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报告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2-15 17:22:59浏览:808

可再生能源报告

可再生能源报告篇1

关键词:环境报告书;企业社会责任;运作效率;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报告的产生背景

进入工业社会以来,全球经济迅猛发展,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也使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然而在这背后,人们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水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资源短缺等等。这些问题不断干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与此同时,经济的进步带领人们走进了知识高度发展的文明社会,人们逐渐开始有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因此在现代社会,利益相关者不仅会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会重视企业的经济活动对环境、资源以及社会的影响,对企业环境信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环境报告书就是为了满足这些信息需求而产生的。环境报告书是反映企业及其所属业务部门和生产单位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环境影响,以及为了减轻和消除有害环境影响所进行的努力及其成果的书面报告[1]。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愿景和战略,保护环境的承诺,为减少污染所建立的管理系统或政策,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在环保方面取得的业绩,对环境风险的评估等各种各样的企业环境信息。通过编制环境信息报告,企业能够向外界披露这些信息,满足各领域对信息有所需求的信息使用者。

二、环境报告的重要性

(一)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学术报告《共同的未来》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要着眼于社会效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长期有效的发展。而且企业立足于社会,享受自然资源以及社会给予的保护和权利,有责任回馈社会,并对除股东以外的其他社会成员如消费者、员工等乃至人类后代负责。

环境报告书披露了企业与环境的关系,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以IBM公司2011年的环境报告书为例,该报告:一、解释公司在保护环境方面的投资以及回报,向股东和债权人说明资金是如何运用和回收的;二、阐述公司所使用的材料和技术对环境无害,让消费者以及环保组织等放心;三、描述对排放有害物质的严格控制,致力于降低排放;四、介绍对产品的管理,包括产品的包装、安全性、回收与再利用等,控制每个环节不伤害环境,尽到对环境和对未来的责任;五、介绍与能源和气候相关的项目,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购买使用可再生能源等。这份环境报告书向全体社会成员表明了IBM公司与环境的友好关系和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决心以及致力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承诺,塑造了良好的公司形象,让外界更信赖IBM公司,让消费者更愿意购买IBM公司的产品。

(二)降低企业负面影响

环境报告书除上述内容外,还可以包括对与企业相关的环境污染或资源浪费等负面事件的回应,包括紧急事态的处理、管理办法、向外界道歉以及对未来的承诺等等,有效的回应能降低事件对企业的负面影响,保护企业形象,尽量减少公司未来将面临的损失。

以英国石油公司BP为例,该公司因操作不当以及监控不力,在2010年发生漏油事件,即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海洋遭到严重污染,周围的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湿地和海滩被毁,居民的健康受到影响,当地旅游业、渔业遭受严重打击。这次事件对BP的负面影响极大,因此从2010年开始,BP公司每年的环境报告书都包括了对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的回应。2010年的环境报告书详细介绍了对事件的调查和回应:包括衡量对环境的影响,对当地居民和社区的赔偿、对油污的清理工作等,也包括了对未来保护环境和资源、支持当地渔业及旅游业的承诺等内容。2011年和2012年的环境报告书则继续跟进漏油事件的最新动态,BP公司表示“利用从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吸取的教训”,设立了专门的项目来增强安全和风险管理。通过这些环境报告书,社会看到了BP公司的努力,谴责也逐渐减少。公司的声誉虽然暂时还无法挽回,但负面影响已显著降低。

(三)提高企业运作效率

编制环境报告书时,企业需要收集公司各个流程的信息,包括原材料的采购与使用、加工处理、产品的包装运输、科学技术的使用等,然后进行归纳总结,筛选编制报告所需要的环境信息。相关人员在采集这些信息的同时,也对公司的业务流程进行了监督,使得资源浪费和低效率操作的概率降低。除此之外,为更高效地采集、披露和利用环境信息,企业可以建立专门的系统来监控整个企业的运作,在控制环境污染,监管资源浪费和低效使用的同时,有效提高整个企业的运作效率。

以日本东芝集团2012年的环境报告书为例,该集团环境报告书的生产流程部分详细记录了产品的“绿色生产”流程,并用流程图表示各个细节,解释了在各环节中集团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温室气体的排放等,同时计算了生产流程的生态效益。东芝集团在收集这些生产流程环境信息的同时,充分了解了每个环节,奠定了流程优化和流程再造的基础,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提高了生态效益。东芝集团的环境报告书还包括“绿色产品”、“绿色科技”、“绿色管理”等部分。其中“绿色管理”这一模块阐述了企业一整套环境管理的机制,包括环境成本控制、环境会计审计、外界对企业的评价等,表明东芝集团建立的机制能够对企业的运作进行严格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

三、中国的现状

环境报告书在国外早已盛行,而且国外企业并不仅仅局限于环境报告,而是采取编制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形式,既披露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污染排放、资源使用效率等,也披露经济活动对人文社会的影响,如提高(企业扩张)或降低(企业裁员)就业率,公司占地对当地娱乐设施的影响、是否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等。相较而言,中国在环境报告书以及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方面非常落后,企业通常都不会编制环境报告书,披露环境信息也仅是在会计报表附注里作出简要说明,而进行环境成本核算的更是少之又少。这主要与我国的会计制度与法规有关。尽管我国已制定并颁布了不少环境法律法规,但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法制体系,涉及环境因素的会计法规几乎是空白[2]。会计制度与法规不健全,对企业的环境信息监管力度不够强,再加上企业对环境报告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企业不重视环境报告书的编制以及对环境信息的披露,甚至是不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相对于其他社会成员而言,企业的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最大的。要想做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先从企业做起。因此政府应该完善会计制度,制定关于环境会计的法规,要求企业,尤其是对环境有巨大影响的企业,如重工业、石油天然气行业、印染业等行业,规范编制环境报告书,披露企业环境信息。

参考文献

[1] 李静江. 企业环境报告和环境报告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42.

可再生能源报告篇2

世界银行中国可持续发展局局长羿艾德表示:“中国过去30年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我们编写这份报告的目的之一就是宣传中国的丰富经验和教训。”到2009年底,中国小水电总装机约5500万千瓦,成为全球小水电装机最多的国家;风电装机达到2268万千瓦,而且仍保持高速增长;生物质发电装机400万千瓦;光伏发电30万千瓦。无论以哪种标准来衡量,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都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中国的小水电装机已经引领全球,风电装机排在美国之后位居全球第二。

世界银行高级能源专家、研究课题负责人彭喜明说:“自从2005年中国颁布《可再生能源法》以来,中国综合采用了多种政策手段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这些政策手段包括风电特许权,生物质发电的固定上网电价政策及后来推出的风电固定上网电价政策,以及针对各发电公司、各省还有将来可能针对电网公司的强制可再生能源份额政策等。”

2005年2月颁布的《可再生能源法》为中国规模化发展可再生能源、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并实现其能源安全、减少污染和扶贫的目标提供了平台。2007年颁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将达到总能源消费的15%。政府正在考虑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进一步提高,从原规划的3.6亿千瓦提高到5亿千瓦,对应电量从1.49万亿千瓦时提高到1.82万亿千瓦时。报告认为,中国政府如果确认要达到这一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目标,将给国内及全球环境带来巨大效益,相应2020年非化石燃料将达到总能源消费的15%以上。这一新目标也意味着中国将降低国内环境污染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放到了一个更为重要的位置,并将打造全球领先的可再生能源产业。

报告建议中国可以考虑采用以下方式更有效地实现这一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目标:加快水电发展:在妥善处理水电开发的环境和社会影响的前提下,加快水电发展及现有水电的改造,可以降低实现可再生能源新目标的总成本(因为水电比煤电更具经济竞争力)。加快发展水电可以在不增加整个可再生能源开发方案总成本的同时,实现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目标。尽快改善风电的开发质量:中国目前的风电发展速度很快,但也存在一些质量方面的问题——风电运营及入网方面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风电开发的效果。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风电开发的代价将因为低效率而变得很高,可能使得风电发展的新目标得不到实现。鼓励省及区域之间的可再生能源交易:在实现全国总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新目标的前提下,如果允许各省进行可再生能源交易,可再生能源交易量可以达到3600亿千瓦时,占新目标的42%。更重要的是,这种交易可将实现全国可再生能源新目标的成本下降约56~72%(与不允许交易方案相比)。

可再生能源报告篇3

记者从商务部获悉:近日,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受商务部委托,编制了《中国再生资源行业发展报告(2013)》。《发展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已达10 多万家,从业人员约1800 万人,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轮胎、废纸、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报废船舶等八大类别的主要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为1.6 亿吨,回收总值为4817.1 亿元。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介绍,回收利用再生资源与利用原生材料相比,节能减排效果显著。按照回收总量计算,2013 年回收再生资源可节能17272.5 万吨标准煤,占全国总能耗量37.5 亿吨标准煤的4.6%,减少废水排放1120136.7 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77 万吨,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357550.9 万吨。

4 月美家具工厂订单首次大幅上涨13%

根据美国高点知名会计财务咨询公司SmithLeonard 的调查报告,今年4 月份,美国家具工厂的订单量与去年相比实现了13% 的增长,这也标志着今年以来的首次2 位数增长。2014 年的订单状况为,1 月份上涨了2%,2 月份下跌了2%,3 月份上涨了9%。

汉高9.4 亿欧元收购Spotless 集团

汉高股份有限及两合公司日前与私募股权公司BC Partners 介绍的基金签署合同,全资收购了位于法国塞纳河畔讷伊的Spotless 集团公司。本次收购( 包含债务) 估价为9.4 亿欧元,将会以现金交易。

可再生能源报告篇4

会计报告的首要作用是将信息反映给信息使用者,使得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可以充分了解企业信息,因而它可以使企业以及其利益相关者关系更加紧密。编制会计报告尤其有利于增加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会计报告的发展应该跟上经济的发展步伐,对于会计报告的改进也引起了会计界的广泛研究。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人力资源是产生财富的重要因素,由于高端人才稀少,所以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只有增加人力资源投资,争取人才,方能在日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同样,鉴于人力资源如此重要,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对于人力资源的相关信息也希望全面掌握。这样便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以人力资源的相关信息为基础,辨别企业的竞争能力和企业以后的发展情况。但是,当今的会计报告内容反映人力资源的信息不多,使得目前会计报告使用者的需求不能得以实现。

在很多企业中,人力资源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却不能得到全面有效的披露,这对于许多企业来说会由于报告的不完整性对于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造成影响,甚至带来损失。由此可得,当今会计报告信息披露的内容以及方式已不能满足报告使用者对于人力资源信息的要求。所以,应该把人力资源信息增添到传统会计报告中予以反映。本文以此为背景,研究人力资源会计报告。

二、传统人力资源报告的局限分析

(一)人力资源会计的资产负债表研究

资产负债表是用来披露公司在指定日期的财务情况的静态报表,通过加入人力资源会计账户和会计科目,就可以建立比较完善的人力资源会计核算体系。人力资源相关信息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披露包含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是人力资源成本相关信息,建议把人力资产独立设置一个科目披露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项目下,另外可以通过设置“人力资源成本”等科目予以披露企业员工的历史成本。另外一个是人力资源权益的相关信息,建议通过设置“人力资本”科目进行披露企业包含的劳动力方面的投资。

因为人力资源会计科目包含传统会计科目,以此为基础,再在其中加入了与人力资源相关的会计科目,因此就报表格式而言,调整后的传统财务报表格式即为人力资源报表格式。

国家对劳动者权益越来越重视,其重要程度不可忽视本文对资产负债表进行改造时,与他人的有关研究相比,在正式提出了劳动者权益的同时,对其内容进行了细分,即分为了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公积,简化了有关科目,如人力资本,这样可以在总体上与前面的人力资产相对应,这样可以让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直观形象的了解。

(二)人力资源会计的利润表研究

利润表是用来披露企业在某段时间内生产和经营效果的动态报表。在传统会计利润表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便是人力资源会计的利润表。可以在传统会计利润表的基础上,增加“人力资源成本费用”科目,这可以体现企业在人力资源相关方面产生的费用以及人力资产的摊销,另一方面也应调整“管理费用”科目披露的内容。产品制造成本包含人力资产费用,属于在产品销售成本;由于特殊因素导致的人力资产损失,视为特殊项目,独立披露于损益表中。除此之外,可以通过设置“人力资源投资净增减额”科目反映人力资源的投资收益情况。

从企业的本质来看,企业就是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以及一系列有关的契约而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企业就是充分的利用其拥有的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进行相关的生产和服务,以取得收入,创造利润,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在现有的条件和环境下,很难逐一的区分企业所取得的收入中具体哪一笔是人力资源所创造的收入,哪一笔是非人力资源所创造的,从而据此来编制一个相对独立的人力资源利润表。即使在现有的条件下能够勉强的通过人为地主观判断去区分,所形成的报表的信息也是不科学、不可取的,很难如实可行的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状况。

(三)人力资源会计的现金流量表研究

由于传统的现金流量表并未过多的考虑人力资源信息的披露状况,因而对于由人力资源的变动所形成的现金流量笼统的归结在了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中关于人力资源投资的部分予以包含,然而在我国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的背景下,这么做是不可取的,并且从此经济获得本质来看,再将人力资源的变动所形成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放到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中是不符合经济实质的。

因此,与其他的有关学者的相关研究有所区别的是,本文认为要将这部分的现金流量放到在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中,即在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中增设人力资源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以及人力资源投资所支付的现金这两部分,予以反映相关的人力资源信息,是比较符合经济实质的,并且能够满足相关的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四)传统人力资源会计报告存在的问题

由于企业日常的会计处理中并没有使用传统的人力资源会计报告,因此,我认为,传统的人力资源会计报告虽然有一定的价值,然而同时也存在某些不足。

在我看来,不应该直接将人力资源相关信息加入到传统的财务报表中,应该编制具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会计报告》,以此披露企业的人力资源相关信息。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使报表的使用者运用完整的传统财务报表,而且也能够单独列示人力资源相关信息,从而使人力资源相关信息得到重视,使人力资源信息尽早在会计报表中披露。

三、人力资源会计报告的改进研究

(一)人力资源会计报告改进的意义

就企业的员工而言,编制专门的人力资源会计报告有利于员工更好的认知自己,从而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员工可以明确自身职责与企业的长期目标,制定自身的工作计划和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和能力,形成员工和企业的利益双赢。

就企业而言,通过运用新型人力资源会计报告能够充分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相关信息情况,信息使用者结合企业本身状况,通过分析相关信息,做出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计划,以便在面对重要事项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另外,对企业利益相关者而言,通过这种报告可以在不改变现行会计报告的基础上提供专门的人力资源报告,既满足了对于人力资源信息的需求又不影响目前会计报告的准确性,使利益相关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相关情况。

总之,新型人力资源会计报告由于不改变现行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加之全面披露了人力资源的相关信息,更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二)人力资源会计报告改进的内容

假使把所有职工均看作人力资本从而进行确认和处理,不单只有悖于成本效益原则,还有悖于重要性原则,不仅没有理论支撑,在实际中更是不可行的,所以,人力资源会计并不是适用于所有行业。

可再生能源报告篇5

一、 报业广告只看重收益而不重视研发

恢复报业广告20年来,报业经营者以及报业集团的领导层几乎关心的都只是广告到款状况,而没有考虑作为一个行业的发展所需具备的硬件条件和相关人才的储备。据我了解,任何一个行业都没有像报业广告这样急功近利的。20年来,全国报业几乎没有出现过像样的文案团队、也没有一个屡有创新的广告制作团队。依靠别人的头脑来滋润自己的广告操作方式,造成了报业广告经营研发的缺失和广告发展的先天不足。于是,面对行业波动就只会大惊小怪或者唉声叹气。报业广告就在这种情况下走过了20年,且有不菲的广告收入。比起其他行业,报业在垄断资源上坐享其成了20年,如今再同其他行业一样来说研发,难道还不应该吗?

曾翻阅了中国广告20年获奖作品获奖文案名单,全国报业几乎榜上无名,说明在这个领域报业完全丧失了话语权。反之,要想让一个没有报业从业经历和体验的文案和制作做出一个符合报纸报性的广告作品来,又实在勉为其难。可以这样说,目前报纸广告创意制作几乎还停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水平,俗套、老套的制作使得报纸广告的影响力大打折扣,导致报纸作为一种传媒形态,比电视和新媒体逊色不少。就全国广告市场而言,除了广东、河南两省,电视发展势头已经远远盖过报纸,同样是传统媒体,电视广告文案和广告制作水平某种程度上已超过了电视其他品类节目。精湛的画面、前卫的电脑特技、新颖的拍摄技巧、不惜代价的明星代言形象等电视广告独到手段,大大提升了电视广告效果,电视节目和电视广告的同步发展为电视广告收益打开了空间。我们现在记忆犹新的电视“万宝路”广告,时过20年,仍然让人难以忘记那充满阳刚之气的画面。可以想见,如果没有创意,能产生那么强烈的广告效果吗?同样,近期电视“奔驰”广告,一个可爱男孩在泥土里埋下一辆玩具车,再倾心浇水,最终“梦想成真”,没有不凡的构想,根本不可能诞生这种令人震撼的广告作品。

也许,有人会说平面报纸毕竟不能同动感电视相比,其实报纸广告的利器是文字和照片,不同的视觉会产生不同效果,如果报纸广告的文字让人过目不忘,其广告效果同样会有强烈的市场反响。今天的报纸办得如此出色,是因为报纸采编队伍人才辈出;今天的报纸广告效益不断下滑,是因为报纸广告从来就没有创意、文案、制作高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报纸广告经营队伍中如果只有整天堆着笑脸的业务员,而没有令客户尊敬的文案大侠,居高临下的客户是不会沿用过去那种“广种薄收”的广告投放手法,投放广告是为了产出经济效益,这是一种市场规则,成熟的广告市场很难再会有靠游说揽得广告的机会。认识今天的报业广告市场,研究今天的报业广告客户的需求,面对客户能够提供让其难以挑剔的方案计划,是今天的报业广告研发的主打方向,如果再辅以出挑的文案和颇有功力的制作,报纸广告至少可以打开制约发展的其中一个瓶颈。

二、报纸印刷对广告而言不能仅以符合国标而满足

随着广告主对广告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作为报纸来说,其目前印刷质量显然已经跟不上广告市场发展步伐,在清晰的电视画面和精美的杂志印刷的对比下,报纸印刷的国家标准很难达到表现报纸广告诉求的目的,报纸印刷质量低下很大程度挫伤了广告主向报纸投放广告的积极性。因此报纸印刷质量也成为了制约报纸广告发展的第二个瓶颈。

报纸印刷质量低下的原因在哪里?

(1)广告制作人员对报纸印刷要求不熟悉。作为广告制作,某种程度上追求的是一种完美,然而新闻纸同其他纸品对油墨的吸附力是不同的;纸面的光洁度不同表现出的广告制作效果也不尽相同;新闻纸印刷要求同广告制作的精细程度也有差距。上述因素构成了广告制作的打样稿的视觉效果与报纸出版的实际画面出现了差异。没有报纸从业经历的广告制作很难寻找到与报纸印刷相匹配的制作感觉,于是广告商就成了广告主与报纸之间吃力不讨好的尴尬角色。

(2)目前先进的印刷设备与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不平衡。同样的印刷设备、同样的新闻纸、同样的广告,各家报纸之间印刷出来的效果大相径庭。报纸与报纸之间因为此类印刷质量的不同,使得一部分报纸广告流失严重,我曾进行过这样的调研,如果一家广告经营额达到6亿元的报纸,如果因为印刷质量问题其广告流失一般不少于5000万元,如果再加上印刷不符合广告主要求而产生赔款,一家报纸的广告经营总额将因此而减少10%。

(3)印刷业国家标准是否就是衡量广告印刷的标准。报纸的印刷标准同广告主对广告印刷的心理要求存在明显差距,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报纸的印刷已经达标,但是从广告印刷效果上看又不尽如人意,印刷厂对这个问题如何看待直接影响到报纸的广告经营。从大局或全盘考虑,印刷厂可以在印刷企业的国家标准上再上一个台阶,反之,达标为限不再追求更高印刷要求。作为印刷厂有一个自我加压和减压的区别,毕竟广告主的心理要求是软指标也是无形指标,国家标准是硬指标、是衡量产品是否合格的唯一标准,于是报业广告部门和报业印刷部门的局部矛盾因此而产生并且很难妥善解决。

综观以上原因,解决问题的途径仍然在报业集团内部,广告制作借助他人是障碍之一;报业内部没有精通制作技术,不能向广告客户清楚解释新闻纸印刷要求和效果,造成外部制作和内部印刷难以匹配是障碍之二;能否提高印刷厂操作工人技术水平和工作责任性是障碍之三;能否将提高报业集团经济效益看作共同的经济目标责任是障碍之四。可以说,搞好报业广告经营,事关报业集团的生存,共同的理想和目标维系着每一位报业集团员工的切身利益,其间必要的协调和配合又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棘手问题。目前报业集团内部之所以没有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是以往没有认识或者认识到又发生了组织功能上的缺位。管理产生效益,内部的科学管理和科学运作,对于报业广告经营至关重要,同时也反映了报业集团内部对广告经营的一种支持、默契配合和自觉补位,反映到报纸广告市场上,是一支团队的综合素质和对外的一种报业形象,也许今天尚难真正做到,但要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

三、报纸广告经营的成败,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计划上的成败

报纸广告发展到今天,以往的业务来源靠的是广告客户上门和广告公司两种渠道,我们不能说这两种渠道有什么不好,但是在激烈的广告市场竞争中,坐等只能是一种被动。现在乃至今后,广告大客户投放广告均有明明白白的计划和市场调研下的广告效果预测,投放也采用了各类媒体、活动等统盘考虑、整体下单的方式。客户投放习惯的改变,导致了报纸这个传统媒体的广告投放权逐渐为做计划者所操纵,过去那种年末力争广告计划、频繁拜访客户的做法似乎显得没有太大效果。广告计划对报纸广告来源的重要性既然已经日渐凸现,那么作为报业来说,能否直接拿到广告计划制定权,似乎更值得报业广告经营者所考虑。

现在的广告计划伴随的是整合营销,一般情况下,平面、电视、户外、活动等一揽子才能形成广告客户的广告投放计划;与此同时,全国性产品在全国各媒体联动的情况下也能形成广告个案投放计划。在一个高端客户联谊会上,与一位全国性产品企业的董事长聊天,我说你们的产品覆盖全国,销量稳居全国第一,而且品牌知名度非常高,这样可以省下不少广告费。这位董事长立马接过话茬说,我们这种消费产品,一旦少打广告,消费者就会渐渐忘记我们的产品。所以厂家一般不会省广告费,关键是投了广告要有市场反应,要在产品销售上有所回报。

我开玩笑说,如果我做个全国投放计划,目标媒体锁定全国主要城市的都市报主流媒体,采取同一天投放同一个广告,再辅以相应活动,使得媒体、厂商、消费者产生互动,你看如何?这位董事长当场回答我,你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你就做个计划出来,广告费我出。其实,作为厂商来说,他们需要这样的计划。然而媒体又很少想到去做这种比较庞大的计划,因为执行别人的计划,他下单我比较省时省力且立竿见影,做计划既耗时耗力又得安排全国性投放,自己赚的钱占比并不会很高。短见,使得我们的媒体广告经营者不屑考虑广告计划在广告营销上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报业缺乏能够制定和执行这种计划的人才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广告计划的重要性究竟在哪里?凡有4A国际广告公司从业经验的人都知道,广告计划是广告投放的基础,掌握了广告计划的制定权,某种程度上等于掌握了驾驭广告市场投放的主动权。以广东省广告有限公司为例,它每年都会为不少大品牌做国内广告投放计划,于是便成为了不少报业集团公关的对象,原因很简单,就是这家公司有广告投放计划。那么我们报纸是不是也能掌握投放计划呢?如果将公关费用花在培育广告计划制定的能力上,我们在广告市场上就会逐渐拥有话语权和主动权。我们不能面对广告计划产生畏难情绪,制定计划将会搭准广告主的脉搏,知道广告主的所思所想,避免目前报业广告经营策略上的隔靴搔痒。今后报业广告经营终究会走到广告系统经营这条路上去,我们现在要培养报业广告经营的复合性人才,要选拔具有广告经营潜能的高素质人才加盟报业广告经营队伍,不但要经营自己报业集团的报纸,还要跨出去经营其他报纸乃至电视频道、户外、新媒体、DM,只有掌握了不同媒体才能够在广告经营领域产生游刃有余的市场感觉。

我们报业广告经营还应该确立广告经营集团化的目标,组建广告集团公司报业有着比别人更为有利的条件。报业广告经营历经20年,我们应该摒弃过去单打独斗的作坊式操作模式,联手联合兼并,拥有更多媒体资源和更多广告经营人才,从而驾驭市场,助推广告市场的有序发展。事实上近年来,许多4A国际广告公司的联手或者兼并,就是为确立自己在广告市场上的霸主地位,就是为了拥有更多更广泛的广告计划的垄断权和拥有权。

我们在这里探讨制约报纸广告发展的瓶颈,是为了对症下药从而最终解决这些问题。在我们从事报业广告经营期间,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必不可少的。之所以现在才提出上述问题,是因为目前已经具备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条件和能力,如果有勇气直面这些问题,我们的报业广告经营就会打开空间,开始一个质的飞跃。

可再生能源报告篇6

吴邦国委员长主持会议。

根据通过的议程,会议首先听取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锡荣作的关于人民武装警察法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法律委员会认为,为了规范和保障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依法履行职责,制定人民武装警察法是必要的,草案基本可行,建议本次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

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适时作的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法律委员会认为,为了使正在形成并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科学、统一、和谐,通过法律清理,对现行法律中存在的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法律之间明显不一致、不衔接的规定作出修改,是必要的,草案基本可行,建议本次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

行政强制法是一部规范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草案于2005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进行了初次审议,于2007年10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进行了再次审议。根据本届常委会立法规划,法律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在前两次审议的基础上,认真研究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各方面的意见,对草案作了进一步修改。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乔晓阳作的关于行政强制法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

可再生能源法通过实施后,对加快推动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成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法律保障,在国际上也产生了积极良好的影响。但随着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步暴露出来。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也通过代表议案和代表建议多次反映。为认真办理代表议案和建议,有效解决法律实施中的突出问题,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讨论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草案。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汪光焘对修正案草案作了说明。

汪光焘说,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在起草过程中突出强调了以下三个原则:一是统筹规划的原则;二是市场配置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的原则;三是国家扶持资金集中统一使用的原则。

为认真办理代表议案和代表建议,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中的突出问题,全国人大环资委对可再生能源法三年来的实施情况,开展了可再生能源法的法律后评估工作,形成了系统的后评估报告。在反复研究和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

修正案建议修改第八条,明确国务院有关部门应依据能源发展战略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状况,编制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据全国开发利用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开发利用实施规划,报国务院有关部门备案后组织实施。第九条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划以及实施规划增加了规划编制原则和具体内容。

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倪岳峰说,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抓住了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中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通过规划使得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进一步合理布局,既支持大规模发展,又尽可能避免一哄而上。

修正案建议在第十四条增加国家实行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的规定,并明确提出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会同国家电力监管机构和国务院财政部门,依照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划,制定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年度收购指标和实施计划,确定并公布对电网企业应达到全额保障性收购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最低限额指标。同时,将原第十四条内容修改调整为第三款,明确规定电网企业应当依据前款规定的最低限额指标,与依法取得行政许可或者报送备案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签订并网协议,收购不低于最低限额指标的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发电企业有义务配合电网企业保障电网安全。

委员们认为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实施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强化了有关电网企业收购可再生能源的责任和义务,是培育可再生能源市场和产业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制度。全国人大代表和各地人大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明确建议改为基金征收和调配。具体意见是把现行可再生能源法规定征收的电价附加和国家财政专项资金合并为政府基金性质的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

修正案建议第二十条修改为:电网企业依照本法第十九条规定确定的上网电价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所发生的费用,高于按常规能源发电平均上网电价计算所发生费用之间的差额,由在全国范围对销售电量征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偿。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列入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管理。建议修改第二十四条,规定国家设立政府基金性质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来源包括国家财政年度安排专项资金和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等。

草案还建议修改其他一些条款,如规定电网企业应当加强电网规划和建设,扩大可再生能源电力配置范围,发展和应用智能电网等先进技术,完善电网运行管理,提高吸纳可再生能源电力的能力,为可再生能源发电提供上网服务等。

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向会议作了国务院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情况的报告。解振华说,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在人为因素中,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特别是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的经济活动引起的。面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我国以对中华民族和全人类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主张通过切实有效的国际合作,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基本框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携手努力,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最终要靠可持续发展加以解决。我国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下一阶段,重点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二是继续抓好国家方案的落实;三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四是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五是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综合能力建设;六是加强法制和体制机制建设;七是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会议还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黄镇东作的关于个别代表的代表资格的报告,审议了有关任免案。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路甬祥、乌云其木格、韩启德、华建敏、陈至立、周铁农、李建国、司马义・铁力瓦尔地、蒋树声、陈昌智、严隽琪、桑国卫出席会议。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列席会议。

8月25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听取国务院关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情况的报告,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草案,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吴邦国委员长出席会议。会议由蒋树声副委员长主持。

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向会议报告了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他说,今年以来,面对极其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和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各项决议,全面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日趋明显;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出现积极变化;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居民生活继续改善。

张平说,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外需严重萎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仍将持续;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还比较困难;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难度较大;推进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支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还不强。他还阐述了下半年要重点抓好的八个方面工作:一是继续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二是努力稳定对外经济特别是外贸出口;三是保持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四是下更大力气推进结构调整;五是加快科技创新和培育新兴产业;六是毫不放松地抓好节能减排;七是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八是加大改善民生工作力度。

受国务院委托,张平还向会议报告了国务院关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进展情况。他说,近几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和十七大提出的“三个转变”的要求,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取得了积极成效: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加快;需求结构进一步调整;区域、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增强;自主创新建设继续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成效继续显现。

他还报告了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在产业结构方面,农业基础依然薄弱,比较效益偏低;工业整体技术水平不高,产能过剩矛盾依然突出;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在科技进步方面,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已成为影响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在节约能源与保护环境方面,能源消耗偏高、污染物排放较多。在需求结构方面,消费率偏低,民间投资的环境还需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任务艰巨。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推进相关领域改革;二是继续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三是把自主创新作为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中心环节;四是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五是把缩小城乡、地区差距作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着力点。

气候变化事关我国可持续发展,事关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既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历史机遇。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在办理全国人大代表有关议案的基础上,经进一步研究论证,认真听取和吸收有关方面意见,提出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草案。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汪光焘作了决议草案的说明,重点介绍了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意义和作出相关决议的必要性、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要求、关于决议草案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畜牧法于2006年7月实施以来,我国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今年5月至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该法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王云龙向会议报告了这次执法检查情况。他说,三年多来,各级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以畜牧法为法律保障,抓住畜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畜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表现在:畜牧业发展支持保护体系还不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动物疫病防控任务艰巨,畜牧业生产方式比较落后等。他在报告中提出以下建议:建立支持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和疫病防控能力建设;积极推动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力度;处理好畜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加快配套法规制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路甬祥、乌云其木格、韩启德、华建敏、陈至立、周铁农、李建国、司马义・铁力瓦尔地、陈昌智、严隽琪、桑国卫出席会议。国务委员梁光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列席会议。

8月27日,常委会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草案)进行分组审议。行政强制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行政强制措施,即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依法对公民人身自由进行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的财产实施暂时性控制的措施;二是行政强制执行,即行政机关或者由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依法强制其履行义务的行为。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认为,出台行政强制法一是要明确行政强制的原则,从设定和实施程序上对行政强制权进行规范,预防并制裁执法人员滥用行政强制手段,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二是要规范、保障政府有效地实施行政管理。

此次提请审议的草案规定,起草法律草案、法规草案,拟设定行政强制的,起草单位应当采取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并向指定机关说明设定该行政强制的必要性、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听取和采纳意见的情况。

草案规定,行政强制的设定机关应当定期对其设定的行政强制进行评价;对已经设定的行政强制,认为不适当的,应当对设定该行政强制的规定及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

草案同时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行政强制的设定机关和实施机关就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提出意见和建议。”

行政强制法草案二次审议稿规定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实施。有些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专家提出,目前行政强制措施的执法主体比较庞杂,有的地方和部门将行政强制权委托给社会组织和不具备资格的执法人员实施,有的甚至雇用临时人员执法,执法的随意性较大,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了法制的严肃性和政府形象。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经同国务院法制办研究,建议增加两项内容。草案规定,“行政强制措施权不得委托。”“行政强制措施应当由行政机关具备资格的正式执法人员实施,其他人员不得实施。”

之前草案的审议修改过程中,有些常委会委员提出,实践中出现行政执法人员实施行政强制措施过程中侵害公民、企业合法权益,主要原因是程序不规范。法律在规定行政机关必要的行政强制措施的同时,应从程序上加强对公民企业合法权益保护。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经同国务院法制办研究,建议在草案二次审议稿规定的基础上增加规定。

草案规定,行政机关依法查询企业的财物账簿、交易记录、业务往来等事项,不得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并应当保守所知悉的企业商业秘密;查封、扣押限于涉案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不得查封、扣押与违法行为无关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不得查封、扣押公民个人及其所抚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延长查封、扣押的决定应当告知当事人。

草案还规定,强制执行完毕后,据以执行的行政决定被撤销,或者执行错误的,应当恢复原状,返还已被执行的财产;不能返还原物的,按市场价折价赔偿。

当天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在完成各项议程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经过表决,通过了人民武装警察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国家主席分别签署第17号、18号主席令予以公布。

吴邦国委员长主持会议。

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决议指出,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情况的报告。会议充分肯定国务院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作出的不懈努力和取得的显著成效,同意报告提出的今后工作安排。会议认为,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特别是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经济活动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人为因素。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决议内容为六个方面,一、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和挑战,二、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三、采取切实措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四、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法治建设,五、努力提高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参与意识和能力,六、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

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个别代表的代表资格的报告。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公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现在实有2979人。

会议还表决通过了任免案。

完成各项议程后,吴邦国发表讲话。他说,集中开展法律清理工作,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科学、统一、和谐,确保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的一个重点。这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一揽子对59部法律的141个条文进行了修改,基本解决了现行法律规定中存在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明显不适应、不协调的问题。这是继6月份常委会会议作出废止部分法律的决定后,法律清理工作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下一步,就法律清理后续工作而言,我们还要抓好三件事:一是对清理中明确需要修改的其他法律,要抓紧修改工作;二是督促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抓紧制定法律的配套法规,以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三是督促和指导有关方面进一步做好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清理工作。

吴邦国说,会议通过的人民武装警察法,对武警部队的性质、领导指挥体制、职责范围、义务和权利以及保障措施等作了明确规定,为武警部队执行国家赋予的安全保卫任务,履行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职责,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吴邦国说,对畜牧法进行执法检查,是这部法律实施以来的第一次。执法检查报告既充分肯定了畜牧法贯彻实施取得的成效,又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防止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开展对“瘦肉精”和磺胺类药物添加使用的集中整治、支持畜禽养殖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重要建议。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希望有关方面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促进我国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吴邦国指出,应对气候变化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普遍关心的问题。会议期间,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认真审议国务院的专项工作报告和环资委提出的决议草案,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和建议。大家认为,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国家,一贯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制定了涵盖影响气候变化各领域的法律法规,将节能减排作为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约束性指标,并采取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还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作出了积极贡献。全国人大常委会除积极制定和及时修改相关法律外,每年都安排听取有关专项工作报告,开展资源环境方面的执法检查,有力地支持了国务院的工作。会议经过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这是本次会议取得的又一项重大成果,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为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又一重大举措。决议充分肯定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强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措施要求,进一步表明了我国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原则立场,强调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本着对人类生存和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与国际社会一道,促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的贡献。

吴邦国强调,加强对经济工作的监督,一直是常委会监督工作的一个重点。针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常委会把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作为今年人大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进行统筹安排。4月份以来的每次常委会会议都有听取审议国务院有关报告的议程。为督促今年9080亿元中央政府公共投资计划的有效实施,还根据人大代表的建议,选择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题目主动开展专题调研,将已形成的调研情况及时转有关方面研究,并计划在10月份的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审议有关专门委员会的专题调研报告。这些工作对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吴邦国说,这次会议除按惯例听取审议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外,还专门安排听取审议了国务院关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情况的报告。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对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大家认为,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深化、去年四季度经济增长明显下滑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7.1%的增长,国民经济呈现企稳向好势头,是相当不容易的。这是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这充分说明,中央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是及时有效的。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对工作的总体部署上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顺利实现。大家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遇到的较大困难,既是遭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结果,也反映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总体粗放、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大家强调,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也是提高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根本举措。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妥善处理保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标本兼治,化严峻挑战为发展机遇,变市场压力为调整动力,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作为主攻方向,着力做好解决当前困难与实现长远发展相结合这篇大文章,努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路甬祥、乌云其木格、韩启德、华建敏、陈至立、周铁农、李建国、司马义・铁力瓦尔地、蒋树声、陈昌智、严隽琪、桑国卫出席会议。国务委员刘延东、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列席会议。

当天,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新闻会,邀请全国人大环资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和武警总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就通过的武警法和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蒲海清说,气候变化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且是整个人类的问题,是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承担的责任。因此,我们提出了这个决议草案,并且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这个决议。这说明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它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的突出位置,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贯彻落实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蒲海清说,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要继续执行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案,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严格考核;同时,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以科技为基础,发展以低碳产业为主体的经济;还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要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以及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来应对气候变化。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刑法室主任王尚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自1982年重新组建以来,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制定专门的人民武装警察法,既有利于为部队执行安全保卫任务提供更加明确的法律根据、法律保障,也有利于为武警部队和人民武装警察规范自己执行任务的行为提供一个法定的基本准则。

武警总部司令部办公室主任拓成祥说,人民武装警察法对武警部队执行安全保卫任务的范围和职责作了明确规定,这是武警部队执法的基本依据。武警部队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任务、范围,严格依法履行法律规定的每一项职责,忠实履行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神圣使命,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他表示,武警部队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官兵进行教育、训练,提高官兵的执法素质和能力,以适应贯彻执行人民武装警察法的需要。

可再生能源报告篇7

伴随着4G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和新型传播技术正加速改变传统行业的生态环境,传媒业尤其是报业也不可避免地感受到技术变革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压力。

报业的转型已成为报人的共识,转型是唯一的出路,虽然如何转型却如同在重度雾霾之中行车,开着大灯也看不清远方。但转型已在路上,转型需要改变整个报业的机体,产生新的媒介形式,此时如仍在“纸上谈兵”,很可能会失去转型的良机。

报业“生态圈”裂变在际

新闻纸的衰退自2012年开始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报纸广告还增长了11.8%,但2012年下降7.5%,2013年降幅扩大到8.1%。2014年将继续这种下降的趋势,降幅很有可能进一步扩大,报业的生存正在面临更大的挑战。

传统的内容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受众来说,生产内容已经不再是报纸的专利。当前,报纸面临的最大问题还在于传统的“内容+广告”的商业模式受到了严峻挑战。

以往报纸所生产的普通社会新闻等内容已经被众包了,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手机在微博上、微信上生产这样的内容。如果纸媒今天只抱着内容为王的态度来做报纸,抱着内容一次销售和二次销售的传统赢利模式不放,纸媒将跟不上这个时代的步伐,更无法适应在新媒体时代人们注意力的转移。

从根本上讲,市场化媒体的高速发展得益于中国经济这十几年的高速发展。以往,报业广告经营增长方式是粗放的,对很多地方党报和都市报来说,房地产、汽车广告的投放占了大头。但是随着经济放缓,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改变,广告主也不再像过去那样不计效果,不再依赖传统广告的单向传播,从而改变了做法。这也使报纸在广告经营上的粗放式增长已经走到终点,未来市场将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如果报纸不能提供优于其他媒体的价值,就会被市场抛弃。

跨界,不止于“纸上谈兵”

麦克卢汉在半个世纪前就以“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的理论而轰动世界。虽然他的理论曾被批判,但他的“超前”理论在21世纪几乎都被验证。麦克卢汉告诉我们:媒介是人体和心灵的技术延伸,任何技术、一切技术都是媒介。一般人认为,媒介只是形式,是内容、知识、信息的载体。但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对内容、知识、信息具有强烈的反作用和重大影响。在电子时代,一切媒介都要重新塑造它们所触及的一切生活形态。

那么媒介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怎样理解媒介是人体的延伸?CTR(央视市场研究公司)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有20%的被访者每天低头看手机的次数超过100次。手机已经成为人体的一部分,人的讯息传播形式、范围的变化都在手机应用中反映出来。在网络时代、移动时代、终端时代内容是以媒介的变化而变化的。

由此,我们再去理解“媒介即讯息”,就可以看到跨界不仅仅是营销和销售,跨界同时也是一种信息传播,是一种信息服务,是对报纸的客户和消费者的服务。作为社会机构形式的媒体,更应该把传播的职能建立在服务基础之上。传播服务不仅包括新闻传播,同时也包括其他大量的资讯信息传播,只要是人在沟通中需要的信息,都是可以传播的内容。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传播是一个开放的传播,报业应该从更大的意义上理解传播,所以跨界是实现媒体传播服务本质的功能,跨界本身就是在探索,在探索当中就是在创

可再生能源报告范文

可再生能源报告篇1关键词:环境报告书;企业社会责任;运作效率;可持续发展一、环境报告的产生背景进入工业社会以来,全球经济迅猛发展,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也使社会生产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