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财政政策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0-30 17:52:08浏览:278

最新财政政策

最新财政政策篇1

财政、货币双政策由过去两年来的“积极与适度宽松”搭配变为“积极稳健”相配,这一改变意味深长。

“货币政策由两年来的‘适度宽松’转向‘稳健’,是对当前流动性过于宽松、物价屡创新高等复杂形势的积极应对。”交通银行(5.70,0.11,1.97%)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在当前流动性过剩,通胀预期居高不下的背景下,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意在让经济运行的货币环境回归常态,有利于稳定价格总水平,保持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基调的变与不变间,凸显出当前形势的复杂性。”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所长高培勇认为,“不再像两年前那样只需集中力量对付一个‘敌人’,当前宏观调控的目标正由以往相对单一变得逐渐多元:既要反危机,又要反通胀,局面更加复杂。”

对中低收入者增加补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增长、改善结构、调节分配、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指出,与金融危机期间大幅增加投资规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不同,今后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重点将是“调结构”。

此外,为了配合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好管理通胀预期的作用,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刘煜辉指出,财政政策还要发挥其承担供给的政策职责,一方面在民生领域保持扩张供给,如推进公屋建设计划,推进医改、教育、养老等民生建设等;另一方面则通过减税等举措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并增加对中低收入者的补贴,通过这些财政的配合政策,更好增强货币政策收缩货币的效果。

对明年的财政收支安排,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下决心压缩一般性支出,厉行节约。“这一部署的背后进一步凸显明年财政收支情况仍然紧张,支出压力很大,有必要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一定规模的财政赤字,并加快支出结构调整。”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院长马海涛说。

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继前两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分别实现34%和22.7%增长后,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增幅降至12.2%。财政收入增长呈逐步回落态势,势必加大明年财政收支压力。

会议还强调,要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坚决防止借“十二五”时期开局盲目铺摊子、上项目。“从近年情况看,地方政府债务的问题已经暴露出很多。”马海涛强调。

减少囤地囤房又囤物等投机炒作

“会议提出把好流动性总闸门,这是因为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个货币现象,从货币投放过快到物价开始上涨,其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刘煜辉说。

最新财政政策篇2

关键词 新古典综合派宏观财政政策

一、新古典综合学派的概述

新古典综合派是在二战以后,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一批美国经济学家的努力下,逐渐形成了的宏观经济学。所谓的“宏观经济学”是在凯恩斯基本理论基础上的最新研究成果被综合在一起而形成了。而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包括价格理论,消费理论,生产理论,市场理论以及分配理论和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则被冠以“微观经济学”的名称。

新古典综合学派是继“凯恩斯革命”之后起初最有影响力的凯恩斯学派,又先后自称“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Post-Keynesian Mainstream)”和“现代主流经济学新综合”。

反映这个学派理论观点的代表著作是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在经济政策上,主张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总需求,以减少失业、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制度方面,主张混合经济论,即公私机构共同对经济施行控制①。

二、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

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对各经济体都造成了不可低估的冲击。受其影响,经济已告别“高增长、低通胀、贸易流量大幅增长”的黄金时期,经济增长减速、就业压力加大与贸易保护抬头使各国步入“多事之秋”。 美国第四季度GDP下降了4.5%,剔除贸易的贡献,内需增长下滑显著,个人消费和投资等降幅都比较大,制造业遭遇到近30年来最为严重的衰退,新的订单和产量也降到了1948年以来的最低谷。与美国相似,欧盟经济前景堪忧,日本经济也添内忧外患,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明显放缓②。在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中,中国也不能幸免。我国的GDP已增长放缓,已从以前的两位数增长跌落至个位增长③。

三、从新古典综合学派角度评析我国当前财政政策

从新古典综合学派的角度,在凯恩斯的“需求管理”理论和扩张性财政政策思想的基础上,新古典综合派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创新。一是主张采取“逆经济风向行事”的财政货币政策,以减少经济周期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我国目前处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经济增长下滑的威胁正一步步逼近我国。现阶段我国应该通过主动的政策选择,从需求、供给、制度改革等多个角度入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正如当下热议的四万亿投资扩大内需之事:

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④。

新古典综合学派的第二个创新是主张在经济上升期实行赤字预算、发行国债,刺激经济快速增长。当前我国四万亿扩大内需资金的来源,中央政府承担11800亿,其它近三万亿。

由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各有特点,作用的范围和程度不同,因此在使用哪一项政策时,或者对不同的政策手段搭配使用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所以政府应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地决定。 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方面,新古典综合派有两个基本主张:一是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为重要。二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应“相机抉择”。

新古典综合派又提出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实现多种经济目标。实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微观化。即政府针对个别市场和个别部门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区别对待的经济政策。这样可以避免宏观经济政策在总量控制过程中给经济带来的较大震动,使得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更为灵活有效。例如,财政政策在稳健的前提下可采取有针对性的结构性松动措施。如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及社区医疗等薄弱环节及弱势群体的支出,尤其要加大对灾后重建以及中西部县域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继续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同时提高税率水平,这样也有利于缓解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参考文献:

[1]潘醒东.论新古典综合学派对凯恩斯经济学的发展.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3.

[2]马宏范.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财政政策选择.经济研究参考.2009.7.

[3]发改委研究所.2009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及建议.中国建材信息总网.

最新财政政策篇3

最新消息:国家将限制煤炭生产,解决雾霾问题,要大力发展风电等新能源。

财政政策概述

财政政策是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而不断发展,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透过税收以及政府用于消费和投资的公共开支达到某些宏观经济目标的方法。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与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等其他经济政策密切相关,它们是协调配合的关系。财政政策借助政府财政开支、税收、债务融资方面的变化来刺激或减缓经济增长。财政政策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同时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财政政策对煤炭行业的有利影响

积极财政政策对煤炭行业的积极作用

积极财政政策是就政策作用大小的比较意义、我国结构调整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而言的,主要涵义是:面对中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之后出现的需求不足、投资和经济增长乏力的新形势及新问题,特别是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必须使我国财政政策尽快从调控功能弱化的困境中走出来,对经济增长发挥更加直接、更为积极的促进和拉动作用。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包括了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这些将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由于煤炭是典型的下游需求推动行业,因此在铁路大力建设,以及随着铁路的大力建设,对煤炭下游行业钢铁、水泥行业的发展将有着直接的刺激作用,将在总体上增加对煤炭的需求与消费。而且,农村电网和城市电网的改造也受到国家的财政支持,这也将增加煤炭的需求。

虽然国家目前现建的西气东输、核电等非煤能源项目在将来会对煤炭有一定的替代作用,造成煤炭需求下降,但短期内对煤炭需求的影响有限。而且在核电、西气东输等建设阶段需要使用的大量原材料,对于煤炭的需求也会加大。还有地方政府出台的有利财政政策,如2010年河南省财政厅出台了支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财政政策措施,对剩余资源可开采储量300万吨以下的煤炭企业财政给予资金补助等。这些都将进一步降低煤炭行业不景气的下降程度。

因此,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对于煤炭的需求与有效供给两方面都将起到良好的作用,只要实施得当,我国煤炭行业完全有望在更高的水平上,实现供需的良性平衡,促进煤炭行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增值税税制改革,降低煤炭企业的生产成本

增值税转型改革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地区和行业推行,将目前实行的生产型增值税转为了消费型增值税,也就是:在征收增值税时允许企业将外购固定资产所含增值税进项税金一次性全部扣除。这对于煤炭企业来说,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因为在增值税税制未改革前,煤炭企业作为资源型企业,不存在原料购进,且其辅助材料(主要包括采煤用电费用)的进项税抵扣也相对较少,因此造成煤炭行业的税负明显高于其他行业。但增值税税制改革后,煤炭行业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煤炭企业所承担的税负,增加利润,有利于宏观经济的发展。同时,增值税改革将使电力企业新增固定资产的折旧数额相应下降,盈利能力的增强,电力企业将有能力购入更多的煤炭。

财政政策对煤炭行业的不利影响

据统计,2001年至2005年,中国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根据2005年统计数据,我国煤矿回采率平均只有35%,一些乡镇煤矿回采率仅仅只有15%,有些甚至低至10%,可见煤矿开采当中的资源浪费现象惊人。且从2005年5月1日起,1号动力煤和2号动力煤出口退税率从11%下调至8%,能源紧缺问题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为此,国务院出台政策,拟对煤矿收取“资源占用费”(即对投资者占用的煤炭储量,在其获得开采权之前就收取矿藏资源费),遏制煤矿“透支”,(山西省、湖南省等省相继颁布并实施“资源占用费”的收取政策)。另外,从2005年1月1日起,国家调整了对电解铝、氧化铝、尿素产品以及焦炭、铁矿砂等的进出口政策,如,取消了对电解铝8%的出口退税,改为对电解铝反征5%的出口关税;对氧化铝产品的进口将收取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等。除此之外,煤炭资源开采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财政部、国家发改委2011年印发的《关于开展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决定,“十二五”期间,在部分城市开展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通知》中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主要的六个方面的第一个方面就是围绕产业低碳化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和设备,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这些都制约或影响了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正增长。

小结

综上所述,财政政策对煤炭行业各个方面都会产生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的双重影响。对于煤炭行业自身来说,要充分利用自身在能源中的不可动摇的基础位置,积极争取有利于本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推进自身健康成长;同时,对于国家来说,要继续大力加强推进税收政策改革力度,加大对煤炭行业的政策支持,切实减轻煤炭企业的负担。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将不利影响减少、降低,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与环保同步走的基本要求。

最新财政政策篇4

【关键词】财政政策;煤炭产业;研究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我国近期将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健货币政策突出稳健,对国民经济发展预期不会有大的影响。然而积极的财政政策突出的是“积极”,“积极”二字一定是我国财政政策将来的主基调,对于积极的财政政策对国民经济乃至煤炭市场的影响,以下作了详细阐述。

一、积极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结构调整的意义与现实作用

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政策作用大小的比较意义而言的。面对中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之后出现的需求不足、投资和经济增长乏力的新形势及新问题,特别是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必须使我国财政政策尽快从调控功能弱化的困境中走出来,对经济增长发挥更加直接、更为积极的促进和拉动作用。这就是“更加积极”或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主要涵义。其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我国结构调整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而言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结构性矛盾也日渐突出,成了新形势下扩大内需、开拓市场、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这是市场机制和其它政策手段所无法替代的。形势的变化,紧迫的客观需要,使中国的财政政策不能不走上前台,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其三,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是一种政策类型,而是一种政策措施选择。中外的经济理论表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政策,大体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三种类型。我国当前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只是在适度从紧财政政策大方向下,根据变化了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始料不及的某些外部因素而采取的一种应对性财政政策举措,并非是一种政策类型。

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阶段性。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在当前我国出现了需求不足,投资、出口和经济增长乏力,在政策环境允许的限度内,所采取的一种阶段性或暂时性的适度扩张政策。也可以说,这是在国内经济有紧迫需要,政策实施又有现实可能的条件下,所作出的一种有条件的政策选择。这里所谓客观需要,就是扩大内需以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需要,是在货币政策因实施、操作通路局部受阻,其刺激需求的能力与效果受限的条件下,必须进行的一种政策选择。而所谓政策环境允许,就是说,尽管国家财政收支形势较为严峻,但在银行有较多“存差”,有富裕资金,企业因约束机制强化等原因而贷款谨慎等情况下,财政可以通过实施以适度扩张的国债政策为重点的积极财政政策,来达到扩展需求、刺激经济的目的。

积极的财政政策还有转移财政政策重心的作用。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心应该从拉动需求转移到改善供给上来。在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初期,针对需求严重不足的严酷现实,财政政策作用的侧重点放在拉动需求方面,这样做简单、容易操作,而且见效快。以扩大国债规模和财政支出规模为主要内容的旨在拉动需求增长的财政政策已没有多大的回旋余地。单一的需求管理政策只能解决短期的经济增长问题,不可能解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要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心应放到改善供给、增加有效供给上来。要通过财政政策的作用,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并使产业结构、地区经济结构和城乡经济结构逐步合理化,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够有机协调起来。

二、积极财政政策对煤炭行业的积极作用

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将总体上增加对煤炭的需求,进一步提升煤炭行业景气程度。多年来我国煤炭消费量的增长与GDP增长高度相关性,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势必带来煤炭需求量的增长,特别是铁路大建设是本轮国家扩大内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头戏之一,将直接刺激煤炭下游行业钢铁、水泥行业的发展,导致煤炭消费的增加。国家投资40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农村电网和城市电网改造,这将有利于提高电力企业的运营能力,增加煤炭需求。总投资2000多亿的核电、西气东输等一大批非煤能源项目的新建,短期内对煤炭的替代作用有限,而且在建设阶段大量的原材料使用会增加煤炭的需求。

从中短期情况来看,专家估计,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将新增大约5亿吨的煤炭需求。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铁路运力的改善,将增加煤炭的有效供给。山西省等中国主要的产煤中心均位于内陆地区,而煤炭消耗量最大的地区却位于东部沿海或人口密集的南部省份,中国煤炭运输呈现“西煤东运”和“北煤南运”的格局,运输瓶颈长期存在。积极财政政策中包括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预计2010年全国煤炭生产量将达到31亿吨左右,比2007年的25亿吨左右增加6亿吨。铁路的大力建设,将大幅增加煤炭的有效供给。

三、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增值税税制改革,将降低煤炭企业的生产成本

积极财政政策的内容之一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这将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有利于宏观经济的发展,从而增加煤炭的需求。增值税转型对不同行业的影响不尽相同。固定资产投资额较大的机械设备、石化业、电力燃气业、建材业、钢铁和食品饮料业等将获得较大抵扣税额外。例如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今年前三季度火电行业亏损额约为250亿元,很多企业都没有充足的资金购买煤炭或进行企业发展。电力企业新购买的固定资产所包含的进项增值税款不能抵扣,而在消费型增值税下可以全额抵扣。增值税改革将使电力企业新增固定资产的折旧数额相应下降,增加企业的利润。

煤炭产品属于自然赋存的矿产资源,没有原材料购进,其辅助材料(主要包括采煤用电费用)的进项税抵扣相对较少,造成煤炭行业税负明显大于其他行业。我国税收制度改革以来,煤炭开采业由产品税改为增值税,煤炭产品税率由3.35%增加到9%左右。2006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增值税综合税率3.76%,同期煤炭采选业增值税综合税率8.18%,高于全国工业企业平均水平1.18倍。而此次改革将极大程度减少煤炭行业的税负,从山西省的调查数据来看,山西省煤矿税收在增值税改革后将下降1.6个百分点。

煤炭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主要有:煤炭在能源中的基础地位不可动摇;产业政策有利于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积极财政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有利于宏观经济高速发展,为煤炭需求持续增长提供了可能;技术创新为煤炭行业发展提供动力。影响煤炭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主要有:短期看受宏观经济放慢影响,煤炭的需求有所回落;煤炭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很严峻;资源税等政策性增支出台,成本面临急剧上升压力等等。煤炭工业发展的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煤炭布局优化;煤炭总量得到调控;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培育等等。

四、积极的财政政策对煤炭行业的不利因素

节能减排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中长期命题和政策性导向,11月2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坎昆会议在墨西哥举行。作为这次会议的积极参与者,中国今年为节能减排,甚至不惜放慢经济增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月13日在天津出席第四届夏季达沃斯年会时说,为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已经制定了在今年下半年减少高耗能企业的指标,这其中包括淘汰小火电、小钢铁、小水泥等高耗能企业。不惜以降低GDP增速为代价来实现这一目标。”2010年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的收官之年。为此,我国各级政府加大工作力度。我国十分重视节能减排。这是在经济社会发展遭遇资源、能源和环境因素制约,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和威胁的情况下,为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长远利益作出的战略性决策。

为此,国务院从2006年开始,正式启动《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大淘汰电力、钢铁、建材、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焦炭、煤炭、平板玻璃等行业落后产能的力度。到2010年,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将由2005年的1.22吨标准煤下降到1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为确保上述目标的实现,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包括将对完不成减排任务的地方政府领导人实行问责制。近5年,中央投入节能环保工程的资金约2000多亿元,带动全国节能环保总投资约2万亿元。

2010年煤炭进口将继续增加。由于国内煤炭市场价格偏高,国内煤炭企业在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煤炭市场份额将可能继续下降,国际煤炭企业大举进入我国煤炭市场的规模将继续扩大,预计2010年的煤炭进口总量将继续增加,进口总量将有望达到1.5亿吨左右。

随着我国对煤炭资源保护利用的逐步深入,引入国际煤炭资源满足越来越大的煤炭需求,将成为现实需要。国家对煤炭进出口税率政策的调整,充分体现出国家减少资源性产品出口的意图,也体现出国家对煤炭资源实施保护政策。另一方面,不再限制进口,将有利于引入国际煤炭的有效利用。进口煤炭在无政策限制后,与国内煤炭的竞争将回归到煤炭产品本身的竞争上。

最新财政政策篇5

如果经济增长像我们预期的那样急剧放缓,那么全球各国的决策者该如何应对?近年来,许多国家已努力建立货币政策的可信度,因此通胀预期处于低位且相当稳定。许多国家已将其财政政策放在一个更为可持续的立足点上,以解决具有挑战性的人口统计问题,包括随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日益上升的抚养比率。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调的多边磋商机制,主要工业国家和新兴市场已经携手合作,减少全球储蓄与投资失衡的中期问题。

正是这种努力,如今为政策创造了抑制经济放缓的空间。第一道防线仍然是货币政策。如果经济增长放缓且通胀仍得到控制,那么就存在降息的空间。当然,各国仍面临通胀风险,这来自油价等国际因素或强烈要求加薪等国内因素。

然而,只要通胀预期仍处在良好控制中,货币政策目前享有的可信度就可以为降息提供空间,帮助各个经济体应对经济放缓。尤其是主要国家的央行拥有强大的可信度(不妨看看过去6个月它们为货币市场流动性提供支撑的能力),同时它们清楚自己有关维持低通胀的持续承诺。

通过在关键时期支持个人消费的方式,即及时和有针对性的财政激励措施能够扩大总需求。当然,这只是暂时的――要想为日益逼近的退休潮作好准备,有关当局仍有大量工作要做。这些措施必须将重点放在迅速扩大总需求方面。从某种意义来说,中期财政政策是未雨绸缪。

这种做法是否适当,将因国家而异。由于债务水平较低,加之预算赤字合理甚至存有盈余,一些国家具备实施财政政策的空间;其他国家则具备实行货币政策的空间,因为其通胀率处于低位,并且随着经济产出的放缓,其通胀率可能下降。那些具备实施财政和货币政策空间的国家现在应该考虑,如何制定暂时性的财政激励措施,以便随着今年事态的发展,可以在必要时迅速部署这些举措。

工业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都建立了货币政策可信度和强大的财政框架,其做法符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议及其对全球的看法。我们现在应该利用过去这些努力所创造的空间。

最新财政政策篇6

关键词:财政政策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发展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内涵、特点与发展趋势

(一)内涵

当前,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最新概念界定是2011年3月16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的重中之重。具体包括六个方面:分别是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以云计算为代表的高端软件。

国家层面虽然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概念还没有一个明确界定,但是业界和学界达成的基本共识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电子核心基础产业,包括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以及新型平板产业;第二个层次是现代信息网络产业,包括下一代移动通信产业以及物联网和三网融合带动的相关产业;第三个层次是现代信息服务产业,强调应用,包括一些基于网络的应用,如云计算、软件的服务等。

(二)特点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产业范围广,内涵变化快。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新概念、新技术、新模式的涌现,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内涵和外延将不断扩展。二是技术含量高,发展速度快。在技术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新型网络技术得到规模化应用,相关软硬件产品实现产业化和市场化,基础设施向全覆盖和宽带化方向发展,信息技术服务涵盖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三是渗透能力强,带动作用大。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应用以及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的深入融合,已衍生出电子商务、在线支付、网络动漫等诸多细分行业;并且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其衍生产业的发展,还能够带动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基础元器件、软件和信息服务、数据传输与服务、文化教育等产业的发展,并有效地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进步。

(三)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进一步深入,信息技术产业数字化、网络化、融合化的发展趋势更加明显:一是信息技术集成化、融合化特征更加显著,信息技术越来越表现为技术群的协同发展。例如以集成电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群带来了通讯产业的革命,并渗透了各个学科和领域。二是更加注重商业模式创新,例如云计算将是未来产业服务重要的商业模式之一,正在颠覆现有的产业竞争局面。三是重构产业链体系,服务的整合能力日益成为抢占产业发展主导权的关键。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已从单个产品或企业的竞争进入了全产业链竞争阶段,产业链整合及运营能力成为决定竞争成败的核心关键。四是跨国公司兼并重组步伐加快,国际竞争压力加剧,世界各大IT企业以延伸业务领域、强化产业链整合能力为目标,围绕产业新兴增长点展开并购及战略合作。面对各跨国IT巨头更为频繁的兼并收购,以及由此在产业链各环节逐步确立的整体优势,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压力会不断加剧。五是绿色IT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如日本提出要开发和实施无所不在的绿色ICT,韩国提出加大研发投入,以实现低碳工作环境,欧盟也制定出各种利用ICT实现节能减排的政策构架。

财政政策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相应的措施。财政政策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收入、支出、预算平衡和国家债务等各个方面。因此,财政政策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组成的一个完整政策体系。财政政策在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上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

第一,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历来都是支持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在政府培育和支持信息产业的各种政策手段体系中,财政政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也是最有效的政策工具。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是自主创新,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才能占领技术的战略制高点。而自主创新的正外溢性、高风险性和高投入性往往导致市场供应不足,需要政府采取政策予以干预,校正市场失灵。国家通过财政直接投入和税收政策的激励措施调节新一代信息产业发展,能够培育和扩大与新一代信息产业相关的市场,能够加快新一代信息产业的发展速度。

第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发展初期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需求,盈利能力较弱,为缺少竞争优势的弱势产业。能否实现快速发展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包括技术成熟度、市场前景、产业化能力等。既涉及技术政策,也涉及财政、金融、税收、贸易等政策,具有较强的政策依赖性。通过政府和财政政策进行培育和扶持,是促使其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

第三,国外在信息产业发展上的实践也表明,政府强有力的扶持和推动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各国政府普遍运用财税政策扶持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大对信息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借鉴国际经验,我国要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进行战略指导,及时总结国内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已有的发展经验和教训,避免国内企业陷入重复探索和盲目竞争等“泥潭”,最大限度地降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代价和成本;同时,要对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核心技术、关键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等给予资金支持,并出台细化的有关税收、融资、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持续发展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

(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优化财政投入方式

最新财政政策篇7

【关键词】 高校 财务管理 问题 改进

一、高校财务相关规章制度概述

我国国家财政部于2012年至2014年两年时间内,相继颁布了关于事业单位尤其是高等院校财政制度与会计制度,对于事业单位在财务行为的规范化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相关单位财政管理与监督工作的开展、资金的利用效率的提高上同样都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事业单位的健康持续发展创造了制度基础。在全面而完善的制度基础之上,经过后续的不断修正与补充,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财政业务于全面预算、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当可人的成绩。财务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对于高校的管理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为高校的改革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有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将高校的整体管理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二、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务认识与政策把握存工作在不足

在财会领域中,高校财务工作相对简单并且单一,长时间的处于这种低负荷甚至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状态之下,会让相关财务工作人员意识上产生一定的麻痹,对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得不到有效的加深,他们往往满足于会计基础核算。高校财务部门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其他科室部门没有太大的交集,这就造成了财务部门对于管理的效用没有深刻的体会,疏于自身管理工作的加强。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国家财政部门对于最新财务政策制度的宣传和地方财政部门对于新政策制度的学习都不是十分的到位,最新出台的财务制度与政策和地方实际使用的财政政策制度存在时间差,导致相当一部分财务人员对于最新的财政政策和规定不甚了解,更谈不上精通和灵活运用了,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进一步上升。

2、财务统筹管理能力欠缺

高等院校中的财务管理人员,往往没有较强的话语权,导致出自财务部门的有关规章制度的落实程度不佳,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从侧方面反应出了财务人员在统筹协调能力方面的欠缺,需要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_展统筹协调能力的提升工作。高校财务部门统筹管理工作有欠缺还表现在制度的修正与改革上,国家对于相关政策已经进行了修正,但是财务部门未能及时的对其进行有效的更新,严重的甚至会相差一年以上的时间,使得修正的财政政策制度形同虚设,其效用大打折扣。

3、财务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与完善

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相比,人员较少,体系的运行和维护相对困难,这就导致了许多高校财务部门没能形成一个比较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不能对高校全体员工进行有效的约束与管理,更谈不上财务管理机制效用的发挥。财务部门对相关工作实施管理过程中,会涉及到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沟通交流、监督检查等诸多方面,目前国内高校的财务部门在这些环节上都比较薄弱,限制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效率与质量,进而对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形成极大的阻碍。

三、高校财务管理改进措施

1、持续提高对财务管理的认识

加强高校的财务管理,首要任务就是对财务管理工作认识的有效提高。作为一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要对实时有充足的了解,尤其是在财政政策与制度方面,及时的进行更新和调整,与时俱进,积极促进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建设工作;要对财政管理工作有深刻的认识,充分的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服务性特征,以师生为本,对于操作流程进行合理优化,提高办事的效率。

2、加强自身队伍与相关制度建设工作

高校财政部门的一切工作的落实,都要依靠人员来完成,人是各项工作的主体,只有建成一支具有高水准综合素质的人员队伍,为财政管理工作提供充足的人员保证,才能促使各种财务行为按照预期来完成。若把人比作汽车的发动机的话,那么相关的制度就是汽车的运行系统,到达一个预设的目的地,除了要有充足的动力源泉――“发动机”外,还要有一个完善的运行机制,来保证目的地的顺利抵达。

3、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

财务部门在高校之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其他科室部门接触较少,造成对财务行为的监督不是十分到位,针对此状况,要积极发动广大师生,分散提出问题,集中给予完善的解决,对于一些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细节流程、注意事项等进行全面的解读。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全面发挥校方内部审计部门的效用,对于重要的科研项目或是数额巨大的经费支出项目进行跟踪式的关注,促成内部审计的执行力与公信力的提高,持续呈良性循环发展。制定一定的责任制度,给审计部门形成一种压力,促使其高效完成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

4、加强宏观层面对高校财务管理的自主性

对于拨款制度进行有机调整,对于经费支出预算进行分类管理,积极优化资金的分配比例。倡导部门集中采购制度,适当的调整高校自主采购项目资金的额度,有效的缩短平均采购模式下对于时间的消耗。对于达到一定规模或是额度到达一定限度的经费支出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具体点说就是高校科研成果转让、奖励等经费不计入绩效工资总量,提高人力资源费占比,有效提高科研人员积极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对于高校整体的管理和运行有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财务管理过程中,要秉持先进的管理理念,掌握及时有效的财政政策和制度,充分发挥财务管理部门的效应,此外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服务性要有充分的认识,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进而全面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郝英俊.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探析[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3,3.

[2] 马俊.高校财务管理研究――基于四川省属院校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2008.

[3] 王积慧.高校二级财务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完善[J].西南财经大学,2010.

[4] 吴晓玲.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创新研究――以湖南某高校为例[J].湘潭大学,2010.

最新财政政策篇8

[关键词] 经济形势财政政策取向

一、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

从国际角度看,当前的金融危机对各主要经济体都造成了不可低估的冲击。受其影响,世界经济已开始告别“高增长、低通胀、贸易流量大幅增长”的黄金时期,经济增长减速、就业压力加大与贸易保护抬头使世界各国步入“多事之秋”。根据IMF 在10月份的最新国际经济展望,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从 2007年的5%降到3.9%,2009年进一步降到3%。美国2008年第三季度GDP增长-0.3%,剔除贸易的贡献,内需增长率是-1.43%,个人消费、房地产投资,以及企业设备投资等降幅都比较大。与美国相似,欧盟经济前景堪忧,日本经济也是内忧外患,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明显放缓。俄罗斯2008年12月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正式登记的失业人数达130万人,实际失业人数可能高达460万人,而且拖欠工资现象也很严重。综合来看,由于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以及世界经济难以在短期内扭转结构性失衡,全球经济开始走向衰退,各主要经济体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被大为挤压。客观地讲,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远大于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任何一个开放的经济体都不可能置身其外。

从国内角度看,由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已经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体,经济发展的外贸依存度远高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制造业规模巨大但处于国际分工链条的低端等,使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出口企业困难、制造业产能过剩致使经济发展减速、失业率上升,加之近十年来形成的主要经济增长点(楼市、车市)形势也不容乐观,迫切需要政府与市场积极主动应对,共克时艰。

一个经济体如何以及何时走出危机或困境,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财政政策要是否针对经济结构中的不同特点对症下药,二是自身“机体”的综合素质。应该说,与十年前相比,我们在这两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成功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国有银行体系改革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初步建成等,为我们成功应对此次危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财政政策的诠释

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财政政策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收入、支出、预算平衡和国家债务等各个方面。因此,财政政策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和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功能的正常发挥,主要取决于财政政策的适当运用。财政政策运用得当,就可以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财政政策运用失当,也会引起经济的失衡和波动。

宏观财政政策一般分为扩张性的政策和紧缩性政策两类。前者实施的背景是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后者实施的背景则是总需求过旺。理论上说,无论是扩张的还是紧缩的财政政策,都是为促进总供求平衡和经济稳定发展服务的,因此,它们也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是在我国特定的经济发展背景下采取的特定政策。究其主要性质看,应该与扩张性政策属于同一类型。也就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

三、我国财政政策取向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财政政策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各级政府和政策制定者能够对当前我国与世界的政治经济大环境的急剧变化进行清醒的判断,即对所谓的“战略机遇期已经部分消失”有充分认识。在政策决策时,应具备国际视野,又要立足于我国实际,兼顾近期与中长期的不同需要,充分发挥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各项调控目标。积极财政政策不能简单等同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背景是发达国家,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还没有进入准发达国家的行列,简言之,此轮积极财政政策决策至少需要考虑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1.美国何时能走出危机

金融危机对美国已不是新鲜事。美国数十次金融危机纵向联系起来呈现出一个共同的趋势,即经济周期微波化,经济周期波动变得越来越平缓。这主要是因为所得税自动稳定器作用的加强、社会保障功能的发挥就业结构的高级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经济预测能力的提高、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生产的全球化以及成熟的政府政策等因素,使得许多传统的金融和经济风险被淡化与减弱。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整体的资本化、金融化与反危机能力因金融危机而逐步得到增强。基于此,金融危机不可能一直恶化下去但也很难走出“V”型反转之路,最大的可能是“L”型曲线,底部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美国寻找到下一个新“泡沫”的时间长短。从美国当前的现实状况来看,房地产市场难以在短期内复苏,新能源、生物产业的鼎盛也尚需时日。这时,比较理性的选择是“以时间换空间”,在趋于狭窄的发展空间中可能发生的国际博弈与全方位竞争势必会愈演愈烈,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外部环境仍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外部竞争压力也更趋强烈,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2.积极财政政策要有长远打算

1998年2月,针对亚洲金融危机蔓延之势,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一直持续到2004年,我国经济才开始进入新一轮的上升周期。7年间,除减税、收入分配、非税收入等政策调控以外,中央财政累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9100亿元,安排国债项目资金8643亿元,拉动银行贷款和各方面配套资金等逾2万亿元。主要投向农林水利和生态建设、交通通信、城市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农网改造,以及教育、文化、卫生、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较好地兼顾了城乡、区域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比较妥当地处理了短期困难与中长期发展之间的关系。当前,我们面临的考验比上一轮金融危机更严重,出口、消费与企业投资都受到明显削弱,培育与发展除房地产和汽车市场之外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不是短期内可以做到的。此轮积极财政政策究竟要实行多久,恐怕不是两三年的事,我们要有长期“作战”的准备。

3.我国财政的回旋余地有多大

当前,全社会都在热议“4 万亿元投资”之事,除此之外还有扩大消费与促进出口等一系列措施,所有政策的核心无非是减收增支。财政收入首先要保吃饭与稳定,其次才是建设与发展。从名义上看,我们仍具备一定的发展空间,财政风险也处于可控状态之中,但从现实进一步深入考察,已存在的基层财政困难、多种变相的地方政府负债以及其他隐性的资金缺口等因素,缩小了我国财政的压力承载空间。我们必须跳出常规思维,求变图新。要点在于:一是将现有的财力用在刀刃上,务求取得实效;二是千方百计地撬动社会资本;三是大力挖掘潜在财源,壮大财政基础;四是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与制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五是谨慎对待地方政府发债问题,绝对不能一哄而上。

4.全面准确地理解财政政策的内涵

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财政就是“收收支支”,这是一种非常狭隘的财政观。实际上,财政是治国理政的基础,“收收支支”只是外在表现。各级政府各部门的决策都包含着财政要素,其行为举措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最终的财政绩效。因此,我们应该树立大理财观,即政府财政管理每个机构与个人都有责任,而且要借助法律与制度予以贯彻和落实,并基于此实现业务管理创新与财政的良性循环。如果不具备这一视野或理念,很可能带来不可估量的困难或损失。

综合上述四方面考虑,面对国际经济环境与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我们应有长期准备与长远打算,对于由此给财政带来的压力需要通过多种渠道予以化解。让政府有效发挥作用,让各部门各单位有效发挥作用,让市场有效发挥作用,是此轮积极财政政策的核心之所在。

四、当前形势下的财政政策取向分析

一场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啸和经济衰退与我们不期而遇。世界经济增速的减缓、下降、倒退,国外市场的急剧萎缩,使我国出口贸易的强劲势头难以为继,这些衰退状况已经非常现实地告诉中国人:“战略机遇期”已经部分成为过去,中国可以借助的世界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也基本走到了终点。这一局面的形成,既有周期性原因,也有结构性原因;既有国际影响,也有国内因素,是综合因素叠加的结果。因此,实施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发挥财政杠杆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势在必行。

1.适时适度有针对性地扩大政府投资,对冲经济“发动机”的减速

20 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陷入经济衰退,克林顿政府采取了供给与需求并重的结构性财政政策。克林顿签署了削减赤字的法案,在减少政府开支的同时,增加了对交通、通讯为主的基础设施投资,拨巨款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同时增加研发经费,扶持高技术企业。我国需进一步加快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样能够吸引社会资金的进入,从而更大程度发挥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吸纳从沿海回流的民工,同时为中西部地区吸引沿海的产业转移和未来自身的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我国具备后发优势,基础设施建设仍有巨大的空间,在经济“发动机”面临减速的情况下,适时适度有针对性地扩大政府投资,完善关键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很明智的选择。

2.下大决心改善投资环境,撬动社会资本投资、激发市场活力

拉动经济增长,仅靠政府投资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撬动社会资本、带动银行贷款、激发市场活力。在当前困难时期,社会资本缺乏信心,银行贷款畏惧风险,市场活力缩藏起来。通过财政贴息等手段虽然也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但不是治本之策,根本所在是项目本身的可行性以及投资环境的易生长性。私人投资者在市场中选择项目面临的风险很多,部分是个人的,还有部分是准公共或公共的,如何避免那些不完全是个人的投资风险,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放宽社会资本投资限制,规范相关税费管理,简化行政管控,改善与强化政府服务,优化投资环境,从根本上吸引与撬动社会资本投资,激发起更大的市场活力。

3.实施促进产业升级、自主创新与延长产业链条的财税政策,培育与壮大民族工业和关键技术行业

通过结构性的财税政策,引导国内重要行业企业加快设备更新、技术升级与产业链延长,培育与壮大民族工业。通过增加科研投入,实现重大科学技术与关键机器设备的自主研发,重视并推动我国农业、粮食、生物等关键行业的研发与生产。除在全国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外,还要鼓励企业加大职工技术培训投入,允许更多的职工培训费在税前成本列支;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对新能源、新材料、突破性环保技术等研发加大优惠力度;鼓励与奖励国内企业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与控制力;将文化创意产业等服务业中的研发投入,纳入允许抵扣的范围内,鼓励现代服务业升级;细化出口产品的税则分项,根据不同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含量,给予不同的出口退税率,支持出口结构升级。

4.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正确引导与促进国内消费

此次源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告诉我们,要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政府刺激消费的政策必须建立在现实的购买力基础之上,虚拟的购买力必然催生出虚假的繁荣,最终会适得其反。从促进消费角度看,应提高企业职工劳务报酬的税前列支标准, 增加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所得,进一步加大对社会保障、公共医疗、教育的财政支出,推动与扩大国内消费;继续降低房地产市场虚高价格、降低部分交易环节税收,促进住宅消费回升;调整相关税费政策,鼓励经济型、小排量汽车消费;积极倡导旅游、文化、体育等服务性消费等等。

5.稳妥有序地转换出口结构及外向型发展战略

出口结构的优化需要坚持以企业和市场为出口结构调整的主体,政府可借助“市场倒逼”机制,给企业和市场适当加以引导,使政策引力和市场压力形成合力。在出口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出现群体性经营困难与大面积失业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危及社会稳定和长期的经济发展,政府有责任予以干预与救助。

6.坚持公共资源公益化,反对泛市场化

我国的房地产物业税尚未开征,很多资源以市场化的形式运营管理,没有被市场化的资源行业的社会分红比重不高,垄断性的公共服务所固有的潜在财政性收入在大量流失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家财政的实力,也使得社会不和谐因素逐渐累加。总之,我们应坚持公共资源公益化,大力挖掘潜在财源,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物资基础,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公益化。

7.在财政领域实现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的有机融合,建立以公平、均富为导向的利民强国的财政体制

历史一再告诉我们,财与势不能号令一切。发挥财与势的最大效应,关键在于建立一种公平、均富的体制,由此酿成的民众心态必然是和谐、平稳的,在富贵面前不骄纵奢侈而能自享其乐,在贫苦面前不怨天尤人而能泰然处之。这种“同心同德”所具有的威力是难以用经济数据来衡量的,尤其是在危机到来之时,能够保持经济和社会基本面的稳定,而不致被冲垮。事实上,这种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可以与市场经济并行不悖,既实现经济兴盛,又实现文化繁荣,既会生产,又懂生活,能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各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8.对企业和居民的减税让利是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趋向

从目前的情况看,受内外因素的影响,企业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减税让利已是必然。除了进一步提高相关产品的出口退税以外,从2009 年开始,增值税将由生产型转型消费型,据财政部测算,此项改革财政预计将减收超过1200亿元,是我国历史上单项税制改革减税力度最大的一次。 对于利润空间受到挤压的企业尤其是工业品制造业企业,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此外,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边际消费倾向较高的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对于刺激内需具有积极的作用。

9.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财政补助规模,促进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和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

较大幅度增加对农民的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补贴标准, 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支持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工作,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实施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支持逐步提高并落实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促进企业全面落实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制度。加强对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监管。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力度, 缩小地区间收入分配差距。

参考文献:

[1]马洪范:危机下的中国财政政策选择.当代经济,2009年2月(上)

[2]中国经济走入新转型期.中国税务,2009年第2期

[3]张一:从历史经验探讨我国当前财政政策的选择.中国经贸导刊,2008年第24期

[4]沈滔: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选择.经济理论研究

[5]叶青:《战略上藐视危机战术上重视危机》――应对当前经济危机的“两点论”.涉外税务,2009年第2期

最新财政政策范文

最新财政政策篇1财政、货币双政策由过去两年来的“积极与适度宽松”搭配变为“积极稳健”相配,这一改变意味深长。“货币政策由两年来的‘适度宽松’转向‘稳健’,是对当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