机制不断完善,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根据上述阶段目标,总体方案对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适应三网融合进程,我国广电行业在实现技术突破,完成业务融合等措施的同时,需要从战略的高度统筹考虑网络信息安全保障问题,从机构调整、立法、关键基础设施保护、技术研发、加强教育培训、加强多方合作等角度全面的制定我国广电网络信息安全总体战略规划,分阶段制定网络信息安全总体目标,依据总体目标制定信息安全基本政策及具体措施,并依此来指导未来几年内面临三网融合不断推进形势下的广电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1.2尽快建立适合三网融合新形势的广电网络信息安全机制
随着三网融合进程的不断深入,电信、互联网、广电主体业务将相互开放和相互进入,网络承载业务的变化必将对现有广电网络信息安全机制提出严峻的挑战。因此,当前广电行业对节目内容以及传输网络的一些管理方式及监管机制也应因势利导,系统分析及评估当前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及未来可能产生的变化,并针对这些新的变化调整自身管理方式和监管机制,尽快建立与三网融合进程相适应的新的广电网络信息安全机制。
1.3完善并制定新形势下广电网络信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自三网融合进程启动以来,针对IPTV、网络视频等新媒体内容,我国广电行业已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监督管理。然而,随着三网融合进程的不断深入,电信、互联网、广电主体业务将不断相互开放和相互进入,广电网络承载业务将不断扩大,网络覆盖方式将涵盖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方式,用户终端将从客厅电视扩展到PC、移动终端、手持终端等多种终端,业务运营模式也将多种多样,面对上述不断激增的新的变化,目前我国广电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已不能全面系统地保障广电网络的信息安全。因此,完善并制定新形势下广电网络相关法律法规的工作就迫在眉睫。
1.4完善新技术在广电网络应用的安全性及风险评估机制
当前,我国广电运营商在三网融合进程不断推进的形势下,正受到来自电信以及互联网运营商方面巨大的压力,面对这种压力,我国广电运营商在稳固发展自身视频业务的同时,也不断尝试开展新的融合业务,而支撑这些新业务的新技术也被引入到了广电网络中,这些新技术包括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新业务的应用,提升了广电网络的竞争力,然而任何一种新技术的应用必然会带来一定的安全威胁,如云计算的应用可能会对存在云端的用户信息带来一定安全威胁,物联网大量使用无线通信、电子标签和无人值守设备,这使得物联网应用层隐私信息威胁问题会非常突出。而诸如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也同样存在不同的安全威胁。新技术在广电网络的应用是提升广电网络竞争力的必然需求,但如何安全的应用这些新的技术,尽量减少安全风险,这就要求我们尽早的对新技术在广电网络的应用安全性及风险进行系统的评估,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分析这些新技术可能在哪些技术环节出现安全威胁,从而针对性的制定网络信息安全对策,进而采取有效的网络信息安全措施。
2三网融合背景下我国广电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措施建议
2.1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广电核心技术研发
2013年6月,美国前中情局(CIA)职员爱德华•斯诺登向全世界披露了美国国家安全局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棱镜计划(PRISM)是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NSA)自2007年小布什时期起开始实施的绝密电子监听计划,该计划的正式名号为“US-984XN”。美国情报机构可通过直接接触位于美国的互联网和科技巨头的用户数据,从音频、视频、图片、邮件、文档以及连接信息中分析个人的联系方式与行动。监控的类型有10类:信息电邮,即时消息,视频,照片,存储数据,语音聊天,文件传输,视频会议,登录时间,社交网络资料的细节。这些巨头主要包括谷歌、雅虎、微软、苹果、Facebook、美国在线、PalTalk、Skype、YouTube、思科等,他们向美国两大情报机构开放服务器,使美国政府能够轻而易举地监控全球。在我国,以思科为例,思科参与了中国几乎所有大型网络项目的建设,涉及政府、海关、邮政、金融、铁路、民航、医疗、军警等要害部门的网络建设,以及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以及我国广电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而微软、Google和苹果则掌握了中国的PC操作系统份额,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领域,苹果的IOS及Google的Android操作系统更是平分天下。在广电行业,智能电视操作系统及机顶盒也有部分采用Google的Android系统,这都为我国广电网络信息安全埋下了安全隐患。因此,需要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广电网络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以先进的自主技术支撑广播电视装备、软件、系统的自主开发和应用,从而切实提高我国广播电视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排除因采用国外技术而可能隐藏的网络信息安全隐患。
2.2推进适应融合网络架构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发
随着三网融合进程的推进,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三网边界日益模糊,同时,为提高广电网络的承载和覆盖能力,有线、无线和卫星传输网络的互联互通和智能协同覆盖也被提上了日程,此外,基于无线频谱开展无线互联网接入业务的呼声也日益高涨。由此可见,当前的广电网络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与互联网、电信网的融合,自身不同传输网络之间的融合,新的移动互联接入网络的需求都使得处于“融合形态”广电网络架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相应地也带来了新的安全威胁。因此,如何适应融合形态下的新型广电网络信息安全,推进适应融合网络架构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研发也需要相关研究机构考虑,并加紧相关研究工作的实施。
2.3推进适应融合业务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发
网络的融合,必然带来的是网络承载业务的融合,当前广电网络承载业务已不仅仅是客厅电视机终端上的视频业务,点播业务、时移业务也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基于移动终端的视频业务正方兴未艾,同时,各种数据业务也正由广电网络运营商提供给用户使用,未来物联网等新型业务也将由广电网络承载并提供给家庭用户使用。融合业务给广电网络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给广电网络的信息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应对传统视频业务而采用的一系列信息安全技术在面临新的融合业务时已经不足以保障用户安全的使用和享受这些业务形式。因此,需要推进适应融合业务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发,真正使用户放心安全的享受广电网络承载的多种融合业务。
2.4推进面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发
通过之前的研究我们发现,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后,以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加快在广电网络的应用。然而,新技术在推动广电网络的巨大变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隐患。以云计算为例,2010年3月云计算安全联盟(CSA)的一份云计算主要威胁的报告中,就提出了云计算目前存在的七大安全威胁,而如果我们没有及早对这些可能的安全威胁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极有可能导致整个网络的瘫痪,导致所有用户信息的泄露,后果不堪设想。物联网同样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如果物联网出现了被攻击、数据被篡改等,并致使其出现了与所期望的功能不一致的情况,或者不再发挥应有的功能,那么依赖于物联网的控制结果将会出现灾难性的问题,如工厂停产或出现错误的操控结果此外,黑客等恶意攻击者还有可能通过物联网来获取、处理、传输的用户的隐私数据,如果物联网没有防范措施则会导致用户隐私的泄露。因此,我们在推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在广电网络应用的同时,务必需要对这些新技术可能产生的安全威胁进行系统的估量,并加紧推进面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发,从而在享受新技术带来的“技术红利”的同时,以技术的手段堵着可能的安全漏洞,真正确保新技术在广电网络的安全应用。
3结束语
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网络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新的信息安全威胁,这就要求广电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和政策措施随之进行调整,要求广电网络在新技术研发、信息安全机制建设、法律法规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刻的变革,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确保广电网络作为国家基础网络设施的安全性、可靠性。
互联网安全技术措施篇7
互联网缺乏业务安全保障,已经成为网站业务演进和发展的绊脚石,因此构建可信网络世界的构想便应运而生,成为未来新一代互联网发展的重点。互联网应用已经从“可用网站”走向“可信网站”。对用户来说,注册域名、建设网站、宣传推广、树立信用,将是一条完整的在线业务发展链条,一个都不能少。
在“可用网络”到“可信网络”这场互联网自身从颠覆性变革的过程中,技术驱动无疑将起着决定性作用。对于网站的运营者,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消除用户的担心和疑虑,让网站变得可信呢?天威诚信高级副总裁李延昭表示:“网站安全可信要从三个角度衡量:一是身份真实可信;二是内容安全可信,网页、控件程序没有被植入病毒、木马;三是与其信息交互安全可靠,不会发生隐私信息泄露。以天威诚信可信网站服务为例,它是从网站整体安全角度出发的,全面整合了天威诚信SSL证书、代码签名证书、网站入侵检测等产品,可以有效帮助用户避开网站所有的外部潜在安全威胁。”可信网站的构建代表着互联网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高可信的互联网业务应用已经在电子政务、电子支付等领域得到体现。李延昭表示,构建一个可信的网站,应该采取如下一些措施。首先,需要给网站安装一个可信的门牌,即安全可信的SSL证书。从技术上看,SSL证书是构建于公开密钥基础设施(PKI)安全技术之上的一种电子身份凭证,可以用于标识一个网站的身份,这相当于给每个网站颁发了“身份证”,而这个身份证是具有唯一性的。网站安装了这样一个SSL证书门牌后,当用户访问网站时,就可以识别出网站的真实身份。其次,我们还需要判断数字证书认证机构对网站身份的确认过程是否严格。通常情况下,通过了扩展验证(Extended Validation,EV)认证的数字证书认证机构签发服务器证书的过程是很严格的。EV是针对证书认证机构的一种全球性安全认证,通过EV认证的证书认证机构被允许签发一种支持绿色地址栏技术的EV SSL证书,意味着其安全性达到了国际标准。最后,一个网络站点要让用户信任,还需要采取其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其网页内容未被恶意篡改,未被植入病毒、木马等。这些措施包括使用网页防篡改安全技术,使用在线病毒扫描技术,以及采用入侵检测技术等,以使网站更安全可信。
互联网安全技术措施篇8
论文关键词:网络隔离;信息安全;管理
一、网络隔离的观念
当内部网络与因特网连接后,就陆续出现了很多的网络安全问题,在没有解决网络安全问题之前,一般来说最简单的作法是先将网路完全断开,使得内部网络与因特网不能直接进行网络联机,以防止网络的入侵攻击。因此对网络隔离的普遍认知,是指在两个网络之间,实体线路互不连通,互相断开。但是没有网络联机就没有隔离的必要,因此网络隔离的技术是在需要数据交换及资源共享的情况下出现。不需要数据交换的网络隔离容易实现,只要将网络完全断开,互不联机即可达成。但在需要数据交换的网络隔离却不容易实现。在本研究所探讨的网络隔离技术,是指需要数据交换的网络隔离技术。
事实上在大多数的政府机关或企业的内部网络,仍然需要与外部网络(或是因特网)进行信息交换。实施网络断开的实体隔离,虽然切断两个网络之间的直接数据交换,但是在单机最安全的情况下,也可能存在着复制数据时遭受病毒感染与破坏的风险。
二、网络安全管理
(一)网络控制措施
在「10.6.1网络控制措施控件中,说明应采用的控制措施,对于网络应该要适当的加以管理与控制,使其不会受到安全的威胁,并且维护网络上所使用的系统与应用程序的安全(包括传输中的资讯)。
建议组织应采用适当的作法,以维护网络联机安全。网络管理者应该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控管机制,以确保网络传输数据的安全,保护网络连线作业,防止未经授权的系统存取。特别需列入考虑的项目如下:
1、尽可能将网络和计算机作业的权责区隔,以降低组织设备遭未经授权的修改或误用之机会;2、建立远程设备(包括使用者区域的设备)的管理责任和程序,例如管制远程登入设备,以避免未经授权的使用;3、建立安全的加密机制控制措施,保护透过公众网络或无线网络所传送数据的机密性与完整性,并保护联机的系统与应用程序,以维持网络服务和所联机计算机的正常运作;4、实施适当的录像存录与监视,以取得相关事件纪录;5、密切协调计算机及网络管理作业,以确保网络安全措施可在跨部门的基础架构上运作。
(二)网络服务的安全
1、组织应赋予管理者稽核的权力,透过定期的稽核,监督管理负责网络服务的厂商;2、组织应确认负责网络服务的厂商,有实作特殊的服务所必需的安全措施,例如该项服务的安全特性、服务的安全等级和管理方法。归纳“网络控制措施”及“网络服务的安全”的控制措施,建议组织在网络安全的控管措施,主要以采用防火墙、入侵侦测系统等控制措施,及运用网络服务安全性的技术,例如认证、加密及网络联机控制技术等,以建立安全的网络环境与网络联机的安全。
三、网络隔离技术与应配合之控制措施
(一)采用完全实体隔离的管理措施
1、安全区域作业程序。组织需根据存取政策订定安全区域的标准作业程序,以便相关人员能够据以确实执行,避免人为疏忽造成数据泄漏。标准作业程序应制作成文件让需要的所有使用者都可以取得。对于每一位使用者,都需要清楚的定义存取政策,这个政策必须依照组织的要求,设定允许存取的权限,一般的原则为仅提供使用者必要的权限,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权限。并应区分职务与责任的范围,以降低遭受未经授权或故意的进入安全区域之机会;2、资料存取稽核。数据存取的记录,包括成功及不成功之登入系统之纪录、存取资料之纪录及使用的系统纪录等。在完全实体隔离的作业下相关的稽核记录,需要实施人工的稽核作业,特别是登入错误时的纪录,需要逐笔的稽核作业。并不定期稽核数据存取作业是否符合组织的存取政策与标准作业程序,并且需要特别稽核下列事项:(1)对于被授权的特权使用者,其存取纪录应定期稽核;(2)对于特权存取事件,应检查是否被冒用的情形发生。
(二)网络存取控制措施
在实体隔离的政策要求下,将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隔离为两个互不相连的网络,数据交换时透过数据交换人员定时,或是不定时根据使用者的申请,至数据交换作业区域之专属设备,以人工执行数据交换作业。因为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间采用网络线路的实体隔离作业,主要的网络存取控制措施则着重在作业区域的管理控制措施。
为确保数据交换作业区域的数据存取安全,除将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隔离为两个互不相连的网络外,对数据交换作业区域的专属设备,需实施不同于外部网络及内部网络的存取安全政策,确保网络安全环境,以降低可能的安全风险。例如:内部网络处理机敏性数据、外部网络处理一般办公环境数据及数据交换作业区域的安全环境。机敏性数据建置于内部网络的专属数据库或档案区内,机敏性信息系统亦仅限于内部网络运用,员工必须在内部网络的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作业。另为防止机敏性数据的外泄,在内部网络的终端计算机需要禁止使用下列设备,包含磁盘片、光盘片、随身碟或行动碟等可携式储存媒体。
互联网安全技术措施篇9
关键词 网络隔离 信息安全 管理
中图分类号:TN711 文献标识码:A
1网络隔离的观念
当内部网络与公共网络连接后,就陆续出现了很多的网络安全问题,在没有解决网络安全问题之前,一般来说最简单的作法是先将网路完全断开,使得内部网络与公共网络物理隔离,以防止网络的入侵攻击。因此对网络隔离的普遍认知,是指在两个网络之间,实体线路互不连通,互相断开。但是没有网络联机就没有隔离的必要,因此网络隔离的技术是在需要数据交换及资源共享的情况下出现。不需要数据交换的网络隔离容易实现,只要将网络完全断开,互不联机即可达成。但在需要数据交换的系统间的网络隔离却不容易实现。本研究所探讨的网络隔离技术,是指需要数据交换的网络隔离技术。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事实上在大多数的政府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内部网络,仍然需要与外部网络(或是公共网络)进行信息交换。实施网络断开的物理隔离,虽然切断两个网络之间的直接数据交换,但是在单机最安全的情况下,也可能存在着复制数据时遭受病毒感染与破坏的风险。
2网络安全管理
2.1网络控制措施
在网络控制措施控件中,说明应采用的控制措施,对于网络应该要适当的加以管理与控制,使其不会受到安全的威胁,并且维护网络上所使用的系统与应用程序的安全(包括传输中的资讯)。
建议组织应采用适当的作法,以维护网络联机安全。网络管理者应该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控管机制,以确保网络传输数据的安全,保护网络连线作业,防止未经授权的系统存取。特别需列入考虑的项目如下:
(1)尽可能将网络和计算机作业的权责区隔,以降低组织设备遭未经授权的修改或误用之机会;
(2)建立远程设备(包括使用者区域的设备)的管理责任和程序,例如管制远程登入设备,以避免未经授权的使用;
(3)建立安全的加密机制控制措施,保护透过公众网络或无线网络所传送数据的机密性与完整性,并保护联机的系统与应用程序,以维持网络服务和所联机计算机的正常运作;
(4)实施适当的录像存录与监视,以取得相关事件纪录;
(5)密切协调计算机及网络管理作业,以确保网络安全措施可在跨部门的基础架构上运作。
2.2 网络服务的安全
(1)组织应赋予管理者稽核的权力,透过定期的稽核,监督管理负责网络服务的厂商;
(2)组织应确认负责网络服务的厂商,有实作特殊的服务所必需的安全措施,例如该项服务的安全特性、服务的安全等级和管理方法。归纳“网络控制措施”及“网络服务的安全”的控制措施,建议组织在网络安全的控管措施,主要以采用防火墙、入侵侦测系统等控制措施,及运用网络服务安全性的技术,例如认证、加密及网络联机控制技术等,以建立安全的网络环境与网络联机的安全。
3网络隔离技术与应配合之控制措施
3.1采用完全实体隔离的管理措施
(1)安全区域作业程序。组织需根据存取政策订定安全区域的标准作业程序,以便相关人员能够据以确实执行,避免人为疏忽造成数据泄漏。标准作业程序应制作成文件让需要的所有使用者都可以取得。对于每一位使用者,都需要清楚的定义存取政策,这个政策必须依照组织的要求,设定允许存取的权限,一般的原则为仅提供使用者必要的权限,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权限。并应区分职务与责任的范围,以降低遭受未经授权或故意的进入安全区域之机会;
(2)资料存取稽核。数据存取的记录,包括成功及不成功之登入系统之纪录、存取资料之纪录及使用的系统纪录等。在完全实体隔离的作业下相关的稽核记录,需要实施人工的稽核作业,特别是登入错误时的纪录,需要逐笔的稽核作业。并不定期稽核数据存取作业是否符合组织的存取政策与标准作业程序,并且需要特别稽核下列事项:①对于被授权的特权使用者,其存取纪录应定期稽核;②对于特权存取事件,应检查是否被冒用的情形发生。
3.2网络存取控制措施
在实体隔离的政策要求下,将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隔离为两个互不相连的网络,数据交换时透过数据交换人员定时,或是不定时根据使用者的申请,至数据交换作业区域之专属设备,以人工执行数据交换作业。因为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间采用网络线路的实体隔离作业,主要的网络存取控制措施则着重在作业区域的管理控制措施。
为确保数据交换作业区域的数据存取安全,除将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隔离为两个互不相连的网络外,对数据交换作业区域的专属设备,需实施不同于外部网络及内部网络的存取安全政策,确保网络安全环境,以降低可能的安全风险。例如:内部网络处理机敏性数据、外部网络处理一般办公环境数据及数据交换作业区域的安全环境。机敏性数据建置于内部网络的专属数据库或档案区内,机敏性信息系统亦仅限于内部网络运用,员工必须在内部网络的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作业。另为防止机敏性数据的外泄,在内部网络的终端计算机需要禁止使用下列设备,包含磁盘片、光盘片、随身碟或行动碟等可携式储存媒体。
为防止公共网络的直接存取数据交换作业区域的专属计算机,应依照组织的存取政策,采用逻辑隔离技术,将不同等级的作业分隔在不同的网段,例如:将数据交换作业与一般信息作业的网段区隔,藉由适当的封包过滤机制,防止未经授权的网络流量互相流通,同时可管制数据的存取,避免数据被误用。而且需要建置入侵侦测系统,侦测组织内网络封包的进出,以便提早发现可能的入侵行为。
4结语
从网络信息获取与内部网络安全保障之间的矛盾角度出发,网络运行管理者通过安全管控机制确保内部网络行为处于可控状态。同时对于提供外
互联网安全技术措施范文
本文2023-12-21 17:12:49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5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