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的泼水节教案反思(热门18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4-03-06 00:35:11浏览:303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反思(热门18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在一段时间内对教学工作进行安排和计划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是教师教学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教师优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制定一份教学工作计划来指导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完成。这是一些成功教师分享的教学工作计划示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

最近,我上了一节研讨课《欢乐的泼水节》,以下是我依据上课的思路写的说课稿.

说教材:

《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局部,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局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局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析同学:

因民族差别,同学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发生情感共鸣。同学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和教材的布置,再结合二年级同学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同学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同学全面热情参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与课文发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四、重难点:

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发生情感共鸣

说教学: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教学授课形式,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1、激发情感,引起需求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时地给同学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同学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同学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同学饶有兴趣的读1-2句。

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同学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a.出示象脚鼓点声,引发同学读的欲望,先读,感到“快乐、好玩”。

b.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 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同学下位,互相追赶,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c.读出体验

d.看课件,(傣家人过泼水节的录像)

e.体验后,观看后,男、女生赛读

(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第三个层次:5句

a.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b.出示第5句,生读。

c.师述: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d.生读3-4句。

(此环节设计是让同学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3.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置

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

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同学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局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4、回归全文

用读给在座的老师听,让在座的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也想去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激发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5、生字教学

学写“吉”、“祥”二字,引导同学观察、描红,提醒写好这两字要注意的地方。来指导同学写好两字。

说效果:

此课教学,基本上达到了我预设目标,师生都能融情于文。特别让我感动的是:

1、请他们自读二自然段后,我问他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同学有那么多读后的感受跟我说,比我预想的“泼水节很好玩”,“人们好高兴呀”这些话要丰富的多。他们有的说了心中的小问号,有的说了当时的情景,有的说了自身的感受,当时,同学的回答激励了我,我感觉他们真可爱,真会读书,更爱考虑。

2、同学是最真实的,比方弱处置的第三段,礼炮的轰鸣,五彩缤纷的火花,象脚鼓点声中赛龙舟的局面,给了同学巨大的震憾,让他们在课堂上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

然而在唱起歌来,跳起舞来时,我放的是音乐课曾学的傣族舞蹈《金孔雀轻轻跳》我班同学都会跳,在元旦联欢会上还扮演过,然而课堂上只听见唱,没有几个人跳,课后我也反思了一下,原因有二,一是我放的是伴奏带,由听到唱到跳,于同学着想,是必有一个熟悉过程,因此不能达到伴奏带一响,马上就能唱跳的效果,因为终究是二上学的一首歌,也许在这里我放有歌词的歌带,效果会好些。二,我要学会他们音乐课上那样跳就好了,能刺激他们的回忆。因此此处为同学着想不够。

此外,我希望我评价同学的语言更精炼些,不要重复同学的答案。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

1. 读题: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十课《欢乐的泼水节》。(生读题)。

2. 复习词语:

(1):出示词语:这些词语,谁能比上一节课读得更好?(指名读,齐读)。

(2):出示连线题:下面老师要增加难度了,谁来连?(指名连,齐读)。

二﹑精读。

1. 学习第一小节:

过渡:每年春天,当火红的凤凰花一大片一大片开放的时候,傣族人民就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出示读片及课文)。

(1):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小节,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交流:“一年一度”:一年只有一次,泼水节就像傣族人民的新年,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当这个日子伴随着温暖的春风悄悄到来的时候,傣族人民一定非常的——(高兴,开心,兴奋)。

“迎”:还能从哪儿看出他们很开心?

小结:是啊,傣族人民是多么盼望泼水节快些到来呀!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小节。(齐读)。

2. 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泼水节是傣族最有趣的节日,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1):准备。

首先老师要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第二小节的一二两句话,看看傣族人民为欢度泼水节,要准备些什么。(出示句子,生自由读)。

交流:“香水花瓣”:清水里滴上香水,撒上花瓣有什么好处啊?

小结:这清水是傣族人民精心准备的,在这滴了香水,撒了花瓣的清水里,是他们美好的祝福与希望啊!谁来为我们介绍一下这特殊的水?(指名读,女生读,很重视泼水节)。

“桶,盆”:这些工具都是用来存放清水的。小朋友们,如果你们也去参加泼水节,除了桶和盆,你还会带上哪些工具呀?(……)。

“早早地”:……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从这个早早地,你读出了什么?

谁来读好这个“早早地”?

同样意思的词,第二句中还有一个,你能找出来吗?

(早已,早就已经准备好了)。

(指明读,我们班的小伙子们好象特别着急,泼水游戏怎么还没开始啊!男生读。)。

(2):开始。

交流:要说出动作,表情,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小结:多么开心的一群傣族人啊!他们在水中的笑脸比美丽的凤凰花还要鲜艳呢!拍照片的叔叔还在课文里留了一段描写泼水游戏的话,谁来读一读?(出示句子)。

你们觉得他写出傣族人民的快乐了吗?(不要早下结论,仔仔细细地读)。

交流:“笑开了花”:笑得比花还要美呢!(读好)。

“互相追赶”:玩得多尽兴啊!

老师这里还有几张泼水节的照片,看过之后,你们肯定能把这两句话读得更快乐的!

(出示图片)(指名读,齐读)。

想象:小朋友们,如果你们也在这群快乐的傣族人民中间,你们会怎样去玩水呢?

交流:……。

小结:你们玩水的花样可真多呀!洒水,浇水,喷水,可老师觉得用瓢灌水和用盆泼水更好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泼到身上的水更多,玩得更快乐呀)一起快乐地来读一读!

(清水是……)(出示句子)。

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当然是泼得越多越好了,一起读。(齐读)。

练习:看着漫天飞舞的水花,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祝福要送出去吗?

(出示练习)。

小结:吉祥如意的清水被尽情撒泼,到处洋溢着人们的欢声笑语,整条大街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老师要请笑得最灿烂的小朋友来演一演这群快乐的傣族人民。

(出示句子)(指名读,加上动作,齐读)。

3.学习第三小节:

过渡:真是一条热闹的大街,真是一群热情的傣族人民,真是一段令人难忘的时光。泼水游戏结束了,小朋友们,我们回去吧!

原来,你们是没泼够水呀!老师也不想回去,因为我知道在泼水游戏结束以后,还有很多其他有趣的节目呢。不信,你们自己读第三小节。(出示句子)(生自由读)。

除了泼水乐,还有什么乐?

“赛龙舟”:多么激烈的比赛啊。

“放烟花”:五彩缤纷的烟花多迷人那。

小结:泼水节的快乐还有很多很多,谁愿意就这么离去呢?让我们跟着热情的傣族人民,在这个热闹的深夜尽情狂欢吧!(齐读)。

三﹑总结。

课文学完了,回顾我们快乐的一天,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交流)。

四﹑作业。

(出示作业及图片)。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描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热闹情景。从文章的字里行间都透出浓浓的欢庆节日的热闹气氛。引导学生如何从文本中感受傣族人民盼望过节的急切,欢度节日的喜悦是本课的重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的教学设计是以读为主,渲染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节日的欢乐。为了达成这个目的,我采用了以下的方式:

(一)引导学生进行角色参与,如:说说你是怎么准备的,为什么活动还没开始你就早早地来了,引导学生体会傣族人民盼望过泼水节的那份急切的心情。在处理泼水的那部分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尽情地泼一泼,并设计了几个谈话环节,调动学生的情绪,丰富学生的语言。你想把水泼向谁,为他送上怎样的祝福。我的用意十分明确,就是为了入情入境,让学生借助表演,借助谈话读好文字,读出文字中蕴含的那份喜悦,感受人们的那份热情。但目的明确,实际效果总与我理想中的境界相差一截。尤其是最后一句“怎么能不高兴呢!”我提醒学生这是一句感叹句,可学生始终没有读出感叹的语气,指名读,示范读后,还是没有到位。我想学生并没有像我理想中的那样,情绪并没有调动起来,我想与我的情绪也有关系,我并没有热情饱涨地参与进去,言语还不够有煽动性。

(二)在教学中我以视频出示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一下泼水的热闹场面,同时也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但这里指导不够细致。在这里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一段资料,引导学生用上课文中的表达方式,指导学生观察,帮助学生规范积累语言。如:“大家互相追赶,你用水枪向我身子上射,我拎桶往你头上浇……”指导学生把话说具体,说形象,借助课文的表达指导学生观察,学会表达。

上完课感受最深的是我的教学想了很多,但具体实施起来还不够细致,上得不够到位。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

第一层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第二层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泼水所表示的象征意义,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2,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第三层目标:根据课文写几句自己的感想.

【教学重点,难点】。

【设计理念】。

【设计思路】。

【座位摆放】四人一组,方块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和内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不漏字,不加字.

3.学习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一自然段导入。

二,精读课文。

(一)精读第二自然段(准备阶段)。

2,师:能告诉老师你准备了哪些东西吗指名说.可以加上动作吗。

随机采访:你手里提得什么呀。

你手里端的是什么呀。

师:来,让我们提着桶,端着盆,到大街上去吧!

师随机问:你是什么时候到这儿的为什么来得这么早(理解"早早地")。

师小结:看来大家都盼望着泼水节的到来,所以都"早早地"来了.

红色字体显示:"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

读读,比比谁来的最早.指名读,相机评价.

(俯身闻一闻,作陶醉状)怎么这么香啊为什么。

读读,比比谁的水最香,谁的水最美.(指名读)。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泼水阶段)。

2,师:你现在的心情怎样。

师:那就请你高兴地向大家介绍介绍泼水活动吧!

【以下部分按学生生成的先后随机进行】。

(1)师:怎样才算是互相追赶呢哪俩人表演给大家看看.

(2)师:请你舀一大瓢水,往你同桌的衣领里灌一灌,来个慢动作哦!

(板书:灌)。

3,师:说得好!演得好!相信大家能读得更好!(指名读)。

4,师:看,此时的大街已经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师:摸摸你的衣裳,摸摸你的头发,怎么样了。

课文中哪个词语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板书:湿淋淋)。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词语,要读出词语的意思.

师:不光我们,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

人人脸上——(笑开了花)(板书:笑开花)。

指名读.带上灿烂的笑容,我们也来读读.(齐读)。

(板书:吉祥如意!)。

这个"!"在这边传递着人们怎样的心情(很高兴,很欢乐.)。

师:小小的感叹号传递着大大的欢乐!

出示:我想把清水泼在老人身上,祝老人.

我想把清水泼在孩子身上,祝孩子.

我想把清水泼在姑娘身上,祝姑娘.

我想把清水泼在小伙身上,祝小伙.

我想把清水泼在身上,祝老人.

6,生自由练说,指名交流.

师:送出祝福的同时,你也得到了许多的祝福!

生自由读。

你想把这热闹的场面介绍给你的亲人,朋友吗(生练习背诵)。

(三)精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泼水活动结束了,我们是不是也该结束今天的旅行了呢为什么。

生自读,读后师生交流.

师随机问:小姑娘,你为什么还不回家啊。

老爷爷,累了一天了,您怎么还不回去睡觉啊。

6,师:参加了傣族的泼水节,现在你的心情如何(高兴,兴奋,欢乐)。

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读课题.

(四)总结。

1,学写词串。

师生交流.

2,联系实际。

(五)扩展。

三,学习生字(幸,离)。

1,出示生字。

3,怎样才能把它写好看,你觉得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交流)。

4,师范写.

5,生描红,临写.

附板书:。

灌泼。

湿淋淋。

笑开花。

吉祥如意!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

师:清明节过后,傣族人民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新年——泼水节,他们会为泼水节做哪些准备工作呢?请同学们大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生读。

师:谁来说一说人们做了哪些准备?

生:人们准备好了桶和盆。

生:人们还准备了清水,并在水里滴上香水,撒上花瓣。

师:同学们找得可真正确!谁愿意把这两句话读给大家听。

(学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

生:“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大街上。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学生读得感情平平,不太理想。)。

师:老师也想读一读,你们想听吗?

生:想。

师:请同学们仔细听,做一个认真倾听的小评委,好吗?

生:好。

师读。(故意丢掉“早早”和“早已”两个词。)。

师:老师读得怎么样?

生:老师,你丢掉了两个词。

师:你听得可真仔细!这样好不好?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

生各自练读。

交流:

生:我觉得这样不好,去掉了“早早”和“早已”,就不能把人们急着过泼水节的心情表达出来了。

生:我也觉得是这样。人们非常喜欢过泼水节,去掉后就好像不太喜欢了一样。

师:是啊,这两个词把人们喜欢过泼水节,想过泼水节的迫切心情表达出来了,读的时候应该加重语气。自己读一读,试一试,感觉是不是这样。

生各自练读。

齐读这两句话。

师:这水跟普通的清水一样吗? 。

生:不一样。有的撒了香水,有的撒了花瓣。

师:闭上眼睛闻一闻,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

生:我闻到花瓣的香味儿了。

生:我闻到水中还有香水味儿。

生:我觉得这水可香了,闻着很舒服。

生:我想说:“好香啊!好美啊!”

师:一起说一说。

生:好香啊!好美啊!(学生情绪高涨。)。

师:你能说一句话,也用上“有的……有的”吗?

(生纷纷举手)。

……。

点评:

这是我们二年级教研组王爱红老师讲的《欢乐的泼水节》一课中的一个教学片断,给我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一、王老师在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不是从理论到理论,搞:“空对空”的一套,而是自己有意丢掉两个重点词,既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又激起了学生“议论纷纷”的自觉要求,然后引导学生如何读出感情。二、让学生闭上眼睛闻一闻水的味道,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善于想象的能力。三、孩子们能用“有的……有的”说话,可见他们已不仅仅只是理解了,也达到了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目的。总之,学生思想解放,师生处于一种完全平等的位置上,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双向交流中,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学习的积极性会得到充分发挥。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介绍了西双版纳傣族人的一项重大节日——泼水节。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紧扣“欢乐”,从傣族人的动作、准备清水的讲究、泼水时的场景让学生来感受这是欢乐的泼水节。由于学生对泼水节不是很了解,在读完课题后,我就立即讲了一个关于泼水节来历的神话故事。所有学生,甚至是刚刚才做过小动作的学生也不由自主地收回了心,凝神倾听着。当讲到大力士怎样把可恶的收税人打死,学生们特别是男生更来了劲。看到他们兴致勃勃的小脸蛋,我决定“放第二把火”,让他们观看泼水节时候的视频,这时学生们不仅对泼水节的来历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对泼水的场面也有了可想象的画面扶持。我让学生们找哪些词语可看出这是一次“欢乐的泼水节”?学生们纷纷举手:迎来、早已……当说到“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时我灵机一动,随机问:同学们,假如我们这个教室就是泼水节的现场,我们小朋友也在参加这次的泼水节,你会把水泼向谁?这个问题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开始范围还很小,说泼给班里的同学、老师、亲人,祝他们吉祥如意。后来范围越说越大,说泼给全校师生,我们祖国,还有说泼给全世界,让世界不再有战争,让世界上充满和平,让人类吉祥如意。是呀,这只是一句句稚嫩的语言,却传递给我这样一种感动:孩子,真的是美好的,他们乐观、积极、向上、和平,他们是播撒爱的天使。这堂课在这样融融的气氛中结束了,带给我的是许多意料之外的东西,值得珍惜!

《欢乐的泼水节》一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对学生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

第二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的欢乐场面。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抓住文章的重点段落、重点句子、重点词语进行教学,贯彻了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通过学生的自读、感悟,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由于泼水节离我们小朋友的生活比较遥远,比较陌生,因此,如果仅靠朗读来进行教学的话,学生就没有深刻的感性认识。基于这点,在教学过程中最好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播放傣族人民泼水的录像片段给小朋友看,使学生如临其境,这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这一点是最遗憾的。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

《欢乐的泼水节》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文本紧扣“欢乐”一词铺开叙述。初步对小学生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课文生动描写了傣族泼水节的盛大场面,表现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可是,因民族差异,与二年级学生的生活、风俗、认知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这也是我在上课时所面临的难题。面对这个难题,我通过创设情境方式,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大量的图片、影像和具有傣族特色的音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傣族风情,感受傣族的泼水节的盛大场面。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足够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饱满的情绪状态,才会自发地调动全部感观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在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的时候,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朗读感悟。让学生在情境朗读中感悟,在深刻感悟之后再读,“书读百遍,奇异自现。”经过多次多种方式诵读之后,真的产生异想不到的`效果。

开放的课堂才能彰显出无限生机,把语文学习向课外拓展,向课后延伸,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去实践,学生蕴藏的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挖掘,思维的火花才能得到碰撞和闪光。所以最后,根据课后练习4的要求,在学生交流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我用图片的形式又适当补充了一些我国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并鼓励感兴趣的同学,组成研究小组,课后到图书馆或上网去查阅更多详细的资料。既让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丰富了精神世界,同时也把探索的种子播撒在了学生的心田。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

《欢乐的泼水节》一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对学生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

第二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的欢乐场面。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抓住文章的`重点段落、重点句子、重点词语进行教学,贯彻了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通过学生的自读、感悟,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由于泼水节离我们小朋友的生活比较遥远,比较陌生,因此,如果仅靠朗读来进行教学的话,学生就没有深刻的感性认识。基于这点,在教学过程中最好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播放傣族人民泼水的录像片段给小朋友看,使学生如临其境,这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这一点是最遗憾的。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

1、傣族人民生活的图片,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重要节日。

2、了解傣族人民生活的地域、风俗和服饰等特点。

抓住人民生活风俗中的艺术要素开展教学活动。

在活动中激发幼儿兴趣,自主探索学习。

关于傣族人民的(服饰、居住、乐器等)相关图片,彩笔、油画棒、卡纸剪刀。

一、导入:舞蹈《金孔雀》。

问:这是哪个族的?你们了解傣族的什么?泼水节是傣族人们中最重要的节日,在那一天人们穿上漂亮的衣服,为免除灾难,互相泼水,相互祝福以求吉祥安康,给人带来幸福。

二、走进傣族。

1、随着孔雀的介绍了解了关于傣族的居民、服饰、乐器等。

今天我们就去傣族,去感受泼水节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你们想去吗?想和大家一块来跳孔雀舞吗?那好我们一起坐上自己的`火车,去傣族,出发了!(播放音乐)。

(1)搭乘火车的音乐。(2)由孔雀当导游,创设情境、自然的让幼儿带入今天的艺术活动中,以优美的音乐和欣赏傣族的服饰、居住、乐器等图片带给幼儿美的感受。

2、学习歌曲。

小朋友快来,欢乐的泼水节开始了,人们唱起了优美的歌声(放音乐)。

(1)放音乐欣赏歌曲。

(2)跟着琴声用lu来哼唱。

(3)带入歌词。

(4)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两遍。

3、制作孔雀羽毛。

4、学跳傣族舞蹈。

(1)(放音乐)欣赏教师舞蹈。

(2)幼儿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

(3)尝试创编动作。

(4)跟这音乐教师和幼儿一起表演。

5、边唱边跳,结束活动。

我们今天来到傣族和小孔雀,一起参观了傣族山寨,参观了解了他们的服饰、竹楼、乐器、歌曲、舞蹈。我们要感谢这只漂亮的小孔雀,和小孔雀说声“谢谢”吧,我们下次还会来美丽的傣族参观,小孔雀“再见”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

今天下午,教研室的领导和学校的相关领导老师来我校进行教学指导,并旁听了我的一节音乐课《快乐的泼水节》。在后来进行的评课环节中,领导们都对我进行了一些指导性的建议,我觉得受益匪浅。下面把我的这节课做一下反思。

这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节唱歌课,名字叫《快乐的泼水节》,它是一首欢快的歌曲,所以,在本节课中,我紧扣《快乐的泼水节》中的“快乐”二字,想把课堂气氛搞的活跃一点,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一点做的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导入新课前,因为课前准备不是很充分也可能是因为太紧张的缘故,前面介绍同学们喜欢的民族这一方面用的时间太多,导致后面学歌的时间很紧张,幸好学生们很争气,教授新歌的过程很顺利,大部分的学生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歌曲。以后一定要重视课前的准备工作,把导入部分处理好,这样后面的学习任务才能轻松的完成。

在学习新歌之前,我安排了一个节奏型的练习,学生们在没有接触过此知识的前提下,节奏型学习的非常快,打得非常好,出乎了我的意料。后来的评课中领导建议我,这个环节让学生单独起来打效果会更好,以后我一定注意这点。

新歌学习的过程很顺利,两遍下来学生已基本学会了歌曲。这也是我很意外。因为是新授课,而且从来没有欣赏过,这说明学生们学习歌曲的兴趣和能力都很高。这一环节我出现的问题也是没有单独请学生起来演唱,这样不能更好地掌握学生对歌曲的掌握情况,在同学们回答问题不大胆方面,我没有及时采取鼓励的语言去激励他们,以后在讲课中,我也一定会注意这些。

最后的舞蹈环节是本课中的一个亮点,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好,效果页很好,整个课堂成了欢乐的海洋。但是在教授舞蹈时,我没有面向全体同学,以后也要注意。

通过反思,我认识到要善于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巧妙地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及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有许多地方要去改进和提高,我会通过不断地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希望领导和老师们多给我提意见,让我能更快的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音乐教师!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

《欢乐的泼水节》一文记叙了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读题就知道“欢乐”是全文的主线。在新年这天,人们向孩子那般在大街上追赶、泼洒,多兴奋、多刺激啊!如果说这是形式上的欢乐,显性的,那么在这一天能为别人送去自己真诚的祝福,快乐着别人的快乐,同时,接受了认识和不认识朋友的祝颂,带着自己梦想成真希冀的甜蜜,则是隐形的,意义上的欢乐。基于这两点,我把教学重点定在第二自然段的第三句话和第五句话。

现在不太提倡频频使用多媒体课件,课堂呼唤回归,鼓励孩子张开想象的羽翼,感悟语言。但泼水节离学生的生活远之又远,学生知道的少之甚少,要想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震,就需要学生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在教学第二自然段第三句话时,我先让学生看一段录像,学生惊讶的说:“啊,这么多的水往身上倒。”“看,警察叔叔也参加了。”瞧,老爷爷……,边看边传出阵阵欢笑,也有些蠢蠢欲动。学生的情感被唤起来了!

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调动学生的情感,更要用孩子的语言传达自己的情感。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找出第三句话中表示动作的词语,再做一做动作,孩子的兴奋早就藏不住了,最后,边做动作边读句子,教室里一片欢腾,孩子读得身临其境,进入了角色,动口,动手,更是动情、动思,肢体的“互动”与思想情感的“互动”有机结合起来。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

语文姓“语”名“言”,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课堂就是教师与孩子们语言互动、心灵沟通的过程。每学习一篇课文,老师的第一个环节大多数从课题入手,咬文嚼字,理解语言,领会题意。我在第一课时开课时,首先板书课题“欢乐的泼水节”,引导学生分别抓住“欢乐的”“泼水节”品读课题,通过语音的变化让学生体会强调“泼水节”与强调“泼水节”的情感变化,反复吟咏,达到理解。

课题《欢乐的泼水节》中“欢乐”是课文的眼睛,如何让学生挖掘出这个词?老师指着课题说:“这个一个怎样的泼水节?”学生通过预习都能回答:“这是个欢乐的泼水节。”老师说:“文章抓住‘欢乐’一词来写,是如何写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同去感受泼水节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吧。”像这样抓住文章的“题眼”,让学生初感课文的办法,培养了学生重视文章的题目,养成重视审题的习惯。

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句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词和句组成一篇篇小学语文教材。对词或句的比较、揣摩、品析,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的主要方式。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我抓住了“早早地、早已准备”让学生感受傣族人民盼望过泼水节的急切心情,让学生通过声音把这种急切的感情传递出来,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特别强调了“早早地、早已准备”这些词,理解了人们盼望过节的心情。抓住“追赶、灌、泼、湿淋淋、笑开了花”等词,感受人们泼水时的狂欢,学生边读边做动作,被泼水节的欢乐气氛所感染,这样,教学做到了“披文入情”,让学生的情感活动伴随着朗读,真正领悟到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品词、品句、品读的方法很多。在教学本课时,我采用了“置换比较、删除添加、字理析词”的方法引导学生品析词语;品读时,我按照《课标》对本年段的要求,设计了学生自由读、齐读、个人读、教师引读、默读等方式,运用画面、视频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读悟,使“以读代讲”得到落实。

教材中配的插图精美别致,构思精当,恰到好处地展现了课文中的主要情境,非常利于学生在直观中领会语言表达的意境,化难为易。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人物表情、动作,问:“图中人物在做什么?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了图上画的内容?”学生很快找到与图相配的文字,图与文珠联璧合,文字符号描绘的情景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欢乐的”泼水节变得立体而生动起来,孩子在图文的.引导下走进文本。在初感泼水节的“欢乐”后,如何把课文中傣族人民欢渡泼水节时的‘欢乐’传递给学生,完成“他人欢乐”与“自我欢乐”的价值重合呢?唯一的方法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在“生活化”的情景中重现欢乐的泼水节,把课文中用文字符号所描写的欢乐变成真正触手可及的欢乐,而非仅仅是‘纸上谈兵’的遥不可及的感受,除充分运用文中插图外,我还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了声像、图文等大量信息,将无声的图画从单一发展到多元,变静为动,将复杂的过程以生动逼真的教学信息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以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激发了他们读、背的兴趣。当视频欢乐的泼水节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时,他们完全被生动直观的情景吸引了,于是我借助欢快的音乐带领学生参与互动泼水的活动,让学生从一名活动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尽情狂欢,感受泼水时的欢乐。活动毕,老师问:“同学们,你们都被水泼得湿淋淋的了,为什么脸上还笑眯眯的?”“你把水泼给了谁,你想祝福他什么?”学生兴致勃勃地谈自己“泼水”时的感受和体验,并带着这种体验把课文读好,致此,我想语文教学中的“大道无痕”大概就是如此吧。

下课的铃声响了,孩子们还沉浸在课上的气氛中,久久不愿离开多媒体教室,然而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节看似已经较好完成教学任务的课同样让我感到有丝丝遗憾萦绕在心头。

一、囿于课堂时间,学生的训练有蜻蜓点水之嫌。严格按照预设的教学环节进行教学,扣准每一分钟进行训练,为的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在指导学生读书“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头上,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的有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时,学生还没有读出焦急心切的语气,我就赶紧下一个环节的教学,生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了教学任务。

二、只为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注意因材施教。教学中,老师对积极表现,能“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学给予了充分的“爱”,无论是读书、说话、提问等,几乎成了个别突出的孩子专场表演。而对一部分性格内向不敢表现的孩子,老师只顾着完成教学任务,他们常常是以“看客”的身份存在,一节课“默默无闻”,甚至于有些在课堂上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混”完了一节课。我想,所谓的“差生”大概就是这样因为老师在课堂上对他们“照顾不周”久而久之就产生的吧。如何让这些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该是今后努力的目标之一。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

《欢乐的泼水节》一课,生动描写了傣族泼水节的盛大场面,表现了欢乐、祥和的气氛。可是,它与学生的生活、感知是有一定距离的。我尝试着让学生走入情境,让学生活动起来,让学生与泼水节有了一次亲密接触。

文章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对学生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第二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的欢乐场面。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抓住文章的重点段落、重点句子、重点词语进行教学,贯彻了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通过学生的自读、感悟,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由于泼水节离我们小朋友的生活比较遥远,比较陌生,因此,如果仅靠朗读来进行教学的话,学生就没有深刻的感性认识。基于这点,在教学过程中最好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播放傣族人民泼水的录像片段给小朋友看,使学生如临其境,这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

本课描写傣族传统节日泼水节,感受人们欢乐的气氛和心情。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重点放在人们是如何泼水的,也就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在教学时,我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描写泼水节的准备,从“早早地”“早已”看出人们期待已久的心情,又从“撒,滴”看出人们的精心准备。在学习时,让学生找一找这些动词,说说人们的心情。

第二层次是泼水时的情景,这里有两个长句,比较难读。因此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找出这两句长句中的关键动词“拿,灌,端,泼”,先读好这些动词。其次做做这个动作,边做边读,学生们不仅乐读,而且能读好。最后设计了一个比赛读的环节,更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第三层次是描写清水的寓意,我以泼水节由来导入,让学生明白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幸福多。让学生说一说“你要把祝福送给谁?”,进行说话训练。

从整体看,教学步骤清晰,条理明确,效果较好。学生也能专心听讲,积极回答。就是在最后的写字教学时,时间较少,没有讲具体,也没能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时间。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

《欢乐的泼水节》一文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一看课题就知道“欢乐”是全文的主线。在傣族人民过新年这天,人们向孩子那般在大街上追赶、泼洒,多兴奋、多刺激啊!如果说这是形式上的欢乐,显性的,那么在这一天能为别人送去自己真诚的祝福,快乐着别人的快乐,同时,接受了认识和不认识朋友的祝福,带着自己梦想成真希冀的甜蜜,则是隐形的,意义上的欢乐。基于这两点,我把教学重点定在第二自然段的第三句话和第五句话。

现在不太提倡频频使用多媒体课件,课堂呼唤回归,鼓励孩子张开想象的羽翼,感悟语言。但泼水节离学生的生活远之又远,学生知道的少之甚少,要想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震,就需要学生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第三句话时,我先让学生看一段录像,学生惊讶的说:“啊,这么多的水往身上倒。”“看,警察叔叔在敲象脚鼓呀。”“瞧,老爷爷……”,边看边传出阵阵欢笑,也有些蠢蠢欲动。

学生的情感被唤起来了!

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调动学生的情感,更要用孩子的语言传达自己的情感。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找出第三句话中表示动作的词语,借助插图体会理解,孩子的兴奋早就藏不住了,最后孩子读得身临其境,进入了角色,在情境中朗读,在朗读中感悟,获的美的体验。

让学生自己进行交流:

生:因为他们得到了吉祥如意!得到了幸福。

师:同学们让我们也加入一起去泼水吧,你打算把这幸福送给谁呀?

生:我祝奶奶身体健康。

生:我祝爷爷长命百岁。

生:我祝爸爸妈妈平安幸福。

生:我祝老师永远快乐。

生:我祝同学学习进步。

……。

生:高兴。

师:老师听出来了,别人快乐是你最大的快乐。多好的孩子!

……。

这样,学生已把书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理解了文本,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

本课描写傣族传统节日泼水节,感受人们欢乐的气氛和心情。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重点放在人们是如何泼水的,也就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在教学时,我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描写泼水节的准备,从“早早地”“早已”看出人们期待已久的心情,又从“撒,滴”看出人们的精心准备。在学习时,让学生找一找这些动词,说说人们的心情。

第二层次是泼水时的情景,这里有两个长句,比较难读。因此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找出这两句长句中的关键动词“拿,灌,端,泼”,先读好这些动词。其次做做这个动作,边做边读,学生们不仅乐读,而且能读好。最后设计了一个比赛读的环节,更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第三层次是描写清水的寓意,我以泼水节由来导入,让学生明白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幸福多。让学生说一说“你要把祝福送给谁?”,进行说话训练。

从整体看,教学步骤清晰,条理明确,效果较好。学生也能专心听讲,积极回答。就是在最后的写字教学时,时间较少,没有讲具体,也没能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时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

《欢乐的泼水节》叙述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全文紧扣欢乐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在刚开始教学时,先让学生看着课题说说你想知道些什么?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充分调动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声情并茂地朗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入课文美好的意境。

读读、想想、演演、练练时学习的一种好方法。我播放美妙动听的葫芦丝《金孔雀与凤尾竹》,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再现泼水节的情景。学生在角色体验中感悟傣族人民的快乐。为了让学生了解泼水节的意义,我出示以下的填空题:

我把清水泼在老人身上,祝老人。

我把清水泼在孩子身上,祝孩子。

我把清水泼在姑娘身上,祝姑娘。

我把清水泼在小伙身上,祝小伙。

我把清水泼在身上,祝。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

《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全面热情参入。

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教学授课形式,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致了解了一下泼水节,并且还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个自然段,来听着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响起),看看画面(出示火红的凤凰花画面),师生背第一节。(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即感受异地风情,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体验情感,朗读感悟。

a

整体感悟第二段。

1.过渡:想进一步去感受欢乐的泼水节吗?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读完有什么想说的吗?(这是对第二段的整体感知,同时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3.

过渡:想参加吗?这里呀,老师刚刚接到一个邀请,傣家人要我们去过泼水节呢?大家快去准备准备,读1-2句,读好了,待会咱们就去。

b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1.学生读1-2句。

2.谈话:你准备了什么?

c.学生边说、边做,理解几个动词(提.端.滴.撒)表示的动作.随机闻一闻、看一看、读一读。

1.齐读1-2。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1-2句。)。

2.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过渡:课件出示象脚鼓声,出示3-4句。

1.开始泼水了,自读3-4句,要求:边读边想像当时情景。

2.谈话:你都想到了什么?(此处学生的发言很精彩,有描述书上句子的;有谈感受的;有提出疑问的;有抒发对泼水节的向往)(学生畅谈想法,师相机评点)。

4.再读:读出体验。

5.出示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录像。师生观看。

6.体验后,观看后,把你们看到的、感受到的带进句子再读,男、女生赛读3、4句。(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d第三个层次:5句。

1.角色体验:师指一学生,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2.生说:(略)。

3.出示第5句,你来读读。

4.师述:怎能不高兴呢?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5.生读3-4句。(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a.出示课件,《月光下的凤尾竹》响起。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第一句。

b.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学生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1.听音乐(二上音乐课本中的《金孔雀轻轻跳》伴奏带响起)师生唱、跳金孔雀。

2.

象脚鼓声响起,看:赛龙舟。

3.听、看放烟火。

4.师生读最后一句话四、回归全文用读给在座的老师听,让在座的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也想去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1.出示生字:“吉”、“祥”

2.给生字找朋友。

3.观察写时要注意什么?

4.师范写“祥”生字。

5.生描红临写。

吉祥如意。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反思(热门18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在一段时间内对教学工作进行安排和计划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是教师教学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教师优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制定一份教学工作计划来指导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完成。这是一些成功教师分享的教学工作计划示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