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资源的必要性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2-15 17:23:02浏览:886

节约资源的必要性

节约资源的必要性篇1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对这一重大部署和要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第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民族的共同事业。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把祖国建设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美好家园,既是亿万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人民群众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力量源泉,要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好,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要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宣传,切实提高全民的资源环境意识,提高全社会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使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社区、每个单位都积极行动起来,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积极开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公益活动,加快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能源资源的消费方式。要广泛开展科普宣传,鼓励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学、电影、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作品发表,鼓励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环境优美乡镇等活动,使广大群众在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要在中小学进行国情教育,在全社会弘扬环境文化,努力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二,企业应自觉遵守有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法规。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到每个单位,理所当然地包括企业在内。实际上,每一个企业特别是生产型企业,在生产产品、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必然要消耗一定的能源资源,而且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因此,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到每个企业,这既是当前形势的迫切需要,也是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随着时代的进步,绿色生产、节约生产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每一个企业,都应当本着对人类社会和资源环境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大节能、节材和环保方面的投入,完善有关设施,生产绿色产品,承担相关社会责任。每一个企业,都要积极开发应用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和产品,加快节能降耗技术改造,严格执行环境法律法规和污染排放标准,完善和落实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第三,各级政府应切实发挥好管理和服务等职能。创造良好的节约能源资源氛围、促进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切实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扎扎实实地解决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要实行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经济政策,建立健全促进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价格、税收、信贷、贸易、土地和政府采购等政策体系。要进一步增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方面的投入,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项目、环境公共设施建设,同时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企业增加这方面的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加环保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要加大资源环境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厉查处资源环境违法行为,决不允许违法者逍遥法外。

节约资源的必要性篇2

一、要高度重视投资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作用

通常,一讲到节约总是从消费着眼。无疑,不论在生产消费方面,还是在生活消费方面,如果人人都能珍惜和爱护每一处能源、水源、材源、地源等,就可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但这还远远不够。与通过消费进行节约相比,通过投资节约,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是本原性。通过消费节约是在既定的物质条件下和已产出的产品基础上实现的,节约的方式和节约的数量受既定的物质条件和已产出的产品限制。如果通过投资来改变尚未确定的物质条件和尚未产出的产品性能,则可以从源头上实现节约。不难理解,通过投资以低消耗、高效能的技术设备取代高消耗、低效能的技术设备,以节能、节水的产品取代高耗能、高耗水的产品,其所带来的节约更具有本源性,这是消费节约所不能比拟和取代的。例如,使用耗电多的照明灯与使用节能照明灯相比,两者在享有照明亮度和节省电力等方面,情况是截然不同的。再如,消费者使用漏水的抽水马桶和使用以先进技术设备及优良材质制造的节水便器,其节约源自更带根本性条件的改变,这是消费节约所达不到的。

二是显效性。通过投资节约,无疑要有资金或其他经济资源投入,而通过消费节约,不必支出或不必大量支出。但投资节约的投入和它所取得的节约效果相比,是非常值得的,且效果显著。有数据显示:打造节能建筑在材料和施工增加的绝对费用以及在整个工程造价中增加的比重不高,估计在5%多一些,而耗能则可降低70%以上,最好的能降低80%。上海市节能办负责人说,如果2005年后新建住宅全部改为节能住宅,将给上海节省5000万千瓦时的用电,节省1.91万吨煤。

三是无限性。投资节约,主要从源头上,通过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断创新,改变相关的工艺设计、设备设施,进而改变产品性能和功用,从而为节约创造本源性的必要条件,实现效果更加显著的节约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节约创造良好条件的潜能应当说也是无可限量和没有止境的。相比之下,通过消费在已有给定的物质条件和已有给定的产品基础上进行节约,终究要受到更多的约束和限制。因此,从长远考虑,应当更加重视通过投资从研制、开发、采用、推广有利于节约的设计、工艺、技术、设备、器具、设施等源头上来实现节约。

二、要充分发挥投资在节约型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一)坚持节约型投资原则

要围绕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上一些必要的、有实效的节约型工程项目,特别是研制、加快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技术的科技攻关和产业化,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在节能方面,可以启动节约和替代石油、热电联产、余热利用、建筑节能、政府机构节能、绿色照明、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工程项目;在节水方面,可以着力进行节水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大力推广节水设备和器具,以及开展公共建筑、生活小区、住宅节水和中水回用设施建设等工程项目;在节材方面,要大力研发和应用有利于节材的产品设计、施工工艺,以及提高材料强度和使用寿命的技术和改进包装材料的技术等等;在节地方面,可以启动“沃土工程”、实行墙体材料革新、推广节能建筑,以及研制取代实心粘土砖的技术和产品等等;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可以大力研发和推广煤矿瓦斯利用技术、工业废渣、废气、废水等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生活垃圾和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及相应设施等等。

(二)要设立节约型投资专项

应当在“十一五”规划中,把节约型投资作为一项专项投资项目,由政府、有关部门对节约型投资项目直接投资、吸引和带动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形成节约型投资专项资金,专用于这类投资工程项目。对于这类投资项目,在宏观调控中,应当保,而不是压;在制定产业目录中,应当鼓励,而不是限制;在项目审批中,应当从宽,而不是从严;在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中,所占比重应当提高,而不是下降。应当通过节约型投资,推动节约型技术的研制、开发、应用、推广,创新一批拥有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及独立开发能力的节约型产业项目和企业;改造一批具有一定物质技术基础、有一定发展潜力、但在节约方面显得落后的传统产业项目、企业及工艺、技术和设备;淘汰一批技术水平低、消耗大、污染严重、破坏资源的产业项目、企业及工艺、技术和设备。

(三)对节约型投资要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支持

对节约型重大项目和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项目,政府应当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支持,各类机构应当对节约型投资的重点项目给予金融支持等。新能源技术由于成本较高,进入市场的竞争力有限,需要国家在价格、税收等政策方面采取相应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真正落到实处。

节约资源的必要性篇3

    关键词:美德;节约型社会;循环经济

    一、继承传统,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民族美德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道家先哲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又说:“治人事天,莫若啬”,“啬”就是“俭”。老子将“俭”视为立身处事所必须持守的“三宝”之一,作为治国修身的根本法则。老子认为,只有修养天机,蓄积精神,才能达到纯真质朴的境界。明白了这一道理,用之治国,国家就可以长治久安;用于修身,则可以健康长寿。老子说:“俭,故能广。”执政者节约财物,国家就富裕。唐代李商隐在总结历代成功教训时指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也说明了这一观点。当然,老子“崇俭”的思想并非是要人们抑制消费,而是反对过度奢侈的畸形消费。他主张人们应该把消费节制在合理的限度内,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在生活上克勤克俭,反对浪费;主张财物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毫无疑问,老子的“崇俭”思想包含着丰富的道德智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继承尚俭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节约,止欲去奢,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而且也为我们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提供了伦理资源和道义支持。

    二、与时俱进,深刻把握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新内涵

    近年来,各地围绕建设“节约型社会”这个主题,纷纷开展建设“节约型机关”、“节约型单位”、“节约型企业”等活动,致力于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当然这种做法应该大力提倡,但相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必须从更深层次上来认识,进一步丰富“节约”的内涵,拓展“节约”的空间。

    “节约”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传统观念上的“节约”有两层含义,一是节俭,指用钱上的节制;二是节省,减少物力和时间的耗费。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在生产力十分落后的古代,人们为了维持生存需要,以“节衣缩食”为美德,节约的内涵一直停留在生存需要的“衣、食、住、行”这个层面。随着现代工业的兴起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才逐渐为人们广泛接受和认同。

    近年来,我国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念和目标,全国各大中小城市纷纷制定了建立节约型城市的目标,引起了国人以及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因为它从内容上赋予了“节约”与时俱进的品质。毋庸置疑,从经济层面上来看,我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的问题,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畸变等,已经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构成了严重威胁。所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不应该只是节水、节能、节地、节材以及节约资源等单个“节约”问题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科技含量很高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并且只有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才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最终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发展循环经济,应当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最佳选择

    我国人均资源和世界比较处于非常的弱势,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耕地只有1/3多点,石油只有8.3%,天然气4.1%,铝只有9.7%。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现有的土地、水、能源等资源矛盾日益加剧,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将难以支撑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发展之路。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不可少、行之有效的最佳选择。

    (一)要广泛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要把宣传重要意义和相关知识结合起来,运用各种手段和舆论传媒加强对循环经济和节约型城市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政府部门率先推行绿色采购。通过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尽可能减少垃圾排放,进行绿色消费,优先购买经过生态设计或通过节能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以及经过清洁生产审计或通过环保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产品,鼓励节约使用、反复使用或多次使用所购买的物品。这也是循环经济再利用原则的体现。

    (二)要全面开展减物质化活动,提高资源生产率

    要尽快扭转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通过技术进步改造传统产业,推动结构升级,尽快淘汰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工艺,提高资源生产率,逐步形成有利于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合理产业结构。重点抓好节电、节煤、节水和建筑节能工作,推广应用先进高效节能、节水设备和器具。大力发展服务经济,促进生产者从不断推出新产品向服务延伸的转变,从强化物资的消耗到强化产品的使用转变,倡导功能经济新趋向,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升级,这是从根本上摆脱经济增长严重依赖资源的关键所在。

    (三)要推动资源节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有相关的技术作支撑,要重点加强对节能技术、节水技术、链接技术、新材料技术、生态技术的研究开发,促进技术进步和科研成果的转化,降低能耗、水耗,实现废物转变成资源的链接或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可再生资源替代可耗竭性资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资源节约的整体技术水平。要尽快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形成专门从事资源节约科技研究和开发的机构,不断思考和探索,对资源节约技术进行强力度、多层次的开发。 (四)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充分开发利用再生资源

    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经合组织研究表明,建立在循环经济理念基础上的节能环保产业必将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并列成为当代最具发展潜力的三大领域,是21世纪世界性的主导产业之一。通过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强“三废”综合利用,充分开发利用再生资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延伸产业链,开辟新的生产领域,增加就业岗位,同时担负起分解者的职能,对无法再次循环利用的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大有可为。据1997年日本通产省产业机构协会提供的《循环型经济构想》,到2010年,发展循环经济将使日本新的环境保护产业创造37亿元产值,提供1400万个就业机会。

    近年来,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在产业系统内一个企业的“废物”是另一个企业“原料”,物质和能量在系统内循环利用,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各地区应该继续积极引导企业加大对废物、废水、废气及其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重点支持燃煤工业锅炉、热电联产、余热余能利用、绿色照明、“三废”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重大工程,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四、合理使用人才,应当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应有之义

    人才是社会发展中最宝贵的战略资源,对社会与国家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国人力资源虽然丰厚,但人才资源缺乏,同时人才资源的闲置与浪费现象又十分惊人。一些地方不考虑经济效益和地方的实际条件,不考虑投入和产出比率,不考虑人才才能可能发挥的程度,完全为了拥有人才而“抢”人才,将拥有博士、硕士或教授、专家的数量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法宝”,重文凭轻能力,重数量轻质量,重眼前轻未来,这样必然造成大量人才和财力资源浪费。因此,在号召全社会提倡节约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不应忽视人才资源的闲置与浪费现象,还必须牢固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合理使用人才。

    首先,要树立“经营人才”的理念。要和重视节约利用其他资源一样,节约利用人才资源,不要造成人才积压,资源浪费。不能盲目追求数量,不能盲目追求高学历、高职称,争取做到人才引进的“低成本,高效益”。

    其次,要掌握“经营人才”的策略。“经营人才”的目的就是要利用最少的人才,获得最大的效益,同时,使人才获得最大的发展。因此,一方面要“引进来”、“留得住”;另一方面,还必须重视开发人才。人的潜力是无限的,要提高人才的利用效率,就必须最大程度地去挖掘人的潜能。具体而言,就是要重视人才的继续教育,要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的环境,为人才的发展提供必须的机会和条件。

    此外,还必须重视人才队伍的后备力量建设。重视本土人力资源的开发,要促使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转化,这样才能形成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五、建立长效机制,应当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本所在

    要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节约意识,尽快建立健全促进节约型城市建设的体制和机制。

    一要建立价格调节机制。加快推进水、电、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市场化进程,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二要建立技术创新机制。运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支持技术攻关,积极推广资源综合利用,通过科技创新降低新能源和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的设备、技术转让、材料器具的生产成本,为其推广创造条件。

节约资源的必要性篇4

一、建设节约型企业的必要性

创建节约型企业,是缓解资源瓶颈制约,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基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因此,创建节约型企业决不是企业发展的权宜之计,而是企业转变增长方式、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根本要求。

(一)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资源矛盾日益突出,堪称能源消耗“超级大国”。由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我国现在的经济增长成本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5。按美元计算,中国现在每百万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数量是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近6倍。据统计,我国一吨煤产生的效率仅相当美国的28.6,欧盟的16.8,日本的10.3。据统计,企业能源总消耗占全国能源总消耗量的70,因此,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决定了建设节约型企业是当前的一项紧迫工作,是企业应当承担的重大历史责任。

(二)企业实现自我发展的必然选择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本任务和基本要求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杜绝各个领域各种形式的浪费,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生产过程尤其是节约的重点环节,企业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体之一,做好建设节约型企业工作非常重要。

首先,作为企业,效益的最大化目标实质上转变为成本最少化目标,降低成本成为增加企业收益的重要来源。成本降低意味着节约,节约就是要促进降低成本。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以良好的成本收益作为支撑。没有良好的成本收益,企业就不可能真正做大做强。

其次,企业能耗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运作成本高低,决定了企业市场应变能力及核心竞争力的强弱。企业是能耗大户,白热化的市场竞争,激烈的价格大战,企业之间竞争的关键要素正在发生变化。所有这些决定了以技术进步来实现节约,满足效益不断增长的需求,以持续降低成本来谋求竞争优势,成为现阶段企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再次,建设节约型企业不仅具有巨大的企业成本优势,而且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企业既是资源消耗大户,又是大气污染的主要“贡献者”,对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因此,企业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肩负着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建设节约型企业不仅能够为社会节约大量资源,为缓解资源瓶颈制约做出重要贡献,而且对全社会具有良好的导航效应和标杆作用,能够促进和推动我国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二、建设节约型企业应重视主营业务环节的控制

(一)建设节约型企业的主营业务控制环节,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控制,就企业的普遍运行规律而言,应从供应、仓储、基本生产、辅助生产、销售、后勤服务等部门和环节加以控制。供应从源头控制,保证采购物质的质量和价格;仓储环节确保存货的安全、完整,避免损耗和流失;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是实现节约的重点、难点环节,一方面从节能的环节技术改造,一方面保证质量,并尽可能对不可再生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如边角料、废水、废气等;销售环节保证产品价格和货款安全,计量准确,包装适当,发货经济等;后勤服务部门加强办公用品的节约控制,避免流失浪费等。

(二)节约的主要内容

1、原料及主要材料。原料及主要材料构成产品的实体,必须保证产品的质量。一方面降低消耗,实现定额管理,另一方面发明创造替代材料,同时开发副产品,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2、辅助材料及修理用品备件、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这方面的存货在产品成本中占据非常重要的成分,应通过多种途径节约消耗。(1)加强设备的维护保修,减少零部件的磨损;(2)实行以旧换新的领用制度,避免浪费和流失;(3)辅助材料等非影响产品质量的材料消耗,尽量利用物美价廉的替代品;(4)制定合理的消耗定额,加强废旧的综合回收利用;(5)加快技术革新,降低消耗。

3、燃料及动力项目节约。当前,煤、电、油、运,尤其紧张,煤、电、油几成国家的战略资源,应提倡节约意识。

﹝1﹞电力方面:应从按时熄灯的小事做起,从节约一度电抓起,一方面开发研制节约能源产品,降低消耗;另一方面利用峰、平、谷管理的政策优势,降低电力消耗,第三方面应加强输电线路的维护保养,避免电力损耗。

﹝2﹞燃料方面:燃料方面主指煤炭及燃油。一方面提高燃料的利用率,降低消耗和浪费;另一方面开发研制燃料的替代用品或改造成节能项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燃料的废弃物进行再利用。

4、供气及水资源的节约:供气及水资源的节约,均须从有效利用的角度,确保经济实用。一方面避免无序浪费和管道途中流失,另一方面应通过回收利用,提高其利用率。如工业排除废水,需处理后再用于工业或用于冲厕,将饮用水与工业水分开等。

5、办公用品方面的节约:办公用品的节约,包括的方面更多,如电话、纸张笔墨、办公桌椅、车辆等,无不体现节约的效应。应从节约一张纸,一支笔,一滴汽油,一个电话做起,最关键的是应体现其价值性。应该说办公用品的浪费是最容易让人忽略的。

作为一个企业涉及到方方面面,有费用支出的同时,也隐含着可能的浪费,节约的意识也应同时产生。不同企业应根据其实际现状,针对薄弱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节约考评体系,将建设节约型企业落实到实处,创造出更大的节约效益。

三、建设节约型企业应重视节约型投资

(一)高度重视通过投资进行节约的特点

通常,一讲到节约总是从消费着眼。无疑,不论在生产消费方面,还是在生活消费方面,如果每一个人都能珍惜和爱护每一处能源、水源、材源、地源等,就可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但这还远远不够。要高度重视通过投资进行节约,与通过消费进行节约相比,通过投资节约,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本原性。通过消费节约是在既定的物质条件下和已产出的产品基础上实现的,节约的方式和节约的数量受既定的物质条件和已产出的产品限制。如果通过投资来改变尚未确定的物质条件和尚未产出的产品性能,则可以从源头上实现节约。例如,使用耗电多的照明灯与使用节能照明灯相比,两者在享有照明亮度和节省电力等方面,情况是截然不同的。

2、显效性。通过投资进行节约无疑要有资金或其他经济资源投入,但通过投资进行

节约的投入,和它所取得的节约效果相比,还是非常值得的,且节约效果显著。有数据显示:打造节能建筑在材料和施工增加的绝对费用以及在整个工程造价中增加的比重不高,估计数值在5多一些,而耗能则可降低70以上,最好的能降低80。

3、无限性。通过投资进行节约,主要从源头上,通过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断创新,改变相关的工艺设计、设备设施,进而改变产品性能和功用,从而为节约创造本源性的必要条件,实现效果更加显著的节约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它为节约创造良好条件的潜能应当说也是无可限量和没有止境的。(二)充分发挥投资在建设节约型企业中的作用

1、坚持节约型投资原则。应当围绕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上一些必要的、有实效的节约型工程项目,特别是加快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技术的科技攻关和产业化,促进节约型企业建设。如,在节能方面,可以启动节约和替代燃油、热电联产、建筑节能、绿色照明、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工程项目及其他方面均可节约操作。

2、要设立专门的节约型投资项目。应当在今后经济发展中,把节约型投资作为一项专项投资项目,由有关部门对节约型投资项目直接投资、吸引和带动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形成节约型投资专项资金,专用于这类投资工程项目;在宏观调控中,应当保,而不是压;在制定产业目录中,应当鼓励,而不是限制;在项目审批中,应当从宽,而不是从严;在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中,这类投资项目所占比重应当提高,而不是下降。

3、对节约型投资要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支持。对节约型重大项目和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项目,应当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支持,各类机构应当对节约型投资的重点项目给予金融支持等。如,新能源技术由于成本较高,进入市场的竞争力有限,需要实施优惠措施加以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使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真正落到实处。

四、通过节能推进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实现企业内部优势资源的整合,巩固和提高核心竞争力,将较单一的煤炭产业向以煤炭、电力、建材、煤化工和高科技为支柱的多元化产业转化。选择发展项目时,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从切实解决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出发,加大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和有效保护资源的力度,健全资源更新的经济补偿机制。形成以下产业链条:煤炭电力建材;煤炭煤矸石电力建材;煤炭煤化工;煤炭矿井水电厂循环水及煤化工项目用水;煤炭煤层气电力。

综合利用煤炭、电力产业伴生物项目。首先,利用煤层气发电等项目,提高瓦斯综合利用率具有较大的社会、经济和环保效益。如燃气发电、作为化工原料。其次是矿井水综合利用项目。矿井年涌水量大,处理后不仅能够满足环保要求,还能够作为生产、生活用水,可节约大量的水资源。第三是煤矸石烧结砖和电厂粉煤灰烧结砖项目。综合利用热电项目和火电项目产生的粉煤灰,粉煤灰在制造水泥过程中作为熟料添加,多余的煤粉灰可以制作新型建材,从而避免粉煤灰成为新的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污染。第四是废煤、废气混合燃烧也可用于发电厂项目。通过对煤炭企业资源的利用,再利用,循环利用,既减少了污染,节省了材料,节省了能源,降低了消耗,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好的经济效益,也是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应走之路。

五、厉行节约,加快创建节约型企业

(一)树立节约意识,强化节约责任

员工是建设节约型企业的主体。要运用各种手段和舆论传媒加强对节约型企业的宣传教育,使之潜移默化于员工的思想行为之中,提高员工的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从而使节约型企业的创建既渗透于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又流溢于一切企业活动之上,成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无形的、强大的动力。真正把节约工作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员工,做到节约工作人人有责、人人负责。

(二)建立约束、监督与激励机制,形成节约与节约文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建设节约型企业,加强领导是关键,落实责任是保障,形成自觉意识是根本。一是制定行为规范,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形成有效的监督体系。二是围绕推广节约新技术和帮助员工掌握节约资源的新技能、新方法,积极开展员工教育培训,不断对员工进行养成性教育、习惯性教育,提高员工节约资源的能力。三是把考核指标落实到各部门直至每个岗位,形成科学、完善的责任体系。四是把工作业绩与节约成果挂钩,进行成果奖励,不断调动员工参与节约的积极性,把降低能耗、节约开支与员工自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

节约资源的必要性篇5

一、正确把握资源利用与加快发展的关系,充分重视资源的重要性

(一)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人类的经济生活总是伴随着对自然资源的发现、开采、开发和利用,自工业革命以来,依托能源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世界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则通过对全球资源的掠夺和占有,从而实现了现代化。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阶段,经济的高速增长也使我国成为了世界煤炭、钢铁、铜消费第一大国和石油、电力消费第二大国,能源消费已占世界总量的13.6%。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加快推进,资源需求还将持续增加,资源储备将越来越少,能源资源战略已成为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全局的核心战略之一。

(二)资源承载能力制约着经济发展。地球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其供给能力有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统计资料表明,人口不足世界总人口15%的发达国家,在200年的工业化过程中,已经消耗了地球上近50%的化石资源。随着世界经济增长、人口增加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世界正承受着越来越重的资源能源压力,资源消耗增长过快已成为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共同课题。特别是去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促使对能源资源的需求强劲增长,石油和矿产品价格连创新高。我国煤、电、油、运瓶颈制约也再度出现,原材料供应十分紧张,铁矿石、石油、铜、氧化铝等进口大幅度增长,部分生产资料价格上扬,资源约束矛盾日益凸显。据测算,如果单位产值能耗不变,今后20年GDP实现翻两番,一次能源消耗将从13亿吨增加到52亿吨,这必将难得到保障。

二、着眼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深刻认识资源节约的现实性和紧迫性

(一)资源紧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总体上是一个资源紧缺的国家。统计资料表明: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全国城市年缺水总量达60亿立方米;人均耕地不足1.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有600多个县市的人均耕地面积在世界公认的警戒线0.8亩以下;人均占有矿产资源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2,石油储量仅占世界的2.3%。据预测,我国煤炭探明可利用储量近2000亿吨,如果按照年产25亿吨原煤的速度推算还可以供应80年;石油剩余可采量为23亿吨,仅可开采14年;天然气剩余可采量为6310亿立方米,可供开采不过23年。从德阳的情况看,全市人均耕地仅0.9亩左右,人均水资源2100立方米左右,人均林地面积0.64亩,均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二)结构升级加剧能源资源消耗。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特别是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结构性变化十分明显。一是从经济结构变化看,近几年我国呈现出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特征。2004年重化工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已达67.6%。重化工业往往是高能源消耗、高资源消耗产业,其加速发展已成为近几年资源能源紧张的主要原因。二是从消费结构的变化看,特别是一些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实现从传统的“吃、穿、用”到“住、行”的升级。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升级导致资源消费强度增加。三是我国进入城市化提速阶段,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一个多百分点,相当于每年从农村转移1400万—1500万人到城镇。据测算,城镇人口人均能源消费是农村人均量的3.5倍,大规模农村人口转移必然会相应增加能源和资源的消费。

(三)粗放生产和过度消费导致浪费巨大。一方面,我国经济基本上还是粗放型,能源和资源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浪费严重、利用率低。2003年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耗占世界的9.2%,而创造的GDP不到世界总量的4%,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综合能源利用效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40%;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25个百分点,矿产资源总回收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追求奢侈、挥霍浪费的现象大量存在。一是追求奢侈消费在一些城市中正成为时尚,盲目攀比、举债高消费的现象越来越多。部分厂商也瞄准青年群体好奇、攀比心理和新富阶层显示奢华、品位炫耀心态,不断翻新花样,诱导过度消费,导致了快买、快扔的消费行为,产品的设计使用寿命被人为缩短,资源消耗量大幅增加。二是管理松懈造成极大的浪费。在工业、农业和城市生活用水三个方面的浪费数量,每年约达600亿立方米;粮食从生产到消费每年浪费达几百亿斤,在一些宾馆、餐厅、学生食堂,很多饭菜没吃几口就被倒掉;电能浪费也十分严重,专家估算,如果下班后不关显示器、打印机,全国每年浪费电就将多达12亿千瓦时。三是政府机构也成为资源消耗的重点领域之一。国家有关部门的调查数字显示:我国政府机构年电力消耗总量占全国总消耗量的5%,能源费用超过800亿元。

(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西方主要国家的工业化过程是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资源掠夺性开采为特征的。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无论从政治理念还是从经济可能性来讲,都不可能按照这种模式来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由此,只有对传统生产模式和粗放型增长方式进行根本性变革,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才能共建新的国家比较优势。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将节约的理念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能源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从而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既是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关系到我国前途命运和公众长远利益的必然选择。

三、着力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保持德阳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作为一级地方党委和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创新发展理念,强化政策引导,落实工作措施,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突出规划引导,城乡互动,提升集约发展的综合节约效应。一是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在研究制定“十一五”规划、确定城市总体规划和重大项目等各项工作中,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放在突出位置。编制“十一五”节能、节水、节地、资源综合利用等专项规划,提出发展目标、重点和政策措施,并纳入“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二是突出特色,走集约化城市建设之路。针对德阳县域经济比较发达,市区到广汉、什邡、绵竹都在半个小时以内的优势,我们提出了建设“一中心三片区”组团大城市的城市发展战略。通过整合片区城市资源,优化功能配置,形成功能分工合理、空间相对独立、基础设施连线成片的区域经济发展态势。三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资源共享、互动共荣、集约发展。通过统筹城乡规划布局和政策措施,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力争到2013年,在平坝县区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资源节约型工业生产体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传统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近年来,我市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比如:剑南春集团投入2000多万元实施“沼气工程”,建起日处理酿酒污水和生活废水6600立方米、日产沼气1.2万立方米的沼气池。通过节能改造,将酿酒产生的污水作为沼气池原料,用产生的沼气作为烤酒热能,烤酒的蒸气及冷却水又循环利用,酒糟作为饲料、沼气站的沼泥干化后作肥料外卖。沼气直燃替代原煤烤酒后,年减少锅炉用煤1.8万吨,少排2500吨二氧化硫和粉尘。沼气工程全面投入运转后,二氧化硫和粉尘的排放为零,既治污又产生可再生能源,每年可节能增效1000万元以上,实现了效益环境双赢。宏达集团将锌精矿焙烧烟气充分吸收生成硫酸生产化肥,焙烧产生的锌焙砂经电解生成锌锭,副产物压滤渣经煅烧生成氧化锌,煅烧中生成的废渣作生产水泥的辅料,该工艺使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达到99%以上。龙蟒集团的4万吨钛白粉工艺都是循环经济的典范。今后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一批资源节约型产业。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生物化工和新材料产业,发展可再生资源产业和吸纳利用工业废弃物的产业,逐步形成有利于资源持续利用和环保合理的产业结构。二是抓好一批资源节约型产品。积极支持企业开发精深加工产品、节能节水产品、资源综合利用产品以及功能替代型产品,推进产品升级换代。三是抓好一批资源节约型企业。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加快节能、节水、节材等方面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开发推广应用,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和技术,推行清洁生产,构建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的微观基础。四是抓好一批资源节约型园区。引导和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营造工业集中发展区的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共生效应,实现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循环使用和永续利用。

(三)强化政策措施,建立集约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一要大力支持企业技术进步。坚持市县财政每年投入2000万以上,建立工业发展资金和企业技改贴息资金。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对重点企业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企业进行节能改造。二要积极建设节约型新农村。坚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产品深加工率,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本稿件版权属于517878秘书网农业资源的循环开发利用。坚持实施“生态农村建设工程”,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发展生态农业、节水农业、有机农业;支持和帮助农户改厨、改厕、维修水窖,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坚持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加快农村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抓好农业附产物的综合利用,什邡湔底镇通过推广“三木制气炉”,利用木耳废渣变成燃气,既解决了木耳废渣污染环境问题,又为村民找到了清洁、卫生的新能源,实现了木耳产业的资源综合开发和循环利用。坚持实施“土地综合整理”工程,据测算,仅我市坝区农房建设一项,如果实行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就可节约整理土地近30万亩,沿江、沿河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空间更大。三要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工作。深入开展矿业秩序整顿,合理开采和保护矿产资源;关闭企业自备水源,保护地下水资源;建立环境预警机制,在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和重点污染源建立在线监控网络,在工业园区推广建立集中治理污染模式。四要严格执行环保、安全、能耗和技术质量标准。严把新建项目环保评审关,对通不过环保测评的项目坚决不上。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行业发展,坚决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使有限的资源向优势企业、优势产业集中。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依法关闭污染严重、破坏资源的企业。在2004年完成对50户重点治污企业的治理达标后,今年重点抓好12户企业的污染治理,确保年内达标。

节约资源的必要性篇6

关键词:节约集约用地 资源节约型社会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c)-0101-0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是对于土地资源的过度消耗和低效利用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前社会,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现代化不断发展,对于土地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可是我国土地后备资源却越来越少,这样的矛盾决定了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性,它是解决我国土地资源需求和供应矛盾和根本之道,也是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

1 坚持科学发展观,认识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性

党的十强调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上申明了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土地资源是一条重要的生命线,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息息息相关,只有充分认识到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性,才能自觉树立节约意识,加强社会责任感和资源紧迫感,把节约集约用地放到土地利用和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首先,需要对节约集约用地相关知识进行普及,鼓励各行各业自觉贯彻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增强全社会对于节约土地资源的责任意识;其次,优化土地规划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有限资源的扩大利用。我国人多地少、土地后备资源不足,因此,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2 加强规划管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2.1 科学规划,将节约集约用地贯穿各行各业

一切土地的利用和管理都以相关规划为基础,因此,在进行土地规划的时候就要将节约集约用地的思想融入规划工作中,树立和落实新型资源观,构建节约集约用地的科学导向机制,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对各行各业的用地需求、城乡和产业的布局安排和基础设施的配置进行科学的规划,尽可能的节约集约用地,努力保护国土资源,充分挖掘土地潜力,保护群众权益不受侵犯,保障可持续发展。

2.2 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开辟节约集约用地新空间

盘活存量土地是指将现有的存量土地和闲置土地利用起来,这需要做两个方面的前提工作,一是建立存量和闲置土地的方案,将这些土地的情况全面、及时、准确的进行登记,并根据批准时间、面积、类型、用途、权属等情况进行分门别类;二是健全土地收购储备办法,对于本辖区内需要调整使用的土地依法收回、收购和置换,加大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加强对土地储备的开发管理,降低土地储备风险。除此之外,要积极鼓励盘活存量用地,对于因为各种原因而被闲置的建设用地鼓励其一地或者设备招商,其中土地用途不改变的可以保留土地使用权;对于闲置和空闲土地在摸查清楚之后,通过司法、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及时处理相关债权债务关系,进行合法有效的处置,优化土地的利用;对于建设用地被批准一年以上没有进行开发建设的,征收土地闲置费,两年以上的,统一收回。

2.3 发挥土地区域集聚效应

在进行土地规划的时候,应该注重发挥土地区域集聚效应,按照“区域集中、产业集聚、开发集约”的原则,做好工业区和生活区土地用地规划建设。要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空间统筹,调整优化城乡用地布局和结构,建立节约集约用地新模式,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3 严格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1 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政策

我国的土地管理政策贯穿土地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在节约集约用地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的土地管理政策。例如:对于国家和省市重点建设项目以及产业鼓励政策项目优先安排,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地优先安排,而对于一些限制类甚至淘汰类的项目就要严格控制土地利用率甚至禁止土地供应。

3.2 形成完善的制度、政策、技术、标准体系

近年来,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在保护耕地的前提下,不断探索,按照“规划管控、计划调节、标准控制、市场配置、政策鼓励、监测监管、考核评价、共同责任”的原则,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完善的制度、政策、技术和标准体系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发挥土地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前提条件。针对不同的地区要运用不同的技术和方法全面提高节约集约用地的科技含量,对于各项建设用地进行预审和论证,从源头上控制土地资源利用率的分配。例如:工业项目的建筑系数不得低于百分之三十,而厂区的绿化率要在总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以内,严禁改变建设用地的属性。节约集约用地要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在各类试点中深化完善和提炼经验,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4 结语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建设节约型社会,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与我国“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相符,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道路上需要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自觉行动,不断健全节约集约用地目标责任体系,加快建立节约集约用地共同责任机制,使得节约集约用地成为每一位公民的信念和自觉行动,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开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孙亚.高举节约集约用地大旗:以资源节约集约促科学发展[J].咨询与决策,2014(8):8-11.

[2] 佚名.国土资源部:以节约集约利用统领土地管理工作[J].资源与人居环境, 2104(9):6-8.

[3] 李风.在创新中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浙江省提高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经验[J].国土资源通讯,2014(12):32-35.

[4] 赵明刚.关于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思考[J].黑龙江国土资源,2014(6):36.

节约资源的必要性篇7

在年初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国土资源部党组提出把“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土资源工作在大局中的职责定位,明确保护资源是基本职责,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是保障科学发展的核心任务,维护群众权益是我们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稳妥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请他系统阐述新的职责定位和当前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思路与部署。

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精神,用中央新要求统一思想、指导工作

记 者:据了解,2013年,国土资源系统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推动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绩,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您带领国土资源部党组进一步明确国土资源工作在大局中的职责定位,主要考虑是什么?

姜大明:去年10月以来,、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听取土地二次调查汇报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都对国土资源工作发表了重要意见。中央主要领导同志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多次集中、系统地讲土地和资源保护问题,这在国土资源部十五年历史中是没有过的,表明了中央对国土资源工作的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是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土资源工作的行动指南。在深入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同志讲话精神的基础上,国土资源部党组立足国情,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要求,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明确提出了这一职责定位。

记 者:请您具体谈谈国土资源部党组对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国土资源工作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解。

姜大明:深入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我们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必须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防死守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食为政先,地为粮本。在讲话中,不仅指出耕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更提出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现有耕地要基本稳定,耕地质量要不断提高;要像保护文物,甚至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总理强调指出,粮食安全的根基在耕地,守住耕地红线要多管齐下。这足以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耕地保护是何等重视!总书记明确提出,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大家立了军令状,必须做到,没有一点点讨价还价的余地。我们必须正视问题,弥补不足,变压力为动力,更加努力地工作,以守不住耕地红线“提头来见”的担当精神,肩负起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责任。

二是必须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节约集约用好土地,确保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详尽阐述了城镇建设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问题,明确提出要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思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城乡建设上要节约集约用地,尽量少占或不占良田。我们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从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证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三是必须积极稳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作用,确保群众利益不受损害。强调,事关重大,涉及面广,牵一发而动全身。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等,其实质和基本指向就是维护好群众土地权益,让土地收益更多惠及人民群众。把握中央关于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其核心是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目的是实现和维护好群众权益。我们一定要抓住改革的核心要求和根本目的,重视市场在土地资源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在用途管制、规划管控和市场监管中的宏观管理作用,把维护好、实现好群众权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

记 者:怎么理解这三句话的职责定位?

姜大明: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观大势、议大事、谋全局、管本行是做好国土资源工作的前提。把握科学发展大局,方能明了国土资源在大局中所应发挥的作用。

首先,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是党和国家赋予国土资源部门的基本职责。国土资源不可再生,先破坏再修复的路子走不通。用“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来表明党和国家保护资源环境的坚定决心。人多地少和资源相对紧缺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保护国土资源,要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提高耕地占补平衡质量。占补平衡要以提高耕地生产能力为目标,在保证数量的同时,把耕地质量放在首位。二是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先从控制发展规模的50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周边开始,由大到小,由近及远,逐步覆盖。永久基本农田一经划定,城市建设必须跳出去,搞串联式、组团式、卫星城式发展。三是划定城市发展边界。在划定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的基础上,修订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尽快确定城市发展边界。四是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坚定不移地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在国土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中明确开发强度,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严格落实规划和用途管制,城市中的自然山水要严格保护;农村建房要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沿海、山区建设要顺应自然、依山顺势,不得随意劈山填海、平壑造地;在青藏高原世界屋脊、三江源中国水塔等自然保护区开展地质勘查和矿产开发,必须认真贯彻生态保护优先、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

其次,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是国土资源工作保障科学发展的核心任务。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总理指出,发展是硬道理,节约是大战略。这讲清了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与保障科学发展的关系。我们要保障的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如果对那些违背规律、盲目粗放的发展也一概保障,就会犯不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要立足国情,把节约集约作为必须高高举起的一面旗帜,切实做到城市用地节约集约、工业发展集约高效、现代农业集约经营、矿产开发集约有序。

要实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行动计划,具体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逐步调减东部地区新增建设用地供应,除生活用地外,原则上对人口500万以上特大城市新增建设用地进行严格控制。稳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强化工业园区用地内涵挖潜,因地制宜盘活农村建设用地,继续推进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推动矿产资源开发整合。二是优化结构,提高效率。建立有效调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合理比价机制,提高工业用地价格,坚决杜绝工业用地零地价甚至负地价。大力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市场配置,全面推进油气探矿权竞争性出让,加快构建“部控省批”的矿业权审批制度。三是综合利用,健全标准。统筹城乡土地利用,鼓励地上地下立体开发。加快储量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矿产资源综合勘查开发制度,继续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绿色矿山示范区建设。推进海岸带综合整治。严格土地准入条件,健全土地使用标准和矿产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标准。深入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县创建活动。

第三,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是国土资源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土地工作是最重要的群众工作之一,与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与群众利益紧密相连。总理指出,现在有的地方在农村违法违规征地、脱离实际赶农民上楼,这种做法必须纠正。维护群众权益,做好群众工作,必须牢记宗旨,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对人民群众要常怀敬畏之心,为老百姓办事要常抱歉疚之情。

维护群众权益要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到深化改革、政策制定、征地拆迁、保障房供地、土地整治、矿产开发、地灾防治、执法督察等各个方面,体现在国土资源决策、执行、监督的各个环节。要充分尊重和保障群众对国土资源问题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把维护群众权益作为执法监察的重要内容,对各种侵害群众权益的行为必须做出严肃处理。要高度重视涉及土地矿产的工作,对反映的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必须认真解决。

守住底线、试点先行,积极稳妥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记 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国土资源领域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社会普遍关注。请问在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方面,国土资源部有何考虑?

姜大明: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事关重大,是改革的重要工作,也是难点之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涉

节约资源的必要性范文

节约资源的必要性篇1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对这一重大部署和要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第一,建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