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集约用地措施范文
节约集约用地措施篇1
关键词:新城镇化;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措施
前言
随着《国家新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出台,我国城镇化建设已经进入快车道。与之相伴而行的工业化都需要消耗大量的土地资源,城镇化和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争地的矛盾以及与土地资源约束加剧的矛盾日益凸显,这就要求我们走一条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新城镇化道路。
1、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1)城市的外延式扩张过快地耗费了珍贵的土地资源。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一些地方政府似乎进入了一个误区,比较热衷于一些城市原有单位的外延式扩张,似乎城市规模扩张得越快越能彰显政府的政绩,于是城镇化演化成了大规模的造城运动。一些单位本可以通过内涵式发展解决发展空间问题,却也要进行圈地扩张,另辟新区。这个问题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表现得比较突出。大学的老校区,土地利用率普遍较低,内涵式发展潜力很大,为了扩大办学规模,普遍都追求另辟新校区新建。政府为了拉大城市框架,往往也支持大学这么做。有的地方政府为了拉大城市框架,索性将政府机关也搬至新区新建,结果是我们的城市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演变成为城市一些原有单位的自我扩张,严重浪费土地资源。
(2)城镇住宅空置率高,浪费了大量土地资源。住宅空置率高的现象在我国的一些城市尤其是这些城市的新城区大量存在,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城市住宅空置6800万套。一般而言,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越低,其新城区的住宅空置率就越高。城市新区住宅空置率在30%一50%的不在少数,有的空置率甚至达到60%一80%,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值得我们深思。
(3)城市开发区粗放式过度扩张,浪费土地资源。目前我国几乎每个市县都有开发区或工业园区,有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不能投入正常的建设与运行中去,有的地方在缺乏项目的情况下就盲目批出大量土地,有的开发区土地闲置的比例超过40 %,未能开发的土地造成闲置性浪费。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数量多,但投入资金往往不足,单位土地投资密度低,土地利用率也低,单位土地面积产出少。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土地利用粗放还表现在用地结构不合理上。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用地主要应以工业用地、仓储用地、道路交通用地为主,加上适当的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和少部分生活居住用地。而目前不少开发区工业用地仅占全区土地面积的20%一40 % ,非生产性用地比例过大,这就必然造成投资向非生产性项目倾斜。有的轻工制造业企业厂房本可建为多层,但企业为了多占地,却建成一层。另外,一些地方采用“以租”方式规避土地征用审批权限,其中也包含了严重的土地浪费。
2、新城镇化进程中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措施
(1)强化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理念。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从片面追求GDP的误区中摆脱出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由重数量、粗放型的发展向重质量效益、集约型的发展转变,致力于提升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发展潜能;由片面注重经济发展向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转变,更加注重解决民生问题;由依靠拼资源、拼人力、拼投资向依靠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结构优化转变,向科技进步、制度变迁、科学管理、结构升级要产值要质量要效益。各类干部培训院校都要强化省情教育、生态文明教育,让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理念入脑入心。新闻媒体要强化资源节约宣传,对浪费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的行为进行监督。
(2)本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完善城市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引领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一是针对当前城镇规划的薄弱环节,完善城镇规划的编制和管理工作。要完善城镇体系和区域发展规划,加大整合土地资源力度,使产业集聚效应达到最优,促进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通过完善城镇体系规划和区域规划,搞好产业布局,实现城镇与城镇、城镇与农村之间产业和用地对接,减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用地。二是加强城乡结合部的规划管理和土地管理。避免工业郊区化无序发展;建设基础设施较好的城镇郊区居民点,接纳城市中心区人口;控制郊区开发的盲目圈地和外延式扩展等。三是加强各种规划间的协调工作。在依法搞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相互衔接工作基础上,充分发挥近期建设规划的综合协调作用。近期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房地产业和住房建设发展中长期规划要相互衔接,统筹安排规划城市建设用地总量、空间分布和实施时序,合理确定各类用地布局和比例,实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目标。
(3)走内涵式城镇化道路。一是挖掘城镇老城区土地潜力,盘活城镇土地。加强对城市存量土地利用的规划安排,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新建项目凡是能利用存量土地的,不得批准新增建设用地。存量土地再利用时,应当优先保证适合中低收入家庭需要的普通商品住房、保障房建设以及必需的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加快老城区产业用地结构的调整。二是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对城市建成区内的村庄,鼓励各类投资者参与开发改造。由于城中村改造成本大于新区开发,在利益驱动下,开发商往往注重新区的开发建设,忽视城中村改造。三是推广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新技术、新材料,向地下和空中要土地。在资金、技术允许情况下,合理规划和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国际上很多经验表明,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节约土地资源、增加城市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途怪。城市地下空间具有很大的容量,可为城市提供充足的后备空间资源。此外,可以适度提高城市土地建筑容积率;在不影响城市总体景观的前提下,放宽建筑高度限制,尽量发展土地利用率高的小高层尤其是高层建筑;严格禁止规划建设别墅区。
(4)对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用地及闲置土地进行清理整顿。一是清理整顿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撤销未经审批、各地或各部门自行设立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核减未经批准、擅自扩大的部分,依法收回多占用的土地,切实有效保护耕地,促进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二是对符合规定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要进一步严格规划管理,控制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规模。开发区范围内的规划制定权、审批权必须集中由所在市县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行使,不得下放。申请设立开发区或扩区的,必须由省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规划进行审查,核定用地范围并出具审查意见。三是挖掘现有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内部用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在价值,走集约化发展道路。禁止建设绿地面积过大的花园式工厂。对适于建造标准厂房、多层厂房的企业,一律要建设标准厂房和多层厂房。适度提高容积率。同时,要依法对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闲置土地进行清理。对收回的土地,短期内不能开发建设的,要恢复耕种。
参考文献:
[1]赤肠晋眠.土地利用规划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
[2]毕宝德.土地经济学(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节约集约用地措施篇2
本文通过对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集约和节约用地的研究,分析当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 DF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主要做法
1.1对于新增建设用地,将“节约”利用贯穿整个用地环节。
在供地前,注重提高入区标准,利用门槛节地。通过上浮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引导企业提高投入产出强度,使土地节约利用程度不断深化。在供地后,开展土地合同验收制度,利用监管节地。开发区自2009年1月1日开始实行工业类项目竣工后土地合同验收制度,实现土地全程动态监督管理。
1.2充分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达到“集约”用地目的。
自2007年以来,聘请高校和社会机构作为项目技术承担单位,分别开展了土地集约利用试点、评价及更新工作,建立并不断完善开发区用地信息数据库,推动开发区土地利用管理基础信息建设,摸清家底,探明土地潜力分布情况,为开发区科学发展,挖掘潜力明确了方向,同时,健全了开发区土地利用考核制度与长效机制,为持续、深入评价奠定了基础。为深入挖掘用地潜力解决新项目用地问题,开发区在集约利用评价成果基础上进行系统分析,明确开发区土地利用潜力类型和规模,重点对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进行挖潜。开发区规定企业对原有低效厂房进行改造,提高容积率,不另行收取土地出让金,并通过配套费和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投资强度,提高工业用地容积率及建筑密度,从而挖掘开发区强度潜力。
1.3采取鼓励政策,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
依据开发区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方向,制定差别化和针对性的地价政策,对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建设项目给予支持,并通过科学适当的价格杠杆手段,结合不同产业的工艺和经营特点,引导其在不同的园区适当集聚。目前,开发区已形成以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为代表的大型石油化工产业集群,以大众一汽发动机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以佳能、东芝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辉瑞制药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和以大连路明公司为代表的LED产业集群。通过集聚效应,达到土地集约利用的目的。
1.4积极参加模范县创建工作,营造良好用地氛围
近年来,大连开发区十分注重发扬开拓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先行先导作用,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途径和新模式。聘请专业机构,制定创建活动宣传方案。组织召开节约集约用地座谈会,在报纸、杂志发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相关报道和文章,在地方电视台播放公益广告,以土地宣传日为契机,通过短信、报刊、简报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以创建活动为杠杆,树立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导向,使全区上下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达成共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用地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制度体系不健全,政策措施不配套、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特别是用地量的绝对减少和项目用地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大。
3.解决措施和建议
3.1要更新节约集约用地理念,实现土地资源科学利用。要把推进土地集约利用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资源配置水平、提高土地使用效益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推进土地资源观念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和土地管理方式转变。
3.2要科学构建规划体系,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要围绕最大限度地提升单位土地的产出效益,依托区位及资源优势,建立和完善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主,各类行业、区域、项目建设等相关专题规划为辅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规划体系。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实施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和工业布局,合理控制区域内基础设施、社会各项事业建设和行政办公用地规模,严格按照行业建设用地定额标准核定用地量。
3.3是科学构建节地模式,优化区域用地格局。适度提高生产性用地比例,降低商服业用地和基础设施用地比例,配置合理的生产防护和公共绿地用地比例,在兼顾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同时,最大化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3.4是构建集约型园区模式。通过立体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率。要以标准厂房建设为载体,不断强化“立体型”用地意识,向空中、向地下、向集约要土地,多渠道促进企业集聚。切实做到用地集约、产业集聚、布局集中、规模适度。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按照集群化布局、专业化招商、职能化服务的思路,积极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以产业集群发展提升区域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积极构建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的选址模式、规划模式、整理模式、调控模式、调整模式和技改模式等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模式。
3.5要强化低效土地处置,实现存量用地效益化。要依法处置闲置土地。采取“先经济、后行政、再法律”和利益吸引、服务促进、政策限制、氛围逼迫、处罚问责的“引、促、限、逼、罚”措施,引导用地单位主动盘活闲置地。要充分利用闲置厂房、废弃场地和仓库等闲置用房。实施“腾笼换鸟”,把闲置、半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向优质项目转移配置。
节约集约用地措施篇3
1.节约型施工管理体系的认识
21 世纪,是科学和技术进步的时代。目前,我国处于全面建设的快速发展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快,消费规模不断扩大,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强度高。中央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施工现场进行节约管理,是国家节约资源的重点之一。
然而,什么是节约型施工呢?上海市在掀起节约浪潮时定义节约型施工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开展的符合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建筑施工方案优化,建筑施工过程管理,建筑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的开发以及科技进步、技术创新等内容要求的资源能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可见,节约型施工管理体系就是将节约型施工管理形成一个综合体系,从宏观和整体上对施工现场实施节约型施工管理。
从以上定义可知,施工管理体系是手段和目的的统一。手段是:通过各种施工方案、过程管理、科技进步及技术创新等节约措施和管理;目的是从宏观和整体上节约资源能源和成本。
2.节约型施工管理的特点
节约型施工管理与传统施工管理一样,纵向上是建筑项目全寿命的全过程管理,横向上是多部门的全方位管理。不同的是,节约型施工管理是以节约资源和成本为根本目的的管理体系。它要求各管理部门明确职责,完成拟定的节约标准。
它具有如下特点:
2.1资源管理:资源管理是节约型施工管理的重点。除了在组织、制度基础上进行系统管理外,还可采用节材、节电、节水措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成本。为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施工现场应设收集箱,便于对建筑垃圾进行回收处理。
2.2人员管理:各部门管理人员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关注节约型施工管理方向,以便及时调整和组织协调各类工程问题;节约型施工管理还要求施工现场全体人员参与到节约管理,实现全员节约。
2.3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成败是工程能否节约又一关键因素。工程部可采用一定的新技术、新材料,以控制和保证施工质量;同时严格监督、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施工问题,防止因施工质量影响工期和成本。
3.节约型施工管理体系的基本原理
3.1可持续发展原理
1987 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她任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国外,一些国家将可持续发展纳入了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里面,它体现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和谐性原则、需求性原则、高效性原则和阶跃性原则。在资源极度紧缺的今天,要实现节约管理体系的实施功效,就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基本原理-可持续发展原理,即保持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状态。
3.2循环经济原理
循环经济追求的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形”产业链,实际上是把资源尽可能地充分有效利用,使经济发展的成本最低、质量最好、效益最高、污染物排放最少,甚至为零。“循环经济”追求的理念是: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控制资源和成本发生的过程,是最终使资源和成本的利用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控制资源和成本,其实就是控制相关因素。
控制资源和成本的核心内容是将资源和成本的使用量降到合适的水平并保持已降水平。“降到合适水平”是从整体、宏观上考虑和把握的,其中包括采用节约技术措施和创新技术措施,将资源的使用达到预期的效果,还从一定程度上为项目赚取更多的利润。
降低和保持资源和成本使用量的关键是控制相关因素。相关因素就包括了责任、制度的落实,组织、培训等人力资源的管理,还包括相关节约技术和管理措施等。
要控制好相关因素,就是要全面、系统、充分和准确地识别和确定相关因素,并逐步完善提高相关因素性质的过程:认识-理解-掌握-运用。
3.3全面性原理
俗话说:“观念决定心态,心态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未来。”节约意识是节约型施工管理的灵魂,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施工现场资源和成本的利用。为了更好地实施节约管理工作,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节约意识是十分必要的。施工节约管理的控制是全员、全过程的控制,少数的或个别的管理人员是节约不了多少资源的。只有全体工作人员参与了节约行动,节约型施工管理才能得以实施。
3.4责权利相结合原理
要真正实现节约管理,除了建立一个可操作的节约型管理体系,还需要从机制上构建责权利对等的管理框架。现代管理学认为:要进行有效地管理 ,就必须责权利对等。职责、权力、利益是三个对等的部分,任何有一部分过多或过少都会造成体系不稳。如果权责或职责不清,将使工作发生重复或遗漏、推诿现象。特定的职责,必定赋予对等的权力和利益。否则,管理者责大权小或有责无权,凡事都要请示上级,由上级决策、批准;责大利小或有责无利,就不可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管理也就不可能卓有成效。
1) 构建职责分明的组织框架。把组织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各单元,通过目标的跟踪管理,层层落实责任。
2)从流程的角度构建节约管理体系框架。应该从经济性的原则出发,先明确出几个最重要的核心流程,再分别理顺每个流程,明确流程中各部门和各岗位的责任、权利、工作输出和考核目标。
3)考核和激励。作为管理部门,要有能力和责任把责权利划分清晰,同时要能够识别部门、个人的工作表现,把利益的分配、承担的责任、完成的工作这三者一一对应起来。实际中,由于某些原因,往往出现权利的不平衡,导致无法激励员工发挥作用。我们应从市场经济的原则出发,根据各部门的责任、权利、工作输出和考核目标等绩效评价框架,收集各部门实际的工作表现数据,进行利益的分配。
4)其它。除了在机制上保证责权利的和谐统一之外,还应该在文化上倡导承担责任的文化。尤其在新的经济社会环境中,要把建立个人责任感和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大家都参与节约,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员节约。
参考文献:
[1] 蔡玉学.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系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位论文,2006:13-20.
[2]商晓斌,单衍军.论信息技术在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04 ).
[3]冯砚,朱学磊.谈降低建筑工程成本的途径[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6:34.
[4]常丽.浅谈节约建筑材料的技术措施[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4.5.
[5]邱晓峰,邱晓辉.清水混凝土施工管理技术[J].建筑工程,1997-2004 合订版:202.
节约集约用地措施篇4
一、园林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中国园林建设从古至今,绝大多数都是以范山模水的景观类型而著称于世,在造园的过程中,受到水、土、石、木等自然要素的制约。而在自然条件贫乏的地区要牵强地营造与其它地方同规格的园林,这势必给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造成巨大的浪费。我国当前园林建设现状研究显示,全国各地普遍存在不顾当地自然条件的制约因素,一味地最求理想化景观类型,在改变当地原有景观地貌特征的同时给自然资源造成浪费和影响。这是给我国园林建造造成混乱局面的重要原因。
从上述原因可以看出,应大力提倡环境节约型园林建设,运用和鼓励运用环保型建设措施来建设园林,充分做到因地制宜,在充分尊重当地自然条件下发展环境节约型园林建设,有效地杜绝资源浪费型和环境破坏型园林建设的盛行,达到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持续和谐相处的美好局面。
二、节约型园林要坚持做好园林建设的基本工作
1、环境节约型园林的概况
环境节约型园林的概念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能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二是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三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与各种能源,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四是以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一些为了片面追求生态效益而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以及对能源资源造成浪费的园林、因对局部环境的过于强调而损伤整体环境的园林、视觉景观效果的片面追求而忽视自然演变能力的园林等都不是环境节约型园林。
2、做好节约型园林的具体工作措施
园林建设决策部门应提倡勤俭节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转变决策者追求豪华奢侈的园林建设指导思想,树立环保、节俭、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节约型园林意识。
建立和完善环境节约型园林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条例,从根本上拒绝浪费型和破坏生态型园林模式及其建设运营产生。用法律准绳来规范园林建设,实现环境节约型园林建设。
对环境节约型的园林建设应予以资金和政策上的帮助和扶持,对环境节约型园林的建设科研工作和推广工作进行大力支持和鼓励。
建设环境节约型园林必须以科技为主导,从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等环节入手,制定科学的规划设计导则和施工养护及运营管理规范,集约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与能源。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资源浪费型或环境破坏型园林绿化模式的盛行,实现园林绿化建设的低投入、高产出的可持续发展。
三、环保节约型园林建设的技术措施
目前,环境节约型园林主要从节土、节水、节材、节能、节力等诸多方面入手,实现节能环保,持续发展的园林建设效果。下面就从这几个方面介绍具体施工措施。
1、节土方面措施
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人地矛盾日趋加剧,环境节约型园林建筑措施必将成为我国未来的园林建设主要支柱措施。为此,应充分节约土地的利用,园林的回填土和种植土尽量做到保持园林场地原有的地形地貌就地取材,实现土方就地平衡,尽量避免大规模的地形改造工程,并充分利用原场地土壤进行地形回填,以减少对山林和种植土壤的破坏。
2、节水方面措施
要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进行充分考虑,提倡使用集水技术和对地面进行透气透水性铺装。在园林灌溉方面,运用微喷、滴灌,在树木根部盘绕穿孔输水软管等方面的现代式先进灌溉技术,这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而且为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更加适宜的生长环境。
3节能节力节材等方面措施
园林夜景灯光使用提倡尽量节约,使用节能型灯具,节能材料运用得当,在夜景照明设计方面进行节能设计。另一方面对园林的设计要因地制宜,利用当地实际进行就地取材,达到节能节材节力等效果。如利用当地的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有利资源来解决园林的实际需要,达到节能节材节力的理想效果,并将实现理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深圳商报记者黄明钢 通讯员廖齐梅 崔嵩. 深圳积极创建生态园林城市[N]. 深圳商报 , 2006, (2006-12-08)
[2] 曹英. 太原要建成生态园林城市[N]. 中国经济时报 , 2004, (2004-03-05)
节约集约用地措施篇5
势在必行
尽管资源节约被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和优先战略,但我国土地资源粗放利用的现状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据统计,目前我国城镇低效用地占到40%以上,农村空闲住它用地达lO%~15%。处于低效利用状态的城镇工矿建设用地约5000平方公里,占全国城市建成区的11%。
为从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证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有必要制定专门规章,从用地的各个环节进一步加以规范,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亮点呈现
《规定》指出,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探索土地管理新机制,创新节约集约用地新模式。从长远来看,节地评价制度、节地模式和技术创新是推动节约集约用地不可或缺的环节。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关键,就是如何在土地资源利用和配置上降耗增效。《规定》从规模引导到监管考评等多方面形成了系统性配套措施,势必对国土空间资源利用和管理产生深远影响。
《规定》中明确指出,禁止以土地换项目、先征后返、补贴、奖励等形式变相减免土地出让价款。在政府出让土地的过程中,要求必须通过有偿方式来配置,同时要求按照实际的土地出让金数额付款,禁止抵扣或变相减免,此举主要是约束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土地出让行为,增加土地的市场交易成本,从而达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目的。
《规定》首次明确了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方面的法律责任,约束了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首次从标准控制、市场配置、盘活利用等方面,规定了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参与节约集约用地管理中的法定义务和责任方式,使其既不失职又不越权,既有所作为又不胡作为,能有效保障节约集约用地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全民参与
国土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和根本性作用,支撑各行各业,关系千家万户,影响千秋万代。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应在全社会形成共识。
节约集约用地措施篇6
关键词:园林建设;环境保护;优化资源;节约型园林
现在有许多落后的园林绿化思路不仅缺少节约的意识,还盲目的追崇奢华、铺张的园林建设,不光在经济发达地区,甚至相对贫穷的地区也有攀比的风气。片面的独行求异,急功近利,使得园林绿化建设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眼光,使得园林的绿植成活率降低,次年的生长降低,园林建设后短期作物枯衰,生态调节能力下降。正值国家提出节约型社会建设,此时适时提出节约型园林建设非常必要。
1.节约型园林达到的必要性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社会财富是园林建设的坚实基础。早前国民经济发展片面追求发展速度,牺牲了生态环境,经过近年来发达地区长期出现的扬尘、雾霾、干旱、土壤污染和水资源质量下降,民众和政府逐渐意识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需要相辅相成,同时发展,作为城市中唯一具有自净功能的园林,园林的重要性越发提高。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念的提出对节约型园林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和新的课题,节约型园林建设是整个社会的需要。
2.节约型园林实施的技术性措施
2.1节约用地的技术性措施
城市化建设中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土地资源是城市化建设的基础,科技的进步将每一寸城市用地的功能发挥极致,提高用地效率,是城市化建设的基本理念。随着多年的城市化建设,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这与城市建设的巨大用地需求逐渐形成了矛盾,建设节约型园林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利用越小的土地,发挥越大的生态功能。这是园林绿化的潮流趋势。多年的园林建设经验创造了屋顶绿植、墙面绿植等立体分层次的绿化模式,科学的规划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最大程度的发挥园林功能。
2.2节约培植土壤的技术性措施
园林绿化栽植植物所需的土壤大多取自山林和农村,园林的种植土多大的需求量会导致山区、林区和农田的生态破坏。一般来说,园林中人工山的填土最好使用原场土,只在原场土上覆以种植土,减少种植土的使用量。这样可以缓解农田用土和园林用土的尖锐矛盾。当然,在园林的前期规划中,应尽量减少人工造山的土方量和大工程量的地貌改造。一般来说,除了土质特殊的地区,原场的表层土也可作为园林绿化的种植土。
2.3节约水资源的技术性措施
园林节水技术主要使用的是集水技术。常用的措施采用透气透水铺装,减少铺装面积,提高雨水、灌溉水的二次利用率。园林用水的资源利用一方面是增加用水来源,另一方面是节约用水。降水回收、灌溉水回收和利用中水可以扩大园林用水来源,而微喷、滴灌等先进技术可以大幅度节约用水。双管齐下,减少水资源消耗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4节约耗能的技术性措施
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一样,园林的能源利用率提高也是一方面扩大产能来源,一方面节约消耗。园林能源多因地制宜使用风能、太阳能和水电,尤其在公路沿线绿化或者城郊绿化地区,既可以降低能源生产成本,也可以节约管网建设成本。在丛林小品或者音乐温泉中使用荧光指示标示既可以增加园林情趣又可以减少耗能。
2.5节约建材的技术性措施
节约型园林要求最大限度利用自然材料(如回填土,大块石材)和人工材料,合理使用,循环使用为基本原则。降低废土、废水、废材对环境影响。因地制宜,充分发掘地方性特点,合理使用材料和技术措施,提倡使用无公害材料,优化园林实施过程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2.6节约劳力的技术性措施
园林施工完后的运营是重要环节,运行期维护水平决定园林维修成本、运行成本和使用期限。对于大中城市,园林建设数量的增加,其运行费用逐渐增加,减少人、物、财的投入非常迫切。经济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人力成本的增加,提高园林管理方法水平,有助于降低园林成本。目前,园林维护的人力成本也是园林建设的重要指标。
3.结语
节约集约用地措施篇7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节约型社会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以党的*精神为指导,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支为重点,以建设节约型家庭、节约型社区、节约型企业、节约型学校、节约型机关为载体,在全社会进一步强化节约意识,建立健全节约的政策措施,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建设模式、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实现全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基本原则:坚持节约为本、效率优先的原则,推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坚持依靠科技、技术创新原则,大力推广使用先进的节约技术和产品;坚持降低消耗、适度消费原则,形成崇尚节约、自觉节约的良好风气;坚持政府引导、公众参与原则,调动广大群众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积极性。
总体目标:要通过开展节约型社会建设,使全社会资源节约意识明显增强,资源节约的政策措施逐步完善,资源节约技术和产品广泛推广,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并创建一批节约型家庭、节约型社区、节约型企业、节约型机关和节约型学校。
二、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
建设节约型社会,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各个方面,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就当前来讲要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节约:
1、节约能源。一是抓好工业节能。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限制高耗能产业发展,重点抓好高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确保完成市定节能任务。二是推动建筑节能。强化建筑节能各方主体的职责和义务,加强建筑节能监管,推动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积极发展建筑节能新材料、新工艺和新产品。三是减少交通运输能耗。按照省市机动车能耗、排放和淘汰标准,在党政机关和公交、交通运输行业率先推广使用清洁燃料,引导使用高性能、小排量、低排放的汽车。四是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场和居民住宅中推广高效节能照明产品。办公室、会议室要尽量使用自然光,走廊、通道照明要减少灯管数或设定隔盏开灯,尽量安装自动控制开关。离开办公室要关闭电灯,下班前关闭空调、风扇等用电设备,杜绝“长明灯、白昼灯”等现象。使用电脑、传真机、复印机、饮水机、碎纸机等办公设备时尽量减少待机时间,长时间不用时关闭电源。夏季用电高峰期间,倡导室内空调*度提高1—2摄氏度,办公室、会议室等办公区域的空调*度设置夏季不得低于26摄氏度,冬季不得高于16摄氏度。五是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以医院、学校、敬老院等为重点,积极推广太阳能利用设备,结合居民小区和城镇建设,建设一批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示范工程。积极推进生物发电等一批新能源项目,促进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2、节约用地。一是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农用地转用计划和土地征收审批管理,坚决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巩固实心粘土砖治理成果,加快推行新型墙体材料。二是加强用地规划管理。做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和执行,对所有新增项目实行严格的用地预审,核定用地规模,对达不到规定投资强度的项目和能耗高、污染大的项目,发展改革部门不得批准立项,土地管理部门不予供地。工业集聚区工业项目用地每亩土地的实际投入不得低于50万元。三是加快推进“两个集中”。“推进工业企业向集聚区集中”,鼓励城区企业搬迁改造。工业集聚区要尽可能多建标准厂房,提高土地利用率。“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继续开展空心村整理,通过复垦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同时,利用市场化手段开展“城中村”改造试点,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
3、节约用水。一是加强高耗水行业用水管理。对高耗水企业按国家标准进行水量平衡测试,完善节水措施,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二是强化城市节水管理。坚决关闭城区内所有自备井,提高城市集中供水率。继续推行居民用水“一户一表”改造,加强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改造,进一步降低管网漏失率。大力推广节水型器具,重点抓好机关、宾馆、学校、医院等公共用水单位的节水型器具推广和使用工作。三是推行中水回用和雨水利用。提倡建筑施工、绿地浇灌、环卫、景观环境等用水使用中水、雨水,逐步减少绿化和环卫的自来水利用率。四是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搞好节水防渗渠道建设,推广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及雨水集蓄利用、自动化管理等技术。
4、节约用材。一是加强重点行业的原材料消耗管理。严格执行设计规范、生产规程、施工工艺等技术标准和材料消核制度,减少损失浪费,提高原材料利用率。二是鼓励开发和应用新型材料。鼓励开发推广新型材料替代高消耗、易污染的传统材料。采用新型建筑结构体系,推广高性能、低材耗、可再生循环利用的新型建筑材料。三是节约产品包装材料。提倡绿色、环保型消费,以保健品、食品行业为重点,严格控制商品过度包装。鼓励绿色包装,实行包装材料可回收利用的环境标识制度和一次性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四是推进废物综合利用。提高工业“三废”综合回收利用率,引导开展粉煤灰、煤矸石及有机废水综合利用。五是做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重点推进再生资源微循环和回收利用,推进生活垃圾和污泥资源化利用。六是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农资节约。大力推广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加快实施畜禽生态养殖工程,推广畜禽废弃物治理干湿分离、沼气开发利用技术,鼓励发展有机肥。
5、节约开支。严格执行各项财务制度,强化预算约束,压缩经费开支,严禁公用经费超支和铺张浪费行为。一是严格控制会议和公务接待开支。规范会议、接待、外出考察等公务活动费用开支标准,控制会议数量、规模、规格和时间。严格接待审批制度,提倡吃工作餐、按需订餐,杜绝讲排场、摆阔气的铺张浪费现象。二是节约办公用品的开支。从严从紧配置办公设备,规范办公用品的配备和领用。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减少纸质文件。提倡双面用纸,注重信封、复印纸再利用。提倡使用钢笔书写,减少一次性笔使用量。提倡开会自带水杯,减少一次性水杯使用量。三是降低公务用车消耗。严格公车配备标准,压缩配备规模,优先选用排量适中、节能环保的公务车辆,及时淘汰技术状况差、能耗高的老旧车辆。四是严格公费出国管理。杜绝假借考察、学习、研讨、培训等名义,用公款变相出国旅游,严禁通过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中心、办事处等组织出国。五是落实政府节能采购制度。凡列入政府采购目录的项目,必须编制采购预算,按照规定程序实施采购。对未编制上报政府采购预算的项目,原则上不予安排。同时,禁止采购能耗高、效率低的产品和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和设备。
三、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要通过新闻媒体、公益广告、网络传媒等渠道,在全社会倡导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使节约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为。要针对企业、学校、社区、机关的不同情况,有组织地开展“我为节约做贡献”、“珍惜资源从我做起”、“争创绿色饭店”、“创建绿色社区”、“做节约表率”等宣传教育活动,树立节约榜样,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要认真组织好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以及世界水日、土地日、环境日等宣传活动,建设节约文化,倡导节约文明,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抓好载体,树立典型。要深入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活动,把建设节约型社会贯穿于日常公务活动中,机关带头使用节能、节水产品和节约型办公材料,推行无纸办公、压缩会议、降低油耗、节约用电、惜水省材,抓好机关建筑物节水、空调、照明系统节能改造。实施“创建节约型社会示范工程”建设,建设一批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示范工程,建成一批资源节约型项目。组织开展节约型企业、机关、学校、社区、园区创建活动,及时总结和推广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经验和典型,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县实际的节约型发展路子。
(三)完善措施,量化考核。抓紧建立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统计制度,把建设节约型社会纳入各乡镇政府、县直各单位的年度目标管理,量化指标体系,严格实行考核。对开展节约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以表彰或奖励,对完不成目标任务的要进行责任追究。同时要研究制定鼓励社会节约的政策,建立节约奖励资金,对积极推广节约新技术和产品、节约效果显著的家庭、单位给予奖励,鼓励和引导社会各个层面励行节约。
(四)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把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来抓,制定节约计划和工作措施,加强日常监督和检查。主要领导要经常过问、亲自解决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大问题,认真指导本乡镇、本部门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工作开展。各乡镇、各单位、各企业要明确各自的责任,根据本意见确定的建设节约型社会重点任务,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意见、配套政策和工作规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确保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节约集约用地措施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节水 改善措施
21世纪水资源的国家战略及其相关科学问题,是当今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和世界各国政府的重点议题之一,水资源的再生循环也已成为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这一切都给建筑节水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1 建筑工程中节水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城市的用水量也随之提高。但是,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却在逐年减少并且水环境的污染情况也越来越严重。这样的矛盾,不但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而且还对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面对这样的情况,节约用水已经成为了我国的基本国策。在城市生活用水中,用水过程大多都是在建筑内部进行的,所以做好建筑工程给排水的节水工作是贯彻我国基本国策的重要方法,也是保证人民正常生活,经济建设能够正常进行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2 目前建筑市场施工用水现状
事实上,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用水可分为两大块,即工程用水和生活用水,没有水,工程无从谈起,而施工用水用量往往大的惊人,除了工程本省正常用水意外,用水浪费是目前施工用水的最大问题,其现状及原因基本如下:
2.1节水意识不强,造成人为浪费
对于施工用水临时布置的水管,随着工程进展,随时存在施工失误等造成的管道破裂,或者因质量阀门失修、水满溢流、漏水无人修,现场随时可见施工用水跑、冒、滴、漏,加之工人素质及管理人员的节约用水意识较差,往往视而不见或不重视,迟迟未进行处理,导致大量的水被白白浪费;现场建筑材料、建渣等、油漆油料、有毒废弃物、重金属等水污染源无有效管理措施,导致大量水源污染;现场污水、废水无处理措施直接排放至市政管网或地表,从而导致用水量增加。
2.2施工用水的浪费
目前建筑工地用水基本上无管理措施,工人随意接、随意用,且凡用水处几乎都是用自来水,很少开展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如卫生间的长流水,混凝土养护、楼地面养护时水长流等等。
2.3施工用水技术落后
目前建设框架结构的施工,砌体、抹灰、贴砖等湿作业较多,大多数工序都离不开水,但许多环节的用水效率都比较低,无专项用水措施方案,如混凝土养护直接采用水管大面积淋水方式,砖砌体砌筑前及抹灰前需要浇水湿润,直接用水管冲淋,造成水白白流失浪费。
3 施工节水的改善措施及潜力
根据以上施工用水现状并分析出原因之后,对应的解决措施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我们借此机会呼吁相关管理部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奖惩政策,必将促使建筑工程现场或其它方面不断地提高自觉节水技术的应用水平。
3.1提高节水意识
造成工程施工用水人为浪费的原因在于大多数人的节水意识不强,没有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节水首先要有强烈的节水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就需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管理人员和工人的节水意识,让管理人员甚至工人承担起用水、节水的重担,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无味的浪费,如:水管经常维修,以防跑、冒、滴、漏浪费掉;现场应结合用水点位置进行输水管线线路选择和阀门预留位置的设计,管径合理、管路简捷,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损;要严格混凝土配比制度,严防混凝土加水多使混凝土表面离析,影响混凝土的质量,也造成不必要的施工用水的浪费等。
3.2施工用水合理、循坏使用
提倡节水施工不能仅仅理解为节约自来水,提倡合理、循坏用水,能大大减少新增用水量,对于因施工降水而抽取的地下水,应当尽可能地加以利用,有条件储存的要尽量储存,无法利用的也要将其注入地下,避免排入市政水井而白白浪费。提倡收集雨水和地表水,建立雨水回收系统,在房屋建筑施工时可以利用地下设施如地下室、尚未使用的化粪池等作为临时储水或集水的设施,从而收集和采集地表水和雨水,作为低等级的水加以利用。对于砼罐车、泵管等在制定位置进行清洗,对清洗的污水建立沉砂池对污水进行处理后再次回收利用,对于无法重复用于建筑工程的污水可以冲洗工地卫生间。
3.3采取技术手段减少用水
采用科学的方法把用水量控制在最佳状态从而提高用水效率。对施工现场用水量较大的项目开展研究,可以提高水的利用率,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如采用减水剂或复合外加剂降低拌和混凝土或砂浆的用水量,同时还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质量;把砼、抹灰原浇水养护改位采用喷雾式、盖薄膜进行,同时收集的雨水、抽出的地下水以及某些地表水只要符合用水的技术指标,都可用于砼养护、砌体表面湿水等,从而减少用水量。
另外,施工企业可综合各方面情况,制定建筑工程耗水指标,建立健全节约用水责任制;建立日常用水管理制度,加大监管力度,用制度来约束用水人员,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4 结语
通过加强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创新施工技术,提高建筑工程企业的综合实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和工程监理单位,应加大对节水设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切实做到监督到位、监理及时,确保节水设施施工的顺利进行。在建筑施工过程能合理利用各种水资源,采取简单易行的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对施工企业不仅起到了降本增效的作用,对社会公共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建筑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体现。
节水施工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业,无论对社会的长治久安还是企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制定节水施工的法律法规是解决水资源浪费的根本措施;大力开展节水施工宣传,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节水意识是当务之急;用经济杠杆遏制对水资源的浪费,是节水施工的必要手段;开展水平衡测试,制定用水限额标准,是节水施工的必然途径;采用科学方法施工,是节水施工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黄海龙,宋百军.提高节水意识.降低施工现场水资源消耗[J].中国科技财富,2009年08期.
[2]刘莹辉,宗娜.建筑给排水节水技术与措施[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C].2007年.
[3]谢奎,张朕.浅谈建筑工程节水[J].建筑节能,2010年07期.
节约集约用地措施篇9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离不开土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发展和用地的关系,将节约土地资源放在土地管理的首位,进一步加强节约集约用地。
一、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的必要性。
从国家的宏观政策看,加强节约集约用地已成为土地管理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从2003年年初开始,中央加大了耕地保护和土地调控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进行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去年4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紧急通知,将土地市场秩序整顿工作又延迟了半年,而且在治理整顿期间要全面贯彻“六个清理”、“三个暂停”的要求,对土地采取了更为严格的管理政策,控制了土地供应总量。要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只有把立足点放在内部挖潜上,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积极盘活存量土地,不断推进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提高土地利用率,以缓解建设用地紧张的状况。
从我区的土地情况来看,我区经济、社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加强节约集约用地势在必行。当前,我区可开垦的耕地后备资源极其有限。据统计,到2003年我区已经实施标准农田建设51万亩,理论上还可以实施土地整理的面积不足10万亩,通过土地整理增加耕地有效面积的潜力已日趋枯竭。而农村宅基地整理复垦由于受传统思想、各方利益、规划等因素的影响,宅基地整理复垦工作举步维艰。今后几年,靠通过土地整理获取折抵指标来满足建设项目用地需求的可能性非常小,而且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难度也很大,我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因此,必须改变以往那种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在规划理念及管制措施等方面,切实加大集约利用土地的力度,确保土地供需平衡,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我区在节约集约用地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用地空间组织形式相对落后,结构不够合理。我区工业项目用地基本上以传统独立式院落为主,且面积较大。工业规划区块内标准厂房及多层厂房等先进的空间组织形式所占的比例很低,有的工业规划区甚至没有标准厂房,土地空间未得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同时工业用地除生产及生产辅助设施用地外,其内部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设施用地等非生产性用地所占比例过大;部分工业区块内绿地面积和厂内绿地面积占总用地面积达40%以上,绿地面积过大现象尤其是在工业规划区、开发区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二是土地闲置现象时有发生,工业用地投资强度过低。据对1999年以来建设项目用地情况初步调查统计,全区到今年8月止,尚有180多个已批准农转用的项目没有办理供地手续,面积约8800亩左右;已办理供地手续而未用的建设项目面积约在7000亩左右,各镇、街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地闲置现象。全区工业项目的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平均每亩一般在40万元左右,工业项目投资强度偏低。另外,少数地方为片面追求工业产值等短期量化指标,使得一批技术落后、产品附加值低的小型工业项目重复建设,消耗了大量的土地资源。
三是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达不到预期缩小目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我区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应从1996年的17.348万亩的缩小到2010年的9.81万亩,年均缩小0.5483万亩。从理论上讲,农民进城变成城市居民后,应该退出在农村的宅基地,可以节约用地,但实际上很少有人退出宅基地,有的还想多占宅基地。根据2003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到2003年底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仍达17.0735万亩,结果城市用地规模和农村用地规模双双扩大,农村居民点粗放型用地依然没有改变。
造成这些问题既有思想上缺乏对节约集约用地重要性、紧迫性认识的原因,也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各类专项规划不能有效衔接,建设用地总量控制不能有效执行,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不够的原因,更有除三产用地外其它产业用地按协议方式出让,缺少市场竞争机制的原因。
当前,我区正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发展的关键阶段。发展和建设必然要用地,包括要占用一部分耕地,而我们的土地尤其耕地又极为稀缺。根本的出路就在于节约集约用地,使有限的土地产出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而绝不能大手大脚、乱占滥用土地,特别是不能盲目圈占、破坏浪费耕地。
三、节约集约用地的对策措施
从我区目前的土地管理现状看,可以通过强化六项管理措施,来进一步加大节约集约用地的管理力度,缓解用地紧张矛盾。
(一)强化土地规划管理,引导节约集约用地。
目前我区正在进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要抓住这一机遇,超前预测,充分论证,科学划定土地用途区域,使用地空间布局更为合理,引导合理、集约利用土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要发挥规划的积极引导作用,在规划修编中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明确规划修编重点。要将本轮规划修编的重点定位于探索妥善处理好耕地保护与发展经济关系、建立合理用地和集约用地的引导机制上。
搞好各项规划衔接。要协调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其它专项规划的关系,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和城市向外延展。
合理规划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要根据我区现有工业经济结构、发展水平以及社会资源分布特点,在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科学规划我区的产业布局,划定若干个不同工业行业类型的产业带,并通过规划引导工业项目向工业规划区、开发区集中,努力提高区域性社会资源共享程度,确保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
(二)强化用地预审管理,选择节约集约用地。
把住用地预审关口,可以有效防止用地单位粗放用地,也可以有效遏制部分用地单位存在的圈地倾向。加强用地预审,要设好和把好下面三道关。
提高建设项目用地准入“门槛”。对引进的项目,要设好准入关,合理设置用地“门槛”,变“招商引资”为“选商引资”,有选择地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污染程度低的项目。要提高用地投资强度和产出密度标准,优先发展单位用地产出率高的产业。
严格用地审批。对要求新增建设用地的用地单位,必须已经充分消化使用了现有批准的土地,才能安排新的用地指标。对存在闲置土地倾向的用地单位,不报批新的建设用地项目。
严格审查用地规模。按照省“建设用地双控指标”的要求,严格控制建设项目用地规模。对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非生产用地比例达不到要求的,要相应核减用地面积,并由项目单位重新进行总平图设计。计划、规划和国土部门在项目审批、总平图审查、用地计划安排、具体建设项目供地各个环节中,都要对建设项目的用地规模进行严格的审核。
(三)强化土地市场管理,激励节约集约用地。
强化土地市场管理,重点是要全面落实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提高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程度,增强市场主体用地成本意识,提高全社会珍惜土地、节约用地的自觉性。
进一步规范协议出让土地使用权行为。对具有竞争性的工业用地引入竞争机制,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防止企业因用地成本低而“多占少用”、“宽打宽用”、“低效利用”。
增加土地储备,保障资源供应。对有增值潜力和区位较好的闲置半闲置土地、依法收回的违法用地、企业破产撤销等腾出的划拨用地以及土地使用者申请政府收购的土地都统一纳入土地储备中心进行储备,提高对集约用地项目的土地供应和保障能力,确保土地一级市场有一定量的土地能优先、及时地安排给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急需和高效的建设项目使用。
(四)强化存量土地管理,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加大城中村、空心村改造力度,用足用好现有的存量建设用地。对旧城改造、旧村改造中的安置用房建设,要鼓励、支持集中建造多层、高层公寓,禁止建造别墅和低容积率住宅,提高农村建设用地效率。
鼓励和引导企业依法转让或出租闲置厂房,实施厂房加层、改造老厂、内部整理和余缺调剂,引进先进设备,节约生产空间等途径将存量变增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符合城市规划的条件下,鼓励用地单位充分利用现有厂区存量土地扩建、新建、翻建标准式多层厂房,盘活闲置厂房、仓储等用地。对单位用地产出率特别低的项目,通过采取关、停、并、转等措施,提升现有项目用地的集聚度,提高单位用地产出率。
通过合理补偿等途径,建立企业用地退出机制。对尚未达到法定收回期限的闲置土地,通过协商和合理补偿,动员土地使用者退出土地。对因规划不合理造成闲置的土地,可以合同剩余使用年限计算土地价款,退还给土地使用者,由政府收回闲置土地,安排给急需建设的项目使用。
(五)强化用地批后管理,督促节约集约用地。
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管理。对已按批次批准农用地转用、征用的建设用地供应情况,实行年度跟踪检查制度。对供地率达不到要求的镇街,暂停办理农用地转用、土地征用审批手续。
加强建设项目复核验收管理。对在复核验收中发现的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投资总额或如数出资的,取消已享受(可享受)的各项优惠政策,且不再给项目单位安排今后发展用地;在规定时间内未建成规定建筑面积、达不到规定容积率的,通过暂缓土地使用权登记证书等措施促使其按规定建设。
节约集约用地措施篇10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土地资源需求十分强烈,特别是城乡结合部非农建设用地增长过快,由于缺乏统筹规划与合理配置,存在结合部非农建设用地的粗放利用与不合理规划等问题。文章从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意义出发,通过对城乡结合部非农建设用地节约与集约利用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剖析,揭示了城乡结合部非农建设用地节约与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工作中提出的一项战略举措,是我国土地资源现实情况所迫,是实现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城乡结合部由于其区位的特殊性,往往是新增城市建设用地的主要来源。
一、建设用地节约与集约利用的现实意义
建设用地节约与集约利用是相对于浪费和粗放用地而言的,概括地说,就是以最小的土地占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的需要。其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节约用地,就是各项非农建设用地都要尽可能节省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二是集约用地,每宗非农建设用地必须提高投入产出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改善城乡结合部非农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挖掘用地潜力。
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可理解为:以合理布局、优化用地结构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通过增加对存量土地的投入,改善土地的经营管理方式,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并随
节约集约用地措施范文
本文2023-12-19 17:29:49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5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