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的经济格局范文
当今世界的经济格局篇1
冷战结束,苏联解体,旧的格局已经打破。但是,世界力量结构并未立即清晰地显现出来。应该怎样认识和理解当今的世界格局呢?目前,大致有三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当今世界是单极格局,以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已经形成。美国不少人士认为,苏联解体宣告“历史的终结”,美国迎来了独霸的“一极”世界。第二种观点认为,当今世界是多极格局。以美国、俄罗斯、欧盟、中国、日本等几大力量为主的多极格局已初步形成。再一种观点认为,当今世界格局既不是单极,也不是多极,而是处于向多极格局过渡的时期。美国是唯一超级大国,中国、俄罗斯、日本、欧盟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其综合实力虽难与美国相提并论,但都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第三种观点是比较符合世界的实际情况。世界格局虽未最终确立, 但已呈现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态势,这就是一超多强。一超,是指美国;多强即多种重要力量,不仅包括中、俄、日、欧盟等主要大国和集团,也有印度、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大国和其他力量。
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经过多年政策调整,进入比较平衡的增长期,在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主要领域拥有全面优势,综合国力雄居全球之首。200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0.88万亿美元,占世界GDP35.6万亿的近1/3。在军事领域,美国的军费是3335亿美元,中、俄、英、法四国军费总和只为美国的1/3。在文化领域, 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就达到1万亿美元,相当于我国的GDP。在相当长的时期,美国可望保持一超优势。俄罗斯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有利条件正在形成。
俄罗斯资源丰富、科技教育水平较高,军事上仍有相当实力,在地区和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颇具影响。它虽然要经历一个重新崛起的艰难过程,但发展潜力不可低估。
欧盟是世界格局中上升较快的力量之一。经过50年建设,已经成为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地区性组织, 并正在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过渡。2009年5月,欧盟将接纳10个新成员,成为拥有25个成员国、4.5亿人口、10万亿美元GDP的庞大联合体。随着整体实力提高,欧盟自主 意识增强,谋求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日本虽面临种种制约,但它将逐渐完成政治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保持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地位,加快走向“正常国家”的步伐,谋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跻身于世界政治大国行列。日本在经济、金融领域仍有重要的作用,是各大国以及诸多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需要重视的力量。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变化最大,上升最快。在世界力量对比中,中国目前虽然处于弱势,但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国际地位和作用稳步上升。经济实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在全球和地区事务中日益发挥更大的作用。
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冲击下面临新的困难,但经济增长率将高于发达国家。10年后,发展中国家总体占世界GDP的比重将由上世纪末的21%上升至约25%.。印度、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大国和重要集团联合自强意识增强,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随之上升,将成为未来世界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看待世界格局中的国际关系
冷战结束以来,大国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即美国与其他大国的关系、各大国之间的关系、大国与各自区域国家的关系。
当今世界的经济格局篇2
[论文摘要]“和平与发展”是新时期时代的主题,是当今世界各国、备民族帝】定内部方针、政策和外部交往战略的基本依据,是影响世界总体格局及发展方向的决定性因素。所以,研究“和平与发展”论断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对时代主题的理论研究都非常关注,并不断地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因为时代主题理论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规律的最深刻、最宏观、最本质的揭示。时代主题理论的阐释对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科学技术的格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无论是否认可,都将客观地产生决定性的巨大影响。时代主题的理论核心论断,~般来看都是由驾驭全局的历史伟人揭示的。邓小平依据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格局演变的新形势,各个国家和民族思维的转变和心理企盼,非常鲜明和深刻地指出,当今世界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改变了列宁战争和革命的时代观点。这一论断揭示了新时代的主题,指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各个国家和民族制定内外政策和策略,编制发展蓝图提供了理论依据。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无论哪个国家和民族,不管现在的发展程度如何,只要坚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走和平与发展的道路,国家就会繁荣昌盛,社会就快速向现代化和信息化推进,民族就会兴旺文明。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互利互惠,共同发展、进步、文明。如果谁背离这个时代主题,那就必然会走向曲折或者是失败。
一、“和平与发展”论断的提出及其涵义
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什么?世界格局如何变化?如何对国际局势做出科学的估计和分析?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关系重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根据国际战略形势的变化,做出了世界大战可以避免的论断,并且在1985年高瞻远瞩地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
1990年3月3日,邓小平在同中央几位领导同志谈话时指出:“国际形势的变化怎么看?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结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国际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意见。看起来,我们过去对国际问题的很多提法,还是站得住的。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邓小平把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并不是说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了,而是说这两个问题是目前国际范围内的重大的带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是关系到各国人民根本利益的问题,是关系到全世界人民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是全世界人民和各国政府都需要重点加以解决的问题和共同的历史任务。
我们把当今的时代称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是以世界的政治和经济的状态为主要标志来划分历史时代的角度来讲的。和平是一种政治状态,它是和战争状态相对应的。发展是一种经济状态,它是与经济的停滞、倒退状态相对应的。“和平与发展”和“战争与革命”是两对对应的范畴,人类社会时而处于“战争与革命”状态,时而处于“和平与发展”的状态,二者互相交替,此消彼长。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意味着当今时代的主题不是“战争与革命”。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既是世界历史自身发展与转变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也是人们对当代世界历史的认识发生转变的主观过程。邓小平敏锐而及时准确地阐释了时代主题的转变。
新时期,同志一方面重申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同时又全面深化了对这一主题的认识。他根据新的世界形势全面展开了面向21世纪的战略谋划,鲜明地提出了“如何使21世纪成为一个和平、稳定、发展、繁荣的世纪”这样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世界要和平,国家要稳定,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这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旋律。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一主旋律的揭示紧紧地抓住了当今人类世界主题,其理论意义极为深远。
二、“和平与发展论断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世界各国家、各民族寻求发展指明了方向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它有两大突出的表现,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这两大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互相渗透,不可分割,和平是为了发展,发展有利于和平。要深刻理解和平与发展,就必须思考具有有序良好的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新秩序的构建。
二战后的国际秩序,是由几个大国瓜分世界与反瓜分反宰割,意识形态领域社会主义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相对立,是充满激烈的矛盾和斗争的冷战格局。政治上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竭力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经济上西方大国控制着世界市场。然而,国际秩序总是受一定的世界主题的制约和影响并与之相适应,随着世界主题的变化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便成了当今世界必然解决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理论,是邓小平经过深思熟虑而提出来的,反映了时代的要求,是国际形势发展和世界格局变化的必然产物,是和平与发展思想的全面展开。
邓小平指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与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邓小平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构建国际新秩序,主要目的就是要消除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进而实现世界的普遍和平和共同的繁荣。也指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存在,始终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建立国际新秩序,就是要根除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并把和平与发展作为自己的最终日标。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用和平方式、政治对话、协调来解决一切国际争端,用国际关系法则和国际力量来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决打击恐怖主义,制止战争爆发,捍卫世界的和平。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确立经济交往中的平等互利关系,促进各国家和民族共同发展。
新时期,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的时候,世界各国家、各民族应更好地认清世界格局变化,把握时代的脉搏,确定前进的方向,更好地融入到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中去,在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理论的指导下,更深刻地认识到时代的特点。
其一,世界政治多极化是不可阻抑的历史潮流。冷战结束后,世界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尽管这一时期里,美国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在对外关系中推行单边主义,政治干涉主义。力图建立以美国为领导的世界秩序。但是,以强国主宰的世界两极格局已经终结,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正朝着政治多极化方向发展。进入21世纪后,虽然国际局势发生了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的变化,国际社会中仍存在着不稳定因素。但是,指出,从总体上看“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没有改变”。
世界多极化既是世界各大力量为在冷战结束后“占据优势地位,争夺21世纪国际社会中的战略主动权”进行重新分化组合的客观反映,同时也体现着世界各种谋求和平与发展的力量,反霸权主义的价值取向和国际反对霸权主义力量不断增强的历史演进。冷战后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多个力量中心的形成,发展中国家整体力量的增强和国际地位提升,不仅表明多极化趋势正在加速发展,而且预示着“极少数大国和大国集团垄断世界事务、支配其他国家命运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始终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世界多极化虽不能从根本上消除霸权主义危害,但它在一定条件下对霸权主义构成制约。因此,我们提倡促进世界多极化的目的,就是联合世界各种力量,反对美国企图独霸世界的霸权战略,实现和平与发展这一世界各国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这一主张顺应了“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
世界多极化是当前世界力量对比的客观反映,是当今大多数国家所追求的世界发展趋势,也是不可阻抑的发展潮流。因此,世界各国家、各民族应尊重世界多样性并倡导世界发展多样化模式。
由于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日益加深,“俱荣”和“俱损”效应愈加明显,因而需要世界各国在平等互利基础上通力合作。实现这种合作需要各国之间的尊重,尊重各国和各国人民的意愿和利益。这是当前维护和平和促进发展的重要基础。为此,各国之间能够实现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开展平等互利合作的前提是要在思想观念上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就应该尊重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意愿,选择自己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及权力,任何国家都不得干涉别国的内政,将自己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强加于人;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当作为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参与国际事务;国家之间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友好合作;国与国之间的分歧和争端,应当遵照联合国和国际法准则,通过和平协商方式解决,不得诉诸武力或以武力威胁。这一主张同肆意干涉别国内政,企图建立一统天下的单极世界和强权政治是根本对立的。
21世纪既是一个多样性的世界,又是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正是由于世界的多样性才带来了世界各国合作的可能性,只有承认并正确对待这种多样性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我们承认,并维护世界的多样性,在国际关系中就是必须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倡导发展模式多样化。针对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企图建立以他们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模式和价值观念为目标的霸权主义行径,明确地指出:“不顾当代世界丰富多彩的客观实际,企图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发展模式和价值观念强加于人,动辄以孤立、制裁相威胁,这种霸道行为只能以损人开始,以害己告终,凭借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把自己的发展建立在他国贫困落后的基础上是不得人心的。企图包揽世界事务,主宰别国人民命运的做法越来越不行了。”[]因此,世界各国有权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和前进方向。其他国家无权干涉。世界多样性与发展模式多样化有利于阻抑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其二,世界各国家、各民族必须积极面对和推进经济全球化。20世纪9o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日益加深,国际合作与竞争空前广泛和激烈,世界各国越来越感受到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而带来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中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怎样面对全球化并做出选择已成为各国领导人当前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由于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以及科学技术进步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它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并将为世界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在当今开放的世界中,任何国家都不能回避这一趋势而脱离世界经济孤立地生存和发展。实现现代化和信息化必须面对并融入全球化。
当今世界,“经济因素的作用不断加强,以科技和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主导因素。”“经济优先已成为世界潮流……当前对每个国家来说,悠悠万事,唯经济发展为大。”这些论述是对当前世界各国发展方向的一个准确概括。两极格局瓦解后,各国为了在多极化趋势中占据一席或在国际竞争中赢利主动,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发展本国的科技和经济上。发展科技和经济已成为各国增强综合国力的主要手段和途径。经济全球化能使参与其中的国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经济的发展。这里,我们在承认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和肯定它对各国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的同时。还要认识到它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会给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一系列条件和机遇,但也会带来不同程度的风险。如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受到主要是按发达国家意志制订的国际规则的约束;开放本国市场,会致使外国商品涌入,冲击民族工业;外资比例过大可能会使国家经济命脉被跨国公司或国际经济组织所控制等。尽管如此,由于经济全球化是各国家、各民族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必须面对的现实和发展趋势,所以,只有积极地面对和参与并努力有所作为是各国明智的选择,“闭关锁国”是没有出路的。
其三,世界各国家、各民族应积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关系民主化是对国际关系本质的一种认识,不同时期的国际关系有着不同的本质。自从形成近代民族国家后,产生了今天意义上的国际关系。然而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国际关系的本质是列强争霸,并不具有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本质特征。二战后,随着殖民体系的崩溃,第三世界的崛起和国际争霸斗争的兴起,国际关系民主化开始显现。尤其是冷战结柬以后,“各国人民都渴望世界持久和平,渴望过上稳定安宁的生活,渴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渴望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渴望促进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而且国际关系民主化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针锋相对的。国际关系民主化。就是各国的事情要由各国人民作主,国际上的事情要由各国平等协商,在事关世界和地区和平的重大问题上,应该按照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全球性的挑战,如恐怖主义要由各国合作应对。而霸权主义则是恃强凌弱,干涉和侵略他国,垄断国际事务。因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面对这一趋势和愿望。世界各国应努力适应这一历史潮流,积极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因为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实现,将更加有助于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三、“和平与发展”论断为世界各国制定大政方针和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任何一个国家在制定大政方针和发展战略时,不仅要以自己的国情出发,而且都应从世界总体发展状况和时代主题为导向。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当今时代的潮流。它代表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意志和愿望,代表了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成果和标志,它也是世界各国制定大政方针与发展战略的理论依据。在谈到和平与发展这两大课题之间的相互关系时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要发展必须创造和平环境;只有共同发展才能促进和平的实现。当今的世界实践已充分表明:
首先,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世界和平环境。因为有了和平的环境,世界各国才能实现自主发展与共同发展。才能更好地抵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才能更好地维护各国尤其是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如何才能实现和维护和平。是世界各国在制定内外大政方针时都必须思考、解决的首要问题。在中国,邓小平提出了“五不”原则:一是坚持独立自主外交,不结盟。即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又不参加任何大国组织的军事集团,强调坚持本国的独立自主。也尊重别国的独立自主,同所有国家都搞好关系;二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称霸。即互相尊重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时,上述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所以,我们严格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反对霸权主义的同时,自己也不欺负别国,中国永远不称霸;三是坚持立足于发展中国家,不当头。即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强调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将来发展起来了,还是属于第三世界,永远不做超级大国,绝不能因为自己是第三世界大国就来充当第三世界的首领和代言人;四是坚持对外开放政策,不封闭。因为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长处和短处,中国应该向其他国家和民族学习,取长补短。过去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而各国的相互学习交往,有助于维护和平;五是在祖国统一的方式上采取“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但又不弃武。因为台湾、香港、澳门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政,但涉及到与美国、英国、葡萄牙三国的关系,所以中国的统一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国际关系问题。对此,中国采取了“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做法,并且在香港和澳门成功实施,体现了高度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也为国际上解决历史遗留的争端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在解决上,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主要是一种战略考虑,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前提和保障。可见,中国的和平外交战略,为世界各国制定符合时代特点的方针、战略提供了非常可行和有价值的成功实践,是对实现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大贡献。
当今世界的经济格局篇3
[关键词]国际金融;格局调整;中国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1288
当今的世界经济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随着这个趋势的变化,全球金融格局也相应地受到影响。美国作为曾经的金融霸主,现如今的地位已经受到严重的削弱,世界金融的部分格局渐渐地被欧洲所取代,亚洲的经济发展也在世界金融格局分得“一杯羹”,面对变化如此快速的全球金融格局,现代中国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进行金融改革,我国的优势是用较短时间就能完成发达国家多年才完成的事情,事物存在两面性,这不仅是中国创造机会的时刻也是存在风险的时代,对此需要提出应对之策,以使我国能够在此机遇之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将中国变为金融强国的目标。
1国际的金融格局发生变化
11标志
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逐渐蔓延到发达国家,根据相关资料表明,20世纪许多发展中国家多次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例如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暴,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的金融危机,这些渐渐地蔓延到全球,美国在21世纪所爆发的次贷危机就是最好的证明,日本和欧洲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同时由于西方多数国家都有着高福利的政策和巨大的军费开销,导致长期以来入不敷出,造成了这些国家的债务危机。[1]
12美国的金融霸主地位呈现下落趋势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地位得到极大的提高,在金融上美国取代了英国的地位,确立了美元直接和黄金、其他国家的货币挂钩的货币体系,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霸主,然而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后,美国在世界金融中的地位变得不稳定。但是根据美国的资本市场监管委员会的报告可以看出,纵使美国在世界金融上的影响力受到削弱,但其影响力仍不容忽视。
13欧盟金融受到严重冲击
在金融风暴及债务危机的影响下,当今的欧洲银行负债累累,某些国家宣告破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信用危机,欧盟在此环境中经常性地出现经济负增长,其金融受到严重的冲击。
14日本所面临的困境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日本受其冲击,国际消费市场大幅度萎缩,出口贸易也有所下降,作为日本的两大支柱性产业的汽车和电气都无法避免地受到波及,日本的经济在此之后也经常性地出现负增长,海啸及福岛核电站泄漏都严重削弱了日本经济,估计日本经济在短期之内很难恢复。[2]
15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地位日渐上升
次贷危机对于中国和印度的冲击不是很严重,原因是中国和印度的金融业并没有完全开放,作为发展中国家的财富基金替代了对冲与私募这两个基金,这说明以发展中国家作为主体的金融力量在不断地壮大,并将在未来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发展中国家地位的提升对于现有国际金融体系是一种很大的冲击。
2中国的相应对策研究
美国的次贷危机让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意识到,以美国为主体的西方经济主导地位不再稳定,美元也无法再处于等同国际货币的地位,发展中国家在过去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现如今由于次贷危机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在实力大部分保存的情况下,地位开始日益提高。中国作为其中的代表,需要对当今的形势作出相应的调整,以此发展自己,走符合国情的道路,主要方法有下面几种。
21打破资本市场的限制,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的经济
开放型的经济是中国能否在全球经济中获得更高地位的保证,开放国内市场,用积极的态度去参与经济全球化以此来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当前的国际经济市场关系错综复杂,各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压力巨大,对此需要积极地制定相关策略以使国内的资本市场最大化的开放,将国际间的竞争压力转为我国发展的动力,促进中国经济的腾飞,进一步将产业开放领域以及业务的范围扩大,使中国的经济和世界的经济得到更深层次的联系,并且还要加强风险的防范体系,保护国内的经济不会受到外部的冲击。[3]
22加强金融的监管工作
我们放开金融的范围不代表着放开金融监管,金融监管的力度应该不降反升,政府对于金融的监管是符合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的,这可以稳定金融的环境。金融行业是一个大众性产业,金融等机构所经营的“商品”是社会上的货币资金,银行作为支柱以高负债来运营,这就会面临许多的风险,而且风险还有传播的特性,若不对金融进行监管,就会导致金融业的发展存在极大的风险性,会产生极为严重的损害,为此需要加强对于金融的监管工作,同时要对金融创新进行鼓励,通过把握好金融监督和创新使我国的金融稳定地发展。[4]
23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M程
我国的人民币在当前的形势下地位逐步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国际化是人民币的最终发展目的,这也是发展的必然。虽说人民币在国外流通的数量不少,但是距离国际化还是很遥远的,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很多,国内金融市场不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不够是原因之一,为了加快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需要中国不断地发展自身经济,在合适的时候,把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提升我国的经济地位。
24转变当前的经济增长方式
金融危机过去之后,每个国家都在培育新兴的产业,积极地对经济增长做出调整,金融应该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中承担起必要的责任,明确转变的方向以及重点,在融资方式等方面做出创新,把科技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加大对于科技的投入,在教育的投入上加大对资源的合理性开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积极地改善当前的金融管理方式,创造好的金融环境以及信用氛围,对经济的增长起到帮助作用。
3结论
当前的形势是机会和风险都存在于国际金融市场,在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严重受损的同时,也让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有了登上国际金融舞台的机会,发展中国家的实力得到了保存,中国作为其中的代表,应该抓住机会,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金融离不开中国,中国的金融资产规模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中国要想发展就需要抓住当今的机会,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完善自身的金融市场,加强对内对外的金融发展,提高我国的国际金融地位,掌握话语权,为中国的崛起提供经济基础。
参考文献:
[1]郭盈利国际金融格局调整及中国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4(6):105-106
[2]林小斐中国对国际金融格局调整对策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6(3):163-165
[3]齐海山当代国际金融格局的现状与启示[J].人民论坛,2016(2):74-75
当今世界的经济格局篇4
【关键词】世界多极化;依据;党的十报告
1990年3月3日针对当时的急剧变化和苏联动荡的局势,邓小平指出“美苏垄断一切的情况正在变化,世界格局将来是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苏联总还是多极中的一个,不管它怎么削弱,甚至有几个加盟共和国退出去,所谓多级,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1]可以看出邓小平预测两级终结之后的世界格局是多极的。在苏联解体后,我们正式提出了“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的论断。
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提出并不断发展的。
一、当今国际舞台上实实在在的存在美、欧、日、中、俄这五大力量,再加上新的地区大国和国家集团正在上升为世界性的力量,前五大力量是已近明确了的,而后面的各种力量正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如印度现在是南亚地区的大国,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很快,实力不断增强,其对外政策在积极调整中得到各方的响应,它也把成为世界大国作为自己的长期目标,再加上其人口,面积等基本条件,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要扩大等,印度成为新兴的世界大国几乎是必然的。东南亚国家联盟,正在走向经济――政治――安全的联盟,不仅在本地区还在亚太地区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不断扩大发展,它也完全有可能上升为世界性的力量……..这些上升的世界性的力量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国家利益和既定目标,都会致力于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不断的调整对外政策,力争成为世界一极。
二、多边关系的发展趋势。2001年以来巴西在中、俄、印之间展开积极地外交活动以来它一直在推动四国多边合作的协调发展。此“金砖四国“都是资源大国,如果实现优势互补,共谋发展,其潜力就更为可观,多边主义的有利倡导者和支持者,也会是未来世界多极格局中的几级。
三、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指在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间的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世界各国、国家集团和地区的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日益联接为一个密切联系的互动体系。[2]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进程,为各种国际力量提供了展开活动,展示力量,进行交往的大舞台,市场经济体制世界性的急剧扩展,它在各国的不平衡发展,国际力量分配的演变和定性过程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基础不断形成和巩固。
多极格局形成的关键在于主张多极化的力量和谋求单级霸权的力量之间的对比态势是否会形成有利于多极化力量的发展变化,多极化的实现是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他取决于两种力量在物质因素、精神因素等方面的发展势头和潜力后劲。
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但多极化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世界多极化趋势是曲折和复杂的。世界多极化趋势将在曲折中继续发展。依据何在呢?
一、世界格局的变化,归根到底取决于国际舞台上各种力量的对比,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实力的对比变化。
现在美国凭借其综合国力的优势,别的任何一大力量都难以与它抗衡,尽管有的国家在某一方面超过美国或接近美国,但从综合国力来比较,没有任何一个力量能和她相比或接近。这种情况不改变要使美国完全放弃或改变单级格局的图谋是很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这只能靠几个大国联合起来制约美国,但几大力量的全面合作也是很难的,因为各国的实力不同,追求的利益不同,在某一个方面或某个问题实现合作还有可能,要实现长期的全面的合作是很难的。只有多国实力都有显著增长,或几大力量都在接近美国,这才有改变美国单级格局的可能性。而美国也不是静止不变的,它也在发展,在想方设法来保护它的优势,甚至不惜采取多种手段破坏别的力量的发展以延续自己的优势。
二、国际形势的基本态势对多极化趋势的影响。
总书记在十报告中指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3]。
当今国际形势的基本态势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动荡。在未来的相当长的时间里,这种基本的态势将会维持,。从政治上看,大国之间虽然存在各种分歧和利益冲突,但已不再是全面对抗性质,各国在不同程度上尽量避免采用对抗性政策;从经济上看个大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的紧密,共同利益领域增加扩大。国际关系中的零和博弈有所降低,共存多赢和皆败俱伤的博弈在上升,这使得各国更趋向与采用对话、协商、谈判等解决问题,尽量避免走极端。着有利于我们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有利于多极化趋势。
同时局部的动荡和战争也影响着世界的多极化,比如说“9.11“恐怖主义事件和伊拉克战争。“9.11”恐怖主义事件没能改变大国之间的物质力量对比状态。伊拉克战争表面当今国际政治格局依然是多极化趋势和单极化倾向并存的局面。
三、科学技术衡量和制约着一个国家力量的强弱和未来发展的走向。
当今社会,各国为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都十分重视高科技的发展,信息化发人类带入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知识特别是高科技将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成为主宰生产力发展的要素。“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变化,各自国家利益的扩张,使得各国的外交政策也会随之调整,各种力量的关系在一定时期内也会有新变化,会出现一些新矛盾”[4]。这些矛盾及时解决的话,世界局势会继续正常的发展,如果因为不能及时解决二激化,世界格局就可能再现紧张局面,甚至局部冲突和局部战争。
四、经济全球化的继续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相依赖的效应极大的影响了各大政治力量之间的互动模式,有助于削弱国际格局的竞争性“极化”,加强协调性“极化“的趋势。同时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还伴随着一个及其重要的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现象,基于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国家联盟集团的发展,表明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新内涵,多极化的经济基础日益形成和巩固。
世界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历史潮流所趋,是时展要求,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并且进入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作为经济总量排世界第二的经济强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力继续加大。特别是十召开以来,国内存在的很多问题有了大的改善,自身发展有了明智的认识和明确的方向,新时代,中国保持经济迅速发展的势头不减。作为重要的国际力量,我们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构建和谐世界,勇于承担国际责任,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面对世界多极化将在曲折中继续发展的现实,中国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实事求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国人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3:353.
[2]冯特君.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12-11-8.
当今世界的经济格局篇5
【论文摘要】俄格军事冲突和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动荡可称为2008年国际形势中最为引人关注的两件大事。两者从不同层面折射出世界格局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二战后形成的东西方两大集团的角力在新形势下的继续;西方集团在试图瓦解东方集团的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龟裂”态势;新兴国家的崛起正在改变南北力量悬殊的局面。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正在深化。
俄罗斯同美国因格鲁吉亚问题激烈争斗,导致俄同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陷入美苏冷战结束后少有的紧张局面。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美国金融体系剧烈震荡.迫使美国政府不顾公众质疑和有悖自由市场经济信条以重金救市。这是当前国际形势中最为引人关注的两件大事,影响深远。从一定意义上说,前者标志俄罗斯经过十多年国势颓靡之后开始重新崛起:后者则标志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开始从其权势顶峰下滑。这两者从不同层面折射出世界格局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当今的世界格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逐步形成的。世界上突出地存在两大矛盾,一个是分别以苏联和美国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因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而尖锐对立:另一个是南方发展中国家和北方发达国家因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不同而相互割裂。这两大矛盾影响着世界形势的变化.成为世界的两大问题——和平与发展,因此而构成“东、西、南、北”的世界格局。这里所说的“东、西、南、北”并非单纯的地理概念,而是有其特定含义的。
上个世纪90年代,由于苏联解体、中东欧国家剧变。这一世界格局受到很大冲击,但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东西、南北两大矛盾依然存在。美苏冷战虽告结束.但世界上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一段时间以来,随着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一些人习惯于从“极”的概念勾画世界格局,有的认为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是“单极”。有的认为是“多极”,有的认为是“一超多强”。这些诠释是从少数大国的视角,而不是从全球的视角看世界,实际上把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排除在外,似乎少数大国可以决定世界命运。因而,这是不全面、不科学的,也是不符合实际的。“多极化”作为反对美国一家独霸世界而提出的命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但“多极”绝非仅指少数强国。把世界格局概括为“一超多强”是不妥的。它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和世界的客观现实,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所不能接受的,而且也无法解释越来越受世人关注的一批“新兴国家”陆续崛起的现实。
历史形成的“东、西、南、北”的世界格局目前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其根本原因是在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规律 的作用下,国与国之间的力量对比这些年来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在冷战后奉行试图长期独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和它极力推动新自由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也从反面对世界各国力量对比的变化起了助推作用。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东西方两大集团的角力以新的形式在继续
二战后逐渐形成的东西方两大集团的角力,集中反映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事务主导权的较量,也就是长达几十年的冷战。苏联解体、中东欧国家转制,显示西方集团赢得了这场冷战。在这之后,西方集团继续对“东方集团”国家采取攻势,利用北约、欧盟双东扩为主要手段,不停顿地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问。经过十几年的演变,不仅中东欧国家和原属苏联的波罗的海三国加入了西方集团的标志性组织——北约和欧盟.而且“东方集团”的剩余部分——独联体也在西方策动的各种“颜色革命”的作用下一分为二,乌克兰、格鲁吉亚积极争取加入西方集团,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出于各种原因在东西方之间搞平衡,只有白俄罗斯同俄罗斯站在一起组成俄自联盟。今年发生的俄罗斯同格鲁吉亚之间的军事冲突。实际上是俄美之间在冷战结束后的新形势下争斗的继续。所不同的是,当年美苏之间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已不再是造成美俄争斗的主要因素,双方战略目标和国家利益的分歧成为双边关系的主轴。
俄罗斯作为“东方集团”剩余力量的中坚,在普京离任总统之后,调整内外政策,稳定国内形势,改善人民生活,徐图重振国力。经过多年努力,俄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能源资源.得利于不断上涨的能源价格,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总量恢复到冷战前的水平,清偿了外部债务,积蓄了可观的外汇储备。在这种情况下,普京总统2006年公开宣布俄改变过去争取“融人西方”的战略,而要发挥与俄实力相适应的世界影响力。在这之后,俄对西方的态度逐步强硬起来。直至2007年2月普京在慕尼黑国际安全会议上以前所未见的严厉口吻抨击美国。俄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又拥有雄厚的军事力量.加上得到恢复的经济实力,使它在各个领域的影响力大增。俄早就寻求时机,回击西方步步进逼的压力,以摆脱被动局面。这次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在美国默许或支持下贸然试图用武力收复南奥塞梯,恰恰给俄以难得的机会。
俄格军事冲突从实质上讲是俄美的较量。从时机上看,目前对美国是不利的。美国深陷中东、阿富汗乱局.国内经济形势因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又面f临总统选举,布什政府时日无多,难有大的作为。再者,美国支持科索沃独立开创了恶劣先例,又是格鲁吉亚首先动武,因而在道义上失去主动,更难以赢得欧洲主要盟国的支持。经过俄格这一仗,美国今后要想进一步向东扩展北约,尤其是将乌克兰、格鲁吉亚拉人北约,将会更加困难,因为其欧洲主要盟国都会更加顾忌激怒俄罗斯.以免酿成更大动荡。预期美国新总统上任后,美对俄政策将会有适度的调整。一些媒体热议美俄之间可能爆发“新冷战”.实际上这是不可能发生的。无论整个国际形势以及美俄两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和各自的国家利益。决定了双方都不会使它们的争斗走向全面的对抗。经过一段时间,俄美关系以及俄欧关系仍会恢复到又斗争又合作的常态。
在变化了的国际形势下。俄罗斯既不可能“融人”西方世界,西方集团也无法彻底消除以俄为主力的“东方集团”。东西矛盾依然存在.双方之间的角力还会继续,形成时紧时松的局面。这将是世界格局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的一个重要特点。
二、西方集团在试图瓦解“东方集团”的过程中,正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龟裂”形势
东西方本是“共存”的。在“东方集团”日渐式微的情况下.西方集团“共同面对外部威胁”这一重要粘合剂也随之逐渐失去作用,从而使西方集团存在的基础发生动摇。西方各国普遍将自身国家利益前置于同盟关系,只有在不损害本国利益的前提下.才会采取协调行动。北约在其首次区域外行动的阿富汗战争上遭遇兵力不足、各自为政的尴尬局面.以及这次在俄格战争问题上法、德等“老欧洲”盟国始终不肯积极配合美国向俄施压,都表明西方集团的最大军事组织——北约需要新的“定位”。
共同安全威胁的消失以及力量对比的改变,美国同其盟友2.,fnq虽仍有共同价值观和所谓民主政体做凝聚力.但无法避免出现越来越多的利益矛盾和政策冲突。概括地说,主要有三:
(一)战略目标相左。冷战后,美国自恃拥有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综合实力,企图长期称霸世界.或者说保持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无论共和党还是民主党,美国历届政府一直奉行这一战略。欧洲国家通过推进一体化和实现两德统一,实力增大,其谋求的战略目标是能够同美国“平起平坐”,改变“美主欧从”的关系(这是就仍在欧盟中起主导作用的“老欧洲”国家而言)。美欧双方追求的战略目标不一致.这导致双方之间固有的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布什政府上台后推行美国一家说了算、罔顾盟友利益的所谓“单边主义”政策,更进一步激化了这一矛盾。尽管布什政府第二届任期在对待盟国政策上有所调整,但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
(二)政策理念不一。美欧双方在世界上都要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都想扩展自己的势力和影响.都极力推销西方的民主、人权等价值观,但双方由于国情和在世界上所处地位不同.因而在政策理念和行为方式上具有不同的特点。简单地说,美国自恃是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拥有超强实力,尤其是无人可比的军事、科技优势,对外一贯奉行实力外交.“强权即公理”,根本无视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将自己置于联合国之上,颐指气使,为达到一己的私利,对其他国家动辄采取打压、封锁、制裁等措施.公开对主权国家进行颠覆,甚至不惜动用武力。即使是不得不单独行动,也在所不惜。冷战结束后的多场局部战争无一不是美国带头发动的。欧洲国家通过和平联合而维持欧洲大陆多年和平。基于这一经验.欧洲更倾向于借助“软实力”以渐进的方式谋求实现自己的目标。它不赞成美国的“单边主义”行为方式,而主张所谓的“有效多边主义”。双方在政策理念上的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例如,对待联合国的作用以及反恐斗争,等等。
(三)利益冲突尖锐。美欧同属经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上属于同一层次,它们既是最主要的合作伙伴。又是最大的竞争对手。经济全球化更进一步激化了双方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尽管双方都有人呼吁建立“跨大西洋经济共同体”、“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一类的机制,以加强协调、消弭分歧,但谈何容易。双方都以维护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尤其是在事关自身重大利益问题上都不肯轻易做出让步.要达成一个广泛的协议就更是难上加难。双方为保护本国利益,都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利己主义手段,致使双方之间的利益冲突越来越尖锐。今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动荡、油价飙升、粮价上涨三大难题,始作俑者是美国。它自恃美元在世界上的独特地位,大肆压低美元汇值,诱发粮、油价格同时疯涨,形成全球经济的混乱局面。欧洲国家也是美国这一损人利己经济政策的受害者。今年欧盟经济发展遇到严重困难,与此密切相关。
现行国际秩序的各项原则是由美欧等发达国家所制定的,国际体系也是长期由美欧等少数国家所主导。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它们需要加强协调、合作,然而实际利益的纷争又使它们难以步调一致。西方集团因内部矛盾而凝聚力下降,将是一个相当长时间内的现实
三、一批“新兴国家”的崛起正在改变南北力量悬殊的局面
一批南方发展中国家.由于国情、政策等一系列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近些年来经济发展比较迅速.被世人称之为“新兴市场经济体”或“新兴国家”。这是世界格局中发生的最为重大的变化。
据世界银行前行长詹姆斯·沃尔芬森的评估,包括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在内的这批新兴国家,大约有30个。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相对迅速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各国在实行市场经济的进程中,都能在不同程度上结合自身的条件和情况,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没有照搬在西方发达国家占主流地位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注意发挥国家和政府的调控职能。新兴国家的兴起,使得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在经济发展速度上逐渐超过发达国家。目前,新兴国家经济占全球经济的比重已由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39.7%上升到接近50%。据美国高盛公司预测.到2027年,“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总和将超过七大工业国(美、德、法、英、意、日、加)的总和。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国家的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已占世界外汇储备的75%左右。西方舆论惊呼,新兴国家“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这次剧烈震撼华尔街金融市场的风暴中.美国一些大的投资银行,例如摩根一斯坦利、雷曼兄弟等都曾纷纷向中国、新加坡等地的投资机构求助,就很能说明问题。
由于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国际上要求改变由少数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呼声越来越高;要求把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吸收到八国集团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世界经济形势的这一重大变化,在政治方面也有体现。近些年来,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地区性组织,如东盟、南盟、非盟、阿盟、南共市等,都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联合自强的意识。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对西方大国表现出一定的独立自主性。美国要在非洲建立军事司令部的计划,至今无法落实;美国要在中东、海湾地区建立“反伊朗联盟”,响应者寥寥;美国因格鲁吉亚问题呼吁孤立俄罗斯,忠实追随者也只有为数不多的中、东欧国家。这类事例俯拾皆是。印度、巴西以及非洲国家坚持要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突出地反映其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而谋求在国际政治中更大的发言权的心态。
当今世界的经济格局篇6
[关键词]国际格局;中国;和平崛起
[中图分类号]D81;D822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4.01.003
自1991年苏联解体至今,国际格局依然处在单极与多极相互较量之中。学术界对于目前的国际格局到底是单极还是多极,仍处于争论阶段。[1]国内学者阎学通提出“两超多强”理论,并说在未来的10年,中美会形成两极格局。[2]但是,无论是阎学通,还是其他的学者,均未注意到当今国际新格局的建立模式已经与过去国际格局的形成方式有了本质的不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关键的原因就在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给国际关系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变化。就笔者所接触的文献资料来看,学术界对于国际格局建立的新模式尚未触及,而这一全新的建立模式又与中国的和平崛起和未来发展密切相关。本文拟就国际格局建立新模式的形成及其对我国未来发展的影响进行一些探讨和分析,以期推进中国的和平崛起。
一、国际新格局建立的特点
从世界性国际关系形成后的第一个国际格局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确立,到半个多世纪之前的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国际社会先后经历了4次大的国际格局体系,即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维也纳体系、巴黎-凡尔赛体系、雅尔塔体系。新的国际格局产生之后,大体经历了“稳定―矛盾的产生―矛盾的积累―矛盾的最终激化―分崩瓦解”这一过程;并且这些国际格局的建立都是在经过战争之后才确立下来的,战争成为新国际格局体系建立的关节点。纵观人类社会国际格局的建立,无一不是经历这样的过程。只有经过战争,旧的格局才能被打破,新的格局才能被确立。然而,自雅尔塔体系解体之后,新格局的形成却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几个主要的获胜国(美、苏、英、法、中等国)通过波茨坦会议、开罗会议以及雅尔塔会议等一系列会议而建立起来的。1991年12月25日,随着苏联的解体,雅尔塔体系轰然坍塌,国际格局开始了新一轮的重组和建构。美国作为当时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自然当仁不让,力图建立起自己主导的单极格局,而其他几个大国则希望建立多极格局,纷纷发展双边关系,国际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有了比较明显的发展。但就国际格局整体而言,是单极格局和多极格局并行发展。美国在克林顿任总统期间,经济获得较大发展,连续7年保持增长,财政也首次出现盈余。与此同时,欧洲经济增长缓慢,日本经济持续低迷,俄罗斯政局动荡,经济恢复缓慢,中国经济虽增长迅速,但总量仍很小。美国自乔治・布什上台以后,凭借其日益增长的雄厚经济实力和在克林顿时期已大规模加强的军事实力,加速推进美国单极主导世界体系的步伐。在乔治・布什执政初期,美国的单边主义倾向开始显露,使得中美、中俄矛盾都有所显现。然而“9・11事件”的突然爆发,使得整个美国为之震惊。美国随即改变其战略步骤,开始重新审视其国际战略,将恐怖主义列为其首要打击目标,并为此加强了与中、俄等国的合作,从而缓和了在乔治・布什上台之初显然已有所紧张的美中、美俄等大国关系。美国在“9・11事件”后发动了2场战争:一场是阿富汗战争,另一场是伊拉克战争。在对阿富汗的战争中,美国不仅得到了联合国的授权,而且也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支持;然而在对伊拉克的战争中,美国则遭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反对,其盟友中也只有英国派兵参加了战争,法、德则持坚决反对立场,使得美国希望获得对伊拉克战争的联合国授权的愿望落空。法、德与美国的分歧和矛盾实际上是国际格局的单极化与多极化之争的具体表现,美国是想建立以其为主导的单极格局世界,而法、德、俄、中等国则希望建立一个多极格局的世界。2003年德国总理施罗德在八国集团首脑埃维昂会议召开前夕,对勃兰登堡门前的20万听众明确表示:“我确信文明社会需要一个多极社会。”[3]法国外交部长福歇说:在全球化进程中,欧美关系主要是多极化与单极化的问题。[4]可以说,直到今天,国际格局多极化与单极化的斗争仍在继续,国际新格局仍处在构建之中。
纵观自雅尔塔体系崩溃至今多极化格局与单极化格局的建立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国际新格局建立的方式将与以往4次国际格局建立有所不同,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格局建立的非战争性
以往4次国际格局无一不是经历过大规模的战争后才建立起来的。而苏联解体后的国际格局建立却是一个全新的模式,即首次不是通过大规模战争的方式来确立的。在以往的国际格局建立过程中,为了维护自己国家和统治阶级的利益,世界上的主要国家进行了数次大规模的战争,最终确立了利益分配模式,建立了新的国际格局。在已发生的这些战争中,有为争夺地区霸权的,也有为争夺世界市场的,但其共同的原因都可以归结为国家集团间利益矛盾的不可调和性,最终导致大国之间战争的爆发,而战争的结果则是国际新格局的产生。
历史已进入21世纪,新的国际格局的建立还会延续以前的那种大规模兵戎相见的方式吗?答案是否定的。现阶段的情况已与百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情况迥然不同。当今世界已成为了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生产、贸易、金融等领域的国际化已使各个大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虽然国与国之间还存在贸易壁垒,但双边条约已将这些国家紧密地联系起来。除此之外,还有众多国际机构如联合国、世贸组织等来加强与协调国家之间的关系。因此,国家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很多机制来解决。同时,由于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和科技带来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出现,以发动战争的方式获得的利益要远远小于其带来的损失。因此,从目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来看,新的国际格局以大国之间发生战争的方式来建立的可能性是不大的。
可见,国际格局重新构建过程中的非战争性是新的国际格局形成中最显著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特征。
2.国际格局建立的稳定性与非稳定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未来国际格局的建立具有稳定性与不稳定性并存的特征。所谓稳定性主要是指在国际格局确立的过程中,各主要大国在国际格局的走向方面虽然有种种分歧与斗争,但总的来说,战争是不会发生的,国际局势在国际格局变动的过程中总体上是和平的,世界格局中的大国关系总体上仍呈现出较为稳定的状态[5]。同时,国际格局的建立又是一个不稳定的过程,即在建立的过程中,单极与多极格局两种趋势会相互较量,各主要大国之间有时也会发生比较激烈的矛盾与斗争,如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与法、德两国之间的争执。大国关系错综复杂,大国与大国之间在相互斗争与合作中努力寻找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有利位置。这样,在国际格局的形成过程中就会出现稳定性与非稳定性并存的局面。
国际格局的建立还具有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并存的特征。新的国际格局的趋势基本上可以得到确认,即总体上存在2种可能的趋势:一种是单级化的国际格局,另一种是多极化的国际格局。美国希望建立由自己所主导的单极国际格局,而法、德、俄、中等国则希望建立多极国际格局。基于目前世界各国的经济、军事发展的实际情况,其他类型的格局模式出现的可能性不大。这是未来国际格局建立的确定性。同时,国际格局的建立又有其不确定性,即2种格局究竟哪一种会最终得以确立。现在的形势是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推进其称霸全球的战略目标。如果在不久的将来美国的经济陷入停顿,其他大国与美国的经济差距相对缩小,美国就难以维系其称霸全球所需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其称霸全球的战略目标就难以实现,其主导下的单极格局就不可能建立。
3.国际格局建立的长期性
从世界上第一个国际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到50多年前雅尔塔体系的建立,除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因为战争延续的时间长导致确立的时间较长之外,其他国际格局的确立从开始到完成的时间都不是很长。而现阶段的国际格局的建立,自1991年雅尔塔体系崩溃以来,已有30余年,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够最终得以确立。美国希望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国际格局,并在现阶段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推进此战略,而俄、中乃至欧洲一些国家则希望建立多极化国际格局。这两种趋势的斗争始终在持续。目前美国仍然拥有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继续在推进其单极国际格局体系的建立,而其他国家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在国际舞台上对于美国的制衡日益显现,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为了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其他大国必将加强自身的自主意识,积极推进国际格局的多极化。所以,在未来国际格局的建立过程中,两种趋势的斗争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4.国际格局建立的非标志性
以往4次国际格局的建立,都是以会议和条约的形式得以最终确立和实现的,并且这些会议和条约成为新的国际格局得以确立的标志,诸如巴黎-凡尔赛体系、雅尔塔体系等。然而,在未来的国际格局建立过程
当今世界的经济格局范文
本文2023-12-16 11:09:26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4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