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研究心得体会(热门19篇)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回顾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个人成长和进步进行总结和反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摘要: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最基础的教学方式,同时,它也是数学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数学概念教学是最初培养学生最原始的数学思维开端,所以,对于小学生老说,对数学概念的掌握对于以后学习其他数学知识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正确的掌握概念教学的首要任务,依据不同的表现形式与不同类型的数学教学类型来采用的一些与之相匹配概念的数学策略,所以,本文就针对小学数学概念在小学的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效策略。
(一)数学概念的涵义。
在许多科学领域的研究中概念教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主要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而所谓的数学概念,就是在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中,将人脑中所反映的东西,转化为专有的数学名词,或是符号等含义。
(二)数学概念表现的方式。
小学数学概念对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知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不同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其概念数学所表达的方式也不一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图画式。
对于小学处在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仍处于基础萌芽阶段,知识水平和认识事物的能力还非常有限,所以,我们在教授概念的时候最好的教授方法就是利用图片或者画画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等概念时,就要采用卡片或者在黑板画图的方式来表现。这种形式的有点就在于学生能够直面的知道概念是什么。但是,它的缺点是概念智能用图卡的形式呈现,而没有语言描述,所以就容易导致小学学生在学习概念的时候,不能够正确的理解其中的内涵,而只是停在表面。
2.直述式。
对于处在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课本中的数学概念经常是用直接描述述的方式来表达其概念的内涵的,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很快的掌握数学概念,例如,在学习角、自然数的概念时就可以采取这种直述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三)数学概念的特点。
1.形式的多样性。
如上文所说的,当随着小学生的学习知识的量越来越多时,其越能表达的概念方式就越来越多,采用图卡式教学数学概念的就较少了,相对来言,直接采用定义教学就越来越多了。
2.相对的直观性。
数学概念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于它的概念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对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知识储存能力还不多,思维还是抽象思维,所以在对他们进行教学时,要多采用直观教学法,让他们一眼就能够明白其数学概念的内涵所在。
3.教学的阶段性。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特点也具有教学的阶段性,对于不同年级,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来说,在教授数学概念的时候就要采取不同的年级、不同的阶段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来教学。
1、教师自身因素。
在数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个教师的自身的素质不一样,从而导致每个教师所关注的重点也不同。比如,在现今的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只是注重概念教学的结果,只要让学生知道用数学概念去教学就行了,从而忽略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另外一些教师,只关注概念的完整,而没有考虑小学的学生在学习这些概念的时候能不能接受和懂得这些概念。因此,就忽略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所以,就导致影响了数学概念的完成。
2.学生自身的限制。
对于小学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和自身接受事物的程度,导致学生在学习概念的时候不能很好的理解数学概念。
(一)加强直观性教学。
在给学生建立数学概念的时候,教师不只是单单的运用间接的经验对学生进行教学,而教师应该多采用多媒体、模型、实物等直观的图形进行概念教学,或者是教授学生运用观察对比、触摸演示等方式进行正确的操作。所谓概念性教学,不是盲目的采用直观方式进行教学,它本质是利用直观性的原则,将抽象的东西用直观的方法进行理解和掌握其数学概念。
(二)注重概念之间的分类比较,在给学生进行概念性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把不同阶段、不同的概念问题进行分类整体和区分,能让学生在有限的知识水平程度上能接受概念数学的定义。尤其是针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对所有的概念进行区分整理时很有必要的。
(三)引入概念时,提供丰富多彩的材料。
在引入数学在概年时,要特别重视给学生建立清楚明了的事物原始想象,因为只有给学生传输数学概念时建立事物之间的共性,才能让学生完全掌握数学概念的运用。教师在最初教授数学概念时,可以依据当堂课的教学内容采用直观性的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材料,如,教师可以运用实物、图画等方式进行展示,在演示图形的过程中要学生认真观察,这样做不仅能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耐心。例如,上“分数的定义”时,教师要给学生解释“l”这个难点时,就可以给学生提供多种对比材料,像1根跳绳,2个蛋糕,4个梨子等图形。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最后就总结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者一个有机整体都可以用单位“1”表示,进而攻破单位“1”这个难点,这就为以后学习分数的概念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引入概念时,要主要给学生所提供的材料一定要准确和能直接反应书本所要教授的知识的本质特征。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的清楚和明白。
在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何为概念的理解,只有让学生不断的了解概念的定义,且为学生提供多种有效的学习概念的策略,才能真正的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张晓霞.小学数学教学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49.[2]冯光庭,刘忠君.对新课标下数学概念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教育艺术在线,2010(4):55-56.[3]袁樱.立足基础把握本质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概念[j].科技信息,2011(27):574.[4]李星云.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优化策略[j].教育评论,2007(2):79-81.
小学数学研究心得体会
我们认为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教师学习,教学相长的过程。通过课堂练习,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具体实践,举一反三。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可以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有效的反思自己的教学。下面我就本课题的研究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确实有了很大改变,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很多,比如在数学练习活动设计上依然老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操作。成绩主导,多练多算使学生成为做题机器。练习模式单一化,毫无新鲜感可言,这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急需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练习”的改革之路,旨在通过研究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研究中我通过深入揣摩教材练习的编排意图,领会练习的内涵基础,把握数学教材中丰富的练习活动资源,渗透活动意识,转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有趣,变封闭为开放,积极探索设计出既考虑学生学习基础、能力的差异,又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均发展需要的练习活动内容。总言之有以下成效:
1、全体参与并突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有效的途径。突出重点即强调针对性,针对性是指练习要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要注意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地实现“练在关键”。
2、趣味性和生活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在练习中,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设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习题,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有助于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练习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就在我们身边,认识现实中的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层次性和开放性:层次性原则包含两个意思,首先从学生方面来考虑,练习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同时又要关注优秀的学生,让学困生吃饱,让优生吃好,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次从知识系统上来考虑,练习必须要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加大难度。开放性即练习无论是在内容的选取还是形式的呈现,都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自主创新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在研究中也存在了一些问题:实验中,教师精心设计练习活动,练习活动题做到"百里挑一",但是在实践练习操作中,对约占33%的学生不能做到"举一反三",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有效,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练习量偏大,练习量的控制把握不够精确。这就要求课题组成员能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满足于现状,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积极投身课题实践,善于思考,鼓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在初步研究成果上,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深入课题实验,继续努力探索一种操作性强、适应面广、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课堂练习有效实践模式。
小学数学教学改进研究曹培英心得体会
曹教授在阐明课程标准中数感的定义后,先后举了“估豆子”、“估纸”、“估人民币”的案例,让我们认识到一些教师对数感的认知偏差和实践误区,最后举了一位老师“数千字文”的教学成功案例,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素材。曹教授还简单介绍了几个如何培养数感的策略,如:在数的概念教学中培养数感,在计算中培养数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数感等。“数学源于生活,又寓于生活”。数感的建立来于生活,只有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加以应用,才能得到升华。同时,良好的数感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从而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因此,培养学生的数感还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起联系。要使学生学会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从一个复杂的情境中提出问题,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对运算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感,同时也使已具备的数感得到了强化。例如,星期天带全班学生到公园划船游玩,公园大船每条坐6人,租金10元,小船每条坐4人,租金8元,全班50位同学,请学生设计一种租船方案,计算出所用钱数,比较一下哪种租船方案最佳,并说说理由。结果种种租船方案出台,经过比较认为租7条大船,2条小船最省租金。让学生在亲身活动经历和运用中感受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数感。使他们进一步理解了数的意义,把握了数的相对大小、多少的关系,不仅巩固了对书本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学生的数感也得到了升华。
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策略研究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一段时间对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策略的研究性学习,我从网络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对练习课的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更进一步明确了练习课的任务、功能,了解了其基本流程和教学模式。结合我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收获和体会。
练习课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并且初步掌握了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以学生的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课型。我认为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特点。
一、要有“情趣”。 练习课也要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习题的单调或者说习题的模仿与套用等,学生学习起来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和疲劳等,所以练习设计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创设情景,提高学习的兴趣。如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趣味的练习,一定能让学生乐此不疲,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
二、要有“坡度”、有“智慧挑战”。 练习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练习课要根据知识的结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做到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环环相扣,教学节奏明快。练习课的课堂设计要合理地选择范例和练习题。一要典型,有助于巩固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助于提高解题的能力。二是难度要适当,选题难度太大,超出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承受能力,将影响课堂教学的进行,过多不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三是要通过多层次的练习,使学生在简单运用、综合运用、问题解决、扩展创新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能力得到发展。同时也要照顾到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水平,使他们都获得成功的喜悦,情感得到满足,有收益。
三、要有“生活味”。 多一些问题解决,少一些机械操作。新课程标准指出:练习的设计要围绕着问题解决而设计,而且问题解决也成为考试考查的内容之一。问题解决与常规练习的主要区别之一是:练习着重寻求答案,而问题解决着重解决问题的过程,着重如何寻找创造性的方法。
难点;二要深入研究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练习课的课堂教学计划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练习课教学过程中,应围绕教学重点、难点来进行。选择重点练习题、设置疑问、分析讲解、启发指导,都应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重难点,防止无重点的'满堂练,转移和干扰学生对重点内容的学习。要用足用好每一道练习题。认真钻研教材,理解编排意图,明确每一道习题的作用和功能,要根据班级特征和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对教材里的习题作适当调整、组合、补充,对每一道习题都要用足、用好、用到位,发挥习题的价值。
要注重解题后进行反思或小结。学生完成题目的解答,还不能算结束,要使解题的方法牢固树立,融会贯通,必须进行反思或小结。这部分最好由师生共同完成,应提倡、鼓励学生通过解题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练习课所涉及的解题和技巧。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年级,运用不同的小结方式。如,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比较弱,归纳、概括能力尚未形成。由于“图示”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形象性,运用图示法进行小结,适合低年级学生。
五、要有“个性”、有“自我”。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索、练习和交流时间。要让学生感觉是“我在练”、“我在思考”,“我在用‘心’来练习的”,而不是老让学生感觉“老师在统治课堂,我是在为老师而练”,要避免“匆匆过场”的现象。
总之,无论是什么课型的课,我们在教学时既要充满智慧挑战,能发挥数学的思维价值又要有生活性,发挥数学的应用价值。
2
六年级数学复习课的基本任务是抓住双基串成线,沟通联系连成片,温故知新补缺漏,融会贯通更熟练。复习课的特点之一是理,对所学的知识要进行系统整理;特点之二是通,融会贯通,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六年级总复习阶段关系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能否圆满完成,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亦是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阶段。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这段时间的课题研究,我认为,总复习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教师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制订计划时,要依据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和任务,以及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分类整理,拟订复习进度、重点、课时分配及应达目标。一般来说,总复习应分两轮进行,第一轮按小学数学的知识结构分类复习,重夯实基础;第二轮进行综合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重培养能力。
《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策略研究学习心得体会》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参加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精选
本学期的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令我受益匪浅。
首先,课前预习这个环节,预习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自我上学以来,预习这个环节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预习的方法颇多,而参加教研活动,我对预习有了很多的看法与认识。预习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让学生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记一记、说一说等等,来认识本课时所要讲授的内容和知识点,教师再引导学生、辅助学生如何来预习,预习方式多种多样,我们教师可以优化预习的方法。尽可能的让学生在预习中学习新知识、新能力,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基础。
再次,在课堂教学这个环节上,首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转变,转变成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辅助者。因此我们作为教师要从教学理念上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课堂教学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我们要尊重学生个人,让他们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尽情的展现自我,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最后,限时作业这个环节。我认为限时作业这个环节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限时作业能检验本课时教学的效果,能让学生自我检测,从中发现问题与不足,对学生如此,对教师更是如此。教师本人可以从限时作业中发现问题,找出本课时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教学打下铺垫。另外,限时作业的方式也有很多种,可以让学生说、读、写、记。都是限时作业的一种。当然,对于我而言,还要有待于去探究、去发现、去摸索。
总言而之,本学期的数学教研活动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相信自己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会做的更好!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一、本课题的提出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要贯穿数学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通过良好的数学概念学习促进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进一步培养数学能力;通过有效的概念教学,使学生顺利地获取有关概念。在新课程标准下,优化数学概念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都有极其重要作用。
本课题组成员结合近几年来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调查,发现在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中目前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比较忽视概念的形成过程,往往把一个新的概念和盘托出,让学生死记硬背法则、定义;比较忽视概念间的联系,许多本来是有联系的概念,却分散、孤立不成系统,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比较忽视概念的灵活应用。基于对以上现象的认识和思考,就确定了这个研究项目:《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旨在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各种数学能力。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
本课题通过研究影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探究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教学策略,构建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并通过课例研究构建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实验的预期目标主要有:
1、教师围绕课题研究、学习、思考与实践,达到对概念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
2、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出对概念教学的教材处理方法,达到对概念教学的教学设计有效性。
3、从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巩固、概念的应用等方面入手,提高概念教学教、学方式与方法运用的有效性。
三、本课题实施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0年10月-2010年11月)。
1、实施步骤及目标:通过调查分析,搜集数据,制定课题方案,申报课题,并学习有关文献资料。
2、资料的收集。
在确定了课题后,课题组成员从网上和教育教学杂志中对概念学习的文本资料进行收集和学习。学习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陈幼民,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优化策略》(李星云,南京师范大学)《数学教育心理学》(曹才翰,章建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叶尧城,向鹤梅,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刘加霞,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关于概念教学的书籍及文章。
3、原因的分析。
有的教师认为讲清概念,就是讲清课本中的一些定义或者名词、术语,满足于使学生记住,甚至熟背这些定义或者名词、术语。学生对学习数学概念的目的不明确,对数学概念的掌握不牢固,不善于应用。
(2)概念的形成缺乏有效引导。
在演绎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老师带着学生小步走,学生按照老师的思维慢慢走"的引导模式。
在分析以上原因后,课题组成员认为:以"抓牢重点字词习得概念就行了"的理念左右着策略的运用,这个主要是教师的思想和理念的问题,所以就把课题的研究的重点放在探索"概念教学各个环节"的策略探索上,以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实施阶段:(2010年11月-2011年4月)。
实施步骤及目标:首先实施课题研究实验,开展实验研究数学概念教学。接着调整实验方案,进行阶段小结。
行动之一: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归纳出概念教学的课堂结构模式。根据方案实施步骤,我们组内成员对现行人教版新教材的概念编排内容及特点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并按四大学习领域分类。我们发现,与原来的旧人教材相比,新人教版教材对概念的编排更加淡化,很多概念都已隐去不谈,很多概念只是以小精灵提问的形式出现(如什么是圆的周长呢?),但教材中特别强化在情境中认识、理解概念,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形式自主探究概念的意义。通过对六年级数学教学中所出现的概念的产生背景研究,探索出对概念教学的教材处理方法。研究出"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巩固、概念的应用"概念教学的基本模式,再进行实践操作来验证。
行动二:以课例为主要载体,把课例研究变成小课题研究的平台。(1)每人根据不同领域的概念推出一节课例,课后即集中评点。其中梁志芹老师所上的概念课《圆的认识》得到的县教研室谭丽珍主任的好评。各教师遵循概念教学教学模式设计了一节有自己的教学特色的优秀课例,其中莫杰益老师的课例为《圆锥的认识》,罗端群老师的课例为《圆柱的认识》,崔剑梅老师的课例为《比例的意义》,莫耀华老师的课例为《负数的认识》。
(2)开展同课异构活动。
通过参与学校的同构异构活动,课题组的成员间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探索,共同探索,对数学的概念与应用有效结合的策略、学生理解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估算理解与运用的策略、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优化关系及策略进行研究,解决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每一次课例研究中课题组的教师都能从"教师提问、学生学习状态、练习设计、教学媒体、教学环节、目标检测结果"6个环节来剖析课堂。课后课题组成员根据反馈进行反思总结。其中,邓文茵与盘水杰两位老师所上的概念教学《百分数的意义与写法》得到了听课老师的好评。课题组中梁志芹老师就"教师提问是否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的剖析;莫杰益老师就"学生学习是否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的剖析;崔剑梅老师就"练习设计是否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的剖析;罗瑞群老师就"教学媒体使用是否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的剖析;梁文雄校长就"教学环节是否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的剖析;莫耀华:就"目标检测结果"进行课堂教学剖析。各教师根据自己所负责的项目研究概念教学有效性,并写出了相应的教学反思。
(三)总结阶段(2010年4月-2011年5月)。
实施步骤及目标:全面总结,撰写报告,整理资料,撰写论文,总结及交流经验。
四、本课题研究的成效。
(一)本课题的研究成果:
经过大半年时间的实践研究,本阶段课题组成员对研究资料进行了分类整理。并根据课题的实施中积累的经验撰写成教学论文及教学反思,其中盘水杰老师的的论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探究》在2010年广东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班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优秀论文奖。本课题研究方案被县教研室作为样例在全县推广开;如何开展本课题在学校的公开周上我校数学科组对全县的数学教研员作了经验介绍。
1、激发心理需求,导入概念。
数学概念的引入,是学生能否学好概念的关键一步。引出新概念的过程,是揭示概念的发生和形成过程,而各个数学概念的发生形成过程又不尽相同,不同的概念引入的方法就不同。教师必须根据各种概念的产生背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探究、选择各种有效的形式,在课堂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醒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以最佳状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案例1:在"环形面积"这个概念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的圆及圆的面积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先出示两个半径分别为5厘米和2厘米的圆,让学生先计算出两个圆的面积,然后启发学生想:圆的面积和环形面积有什么联系?接着演示抽拉投影片,把两个圆重叠在一起,形成两个同心圆。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投影演示,理解了什么叫环形面积,从而实现了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扎实。
2、根据认知规律让学生经历概念形成过程。
所谓概念形成,是指学生从许多具体事例中,以归纳的方式概括出一类事例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得概念的一种形式。学生形成概念的关键就是发现事物或形的本质属性或规律。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急于下定义、急于抛出概念,而应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探索、猜想、创造,决定取舍,让学生在交流、反思中逐步实现从对数学对象的具体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从而形成概念。
案件2:在教学百分数意义时,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百分数的默认,以及学生对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的理解,是学生学习百分数意义的基础。在教学时可利用课前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课堂上先通过比较糖与糖水的关系来引出百分数的概念。在学生弄清了读写后,再从生活实例让学生自主抽象出百分数这个概念。待学生初步感知了概念后,再通过让学生讨论收集到的生活中百分数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学意义的理解,再教学百分数与分数区别与联系的教学。
3、归纳整理,构建网络,有效巩固概念。
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许多概念之间都是相互联系从而形成一定的知识系统的。学完一类概念后,要进行知识串联,把新概念纳入某一部分的系统中去理解。这样不仅使概念得到了巩固,也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有些概念尽管分散在不同章节中出现,但它们总是一环扣紧一环形成知识链条的。在讲清概念之后,向学生揭示概念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知识链条中理解和记忆概念,比孤立理解单个概念,效果好得多。
4、增强概念的应用意识,让生活成为展示知识舞台。
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来构建概念,更要让他们能用所掌握的概念去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在此得到张扬,同时使学到的概念巩固下来,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运用技能。案例3:在教《圆的周长与面积》之后,让三四个学生为一组,量一量学校内花坛,石桌子,小公圆的蘑菇亭等物体圆的直径,周长,并设计一下做这些物品需多少材料。再给每种不同的材料标上单价,让他们计算一下,选择怎样的材料,用什么方案,可以既经济实惠,又满足需要。
五、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存在问题:
1、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能按要求来进行学习及反思,但未能及时上存博客。
2、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当前前瞻的教学理念还是较小接触。
3、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未能到外面有名学校进行参观学习,吸取别人好的经验。
建议:
在以后的研究中能按要求进行上存学习资料,多些利用互联网来学习先进的教学教育理念,同时也希望学校能组织课题组成员到外面学习。
学习《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基础数学知识的关键阶段,数学学科是一门特殊的逻辑思维课程,教师应高度重视培养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借助微课教学模式实现,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微课的设计往往比较精心、灵活,教学环节简短,教学重点突出和明确,让小学生在短时间内精力高度集中,促进认知能力的提高和智力水平的提升。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强,导致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特别是对于一些抽象知识的学习,更是难以理解。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不少知识都较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容易受到限制,教师为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在利用微课教学模式时,可运用微课视频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小学生以实际生活情境为基础,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并进行有效的逻辑思维训练。
例如,在进行《分类与整理》教学时,教师可采用微课教学模式,在微课视频中录入现实生活中的内容:在服装超市中,外套、上衣、男裤、女裤和裙子等都是分类摆放,以此创设生活化情境,学生通过对视频的观看,可清楚认识到“分类和整理”。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教师在微课视频中可为小学生展示分类与比较内容,训练他们的分类和比较逻辑思维。
新课程教学标准中明确要求:在教学活动中需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数学作为一门比较注重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的课程,教师在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时,需做好引导和指导工作,采用微课教学模式,在微课视频中展示学习内容,设置悬念或疑问,促进他们自主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进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时,教师可在微课视频中展示一副公园的图片,包含以下内容:一共有4个长凳,每个凳子上坐4个人;有3个秋千,每个秋千上坐2个人,让学生分别计算出长凳、秋千、上各坐多少人?他们能够自主列出算式:4+4+4+4、2+2+2。然后教师设置疑问:一个一个数字相加比较麻烦,有什么简便的方法?引出乘法教学,引领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
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引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内在动力与关键,教师运用微课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需灵活设计微课内容,以免学生觉得学习内容乏味、枯燥。教师需注重利用微课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式多样化。微课内容包括素材课件、教学设计与教学反馈等多个环节,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具体知识点设计微课形式与内容,通过多样化设计吸引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注意力,让他们对各个知识点进行自主思考,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在讲授《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教师在微课视频中应加入多个知识点的回顾与总结,包括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和积梯形等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对视频的观看,运用个人逻辑思维认识到组合图形一般由多种不同类型的图形组合而成,在计算其面积时需运用到多个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基于微课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主要优势是微课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生可随时随地观看微课视频,进行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学习。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制作好微课课件之后,要构建一个完善的学习资源库,将微课资源集中整理起来,利用学校内部网站或通讯工具分享给学生,不仅在课堂上使用,在课下也使用,充分发挥微课教学的最大功能。
另外,由于微课学习内容一般不超过10分钟,内容简短精练,但是小学数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整体上把握各个知识点,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不少数学知识点都存在一定的关联,只有系统地学习、分析、理解与研究,才能真正促进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将有关联的数学知识点整合在一起,让小学生在微课资源库中自由学习,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微课作为一种近年来才逐渐兴起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基于微课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利用微课不断训练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改进研究曹培英心得体会
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让每一位老师在教学中遵循课[]标精神,落实课程理念,真正把“双减”政策下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落实到实处。2022年5月11日,我校数学教研组所有老师参加了“小学数学教学改进研究”的线上培训活动。
本次培训中曹教授通过解读“小学数学的教学改进”——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作中提出吃透教材和吃透学生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工作,我们在教学时是否真正的做到了这两点呢?曹教授通过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点无大小、线无粗细以及用点表示小数,数形结合的例子让我们明白只有真正做到吃透教材,明白教材的编写意图,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教材把握不好,或者把握偏了,方法越高明,越会南辕北辙。吃透学生,我们的教学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在讲座的最后,曹教授总结了教学改进的“秘诀”:既要将两个吃透与教学经验有机结合,又要坚持实事求是,实践检验理论。鼓励我们“在纷繁复杂的教育术语面前,在眼花缭乱的教学口号面前,我们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所以,只有我们将真实的改进发生在每节课上,落实到学生上,我们的专业水平才能够有所提高,我们的专业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今天王小女老师与我们分享了她在日常教学中进行课题研究的点点滴滴,让我对课题研究有了更深的理解,明白了课题研究的重要性,让我知道课题研究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点滴教育教学过程中。深感作为一名教师,要有终生学习的态度,才能不断提升自我。
通过王老师的讲座,还使我更清楚地认识到,教育科研是教育事业的需要,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知道了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的课题的选择非常重要,选题作好了,应当说研究就成为可能。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课题要反映现有的理论和实践的广度与深度,也要反映科研前景的广度与深度,需要创造力与想象力。
选题注意从实际出发,研究中实践,实践中研究,不能贪大求全。要注重平时积累,从小处着手。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平时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在工作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
一个详尽的课题方案,是课题研究成功的保障。用心去做好方案,就是向课题成功迈进了一大步。
最后就是用心去研究,做好案例分、反思、总结等等了。
总之,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想只要在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过程中,认真去做、用心积累,一定有所收获。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心得体会精选_
撰写者:王丽丽。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过近十年的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也积累了许多经验,我国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对《数学课程标准》进行修订,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下面,我根据自己学习《数学课程标准》的体会,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教师作为“引导者”的角度,总结探索教师有效引导的基本策略。
通过“有效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研究表明:问题情景能够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一定帮助,但是,只有有效的问题情景,才能真正为学生有效数学学习服务,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良好的平台和合适的环境。因此,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应该致力于“问题情景”的开发,更应该着眼于“有效问题情景”的研究。在创设有效问题情景时,应该根据编写者的意图,充分挖掘所教数学内容的本质和内涵,选取适当的角度,采用严谨、简洁、明了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景时,应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及数学知识自身的特征,精心进行设计,创设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符合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学习欲望,使之形成渴望学习的内部动力,引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二、通过“有效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数学活动主要包括学生的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有效的数学活动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数学思考,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应该通过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案例:人教版第二册《认识图形》这一单元,在学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等四边形等几何图形的知识后,我设计了《巧拼七巧板》的数学活动课,先让学生了解七巧板的悠久历史,并欣赏高年级学生所创作的用七巧板拼成的图形,引导学生数学思考。然后,让各学习小组分别设计游戏活动,用七巧板拼成各种各样的图形,在学生拼出的“变形金刚”、“忍者神龟”、“小步枪”等图形中,老师让各学习小组互相汇报并找出都是有哪些几何图形拼成的。最后,让学生总结参加数学活动的收获和体会,评选出最佳数学活动能手。
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将数学课上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细致的观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认真思考,互相交流,并撰写数学日记,阐述自己的心得体会。
这样,把课堂中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宽,既有全员参与又为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个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通过“有效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完善认知结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然而,在课堂上,我们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现象:不管学生说什么,老师总是爱插嘴。对一个个学生的发言,一一进行补充:“你说的是……”,“你在说……”正因为如此,每个学生表达的意思才逐步变得明了,但发言者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质疑、相互碰撞、相互联系却没有产生出来,教学一度陷入一对一的局面。造成这种的后果,教师大都是怕课堂出现“冷场”,于是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发言进行附和、帮腔、概括、评价。如果教师能够仔细地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然后再加以引导,这远比让学生多多发言来得重要,我们追求的并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应是“相互倾听的教室”。学生只有有效地倾听,才能对别人的思考、看法进行认可、批判、分析,进而来调整、丰富、完善自己的认识结构。教师只有倾听,才能从学生的错误点开始,从学生的差异点开始,进一步组织有效的教学。
教师以欣赏的眼光思考着学生的这些想法,不但能启发他们的智慧,更能保护好他们后续学习的动力。倾听是一种捕捉,倾听是一种调整,倾听是一次新的起点,一次思考交流的开始。只有在用心相互倾听与交流的过程,才能通过学生的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沟通,最后才能达到认知结构的进一步完善的目的。
四、通过“有效思维实践”,引导学生提升数学智能。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做到立足于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为主线,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实践。教师要善于创设富有启发性的思维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思维过程,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他们去推导过程、概括规律、归纳结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让学生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智能。
案例: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等边三角形》一课时,在学生初步了解等边三角形的特征后,我采取放手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自己“做”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在动手操作中,有的学生用三根等长的小棒“围”,有的学生用书上介绍的方法“折”,还有的学生“画”出了一个等边三角形。教师鼓励“画”的同学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方法:先画一个60度的角,以角的顶点为一个端点在角的两条边上分别截取同样长的线段,再将两条线段的端点连接起来就围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这样画出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
在这里我引导学生用已有的三角形内角和及等腰三角形的特征等知识进行推理论证,作出判断,得出结论。学生在探索研究中积极思维,从而获得活的知识。这种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实践活动,不仅对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独立性、批判性等优秀品质的养成具有促进作用,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智能。
总之,学生的有效学习以及教师的有效引导等有效教学策略问题的研究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个崭新课题,同时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以上关于教师有效引导策略的研究,旨在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践行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积极探索能够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主动、有效的建构过程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基本策略。
研究数学心得体会
第一段:数学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200字)。
数学作为一门科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在研究数学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数学的研究不仅仅是探索和发现新知识,更是锻炼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的研究不仅为其他学科提供了有力的工具,还为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因此,研究数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段:数学研究中的乐趣和挑战(250字)。
数学的研究是一种充满乐趣和挑战的过程。在研究数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数学中的美妙和奥妙。当我解决一个数学难题时,当我破解一个数学谜题时,那种成就感和快乐感是无法言喻的。同时,数学的研究也充满了挑战。有时候,我会遇到困难和障碍,需要不断地努力和坚持。但正是这种挑战激发了我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让我追求数学研究的道路。
第三段:数学研究中的思维方式和能力(300字)。
数学研究对思维方式和能力的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数学研究需要我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使我们能够理性地分析和评价问题,从而找到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创造性思维则允许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思路来解决问题,使我们能够开拓思维的边界。此外,数学研究还培养了我坚持不懈和持续学习的能力。在研究数学的过程中,我不断面对困难和挑战,但我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寻求答案,并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
第四段:数学研究中的实用性和应用领域(250字)。
数学的研究不仅仅是纯粹的理论追求,更具有实际应用的意义。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例如,在物理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数学模型来描述和解决复杂的物理问题;在经济学中,数学经济学的研究为经济学家提供了量化分析和预测的方法。此外,数学的应用还涉及到工程、计算机科学、金融等多个领域。因此,研究数学不仅可以增加我们对数学的认识,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数学的研究,我收获了很多。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数学的工具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我的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的能力。我深刻认识到了数学的美与奥妙,培养了我对数学的热爱和追求。数学的研究也使我成长了许多,我学会了坚持不懈,克服困难,做出创新性的贡献。因此,我相信数学的研究将成为我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我将继续努力研究数学,为推动数学的发展和应用做出贡献。
数学研究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100字)。
数学作为一门精确的科学,深受许多研究者的倾心追求与研究。在我自己的数学研究过程中,我不仅从中受益匪浅,还收获了很多心得体会。今天,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我在数学研究中得到的启示与思考,希望能够对其他研究者有所帮助。
第二段:耐心与毅力(200字)。
数学研究常常是一项需要长时间投入和艰苦思考的过程。我在自己的研究中发现,耐心和毅力是取得突破的关键。有的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一道复杂的数学难题,感觉陷入了困境。但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保持持续的思考和不懈的努力,我们就有机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正如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所说:“数学研究是一个需要耐心的工作,耐心地对它投入兴趣,会给你以回报。”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不放弃,坚持下去,最终必将取得成功。
第三段:创新与突破(300字)。
在数学研究中,创新和突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领域已经积累了许多经典的理论与方法,但要取得真正的突破,就需要通过创新来打破常规思维的束缚。每当我遇到一个数学问题时,我会试着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寻找一些不同寻常的解决方法。有时候,这种创新的尝试可能会失败,但正是这种失败给了我宝贵的经验教训,并帮助我更快地找到正确的方向。通过不断创新和突破,我成功地解决了一些看似无解的难题,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第四段:合作与交流(300字)。
在数学研究中,合作和交流是非常关键的。我曾和其他研究者一起合作,分享我们的思路和成果,在集体智慧的启迪下,我们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每次和他人交流时,我都能够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通过集思广益,进一步完善我的研究成果。此外,与其他领域的研究者交流也是非常有益的,他们的不同视角和思维方式可以给我启发,帮助我发展出更全面的数学研究思路。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200字)。
通过我的数学研究经历,我深刻认识到数学是一门需要坚持和创新的学科。我相信,只要我们保持耐心和毅力,勇于创新和突破,以及与他人进行积极的合作和交流,我们就能够在数学研究中取得重要的突破并取得成功。在将来的数学研究中,我将继续努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吸取更多的经验,为数学科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研究数学心得体会
数学是一门晦涩而又严谨的学科,对于许多学生而言,学好数学是一项相当吃力的任务。然而,通过不断学习与研究,我渐渐发现数学并非如此令人费解,反而蕴含着许多有趣和实用的东西。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研究数学过程中所积累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勤奋与坚持。
学习数学最重要的就是勤奋与坚持。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练习和思考的学科,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思考,才能真正掌握其中的奥妙。在我研究数学过程中,常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攻克一个问题。有时候,我会陷入思考的困境中,感觉头脑一片空白。然而,正是因为坚持不懈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我才能收获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第三段:思维方式的转变。
学习数学不仅需要勤奋与坚持,还需要进行思维方式的转变。在初次接触数学时,我常常习惯性地采用机械和固定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然而,随着对数学的深入研究,我逐渐明白了数学的本质是发现规律和运用方法解决问题。通过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我能够更好地把握问题的本质,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第四段:沉浸于数学世界。
研究数学需要沉浸于数学世界中。数学有着独特的美感和逻辑性,许多数学问题会迷人地带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我常常感觉自己沉浸其中,忘却了一切外界的干扰。数学能够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创造力和思考能力,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五段:数学的应用。
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工具。通过数学的学习和研究,我发现数学的应用无处不在。无论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还是经济管理中,都离不开数学的运用。数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极高的实用性。因此,研究数学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还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总结:
通过对数学的研究与学习,我体会到了勤奋与坚持的重要性,思维方式的转变,沉浸于数学世界的美感以及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数学是一门不断挑战和探索的学科,需要我们持续地学习和思考。相信只要我们保持热爱和对数学的执着,就能够在研究和应用数学中获得更多的成果和快乐。
数学研究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200字)。
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对于很多人来说充满了困惑和挑战。然而,在我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探索后,我逐渐发现数学研究不仅仅是解决问题和计算,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观察世界的工具。通过数学研究,我学会了解题思路的构建,培养了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我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第二段:数学研究的乐趣(200字)。
数学研究的乐趣在于将抽象的概念转变为具体的问题,然后通过推理和证明找到解决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解决问题,可以产生不同的结果和启发。数学研究需要扎实的基础和广博的知识储备,但更加需要的是灵活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通过数学研究,我开始享受这种思考和挑战自己的过程。
第三段:数学研究的挑战(300字)。
虽然数学研究有着许多的乐趣,但同时也伴随着一些挑战。有时候,我会遇到复杂的问题,无从下手,需要不断尝试和思考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数学研究需要耐心和毅力,有时候甚至需要多次失败才能获得成功。然而,正是这种挑战让我对数学研究产生了更深的热情和兴趣。挑战让我不断学习和成长,同时也增强了我面对其他学科和生活中的困难时的勇气和决心。
第四段:数学研究的意义(300字)。
数学研究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锻炼自我和提高综合素质的工具。通过数学研究,我学会了面对问题的冷静和思考,培养了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研究提供了许多抽象和模型,让我了解到世界上存在的规律和普遍性,在某种程度上让我看到了事物更深层次的本质。数学研究还强调严谨和逻辑性,这种思维方式对于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着极大的帮助。数学研究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解决问题,更在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
第五段:数学研究的启示(200字)。
通过数学研究,我学会了面对挑战和困难时的不放弃和坚持。数学研究需要耐心和毅力,有时候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发现,只要保持相信自己和坚持下去,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研究还教会了我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宝贵的经验,每一次成功都是一个里程碑,这种积累对于我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结:
通过数学研究,我逐渐发现了数学的乐趣和挑战,体会到了数学研究的意义和启示。数学研究不仅培养了我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更让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动力。数学研究不仅仅是解决问题,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观察世界的工具,让我拥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坚持数学研究,不断挑战自己,追求更高的数学境界。
小学数学教学改进研究曹培英心得体会[]
教师导入新课的教学语言巧妙合理、生动形象,能充分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触发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创设问题情境,具有恰当的提问语,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向,帮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寻求问题答案。更重要的是立足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优化数学教学方式,精讲多练,在练习中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的脑子积极转动起来,促进思维的深入发展。
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费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表质,这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摒弃旧的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
数学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课题学习”是在新课标下的新增内容,意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学习也是我国初中数学新课程的全新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课题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相关的知识,体会应用数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而且还让学生感悟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1、其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看似简单却蕴复杂于其中。比如七年级的“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需要学生采集大量的数据、处理数据,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否则不能完成课前的准备工作。
2、“课题学习”的内容以何种形式来呈现这也是比较难把握的。比如:九年级的“23.3课题学习图案设计”本节内容是以活动课的形式来学习还是以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当然以其内容来看应以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为佳。
3、把“课题学习”当作活动课。把“课题学习”当作活动课,这种观点的教师不在少数。的确,有些课题学习的内容可以组织成活动课,比如:九年级的“29.2三视图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七年级的“4.4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纸盒”。
(一1、透教材,备好课。
吃透教材,备好课,这是教师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对于课题学习更应如此,不打无把握之仗。
2、精心组织授课形式,调控好各环节。
对于这一点上面也提到,针对内容要采用相适应的教学形式与方法。如:组织成活动课、分组合作学习讨论、学生自主学习等。
3、适时引导,及时总结,体现思想,形成规律,提高能力。
教师要及时引导好,总结好。切忌为讲本知识而只讲本知识,应该让学生明确同属于这一类型的题目该如何分析,即要做到一点盖面,举一反叁。
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充分思考和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索和猜测的基础上及时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活动的方法进行教学,注意问题的连贯性和前后内容的一致性,引导学生分类研究,由特殊到一般,启发学生发现更具一般性的结论,寻找一般性
小学数学研究心得体会(热门19篇)
本文2024-03-06 20:43:08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51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