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基本要求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2-18 17:28:51浏览:318

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基本要求

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基本要求篇1

1.1建立人才基本信息数据库

人才基本数据库是湖南省农业科技人才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也是管理系统的使用价值能否得到最广泛认同的关键。该数据库不但收录农业科研人员的个人基本信息,还要收录科研人员学术研究背景信息,如工作现状、工作经历和研究成果等。人才基本信息数据库由备选人才信息库、当前人才信息库构成。采集到的人才信息录入备选人才信息库,通过规定的审核程序后,转入当前人才信息库。在入库人员信息自我更新与确认机制的帮助下,被收录到人才库的专家可随时通过互联网登录系统,核对、确认、更新个人基本信息和学术背景信息。科技人才管理信息系统的提醒功能还将定期自动发送电子邮件,通知用户登录系统,更新和确认被采集到人才库的个人信息。

1.2科技人才科研背景的信息化处理

具体包括:农业科研项目、到位经费、科研成果、科技奖励、审定品种、专利、论文、著作、科技合作、学术活动、科技条件平台、仪器设备、出访情况、科技培训、科技推广等内容的信息化。包括实现对以上各项内容的数据录入、更新、删除、查询、统计以及数据导出等功能。

2湖南省农业科技人才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系统能从不同渠道收集农业科技人才信息,经过加工整理,实现远程访问和实时的信息资源共享,使需要者能够及时、快捷地获取并宣传人才需求信息。

2.1系统的性能要求

2.1.1集成性

管理系统所涉及的功能较多,体系范围也较广泛,各个应用之间看似分散,却有着功能或结构等内在的联系。因此要求系统将众多看似分散的部分从软件结构上集成起来,这样有利于对现有系统的整合。

2.1.2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一方面湖南省农业科技人才管理信息系统的服务性要求,决定了系统需要开放性;另一方面,该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农业现代化发展必然带来人才信息管理模式的变化,这就要求系统具有可扩展性。

2.2系统的功能要求

2.2.1系统管理包括系统用户管理、系统信息管理、日志查询、编码管理、打印机管理、系统初始化等功能模块,完成对整个系统运行的管理和权限控制。

2.2.2数据管理

以B/S模式(即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利用网页收集、整理、组织、处理、传递湖南省农业科技人才信息。

2.2.3信息共享

借助虚拟专用网,建立以计算机和通信为主要手段的多层次、功能齐全、智能型的人才信息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对人才资源进行收集、存储、检索、加工、分析及必要的输出,实现信息共享。

2.2.4辅助决策

依托本系统,实现省域范围的农业科技人才资源管理的决策辅助,包括农业科技人才资源的深度分析和战略规划。

2.3辅助决策功能

2.3.1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对湖南省农业科技人才资源的分析主要是对湖南省农业科技人才的能力分析、业绩分析、引进、招聘、培训、薪酬福利、激励等的分析,其目的是建立人力资源的获取、保留、发展的良好运行机制,保证为湖南省农业科技人才创造良好的科研及工作环境,使他们更好地为湖南省农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而服务。(1)分析湖南省农业科技人才的内在需求;(2)分析湖南省科技人才的现状,预测湖南省农业科技人才资源的发展趋势,寻求引进、招聘优秀人才、高层次人才的方法;(3)测评湖南省农业科技人才资源业绩的影响因素,预测个人业绩发展趋势,改进个人业绩;(4)分析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测评个人目标对组织目标影响的关键因素,提高个人工作能力;(5)进行湖南省农业科技人才资源的需求预测和供给预测。

2.3.2湖南省农业科技人才资源战略规划

为满足政府及其部门对农业科技人才宏观管理的需要,必须进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规划,具体如下:(1)预测湖南省农业科技人才资源以应对人力资源变化趋势。通过模拟人力资源战略制定相应的战术、战略,保证湖南省农业科技人才管理目标实现;(2)测评湖南省农业科技人才资源的战略价值,及时、精确地分析人力资源战略各关键因素。保证人力资源战略与湖南省农业发展目标的一致性。

3湖南省农业科技人才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3.1系统设计原则

人才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既要满足使用的各种功能要求,又要符合计算机软件本身的特点。要考虑到网络的高可靠性、易用性、易维护性,要采用可靠性高的适度冗余设计方法,并使其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和开放性。同时,要考虑当今国际上中等规模网络操作系统发展趋势,以及目前国内同等规模网络系统的开发、运行经验,努力实现高起点、高技术含量。

3.2系统设计

3.2.1系统架构

系统采用B/S三层结构模式,即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方便用户使用,且系统灵活,易于维护和扩充。基于Web的人才管理系统,包括数据库系统、Web服务器及客户浏览器三部分。系统采用支持WindowsXP体系的服务器。任何支持Windows系统的普通微机都可以作为客户机,使用IE等通用浏览器。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充分利用和分配计算机资源,减轻网络服务器负荷,减少客户与服务器端数据传输量,提高计算机性能,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优势。采用WindowsNT操作系统,通过设置域、组、用户等,对用户进行管理,通过不同的组/用户授予不同的权限,来保证系统的安全和用户的资格审查。系统采用目前最为流行的Browser/Server结构。采用这种结构可以使农业科技管理人员或者相关人员不限时间、不限地点直接把数据录入、拷贝等工作,具有更高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易于维护,费用较少,使用方便。

3.2.2数据库设计

运用SQLServer作为数据库,也可运用免费、开源的MySQL建立人才信息数据库,开发基于Web的农业科技人才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维护、用户管理、权限管理、信息检索、信息统计、用户留言等多项功能。数据库包括农业专家数据库、科研成果数据库、实用技术数据库、科研背景基本信息数据库等。系统运行稳定之后,还可扩展开发基于Web的成果管理信息系统、农业专家系统、实用技术信息系统,并入本系统运行,扩展系统功能。

3.2.3系统安全性

(1)内部安全机制。进入系统的用户采用实名注册制;多层次管理权限设置;为不同级别用户分配不同的权限,管理员权限为最高;登录权限控制。(2)外部安全措施。B/S自身三层结构的安全性,外界只能获取从应用服务层传递回来的数据,不能直接操作数据库。防火墙技术限制外部非法用户访问内部网络资源,实现对信息的访问进行记录和控制、管理。用户身份认证,通过对用户的身份认证,给不同的用户分配不同的权限,实现对网络的安全控制,防止信息的泄密;定期数据备份。

4结束语

人才要依靠信息的畅通才能发挥其最佳能量,湖南省农业科技人才管理信息系统(HRMIS)的建成,将促进湖南省农业科技人才资源的战略分析与规划,加快湖南省农业科技人才资源的科学配置,提高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与效益,对湖南省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基本要求篇2

关键词:农业;网络;综合信息;管理

农业信息管理系统在农业发展中以运用现代信息处理的各种技术和科技信息,形成信息资源采集、输出、分析等多种功能的现代化农业信息进行管理体系。它可以全方位反映农业各种资源环境和各处与农业相关的信息动态,使农业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成为一种更有效的农业现代化的载体,并通过系统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的数据形式及时地传播,达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的。

一、农业网络综合信息管理的重要作用

网络科技与信息的利用是农业经济增长最强劲的动力和支撑点,随信息技术在农业上应用的不断推广与深入,促进现代农业和信息农业将得到更为迅猛的发展。农业信息系统作为农业信息技术的载体,对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地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农业网络综合信息管理对农业现代化、信息化水平方面的增强和提高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保证了我国粮食产量稳步提升,形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农产品流通配套机制与体系,保障了农产品食品安全,满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2.农业网络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可操作性

农业网络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库可为农业人提供农村相关经济和农业生产及各个领域的数据和信息,并提供多种智能统计分析及预测功能,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各种农业人员提供大力支持和帮助,农业信息管理系统所采用的一般是以流程化客户界面设计为主,这种设计操作十分简便,用户可以直观进行相关农业信息的浏览,它作为农业现代化的载体,极大地促进农业在科技领域的发挥。

3.农业信息管理系统在防卫和预警性得到应用

这种防卫和预警的应用能有效引导农民适应市场需求,降低农民生产的盲目性。农业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对农业生产采取防卫措施,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服务平台,根据气象信息测算农业收成,再推测到市场对农产品供求的趋势,从而在调整生产经营的基本战略和改变农作物布局方面,该系统的种种方面表现都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二、农业网络综合信息管理遇到的问题

目前,我国各地相继开展了农业物联网示范点,但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缺乏全国整体规划,乡镇的农业信息依旧比较闭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功能不完善、共享能力差

在系统开发上,不少信息系统只按软件开发人员确定的思路和流程处理信息,系统缺乏弹性和扩展性空间。在使用上,统合信息资源不能共享,信息内容与形式过于单一,上下层缺乏信息交流,各信息用户界面风格不一,操作复杂等原因,造成了农业资源信息分散,信息共享难以实现。

2.农业信息产业化水平还比较低

农业综合信息的研究与应用开展水平良莠不齐,尤其在成果转化与实际应用的开发和推广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无法实现产业化发展。

3.限于硬件制约,网络化程度不高

计算机网络技术被全球各个领域广泛接受。但目前只适宜于单机作业,应用软件面临严峻的挑战,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工作虽有一定成效,但农业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化普通度还尚未全面形成,绝大多数在信息管理上只是单机系统,在网络应用软件方面发展水平不高。

三、农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以上的现状和具体问题。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寻找一条适合当地、效果最佳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1.综合应用农学、生态学等各种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指导,通过广泛收集农业资源信息数据和农业科技信息的数据,进一步完善和深入地研究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与特点,针对不同类型和形式的农业资源数据拟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确保数据的唯一性。方便数据共享。

2.农业生产过程的多因素决定农业资源信息数据库,农业资源信息库必须具有贮存大容量农业信息的能力,在设计数据库和系统框架时充分考虑数据不断增长的趋势,满足系统大量数据的存贮和智能分析能力,因此,应根据北方农业生产的地区特有的复杂性、季节性与各种系统对农业信息需求的多样性,建立农业数据库的基本雏形,提供尽可能多的咨询内容和多方位的查询途径,实时提供生产实践中需求的大量统计分析信息,智能生成各种用户需要的农业基础数据,满足不同层次用户对各种信息的需求。

3.农业网络综合信息系统的良好发展,需要技术部门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和配合来实现,不断完善和更新技术指标,并加强该系统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才能使农业网络成为应用广泛的信息系统,只有这样才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生产综合信息服务功能。

四、结尾

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基本要求篇3

1对数字农业的认识

数字农业(digitalagriculture)就是用数字化技术,按人类需要的目标,对农业所涉及的对象和全过程进行数字化和可视化的表达、设计、控制和管理。其本质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农业生产力要素,将工业可控生产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思想引入农业,通过计算机、地学空间、网络通讯、电子工程技术与农业的融合,在数字水平上对农业生产、管理、经营、流通、服务以及农业资源环境等领域进行数字化设计、可视化表达和智能化控制,使农业按照人类的需求目标发展。

有的学者认为[2],数字农业是“数字地球”在农业领域的延伸。正如“数字地球”的概念一样,数字农业这一概念体现了数据和技术的综合集成。数字农业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数字农业,即信息化农业,包括农业要素(生物要素、环境要素、技术要素、社会经济要素等)、农业过程(生产、管理、储运、流通等)的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形成数字驱动的农业生产管理体系。狭义的数字农业,是以农业空间信息机理为基础的、以“3S”技术为支撑的农业系统空间信息技术体系。

事实上数字农业是一个学术性很强的综合概念。近年来,与数字农业技术体系有关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已经成为主要发达国家发展高新技术农业的侧重点,成为极其活跃的科技创新领域。数字农业是一项集农业科学、地球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空间对地观测、数字通讯、环境科学等众多学科理论与技术于一体的现代科学体系,是由理论、技术和工程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庞大系统工程。数字农业是对有关农业资源(植物、动物、土地等)、技术(品种、栽培、病虫害防治、开发利用等)、环境、经济等各类数据的获取、存贮、处理、分析、查询、预测与决策支持系统的总称。数字农业是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高级阶段,是农业信息化的必由之路;农业信息化、智能化、精确化与数字化将是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结果。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我国的食物安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创造条件进行一次新的技术革命,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使粗放生产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可以预言,数字农业及其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推广应用,必将成为新世纪农业科技革命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必将推动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方向发展,在带动广大农民致富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存在的问题

2.1农业信息化水平较低

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播信息的软硬件设备与网络体系不健全;已开发的大量农业经济信息系统、农作物病虫害数据库、作物品种资源管理数据库系统、农业土壤系统分类数据库系统等大多不涉及空间维度,难以适应当前对空间数据信息的需求;对于来源多种多样、格式也不尽相同的各种数据的实时性、地域性、综合性处理还需作出很多努力。

2.2农业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

一方面,许多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业从业者,知识老化,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利用现代技术,收集、处理、利用农业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农业信息加工处理的技术人员缺乏,当前,就连最基本的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农产品供需信息,对网络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市场形势,回复网络用户的电子邮件,解答疑问等方面的人才也不多,更谈不上能够满足数字农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

2.3农业信息化效益不明显

数字农业还刚刚起步,在国内总体上尚处于探索阶段,实用性、普遍性的技术应用还很少,直接带来的经济效益还没有很好地显现出来。

2.4农业信息数据的管理和标准化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其他农业信息管理系统为了完成某种分析工作所要求的各种农业数据往往格式与结构不同,而且往往掌握在不同的管理部门或研究机构中。因此,未来建立在网络上的农业地理信息系统要具备获取和分析分布式存储数据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要使所谓的WebGIS能够协同处理来自不同组织和机构的农业数据。

3建设数字农业的基本设想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台州在数字网络建设、原始数字化数据积累、数字化信息采集及其处理等方面的工作已有一定的基础,起动发展数字农业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借鉴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4,5],提出建设台州数字农业的基本设想,就是要在台州已有农业信息化建设成果基础上,建立可视化的台州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构建直观形象的农业信息管理与辅助决策视频体系,实现农业信息的现代化综合管理、分析、共享和,彻底改造台州传统的农业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台州农业工作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

3.1整合已有的农业信息

在国家、省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以各级农业部门为依托,建设中央一省一市县信息骨干网络系统,形成一个功能完善、性能优良的农业综合信息网络系统,并与其他网络互联,成为一个全方位的农业资源和经济信息网络系统。

3.2信息表达要直观、形象,并要实现信息系统的联网

把市内的地形、地貌、交通、村镇、行政区划等基础地理信息以及耕地分布、土壤类型、种植结构、水肥状况、农作物生长发育、气象、病虫害、农民知识、乡镇企业、农业法律法规等各种农业信息以图形图像等直观形象的可视化电子地图与相关信息的形式在投影视频系统上进行显示和表达,随着数字农业的发展,逐步做到与省级、部级类似的信息系统进行交互式查询等。

3.3强化对科研、管理等的服务工作

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基本要求篇4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有关精神,搞好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现就农业部门“**”期间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深化认识,把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时期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党的**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并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本世纪头**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05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年中央1号文件把“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党的**六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作为九大目标之一。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通过信息服务实现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列入“**”时期重要议事日程。“十五”时期,各级农业部门认真组织实施我部提出的“十五”农村市场信息服务行动计划,以信息服务为核心,狠抓“网络延伸、资源开发、信息”三个着力点,农业信息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构建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农业信息工作体系,建立了以农业部门户网站中国农业信息网为龙头的农业网站群,成功开发并投入使用了行政审批综合办公、指挥调度卫星通信等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和农产品监测预警、遥感监测等应用信息系统,启动了“金农”工程和“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等重点工程,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水平得到提高。但是,这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业信息工作的总体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信息资源共享程度偏低,信息工作队伍服务能力还不能满足需要,广播、电视、电信、报刊等常规媒体传播农业信息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开发。为此,各级农业部门必须保持清醒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有关要求上来,把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强化面向“三农”公共服务、转变政府职能的一个重要举措,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做好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把握方向,不断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

二、认清形势,正确把握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三)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要把握好以下发展趋势。随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信息化工作面临新的发展趋势:一是政府主导化趋势。国内外成功实践表明,公共信息服务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在推进农业信息化中发挥主导作用。二是需求复杂化趋势。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各类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等主体有不同的信息需求。新品种、新技术、供求、价格、预测等信息成为需求的热点。三是渠道多样化趋势。各地经济实力和信息化整体水平的差别,造成农业信息化推进方式各不相同,信息服务呈现出多渠道、多模式、多手段综合应用的态势。四是工作交织化趋势。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化渗透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科研教育、技术推广、消费等各个方面,工作外延扩大、内涵更加丰富,与农业各产业结合更加紧密,工作交织推进。五是发展社会化趋势。实践表明,除了政府主导外、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是加快发展农业信息化的必然选择。

三、理清思路,明确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与总体目标

(四)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农业信息化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党的**、**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部署,以服务为中心,强化公共服务职能,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整合信息资源,推广先进适用信息技术,建设完善应用服务系统,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

(五)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要坚持的工作原则。一是统筹规划,逐步推进。要坚持统一规划设计,系统协调发展,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各地要在统筹规划的前提下,立足本地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建设工作。二是强化服务,注重实效。要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在努力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宏观决策提供支持服务的同时,重点加强面向农村广大生产经营者的微观信息服务。要求真务实,以服务成效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三是加强引导,合力推进。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开放农业信息服务市场,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服务社会化。四是积极探索,鼓励创新。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创新,以创新增活力,在创新中谋求更快的发展。

(六)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计划用3到5年时间,通过“五抓”促使“五个根本提高”。一是抓工程,促使进村入户的农村信息网络服务覆盖面有根本提高。二是抓标准,促使农业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服务标准的统一规范程度有根本提高。三是抓资源,促使面向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信息资源整合和开发利用成效有根本提高。四是抓应用,促使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对建设现代农业的贡献率有根本提高。五是抓队伍,促使农业信息人员管理和服务水平有根本提高。

四、加大力度,推进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

(七)注重研究不同主体的信息需求。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同主体的信息需求日益多样化。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根据不同主体的需求,对信息内容进行扩充、优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个性化需求。

(八)加强信息资源采集与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和基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采集渠道,丰富信息来源;优化信息采集手段,提高信息采集的网络化水平。要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联合各涉农部门,重点做好涉农政策法规、农业科技、动植物疫病、农产品价格、农业资源环境、农产品农资质量监管、农垦信息以及农村劳务、文教卫生等方面的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特别应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资源的开发分析工作,提高农产品监测预警水平,努力为决策提供依据。

(九)加快重点数据库建设。数据库建设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内容。要加大力度,对各级农业部门现有数据库资源扩充完善,同时进一步加快重点数据库的建设。各级农业部门建立的数据库要联网运行、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数据库资源效益。

(十)进一步加强信息工作。要按照“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做好信息工作。各级农业部门要建立健全信息制度,使信息工作尽快制度化、规范化。农业部要根据“经济信息日历”的安排,及时信息,各级农业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实际,研究制定信息制度,开辟窗口,拓宽信息渠道。

五、实施重点工程,强化农业信息化建设基础

(十一)全面实施“金农”工程。“金农”工程是国家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农业信息化的重点工程。各地要组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积极落实配套资金,根据全国统一的项目建设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抓紧一期工程项目的实施。要建立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工作,确保工程建设的高质量。在实施好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及早规划设计和及时启动二期工程。

(十二)加快推进“三电合一”工程建设。“三电合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是农业部门强化信息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解决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举措。各地要认真总结项目建设、运行管理、资源整合、服务机制的经验,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改进创新,本着“着眼于需求、着力于服务、着重于成效”的原则,把农民急需的农产品市场和科技信息传播到乡镇村屯,努力提高“三电合一”平台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新农村的信息服务支持能力。力争到“**”末,“三电合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信息服务覆盖面达到80%以上的县。

(十三)启动实施“信息化村示范工程”。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结合信息网络快速向农村基层延伸的实际,“**”期间,启动实施“信息化村示范工程”。计划完成“十万村庄建站、百万村官在线、千万农民上网”的建设目标。“十万村庄建站”,就是要在全国以省(区、市)为实施主体,共选择十万个有条件的行政村,建设信息服务站(点),面向村民开展信息服务。“百万村官在线”,主要通过整合面向农村农民的培训资源,在十万个示范村培训100万名村、组干部,使之能经常“在线”获取信息,成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信息员和引领村民利用信息致富的带头人。“千万农民上网”,即主要通过已培训的村干部,以“一带十”,帮助辅导1000万农民通过互联网获取服务信息。

六、加强整合开发,推进农业信息网络系统建设

(十四)建设完善农业综合信息门户网站。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服务“三农”为目的,以中国农业信息网为龙头,建设完善各级农业综合信息门户网站。各级农业综合信息门户网站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加强整合,形成合力,打造协同合作、上下联动的农业门户网站体系,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农业门户网站信息(服务)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权威性,使之成为推进农业信息化的重要依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窗口。力争“**”末,中国农业信息网在世界农业网站的综合排名位居第一;各省级农业门户网站在本省(区、市)各行业门户网站的综合排名位居前列。

(十五)开发完善农业信息应用系统。要以增强农业部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能力为主要目的,开发完善农业和农村经济监测预警、市场监管、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三大应用信息系统。农业和农村经济监测预警主要建设农产品市场预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预警、动植物疫病监测预警、农业资源环境监测和农村经营管理等信息系统。市场监管系统主要建设统一的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实行行政审批和市场监督管理的网络化。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一要完善农村市场供求信息全国联播系统,主要工作包括扩展系统功能,完善服务,探索发展电子商务等;二要建设完善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络系统,到**10年,网络化信息采集基本覆盖全国所有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三要建立农业科技信息联合服务系统。通过整合中央与地方农业科研机构、农业院校、农技推广部门的农业科技信息,实现数据库群的联网信息服务。

七、创新工作思路,通过多种方式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十六)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理论创新。各地要对农业信息化建设已取得的成功创造和有益探索进行发掘、总结和提炼,丰富和发展农业信息化建设理论并用于指导工作实践。要注意跟踪国际农业信息化发展动态,把握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增强工作预见性、主动性。

(十七)推进农业信息服务内容和方式创新。创新信息服务内容,重点要适应农业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农民的信息需求,不断丰富、充实和更新信息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就是要注重传统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因地制宜,探索创新服务模式,拓宽服务渠道,有效扩大信息服务覆盖面。

(十八)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机制创新。农业信息化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及社会各个方面,必须强调合力推进。各级农业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采取措施健全机制,动员、整合各方面力量,特别是要重视发挥电信运营等工商企业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合力推进农业信息化。

八、强化培训,抓紧抓好农业信息化队伍建设

(十九)提高农业信息工作队伍素质。要注重提高各级农业信息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努力建设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的工作队伍。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结合农技推广体系、事业单位改革,加强信息管理和服务的职能机构建设,为农业信息化提供组织保障。要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等多种方式,切实加强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信息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

(二十)切实加强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各级农业部门要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村信息员的整体素质。要重点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的信息服务人员和农业生产经营大户、农村经纪人的培训,通过培训要达到会收集、会分析、会传播信息的“三会”要求。力争到“**”末,平均每个行政村有1-2名合格的农村信息员。

九、加强研究,加快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

(二十一)研究建立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结合信息工程项目和农业标准化建设,研究制定农业信息系统建设的软硬件技术标准、数据标准、信息采集和加工标准。重点研究制定“金农”工程、“三电合一”信息平台、乡村信息服务站建设标准和运行管理制度。加快制定农业科技、农产品市场、政策法规等信息采集、处理标准和信息服务规范。基本建立起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

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业信息化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十二)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将农业信息化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摆上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采取有效措施,统筹规划,明确职责,把农业信息化建设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二十三)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要从国家对农业的基本建设投资、财政支农等资金中,适当安排一定份额,专项用于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央资金要适度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对服务效果好的建设项目给予适当支持。要积极主动联合信息产业、通信管理等相关部门、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多渠道加大农业信息化建设投入,形成政府部门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投入格局。

(二十四)建立激励机制。要建立健全农业信息化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有效的管理、监督、激励机制,推动农业信息化有序发展。对在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中成效显著的地区、单位,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基本要求篇5

论文摘要:木文在对农业产业化中政府部门的信息需求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提高政府部门信息化管理水平的一些对策建议。

农业产业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利用地方农业资源优势,发展农业生产,并把它和加工、流通、服务等环节紧密结合起来,进而实现农工商贸、产供销服务一体化的新型经营方式。目前,各级地方政府已把农业产业化作为本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措施和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副产品有效供约束、提高农村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当前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农业生产者(主要是农民)、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主要是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控部门(主要是农业和乡镇企业管理部门)迫切需要有信息支持系统来提供有效信息服务与支撑。本文对农业产业化中政府部门的信息需求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提高政府部门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出建议,以利政府部门对农业产业化发展作出科学决策和止确引导。

1政府部门信息需求的特征

信息是指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法以及关于这种状态和方法的表述,信息是决策科学化的重要基础。正确认识农业产业化中政府部门信息需求的特征,是加强农业信息管理和引导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的前提。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和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能决定了农业产业化政府部门的信息需求具有如下特征:

1.1综合性

从环节上看,农业产业化是生产、加工、销售等多环节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构成的综合体;从行业来看,它是农业、加工业、运输业、服务业等多行业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综合体,其中每个行业也是一个综合体,如农业是小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有机结合的综合体;从地区上来看,它是各乡、各县、各市、各省横向之间和乡、县、市、省纵向之间立体交义、相互作用构成的综合体。总之,农业产业化是多环节、多行业、多层次、多因素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系统整体,政府部门作用农业产业化宏观决策,迫切需要有关这个系统的总行信息。

1. 2战略性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白给农业向商品农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种新型经营方式。能不能顺利实现这个转变,是事关农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政府部门对农业产业的总体布局和发展走势方面的信息需求特别迫切,以利制定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方向、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政策措施等。

1. 3动态性

一切事物都是在运动着的,农业产业化系统的运动性和可变性,就是其动态性。动态性特征要求政府部门在把握农业产业化系统运动和变化的情况下,如何调整、实现整体目标,并重视改进和完善信息系统,注意信息反馈,随时进行调节和控制。政府部门密切关注着农业产业化系统可能发生的变化情况,以便有效地对农业产业化发展进行动态管理。

1. 4区域性

由于各地区自然资源状况、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教育程度、社会环境条件的差异性,使得各地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自己鲜明的区域特色。区域性特征要求当地政府部门侧重收集、掌握与白身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密切相关的信息。

1. 5层次性

从农业产业化系统来看,可分为系统、分系统、子系统等多层次。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管理部门来看,可分为中央、省级、市地级、县市级、乡镇级政府部门。各级政府部门对农业产业化发展信息的需求,具有明显的层次性。乡、县市级政府部门对微观、中观层次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信息的需求比较强烈;市地级、省级、中央政府部门对中观、宏观层次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信息的需求比较强烈。

1.6开放性

农业产业化系统是个开放系统,不但要从系统外输入资本、技术、人才等,而且要把农副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等向系统外输出。开放性特征要求各纺政府部门不仅要收集农业部门的信息,而且要收集科技、经济、财政、金融、税务、工商等部门有关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信息:不仅要掌握本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而且要掌握外地区、全国乃至世界农业产业化发展特别是国内外农副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市场动态信息。

1.7实践性

政府部门收集、处理、传递和利用与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关信息的目的性是很明确的,就是要提高农业产业化宏观决策的科学性、止确性和引导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针对性、有效性。因此,政府部门的信急需求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实践性特征使得政府部门密切关注农业产业化的现有条件、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方法、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合作方法与利益关系、农业产业化中的信息支持系统建设等农业产业化实践中遇到的难点与热点问题。

1.8多样性

政府部门信息需求的上述特征决定了其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即信息需求的多样性。这主要表现为:一是从信息需求形式上看,有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二是从信息需求范围上看,有部门的、行业的、地区的、国家的、国际的信息:三是从信息需求内容上看,政府部门的信息需求包括政策信息、科技信息、经济信息、市场信息和管理信息等。

2关于提高政府部门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建议

2. 1加强农业产业化数据库建设

信息资源的拥有量和开发利用水平是农业产业化决策的基础;数据库资源的拥有量和开发利用水平是农业产业化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应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建设农业资源数据库、农业生产信息数据库、农业市场动态信息数据库、龙头企业数据库、农业产业化人才库、知识库、思想库等。农业产业化数据库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上程,需要统筹规划,有序发展。省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规划、协调、指导各地建设具有各自特色的农业产业化数据库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目前,江苏各地在政府统一规划下,建成了各具特色的数据库。如,宜兴市陶瓷批发市场动态信息库、张家港市羊毛衫批发市场动态信息库、吴江市丝绸批发市场动态信息库、灌云县棉花主副产品深加工及产业化数据库、邳州市银杏产品深加工及产业化数据库等。

2. 2加快政府部门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

铁路和公路是工业社会发展的命脉,信息高速公路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命脉。当今,建设信息网络,上网信息,并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已成为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的大事、实事。首先,农业和乡镇企业管理部门要加快办公和信息系统建设,并与上下级农业和乡镇企业管理部门的信息系统连通。江苏省2000年将现代农业住处体系建设作为为农民办的20件实事之一,江苏省农业信息网从无到有,在农业生产管理、技术市场信息收集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目前已成为国内一流的农业网站:其次,要逐步实现与经济住处网、科技信息网、教育科研网、电信网、广电网、因特网的互联互通,以便动态地反映各国、各地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及时对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进行监测、预警,提高政府部门的办公效率、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

2. 3明确各级农业信息管理机构的职责

各级农业信息管理机构除为本级政府农业产业化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制定本地区农业产业化信息发展规划、计划和有关政策法规,组织、协调、引导下级农业信息管理机构开展业务工作外,在收集、处理、传递、利用信息方面又有所侧重。国家农业信息管理机构侧重于收集和国内外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宏观信息:省、地市级农业信息管理机构侧重于收集和省内外、市内外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中观信息;县市、乡镇级农业信息管理机构侧重于收集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微观信息,特别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典型经验与教训。

2. 4积极开展农业产业化信息咨询服务

农户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一般因其规模小、实力弱、难以拥有稳定的市场和技术等方面信息的来源渠道,因此容易导致生产、经营决策的失误,或者不能及时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其市场竟争能力。针对农户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在这方面的需求,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县市、乡镇级政府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农业生产和加工企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收集它们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并经过一定的分析加工后为农户和加工企业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这既是在一些市场经济国家中取得成功的有效做法,也符合中国实行政府部门职能转换的大方向。如南京市六合县开办了全市第一家农业信息台,该县农民通过境内任何一部电话,拨通“95100”这个特殊号码,根据语音提示就可以查询到有关农林生产、技术和市场的信息,现己成为该县农民调整结构的好参谋。可见,开展信息咨询服务,可以改变当前在农业信息管理机构中普遍存在的“重信息资源建设、轻信息资源利用,重计划任务的完成、轻市场信息需求服务”的现象,从而有利于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

2. 5加强农业产业化信息的调查研究

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基本要求篇6

一、深化认识,把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时期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并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005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20*年中央1号文件把“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作为九大目标之一。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通过信息服务实现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列入“*”时期重要议事日程。“十五”时期,各级农业部门认真组织实施我部提出的“十五”农村市场信息服务行动计划,以信息服务为核心,狠抓“网络延伸、资源开发、信息”三个着力点,农业信息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构建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农业信息工作体系,建立了以农业部门户网站中国农业信息网为龙头的农业网站群,成功开发并投入使用了行政审批综合办公、指挥调度卫星通信等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和农产品监测预警、遥感监测等应用信息系统,启动了“金农”工程和“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等重点工程,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水平得到提高。但是,这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业信息工作的总体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信息资源共享程度偏低,信息工作队伍服务能力还不能满足需要,广播、电视、电信、报刊等常规媒体传播农业信息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开发。为此,各级农业部门必须保持清醒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有关要求上来,把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强化面向“三农”公共服务、转变政府职能的一个重要举措,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做好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把握方向,不断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

二、认清形势,正确把握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三)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要把握好以下发展趋势。随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信息化工作面临新的发展趋势:一是政府主导化趋势。国内外成功实践表明,公共信息服务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在推进农业信息化中发挥主导作用。二是需求复杂化趋势。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各类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等主体有不同的信息需求。新品种、新技术、供求、价格、预测等信息成为需求的热点。三是渠道多样化趋势。各地经济实力和信息化整体水平的差别,造成农业信息化推进方式各不相同,信息服务呈现出多渠道、多模式、多手段综合应用的态势。四是工作交织化趋势。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化渗透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科研教育、技术推广、消费等各个方面,工作外延扩大、内涵更加丰富,与农业各产业结合更加紧密,工作交织推进。五是发展社会化趋势。实践表明,除了政府主导外、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是加快发展农业信息化的必然选择。

三、理清思路,明确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与总体目标

(四)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农业信息化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部署,以服务为中心,强化公共服务职能,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整合信息资源,推广先进适用信息技术,建设完善应用服务系统,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

(五)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要坚持的工作原则。一是统筹规划,逐步推进。要坚持统一规划设计,系统协调发展,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各地要在统筹规划的前提下,立足本地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建设工作。二是强化服务,注重实效。要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在努力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宏观决策提供支持服务的同时,重点加强面向农村广大生产经营者的微观信息服务。要求真务实,以服务成效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三是加强引导,合力推进。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开放农业信息服务市场,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服务社会化。四是积极探索,鼓励创新。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创新,以创新增活力,在创新中谋求更快的发展。

(六)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计划用3到5年时间,通过“五抓”促使“五个根本提高”。一是抓工程,促使进村入户的农村信息网络服务覆盖面有根本提高。二是抓标准,促使农业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服务标准的统一规范程度有根本提高。三是抓资源,促使面向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信息资源整合和开发利用成效有根本提高。四是抓应用,促使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对建设现代农业的贡献率有根本提高。五是抓队伍,促使农业信息人员管理和服务水平有根本提高。

四、加大力度,推进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

(七)注重研究不同主体的信息需求。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同主体的信息需求日益多样化。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根据不同主体的需求,对信息内容进行扩充、优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个性化需求。

(八)加强信息资源采集与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和基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采集渠道,丰富信息来源;优化信息采集手段,提高信息采集的网络化水平。要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联合各涉农部门,重点做好涉农政策法规、农业科技、动植物疫病、农产品价格、农业资源环境、农产品农资质量监管、农垦信息以及农村劳务、文教卫生等方面的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特别应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资源的开发分析工作,提高农产品监测预警水平,努力为决策提供依据。

(九)加快重点数据库建设。数据库建设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内容。要加大力度,对各级农业部门现有数据库资源扩充完善,同时进一步加快重点数据库的建设。各级农业部门建立的数据库要联网运行、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数据库资源效益。

(十)进一步加强信息工作。要按照“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做好信息工作。各级农业部门要建立健全信息制度,使信息工作尽快制度化、规范化。农业部要根据“经济信息日历”的安排,及时信息,各级农业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实际,研究制定信息制度,开辟窗口,拓宽信息渠道。

五、实施重点工程,强化农业信息化建设基础

(十一)全面实施“金农”工程。“金农”工程是国家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农业信息化的重点工程。各地要组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积极落实配套资金,根据全国统一的项目建设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抓紧一期工程项目的实施。要建立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工作,确保工程建设的高质量。在实施好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及早规划设计和及时启动二期工程。

(十二)加快推进“三电合一”工程建设。“三电合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是农业部门强化信息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解决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举措。各地要认真总结项目建设、运行管理、资源整合、服务机制的经验,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改进创新,本着“着眼于需求、着力于服务、着重于成效”的原则,把农民急需的农产品市场和科技信息传播到乡镇村屯,努力提高“三电合一”平台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新农村的信息服务支持能力。力争到“*”末,“三电合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信息服务覆盖面达到80%以上的县。

(十三)启动实施“信息化村示范工程”。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结合信息网络快速向农村基层延伸的实际,“*”期间,启动实施“信息化村示范工程”。计划完成“十万村庄建站、百万村官在线、千万农民上网”的建设目标。“十万村庄建站”,就是要在全国以省(区、市)为实施主体,共选择十万个有条件的行政村,建设信息服务站(点),面向村民开展信息服务。“百万村官在线”,主要通过整合面向农村农民的培训资源,在十万个示范村培训100万名村、组干部,使之能经常“在线”获取信息,成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信息员和引领村民利用信息致富的带头人。“千万农民上网”,即主要通过已培训的村干部,以“一带十”,帮助辅导1000万农民通过互联网获取服务信息。

六、加强整合开发,推进农业信息网络系统建设

(十四)建设完善农业综合信息门户网站。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服务“三农”为目的,以中国农业信息网为龙头,建设完善各级农业综合信息门户网站。各级农业综合信息门户网站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加强整合,形成合力,打造协同合作、上下联动的农业门户网站体系,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农业门户网站信息(服务)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权威性,使之成为推进农业信息化的重要依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窗口。力争“*”末,中国农业信息网在世界农业网站的综合排名位居第一;各省级农业门户网站在本省(区、市)各行业门户网站的综合排名位居前列。

(十五)开发完善农业信息应用系统。要以增强农业部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能力为主要目的,开发完善农业和农村经济监测预警、市场监管、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三大应用信息系统。农业和农村经济监测预警主要建设农产品市场预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预警、动植物疫病监测预警、农业资源环境监测和农村经营管理等信息系统。市场监管系统主要建设统一的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实行行政审批和市场监督管理的网络化。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一要完善农村市场供求信息全国联播系统,主要工作包括扩展系统功能,完善服务,探索发展电子商务等;二要建设完善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络系统,到2010年,网络化信息采集基本覆盖全国所有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三要建立农业科技信息联合服务系统。通过整合中央与地方农业科研机构、农业院校、农技推广部门的农业科技信息,实现数据库群的联网信息服务。

七、创新工作思路,通过多种方式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十六)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理论创新。各地要对农业信息化建设已取得的成功创造和有益探索进行发掘、总结和提炼,丰富和发展农业信息化建设理论并用于指导工作实践。要注意跟踪国际农业信息化发展动态,把握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增强工作预见性、主动性。

(十七)推进农业信息服务内容和方式创新。创新信息服务内容,重点要适应农业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农民的信息需求,不断丰富、充实和更新信息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就是要注重传统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因地制宜,探索创新服务模式,拓宽服务渠道,有效扩大信息服务覆盖面。

(十八)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机制创新。农业信息化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及社会各个方面,必须强调合力推进。各级农业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采取措施健全机制,动员、整合各方面力量,特别是要重视发挥电信运营等工商企业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合力推进农业信息化。

八、强化培训,抓紧抓好农业信息化队伍建设

(十九)提高农业信息工作队伍素质。要注重提高各级农业信息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努力建设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的工作队伍。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结合农技推广体系、事业单位改革,加强信息管理和服务的职能机构建设,为农业信息化提供组织保障。要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等多种方式,切实加强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信息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

(二十)切实加强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各级农业部门要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村信息员的整体素质。要重点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的信息服务人员和农业生产经营大户、农村经纪人的培训,通过培训要达到会收集、会分析、会传播信息的“三会”要求。力争到“*”末,平均每个行政村有1-2名合格的农村信息员。

九、加强研究,加快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

(二十一)研究建立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结合信息工程项目和农业标准化建设,研究制定农业信息系统建设的软硬件技术标准、数据标准、信息采集和加工标准。重点研究制定“金农”工程、“三电合一”信息平台、乡村信息服务站建设标准和运行管理制度。加快制定农业科技、农产品市场、政策法规等信息采集、处理标准和信息服务规范。基本建立起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

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业信息化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基本要求篇7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农产品;网络信息技术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IT,moreandmorepracticeshasshownthatthesupplychainofagriculturalproductsshouldrelyonnetworkinformationtechnology.Thepaperintroducesthemeaningsandcharacteristicsofsupplychainmanagementofkeysofusinginsupplychainmanagementofagriculturalproductsandputsforwardsomesuggestionstoimprovetheefficiencyofsupplychainmanagementofagriculturalproducts.

Keywords:supplychainmanagement;agriculturalproducts;networkinformationtechnology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的有效流通涉及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及质量,涉及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的根本利益。供应链管理引入农业为农业产业的发展、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目前,国内外的经济社会条件和实践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国际经验来看,供应链管理已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利器;从国内现实来看,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尚处于发展初期,本文力求就网络信息技术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一定的理论探索,为我国农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思路

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基本要求范文

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基本要求篇11.1建立人才基本信息数据库人才基本数据库是湖南省农业科技人才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也是管理系统的使用价值能否得到最广泛认同的关键。该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