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现状范文
全民健身现状篇1
摘 要 文章通过对深圳全民参与健身状况分析和出现问题探讨,提出发展深圳全民建设事业的有效途径和对策,希望对深圳体育事业发展提供基础。
关键词 全民健身 深圳 体育
全民健身是指全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少,全体人民增强力量,柔韧性,增加耐力,提高协调,控制身体各部分的能力,从而使人民身体强健。旨在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倡导全民做到每天参加一次以上的体育健身活动,学会两种以上健身方法,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测定。
一、深圳健身现状分析
(一)从居住地方面看,城区居民要比农村居民锻炼多。从居住地方面看,城区居民要比农村居民锻炼多。此现象的原因,分析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城区与农村相比较而言,经济、文化较发达,设施较齐全,路面硬化程度高。第二方面,农村人口与城区人口的差距,城区人口大多有较为稳定、轻松的工作,收入保障较好,且大多数人都有福利与保险,能够有充足的时间锻炼身体。而农村人口呢,大多的人都从事着务农与个体经营,收入不稳定且工作量大,当做完一天的工作与家务后,基本就没有空闲时间和多余的精力来锻炼身体了。
(二)从年龄方面来看,青少年锻炼最多,老年人其次,年轻人、中年人最少。青少年的锻炼是比较全面的、真正意义上的锻炼,而老年人的锻炼以散步为主,能够到公园去参加较为系统、专业的锻炼的老年人并不多。青年与中年,由于工作多,事务繁忙,日常锻炼自然就少。
(三)在健身方式来看,选择散步健身的人最多,青少年主要以球类为主。健身方式来看,选择散步健身的人最多,青少年主要以球类为主。居民选择频率最高的健身方式是散步。散步作为传统健身方法之一,是最简便易行又轻松自如的运动方式,这种无需花钱、无需花太多时间、无需寻找合适场所的简单运动项目是大多数的人的选择。交叉分析显示,从市民的择休闲运动项目看,青年人多选择足、篮、排球、游泳等运动强度相对较大的项目,而中老年或老年出于身体状况的原因,多数选择散步、舞蹈、太极拳等运动强度不太大的项目。
(四)对于健身的认识差异,绝大多数人都能够认识到其强身健体的作用。大多数人都能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极少数人认为健身无关紧要,思想和认识上的改观,下一步就是行动上的改观了。存在的问题:健身场地设施不足是制约居民参与健身的首要因素;工作忙没有时间,中青年成为健身的弱势群体势群体;健身房费用偏贵,普通百姓难接受;对健身无兴趣爱好的大有人在。
二、深圳全民健身的建议与对策
(一)增加公益性体育健身设施,实现布局合理化;加强小区健身设施的规范化建设管理,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开放力度;降低门票价格和入场门槛,加大宣传力度,科学指导群众;改善居民的休闲环境,提高市民的休闲质量。由于多数中年人工作负担重、社会应酬多、家务繁重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致使体育锻炼参与人数比例很低。群众体育活动内容均为大众化的体育项目。体育活动缺乏社会组织。体育组织程度低、社会化的程度不高。市民体育消费水平很低,与其他消费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健康投资”的观念有待于转变和提高。市民对体育锻炼的理解程度低,体育锻炼方法,健身等理论知识匮乏。
(二)政府要加大体育投入,制定群众体育发展的长远规划。应重视城市建设中配套体育场所的面积,同时尽可能地对现有的小区体育活动场所进行改造,最大限度地为市民体育锻炼创造条件。积极完善社区体育建设,完善社区体育管理。可以使更多的群众参与体育锻炼中来,不断扩大体育参与者的队伍。用多渠道、多手段加强体育文化的传播,扩大全民健身的社会影响,提高群众的体育健康知识,增进群众的健康意识,逐步改善群众“健康投资”观念。
(三)加强城市居民健康教育宣传,培养居民健身观念,进而提高全民健身的体育消费意识。开发培育适合本地的体育消费市场,针对不同特点的居民采取相应的鼓励措施,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经济状况的居民开展不同层次的体育消费项目,促进群众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
全民健身现状篇2
摘 要 运用社会调查的方法,文献资料法对钦州地区的二县四区57个乡镇全民健身点的居民小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钦州市乡镇居民的科学健身的知识掌握程度不高、居民体育锻炼的场地、器材严重不足、体育消费意识不强等现状,为此本研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钦州 乡镇居民 健身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十多年来,中国城乡居民的体育健身意识显著增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逐年增加,全民健身、共享健康,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成为人民群众在新时期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新时尚。乡镇在居村非居化、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乡镇全民健身点的投入与实施对提高乡镇居民的生活质量、体育观念以及他们自身的发展都起着不可轻视的重要作用,对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与推广有着积极的示范和带动效应。本研究力图通过对乡镇全民健身点居民健身现状的调查研究,以期为现行的全民健身点和将来的全民健身点能更好地服务于民、并落到实处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居住在钦州市灵山县的平山镇、石塘镇、佛子镇、平南镇;浦北县的小江镇、张黄镇、泉水镇、石埇镇、安石镇、大成镇;钦南区的那丽、东场、久隆、犀牛脚、龙门、大番坡;钦北区的大直、大垌、那蒙、平吉、青塘、新棠、长滩;赞同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钦州三娘湾旅游管理区,共57个乡镇的社区内居民1628人。其中男性758人,占总人数的46.6%;女性870人,占总人数的53.4%。他们的身份分别是:居民58人,占3.6%;学生195人,占11.98%;退休人员518人,占31.8%;在职人员为857人,占52.6%。
(二)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分析、走访座谈、抽样调查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调研方法。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16份,回收有效问卷1628份,回收有效率为80.75%。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是先经专家咨询、预调查和时隔一周的重复调查验证,符合研究任务的要求。
二、结果与分析
(一)钦州市乡镇全民健身点居民健身意识、健身需求与健身目的
居民的健身意识、健身需求和健身目的是促成居民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内部动因,随着我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居民的体育健身活动逐渐由被动型开始转为主动型。调查结果显示有76.48%的居民表示需要健身运动,从表1健身目的来看,居民锻炼的主要目的是强身健体、治疗和预防疾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想要在快节奏的竞争社会里立足,健康是基本保证,而体育锻炼是人们获得健康的有效途径。钦州地区乡镇全民健身点的大部分居民也已体验并认识到了运动对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因此对参加健身活动体现了很高的积极性。而且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学生和女性想通过体育锻炼来保持和塑造优美体型的比例也有所上升。
表1 钦州乡镇全民健身点居民健身的目的
目的 频数 占总样本数%
强身健体 1128 69.29
治疗或预防疾病 432 6.54
调节紧张的身心状态 238 14.62
消遣或娱乐 231 14.19
控制体重与体型 216 13.27
社会交往 59 3.62
参加比赛 48 2.95
其他 56 3.44
(二)钦州乡镇全民健身点居民乐意参与的健身方式与项目
采取相应的健身方式和运动项目是居民达到健身锻炼效果的必要途径。根据调查显示:钦州乡镇全民健身点居民在锻炼形式上,喜欢独自锻炼的只有276人,占10.81%;乐意与家人、邻居、朋友等一起锻炼的有1358人,占83.42%。这种现象一方面与运动者本身爱好集体运动项目或对抗性运动项目有关,如羽毛球、交谊舞、篮球等,另一方面也由于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体育锻炼作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它在促进人们进行沟通、交流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人们乐意在集体锻炼的氛围中进行人际间的交往,以此来调节身心状态,从而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和自身素质。
从调查发现: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按调查表中出现频数的情况排位,依次是篮球、乒乓球、跑步或散步、游泳、舞类、秧歌、武术、气功和类活动。有38.7%的男性居民喜欢篮球,乒乓球为31.5%,游泳为19.2%,类为49.6%。女性喜欢乒乓球的为18.9%,舞类为41.3%,秧歌为18.5%,类为9.8%。分析发现:不同年龄的群体对锻炼的项目的选择有很大的区别,18~38岁的男性居民喜欢篮球、乒乓球和游泳等,女性喜欢乒乓球、散步和舞类等项目。39岁以上的男性喜欢乒乓球、散步、舞类、太极拳、类和舞类项目,女性喜欢舞类、秧歌和气功等项目。
(三)钦州乡镇全民健身点社区内居民体育锻炼的场所及器材的使用情况
在居民健身活动中,一定的健身场地、器材的配备和资金投入是居民参加健身活动的物质保证。调查显示,有69.96%的居民认为本社区健身点内可进行体育锻炼的场所面积不能满足需要,有83.84%的居民认为目前全民健身点内的健身器材缺乏,从而出现了僧多粥少、供不应求的局面。这也是导致表2所反映出来的居民健身场所非常分散、非正规性明显的主要原因。产生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在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居住区内“健身环境”的设计未纳入总体规划之中,也未为居民提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所相关的配套设施。另一方面,由于健身活动的参与者年龄层次差别较大,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有限的健身场地和健身器材的数量难以满足不同健身者的需要,再加上乡镇正规的体育场所匮乏和收费使用。所以使得居民自发地开辟出乐意到达的健身场所,利用公园、广场、附近学校、公路、马路等使用随意的场所作为健身场地的补充。
表2 钦州乡镇全民健身点居民健身场所
健身场所 频数 占总样本数%
公园、广场 651 40.3
社区内健身场所 511 31.6
附近学校 279 17.3
居室、庭院 237 16.9
公路、马路、街道旁 170 10.5
乡间小道或空地 136 8.4
专门的体育场馆 113 7.0
其他 82 5.1
(四)钦州乡镇全民健身点居民不愿意参加健身锻炼的原因
在被调查的1628名居民中,有290名居民表示出不爱参加体育锻炼,主要原因是没有时间,其次是没有场地器材。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在青年人工作、学习任务加重的同时,老年人承担起操作家务、帮着看管孙儿女的责任,因此部分居民的余暇时间不多,劳作之余往往感到身体疲乏,懒得再进行运动。因此“没时间”成为阻碍这些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其次,由于体育场所、器材有限和现有的经济条件的制约,使得一些居民只好对健身锻炼望而兴叹。另外,往往由于人们在有集体氛围的体育锻炼过程中更能收到好的效果,所以缺乏同伴也是制约居民进行健身锻炼的较为主要的原因之一。
三、结论与建议
(一)作为重点实施和优先推广全民健身计划的钦州乡镇全民健身点的社区,应该具有全民健身的示范效应,但居民的科学健身知识的掌握度不强,这需要街道办、社区居委会加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健身科普知识的宣传,并充分调动体育社会指导员的主动积极性,切实承担起指导社区居民健身的责任。
(二)钦州乡镇全民健身点社区内可供居民健身的场地不充足,健身器材严重缺乏,这需要国家、政府和社区居住环境的设计者加强联合,统筹安排,有的放矢,多渠道筹集资金,在实用,适用的前提下营造出经济合理、高效利用的“健身环境”。并且加强对现有器材的检修和新器材添置。
参考文献:
[1] 刘志民,丁燕华.乡镇体育大社会问题[J].体育科研.2004.25(2).
[2] 邹玉玲,李文辉.钦州乡镇大众体育组织现状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9(4):28-30.
全民健身现状篇3
摘 要 为了深入了解岳阳红光村留守农民的健身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岳阳红光村的留守农民的健身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政府管理松散,没有健全的部门宣传和管理体育健身,乡政府把精力全身心放在发展经济方面,农村体育很少考虑得到,体育场地、器材、指导员都严重缺乏,阻碍着农村体育活动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岳阳 红光村 留守人员 全民健身
一、前言
随着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及在2004年全国体育总局会议上袁伟民局长提出了要加强开展农村体育的要求,中国农村全民健身活动有了很大的发展,岳阳农村人员的体育健身需求也随之不断扩大。本文是对以留守人员的体育健身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进行调查研究,将通过对岳阳红光村留守人员健身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找出目前其存在的问题,为发展岳阳农村体育事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岳阳红光村符合留守人员条件的居民。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近几年来国内有关农村人员全民健身、留守人员生活现状的相关研究论文、报刊、杂志等,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的依据。
2.问卷调查法
根据论文需要,在查阅文献以及到岳阳红光村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研究者针对岳阳红光村留守人员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设计了农村留守人员全民健身活动调查问卷。总共发放2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87份,有效回收率93.5%。
3.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文献资料、访谈记录和调查问卷的数据及经过处理后所获得的各项指标运用归纳法、演绎法等方法进行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留守人员日常活动情况
调查发现,红光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留守人员住所较为分散,使得他们的日常活动较为单一,主要以耕作为主要工作。而随着政策的颁布和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农民自己耕作的时间越来越少,余暇的时间也随之增多。
(二)农村体育设施的调查情况
体育场地设施是农民从事体育健身活动的基本条件。要实施好农民健身工程,就需要以村级公共体育场地建设为重点,把场地设施建到农民身边。然而,经过实地调查发现,红光村可供留守人员进行锻炼的场地的体育设施及场地主要是在学校,而村民身边唯有能够进行游泳的河流,并没有适合其他运动项目的或是简单的体育设施。60%以上的留守人员不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也是可供锻炼的场地太少、体育运动器材不足。由此可见,严重缺乏运动场所和所配置的体育器材,是影响岳阳红光村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一个重要客观因素。
(三)留守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
根据调查,红光村人口平均寿命在69岁左右,低于城市居民75.5岁。留守人员的身体形态、素质等与城市居民的相比也都比较低。表1可见,红光村调查的136名留守人员中,有一半以上的人身体健康存在隐患。据表2可知一半人数以上留守人员身体目前都有病痛,其中肩颈痛的占多数。同时,该村留守人员中也存在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各种传染病患者。而在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尚不发达和完善,红光村亦是如此,农民的身体素质不高而发病率高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留守人员比重占有率大的红光村,留守人员的身体健康问题是占主导的。
(四)留守人员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和频度
农村留守人员参与体育活动有一定的难度,据表3可知红光村留守人员体育参与的情况较差,有锻炼习惯的人仅占15%左右,而偶尔参加的占46.3%,几乎不锻炼的占36%。
(五)留守人员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容
红光村留守人员在体育活动内容选择上倾向于:方便、简单、有趣味性和娱乐性。如游泳,其运动技术要求不高,便于开展,加之岳阳地处洞庭湖畔游泳项目开展普及,群众基础好,红光村也有湖这样的客观条件,使之成为留守人员参与体育活动的首选项目,而钓鱼、跑步、散步、爬山也作为了重要的体育活动内容(见表4)。
四、建议
(一)建议有关体育职能部门要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利用电视、广播、书籍等媒介,设立专职文化体育工作干部职务,使之加强对留守人员健身知识的宣传工作,提高其对健身活动的认识水平和参与健身活动的热情,从而形成良好的体育健身氛围,使得广大留守农民自觉参与健身运动。
(二)针对留守人员缺乏体育健身锻炼指导的问题,建议体育职能部门与邻近县、镇联系寻求专职辅导员,建立健身活动咨询站,开设广场舞。为广大留守农民提供健身的信息咨询和专业的锻炼方法与手段的指导,并在一定基础上尽可能多组织群众性的健身活动,促使全民健身运动在红光村快速地兴起及全面、科学开展下去。
(三)以政府为主体,聚全民之力,广开门路,加速体育设施的建设。体育设施是制约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加速体育设施建设是发展体育事业的前提条件。红光村经济在近几年有所发展,虽然没有充足的经济实力解决设施问题,但是,如果结合旅游业的发展,吸引企事业单位给予投资,积极引导先富起来的人捐资,合理布局,科学调度,要解决这一问题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参考文献:
[1] 陈强.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州学刊.2009(5):287.
[2] 熊斗寅.从国际大众体育发展趋势展望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发展前景[J].体育科学.199818(2):3.
[3] 徐晖.试述我国群众体育的现状与发展途径[J].体育文化导刊.2005.9:8.
[4] 关金永,冯艳丽.我国农村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20(3):10.
全民健身现状篇4
关键词:生活状态,生活习惯,饮食,锻炼
前言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已有十五年了,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在举行的2005年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上说,《纲要》颁布实施十周年来,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取得了辉煌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初步建成,群众体育事业进入了一个发展速度最快、发展态势最好的时期。但是,2006年,国家体委科研所对全国十一个省、市、自治区一万一千多名中、高级知识分子健康状况调查后发出了“令人忧虑的是我国中、高级知识分子健康现状”的呼吁,指出,目前有61%的中、高级知识分子遭受着疾病的困扰和折磨,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国人越来越胖了”这是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评价。这不得不叫我们去思考,难道《纲要》对现代人特别是知识分子没起到正面影响,显然不对,那现代人在哪方面出了问题哪?从而,我们来审视一下我们的生活状态,又该如何来调整和改进我们的生活习惯,使之更加健康。论文参考网。
一、现代人的饮食
现代人的饮食特点和营养理念是有误区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资也越来越丰富了,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有营养,还要味道好,看相好,要精,要珍。现代人的饮食基本上都以高蛋白的食物(鱼、禽、肉、蛋)为主,山珍海味为附,再加点添加了各种添加剂好看又好吃的加工食品作为零食。属不知,这些“好”的“精”的“珍”的食品和几十年前的已经大相径庭,有多少动物从放养到圈,从吃天然食物到吃人工饲料。大家想一想,这些食物还好精珍吗?真正的营养应该是全面而天然的饮食。人体除了需要蛋白质,还需要维生素、脂肪等,人体除了需要的还有不需要的,如果吃进人体不需要的就会对人体有害,如各种加工食品和人工饲料中的添加剂等。
二、现代人的作息
现代人的作息时间也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从小学生到大学生,再到已经工作的中青年,因为学习、工作、娱乐时间花费太多或个人时间安排不当等原因使得人们的睡眠时间不足、身体锻炼时间不够,生活无规律,最终使得身体素质下降,免疫力低下,健康状况令人堪忧。这已经是不争得事实。为了更好的了解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和已工作青年的睡眠时间,本人对南京市鼓楼区三牌楼小学、五十中、二十九中及南京邮电大学的学生各抽出50个样本进行调查分析,从睡眠时间调查表可看出小学生、中学生、高中生、大学生都普遍存在着或多或少睡眠不足的情况,特别是大学生。分析原因中学生可能是升学压力太大,作业太多;而大学生是自由时间较多,如上网、游戏等娱乐活动无节制,作息时间安排不合理所致。
睡眠时间调查表
三、现代人的工作状态
为了更好的了解现代人的工作状态做了以下随机调查。
现代人的工作状态调查表
工作性质 行政事业单位 企业单位 个体 打工者 工作时间(每周) 40----50小时 40---50小时 不限定 50小时以上 工作稳定状态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 很不稳定
全民健身现状篇5
关键词: 体育健康课 全民健身 现状分析
学生是21世纪经济建设的生力军,也是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受益者,更是未来社会的主导者。为此,体育健康课应与全民健身有机结合,以全民健身计划为指导,教材内容应突出全民健身,使教学更具娱乐性、趣味性、健身性和科学性,真正体现时代特征,学校和社区紧密相连,搞好体育教学,就是对全民健身的最大支持,而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情况,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化。所以体育健康课程和全民健身休戚相关、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为此,学校应破除陈规陋习,一切场所均面向社会开放,尽量为全民健身提供和创造活动条件,树立开放的学校体育观,从而使学校体育社会化、全民健身教育化。
1.体育健康课与全民健身两者是紧密相连的
体育与健康课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面对的是在校学生,而全民健身面对的是全体社会公民。但两者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依托社会、全民参与的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体育健康课程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是培养国民终身体育意识的摇篮,是培养高素质国民的重要阵地,是国民体育的基础,是历史赋予体育健康课程的使命,体育健康课程面向终身体育,面向全民健身计划,面向教学现代化,已成为必然趋势。
2.体育健康课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体育健康课是社区体育、家庭体育的基础。社区体育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生活的逐步改善相伴随,人们对体育功能和作用认识的深化,是社区体育、家庭体育广泛普及的重要原因。社区体育、家庭体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健身娱乐,其群众性、社会性较突出,且个人参与的自由度较大。而体育健康课的对象是青少年,一个人在7岁~24岁之间接受的是学校教育,对其一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体育健康课以促进青少儿身心发展、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为目的,其教育性、阶段性较突出,带有强制性。与此同时,学生掌握体育知识的多少,爱好体育程度的高低,体育能力的强弱,对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参加体育活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体育能够为学生离校后参加社区体育和家庭体育实践打下基础。目前,我国有普通中、小学86万6千多所,在校中小学生1亿6千多万,因此,要使全民健身计划良性循环地发展,就要把学校体育摆在战略重点的位置。因为在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过程中,人们要锻炼,就需要方法和手段,而掌握方法和手段需要教育和时间。只有体育健康课才能使人们受到良好的体育教育,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人们终身从事体育运动的态度和能力,使受教育者热爱体育运动,自主、自发地参加体育运动,在促进身心发育的同时,自然地创造劳动,享受运动的快乐和运动的本质,使运动文化成为将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同时带动更多的人参加体育运动,更好地推动全民健身。
3.体育健康课在全民健身中的任务
全民健身运动的实施给体育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提出更多新问题,也提供更大的发展机遇。
3.1为全民健身培养出优秀的毕业生。
体育健康课以培养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在以青少年为重点的全民健身计划实施过程中,学校体育工作显得非常重要。首先必须抓好学校体育工作,以此带动全民健身活动。而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直接与体育教师的素质相关。因此,体育健康课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优秀的社会需要的毕业生。
3.2为全民健身培养出社会体育指导员。
从现在的社会体育实践看,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社会需求大量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管理人才。体育健康课可以在学历教育中培养专门人才。现阶段可在体育健康课内开设与社会体育有关的选修方向课,进一步满足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
3.3对全民健身进行研究和技术开发。
体育健康课有较好的人才资源,可充分发挥这种资源优势。对全民健身基本理论、健身方法、健身用品等进行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和技术开发,如创编不同职业的健美操和开发健身器械等,使之逐步成为有特色的研究中心和技术开发中心。
4.体育健康课教学改革与全民健身相适应
4.1强化体育意识,树立独立终身体育观。
学生的体育意识强弱直接影响体育健康课教学效益和终身体育观的建立。长期以来,中小学生体育意识薄弱,要改变此种状况,首先要让学生体验到体育教学的乐趣,激发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其次要在学校中营造体育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再次要改革中小学体育竞赛制度,增加小型多样、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级别、不同项目的趣味比赛,以及智能与体力结合的比赛等。
4.2改革以运动兴趣为主线的教材、教法体系。
现行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以兴趣为主线,要求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小学教材自主性较强,高中以学生发展为主,对体育教师要求较高,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现代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方法、发现式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和领会教学方法等。
4.3转变教学观念。
在体育教学改革中优化教学内容,创新体系结构;运用先进教学手段与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提倡教学互动;坚持全面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使之受益终身。
4.4转移教学重点,着重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
终身体育观的确立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实施对中小学提出更高的要求:除增强学生的体质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使学生学习科学的健身方法,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强调运动技术的掌握,其教学重点是掌握三基,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学生动起来,培养和提高体育能力。
参考文献:
[1]笙万涛.21世纪中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形势、状况与学校体育的关系[J].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138.
[2]肖家英.群众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6(1).
[3]朱继华.对高校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的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VOL8(6).
全民健身现状篇6
关键词:全民健身路径;西安市城区;组织管理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cr7―3612(2007)03―0321―03
“全民健身路径”是实施全民健身的重要举措,是体育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有益实践,也为民众健身活动提供了良好物质条件,但从目前的文献和研究动态上尚未见我市在该方面的系统的、成熟的研究。笔者旨在为进一步发展完善“全民健身路径”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也将对我市全民健身计划的贯彻实施起到积极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西安市城三区(碑林、新城、莲湖)所属的86条全民健身路径点。遵循随机抽样原则,共抽取了35条健身路径点和700名居民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涉及全民健身路径管理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初步明确国内外对全民健身路径管理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方法;对全民健身和全民健身路径的国家、地方政策、法规进行收集整理;查阅体育管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经济学等方面的书籍,借鉴相关的研究方法。
1.2.2调查法在研究中,为了科学、全面地了解和认识西安市城区全民健身路径的现状,主要采用了调查法,以问卷调查、专家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地综合调查法作为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1.2.2.1 问卷调查法1)问卷的设计。在制定调查问卷之前,阅读了大量有关社会调查的书籍,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遵循社会学有关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了三类不同的问卷调查表:第一类为居民调查问卷。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资料,对被调查人口进行社会分层,按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个人收入共五个标准分成不同层次;第二部分为居民使用全民健身路径的情况。主要调查内容:对全民健身路径的认知,满意度,场地设施情况,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等;第二类为全民健身路径管理者的调查问卷。本问卷内容主要涉及组织的建设及活动形式,意外事故防范机制、相关管理办法、规定条例等的制定、协调机制、管理形式及发展趋势等;第三类为专家调查问卷,该问卷主要对前两类问卷的内容进行效度与信度检验。
2)问卷内容的效度。效度,也称为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是指测量所用的指标能够反映某一真正含义的程度。本研究采用专家调查法,对所设定的内容指标进行了效度检验。本研究分别向西安体育学院,省、市体育局相关处室的17位专家发放了问卷。
1.2.3数理统计法将问卷调查所获信息资料运用spss10.0软件包和EXCEl2000中文版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制表、制图。
1.2.4逻辑推理法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运用逻辑判断、分析、综合方法了解目前全民健身路径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2 结果及分析
2.1西安市城区全民健身的组织发展情况我市目前的全民健身活动主要是由社区来推动、管理、引导、实施的。由于社区作为城市的基层单位,其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我市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模式,把全身健身工作的重心放在社区。通过调查,居民认为全民健身活动的重心应放在社区的占到78%,反映社区在引导居民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满足居民健身需求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被问及是否应建立社区体育组织时,赞同的人占91.2%,表明社区需要相应的体育组织,对辖区体育进行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体育活动正常开展。因为制定得再科学的计划,如果管理人员没有适当的组织予以落实与实施,都将只是一纸空文。在被问及小区健身组织网络的组成部分时,认为应建立街道、社区居委会、晨练点三级网络的管理人员占到了61.2%,反映出现在实行的三级网络的组织管理制度在层次的安排、管理的跨度、权力的授予,责任的明确方面还是具有一定科学性的。在调查当中也发现存在辅导站缺乏战略规划,布局不合理,管理不规范,效率低下等问题。说明我市在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方面还十分薄弱,仍需进一步加以研究落实,以便真正建成“纵向相对独立,上下不领导,横向加强联系,各方有交流,覆盖面广,包容量大,网络化的群众体育组织框架”。
2.2全民健身路径的组织活动情况据调查发现,很多居民因未掌握使用方法,上健身路径只是出于游戏目的,不能很好地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并且由于使用全民健身路径的单独性与重复性,很难调动群众使用全民健身路径的积极性,使得其社会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因此,有必要采取一些方式改善这种局面。据调查我市城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为:自己锻炼;与朋友锻炼;与家人一起锻炼;参加社区组织的体育活动等,总体来讲,我市城区中使用全民健身路径进行锻炼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居民参加锻炼活动主要是自发的,非组织的,社区体育组织较为薄弱。在调查当中,据调查统计,认为应定期举行全民健身路径游戏竞赛的居民占到了75.3%,反映大多数居民希望通过一定活动形式将锻炼者组织起来,这样不仅能加深对全民健身路径的认知,起到宣传推广的作用,也能更充分地发挥全民健身路径的社会效应。
2.3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现状认为应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来加强对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的居民占到87.2%,表明群众对现有的管理水平不尽满意。从表1可以看出居民认为责任为保险公司的占到40.2%,为生产厂家的占31.5%,为当地体育主管单位的为18.5%,为居民自身的为9.8%,数据显示保险公司与生产厂家应为事故负主要责任,这应成为日后管理机关制定安全事故防范规章的重要参考依据。在一些的问题。
在对器材的管理维护应采取的形式进行调查时,认为锻炼者与小区(街道办)共同管理,并不收取费用的占42.3%;锻炼者与小区(街道办)共同管理,适当收费的占35.1%,体育部门派专人管理,不收取费用的占15.2%;其它占7.4%。这与李相如等人调查的全国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管理形式略有不同,在李相如等人的调查中居民更倾向于社区(街道办事处)和锻炼者共同参与管理,以专人管理为主,锻炼者协助其管理和维修,可以适当收取少量的费用,用于场地器材的维修。这可能与西安市居民收入水平较低,体育消费观念尚未形成有关。
在对全民健身路径管理不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进行调查时,排列序位的依次是领导不重视(在第一位中占78.5%);
缺乏足够的资金(在第二位中占58.2%),责、权、利不明确(在第三位中占62.3%),。在对管理人员的调查中,有71.2%的人员认为应将小区体育工作纳入到全区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政府目标考核之中,认为只有采用将体育工作与管理人员自身绩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才会极大调动各层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才会做好全民健身工作。
2.4全民健身路径管理中的协调机制据调查,对全民健身路径持消极态度的居民为18.7%,认为综合管理水平较差与很差的居民为34.8%,认为全民健身路径因选址不当而扰民的为39.2%,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的为26.2%。管理人员认为在对全民健身路径进行具体规划时,应吸取民众意见的占72.3%。在全民健身路径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管理人员与居民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出现信息不能充分流通,产生了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整体效用下降。信息不对称是信息经济学中的术语,指交易中的一方知道的信息而另一方不知道。一个市场经济的有效运作,需要买者和卖者之间有足够的共同的信息。调查中发现有的还小区出现因选址不当扰民而引起居民、街办、体育主管部门都不满意的出现。
3 对策与建议
3.1认真做好全民健身路径的规划 全民健身路径的前期规划是全民健身路径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西安市应在选址、布局、器材的组合等方面遵循严格科学的步骤,具体如下:
1)确定当前全民健身路径须达到的目标;2)认真分析当前全民健身的环境;3)分析实施部门现有的各种资源,集中精力做好最擅长的事;4)识别优势与劣势。充分发挥组织的比较优势;5)重新评价所须达成的目标;6)制定全民健身路径发展战略。
3.2管理法规化、制度化将全民健身路径各项管理要求法规化、制度化是全民健身运动得以开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全民健身工作得以实施的前提保证。
3.3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 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全民健身路径发展的一个瓶颈,由于我市的资金主要仍由政府提供,渠道过于单一,所得资金远不能满足居民健身锻炼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充分发挥社区组织的职能,拓宽集资、融资渠道。主要可采用合法渠道联合办体育,扩大媒体宣传的社会影响,争取更多企事业支持,鼓励社区居民适当捐助和投资等方式。另一方面,探索以市场方法解决问题的途径。
3.4大力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 我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需要我们积极、稳妥地进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队伍建设。具体做法如下:1)制定中、长远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2)严格建立规范程序,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质量;3)重视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培训,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基本素质;4)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日常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
全民健身现状篇7
关键词:全民健身 中学生 体育投入 人才
1 前言
国务院于1995年6月20日正式批准和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是一个由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动员全民积极参与的体育健身计划。
它从面向21世纪,提高国民素质战略高度出发,对我国全民健身的目标、任务、措施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纲要》明确提出:“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而中学作为培养青少年的场所,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的认识、 投入以及目前的健康状况如何?体育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体育教学如何与全民健身计划相结合?如何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树立全新教育体系,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对策,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郴州市宜章县、北湖区、资兴市、安仁县、桂东县等5个县、市、区10所普通中学200名学生,其中男生108人,女生92人。
2.2 研究方法
①问卷调查:有效答卷回收率95.2%:②访问面谈。对部分县、市、区的体育教师进行访谈。
2.3 调查内容
根据《一二一启动工程》实施办法的要求和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调查问卷,其内容为:对《纲要》的了解情况,每天锻炼时间、锻炼目的、锻炼方法、影响锻炼的因素、喜欢的项目、体育消费和体育书刊等8项。
3 结果与分析
3.1 对中学生体育意识、健身意识及体育能力的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25.5%的中学生对《纲要》根本不了解,这说明全民健身计划在中学的宣传力度不够。84%的中学生对体育较正确的认识,他们认为参加体育活动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这说明,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目的是明确的,其动机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他们仅注重于参加锻炼的直接动机——体育活动本身,而缺乏间接动机—体育活动的结果,而间接动机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大的积极性和持久性。如何引导学生的直接动机向间接动机升华,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上认真考虑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女生中有28.3%是为了保持体型苗条,说明女中学生更有追求美的心理倾向。调查中还发现,大部分学生仅掌握了1—2种锻炼方法,体育能力差,这与几十年一贯制的以运动技术为重点的教学形成反差,同时说明,体育教育应该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体育教学需要不断改革和不断完善。
3.2 阻碍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
阻碍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调查结果表明,53.5%的学生认为锻炼条件差是影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据有关资料表明,郴州市没有一所中学的运动场、馆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体育器材符合《配齐目录》的也没几所。场地器材的严重不足直接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需要。此外,因学习任务而自动放弃体育锻炼的占22.5%,属于外界干扰慢慢地脱离锻炼的占17.5%,两项合计占调查总数的4096,这大都是初三、高三的学生,说明受“应试”影响还很严重。59.5%的中学生最喜欢球类运动,15%的喜欢武术,而对田径、素质、器械体操等项目感兴趣,表示喜欢的人分别只占6%、7.5%、10%。由于学生对项目的偏爱,加上锻炼时间又集中在课外活动,势必会对场地、器材的使用造成一定的压力。要缓解这一矛盾,必须对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行疏导。 转贴于 3.3 中学生体育投入少
中学生体育投入包括时间投入和物力投入两个方面。
3.3.1 中学生体育投入时间少
据调查,200人平均每天锻炼时间为19分钟,而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下的有168人,占总数的84%;40分钟以上的只有32人,占16%。这根本达不到国家教委规定的每人每天必须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的要求,且从初一到初三,从高一到高三的体育锻炼时间呈递减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主观上对健康标准的定位不准确,认为无病就是健康,对于获得适应能力应是长期锻炼的结果认识不够,从而缺乏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由于学校对体育工作重视不够。导致“两操两活动”开展不正常或缺乏严格的组织与管理;三是应试教育还很严重,导致学生学习任务加重,致使初三、高三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减少。加上学生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把全部时间用于学习上或宁愿将多余时间白白地浪费,也不愿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
3.3.2 中学生体育消费低
调查表明中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很低,年平均每人消费22.5元。86%的中学生年体育消费在30元以下,而这些消费主要用于购买运动鞋。14%的中学生年体育消费在40.80元之间,这与有关资料显示的我国年消费百元以上的占16.02%相比差距还很大。总之,如何正确引导他们对体育进行合理的应用投资尚需认真对待。中学生具有一定知识,然而对体育的知识知之甚少,报刊杂志平均拥有量为0.38%有79.596的学生根本没有体育书刊杂志,除了必备的教材外,较少问津其它的体育书刊。
4 发展对策
4.1 加大《纲要》的宣传力度。
《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有74.5%的中学生不了解。因此,学校要进行宣传,体育教师应该利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堂课和雨天教室室内课组织学生学习,并利用黑板报、宣传窗每月出一期《纲要》的专刊,使“纲要”知识人人皆知。
4.2 中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较强,但运动能力及参与意识较差。
根据《纲要》的要求,学生体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使他们逐步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无论为了获得健康体质还是为了获得健康心理,都要将体育锻炼作为“不是别人要我练,而是为了健康自觉练”的高度自觉行动,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把体育锻炼放在人生发展的重要位置上。
4.3 中学生锻炼时间减少引起体质下降及整体素质的下降的现象应引起我们教育工作 的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要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 锻炼时间。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并形成传统,成立多种体育兴趣小组,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带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鼓励学生增加体育投入。
4.4 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把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素质,发展个性,为国家培养新型人才放在首位,让素质教育在各校生根、开花、结果。
4.5 学校环境差阻碍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因此各级学校领导要重视体育场馆的建设,教育行政部门应增加这方面的投入。学校也要在现有的条件下,以改造旧设施为重点,在高效益、少投入的原则指导下进行扩建和改建,以适应学生的需要。
参考文献 。
1、《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5.6
全民健身现状篇8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1
摘 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水平重视起来,全名健身工程已经成为了各大市区市民精神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全名健身工程可以说是承载了市区人民物质发展的重要载体,只有全体市民的身体健康得到有力保证,城市才会有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进行发展。本文主要对衡水市区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调查,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策略。
关键词 衡水市区 全民健身路径工程 问题 策略
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简称路径工程,是在最近几面逐渐兴起的一种包括了全民健身路径和基础健身配套器材的一种基础公共建设。从我国的健身路径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健身路径主要是在室外,占地面积非常有限,而且因为各地地理和文化的差异性往往形式各不相同。全民建设路径的投资不大,但是却美观实用,方面附近居住的群众在空闲时间锻炼身体,是提高本地群众身体素质的一项公益建设。
一、衡水市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的问题分析
(一)群众健身意识薄弱,健身器材老旧短缺
从目前的调查状况来看,衡水市的全民健身路径工程还存在着很大的阻碍,在一份全市调查中显示,百分之六十七的衡水市民的群众健身意识还比较薄弱,人们更多地是将精力放在工作和家庭中,对于健身的认知存在一定的缺陷,甚至有百分之六的人认为健身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表现。除此之外,根据调查,我们还可以发现衡水市区的健身场所的数量和规模都远远小于其他城市,而且其中的健身器材很多已经老旧破坏,不能发挥健身作用,还有一些器材的安装方式不符合标准,很容易发生健身当中的人身伤害。
(二)健身场地存在局限性,建设工程资金匮乏
全民健身是一个需要长久资金支持的公益基础建设,衡水市区的健身场地是非常有限的,而且从衡水市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衡水市政府在路径工程的建设投资比较少,导致在体育健身器材的购买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虽然有一定的社会基金投资,但是这些资金远远不能满足目前的建设工程需求。除此之外,调查还现实目前的路径工程资金划分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很多不必要的投入往往被列进建设项目中,导致有限的资金被进一步压缩,这无疑加重了路径工程建设的困难程度。
二、解决衡水市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问题的策略思考
(一)开展思想教育与宣传,提高公众全民健身积极性
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建设不是单单对体育器材的增添,更重要的是让衡水市民对健身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只有市民意识到健身的重要性,才能让健身器材发挥它的作用,提高衡水市民的身体素质。衡水市政府可以建立一个专业的全民健身宣传队伍,通过进行公演和视频宣传唤醒市民的健身意识,从而加快城市全面健身路径工程的建设速度。除此之外,政府还可以适当鼓励社会个人或者团体的小型基金和宣传支持,通过社会群众的宣传扩大全民健身的影响力,让更多的市民参与到全民健身的路径工程建设中来。
(二)合理划分基金和收益,加大场地的工程建设
衡水市区在进行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时应该有效地利用其社会公益资金和体育的公益投入资金,在资金上减少当地政府的经济负担,从而进一步扩大健身场地的规模,争取实现全民健身的目标。整个路径工程的资金支持主要是以政府的拨款投资为主,但是按照当今体育总局的制度,体育行政各部门可以调动一定的体育公益金在市区和各级城乡进行体育健身投资和赞助,衡水市政府应该牢牢把握这一机会,努力争取体育公益金,扩大本地的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规模和范围,提高健身基地的基础建设质量,让衡水市民享受到方便快捷的健身服务。
(三)设置健身后期维修机制,延长健身器械的使用寿命
衡水市区的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应该加大力度在健身器材的后期定时维护上,从根本上延长健身器材的使用寿命,从而减少在健身器材上的经济投入,提高公共基础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在进行健身路径的维护时,当地政府可以在健身地点设立固定的监督管理点,调配人员进行看管和维护,对于健身器材的状况和群众的反应进行定期上报,从而保证上级及时对健身路径工程的缺陷进行调整和改进。除此之外,当地政府还应该针对当地的天气状况有针对性地引进健身器材,衡水属大陆季风气候区,夏季容易受太平洋副高边缘的偏南气流影响而潮温闷热,且降水较多,在维护器材时应该注意做好防锈措施,减少器材的损耗,从而方面市民的正常使用。
三、结语
本文主要以衡水市区的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调查为主要分析对象,从问题到解决措施进行了一系列探讨,从整体上来看,路径工程已经开始从衡水市区中心逐渐向市区周边郊区以及农村发展扩大路径工程的建设也已经初具规模。虽然路径工程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但是困难和挑战也会激励衡水市政府不断改进和发展,从而不断为本市居民的身体健康提供更好的服务,最终推动城市建设。
2014年度衡水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 刘静.石家庄市区“健身路径”运行状况及社会效益的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2] 梅凤喜.邯郸市区全民健身路径设置、使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9.
[3] 张伟,李建国.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与发展现状研究[A].第六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2012.
全民健身现状篇9
关键词:全民健身 必然性 问题 对策
追求身心健康是人类长期的理念,但始终又是一个难圆的梦,全民健身与终生体育,正是以这种理念为宗旨进行的两种理论和实践的尝试。全民健身的任务重点在于普及体育运动,终身体育则侧重于个体的持续性体育运动,但无论是从逻辑上还是从现实实施的阶段上来看两者都立足于全民健身。全民健身是实现人类身心健康的最有效的途径,而且它也的确逐步成为全球性的时尚。为此本文就全民健身运动兴起的必然性及我国在实施“全民健身”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作初步探索,供大家参考。
1、实施全民健身的必然性
1.1作为个体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身心健康不仅是人类最低级的生存需求能够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人类最高级的自我实现需求能够得以满足的重要条件。人类的众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只有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并结合自己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体育锻炼才能获得键康的体魄,这些需求的实现最终应求助于健身活动,而全民健身的优越性显然是其他单一的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不可代替的。因为它既能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享有受锻炼身体的权利,又能够为每个社会个体获得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
1.2民族、国家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
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和社会,也无论什么时候,要实现繁荣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那就是广大民众的健康问题。而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解决这一问题,改善生存状态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求构成这个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要进行体育活动—因为通过增强一个人的健康进而影响着整个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健康状态。全民健身便成为增进民族健康、促进国家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这也是“全民健身”所规定的教育对象的“普及性”“广泛性”学校体育必修课的“强制性”,以及体育本身所固有的“健身”“娱乐”“社会功能”等所必然要求的。
2、全民健身的内涵及其基本目的
所谓全民健身就是体育运动对象的全民化。结合全民健身运动兴起的背景,我们不难对其内涵作出明确的规范:全民健身指全体国民都有受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的基本权利并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健身教育,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锻炼自身的身体,调节心理状态从而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全民健身不仅仅是一种基本的权利与义务,而且还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必需。这不仅指单纯地赋予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锻炼自己身体的权利与义务,更重要的使他们懂得全民健身运动背后的理念,提高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为他们提供健身的机会和场所;每一个社会成员也并不只是权利的享受者,他们也必须担负一定的责任:个人的、社会的以及全球性的。
全民健身的基本目的或者说最终目标应当是满足每一个人的基本健身的需要,增进身心健康。这些需要包括基本的健身手段、基本的健身知识、基本的健身内容和基本健身场所等等。这些都是人们进行健身活动中的必要条件,是增进身心健康的根本保证。只有当人们的身心健康处于比较好的状态时才能有效地生存下去、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充分地参与发展、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做出有见识的决策。当然,全民健身并不仅仅是形式,它是终生体育和全人类发展的基础。现代社会正处在一个快节奏的知识爆炸时代,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也处在一种非常繁忙的状态。人们需要通过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和各种健身活动不断及时地调节身心以适应各种变化,这就要求终生必须不断地进行健身活动,才能使自己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3、我国全民健身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自1995年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指导纲要》以来,应该充分肯定我国人民对全民健身权利和义务的认识逐步深化,健身意识和健身要求得到的加强,广大民众进行体育锻炼的次数增加,健身效果和生活质量大为提高。依据李相如等人的调查:与1997年相比,群众对全民健身的了解程度较深的由5%上升到23. 02%,知道有其事43 . 84%,从未听说过由原来的65%下降为11.65%。说明健身意识得到了加强。实施全民健身工程以后,人们的锻炼次数有所增加的达到了60.12%,没有变的为36.30%,在36.30%中约占总人数的20.90%是一年四季都参加体育锻炼的,所以说有81%以上的人有所增加或没有变的。全民健身的配建改善了群众的
[1] [2]
锻炼条件,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群众的身体状况明显得到了提高,体育运动不断走进千家万户,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证明了全民健身运动在人们健身、健康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应该充分肯定在短短的几年内就能取得如此可人的成绩,我们不难看到全民健身运动的美好前景。但在肯定成绩之后,我们也应看到其中还存在的问题与困境,以及我们将要面临的新挑战。
.中青年体育健身人口的“休眠化”
现阶段我国实施全民健身中身强力壮、年富力强、极易从事体育健身活动的-岁年龄段的中青年,却是一个参加健身活动的最少的人群,处于休眠状态。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一定程度上为全民健身计划运动的开展起到了阻力的作用,制约着我国.‘体育人口”的增长。产生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对全民健身的对象错误定位,认为健身的对象主要是老、弱、病、残。()繁忙的工作和家庭角色,使广大中青年无暇于健身锻炼,()中青年的文化层次与其健身锻炼的意识、观念的形成密切相关。()其他的娱乐活动抢占了健身的时间,如“麻将”“扑克”等。为此,必须加强宣传力度,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尤其要加大对中青年“活命哲学”的宣传,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宝贵生命的重要性。最终使他们从“麻将桌”与“扑克堆”中走向运动场。
.地区之间全民健身运动状况“差异化”
我国人多地广,地区间的人口素质、经济条件、文化背景存在着很大差异,如农村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地方自然经济占重要地位,而广大城市却以商品经济为主体,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正是由于这种差异与平衡,导致了在经济、文化发达的东部和沿海地区.投入全民健身运动的场地器材设施多,广大居民的健身观念与意识逐渐得以加强,而且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也在不断增,老百姓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经济条件较差,投人健身运动的配建经费也少。据九运会期间西藏体育局长介绍:西藏每年用于全民健身的经费只有十万元,有些地区人群中有些甚至连什么是体育都不明白,就更谈不上体育意识和健身运动的问题了。因此,当前全民健身工作的指导思想应该是结合地区间的差异性,把目光投向广大的农村、西部边远地区.加快农村与西部体育社会指导员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努力改变他们长期所形成的封闭、守旧、落后等,尽快使广大农民投入到体育锻炼的大潮中去。
.全民健身运动中的“贵族化”
健身运动的“贵族化”主要表现在运动项目上,如高尔夫球、网球和保龄球等;现代化体育场馆的高费用,如门票等,客观上限制了广大民众的参与,我们都知道上述这些设施的投人费用都是非常巨大的,与全民健身的配建费用相比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贵族化体育健身”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它也是
全民健身现状范文
本文2023-12-15 17:25:56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4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