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实体经济的最新政策范文
国家对实体经济的最新政策篇1
通缩压力来袭
屈宏斌分析称,2014年年初以来,中国经济出现经济增速和通胀双双超预期回落的趋势,而通胀率回落的幅度大于经济增长回落幅度,行业设备利用率和产能利用率低于正常水平,劳动力市场出现不充分就业的迹象,说明这轮放缓不仅有结构性因素,更有需求因素。总需求的放缓快于总供给的放缓,出现了通缩的苗头或趋势,这种趋势需要及时遏制,否则会使得经济进入更难的通缩状态。
国家统计局1月12日的最新统计数据也显示:2014年1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1.5%,已连续4个月徘徊在“1时代”;同期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3.3%,降幅进一步扩大。
对于宏观经济的表现,屈宏斌不久前在《巴伦周刊》上撰文预测,鉴于房地产市场持续滑坡且工业活动有减弱迹象,汇丰将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预期从7.7%下调至7.3%,将2016年GDP增长预测从7.6%下调至7.4%。汇丰还将2015年和2016年通胀率预期分别从2.9%和2.7%下调至1.8%和1.9%。
三招措施应对
“抗通缩应该成为今年政策领域的最大挑战。有三个解决办法,第一是货币政策更加宽松,第二是财政政策更加积极,第三是加速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屈宏斌表示。
对于货币政策,屈宏斌预计:“2015年将有两次25个基点的对称性的降息,至少有三次50个基点的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对于财政政策,屈宏斌表示:“盘活4万亿元财政系统的存量资金,从而支持民生领域相关的日常支出以及投资基建,不失为财政政策更为有力的抓手。”在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屈宏斌分析:“加速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针对地方政府基建的投融资机制改革,比如通过市政债替代平台债,包括对P2P新政策的和推出,这一系列的举措都对未来缓解通缩压力至关重要。利用好现有的空间,还是有望把通缩压力适当控制住,从而使中国经济保持在7.3%左右的增速。”
国家对实体经济的最新政策篇2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税收政策
【中图分类号】F810.42
跨境电子商务指的是电子商务中较为特殊的模式,不同的国家通过互联网和相关互联网平台进行交易,并通过跨境物流发运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行为,使国际贸易走向无国界贸易。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已经形成了一条非常完整、顺畅的营销系统。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一种电子化的、新型的跨境进出口贸易模式,有着其特有的优势。他的出现不仅对传统贸易进出口和实体经济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对税收制度、税收政策、税收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税收政策发展历程
目前我国跨境电子商务有三个特征:一是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所占有的份额日趋提高;二是跨境电子商务以出口业务为主,出口跨境电子商务延续快速发展态势;三是跨境电商以B2B业务为主,B2C跨境模式逐渐兴起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5~2016年中国出口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披露内容,2015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5.4万亿元,同比增长28.6%。其中,出口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为4.5万亿元,同比增长26%。如此规模的扩张,也滋生了偷税、漏税等税收风险。为了对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主体给予法律约束,保证我国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规范行业发展、市场稳定需求,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向健康方向发展,我国正在跨境电子商务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方面作出不懈的努力。
据调查2010年电子商务商家主动到地方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基本没有,大多数电商从业者对此保持沉默。2013年8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支持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意见的通知》中提出,完善跨境电子商务相关税收征管政策,委托国家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制定了行邮税相关实施细则。行邮税是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进口环节消费税的一种综合,对个人非贸易性入境物品征收。行邮税按照从价计征方式征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完税价格×行邮税税率。行邮税税率共设10%、20%、30%、50%四档。行邮税是进口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在海关规定数额和金额以内的个人自用进境过关物品,免征行邮税;超过规定数额但仍在合理数量以内的个人自用进境过关物品,纳税义务人在进境物品通行前按照规定缴纳该货物的行邮税。
二、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税收新政
从2013年开始,我国按照《海关法》来实施对跨境物品征税,规定由海关进行征税,但并未涵盖跨境电子商务这一新兴贸易方式的税收征管问题,法律的滞后给税收征管带来诸多困难。从征税对象的角度看,我国《海关法》虽然对传统货物贸易的征税方法做了相关规定,但是跨境电子商务与传统跨境贸易有着质的区别,利用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税收法规上的空白,逃避海关手续与相关税负就在所难免。个别企业将货物化整为零,划割成单件物品,通过物流公司转交给客户,将货物包装成物品或者将货物变成货样和广告品,利用货物、物品、货样、广告品的税率差异,最终实现了逃避税款的目的。
根据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2016年3月24日《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2016年4月8日起,跨境电商进口物品取消按邮寄物品征收行邮税纳税方式,改为按货物征收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跨境电子商务彻底告别“免税时代”,使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税”代替了行邮税。最新政策规定,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的单次交易的临界值为人民币2 000元,个人一年的交易临界值为人民币20 000元。在规定的金额以内,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关税税率暂设为0%;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取消免征税额,暂按法定应纳税额的70%征收。超过单次规定的金额、累加后超过个人年度规定的金额的交易,以及完税价格超过2 000元限值的单个不可分割商品,均按照一般贸易方式全额征税。而按之前的行邮税标准,对低于1 000元人民币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征收行邮税,根据进口物品种类,分别征收10%、20%、30%、50%的行邮税,大多数商品的行邮税在10%,且税额不超过50元时,海关还免征相关税费。虽然限制每笔1 000元,但是对消费笔数并无限制。
按照调整后计税方式,不同产品税率有升有降。以化妆品为例,增值税税率的70%是11.9%,再加上消费税税率的70%是21%,新税制之后,税率就比之前50%的行邮税税率要低。但食品、母婴类产品的税率就都提高了。因为按照现在行邮税的计税方式,因有50元的免税额度,这些产品基本都不用交税。但对100元钱以上化妆品,需要交50%的行邮税,执行新政之后就小于50%,消费者承担的税收成本其实是下降的。
下面用算例进行说明:
一款税前售价为120元人民币的纸尿裤,如果按行邮税征收,税费是12元(120×10%),50元内免征,实际税费为0元;如果按照综合税征收,税费是14.28元(120×11.9%),即税改后贵了14.28元。而低单价的进口化妆品以及服饰轻奢等商品还将承担更高的税费。
一款税前价格为99元的化妆水,如果按照行邮税征收,税费是49.5元(99×50%),符合50元内免征规定;如果按综合税征收,税费是32.57元(99×32.9%),即税改后贵了32.57元。但是,一款税前价格为200元的化妆水,如果按照行邮税征收,税费是100元(200×50%);如果按照综合税征收,税费是65.8元(200×32.9%),税改后反而是便宜34.2元。
若个人单次购买跨境商品价格超过限额2 000元,均按照一般贸易方式全额征税。例如,一款15000元的经典手包为例,按照旧政策,其需要的行邮税为10%,为1 500元;新政实施后则和普通过关商品相同,需缴纳的增值税为15 000×1.13×0.17=2 881.5元,税负增加。
三、跨境电子商务税收旧政策和新政策的影响
(一)行邮税的弊端
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行邮税的漏洞日趋显现出来,其影响到了国家税收及财政收入。“拆单”、“分包”等方式是规避正常税负的常用手段。以进口零食为例,假如进口零食金额为500元,按照旧政策的行邮税10%的税率需缴纳50元的税额,如果将订单化整为零如499元,就可以全额免税了。这时候行邮税的税收政策漏洞就显而易见了,部分外贸企业会利用这样的政策漏洞将一般货物贸易转移到网上交易,并按照规定限额进行分割、化整为零以达到逃税、避税的目的。
另外行邮税也具有不公平性。一是跨境电子商务与传统货物贸易相比,所负担的税收成本要低于传统货物贸易,导致其在价格上有了更大的空间,这样一般货物贸易就处于劣势,跨境电子商务成未来跨境贸易的必然趋势。二是销售商品受到增值税的影响,国内商品要交17%的增值税,而跨境电子商务却不用考虑这些。三是受到行邮税试点城市政策的影响,只有部分城市享受行邮税试点政策,使得地区间不公平竞争,从试点城市到非试点城市的物流调运往往增加了物流成本,使其价格上的竞争力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二)税收新政带来的影响
此次税收新政策对处于免征税额内的单价500元以下的商品影响最大,增加相关税负后这些商品的购物成本上升。对于一般贸易进口商来说,其缴纳的绝大部分进口环节增值税通过抵扣实现了税负转嫁。税收新政中明确个人作为纳税义务人,而又规定了电子商务企业、平台或者物流企业可以代扣代缴相关税费。税收新政虽然在短时间内对跨境电子商务造成一定影响,主要会在价格方面丧失部分吸引力,缩短了与传统贸易形式的竞争力。但对跨境电子商务的中长期发展是绝对利好的。这次税改明确了跨境电子商务的贸易属性,不断引导该行业进入规模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另外,税收新政的实施,使得之前行邮税的整体低税负水平变成了税负水平较高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税,增加了国家税收收入。另外取消500元免征额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住了原先税收漏洞,使传统贸易方式与跨境电子商务方式之间、国内商品和国外商品之间的税负水平在同一起跑线上,更显公平性。使得由于行邮税政策漏洞产生的“拆单”“分包”等常用逃税手段难以实现,极大程度地减少国家在跨境电子商务上的税收流失。另外,此次税收新政取消了在试点城市的税收优惠,改为在全国范围内试用。这一举措,国内各城市又趋于回归同一起点。
税收新政实施所引发的部分进境货物成本上涨,对大型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总体影响不大,但对中小跨境进口电商则影响较大,可能致使他们退出市场。新的税收政策出台后他们要经过一个整合期,过去行邮税时代已经过去,跨境电子商务将进入另一个税制改革的发展轨道。
四、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税收政策之完善
(一)我国对待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方面应该坚持税收中性原则,不再对其征收新税或者附加的税种,尽量把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征管范围约束在现有的税收体制内。只有让跨境电子商务这一贸易形式更好的发展,才能促进我国实体经济的不断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扩大税基,否则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将会变成无源之水。
(二)跨境电子商务的存在加大了税务机关对于居民企业和居民自然人的监控难度,无论是纳税义务人还是征税对象,都更容易逃避。因此,需要建立适应跨境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系统。由于在税务登记时就可以对居民企业涉及税种、税率等进行统计,对居民企业的征管较为容易。但对于居民自然人,尤其是个体工商户等,个人转账行为与贸易之间转账行为很难识别,所以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税收征管系统,对居民自然人加以管控,防止税收流失。
(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国经济关系日益密切,再加上各国税收制度和税负的差异,纳税人利用税收法律漏洞进行逃税、避税,尤其是电子商务新形势带来的新漏洞,使得各国税务机关更加难以监控和防范发生在其领土之外的逃税、避税问题。因此,各国税务机关更需加强国与国之间的税务合作交流,通过分享最新税务政策,尽可能多地规避逃税、避税的行为。基于此,我国应结合国情,在尊重国际税收管理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国际税收协调,协助相关组织制定出符合税收公平、效率、中性原则的国际税收协定,以此来维护国家主权,在全球税收协调中获取更大的利益。
五、结束语
目前跨境电子商务借助互联网在全球已经高速发展,不仅使国际贸易走向无国界贸易,也成为未来跨境贸易的必然趋势,对于中国急需转型的外贸企业来说这是一次机遇,但也充满了挑战。同时跨境电子商务对传统税收法律制度的挑战和影响也会是人们未来持续关注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财关税[2016]18号).
国家对实体经济的最新政策篇3
国务院:部署落实和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5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减少和规范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部署落实和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决定对国务院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查。
会议指出,在当前经济平稳运行、但下行压力仍较大的情况下,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在落实好已有政策的同时,深化金融改革,用调结构的办法,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疏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血脉”。
人民银行2013年报: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人民银行在近日的《中国人民银行年报2013》中指出:2014年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完善调控方式和手段,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协同性,大力推动金融改革,切实维护金融稳定。2014年中国经济有望继续稳中向好,物价总水平将保持基本稳定。宏观调控将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防风险,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继续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创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在年报中,人民银行提出2014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预期增长13%左右。
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工作启动
5月19日,财政部印发了《2014年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办法》,允许上海、浙江、广东、深圳、江苏、山东、北京、青岛、宁夏、江西今年试点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限额由国务院批准,债券期限分别为5年、7年和10年。
人民银行再次定向降准 加强对“三农”和小微企业支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第49次常务会议精神,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人民银行决定从2014年6月16日起,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不含2014年4月25日已下调过准备金率的机构)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定向降准覆盖大约2/3的城商行、80%的非县域农商行和90%的非县域农合行。此外,为鼓励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发挥好提高企业资金运用效率及扩大消费等作用,下调其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5月出口增速大幅反弹至7%
海关总署近日的进出口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6791亿美元,同比增长0.2%,其中,出口8752亿美元,同比下降0.4%;进口8039亿美元,同比增长0.8%;累计贸易顺差713亿美元。5月单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550.2亿美元,同比增长3%。其中,出口1954.7亿美元,同比增速从上月的0.9%大幅反弹至7%;进口1595.5亿美元,同比增速从上月的0.8%下滑至-1.6%;贸易顺差359.2亿美元,为2009年2月以来单月最大贸易顺差。
5月CPI同比上涨2.5%至年内高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日前的数据,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5%,涨幅比4月份扩大0.5个百分点,持平于1月份,同为年内高点,CPI环比上涨0.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1.4%,降幅比4月收窄0.6 个百分点,连续27个月负增长但降幅持续收窄,PPI环比下降0.1%。
第三期和第四期储蓄国债(电子式)发行
6月10至19日,2014年第三期和第四期储蓄国债(电子式)发行,期限分别为3年期和5年期,票面利率分别为5%和5.41%,2014年6月10日起息,按年付息,每年6月10日支付利息。
国际部分
欧洲央行降息至负利率史无前例
欧洲央行6月5日下午宣布,将欧元区主导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0.15%的历史新低,同时将隔夜存款利率降至-0.1%,将隔夜贷款利率从原先的0.75%降至0.4%。欧洲央行是全球首个推行负利率政策的主要经济体央行,意味着欧元区将因此进入负利率时代。此外,欧洲央行当日还决定推出进一步增强流动性的货币政策措施,包括实行一系列有效期约4年的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预计将共向市场注入4000亿欧元流动性;同时,欧洲央行表示将加紧筹备资产支持证券市场购买计划,在此框架内欧洲央行将能购买私营部门证券化资产。
欧元区经济一季度增长
欧盟统计局6月4日公布的修正后数据显示,经季节调整,今年第一季度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0.2%,同比增长0.9%。数据同时显示,欧盟28国一季度GDP环比增长0.3%,同比增长1.4%,与首次估算数据持平。
美国经济稳健复苏 加息预期逐渐升温
近期美联储被称为“褐皮书”的全国经济形势调查报告。报告显示,4月初以来,美联储下属的12家地区储备银行管辖的区域全部实现温和缓慢增长,显示经济逐渐摆脱第一季度严寒天气的影响重回复苏轨道。与此同时,经济的稳健复苏也让市场对于美联储的加息预期逐渐升温。
欧央行副总裁称年底才能确定刺激效果,形势恶化时或购买资产
欧洲央行副总裁冈斯坦西欧6月6日表示,该央行或许要到年底才能知道其最新政策举措是否有效。届时银行业者均已有机会接受廉价贷款。冈斯坦西欧表示,目前要退后一步让各种举措有机会发挥作用,但如果欧元区经济未获提振,像美国、英国和日本那样的广泛资产购买计划仍是欧元区的一个选择。
世界银行调降全球经济增幅预期
世界银行6月10日调降对全球经济增长率的预估,表示从乌克兰危机到美国冬季异常严寒等一系列事件,遏制了今年上半年的经济扩张势头。世界银行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增长2.8%,低于该行在1月时预估的3.2%;该行认为,中国经济再均衡以及各国政治冲突也是抑制全球经济成长前景的部分因素,相信经济活动的基础已经变得更加坚实。
美国贷款抵押债券销售有望破纪录
被称为贷款抵押债券(Collateralised Loan Obligation)的美国企业债务的打包销售势将突破信贷泡沫最高峰的水平。目前销售的贷款抵押债券被称为“2.0版贷款抵押债券”(CLO 2.0),其与危机前的前身有所不同。银行为这种第二代贷款抵押债券捆绑额外的资本支持,对相关抵押品的规定也更为严格,以令整个证券化过程更为安全。
巴西央行维持基准利率11%不变 终结九连升
5月28日巴西央行维持基准利率11%不变,这是继连续9次加息之后巴西央行首次止住加息的步伐。此前连续9次加息让巴西成为史上紧缩周期最长的国家之一。在不到1年时间里,巴西央行总共上调了375个基点利率。虽然目前通胀水平开始受到压制,但巴西通胀仍然接近官方目标区间2.5%~6.5%的上档。
日本GDP增速创两年半新高
国家对实体经济的最新政策篇4
跨境电商套利避税现象突出
近年来,居民海外购物消费及跨境电子商务迅猛发展,2015年在全国进出口数据下降7%的情况下,跨境电子商务增速高达30%以上。但由于跨境电商征税,此前多按照“行邮税”进行操作,一直饱受争议。根据财政部最新的通知,将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收政策以及“行邮税”政策同时进行调整。对于政策变动的关键点以及给网购百姓和电商企业带来哪些影响,这都是人们的关注点所在。
俗称的行邮税,是针对个人携带进境的行李、邮递物品等“非贸易”物品,合并征收的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随着互联网购物的兴盛,大量国外商品通过跨境电子商务,以零售进口方式进入国内,更多呈现出“贸易”属性,但在实际操作中也采用了“行邮税”政策,包括其中的免税规定等,导致相当比例的国外商品免税进入国内市场。在跨境电商进口发展初期,我国对低于1000元人民币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征收行邮税,多数商品完税税率为10%,税额低于50元人民币的进口物品予以免征。
因此,与一般贸易进口相比,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的税负水平明显较低,这是海淘、代购等商品质优价廉、出现“井喷”式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与此同时,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征收行邮税,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问题。首先,不利于国家对跨境进口行为的规范。行邮税本质上是针对非贸易入境的个人物品和邮递物品的简便税收措施,遵循的是“自用、合理数量”原则。而海淘、代购等跨境零售进口,本身是一种贸易行为,已经超出了消费者自用范围,不属于行邮税的合理适用范围。
其次,利用行邮税“钻空子”,进行税收套利的现象日趋增多。根据海关总署有关规定,进口税税额不到50元的实行免税。“由于大部分商品适用10%的行邮税税率,按照50元的免征税额,相应的免征货值可达500元。”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分析说,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的主要是母婴产品、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个人生活消费品,价值较低,存在利用免征税额避税、大量包裹不用交税就进境的情况。另外,这种趋利心理也促使跨境电商进口企业,不再采用批量采购并按章缴纳税收,转而采取拆货刷单、分散寄递等方式,规避正常税负。这不仅导致国家税收流失,也不利于规范进口贸易的发展。
便于申报纳税,提高通关效率
就跨境电商服务进口试点城市的统计数据来看,近年来,90%以上的包裹不用交税就可以进境,征收的行邮税款占总包裹金额的比例很低。据统计,2014年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和我国公民海外购物消费规模达几千亿元,而同期我国对所有行李物品、邮递物品征收的行邮税不到10亿元,税收流失问题相当严重。事实上,这还对国内实体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使国内商品与国外商品处于不公平竞争的环境,对国内消费品产业造成较大冲击,尤其是跨境电子商务热卖的母婴产品、化妆品、食品、保健品等产业。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整体税负低于同类一般贸易进口货物和国产货物的税负,以国内生产销售商品为例,其中增值税税率为13%或17%,此外部分货物还征收消费税等;而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整个环节只征收行邮税,大部分商品的税率为10%。以纸尿裤行业为例,据纸尿裤企业测算,受税负因素影响,一般贸易进口商品的零售价格比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高19%,国内生产同类商品的零售价格比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高17%。
据商务部统计,我国各类跨境平台企业已超过5000家。有专家预测2016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额将达6.5万亿元,未来几年跨境电商占中国外贸比例将提高到20%,年增速超30%。“在对我国进口税收制度、监管模式带来挑战的同时,也造成新业态与传统业态、国外商品与国内商品间的不公平竞争。因此,现行行邮税制度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有必要做出调整明确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
此次调整后的政策,并没有覆盖全部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会不会导致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都通过行邮渠道进境?业内人士认为,与行邮渠道相比,政策范围内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通关会更加快捷。由于商品能够向海关提供交易、支付、物流等电子信息,海关通过信息系统建设,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通关效率,使消费者跨境网购收到商品的时间将由目前动辄1―2个月缩短至1―2个星期。
同时,我国将同步调整行邮税政策,适度调整部分商品的行邮税税率水平,缩小两边差距带来的套利空间。在本次政策调整前,行邮税共设4档税率:10%、20%、30%和50%。此次调整中,将原来对应四档税率的四个税目划分为三个税目:税目1主要为最惠国税率为零的商品,税目3主要为征收消费税的高档消费品,其他商品归入税目2。相应的,调整后税目1、2、3的税率分别为15%、30%和60%。专家认为,现行行邮税税目结构不尽科学,如税率最低一档的税目涵盖了所有未列名的其他商品等,不利于与进口货物综合税率进行比较。通过本次调整,行邮税税目结构将更加合理、科学、简洁,也更便于旅客申报、纳税,提高通关效率。
改善市场效率,促进公平竞争
由于目前消费者可免税购买大部分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有关政策调整后,会否影响到百姓的日常生活?有专家表示,不仅商品通关更加快捷,商品质量更有保障。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具有完整的交易、支付、物流等电子信息,产品交易有记录可查,可准确追溯商品来源和责任,国家相关部门可据此对这些进境商品进行必要的监管,同时也便于消费者退换货,有利于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除了普通网购百姓,电商企业经营会否受影响也颇受社会关注。该项政策实施后,会压缩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和一般贸易进口、国内生产销售同类商品的成本优势,会否对电子商务经营带来不利影响?根据新政策,能提供交易、支付、物流“三单”电子信息的电商企业将适用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对于其他电商企业按现行规定执行。“因此,行邮税政策调整对能够提供‘三单’信息的电商企业不会造成影响。对于不能提供‘三单’的企业,只要尽快完善管理手段,就可以尽早适用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促进行业规范发展也是本次调整行邮税的政策目的之一。
一方面,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营造稳定的政策环境。政策出台后,一直备受电子商务企业关注的税收政策“靴子落地”,给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创造了清晰、稳定的政策环境,有利于企业安排长期投资经营行为。另一方面,引导电子商务企业开展公平竞争,修炼自身在供应链、物流、用户体验等方面的“内功”,有利于鼓励商业模式创新。此外,政策出台有利于推广网购保税进口等试点业务模式,降低跨境电子商务的物流成本,缩短到货时间,方便消费者退换货,大幅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提高跨境电商的竞争优势。
国家对实体经济的最新政策篇5
近3个月的经济事件主要是希腊的债务危机,但是由于希腊的GDP占整个欧元区仅仅不到3%,希腊的危机不是立即的实质危害,而是对欧元的运转机制的挑战。然而,占整个欧元区40%人口,占欧元区35%GDP的欧洲五国PIIGS(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西班牙)对欧元的影响较大,其中意大利和西班牙最为重要,分别占整个PIIGS近一半和三分之一的GDP。
所以当评级机构惠誉5月30日下调西班牙主权评级自AAA下调至AA+,展望为稳定时,虽然预计西班牙债务调整将在中期严重拖累经济增长,但西班牙评级仍良好,西班牙二需要继续进行财政调整。
惠誉下调西班牙评级显示欧元区债务危机仍有恶化的可能,市场目前已经开始担心主权债务问题可能波及金融业,全球经济复苏亦可能受到伤害。惠誉对西班牙的评级前景为“稳定”,即未来六个月中不会再降级。
西班牙通过了该国近30年来最严厉的削减预算案。2009年西班牙的预算赤字/GDP之比高达11.2%,在所有欧元区国家中排名第三高。
德国经济是欧洲经济的驱动力,经济学家预计,德国第二季度经济很可能会扩大3%至4%,该预测受到了6月2日一系列强劲报告的支持,包括就业、消费者支出和制造业数据。较低的利率和欧元疲软已经带动了德国的投资和出口导向型经济。根据Markit的采购经理人指数报告,德国5月制造业增长放缓,但继续以稳定步伐扩张。整个欧元区的制造业的产出增速放缓,凸显了该地区经济的脆弱性。
整体而言,由于实体经济的相关数据较为乐观,欧洲经济的信心逐渐回归到希腊危机之前,欧洲的经济也有望稳步复苏。
中国
房地产泡沫,让日本经济失去了“二十年”。泰国当年因为巨大的房地产空置率,一天有58家银行破产,引发亚洲金融危机。Dubai的房地产泡沫几乎使国家破产。美国次贷引发了百年不遇的全球危机。对于房地产硬着陆导致的大衰退的担忧,国务院2010年4月17日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等最新房地产调控政策,包括提高房贷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以抑制投资性需求和非本地居民的需求。地方改府要提高用于大众及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土地供应量、加快建设进度。
虽然“新政策”已实施数月有余,但楼市的调控远未到位。以房价来说,且不说不少城市房价未见明显松动甚至时有上涨,即使个别地区出现3%、5%的回落,也只是阶段性变动而已。日前已有不少银行完成了相关的压力测试,大多数银行能承受的房价降幅在20%至30%之间。目前看来,房价的合理回调在信贷风险上基本可控。
除资金无忧的房企降价促销的内生动力依然不足外,另有一个原因就是:一些地方调控政策力度远远低于预期。信号不一,“看空”和“看涨”的博弈自然就要继续。
所有人都知道“永远上涨”只是一个神话,但对于高点的价位则难以界定,由于房租同时也考虑了当地人民的经济能力,相对而言是较为可靠的参考点,一般认为月房租的160,200倍是较为合理的价位,以北京而言,降幅20-30%以上是有可能的。然而,由于观望的人突然增多,以租代买的气氛短期内明显推高了北京的租金。
对于中国而言,房地产政策的目的是稳定房价,而不是打压整个房地产业或整体经济。考虑到房地产业对整体经济的重要性,再加上政府对全球经济下行风险的担忧,一旦或全球需求大幅走软的明确迹象,目前的一些临时性的紧缩政策就可能放松。
五月,中国银监会下属北京银监局刚刚完成北京地区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房价下跌20%至30%,将引发房地产业相关贷款质量恶化;而房价下跌50%,银行业将不能承受。而所有这些措施及争论都无碍中国房价继续上扬,4月份房价年比上涨12.8%,尽管成交量大幅降低。最新出台的系列紧缩措施都是关于需求面的,旨在增加房产投机者的成本,但普通购房者的成本也加大了。如果中国政府真想降低房价,最简单明了的解决方法应是增加土地供应。近几周来,政府实际上已放开更多土地供应,但数量太小,几可忽略不计。中国政府迄今的反应再次暴露出最终的政策困局,以及某种程度上政府立场的利益冲突:房地产既是经济增长动力又是通胀来源,对于这种矛盾性,中国政府难以取舍。
而作为出售土地的唯一最大受益者,政府实际上也没有降价的动力,这正是银行压力测试不可能导致政策有实质性改变的原因。这种测试最多显示政府与房产开发商及购房者一样,同样不知房价应该降多少。
除了房地产外,其余的经济指标大多显示经济持续扩张的情势,故虽然A股已经跌到相对的低点,中国仍然有经济过热的疑虑,投资人对于调控的政策风险持续担忧。
美国
三月及四月的相关经济数据显示,虽然其他商业活动指数继续显示扩张,4月份失业率意外的由三月的9.7%升至9.9%,芝加哥地区采购经理人调查显示,美国5月份商业活动扩张速度慢于预期,同时就业水平下降。芝加哥供应管理学会(Institute fOrSupply Management-Chicago)周五公布,5月份芝加哥商业景气指数(ChicagoBusiness Barometer)下降至59.7,自4月份的5年高点63.8回落。
尽管该指数5月份下跌,但这是其连续第八个月显示经济扩张,表明美国经济正在从1930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场经济衰退中复苏,虽然如此,美国劳工部周五公布,美国5月非农业就业人数增加43.1万人,但大多为美国普查工作所增加雇用的临时工,私人企业增加就业人数其实非常疲弱。扣除41.1万I临时普查工作人员后,美国5月非农业就业人数仅增加2万人,5月私人企业就业人数增加4.1万人,为连续第五个月增加。美国5月失业率下降至9.7%,4月为9.9%。然而5月失业率下降主要原因在于有32.2万人退出了劳工市场。失业率没有如预期般下降,导致对美国经济复苏由乐观转为保守。
总结
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处于复苏,虽然欧洲的债务危机可能会影响复苏的步伐,但是主要国家包括德国和法国的数据都显示稳定的复苏,中国由于出台了相关政策,已经初步防止资产泡沫继续膨胀,但是因为房地产目前主要是成交量下跌,价格尚未明显下跌,所以资产泡沫尚未被挤掉,对于未来继续调控的预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中国复苏时程的不确定。
国家对实体经济的最新政策篇6
1月13日,央行公布,我国去年12月末外汇占款为25.359万亿元人民币,12月外汇占款下降约1003.3亿元人民币,为连续第三个月下降。
考虑到外汇占款的下降,央行针对外汇占款的对冲工具央票也在春节前暂停发行。1月6日,央行称,在暂停央票的同时开展逆回购操作。
此举表明,央行出于市场流动性需要,采取了必要的货币调控手段。
同时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我国CPI涨幅为4.1%,为连续第五个月回落。通胀预期的回落,催生了1月16日央行的逆回购操作。
紧张的流动性
据银行内部数据显示,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在1月的前三天投放了500多亿元新增贷款,这比2011年同期相比明显减速。
“新一年的信贷投放虽已开始,但没有明显宽松的迹象。”某国有银行吉林分行公司业务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该行正等待总行有关信贷总量及结构调整上的最新政策。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指出,由于今年公开市场到期量畸低、外汇占款增量减少、以及元旦春节相距很近的特殊性,对2012年春节期间的流动性问题,需要予以特别关注和研判。
兴业银行的测算显示,农历春节前流动性缺口较大。在春节来临前,由于备付需求增加,银行会主动提高超储率,结果是减少市场自由流动性。一般而言,金融机构在春节所在月份的超储率平均要较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左右,意味着金融机构在1月将因主动提高超储率而耗用资金1300亿元左右。
同时,包括财政存款增量、M0增量(流通中现金)和新增存款增量分别为2200亿元、7000亿元和1800亿元,以及根据保证金存款新政需要上交的1000亿元准备金。基于此,兴业银行测算,2012年1月份可能有13300亿元的资金消耗。
此外,1月份的公开市场到期量(央票和正回购)较低。历史数据显示,在2006-2011年间,各年1月份公开市场到期量均在4000亿元以上;尤其是2008年1月,公开市场到期量高达17580亿元。从目前时点观测,今年1月份公开市场到期量只有910亿元,创下了近几年的最低记录。
鲁政委认为,央行释放流动性可选择的工具有逆回购和下调准备金率,二者具有一定替代性。到底选择哪一种,取决于当前银行信贷投放是否平稳:信贷越平稳,降准概率越大;反之,就会选择使用逆回购。
1月6日,央行公告称,春节前央行票据发行暂停,并将根据银行体系的实际资金需求展开短期逆回购操作,以促进春节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平稳运行。这是央行逾10年来首次宣布将就逆回购操作进行公开招标。
农行战略规划部宏观经济金融研究处副处长付兵涛认为,央行此项措施主要是为了缓解节前取现压力而导致的银行资金紧张状态,如果市场资金继续紧张,央行可能近期再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已经到了下调的临界点。
花旗银行2012年年度展望报告也指出,春节前央行可能发生货币政策微调,其中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削减。
不过,有分析指出,央行开展逆回购操作可能会延迟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时间点,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春节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
结构性通胀压力仍在
在外汇占款2011年12月份下降1003.3亿元人民币的同时,通胀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12月份,CPI以4.1%的较低增幅收官。
就2012年CPI的全年趋势,鲁政委预计,1月份CPI可能与12月份基本持平或小幅反弹,但2月份之后就会快速下降,预计年中探底,整个2012年的CPI将呈现一个“探底慢回”的状态。
但这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的调控可以忽视通胀压力的存在。周小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仍然较多,特别是土地、劳动力、环保成本因素长期存在。今年又逢地方政府换届,各地推动城镇化、工业化的热情都很高,对通货膨胀仍不能掉以轻心。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的分析报告指出,尽管整体物价水平将下行,但结构性通胀压力仍然存在。首先,产业结构调整阶段PPI下降幅度将高于CPI,农业生产成本略有升幅将导致农产品价格小幅上升;其次,国内外经济可能在2012年底复苏,将抬高大宗商品价格;第三,资源品及资源服务价格改革措施将在通胀下行阶段深入推进,缓慢推高中长期物价水平。
显然,货币政策在防止经济加速下滑有可能出现的情况下,控制物价上涨再抬头亦是未来长期存在的课题,对利率的调整仍将非常谨慎,也是货币政策放松周期的最后环节之一。
交行金研中心预计,2012年CPI同比涨幅为2.7%~3.3%,均值在3%左右,并呈现前三个季度持续下降、第四季度略有回升的走势;预计PPI同比涨幅为1.5%~2.5%。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调研中表示,经济增速近期将面临下行压力,从全国来说,一季度可能比较困难。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决策层对这个变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所以期待下一步政策操作层面会有一个更充分的体现。
整体趋势定量宽松?
继央行去年年底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12月份超预期的新增贷款已经给市场注入了一剂兴奋剂。屈宏斌对本刊记者表示,货币政策方面,2012年整体会是一个宽松的趋向。
有接近央行的人士对记者表示,央行针对今年一季度新增贷款的窗口指导表现宽松,尽管全年贷款额度还没有确定,但央行为自己预留了政策调整空间,提出继续实行差额准备金率以控制表现欠佳的银行。
渣打银行中国研究主管王志浩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称,总体来说,中国已开始放松货币政策,但由于宏观经济还没有出现严重低迷的信号,货币政策的放松将是逐渐地、并将根据数据而调整的过程,我们预测,随着经济下滑趋势加重、通胀持续下降,适度放松的货币政策会更加明显。
那么货币政策会松动到什么程度?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整体是定量宽松,而且要看实体经济的具体表现。市场预期今年M2(广义货币)增速在14%~15%,如果经济指标情况比预期严重的话,上半年实际货币增长速度可能会稍微高一点,不排除某一阶段年度化增长松动到15%~16%。
估计到今年上半年平均月度新增贷款可能会达到八、九千亿的水平。马骏认为,由于最近出现了一些资本外流、贸易顺差下降的情况,如果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话,至少在今年上半年流动性会出现不足。
针对今年全年信贷规模,多位专家预计总体增量会超过2011年的7.47万亿元,新增贷款在8.5万亿元人民币左右,趋势是在上半年加速增长、下半年放缓。
“8.5万亿的新增贷款可以转化为M2名义增长15.5%,相对于2011年的14.3%,2010年的20%和2009年的32%而言,我们认为适度的信贷增长是合理的,因为政府已经控制了通胀、强制执行了一些去杠杆化,接下来又要支持经济活动了。”王志浩指出。
国家对实体经济的最新政策篇7
作为一向以顺市场预期而为出名的美联储,这一次为什么没有如期出台QE3,而是推出了一项新的所谓扭转操作的政策,其背后有哪些复杂而微妙的政经抉择,其新政策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金融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中国又应该如何妥善应对?
“扭转”而非QE
在最新的政策决议声明中,美联储宣布,在2012年6月底之前,美联储将卖出4000亿美元中短期国债(3年及以下期限),同时购买等额的长期国债(6到30年期),有人把美联储的这种政策形象的称为“扭转操作”(Operation Twist)。从美联储官方网站公布的材料看,美联储显然是接受了“扭转操作”的提法,还对此进行了具体的说明。
美联储对此前市场期待满满的QE3只字未提,但特别强调了扭转操作的初衷和意义。美联储的表述是,扭转操作可以对长期利率形成下调压力,创造更广泛意义上的宽松金融市场环境,从而为经济复苏提供进一步的支撑。实际上,这一表述已经暗含了美联储不推QE3的部分原因,或者说也是最重要的原因:美联储想进一步压低长期利率,但在当前的环境下,更大规模的量化宽松对此已经难有作为。
量化宽松对实体经济利率影响不大,这在QE2上已经得到证明。尽管伯南克在国会作证时声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假设下,QE2相当于降低联邦基金利率40到120个基点,或者相当于降低长期利率10~30个基点,但实际上,即使伯南克所言属实,这种利率压降效果也仅限于金融市场。6个月期国债收益率在2010年11月QE2启动时,大概在0.16%~0.20%之间,今年6月QE2结束时,大概在0.07%~0.10%左右,只下降了大概10个基点。而长期利率,比如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在QE2实施期间,经历了先升后降的过程,2011年6月与2010年10月基本接近。而对实体经济有意义的银行贷款利率的影响微乎其微,比如美国商业银行48个月新车贷款平均利率,2010年11月为5.87%,今年5月为5.81%,只下降了6个基点,完全不足发挥以刺激汽车贷款需求的作用。
QE2没有起到刺激银行贷款的作用,还有更直接的证据。从2010年10月底到今年6月,美国商业银行总资产增加了约6700亿美元,但是贷款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了大约300亿美元,其中消费信贷更是下降了约450亿美元,与此同时,银行的现金资产却增加了7000多亿美元。这7000多亿美元,主要都趴在美联储的账上,反映为美联储对商业银行的负债(商业银行在美联储的储备资产增加了5000多亿美元)。这意味着,美联储6000亿美元的QE2,根本没有起到有效压低实体经济利率、刺激经济需求的作用,今年一二季度美国GDP(分为0.4%和1.0%)增速明显低于去年三四季度(分别为2.5%和2.3%)是最好的证明。
当然,美联储不推QE3还有经济之外的原因,这就是对量化宽松政策的争议。这种争议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外部比较直接,自从去年美联储QE2出台伊始,就遭到不少国家的激烈批评,认为美联储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国际货币――美元的掌舵者,推行量化宽松政策,是对全世界的不负责。包括一些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主在内的著名经济学家,还曾经联名在《纽约时报》等重量级媒体发表致伯南克的公开信,明确反对QE2政策。内部的争议相对含蓄,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内部对后期政策存在分歧,9月会议决议尽管只是扭转而非QE3,10个委员中居然有3个委员投票反对,这在美联储议息例会投票中是比较罕见的。另外,尽管美联储在经济展望中认为长期通胀预期稳定,但8月美国核心CPI高达2%,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高,已经触及美联储的通胀目标,与去年11月0.8%核心通胀率时的压力,毕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实际上,正是由于有通胀压力存在,美联储才想出了用扭转操作代替进一步资产购买的主意,因为在今年2月份,来自旧金山联储的一位作者在论文中提出,扭转操作可以与资产购买一样起到压低长期利率的作用,且不会引起更大规模的通胀压力。也就是说,扭转操作并非伯南克的创新,那是肯尼迪政府在上世纪60年代的创新。
美国二次衰退概率几何
美联储宣布扭转操作之所以引起市场恐慌,除了QE3预期落空,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市场担忧美国经济可能出现二次衰退,世界经济可能二次探底。这种担忧有多方面的考虑。
一方面,市场从美联储的经济展望中嗅出了悲观的味道。尽管美联储在例会后公布的声明中表示,今后几个季度的经济复苏步伐将有所加快,好于8月份预期的有所放缓。但关键在于,声明特别指出,经济展望有“显著的下行风险,包括全球金融市场的紧张情形”。
应该说,与此前相比,美联储并没有对未来经济形势有更加悲观的态度,但不幸的是,美联储对外部环境的这种风险警示,正好在另外两个负面信息上得到强化:一是IMF最新公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明显下调了对2011年全球经济的增长预期,其对2011年全球GDP增长预期从此前的4.3%下降到4%,欧洲、美国以及中国增速均被下调;二是汇丰银行公布的9月份中国制造业PMI初值(49.4%)低于8月份的终值(49.9%),且连续三个月低于50%的荣枯分界线――与IMF的悲观预测相比,表现不佳的汇丰银行中国PMI数据对市场的心理冲击可能更大。
另一方面,对扭转操作政策效果心存疑虑。尽管美联储对扭转操作降低长期利率进而刺激经济的期望很高,但市场却并不看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人们认为,现在制约需求回升的,并非利率过高,而是信心不足。9月份以来,美国5年期、10年期、20年期、3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为0.8%、1.8%、2.8%和3.3%左右,尽管仍有继续下降的空间,并且在美联储新政宣布之后确实都出现了下降,但它们已是美国过去数十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了,如果说0.8%、1.8%的5年与10年期利率还不能刺激需求的话,即使各自再降30个基点,估计也不会有什么效果。
更何况,即使长期国债利率被压低,并不一定会顺利传导到银行贷款利率。这正如美联储自己所承认的那样,对扭转操作政策效果的准确预测是很难的。例如,美联储并提到扭转操作可能的负面影响。例如,QE2明显扩大了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也导致银行的虚假繁荣,但如果按照美联储所说,扭转操作将压低长期利率的话,银行的利差也将收窄,实际上最近两个月几大美国银行均宣布了大规模的裁员计划,这无疑将对美联储当前的另外一大目标――降低失业率,带来很大挑战。
其实,对美国经济二次衰退的担心,还有来自对美国当前政党决策机制不畅的深刻忧虑。正如创造扭转操作的肯尼迪政府是与当时的美联储合作来达到政策效果的那样,美联储这次所推的扭转操作,也需要财政政策也就是来自行政当局的通力合作。包括压缩长期国债发行规模,更关键的是财政上增收节支,比如奥巴马提出的“短期刺激、中期平衡”计划,这是治本之策,但涉及利益再分配,需要各政治阶层的通力合作。但时运不济的是,首先是目前参众两院由两党分掌,其次明年就是总统大选年,在这个敏感的时间段,任何涉及大范围利益分配的方案都是很难被通过的。对这种政治决策预期的悲观,在标准普尔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时,有过明确的表述。
综上所述,预测美国经济二次衰退的概率到底是50%还是70%,本身并无多大意义,虽然有美联储的苦苦支撑,但美国经济在未来两年内基本上不可能有像样的表现。
中国如何出牌
中国已经日益深入和全面地融入世界经济,美联储议息会议决定公布之后,中国股市与欧美发生强烈共振。宏观政策该如何调整,政府是否应该救市,紧缩政策是否应该放松,成为需要慎重对待的议题。对此,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政策不宜因短期资本市场波动而变。股市低迷,根本原因在于对经济前景的悲观态度,但短期内的大幅下跌,主要受恐慌性抛盘的羊群效应所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调控成果,不能轻言变调。
其次,尽管美联储这次没有推出QE3,但并不表示今后永不再推出QE3,增加新的资产购买一直都在美联储的可选政策工具菜单之列。扭转操作表明美联储特别是伯南克仍然深信货币政策能够阻止衰退的理论,在必要时,比如,如果扭转操作确实达不到压低长期利率的目的(一个这样的可能性是美联储卖短买长,但其他投资者特别是外国投资者都反向操作;另一个可能是短期内由于避险因素所致的对美国债的需求,被更大的对美国衰退的担忧所抵消,从而导致美国国债发行困难),QE3有可能重登舞台。
再次,对美国经济前景要保持冷静态度,由于政治周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美国经济短期内难有大的起色,但并不意味着美国将就此陷入日本式的长期衰退,因为决定美国强盛的制度、技术、创新、人口等因素俱在,美国仍然有很好的自我修复能力,一旦在政治上达成共识,美国经济很可能会进入新一轮增长空间。
最后,中国必须充分估量自己的大国身份,在国际经济和金融体系中,我们不仅仅是被影响者,也是重要的施加影响者,在我们既定的结构调整大方向上,完全可以走出一条独立的发展路径。
(作者为中国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资深分析师)
美联储想进一步压低长期利率,但在当前的环境下,更大规模的量化宽松对此已经难有作为
美联储没有如期出台QE3,而是推出了“卖短债买长债”的扭转操作的政策
国家对实体经济的最新政策篇8
关键词:新型“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控制实体;对外直接投资
中图分类号:F279.2
一、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
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使欧美国家对外投资能力明显下降,全球FDI[外国(商)直接投资]的格局出现一些新变化,这种趋势在中短期有可能进一步加强。首先,各国国有跨国公司成为全球FDI流入的重要来源。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至少有650家各国的国有跨国公司,这些跨国公司的海外分支机构有8 500家。尽管各国国有跨国公司数量占全球跨国公司数量的比重不到1%,但在2010年,其FDI投资总额占全球FDI流入总额的比重达到11%。[1]其次,金融危机后新兴经济体成为世界直接投资的新力量。2010年,流入发展中和转型经济体的外国直接投资首次超过全球流入量的一半,排名前20位的外国投资东道国中有一半是发展中或转型经济体。最后,新兴经济体在对外投资的流出中也日渐重要。2010年,新兴市场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流出量增长21%。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只有其2007年高峰时期的一半。目前,新兴市场国家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流出量已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量的29%。在全球前20位投资国(母国)之中,新兴市场的跨国公司占据6个席位。在全球7 700家跨国公司(MNCs)中,新兴经济体国家跨国公司的数目已超过2000家。[2]2006年,波士顿咨询公司列出了新兴经济体国家来自工业产品、耐用消费品和电讯、制药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前100位公司。这些公司通过出口方式进行国际化经营,还通过跨国并购方式积极推进跨国化发展。1985-2005年,这100家企业中有57% 的企业的并购活动是在发达国家进行的。[3]
新兴经济体国家跨国公司是指来自新兴经济体、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和在一个或多个国家从事价值增值活动并对跨国界经营活动进行有效控制的国际化企业。[4]尽管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跨国公司在来源国、所选择的产业、竞争优势、目标市场和国际化路径等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异质性,但学者们通过对比较成功的新兴经济体国家跨国公司进行研究,发现其共同特征是政府在企业跨国经营中扮演重要角色:新兴经济体国家在对外投资逐渐扩大的基础上,对传统的国有经济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在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行业形成了一批由国家控股的大型国有企业(State Owned Enterprises),这些国有企业又被称为“国家控制实体”(State Controlled-Entities),已成为国际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领域的生力军,并在对发达国家市场的并购行为中呈现出明显的资产寻求动机(Asset-seeking Motives) 。有数据显示,自2005年以来,以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跨国公司为并购方,分别以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企业为并购目标,所发生的跨国并购交易按价值计算几乎相当,表明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跨国企业获取战略性资产的需求不断增加。在能源并购领域,这种趋势则表现得更为明显(见表1)。
表1 1987-2005年来自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的公司在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所实施前8位跨国并购交易,按销售额排名
目标公司(国家) 收购公司(国家) 销售额
百万美元 并购的
股份(%) 增加的储备
百万桶 年份
PetroKazakhstan(加拿大) CNPC(中国石油) 4141 100.0 503 2005
Nelson Resources(加拿大) Lukoil(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 2000 100.0 .. 2005
Maxus Energy(美国) YPF SA(阿根廷国家石油公司) 1844 100.0 209 1995
Egyptian LNG(埃及) Petronas(马来西亚国家石油有限公司) 1766 35.0 .. 2003
Sakhalin-1 consortium(俄罗斯) ONGC(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 1700 20.0 460a 2001
Perez Companc SA(阿根廷) Petrobras(巴西国家石油公司) 1028 58.6 730 2003
Greater Nile Petroleum(苏丹) ONGC(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 768 25.0 281b 2003
Reposl-YPF’ oil field in Indonisa GNOOC(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592 100.0 360 2002
资料来源:UNCTA,跨国并购数据库(/fdistatistics),增加的储备通过不同渠道的报刊媒体统计及相关公司网页。
a 总储量为2,300百万桶,根据所并购的股份20%折算得到增加的储备。
b 总储量为1,124百万桶,根据所并购的股份25%折算得到增加的储备。
上述所谓“国家控制实体”的发展引起西方学者的普遍关注,认为这些新兴经济体国有跨国公司不仅得到政府的资金支持,还能得到政府在经济、政治和外交等方面的支持。这些公司由于涉及主权国家的安全和战略利益,因此透明度相对较低,很少披露其资产结构、投资动机、投资行为以及投资收益等细节[5]51。近年来,“中国公司”(China Inc)的概念甚嚣尘上。2005年,泰德・菲雪曼(Ted Fishmann)在其《中国公司》(China, Inc.: How the Rise of the Next Superpower Challenges American and the World)一书中指出,“中国公司”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工业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严重消耗并威胁到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2)工业和政府有一定的联系;(3)工业被国家领导了;(4)工业(尤其是资源工业)经常是政府的职能;(5)政府支持给予“中国公司”不平等的相对优势条件;(6)中国公司威胁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利益。
二、“国家控制实体”与直接投资规则
一般说来,规则就是约束或激励行为主体行动的规范,而所谓国际经济规则也就是在国际范围内约束不同的行为主体活动的规范。就国际投资规则而言,自1959年第一份双边投资协定签订以来,截止2009年,全球共有2 750份双边投资协定和250份含投资章节的自由贸易协定。这些贸易协定大多以发达经济体的利益为首要考量,要求东道国开放其市场、降低对投资者的绩效评估、为跨国公司及其资产提供种类繁多的各种保护,如免受任意的国有化,从而确保来自发达经济体的投资者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充分的保护和安全等。[6]407尽管相关规定对投资者存在偏向性,但东道国特别是发展中经济体因迫切需要引入外资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往往会采取积极主动态度以满足投资者的需求。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1992-2009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总共有2 748项变更,其中有89%正朝着有利于外国投资者的方向发展。然而,随着过去几年新兴市场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些曾经的东道国正在慢慢转变角色,成为母国(见表2),更多来自发展中经济体的所谓“国家控制实体”(SCEs)成为全球市场上的投资者。目前, 在全球跨国公司100强中,国有跨国公司占据了19席,其中一半以上(56%)的国有跨国公司都位于新兴经济体。[7]19哥伦比亚大学Vale可持续国际投资研究中心Karl P. Sauvant 和 Jonathan Strauss的研究认为,“国家控制实体”(SCEs)控制着近2万亿美元的外国资产。[8]
表2 200家最大非金融跨国公司中总部位于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
国有企业名称 国别 所属行业 政府股权比例
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中国 多样化 100%
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 马来西亚 自然资源 100%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 中国 运输、船舶和仓储 100%
巴西国家石油公司 巴西 自然资源 6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 自然资源 100%
委内瑞拉石油公司 委内瑞拉 自然资源 100%
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 印度 自然资源 74.14%
亚通 马来西亚 电信 97.72%
中化集团 中国 自然资源 100%
华润集团 香港,中国 自然资源 51.38%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中国 自然资源 100%
马来西亚森那美公司 马来西亚 多样化 51.93%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 中国 建设 100%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中国 自然资源 100%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 中国 自然资源 100%
淡水河谷 巴西 采矿 巴西政府持股39.7%
塔塔钢铁公司 印度 金属及金属制品 印度政府持股15.74%
南非移动电话网 南非 电信 南非政府持股17.63%
第一太平有限公司 香港,中国 电器与电子设备 中国政府持股10.37%
沙索化工工业有
国家对实体经济的最新政策范文
本文2023-10-30 17:50:14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