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2-17 15:01:28浏览:401

元宇宙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元宇宙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篇1

【关键词】 张景岳 《太极图说 生理模式 病理模式

谢观在《 中国 医学源流论》中说:“唐以前之医家,所重者术而已,虽亦言理,理实非所重也。宋以后之医家,乃以术为不可恃,而必求其理。”[1]传统医学从重术到求理的这种转变,与宋以后 理学 思想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以周敦颐《太极图说》为代表的理学宇宙论深刻影响了宋以后尤其是明代医家对人体生命的认识,从而形成了明代医易研究的高潮,代表人物是张景岳。

张景岳深谙宋明理学各家观点,医著中经常引用理学大家周敦颐、邵雍、朱熹等人的言论,为自己的医学研究服务,其医学思想具有浓重的理学尤其是周敦颐《太极图说》的宇宙论色彩。

1 《太极图说》的宇宙生成模式

宇宙论是讲宇宙 自然 界的生成、 发展 等 问题 。在中国哲学史上,先秦哲学提出了宇宙论的初步模式,理学则建立了系统的宇宙论哲学[2]。

战国时期,《易传·系辞上》提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首次提出“太极”作为宇宙的本原,奠定了理学宇宙论的基础。到了宋代,以周敦颐为代表的理学家在《易传》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理学宇宙论哲学。周敦颐的《太极图说》虽仅有简短的249个字,却提纲挈领地阐述了宇宙的生成发展模式,其基本思想是把《易传·系辞上》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演变为一个以“太极”为最高范畴的宇宙论体系[3]。

《太极图说》所描述的宇宙生成模式是太极阴阳五行万物。宇宙的原初实体为太极;太极的自身运动,分化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的变化交合,形成不同性质的五行;各有特殊性质的五行进一步化合凝聚,从而产生万物。《太极图说》的这种宇宙生成模式对后来以张景岳为代表的明代医易学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张景岳医学体系的《太极图说》模式

作为医易大家,张景岳熟知《太极图说》,在其《类经图翼》一书中,依照周敦颐的《太极图》,画有太虚图和阴阳图,并作《太极图论》与《阴阳体象》二文。在进行医学研究时,他巧妙地运用了《太极图说》的宇宙生成模式构建自己的人体生命模式。

2.1 生理模式 张景岳接受《太极图说》宇宙论,将太极看作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类经图翼·运气上·太极图论》即开宗明义地指出:“太极者,天地万物之始也。”张景岳对太极的认识存在着内在的矛盾[4]。一方面,张景岳将太极看作是气,他说:“先天者,太极之一气;后天者,两仪之阴阳”(《类经图翼·运气上·阴阳体象》),这里的太极是物质性的本原;另一方面,他又视太极为理,“夫太极者,理而已矣”(《类经图翼·运气上·太极图论》),此处的太极则成了精神性的本原。张景岳这种矛盾的认识源于朱熹的太极说。朱熹既认为太极是气,他说:“太极只是一个气,迤逦分做两个气,里面动底是阳,静底是阴,又分做五气,又散为万物”(《朱子语类》卷三);又将太极看作理,“太极理也,动静气也”(《朱子语类》卷九十四)。不同的是,理学大家朱熹对太极的认识是以理为主,理在气先,理是第一性,而作为医家的张景岳基本是持气化太极观,以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了世界及人身的本原[5]。

医家谈论“太极”,其主要兴趣和目的不在于探究世界的本原,而是研求生命运动变化的 规律 。在探求人体生命活动的本原时,张景岳视命门为人体生命的起点,“命门居两肾之中,即人身之太极”(《类经附翼·求正录·真阴论》),并认为作为“人身之太极”的命门就是先天之元气,“命门为元气之根”(《景岳全书·传忠录·命门余义》)。这样,命门元气就成为人体生命运动体系的第一个范畴,而与《太极图说》宇宙生成模式的第一阶段“太极”相对应。

在论证了命门为“人身之太极”之后,张景岳说:“由太极以生两仪,而水火具焉”(《类经附翼·求正录·真阴论》),这里的“水火”也就是元阴、元阳,“元阳者,即无形之火,……元阴者,即无形之水”(《景岳全书·传忠录上·阴阳篇》)。人体生命由命门而具水火阴阳,这就相当于《太极图说》宇宙生成模式的第二阶段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

张景岳甚是重视水火阴阳在人体生命运动中的作用,认为“此命门之水火,即十二藏之化源。故心赖之,则君主以明;肺赖之,则治节以行;脾胃赖之,济仓廪之富;肝胆赖之,资谋虑之本;膀胱赖之,则三焦气化;大小肠赖之,则传导自分”(《类经附翼·求正录·真阴论》)。在张景岳看来,命门之阴阳水火不仅是五脏六腑的生化之源,同时还主宰着脏腑功能的正常发挥。由“命门之水火”到“十二藏”,这个化生过程则与《太极图说》宇宙生成模式中的“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阶段相契合。

命门、水火阴阳和五脏六腑相互协调,共同推动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正常运转,人体生命运动因此展现出无限的生机,如同《太极图说》所描绘宇宙 自然 那种“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的景象。

2.2 病理模式

张景岳的病 理学 思想与他的生理学思想一脉相承,首先表现为他强调“命门亏损”、“元气不足”在发病学上的重要意义,他说:“若命门亏损,则五脏六腑皆失所恃,而阴阳病变无所不至。”(《类经附翼·求正录·三焦包络命门辨》)又说:“元气无伤,何虞衰败,元气既损,贵在复之而已。常见今人之病,亦惟元气有伤,而后邪气得以犯之。”(《景岳全书·传忠录中·中兴论》)

明确了“命门亏损”、“元气不足”在发病学上的首要意义,张景岳继而 分析 水火阴阳失调致病,他说:“水亏其源,则阴虚之病叠出;火衰其本,则阳虚之证迭生。”(《类经附翼·求正录·真阴论》)因此,张景岳十分强调阴阳二气的平衡与协调,认为:“阴阳二气,最不宜偏,不偏则气和而生物,偏则气乖而杀物。”(《类经附翼·求正录·大宝论》)

张景岳关于病理机制的探讨,并不止于阴阳失调的阶段上,而是将阴阳的失调贯彻到五脏六腑的盛衰中去,如他论阳虚:“或畏寒洒洒者,以火脏之阳虚,不能御寒也;或肌肉膨胀者,以土脏之阳虚,不能制水也;或拘挛痛痹者,以木脏之阳虚,不能营筋也;或寒嗽虚喘,身凉自汗者,以金脏之阳虚,不能保肺也;或精遗血泄,二便失禁,腰脊如折,骨痛之极者,以水脏之阳虚,精髓血竭也。凡此之类,或以阴强之反克,或由元气之被伤,皆阳不足以胜阴,病在阴中之火也。”(《类经附翼·求正录·真阴论》)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在病理方面,张景岳首重命门亏损,次重水火阴阳失调,继则将之贯彻于五脏六腑的病变中,从而阐明人体的病理变化,这种人体病理模式与《太极图说》宇宙生成模式也是相当契合的。

3 小结

综上所述,张景岳深受《太极图说》宇宙论的 影响 ,其医学思想借鉴了《太极图说》的宇宙生成模式,揭示了人体生命活动与宇宙自然界一样,都是一个由单一到多样、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主要表现为:①在生理上,命门元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命门元气又具水火阴阳,命门水火为脏腑之化源,命门、水火阴阳及脏腑三者相辅相成,产生人体各种高级的生理活动;②在病理上,命门亏损、元气不足是致病的首要因素,肾命虚衰必致阴阳失调,阴阳失调则引起广泛的脏腑病变,从而导致复杂多样的病理变化。

【 参考 文献 】

元宇宙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篇2

研究表明,在过去12届奥运会中,包括韩国和西班牙在内9个国家的经济,在奥运会后受困于“低谷效应”。然而,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奥运经济对中国这个庞大的经济体总体影响非常有限。

统计数字显示,从全国范围看,北京所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并不大,为3.6%~3.7%。此外,北京市用于奥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约2800亿元,7年年均400亿元。不到全国每年固定资产投资的1%。

有专家由此指出,正因为中国经济总量大,因此,即使奥运会后会发生投资减速,也不会造成中国大范围的经济衰退,所以也就不会产生“后奥运时代”的“低谷效应”。

(张文绩)

“红双喜”牌的来历

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这次北京奥运会,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摘金夺银,使用的都是我国生产的“红双喜”牌球拍,而且,我国还有“红双喜”牌的乒乓球和球桌。然而世人却很少知道“红双喜”品牌的来历。

1959年,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联邦德国的多特蒙德市举行。我国选手容国团一路过关斩将,为我国夺得了第一个世界竞技体育比赛的冠军。国际乒协执委们鉴于中国取得的良好成绩,决定1961年的第26届世乒赛在中国北京举行。为了办好这届世乒赛,国家体委决定由工业基础实力雄厚的上海专门生产这届比赛的专用球具。

在召开的迎接这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准备会议上,当人们议起这届锦标赛专用球具叫什么牌子时,总理脱口就说:“容国团夺得了我国第一个世界冠军,为国人争了光,这是一件大喜事;另外今年是我们国家建国十周年大庆,刚好是双喜临门。我看就叫‘红双喜’牌吧。”就这样,“红双喜”牌乒乓球具诞生了。

(秦九凤)

《开心时刻》答案

1.汉字巧代数字:我=1;爱=8;开=4;心=6;时=5;刻=0;请=2;看=7。

2.智移火柴:将减号后的8拿掉一根变成9,移到第二个数5的左下边变成6,计算结果仍等于50。

3.看图猜成语:1.美中不足2.一衣带水3.水滴石穿4.笑里藏刀

4.画谜:头头是道 老夫老妻

解密神七“新战衣”

出舱活动是神舟七号太空船任务中最重要的部分,人们也称之为“太空行走”。

太空行走所穿的宇航服与舱内宇航服有天壤之别,首先在宇宙空间中具有对人体可能产生伤害的宇宙射线,其次在空间中充斥着大量由宇宙飞行器零件、陨石残骸等物体组成的空间碎片(或者称为太空垃圾)。所以空间航天服的防护功能必须非常周全。避免有害的宇宙射线和太空垃圾伤害宇航员。

宇宙空间中的温差较大,如果在太阳照射下可达200摄氏度以上,而如果没有阳光的情况下可能低至零下100摄氏度以下。因此宇航服必须有完整的空调系统。

为了避免航天员呼出的湿润空气造成宇航服的玻璃罩雾凝,宇航服内还得有相应的除湿装置和二氧化碳吸附装置。为了让航天员能在太空中活动,宇航服还要有一个推进装置

元宇宙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篇3

摘要:宇宙本是能量一元的;爆炸后释放出力量与热量、实物质、方向、时间、空间五种表征,进而反映出物体的五个构成要素;五构素物体呈现出波粒场三个运动状态;五构素中,方向、时间、空间属虚物质范畴,同实物质一起组成物体,构成物体的虚、实二个侧面,称之为广义(对称)物质。

关键词:本体论;能量;广义物质;波粒场;五构素

方向是指总星系、物体、人、粒子、云气等在运动场中发生相互作用时产生的波走向,即“波(方向)、粒(物)、场”说中的波为方向元。其中总星系、物体、人、粒子、云气定义为常规物质概念即实物质;物体粒子表现自身特征、地位的波动环境范围即场是物理学上的时空结构(传递介质);波反映了物体能量、意志、特征和运动趋势,定义为与实物质概念对称的虚物质(范畴)。但它们都是能量在冷胀宇宙中的表现形式,即在一定条件下,事物都可从能量中转化而来。由代物理理论可推知原始宇宙是纯能量的;据阴阳学说和宇称均匀特性,可拟设世界为虚物质、实物质(软硬)二元;为应用数理生化研究手段对人文社科作数量化技术化处理,应建冷胀宇宙构造模型于力量与热量(力热)、实物质、方向、空间、时间五维坐标系中。至此,我们同时得到能量一元论、内容对称的广义物质虚实二元论、波粒场三元论和力热、实物质、方向、时间、空间五构素的设定。佳佳网

“波、粒、场”是关于物质间地位联系通过场发生波的干涉作用的三元论,其中波正是五构素说中的方向,并对应于广义物质中的虚物质范畴。可见,虚物质决定了物体在实现消费体系的运动场中体现自身特征与价值的大方向不变,从而规定和影响了一切事物发展的大体趋势,而不是事先计划或安排好了事物的一切。故虚物质论关于方向不变属大尺度范畴的概念正是相对论所研究的范畴。因为每秒30万公里速度的光子行进空间正常情况下是大尺度的,而相对论是在光速不变的支持下推导出来的,主要涉及到大尺度时空中宇宙根本律和运动总方向不变问题。虚物质论强调自由至高无上,因为自由在消费体系内容中位于最高层次,因为量子测不准原理表明粒子运动中存在无限自由;无限自由标志着没有运动相同的粒子,是任何高超的检测手段都测不出来的;虚物质论关于自由至上是低层物体(层次高尺度大),特别是量子世界的普遍要求。这些是虚物质论同量子力学相关的局部方向变化原理。

由于广义物质范畴是指物体的虚、实二个层面,则可界定弦理论所描述的“弦”上的一个波动或振动模式为构成物体的一个最基本微观粒子(量子),即“波粒场”中定义波属虚物质范畴已触及到弦理论,说明物体的本质是实物质中潜在虚物质振动。虚物质振动体现物体意志,在实现消费体系的过程中表现出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矛盾事件。对社会现象和矛盾进行分析,人们得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生产力,人与人的关系是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社会形态与制度。这证明实物质是广义物质的宏观显性表现,虚物质是广义物质的微观显性表现,二者是物体的二个层面,不可分离但可相互转化,以致人们日常从看到物体认知到实物质,虽看到事件矛盾却看不见虚物质。

能量转化为广义物质,广义物质包括虚、实二个侧面,二个面在一定场相位条件满足下构成物体。如果忽略虚物质其它范畴不计,则虚物质可展开为方向、时间、空间等。当将虚物质、实物质构成物体后的热量和力量抽离出来考虑时,物体构成要素则成了力热、实物质、方向、时间、空间五元。对虚物质中方向加以研究,发现的社会矛盾和运动规律可归结到方向不变原理和层次结构论上;结合数学推出五构素坐标系来观察宇宙得到遵循五大律使用三大模件去达成责权利一致原则的531理论,进而使管理经济学等人文社科理论数量化技术化。在这二个基础上,社会全员之能力信誉、需求欲望在网上按程序进行交换的意控式TMS网系作为解决社会问题与矛盾的先进平台就能形成。

元宇宙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篇4

关键词:本体论;能量;广义物质;波粒场;五构素

方向是指总星系、物体、人、粒子、云气等在运动场中发生相互作用时产生的波走向,即“波(方向)、粒(物)、场”说中的波为方向元。其中总星系、物体、人、粒子、云气定义为常规物质概念即实物质;物体粒子表现自身特征、地位的波动环境范围即场是物理学上的时空结构(传递介质);波反映了物体能量、意志、特征和运动趋势,定义为与实物质概念对称的虚物质(范畴)。但它们都是能量在冷胀宇宙中的表现形式,即在一定条件下,事物都可从能量中转化而来。由代物理理论可推知原始宇宙是纯能量的;据阴阳学说和宇称均匀特性,可拟设世界为虚物质、实物质(软硬)二元;为应用数理生化研究手段对人文社科作数量化技术化处理,应建冷胀宇宙构造模型于力量与热量(力热)、实物质、方向、空间、时间五维坐标系中。至此,我们同时得到能量一元论、内容对称的广义物质虚实二元论、波粒场三元论和力热、实物质、方向、时间、空间五构素的设定。

“波、粒、场”是关于物质间地位联系通过场发生波的干涉作用的三元论,其中波正是五构素说中的方向,并对应于广义物质中的虚物质范畴。可见,虚物质决定了物体在实现消费体系的运动场中体现自身特征与价值的大方向不变,从而规定和影响了一切事物发展的大体趋势,而不是事先计划或安排好了事物的一切。故虚物质论关于方向不变属大尺度范畴的概念正是相对论所研究的范畴。因为每秒30万公里速度的光子行进空间正常情况下是大尺度的,而相对论是在光速不变的支持下推导出来的,主要涉及到大尺度时空中宇宙根本律和运动总方向不变问题。虚物质论强调自由至高无上,因为自由在消费体系内容中位于最高层次,因为量子测不准原理表明粒子运动中存在无限自由;无限自由标志着没有运动相同的粒子,是任何高超的检测手段都测不出来的;虚物质论关于自由至上是低层物体(层次高尺度大),特别是量子世界的普遍要求。这些是虚物质论同量子力学相关的局部方向变化原理。由于广义物质范畴是指物体的虚、实二个层面,则可界定弦理论所描述的“弦”上的一个波动或振动模式为构成物体的一个最基本微观粒子(量子),即“波粒场”中定义波属虚物质范畴已触及到弦理论,说明物体的本质是实物质中潜在虚物质振动。虚物质振动体现物体意志,在实现消费体系的过程中表现出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矛盾事件。对社会现象和矛盾进行分析,人们得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生产力,人与人的关系是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社会形态与制度。这证明实物质是广义物质的宏观显性表现,虚物质是广义物质的微观显性表现,二者是物体的二个层面,不可分离但可相互转化,以致人们日常从看到物体认知到实物质,虽看到事件矛盾却看不见虚物质。

能量转化为广义物质,广义物质包括虚、实二个侧面,二个面在一定场相位条件满足下构成物体。如果忽略虚物质其它范畴不计,则虚物质可展开为方向、时间、空间等。当将虚物质、实物质构成物体后的热量和力量抽离出来考虑时,物体构成要素则成了力热、实物质、方向、时间、空间五元。对虚物质中方向加以研究,发现的社会矛盾和运动规律可归结到方向不变原理和层次结构论上;结合数学推出五构素坐标系来观察宇宙得到遵循五大律使用三大模件去达成责权利一致原则的531理论,进而使管理经济学等人文社科理论数量化技术化。在这二个基础上,社会全员之能力信誉、需求欲望在网上按程序进行交换的意控式TMS网系作为解决社会问题与矛盾的先进平台就能形成。

世界观即微观、宏观、宇观,概称宇宙观。宇宙产生前先是空无后是能量汤,自宇宙大爆炸后的世界是能量的也是广义物质的,即能量、实物质与虚物质三者同时存在并共同构成事物而不能单独存在。如时空(虚物质范畴)决定(实)物质运动轨迹而(实)物质迫使时空发生变形,它们谁也不比谁优越,平权共处却不能单独存在。五构素只是描述宇宙观一个比较方便的坐标系,从广义物质范畴来看,也可以说世界是五构素的。一句话,能量、广义物质应是哲学上的主要概念,波粒场是物理学上的新学说,而五构素则可通过数理论而成科技中概念。世界统一于能量,宇宙是唯能量的。

参考文献

[1]赵峥著.黑洞与弯曲的时空[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金致空.五构素物体论[P].广州:广东省版权局,著作权登字:19-2003-A-0013,2002.

[3][英]史蒂芬·霍金著,许贤明吴忠超译.时间简史[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4][英]保罗·戴维斯著,徐培译.上帝与新物理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版本不详.

[5]金小明.物体存在法则暨管理规律理论新解[J].大众科技,2005年第2期.

[6][法]布鲁诺·雅罗森著,张莹译.科学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7]郑庆璋崔世治著.相对论与时空[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8][英]B·K·里德雷著,李泳译.时间、空间和万物[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9][美]史蒂文·温伯格著,张承泉等译.宇宙最初三分钟[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10][美]普洛格D·G贝次著,吴爱明邓勇译.文化演进与人类行为{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11]李政道著,朱允伦柳怀祖编.对称与不对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

[12]金小明.531系统理论[A].中国社科院.管理学发展及其方法论[C].厦门大学出版,2005:103~111.

[13]金致空.论阴流子经济学[J].远东中文经贸评论(新加坡),2006(1).

[14]金小明.创新世界观及其五构素坐标系描述法[N].卢继传.中国当代思想宝库[C].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40~50.

元宇宙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篇5

关键词:毕达哥拉斯 学派 影响

一、毕达哥拉斯及毕达哥拉斯学派简介

从毕达哥拉斯的记载中可以确定三点:他接受了轮回学;他积极从事在那个时代引起极大影响的科学研究;他建立了一个团体,其成员要遵循一定的约束。早起围绕他而形成的传说,至少表明他是一个具有很高的造诣的人,并有很大的影响力。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早起毕达哥拉斯学派从公元前五世界末到公元前四世纪前半叶的毕达哥拉斯学派。(二)希腊化时期。作为一个学派,到公元前四世纪毕达哥拉斯学派已经消亡,但他们的影响继续存在,主要在亚历山大里亚科学的发展中发挥作用。(三)到公元前一世纪,毕达哥拉斯学派重新兴起,直到公元三世纪,信毕达哥拉斯学派融入新柏拉图学派。

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主要观点及贡献

毕达哥拉斯团体的精神、原则和行为举止,及其约束、规定,都来源于轮回学说。毕达哥拉斯学派接受了某些禁欲主义的戒条,如禁食肉食和豆类,以及大量的戒规,这是一种原始禁忌信仰的残余或象征信仰。因此,生活是某种极其严肃的事情,其正确的行止,需要一种系统的训练。出于这一理由,给新的信徒规定长期缄默的禁令,并要求每天做一次严格的自我反省。对自我进行反省的思想,和中国古时候“吾将三省吾身”的思想,有些许共鸣。

此外,净化的观念后来被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人予以修改,它终于不再表示净化肉体对灵魂的影响,而表示以科学和音乐净化灵魂,及以体育和医药净化肉体。成为毕达哥拉斯团体的基础的四海皆兄弟这个观念,也是来源于轮回学说。所有的生物和有机物都被看成是相互联系着得,因为他们都是灵魂的体现。

尽管如此,毕达哥拉斯学派绝不认为要到一切人的机械的平等化中找到矫治社会的办法,而是要在秩序中去找到这种矫治办法,社会秩序像自然界一样,本身就有不同的等级。这种思想在当时就产生,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当时的背景环境下,能想到贡献多少,才有多大的权利,虽然其思想还有些许粗糙,但是这种思想对我们先如今也是有一定的影响及指导意义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这种思想,和现如今在中国执行的义务和权利相对应的政策,有些许的呼应。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这种长远的思想,给现如今的社会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毕达哥拉斯学派充实科学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学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基本理论就是事物的本性是数这一命题。关于宇宙学方面,不能肯定地断言关于地球和其他天体是球星这一划时代观念是在毕达哥拉斯学派中出现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把他们对于数的认识应用于整个宇宙——应用于探讨这个宇宙的真实性。毕达哥拉斯教导人们认识大地和宇宙是球形的,并非于经验主义原因,而是出于和谐这类理论性原因,既然固体中最美丽的是球形。

在音乐理论方面,毕达哥拉斯学派音乐研究之复杂,可以从比较托勒密论述阿尔居塔斯的文章与博埃修论述费洛拉奥斯得文章,得到较具体的概念。

三、对后世的影响

第一,毕达哥拉斯学派,在某些方面的对自我的约束、戒条,有一定的可取性。他们重视生活,认为生活是极其严肃的事情,并且每天做一次严格的自我反省。这方面的思想,对现如今的社会仍是需要的。现下的社会,人们都有些许浮躁,有必要学习毕达哥拉斯学派重视生活,认真的对待生活。并像中国古人所说的“吾将三省吾身”,每天都要思考自己今天做了什么,还要去做什么。

第二,毕达哥拉斯学派对净化的观念的修改,使他们不仅仅是消极的对肉体进行约束,而是开发出了用科学和音乐来净化灵魂。这种思想仍是可以运用到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中。现代社会复杂的事情太多,各种状况都会发生,部分人们迷茫、消极,学习毕达哥拉斯学派,从事与自己有优势的事业中,不管是不是与科学有关,人都会找到心灵的慰藉。

第三,毕达哥拉斯学派基于轮回学提出四海之内皆兄弟,所有的生物和有机物都被看成是相互联系、平等的。虽然他们所说的平等,并不是如我们这些社会主义国家所执行的为实现共产主义,也还是倾向于维护贵族、王族。但是,他们的思想还是有可取的地方。他们允许妇女参加他们的团体,他们宣扬团结、平等,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特别是他们提出了,所有的生物和有机物都被看成是相互联系着得,他们都是灵魂的体现。我们要学习这个观点,因为在现如今,环境破坏严重,人类以环境为代价加快经济的发展,从而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自然污染,大自然也对人类进行了惩罚。我们要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做到绿化地球。所有的生物和有机物都是相互联系着的,若是我们破坏自然,自然必将给予我们惩罚。中国古代所说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是我们现如今要追求的。

第四,毕达哥拉斯学派对于科学的研究,特别是对于数学的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们把数和几何、物体结合起来,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面到体,从一元性到二元性,从直线到非直线等等。他们把数、宇宙学、音乐学联系在了一起,用数来阐释宇宙,用数来阐释音乐,用音乐学来阐释宇宙学。“万物皆数”对柏拉图影响至深,为此,柏拉图曾幽默地表述“神可能是几何学家”。哥白尼承认,毕达哥拉斯的天文学概念是他的日心说的先驱。“地是圆球”的观点使毕达哥拉斯提出“圆是平面上最美的图形”“空间中最美的图形就是球”,还有用“数”描述自然界的“和谐”及“匀称”,开创了用美全是数学的先河。

总之,希腊思想方式由于一种源于奥尔菲斯神秘主义的外来因素,从毕达哥拉斯学说开始转变,这种神秘主义对于希腊人的天性是一种格格不入的宗教崇拜,由于它和希腊思想的融合,产生了许多值得注意的新形式,对于随后的时期意义重大。更为有力、后果远为巨大的是较晚时期的毕达哥拉斯学说,通过柏拉图的中介作用,影响了后来希腊思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策勒尔. 古希腊哲学史纲. [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柏拉图.斐多篇.62B;法律篇.卷十,902B.

[3]马泰伊.毕达哥拉斯和毕达哥拉斯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元宇宙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篇6

【关键词】一多二元;一多不分;互系性宇宙观;传统中医

中图分类号:B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7-215-02

一、中西方两种语义环境

在西方人眼中,“一”是绝对的超脱于万物的造物者,“多”是主宰一切的造物者创造出来的许多的“个体”,“一”与“多”的关系是冲突的、对立的,“一”对“多”是绝对的、单线单向的主宰,“一”是主动的,“多”是被动的。而对中国人来说,万事万物的背后不存在一个绝对的、超越万物的本体,“一”与“多”的关系也不是隔断、对立的,而是互系性的。正如西方汉学家安乐哲指出:“所谓的互系性思维,是中国人基本的思维方式,而且是汉代以前就有的。”①在中国人的思维中,“一”与“多”的关系是不可分的,是互系性的、持续性的、延续性的,不可分的。

西方的形而上学是追求宇宙中唯一的、最后的、不变的真理,而中国人追求的是事物之间的联系。这也就是说,西方人是“求真”的,而中国人是“求道”的。中国人“求道”实际上求的是方法、路径,所以说“道可道非常道”②。中国人认为,“道”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具有无限性,小到个体内部,大到整个宇宙。中国人还认为,道是“阴阳”,无论是个体还是整个宇宙都是由阴和阳构成的,并且,阴和阳总是在运动中。因此,在面对不断变化的万事万物,中国人要寻求的是在变化当中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性,并且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来解决问题,所以说,中国人是“求道”的。

西方人认为有绝对的真理,而中国人认为真正的“真”不是绝对的,而是恰当、是恰如其分、是恰到好处。道家有“真人”,但道家的“真”与西方的“真”不同。《庄子・大宗师》里描述了真人的特点:“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毁,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③,道家的“真人”追求的“与物有宜”,也就是说,道家的“真人”强调的是与宇宙相适宜。当一个人达到了“真人”的境界,实际上已经融入宇宙万物之中了,融入道之中了。

二、中西方两种宇宙观

西方讲超绝的宇宙观,他们追求东西都是与上帝有关系的。他们认为,没有上帝就没有世界上的一切,西方整个思想传统追求的价值观念都是与上帝有关的。与西方人的思维不同,中国人的思维是互系性思维。中国人在追问万物是哪里来的时候,《易经》里表达的很清楚:“一阴一阳谓之道”,中国人通过观天、看地、看万物、看四季变化,最后总结出来就是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联系起来就是阴和阳,阴阳构成整个宇宙,整个宇宙就是个道,而道的问题就是整个宇宙之间的互系关系。

西方人看世界是上帝的、是一多二元的,而中国人看世界不是单个的,是互系性的。中国人认为人是很重要的,世界是天地人合一的,人是天地之心,人是跟宇宙联系在一起的,人是宇宙的连续性。在中国人看来,人身上包含宇宙中的所有因素,人是宇宙的精华,因而中国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西方人一多二元的思维使得他们把变化也看成是断裂的、分开的,而中国人则把变化看是是延续性的。在中国人看来,没有没有延续性的变,也没有没有变的延续性,这也是中西方思维最突出的差异,所以,中国人认为好和坏、长和短都是变化的,都是对比出来的,都是从相互之间的关系中来的。

早在《易经・系辞》当中就讲:“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④,“变”是别异性意义上的变化,“通”是连续性意义上的变化,“通变”就是连续性的变化,也就是说,从一事物变化到另一事物,从未间断,始终是连续性的变化。这种“通变”的思考方式实际上就是讲宇宙万物互动的本身就是互系性与连续性的体现,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使得中国人形成了与西方不同的宇宙观。中国的这种互系性的宇宙观,实质上是一种“心场”宇宙观,中国人讲道德和道就是一种心场的关系。中国人用“德”来表示天地,跟“道”比起来,都是“德”的关系。道和心,中国人把任何一样东西,都把它看成是在一个特定的场合下,就像森林和树木,在森林中去看树木的,而不是把树木单拿出来去看,也就是这个场心就是道,场是德,一切事物都是这样的关系。所以,中国的宇宙观就是心和场的互系性的宇宙观。

三、互系性宇宙观与中国传统医学

中国传统医学是建立在中国互系性宇宙观基础之上的,中国人看来,世界万物是变化的和互系性的,而人作为世界的精华,具备宇宙中的所有因素,因而人的内部也是根据外部的环境的改变而随时变化的。人若是像宇宙一样连续性的发生变化,那么人的身体内部就是通的,人就是健康的;如果这种变化在某一点静止了,堵塞了,就不健康了,人就会生病了。这种对身体的认识,是中国传统医学的认识,它提供了一种关于气的一种宇宙观,中国的传统医学实际上就是一种宇宙观。《黄帝内经》是传统中医的理论基础,它详细地论述了宇宙是什么、气是什么和人体是什么,并且它讲到的治疗方法和中国哲学是分不开的。

在中医中有几个非常关键的治疗方法,即“八纲辨证”、“辩证施治”⑤。“八纲”指人体生理上的八种状况,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并且这八种状况都不是本质的东西,都是表象,都是状态。“辩证施治”讲的是阴阳,实际上就是“通变”的意思,在变化之中找联系,然后,根据找出的状况进行治疗。中国的辩证施治与西方医学恰恰相反,中国人“辩证施治”找来源是什么,找状态之下哪出现了问题;而西方人找的是哪里病变了,西方医学要把病点找出来并且去掉。中医认为,一个点出了问题,只是表象,但问题的实质不在表象,中国人治病是治里,不是治表,而西方人是治表。所谓辩证就是根据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病症。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所说的分析不是西方人所说的analysis,西方人的analysis就是把事情切开,然后用显微镜去观察分析;而中国人的分析是掰开然后看里面是什么关系。西方是找确切点,而中国人是找关系,因为在中国人的思维中,一切都是不可分的,互相之间都是融通的,分不出界限。

中医中还讲“气”,气通人才有精神,人的生命才能继续。安乐哲认为“气”是一种活动性的能量的场。⑥这种“气”活动的生命的场,不仅仅是所有事都在这个场,万事万物都活动在这里,而且它还作为一种媒介,这种媒介使得所有万物都得以呈现出来,是由所有事物来构成的。中国人健身的方法也是从理解气开始的,是过程性的,是动态的。而西方的解剖学则不同,他们认为事物是不动的,是死的,不是生活在人体中,不是活的东西。中国的药方是整体性的,关系性的治疗方法,不是简单的排斥性。中国医学都有这样一种视野,这种视野把表象和体现看成是一种动态的,交织在一起的,是一种过程性的。作为一种生理学,必须是理解为很多对表象对症候进行分析之后的整个的感官。

传统中医还讲“体”,与西方孤立性质的“体”不同,中国人的“体”是相互联系的。传统中医中讲的“身体”,“身”和“体”表达的是两种意思,“身”表达的是与社会有联系性的,“体”表达的是动态的,呈现出作为精神上的和肉体上的统一。中医中的“身体”还被看成是时间性的,既是一种表象也是一种人的视野。西方研究的是死人,与西方的解剖不同,中国研究的是有生命的、与世界始终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把身体,只看做一种物体的东西的话,就违反了中国的互系性的宇宙观的看事物的方法。总而言之,中国传统中医是整体性,而西方的解剖学是切开的。

中医中还讲“精神”,精是把静止的能量变成动态的能量,充斥着肉体当中,被身体吸收以后,变成身体活动的精。中国传统医学把精和神都看成是气,气是产生生命的能量,精是把气运作的变化过程,所以,《庄子・知北游》中:“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气”⑦。当气凝结在一起的时候叫做精,当精散以后就变成气。气聚成形,精和气是生命的基础,而神是生命的表象,也就是说,生命活动本身的一种表象。何为生命?生命就是关系,关系存在,生命就存在。我们做的一切事情都是离不开互相之间的关系。

传统中医还讲“心”,心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体。中国人讲的心是一种延续性的过程,即使生理上的,也是心理上的,还是社会上的,不可以脱离开来,这就是中医。在中医中,所谓健康,就是没有阻塞,没有停滞,所有都在运动当中,都是通的。健康是一种动态的,是在变化的。如果想说心的话,就要把心放在具体的,充满关系的环境中去,也就是把心放在人的身体当中去,与身体分不开的正在跳动的环境中去。心还有一种主观的和社会性的维度,既有情感性的又有理性的这样的一个东西,这表达的是人所处的关系当中,和你所起的角色作用。中国人所讲的健康也就是从和睦的关系中来,和谐平衡的环境中。所以,身体的健康与周围环境是分不开的,健康是一种智慧,必须在任何关系中找到一个契合的度,只有这样做,才会达到不及不过的中庸状态。这种很适当的度,是中医所讲的人所达到的一种健康的状态。

与西方解剖学不同,中国传统医学所讲的“八纲辨证”“气”“体”“精神”“心”,都是建立在中国互系性思维、中国互系性宇宙观基础之上的。因此,应该将中西医学分别放在两种不同的语义环境中去,从而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中医和西医的差异,从而使得传统中医得以更好地发展。

注释:

①李明辉.孟子思想的哲学探讨[Z].“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史研究所,1995:47.

②楼宇烈.王弼集教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0.

③郭庆潘.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236.

④高亨.周易大传今注[M].济南:齐鲁书社,1979.

⑤王冰.黄帝内经[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

⑥安乐哲.儒家角色伦理学[M].美国:夏威夷大学,2011.

⑦郭庆潘.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375.

参考文献:

[1]田辰山.中西文明比照视野中的新儒学[N].人民政协报,2012(C03).

[2]田辰山.中国的互系性思维――通变[J].文史哲,2002(4).

[3]许建良.道家的真人及当代启示[J].哲学研究,2013(2).

[4]赵渭绒.西方互文性理论对中国的影响[M].成都:巴蜀书社,2012.

元宇宙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篇7

关键词:刚健有为;中国梦;历史演进

1 创化的宇宙人生

中国哲学的宇宙观,是大化流行、生生不已的宇宙观。《庄子·庚桑楚》界定“宇”为有实在而无定处可执者,界定“宙”为有久延而无始末可求者。古人把上下四方、东西南北之空间称做“宇”、把往古今来、古今旦暮之时间称做“宙”。宇宙就是无限的时空及其包含的一切。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庄子说:“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庄子·大宗师》)这些都是肯定一切事物莫不在变易之中,变易是这个世界最根本的事实,而宇宙是一个变易不息的大流。变化是普遍的,没有终极的,一切都在变动流转之中。

2 历史进程中的中国梦

中华民族在史前时代留下的神话传话说大部分表现了先民们开创世界的博怀、高尚情致和不屈意志,展现出古朴社会中人类所具有的美好精神品格。先民们为征服泛滥的洪水,不惜盗取天上的焦壤而被杀的鲧,上射九日下杀毒蛇猛兽的后羿,神农、伏羲、女娲、黄帝等企图征服自然,表现出为获得更多生活资料的愿望和坚强不屈的气概。

三代时期,殷商的神本文化转向西周的人本文化,周人所确立的“礼”,为后世儒家所继承、发展,以强劲的力量规范着中国人的生活行为、心理情操和是非善恶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治主义、民本主义、忧患意识乃至“天人合一”的致思趋向,皆肇始于此。

春秋战国是礼崩乐坏社会大裂变的时代,激烈的兼并战争打破了孤立、静态的生活格局,为文化传播提供了重组的机会。士阶层的崛起,意味着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

老子把三代的迷信思想全盘破坏,把人格神的观念连根都,而代之以“道”之观念。“道”是宇宙之实在,宇宙万有的生灭,皆是“道”的作用的表现,道是无目的地在作用着。人世的苦正是因为人有为造成,人类要无所为而为一切。老子着意于唤醒沉潜着的民族精神而复归于三代以前的自由思想。

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在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他始终坚持,“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论语·泰伯》)的人生准则,决不与黑暗统治同流合污,因而赢得了人们的尊重,成为后世坚持独立人格、保持自尊自重高尚气节的榜样。孟子明确表示,生存和道义,都是可贵的,但如果二者不可兼得,则“舍生取义”(《孟子·告子上》)。他认为应有“大丈夫”的气概,这种坚持独立人格和气节,不为物质利益或暴力所诱惑、所屈服的顶天立地的精神,成为烛照中华民族奋然前行的精神力量。

从战国到清代,历时两千年,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思想,可以说是深入人心,为全社会所接受,不仅对于知识分子,而且对一般民众也产生了强烈的激励作用。“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所作为也。”(《史记·太史公自序》)这段有名的记载,反映了中华民族愈是遭受挫折,愈是奋起抗争的精神状态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了救亡图存和民族自强而进行了卓绝的斗争。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的学生冯桂芬提出了“若要雪耻,莫如自强”的口号。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正是打着“自强新政”的旗号出台。严复强调,中国要自强,必须在“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自强之本”上下功夫。康有为在著名的《公车上书》中,也以《易传》的刚健、有为、尚动、通变原则作为“变法”的理论根据。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邹容写的《革命军》,更是把“革命”看成“世界之公理”、“天演之公例”。他们无一例外地都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刚健自强思想的深刻影响,把它作为精神动力,并赋予新时代内容。“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共产党人以“愚公移山”的精神,领导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国以后,又以坚忍不拔的毅力,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探索,都是对中国文化中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自觉继承和发扬光大。可以说,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仍然是中国近现代优秀文化中的活的灵魄。

3 刚健有为的中国梦演进的思考

3.1 幸福的人民梦

2013年3月17日在全国两会闭幕式讲话中,同志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两大功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和成熟定型成大事。第一大能力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五年以来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26.6万亿元增加到51.9万亿元,跃升到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获得了极大的改善。第二大能力就是成熟定型成大事。我们的制度不断成熟定型,其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逐步提升。比如我们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既是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也是人民幸福的基础。

3.2 伟大的民族复兴梦

2012年11月29日,同志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时时讲话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再次以蓬勃创新的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使中华文明中所蕴含的刚健有为的创新精神在新时代再次迸发。

4 总结

从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可以看到,每个历史阶段都留下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身影,给予一代又一代人昭示。中华民族是一个注重创新的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一个突出表现,是“日新”、“革新”的观念在历史实践中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并积极促进“顺乎天而应乎人”的社会变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把这种创新精神、创新局面再次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中华文化史》,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十报告学习辅导百问》,本书编写组编著,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

[3]《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三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4

[4]《张岱年全集》,第5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

[5]牟宗三:《历史哲学》,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4

作者简介

元宇宙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篇8

关键词:太虚;阴阳之气;无本论;气本论

The Rectifications of Meanings of Zhouyi:

A bridge of transformation from ontology of non-existence to that of Qi

Abstract: The Rectifications of Meanings of Zhouyi is an annotative book compiled by KONG Ying-da (574-648) of the Tang Dynasty for the Commentaries on Zhouyi by WANG Bi (226-249). It summarized and developed the school of Han Yi and improved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Han Yi to Song Yi. In addition, the Rectifications of Meanings of Zhouyi became an intermediate link of transformation from WANG Bi's ontology of non-existence to ZHANG Zai's ontology of Qi. This transformation linked by KONG Ying-da was mainly marked by his expound of the concept of Tai Xu (the Grand Void)and interpretations of the Qi of Yin and Yang.

Key words: the Grand Void; Qi of Yin and Yang; ontology of non-existence; ontology of Qi

《周易正义》是唐太宗命孔颖达撰写《五经正义》时写成的,“《周易正义》继承隋朝尊崇王学的传统,采王弼注和韩康伯注,并对王韩二注逐句加以解释,被称为孔《疏》”[1](第50页)。孔颖达以融汇象数易和玄学易为旨志,既推崇王学义理,又兼取象数,并且以象数补王学之不足,重新肯定了象数的价值。孔疏中既有玄学的清淡简明之风,又有汉易的古朴重实之气;既明天道,又明人道;总结并发展了汉易,是汉易转向宋易的枢纽,同时也是王弼“无本论”向张载“气本论”转化的桥梁,在易学发展史以至哲学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周易正义》中“无本论”向“气本论”转化的揭示,对我们更深入地把握易学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一 、“无本论”与“气本论”

“易学哲学中的本体论学说,因易学的发展,曾有过四种影响大的派别:一是魏晋以王弼为代表的无本论;二是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理本论;三是南宋以杨简为代表的心本论;四是北宋张载和明清之际王夫之为代表的气本论。”[2](第335页)

无本论是王弼玄学易的本体论基础,他认为“无”是世界的本原,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并且论证了无形无名是宇宙的本体:“名则有所分,形则有所指。虽极其大,必有不周;虽盛其美,必有忧患。”(王弼《老子道德经注》)即凡有形的东西都有分界,都是以自身所特有的形名的规定性为其存在的前提,而此规定性不管有多大,总有所分所指,所以规定性也就是限定性,那么,以无为本就是必然的结论了。王弼通过《老子注》、《周易注》阐发了他的“以无为本”的玄学思想。

“气本论”是由张载开其端,其后经过朱震、罗钦顺、方以智等人的阐发,到王夫之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持“气本论”的学者在阐发易理时有一共同特征,即以阴阳二气的变化法则解释卦爻象的形成及变化,进而以二气说解释卦爻辞与卦爻象之间的关系。

张载的气本论受孔颖达《周易正义》的阴阳二气说的启发,将太极理解成为阴阳二气的统一体,他以“一物两体”解释“太极”,认为太极之气无性,其凝聚则为天地万物;其散开,万物又复归于太极之气。个体有生灭,气则无生灭。张载气本论的重点不在上下道器之辨的传统形式上,而是在于主体如何通过尽性的活动来体验性所蕴含的有无、虚实的统一。在这里,关键是要认识到本体自身就是有无、虚实的统一,张载想寻求一个既立足于气又永恒不变的宇宙本体,此本体不是绝对的虚无,又要超越具体的实在,从而构成了一种既虚又实的东西,从本原而言,这就是太虚;从本原与现实、虚体与气化的和合来说,这就是性。张载曰:“太虚无性,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至静无感,性之渊源,有识有知,物交之客感尔。客感客形与无感无性,惟尽性者一之。”(张载《正蒙·太和》)无形太虚是气的“本体”,本体就是气的本来状态,而作为气的暂时状态,就是所谓“客形”的散聚变化。可以看出,张载的气本论,以太极为太虚之气。太极自身包含两个方面,既非一,又非两,而是一中含两,就是阴阳二气的统一体。这一思想对而后的易学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气学派的易学家像明代的王廷相,以至王夫之,都继承发展了此种太极说。理学派的杨万里,象数派的朱震、方以智等都受其影响。即使理学派大师朱熹,在其《周易本义》中,也以太和为“阴阳会合冲和之气”。

清代的王夫之受孔颖达《周易正义》的影响,继承并发展了张载的气论学说,他以阴阳合一的实体为太和,提出“太和氤氲之气”,用来解释太极本体的内涵。他一方面认为,阴阳二气作为世界的本体,其特性在于合一,即相成相济,融为一体;由此太和氤氲之实体,阴阳二气才能发挥其动静、聚散、清浊等性情功能。另一方面认为,阴阳合一实体具有运动性能,其运动的状态成为“氤氲”。由此看出,王夫之以“太和氤氲之气”为太极,认为太极之气自身具有运动的性能,其展开为天地万物,其作为宇宙的本体,则寓于一切个体之中。在哲学意义上,他不以虚无实体、理或心为太极,而以阴阳二气合一之实体为太极;然而就筮法而言,他不以“不用之一”为太极,而以五十数总和为太极。关于太极与两仪、四象、八卦的关系,王夫之认为,“易有太极”是说八卦或六十四卦本来就具有太极,并不是先有一个太极实体而后生出两仪、四象、八卦的关系,也就是说太极到八卦、六十四卦,并没有一个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太极本来就蕴含着一切卦爻象,其展开则表现为两仪以至六十四卦之象,每一卦每一爻又具有太极全体,太极又不在卦爻之上,一切卦爻象乃太极自身的显现。这是用程朱学派的“体用一源”说解释太极与仪象卦爻的关系。在道器问题上,提出了“无其器则无其道”,认为理器是气运动变化的条理和形式,从而在哲学上导出太极之气作为宇宙本体的结论。王夫之的“二气相交入而包孕以运动之貌”(《周易内传·系辞下》)的氤氲,就是阴阳二气相互渗透,其中包含着运动的本性,从而扬弃了张载追求世界本原的清虚状态的观点,深化了张载的气本论,可见,孔颖达的“太虚”阴阳二气说,在从王弼的“无本论”的玄学本体论到张载和王夫之的“气本论”的宇宙本体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二 、“太虚”说:“无本论”与“气本论” 的疏通

孔颖达从“无本论”向“气本论”转化的主要标志,是他对“太虚”概念的阐发。他说:“是太虚之象,太虚之数,是其至精之变也。由其至精,故能制数;由其制变,故能制象。”(《周易正义·系辞上疏》)可以看出,孔颖达讲的“太虚”,就是指阴阳之气,并且有数、有象,已经不是虚无的太虚,而“太虚”是阴阳之气,因无形体,无造作,故称其为“太虚”。这表明孔颖达已经从玄学的贵无论中摆脱出来而向“气本论”过渡。

王弼在《老子指略》中说:“夫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必生乎于无形,由乎于无名。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王弼又认为,占筮时用的五十根蓍草,抽出一根不用,只用四十九根,这不用的一根看似无用,但其它四十九根,通过四营而成卦,都依赖于此“不用之一”,这个“不用之一”,就象征宇宙的终极原因,也就是“太极”。这“太极”无形无象,没有任何规定性,却能统率有形的万物,因而成为宇宙的本体。在这里,王弼把宇宙的本体“太极”看成是“虚”,是“无”。也就是认为太极虚无。

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抛弃了王弼的太极虚无说,继承和发展了汉易的元气说,他说:“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故老子云:‘道生一’,即此太极是也。又谓混元既分,即有天地,故曰‘太极生两仪。’”(《周易正义·系辞上疏》)可见,孔颖达扬弃了太极虚无说,认为太极为阴阳合一的元气。也就是说,《周易正义》否定了王弼派的虚无实体说,重新肯定了汉易的太极元气说,为张载的气本论奠定了基础。张载的“有气方有象”的命题,就来源于孔疏中的阴阳二气说,从气一元论出发,以气为形而上,有形之物为形而下,认为个体事物的生灭,只是气的一聚一散,气散仍回到太虚中。张载认为,无形之气是万物的本性,万象是气的表现形式,认为气充满虚空,其凝聚则为万物,并且气和有形的万物都是客观的存在。

关于王弼的太极,孔颖达有如下的解释:“蓍所以堪用者,从造化虚无而生也。若无造化之生,此蓍何由得用也?言‘非数而数以之成’者,太一虚无,无形无数,是非可数也。然有形之数,由非数而得成也。即四十九是有形之数,原从非数而来,故将非数之一,总为五十。故云‘非数而数以之成也’。言‘斯易之太极’者,斯,此也。言此‘其一不用’者,是易之太极之虚无也。无形,即无数也。凡有皆从无而来,故易从太一为始也。”(《周易正义·系辞上疏》)这里的“太一”、“虚无”是指自然,而孔颖达在其释《系辞》文“分而为二以象两”时说:“‘分而为二以象两’者,五十之内,去其一,余有四十九,合同未分,是象大一也。今以四十九分而为二,以象两仪也。”(同上)此处对太极的解释,显然与王弼不同,就蓍法说,此是以四十九根蓍草合而未分为太极,而不是以其一不用之“一”为太极。孔颖达这一表述,就蓍法来讲,是对王弼大衍义的扬弃,他把“一”解释为“自然”,将“太虚”视为天地阴阳自生自化,无为而自然,而不是虚无,这是对王弼以无为本的改造,确是易学史上的一大发展。唐代的崔憬,宋代的胡瑗、朱震和朱熹,都吸取了这种观点来解释大衍义,从而扬弃了从汉易学以其一不用的“一”为太极的观点,对后来易学的发展起了很大影响。

孔颖达《周易正义》,肯定了王弼宇宙本体论取代汉代宇宙生成论的成果,扬弃了王弼的虚无实体说,重新辩证认识了汉易的太极元气说,成为宇宙本体论的“无本论”向“气本论”转化的桥梁。

三、阴阳说:“无本论”向“气本论” 的转化

孔颖达《周易正义》对王弼的易学进行了改造,从而扬弃了玄学派贵无贱有的思想,将玄学的贵无论引向了崇有论,并通过崇有论,重新肯定了汉代元气说和阴阳二气说,提出了卦爻的变化以及天地阴阳的变化,都是无心而成,不体现造物主的意志等变化,从而把王弼的“无本论”引渡到“气本论”。

值得注意的是,孔颖达在扬弃“无本论”的基础上改进了汉易的元气说。他试图借助于王弼的“无本论”思想把汉代的元气说从宇宙生成论扭转到本体论,这一努力为后来张载的气本论奠定了基础。从历史上看,《淮南子·天文训》为汉代的宇宙发生论奠定了基础。它所依据的哲学思想是《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说,以“一”为混沌未分的元气,二为阴阳二气,认为阳气清轻,上升为天;阴气重浊,下降为地;天地形成后,万物就陆续产生了。《易纬·乾凿度》中说:“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也。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离,故曰浑沦。”认为任何物体皆有气形质三个方面,并且此三个方面存在于太极元气中,将太极看成是世界形成的物质要素。又如《春秋纬·说题辞》说:“群阳精也,合为太乙,分为殊名。”“合为太乙”指太极元气混而未分,称其为“太乙”即太一,意味着太极元气乃太一神的化身,将太极神秘化。纬书的这种太极观对东汉经师产生很大影响,例如马融以卦气说解释大衍之数五十,以其一不用的一为太极,以北极星解释太极。王弼则一扫汉代从宇宙生成论讨论太极的思路,提出了太极为虚无实体的“无本论”思想。

孔颖达《周易正义》重新肯定的元气说,超越了汉代用元气、阴阳二气解释世界形成过程的宇宙生成论模式,不再把气看成是生成世界万物的物质要素,而是将阴阳二气看成是世界的本原,也就是开始用本体论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因为宇宙生成论是探讨天地万物的生成发展过程,而宇宙本体论是探讨天地万物存在的原因和根据,即本体论还要追究这个过程背后的终极原因。所以,汉易把阴阳二气看成物质世界的构成要素,属于宇宙生成论;而孔颖达则把阴阳二气看成了支配物质世界变化发展的法则,有了明显的本体论取向。孔氏在疏《系辞

元宇宙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范文

元宇宙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篇1【关键词】 张景岳 《太极图说 生理模式 病理模式谢观在《 中国 医学源流论》中说:“唐以前之医家,所重者术而已,虽亦言理,理实非所重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