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特征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2-15 17:22:54浏览:839

互联网时代特征

互联网时代特征篇1

恰如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所洞见的:“从本质上看,世界图像并未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并且“根本上世界成为图像,这样一回事情标志着现代之本质。”由此看来,“现代体育之本质”也就是体育的“图像化”:一方面有赖于视觉技术的进步,视觉文化成为现代审美的主导因素,图像的生产、流通、消费处于急剧膨胀的“非常时期”,处于一个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图像资源富裕乃至“过剩”的时期;另一方面,与视听技术的结合让体育从现实中被挖掘出来,通过音像符号放大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并成为一种可以被不断生产、复制、交换的文化消费品。与此同时,“震惊艺术”是“观看”与“图像”相互适应的结果:源自“本我”的生物性状态是最容易产生精神满足感的,因此视觉审美倾向于一种被动刺激的快感生成机制,并通过“选择性接触”塑造着电视体育的形态;而电视图像在编码中又预设了“观看”的范式,使得“观看”更加适应“图像”,力图以直截了当的精神控制在“观看”中施以最为简单的快乐。因此,“体育”“观看”与“图像”的藕合将“奇观化打造”凝练为传统电视体育中最为重要的呈现方式—具有强烈视觉吸引力的新奇的影像和画面,或是借助高科技手段创造出来的奇幻影像和画面及其所产生的独特的视觉效果。譬如科比谢幕战的转播中,球场上充斥着暴力冲突的身体对抗、“篮球宝贝”性感撩人的身体想象;比赛中紧张刺激的剧情效应……加之场面气氛的渲染、蒙太奇剪辑、视频特效的运用,将电视的视觉奇观发挥到极致,以“震惊”的叙事手法主导了观众对体育比赛的想象。

“韵味”是建立在互动与参与基础上的情感投人,这又依赖于互联网为电视体育传播创造的技术条件。当下,“刷个存在感”是大众在互联网平台获得自我认同感的重要途径,面对“科比谢幕战”这场盛大的媒介事件,自媒体平台为“存在感”的产生提供了营养的土壤。具体体现在:

1)数字化。科比谢幕战的转播以互联网为载体,实现了网络电视、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多平台的共享,“数字信号”对“模拟信号”的胜利有效克服了电视音像稍纵即逝的弊病,通过对符号的数字化编码、存储、再现、分享,让电视体育变成能够回味的艺术品,为受众情感的酝酿与扩散提供了可能。

2)全息化。全息化是伴随着全媒体的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或单独或联合地应用于科比谢幕战的网络传播。互联网媒介不仅丰富了讯息的表达形式,而且将多元化的用户情感寓于全息化的媒介环境之中,网友创作的情景漫画、搞笑视频等向官方媒体渗透并形成形态的互构,为电视文本添加了更有创意的元素。

3)交互化。一方面,媒体主动争取用户参与,通过手机APP等进行直播互动,为电视文本创造了更为真实的狂欢效果;另一方面,自媒体平台掀起“刷屏”热,围绕“科比谢幕战”生产出的段子或感伤青春、或聊以自嘲、或戏谑调侃、或假以励志,掀起“全民参与”的互动表象。

互联网时代特征篇2

微信之父张小龙在内部讲话中说:“我们经常会在各种权衡中做取舍,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想,这个事情是不是从用户价值本身出发来考虑的。如果我们想的策略和用户价值有违背,哪怕舍弃短期利益,也应该维护用户价值。”

用户主导是核心

用户不仅决定产品能否成为品牌,甚至决定品牌可以存活多久。这里的用户不是普通的使用者,而是属于用户中的用户,就是那些参与到新产品设计中,对产品有影响力的用户,相当于小米手机里的“荣组儿”(荣誉开发小组成员)吧!

淘品牌七格格是一家网络原创服装品牌。拥有一支“15位年轻设计师+1位专职搭配师”的团队,规定每月最少推出100~150个新款,保证店铺内货品不少于500款。它有上万名忠实粉丝和很多QQ群。

每次要上新款的时候,七格格首先会将新款设计图上传到店铺上,让网友们对新款投票评选,并在QQ群中讨论,最终选出大家普遍喜欢的款式进行修改,然后再次上传到网站。反复几个回合后开始生产、上架。这种流程完全颠覆了大牌设计师引领时尚潮流的传统模式,它甚至颠覆了我们对品牌的传统认知。消费者开始真正决定款式、时尚的走向,最重要的是,消费者很享受这个过程。七格格就是用这种双向沟通的模式,仅仅半年多的时间,从默默无闻到一跃成为淘宝女装销售第4名。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品牌必须以用户为中心,让用户参与到产品创新和品牌传播的所有环节。“消费者即生产者”,品牌传播就是在用户的良好体验和分享中完成的。尤其是80后、90后的年轻消费群体,他们更加希望参与到产品的研发和设计环节,希望产品能够体现自己的独特性。作为企业应该把市场关注重点从产品转向用户,从说服客户购买转变为让用户加深对产品的体验和感知。360掌门人周鸿祎说:传统企业强调“客户(顾客)是上帝”,这是一种二维经济关系,即商家只为付费的人提供服务。在互联网经济中,凡是用你的产品或服务的人,就是“上帝”。因此,互联网经济崇尚的信条是“用户是上帝”。

产品为王是基石

“产品是第一驱动力”,没有逼格的产品,任何单纯依靠噱头炒作吸引眼球引发的销售,到最后都是自取其辱,因为负面传播的力量更大。互联网时代讲究产品的“体验”和“极致”,也就是说“以用户为中心”将产品做到极致,制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是互联网时代的不二法门。

小米手机为了制造“用户尖叫”,下的最大的工夫就是高配低价。小米每推出一代新的产品,一定是当时速度最快的业界首发的配置,且价格做到行业最低。小米1代手机推出的时候,按当时的配置应该定价三四千元,而其最后的定价不到两千元。

客户第一次购买你的产品,是因为有刚性需求;第二次还购买你的产品,是因为第一次有美好体验;一生都购买你的产品,是因为对你的产品产生了信仰。因此,品牌营销的本质就是培养客户的消费信仰,增加品牌粘性。对此,金错刀有段经典点评:产品是1,营销是0。如果产品的1不存在,后来再多的零也白搭。产品的尖叫是要让你的产品自己会说话,产品成为自媒体。忘掉营销,回到商业的本质,互联网思维就是把商业本质做到极致的思维。不管什么年代,商业的本质始终是用户和产品。

体验至上是关键

过去,企业创建品牌,多是向消费者提供物质利益,在产品的功能、设计、质量、价格上满足客户的需求。随着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消费者以品牌作为选择产品与服务的标准,更注重互动、人性化服务的消费体验,客户的品牌认知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命运。

互联网不发达的时代,商家跟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以信息不对称为基础的。有了互联网之后,游戏规则变了。消费者鼠标一点就可以比价格、比质量、比款式等所有产品信息,消费者变得越来越有主动权和话语权。因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产品的用户体验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移动互联网时代,产品质量和价格已经不会是消费者首要考虑的指标。他们考虑的是体验,而且很大一部分是心理上的体验。比如,现在很多女生买LV,从质量和价格来衡量的话,她肯定觉得不值。但如果LV代表的是一种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话,那她就觉得值,因为“价格内在于价值”。因此,传统品牌要想成功进化,最终还是要看其能否塑造出与用户价值契合的品牌文化,并使之融合。

当然,这并不是说传统企业没有品牌文化。比如麦当劳,它塑造的就是家庭式的快乐文化。但这种品牌文化的“主角”是企业自编自导的品牌文化,是企业强制向所有顾客输出的一种文化,而不是消费者按照自我期望创建的品牌文化。

过去,厂商把产品销售给顾客,拿到了钱,就希望客户最好不要再找自己;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厂商将产品递送到用户手里后,体验之旅才刚刚开始。如果你的产品在体验方面做得好,用户每天使用时都能感知你的存在,就会主动帮你宣传、推荐产品,形成口碑营销和粉丝群体。因此,企业除了在提供有保障的产品与服务外,还必须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体验,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需求,从而增强客户的满意度与忠诚度。在所有的产品高度同质化的今天,你会发现最后胜出的决定性要素其实是用户体验。好的用户体验应该从细节开始,并能够让用户有清晰的感知,这种感知要超出用户预期,给用户带来惊喜,贯穿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整个链条。

体验经济与传统工业经济最大的区别在于,消费者从被动的价值接受者,转为积极参与价值创造的各个环节,成为创造独特体验的共创者。以企业为中心的价值创造思维转向企业与消费者共同创造价值的思维。

口碑传播定成败

移动互联网时代,那些具有良好口碑、积极与网民互动的企业,将更有可能赢得消费者。移动互联网改变了过去品牌依靠强势媒介与受众沟通的传播模式。很多企业通过传统媒体天天强调“我的产品很好,我的质量多高,我的服务多优秀”,今天这种王婆卖瓜式的传统广告信息基本上直接就被消费者删除或者屏蔽掉了。

企业企图通过控制媒体、买断媒体的方式做传播和推广,殊不知你买断的那个媒体却正在逐渐丧失影响力。靠狂轰乱炸的广告宣传也不管用了,置身于社会化媒体,人们更相信网友间的口碑流传。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网民认为你是谁,网民的集体共识决定着企业的品牌命运。

消费者已经彻底进入了“我中心时代”。消费者的判断越来越不再倾向依靠单一媒体和渠道,先前单一且垄断的信息管道对消费者的影响力逐渐减弱。现在消费者对任何事物的判断更倾向于其所了解的媒体或渠道,消费者身边有很多社会化媒体,微博、微信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微博上我们可以听各位大咖的言论,权威人士的声音,这种言论和声音在某种程度上胜过你不知道名、不知道姓的记者,而且他们是一句顶一万句的意见领袖。因为前者是你天天关注的对象,他们已经变成你信息渠道的一部分,你对他们有信任基础。微信就更可怕,在微信上,我们是立足于强关系,我们看到的是朋友圈给我们提供的信息反馈,基于朋友的众口铄金,对你来说,黑的能变成白的,白的能变成黑的,原因是信息源叠加了基于亲友的信任背书。

现在,消费者信息渠道的多样性,社会化媒体的裹挟作用,导致权威媒体渐渐变成一种发声管道之一,你说你的,我信我的,已经变成一种新媒体时代的常态。此时,消费者智商往往以“我”为基础,商家如果还依然保持自以为是,产品信息根本进入不了消费者个体——“我”的领域,甚至很多营销行为基本上也都是自我娱乐而已。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如果你的产品或者服务做得好,超出用户的预期,即使你一分钱广告都不投放,消费者也会愿意去替你传播,免费为你创造口碑,免费为你做广告,甚至有可能成为一个社会焦点,例如海底捞的服务。

互联网时代特征篇3

会计B1803班李星宇

在当今互联网飞速的发展下互联网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像对发达国家的影响一样,互联网正日益改变着亚洲国家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但我们又看到,互联网经济在拉动消费、促进生产的同时,由于亚洲各国经济、技术实力的不同以及各国政府重视程度的不同,区域之间、国家之间的互联网发展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衡,这将影响亚洲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整体运行。

目前来看互联网是一种新的生产工具,他对于管理的发展来说肯定是利大于弊。

管理,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就是管辖,处理的意思。由于他涉及的的层面很广,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对管理的帮助是不可忽视的,由于现在的社会生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所以互联网与管理的结合可以使得管理者更方便的去进行管理活动。

互联网与管理的结合可以更好的推动生产的发展,在经济学家来看,管理是生产转动的一个条件,没有管理就没有生产。

在今天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正在受到互联网的冲击,众多企业面临着互联网的挑战。于是,互联网思维这个词不胫而走,也越来越热。例如,360公司的公司的创始人周鸿祎作为在互联网里从业近二十年的创业者,认为传统企业必须要理解互联网经济的特征以及与传统经济不一样的地方,才能更好的迎接挑战,适应眼下的互联网时代,从而推动企业的生产与发展。

互联网时代推动产品的创新,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时代经济特征具有了不同于传统经济时代的典型特征,自从互联网在二十实际兴新起来,企业的经营模式逐渐被深刻变革一批互联网公司在迅速成长起来,例如阿里巴巴。互联网思维也在逐步改造传统制造业,典型企业就是当今的小米科技。同时,企业创新也具有了不同于以前传统经济背景下的互联网时代的典型特征。所以免费的商业模式和颠覆式创新逐渐逐渐成为主流,这对传统企业的杀伤力也是非常大。

开放与合作的出现使得互联网管理大大优越传统公司,在互联网时代,开放是主流,合作是全局性的。所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于公司管理正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这也是一种范式的变迁。

互联网时代特征篇4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消费 心理行为

一、引言

当前,无论在哪一个地方、哪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影响力。作为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方式。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业务的不断发展,人们通过移动互联网获取信息数据资源的方式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及时,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网络消费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相较于以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对于市场发展走向和趋势而言,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如何抓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消费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无论是对于消费者而言还是商家企业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关于消费心理的介绍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活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活动,主要包括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性格特点、价值观念等,形成过程主要包括消费需要、具有动机、搜集信息、购买准备、挑选物品、使用商品和后续评价。消费心理受到消费环境、消费时间、消费地点、消费引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通过对消费者心理的研究,可以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而消费者也可以做到合理消费、科学消费。

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来讲,对于消费或者需要而言是消费者内部感受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从而产生消费欲望。而从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来讲,可以从马斯洛需求层次进行分析。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体的心理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重需求和实现需求。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心理特征

(一)生理需求心理特征

随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受到移动互联网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和满足需求更加方便。移动互联网除了传统的声音视频和收发信息以及游戏方面之外,对人体的衣食住行方面也在逐步渗透,像通过移动互联网可以使用地图导航、天气预报、酒店住宿、美食团购、医疗预约、网上支付等等,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极大地改变。

(二)安全需求心理特征

当然,移动互联网并不是绝对开放自由的平台,而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网络构建体系。在互联网应用背景下,PC客户端信息有的是作为共享信息的,是可以被检索查询的,但是手机客户端不用给他人了解和共享。同电脑相比,手机客户端更具有隐私性,像现在所实行的手机号码实名制验证,将手机信息作为一种身份识别标志,在很多银行或者支付系统中,通过手机信息识别成为重要的途径,手机信息传播相较于PC客户端更具有安全性能。

(三)情感需求心理特征

在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都会有通过网络进行交流的存在。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距离无限缩短,“近距离”地沟通交流,无疑为人们的情感联通架设了桥梁。在过去,能够做到随时随地都能满足情感交流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种可能性却已然“梦想成真”。在电脑PC客户端,即使功能再强大,也不能做到随时随地接受信息交流,只要不在电脑前,只要电脑关闭,就无法进行联通。而手机客户端却能改变这种情形,手机在手,就能及时交流感情,而且不用以往对于情感交流只局限于一对一的交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微信群发、发微博等实现一对多的沟通交流,扩大了人们情感沟通交流的空间和范围。

(四)尊重需求的心理特征

在移动互联网中,社交网络的出现和丰富极大程度地改变了传统意识中的人们沟通方式和传播信息的途径,社交网络应用平台综合了移动网络、社交服务、手机客户端的优势资源。比如说,在微信朋友圈发表一条美好祝愿的心情动态时,会有很多关注的朋友进行回复或者点赞,对回复的祝福信息会感觉到兴奋和激动,这种心理感受就是尊重需求。

(五)实现需求的心理特征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通讯网络在网络上能够做到视频和声音的结合,并且对数码设备的支持也是PC电脑客户端所无法比拟的,像车载系统的运用,家电数码产品的组合,移动银行支付等。同时,手机客户端网络信息传输的方便,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投资理财、求职创业等活动要求,从而实现人们的梦想。

四、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行为方式

当前,移动互联网在媒体的影响力中已然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媒体,“低头一族”的范围越来越广。有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25%的人每天要查看超过80次手机,超过30%的人没有手机或者没有使用手机会感到心慌和工作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有80%的人在起床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手机。手机已经发展演变成为人体功能的延伸,成为人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移动互联网获取信息资源更为方便快捷,让媒介“流动”、信息内容传播以及消费变得随时随地、“随心所欲”,移动互联网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有数据分析,我国用户每天接触媒体传播的有效时间大约为6小时,其中通过平板电脑和手机客户端上网的时间达到150分钟,占比为42%,远远超过占比28%的电脑互联网用户上网时间和占比18%的收看电视用户的时间长度。而在其中的手机客户端和平板电脑的上网时间中,手机客户端用户以超过105分钟的绝对优势成为最热门的移动媒体,移动互联网时代正以“狂风骤雨”般之势席卷而来,移动互联的发展成为大势所趋。

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电子商务平台也迅速发展。我国大约有超过40%的人主要通过手机进行上网活动,有调查表明,有70%的消费者通过手机客户端进行网络购物,而且,随着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对于购买和支付功能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移动互联网用户通过手机客户端进行网络购物将会得到更大规模的推广和使用。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营销成为广告发展的重点区域。有数据显示,在对广告的接受度和认可度上,有超过55%的用户相对传统的电视广告更加欢迎和支持移动互联网广告,而其中,有24%的用户认为移动互联网广告是十分有效的。这说明,用户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广告营销有良好的接受度,对于的广告内容和广告内涵认为是有一定价值和帮助的。从广告的形式来看,有近一半的用户会关注手机客户端中APP的广告内容,移动网站、搜索引擎以及视频影响力位居其后。移动广告对于用户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影响力也正逐步扩大,移动互联网以45%的影响力超越电视成为仅次于PC互联网的第二大媒体,并且差距也在不断缩小。有80%的用户表示移动广告能够成为潜在的消费者,有60%的用户会通过手机客户端进行网络购买或者调整计划。而且,随着移动互联网作用和影响的进一步增加,移动营销中广告行业的竞争将是移动平台资源和创意的形式竞争,移动营销广告的受欢迎程度和受认可程度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移动互联网对于消费者的购买和消费行为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五、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心理与行为研究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带来不同的消费心理状况。容易形成攀比,对购买的产品喜欢和他人进行对比。消费受到使用习惯作用和影响,往往会使用统一品牌或者是同一类型的产品。由于消费者之间性格因素和个人偏好的不同,会选择不同的产品。在消费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好奇心作用的驱使,对很多新鲜事物、个性产品会季度追捧。消费者自身会有潜意识的安全心理性,对购买的产品往往会选择有影响力或者是知名品牌。在消费行为中,会有从众和情感的作用影响。

(一)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多样性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受到民族习惯、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和生活习性的影响,在消费心理上会产生多种“分歧”,有倾向于个人爱好但受制于收入水平,有倾向于生活习性但受制于情感因素等等。因此,消费者在消费心理上对于产品的选择更加多样化。同时,移动互联网时代,提供的消费渠道也更加多样化,可以直接购买、可以分期付款、可以共同购买等。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达,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供人们挑选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产品都能满足挑选,消费行为日趋多样化。

(二)消费心理与行为的个性化

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人们思维更加活跃,更加追求和彰显个性。受到个性化的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也呈现个性化,而移动互联网时代也为人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比如说,人们可以用手机客户端在APP平台上对陶瓷产品进行“私人订制”,有举行婚礼的情侣们可以在平台上将想法和创意传与商家,进行私人个性化产品定制。

(三)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引导性

移动互联网消费基于移动互联网用户群体,而且信息和数据的传递快捷以及资讯的同一性,对于很多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都会起到引导作用。比如说,在某汽车微信公共订阅号上,对该品牌汽车即将的最新型号予以展示,在订阅号上将该型号汽车的各项技术参数予以说明,很多消费者在心理上会受到引导,从而在消费行为上对该品牌型号汽车进行购买。

(四)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层次性

尽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使用移动客户终端的人群范围越来越广,无论是从年龄上还是价位上,都体现出消费的层次性。像在包制品购物平台,男性更偏向于黑色和深色的公文包,而女性更偏向于亮色的小包。即使是在女性消费群体中,年轻女性更加偏好于小巧玲珑、造型新颖的挎包,中老年女性偏好于稳重和气质型的提包。

六、结语

移动互联网具有传统互联网所不具备的要素和优势,在综合了传统互联网和其他媒介之后,具有更加强大的功能。因此,要从消费者的行为特点出发,深入分析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市场趋势和走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站稳脚跟,找到新的发展机遇。

(作者单位为武汉商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毛洪涛.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消费心理与行为[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15): 96-97.

[2] 张健.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行为与智能手机品牌战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 2011.

[3] 杨云峰.网络消费心理与行为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

[4] 吴延凤. E世代网络消费行为研究[D].延安大学,2013.

[5] 刘冰.移动商务消费者采纳的影响因素及实证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

互联网时代特征篇5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电商;模式类型;税收征管

我国网络电商迅速发展给我国的经济增长、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注入了新的活力。网络电商由于其地点不固定性、交易金额的隐蔽性等特点为我国税收征管带来的新的挑战。我国税务机关应借助这个机会对税务征收体制进行全面的升级,建立健全全国性的电子发票平台并逐渐用现代的、信息化、集成化的征收手段逐渐代替落后的征收手段,让税收征管实现信息化。

一、“互联网+”的含义

“互联网+”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及互联网平台,把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构造社会经济发展的新业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通俗的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二、网络电商的含义

20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全球贸易的一体化,网络电商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网络电商是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进行的数字化交易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消费者从网络上面购买商品或服务,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支付,商家通过发达的现代物流技术将商品运送至消费者,消费者与商家跨越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障碍,商业活动方便快捷。

三、电商模式的主要类型

(一)C2C电商模式(consumertoconsumer)随着网络购物的流行,淘宝、易趣、拍拍网等交易平台的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开设网店。C2C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网络通信技术在电商平台上开展的交易行为。

(二)B2C电商模式(businesstoconsumer)B2C是英文“商家对顾客”的缩写,简称为“商对客”,也就是通常说的商业零售,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和服务。B2C电子商务是一种企业利用互联网对消费者销售货物和服务的模式,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网络安全的发展,B2C交易额呈现爆发式的增长。

(三)B2B(businesstobusiness)B2B的电子商务模式,主要指在企业、商业机构相互之间互联网进行的订货、订购、付款、结算等交易行为。电子商务平台,是建立在Internet网上进行商务活动的虚拟网络空间和保障商务顺利运营的管理环境。B2B企业和电子商务平台比C2C和B2C更具用税收征管的现实基础。

四、我国网络电商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征税对象和主体难以确定。平台型B2C、B2B电商,如京东、苏宁等10余家大型企业,其卖家均已通过工商注册,并正常纳税;对于入驻B类卖家,平台一般在纳税方面会做一些要求,以天猫为例,对于入驻平台的B类卖家,在入驻平台时所签订的协议中,也有依法纳税的明确规定。但是由于网络电商的特点,由于存在电商地域不能明确划分,营业额不明确等问题,这些规定往往不能很好的执行。对于C2C电商以及当下十分流行的微商来说,他们大多是个体经营,并没有注册为企业,没有按照现行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注册,他们的经营者无须在相关部门进行登记,只需一台电脑利用网络平台就可以进行经营,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物理限制。因此,税务机关无法确定纳税人的基本信息以及经营状况,也就不能检查其是否依法纳税。

(二)应纳税额难以确定。首先,由于传统的以票控税在虚开发票、不开发票经营上存在控制不足。对于网络电商而言,这两点不足体现的尤为突出。网络电商之间的交易额的确定几乎不存在书面的合同,而且部分交易额中含有快递费、保险费等其他费用,难以确定明确的交易额。除此之外,由于存在大量商家为了销售排名进行“刷单”现象,即利用第三方公司进行虚假交易提升店铺知名度和好评度的虚假交易行为,使网络电商与客户发生的真实交易额难以与刷单额进行剥离,从而难以确定真实的应纳税所得额。

五、网络电商税收征管的建议

(一)加强电子商务税收环境建设,配套电子商务税收征管体系建设。我国对电子商务税收征收的监管,必须首先建立在完善的法律法规、税收政策、电子支付、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安全、个人隐私以及电信技术标准的匹配等税收环境的建设。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商务模式,必须配套电子商务税收征管体系建设,包括适宜的社会环境、竞争环境、管理和服务环境等,发挥企业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建立自律性产业规范与规则,减少政府的干预[1]。

(二)试点推行电子发票,制定网上交易的税收管控措施。为防止违规现象发生,应建立一个统一的电子发票销售、发票联等进行稽核比对,保证电子发票安全可靠,使其具备开具唯一性、身份确定性、不可修改性等特征。税务部门应具备全面收集审核网上交易证据的能力,并以此作为税务审核的证据,能够对网上交易的资金流性质进行分辨,为征税以及适用税种提供真实准确的依据。

(三)实现网络一体化,建立电子商务税款代扣代缴制度。以技术开发與应用为先导,研发智能征税系统,利用开发的自动征税系统,跟踪、监控网上征税问题,将智能化征管,作为未来税收监查、税收征收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真正实现网上征税、监控与监查一体化,最终实现网络经济和税收征管的共同发展[2]。

互联网时代特征篇6

网络空间是网络文学产生和成长的基础。20世纪的最后十年,文学网站大量涌现,《黄金书屋》《书路》《文苑英华》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些文学网站为网民提供了海量的阅读空间,但版权问题也随之而来。1999年,王蒙等六位作家状告“北京在线”侵权一案表明,著作权同样适用于网络传播。在这种情形下,《新雨丝》《橄榄树》《榕树下》《原创动力文库》等原创文学网站应运而生,成为网上文学爱好者的天堂。互联网的发展不仅仅为网络文学提供了空间,它还在诸多方面影响了网络文学。首先,互联网改变了各个文化圈封闭的状态,有助于形成多元化的文化意识。互联网把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联为一体,人们在网络上畅所欲言,各种文化思想在这个开放的空间里交流、碰撞。在线的每个人既是信息的阅读者也是者,在接受文化的同时也创造着文化。他们使网络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他们创造了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其次,互联网的发展树立了平等、自由、参与的现代观念。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传播的传统方式。在传统社会,普通人是靠人际交往传递信息,表达观点的。传递通道的局限,使得个体的心声只能在狭小的生活圈子中表达。互联网改变了这种信息传播方式。通过网络,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世界观、人生观,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平等、自由的讨论,获得平等的话语权。互联网颠覆了传统的信息垄断和由此衍生的集权控制。个体在自己的话语空间里,充分展示自我,平等、自由、参与的现代观念逐渐成熟。最后,互联网极大激发了个体的创造性。在互联网上,没有权威的管理机构和管理者,网络文学撤销了作品发表之前的一切审查机制,公共文化空间向私人话语开放。文学一夜之间仿佛回到了原始状态:人人都可以无拘无束的抒情言志。这种体制之外的写作极大地激发了个体的创造性。

二、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出现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到了六七十年代,后现代主义学者们用各种方式阐释他们眼中的文化图景并形成了被普遍认可的后现代主义文化逻辑。网络文学的发生与兴盛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事情。因此,从时间上看,网络文学活跃在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背景下,并且不可避免地受到后现代主义的渗透和影响。网络文学与后现代主义虽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但后现代主义学者们却在网络文学中找到了后现代主义文化表征的有力证明。可以说网络文学强化了当代文化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表征包括去中心与多元化、大众化、娱乐狂欢、拼贴复制等。这些表征在网络文学中都有所体现。首先,作为后现代主义基本品格的去中心与多元化也是网络文学的重要特征。后现代主义一反现代主义的精英意识和高雅指向,崇尚相对、多元与不确定性。网络文学消解中心话语模式。网络的开放性,拆除了传统文学对文学传播平台的垄断,颠覆了文学话语霸权,提供给大众一个全新的、开放的、平等的文学空间。网络文学迎来了“众声喧哗”的自由时代。文学的“载道”功能被削弱。网络文学表达内心感受,展示最真实的自我,以生命本色的喧哗替代对文学主旋律的协奏。其次,后现代主义的另一重要特征是它的大众化、娱乐狂欢性质。在后现代语境下,文化已走出神圣的殿堂,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的界限已被打破。艺术品成为大众茶余饭后消遣的手段。网络为大众狂欢提供了更为广阔、更为自由的空间。大众在这里畅所欲言,尽情抒发欲望。网络文学成为最直接的宣泄欲望的工具。展现自我,张扬欲望是大众的集体狂欢。最后,后现代主义的显著特征是无穷复制。网络为后现代主义的无穷复制提供了最快捷的方式。网络文学作品从来就不是一个孤立封闭的文本,它处于一个巨大的网络环境中,每一个文本都有可能被引证和参照,而它自身就可能是一个引证参照的结果。这就使得网络文学散发出机械复制和类像化的意味。而这一点无疑对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表征形成了某种应和。

三、网络文学是与网络技术共生的文学

它从产生之初就与互联网、鼠标、键盘、电脑等硬件,以及“比特”、超链接、文本标示语、多媒体、赛博空间这些概念相连。如果没有设备和技术的支持,网络文学无法产生。作为载体或媒介的网络技术决定了网络文学不同于传统文学的特征及审美趋势。首先,网络技术使非线性的超文本的产生成为现实。电子超文本不像普通纸质文本那样页与页按照内容的先后顺序预先设计和组装好,构成固化的、线性的结构。它采用网状结构组织块状信息,没有固定顺序,呈现出一种非线性状态。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用鼠标点击节点,从一个文本转到另一个文本,对文本进行非线性的重新组合。因此传统文学具有线性叙事的结构风格,而网络文学具有非线性及开放性的结构风格。这种结构风格导致了文本主题的多义性与去中心性,它没有线性文本的中心概念,为读者提供了多义解读的无限空间。其次,网络技术使网络文学具有了多媒体化的传播特征。多媒体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对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感官与计算机进行实时信息交互的技术,又称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也被运用到网络文学中,这类文学作品集图、文、声、影于一体,使读者全方位、立体化领略作品的艺术魅力。通常的做法有根据情节的需要配以旁白,或在抒情中播放背景音乐,在景物描写之后加入精美的风景插图。最后,网络技术使网络文学具有了交互性。传统文学是定型的文本,作品往往成为“终极解释”的客观证据。作者因其意图被作为释读文本的参照而享有权威地位,由作者创作的文本成为传世之作的基准。版本考证、文字训诂,都服从于上述权威和基准。而网络文学从根本上否定终极解释的存在。它是一种开放的作品,鼓励充分发挥读者的阅读潜能,不同读者对同一文本作出不同解释顺理成章。网络文学以平等为特色,不同解释之间不存在压制与服从。由于结构开放、非线性链接,读者有了更加自由的选择,甚至可以参与到作品的创作中来。“接龙小说”、“交互小说”、“合作小说”、“联手小说”成为网络文学的新形式。例如,联手小说《守门》,任何读者都可以用虚构的角色参加进去,对小说进行续写和补充,不必考虑故事公认的价值体系。然而,网络技术的介入也使网络文学面临着诸多问题,在看到网络技术为网络文学带来美好前景的同时,我们对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那些利用网络多媒体与Web交互技术创作的作品,虽然最具网络色彩,并被称作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文学,但过于依附技术,会导致以技术优势代替艺术规律的倾向。我们需要认识到,技术只是方法和途径,它与艺术的精神价值不可同日而语。网络空间为网络文学提供了发展的场所,受后现代主义影响的网络文化为网络文学提供了思想观念基础,网络技术为网络文学提供了创新的可能。无论网络文学如何创新发展,文学的眼光依然是无法消解的,这将决定传统文学的本质规律在网络文学中依然有效。我们始终期待它的审美蕴涵、精妙的表达和深刻的思想性。

互联网时代特征篇7

[关键词]互联网+ 高职院校 辅导员 工作方法

一、“互联网+”时代的特征

“互联网+”是互联网应用的进一步实践的成果,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有机融合。在“互联网+”时代,各个传统行业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平台,创新性地开展工作,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使传统行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互联网+”时代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跨界。“互联网+”的含义就是鼓励跨界,通过互联网将传统行业重塑。以教育行业为例,“互联网+”下的教育即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网络互联将教师、教学和学生直接联合在一起,扩展第二课堂教育,让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化,提高教学效果。

2.创新。“互联网+”即鼓励通过传统行业利用互联网思维来自我革新,改变传统行业的一些弊端,让企业通过变革转变思路,创造新的增长方式。

3.重塑。“互联网+”时代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传统意义上教师和学生的社会地位、话语权等都在发生变化。

4.开放。“互联网+”的态度就是开放,尊重大众的选择,让人们的需求决定企业的目标,小米公司的成功就是最好的例证。

5.互联。网络的特点就是连接一切,“互联网+”时代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将辅导员和班主任、辅导员和学生连接在一起,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

二、“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机遇与挑战

1.“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机遇。 首先,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多样。“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但需要做好上传下达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工作,还要通过互联网工具即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引导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其次,工作形式不断创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移动端、PC端的软件日益丰富,高职院校辅导员可以借助网络软件,更加便利地开展工作。最后,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互动性。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隐私性,传统意义上的面对面的教育和班会例会上的群体性教育并不能发挥很好的效果。“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利用多种网络工具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2.“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挑战。 首先,“互联网+”时代学生思维更加灵活,也更难管理。互联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更容易通过网络获得大量的信息,视野也更加开阔,导致学生思维更加灵活,同时也更加难于管理。其次,思想教育难度加大。“互联网+”时代,各类信息铺天盖地,内容良莠不齐,且管理难度不断加大,给思想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最后,使用不当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互联网+”时代学生受到的诱惑也是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所不能比拟的,各类电脑网游、手机网游、聊天工具占用了学生的大量时间,导致学生的学业乃至身心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职责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总体来说,以下五个方面:

1.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政工作是高职院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之一。“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被赋予更多的维稳和舆情引导的职能。高职院校辅导员应该在工作中注重学生思想动态的了解和舆情发展的收集工作,便于更加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传达学院及系部的各项指示精神。对于高职院校辅导员来说,传达学院和系部的各项指示、文件、通知是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及时准确地传达到位,关系到学院稳定和班主任各项工作的开展,因此极其重要。“互联网+”时代使用互联网工具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是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需要考虑的方向。

3.辅助班主任做好贫困生的各项工作。近年来国家对于贫困生的支持力度和关注程度不断增大,贫困生工作也成为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贫困生工作主要包含国家助学金和学院贫困生奖学金的评定及勤工俭学两个方面。

4.做好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保证学生顺利找到合适的工作,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5.协助党团组织做好学生党、团员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发展工作。协助党团组织做好学生党、团员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发展工作也是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的现实情况是进入大学的最后半个学年,学生全部离校找工作或者实习,学生党员组织发展工作就会遇到时间、空间上的困难。“互联网+”给了我们很多解决的途径,需要高职院校辅导员去深入发掘它、运用它,进行工作创新。

四、“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创新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应该灵活运用多种网络软件,将互联网与传统的辅导员工作有机融合,开创高职院校辅导员全新的“互联网+”式工作模式。

1.利用博客、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建立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或系部)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立院系的博客、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开拓多个思政教育的窗口,建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网络阵地,是“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

2.利用飞信+微信打通班主任联系通道。随着微信平台普及,高职院校辅导员可以通过微信群聊的方式将非移动的教师拉进群组,再在群中统一发送消息。

3.建立学生干部QQ交流群。学生干部培养工作,可以通过QQ交流群来很好地完成传帮带的任务。

4.使用视频会议系统解决学生远程宣誓等工作。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多样的视频会议系统,可以解决时间、空间上的一些问题。

5.使用网络聊天工具对个别学生进行引导。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多时候涉及个人隐私,或者学生不愿意面对老师,使用聊天工具进行沟通,为学生和辅导员之间构建了一个不需要面对面即可沟通的桥梁,为学生能够更好地打开心扉提供了条件。

总之,“互联网+”时代为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带来了很多的机遇和便利,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和挑战。高职院校辅导员应该把握时代脉搏,掌握时代特征,将互联网与工作有机融合,不断开创新的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更好地为学校、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琦等.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方法的调整探究[J].信息化研究,2011(6).

[2]王艳.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提升[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3]何碧如等.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2(20).

[4]胡红霞.微时代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4(11).

互联网时代特征篇8

【关键词】互联网;导演模式;网络传播

中图分类号:J9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127-01

在互联网时代,科学技术已经深刻改变了导演模式,因此,对于当代导演而言,要充分掌握互联网中的各种文化元素,特别是围绕信息化手段,针对当前导演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技术性调整。自媒体导演设计方式相对比较独特,这些也深刻影响了导演对于各种元素的把握,所以导演模式要进一步进行调节,以适应互联网时代对于导演模式的各种要求,特别是影视艺术新的发展趋势等,这些都需要互联网技术对于导演模式的调整,以此促进导演艺术的发展。只有通过多种途径的调节,导演模式才能够更好地兼容互联网时代的各种文化,从而提高其对于时代的适应能力。

一、网络传播对于导演模式的影响

首先,网络传播扩大了导演模式中的表现空间,特别是在传统的导演模式中,往往受到各种时间和空间等具体条件的约束,这些都需要进一步优化。因为互联网技术是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它让视觉空间和物理空间能够双重结合,从而形成一种创造性的表现形式。过去,观众无论是观看节目或者影片,都需要遵守播放时间或者播放地点,而网络时代的传播技术打破了这种空间和时间上的局限,让原来相对狭小的播放时空得到了更大的拓宽。因此,在这样的条件下,导演应该更进一步地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适应这种多元时空之间的调节,以此让观众可以享受到跨时空的观看感受。

其次,网络传播的传播方式也是具备开放性的,这种开放性让传统创作过程和欣赏节目的过程也不需要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真正意义上让观众在更加开放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观看节目。每一个互联网的使用者,不仅是节目的观看者,也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成为节目的创作者,这也是当代导演所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向。网络让传播模式没有固定的限制,展现在观众面前的节目也应该是包含全新的思想,这样才能够让观众更进一步体会节目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扩展影视节目的受众群。

再次,网络传播也具备交互性的特点。交互性包含了互动的特征,这也是当代影视作品里面最为重要的一个标志。影视类作品主要特征是制作者对现实发生事件进行艺术性的改造,通过艺术性的手段进行呈现,对于人类以及社会进行深入解读等。所以,电视节目或者其他影视作品,都应当具备艺术氛围。网络让影视节目本身的艺术性和特点得到全面发展,影视节目本身的多元互动特征和各种资源的交互性,也让导演模式更加注重和观众的互动,通过贴吧和各种留言板等互动平台,实现导演与观众的互相交流,这也是对传统单向的导演模式提出了革新要求,代的导演模式必然是双向交流互动的。

二、互联网下对导演模式的反思

第一,互联网时代要求导演不能过分依靠明星吸引观众,而是应该注重影视作品本身的内涵,从而让观众更进一步关注导演的作品。一些影视艺术类作品的低俗性或者是过度娱乐性,都不应该是互联网时代导演模式的主流。因此,导演要积极地探索如何让作品更进一步地反思世界和思考现实,并且与导演模式相互结合,真正调动导演模式中的各种积极元素,让观众关注到这些作品本身所具备的思想价值,而不是盲目地依靠猎奇或者制造明星效应来吸引观众。

第二,互联网时代的导演模式,还应该避免同质化,避免盲目跟风。因为导演过程中,往往在节目内容的设置和调节等,会出现互相之间参考和学习,但是这样的状况容易导致电视作品出现雷同的现象。所以,导演应该注重对人文内涵的挖掘,对人的自我意识和各种社会现象进行全面思考,多加入独创性元素,并且让各类元素更好地体现在作品上,让电视影视类作品都能够真正反映现实和民生,从而创作出更加优秀的艺术作品。

三、结语

导演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兼具技术性和艺术性的模式,所以导演在结合互联网时代所出现的文化动态和发展趋势,要充分分析,从深层次的角度出发,解读人间百态,真正反映社会现实,以此调动观众的积极性。所以,导演模式不能够盲目跟风,要具备内涵和思想,真正创作出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导演模式要充分吸收互联网时代的一些积极向上的元素,充分挖掘现实社会人文价值和各类元素,进而推动导演模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斌,顾兴彦.传统民族音乐对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01):175-176.

[2]陈思如.全球化语境下电视节目发展模式研究[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3,(02):153.

[3]金玉萍.作为物、技术与媒介的电视――托台村维吾尔族电视使用研究[J].新闻大学,2012(03):59-68.

作者简介:

互联网时代特征篇9

何最能够让大家理解“运营”这一特殊的互联网岗位呢?运营是什么,它将成为什么,运营人作为互联网时代洪流中的微小个体又对大环境有怎样的影响?

为了解读这个问题,笔者的思考是:究竟按照哪个主线思考最有价值。

笔者尝试过“时间―事件”主线,比如哪一年互联网诞生、商业模式形成、互联网泡沫出现、互联网2.0出现,也尝试过互联网商业竞争形态的维度,比如初创期、诸侯割据、三足鼎立、后三足时代,还尝试过按照互联网功能属性的角度来划分,甚至还考虑过资本运作的视角。

最后决定还是回归“人”,也就是从用户的视角来尝试梳理出“大运营”的发展演变脉络。毕竟,“用户”才是我们运营开展工作未曾变过的核心。基于此点考量,我们归纳了运营演变的四个阶段。

阶段一

运营萌芽:开创,圈地(约1994―1998)

早期的互联网只能用计算机语言进行操作(人人都是“程序猿”),互联网第一阶段的用户几乎都是典型的知识分子阶级:大学生、IT工作者、科研人员、政务工作者、金融人士等。

早期的互联网,用户少、工具少、内容少,除了美国一些较成熟的互联网产品(浏览器、门户网站)存在竞争之外,基本上大家还处于探索阶段。第一阶段典型的互联网产品有BBS、电子邮箱、即时通讯工具、个人主页、导航、门户网站等。

那些创始人们也兼任技术负责人、产品负责人、公关负责人、运营负责人。当时,互联网企业获取新用户的手段非常淳朴,无外乎是:以产品功能获取媒体关注,利用传统媒体曝光;以产品价值获取用户口碑,如知名站长的推荐、外链索引等(KOL的前身);通过将付费产品免费化达到自传播的效果,如早期的软件大都是付费的,而Hotmail凭借免费得到迅速传播。

可见,互联网早期的第一批运营人就是老板本人,运营策略是以技术手段为主,商务合作为辅。这里的隐喻是:运营一定要结合当下互联网网民的宏观特征(认知水平)来做。

阶段二

运营发展:抢占入口(约1998―2005)

这个阶段的互联网应用已初具雏形:搜索引擎(百度2005年上市)、即时通讯(腾讯2004年上市)、B2B(阿里在“非典”后崛起)、B2C(卓越、易趣)、三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网易)、网游(盛大、网易、巨人、腾讯)……

这种背景下,新生网民每年增长迅猛,用时下的说法就是“红利期”,于是“用户从哪里开启上网之旅”就变成了流量金矿,自然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这个阶段的运营工作依然以获取用户数的绝对量为核心,追求流量的性价比,而不会特别考虑用户体验。在当时特别有时代特征的运营策略有:插件推广、弹窗广告(这些并不值得效仿),与各大站长合作广告分成等;网吧推广(网游)――网吧作为当年新生网民上网的主要入口,恰恰为当时的网游公司与网吧合作售卖游戏点卡提供了极佳的模式;爆款引流(电商),比如卓越通过售卖便宜受欢迎的单品音像、图书进而引发大量用户口碑及关注;此外还有SEO、论坛软文、竞价排名、明星代言、传统电视广告等推广方式。

这个阶段的运营依然是自上而下的商务推动为主。值得一提的是,与第一代网民相比,新生代网民对信息化、互联网的认知还停留在相当稚嫩的阶段,而新兴互联网应用却不断萌生,加上互联网政策法规的缺失、融资环境从繁冗到泡沫的恶化……所有的因素都导致运营工作混乱无序,甚至是不择手段。其中不乏以伤害用户利益为代价的举措,比如流氓软件、弹窗广告、竞价排名等。

阶段三

运营升级:抢夺注意力(约2006―2011)

此阶段也是互联网草根文化崛起、网民个体意识全面觉醒的时候。第二代UGC类产品兴盛(豆瓣、知乎、微博),SNS、新媒体、社交型网游、在线视频、虚拟社区也进一步强化及推动着这一切的发展。

这个阶段,互联网巨头已经成型,但想要顶替BAT的位置(前移动互联网时代),几乎不可能了。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运营人想要获得用户无非有两种途径。

一种是通过购买流量的方式快速获得用户,当然,通常价格较为昂贵,对于绝大部分小型初创企业,如果没有拿到一笔大额融资几乎是不可能的,唯有考虑第二种途径:通过各类内容、活动在各类UGC社区或者新媒体上获得用户的关注,制造二次传播等,以此获得免费的流量。(注意,新媒体的概念范畴大于微信公众号,比如早期的门户网站、博客、微博都属于新媒体的范畴。)

随着产品同质化严重、获取新用户成本急剧拉升、用户耐心缺失,确保用户的留存率、活跃率也变得愈发重要了。故而确保用户满意度的“用户运营”也开始作为一个全职、专业的岗位开始独立运作。

这个阶段的后期,随着网民总数增量的放缓(2010年之后),网络从“大众化”变成了“全民化”,整体网民的注意力总量――网络开销的总时间却开始趋于饱和(每个人业余闲暇时间也就那么点)。运营人“获得用户注意力”的“泛内容”制造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阶段四

运营崛起:用户全闭环服务及构建生态链(2012至今)

这个阶段互联网商业最划时代的特征有两个:

特征一,与用户的生活、工作甚至职业深度融合到了一起,比如出门几乎不用携带现金,存放于个人“头脑”中的工作经验均可以不依赖于雇主而直接通过知识共享平台进行变现,兴趣爱好、特长甚至私生活也可以通过直播平台进行变现。

特征二,布局构建平台生态链,所谓的“互联网入口优势”“获得用户注意力的优势”已经完全不具备竞争门槛了。随着整体互联网用户逐渐趋于理性、成熟,信息变得更为对称,人们更趋向于追求务实的价值――哪个平台能为用户带来更长久的价值,哪个平台终将赢得所有用户。

在这种大背景下,无论是电商平台、社交平台还是内容平台,其核心都不仅仅局限于为用户提供直接价值,而是为用户搭建高价值的生态链,让不同类别的用户均得以在平台上找到自己的定位以及培育自身的内外价值。最终的结果是,所有用户都能在平台获利(未必是金钱,也可能是成就感、归属感),但同时也无法离开平台。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微信公众号。

基于这两个特征(深度融合、构建生态价值),运营人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运营的工作已经由简单的“吸引注意,传递产品价值”升级到“促进用户使用,培养用户习惯,构建及完善平台价值链(协助验证平台价值)”。

互联网时代特征篇10

传统广告:寻找出路?

2012年前三季度,报纸广告刊登额下降了8.2%。报纸广告的下滑,必然带来报业订户加速下滑和产业整体规模的下滑。传统报业市场的低迷,使原来在纸媒投放广告的广告主开始加速转向网络市场空间,寻找新的投放机会。

对比之下,新兴媒体的广告投放速度持续保持增长。根据艾瑞咨询集团的报告,2012年中国移动应用广告平台的广告营收规模达到10.6亿元,相比2011年增长了135.6%。我国广告业界开始意识到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价值,广告业的产业转型为其带来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挑战与机遇。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广告的呈现方式、接收方式必将被彻底颠覆,取而代之的是面向大数据时代的智能广告。Facebook广告总监戈库尔·拉加拉姆(Gokul Rajaram)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移动互联网的未来,首先是移动广告和移动电子商务。

在移动广告面世之时,有三个问题需要思考:传统广告具有什么缺陷?移动广告如何克服这些缺陷?移动广告作为创新产品,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笔者认为,当前的传统广告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传统广告不是交互广告。传统广告的运作,无法进行即时的效果统计。它基本上是通过前期市场调查、广告制作投放、观察收益、后期改进等一系列缓慢流程来完成的。在这一过程中,传统广告无法即时、有效地与用户交互,无法实时收集确切的用户数据,其结果必然是人力投入大、反馈周期长、数据统计失真。

第二,传统广告受时空限制。传统广告源于印刷媒体的兴起,它与印刷媒体结合在一起,依附于印刷媒体而存在,依托印刷媒体生存。这就意味着传统广告的投放周期必然受制于传统媒体的发行周期,其商业运作必然受到媒体商业运作的牵制。广告,作为一个商业主体,没有其主动性与灵活性。

第三,传统广告受幅面限制。众所周知,广告内容包括多个方面,如广告产品与广告理念、理念的层层递进等,然而因投放幅面的狭小,传

互联网时代特征范文

互联网时代特征篇1恰如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所洞见的:“从本质上看,世界图像并未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并且“根本上世界成为图像,这样一回事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