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能源重要性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2-15 17:23:03浏览:1032

节约能源重要性

节约能源重要性篇1

这里的“节约”其一,是相对浪费而言的节约。其二,是要求在经济运行中对资源、能源需求实行减量化。即,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创造相同的财富甚至更多的财富,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回收各种废弃物。这种节约要求彻底转变现行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深刻的技术革新,真正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资源有效配置、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根本标志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它体现了人类发展的现念。

1、确立节约资源的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

国家要加强在各个领域增长方式和全面节约管理。在组织编制“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规划中,都要把节约资源放在中心位置。政府要健全和完善资源节约的政策法规和监管体系,制定鼓励节约使用资源的相应政策措施,完善法规标准,实行严格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控制,并强化节约资源工作的强制约束力。要抓紧研究制定《节约能源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的配套法规以及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法规,制定资源高消耗行业市场准入标准,完善主要用能设备能效标准,组织修订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制订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资源综合利用等情况予以重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企业和有关单位及时进行整改,尽快实现由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2、形成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改变透支资源求发展的方式,转换经济发展的路径和模式,扭转“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建立起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和消费体系。要尽快形成以节地、节水、节能为中心的农业体系,重效益、节时、节能、节约原材料的工业体系,规划科学、设计优良、节地、省材、质量过硬的基本建设体系,节时、节能、重效益的运输体系,适度消费、勤俭节约的生活服务体系和节约资源的消费方式,从战略上构建资源从生产、流通、分配到消费各个环节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有机节约整体。

3、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是目前国际上最能代表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模式。与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传统经济不同,循环经济的核心是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重构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和“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环利用模式,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从而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如果说传统经济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型的和一次性的,以把自然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的话,那么,循环经济通过物质的循环流动,可以解决长期以来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冲突。目前,全世界钢产量的三分之一、铜产量的二分之一、纸产品的三分之一都来自于循环利用。我国有色金属再生利用量仅占总产量的15%―20%,发达国家一般为30%―40%。如果其中的废玻璃、废塑料等不能有效地回收利用,不仅会增加垃圾处理量,更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要加强对废品回收利用的管理,促使其有序发展。

4、大力发展环境产业,充分开发利用再生资源

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世界经合组织研究表明,建立在循环经济理念基础之上的环境产业必将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并列为当代最具发展潜力的三大领域,是21世纪世界性的主导产业之一。通过发展环境产业,加强“三废”综合利用,充分开发利用再生资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延伸产业链,开辟新的生产领域,增加就业岗位,同时担负起分解者的职能,对无法再次循环利用的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5、要倡导资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

人们的消费方式对资源消耗有着很大的影响。我们的消费方式一定要从本国、本地区的消费环境出发,要考虑资源和生态可以承受的消费度。如果不顾国情,简单地模仿、攀比一些发达国家的消费方式,将会带来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调,甚至造成危害更大的污染灾害;反过来,只会降低消费质量。为此,应当选择如下资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一是应当讲究日用消费品的质量、实用和耐用性,尽量缩小一次性消费的范围。在全社会推广节能型、节水型的低度消耗资源的适度消费生活体系,减少高能耗、高原材料、高用水的消费。二是注意食品消费结构的合理化,保持中华民族传统的饮食习惯,在饮食结构上不宜不加区分地普遍提倡以动物型食品为主,膳食结构仍应以植物型食品为主或动植物并重。三是居住和出行方式的合理化。宜提倡相对集中的居住方式,发展公园、公共娱乐场所,不宜提倡分散居住和大量建造私人别墅、花园等。

6、加快技术创新推进节约资源技术进步

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也是促进资源节约的有效手段。要积极推动资源节约科技开发,建立促进资源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突破资源节约技术瓶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实施资源节约重大技术示范,推广应用先进高效的节能、节水设备和器具,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高新技术和第三产业发展和升级,从整体上全面提高资源节约技术水平。通过科技创新促进粗放、低效率技术向集约、节约和高效率技术进步,提高管理水平充分挖掘管理对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形成的效率潜力。

7、重视信息工作,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信息交换平台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发达的信息系统之上。企业能源综合利用技术的获得、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产业链接、资源的整合、再生资源的相互转移开发等等,这一切都需要借助发达的信息网络来实现。在今天市场中介体系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政府应协助建立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信息服务体系。整合废弃物的性质及来源、资源节约型企业、资源节约型技术等信息,规范信息的收集、合成、传输、反馈等机制,以电子政务、企业信息资源共享为重点与切入点,建立资源节约型信息交换平台,及时各类循环经济市场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为各企业间实现废弃物、能量等交换提供信息帮助。

8、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指标体系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本质就是提高经济资源的生态效率,在经济发展目标和生态环境目标之间建立一种最佳的协调机制。为了衡量和评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指导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政策和实践,有必要建立一套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建立的指标体系可以全面衡量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效益以及循环特征、资源和能源使用效率,建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有机的联系,最终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共赢。指标体系要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原理入手,从各方面较为全面地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潜力、资源利用的节约程度和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水平。指标体系的设立原则为:良好的政策相关性、可测定性和可比较性、易于分析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等。

9、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建立科学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和调节机制,形成合理的资源价格体系,用价格杠杆调节资源利用,改变因资源的低成本、非公开化造成的浪费。目前,我国一些重要资源短缺,其中有些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等基本上是不可贸易产品,其市场价格!本应较高才能产生节约使用的效果,但由于这些资源的使用成本严重偏低,导致了资源的粗放使用。同时,一些对环境资源有严重影响的企业,可以不支付它们所造成的社会成本,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实现向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必须合理确定资源价格,使资源使用者付出应承担的社会成本,对自己浪费资源、破坏环境造成的后果承担经济责任,从而使节约使用资源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10、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节约能源重要性篇2

一、正确把握资源利用与加快发展的关系,充分重视资源的重要性

(一)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人类的经济生活总是伴随着对自然资源的发现、开采、开发和利用,自工业革命以来,依托能源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世界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则通过对全球资源的掠夺和占有,从而实现了现代化。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阶段,经济的高速增长也使我国成为了世界煤炭、钢铁、铜消费第一大国和石油、电力消费第二大国,能源消费已占世界总量的13.6%。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加快推进,资源需求还将持续增加,资源储备将越来越少,能源资源战略已成为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全局的核心战略之一。

(二)资源承载能力制约着经济发展。地球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其供给能力有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统计资料表明,人口不足世界总人口15%的发达国家,在200年的工业化过程中,已经消耗了地球上近50%的化石资源。随着世界经济增长、人口增加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世界正承受着越来越重的资源能源压力,资源消耗增长过快已成为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共同课题。特别是去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促使对能源资源的需求强劲增长,石油和矿产品价格连创新高。我国煤、电、油、运瓶颈制约也再度出现,原材料供应十分紧张,铁矿石、石油、铜、氧化铝等进口大幅度增长,部分生产资料价格上扬,资源约束矛盾日益凸显。据测算,如果单位产值能耗不变,今后20年GDP实现翻两番,一次能源消耗将从13亿吨增加到52亿吨,这必将难得到保障。

二、着眼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深刻认识资源节约的现实性和紧迫性

(一)资源紧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总体上是一个资源紧缺的国家。统计资料表明: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全国城市年缺水总量达60亿立方米;人均耕地不足1.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有600多个县市的人均耕地面积在世界公认的警戒线0.8亩以下;人均占有矿产资源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2,石油储量仅占世界的2.3%。据预测,我国煤炭探明可利用储量近2000亿吨,如果按照年产25亿吨原煤的速度推算还可以供应80年;石油剩余可采量为23亿吨,仅可开采14年;天然气剩余可采量为6310亿立方米,可供开采不过23年。从德阳的情况看,全市人均耕地仅0.9亩左右,人均水资源2100立方米左右,人均林地面积0.64亩,均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二)结构升级加剧能源资源消耗。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特别是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结构性变化十分明显。一是从经济结构变化看,近几年我国呈现出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特征。2004年重化工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已达67.6%。重化工业往往是高能源消耗、高资源消耗产业,其加速发展已成为近几年资源能源紧张的主要原因。二是从消费结构的变化看,特别是一些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实现从传统的“吃、穿、用”到“住、行”的升级。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升级导致资源消费强度增加。三是我国进入城市化提速阶段,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一个多百分点,相当于每年从农村转移1400万—1500万人到城镇。据测算,城镇人口人均能源消费是农村人均量的3.5倍,大规模农村人口转移必然会相应增加能源和资源的消费。

(三)粗放生产和过度消费导致浪费巨大。一方面,我国经济基本上还是粗放型,能源和资源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浪费严重、利用率低。2003年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耗占世界的9.2%,而创造的GDP不到世界总量的4%,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综合能源利用效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40%;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25个百分点,矿产资源总回收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追求奢侈、挥霍浪费的现象大量存在。一是追求奢侈消费在一些城市中正成为时尚,盲目攀比、举债高消费的现象越来越多。部分厂商也瞄准青年群体好奇、攀比心理和新富阶层显示奢华、品位炫耀心态,不断翻新花样,诱导过度消费,导致了快买、快扔的消费行为,产品的设计使用寿命被人为缩短,资源消耗量大幅增加。二是管理松懈造成极大的浪费。在工业、农业和城市生活用水三个方面的浪费数量,每年约达600亿立方米;粮食从生产到消费每年浪费达几百亿斤,在一些宾馆、餐厅、学生食堂,很多饭菜没吃几口就被倒掉;电能浪费也十分严重,专家估算,如果下班后不关显示器、打印机,全国每年浪费电就将多达12亿千瓦时。三是政府机构也成为资源消耗的重点领域之一。国家有关部门的调查数字显示:我国政府机构年电力消耗总量占全国总消耗量的5%,能源费用超过800亿元。

(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西方主要国家的工业化过程是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资源掠夺性开采为特征的。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无论从政治理念还是从经济可能性来讲,都不可能按照这种模式来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由此,只有对传统生产模式和粗放型增长方式进行根本性变革,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才能共建新的国家比较优势。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将节约的理念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能源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从而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既是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关系到我国前途命运和公众长远利益的必然选择。

三、着力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保持德阳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作为一级地方党委和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创新发展理念,强化政策引导,落实工作措施,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突出规划引导,城乡互动,提升集约发展的综合节约效应。一是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在研究制定“十一五”规划、确定城市总体规划和重大项目等各项工作中,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放在突出位置。编制“十一五”节能、节水、节地、资源综合利用等专项规划,提出发展目标、重点和政策措施,并纳入“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二是突出特色,走集约化城市建设之路。针对德阳县域经济比较发达,市区到广汉、什邡、绵竹都在半个小时以内的优势,我们提出了建设“一中心三片区”组团大城市的城市发展战略。通过整合片区城市资源,优化功能配置,形成功能分工合理、空间相对独立、基础设施连线成片的区域经济发展态势。三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资源共享、互动共荣、集约发展。通过统筹城乡规划布局和政策措施,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力争到2013年,在平坝县区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资源节约型工业生产体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传统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近年来,我市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比如:剑南春集团投入2000多万元实施“沼气工程”,建起日处理酿酒污水和生活废水6600立方米、日产沼气1.2万立方米的沼气池。通过节能改造,将酿酒产生的污水作为沼气池原料,用产生的沼气作为烤酒热能,烤酒的蒸气及冷却水又循环利用,酒糟作为饲料、沼气站的沼泥干化后作肥料外卖。沼气直燃替代原煤烤酒后,年减少锅炉用煤1.8万吨,少排2500吨二氧化硫和粉尘。沼气工程全面投入运转后,二氧化硫和粉尘的排放为零,既治污又产生可再生能源,每年可节能增效1000万元以上,实现了效益环境双赢。宏达集团将锌精矿焙烧烟气充分吸收生成硫酸生产化肥,焙烧产生的锌焙砂经电解生成锌锭,副产物压滤渣经煅烧生成氧化锌,煅烧中生成的废渣作生产水泥的辅料,该工艺使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达到99%以上。龙蟒集团的4万吨钛白粉工艺都是循环经济的典范。今后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一批资源节约型产业。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生物化工和新材料产业,发展可再生资源产业和吸纳利用工业废弃物的产业,逐步形成有利于资源持续利用和环保合理的产业结构。二是抓好一批资源节约型产品。积极支持企业开发精深加工产品、节能节水产品、资源综合利用产品以及功能替代型产品,推进产品升级换代。三是抓好一批资源节约型企业。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加快节能、节水、节材等方面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开发推广应用,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和技术,推行清洁生产,构建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的微观基础。四是抓好一批资源节约型园区。引导和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营造工业集中发展区的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共生效应,实现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循环使用和永续利用。

(三)强化政策措施,建立集约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一要大力支持企业技术进步。坚持市县财政每年投入2000万以上,建立工业发展资金和企业技改贴息资金。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对重点企业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企业进行节能改造。二要积极建设节约型新农村。坚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产品深加工率,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本稿件版权属于517878秘书网农业资源的循环开发利用。坚持实施“生态农村建设工程”,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发展生态农业、节水农业、有机农业;支持和帮助农户改厨、改厕、维修水窖,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坚持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加快农村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抓好农业附产物的综合利用,什邡湔底镇通过推广“三木制气炉”,利用木耳废渣变成燃气,既解决了木耳废渣污染环境问题,又为村民找到了清洁、卫生的新能源,实现了木耳产业的资源综合开发和循环利用。坚持实施“土地综合整理”工程,据测算,仅我市坝区农房建设一项,如果实行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就可节约整理土地近30万亩,沿江、沿河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空间更大。三要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工作。深入开展矿业秩序整顿,合理开采和保护矿产资源;关闭企业自备水源,保护地下水资源;建立环境预警机制,在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和重点污染源建立在线监控网络,在工业园区推广建立集中治理污染模式。四要严格执行环保、安全、能耗和技术质量标准。严把新建项目环保评审关,对通不过环保测评的项目坚决不上。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行业发展,坚决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使有限的资源向优势企业、优势产业集中。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依法关闭污染严重、破坏资源的企业。在2004年完成对50户重点治污企业的治理达标后,今年重点抓好12户企业的污染治理,确保年内达标。

节约能源重要性篇3

建设节约型社会,要在社会生产、消费、流通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缓解资源瓶颈对经济发展制约的选择,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有利于加强激励和约束作用的政策法规体系及相应的体制机制,促进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其中,当务之急是通过推进改革和完善政策,加强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的调节作用。价格要适应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需要,积极稳妥地加快水、电、油、气和矿产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市场化进程,逐步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形成机制,在资源性产品的开发、生产、使用等各个环节中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这是促进能源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的基本要求。不同地区可以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有阶段性地推进用水、用地、用电等价格改革,实行有所不同的差别价格和收费方式,但对于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各个地区都必须运用价格机制调控资源供求关系,大力推动资源集约利用。

第二,抓紧制定、完善节约能源资源的技术标准和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各行各业的节能降耗,首先需要尽快制定和完善各行业节能、节水、节材、节地标准,建立健全产品认证制度。一要完善主要耗能产品能效标准和行业节能设计规范,推行强制性产品能效标识管理,加快出台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以及节油、节电等管理办法;研究建立节水标准体系,制定和修订各行业耗水标准;抓紧研究提出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的主要指标及实施办法;建立健全各行业设计、施工、生产中原材料消耗的技术标准和核算制度。二要加快制定、完善专门的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加强规划指导作用,推进节能降耗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土地集约利用,鼓励大力发展节能降耗产品和节能省地型建筑。推进节约和替代石油、热电联产、绿色照明等重点节能工程建设,抓好高耗能企业的节能工作,鼓励生产和使用高效节能产品;加强城市节水工作,推进节水设施建设,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支持中水回收、海水淡化和直接利用;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规模,推行多层标准厂房,控制城市大广场建设和农村居民点占地,进一步在城市禁用实心粘土砖;加强重点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鼓励生产高强度和耐腐蚀金属材料,促进木材节约代用,禁止过度包装。

第三,大力推动以节能降耗为重点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淘汰高耗能、高耗水、高耗材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大幅度推进各行业节能降耗要依靠科技进步,积极开发资源节约技术。要支持并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资源技术开发的投入,重点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资源综合利用、资源节约、资源替代等先进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依靠技术进步增强节约能源资源的能力。坚持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着力开发一批节约资源的关键技术,提高资源节约领域重大技术装备的自主研制能力,加快资源节约先进技术的推广使用。要以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为主要目标,加快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企业,依法淘汰高消耗、低效率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产品。突出抓好钢铁、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行业和耗能大户的节能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老旧运输设备;推动火电、钢铁、石化、煤炭、造纸等高耗水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水技术改造,加大节水设备和器具推广力度;推行产品生态设计,推广节材技术工艺。要依法关闭一批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加快淘汰立窑水泥、土炼焦、小电石、小高炉、小发电、小煤窑等影响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的落后生产能力。

第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重点行业、产业园区、城市和农村实施一批循环经济试点,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搞好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用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指导区域发展、产业转型和老工业基地改造。抓紧研究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和实施循环经济推进计划,提出重大技术和项目,加快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的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大宗废旧资源回收处理的收费制度。抓好煤炭、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推进粉煤灰、煤矸石、冶金和化工废渣及尾矿等工业废物综合利用,开展秸秆等生物质能综合利用,加强农膜、畜禽粪便等的循环利用;搞好废旧金属再生利用及废旧家电、计算机和其他电子产品的回收利用,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再生利用、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第五,把节能降耗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统计、评价考核体系,建立信息制度。推进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要全面加强宏观管理、行业管理和企业管理,突出抓好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降耗的监督检查,实行责任追究制度。要把资源节约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统计和评价体系,列为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国家从今年开始每年都要各地区和主要行业单位产值的能耗情况。各地区各行业和重点企业都要采取有力措施,具体落实“十一五”规划确定的节能降耗目标及年度分解目标,特别是确保完成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的任务。为此,各地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大力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严格控制高耗能、高耗水、高耗材产业的发展,努力实现结构性节能降耗。

(作者单位:上海闵行联合发展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杨立新.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06(5).

节约能源重要性篇4

一、节俭节约既是时代要求更是历史传承

党中央、国务院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高度重视,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的基本方针,积极倡导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要看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对发展的制约不断强化。我们应该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来理解和把握加强节约、开展全民节约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方面,现实逼迫我们必须把节约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历史阶段,资源消耗刚性增长和环境容量遭遇挑战。同时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使得许多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叠加,矛盾更加突出,既凸显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也加大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复杂性。一是资源禀赋并不优越。我国资源总量不小,但人均占有量低,人均耕地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3%,淡水是28%,石油和天然气是7%,铁矿石为17%,即使是最丰富的煤炭资源,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7%。二是资源利用效率不高。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的11.4%,却消耗了全球21.3%的能源、45%的钢、43%的铜、54%的水泥。目前,我国主要工业产品能耗比国外先进水平要高10到20个百分点。三是奢侈浪费现象严重。有的贪大求洋、大拆大建、盲目攀比,有的讲排场、摆阔气、未富先奢。长此以往,我们的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容纳,发展难以持续,“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就有可能落空。

另一方面,中华民族有着节俭养德的优良传统。古人这方面的论述很多。比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又比如,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些古训不仅是持家守业的金玉良言,更是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大力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组织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核心就是要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融入新的时代风尚。

总之,崇尚节约、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既是缓解现实矛盾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既传承传统美德,又紧扣时代主题,正逢其时、势在必行。

二、加强节约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施策

要以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为契机,进一步把节俭节约纳入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融入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公民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提升全社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是要坚持节约优先的理念。理念是思想的基础、行动的指南。只有在指导思想上彻底摒弃传统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才能在生产、流通、消费各个领域自觉遵循节约优先的方针,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切实体现节约优先的要求。要紧密结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特别是要从娃娃抓起,真正使得节约优先的理念入心入脑,在生产生活中自觉践行。

二是要推行节约型生产方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能、技术和设备,核心是严控 “两高”行业发展,积极发展资源消耗较少的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完善技术创新转化体系,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重点工程为依托,组织重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示范,加快成熟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构筑链接循环的产业体系,努力实现土地集约利用、能源梯级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废水循环利用。通过多方面的努力,闯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方式。

三是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要从家庭、社区、学校、医院、军营等社会单位,从衣、食、住、行、游等生活环节,从教育、科普、宣传等方面着手,引导形成节约资源的消费理念和行为方式。要结合曝光泔水缸、绿色照明、人人节水、一张纸献爱心、闲置物品共享等专项行动,积极倡导全社会节粮、节水、节能、节电和循环利用资源,购买节能节水产品,适度点餐剩余打包,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多乘公交和地铁,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鼓励自备购物袋,垃圾分类不乱扔等等。通过这些点滴小事,引导节约消费、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推动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四是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要综合运用经济政策、标准规制、规划引导等,逐步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经济政策方面,要严格落实居民用电、用水阶梯价格,推行居民用气阶梯价格,研究扩大基于能耗、环保标准的非居民用电阶梯价格实施范围,形成多用资源成倍支付费用的机制;对资源综合利用等给予税收优惠;加大资金投入,支持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高效节能环保产品推广等,推行政府绿色采购。标准规制方面,要加快标准制修订工作,提高产业准入门槛,推行公共机构能耗限额管理。规划引导方面,要坚持底线思维,合理设定土地、水、能源、矿产等资源消耗上限,将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活动严格限定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范围之内。

三、发展改革系统要积极组织参与全民节约行动

发展改革委作为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的联合主办单位,将配合中央宣传部,主动作为、积极参与,确保这项行动取得预期成效。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把节约优先的理念贯穿到发展改革工作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坚持把资源节约融入到经济建设的全过程,用节约理念指导规划编制、政策制定、体制改革、价格管理、投资安排、项目建设等各项工作,加强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准入管理,严把能评关口,完善能效标准,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总结经验、发掘典型,配合宣传部门为全民节约行动营造良好氛围。为探索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新路子,我们从不同层面、不同领域开展了循环经济、低碳城市(家庭、社区)、节约型公共机构、生态文明等示范试点,有些已经开花结果,要全面总结、系统梳理这些工作,归纳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加大推广力度。要把群众总结出来的节约“好点子”进行广泛宣传,增强节约能力。要把节能宣传周、低碳日活动与全民节约行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多种方式的集中宣传,运用典型的榜样力量和负面案例的警示作用,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凝聚全民节约的正能量,使节俭节约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节约能源重要性篇5

摘要:随着现代化园林建设不断加快,园林趋向特色性、节约型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分析第节约型园林建设的目标、内天,提倡建设节约型园林技术体系,主要包含生态格局规划、雨水利用、节能技术与立体绿化。

关键词:园林建设 节约型园林 技术体系

一、建设节约型园林的目标、内涵

近些年来,随着园林建设不断发展,我国园林建设呈特色性、节约型发展趋势,但在建设时,某些区域由于追求短期利益,而出现违背生态发展规律的现象,大兴土木及高价绿化园林的现象较为严重,一味重视视觉效果,而忽视环境效益,损害了生态资源、自然环境,与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科学化、稳健性发展相违背。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我国大力提倡建设节约型园林,指导园林绿化见色好方向,有效促进园林绿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升,更加注重精神追求,而节约型园林作为城市绿化更高层次理念、要求,作为园林建设的“质”的飞跃,在园林绿化建设及运用过程中,最小化资金投入,最大限度降低资源消耗,进而提升园林绿化的综合效益。在节约型园林建设中,循环高效、可持续与低成本是其追求目标。

按照目前具体情况,节约型园林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目标:对于现行园林绿地建设,重视资源节约与能源节约,有效改善局部的生态环境,为人类创造接近自然的生活空间。为改善园林绿地体系,为城市发展提供生态保障,建设人类生态性居住环境,进而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存。

二、建设节约型园林技术体系的构成

为实现城市绿化建设,针对规划与设计、建设与管理,均需遵循节约型理念,由生态格局规划与雨水利用、循环工艺与立体绿化、复合功能绿地与集约养护,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建设节约型园林技术体系。

首先,生态绿地系统建设。城市绿地格局作为节约型绿地建设基础,开展合理规划,建设合理网络格局,使绿地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树种规划。现阶段,大量外来树种在城市绿地建设中运用,根据相关研究显示,上海的外来树种占总树种数56%,城市绿地景观建设中,外来树种发挥着长效、积极的作用。然而也建立城市绿地系统隐患,所以,选择树种时,应结合本区域实际情况,按照不同生态环境、不同树种特性,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实施树种规划;其二,绿地系统建设。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注重建筑优先,再实行绿地填空,使得城市绿地形成沙漠绿洲形态。所以,树状网络通常由绿心与绿环、绿带与绿廊建设绿地,呈过程性、结构性、开放性、流动性、均匀性、稳定性等特点,特别对于布局均衡,确保树种完整性,维持功能连续性。对于节约型园林建设,需提倡转变传统思维,利用城市绿地规划,绿带与绿廊进行合理布局,为节约型园林建设提供空间基础。

其次,植物群落营造技术。对于现有绿地是的合计,主要强调景观需求,这种观赏而忽视生态,不熟悉植物群落内部运行规律,选择乡土树种、抵抗力强的观赏植物,提高本地野生植物利用率,对植被群落内部结构进行模拟,强调低养护与低成本建设,构建自维持的植物群落,保护好现有植被,增强物种多样性,进而开展节约型园林建设。

第三,雨水利用技术。雨水资源在缓解水资源紧张、防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目前城市水环境、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现状,可有效解决局部洪水、用水紧缺问题,作为水资源的循环资源。在建设节约型园林过程中,雨水利用技术作为重要工程技术,包含雨水蓄积利用、雨水花园及透水铺装等方法。

第四,立体绿化技术。实现立体绿化,可改善自然环境,节约占地面积,局部环节城市建设与绿化之间的用地矛盾,可达到遮荫调温功能,有效降低能耗,是节约型园林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立体绿化,可实现道路边坡与高架桥绿化,阳台与驳岸垂直绿化等。

第五,循环利用技术。目前,我国提倡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循环利用技术是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技术,实现减量化、再使用与再循环。在节约型园林建设中,中水回用、绿化与建筑废弃物等,是其重要应用方法。

第六,节能技术利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升,越来越重视环境条件,因环境效益逐渐提升,严重污染环境,对社会发展造成极大制约,节能环保是社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特别对于园林绿化领域,环境问题日益尖锐,节能环保技术是否持续落实,是园林建设的重要环节。节能技术主要包含两种方式:主动节能、被动节能。主动节能设计,依靠太阳能伏板、太阳能泵及风车等系统,实现资源收集、资源储藏及资源再分配,使风能与太阳能的补充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被动节能设计,按照气候特点、场地条件,采用科学造园手段,综合考虑植物与地形、建筑与构筑物等,实现微气候平衡。引进的科学技术,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技术,可有效提升能源利用率,使园林建设能耗逐渐降低。

第七,集约养护管理。园林养护需重视整体观念,采用先进养护技术,实现集约养护,构建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管理机构,建立纵向同横向联系的完整体系,进行差别化管理。在园林养护中采用先进技术,可有效提升养护管理效率。例如,对于回收的雨水,可在植被灌溉、废弃物收集等放利用,降低能源消耗。同时,入侵物种防止、病虫害防治作为集约养护关键内容,采用化学药剂养护,不仅使病虫害具有抗药性,而且污染环境,降低生物多样性。所以,需采用非化学防治手段,可采用性诱剂、饵料、灯光等诱杀方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设节约型园林技术体系,作为一个有机结合体系,在实际建设时,需综合运用各项技术,实现整体配合。园林绿化建设的目标在于实现资源节约与能源节约,有效改善局部的生态环境,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存。通过生态绿地系统建设、植物群落营造技术、雨水利用技术、立体绿化技术、循环利用技术、节能技术利用、集约养护管理等内容,科学、合理建设节约型园林技术体系。

参考文献:

[1]聂磊.关于建设节约型园林技术体系的研究[J].广东园林,2007,29(4):64-68.

[2]刘新泽,周冬云,黄镇等.论节约型园林技术体系的构建[J].现代园艺,2012,(18):61.

[3]李国举.建设节约型园林的相关技术体系探究[J].现代园艺 ,2013,(24):140-140.

节约能源重要性篇6

一.企业要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土地、矿产、水等自然资源,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的巨大成就是在资源和环境方面付出了巨大代价的结果。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消耗高,浪费大,污染重。国资源支撑这种粗放的经济增长已经难以承受。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1.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资源是有限的

(1).土地资源现状。土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2004),全国耕地面积为12339.22万公顷,与上年相比,净减少耕地 253.74万公顷,人均耕地已由0.098公顷降为0.095公顷,减少了2.01%;草地26311.18万公顷,比上年减少了0.16%;森林面积1.75亿公顷,覆盖率18.21%,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1.52%,居世界第130位。人均森林面积0.132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34位。

(2).矿产资源现状 。企业生产所需原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源于矿产资源。2003年初,全国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共158种,其中,能源矿产10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91种,其他水气矿产3种。原油、煤等能源矿产,铁等黑色金属矿产的查明资源储量都有不同程度下降。目前,我国的石油储量仅占世界1 .8%,天然气占0 .7%,铁矿石不足9%,铜矿不足5%。

(3). 水资源现状。企业的生产离不开水。目前,我国水资源总量28000多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全年(2004)人均水资源2076m3,却比上年下降了5.6%。全国666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日缺水量1600万立方米,年缺水量约60亿立方米。

2.相关资源的浪费程度高

(1).土地资源的大幅减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面积267. 4万多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近3成,而且每年还以平均一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着,有近4亿人口的耕地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这是企业用地越来越少的重要原因。

(2).水资源的利用率低,污染严重。淮河水资源利用率为60%,辽河65%,黄河62%,海河高达90%,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30%~40%的水资源利用警界线。全国各地江河断流、湖泊萎缩现象加剧,造成水生态环境继续恶化。我国目前的废水排放总量为439 .5亿吨,超过环境容量的82%;单位面积的污水负荷量是世界平均数的16倍多。7大江河水系中劣五类水质占41%。由此给企业带来的严重后果是平均每年因缺水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

(3).矿产资源的过度消耗。国单位GDP消耗矿产资源是日本的7.1倍,美国的5.7倍,是印度的2.8倍。原油消费量2. 52亿吨(2004),比上年增长12%;原煤15 .79亿吨,增长13 6%。据估计,到2010年,我国企业所需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57%,铁矿石也将达到57%,铜将达到70%,铝将达80%。

我国能源利用率仅为34%,能源消费强度远高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约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7倍;用单位GDP的能耗来计算能源利用效率,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极大。日本为1,意大利为1.33,法国为1.5,德国为1.5,英国为2.17,美国为2.67,加拿大为3.5,而我国高达11.5。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每公斤标准煤创造的GDP仅为0.36美元,世界均值为1.86美元;工业锅炉能耗效率为60%,低于发达国家20个百分点;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水平高40%。资源的严重浪费将使企业面临困境。

二.企业要积极开展节约型营销

企业面临着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压力与挑战: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正在大幅减少和严重浪费,企业必须树立节约观念;政府大力倡导建设约型社会,企业要遵守有关条文规章,努力开展节约型营销;另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也迫使企业改变经营观念,以节约型营销来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大的竞争优势,保障企业的长足发展。

1.树立节约型营销观念

(1).节约营销型观念的含义。约型营销是对营销基本概念的提升和延展,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销售过程中,将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和资源节约统一起来,以此为中心,对产品和服务进行构思、设计、制造和销售。节约型营销观念是在创建节约型社会方针下企业的指导思想。倡导节约型营销是基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理性思考,对于企业至关重要。

(2).如何树立节约型营销观念。统营销观念认为,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经营销售,应当时刻关注与研究消费者需求、企业自身条件和竞争者状况三个方面,并且认为满足消费需求、改善企业条件、创造比竞争者更有利的优势,便能取得市场营销的成效。而节约营销观念却在传统营销观念的基础上增添了新的思想内容。要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企业营销决策的制定必须首先建立在有利于节约能源和资源保护的基点上,促使企业市场营销的立足点发生新的转移。

对市场消费者需求的研究,要在传统需求理论基础上,着眼于节约型产品需求的研究,不仅要考虑现实需求,更要放眼于潜在需求。另外,认识到引导消费者盲目大量消费是不正确的,取而代之的应为指导消费者正确适度消费。

与同行竞争的焦点,不在于传统营销要素的较量,争夺传统目标市场的份额,而在于最佳节约资源的营销措施,并且要意识到这些措施的不断建立和完善,是企业实现长远经营目标的需要,它能形成和创造新的目标市场,是竞争制胜的法宝。

总之,与传统的社会营销观念相比,节约营销观念要注重的社会利益更明确定位于节能上,立足于可持续发展,放眼于社会经济的长远利益。

2.大力开发节约型产品

(1).产品设计中的节约。业实施节约型营销必须以节约型产品为载体。产品设计不仅要保证产品的核心功能满足消费者的传统需要,符合相应的技术和质量标准,更要保证其符合对社会资源节约的需要。

首先,要考虑到怎样设计才能使产品从外观到功能都体现节约。产品外观清新不过于奢华,大方不过于复杂,有特色但不浪费。尽可能短小轻薄,节省材料,可拆卸、可分解,易于回收,零部件可以翻新和重复利用。产品功能不求多而是适当,在使用过程中能最大化节约能源。让消费者真实感受到产品的各方面都包含着节能理念。

其次,设计出新的制造工艺和技术。新工艺和技术能使产品生产过程最大化地利用资源,最大化地利用可回收、可分解材料,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新工艺和技术能支持高强度、高性能材料的使用,以提高材料强度和使用寿命。

(2).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节约。方面,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使用再生材料,推广替代材料,增加新型代用材料,以减少产品的用材种类和材料的消耗。对生产过程中的用电用水做出计划,并按照严格的标准予以实施。

另一方面,要推进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这就要求企业减少废物和污染物在产品生产全过程及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的产生和排放。从原材料加工提炼到产出产品、产品使用,直至报废处置的各个环节都必须采取必要的清洁方案,以使得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污染和浪费降到最低。

(3).以品牌促节约。是建立品牌与消费者的忠诚关系。消费者成为品牌的忠诚顾客,在购物过程中可节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品牌企业也可以从忠诚关系中了解到目标顾客的需求,从而根据顾客的需求定制产品、服务和相关信息,可以大量地减少无益服务和垃圾信息,节约大量的资源。

二是将节约文化注入到品牌精神之中。消费者消费品牌很大程度上是消费其符合自身身份的品牌精神,从中获得情感性利益和自我表达性利益。品牌精神对消费者有很大的影响,将节约观念注入到品牌精神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消费者,让其认可并养成节约的习惯。

3.使用节约型包装

(1).包装上体现节约思想。从产品的包装上能体现出企业旨在节约资源。企业在包装产品的过程中,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量,包装尽量轻便;包装材料使用后易于回收再用或再生;包装的废弃物应尽可能成为新的资源;不断研制开发出新型的可用于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包装材料;在包装上体现节能标志。

(2).防止过度包装。度包装是一种功能与价值过剩的包装,耗用过多材料、体积过大、用料高档、装饰奢华,超出了包装保护商品、美化商品的功能要求,装饰功能过剩。企业要防止过度包装。对于大多数产品,只需恰到好处地达到包装的两个主要功能即可:一是保护产品;二是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在不损害商品包装功能的基本原则下,努力使包装轻质化,采用简易材料、装饰朴实大方,缩小空间容积率。包装所应有的作用、效益和包装成本要处于基本协调、平衡状态。做到能使用最简便的包装,发挥最大作用。

4.积极开展节约型促销

(1).大力宣传节约型产品。节约型促销要通过宣传节约观念,启发和引导消费者对节约型产品的需求,最终促成购买行为。

在广告宣传上,给产品的节约功能定位,说服消费者相信本企业的节约型产品比竞争者的产品具有更大优势。在节约型产品的市场投入期和成长期,通过量大、面广而有意义的广告,营造节约型产品市场营销的节约氛围,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在人员推销上,营销人员从销售现场到推销实地,直接向消费者宣传、推广节约型产品的信息,讲解、示范节约型产品的功能,回答消费者的咨询,宣讲节约型产品的优点和发展趋势,激励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同时,还可以通过试用、馈赠、竞赛、优惠等策略,引导消费兴趣,促成购买行为。

在公关上,通过企业的公关人员参与一系列公关活动,诸如发表文章、演讲、影视资料的播放,社交联谊、节能公益活动的参与、赞助等,广泛与社会公众进行接触,增强公众的节约意识,树立企业的节约形象,为节约型营销建立广泛的社会基础。

节约能源重要性篇7

一、节能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能源在利用的过程中也无可避免地产生了污染物,这也就意味着经济要高效发展就必须节约能源。可以说,节能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可持续发展,它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节能不仅能够减少能源浪费和消耗,突破资源瓶颈,缓解能源压力,保障我国能源安全,而且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目前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是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和调节能源开发利用活动。能源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因而迫切需要运用法律调控机制来解决能源问题。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能源,能源法发挥着重要的规制作用。对于推动企业节能,单纯依靠市场调节往往失灵,法律强制手段必须发挥作用。我们以往管理能源,喜欢运用政府的红头文件来规范,重能源政策而轻能源法律。事实上,我们应该崇尚能源法制观念,逐步减少靠红头文件规范能源工作,通过节能法律解决现实重大能源问题。我们一定要改变重政策轻法律的、重开发轻节约的趋势,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二、节能法律制度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的节能工作重心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变化而变化。1980年,中国第一次开始开展节能减排的工作,当时改革开放政策已定,中国的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但由于电力的短缺,许多企业不能正常运行。因此,缓解能源(特别是电力)供应紧张成了政府节能工作的重心。在这样的情形下,政府主要围绕企业能源生产和技术创新、企业能源供应管理等方面制定节能制度。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市场经济大潮下,中国的经济体制也随之变化,在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能源、电力供应压力有所缓解。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政府的节能工作中心开始向市场转变,促使节能法律法规与市场机制相协调。在这一阶段中,国家制定了一系列节约能源法律法规,主要有《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重点单位节能管理办法》、《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等。

三、节能法律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节能减排法律体系的缺陷我国能源法律法规建设已经取得重大成绩,体系雏形基本完成。但由于我国能源立法十分薄弱,现行的各种法律法规还不能适应未来社会高效、清洁、经济、安全能源体系的要求。能源基本法、石油天然气法、原子能法等方面的法律还是空白,能源体系在结构、内容和协调等方面也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现行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能源领域的宏观调控、能源结构调整缺少法律依据;能源发展改革滞后和不到位等。

(二)政府节能管理存在的问题政府在建立健全节能法律法规、加强节能降耗管理、建立节能减排长效综合管理机制等节能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受观念和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政府机构节能涉及建筑节能改造、政府节能采购、改善节能管理等许多方面,在这些方面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例如:节能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鼓励政策,没有建立起政府节能工程配套措施。

(三)企业节能管理存在的问题企业是国家经济实力的基础,节能不仅是每一个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而且是其提高竞争力、实现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的必选之路。企业节能管理应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能源的合理使用和优化配置;重点建立健全资源节约责任制;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使用节能产品。但是,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企业节能涉及的部门多、环节多,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差,配套设施也不完善。另外,企业的节能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不能够深入贯彻执行国家的能源法律、政策和技术标准。

(四)公众参与节能存在的问题节能不仅是企业的责任,也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没有全社会的参与,节能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公众参与节能制度在国际社会和一些国家已经取得很好的实践效果,它不仅可以普及有关资源节约的法律法规,还可以增强全民的节约意识,改变居民的生活习惯。中国也在立法中作出了关于公众参与的规定,但效果并不理想,公众关于节能减排的意识依然很淡薄,同时节能法律的约束力也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五)节能技术创新制度存在的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节能也不例外。但由于我国企业的节能技术开发能力比较薄弱,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力量,创新能力也不足,再加上企业对技术创新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资金投入;官产学或产学研之间缺乏密切合作,没有形成合力;相应的创新服务体系尚未形成。因此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也未真正确立。

四、完善节能法律制度的对策

(一)完善节能法律制度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首先,建立和健全节能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完善节能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处罚标准,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积极推动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的制定及修订工作;加快民用建筑节能、废旧家用电器回收处理管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环保设施运营监督管理、排污许可、家禽养殖污染防治、城市排水和污水管理、电网调度管理等方面行政法规的制定;抓紧完成节能监督管理、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节约用电管理、二氧化硫排污交易管理等行政规章的制定及修订工作。其次,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在加大加快循环经济立法进程的同时,相关部门也要抓紧研究配套法规和标准。制定和实施强制性、超前性能效标准,包括主要工业耗能设备、家用电器、照明器具、机动车等能效标准。组织修订和完善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建筑节能标准,加快制定建筑物制冷、采暖温度控制标准等。当前重点是加快制定机动车燃油标准和经济性限制标准,同时建立和实施机动车燃油经济性申报、标识、公布三项制度。

(二)完善政府的节能各级政府应该加强节能的宏观调控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行“绿色行政”,建设“节能型机关”;加强节能降耗的领导和管理;推动节能技术进步和循环经济发展;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合理界定政府节能职能和地位;改革现行节能政府管制制度,使其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理念相适应,实现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逐步从竞争性领域走出来,向服务型政府方向转变,营造一个公平有序的竞争秩序,为我国能源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完善企业的节能由于企业节能管理不同于政府节能主管部门的节能管理,要加强企业节能管理,深化企业改革,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地位;开展节能宣传教育,组织节能培训;正确处理生产经营与节能减排的关系,把

节约能源重要性范文

节约能源重要性篇1这里的“节约”其一,是相对浪费而言的节约。其二,是要求在经济运行中对资源、能源需求实行减量化。即,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