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功能康复的方法范文
膝关节功能康复的方法篇1
方法:将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76例,术后对患者应用膝关节固定器进行功能康复的早期护理干预。
结果:护理干预后,76例患者,优46例,占60.53%,良22例,占28.95%,可8例,占10.53%,差0例,总优良率为89.47%。
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膝关节镜术后患者应用外固定器的依从性,避免膝关节僵直的发生,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康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膝关节损伤 膝关节镜 外固定器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67-02
膝关节镜术后应用膝关节固定器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康复有着重要的影响[1]。但由于膝关节镜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患者出院后感觉疼痛减轻,无不适,于是不遵医嘱继续使用膝关节固定器,而是自行想戴就戴,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进程。因而,对行膝关节镜手术术后应用膝关节固定器进行功能康复的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术后应用膝关节固定器的依从性,加快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本研究对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76例,术后给予患者应用膝关节固定器进行功能康复,同时,配合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其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行膝关节镜手术治疗患者76例,其中男47例,女39例,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为(53.26±4.57)岁。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行膝关节镜术,受伤至行膝关节镜手术时间为1.5~3周。术后第2天开始应用膝关节固定器进行功能康复。
1.3 护理方法。
1.3.1 心理护理。术前护理人员通过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并耐心向患者讲解关节镜适用范围、创伤程度以及膝关节镜开展的成功率[2];对于心理情绪反应较大的患者,可以向其介绍同类患者应用膝关节镜治疗成功的病例,并让之与其沟通,以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同时,告知患者术后要坚持应用关节固定器进行功能康复,并向其讲解应用膝关节固定器的必要性,以加强患者对膝关节固定器的了解,为提高术后患者应用膝关节固定器的依从性打下基础。
1.3.2 康复护理。术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膝关节的生理特点,以及手术后功能康复的重要性。以避免患者因怕痛、怕意外而不活动,或因急于求成,运动过多等情况;同时,改变手术后需要关节恢复而不能进行锻炼的错误认识[3]。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膝关节固定器的原理,以及其在术后康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根据患者创伤情况、损伤类型以及患者年龄、性别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为患者制定系统的康复计划,并定期对患者进行指导。
1.3.3 膝关节固定器护理。术后第2天应用膝关节固定器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康复训练;首先护理人员遵医嘱调解好角度,一般第一天调解伸直角度为0度,屈曲为30度,然后将固定器置于患者患腿下帮助患者佩戴好,以后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调整膝关节位置使其达到满意的屈伸角度。待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较好的情况下,护理人员教会患者调节和佩戴膝关节固定器,以便患者出院后能自行应用膝关节固定器进行康复锻炼。
1.3.4 出院及随访。患者恢复良好出院时,指导患者保持心情舒畅、合理饮食、加强锻炼;患者出院时多数膝关节症状已恢复,疼痛明显改善,患者对疾病的关注也有所下降,膝关节固定器的应用依从性显著降低,因而,出院时护理人员应反复向患者强调应用膝关节固定器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即使关节无痛,屈伸功能良好时,也一定要坚持应用膝关节固定器进行康复锻炼,以避免关节愈合不良而造成二次损伤[4]。并告知患者定期来院复查。同时,出院后定期以电话或登门拜访等形式对患者应用膝关节固定器的依从性进行调查,以督促患者坚持应用膝关节固定器,直到膝关切功能完全恢复。
1.4 护理干预促使患者应用膝关节固定带依从性对膝关节功能评价。术后患者对护理干预应用膝关节固定器依从性强的有46例,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膝关节疼痛症状完全消失,可完全伸直,屈120°以上;依从性一般的19例,膝关节功能恢复良,膝关节疼痛症状有所减轻,伸直受限60°;依从性差的11例,膝关节功能恢复差,膝关节疼痛症状无改善,伸直受限≥10°,活动范围
2 结果
护理干预促使患者应用膝关节固定器依从性强的,关节功能恢复好的占60.53%,护理干预依从性一般的关节功能恢复良的占25%,护理干预依从性差关节功能恢复才的占14.7%。
3 讨论
目前,临床多用膝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的损伤,其具有损伤小、反应轻、恢复快、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但膝关节损伤后由于关节内和周围软组织出血等原因,易使关节出现纤维化,如不尽早进行锻炼,患者关节很快就会出现活动受限。膝关节固定器可根据患者康复要求,选择固定角度和活动幅度,以帮助患者膝关节功能逐步恢复。且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但目前临床中患者术后应用膝关节固定器依从性较差的,从而影响膝关节功能恢复还是存在不少,占39.47%,因而,我们还应加强护理干预,有效提高膝关节镜术后患者应用外固定器的依从性,避免膝关节僵直的发生,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吴荣华,周英妮.膝关节镜术后早期康复护理体会[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4(04):86-87
[2] 刘曼,卢丽.康复护理的干预对膝关节镜手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39):276-277
[3] Masanori Sugisaka,Huailin Zhao.The characteristics of McKibben muscle based on the pneumatic experiment system[J].Artificial Life and Robotics, 2007,11(02):1056-1057
膝关节功能康复的方法篇2
【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损伤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措施。[方法]针对膝关节周围不同的损伤程度、不同的手术方式、不同的内固定器材及不同的个体,制定个体化的锻炼方法。[结果]随访108例经该方法锻炼的膝关节周围损伤手术患者12~28个月,平均20个月,按HSS膝关节评分标准:优良率占92.6%。[结论]对膝关节周围损伤手术后早期实施综合性康复措施可有效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
【关键词】膝关节;周围损伤;康复
膝关节是人体中负重最大、运动量大的重要关节,结构复杂。因此,膝关节周围骨折及损伤后选择好的治疗方法及康复手段,是骨科一项重要的探索内容。回顾本科2005年3月~2006年8月收治不同程度膝关节周围损伤患者108例,经相应治疗及功能康复锻炼,膝关节功能康复疗效满意。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08例,男67例,女41例,年龄18~50岁;致伤原因:交通伤85例,摔伤15例,砸伤8例;股骨下段骨折34例,髌骨骨折32例,胫骨平台骨折17例;其中多发性骨折15例,粉碎性骨折11例,开放粉碎性骨折7例,膝关节损伤3例。
2膝关节周围损伤后功能康复措施
2.1固定期间的锻炼
固定期间预防膝关节僵硬的有效锻炼是患膝肌肉等长收缩[1]。目的是消除疼痛,防止或减轻肌肉萎缩及炎性反应,保持肌张力,利于膝关节功能康复,此期可适当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如扶他林片剂、双氯氛酸钠栓剂等。固定当天疼痛减轻后或手术即日麻醉反应消失后即可进行康复锻炼。特别是早期股四头肌有效的等长收缩锻炼,是防止肌肉萎缩,增加肌力早期康复的手段。股四头肌是伸膝装置的动力部分,股外侧肌和股内侧肌的扩张部有着重要稳定和平衡的作用[2]。其观察护理要点:熟悉病情,了解内固定器性能,观察股四头肌有无萎缩,下肢外固定物是否牢固,有无石膏、夹板及牵引压迫并发症;做好生活护理及心理疏导;制定膝关节功能康复计划及目标,组织实施、评定疗效。
2.1.1屈膝肌的锻炼仰卧,患肢下放软枕、大腿后群肌收缩,足跟向下压,先轻压再逐渐加大压力,然后再减轻压力,即轻重轻,反复训练,20次/组,每日3~4组。
2.1.2伸膝肌的锻炼仰卧两腿放枕上,收紧股四头肌,使膝部向下压,轻重轻,反复训练,20次/组,每日3~4组。
2.1.3膝关节以外的肌肉关节运动踝、趾关节屈伸防小腿前、后肌群的萎缩,也是长期卧床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措施。经常抬臀防压疮;上肢支撑躯体或借助拉环抬起上身,练深呼吸等预防其它部位肌肉的萎缩、关节僵硬及呼吸道并发症。
2.1.4CPM运用骨折手术固定牢固无外固定者、关节软骨损伤切除术后、关节松解术后,可早期行CPM训练,痛苦小、消肿快,是防治关节疾病,促进关节软骨再生和修复、避免关节软骨僵硬、粘连致活动度受限的良好方法,使损伤的关节迅速愈合。CPM训练实施方法,可根据病情,调节不同的活动范围、运动速度、持续时间,以关节活动在无痛范围内运动为原则[2]。一般术后早期CPM应用宜缓慢、小范围、长时间持续被动活动关节;恢复以后和炎症缓解以后,可酌情增大关节活动范围,缩短持续时间,加快运动速度,直至过渡到主动训练。(1)CPM运动角度:开始角度控制在20°~30°,逐渐加大角度,2周后在CPM机上活动范围伸达0°,屈达100°~120°[3];(2)速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3)CPM持续时间:一般术后1~3d开始,持续时间2~4周,术后第1周,宜24h连续进行,仪器工作1~2h后停10min;以后根据情况缩短为每日持续12、8、4h或Bid,每次1~2h。
2.2外固定解除后的锻炼
外固定解除后可进行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训练[1]。目的是获得正常关节活动范围,逐渐获得最大肌力,并能提高耐力,强度以患者每次不感到过度的疲劳和损伤为宜。
2.2.1增加膝关节屈曲度方法:(1)足沿墙下滑训练:患者于墙垂直仰卧,屈髋90°,足底垫毛巾放在墙上,在重力作用下足缓缓下滑,患膝被动屈曲,至有牵张感为止。可双叉,健足在上,将患足下推,也可将健足置患足下支托患足,下滑到一定程度将其托起;(2)仰卧,健足前交叉,将患侧足轻轻向臀部拉靠,至有牵张感为止;(3)俯卧,健踝前交叉,将患侧足轻轻向臀部拉靠;(4)股四头肌牵张训练:健腿站立,伸直躯干,屈患膝同侧手握患侧足,并轻轻向臀部提拉,增加股四头肌柔软度使髋关节能屈曲达0°,膝关节能屈曲达135°[1]。
2.2.2增加膝关节伸展度训练由于膝关节经固定后常挛缩于基本伸直位,也由于生活与劳动中常要求能充分下蹲,因此在功能锻炼时,患者往往注意膝关节屈曲度的活动范围练习,而忽视伸膝活动范围的练习,更容易忽视伸膝肌的练习,致膝关节不稳定,增加步行困难,且易引起膝关节炎、骨关节炎改变[2]。锻炼方法:(1)仰卧,健肢伸直,患肢髋屈90°,双手环抱于患肢股后方,慢慢伸膝使足指向天花板,目的是增加大腿后群肌的柔软度,使屈髋达90°,伸膝达0°[2]。每个动作维持5~10s后放松,重复20次/组,每天3~4组;(2)俯卧,健踝后交叉,轻轻推直患膝,至膝部有牵张感,维持5~10s后放松,重复做20次/组,每天3~4组。
2.2.3患肢下地负重三步走[4],根据患者的情况决定初次负重量。第一步:以双拐、健肢“三点”支撑身体重量下地活动,患肢不负重;第二步:在“三点”支撑的同时,让患侧的足尖轻触地面进行半负重;第三步:患肢以全脚掌着地进行完全负重。
2.2.4增加肌力,续行股四头肌、大腿后群肌的等长收缩。增加训练膝伸与屈肌的肌力,各20次/组,每天3~4组。方法:(1)背靠墙站,双足分开与肩同宽,足尖向前,胫骨与地面垂直,慢慢下蹲至膝屈曲45°~60°后返回站立,此训练目的是使膝伸、屈肌肌力增加;(2)双手叉腰,双足分开与肩同宽,足尖向外分膝蹲,使双膝均向前外侧屈曲,半蹲后返回站立,目的也是练习屈伸膝肌力;(3)直腿抬高增强股四头肌肌力锻炼,平躺床上,伸直膝关节并抬腿,臀部不离床,足跟离床面25cm左右,坚持1min,然后慢慢放下,坚持时间越长越好。当每次重复20次练习很轻松且每次坚持1min以上,可在踝关节上加沙袋,继续练习负重下的直腿抬高,进一步加强股四头肌的力量,重量可从1kg开始逐渐增加到5kg。
2.3肢体负重适应性训练,此期为恢复阶段,由于膝关节是承重的主要关节,关节活动度及肌力基本恢复正常后,可定时、定地点练骑自行车、慢跑等以适应将来正常运动。
3功能康复锻炼的注意事项
3.1详细评估病人,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文化程度等,向病人反复讲解康复锻炼的目的,具体措施,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3.2康复锻炼必须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主动为主,被动为辅为原则。
3.3康复锻炼运动量以由小到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为原则。
3.4应高度重视、严格控制不利于骨折端稳定的活动,指导病人先练健肢,能正确掌握方法后再练患肢,确保安全及疗效,避免损伤。如:股骨下1/3骨折的下肢内收活动及胫腓骨骨折后小腿内、外旋活动[6]。又如髌骨骨折有暴力直接致伤,也可能由股四头肌强烈收缩牵拉所致。在治疗中均需固定膝关节,不能过早地收缩股四头肌,难免出现膝关节僵硬[2],解除固定后应严格制定膝关节康复计划并实施。主动、被动结合,同时配以中草药薰洗,舒筋活血,促进关节功能康复。
3.5功能锻炼以恢复肢体的生理功能为主,如下肢主要是负重,步行能力。
3.6任何锻炼都不应引起剧痛,有时有轻微的疼痛,但停止活动后疼痛应消失。
3.7锻炼不应让患者感到过度疲劳,不能在骨折部位发生疼痛;如运动后剧痛,局部浮肿,提示运动过量。
3.8锻炼应制定个体化计划、措施,并实施、检查,多与医生沟通,确保医护观点、措施一致;详细指导、检查,动作是否正确,有无不良反应,功能康复有无进展等,随时评估并记录。
4结果
对2005年3月~2006年8月收治不同程度膝关节周围损伤手术患者108例,按HSS膝关节评分标准[5],经12~28个月,平均20个月的随防,优82例,约占75.9%;良18例,约占16.7%;可5例,约占4.6%;差3例,约占2.8%;总优良率占92.6%。
5讨论
膝关节周围骨折关键在于术后膝关节的稳定性和最大限度的膝关节功能恢复[6]。下肢的损伤:如股骨干骨折、股骨髁上、股骨髁骨折、髌骨骨折、胫骨平台骨折、膝半月板及韧带损伤等,需要长时间固定膝关节。若固定时间过长,固定期间未进行有效的锻炼,拆除外固定后锻炼不充分,必致膝关节僵硬[2]。治疗是用于逆转原始的疾病程序,而康复护理则集中于功能锻炼与恢复。它的宗旨是减少和防止残疾的发生[1]。有效的康复手段是预防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关键,心理护理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康复的疗效。功能恢复优劣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工作中应医护密切配合,针对每个患者不同的心理给予有效的心理康复,特别是早期多数病人怕痛和怕影响伤口愈合而不敢活动,通过耐心的解释,患者全部积极配合。
早期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膝关节软骨面的生理机能,因为关节软骨营养依靠滑液运送,同时还要受到压力才能吸收,以减少关节积液,促进消肿,防止粘连,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早活动、早下床能增强病人的信心和自理生活能力。恢复期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粘连、促进骨折愈合。医护人员协助、指导康复锻炼,加深了医护患间的关系,而良好的医护患关系有积极促进康复的作用。
早期CPM锻炼加强了关节诸肌群的收缩,增加动力肌对关节的稳定作用,改善了膝关节伸屈活动范围,防止了静脉血栓形成。林亚君报道术后3d内CPM锻炼终止角度<40°对膝部伤口皮肤缺血缺氧及伤口引流无影响[7]。所以采取术后24h进行锻炼,术后1~3d终止角度<40°。
锻炼应以病人能耐受,而不影响下一次锻炼为主。根据患者的运动能力、损伤程度、骨折部位和类型、年龄及身体素质等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方法及运动量,按要达到的目标来设计运动处方。根据个体化锻炼的情况积极、科学地进行有效指导,讲清原理,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随时修订康复护理措施及运动处方,达到设定的目标—让患者最大限度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廖瑛.骨科患者康复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1:47-5
0.
[2]宁宁.骨科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5-87.
[3]战民庆,高振湖,牟宁科,等.股骨髁支持钢板治疗股骨髁上A1型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1103-1104.
[4]金芳.骨科临床实用护理[M].第一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55-57.
[5]刘志雄.骨科常用诊断分类和功能结果评定标准[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7:275.
[6]付伟标.膝关节周围骨折的手术治疗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06.4:360.
膝关节功能康复的方法篇3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康复治疗;护理;膝关节功能锻炼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147-01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KOA)是一种由于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引起的关节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包括关节畸形)的中老年常见疾病,女性比男性多发[1]。目前,OA已成为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并成为75岁以上老年人疼痛和病废的主要原因之一[2]。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反复发作,运动功能受限,活动时加重,尤其是上、下楼梯时明显,以下楼更突出,部分有关节肿胀、变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因此对膝骨性关节炎进行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科室采用综合康复治疗结合系统的康复护理,对13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科室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30例KOA,其中男22例,女118例,年龄50-82岁,双膝关节72例(男18例,女64例),单侧膝关节58例(男4例,女54例),病程长短不一,最短发病2个月,最长达20年。曾有外伤史14例(撞伤、扭伤、剧烈运动后数年引起),无明显原因者116例。所有患者按照门诊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对照组采取综合康复治疗和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取综合康复治疗、膝关节功能锻炼加常规护理方法。
1.2 诊断标准 参考2007年中华骨科学会制订的《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版)中膝关节OA 的诊断标准[3]。
2 康复治疗方法及护理
2.1 康复治疗方法
2.1.1 物理疗法 急性期可选用局部冷疗(消炎止痛),亚急性期可用温热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除无菌性炎症,消除局部水肿),酌情选用音频、蜡疗、激光、红外光、超短波、超声波。58例病人膝关节明显肿胀、浮髌试验阳性患者在急性期均给予局部冷疗,130例病人亚急性期根据病情选用音频、蜡疗、激光、红外光、超短波、超声波中的一种或多种联合治疗。
2.1.2 针灸治疗 主要以局部取穴为主,常取血海、膝眼、委中、阳凌泉、阴凌泉、梁丘、足三里等穴位,多以温针+灸法+拔罐法+水针穴位注射法联合治疗。
2.1.3 推拿手法治疗 推拿手法治疗适合该病的中后期,特别是当膝关节功能受限时最适合。手法包括捏拿揉髌、穴位和痛点按压、膝周软组织松解、拉伸关节等。
130例患者均给予均给予上述康复治疗,经8周治疗后,92例患者治愈,16例患者显效,19例患者好转,3例患者无效。
2.2 膝关节功能锻炼 ①坐位伸膝。双足平放,左(右)膝伸直,并保持5―10秒钟,再缓慢放下。双替进行,重复10―20次。②俯卧屈膝。俯卧位,左(右)膝关节逐渐屈膝至最大,保持5―10秒钟,再缓慢放下。两替进行。重复10―20次。③伸肌锻炼。仰卧位,膝关节屈曲、贴向胸部,固定5―10秒钟,两替进行。重复10―20次。④股四头肌锻炼。俯卧位,屈膝靠向臀部,双手握住踝部(或毛巾环绕踝部),将下肢向臀部牵拉,保持5―10秒钟,反复10―20次。⑤推擦大腿。坐位,双膝屈曲,两手的掌面沿着大腿两侧向膝关节处推擦10―20次。⑥指推小腿。坐位,双膝屈曲,两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对合用力,沿小腿内、外侧做指推动作。反复10―20次。⑦拳拍膝四周。坐位,双腿屈曲,双足平放,用左右拳在膝四周轻轻拍打50次。⑧按揉髌骨。坐位,双膝屈曲,双足平放,双手掌心分别放在髌骨上,稍用力均匀、和缓、有节奏地按揉髌骨20―40次。65例患者均每天早晚各做一次膝关节功能锻炼,治疗8周后,56例治愈,7例显效,1例好转,1例无效。
2.3 常规护理
2.3.1 休息与 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注意保暖,避免膝关节受凉,避免同一姿势长时间负重及长时间行走、站立,卧床休息时垫高患肢(高于心脏平面),应避免患膝下方垫枕,保持膝关节伸直位。
2.3.2 心理护理 向患者讲解该疾病基本知识及治疗的注意事项,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2.3.3 饮食指导 合理安排营养,多进食含钙、维生素及胶原蛋白的丰富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
2.3.4 健康指导 在康复治疗过程中,不能引起患肢新的损伤,如果病人体温38℃以上,心率≥120次/分,收缩压≥180mmHg时暂停训练,随时观察病人的心理状况及治疗情况做好心理护理,防止意外的发生。嘱患者避免负重及长时间行走、站立,尽量避免蹲、跪、踢,如厕时使用坐厕,卧床休息时抬高患肢。
2.4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关节屈伸活动范围0―135°,疼痛评分下降≥80% 或完全缓解,活动功能评分
2.5 数据处理方法 将治愈及显效患者统一定为有效,将好转及无效患者统一定为无效,分别计算有效率及无效率,两组患者有效率、无效率分别输入SPSS 17.0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卡方检验计算两组有效率有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统计学意义,P
3 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8周的治疗后,疗效情况如表1所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3%,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0%,两组有效率比较P
4 讨论
KOA是指由于膝关节软骨变性、骨质增生而引起的一种慢性骨关节疾患。病因包括遗传因素、关节软骨的长期超负荷磨损、年龄、性别、肥胖等多因素造成的关节软骨的破坏和滑膜发生炎性改变,关节软骨的蛋白多糖减少及胶原纤维老化等因素,造成了关节软骨的老化[4]。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研究表明,国外约38% 的成人患有膝关节OA[5] ,我国60岁以上人群膝关节OA患病率高达49%[6]。功能锻炼的目的主要是增加股四头肌的力量及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从而增强膝关节的代偿能力,保持膝关节的稳定性,预防肌肉萎缩,提高患者的行为能力。孔瑛等[7]认为膝关节反复适度屈伸活动可促进滑膜液向关节软骨渗透和扩散,改善软骨组织营养代谢,加快软骨细胞及问质再生及修复,且刺激软骨组织细胞中未分化间质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加快骨组织恢复,还有助于消除关节周围组织粘连,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关节周围组织自身修复。65例患者均每天早晚各做一次膝关节功能锻炼,63例有效,2例无效。故本研究结果表明,膝关节功能锻炼对控制KOA的病情发展效果显著。但在锻炼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个体差异,由少到多,由易到难,天气寒冷时,应注意保暖,防止膝关节受冻,避免复发。
参考文献:
[1] 吴跃龙,李源,黄鹂.老年膝骨关节炎65例治疗报告[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5):59―60.
[2] 王亦进,郭新全,管春和,等.膝关节骨关节炎合并膝内翻、胫骨高位截骨的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002,22(2):92-95.
[3]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8,36(1):28.30.
[4]冯传汉,张铁良.临床骨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O04.2524.
[5] 吴剑锋,余斌,胡言君,等.臭氧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近期疗效[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28(5):905.906.
[6] 王银河,翁文杰,朱丽华,等.阿法骨化醇软胶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17(2):142.144.
膝关节功能康复的方法篇4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康复指导;康复训练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76-01
通过膝关节转换术可有效去除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膝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恢复患者膝关节的正常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1]。但是要想达到真正恢复膝关节功能的目的,必须在术后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本案选取了30例于我院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并在术后对其实施了一系列的康复指导,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案3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其中有21例男性,9例女性,其年龄处21-76岁,平均年龄为56.5岁;共有45个膝关节行置换术,其中15例行单膝置换,15例行双膝置换术。术后所有患者膝关节疼痛显著缓解,畸形也得以纠正,可上下楼梯并进行行走。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膝关节置换术且由同一组人员完成。
2 结 果
术后2周内拆线出院,经检查,所有患者膝关节屈曲度均能达0°,28例患者屈膝度超过110°,2例患者屈膝度处85°到100°,均未发生感染。术后随访3个月到24个月,除1例患者存在5°屈曲挛缩外,其余患者膝关节均可完全伸直,25例患者的平均关节屈伸活动范围超过120°。术后6个月内,所有患者膝关节处的不适感基本消失,能参与日常工作及社会活动。
3 康复指导
3.1 早期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训练主要是为了使患者了解训练的内容,核心是将患者的患肢肌力进行提高,同时也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尤其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预防水肿,患肢远端要比心脏水平高,可将下肢垫高20°到30°;另患肢近端要比心脏水平低;踝关节背屈曲度保持90°,使足跟悬空,防止其受压[2]。术后要对患者生命体征及刀口的渗血情况进行严重观察。除此之外还要给予患者心理指导,了解其每日康复锻炼情况,以制定一套适合患者的康复计划。同时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使其家属能参与到患者的康复训练计划当中来,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患者出院后的康复锻炼,另一方面也加强了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提高了锻炼的效果。
3.2 恢复期康复训练 恢复期的康复训练可始于手术后3天,包括利用CPM进行髋膝关节的锻炼、弯腿练习、主动膝关节的屈伸锻炼以及伸展滞缺和屈曲受限时的膝关节锻炼[3]。恢复期康复训练每两天进行一次。利用CPM帮助其锻炼髋膝关节的过程当中,初次屈伸度可为0-30°,每日增加10°,术后两周之后要维持在120°左右,每日进行2次,每次锻炼时间为30分钟。由快到慢,先锻炼患者无痛区,接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往其他范围扩散。弯腿练习可于床侧开始进行,让患者坐在床边利用重力将其患肢垂于床下,这样就可使患肢保持90°,接着利用健腿后压患肢,以加大屈膝的角度。主动膝关节屈伸锻炼主要是为了恢复股四头肌及腓肠肌功能,可利用CPM或是在体疗师的帮助下进行。若患者存在伸展滞缺或是屈曲时受限则可利用手法推拿进行矫正,以使其膝关节能伸直并将屈曲度增加到90°以上。
3.3 愈合期康复训练 愈合期的康复训练可于手术2周后开始实施,其包括以下三步:第一,习步架站立练习。进行此步时还需利用石膏托以将患者患肢进行固定支持,同时借助习步架开始站立练习,以为下一步站立行走奠定基础。因患者患肢关节尚不稳定,其肌肉力量较弱,因此在站立时其患肢主要靠患者的主观感知来实现。第二,习步架步态训练。让患者用手将把手握好,保持身体站立,眼光向前,先将习步架向前移动,接着移动健腿,然后再拉动患肢移动。第三,双腋杖三点步行。三点式步态是一种移动较为快速的步态训练法,其比较适用于只有一侧下肢功能非正常且臂力强的患者。训练时让患者拄双拐使其健肢与患肢交行走,每次训练时间保持在10-20分钟,每天进行2次,待患者疼痛程度减轻可逐渐增加训练量。
3.4 出院时的康复指导 出院前要为患者制定适当的出院后康复训练计划,以方便患者在家中进行康复训练。在患者出院前先要教会患者及其家属相应的训练方法,并让其多练习,同时还要结合运动全身关节,如散步或是让患者上下楼等。另外还要注意指导患者饮食及生活起居,保持高蛋白及高维生素饮食,同时还要补充碳水化合物。
4 讨 论
现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有效治疗解除患者膝关节疼痛、增加膝关节活动度,改善膝关节功能障碍的重要方法之一[4]。通过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畸形得以有效矫正且能保持长期的稳定性,但是在整个患者的康复过程当中,置换术后的康复训练则是必不可少的。
在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可加快患者术后的康复速度,同时还可有效防治术后并发症的产生。因此在日常的工作当中,医师及护士都要注意将治疗、护理与康复三者结合,不但要注重外科手术的实施,而且还要重视术后的护理及康复指导。尤其是康复指导,要将康复指导作为整个护理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尽早介入康复训练,以尽可能减少或避免患者在术后产生并发症或出现后遗症,以使患者在生理及心理上都能得到康复[5]。要注意的是在实施康复训练的计划时,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正确的康复指导,让患者在其身体能接受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坚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康复指导原则,给予患者康复的自信心,鼓励患者进行自我调节,以真正达到帮助患者快速康复的目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霞.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20例的康复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35).
[2] 李佰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康复指导[J].吉林医学,2011(20).
[3] 张龙英.全膝关节置换术38例的功能锻炼及指导[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
[4] 鲍凤.22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护理[J].安徽医学,2011(01).
膝关节功能康复的方法篇5
[关键词] 功能训练;健康教育;膝关节周围骨折;膝关节僵硬
[中图分类号] R4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27-0075-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early functional training guidance prevention of knee stiffness after fractures around the knee. Methods Choose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2 in our hospital around knee fracture surgery 132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 66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routine car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the early stage used 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of the knee (CPM) machine auxiliary functional exercise. Results Early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knee ROM (P
[Key words] Functional training; Health education; Fractures around the knee; Knee stiffness
膝关节周围骨折累及或未累及膝关节均可能造成膝关节软组织肿胀、充血,传统康复过程需要长时间关节制动,从而极易造成膝关节肌腱、韧带、关节腔功能的退化,发生膝关节僵硬,造成关节运动功能障碍,膝关节屈曲小于90°[1],不仅不利于骨折部位功能重建,更降低肢体负重、运动的康复效果,给患者造成额外的损害。研究认为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早期进行适度辅助运动并不会影响骨折愈合效果,并可改善术后膝关节僵硬的状态[2,3]。本研究应用早期功能训练指导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进行康复干预,评价早期功能训练对预防膝关节僵硬的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1~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纳入标准:年龄≥18岁,经影像学诊断为髌骨、胫骨、股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排除标准:膝关节置换术,合并严重多发伤,合并严重心、脑、肺、肝、肾疾病及恶性肿瘤,既往膝关节骨关节病史或长期卧床,先天骨骼畸形,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障碍患者。入选13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6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功能训练指导
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重新制定康复训练指导计划,术后早期开始进行膝关节活动干预训练,针对术后及训练疼痛、心理状态进行相应干预。
1.2.1早期功能训练指导 术后第1天,做患侧踝关节屈、伸、旋转运动,各(30~50)次/d,防治肢体末端关节僵硬,促进血液循环;股四头肌、腓肠肌等长收缩,保持膝关节制动,分别收缩股四头肌、腓肠肌停顿5s后放松,反复收缩,各(30~50)次/d,改善肢体膝关节周围血液循环,防治肌肉萎缩,增加膝关节周围肌群力量。术后第2~3天,持续以上运动,增加直腿抬高训练,采用辅助持续膝关节被动运动(CPM)机,辅助进行膝关节运动锻炼,患者取平卧位固定患肢于CPM机上,由10°逐渐增加,活动范围设定为30°以内,每次30min,每天2次。术后第4~7天,踝关节活动增加至各(80~100)次/d,分早晚2次完成,肌肉等长收缩各(60~100)次/d,分早晚2次完成,可在床边坐起悬吊小腿,进行主动屈膝、伸膝运动,CPM机活动范围增加至60°以内,每次50min,每天2次。术后第2周,CPM机活动范围可增加至90°,每次30 min,每天2次。术后第3周增加床上踩单车运动,对双侧肢体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均进行适当的活动,每次15~20 min,每天2次,CPM机辅助训练时间增加至1 h。CPM机辅助训练以患者感到轻微疼痛、可耐受为度;术后第4周开始拄拐下床,逐渐增加负重训练,按体重的1/4、2/4、3/4增加至全体重负荷。术后第6周可进行上下阶梯训练[4-6]。
1.2.2疼痛及心理干预 由于早期开始进行膝关节功能训练,伴随出现的疼痛感受及由此刺激产生的心理应激将是影响训练依从性的关键因素,因此,针对早期功能训练将施行一套有针对性的疼痛及心理干预措施。术前对患者进行术后功能锻炼相关知识宣教,使患者更好地接受术后早期训练,术后第1天,进行积极的疼痛干预,采用VAS疼痛评分标准[7],由患者根据自身疼痛感受选择0~10代表疼痛程度,得分越高自感疼痛程度越高,≤3分者尚能耐受,则以注意力转移为主缓解疼痛,≥4分者可给予止痛药缓解疼痛改善睡眠,同时给予心理压力疏导,让患者对术后疼痛及止痛药物应用的必要性有正确认知;开始CPM机辅助活动及其他康复训练时,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及自诉疼痛程度,及时调整训练强度,并对由于惧怕疼痛导致的抵抗情绪进行安慰,让患者了解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在轻度可耐受疼痛范围内接受功能训练,指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与支持,采用表扬、奖励的形式缓解患者心理压力。
1.3评价标准
术后2、4、6、8周评价伸膝关节和屈膝关节活动度(ROM),随访12个月,术后3、6、12个月进行膝关节功能 Lysholm 评分(Lysholm knee score scale,LKSS)[8]、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9]评定。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P
2结果
2.1术后2、4、6、8周膝关节活动度
术后康复早期实验组和对照组膝关节ROM均有明显的增加(P
3讨论
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局部充血、出血、软组织挫伤造成组织间粘连、瘢痕造成周围肌肉、韧带、关节囊纤维化、挛缩,长期的制动将加剧组织改变的累积作用,造成开始活动初期出现明显的关节活动度减小[10]。股骨、胫骨、髌骨等相关骨骼创伤均可能引起术后膝关节僵硬,对患者治疗和康复的信心都是一种打击,因此预防术后膝关节僵硬成为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临床康复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术后护理以保守康复指导为主,更重视为骨骼愈合创造条件,而忽略对相关重要关节功能的锻炼,无法有效预防膝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研究显示,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低强度有限度的膝关节屈伸运动利于促进膝部血液循环,加速肿胀和充血的消除,避免周围软组织的粘连,减轻瘢痕形成[11]。
本研究采用CPM机在术后早期即术后第2天进行膝关节功能训练,由于属于较早期的康复,患者心理接受程度相对较低,在术前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则能有助打消患者的疑虑,更好地配合早期康复训练。CPM机在预先设定的角度、速度等参数下自动完成对患者肢体的非负重匀速屈伸,患肢固定稳固后并不会造成骨折部位的额外应力负担,随着活动角度的逐渐增加,膝关节接受循序渐进的承受运动负荷,避免使其周围组织及关节囊功能退化,加速血流还有利于骨折部位的血供和骨骼修复[12];自动化的辅助运动避免了人为辅助的误差和不稳定性,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反应,活动以患者可耐受的轻度疼痛为宜,确保适度的运动和对患者保护[13]。CPM机早期辅助膝关节运动和周围肌群的舒缩运动,对患侧肢体的肌力、骨骼重建所需血供、骨骼重建强度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均有重要的意义[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由于术后早期进行膝关节活动,实验组术后第2、4、6、8周膝关节ROM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术后第4周膝关节ROM已达到(92.65±8.23)°,在很大程度上恢复了基本的膝关节屈伸范围,可见早期功能训练效果较传统康复效果显著。CPM机术后早期训练活动范围应从≤10°的范围开始进行,在患者耐受情况下每次增加5°~10°,匀速缓慢进行,术后1周可增加至60°,第2周可增加至90°,逐渐扩大幅度、速度和时间,随时注意患者反应,避免过度运动伤害。
早期功能训练可能会增加患者心理负担,其中疼痛是造成心理负担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早期功能训练同时应关注疼痛的管理和心理负担的疏导。本研究将疼痛管理作为主要的突破口,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充分了解疼痛管理对术后康复的意义,采用VAS疼痛评分标准积极地了解患者疼痛程度,根据具体的疼痛程度选择有针对性的干预方式,对于轻度疼痛患者可不予药物干预,而以心理疏导和转移注意力为主,但对有明显疼痛的患者则可给予止痛药物缓解疼痛,减轻应激刺激造成的不良心理状态,促进患者配合术后各项医疗措施及康复训练[16]。经过早期功能训练、疼痛和心理干预的配合,患者膝关节功能保持较好活动性,并逐渐改善恢复正常活动范围,避免了关节僵硬对后期下肢功能康复的影响。本研究显示,远期效果评价中,术后3、6、12个月实验组LK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下肢站立、行走的稳定性提高,干预组术后BBS评分亦明显高于对照组,远期下肢功能康复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早期功能训练指导能有效恢复膝关节周围骨折后膝关节的活动度,预防膝关节僵硬,有利于膝关节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康复。
[参考文献]
[1] 李兴华,唐杰,周绪琴. 骨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预防患者膝关节僵硬康复训练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7):803-805.
[2] 杨治涛,葛广勇.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5):1658-1659.
[3] 李杨,蔡宏,张克. 膝关节置换术前患者及家属关注问题调查[J].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3,23(8):425-430.
[4] 梁远. 膝关节纤维化治疗的研究进展[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13):1313-1316.
[5] 解东风,李奎,李鑫,等. 本体感觉训练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所致关节僵硬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10):945-947.
[6] 冯宾,翁习生,林进,等. 固定平台全膝关节置换术后10年以上临床随访研究[J]. 中华骨科杂志,2013,33(5):487-494.
[7] 卢启贵,王平,黄东红,等. 关节镜下同种异体半腱肌肌腱移植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J]. 中医正骨,2013,25(9):36-38.
[8] 卢启贵,王平,黄东红,等. 关节镜下松解术联合推拿手法治疗膝关节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僵硬[J]. 中医正骨,2013,25(9):45-46,48.
[9] 黄苑芬,韩颖,张志娟. 持续被动运动在预防截瘫患者下肢废用综合征中的作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150-2152.
[10] 冯桂敏. 早期康复锻炼在骨科膝关节僵硬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1):2597-2599.
[11] 黄淑明,兰树华,郑荣宗. 股骨远端骨折术后伸直性膝关节僵硬的治疗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7):644-646.
[12] 王官林,邵松涛,周永福. 手法推拿配合中药外洗及CPM机防治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僵硬临床研究[J]. 中医学报,2013,28(1):148-149.
[13] 江丽娇,熊洁,张晶晶. 下肢创伤骨折术后预防膝关节僵硬的功能训练[J]. 现代临床护理,2012,11(5):43-45.
[14] 李卫平,王江林,徐莉莉.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辅助CPM治疗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J]. 海南医学,2013,24(6):812-814.
[15] 李艳容. 延伸指导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4):73-74.
[16] 沈良册,杨秋红,吴玉玲. 等速训练在股骨骨折制动后膝关节僵硬康复中的应用[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2):162-164.
膝关节功能康复的方法篇6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功能训练;护理
膝关节置换术不仅仅有着缓解关节疼痛的作用,同时对于关节畸形有着矫正和对膝功能状态改善的作用 [1]。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有效的功能锻炼及护理方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54例(45.0%)为男性,66例(55.0%)为女性。年龄15~78岁,平均年龄为(55±2.6)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中的60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及时的关注患者的病情情况,做好患者的基础治疗。
1.2.2观察组观察组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做好患者的术后功能训练及护理。①加强患者的功能锻炼,患者手术之后进行早期主动功能锻炼,并加强患者的卧床练习。患者仰卧状态时将患者的腿抬高,并保持放松的状态,患者术后的第3d,持续进行连续被动运动,结合患者的耐受情况,尽可能的使得患者屈膝关节,引导患者进行主动功能锻炼。手术后第3d就开始使用助兴器下地行走,术后常规均留有镇痛泵,术后第3d拔出镇痛泵,使用药物止痛。②患者术后的1w,加强患者伸屈锻炼,并保证患者小腿下垂,对膝关节慢慢的进行伸屈训练,仰卧时,就要伸直患者的患肢,并借助于习步架进行站立训练和实际的步态训练。加强患者的膝关节伸屈运动,并对患者的股四头肌肌力进行锻炼。③患者疼痛控制过程中,采取自动镇痛泵方法,结合传统药物镇痛方法,加强患者的心理干预,将患者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对患者的心境加以改善。
1.3观察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护理前后关节疼痛情况进行评价,评分范围0~10分,分数越高则疼痛越严重;随访3~6个月,采用膝关节功能HSS评价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范围0~100分,>85分为优,70~84分为良,60~69分为中,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PEMS3.1软件处理,VAS评分结果以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膝关节恢复情况用率表示,两样本间比较行χ2检验,若P
2结果
2.1护理前后VAS评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膝关节疼痛情况的比较 见表1。
2.2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的比较 见表2。
3讨论
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主要是加强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的训练,近年来研究认为,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更要加强肌力的训练,并做好关节的稳定性训练,从而更好地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2]。同时有研究发现,患者术后患肢功能更要及时的锻炼,并对大量的胶原组织进行更新,避免对关节活动进行限制 [3]。
我院通过研究分析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训练的护理,通过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加强患者的功能锻炼。患者仰卧状态时将患者的腿抬高,并保持放松的状态,患者术后的第3d,持续进行连续被动运动,结合患者的耐受情况,尽可能的使得患者屈膝关节,并在患者术后加强患者的膝关节伸屈,引导患者进行主动功能锻炼[4]。患者疼痛控制过程中,就要采取自动镇痛泵方法,结合传统药物镇痛方法,加强患者的心理干预,将患者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对患者的心境加以改善。研究结果表明,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给予有效的功能训练及护理,不仅仅可以减轻术后膝关节疼痛,同时也能促进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季艳萍,杨威,刘继兰,等.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J].护理杂志,2014,31(3):1-4.
[2]乔玉宁,谢秋娟,丁敏华,等.早期肌力锻炼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的影响[J].上海护理,2014,14(5):14-16.
[3]徐晓文.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2):88-90.
[4]梁晓燕,范丽娟,雒玉.早期康复训练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2):26-27.
[5]宋诚菊,王绍芝,程春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与康复训练[J].黑龙江医学,2011,24(4):666-667.
膝关节功能康复的方法篇7
[关键词] 关节镜;半月板损伤;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a)-138-01
半月板损伤是膝关节的常见病,膝关节镜应用于半月板损伤的治疗,因其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检查与治疗同时进行的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2009年6月以来,采用膝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15例。经精心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5例,男13例,女2例,年龄15~43岁。术前术后给予精心护理,耐心指导功能锻炼。
1.2护理
1.2.1术前护理
1.2.1.1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膝关节镜的优点是手术切口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功能恢复快、不影响美观,并同时介绍同种病例关节镜治疗后康复的先例,以消除患者和家属的顾虑和恐惧心理,增强治疗信心[1]。
1.2.1.2术前教会患者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直腿抬高训练的方法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即患者取仰卧位,患肢踝关节尽可能背伸,使大腿肌肉持续绷紧20~30 s,然后放松到自然位休息3~5 s,每天练习3次,每次10遍;②直腿抬高训练:即膝关节保持伸直的情况下抬高下肢,坚持20~30 s再放下,每天练习10~20遍。向患者讲解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直腿抬高训练的重要性,为术后康复训练,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打下良好基础。
1.2.1.3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及常规检查,如心电图、膝关节正侧位片,血常规及肝、肾功能、血凝四项等,必要时行膝关节MRI,并按医嘱做普鲁卡因皮试、备皮等。还要让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
1.2.2术后护理
1.2.2.1严密观察病情①该手术一般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术后需禁食禁水、去枕平卧6 h,应注意监测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尿潴留,如果出现尿潴留,可行腹部湿热敷、按摩及听流水声或会阴冲洗等方法诱导排尿,仍不能排尿者,给予导尿。严密观察患者体温变化情况,术后1~2 d后如果体温超过38.5℃,伤口处有针刺样痛,应及时报告主管医生,以便及早发现感染并及早处理和控制[2]。②术后切口处常规放置引流管,应注意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引流量,引流管一般24 h拔除。③膝关节镜检查术后常规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以减轻关节的肿胀、出血及其他因手术创伤带来的不适,减轻疼痛[3],应注意观察患肢末端的血运、感觉、活动情况。
1.2.2.2康复训练膝关节镜手术的优点之一是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术后麻醉消失后即可进行踝关节的主动运动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以利静脉回流,术后第2~3 天切口疼痛减轻后,即可指导患者作患肢直腿抬高训练,但关于手术后下地行走时间多数学者认为术后3~5 d可鼓励患者扶拐下地行走[4],但应注意指导患者术后早期避免超负荷训练,注意运动的力度和速度,负重练习时不能突然扭转膝关节,负重行走时注意安全,勿使摔倒,并告知患者训练后膝关节局部可给予冰敷,以预防和减少训练后关节胀肿[1]。
1.2.2.3出院指导伤口无感染情况下7~14 d可拆线出院。术后3~5 d可鼓励患者扶拐但患肢不负重下地活动,逐渐过渡到患肢负重行走;继续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术后3~4周康复重点为恢复膝关节活动范围,使膝关节活动范围达到0°~120°。术后5~6周进行膝关节正常范围活动训练,同时加强患肢直腿抬高训练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术后6周开始循序渐进地进行日常非对抗性体育锻炼,促进患肢完全恢复正常活动[5]。定期门诊复诊,以便得到进一步的指导。
2结果
15例患者膝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无感染病例。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
3讨论
膝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创伤小、疼痛轻、功能恢复快,已成为治疗半月板损伤最有效的方法。术后康复训练主要目的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通过对本组15例患者的护理,我们认识到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后康复训练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必要条件,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许晓波.手术患者术前访视护理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5):159.
[2]钟梅艳.膝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护理[J].广西医学,2004,26(9):1394.
[3]王惠冰.膝关节副韧带及交叉韧带损伤术后的康复训练[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3):220-221.
[4]辛海霞,赵艳.膝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护理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3):74.
[5]张菁.关节镜下小儿盘状软骨损伤成形术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4):23-24.
膝关节功能康复的方法篇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7-0073-01
【摘 要】报告了2006年3月~2007年12月对92例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术后康复护理。术后护理重点为做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教会、指导、协助患者进行规范、系统的康复锻炼,包括患肢静力性收缩、骨四头肌等长收缩、膝关节伸屈锻炼、直腿抬高训练以及上下楼梯练习,以提高下肢肌力,改善关节功能。在预防并发症的同时,术后当日即开始康复锻炼,逐日递增,直至出院。
【关键词】全膝 置换术 康复护理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假体的 10~15年生存率约为85%~90%,从而成为目前最为成功的外科治疗方法之一[1]。但是精湛的手术只有结合完美的术后康复治疗,才能达到应有的疗效,早期的术后康复训练和规范的护理是患者功能恢复,避免并发症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治疗内容。自2006年3月~2007年12月我院开展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92例,在对该组病人的实施护理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先总结报告如下。
1 术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 膝关节对人体的行动至关重要,因功能障碍和疼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行动自由,患者求医心切,对手术寄以较高的希望,但对手术本身及注意事项缺乏了解,又易顾虑重重,因此,护士应通过与患者沟通,用通俗的语言讲解手术原理及手术安全性和手术成功的例子,以及术后护理的配合康复锻炼等问题,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主动配合治疗。
1.2 适应性训练为确保患者术后膝关节的稳定和功能恢复,术前需指导病人做股四头肌、绳肌收缩以及足跖屈、背伸等活动,以便患者在术后能顺利掌握锻炼方法。方法是患者平卧,足尖朝上,用力绷紧患肢大腿前侧肌肉或后侧肌肉,持续5~10S放松,是个体差异每天300次以上,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
2 术后护理
2.1 一般护理术后抬高患肢30?,促进静脉淋巴回流,消除肿胀,减轻疼痛,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患肢保持中立位,防止外旋压迫腓总神经而引起麻痹[2]。手术后48h保持膝关节悬空并置于过伸应力位,因过度屈膝不利于静脉回流[5]。于膝关节上置冰袋冷敷2~3天以减轻术后伤口疼痛和出血。观察患肢末端血液循环、皮温、感觉和足背动脉搏动。保持切口负压引流管通畅,每半小时挤压引流管1次[3],引出切口内积血和积液,观察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全膝关节置换术大多为老年患者,因手术创面大,出血多,术后虚弱,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定期协助患者更换,预防并发症。
2.2 康复锻炼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短期内常遗留肢体功能,如不进行及时、合理的锻炼,容易造成永久性的残疾。因此,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锻炼至关重要,要耐心向患者讲解锻炼的目的和过程,让患者知道康复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患肢术后肿胀的消退,有效防止关节内滑膜、肌肉、韧带的粘连,促进关节功能的早日恢复,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康复锻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训练量要由小到大,以不引起患肢明显不适为宜。①术后第一天:指导患者进行骨四头肌锻炼,同时指导患者做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4],患者平卧尽量伸膝并背伸踝关节,持续5S后再放松为1下,每日4次,每次50下。②术后第2~4天,使用CPM机进行关节的被动屈伸练习,活动范围0~45°每日2次,每次1~2h,以后每天伸屈幅度逐渐增加,活动量和幅度因人而异,以患者能接受为宜。当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达到100°时,可停用CPM机。③术后第5~7天,指导患者做主动抗伸屈运动,患者坐在床边,双腿下垂,患肢做直腿抬高运动,不要求抬多高,但必须有10S左右的滞空时间,然后将健腿放到患腿前方向后压患腿,进行膝关节伸屈锻炼。④术后第7天~2周,指导患者扶栏杆做下蹲练习和上下楼梯,上楼时先上健侧,下楼时先下患侧,借助助行器练习平路行走。要经常观察、督促、检查功能锻炼实施情况,及时解决锻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循序渐进,避免求成心切和间断不练。
3 出院后康复练习
出院前向患者和家属说明康复锻炼的重要性,膝关节的功能康复需要经过很长时间,仅靠住院是不够的,要使其坚持康复训练,否则,以获得的功能有可能减退。①要继续练习伸腿、屈膝、弓步、下蹲、压膝、坐位起立、上下楼梯及踏静态自行车等生活功能。②注意避免长距离行走和剧烈运动及跳跃运动,避免走凸凹不平的路面,禁止坐低矮凳子和翘二郎腿。③预防关节感染。④体型偏胖者应多食蔬菜、水果、少食脂肪,以减轻体重和膝关节负重。
参考文献
[1] 吕厚山.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进展和现状[J].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30.
[2] 杨润桃,陈洁.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J].中医正骨2004,16(9):4.
[3] 陈丽萍.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J].江苏医药,2004,30(2):159.
[4] 温冬兰,孙晓岚,等.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21例屈膝畸形关节病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176.
膝关节功能康复的方法篇9
1月-2014年8月收治的20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康复治疗,如肌力训练、膝关节常规关节松动、中药熏洗活血化瘀,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进行改良式功能牵伸。在治疗前、治疗10周后分别测量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并采取Lysholm膝关节评分,且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康复治疗10后其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Lysholm评分分别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改良式功能牵伸; 下肢骨折术后; 膝关节活动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1.048
下肢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多数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而手术后往往需要保持膝关节伸直位的持续固定,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骨折的良好愈合[1]。但是长时间固定会造成膝关节功能障碍,同时加上患者术后自主功能锻炼不佳,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降低其生活质量[2]。因此,在确定手术质量的同时,早期进行膝关节的功能锻炼非常重要,如关节松动术、临近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等速训练、中药熏洗等,但笔者在治疗中发现功能牵伸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疼痛,从而影响康复治疗效果[3-4]。本院采用改良式功能牵伸可减少患者的痛苦,明显改善其膝关节活动度,较好地恢复膝关节功能,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骨科2012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20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3例,女97例,年龄25~72岁,平均(35.3±3.8)岁。手术前骨折情况:股骨干骨折62例,髁上骨折36例,髁间骨折22例,髌骨骨
膝关节功能康复的方法范文
本文2023-12-19 11:22:14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4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