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舆情处置情况汇报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0-30 11:28:26浏览:719

突发事件舆情处置情况汇报

突发事件舆情处置情况汇报篇1

关键词 畜产品安全事件;处置;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4-0335-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畜产品已成为老百姓饭桌上不可缺少的重要食品。但是近年来,畜产品安全事故频发,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如何处置突发畜产品安全事件,对于促进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畜牧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1 突发畜产品安全事件处置流程

在畜产品安全事故发生或被发现后,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在采取控制措施的同时遵循从下至上逐级报告原则,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危害程度、死亡人数、事故报告单位及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等,后续还要继续进行阶段性的报告,及时反映事态发展情况。

(1)第一时间赴现场调查核实,摸清事件真相,了解事态发展,并注意一定要做好详细的勘验记录,留下可供查询和佐证的图片、视频还有文字资料备考,并及时将现场情况汇报应急指挥小组。必要时要配合公安机关对当事人实施控制,防止事态的恶化[2-3]。

(2)应急指挥小组根据现场调查核实情况的反馈,正确评估事态发展的严重程度,按照应急预案的事故分级,启动应急响应。还要根据事件发展趋势,决定向上级指挥机构汇报与否。根据事态的评估,决定事件的应急处置。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决定是否予以立案调查,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违法违规当事人和单位进行处罚,追究事件发生相关责任人的相关责任[4]。在积极处置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高效的联动机制,建立实时的沟通渠道,及时汇报工作进展,迅速开展应对工作。

(3)在事件得到妥善处置和有效遏制之后,要根据应急预案的规定,逐步将应急处置队伍撤离现场,并在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分析论证并经现场检测评价确无危害和风险后,终止应急响应,同时注意做好事件发生单位、责任单位的整改督察工作,及时跟踪处理情况,按照事故等级分级负责善后处置,包括人员安置、补偿,佂用物资补偿,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者,尽快消除事故影响,恢复正常秩序,维护社会稳定[5]。

(4)要及时总结分析应急处置的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完成应急处置总结报告,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根据应急处置总结报告,组织研究改进应急处置工作的各项具体措施[6-7]。

2 突发畜产品安全事件处置原则

2.1 时间的重要性

从遇到突发事件的那一刻起,到面对舆论,时间越短越好,反应时间越短,越能占据主动地位。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曾经提出了一个概念叫“黄金4小时”,指事件处置的及时性。要第一时间发声,第一时间处理问题,做突发畜产品安全事件的“第一定义者”。

2.2 建立快速反应系统

2.2.1 统筹安排,协调分工。畜产品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应立即启动快速反应预案,统一指挥,集中领导,根据分工,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2.2.2 反应迅速,措施得力。要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当遇到畜产品安全隐患时,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快速掌握情况,及时制定措施,果断应对处置。要按照畜产品安全应急预案的操作规程,区分不同情况,抓住主要矛盾,因情施策,因人制宜,控制事态,疏导化解矛盾,在冷静处置的同时,保持联动机制,及时向上级报告处置情况和进度,做到即时沟通,随时汇报。

2.2.3 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全面分析畜产品安全隐患的成因,建立科学的处置方案。

2.2.4 动态追踪,认真总结。重点动态监测危险区域的畜产品安全状况,防止畜产品安全隐患处理完成以后的再度死灰复燃,确保隐患彻底解决。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问题再度发生[8-9]。

2.3 “软硬”兼施

处置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要“软”“硬”兼施。即对于事件要进行严格彻查,全面调查有关人员,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赢得媒体的舆论认同;同时,要利用温情做事,亲赴事件现场,提供各种各样的补救措施,赢得人们的情感认同[10]。要以“硬”为主、以“软”为辅,“软”“硬”结合。

2.4 设立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

以相关制度为依托,建立一个由市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各相关职能部门协同联动的信息处理和舆情控制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畜产品安全隐患的查处机制,将有效的措施纳入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建立健全畜产品安全隐患制度,包括隐患责任追究制度和排除回访制度,全面加强排除畜产品安全隐患的力度。

3 应对媒体的策略和技巧

畜产品安全事件发生后,不良影响传播最快的途径既不是口口相传,也不是亲眼所见,而是媒体的负面报道。当今社会,随着大众传媒的高度发达,任何事件一朝一夕都可能以惊人的速度进行传播[11-13]。如何防止一个正常的突发事件演变成一个媒体过分关注的事件,只有积极的处置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注重应对媒体的策略和技巧,与媒体形成良性的互动,最大限度的抑制负面影响,引导正面报道。

3.1 媒体更热衷于负面新闻

中国主流报纸例如人民日报、大众日报等只占全部报纸的3%,其他小报则占了97%,这些媒体都是靠卖广告赚钱,因而其本性就是追逐负面新闻,增加关注度。

3.2 应对态度和原则

第一时间报上级宣传部门协调处理。在我国,绝大部分媒体都是有行政级别的。比如电视媒体有中央台、地方台,报纸有省报、市报。行政级别高的政府部门与媒体沟通相对容易。因此,如果有媒体来明查暗访,第一时间报上级部门协调沟通,是快速应对媒体的最有效的办法[14]。

3.3 媒体应对注意事项

媒体需要生存和发展,因而需要商业化运作,他们更为关注的是事件的新闻价值,有时会忽视事件的真实性。因此,一定要端正心态,充分认识媒体的性质。切忌用回避采访或者盲目应对的心理状态对待,要以平等的态度面对记者[15]。同时要注意不要给记者讲课、做报告,更不要呵斥记者。要自信、自然、自尊的面对记者,做到不卑不亢。

3.4 应对媒体的“三要”和“三不要”

3.4.1 讲话要精悍。面对媒体,要学会把你要讲的话归纳成短小精悍的几个方面。要知道“言多必失”、“祸从口出”,但是一味的回答“无可奉告”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反复接受记者的采访和长时间的交流更是不明智的。

3.4.2 语言要精炼。记者是善于制造新闻的专业人士,他们提问题不一定是想得到你的回答,而是套出他们想要的信息,通过重新组合甚至修改达成他们想要的哄动效果。因此,回答问题一定要用简短精练的话,尽量减少提供给记者额外信息的风险。

3.4.3 回答要委婉。记者可能不是专家,但是他们肯定会在一定的了解下提出各种甚至他们自己都一知半解的问题,或者比较敏感的问题,这个时候切忌问什么答什么,如果不能答或不会答,要用委婉的回答来为自己解围,这个方法即“过桥法”,西方称之为“ABC”模式。就是先对问题本身作评价,再想一个过渡句,然后引出自己想说的3点[16]。从而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不想说或者不能说的话不说,从容的把问题的焦点引导开。

3.4.4 不要发火。媒体很容易产生偏激的报道,而记者刁钻的提问更容易引起情绪波动。如果指责报道失实,与媒体理论是非,往往会成为更大的新闻,使公众形象受到更大的损失,处于更不利的地位。因此,对媒体发火是极其不明智的举动,一定要禁止。

3.4.5 不要绝对。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世事千变万化,说话一定不能太绝对,不可随意做出承诺。

3.4.6 不要预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应尽量与媒体谈论正在做和已经做的工作,以及为这个工作所作出的努力。

3.5 正确引导正面报道

3.5.1 掌握舆论主导权。要掌握舆论主导权,就要第一时间权威信息。一是公众的好奇心强烈地希望获得相关信息;二是媒体热衷第一手的新闻价值,这就要求要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畜产品安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是妥善处置的“必须动作”[17]。信息传播具有“先入为主”的特性,谁最先传播出信息,谁就占据主动,占据上风。一定要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掌握舆论引导权,把握舆论议题,让媒体的议题时刻围绕着自己的意图设置,才能有效地将舆论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 “失声”或行动迟缓、保持沉默甚至刻意隐瞒,就等于主动放弃了舆论引导权,极易引发媒体、公众的逆反心理,这样会把矛头指向自己,呈现一面倒的形势。

3.5.2 后续报道实时跟进。掌握舆论引导权后,如果实时跟进后续报道,不仅可以重新恢复社会稳定和获得公众的信任,还能凸显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从“请你别说”平稳过渡到“来听我说”,这时候就可以把作出的工作和努力娓娓道来,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公信力[18]。

4 参考文献

[1]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的通知[J].海南省人民政府公报,2012(18):32-40.

[2] 邵昱,王启友,诸葛丹.突发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媒体应对——以成都为例[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1(2):60-64.

[3] 张春明.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信息传递与媒体应对[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9(3):51-54.

[4] 陈寅瑛.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政府传播策略[J].时代报告:下半月,2012(7):129.

[5] 彭逸林,李浩然.现代传媒应对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策略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5):72-77.

[6] 赵治国.突发公共危机下的舆情掌控[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2(4):87-90.

[7] 王刚.我国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的危机传播和媒体关系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2.

[8] 杜茜.公共危机应对中政府与媒体组织协调机制的完善与创新[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1,12(6):59-61.

[9] 张春明.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信息传递与媒体应对[J].管理观察,2009(10):42-43.

[10] 于兆坤,张翀.浅谈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特点及媒体应对原则[J].黑河学刊,2011(7):46.

[11] 董媛媛.网络传播引发公共危机的对策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4):98-101.

[12] 马晓筱.新媒体下政府网站在突发事件中的应对策略——以“西安”针刺事件为例[J].学理论,2011(23):77-78.

[13] 裘文彬.我国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媒体运用和舆论引导[D].杭州:浙江大学,2013.

[14] 叶春涛.论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处置中地方政府应对媒体的策略[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1(11):234-235,240.

[15] 赵磊.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媒体与公众的角色探析[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16] 于家丰,张学智,李昇阳等.关于"建立健全畜产品安全预警体系,有效规避和防范畜产品安全突发事件"的思考[J].饲料广角,2009(19):27-29,31.

[17] 潘春玲.中国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研究[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04.

突发事件舆情处置情况汇报篇2

一、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应急组织体系建设工作得到加强

一是强化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并成立了由局长担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保证全面工作有人管,具体工作有人抓,形成了上下联动,层层负责,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的良好局面,为各项应急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本着“未雨绸缪、平战结合”的原则,按照“立足现实、充实加强、细化职责、重在建设”的方针,成立应急救援队伍,通过邀请相关人员对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强化应急处置能力培训,采用统一培训,统一管理,平时正常工作,应急统一协调的方式,开展各类应急处突训练和演练。

二、完善机制,健全制度,落实措施

一是健全制度,强化管理。在完善和修订预案过程中,围绕文体广新领域突发事件的特点,认真研究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注意吸取其他市县以往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经验教训,不断提高预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推进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制定了《市文体广新局应急管理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了突发事件等级划分、预防预警信息、预防预警行动、指挥和处置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等,在组织领导、工作原则、通讯联络、人员集结、应急响应、处置流程、新闻宣传等方面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大大提升了预案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用性。在元旦、春节、五一、国庆和中秋等长假期间,落实了24小时值班制度,局领导班子和值班人员保持通讯工具24小时畅通。二是细化措施,明确职能。从应急指挥、应急响应、各科室的具体分工到配合专业人员具体处置,都制订了详细具体的工作措施,明确了局机关、下属单位及各文化经营单位的具体任务和职责职能,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无缝链接的应急预案管理体系。三是建立健全了隐患排查机制。切实加强了对文体广新系统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源排查和监控,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治理大隐患,防止大事故。

三、广泛宣传,深入教育,形成全社会防灾减灾的良好局面

按照“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常备不懈,防患于未然,确保万无一失”的要求,发扬依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的优良传统,动员全局共同参与应急处置工作。充分利用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加大对应急预案和应急救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向群众广泛宣传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我局多年来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卓有成效的工作,广泛宣传和普及公共安全知识、应急管理知识、灾害知识、防灾救灾和自救知识,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地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提高了群众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的能力和自救能力。

四、存在的不足

实战经验不足。虽然我局的应急管理工作的机构已经建立起来,人员队伍也已经落实,但大家都没有现场处理经验,仅靠一两次演练活动,还没有真正形成机制和实战能力。

突发事件舆情处置情况汇报篇3

关键词:危机事件 应急处置机制

1 监狱危机事件

对于危机这一概念,美国学者罗森塔尔认为:“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而所谓的监狱危机学并没有统一的一个界限来规定,但根据目前对危机的定义,可将监狱危机理解为,对监狱正常履行其刑罚职能具有潜在威胁或已经造成威胁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监狱危机也可与监狱突发事件含义互换。监狱危机范围广泛,涵盖了监狱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有各类监管安全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疫情等危机。

2 建立和完善监狱应急处置机制的必要性

2.1 建立和完善监狱应急处置机制,是提高监狱应对危机事件能力的必然需要

随着时代的前行,当前监管改造事业已经从当年粗放、专政的劳动改造走向如今文明、规范的教育改造。在新形势下,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履行好监狱的刑罚职能,建立和完善监狱应急处置机制是当务之急。

改革进入深水区,各类社会矛盾的涌现,导致突发事件的频发,公民意识的觉醒使民众维权意识与日俱增。监狱作为社会运行体系中的一份子不仅需要承担对内监管安全的稳定作用,而且存在着对外公众形象以及舆论危机。当监管对象因各类反改造造成个体或集体性的行为,就会发生闹狱、暴乱、骚乱等危机事件;当监狱因在某事件的处置上不尽完善时,就会引起社会的信任危机,公众形象一落千丈。同时,由于受到各方面现实的因素如个人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地理气候因素等变化和影响,甚至是本身机制体制的因素,因此就会随时随地发生监狱危机事件,而种类和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发生监狱危机事件。而监狱危机事件的发生是对监狱的管理能力提出的新的考验和挑战,因此面对新的挑战,我们需要完善紧急状态下监狱应急机制,主要就是提高监狱预防和处置危机事件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有效的应急处置机制包含预警机制、应对机制和后续处置机制。

譬如,好的预警机制在危机事件发生前能尽最大可能避免危机发生,一旦发生也可按应急预案就行处理,做到预防万一。而建立完善应急机制,主要是为了对监狱高度重视,以此增强各个部门、全体狱警能够积极、主动和有责任的收集情报信息,而且不同时期内发生的各种形式的危机事件也有大致的了解,这就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这样才能够安全驾驭监狱现有的形势。

2.2 建立和完善监狱应急处置机制,是加强监狱法制化建设、规范化运行的重要体现

监狱是国家暴力机器的体现,肩负着执行国家刑罚、教育改造复服刑人员等职责职能。而且监狱危机事件等应急制度的建立,是国家司法执行机关依法行使的法定的职权进行狱内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依法行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体现。也是监狱是否能够完整监管改造系统的重要方面的体现,起到全面加强监所狱警能够履行岗位职能的能力、驾驭监所安全的能力和实施科学管理的能力等一些公正执法的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而国内部分监狱已经将自身管理的体系贯标,形成标准化管理,而应急处置机制即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以个别监狱为例,根据国家应对危机事件的制订的相关法律法规,如《突发事件应对法》,制订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该预案组织架构合理清晰、行政职能层次分明、行政体制保障到位,以较为科学的系统性管理方案落实监狱危机的处置。首先就是能够使监狱逐步走上规范化的管理道路,其次就是也加强了监狱法制化建设进程,只有强化法制化、规范化管理,才能有效监督、管理、惩罚、改造服刑人员,预防犯罪的发生。

2.3 建立和完善监狱应急处置机制,是提升监狱民警应对危机事件处置能力的客观要求

从民警应对危机事件角度讲,尤其是对于基层一线处置危机的民警,在突然受到外界危机时,会产生 “应激反应”对抗来自外界的打击,这是自我保护的本能。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人在突如其来的灾害面前能表现出超常的能力,会做出平时根本做不到的事。但是,应激反应也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当危险来临时,反而制约了反应能力,连正常情况下很容易做到的事情都做不到。监狱这种 “应激反应”能力有高也有低。在正常情况下,监狱内部各个部门各司其职,正常有序地运转,一旦出现威胁监狱安全的危机事件时,监狱高水平的“应激反应”管理能力,可以通过强有力的组织指挥措施,使监狱各个部门协调配合、统一指挥,积极稳妥地开展切实有效的工作;反之,如果只有低水平的 “应激反应”管理能力,将使监狱在危险面前束手无策。

建立和健全监狱危机事件的预警机制,是提高监狱“应激反应”、处置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方式。通过建立完备的监狱危机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发挥预见功能、警示功能,既可以做到早察觉、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又可以抓早、抓小、抓苗头,把监狱危机事件消灭在萌芽阶段,提高干警的主动反应能力;建立完备的监狱危机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当事件发生时,干警在被动情况下的应激能力就会得到积极发挥,及时控制危机事件,只要控制得住,就能处置得了,就能变被动反应为主动反应,以极小的代价把事件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2.4 建立和完善监狱应急处置机制,是维护监狱正常履职、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

当前社会,监狱安全与稳定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也是影响到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一大因素。监狱安全工作机制的目的是要实现本质安全,即系统的安全与稳定。监狱安全不仅指监管安全,监狱安全还包括生产安全、经济安全、警察职工人身安全、服刑人员安全等。从狭义上讲,监狱系统安全目标是:无脱逃、无狱内重大案件、无重大卫生防疫事件、无非正常死亡、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监狱应急处置机制是从事先的预防及控制监狱危机事件的角度,做到构建上下统一、反应敏捷、运转高效、协调有序的防控管理机制,是快速处置危机事件、构建安全、稳定的监狱安全秩序的重要保障。帮助监狱对各阶段内可能发生的各种形式的危机事件有一个充分的估计,选择一个最佳的应对方案,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狱内危机事件的发生,维护监狱安全、稳定。

3 监狱危机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的建设

作为处置危机的第一道关卡,尽管预案是通过对监狱现有的狱情、犯情等综合分析研究结合过往的经验教训, 制定的工作方案,但最终是用来实战的,所以,预案的制定和操作必须讲求客观、实用。

3.1 建立健全收集监狱异常信息情报网络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有效掌握监狱异常犯情,是处置监狱危机事件的先期阶段,在此阶段中主要起到预警作用。要做到能够全面、准确并且及时有效地收集到异常的犯情等,以此建立具有高情报的信息网络系统,切实做到全方位的服务要求,确保监狱人民对警察工作的职责要求,这也是监狱工作人员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也是完善侦查工作的基础和灵魂,是确保监狱安全工作的重要因素。

目前,狱内犯情收集的常规方法有:观察法、资料收集法、问卷法、访谈法、情况汇报法、心理咨询法、技术监控法和个案分析法。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般犯情的收集没有固定的模式或者流程,往往是靠民警的个人经验以及实际情况来操作。根据目前现有的一些方法和手段来看,狱内犯情收集更多倾向于各方面的完善。这些内查外调法、阅听信息法、问测结合法、心理评估法等基本手段和方法都要求基层狱警做到切实的工作转变,特别是在和罪犯进行谈话制度的时候,只有深入罪犯的一切活动中去,才能做到对罪犯的直接管理,这样也能够随时掌握犯人的心理和监内狱情,避免在发生狱内罪犯有脱逃、自杀、重大案件可能的各种深层次狱情,从而有效地落实防范措施,消除事故隐患。

3.2 设置应急处置预案

预案是汲取以往经验教训加之当前形势特征总结出来的一套模拟危机处置的工作流程。其实战意义在于各类针对性的、带有演习性质的执行方案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现实事发后的无序、混乱,甚至造成次生危害的可能性。作为预防狱内突发事件工作的重要一环,应急预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2.1 预案是整个处置的指导方案,预案的制定必须在客观的基础之上,以需求为导向,按需索求,否则,不仅预案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而且会造成一定的副作用,适得其反。监狱危机事件事实上在实践中涉及范围宽泛且复杂,实际处置难度较大,特别是在跨区域和不同领域的处置上,不是哪个部门能单独完成的,监狱在必要的时候仍然需要各部门联动共同处置危机,如针对狱内疫情可联合当地卫生疾控中心控制疫情;针对狱内火灾和联合消防控制火情等。

3.2.2 预案的演练和完善。所谓预案的演练实际上练的就是熟练度,“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预案的熟练度直接影响到临场处置危机的效果,演练质量的高低又不仅反映预案的实际效用,也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全体参与民警的综合素质。具体来说,影响着方案的各个方面是否能够有效地实施,同时还要让全体参战人员明确进行预案的目的,没有进行参战的全体人员也要深刻理解并且能够自觉积极的支持,否则再好的方案都会变成毫无价值的一纸空文。狱警预案不一定完美,也不可能一蹴而成,需要我们经过各种实践来完善。而各类预案是否完善施行,就需要经过实践演练,根据出现的问题,逐渐补充、修改和完善以此形成一种规程和标准体系。因此,我们不能盲目的忽视完善预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人们的行为也不能具有约束性,应该是减少盲目的追求,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实践过程中的决策、提高指挥决策效率的过程。

3.3 科学引导舆情

当前社会的大环境下,只要涉及到监狱工作的,很多事件时需要应急处理的。而且随着公众参与行政监督的日益增强,很容易引发舆论性事件,在监狱突发事件中涉及舆论的事件也随之产生,监狱的舆论事件被称为主动、及时、全面有效地掌握舆论动态,因此为了避免舆论造成的次生灾害,就需要加强舆论的监督和引导,做好应对工作,引导社会涉监舆情的走向,化解矛盾和危机,最大程度降低涉监舆情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景平.监狱危机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09.

[2]邵峰.监狱人民警察应急处置能力的探析[J].法制与社会, 2009(22).

[3]周静茹.新时期监狱突发事件的成因与特征分析[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9(05).

[4]张红军,卞忠福,孙银军.监狱突发事件:从“危机处理”到“危机管理”[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0(03).

[5]徐为霞,孙延庆.我国监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现状及展望[J].前沿,2011(12).

突发事件舆情处置情况汇报篇4

崔建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学习了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之后,加深了我们对舆论宣传工作紧迫性的认识。”

半年前,清远市2013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点便明确把今年确定为“新闻施政年”,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解决宣传工作中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公务员“触媒”,建立民意的“大数据”系统,落实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增进干部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新闻施政打造为民服务新平台

“现在做宣传工作比以前难很多,体现了四方面的矛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进入矛盾多发期,但民意表达通道仍显闭塞;人民群众积极‘发声’,意见多元,但官方呼应不足且经常失语;新媒体格局下广东乃至全国媒体纷纷渗透,但清远本土媒体竞争力较弱;广东网络问政已经进入制度化阶段,而清远公务员群体媒介素养参差不齐,新闻发言及舆情处置经验与体系相对滞后。可以说,清远正置身于全新的、极具挑战性的传播格局之中。”崔建军介绍说。

确定2013年为新闻施政年,清远市希望通过媒体新闻来执政,运用媒体新闻来提高公共政策部门的施政形象、施政公信力和执政的合法性,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运用媒体引导社会舆论,化解社会矛盾。

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清远提出的新闻施政具体包括十大计划,比如公务员“触媒”计划、民意收集计划、“全媒体门户”计划、“微施政”计划、信息公开联网和新闻策划计划等方面。

崔建军介绍说,“触媒”计划要求市级以上党政机关部门负责宣传信息工作的领导和相关负责人员开通微博、微信“触媒”。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与媒体建立“结对”关系,负责宣传信息工作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与媒体建立长期互动、沟通的关系。并通过举办模拟新闻会,提高新闻信息工作人员与媒体沟通实训能力。

民意收集计划则要求各单位、系统建立所涉领域的“民意数据库”,汇总媒体、微博、论坛、海外舆情信息,挖掘各个平台及渠道上“沉没的声音”,为常规决策及突发事件处置提供智慧参考。清远重大政策的决策、制定与,在决策前、过程中及实施后,在全社会征集意见、动员与获得反馈。

“微施政”初见成效

不过,十大计划中最吸引眼球的当属“微施政”计划。

“传统的‘宣传’观念的本质是‘堵’和‘禁’,而这已经严重不适应新传播格局的要求,新形势下,要求我们按照传播规律处置公共事务,转变为更注重互动与沟通的‘传播’理念。”崔建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清远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微施政”计划,旨在搭建清远“微政务”平台集群,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兴微媒体,在全市垂直系统开通官方微博、微信,成为新闻施政在微媒体平台的延伸。

“微施政”包括四方面:通过微媒体平台监测、畅通民意;公共事务、突发事件的网上信息即时与沟通(微访谈);开展网上政务,以群众为中心,重构行政服务流程;多媒体形态、互动式推送信息,集合微力量传播清远文化。

“微访谈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平台,也是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到的三个创新之一,即手段创新。”崔建军表示,“通过微访谈的形式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出去,第一批上线的有26个单位组成了清远微平台,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传播速度快、容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

据了解,今年以来,清远当地诸如交通、噪音、环境污染等民生问题,都通过“微访谈”平台收集起来,及时转办、交办,由纪委监察部门、市委市政府办公室的督查室及时进行跟踪和督办。

舆情监控为民生矛盾预警

除了“微施政”,清远还希望通过“舆情监测全覆盖”计划改善化解民生矛盾的难题。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清远已经在全市设立市、县(区)、镇(街)、社区四级“舆情专员”,建立起一张舆情监测网络,形成定期舆情汇报与分析制度,与媒体或大学舆情研究机构合作出版《舆情内参》、《舆情蓝皮书》等报告。

通过舆情监控,清远解决了一系列实际问题,例如关于连州分流乡镇教师的舆情处置。

今年7月7日,清远市委宣传部监测到一则舆情:“连州市瑶安民族学校老师来帖称,连州市政府在省政府给山区教师加补贴之际,出台政策分流‘富余’乡镇教师,短时间内三番五次修改通知,甚至使用高压手段强迫教师填申请表,引起了众多乡镇教师不满。”

几天后,清远市委书记葛长伟、市长江凌在《舆情快报》上作出批示,并要求其他县关注此类情况。

连州方面充分认识到该事件的严重性,一方面启动网络舆情应急预案,积极组织力量,对网络情况进行跟踪,释放正面信息;另一方面,积极与教育部门沟通,掌握实际情况,针对网络舆情,制定统一口径,拟定新闻通稿,并及时向上报送情况汇报。此外,加强沟通,做好教师思想工作;尽快掌握教师心理状态,了解实际情况;由市四套班子领导带队深入乡镇学校与全市教师沟通,收集教师意见,耐心讲解政策,做好教师思想工作,消除了误会,化解了矛盾。

突发事件舆情处置情况汇报篇5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明确责任,应急预案体系的组织保障到位有力。

20__年,我局根据市委、市府、市委宣传部、市应急办的总体要求,结合文化广电工作实际,专门组织召开会议,认真领会落实应急管理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安排部署文化、新闻系统应急管理工作,制定了专门的应急预案,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一是领导重视到位。认真落实“一岗双责”,成立了由局主要领导任指挥长,分管领导任副指挥长、相关科室负责任为成员的“预防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指挥部”,下设宣传报道组、技术保障及安全播出组、后勤保障及信息传递组、内部抢险救灾组、灾情核查组五组。各组在局指挥部的统一调度下,实行分工合作,既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齐心协力打总体战,确保了应急预案的高效有序运行,及时处置本局职能范围内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确了广播电视节目的正常采、编、制、播和上级抢险救灾各种信息的正常及时。二是责任落实到位。实施领导负责制和缺位制。按照立足现实、细化职责、重在落实的方针,在全系统各单位建立起了应急管理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保证全面工作有人管,具体工作有人抓,形成各级联动,层层负责,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的良好局面,为各项应急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完善机制,细化措施,优化方案,应急预案体系的实施举措链接无缝。

一是完善体系,优化方案。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建设目标,强化应急预案的制订。结合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的实际,对现有预案进行认真梳理修订。20__年和今年年初,我局两次修订了《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宣传应急预案》,进一步深化“一案三制”,努力推进应急管理工作的“一网五库”建设,并要求各区(县)、市直各文化单位、各文物保护单位、文化企业经营单位、区县广播电视台建立相应的组织,完善应急措施,确保应急工作有专项工作经费、有专用设施设备,有专人负责管理。二是健全制度、强化管理。在完善和修订预案过程中,围绕文化市场、公共文化活动场所等突发事件的特点,认真研究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注意吸取其他省市以往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经验教训,不断提高预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推进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制定了《市文化局文物安全和文物保护应急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了突发事件等级划分、预防预警信息、预防预警行动、预警支持系统、指挥和处置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等,在组织领导、工作原则、通讯联络、人员集结、应急响应、处置流程、新闻宣传七个方面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大大提升了预案针对性、操作性、实用性。严格落实了应急值班制度。在元旦、春节、国庆中秋长假期间,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制定了专门的应急预案。为确保假期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理,全系统落实了24小时值班制度,局领导班子和值班人员保持通讯工具24小时畅通。结合实际建立了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信息报送流程。三是细化措施,明确职能。处理应急事故关键是要响应快捷、方法得当、措施得力。为此,我局从应急指挥、应急响应、各科室的具体分工到配合专业人员具体处置,都制订了详细具体的工作措施,明确了局机关、广播电视台、市直文化单位、各文化企业经营单位的具体任务和职责职能,形成了局机关、区县、市直系统下属各单位“点、线、面”相结合的无缝链接的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四是建立健全了隐患排查机制,切实加强了对公共文化场所,文化市场经营单位的危险源排查和监控,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治理大隐患,防大事故。

三、强化培训,提升能力,完善硬件,应急预案体系的响应机制科学得当。

应急管理工作开展以来,我局始终把队伍建设和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我局在完善应急管理机构建设的基础上,整合综治、维稳、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的人员资源,不断充实应急救援队伍,逐步建立统一高效的专业应急救援体系,覆盖涉及全市文化新闻出版机关、文化单位、歌舞娱乐场所、网吧、音像经营单位、书报刊经营场所等。二是加强应急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我局将应急管理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培训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常年不懈。20__年,组织局机关公务员、参公单位人员参加全市《突发事件应对法》学习培训,全部人员通过了考试。同时,局机关对系统内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了文化广电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培训。按照全省文化广电系统应急管理培训的具体内容组织集中学习,主要内容包括文化广电系统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特点、应急准备、应急预案、应急处理措施、善后与恢复等。使参加培训的人员进一步树立责任感,增强忧患意识、正确掌握文化广电系统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处置的基本常识、原则和方法,提高应急管理水平。三是加强演练,提升应急反映处置能力。在5.12周年之际,我局分别组织实施了模拟“涪江上游特大洪水即将到达”和大型公共文化场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疏散演练,市应急办徐建军

主任亲自到场指导,对我局应急演练工作进行了肯定。四是完善硬件设施,强化应急物资保障。我局购置了16部小灵通配备到相关人员,强化了应急通讯保障。目前,从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到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各中心主任,相关科室科长实现了座机、手机、小灵通三机配备,强力保障了对人员的有序调度和工作的有效指挥。加大应急物资储备资金投入。加强了常规应急物资(如手电筒、发电机、矿泉水、方便面)的储备,等并实行专人保管和定期检查,确保应急物资关键时刻发挥作用。设置了应急值班室,确保24小时应急信息报送及时,人员值班到位。五是广泛宣传,深入教育。我局紧紧围绕“预防突发事件,保障公共安全”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利用三月综治宣传活动、“5.12防灾减灾日”、“4.23读书日”、“12.4法制宣传日”等节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应急知识科普宣教活动,增强了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同时通过标语、横幅、站牌、短信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应急知识。充分发挥文化广电部门的职能优势,编排脍炙人口、通俗易懂的文艺节目,利用送文化下乡、社区文艺演出的机会,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应急工作知晓率和学习应急基本常识。完善的机制、严密的措施、科学的体系大大提升了应急管理和响应处置能力。“1.31”地震灾害发生后,我局迅速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全方位开展宣传报道工作,充分发挥了主流媒体在危急时刻传递信息、引导舆论、鼓舞斗志的作用,为促进抗震救灾工作科学、高效、有序进行,维护灾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年3月12日,在接到市应急办的电话通知后,我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市文化市场稽查支队执法人员10分钟内便赶到了事发地。协调公安、城管成功查处了河南“明星武术表演团”的非法演出活动。

四、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是实战经验不足。虽然我局的应急管理工作的机构已经建立起来,人员队伍也已经落实,但大家都没有现场处理经验,仅靠一两次演练活动,还没有真正形成机制和实战能力。二是经费严重不足。目前用于办公开支的经费一再压缩,用于公共安全的投入就尤为不足,造成安全设施简陋,应急技术装备水平低,应急物资储备不够。三是安全隐患较多。从多次安全检查的情况看,全市的歌舞娱乐场所、电子游艺、网吧、书报刊、印刷厂等仍然存在安全隐患。

突发事件舆情处置情况汇报篇6

(一)进一步拓展主动公开内容。对于行政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方面的信息,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依法依规做好公开工作。要对政府信息进行梳理,进一步细化主动公开范围,并动态更新。对制作形成或在履行职责中获取的政府信息,严格落实公开属性源头认定机制,依法依规明确公开属性,确定为依申请公开或不予公开的,应当说明理由。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利和义务的规范性文件,都要按《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全面、准确、及时做好公开工作。

(二)加大政策解读回应力度。对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或专业性较强的重要政策法规,及时做好科学解读,有效开展舆论引导。健全政务舆情收集、研判和回应机制,对涉及本地区本部门的重要政务舆情、重大突发事件等热点问题,要依法按程序第一时间通过网上信息等方式予以回应,并根据工作进展持续动态信息。

(三)发挥各类信息公开平台和渠道作用。统筹运用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微信信息,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新闻网站、商业网站和政务服务中心的作用,扩大信息的受众面、提高影响力。更好地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扩大政府信息传播范围,提高信息到达率。加强不同平台和渠道信息的衔接协调,确保公开内容准确、一致。

二、强化依申请公开管理和服务

(一)规范办理程序。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接收、登记、办理、审核、答复、归档等环节的制度规范,依法妥善做好相关工作。严格按照法定时限履行答复程序,规范的答复格式,依法依规做好答复工作。

(二)提升服务水平。改进和完善依申请公开办理方式,进一步拓展依申请公开受理渠道,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和政务服务中心的作用,细化更新依申请公开办事指南,为申请人提供便捷服务。妥善对待社会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诉求,依法处置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案件。

(三)促进依法行政。建立依申请公开促进依法行政的机制,及时总结依申请公开工作中发现的依法行政方面的问题,加强跟踪调研,提出工作建议,落实改进措施,提升依法行政的整体水平。

三、加强信息公开基础工作

(一)健全制度机制。

加强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编制和工作,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基础上,进一步充实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政策解读回应、依申请公开工作详细情况、政府信息公开统计数据、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等内容。加强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建设,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要依法依规做好保密审查。建立政府信息公开举报办理工作制度,强化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的监督职责,对经举报查实的有关问题,要严格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进行处理。

(二)明确工作职责。

根据业务分工,对我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各牵头单位要按照“谁牵头负责、谁组织落实”的原则,加强与市级有关部门的对接,进一步明确工作要求,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开展,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按时汇总有关工作进展情况。各责任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积极支持配合牵头单位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及时向牵头单位反馈工作进展情况。县政府门户网站已进行全新改版,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要切实做好门户网站建设的保障工作。

(三)加强组织领导。

各乡镇、县政府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社会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推进,主要负责同志要主动听取公开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同时明确一位负责同志分管公开工作。要加强专人配备,统筹做好信息公开、政策解读、舆情处置和政府网站等工作。

(四)强化督促考核。

突发事件舆情处置情况汇报篇7

6月2日,市上专门召开了全市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工作会议,市委何书记对全市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会议,对全县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工作进行专门安排部署。会议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当前我县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现状,通过举办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工作专题培训班,重点解决一些乡镇、部门、单位迟报、漏报、瞒报、虚报突发公共事件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工作。下面,我就做好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当前,我县正处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会不断出现,紧急突发公共事件也时有发生。能否有效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大局,我们必须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首先,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中,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和依据,是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关键环节。突发事件信息和政务信息相比,具有意外突发性、造成影响大、需要及时处理等特点,信息报送的时效性越强,对领导决策、推动工作价值就越高,对控制事态发展越有利。如果迟报或不报,将会贻误处理和控制紧急情况的最佳时机,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后果。

其次,及时准确地报送突发公共事件是各级党政部门一项重要的政治纪律和法定责任。市委常委会议专门研究安排应急信息报送工作。我们县上也结合实际,下发了《中共县委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委系统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和《中共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县委卢书记和县政府费县长在多次会议上对应急信息报送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县委工作会议上,对信息工作进行了专门安排。今天,我们再次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强调部署,并对信息报送工作进行专门培训,希望各乡镇、部门、单位高度重视,按照这次会议安排,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在这里我再强调一点,向县上报送应急信息,以后要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纪律和铁的规定来对待,必须及时、准确、高质量地报送应急信息。

二、寻找差距,深刻认识我县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去年以来,我们已经有效防范和妥善处置了“4·24”特强沙尘暴、“10·24”雪灾、“5·12”霜冻等自然灾害。在应对灾害和抗灾救灾中,我们吸取了教训也积累了经验,县上和各乡镇、有关部门完善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全县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但是,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中,特别是信息报送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一是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个别乡镇、部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主要领导急于控制事态、平息事件,认为这是乡镇、部门份内的事,没有考虑到突发公共事件带来的严重影响和后果,没有考虑到第一时间上报信息,直到县上领导或县委办政府办催促时才上报信息。

二是存在迟报信息的问题。信息报送不及时,没有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报送。如5月30日晚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引发了回族群众群体性上访事件,交警部门对发生的交通事故没有及时上报,公安局、信访局在得知群众要进行群体性上访时和到县政府上访的第一时间,没有给县委县政府领导和“两办”汇报,县委办政府办工作人员下班遇到后,立即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作了汇报,县上主要领导亲自出面接访答复才使事情得以平息,如果处置不及时,这一事件很有可能引发成一件更严重的群体性事件和民族性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类似问题,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事件发生后必须第一时间向上汇报,争取最佳处置时间,赢得主动,有效处置。

三是存在漏报信息的问题。如5月29日上午11点10分,养殖小区火灾事故。火灾发生后,乡镇领导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指挥救火,但没有第一时间给县委办政府办汇报,灾情已过去60小时,直到5月31日晚上11:30才将信息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到县委办电子信箱,而且没有打电话汇报,是典型的漏报信息现象,报送方式也不规范。

四是存在虚报信息的问题。上报信息反映的情况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特别是个别乡镇、部门报送灾情信息,没有深入一线核查,只是估算,数据不科学、不严谨,还存在上报灾情大就能多争取救灾资金的错误想法,这不仅对救灾工作不利,还给县上的工作造成很大的被动。

五是存在瞒报信息的问题。个别乡镇、部门、单位,对突发公共事件不愿上报、不敢上报或主要领导不让报,怕上报信息会影响实绩考核,对个别突发事件隐匿不报,结果使事件错过了最佳处置时间,小事情激化成了大矛盾,小失误演变成了大责任。如个别交通事故和学校、酒店发生的安全和卫生事件,就存在瞒报或漏报的现象。

在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方面,除了以上5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外,还存在上报信息格式不规范、信息内容欠准确等问题。对于以上问题,各乡镇、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大整改力度,确保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工作及时、规范、高效。

三、明确要求,切实规范和改进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工作

改进突发公共事件报送工作,关键是在提高认识、整改问题、增强时效、规范程序上下功夫。

一要明确时限要求。市上和县上下发的文件中对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的时限要求十分明确,县境内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要在1小时内上报县委办和政府办。超过1小时的按迟报处理,超过24小时的按漏报处理。各乡镇、部门、单位要切实提高应急信息处置效率,做到随发生、随报送。特别是紧急、严重的事件,要先通过电话等较为方便的方式报告初步情况,边报告、边了解情况,随后跟踪续报事态发展、应急处置、社会舆情和原因分析等详细情况。以后凡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各乡镇、部门、单位要在第一时间将事件基本情况报告县委办政府办,之后再报送文字信息和续报事件原由、灾情核查等详细情况。“两办”在接到报告后,要在10分钟之内通过电话或短信报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在工作时间之外,“两办”接到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后,值班领导要在接报10分钟之内通过电话或短信报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

二要明确报送范围和程序。关于信息报送范围,今天印发了《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范围》手册,明确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四类突发公共事件,以及涉及人员身份特殊或发生的敏感时间、敏感地区的,或可能演化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情况,也可以是不受材料标准限制,乡镇、部门、单位认为是比较重大的公共事件均属报送范围。特别是交通、信访、教育等公共事件相对多发部门,今后凡造成1人以上死亡或3人以上重伤的事故、学校师生非正常死亡、20人以上到县委县政府集体上访等突发公共事件,必须第一时间向县委办政府办报告,决不能出现迟报、漏报、瞒报等现象。在应急信息报送的程序上,遵循“两办”下发的《县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办法的通知》要求,做到“三个必须”,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乡镇、部门、单位必须第一时间向县委办政府办报告,报告的信息内容要一致;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应急信息时,必须经县委办政府办审核和县委县政府领导批准后方可上报;县委办政府办也要互通情况,畅通信息,在向市上报送信息时必须统一口径、同步报送。

三要明确报送责任主体。及时、准确地报送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是各乡镇、部门、单位和省市驻民各单位的法定职责,都具有在第一时间向县委办政府办上报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责任和义务。必须明确在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工作中,乡镇、部门、单位的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信息报送人员是具体责任人。这里要强调的是,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工作必须遵循“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原则,各部门、单位接到突发公共事件后,首先要向县委办政府办报送。特别是垂直管理部门和省市驻民单位也不可以认为自己的业务主管是省市部门,而不向地方党委政府报送突发公共事件信息。要明确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主要责任在地方,处置的主要依靠力量在地方,垂直管理部门和省市驻民单位在接到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后,必须第一时间向县委办政府办汇报。

四要明确报送方式。过去我们报送突发公共信息,主要是采取文字材料报送,在起草和印制过程中耽搁了不少时间。目前,我们必须改进报送方式,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乡镇、部门、单位要在第一时间通过电话上报县委办政府办,之后再补报书面材料。书面材料必须在电话报告后1小时内报送。

四、强化措施,提高报送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工作水平

做好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工作是讲政治、讲大局、讲稳定的具体表现,也是工作能力、工作水平的重要体现。各乡镇、部门、单位要切实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的领导,强化措施,改进作风,努力促使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工作有新提升。

一要加强领导。做好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工作,关键要看领导重视不重视,认识到位不到位,参加今天会议的都是各乡镇、部门、单位的一把手和信息工作人员,要把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工作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政治纪律来对待。各乡镇、部门、单位主要领导都是第一责任人,要再确定一名分管领导,明确具体承担信息报送工作的专兼职人员,并配备相应的工作设备,确保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工作“有专人管、有专人干”。

二要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县委办政府办要对各乡镇、部门、单位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情况进行详细记载,对每一件突发公共事件何时接到信息、何时呈报何人,都要清楚记录在案,以便查询和责任追究。对于迟报、漏报、瞒报者,要严肃追究责任。县实绩考核办公室要将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纳入乡镇、部门动态考核内容,没有列入动态考核的部门要纳入年终考核内容,情节严重的要给予纪律处分、组织处理。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要严格值班制度。实行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工作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值班人员要保证24小时联系畅通,决不能出现无人值守、手机关机或通讯不畅的问题。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值班人员要快速反应,在第一时间处置信息。在春节、国庆、五一等重大节假日和特殊敏感时期的值班,各乡镇以及信访、稳定、安全等职能部门要坚持执行“零报告”制度。

四要健全完善体制机制。要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的考核制度、定期通报制度、工作档案登记制度等有关制度。要建立信息沟通制度,县委办政府办要加强与公安、交警、消防、信访、教育、安监、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以及新闻单位的沟通联系,确保来自各行业的信息传递畅通无阻。各乡镇、部门、单位要尽快按照这次会议要求制定完善适应新规定新要求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规章制度。建立起整体联动的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应急信息报送及时准确有效。参会的乡镇、部门、单位要在6月15日前,将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工作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名单、联系方式报送县委办和政府办。

五要加强信息工作队伍建设。做好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工作,必须有一支过硬的队伍。要把那些政治觉悟高、责任心强的干部充实到应急信息工作岗位。会后,县委办政府办要认真组织好培训工作,精心准备授课内容,参加培训人员要认真学习有相关规定和具体要求,确保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下面,借此次机会,我就针对乡镇、部门、单位,在办文、办会和办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再强调几点。

办文、办会和办事工作是党委、政府办公室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各乡镇、部门、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关于办文、办会和办事工作,我们对县委办政府办要求的多、强调的多,对乡镇、部门要求的相对较少,但乡镇、部门、单位在办文、办会、办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借此机会,对乡镇、部门、单位办文、办会、办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再强调一下,再规范一下,在培训会上还要进行详细讲解。

目前,乡镇、部门、单位在办文、办会和办事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在办文方面存在不规范的问题。个别乡镇、部门、单位向县委县政府报送的公文既没有文头,也没有主送机关,更没有注明上报时间和行文单位,行文格式不规范。

二是在办会方面存在不守纪律的问题。个别乡镇、部门、单位在参加全县性的会议时,有迟到、不到或早退、顶替等现象,会议期间个别参会人员有接打手机或没有将手机调置静音状态,影响会场秩序;参加会议不带纸笔,不做记录,不能及时传达贯彻会议精神;特别是县上组织召开的视频会议,个别乡镇参会秩序混乱,乱走动、不认真听会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是在办事方面存在汇报沟通不及时的问题。个别乡镇、部门领导对县上领导交待的事情重视不够,对事情办理情况汇报不主动、不及时。个别部门重大事项和上级重要来客不能及时向县委县政府领导和县委办政府办汇报,个别部门未经县上领导同意就随意以县委县政府或两办名义印发接待方案,造成了某些工作环节上的混乱。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下一步,各乡镇、部门、单位要严格遵守办文、办会、办事的各项规定,以“提质增效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规范程序,遵守规矩,提升质量。

一要进一步提升办文规范化水平。县委办政府办要对乡镇、部门、单位办公人员报送公文的行文规范、报送程序进行系统培训。以后,乡镇、部门报送公文格式不规范的,“两办”要督促进行重报;非文件材料,要注明行文时期和单位;县上领导个别安排的材料,一般由乡镇、部门领导亲自呈送县上领导(便于领导询问有关事情的详细情况),乡镇、部门其他一般性材料,如工作信息、汇报总结等由办公室按正常公文处理程序办理。要强调的是,县上为了提升公文办理效率,“两办”印发了《关于规范领导批示办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县上领导批示、市县要求上报材料、信访件回复等有时限要求的必须按要求上报,没有明确时限要求的必须在10日内办理完毕,无法办理的必须向领导说明原因,绝不能出

突发事件舆情处置情况汇报范文

突发事件舆情处置情况汇报篇1关键词 畜产品安全事件;处置;应对措施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4-0335-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