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教育重点范文
礼仪教育重点篇1
关键词:学校/礼仪教育
正文:
目前,学校礼仪教育正呈方兴未艾之势。不少学校不仅将礼仪教育纳入了一、教育内容的统筹安排
学校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从娃娃抓起,并贯穿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对各级学校、各个阶段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形成一个完整的礼仪教育的系列。否则,就难免出现相互脱节、各自为政因而导致教育内容交叉、重复或缺失、疏漏等情况。
事实上,这些情况已经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以出版为例,如中国妇女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我们是礼仪之邦书系》。这套书系包括《幼儿礼仪》、《小学生礼仪》、《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四个分册,应该说,在内容安排上还是比较注意并且也是处理得比较好的。但尽管如此,不少内容还是出现了多次重复的情形,如仪容礼仪和举止礼仪,不但四个分册都涉及到了,而且《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两个分册中还出现了不少陈述雷同的地方。诚然,诸如此类的礼仪规范,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应该学习和遵循,但作为教育内容,却可以而且应该将相关的内容集中安排在某个阶段,或者对相关内容作出不同层次的分解而分别安排在不同的阶段,尽量减少或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或交叉。
一方面,是内容重复或交叉,另一方面,则是内容缺失或疏漏。但无论是重复、交叉,还是缺失、疏漏,其原因都在于缺乏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今天,礼仪教育正在大踏步地走进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校门,应该说,对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二、教育方式的多元选择
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所谓礼仪教育的操作性,是指礼仪教育与实际操作密切相关。对于具体的礼仪规范,了解它是一回事,而进行实际操作又是一回事。如果把礼仪规范只是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所谓礼仪教育的实践性,是指礼仪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要求。学了礼仪,知道了礼仪的规范和要求,就应该付诸行动,按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做。如果学了礼仪之后,掌握了有关的礼仪知识,并且也会实际操作,但就是不愿身体力行;学的是一套,而实际做的则是另一套,这样的礼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
由于礼仪教育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就不应该只是采取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方式,还应该与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说,课堂讲授重在传输礼仪知识,那么,模拟训练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操作性的特点,而日常养成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实践性的要求。理想的礼仪教育模式,应该是这三种教育方式珠联璧合的结晶。
与教学方式相联系的,还有教育考核及其标准的问题。既然学校礼仪教育需要综合采用三种教育方式,那么这种教育的考核,当然也就不可能只是采取通常的卷面考核的办法,还应该考查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而尤其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际考核学生是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礼仪风范。只有这样,才可能对学生的礼仪学习情况作出真实、全面、准确的考核和评价。三、教育重点的分段把握
礼仪教育虽然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的特点,但这决不意味着礼仪教育只需要学习具体的礼仪规范,礼仪教育的理论层面,包括礼仪的性质、礼仪的起源和发展,礼仪的规律及礼仪的真、善、美等,也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礼仪教育中,既应当让学生“知其然”,知道应当怎样做,还应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礼仪教育如果只是单纯传授礼仪的规范和具体操作的要求,而不注意对礼仪理论及其文化底蕴的探讨和说明,那么这样的礼仪教育,实际上也是残缺不全的。这样的礼仪教育,虽然在培养学生循规蹈矩、照章办事方面可以立竿见影,但却不利于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充分发挥灵活自主的创造精神,达到礼仪应用的更高境界。因为具体的礼仪规范即便包罗万象,也不可能对所有情境中的礼仪都一无遗漏地作出明确规定,而且许多杰出的礼仪典范,例如的许多礼仪风范,都是现代的礼仪规范中不可能找到先例的。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对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只有透彻掌握了礼仪文化的深刻底蕴,才有可能在无论怎样复杂的情境之中,面对无论怎样怪异或突发的问题,保持一种雍容大度、应付裕如的礼仪风度,而不至于无所遵循,无所措手足而导致礼仪失范。
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是否在学校礼仪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突出这方面的内容呢?显然不是。这里所涉及的,实际上是礼仪教育的操作层面和理论层面,在礼仪教育过程中如何把握的问题。如果从实际情况出发,那么不同阶段的礼仪教育,其重点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中小学礼仪教育,由于学生文化水平不是太高,理论把握能力不是太强,因此应重在操作方面,以礼仪规范的讲授和训练为主;大学礼仪教育,由于学生已达到较高文化水平,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把握水准,因此应重在理论层面,以探讨和把握礼仪文化的底蕴为主,而且,为了改变深入探讨礼仪理论少的现状,大学礼仪教育完全可以依靠和借助已经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较强理论功底的大学生自身。当然,重点之外,其他方面也是需要考虑的。如中小学礼仪教育,重在操作层面,但与此同时,也可以而且应该对理论层面作适当程度的涉猎,使学生在“知其然”的基础上,尽可能“知其所以然”。反之,大学礼仪教育,重在理论层面,而与此同时,也可以而且应该包容操作层面的一些内容。如大学生毕业后需要求职,因此求职方面的礼仪规范,当然就应该是大学礼仪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礼仪教育重点篇2
关 键 词:学校/礼仪教育
正 文:
目前,学校礼仪教育正呈方兴未艾之势。不少学校不仅将礼仪教育纳入了 一、教育内容的统筹安排
学校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从娃娃抓起,并贯穿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对各级学校、各个阶段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形成一个完整的礼仪教育的系列。否则,就难免出现相互脱节、各自为政因而导致教育内容交叉、重复或缺失、疏漏等情况。
事实上,这些情况已经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以出版为例,如中国妇女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我们是礼仪之邦书系》。这套书系包括《幼儿礼仪》、《小学生礼仪》、《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四个分册,应该说,在内容安排上还是比较注意并且也是处理得比较好的。但尽管如此,不少内容还是出现了多次重复的情形,如仪容礼仪和举止礼仪,不但四个分册都涉及到了,而且《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两个分册中还出现了不少陈述雷同的地方。诚然,诸如此类的礼仪规范,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应该学习和遵循,但作为教育内容,却可以而且应该将相关的内容集中安排在某个阶段,或者对相关内容作出不同层次的分解而分别安排在不同的阶段,尽量减少或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或交叉。
一方面,是内容重复或交叉,另一方面,则是内容缺失或疏漏。但无论是重复、交叉,还是缺失、疏漏,其原因都在于缺乏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今天,礼仪教育正在大踏步地走进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校门,应该说,对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二、教育方式的多元选择
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所谓礼仪教育的操作性,是指礼仪教育与实际操作密切相关。对于具体的礼仪规范,了解它是一回事,而进行实际操作又是一回事。如果把礼仪规范只是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所谓礼仪教育的实践性,是指礼仪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要求。学了礼仪,知道了礼仪的规范和要求,就应该付诸行动,按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做。如果学了礼仪之后,掌握了有关的礼仪知识,并且也会实际操作,但就是不愿身体力行;学的是一套,而实际做的则是另一套,这样的礼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
由于礼仪教育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就不应该只是采取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方式,还应该与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说,课堂讲授重在传输礼仪知识,那么,模拟训练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操作性的特点,而日常养成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实践性的要求。理想的礼仪教育模式,应该是这三种教育方式珠联璧合的结晶。
与教学方式相联系的,还有教育考核及其标准的问题。既然学校礼仪教育需要综合采用三种教育方式,那么这种教育的考核,当然也就不可能只是采取通常的卷面考核的办法,还应该考查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而尤其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际考核学生是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礼仪风范。只有这样,才可能对学生的礼仪学习情况作出真实、全面、准确的考核和评价。三、教育重点的分段把握
礼仪教育虽然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的特点,但这决不意味着礼仪教育只需要学习具体的礼仪规范,礼仪教育的理论层面,包括礼仪的性质、礼仪的起源和发展,礼仪的规律及礼仪的真、善、美等,也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礼仪教育中,既应当让学生“知其然”,知道应当怎样做,还应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礼仪教育如果只是单纯传授礼仪的规范和具体操作的要求,而不注意对礼仪理论及其文化底蕴的探讨和说明,那么这样的礼仪教育,实际上也是残缺不全的。这样的礼仪教育,虽然在培养学生循规蹈矩、照章办事方面可以立竿见影,但却不利于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充分发挥灵活自主的创造精神,达到礼仪应用的更高境界。因为具体的礼仪规范即便包罗万象,也不可能对所有情境中的礼仪都一无遗漏地作出明确规定,而且许多杰出的礼仪典范,例如的许多礼仪风范,都是现代的礼仪规范中不可能找到先例的。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对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只有透彻掌握了礼仪文化的深刻底蕴,才有可能在无论怎样复杂的情境之中,面对无论怎样怪异或突发的问题,保持一种雍容大度、应付裕如的礼仪风度,而不至于无所遵循,无所措手足而导致礼仪失范。
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是否在学校礼仪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突出这方面的内容呢?显然不是。这里所涉及的,实际上是礼仪教育的操作层面和理论层面,在礼仪教育过程中如何把握的问题。如果从实际情况出发,那么不同阶段的礼仪教育,其重点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中小学礼仪教育,由于学生文化水平不是太高,理论把握能力不是太强,因此应重在操作方面,以礼仪规范的讲授和训练为主;大学礼仪教育,由于学生已达到较高文化水平,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把握水准,因此应重在理论层面,以探讨和把握礼仪文化的底蕴为主,而且,为了改变深入探讨礼仪理论少的现状,大学礼仪教育完全可以依靠和借助已经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较强理论功底的大学生自身。当然,重点之外,其他方面也是需要考虑的。如中小学礼仪教育,重在操作层面,但与此同时,也可以而且应该对理论层面作适当程度的涉猎,使学生在“知其然”的基础上,尽可能“知其所以然”。反之,大学礼仪教育,重在理论层面,而与此同时,也可以而且应该包容操作层面的一些内容。如大学生毕业后需要求职,因此求职方面的礼 仪规范,当然就应该是大学礼仪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礼仪教育重点篇3
关键词:高职校;礼仪教育;对策;研究
论语中“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的名句,将礼仪教育对于社会和谐发展以及学生道德素质的影响剖析的淋淋尽致。对于高职院校而言,礼仪教育对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道德品质、职业能力,以及促进校园文明和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现状而言仍存在着众多问题。那么目前高职礼仪教育存在着哪些问题,又如何提高其礼仪教育的质量,是目前高职院校致力研究的重点。
一、高职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对于礼仪教育重视不足就目前高职教育的现状和人才培养目标而言,高职教育的培养“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专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职业素养、人文素质等方面的内在品质培养。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礼仪教育只是作为公共课程开展教育,从学校、教师和学生层层主体都未将礼仪教育提到一定的认识高度。这不仅表现在礼仪教育课时较少,每周也就一两节课,并且很多学校采用大班上课方式,过多的学生也让老师力不从心,从而使教学质量大大降低。2、高职礼仪教育的师资匮乏、教材单一高职礼仪教育的师资匮乏是目前礼仪教育确缺失的一大问题,大部分老师并非专业出身,而是有相似专业甚至德育、体育老师兼任。没有专业的培训,仅仅是通过一两本书的自学而走上讲台的礼仪老师显然是有点黔驴技穷,无法真正胜任礼仪教育的重任。另外,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素材大多采用自己编写或者过于注重形式的教材为主,编写随意性大,缺乏权威性,这样的教材让学生对于礼仪教育产生了一定的误解。3、高职礼仪教育形式单一、内容不深入高职礼仪教育并非只是教会学生如何打领带、穿西装,以及各种坐姿、站姿、蹲姿等表面形式的内容,而是要深入到学生的礼仪习惯、人文素质乃至思想品德的教育领域。礼仪教育的形式单一,仅仅重视课堂的理论授课;礼仪教育内容肤浅,仅仅强调服装穿着、礼仪规则的讲解。礼仪教育形式的单一、内容的肤浅和枯燥,弱化了学生杜对于礼仪教育的重视,并且也加大了学生对于礼仪教育学习的难度,不利于礼仪教育活动开展和进行。
二、提升高职礼仪教育的策略
针对目前高职院礼仪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礼仪教育的质量,因此对于高职礼仪教育改革,采相应的措施提升礼仪教育质量势在必行。1、家校合作,转变理念高职礼仪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家长和学校对于学生礼仪教育的观念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不求不再仅仅是对实践操作能力的需求,而更多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要求。因此,一方面家庭要重视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以民主平等的方式与孩子透沟通交流,互助互爱以良好大家庭氛围进礼仪教育的提升;另一方面学校作为礼仪教育的主体要明白礼仪教育对于学生一生的重要影响,不断深化礼仪教育,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2、提升教育礼仪素养,转变教师角色针对礼仪教师专业知识缺乏问题,应该加强教师礼仪素养的提升。身教胜于言传,教师良好的礼仪素养是礼仪教育的关键,教师的着装、言谈举止、行为习惯等礼仪素养往往成为学生“上行下效”的模仿对象,是礼仪教育成败的关键。另外,分阶段实施教师礼仪素养的培训,通过办公室礼仪、校园礼仪、社交礼仪等多方面的专业培训让教师具备丰富的礼仪教育素养。并且通过教师礼仪比赛、教师风采展示等多种活动,彰显榜样力量,促进教师礼仪素养的提升和塑造。3、礼仪教学课程改革礼仪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外在的穿着、语言、行为等方面的礼仪规范,还要重视学生内在的品德修养,外在礼仪形式是内在品德素养的外在表现。将西方礼仪与中国儒道内修相结合,礼仪教育与传统文化相融合,更能对学生产生持久性的教育效果。另外对于学生礼仪教育的形式要摆脱枯燥的课堂理论说教形式,通过开展各类礼仪实践活动、礼仪比赛、礼仪形象展示等是按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深刻感受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进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礼仪知识,提升礼仪素养。并且礼仪教育要与专业能力的提升相结合,如对于护士、空乘服务、酒店服务、旅游服务专业学生的礼仪教育与专业实践紧密结合,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礼仪的积极性。4、大力营造校园礼仪氛围充满文明礼仪的校园氛围和气息,可以使礼仪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一言一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校园礼仪氛围的营造,可以通过开展各类的礼仪知识竞赛、学生礼仪风采展示以及各类活动礼仪接待等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等让学生在参与的同时切实感受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另外建立完善的礼仪考核规则,无论是对于学生礼仪规范和行为的考核纳入三好学生评优、奖学金评定以及优秀毕业生等标准当中,还是对于教师礼仪行文、文明用语等方面的考核,让师生相互评定,对等公平合理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礼仪行为的养成。
三、结语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教育如果过于强调学生成绩和技能,而忽视了学生人格、品质以及行为习惯的培养无疑是失败的。高职院下礼仪教育过程中,需要在思想上重视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礼仪教育方式、礼仪教育内容、礼仪氛围和习惯的形成等方面加强礼仪教育,提升学生的形象气质和品德素质,使学生能够成功迈出职业生涯第一步,真正成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罗芳,高职院校礼仪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2.05.
[2]张雪梅,浅析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现状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
[3]吴蕴慧,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教书育人,2013(36).
[4]耿娜,高职生礼仪教育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示范大学,2010.04.
礼仪教育重点篇4
关键词:礼仪 教育 融合 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006-01
我国自古有“东方礼仪之邦”美誉,礼仪一直被当作人生的基础课程。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为什么现在的国人,连最基本的礼仪都丢失了?坐公交不排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地铁拉大便,连国外的一些公园都只用汉语写着警示牌“不要乱扔垃圾”,只用汉字目的很明确,就是专门针对中国人,这可能让很多人都迷惑不解。我认为现在不必追究为什么会弄成这个地步,而且要尽早从教育开始,从学校抓起,把我们的下一代人教育成为有礼的人,重拾“礼仪之邦”的美誉。
1 借他山之石,丰富我们的礼仪教育
在国门之外,很多国家办有专门礼仪学校,更多的是将礼仪纳入基础教育之中,让孩子在进入校门之际就开始学习礼仪,使之从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立人立业”的根本。如,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就提出了培养“绅士、淑女”的教育。日本、韩国开设了礼仪道德课,正式以书本形式向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教学,内容便包括各方面的基本礼节和道德规范。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场所,礼仪教育是德育、美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开展礼仪教育,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有礼之人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不要总是津津乐道地说自己还是“礼仪之邦”,要借他山之石,学习国外好的经验,从小抓起,从学校课堂开始,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
2 做全面分析,抓准礼仪教育的重点
西方国家的“绅士、淑女”教育不一定合适我们的文化和国情。我国古代社会的“礼制”从本质上更偏重于政治体制上的道德教化,有的可以继承和发扬,有的因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可被淘汰。从我的理解看,现代文明礼仪的灵魂是“尊重”,就好像你坐公交插队,不就是不尊重被你插队的人吗?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不就是不尊重被你吵得不耐烦的人吗?因此,我觉得现代的良好礼仪习惯就是要懂得尊重他人,以礼待人会让人感觉很舒服,以“尊重”为核心的礼仪能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学校,能使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友善,使校园的文明氛围更浓,树立起学校的良好形象;在家里,使家庭更加充满关爱,更加和睦、幸福,使邻里的关系更加融洽;在社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有人情味,少一些矛盾,多一份温情,使人们的行为受到自我约束,使社会更加文明。
3 善总结积累,扎实开展礼仪教育
我们国家一直非常重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从“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到《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德育大纲》再到《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都对礼仪教育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近年来,深圳市中小学对文明礼仪教育进行了实践和研究―― 宝安区文明办和教育局联合印刷出版《魅力少年―― 中小学文明礼仪实用手册》,发放至各学校,要求各校利用班会课、主题团日、队日活动等组织学生学习。特别是为迎接第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全市中小学开展了如火如荼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有的学校每个班级建立文明礼仪规范记录本,记录文明礼仪的点点滴滴;有的学校自编学生学习歌、纪律歌、礼仪歌、卫生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有的学校“七美”教育塑造知礼向善、文明自信的礼仪小天使;还有的学校携手社工迎大运……兄弟学校的这么多的经验做法,让我们大开眼界,他们的礼仪教育给了我很好的经验,但同时我也发现许多问题。第一,把礼仪教育的重点集中在活动、行为、操作表象训练上,没有从文化的大背景中,从人的精神内涵中加以研究开发。第二,鲜有学校把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到课堂中,渗透到师生的交往对话中去,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文明礼仪教育如果只做表面文章,就容易成空洞的形式主义。所以,如果要在学校开展礼仪教育,一定要让礼仪教育进课堂,一定要让礼仪融合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要长期坚持下去,让它内化成学生的习惯。
4 重结合实际,让礼仪教育回归生活
礼仪教育,不能划一而论,不是只搞一两次活动、比赛就能成的。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体系。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和实践性。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的谈吐、举止、服饰等个人礼仪,以及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领域的交往礼仪,让礼仪教育回归生活,成为常态。
如我们学校实施的1~3年级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为:
个人礼仪:知道常用的礼貌用语;掌握正确的形体姿态,养成良好的坐、立、行的习惯,保持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等。
交往礼仪:能恰当、得体地称呼他人;懂得尊敬父母,对长辈有礼貌;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遵守秩序,轻声交谈,不打扰他人等。
如我们学校实施的4~6年级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为:
个人礼仪:掌握问候、致谢或致歉等礼貌用语;掌握微笑、点头、鞠躬等常用体态语等。
交往礼仪:孝敬父母长辈;学会倾听他人;知道餐桌上的基本礼仪,文明就餐;遵守公共场所的礼仪规范,做文明游客、文明顾客、文明乘客、文明观众等。
通过我校长期的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涌现了很多典型事例:事例一:一天中午放学,天空下着蒙蒙细雨,校园值日的李少青主任正疏导出校的队伍,一个稚嫩的声音在他身旁响起:“老师,给你一把伞。”一只小手举着一把伞努力地举向老师的头顶……事例二:一次上级评估的学生座谈会结束后,起身时离去时,受访谈的同学一律把带歪椅子扶正回位―― 这是评估小组会后专家跟我们说到的一个小细节。
将文明礼仪融入各种教育场合和活动的同时,将文明礼仪渗透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去,将“尊重、平等、文明、友爱、和谐”成为师生的内在体现。
如果能把礼仪教育进课堂,并长期执行下去,我想不久的将来,“礼仪之邦”的美誉叫起来会更踏实,更响亮!
参考文献
[1] 张朝晖,尚金森.实现文明礼仪教育的系统化、常态化、生活化[J].中国德育,2011(2):18-20.
礼仪教育重点篇5
关键词 大学生;文明礼仪;礼仪教育
一、当代大学生的文明礼仪现状
一是目前当代大学生的文明礼仪状况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存在着差距。在大学的校园中,大学生当中仍普遍存在着言行举止不够文明,礼仪礼节礼貌缺失现象,如不与老师打招呼,课堂上手机不关,肆意发短信,更有甚者吃东西、讲话,完全不顾任课教师的存在,在图书室和自习室等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情侣之间甚至毫无顾忌地亲密动作,课桌、厕所、墙壁上到处乱写乱画等。这些现象表现出当代大学生缺乏最基本的文明礼貌和礼仪修养,极度恶化了大学生的整体形象。
二是当前高校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施不够深,不够广,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第一,高校没有足够重视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缺乏系统的管理,有些高校针对相关专业开设相关的文明礼仪课程,有些学校将文明礼仪课程作为选修课由学生自愿选修,有些学校甚至根本没有涉及文明礼仪课程,这样就使得文明礼仪教育没有普及到所有的学生,直接影响了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发展程度和大学生文明礼仪修养的提高。第二,高校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使得教学水平的提高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第三,高校开展大学生文明礼仪课程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带有一定的功利性目的。例如,有些学校开展文明礼仪课程只是针对学生求职就业,只教授了学生基本的文明礼仪技巧,并没有深层的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学生没有掌握到文明礼仪的内涵和精髓,使得文明礼仪教学搁置在表面层次。
三是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实践中还存在实施方一法单一问题,尚未形成教育合力。突出的表现是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政策支持不够、专业支持不力等,削弱了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效果。
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深入开展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通过理论创新与实践加强来解决在高校中存在的文明礼仪问题。
二、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对文明礼仪教育在培养上的缺失
家庭是人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长是人出生后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人成长过程中行为的养成及学校的教育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家长的个人行为举止及家庭教育对孩子文明礼仪养成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绝大多数家长在忙于工作或生计,或自身的素质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孩子的文明礼仪各方面的教育,甚至部分家长自身尚存在着不文明的行为,也在影响着孩子的文明程度。此外,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是在家人建构的“温室”中成长起来的,性格上往往都唯我独尊,不懂得如何尊重和关心他人,缺乏基本的文明礼仪意识。家庭教育对文明礼仪教育的偏失,导致孩子不注重自身修养,在成长的过程中养成了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习惯。
(二)高校对大学生文明礼仪行为管理的松懈
是否具有良好的文明礼仪素养是评价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当代大学生应该视文明礼仪修养是一种习惯、一种理念,一份责任。如今在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尚未改变,高校教育过分注重大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文明礼仪规范行为的养成,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逐渐的淡出校园。在当代高校中缺乏专职管理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机构和人员,专管德育的德育处没有发挥到应有的效能,许多教师在职责上还分管其他一些事情,往往会忽略大学生文明礼仪规范的管理,导致高校对大学生文明礼仪行为管理上的松懈,进而使得当代大学生在校园中会出现一些不文明现象。
(三)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整体素质存在着差异,大学生自身的文明礼仪素养有待提高。当代大学生受到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往往更多的是追求自由和个性,注重自我能力的提升,关注自我的获取,从而漠视基本文明礼仪的培养。当今大学生在大学这个自由的环境空间中,如困兽般解开束缚,淡漠了自身的文明礼仪形象,因此我们在校园中可以频频看到课桌文化、厕所文化等现象的出现。在对“学校普遍存在的课桌文化、WC文化现象,你的态度是如何的”这一问题调查中,有86人居然表示很欣赏那么好的诗句,约占调查对象的44.5%。仅有约19.3%的人表示讨厌看到,其余约35.9%的人表示没注意看过。在欣赏这种文化与讨厌这种文化的差异上,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严重的缺乏文明礼仪教育,大学生自身应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
三、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对策
(一)重视教育主体在加强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中的重要性
(1)重视教育主体关系着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性质和效果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在其教育过程中,始终要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曾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主体建设,便关系着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性质和效果。从某种程度讲,学校文明礼仪教育是大学生文明礼仪素质形成的重要基地,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效果决定着大学生的文明程度,进而决定着整个社会的总体素质的提高。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的礼仪教育是超越任何一种教育形式的。只有教育主体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才有可能在整个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过程中坚定正确的方向,增强教育的效果。
(2)重视教育主体关系着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新局面的开拓
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能否在实践中收到实效,一是靠理论教育的力量,一是靠教育主体的人格力量,不论是理论教育的力量还是教育主体的人格力量,都是通过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工体作来体现。
当今,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转型的新时期,面临着许多新形势,这既对文明礼仪教育提供良好机遇,同时也汤带来严峻的挑战。教育者在新的实践中面临新的问题,要进行研究及解决,总结经验,发现规律,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是否重视教育主体,关系着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成败,也影响着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新局面的开拓。
(二)丰富教育内容的策略选择
(1)扩展文明礼仪教育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现代社会是信息发展迅速的时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开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日益频繁与密切。当代大学生不能一味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一读好书固然重要,同时也要了解社会,参加必要的社交活动。因此,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内容应结合各专业特点,在传授文明礼仪教育的理论知识时,应不断的扩大文明礼仪教育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加强社交礼仪及各项专项礼仪的培训活动,使大学生尽快掌握适应社会环境的基本技能,成功融入社会。
(2)倡导先进的文明礼仪教育理念,设置专门的文明礼仪课程
高校应根据专业的特点设置符合大学生实际状况的文明礼仪课程,使大学生掌握系统的文明礼仪基本理论和具体规范。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不仅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而且能使大学生掌握和学会规范自身言行举止、塑造良好形象的技巧。
(3)明确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目标,拓展文明礼仪教育内容的功能
文明礼仪教育的目标,是指实施文明礼仪教育所期望达到的结果。它规定了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及其发展方向,是文明礼仪教育的出发点,制约整个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当代大学生的基本文明礼仪素养状况令人堪忧,文明礼仪对大学生不仅是理论知识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思想认知的问题。高校文明礼仪教育内容应明确目标,从教育大学生的全面成才出发,注重文明礼仪知识的普及及文明礼仪的知行统一。学校应立足于整体培养目标,结合当今时代的要求、大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岗位的需要和大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有计划地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开设相应的文明礼仪课程,进行必须的专项文明礼仪的培训,引导大学生知礼、守礼。通过文明礼仪教育,使得大学生自觉按照文明礼仪规范约束自身行为,提升内在的道德素质,提高大学生对文明礼仪的认知,提高自身的文明礼仪素养,实现全面的进步和完善。
(三)重视自我教育的策略选择
(1)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通过参与校园活动,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集体意识,帮助学生汲取精神力量,从而实现学生自我教育。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大学生在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使大学生的主观认一识在客观实际中得到检验,提高大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增强人学生自我教育的实效性。
(2)正面引导,建立机制,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
大学生自我教育需要正面激励,建立切实有效的引导机制。第一,利用树立榜样及典型,使大学生在言行举止_卜有学习和模仿的楷模和标兵。第二,利用对文明礼仪教育的大力宣传,营造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良好氛围,使大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得到熏陶,自觉的进行自我教育。第三,利用在优秀的文化资源中萃取的先进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提升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思想境界。《礼记·大学》中云:“欲治其国者夕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之。当代大学生应当主动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粹,正心修身,传承我国传统的礼文化,用先进的知识武装自己,提升自身的良好素养及竞争能力。
(3)将自我教育贯穿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养成教育在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自我教育具有“养成教育”属性,需要大学生进行实践。将自我教育的理念贯穿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之中,寓文明礼仪教育于日常娱乐、实践及学习中,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营造良好的氛围,满足学生的需要,使文明礼仪教育时时处处都存在,达到“空气养人”、“空气育人”、“空气指引人”。
结论
总之,加强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明礼仪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是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对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有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进而为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可以有效促进中华传统礼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史妍,从大学生的文明现状看高校的文明礼仪教育[J].经济师,2011/07
[2]张连华、陈鹏、代巍、周超,和谐校园环境视角下的大学生文明礼仪调查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2/09
[3]林芳,让文明礼仪成为一种习惯——谈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礼仪修养[J].咸宁学院学报,2011/10
[4]吴海涛,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偏差[J].学周刊 2013/19
礼仪教育重点篇6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礼仪教育 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6-0164-03
一、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礼仪教育的现状
礼仪是思想道德、文化修养、社会需求的重要体现,也是反映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和标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二十一世纪国家建设的主力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和人才保证,加强中职学生的礼仪教育是提高其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也是使之适应社会需要,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的必要前提,同时成为不断推动社会迅速发展和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手段之一。
近几年,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为职业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职业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和良好局面,在校学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但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和普通中学相比,多数学生都有“失败者”的心态,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和抱负,带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进入学校,尤其是心理状态不平衡,为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一些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礼仪都不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类现象:在公共场合随地吐痰、乱扔杂物、高谈阔论;在人际交往中冷漠自私、污言秽语、不懂得尊重别人;着装怪异、暴露;妆容夸张等等。这完全不符合作为学生应有的姿态,也严重影响了职业学校应有的社会形象和声誉,这与国家和社会对现代从业人员的要求是不相吻合的,不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能够接受的。
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发现,中职学生基本的礼仪素养都不尽人意,更不要谈人格特质和内涵修养了。因此,作为中职学校,我们有必要关注礼仪教育的重要作用,将礼仪教育尽快纳入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中,针对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特点,有效地开展礼仪教育,从激发学生的礼仪兴趣出发,转变传统礼仪教育注重说教的形式,引入讨论、观摩、模拟扮演、社会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全新模式,使礼仪课堂多元化,生动化,增加学生对于礼仪的认识和感悟,提高中职学生的德育素质水平,促进校园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帮助中职生顺利实现就业,优化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使之适应社会和国家对中职人才的需求。
二、礼仪教育对提高中职学生德育素质的作用
德育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成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道德是个体成长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旦发生扭曲,便会出现严重的毁灭性后果。当前,由于受到西方势力的文化渗透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利益刺激,中职学生道德水平不容乐观。知书达理、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青年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一个优秀的人才,不仅应当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礼仪修养。只有这样,才能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对于个体综合素质的要求。
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是调整社会成员在社会中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礼仪是良好品德修养的表现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质养成的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道德品质需要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去体现。对青年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行为准则,不仅可以丰富礼仪知识,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懂得在实际生活中按照礼仪规范表现自己的行为,而且可以做到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养的现代文明人。
在中职学校开展礼仪教育要结合中职教育的特色来进行,职业学校礼仪实践教育应在注重教育覆盖面的同时,在教育过程中使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社团活动相结合,做到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点面结合,从而整体推进学校的礼仪文化和礼仪意识。“面”上以实践活动宣传教育为主,“点”上以实践活动为主,根据年级不同参与相应“点”的实践活动。从而通过积极向上的校园活动,予以正面教育和积极引导,逐步帮助和引导学生改掉陋习,弘扬良好的行为,实现学礼、知礼、懂礼、守礼、用礼的目的。
此外,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援引学生中存在的事例来进行警示教育。教育源自生活,只有将教学内容和学生自己的经历联系起来,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主动吸收礼仪知识,并直接运用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当然,教育成于细微,教师是职业学校礼仪教育的代言人,他们的日常行为和人格力量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中职学生人格和心理等各方面还处于不稳定的阶段,受到外界的影响极易发生突变和转型。教师是学生在学校中行为和思想的指引者,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注重内在修养,切实提高日常教育教学中的质量,提升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通过言传身教感染学生,在仪表、谈吐、举止、为人等方面成为学生学习的表率。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教师要注意每一个与学生相处的细节。当学生见到老师问好时,老师也应该点头或招手向学生回礼。当学生帮助了老师,老师应向学生说“谢谢”。当老师做错了,也要敢于向学生道歉。这样的小节,体现出师生互相尊重,会给学生留下文明礼貌的好印象,令学生在受到教育的同时,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教师只有在平常交往中,处处体现文明和平等,才能引发学生注重自身行为,努力保持文明、礼貌的处事风格和姿态。
三、礼仪教育对加强中职学校校园管理的作用
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发展,对产业工人的要求也更为全面。除了掌握切实的技术水平之外,还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礼仪教育的目标,是传授高素质劳动者所必需的礼仪基本理论和技能,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增强其适应社会和职业变化的能力。
中职学校的校园管理与其他学校相比,具有更大的难度。中职学生中存在价值导向问题,偏重物质享受,思想懒散,学习目的不明确,急功近利,上进心缺乏,公德意识薄弱,理想信念动摇,精神危机四伏,心理品质不堪一击。这些存在的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将与中华民族的传统优良道德背道而驰,严重影响社会对中职学校的评价,很难适应经济飞速发展对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的要求。
作为中职学校,要充分发挥礼仪教育的积极作用,将礼仪教育纳入正常的课堂教学中,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只有提高学生个体的礼仪标准,才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优化和谐校园建设。因此,我们可以遵循以学生礼仪技能培养为核心和与职业岗位相联系这两个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建立礼仪教育的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礼仪、待人接物的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与人交往的礼仪、求职礼仪等方面的教学,帮助学生明确合乎礼仪规范的行为准则,进而将礼仪知识付诸于日常行为中。
礼仪教育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学校通过礼仪知识的传授、礼仪规范的制订和礼仪标准的考量,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校园内营造积极和谐的人际互动氛围,避免吵架、打架等人际纠纷的发生,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相信他人,注重自我内涵的修炼和专业技能的强化。学校可以成立礼仪队,专门为学生进行基本礼仪和社交知识的传授和讲解,包括服装搭配、人际交往、化妆知识等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热情的讲座的开设,让学生切实掌握礼仪知识,并运用于日常学习生活中来。学校还可以结合节日等重要契机,通过组织大型的礼仪教育活动,比如主题演讲赛、辩论赛、优秀学生事迹宣讲、励志小品、文艺晚会等,将礼仪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之中,营造良好的校园礼仪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通过切实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在活动中自觉地接受礼仪教育,并将活动中获得的感悟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
学校还可以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在校园内醒目的地方贴上礼仪规范细则,在楼梯走廊贴有礼仪方面的宣传标语,班级有各具特色的班级礼仪标语,餐厅有文明用餐标语;每天安排学生礼仪队在校门口迎、送师生,每周举行由礼仪标兵担当的全校升旗仪式;利用橱窗、广播、校报等及时报道礼仪标兵和礼仪示范班级的事迹。在整个校园内形成隐性的礼仪教育素材,发挥出无声的礼仪教育作用。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凝练文明校风,培养文明学生。在校园这个严肃而活泼,紧张又文明的人文环境中,青年学生不仅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引领他们自觉加强道德修养。
四、礼仪教育对促进中职学生择业就业的作用
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毕业后较好地在社会上立足。在中职学习过程中开展礼仪教育,通过传授着装礼仪、行为举止礼仪、交往礼仪、出行礼仪、谈话礼仪、应酬礼仪等,让学生掌握适应社会的细节和要领,从学生时代就开始规范自身的行为举止,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这有利于中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避免因为失礼等细节而丧失就业机会。同时,通过礼仪习惯的养成,也能促进学生形成自信。比如,通过礼仪知识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如何合适地打招呼,形成自然的表情和态度,久而久之,能平等自由地进行人际交往。在人际交往中,尊重是最为关键的。教师在向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中,可以援引相关的例子来激发学生对于尊重重要性的感知。
比如,《一支铅笔的故事》说的是:“一个企业家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卖铅笔的小贩,顿生怜悯之情,把1元钱丢进卖铅笔人的怀中就走了,后来觉得不妥,返回身从卖笔人那儿取出一支铅笔,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记拿笔了。”这个故事正告诉同学们尊重无贵贱之分,尊重是平等的。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自己首先应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尊重人的人常说:“请原谅”“对不起,冒犯了”“谢谢”“我明白你的感受”等等。尊重人的人常这样做:“等别人说完后才开口、为女士或老人开门、在交谈时注意倾听,不轻意打断别人的话、不说无礼的话”等等。“礼仪”从话里来,话从心中出,只有内心尊重他人,才会有得体的礼仪言行。
中职教育是直接面对社会的,作为中职学校,要拉近与社会的距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元互动的礼仪网络,定期进行有关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的专题讲座,使学生对礼仪规范能理解消化;举办“家长学校”,把学校制订的有关礼仪规范交给家长,让家长在家起好教育、监督作用;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中职学校可以聘请校外辅导员,邀请本地区有代表性的德育模范做关于社会公德的教育活动,协助学校做好社会礼仪教育工作。社会礼仪教育活动的开展还有一个社会环境问题。因此,中职学校可以组织学生步入社会,做好礼仪宣讲工作,呼唤每个公民积极做社会礼仪的模范。在义务宣讲的同时,对中职学生自身来说,也是一次礼仪教育的过程。
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顺利步入社会。教师要充分注重礼仪教育的功能,在课堂上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鼓励学生敢于探索与创新,善于在竞争中表现自我、推销自我;教导学生摒弃一些传统观念,以适应社会。为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求得生存与发展,教师要教导学生懂得平等互利、精诚合作、团队精神、自律自强等人与人之间融洽和睦相处的原则;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求职面试等课堂模拟实训,使学生在实训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了解求职成功的技巧;通过顶岗实习、社会调查、青年志愿者等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增长才干,培养学生的职业应变能力和职业岗位应用技巧,从而缩短职业岗位的适应期,为学生走入社会、站稳脚跟,打下坚实的基础。
礼仪教育是中职德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分析来看,具有不容忽视的众多的功能和作用。作为中职学校,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重视礼仪教育的好处,培养学生相互尊重,平等互助,注重仪态,礼貌交往,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际场景的运用,使中职学生切实掌握日常礼仪,做文明的技术人,形成高雅的气质,在社会前进的大潮中发挥自己的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胡翔环.从礼仪需求现状探索礼仪教育的实践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2009(6).
[2]覃雪萍.对青年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1).
[3]贾朝东.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礼仪教育的实践探索[J].交通职业教育,2009(3).
[4]权亚萍.以礼仪教育促德育工作[J].职业技术教育,1998(5).
[5]蔡秀建.中职学校开展礼仪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3).
礼仪教育重点篇7
[关键词]职业院校 礼仪技能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余添(1974-),女,广西北海人,北海职业学院文化与传媒系,讲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和礼仪教育。(广西北海536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0C23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5-0109-02
礼仪是一种行为规范,是个人道德修为、文化涵养和交际能力的外化形式。礼仪技能的高下直接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礼仪技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礼仪技能教育是职业院校学生立足于社会,更好地服务社会的基础。
一、职业院校礼仪技能教学的意义与价值
(一)德育视角下礼仪技能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直以来,教育界都特别注重教育学生“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学做人”要求对学生进行确有实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加强礼仪技能教育,有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有助于德育目标的实现。
礼仪究其本质就是一种规范,得到全社会的肯定,具有约束人们行为的功能,能够引导、支配乃至控制人们的行为。在社会交际过程中,人们常用礼仪来衡量和判断一个人。随着社会的发展,礼仪越来越凸显出其规制功能。职业教育特别注重职业道德教育,而礼仪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得益彰,可以说礼仪技能教育实际上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职业院校的学生习得了礼仪技能,在学习、生活以及今后的工作中,就能自觉地按照礼仪规范做人做事,被社会所认可,赢得交往对象的好感和尊重。
(二)素质教育视角下礼仪技能教学改革的意义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必须提升自身综合修养,而礼仪技能教育就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礼仪在形式上表现为人的言行举止、处世的仪容仪态。事实上,人的言行举止、仪容仪态折射出来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养,是一个人对社会的基本观念和对人际关系的基本理念的外化,是一个人道德意识、道德信念和道德情感等精神内涵的外化,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外显部分。因此,礼仪技能教育不应该只是停留在知识学习的层面,而应当以知识学习为基础,引导学生实际运用礼仪技能,在社交中正确地表达对交往对象的理解与尊重,逐步将礼仪内化为自身的习惯或本能,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增强就业能力视角下礼仪技能教学改革的意义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这种见解颇有道理。职业教育的确应以就业为导向。过硬的礼仪技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就业质量。
仅从礼仪技能中的应聘礼仪技能的角度足以看出礼仪技能的作用。从求职伊始,良好的印象是第一块敲门砖。多数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本身实力不错,只是因为面试时礼仪方面做得难令人满意,导致丧失工作机会。礼仪是求职面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可以让用人单位了解学生的修养情况,有时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录用。因此,从增强就业能力视角下强调礼仪技能教学改革是确有必要的,尽管可能有功利之嫌。
二、职业院校礼仪技能教学的现状
(一)礼仪技能教学难度大,教学实效不强
礼仪技能教育本身应从小开始抓起,但在应试教育框架内,家庭、学校乃至学生都把学业成绩作为奋斗的目标,导致礼仪技能教育缺失。礼仪技能教育缺位多年后到高校阶段再抓,就已经为时过晚,难度自然加大。而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这种难度似乎更大。因为基于目前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整体不强,民众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导致多数家庭和学生选择职业教育时顾虑重重,即便选择了,也多数不是心甘情愿。这种情况下,职业院校的生源素质在起点上一般都比本科院校低,由此加大了职业院校的礼仪技能教育的难度。学生礼仪技能基础较差,教学难度大,如此陷入一种不良的循环,直接反映了礼仪技能教学的效果不强。
(二)礼仪技能教学难受重视,地位尴尬
各校都开展了礼仪技能教育,但礼仪技能教育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课程地位尴尬。部分院校仅在毕业班进行礼仪技能教育,并且不是以完整的课程形式,多采用讲座的方式,所有的毕业生参加几次礼仪讲座就算是进行了礼仪技能教育,采用的是一种过场时的方式。有的院校将礼仪技能纳入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该课程的一个模块或项目,这种安排下的礼仪技能教育大多仅限于求职礼仪教学,礼仪技能教学内容过少,功利性过强。综观这些做法,我们发现,各校从本质上尚未能真正重视礼仪技能的教学,对礼仪技能教育的意义缺乏最基本的了解。
三、职业院校礼仪技能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明确职业院校礼仪技能课程的地位
将礼仪技能课程定位为必修课,提升课程的地位,是职业院校礼仪技能教学改革的第一对策。从素质教育角度看,礼仪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之一。从职业教育的性质和目的看,礼仪技能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职业教育以培养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己任,所以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较高。而善于在社交和服务中展示个人良好形象,语言、行为和神态大方得体,能够增强业务伙伴或交易对象之间的亲和力,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对于促成交易、完成任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掌握礼仪技能可以使学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做到游刃有余,立于不败之地。
礼仪技能就是关于礼仪知识的学习与运用的技能,该技能强调人际交往中正确表达对交往对象的理解与尊重。礼仪技能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提高职业能力,更快融入社会。强调礼仪技能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举措。然而在现实的职业教育体系内礼仪技能教育的地位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和肯定,礼仪技能基本停留在浅表层次,由此导致对礼仪技能教育认识的片面性。事实上,现代社会的任何工作、任何一个岗位都离不开人际交往活动,因此应当重新审视礼仪技能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从职业能力和岗位需求的视角看待礼仪技能教育,给予充分重视,从课程地位和性质上着手,启动礼仪技能教学的改革。
(二)明确职业院校礼仪技能教学内容
科学构建教学内容是职业院校礼仪技能教学改革的基础性工作。我们认为,从职业能力构成以及岗位需求看,职业院校礼
仪技能教学的内容应至少包括语言礼仪技能、行为礼仪技能和仪态礼仪技能。
1 语言礼仪技能。语言是社交的工具,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媒介或符号,人际交往离不开语言。“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俗语可以用来刻画语言礼仪技能的重要性。得体准确的语言可以反映学生的文化涵养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巩固学生的职业岗位。
语言礼仪技能的基本要求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语言的学习(包括普通话的学习、部分地区通用语言的学习、岗位外语的学习);语气与态度的把握;常见礼貌用语与问候语的正确使用;言谈的类型与形式的正确选择;商务沟通和谈判中语言技巧的运用等。在语言礼仪技能教学中要围绕这些基本要求,采用多种形式,促使学生习得这一最基本的礼仪技能。
2 行为礼仪技能。行为礼仪技能包括正确使用手势、掌握握手礼仪、迎送礼仪、引见礼仪、递物接物礼仪、拜访礼仪等。
3 仪态礼仪技能。仪态是指人在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姿势,主要包括走姿、站姿、坐姿与蹲姿等,当然还包括人的神态。仪态在当今社会中已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随着人们社会交际的深入和拓展,更要学会通过完善自我的仪态去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仪态礼仪技能还包括修饰仪表、适当化妆和规范着装等技能。礼仪技能教学内容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分类和组合,如可以按礼貌礼仪技能、校园礼仪技能、求职应聘礼仪技能以及社交沟通礼仪技能的模块化方式安排教学内容,也可按办公礼仪技能和社交礼仪技能模块安排教学内容。
(三)加强礼仪技能实践教学活动
职业院校学生礼仪技能的习得,关键环节在于实践。任何班级都可以借助班级礼仪活动、主题班会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关注礼仪;社团组织可以通过礼仪训练,挑选优秀学生参与公共活动的礼仪服务,以点带面,培养学生的礼仪技能;系部或学院的学生礼仪风采大赛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参与中提升礼仪技能;在礼仪技能课程教学中采用互动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促使学生全面提升礼仪技能。
礼仪技能实践教学活动还有一个很好的途径就是模拟训练。模拟训练法堪称一种直观、生动、可行且实用的礼仪技能教学方法。
以模拟的方式在课堂上浓缩社会舞台,固定职业场景,化静态为动态,转被动为主动,使学生全员参与,身临其境,感悟和体验生活,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拓展学生视野,弥补学生实践经验和生活阅历的不足,使学生熟悉相关礼仪礼节。模拟的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如接待、接听电话、分发名片、宴请、谈判、安排庆典活动等。
(四)注重专业礼仪技能教育
职业院校开设的专业千差万别,就业方向各不相同,所对应的职业和岗位要求差异很大,所以礼仪技能教育必须充分考虑专业的特点,结合岗位需求,在学习专业课程过程中,努力融入礼仪技能教育,营造专业礼仪氛围
礼仪教育重点范文
本文2023-12-20 14:57:13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5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