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造林的含义范文
植树造林的含义篇1
植树节简介
植树节(Arbor Day/Tree Planting Day)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植树节。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是为了动员全民植树而规定的节日。1979年2月23日,我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仍以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植树节标志的含义:
1. 树形,表示全民义务植树3至5棵,人人动手,绿化祖国大地。
2. “中国植树节”和“3.12”,表示改造自然,造福人类,年年植树,坚韧不拔的决心。
3. 五棵树可会意为“森林”,由此引伸连接着外圈,显示着绿化祖国,实现以森林为主体的自然生态体系的良性循环。
20xx植树节时间
植树造林的含义篇2
关键词:景观设计;植物造景;运用
1 植物造景的概念
传统的植物造景定义为:“利用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植物景观的视觉效应,其植物造景定义中的“景观”一词也主要是针对视觉景观而言的。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的内涵也随着景观的概念范围不断扩展,传统的植物造景概念、内涵等已不能适应生态时代的需求。植物造景不再仅仅是利用植物来营造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它还包含着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我们应该看到,植物造景概念的提出是有其时代背景的,植物造景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概念提出的那个时代,而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尤其是随生态园林的不断发展而发展,这才是适合时代需求的植物造景,持续发展的植物造景。
2 植物造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2.1 植物造景运用的原则
2.1.1 自然性、生活性、科学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长期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早已厌倦满目高楼林立,大家向往绿色,渴求自然。因此,在绿地建设中,植物造景就应当充满生活气息,富有人情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2.1.2 景观特色鲜明,层次丰富。特色鲜明的景观形象能增强园林绿地的活力和艺术感染力,要表现这样的景观,必须有文化做基础。同时,优美的景观还要有丰富的层次,乔、灌、草、花合理搭配,以满足人们不同视角的需要。
2.1.3 因地制宜与合理引进相结合。我国幅员辽阔,物种丰富,树种分布南北差异很大,在设计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合理选择能适应的树种,倡导以乡土树种为主,同时,可有计划地引种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来树种增加本地区园林植物种类。
2.2 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的表现手法在当代的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2.1 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每种植物都具有它的个性,有不同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2.2.2 充分运用植物的观赏寓意来表现意境美。根据不同的造景需要选择不同的树种,创造不同的景观效果,感受不同的寓意,从观赏植物的形态美到植物的意境美。
2.2.3 充分表现植物景观的色相。如针叶林呈蓝绿色,常绿阔叶林呈深绿色。
2.2.4 充分表现植物景观的季相。在较长的植物生长期内,用较多的品种,满足对色彩的需求显示出季相变化,按照植物的季相演替和不同花期的特点创造园林时序景观,使在不同的季节,在同一地区产生不同群落形象。
2.2.5 配置方式的多样化。植物配置方式总体来说可分为自然式种植、规则式种植与混合式种植。
2.3 植物造景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效果
2.3.1 利用园林景观植物展现地域性特色。利用园林生态的不同及各地气候的差异,使植物呈现出地域性的景观。
2.3.2 利用园林植物进行意境的创造。中国园林善于应用植物题材,表达造园意境,以花木作为造景主题,创造风景点。国内已建成的各类公园风景点中的植物专类园有月季园、竹类园、木兰园、桂花园,还有香花园、岩生植物园、百草园、中草药园等。
2.3.3 运用园林植物形成空间变化。植物本身是一个三维实体,是园林景观营造中组成空间结构的主要成分。枝繁叶茂的高大乔木被视为单体建筑,各种藤本植物爬满棚架及屋顶,绿篱修剪整形后颇似墙体,平坦整齐的草坪铺展于水平地面,因此植物也像其它建筑、山水一样,具有构成空间、分隔空间、引导空间变化的功能,植物在空间上的变化,可以借助借景、障景等手法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人们的视线的改变产生效果。
2.4 植物造景的方法
2.4.1 孤植。多为欣赏树木和个体美而采用此法,适合孤植的树木要求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2.4.2 规则式种植。在纪念性区域、入口、建筑物前、道路两旁等地方一般需要规则式布置,以衬托肃穆整齐的气氛。
2.4.3 林植。在森林公园中表现为风景林,有纯林和混交两种形式。纯林整齐、壮观,但缺少季相变化;混交林由多树种组成,往往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较纯林的景观要丰富一些。城市园林中林植一般出现在大的公园、林荫道旁、小型山体、较大的水面边缘等。可在林中散布的树木,多选取具秋色叶特性、树干光滑、无病虫害的种类,如银杏、马褂木、栾树、杨树等。
3 结语
总之,在进行植物造景时,要充分挖掘植物自身的生物特性,把植物的美充分表现出来,同时,要把传统的艺术手法与现代精神相结合,创造出既符合植物生态要求,又景色迷人、健康优美的植物空间,满足游人的游赏要求。
参考文献
1 程世清.浅谈种植设计中观赏树木的选择和配置[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
植树造林的含义篇3
植树节意义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为了保护林业资源,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设立了植树节。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并积极投身植树造林活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将会得到不断的改善。
国外曾有学者对树的生态价值进行过计算:一棵50年树龄的树,产生氧气的价值约31200美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约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价值约31200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00美元;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繁衍场所价值31250美元;产生蛋白质价值2500美元。除去花、果实和木材价值,总计创值约196000美元。
这一计算是否精确姑且不论,就树木的实用价值而言,确是显而易见的。
一棵树可以生产200公斤纸浆,而这些纸浆如果要生产卫生纸,则至少有重为100克的卫生纸750卷。
在城市,一棵树一年可以贮存一辆汽车行驶16公里所排放的污染物。很多树木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如1公顷柳杉林每天可以吸收二氧化硫60千克,其他如臭椿、夹竹桃、银杏、梧桐等都有吸收二氧化硫的功能。当城市绿化面积达到50%以上时,大气中的污染物可得到有效控制。
城市森林可增加空气湿度,一株成年树,一天可蒸发400公斤水,所以树林中的空气湿度明显上升。据计算,城市绿地面积每增加1%,当地夏季的气温可降低0.1摄氏度。
城市林带、绿篱有降低噪音的作用。宽30米的林带可降低噪音6——8分贝。
林区每立方米大气中有细菌3.5个,而人口稠密缺少绿化的城市可达到3.4万个。有树木的城市街道比没有树木的城市街道大气中含病菌量少80%左右。
城市防护林具有减缓风速的作用,其有效范围在树高40倍以内,其中在10——20倍范围内效果最好,可降低风速50%.
在农田林网内通常可减缓风速30%——40%,提高相对湿度5%——15%,增加土壤含水量10%——20%.据测定,林冠可截留降水20%左右,大大削弱了雨滴的冲击力;地表只要有1厘米厚的枯枝落叶,就可以把地表径流量减少到裸地的1/4以下,泥沙减少到裸地7%以下。
一公顷林地与裸地相比,至少可以多储水3000立方米。1万亩森林的蓄水能力相当于蓄水量达100万立方米的水库,而建造这样一个水库需要投资千余万元。
有专家预测,假如地球上失去了森林,约有450万个生物物种将不复存在,陆地上90%的淡水将白白流入大海,人类面临严重水荒。森林的丧失使许多地区风速增加60%——80%,因风灾而丧生的人就会上亿……
植树节由来3月12日是我国自己的植树节日,同时这一天也是孙中山逝世纪念日。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在他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就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20xx年11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20xx年7月,政府又规定将每年的"清明节"定为植树节。
1979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通过了将3月12日定为我国植树节的决议,这项决议的意义在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和各项林业建设的步伐。将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之日定为我国植树节,也是为了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实现的遗愿将在新中国实现并且要实现得更好。
植树节标语1.三月十二植树节,大家都来种小树,一棵二棵三四棵,种下之后施施肥,小树才能变大树,人人都来动动手,绿化地球靠大家。
2.多一片绿叶,多一份温馨。
3.植树在当代,得宜在下代。
4.树木棵棵种,绿树点点阴。
5.一棵两棵三棵,棵棵皆成栋梁材。
6.千重林山真宝库;万顷绿海活银行。
7.年年植树树成荫,代代造林林成森。
8.万里长城抵御外敌,绿色长城造福人类。
9. 双木成林染尽山河,独苗虽绿怎抵风沙。
植树造林的含义篇4
关键词:植物化学;抗旱剂;保水剂;山区;植树造林
中图分类号: S77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9-80-2
0 引言
由于山区地区地形较为陡峭、土层很薄,加上很多地区的灌溉条件有限,主要都是依赖于雨后造林,而大量的降水导致了径流损失很大,土壤中的水分蒸发极快,土层越来越干燥,树苗成活率极低,最终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对于山区植树造林的这种现状,我们要尽量防止山区造林水、土紧张的问题,寻求既可以留住土壤水分,降低植物坑水分的蒸发与消耗,又可以增强树木生长的能力的方法。在经过多次验证与分析,我们提出了化学植树造林的技术研究,从研究的结果可知,化学手段对于增强植树造林效果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
1 试验地区概况简述
我们选择了某省林木基地的试验区,该片试验地区是在山坡上,面积60亩,地面坡度在15°到25°之间,且地形较为复杂,山体的面积达到了45%,另外土质主要为沙质土壤,厚度在16到62厘米,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很差。该试验区用来种植柏树,通过爆破的方式造林,挖坑回填来栽种树木。该地区的每年平均降水量为810mm,年平均蒸发量为1500mm,这是该片试验区域的基本自然条件。
2 试验所需材料及采取的试验手段
2.1 试验所需材料
试验中所需的材料为化学抗旱剂和保水剂,使用长势基本一致的侧柏树苗,其中基本都为两年树龄的树苗,平均高35cm,平均地径为0.8cm。且每公顷树苗量为4500株。
①抗旱剂。抗旱剂主要是由黄腐植酸组成的,并且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多样营养元素、十多种氨基酸和多种生物活性基团。将化学抗旱剂喷射在植物的叶表面,能够更好地控制叶片气孔的开张,最大程度地降低植物水分的流失,进一步促使树苗根系的生长,活化根系。②保水剂。实质上保水剂是一种高分子吸水树脂,对于水有着强大的亲和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吸收大量的无离子水分,即使在外力作用下,水分也难以脱出。因此在开展山区植树造林的时候,将保水剂喷射在根部或者土壤中,便能够将大量的水分锁在土壤里,等到土壤变得干燥时,又能够缓慢地释放出来,从而为树苗生长所需。
2.2 采取的试验手段
为了深入探析化学抗旱剂和保水剂对山区植树造林产生的影响,可以进行以下四个试验。
①将保水剂施加到指数坑内的土壤中,即在每个植树坑中加入25克的保水剂,种植侧柏。②在不加任何化学材料的植树坑中,加入一定浓度的抗旱剂,即将抗旱剂溶液蘸树苗根部,进行栽植。一个星期后,使用开始时浓度的一半来喷洒树木的叶表面,每隔半个月喷洒一次,一次连喷两回。③在不加任何化学材料的植树坑中,混合一定的保水剂(25克),且用一定浓度的抗旱剂溶液来蘸根栽植,一个星期后,使用开始时浓度的一半来喷洒树木的叶表面,每隔半个月喷洒一次,一次连喷两回。④在不加入化学材料的植树坑中直接种植柏树。
按照上面四个试验操作完毕后,需在每个坑中一次性浇水25kg,使得土壤中的水分能够保持饱和的状态。需注意的是,在四个试验过程中,需要分别对各个实验植树坑内的土壤含水量、容量、树苗长势、成活数量、干枯时间等多个因素进行同时观察,其中每个试验中的树木数为200颗。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土壤水分及物理性状影响
从试验的结果可以看到,化学抗旱剂和保水剂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状况。植树坑内在加入保水剂之后,土壤的容量小于不加保水剂的,订单式在一年之后,加入保水剂的坑内土壤容量却比刚开始加入保水剂的土壤容量有所提高,这就反映了加入保水剂的一部分化学材料已经开始讲解,不过总的土壤容量是小于不施加保水剂的土壤容量,因此保水剂通过吸水、释水的过程促使了土壤内部的毛细孔隙增加,进一步改善了土壤中的水、气、还有热状况。在植树坑中加入化学保水剂后,土壤的含水量明显增加,加上保水剂有保持水分的功效,其含水量的减少也比不施加保水剂的低得多。因此从中可知,加入化学保水剂后能够很好地锁住植树坑中的土壤水分,当在降雨时,能够将降水进行吸收,使得植树坑中能够最大程度地吸收雨水,并且保持在土壤当中。相比之下,没有施加保水剂植树坑中土壤由于保水的能力较差,使得很大一部分降水来不及吸收便径流掉或者渗漏掉,导致植树坑中土壤的含水量大大降低。在使用化学抗旱剂后也具有一定的保水效用,植树坑内的土壤含水率降低的梯度低于未加入抗旱剂的,这是因为化学抗旱剂能够降低树苗的无效蒸发,从而减少了坑内土壤的水分消耗,进一步起到了保水的功效。
3.2 树苗成活率及生态影响
由于加入了化学抗旱剂和保水剂,使得植树坑中的土壤含水量得到提高,进一步改善了树苗周边的水汽热状况,而且化学抗旱剂和保水剂能够激发根系的活力,使得根系生长的功能得到提高,树苗发根的时间都比不使用化学抗旱剂和保水剂长,而且加入了化学抗旱剂后,树苗发根的时间也得到了提前。另外从长势上看,化学抗旱剂和保水剂的使用使树木长势更加旺盛,那些不使用化学抗旱剂和保水剂对的苗木颜色呈现淡绿色或者黄绿色。
要知道树苗成活的关键时期是在种植后的1-2个月,而这个时期我国的降水量确实全面最低的,天气干旱使得树苗容易死亡,若树苗能够安全度过这个时期,进入到雨季,那么其成活率也得到提升。因此使用化学抗旱剂和保水剂,对于保住指数坑内的土壤水分、激发树苗根系的生长,提高树苗生长的能力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4 化学抗旱剂和保水剂在山区植树造林中的应用分析
化学抗旱剂和保水剂使用于山区植树造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树苗的成活率,降低了补植、毁造现象的发生率。根据上述试验的结果,在不使用化学抗旱剂和保水剂时,树苗的成活率仅仅为39%,只使用化学抗旱剂的树苗成活率为60%,只使用化学保水剂的树苗成活率为69%,若两种化学材料都使用的树苗成活率高达89%,根据这种成活率的情况,相关的部分可以设置不同处理方式下的植树造林成本。
由此可见,在山区植树造林中使用化学抗旱剂和保水剂,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植树造林带来的损失,而且效果很显著,效益更加突出。而且这些化学材料无毒、无害、无副作用,并且能够在土壤中随时间降解为有机肥料,如果能够在山区植树造林中进行大范围的应用,那么一定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5 试验结论
通过试验的结果可知,化学抗旱剂和保水剂在山区植树造林中的应用价值极高。一方面化学抗旱剂具有降低水分蒸腾、保持土壤水分的效用,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活化树苗根系的发育,强化光合作用,使得树苗的抗旱能力和生长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提高树苗的生长量,与传统的植树造林方式相比,成活率提高了20%。另一方面保水剂具有重复吸水、保水的功能,能够促进树苗根系的生长,在与土壤混合之后,还能够改善土壤内部的物理性状及根系周边条件,从而有利于提高树苗的成活率,与传统植树造林的方式相比,成活率提高了29%。若两种化学材料进行混合使用,能够充分发挥化学抗旱剂和保水剂两种材料保水、抗旱的效用,极大地提高了植树造林的成活率,与传统植树造林方式相比,树苗成活率提高了50%。
6 结束语
总的来说,化学抗旱剂和保水剂单独应用于植树造林,能够显著提高树苗的成活率,如果两种化学材料结合运用,便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两种材料保水作用,效果达到极佳,因此化学抗旱剂和保水剂应用于山区植树造林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和社会生态意义,需要科学、合理地将化学抗旱剂和保水剂使用到山区植树造林中。
参 考 文 献
[1] 吕宁江,张茂国,朱心迎,张西杰.植物化学抗旱剂与保水剂在山区植树造林中的应用研究[J].地下水,2003,04:254-256.
[2] 杜太生.保水剂在节水灌溉中的应用及其对作物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
植树造林的含义篇5
关键词:桉树;土壤;影响
中图分类号:S79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8013502
1桉树基本介绍
近年来,桉树人工林培育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其规模的扩大,使其得以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的总种植面积已达1630000hm2,其名次仅仅排在印度和巴西之后,在我国,其种植范围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四川云贵地区,福建和海南等长江以南地区。
桉树属常青树,可能起源于白垩纪末。桉树的树皮较厚,而且能产挥发性芳香油,所以它和松树、白杨一起,成为世界上数量增长最快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最高的三个物种。很多年前,中国引进了桉树引种,只是一个小的测试或实验,在初始阶段更是属于观赏性的物种,其为常绿植物,一年内有非常规律的老叶脱落现象,其大量品种是高大乔木,少数是小乔木,呈灌木状的很少。树冠形状有尖塔形、多枝形和垂枝形等。单叶,全缘,革质,有时被有一层薄蜡质。
桉树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最重要的用途是纤维材料,桉树造纸这个技术在中国被广泛应用;其次,桉树纤维材料也可以用于刨花板和纤维板生产,近年来华南人造板厂的不断建立和完善,已形成了积极的纤维板生产环保型方向;再者,若是桉为家具装饰木材,外观质量相对而言都比较上乘,用于高档建筑和室内装饰,不仅质量好,而且还很漂亮;最重要的是,桉叶油的使用是很好的药和香料的基本原料,其中史密斯桉等就是高油物种;桉树在我国当前也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和生态林建设。
特别是这些年以来,我国成功地开发了高性能桉木重组材、单板层积材、竹桉复合材、厚芯桉树实木复合板材和无醛桉木胶合板制造技术等,桉树的综合利用率可以提高至90%以上。
2桉树造林对土壤的影响
从一定程度上讲,桉树人工林面积的不断扩大可能导致土地肥力下降,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桉树生长迅速,通过土地的养分供应,在桉树大量生长的过程中,会使土壤肥力大量消耗,甚至过度消耗;另一方面,有些桉树林地管理方法不科学,过度种植等一些人为因素会引起土壤条件和土壤结构的变化,使得地表植被覆盖的减少,导致土壤水分入渗和土壤侵蚀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土壤的破坏,在一定意义上,也反过来影响桉树的造林质量。
土壤是林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往往以N,P,K和有机营养物质的含量来衡量土壤肥力水平。土壤肥力是土地生产力的基本条件,土壤肥力是提供土壤植物生长营养和环境条件的能力,是土壤的基本性质的综合体现。目前对土壤肥力的一般定义是:“在植物的生命全过程中,土壤连续供给植物有效养分和水分的基本能力”,所以,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比如光、温度等都属于土壤的物理条件,适用于特定的植物生长,土壤的能力的适当数量和植物养分供应的比例要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内,一旦破坏了这个尺度,过度使用土壤的肥力,就会引起土壤肥力的破坏,影响其再生。
在一般情况下,土壤肥力和健康诊断的主要指标建立在描述土壤健康的描述性分析和定量研究上。定量指标分析的单位是以学术研究土壤肥力评价的主要标准,指标包括物理指标的分析、土壤肥力评价化学指标和生物指标,由土壤目的评价不同,根据指数投资组合选择。学者研究指出,土壤肥力的合理的评价都应参考以上指标的测定。
2.1桉树造林对土壤的物理方面的影响
土壤容重的大小可以反映土的渗透系数和根的受阻状态,比如土壤容重很多情况下都会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植物营养中最有效的是水分,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
根据很多现场定期调查发现桉树人工林在同一层级水平时,随着年龄的增加,土壤容重降低,土壤最大持水量增加。而且,长期影响之下,由于较大的土壤这种粒子排列疏松,孔隙水,夹持力小,进入孔隙水会很快浸出,这决定了土壤的通气和引流。在同一层级水平的桉树人工林进行定期调查,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通气条件,但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通气状况逐渐降低。综上所述,水和土壤容重就是桉树人工林大面积种植带来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土壤物理性质有待进一步验证改进。
2.2桉树造林对土壤的化学方面的影响
土壤中,氮是植物生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其需求反映了土壤营养元素氮的整体水平,也反映在某时期氮能力的供应情况,根据相关调查,桉树林地土壤全氮和水解氮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下降,同年龄的土壤随着土壤层数的增加,水解N含量逐渐下降。与对照一般的标准来看,桉树人工林土壤全氮、水解氮含量小于混交林。
土壤中,植物磷营养需要是植物生长的主要土壤元素之一,然而,土壤速效磷仅仅占总磷含量的一小部分,并没有相关的速效磷和全磷含量与土壤全磷含量。现场调查结果显示,对比土壤中的一般标准来看,全磷含量随着林龄的增加逐渐降低,随着土层的增加土壤同样逐渐降低,但是比起有效磷含量的影响较为不明显。
土壤中,钾能催化加速二氧化碳和植物同化,也能促进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合成。钾转移能增强植物的抗性,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钾能提高植物对疾病的抵抗力,在土壤供钾指标速效钾非常关键。调查显示,速效钾和全钾含量与年龄的增加显著降低,表明桉树生长对土壤全钾和速效钾显著影响。
虽然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应只有极少数,但是对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比如直接影响机体的代谢酶。微量元素中包含维生素和生长激素的组合物。在桉树人工林的调查显示,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呈下降趋势,总之,桉树人工林生长对土壤有效微量元素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3桉树造林对土壤的生物方面的影响
土壤微生物在土壤和活动内容中非常重要,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土壤肥力,土壤生物活性就是其中的一种表现。研究表明,土壤微生物在桉树森林中大部分是细菌,并且桉树森林土壤微生物含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这可能与根系分布有关,与土壤腐殖质的含量有关。
土壤酶是土壤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有助于对酶活性水平的土壤物质的转化,是一个土壤肥力指标。调查结果表明:过氧化氢酶、脲酶显著影响桉树,桉树人工林土壤不同层次之间有显著差异。所以可以说,桉树森林生长能起到降低土壤蛋白酶的作用,同时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也较大。
3结语
根据上述观点,桉树生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壤肥力有着物理方面、化学方面、生物方面的影响,但是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等,可以抑制持续的桉树人工林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尽量降低其不良影响、此外对桉树的负面影响会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对土壤微量元素是已知的负面影响,最终将导致土壤肥力问题。因此,桉树的种植和管理应采取相关的技术措施,引入合理、科学的种植农业科学的配置模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参考文献:
[1]房莉,余健,陈金林. 连栽对杨树人工林林木生长的影响[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7(7).
[2]温远光,刘世荣,陈放,等.桉树工业人工林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动态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5(4).
[3]温远光,刘世荣,陈放.桉树工业人工林的生态问题与可持续经营[J].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05(1).
[4]何光训.连栽杉木林地土壤肥力退化的症结[J].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2(1).
植树造林的含义篇6
[关键词] 城市 绿化 意义
[中图分类号] F30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1-0055-01
一、城镇绿化对环境的防护作用
1.净化空气
树林是净化大气的特殊“过滤器”。据资料记载“在一家水泥厂测定:两行并列的悬铃木(高15米、宽20米、郁闭度0.9)的树冠背后,能使空气中的降尘量(较大颗粒的扬尘)减少33~52﹪,飘尘量(较小颗粒的粉尘)减少53~60%。绿色植物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消耗者,能明显降低对大气的污染。每亩的树木,1年能吸收二氧化碳21.6吨,产生氧气14.4吨。每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1天可以消耗1吨二氧化碳,放出0.73吨氧气”。
2.调节气候
2.1调节温度
树木通过叶片蒸发水分,可降低自身的温度,提高附近的空气湿度。据资料记载:“夏季绿地内的气温较非绿地低3~5℃,较建筑物地区可降低10℃左右。在炎热的中午,树荫覆盖的街道地面比无树遮阳的地面温度低15℃左右”。
2.2调节湿度
据研究,森林中树木在生长过程中,要形成1千克的干物质,大约需要300~400千克的水。因为树木根部吸收的水分几乎都被蒸发,所以森林中空气的湿度比城市内高30%左右。由于树木强大的蒸腾作用,使水气增多,空气湿润,因而绿化区内湿度比非绿化区大10~20%。
2.3调节空气流动
由于绿化区和非绿化区之间的温度存在差异,绿地的气温较邻近的气温要低。按照气温扩散升降规律,冷空气要向热空气地区流动,有时流动速度可达1米/妙,从而可形成轻微的风,使人感到凉爽。
3.减弱噪音
“据测定,在没有树木的高大建筑林立的街道上,噪声强度比两侧种满了树木的街道上大5倍以上。沿街房屋与街道之间,如能有一个5~7米的树林带,就可以减轻车辆噪声。汽车噪声穿过12米宽的悬铃木树叶层到达3层楼窗后,可减少12.5分贝”。园林植物是噪声的“消声器”,用来隔离噪声源,可使居民区减弱或避免噪声的干扰。
4.美化环境
绿化植物是城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植物栽植后,四季翠绿。花卉的色彩更是五彩缤纷,它的形色、风韵和香味给人们以美的享受,既能反映大自然的天然美,又能反映人们精心布局的艺术美。因此,城镇进行绿化后,就会变得色彩斑斓、生机盎然,美丽的环境使人们赏心悦目。
5.防灾减灾
城镇中园林植物的防灾减灾作用,主要体现在防火、防风、护岸上。许多园林绿化树木具有强大的耐火性,有着突出的防火功能。
6.监测环境
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反应,要比人类敏感得多。植物的这种反应就是环境污染的“信号”,人们可以根据植物所发出的“信号”来分析鉴别环境污染程度。
二、城镇绿化有益于身心健康
1.植物具有杀菌功能
据资料记载:“ 绿化可以减少空气含菌量,很多园林植物具有抑制、杀死散播在空气中多种细菌的功能。这些植物的根、径、叶、花等器官,能分泌一些对各种微生物或病菌有杀死或抑制其发展的挥发性物质,人们把这种物质叫做“植物杀菌素”。
“据测定,绿树成荫的植物园每1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菌量,只有未绿化区域的2﹪;人流大的百货商店内每1立方米空气中的细菌数高达400万个,而绿树成荫的公园内仅1000个。植物杀菌素对人体器官的影响与人体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高血压患者吸入橡树分泌出的杀菌素后,动脉血压指标和血液的脉搏容量都有所降低。丁香开花时散发的香味中,含有丁香酚等化学物质,杀菌功能比碳酸还要强5倍以上,有预防传染病的良好作用”。
2.植物可供给人类新鲜空气
绿色植物是氧气的制造者,可供给人们新鲜空气。绿色植物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消耗者。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能保持相对平衡,主要是绿色植物对空气调节的结果。人们对树木花草茂密的绿化区和生活觉得空气格外清新,这完全是绿色植物的功效。
3.植物能净化水源
绿色植物能净化污水,保护水质,防止下游的水土污染。据资料记载:“如含有大肠杆菌的污水,若从30-40米宽的松林流过,细菌数量可减少到原有的1/8;从栎、白蜡和金合欢的混交林中流出的水中,大肠杆菌只有对照值的1/23。树林可减少水中细菌的数量,在通过30-40米林带后,水中所含细菌数量比不经过林带的减少1/2;在水通过50米宽的30年生杨、桦混交林后,细菌数量能减少9/10以上”。
4.植物可减轻土壤污染
由于带有农药及其污染物的风蚀尘土大部分降落于地面,则对土壤产生污染。园林植物能固土护坡,减少地表径流,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减轻风蚀尘土,从而减轻了对土壤的污染。
5.植物可创造优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园林绿化建设可创造出绿树成荫、鲜花盛开、芳草如茵、生机盎然的景象,能使广大职工和居民有一个整齐清洁、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劳动场所和生活环境。植物的绿色是一种柔和、舒适的色彩,它能给人们以镇静、安宁、凉爽的感觉。“据研究,绿色在人的视野中达到25﹪,人的精神最为舒适,对健康也最有益处”。
6.植物有助于开展园艺疗法
利用园艺植物的多种颜色治疗疾病,是园艺疗法的重要内容。据资料记载:“浅蓝色的花对发高烧的病人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红色的鲜花能增强病人的食欲,紫色的鲜花可使孕妇心情恬静,赤红色的花对低血压患者稳定血压大有裨益。身处绿色植物环境中的人,其脉搏、呼吸的频度明显减少,血流速度也会减慢,紧张的神经会变得松弛,听觉和思维活动的灵敏性则有所增强”。
我们呼唤绿色,中国呼唤绿色,世界呼唤绿色!
参考文献
[1]城镇绿化建设与管理/丁朝华等编著.-北京:金盾出版社.1998.12
植树造林的含义篇7
关键词:果树 园林 造景
1、研究背景
果树栽培在我国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因为我国地域广阔,跨热、温、寒3个气候带,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大,所以果树种类繁多,约有60多个科、500多个种。果树按照综合性状可分为落叶果树(如苹果、沙果、海棠、梨、木瓜、桃、杏、李、梅、樱桃、葡萄、板栗、石榴等)、常绿果树(如桔、柚、柠檬、荔枝、龙眼、杨梅、椰子、橄榄等)和多年生草本果树(如菠萝、香蕉、草莓等)。随着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美好环境的需求[1]。拥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效益的果树在园林植物造景中的重要作用也渐渐为人们所关注。
2、果树在园林植物造景中的意义
随着城市园林绿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设计师在园林植物造景上,所应用植物素材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多样。园林中植物造景,就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题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也包括把植物修剪成一定的形体)来创作植物景观。要创作一个成功的植物景观,就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统一,既要满足植物与生长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在人们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这是植物造景的一条基本原则[2]。
果树既可以观叶、赏花,又可以看果,所以应在园林植物造景之中大力推广应用。在城市绿地中多栽一些果树,市民可以在城市中看到春天里的梨花、樱桃花、桃花、杏花、苹果花等,闻到它们的芳香,在夏天享受它们的绿荫,在秋天收获它们的果实,甚至许多果实在春天和夏天就可以品尝了,如春果的大樱桃,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美味可口。根据不同类型的绿地栽种不同的果树,不仅能提高经济效益,更能丰富植物景观无数,提高植物景观效果,增强美感,增加社会效益。
此外,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一部分的园林体系,保持其生物多样性是十分重要的。应提倡多树种搭配,增加景观多样性,以增强园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许多果树树种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对象,和其他非果树类绿化树种一样也是环境绿化的良好材料,能有效地起到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减弱噪音、美化环境等作用。多数果树花量大,色彩丰富,花期前后错落,有的在早春3月开花,有的6、7月开花,有的边开花边结果,直至秋季。果实更是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色彩斑斓,到了秋季,累累果实挂于绿荫之中,给人以回归自然的美好享受。有些果树的叶片也极具观赏价值,如银杏等彩叶树种。设计师将这些果树在园林植物造景中进行合理搭配,就会营造出“源于自然而胜于自然”的新景观。
3、果树在园林植物造景中利用率低的原因
果树确实很适合在园林植物造景中大量应用,但为什么目前我国园林绿化对果树资源的利用率很低呢?其主要原因有三点:其一,苗木是园林绿化的物质基础,果树没有和园林绿化苗木有机结合起来,在苗木供应商那里很难找到果树苗木。其二,果树比其他树种养护管理难,增加了园林绿化后期的管养费用。其三,个别市民缺乏修养,春折花、夏秋摘果,不同程度地损毁了果树在园林植物造景中的景观效益。要发挥果树在园林植物造景中的作用,让果树真正成为园林植物造景的优良树种,就需要景观设计师在种植设计上合理选择树种、品种,做到适地适树,所设计的果树要与种植地点的环境和生态相适应。这样果树与其他绿化树种相结合,经过培育才能达到预期的艺术造景效果,大力推广果树在园林植物造景中的应用,让果树在建设和谐生态的园林景观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果树在园林中的选择配置与应用
4.1行道树
作为行道树,宜选择适应广西环境,寿命长,树干通直,树形优美,冠幅大,花香果艳,叶色具有季相变化,耐修剪的果树,例如果、龙眼、荔枝等。要根据路面的宽度,地下、地上管线的分布情况,确定栽种的树种。人行道宽度在8m以上的,可栽植果、蒲桃等,其株距为5~6m。人行道宽度6~8m的,可栽植人心果、杨梅等,株距为4~5m。其配置形式可单一,也可与其他园林树种间植。在街旁绿地面积较大的地方,可栽植银杏、龙眼、树菠萝等果树,再配置草坪、花卉形成优美的田园风景,增加空间绿化的效果。
4.2公园绿化
公园栽植果树要与造园相结合,其种类的选择与栽植形式可依据当地条件、果树特点及造园手法而定,如“桃花夭治”于山旁桥边,垂柳相扶,可以收到“落花有情”的寓意;朝辉夕霭植梨、李于草坪一端,配以山石花卉,可以烘托草坪的宽广,晨雾萦绕其间,给人以置于仙境的感觉。果树在公园里还可以三五成群,顺其自然,或片植成林,命以“桃林”、“梅园”,再配植草坪、花卉形成优美的田园风光。
4.3庭院绿化
庭院栽植果树的种类有很多,当今住宅小区的绿化美化已逐渐成为新的焦点,出现了生态围墙、生物墙、屋顶绿化和绿屋工程等新热点的垂直绿化,果树就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庭院中种植果树,不仅美化了环境,使家庭充满和谐温馨之感,而且可以收获美味的果实,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4.4厂区和工业区绿化
厂区、工业区种植果树可以把田园风光的绿化、美化效果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配置一些可以吸收大气中有害气体或杀菌能力的树种,生态效益将更加显著。例如柠檬、橙等具有较强杀菌能力。据南京植物研究所测定,绿地情况差的某火车站每立方米空气含菌量达49700个,而在树木茂盛的植物研究所每立方米空气含菌量仅1046个,相差高达近50倍。
5、结论
为了发挥果树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巩固绿化成果,要宣传保护自然生态的深远意义,使全体公民养成爱护绿化成果的美德。
在技术管理上,果树不同于一般的绿化树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水肥的要求较高,应适时灌水、施肥,中耕锄草以及整枝修剪等,同时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要认真执行技术操作规程,做到精细管理,才能保证果树根深叶茂,花繁果硕,真正发挥果树在绿化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董晓.用果树做园林树种应注意的问题[J].落叶果树,2004(6):45-46.
植树造林的含义篇8
摘要森林村庄建设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提出村庄绿化要体现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理念及与环境紧密结合的设计方案,简述了茶溪村岛岩山、龙头山、鲤鱼山、永安溪畔、村内绿化美化的设计思想,并对森林村庄自然功能进行了展望,以期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生态家园,提高生态文明意识,普及生态文明,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关键词自然型森林村庄;绿化设计;河谷平原;浙江仙居;白塔镇茶溪村
森林村庄绿化美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家园具有重要意义。浙东南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好的地区之一,但农村绿化工作相对落后,尤其是一些自然村落,绿化率普遍较低,有的只见房屋不见树,村容村貌较差。近年各级政府部门对村庄绿化工作高度重视,开展千村整治、百村示范活动,组织和引导群众掀起新农村绿化建设热潮,建成了一些绿化示范村。虽然许多学者对村庄绿化思路、模式、树种选择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讨,但由于影响村庄绿化因素较多,亦无固定的成熟的绿化模式可循。现以仙居县白塔镇茶溪村庄绿化为例,对河谷平原自然型森林村庄绿化作初步探讨,以供同行借鉴[1-2]。
1实地背景
茶溪村是永安溪畔北侧靠山旁水的自然型村落,属白塔镇人民政府管辖,距仙居县城约20 km,位于原临石公路边。村庄在东侧岛岩山(古寺庙)、北面龙头山、西侧鲤鱼山所组成的半山岙中,岙里港溪水在村旁西边流过汇入永安溪,永安溪在村庄正南。该村总居户238户,居住人口921人。自然环境较为原始淳朴,村内仍有老建筑或20世纪80~90年代翻建和新建的简易2层楼房。该村经济发展较好,在原永安溪古道经规划新建的村大会堂、办公楼、厂房及3~5层较现代的民居,村内道路硬化,较具现代特色。村内大树较少,绿地面积不多,村庄绿化状况较差。缺少季相变化丰富的观花、观果树种,没有配置一定的公共活动绿地。
2 森林村庄绿化设计理念
2.1尊重自然
对于自然型村庄的绿化建设,要保护好原有自然植被与生态环境。设计结合自然,遵循自然式、地域性、补偿性的生态设计理念。在景观改造中,尊重地区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利用乡土植物,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本,尊重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尊重和保护生物样性[1-2]。
2.2 以人为本,因地制宜
森林村庄建设要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生活的需求,以改善和提高村民的生产、生活质量为前提。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在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发挥生态效益,以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以植物为立体,充分发挥各树种的优势,适地适树,使各种效益达到最大化。
2.3人文关怀
森林村庄建设尊重当地村风民俗和村民的意愿,村庄中不栽柏木类树种(认为阴气太重,一般在陵园墓地种植),多种吉祥树种,如日本樱花、茶花、桂花、石榴、紫玉兰、杜鹃、广玉兰、银杏、木槿、夹竹桃、含笑、红花檵木、碧桃等。美化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生态文明意识,普及生态文化,增强对家乡归属感和凝聚力[1]。
3与环境紧密结合的设计方案
森林村庄建设以花、果及丰富的植物资源,适宜的绿地面积,达到美化村庄改善气候的作用。片植香花、果树和保健树种,营造森林氧吧,让人们享受良好的人居环境。对原有场地中山水元素的合理作用,以乔灌草为主体,水为要素,形成山水相映的景观效果。由花、果、山、水构成的景观,亲近自然,在翠绿碧水河畔,享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景[2]。
4设计思想
4.1岛岩山景观林改造
岛岩山位于茶溪村东北部,临村一侧山体为马尾松、枫香、苦槠混交林,寺庙位于岛岩山中上部,经多次民间集资修理。在寺庙周边多有枫香、苦槠、樟树等古树群落。上坡方向为松、杉幼中林。通往寺庙的道路已硬化(水泥混凝土阶梯)。设计突出寺庙后侧山体的景观改造,寺庙附近、通道两侧的美化。在寺庙后侧的松、杉混交林采用大块状清理植被,块状整地,规格为80 cm×80 cm×20 cm,造林穴规格为40 cm×40 cm×25 cm,按4 m×4 m造林配置。采用枫香、银杏、深山含笑、木荷、合欢等树种。苗木规格:苗高100~150 cm,带土球,土球直径30~40 cm,促成针阔混交林。在寺庙四周、通道两侧采用日本樱花、含笑、杜鹃、山茶花、合欢、夹竹桃、木槿、红花檵木、桂花等树种。乔木树种不能截顶、截干,常绿阔叶树栽植时摘除85%以上的叶片。栽植时间为2月下旬至3月上旬。
4.2龙头山、鲤鱼山森林景观改造
龙头山位于茶溪村后,鲤鱼山位于村西,略呈“L”形。这2处山体多为马尾松林,其中有樟树、柏树、苦槠、枫香、油茶混生。由于马尾松林稳定性极低,易受松材线虫病、火灾的危害。拟采用间伐抚育改造,伐除林中幼小针叶树个体,伐除过密处部分马尾松中等木,间伐后郁闭度控制在0.5左右,为补植造林提供空间。采用枫香、木荷等阔叶乡土树种。苗木规格:苗高60 cm以上,地径粗0.5 cm以上。块状清理植被,块状整地规格为60 cm×60 cm×20 cm,造林穴规格为40 cm×40 cm×25 cm。采用不规则林下补植造林配置,即见缝插针式补植。栽植时间同上。
4.3永安溪畔景观林修复
永安溪畔(含岙里港)景观林略呈“L”形,位于茶溪村西、南两侧。岙里港溪边多为疏林地,永安溪畔北侧有台风影响形成的残次林和部分林间空地,也有人工枫香、木荷、湿地松、毛竹幼龄林和保存较完整的马尾松幼中林。枫香、木荷、毛竹幼林生长良好,枫香、木荷的郁闭度在0.7~0.8。在岙里港靠茶溪村地段,采用湿地松进行补植造林,卵石滩加客土造林或采用湿地松容器苗。永安溪畔靠茶溪村地段,在林间空地、残次马尾松林土壤条件较好处选用毛竹、银杏、枫香、柏木、深山含笑、樟树、水杉、池杉等树种。在土壤条件较差地段选用湿地松、柏木等树种。在低洼易积水地段选用池杉、水杉、桤木、枫香等树种[3]。苗木规格:湿地松苗高20 cm以上,地径粗0.3 cm以上;池杉、水杉、桤木苗高100 cm以上,地径粗1.0 cm以上;柏木苗高30 cm以上,地径粗0.3 cm以上;枫香苗高50 cm以上,地径粗0.5 cm以上;银杏、深山含笑、樟树苗高150 cm以上,地径粗2.0 cm以上。采用不规则林下补植造林配置,块状清理植被,块状整地规格、栽植技术、栽植时间同上。
4.4村内美化
在2000年以后所新建的较具现代特色的民房、村大会堂、办公楼,设计微型绿地,配置桂花、石榴、银杏,丛植或孤植,铺设当地生命力较强的草皮。在村内通道两侧栽植日本樱花、茶花、含笑、红花檵木、夹竹桃、栀子花、合欢、广玉兰、紫玉兰、白玉兰、杜鹃等。古村落内保留原有的果木、树木,利用门前房后空闲地栽种枇杷、柑桔、石榴、樱桃、桃树等果木。在火灾后的宅基地修建微型绿地,设置健身场地,配置健身器材,供村民休闲、娱乐。
5森林村庄自然功能展望
从生态学和景观学原理出发,利用茶溪村现有的植被资源,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乔灌草相结合,在不同地段形成各具特色的植物群落。岛岩山、龙头山、鲤鱼山形成针阔混交林森林景观,岛岩山寺庙可为村民提供休闲聚会的场所。其山体的改造,实现物种多样、异龄复层林,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增强国土生态安全。岙里港、永安溪湿地森林景观的改造,提高湿地生物多样性,增强固土保水、涵养水源、防冲刷、拦洪蓄淤等功能,同时将起到较好的生态缓冲带作用。山体、湿地森林景观的改造将使森林布局更合理、质量高、蓄积量大,各种效益更显著。真正将茶溪村置于森林的环抱中。林内的绿化美化,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的合理配置,形成四季美景,季相鲜明,给人一种愉悦欢快的氛围。让村庄掩映在环境优美的绿树红花中,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生态家园。
6结语
茶溪村森林乡村设计充分利用原有的山、水、植被资源优势,通过三面山体和临水一面的森林景观修复、改造,可使整个自然型村落处于森林环抱中,真正实现村在林中。村内的美化设计可使村庄处于鲜花丛中。树种的合理配置可实现春花烂漫、夏荫浓绿、秋色斑斓、冬景苍翠的绿色家园。河谷平原自然型森林村庄绿化采用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设计,尊重自然、地域性、补偿性生态设计理念。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以改善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为前提。尊重当地村风民俗,以示人文关怀。设计推广全冠栽植技术,不截顶、截干,常绿阔叶树栽植时摘除85%以上的叶片,每个枝条留1~2片叶即可,以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绿化、美化之效[4]。
7参考文献
[1] 朱惜晨,蒋春,黄利斌.苏南水网地区自然型村庄绿化模式初探[J].林业科技开发,2010,24(1):135-138.
[2] 徐新洲,卢建国.节约型园林景观的营造——马鞍山花果山公园景观规划思考[J].林业科技开发,2010,24(2):130-133.
[3] 段晓梅,周庆宏.云南湿地公园树木资源调查与分析[J].林业科技开发,2009,23(4):78-80.
植树造林的含义篇9
工程计划于年春季采取乡镇造林与机关单位义务植树相结合的形式,对62公路现有林带林相整齐地段树木予以保留并进行补植,其余地段进行新植,绿化总长度42.6公里,其中:薛百段3.9公里,区域范围在4.38.3公里之间;石羊河段19.2公里,区域范围在8.3262.公里之间;连古城管理局段公里,区域范围在262.32.公里之间;昌宁段14.公里,区域范围在34.49公里之间。
1薛百段:薛百—沙井子0362号电信杆至石羊河沙井子分场,长度3.9公里,折合面积96.29亩。
⑴薛百—沙井子0362号电信杆至06号电信杆(4.3公里.3公里之间)长度1.9公里,折合面积8.4亩。两侧各设计宽2米绿化带、植树2行,红柳、毛条、梭梭株间混交,其中:路南株行距12米,路北株行距11米。
⑵薛百—沙井子06号电信杆至060号电信杆(.3公里.公里之间)长度1.2公里,折合面积62.2亩。两侧各设计宽12米绿化带,植树6行,栽植梭梭,株行距22米。
⑶薛百—沙井子060号电信杆至062号电信杆(.公里6.2公里之间)长度1.62公里,折合面积6.62亩,两侧各设计宽2米绿化带、植树2行,红柳、毛条、梭梭株间混交,株行距12米。
⑷薛百—沙井子062号电信杆至石羊河沙井子分场(6.2公里8.3公里之间)长度2.0公里,折合面积623.8亩。两侧各设计宽12米绿化带,植树6行,栽植梭梭,株行距22米。
2石羊河段:石羊河沙井子分场至连古城保护区界(8.3公里262.公里之间)长度19.2公里,折合面积691.162亩。两侧各设计宽12米绿化带,植树6行,栽植梭梭,株行距22米。
3连古城段:以连古城界限为准(262.公里32.公里之间)长度公里,折合面积1629.99亩。两侧各设计宽12米绿化带,植树6行,栽植梭梭,株行距22米。
4昌宁段:连古城界限至昌宁乡永安村(34.公里49公里之间)长度14.公里,折合面积21.962亩。两侧各设计宽12米绿化带,植树6行,栽植梭梭,株行距22米。
二、任务安排
林业部门负责规划设计、任务划分、时间安排、苗木供应、技术服务等工作,相关乡镇、义务植树机关单位负责工程的具体实施,其中:
1薛百乡政府负责完成薛百段树槽开挖整理、苗木栽植、灌水及造林后的抚育管护。
2义务植树机关单位按林业局划分的区域,完成石羊河段至昌宁段各自的植树任务,并负责灌水及造林后的抚育管护,实行一包到底、终身负责制。
三、造林技术设计
1整地
穴状整地,栽植穴规格404040厘米;涉及耕地区域,要求开挖宽2米、深0厘米的树槽。
2造林
1造林方式:穴状植苗造林,梭梭每穴3株,红柳每穴2株,毛条每穴2株(为保证成活率,红柳、毛条栽植穴内各夹梭梭1株)
2苗木要求:造林用苗木全部采用实生或扦插合格苗,要求根系完整,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无干枝、失水现象。
3造林要求:深度适宜,根系舒展,灌足头水,扶正踏实,造林成活率达9%以上,保存率为100%
3抚育管护
造林后要及时灌水,设计年灌水2次;同时,各义务植树单位要做好红柳平茬(高度20厘米)工作,加强病、虫、鼠、兔害的防治,提高成活率。
四、苗木需求
工程建设共需各类苗木862.08万株(含1%损耗)其中:红柳1.941万株,毛条1.941万株,梭梭8.86203万株。
五、投资概算
根据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按照现行价格预算,工程实施共需投资41.9413万元,其中:
1苗木费:共需投资.3363万元,其中:梭梭8.86203万株,按1.06元/株计,需.122万元;红柳1.941万株,按1.2元/株计,需1.148万元;毛条1.941万株,按1.06元/株计,需1.036万元。
2灌水费:按242.39元/亩计,共需投资33.6268万元,第一次灌水以131.14元/亩计,需18.269万元,第二次灌水以111.2元/亩计,需1.499万元。
3勘察设计、车辆维修、油料费共需投资1.44万元。
植树造林的含义篇10
关键词:油松;土壤肥力;城市绿化
中图分类号: S8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8-22-2
城市园林绿化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载体,也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目前,传统单一的园林绿化已经发展为景观生态园林,因此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植物配置至关重要[1,2]。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树形挺拔,耐干旱贫瘠、强健抗寒[1],在东北地区园林绿化中应用广泛,也是长春市城市绿化的骨干树种之一。但是,松科植物由于普遍含有丰富的挥发性萜类和有机酸酯等化合物,使林下土壤酸性化,造成土壤结构紧密、板结、透气性差、土壤中的有机质如钙、磷等减少,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3,4],并对其他植物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或抑制效应,使林下植物较难生存,难以形成乔冠草的复合结构,严重影响城市生态园林建设。
近年来, 我国有关油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油松人工林水分平衡和养分循环方面[5-9], 而有关油松冠下土壤变化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有关松属植物与其他园林植物混交条件下的研究,仅见有落叶松分别对冷杉、水曲柳、赤杨、核桃楸等树木生长的影响。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选取立地条件相同的长春人民大街道路隔离带油松下土壤作为土样。以吉林农业大学校园内长势良好的草坪土壤和油松林下土壤作为对照,分别采取 0~10cm、10~20cm、20~30cm土层土样。
采集隔离带土样时,分别选取油松根际和树冠垂直投影外缘土壤两组,相同条件下每组在四个不同方向上选择不同土层,每个土层分别采集三个样点,共72个土样。草坪和油松林下土壤在四个不同方向上选取四个样点,每个土层各采集三个样点,共得土样72个。将采集的土样带回实验室,自然风干,研磨过1 mm 土壤筛,供试验用[10]。
1.2 实验方法
用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量,用pH 计测土壤pH值。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有机质含量,碱解扩散法测定速效N含量,钼锑抗比色法测定速效P含量,火焰光度法测定速效K含量。不同方向土样测定后取均值,同一土样相同指标测3 次, 测定结果取均值[1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土层土壤的水分变化
不同土层土壤水分含量见表1。
表1 不同土层土壤的水分变化
从表1可以看出,油松根际、树冠边缘、油松林下的各土层土壤含水量均小于草坪土壤含水量,基本随土层厚度的增加而下降,但含水量下降幅度较小,草坪土壤含水量则随深度的增加而升高。
2.2 不同样地土壤的化学性质
不同样地土壤营养元素含量见表2。
2.2.1 土壤pH值 从表2可知,各样地土壤pH值差异达极显著水平(F=21.615,P=0.01≤0.01)。油松下土壤pH值总体呈现随土层厚度的加深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草坪则呈现相反趋势。草坪下土壤pH值与根际、冠边、纯林相比较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根际、冠边与纯林相比较差异达显著水平。这说明油松对土壤的pH值有影响,纯林pH值最低,根际、冠边其次,草坪最大。
2.2.2 土壤速效氮 对不同样地进行速效氮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各样地间相比较差异达极显著水平(F=31.590,P=0.000≤0.01)。从不同土壤层次来看,速效氮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根际、冠间的速效氮含量与纯林、草坪相比较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不同样地中,绿化带中油松下土壤速效N含量明显低于纯林和草坪土壤。
2.2.3 土壤速效磷 磷在土壤中易被固定,利用率较低,因此速效磷的含量是衡量土壤磷素供应状况的良好指标,它在诊断土壤肥力方面具有较大的意义[11]。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土壤速效磷含量均呈现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小的趋势。不同样地相比较,纯林下土壤速效磷要小于其他样地,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含量土壤磷含量均呈现草坪的含量高可能是由于绿化树种的枯落物聚集和多个绿化树种混交的缘故。纯林地含速效磷较低,这与长期营造人工林缺磷的结论是一致的 [12]。
2.2.4 土壤速效钾 速效钾能较好地反映出近期内土壤钾的供应状况[13]。从表2可以看出:城市绿化带中油松下土壤速效钾含量要明显低于纯油松林和草坪,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根际土壤中的含量又低于边缘土壤。不同土层深度速效钾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
3 讨论与结论
土壤中的有机质和矿物质元素,只有水解后才能被植物的根系吸收。土壤按其水分含量分级为:极干
林业用地按土壤pH 值可划分为五类,其中pH值7.5~8.5之间为第三类土, 称弱碱性土。从试验结果看,各样点土壤均为弱碱性土,土壤pH值过大主要影响土壤养分有效性,抑制土壤有效成分的形成,不利于土壤微生物的形成,危害树木成活和生长发育[14]。本试验结果表明,油松能改善土壤pH值,使碱性土壤pH值下降。与耿增超[15]研究结果相一致。
城市绿化带中油松下土壤速效氮、速效钾含量低于纯油松林和草坪,油松纯林则能够显著降低土壤中的速效磷含量。因此,在园林应用中选择与油松搭配的植被时,应考虑由于栽植油松造成的土壤贫瘠问题,同时在养护方面应及时灌溉和施用氮、磷、钾肥,以防止其他植物与油松混植时产生营养元素缺乏。
参考文献
[1] 陈有民.树木学[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241-245.
[2] 苏雪痕.植物造景[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27-29.
[3] 李志洪,赵兰坡,窦森.土壤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5-50,67-74.
[4] 东北林学院.森林生态学[M].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54-59.
[5] 魏天兴,朱金兆.黄土区人工林地水分供耗特点与林分生产力研究[J].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9,5(4):45-51.
[6] 韩冰,吴钦孝,赵鸿雁,等.黄土丘陵区油松人工林对土壤水分因子影响的相关分析[J].防护林科技,1998(3):2-5.
[7] 刘向东,吴钦孝,赵鸿雁.黄土丘陵区人工油松林和山杨林林冠截留作用的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1991,11(1):4-7.
[8] 李勇,徐晓琴.黄土高原
植树造林的含义范文
本文2023-12-19 17:29:48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5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