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教学方案(热门19篇)
计划书是为了达成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一份详细方案,对于项目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这些计划书范文旨在为大家提供一个参考和借鉴的基础,希望能够对大家的计划书编写有所帮助。
数学教学方案
1、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与除法以后,才进行学习的。为了更形象直观,我设计了1元平分2人(1/2元),2元平分4人(2/4元),4元平分8人(4/8元),但它们其实都是5角。这样一件生活中存在的事情来导入本课的学习目标。
2、通过上面一个现象已经发现1/2,2/4,4/8,这三个分数是相等的,课本上是怎样知道它们相等的呢?我把这个学习任务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教材例1互相交流研究去进行自学。
3、当知道了两个分子分母不同的分数有时也会相等以后,接下来研究它们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变化?教师可提醒学生从分子分母的的大小变化上来找一找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学生一般会想到分子分母都同时乘了一个相同的数,分子分母都会变大,但分数本身整体大小是不变的是相等的。分子分母同时变大了那同时变小了呢?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呢?举例研究也是一样的规律。
5、这个规律叫什么呢?学生一看课本就知道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要指出为什么“0除外”。
6、在学生知道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后,对例2和做一做进行练习巩固。
7、如果时间允许,可适当进行练习十四的一些练习。
8、最后齐声朗读“分数的基本性质”,结束本课学习,并布置一个有一定难度的课后思考题。
数学教学方案
教学内容:书p23。
1、认识计算工具算筹、算盘和计算器,简单了解一些计算工具计数的方法,接受一些数学事实的教育,数学教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2、使学生认识计算器的结构。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计算器的结构。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计算器的结构。
教学准备:算盘、计算器。
在日常生活里,我们经常见到过像算盘、计算器这样的计算工具,我们一些同学还用计算器进行过一些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计算器。(板书课题)。
1、认识数的产生。
我们已经学习过数的产生,你们能说说数是怎样产生的吗?哪位同学来说说看。
老师简单说明数的产生和计数方法、计算工具的发明和创造。
2、认识算盘及其计数方法。
出示算盘。说明算盘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更为简便的计算工具。
3、让学生自学第23页关于算盘及它的计数方法。
提问:哪位同学来指着算盘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它的数位是怎样确定的?
哪位同学平说说在算盘上是怎样表示1-4各个数的?5是怎样表示的?6-9呢?
在日常生活里,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使用算盘进行计算?
4、引入计算器。
说明: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计算工具不断地改进和发展。其中,计算器(出示计算器)就是一种体积小、运算快、操作简便的计算工具。那么,怎样使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计算器,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整数和小数的四则运算。
5、认识计算器的结构和功能。
出示计算器挂图。
请同学们拿出计算器。
说明:计算器的`面板由键盘和显示器绘成。
现在请大家指一指键盘,再指一指显示器。键盘有数字键和符号键。
请大家看一看你的计算器上的数字键和符号键。
提问:有哪些数字键?你认识哪些符号键?
6、说明:各种计算器的操作方法和功能不完全相同,使用时可以先看配套的说明书,按说明来操作。
但不同的计算器,四则运算的操作一般是相同的。
看书p25的阅读资料。
教学小记: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的内容在课堂上交流学习,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到了数学和现实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数学教学方案
先出示情景图,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巩固旧知。
小朋友们在小华的房间中找到了那么多的规律。看来,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我们今天就继续学习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1.教学例7。
a.规律有很多种,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我们刚才找到的规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朋友们真聪明,它们都是有一组重复出现的。
拿出自己的学具摆一摆,把你找到的规律与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谁来告诉大家这些图形的规律是什么?
[电脑出示数字]那么,后面应怎么摆呢?
[出示图形与数字]再往后你会摆吗?应摆几个?为什么?
这些图形的排列规律并不是重复出现的,而是依次增加1个图形。
四人小组共同用学具摆一摆,比比哪一小组最先找到规律。
哪一小组愿意将你们发现的规律告诉大家?(学生上台讲解,教师配合出示相应的数字与图形)。
在学生明白原来学习规律的特点后,出示新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发现新规律,并找出不同点。然后放手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探究,进一步了解这些规律的'共同点。最后设计活动,仿照性地创造规律,巩固新知。
e.谁知道这三组图形的规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对,它们都是依次增加相同的数。
f.你能创造出一些像这样的规律吗?可以用学具摆,也可以在本子上画。
谁来展示一下你创造出来的规律?
投影器展示,并让学生说出规律。
2.教学例8。
a.大家看,这是小华创造出的规律[电脑出示例8]。
她创造的规律没有图形,只有数,你能找到规律吗?四人小组可以讨论一下。
在例7教学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己探究例8的规律,并总结找规律的方法。最后,采用我来考老师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活动中积极思考,创造规律,将新知识逐步消化。
不管有没有图形,在数量上它们都是依次增加相同的数。找规律时,只要算出每相邻两个数的差就可以了。
c.你能创造出一些规律来考一考老师吗?大家可以研究一下,看谁创造出的规律最好。
学生说出自己创造的规律,教师板书,并与学生共同参与,一起找规律。
1.完成书上第90~91页做一做及第92页第4题。
要求学生说出规律和找规律的方法。
在完成基本练习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2.出示第92页思考题。
比一比,谁是聪明的孩子,最先找出规律。
本节课是找规律的第二课时,着重教学数字间的变化规律。这一课时教学的规律,不再是一组事物间重复出现的规律,而是相邻两项等差的规律。在教学时,首先出示情景图,在学生找规律巩固旧知的同时,吸引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然后,转入新知的探究过程,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引导学生找出以前规律的共同特点,然后将新规律与之进行比较找出其特点,抽象出数量间的变化规律。接着进一步抽象到数字间的变化规律,并引导学生掌握找规律的方法。最后,设计创造规律的活动,既让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又与教师形成互动,不仅有助于知识的反馈,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了新知。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加深难度,出示思考性的题目,促使学生动脑,拓展思维。
这节课的教学,主要特点是将找规律一节的全部内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渐进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符合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知规律。此外,这节课设计让学生自己创造规律这一环节,不仅起到了巩固新知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能力,特别是最后师生互动的环节,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思维能力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拓展。
数学教学方案
1.通过使用称来测量体重,感知数字大小与轻重的关系。
2.开动脑筋、团结合作,用“耍赖”的方式使自己获胜,体验合作带来的乐趣与成功感。
1.幼儿经验:有过测量体重的经验,知道称的正确使用方法。
2.材料准备:音乐、ppt、体重秤、沙桶、玩具箱、沙包、书、积木和获胜者的奖牌等。
小朋友们上午好,谁能告诉我刚才你们贴的这些数字是代表什么意思?对是我们刚才测量的体重的数值。
教师总结:也就是数字越大就越重,数字越小就越轻。
1.每人选择一件物品放在称上称重(通过对比最初体重使幼儿感知负重,可以增加重量,在选择物品时选择较重的方法)。
小朋友都知道人的体重在短时间内是不会增重的,要想让自己的身体变得又高又重,小朋友就要多运动,多吃有营养的食物,要营养均衡。但是要注意不要发展成肥胖哦!
现在这名小朋友是你们当中最重的,现在有什么办法能让你的重量超过他或者接近他的.重量呢!
有点耍赖哦,但今天咱们玩的就是耍赖的游戏。
有什么办法来比较几件物品哪个重一些,哪些轻一些?
(1)已有经验,积木比较重。
(2)大小,体积,多少。
教师选择几件物品,说明问题,请小朋友们过来试一试,认真的掂一掂。
告诉老师大的不一定沉,小的不一定轻,体积大的可能很轻,同样的容器,也可能不一样的重量哦,所以小朋友们,千万不要被表面迷惑哦。
那老师有个问题要问了,如果遇到两件物品的重量差不多,用什么测量工具能够告诉我们哪件物品轻一些,哪件物品重一些呢!对,就是称,称能告诉咱们更准确的重量。那么小朋友就可以分别拿着这两件物品到称上,称一称。数字大的说明所拿物品就重一些,数字小的说明所拿物品就轻一些。
3.老师今天给每组小朋友们都准备了称,从现在开始老师就领小朋友玩”耍赖”的游戏,给每个小朋友一次机会,让你的重量接近或者超过他的重量,你可以在老师准备的物品里面选择一件物品来使自己增重,在选择的过程当中,小朋友们可以挑一挑,拎一拎,然后到称上去称一称,把你称得得最大的数字写到前方白板上,当老师说停止的时候,你要告诉我你选择的是什么物品?(提醒幼儿每人选择一件物品)
好了,我们来看一下,上面是小朋友的真实体重,下面这一排是小朋友选择一件物品后的称重重量。
是不是每个小朋友的重量都增加了呢!
咱们看看拿了一件物品后谁的重量最重?
你拿了什么物品使自己增重的?
你在选择的过程中是直接拿那件物品的么?
为什么选择这件物品?
那么我们也要像他学习,再选择物品时选择较重的,这样才能使我们在称得得数字更大。
4.个人赛,选三件物品,本次比赛将在每组中选出最重的那1名小朋友参加终极决赛。(使幼儿感受到多件物品使自己更重,掌握耍赖的方法)
小朋友如果想让自己在称上的数字变得更大有什么办法呢!
刚才老师允许小朋友每人选择一件物品,接下来老师允许你们每人选择三件物品来使自己增重。这次比赛老师会在每组中选出最重的那一名小朋友,作为自己组终极比赛的参赛选手哦,比赛前老师给你们一个小提示,今天的比赛老师允许你们“耍赖”,想一想,如何让你选择的三件物品变得更重,这三件物品可以填充重物,也可以更换填充物哦。
请小朋友们准备好,开始行动。
老师准备了更多的物品供小朋友们选择。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是否我们拿了三件物品后的重量,比拿了一件物品的重量增加了呢!
有什么办法能让你选择的物品变重呢!
找出每组最重的小朋友,让他们分享一下经验,教师总结,并提出建设性建议。为什么拿了两件,有没有更好的选择,既让你能拿得住,又最终使称上的数字变得更大。(件数不是重要的,选择的物品的重量才是重要的)
恭喜这三名小朋友,你们将作为自己组终极决赛的参赛选手。
5.接下来,到了我们的终极比赛环节(角逐“重王”)。
组员配合参赛选手选择多件物品或者人来帮助参赛选手增重。注意,所称的物品或者人一定都在称的上面,离开地面。请小朋友们准备好,开始行动。
看三组的数字大小,哪组数字最大?那今天谁是我们的“重王”?
选择了较重的物品。
选择的每件物品里面都装有重物。
用背、提、挎、咬、抱、背、脚下放的方式,还借助了同伴帮忙使自己组最终获胜。
你们的办法可真多!你们是当之无愧的“重王”
有请“重王”小组到前方来,请给我们的“重王”鼓掌。
老师为胜利者戴上“重王”奖牌。(音乐:豪勇七蛟龙)祝贺你们!
1.(音乐:豪勇七蛟龙)(请获胜的冠军组站在比赛区域)这组小朋友动脑筋使用了各种方法,机智地获得了比赛的胜利。他们的成功离不开组员的共同努力。冠军们,拥抱一下你们的同伴吧!
2.今天的比赛,老师允许你们“耍赖”了,但“耍赖”只限于今天的活动,过期作废哦。以后在测量体重的时候可不能耍赖,这样才能得到真实正确的结果。
在活动结束之前,老师留给小朋友们一个小小的任务,那就是回家动脑筋思考一下,如果再给你一次比赛的机会,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超过“重王”呢!开动你的小脑筋,明天咱们一起再比一比。
数学教学方案
在学校、数学组的领导下,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严格执行三规、五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益,加强自主学习的指导。掌握必要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数学能力方面能有所提高,为20xx年的高考做准备,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加强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以学习新课标为主要的学习内容,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们把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教学注重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2、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本学期要继续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提倡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地转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
由于本届学生当时分班时是七个英才班和七个普通班,因而各班的差异比较大,文理分班以后差异更加明显,不可能使用完全相同的教案进行教学。所以各个老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之上,还需进行第二次备课以适应自己所教班级的层次。从第三周开始,根据教学计划,每周由两人一组负责统一备课的备课工作,建议:借鉴已有的教案,以课本和《教学与测试》为参考,再酌情修改成稿,发给备课组的老师每人一份,各老师根据统一的备课稿结合本班的学情做调整。
4、精选例题和作业:
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既要照顾中、下层学生,也要注意培养优生,因此,例题和课外作业的选取一定要有梯度,结合教材,可适度增减例题。从第三周开始,每周出两份小练习,内容以当周知识为主,题目难度适中,填空题和解答题相结合。
5、配合年级部的培优计划,做好后进生数学补差的工作。
按照年级部的工作要求,要出尖子生,数学就不能拖后腿,各任课老师,特别是英才班的数学老师要把本班的尖子生抓在手上;配合班主任努力转化本班的后进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数学的热情,改进他们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周次。
节次。
内容。
一
3
圆与方程。
1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二
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1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1
空间直角坐标系。
1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
三
2
小结与复习。
1
棱柱、棱锥和棱台。
1
圆柱、圆锥、圆台和球。
1
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
四
1
直观图画法。
2
平面的基本性质。
2
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五
3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六
2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七
1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1
空间图形的展开图。
2
柱、锥、台、球的体积。
1
小结与复习。
八
2
小结与复习。
3
命题及其关系。
九
2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2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1
小结与复习。
十
1
小结与复习。
4
期中复习(直线的方程也要复习)。
十一。
5
期中考试及试卷分析。
十二。
1
圆锥曲线。
4
椭圆。
十三。
3
双曲线。
2
抛物线。
十四。
1
抛物线。
1
圆锥曲线的共同性质。
1
曲线与方程。
2
小结与复习。
1
习题课。
十五。
1
平均变化率。
4
瞬时变化率导数。
十八。
1
常见函数的导数。
1
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
1
习题课。
2
单调性。
十九。
2
极值点。
1
最大值与最小值。
3
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十。
1
独立性检验。
2
回归分析。
2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二十一。
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
习题课。
二十二。
5
期末复习及期末考试。
二十三。
4
期末试卷分析。
周次。
活动内容。
一
制定备课组计划。
五
研讨课。
七
试题研究。
十一。
期中质量分析。
十四。
研讨课。
十八。
研讨课。
二十二。
期末质量分析。
数学教学方案
(1)排列、组合
(2)简单的推理
2、地位于作用
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
有关逻辑推理知识也是人们在生活和研究中很重要的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行简单、有条理的思考。教材在渗透数学思想方面做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试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经历简单推理的经过。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组合的不同。推理依据的叙述。
1、教具利用:
投影仪、动物卡片、
各种教科书等。
2、主要方法:
(1)首先通过有趣的故事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进行学习。
(3)结合具体例子,让学生动手去做,动脑趋想。
(4)创设真实情景,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1、教师为学生创设观察、猜测、实验的情境,找出最简单的事物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1、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小学数学教案《二年数学上:《第八单元-数学广角》设计之二》。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是重点。
初步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时难点。
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是重点。
推理依据的叙述是难点。
第一课时:练习二十三1、2题
第二课时:练习二十三3、4题
课题:统计
(1)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
2、地位与作用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和分析的过程,学会运用简单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本册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各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难点: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简单的问题是难点。
1、联系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即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小组学习,亲自调查家庭人口数,喜欢的玩具等,体会数据的作用,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1、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2、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身边有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习的兴趣。
1、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分课时重点与难点
体验了解统计的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回答一些简单问题是重点。
学会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统计方法是难点。
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是重点。
进一步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描述的方法是难点。
第一课时:练习二十二1、2题
第二课时:练习二十二4、5题
数学教学方案
主要体现在解决教师年龄比高宇年龄大26岁,这个环节,合作交流,探究新知的自学提示,学生从提示中能很轻松的明确自己活动或自学的目的,从课堂反馈情况来看,学生自学的结果是有效而成功的,这也就是我们活动主题中的教师做到了有效的预设。
师生的交流中让学生明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但可以方便简洁的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表示一个结果,在处理例题时,教师又抓住关键,利用年龄差不变、月球上举起的.物体是地球的6倍等,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更好的写出代数式。
2、问题点拨及时、细节处理细致。
在解决第一个例题时,教师及时的点拨用字母表示数是有一定范围的,为这些地方都体现了教师问题点拨及时、细节处理细致。
3、引入有趣、激发兴趣。
由招领启事引入新课学习,既让学生感觉这节课的奇妙之处,还体验到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实际意义,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4、练习及时,紧扣教学内容。
课堂上有边讲边练,难易程度由浅入深,紧扣本节课的重难点。通过这些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并且提高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5、关注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
课前学生得到了课堂上的行为习惯的明确指示,课中是实实在在落实。学生通过预习,学会了带入求值的方法,预习到位,有效。课中教师时刻关注学困生,每一个环节都不让他们走神,带领他们用心去学习,还不时的鼓励孩子们。虽然才一个多月的时间,每个学生的学习教师心中有数,对学困生的关注更是无微不至,这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这些都反应出了教师崇高的师德。
建议:
1、训练学生说数量关系,更容易解决用字母表示数。
2、自学提示出示有些迟。
数学教学方案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一、复习回顾。
1、长方形的特点。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长方形的特点。结论?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
2、正方形的特点。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正方形的特点。结论?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第7页练习一第6题。
仔细观察,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圈一圈。
2、第7页练习一第7题。
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
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
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
3、第6页练习一第4题。
昨天我们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图形,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拼一拼的游戏。
动手。汇报。
三、巩固新知。
第7页练习一第8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十几减9。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学过程。
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39十79十49十6。
9十99十29十5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129十()=13。
9十()=149十()=15。
9十()=169十()=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2、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数学教学方案
1、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整数,小数、正负数等概念的意义,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能熟练地读、写数,并进行数的`改写。
3、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整理复习中形成知识网络,学会复习方法,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有关数的意义及多位数的读写法,沟通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等。
1、谈话激趣。
谈话主题:日常生活中的整理话题。
学生联系实际举例,教师及时渗透整理的意义及整理方法。
2、迁移导课。
师:生活中我们很多地方用到了整理,整理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这节课我们共同整理和复习有关数的基础知识。(板书课题)。
1、数的搜集。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数呢?
学生回忆搜集学过的数(随着学生回忆屏幕上显示:整数、小数、自然数、正数、负数)。
2、分类整理。
师:大家还记得这些数的意义吗?咱们看着大屏幕,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各小组在班上交流,然后独立完成书38页第1题,集体证正。
3、数的读写和改写。
小组探究,共同参与。
学生自己举例,出示多位数,提出问题考考大家。
通过学生之间、组与组之间、师生之间相互提问、相互质疑、相互辩论、相互评价,完成知识构建。
)是小数,()是整数,()是正数,()是负数。
(2)九亿六千万四百三十写作(),四舍五入到亿位记作()。
(3)二百零七零零四写作()。
(4)53005300读作()。
(5)3.92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教科书3940页3、4、5题。
数学教学方案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填写算式。
3、在教学中渗透数的顺序,并进行社会秩序教育。
4、学会与人合作,体会计算的多样化,发展学生思维。
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初步建立数的概念。
每组一个数位计数器及40-50根小棒等。
抓问题,用多种游戏,把抽象的数位具体化。
1、数学课研究数学问题,一些小棒会有什么数学问题。
(每张桌子发40-50根小棒,玩小棒时间为3-5分钟)。
2、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目的:练习20以内数的顺序,也可以在玩小棒中发现十根捆一捆)。
3、游戏,看谁的手小巧。
老师报数,学生用棒子表示,讨论:快的同学的'诀窍。
出示:十根可以捆一捆。
再进行游戏,让学生习惯中把1捆当作10根用。
4、完成:
()个一()个十。
试一试,在计数器拔出10。
个位只有几颗珠子,怎么办?(10个一是1个10)。
在个位拔上一颗珠子,表示1个十,也表示10个一。
在解决了10是1个十也是10个一后,还能过度试一试在计数器上表示。接下来就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数位,组成和算式结合,理解11-20各数。
1、11-20各数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呢?
问题提出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加以解决,并结合p68的图示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实现生生互动。
(这儿注意11-20的表达多样,只要求至少一样,方法选择,方法应用应由学生通过自主交流来确定。)。
2、1个十,1个一是1110+1=11。
10和11,十位上是1,没有变,个位由0变成1,就是11。
3、15、19、20的数位可重点检查。(20的数位可由10-20,也可19-20来描述。)。
4、小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数位不一样,数也不一样,十位上1表示1个十,个位上1表示1个一。
5、练习:(口算)。
10+910+810+710+610+5。
10+410+39+108+107+10。
6+105+104+103+10。
1、寻找粗心丢失的数。
游戏报数。(报数时丢一些中间数)。
2、开火车顺数。
游戏:数数(顺数和倒数)。
3、拔珠游戏(师生――生生)。
报数13,拔13并写出13,同时说13的含义,还可画珠。
4、p691-6自己完成。
1、完成10-20各数数位图及小棒图。
2、和父母互说10-20各数组成。
略
数学教学方案
1、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发展表象思维。
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数字卡。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1、操作。
(2)看图计算。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注意:提供的`图意要有不同的加减法的表述方法。如加法,有的是计算两个盘子里的水果合起来是几个。有的是几个小孩在玩,又走来了几个,……。
2、讨论。
(1)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教师口编应用题,幼儿用表象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幼儿口头编应用题。
3、复习。
幼儿用动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减法的图片卡,并解答同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减题。
数学教学方案
p80~82
1、引导学生巩固整十整百的加减口算,三位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认真计算,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完成练习九的第1题
(1)学生独立计算
(2)全班交流
2、完成练习题2
(1)学生独立理解题意,独立解决
(2)引导学生讨论第3小题
利用三位谁减法的计算方法,探索四位数相减时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
3、完成练习题3
(1)让学生独立完成,鼓励算法多样化
(2)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完成练习题4
(1)引导学生理解电表读数的意思。
说明:用现在的数-上月的数=这个月用电数
(2)让学生独立解决3个小问题。
(3)集体交流,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
5、完成练习题5
(1)学生独立填写
(2)集体交流,由于答案不是唯一的,所以学生可以展开讨论,交流不同答案。
6、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的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全班交流。
7、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的第7题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2)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a、2米=200厘米200-50=150(厘米)
200-75=125(厘米)150-125=25(厘米)
b、第一河可以不经过计算,直接答出第一条比第二条长
因为两条彩带同样长,用去的多,剩的就少用去的少,剩的就多。
第一条比第二条少用25厘米,所以剩下的就比第二条长25厘米。
8、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的第8题
(1)先让学生理解题意,选择适当数据。
(2)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3)鼓励学生多提一些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
收集你家每月电表读数,算算上月用电数,并估计本月的用电数。
幼儿数学教学方案
1、了解打电话的过程。
2、学会0-9的数字。
3、学会点数对应,并体会打电话的乐趣。
电话1部、号码记录卡、笔。
1、创设情境,引出活动内容。
(1)老师口袋里放着一部手机。
师:小朋友们,家里是不是只有你一个孩子呢?
幼:是/不是。
幼:打电话/到他家里去玩/叫他来自己家里。
幼:对的。
师:所以,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幼:打电话。
师:真聪明。打电话多方便呀?现在呀,老师就要打一个电话。
拨号,老师拨打,通话,挂上。
师:"老师刚才在跟谁打电话?听得出来吗?"展示拨打的电话号码。
幼:好。
按点认读。
师:现在我们都知道数字了,那么号码记录卡上小男孩家里电话是多少呢?把它们都写下来吧。
(3)小女孩家里电话是多少?
看点数写数字。
(4)师:那你们家里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呀?能告诉我吗?
鼓励幼儿说出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
画点数,并对照点数写数字。
2、幼儿交流经验:号码是多少?
(1)小朋友交流自己家电话是多少?
(2)请小朋友做打电话的游戏,拨打正确号码(用手做打电话状)。
师:"刚才小朋友都说了平时是怎样打电话的,现在小朋友们来试试吧。"。
3、幼儿体验打电话的心情和乐趣。
全体幼儿一起复习一遍。
4、幼儿观察和记录。
师:我们知道了家里的电话,那么爷爷奶奶家还有外公外婆家的电话号码你们都知道吗?我们回家再去记下来吧。
在本次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因为电话是小朋友常见的而感兴趣的,所以整个过程孩子的热情高涨,兴趣很浓.积极参与整个活动,乐意的表现自己,达到了活动目标。
幼儿数学教学方案
1、识别各种特征的笔,尝试按笔的不同的特征进行一维、二维的分类。
2、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蜡笔,油画棒(红黄两色)各4支,勾线笔、铅笔(红黑两色)各40支,篮子若干,托盘若干,蒙氏架两个。
(一)导入活动,感知一维。
工人叔叔生产的第一批笔就放在你们的凳子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笔?(油画棒、蜡笔)那跟旁边的好朋友比比看,有什么不一样呢?(颜色、粗细、高矮、种类)。
小结:工厂里的叔叔请我们帮忙,要给这批笔分一分,你们愿意吗?
师:那怎么分呢?他们的第一道工序给了我们两个标志,你们说怎么分?
小结:刚才我们根据男孩、女孩的标志把笔分了一次。看看第二道工序可以怎么分呢?
请男孩子、女孩子根据不一样的一维分笔。贴上标志。
小结:刚才我们按颜色分,完成了第二道工序。
(二)进行二维的示范练习操作。
1、你们干的太好了,制笔厂又生产了一批新的笔,你们看有什么笔?(水彩笔、铅笔)。
他们有什么不一样?(颜色、种类、有盖无盖、长短)。
出示“水彩笔”“绿色的.铅笔”“铅笔”“黑色的水彩笔”四个笔盒。
一个个笔筒解说,教师示范两个笔筒,其余两个请幼儿操作。
3、这个工序怎么做你们明白了吗?那好,请你们每个人找到一份工作材料,按照笔筒上的要求完成这道工序。完成以后请把笔筒放到货架上。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检验小结:看看分对了没有?
(三)结束活动。
1、师:你们真棒,瞧,制笔厂的厂长要来夸我们了。(请一个老师来夸小朋友工作做的好,送给每个孩子一支笔)。
2、在给孩子送笔的环节中,自然结束教学活动。
幼儿数学教学方案
对大班幼儿的小朋友来说,1到10的数字都是认识的,但是对1到10的相邻书来说不是和认识,如2的相邻数是1和3等等,为了学习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以此来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和想象里和交往能力。
(1)了解10以内数字的相邻关系。
(2)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在游戏互动中学习。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
1、1——10的数卡若干。
2、房子图10副。
3、操作点卡。
(一)创设情景,引起幼儿兴趣,理解相邻数的关系。
1、师:你们知道什么叫邻居吗?你们旁边的两个朋友是你的邻居,请小朋友们说你旁边的邻居是谁好吗?(幼儿互相说)。
(二)引导幼儿认识相邻数。
1、小朋友们有邻居,数字宝宝也有邻居呢,今天,我们除了客人老师外,还有一些数字宝宝也来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是谁?(出示大数片1——10)。数字宝宝是好朋友,他们都住在数字国王买的新房子里,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新房子吧。
3、请10名幼儿上前把数字宝宝送到新家,大家说说送的对吗?为什么?
4、数字宝宝住进了新房子,我们来看看数字宝宝2的邻居是谁?2的前面是几?(是1),2的后面呢?(是3)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这里有一个秘密。2比前面的1多1,2比后面的3少1,所以2的邻居是1和3。
(举例说5)同上。
小结: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秘密,就是比一个数多1,比这个数少1,的前后两个数就是这个数的相邻数。
5、现在苹果宝宝也想找邻居了,请小朋友们帮帮忙。
(出示幻灯片)苹果“3”和“6”。
师:苹果3的邻居是谁?苹果6的邻居是谁?
(三)游戏。
数字宝宝很高兴,他们说我们小朋友很聪明,他想和你们玩游戏。
1、游戏开始(纸牌乐)。
规则:幼儿两人一组,每组10张纸牌,一个红花,游戏开始时两个人猜:石头剪子布,赢的一方先取一张纸牌,输的幼儿说出他的相邻数。说对得红花,说错对方得红花。
这个游戏好玩吗?我们再来玩一个游戏。
2、(抢凳子)。
你们都玩过抢凳子游戏吗?今天我们要和数字宝宝一起来玩这个游戏,你们想玩吗?
规则:每人一张数字卡,14个小朋友13张凳子,音乐起,小朋友饶着凳子走,音乐停,小朋友就抢凳子坐,没有凳子的小朋友,报上自己的数字,并请出自己相邻的好朋友。例如:6。
提问:为什么你的好朋友是5和7?(因为我比5多1,比7少1)。
结束:我们教室里还有很多的好邻居,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幼儿数学教学方案
1。通过参与愉悦的游戏情节,充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发展观察力、记忆力和初步的归类能力。
3。巩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主要特征的掌握,能排除大小、颜色的干扰进行图形分类。
1。ppt课件:图形宝宝回家。
2。学具准备:圆形、方形、三角形卡片若干。
一、导入。
以到图形王国去参观的口吻,引起幼儿的兴趣,感知大众图形的特征,为图形分类做好铺垫。
提问幼儿:你的门票是什么形状的?
二、展开。
1、引导幼儿按图形的形状入口,初步感知图形。
教师介绍图形王国的三种形状的入口,要求幼儿按自己门票的形状,走与自己门票相同形状的入口。
比如:有圆形门票的小朋友走圆形入口。依次组织幼儿入场。
2、复习三种图形的外形特征。
(1)引出三种图形的名称。
提问:你是从哪个入口进来的?为什么?
分别提问三名门票形状不同的幼儿,从而引出图形的名称。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回顾三种图形的外形特征。
提问:圆形长的什么样子?正方形长的什么样子?三角形长的什么样子?
教师:图形妈妈还有图形宝宝,宝宝很顽皮,喜欢跟妈妈做捉谜藏的游戏。
3、幼儿操作,学习图形分类:
(1)圆形分类:
出示圆形脸谱。
提问问:圆形妈妈的宝宝是谁?
引导幼儿每人找一个圆形,观察不同点,从而理解,
虽然大小不同,但是形状相同,所以他们分在一起。
教师再利用两个颜色不同的圆形,
虽然颜色不同,但是形状相同,所以,他们分在一起。
小结归纳:所有长的圆圆的,周围很光滑,没有角的图形都是圆形妈妈的宝宝,
(2)依同样方法进行正方形、三角形分类。
三、结束。
小朋友,图形王国的开放时间已经到了,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开着小汽车,从出口回家吧!
幼儿数学教学方案
1、引导幼儿通过操作学习,认识梯形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2、发展幼儿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掌握提醒的基本特征,并能根据特征找出梯形。
1、课件:幻灯片两张小熊图片一张,
2、每人一份红色的长方形纸和黄色的梯形纸,一根小棍,图形纸每人一张(印有各中物体)。
1.以参观小猫表演的口吻,引起幼儿的思考,理解平行的概念。
教师播放课件,两只小猫跑步比赛。
提出思考问题:两只小猫跑到终点时,它们的碰到一起了吗?为什么?"。
2.小结:因为小猫跑的路线是平平的,他们永远碰不到一起。
像这样的象第一座小桥这样的上下两条线之间的距离一样长,就叫平行。
1、幼儿操作感知。
小结:相同点:都有四条边、四个角。
不同点:长方形的两条对边平行而且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
另一个图形的上下两条边是平行的,但是不一样长,另两条边是斜的。
2、请幼儿根据老师讲的再次操作感知。提醒幼儿用小棍量一量,比一比。得出老师的结果。
并再次告诉幼儿,如果上下两条边之间的距离都一样长,我们说这两条边是平行的。
3、小结梯形的概念:有四条边、四个角,只有一组对边是平行的而且不一样长,
这样的图形我们就叫它梯形。
4、巩固认识梯形,出示以下图形: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后说出图形的名称,为什么?
幼儿涂色:请幼儿将图中的梯形涂上喜欢的颜色。
小学数学教学方案
在新的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构建一套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有助于教师反思意识和数学教学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实现这次课程改革数学目标的评价方案与策略是一项艰巨而又十分有意义的工作。有了这样一套完善的可操作的评价方案,将使小学数学教学实现科学性、人性化评价,对广大一线数学教师起到导向、激励、促进的作用,同时还能为教育部门提供更准确的评价数据。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纲要》还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就是说,科学的评价需要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构建新的评价体系,一方面从教师教学活动的过程、绩效、情感、方法等进行动态性评价,另一方面从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过程、方法、投入程度等进行鼓励性评价。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案需遵循:导向性、科学性、开放性、可操作性等原则。
一节好的小学数学课,应该基本上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数学教学是活动的过程。活动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也符合人在发展中客观存在的需要。活动教学也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活动教学能使每个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同时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需求。教师要使教学适合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获得成功。
2.数学活动具有生活气息。数学来源与生活,又服务于数学,数学不能与生活脱离。在生活化的活动情景中让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建构,这样的学习学生会觉得数学有趣、有味、有价值。
3.数学活动能体现“发现与创造”的过程。数学活动不是僵化的活动过程,不是仅仅给学生传授“旧知”,而是要将其演变成学生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整个过程是开放的,问题是开放的、形式是开放的,这些都是学生发现与创造的机会。
4.让学生自己获取数学。教师不能包办替代,或简单传授,而是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获取,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意义的,才是属于学生的数学。因为探究新知的过程是一段可贵的思维历程。
5.学生应该带着问题学。知识和技能是问题产生的必要条件。教师能够让学生发现原有知识与现有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关键处提出问题,在知识的模糊处提问题。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点评。教师要科学的设置问题情景,适时、适量、适度的把握问题素材,注意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大胆探索问题,使教学过程变成“问题”过程,没有问题的教学不能成为学习。
6.每一名学生都要能参与。“一个都不能少!”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体现教学的公平性。教师可采取“分层异步”教学方法,促进每名学生都有成功的快乐,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7。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和实践时间。课堂上学生需要足够的时间来思考、探究、验证、交流问题。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需要来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尤其是需要深入理解的问题,否则就流于形式了。
8.教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起到参谋、协作、指导的作用,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觉得学有劲头而不乏味。
9.教师要选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应根据不同年龄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的需要,同时又服务于教学内容。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要恰当好处。总之一切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服务。
10.教师具有较高的调控和机智的应变能力。这是教师“化险为夷”,“锦上添花”的出彩点。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控,机智化解,切不可“蒙弄过关”,处理好了就是教学的“最佳巩固”的问题。
幼儿数学教学方案
1、在理解5以内序数的基础上,根据门牌号码找到相应的房间。
2、在游戏中体验帮助小动物找新房的快乐,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
1、楼房图片:图1(五间房子的平房一座);图2(五层楼房,每层只有一个房间);图3(三层楼房,每层有两间房子)。
2、小猫、小狗、小鸡、小猪、小兔、小鸭的图片各两张,其中一张身上写有门牌号。
3、幼儿操作学具人手一份:楼房、动物。
1、谈话导入。
教师:今天,动物园里好热闹,大家在讨论一件事,是什么事情呢?(幼儿)原来小猫告诉大家:“今天我去城里玩了,那里有好多高楼大厦,又宽敞又亮堂,我们也来盖楼房吧!”“好呀,好呀!”小动物们都欢呼起来。
2、幼儿讨论。
(1)小动物们说干就干,不多久就盖出了一座新房子(教师出示有五间房子的平房)。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帮小动物搬进第一座房子吧!
(2)讨论:小鸡说它不喜欢住在这里,为什么呢?
教师:哦!原来小鸡觉得新房子虽然很宽敞,可并不能看到远处的风景,于是小动物们商量了一下,又盖起了第二座房子,看,第二座房子盖起来了,好高呀!(五层楼房,每层只有一个房间),请幼儿帮小动物搬进第二座房子。
(3)讨论:小猪说它不喜欢住在这里,为什么呢?
(4)讨论:小动物们盖的第三座房子会是怎样的?(引导幼儿说出第三座房)。
3、小动物找房间。
(1)认识门牌号。
门牌号码的第一个数字表示第几层,第三个数字表示第几间。
(2)找房间。
教师:请小朋友们按小动物身上的门牌号码帮他们住进新楼房。
步骤:门牌号码的第一个数字表示第几层,第二个数字表示第几个房间;先找到楼层,再来找房间。然后按小动物身上的门牌号码来找房间,每个房间都只住一只小动物。
(3)幼儿验证。
请幼儿逐个验证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4、幼儿操作。
幼儿各自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结束活动。
小动物们都搬进了新楼房,很开心,来我们一起来跳舞庆祝吧!(律动:数高楼)。
高一数学教学方案(热门19篇)
本文2024-03-02 17:50:10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46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