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应急方案范文
防灾减灾应急方案篇1
关键词:公共气象服务;重要性;加强;防灾;减灾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各行各业也实现了飞速发展,其中公共气象服务事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公益性事业,其发展与各行各业息息相关。高水平的公共气象服务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非常重要,现阶段我国的公共气象服务整处于发展状态,人们对公共气象服务的认识程度也不够,需要加强对公共气象服务的研究,充分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加强公共气象服务,改善气象防灾减灾效果。
1概述公共气象服务
所谓的公共气象服务是指公共气象事业单位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应用气象监测技术,对各地区的未来天气情况进行预测,并将气象服务信息通过各种途径反馈给用户,让用户掌握气象科学知识的同时充分了解气象变化。公共气象服务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其本质是将气象服务信息和技术应用于自身的决策、管理和生产生活实践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公共气象服务不是一个独立发展的领域,其与众多行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影响也非常之大。
2高水平公共气象服务重要性分析
通常来讲,公共气象服务可以向旅游业、种植业、畜牧业、交通业等诸多行业提供气象信息,这些行业的人们在生产生活都需要提前参考气象情况,良好的气象条件可以为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有利条件,相反恶劣的气象条件也可以对行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高水平的公共气象服务可以更加全面的、精准的、细致的提供气象信息,监测出恶劣气象情况如台风、暴雨、冰雹等,对于各个行业的人们生产生活来说都非常重要,可以充分做好预防措施,确保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等,有效实现气象防灾减灾,将恶劣气象条件造成的不良影响降到最小;对于公共气象事业本身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实现公共气象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故而,高水平公共气象服务对于气象事业及众多行业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探讨如何加强公共气象服务,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加强公共气象服务的相关措施有很多,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气象防灾减灾效果,为了更好的确保公共气象服务成为防灾减灾的先决条件,切实优化防灾减灾工作效果,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公共气象服务水平。以下是对如何加强公共气象服务,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具体探讨。
3.1提高气象服务受众定位的服务效益
做好受众定位是优化公共气象服务的重点,正确的定位受众人群有利于集中精力强化气象信息传播力度,让更多需要了解气象信息的人及时接收到正确的气象信息,优化公共气象服务效果,更好的做好防灾减灾的准备工作。在受众定位过程中,要综合分析不同受众的年龄、文化水平、经济状况等;强化与多种媒体的合作,确保信息的有效传递,提高气象服务的社会效益。现阶段我国已基本进入网络时代,网络让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气象服务也可以充分结合网络优势,向公众提供气象信息、科普宣传及防灾减灾知识等拓宽服务渠道。与此同时,也不可忽略传统气象服务途径的影响力,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优势,比如电视对受众的文化层次没有限制,可实现声、画一体的效果,大大提高了气象信息传播的形象性,故比较适用于利用电视媒体进行科普宣传。而重大灾害性气象信息的对时效性要求较高,因此手机之类的新媒体因其不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可以及时将灾害预报到广大受众手中,为公众避险、安全转移等争取更多时间,降低灾害损失。故而善于将传统的服务与现代化的服务途径相结合,最大程度上发挥着服务作用。
3.2利用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促进农业发展
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综合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气象灾害对我国农业的影响非常之大,气象灾害来临之时,很容易造成农田颗粒无收,农民颠沛流离的情况发生。为了切实确保我国农业的顺利发展,要特别关注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气象机构在处理气象信息时,要注意气象信息的细化与准确性,对监测结果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提高与农业生产的配合度。气象机构要加大与农业大户的沟通与联系,二者共建气象信息及获取渠道,保证气象信息传播的实效性与权威性。针对气候多变的季节要适当加大气象信息的频率,提高公众气象服务的主动性,不仅要提供气象信息,还要对气象做出准确、客观的评价,辅助农民合理安排农业生产。
3.3建立特种气象监测系统,拓展气象预报服务
特种气象监测系统包括空气污染浓度监测、紫外线、花粉浓度、负离子、太阳辐射、粉尘、酸雨、土壤水分、泥石流等等,除此之外还要建立陆地生态、海洋气候、湿地气候、二氧化碳、太阳风等学科前沿的热点研究项目,进一步拓宽气象服务的内容,利用气象卫生监测技术进行土壤湿度、植被、河流水域、生态环境、草原森林火灾、城市热岛效应等进行监测,并对泥石流滑坡、自然灾害、城市环境等进行遥感评估。
3.4加强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理能力
各类气象灾害是导致国家、人民群体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重要因素,因此公众气象服务要加强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理能力,降低自然灾害导致的损失面要对气象灾害的预备应急处理方案予以完善。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及要求、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气象灾害应急处理方案,完善已有的气象灾害预备应急处理方案;针对一些特殊的自然灾害、可能引发其它类型灾难的自然灾害,则要特别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应急方案。另一方面,要加强灾难应急处理的队伍建设,选择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人才组成应急处理队伍,并对其进行定期培训,组织各类实训活动,丰富应急处理人员的实战经验,掌握一套科学、有效的应急处理方法。此外,要进一步提升抗击灾害及救灾的实际能力,比如滑坡、山洪等灾害就是其它灾害处理不当导致的,因此要提高灾难应急处理队伍的实际抗灾、救灾能力。
4结束语
气象事业对于我国各个行业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不断提高气象服务水平、促进气象事业的发展、提高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及气候变化的能力,才能最大程度上保障国家、集体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主要从提高气象服务受众定位的服务效益、利用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促进农业发展、建立特种气象监测系统,拓展气象预报服务、加强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理能力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加强公共气象服务,最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为我国气象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防灾减灾应急方案篇2
关键词:东丰县;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042-1
东丰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属于长白山余脉半山区,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加之人工采石造成山体裸露,植被破坏,遇到雨水相对较丰的年份,极易发生地质灾害,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严重的财产损失,因此,防治地质灾害工作尤为重要。
1 东丰县地质灾害的特点
东丰县地貌特点是南部属于山区,中部属于半山区,北部属于丘陵地带,全县地质灾害重点隐患集中分布在南部几个乡镇。其特点是隐患点多、分布广、突发性强、危害严重,防灾和救灾的难度大,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措施
国土部门是担负地灾防治的重要机构,因而国土部门对地灾防治必须有科学的计划、方法、措施和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这是做好地灾防治的基础。
2.1 争取政府重视和支持,健全工作机制
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国土、水利、林业、气象、卫生、公安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土资源局,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县政府下发了《东丰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东丰县2012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明确了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地质灾害预防和抗灾救灾体系。
2.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灾害防治思想意识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刊、公众广播、手机短信等各种媒体,针对防灾薄弱环节,及时向社会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预防知识和简明防灾避灾方法,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增强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识灾、报灾、避灾和防灾意识,提高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营造地质灾害预防的社会氛围,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及广大人民群众防灾救灾意识,由单一部门抓防灾减灾到全社会共同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3 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体系
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应急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切实加强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建设、增强应急管理能力,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县、乡(镇)、村逐级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全县自上而下形成地质灾害防治应急体系,责任分解,层层落实到相关部门,制定完善防灾救灾应急方案。同时,提高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处置突发地质灾害能力,加强物资储备。建立应急抢险救灾工作队、卫生服务队、抢险运输队等并配备无线通讯设备,保障出险时队伍拉得出去,打得赢。在平时工作中要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加强防灾、减灾、自救知识宣传,结合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增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2.4 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
县、乡(镇)、村逐级签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状,一级抓一级,并在全县229个村确定每村一名巡查员,对全县8处重点地质灾害隐患,实行责任落实到人,包保到户。通过增强群测群防意识,层层落实地质灾害防灾工作责任,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带班值班、信息报送、应急调度、险情巡查、责任追究等规章制度。
2.5 抓好重点区域地质灾害监测排查工作
加强群专结合,依靠科技,对险情重、危害大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监测,提高群测群防效果和水平。增强群测群防监测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以村委会、村民小组为单元,发动群众自觉参与防灾。在全县范围内对交通沿线、水利设施、矿山企业、生产建设区等区域进行重点巡查,共组织巡查排查253人次,排查隐患点47处。并及时做出判断,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易发区,设置警示牌47块。凡遇异常天气,坚持24小时随时进行巡查,确保险情发生时及时预警,细心观察,随时做好变化情况记录,一有险情立即报告,做到险情发生时,适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群众安全。
2.6 严肃工作纪律
在灾害易发阶段坚持24小时带班值班工作制度,主要领导干部的移动电话保持24小时开通;坚决杜绝值(带)班人员脱岗现象,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绝不姑息。
参考文献
[1] 张海英,于春泳,张艳玲.水土保持是防治洪涝灾害的有效途径[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2,(04).
[2] 刘广润.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1,(03).
[3] 彭珂珊.灾害防治中的非工程措施及其重要作用[J].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4).
[4] 孙建华,王建华.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综述[J].西部探矿工程,1998,(03).
防灾减灾应急方案篇3
一、应对台风、暴雨、雷电、大风、寒冷等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
(一)大力组织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着力提高全社会综合减灾能力
1994年参照香港天文台的做法,率先在国内实施了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十多年来预警信号多次修改,不断完善,在气象防灾减灾中发挥了消息树和发令枪的作用。为更好地把防灾减灾建立在政府各部门有效组织和社会自救互救的基础上,自2004年起气象部门着手研究各种灾害发生影响的行业范围及部门联动社会响应方案,于2005年形成了《*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报市政府批准试行,此后,结合对《*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四次修订及组织修改《*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以市府办发文,明确气象部门升挂预警信号以后,市、区各相关部门,街道办事处应根据不同灾害性天气种类、预警等级,自动启动相应预案,实行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形成了在市应急总预案框架下的“政府组织,预警先导,部门联动,社会响应”机制。
(二)实行气象灾害分区预警和手机小区广播,积极探讨防灾减灾精细化服务
地处华南沿海的*靠山面海,东西狭长,气象灾害的地域性差异带来的东西差异和海陆差异十分明显,全市统一一种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不可避免地造成局部地方在灾害等级上的空报和漏报。为提高防御灾害性天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气象部门在不断推进气象现代化和科技创新的基础上,今年八月按照“统一预报,分区预警,重点提示,对点广播”的原则,实施了以台风、暴雨、雷电为重点的气象灾害分区预警。根据灾害天气影响范围全市、分区预警信号;分区预警最小单元精细到街道办辖区(最小范围约60平方公里)。当只有部分区或区域达到预警标准时,仅对这些区或区域预警信号;或在全市统一信号时,对受气象灾害影响危害更大的区或区域,加挂更高一级预警信号;同时对气象灾害易发区、敏感区向有关防灾部门进行重点提示;并根据实时监测资料和追踪识别系统推断,对将出现异常灾害天气的局部地方(街道办事处)给予重点提示。分区预警信息除了通过现有的传播手段如电视台、电台、12121电话查询、网站和订制手机短信用户外,还与中国移动*分公司合作,向了预警信息区域内的公众实行手机短信小区广播,免费将预警信息直接发到相应区域范围的市民手机上。
在今年“帕布”、“圣帕”台风等重大气象服务中,气象部门成功实施了气象灾害分区预警和小区广播,显著地提高了气象灾害预警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及时性,在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好评。
二、应对其他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公共卫生事件类突发公共事件
(一)加快应急气象服务能力建设
*年初建成首部简易应急移动观测车,*年月23日,建成移动气象应急监测车,年底将建成移动雷达探测车。这使得市气象局具备了现场气象观测、实景观测和移动通信的能力,这些气象观测系统已经为我市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场救援工作提供气象决策服务。
完成了市应急指挥中心组织的《*市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和《*市“*”期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调研报告》中气象部分的编写,将气象应急服务能力建设融入到全市的应急管理工作中。
(二)加强应急工作的领导
为了进一步加强应急气象服务组织机构的建设,新下发了《关于成立*市气象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对原有应急气象服务响应机构的组成和工作职责做了更具体、更合理的分工。明确了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职责,为应急做好组织上的准备。
(三)坚强应急管理工作
在局办公室设有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负责应急演练,应急统筹、应急规范制定、应急方案落实等各项管理工作。
(四)制定具体的应急实施方案
2005年制定首个《*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气象保障服务方案》,*年8月对方案作了第二次修改。《*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气象保障服务方案》明确了应急气象服务响应机构。目前应急响应机构由应急指挥组、现场服务组和后勤保障组等三部分组成,每个应急服务小组都分A、B备份,做到责任明确、人员落实。《方案》紧扣全市各专项应急预案中对气象保障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应急工作职责、工作流程、产品及服务方式等,保证了应急工作的快速反应能力。
(五)应急气象服务工作成绩显著
*年5月31日,蛇口水域“亚平”轮液化气泄漏事故的海事救援,8月3日的龙岗南澳月亮湾码头海上救援,我局都在第一时间启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气象服务预案,派出应急移动监测车进行现场应急气象观测,预报预警人员实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提供专题气象服务报告。*海事局就“亚平”轮液化气泄漏事故的海事救援特别发来感谢信;*海事局张局长表示:交通部副部长在听取*海事局抢险救援服务汇报时,对气象部门到现场提供实时气象观测服务表示了赞扬,称气象提供现场贴近服务,为海事救援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六)做好应急气象服务和气象防灾减灾宣传
防灾减灾应急方案篇4
关键词:防灾减灾 城市生命线 决策支持系统 群组决策支持系统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5-102-02
1引言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城市在我国已发展到相当的数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城市发展所带来的人口密集、用地紧张、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也增加了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增加了灾害的破坏性,给城市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防灾减灾必须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使防灾减灾工作走上自动化科学化的道路 。
21世纪伊始,全球发生了一系列灾难性事件: 2003年美、加城市停电, 2010年俄罗斯地铁连环爆炸等。当社会发生犯罪、火灾、爆炸等各种警情,群众医疗急救、煤水电抢修等各种紧急求救事件,地震、火灾、海潮等突发自然灾害,以及社会动乱、战争等各种重大紧急事件时,需要政府进行防灾减灾,保证生命财产的安全。各级领导逐渐认识到城市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天津、北京、上海等城市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我国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综合防灾减灾的任务迫在眉睫。
2天津市城市生命线系统
所谓城市生命线系统是指公众日常生活必不可少通讯、供电、供水、供气等系统工程。当灾害发生时,生命线系统的破坏是灾难性的,将危及人民生命安全及生存环境,使城市失去抵抗能力,并会造成许多次生灾害,无法控制灾情蔓延 。例如:2010年1月3日,一场大雪致使天津的地面交通受阻,机场关闭,中小学停课,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城市生命线系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这些设施平时就要展开策略研究,要提高生命线系统的防灾救灾的能力。
2.1天津市防灾减灾系统目前的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
天津市防灾减灾采用的是分部门、分地区管理的模式,几个比较典型的系统有:(1)天津市决策指挥中心;(2)人民防空办系统;(3)110指挥中心;(4)119指挥系统;(5)120医疗急救中心;(6)电力公司;(7)水利局防汛指挥部;(8)燃气集团 。各应急求助部门基本上都建立了各自的防灾减灾指挥调度中心。迄今为止既没有综合减灾管理机构,也没有一个完备的综合减灾管理体系。目前系统的主要弊端有:(1)以单项灾种的职能部门进行减灾应急管理为主,应急的原始手段和现代化手段同时并存;(2)很少超前预见,只是某种灾害出现之后,才成立具有初级联动方式的单项灾害综合应急指挥部。(3)减灾多采取补救性方式,比较被动,救灾决策不准确,效果差;(4)各部门、各地区缺乏有效的协调配合,部门间信息共享差;(5) 高科技在减灾领域的运用比较滞后;(6) 灾情监测、采集和评估体系建设滞后,预警信息覆盖率和时效性不高。
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发现,有关城市灾害的研究长期以来以单一灾种的灾害管理模式为主,而且尽管关于城市灾害的研究较多,但是主要是集中在围绕危险性和易损性两方面的研究,对于灾前或灾后决策的研究较少。在有征兆的情况下迅速的传递警报,防灾于未然,在出现灾害时做出正确的应对策略,将损失降到最低,这就要做出正确的判断,目前的决策制定一般以人的经验为主,辅助一些资料和信息,当重大灾害出现时,决策指挥者面临巨大的时间压力。对于指挥者来说,在繁杂的信息海洋里,在不明受灾真相的情况下,要在最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判断,快捷动用相关部门资源,制定出全面的决策是一项艰巨任务。一些有实力的单位或部门开始开发自己DSS(Decision Support System)。
3决策支持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3. 1DSS的概念与基本功能
决策支持系统(DSS)最早是由麻省理工学院ScorttMorton,Gerrity等人于1971年提出的。决策支持系统一经问世,就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决策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弥补了一般信息系统不能很好地解决现实中决策问题的缺陷,而且将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它面对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决策问题,辅助支持而不是代替决策者的决策活动,提高和改进决策者的决策能力和效果的信息处理系统。
3.2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天津市各主要防灾减灾部门都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决策支持系统,但是防灾减灾决策支持系统只应用于单项灾种,各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协调,当某一灾害发生时,涉及的部门会是多个,但由于历史原因,各部门信息系统形成了各自的、异构的、分散的数据库系统,各系统之间形成了信息孤岛,一旦发生灾难性的灾害,由于缺乏对付突发事故及灾害的综合对策、应急方案及综合性的决策信息,在防灾抢险过程中无法起到对城市级决策者进行辅助决策和指挥的作用。
原因如下:
(1) 决策过程是基于部门之间的协调的;
(2)它是由代表各自利益的多个部门参与的决策过程,因此具有群决策的特征;
(3)各部门组织结构分散化,不同部门处于一种地理上的分散状态;
(4)DSS以数据库为处理对象,其数据缺乏组织性,大多数以原始数据的形式存储,难以转化为有用信息 ;
城市综合防灾减灾是决策支持系统目前还不能解决的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专家系统的发展,DSS有了新的发展方向,一些新型决策支持系统,如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分布式决策支持系统,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可以实现灾情监测预警,动态评估,智能决策支持等。
4群组决策支持系统
天津市灾害的种类很多,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个部门知识和信息量都大大增加,单一灾种的决策往往涉及多个部门,这使得各种决策问题错综复杂,千变万化,单个决策者进行决策的情况越来越少,由多个决策者参加决策(即群组决策)的情况越来越多,群组决策理论也随之产生。由于群组决策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中的不确定因素,并且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有关群组决策问题的研究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根据群组决策的特点,比较适合应用于综合防灾减灾,尤其是城市生命线防灾减灾。
4.1 群组决策的概念和特征
群组决策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是由Black在1948年首次提出。特点如下:
(l)至少有两名决策者需要共同负责决策。
(2)群组决策一般来说是非结构化的复杂决策问题。群决策需要解决的问题往往庞大而且复杂,单个决策者的知识和精力都极为有限,需要集中群决策者集体的智慧才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3)群组决策质量受到所采用的决策规则影响。
(4)任何个体决策者难以做出完美决策,都可能会犯错误。因此,决策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
(5)群组决策的结果应该是个体决策者的偏好形成一致或妥协之后得出的 。
(6)群组决策中的每一成员具有独立性。
4.2群组决策理论发展和研究水平
70年代和80年代期间群决策理论获得了相当的发展。群组决策在信息收集、信息处理、方案结果的评价以及产生新的方案等方面比个体决策有许多重大优势,同时群组决策也有缺点,主要的缺点是在决策时群体成员的意见不易取得一致。
从国内对群组决策进行的研究来看,主要是对群决策数学模型方法的研究、群组决策支持系统GDSS的研究以及社会选择理论的研究等等。这些研究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模型方法、理论研究的文章较多,而群决策的实证研究文章较少,我国群组决策的研究还很不成熟,还处于概念和实验室的学术研究阶段,还没有达到案例实证的研究阶段。从GDSS研究和应用的状况来看,目前GDSS强调的是对构成群的成员间的沟通过程以及对各成员决策结果的集结方法和过程的支持,基本上是对群组决策中委员会决策这样一种决策类型进行支持的,对群决策其他类型的决策进行的GDSS研究尚不多见。上海正在开发基于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应急指挥系统,群组决策支持系统与城市防灾减灾相结合的应用目前还没有。
5展望
尽快建立起天津市城市防灾减灾群组决策支持系统模型,充分利用基础数据,建立科学的防灾减灾预警决策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其目的就是要对各种灾害,进行准确的预测、预报。它还要提供处理灾害的具体方案,供领导决策。就是要做到灾害信息的快速采集、汇总、传递、评估、检索和决策。目标是防大患于未然,一旦灾害的苗头出现,就要快速反应、科学决策。将其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通过真实数据的采集,将各种灾害分门别类建立数学模型,从而进行灾害理论研究。预测不同情况下的危害程度利用各种数学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快速得各种情况的相应结果。将各种预测和数学模型、算法直接组合到群组决策系统软件中,通过解题决策软件,可产生若干解决方案。运用专家的经验和智慧将各行业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建立数学模型,建立专家咨询、决策系统知识库。 事前建立各种重大灾害的处理预案。化害为利根本治理的研究。
注释:
周彪,周军学,周晓猛,杨勇.城市防灾减灾综合能力的定量分析[J].防灾科学学院学报,2010,12(1) .
樊巧丽.天津滨海新区城市防灾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07.6.
霍彦.大城市应急指挥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4.6.
周宪.基于网络的产品设计评价群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3.
舒光斌.基于多Agent的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 2004.4.
防灾减灾应急方案篇5
开展民防工作进社区活动是人防向民防转变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民防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新形势下民防建设贯彻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通过社区民防工作的开展,不断普及人防知识,增强居民国防观念和民防意识,提高民众应急自救互救能力,构建社区民众防护体系。
二、组织领导
民防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的民防工作进社区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领导民防工作进社区推进工作。
三、民防工作进社区推进目标
2013年达全市社区总数的20%,2012年达40%,逐年递增,“十二五”末完成全市社区的民防推进工作。
四、民防工作进社区试点单位
镇社区和社区。
五、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参观学习)。5月份,赴区和区组织开展参观学习活动。
第二阶段(研究部署)。5月底组织试点单位召开民防工作进社区会办会。
第三阶段(组织实施)。6月份至8月份,落实民防工作进社区试点工作内容。
第四阶段(经验总结)。9月份起,对民防工作进社区试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好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全面推进民防工作进社区,年内完成社区总数的20%。
六、工作内容
以“十个一”为载体,推进民防应急标识进社区、警报信息进社区、应急防护器材进社区、应急训练活动进社区、应急预案进社区、民防工作站进社区,具体内容如下:
“一室”即一个社区民防工作室。有开展民防工作的专用办公室,并挂有“民防工作室”牌匾一个;有民防办公桌、文件柜、储物柜、电脑、电话等基本办公设施,有完善的民防工作职责、制度,并制作上墙;有社区民防工作组织网络体系,建立民防基层组织,成立10人左右的社区民防工作领导小组,社区主任任组长,社工干部、党员骨干为组员,落实责任人,分解责任区;有开展民防工作的年度计划,明确有关工作、活动内容、负责人和完成时限,对年度民防工作进行统筹安排。(指通科负责)
“一队”即一支民防志愿者队伍。以小区保安、小区物业、居委干部为主,成立民防志愿者队伍,担负宣传教育,心理抚慰、心理咨询、紧急处置等民防管理工作;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围绕民防减灾应急科目开展培训和讲座,重点学习防空防灾知识和民防应急装备的实际操作;组织有技术特长的民防志愿者,协助做好社区民防日常工作;在社区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和灾难事故中,民防志愿者应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和疏散人员,组织开展自救互救工作。(指通科负责)
“一案”即民防应急预案。根据人民防空的特点及可能发生的灾害事故,编制不同方式的疏散方案,主要突出天然气泄露或爆炸、地震、台风、火灾等四种灾情的紧急避险,预案中要明确灾难的种类,疏散的任务、疏散对象、疏散时机、疏散路线及疏散安全地域等内容,同时制作以居民小区为单位的人口疏散线路图,每幢楼设有明显的疏散标志,沿路设立显目的疏散标示标牌;家庭应急方案主要让每户居民充分了解本地区或本户可能面临的灾难,根据每户居民的实际情况,家庭应急方案由各户自行制定;组织开展民防应急演练,在科目设计上围绕平时防灾和战时防空,包括烫伤处理、骨折固定、心肺复苏、战时人员掩蔽等,展示小区居民防灾救灾方面的自救互救技能以及在防空警报鸣响时互动技能,检验小区的灾害应急预案,提高民众防护能力。(指通科负责)
“一窗”即开辟民防宣传橱窗。社区设有固定的民防宣传教育栏,积极宣传民防知识和防灾技能,并定期组织更换,通过宣传橱窗对民防知识进行广泛宣传教育,让居民掌握民防知识和了解民防工作动态。(办公室负责)
“一库”即民防应急器材装备库。器材库中配备手提警报器,灭火器、安全绳、应急灯、急救包、安全帽、救生工具等应急设备,以便及时为居民提供民防服务(指通科负责)
“一点”即紧急疏散集结点。根据战时组织人民防空和平时处置灾害事故的需要,在试点小区利用人防工程、普通地下室、地面空旷地带建立民众避难场所,在每个避难场所的工程口部,重要路口及地面集结点等位置,根据要求设置人防逃生标志,疏散地域的选择上要本着便于疏散和就近原则,且在房屋倒塌范围之外,在疏散对象上,原则上高层人员疏散到地下人防工程避难场所,多层人员疏散到地面空旷地带避难场所,别墅区人员在自家房屋前后就近疏散。(工程科负责)
“一亭”即建立社区民防电子信息亭。通过信息亭,及时播报社区民防工作动态,灾情预报等。(社区负责)
“一书”即社区图书室有不少于100本的《民防应急手册》。确保社区民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民防志愿者每人一本《市居民防灾应急手册》,社区每个家庭都配发有民防知识小手册。(办公室负责)
“一账”即建立完善一套社区民防工作台账资料。反映社区民防工作开展情况。(社区负责)
防灾减灾应急方案篇6
国土资源部门是地质灾害防治的一个重要部门,因此在防治地质灾害时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相关标准来制度科学的防治计划,严谨的执行和贯彻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标准,同时制定符合本地区的防治办法。
(一)建立并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机制建立专门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并且有政府部门主管领导担任组长,主要负责成员由国土、水利、林业、气象、卫生、公安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来组成,同时对各部门的职责做好明确的分工,组成多曾向的地质灾害预防和抗灾救灾体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置在国土资源局,提供组织性保障给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来进行宣传,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灾害防治意识和思想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来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比如广播、电视、互联网、报刊、公众广播、手机、短信等,随意防灾过程中薄弱的环节,向广大人民群众大力的宣传地质灾害预防知识和简单明了的防灾避灾方法,通过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大力宣传,增强广大人民和干部的识灾、报灾、避灾和防灾意识,使得广大人民群众提高了对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营造一种强烈的地质灾害预防的社会氛围到广大人民群众当中营,通过这样的有力和广泛的宣传,使得过去仅靠单一部门抓防灾减灾的工作演变成了全社会共同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三)整体性的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应急体系整体性和科学性的建立地质灾害应急体系,管理并增强各部门的应急能力,同时提高管理者应急能力。通过政府各级部门层层的建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各个部门层层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应急体系并且紧密联系,落实各个部门的防治责任,制定科学的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方案,不断通过演练和学习提升应急救援队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能力,随时配备充足的应急物资。通过多方努力,使得出险队伍在应急救援过程中拥有强大的应急救援能力。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和自救知识宣传,提升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同时把应急预案结合起来举行定期不定期的演练,增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四)对重点地质灾害区域进行重点监控,防治结合利用科学技术,深入性的对地质环境调查和地质灾害进行调查,跟具有资质性的部门协作,编排地质规划,勘察矿山地质环境,对矿业开发对土地资源、地质地貌景观、植被和水资源的破坏程度进行详细调查,详细勘察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规模及危害为了恢复矿山生态环境,结合本地工程申报申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建立并健全良好的生态环境,重视并加强治理矿山地质环境项目工程。通过政府的统一领导,积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各部门之间互相协调,保证应急指挥的高效运转,同时建立起群测群防网络,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共同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好。
(五)把地质灾害防治责任落到实处,并划分权责政府职能部门逐级的签署工作责任状,通过层层监督,一级抓一级,设立相应的巡查员,对一些存在地质灾害的隐患区域加强巡查,划分责任制,做到防治灾害人人有责,逐级对地质灾害防灾工作责任进行划定,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易发区,设置警示牌。如果遇到容易发生险情的天气,就要在二十四小时内随时进行巡查,及时对险情的发生进行预警,把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记录,并且存档,方便查询,同时如果在巡查过程中发现任何异常,必须及时向上级领导部门汇报,通过上级领导的指示,逐级的采取相应的应急预案启动程序,以便及时的处理险情。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给广大民众带来的影响和危害是不可估量的,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减少悲剧的发生,就需要各级政府,甚至是广大民众从思想上积极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从预防开始做起,积极配合各级政府做好预防和治理工作。
防灾减灾应急方案篇7
一、加强组织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今年按照市政府总体目标考核办法,一是将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纳入了本年度市政府工作目标考核(广震发〔20__〕1号),并要求各乡镇、单位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组织领导,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本单位工作目标考核,做到人员、经费落实。二是印发了《__市防震减灾助理员管理办法和工作职责》(广震发〔20__〕5 号),结合已经建立的“三网一员”队伍,初步建立起了部门和(乡镇)、社区、(村)防震减灾工作网络。
二、创新宣传方式,大力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一是按照__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5月6日__市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专题会议,安排布置全市20__年“5.12”防灾减灾宣传工作,提出了开展以“科学认识地震,理性应对灾害”为主题的__市防震减灾5.12宣传周活动方案,要求各乡镇、各部门在宣传周期间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组织开展学习国务院、省、__市《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及相关法律法规,在各自办公区域悬挂宣传标语横幅,积极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增强市民防震减灾意识。二是市政府在5月10日组织召开了全市20__年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副市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江敦杰安排部署了20__年工作任务,传达学习了四川省、__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同时对“5.12”宣传周活动工作进行了安排。市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毛君甫结合当前自然灾害频发对防震减灾工作进行了强调,要求:一是要有意识。要有预防各种灾害的意识;二是要有措施。要加强各方面的措施、准备和储备;三是要有责任。要认清防灾减灾形势,加强责任心,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增强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责任意识,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和侥幸心理。防灾减灾是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常务副市长林波、副市长谭伟分别对我市防震减灾工作进行了讲话,要求各乡镇、各部门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宣传到位”,并就地质灾害防治和防灾减灾形势,要求在我市连山、松林镇安排应急演练。各乡镇人民政府乡(镇)长、市府办、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人武部、民航飞行学院__分院等,约60人参加了这次会议。三是在5月12日这天市防震减灾局与金轮防震减灾办一起深入到金轮镇社区、机关、企业宣讲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对地震应急预案制订、自救互救、农村居民抗震设防等地震应急救援和震害防御方面知识进行了宣传指导。四是我市各单位、乡镇在5月12日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雒城镇三北社区组织开展了有20多名防震减灾应急队队员参加的防灾减灾安全知识讲座;雒城二小举办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展览,并把社区居民请进校园参观、学习;高坪镇防震减灾办、国土办组织人员到镇街头开展了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金轮镇政府在宣传周期间派专人到社区、机关、企业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镇机关、居委会、企业配合挂出宣传标语积极响应;市邮政局在房湖公园雒城门举办了“抗震救灾集邮展览”及“5.12”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活动;市教育局、财政局、公安局等单位分别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部分乡镇还利用宣传车在宣传周期间进行不间断地播放各种防震减灾音像制品;全市各中小学校组织号召师生及学生家长参加了全省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竞赛,通过参与模拟地震应急逃生游戏,进一步增强了师生及家长自救互救能力和应急逃生能力,更新校内防震减灾科普展板50余块,举行了15次防震安全知识讲座,制作了防震知识展板、橱窗50余个,召开了84次防震安全主题班会。
整个宣传周期间,全市各部门、各乡镇、学校、社区发放宣传资料30000余份。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调动了全民参与的积极性,强化了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了市民的防灾能力,防震减灾知识得到了大力普及,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我市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文秘站-中国最强免费文秘网!/用。
三、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加快地震监测预报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提
高监测预警能力一是在我市18个乡镇、183个行政村根据地理情况和人口分布,在去年的基础上将 2492个社纳入宏观观测点,切实做好宏观前兆观测工作,在乡镇建立起镇、村“宏观信息、灾情速报、地震知识宣传、 防震减灾助理员”防震减灾基础数据库,形成群测群防体系,达到全市群测群防全覆盖。二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地震宏观观测员管理办法,对宏观员开展“信息、灾情”速报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上半年开展了2期宏观现象分析、研讨会活动。三是合理布局,加快地震监测台网设施建设步伐,积极向__市局和省地震局争取政策,并得到他们的支持,实现地震应急、前兆、灾情、办公等信息的共享和展示的素质教育服务站建设,平时,为我市提供获得防震减灾科普常识和了解及参与防震减灾工作的平台;震时,成为防震减灾工作辅助业务系统,为地震应急响应、应急处置、紧急救援、灾民安置、恢复重建等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信息服务,目前省局基本将我市确定为全省10个项目中的一个,并将我市的机房建设作为全省的样板来建,预计项目总投资20万元。
三、强化抗震设防管理,努力提高震害防御能力
一是认真执行《__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抗震设防管理程序,1—6月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按要求审查备案4件;4月14日我局开展了20__年重点调研课题讨论活动会,就“如何加快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和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及“加强抗震设防监管,提高民居抗震设防”进行了深入研讨;5月开展了城乡建筑物抗震设防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农村防震保安等相关培训,协助相关部门开展了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标准的监督检查。二是积极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示范学校、示范社区、示范乡镇创建申报工作,印发了《__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乡(镇)申报认定工作(试行)办法》(广震发〔20__〕3号),与市民政局、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市科学技术协会印发了《__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社区申报认定及管理办法》(广震发〔20__〕4号),并在努力争取创建一所省级科普示范学校和一个省级科普示范社区。
四、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努力推进地震应急工作
为全面贯彻省、__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全市防震减灾工作领导,一是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队并配备应急装备、应急物资储备库等防震减灾基础建设共计1300万元纳入了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建设项目。二是对《__市公共场所地震应急预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完善,并指导乡镇、部门按照有关要求编制好本乡镇、本部门的《公共场所地震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了市、部门、乡镇为主的公共场所地震应急预案体系。三是抓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基本筹建起一支地震应急专业救援队伍和26支应急和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了志愿者队伍的地震应急救援知识培训。四是加强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和灾情速报系统建设,指导学校、医院、企业、商场等重要场所地震应急知识培训和演练,定期开展地震应急工作会商、监督、检查、调研活动,3月8日市防震减灾局与宁夏石嘴山市罗平县地震局开展了地震应急救援演练工作会商观摩调研活动,4月8日按照__市局通知精神,与教育局联系协调在全市中小学校组织实施开展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和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各学校本学期开学第一周组织学生开展了应急疏散演练共计61次,通过演练不断完善了预案,6月15日市防震减灾局邀请__市防震减灾局应急救援科与__工商联一起对我市公共场所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工作进行了业务指导,西园酒店、__图书馆作为公共场所地震预案建设试点单位,已上报__市局。五是制定了重大节假日地震应急方案,坚持节假日值班制度和零报告制度,保障通信畅通。
五、切实加强干部职工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搞好自身建设,不断适应防震减灾工作需要
防灾减灾应急方案篇8
【关键词】成都市;区域 ;防灾减灾;管理模式
一、外国及其大城市防灾减灾管理模式的研究
1.日本预防灾害的管理特点
日本是个地震等灾害多发的国家,因此从预防到救援,日本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建立了一系列完整的中央到地方的危机管理体制。在危机管理中,日本中央防灾会议、安全保障会议、内阁会议制定决策,警察厅、防卫厅、海上保安厅、消防厅等省厅全力配合。特别是中央防灾会议,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其作用尤为显著。按照日本国家行政组织法规定而成立的中央防灾会议是日本防灾救灾工作的决策和领导部门,主席由首相担任,其成员为内阁中主要部门的长官,日常事务由国土厅负责; 主要职能是制定和推进实施防灾基本计划与非常灾害紧急措施,审议防灾重要问题等。
日本在大震发生半小时内,首相和各省厅主要负责人要在首相官邸组成危机管理中心,分析灾情,制定对策。气象厅负责提供各种灾情预报。消防人员、警察和自卫队组成的救援队可应当地政府的要求,立即投入紧急救援活动。电力、煤气、自来水公司、通信、交通等部门都有各自的防灾机制,地震发生时既可各自为战,又能统一行动。
日本把预防和应对危机看得同等重要,在危机出现之前往往就采取有力的预防措施,争取在无法预知的情况下把地震造成的损失限制在最小范围之内。 日本每年都要举行全国性的防灾演习。去年夏天,日本在很多地方都举行防非典演习。韩国地铁火灾发生以后,日本也查找隐患,举行防火演习。危机意识促使日本人提前采取措施,在灾害来临前有备无患。
2.美国灾害管理模式的特点
美国是个多种类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其中以飓风、洪水、产业灾害最为频繁,因此对其城市的综合减灾管理十分重视。美国的灾害实行统一领导和分两等级管理,对于应对灾害的第一责任者是灾害发生地区所在的州政府,美国政府只对超越当地地方灾害对策能力的部分由总统按紧急事态法令给以紧急援助。在巨大灾害到来时,实施联邦应急方案,联邦政府提供给州及当地政府以人力、技术、设备和其他资源,并积极地筹划管理整个应急过程。美国的灾害管理实行法制化,自1959年后颁布的法律,详细规定了各有关部门在减灾中的地位、作用和职责。以洛杉矶市为例,由市长领导下的应急指挥委员会是洛杉矶市防灾救灾的最高权力机构,下设应急指挥中心(EOC) 为其日常办公机构,负责人由消防或警察方面的首脑担任。应急指挥中心的第三级机构分为六大块:信息和公共事件部门的协调、联络部门的协调、执行(指挥)部门的协调、计划和情报部门的协调、后勤部门的协调、财政和行政部门的协调。六大块分别由相关的部门和单位组成,每个部门或单位有1~3名职员在应急指挥中心内共同工作。
3.英国伦敦应对灾害的管理特点
伦敦是世界重要金融中心之一,城市居民约750万人。英国政府应对具体灾害的一个主要原则是,灾害发生后一般由所在地方政府主要负责处理,以便最快捷地提供救援受困人员、阻止灾害扩大等所需的资源、人力和信息。
伦敦较早已建立起了“紧急规划长官”负责的紧急规划机构。平时负责地区危机传染病时与卫生部合作;遇严重的气象、污染等灾难时,与环境、食品和农业事务部合作;遇重大交通事故时与交通部合作。在预警、制定工作计划、举行应急训练。灾难发生后,负责人必须协调各方面的力量有效处理事务,并负责向相应的中央政府部门如卫生部、国防部寻求咨询或其他必要的支援。在救援方面,伦敦消防和应急策划局是这个城市应对火灾、地震等各种灾害最重要的力量。
预预防灾害一直是伦敦消防和应急策划局近年来的工作重点。伦敦消防和应急策划局发表的第一份《伦敦安全计划》,为未来一年的城市灾害处理制定了细则。此外,伦敦消防和应急策划局还与负责医疗急救的“国家健康服务体系”签订协议。在遭遇火灾或其他灾难的人因为情急而错拨求救电话时,这两个机构之间的通信交换系统能够自动转接到消防队。
4.国外大城市防灾减灾管理模式的简要归纳总结
现对以上几个大城市的防灾减灾管理模式归结如下:
(1)重视灾害的预防。长期坚持开展防灾宣传教育及防灾应灾演练。同时开设专门部门或研究所对防灾减灾进行规划研究。(2)管理有序。对灾害进行分级管理,根据灾害的种类、规模等划分等级,并制定相应负责的权威指挥应对体系。(3)负责救灾的权威机构具有可靠的资金保障和广泛的指挥权利。(4)救灾过程指挥得当。指挥中心都建立了先进的通信设备,完备的数据库,指挥参谋也经验丰富。同时有关部门的工作协调恰当,责任划分到位。
二、成都市城市防灾减灾管理的现状
1.成都市防灾减灾的立法
“依法减灾”是灾害管理的基本准则和强硬性手段,是强化我国减灾行动与灾害管理的必由之路。
自70年代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和中央政府部门陆续制订了一系列涉及各类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相关法规。然而我国减灾立法与执法尚不健全,有待进一步加强国家减灾法制建设。现我国及四川省在防灾减灾方面主要有以下一些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 2011~2015) 》、《地质灾害管理办法》、《四川省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导则》、《四川省“十二五”防灾减灾规划》等。
2.成都市减灾的组织
天灾难以避免,经验弥足珍贵。自5.12后,经受了磨难和洗礼的四川,科学总结、运用抗震救灾中积累的宝贵经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成都市政府依照国家灾害管理体制,由负责决策领导职能的市政府、主要灾害管理部门、灾害相关部门以及市、区( 县) 两级灾害决策指挥协调机构等所组成。灾害管理部门和辅助救灾部门的职能是根据成都市历届政府有关文件以及国家和成都市有关法规,逐步建立起来的。另外,还有些部门由于有自身特长、业务范围、拥有资源和设备等特殊条件,在决策指挥部门协调下,在防灾救灾中发挥特殊作用。
综合灾害救援、高原卫生应急、通信供电保障……专业性应急救援队伍陆续组建;防灾减灾应急机制普遍确立。成都市绝大部分县、区均设立了政府应急办,市级主要部门大都明确或建立了应急管理职能处(室);市政府应急办还与成都军区相关部门建立了驻川部队和直升机紧急调用机制,军地协同联动能力进一步提升;依托公园、广场、体育场馆、学校操场,成都各地新建、改建了一批避难场所和紧急逃生平台,多数学校确定了避险逃生路线和方法,建成了救灾物资储备网络。
3.成都市防灾减灾管理中有待提高的方面
(1)法制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成都市安全减灾法制建设基础仍较为薄弱,近年来有很大发展,但还有待继续完善。
(2)我国目前基本上实行的是分灾类、分部门、分地区的单一减灾管理模式。成都市的灾害管理基本上是各职能部门归口管理,市抗灾救灾领导小组与市各单灾种的委员会之间的关系明确还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呈多头管理。
(3)防灾减灾投入与经济发展和实际需要相比相差甚远。防灾减灾投入的不足,会影响城市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和软件建设。增加防灾减灾投入是目前防灾减灾中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4)防灾减灾研究力量较弱,应对机制还需要加快完善。
(5)防灾减灾教育尚不普及。特别是学校、工厂、医院、商场等人口密集的地区,对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对防灾减灾的演习也没有长久地坚持并落实到实际。
(6)保险机制尚不健全。保险自身的职能和其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减灾客观实践中所发挥的作用决定了保险能够在社会减灾这一复杂、巨大的系统工程中处于重要地位。
三、改进和完善成都市防灾减灾管理模式的几点建议
成都市关于防灾减灾要最终达到理想的管理模式,仍有长期坚持不懈的改进和完善。
1.把预防灾害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除了制定更加细分的法规措施办法来依法管理、规避灾害风险,还应对百姓,特别是灾害容易发生的部分区域,长期坚持并进行频率适量、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普及。这些应包括生活中如何避免人为灾害、对于自然灾害的处置、预先制定好的紧急避难所、灾害发生时应怎样与救灾单位配合等浅显易懂、实际有效的预防灾害或应对的措施。
2.政府应成立类似“成都市防灾救灾委员会”的非常设机构部门。这个部门应有绝对的权威性。市政府第一负责人为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为分管灾害的,各下级单位领导小组、单灾种委员会、指挥部等均受该防灾救灾委员会直接领导。该部门重点开展组织防灾救灾的研究、加强防灾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定期根据细分区域进行调研比较总结。
3.各区、县也应做好各种预防、应对、处置灾害的备案。与市相关部门协商规划明确各自的职能。建设好防灾救灾相关的软硬件设施。并可分期招募社区防灾救灾志愿者队伍做好应急准备。
本文只是在宏观上通过对几大城市防灾救灾的对比,阐述了成都市区域性防灾减灾的管理模式并了初步探讨。要想真正建立理想化效率化的管理模式,仍需要大量细致的各种相关工作。限于篇幅,本文不做具体讨论。
参考文献:
[1]沈祖炎,等.上海市抗灾救灾组织与指挥体系研究[M].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
[2]翟永梅,等.国内外大城市防灾减灾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
[3]金磊,等.责任重于泰山[M].北京:气象出版社.
[4]金磊.城市灾害学原理[M].北京:气象出版社.
基金项目:本文为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2SA010)的阶段性成果。
防灾减灾应急方案范文
本文2023-10-29 17:41:10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