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案设计(优质18篇)
教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设计,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充满活力和创意的二年级教案案例,供大家学习借鉴。
二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数学王国图形家族成员中的几个成员,大家还认识它们吗?黑板上画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学生回答)今天我们来认识图形家族中的另一个新成员:角,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角的初步认识”。
2、老师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实际,引导探究。
1、师:同学们对角一定都非常熟悉,(放ppt)让学生看图,这几个图形里都有角,同学们睁大你的眼睛看,这就是角。
放有关学校的情景图的幻灯片让学生找角。学生一一做答。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角。
3、师:那么,我们现在身边是不是也有很多角呢?同学们找找看,(请学生来指一指。)学生回答:课桌的角、课本的角、门和窗的角等等。
4、师:同学们找了那么多角,那么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放ppt)边放边说,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再放一遍,老师说顶点,边,边。然后板书:顶点、边、边。
5、师:我们都知道什么是角,也知道角的各个部分,那么角是怎么画出来的呢?同学们看大屏幕(放ppt),同学们看懂了吗?画角时,要先定顶点再画两条边。老师在黑板上再演示一遍。
6、仔细观察,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组成?(生答)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我们在表示角的时候,不能就这么点一下。看老师是怎么表示角的。(教师动作演示:一个顶点,两条边,再用手画)拿起你的小手,我们一起来指一指。现在,谁用这种方法来指一指这把尺上的角?(还有其他的角吗?)。
7、师:想一想看,角可以怎么画?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先画一个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成了一个角。请同学们照这个方法画一个,试试。把你画的角的顶点与边指给同桌看。(一生板演,反馈时指出顶点和边即可。)。
8,比较角的大小,放两个同样大小的角,但是边不一样长,提问学生,哪个角大,同学可能要说,边长的那个角大(放幻灯片),老师问学生是不是边越长角就越大哪?同学们看到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它开口的大小有关。
9、师:再画一个和刚才大小不一样的角。请你为自己画的角打分。
10、折角:让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纸折几个角,同桌比较一下大小。再用一张圆形纸折,看学生能否折出角,老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拓展,课外延伸。
1、师:刚才画了一个角,老师在这里再添一条线,现在这里有几个角了?(学生指,教师画弧。)。
2、师:我这里还有一个长方形的图形,如果剪去一个角,请你猜猜还剩几个角?
3、师:你能告诉同伴们,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吗?
二年级数学《生日》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大写字母,在按顺序背下来。为查字典做准备。
2、巩固汉语拼音。培养学生拼读能力。
3、看图写话,培养学生的能力。
4、读短文,感受语言的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5、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大写字母,在按顺序背下来。为查字典做准备。
2、巩固汉语拼音。培养学生拼读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大写字母,基本能够按顺序背下来。
教学难点:对于样子不同的大小写字母的认识记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字典,你们认识它吗?看这些你认识吗?(大写字母)。
这节课我们就认识汉语拼音字母表中的这些大写字母。
二、读《汉语拼音字母表》,认识大写字母,再按顺序背下来。
(一)咱们一起认认它们大写时的样子。
(二)你准备怎么记住这些大写字母呢?
学生自己试着记一记。
(三)练习:
1、连线:
2、教师随机板书学生叫出它的名字。
3、考考你的朋友。
看看你的朋友是否认识了。
(四)背诵。
学生试着背诵大写字母表。
三、读二题弄清题意。
(一)读读音节。
(二)写一写。
(三)读一读词语。
四、课堂:
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课后反思:大写字母发散难点使学生记忆较快。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看图写话,培养学生的能力。
2、读短文,感受语言的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把自己说的写下来,能够写己的心里话。
教学过程:
一、学生读题,弄清题意。
(一)出示图这是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二)回忆开学第一天的情景?
(三)同桌说说小组说说指一组说说。
(四)写一写,再念一念。
二、学生读4题,弄清题意。
(一)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准确,读流利。
声音响亮,口齿清楚。
(二)学生自由读——互读——指读。
(三)想象读。
(四)指名评读。
课后反思:学生在说话的时候语言匮乏,经过提示学生有所进步。
数学二年级教案设计
1、引导学生经历形成9的乘法的一系列活动,理解9的乘法含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推算能力、归纳编撰能力。
2、熟练掌握因数为9的乘除法。
3、结合生活实践,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
理解9的乘法意义,归纳编撰9的乘法口诀,熟练掌握9的乘除法运算。
理解9的乘法意义,归纳编撰9的乘法口诀。
教学平台9的乘除法。
一、迁移与感知。
1、复习3、6的乘法口诀。
2、3、6、9之间的相互关系。
(1)回忆:3的乘法于6的乘法有什么关系?
(2)3的3倍是()。
3、揭示课题。
〖复习3、6的乘法口诀,回忆3和6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学习9的乘法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一)主动建构9的乘法。
1、观察与思考媒体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思考、感知。
2、操作与感悟。
(1)学生独立完成:画弧线、填数、写出几个几。
(2)交流描述强化乘法含义。
3、探寻规律合编口诀。
(1)独自推算下列一组算式的积(板书)。
19=9。
29=18。
39=27。
49=36。
59=45。
69=54。
79=63。
89=72。
99=81。
(2)想一想:这一组乘法题有什么规律?(让学生充分地说)。
(3)编一编:同桌合编9的乘法口诀。
(4)说一说。
a、指明介绍所编的乘法口诀。
b、说说编乘法口诀时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乘法口诀。
一九得九。
二九十八。
三九二十七。
四九三十六。
五九四十五。
六九五十四。
七六十三。
八九七十二。
九九八十一。
(5)看看想想:9的乘法口诀中有几句是新学的?
4、自寻方法熟记口诀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9的乘法口诀?
5、游戏:九的.乘法口诀的手指操。
6、独立写出交换题。(看书校对)。
〖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编口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两人合作编口诀,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此外也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性,适当降低了难度。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自寻方法、熟记口诀,便于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手指操的游戏使学变得有趣,也易于学生熟记口诀。
(二)互动推出9的除法。
1、写出下列乘法口诀的兄弟姐妹。
题1指名完成,题2独立完成后交流。
2、根据乘法口诀写除法算式。(完成后交流核对)。
3、小结。
〖通过兄弟姐妹的形式引进9的除法,学生易于掌握,并且能加深对乘除法之间关系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内化新知。
1、p48题2。
(1)尝试解答。
(2)交流反馈。
板书:69=54(个)。
答:装满六盒一共需要54个苹果。
2、p48题3独立完成后反馈。
3、p48题4。
媒体出示:水仙花(图略)9元玫瑰花(图略)45元。
(1)同桌合作编题。
(2)交流并板书。
a、一盆水仙花9元,一盆玫瑰花45元,买两盆花需要多少钱?
9+45=54(元)答:略。
b、一盆水仙花9元,一盆玫瑰花45元,一盆玫瑰花的价钱比水仙花贵多少钱?
45-9=36(元)答:略。
c、一盆水仙花9元,一盆玫瑰花45元,一盆玫瑰花的价钱是一盆水仙花的几倍?
459=5(元)答:略。
本堂课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点辅导为辅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探寻规律,合编口诀;自寻方法,熟记口诀;手指操等途径,真正掌握本课知识。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与表达的能力。整堂课充分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点拨者。
二年级数学课教案设计
5厘米+20厘米=厘米。
14厘米+6厘米=()厘米。
37厘米-7厘米=()厘米。
48厘米-4厘米=()厘米。
答案提示:
5厘米+20厘米=25厘米。
14厘米+6厘米=20厘米。
37厘米-7厘米=30厘米。
48厘米-4厘米=44厘米。
找到以下物品,先估计有多长,再拿尺子量一量。
答案提示:
钥匙6厘米。
电池5厘米。
筷子20厘米。
铅笔15厘米。
解题思路:
答案不唯一,请以学生练习时实际测量的物体为准。
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钢笔长15()长颈鹿高4()。
小华身高120()数学书长26()。
答案提示:
钢笔长15厘米。
长颈鹿高4米。
小华身高120厘米。
数学书长26厘米。
你知道怎样测量一棵树的`树干一圈的长度吗?请你找一棵树,测量出树干一圈的长度。
工具:
方法:
树干一圈的长度:
答案提示:
工具:长绳、米尺。
方法:两人合作,用长绳绕大树一周,再用米尺测量绳子的长度,记录下量得的长度。
数一数,下图中一共有()条线段。
答案提示:
一共有6条线段。
解题思路:
从第一个点出发的线段有3条。
从第二个点出发的线段有2条。
从第三个点出发的线段有1条。
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一共可以画()条线段。
答案提示:
一共可以画6条线段。
解题思路:
从第一个点出发能画3条线段。
从第二个点出发还能画2条线段。
从第三个点出发还能画1条线段。
直尺上从刻度()到刻度()是3厘米。
答案提示:
0、3。
1、4。
数学二年级教案设计
1、初步认识乘法竖式的写法,会列竖式计算表内乘法。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
初步体会竖式中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的基本规则。
直尺、竖式卡片。
2、提问:你能列出乘法算式算一算吗?
3、点名说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4指出:加减法可以用竖式计算,乘法也可以用竖式计算。
1、教学2×4的竖式。
2
×48。
尝试:你会列式计算2×4吗?让学生尝试自己列列看,点名板演。
确认:肯定板演正确的竖式,表扬写对的学生,并让他们说说怎么想到这样写竖式的。
辨析:你认为哪一种写法是正确的?先跟同学讨论,再在班里说说你的想法。让学生在全班交流列竖式要注意什么,得出正确的格式。
指出:积的个位应与乘数的个位对齐。
3、小结:刚才我们用竖式计算了乘法,你们觉得乘法的竖式好写吗?提醒学生注意事项。
1、“想想做做”第1题。在课本上独立完成。点名板演,集体纠正。
2、做“想想做做”第2题。通过乘法竖式与加减法竖式的比较,使学生明确:他们的相同点是,横线上方都是参与运算的数,横线下方都是得数,相同数位上的数都要对齐。让学生用竖式独立完成。
3、“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看图,说说已知哪些条件,要求么问题,再鼓励学生各自解答。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乘法竖式了解了多少?你自己会列乘法竖式计算了吗?
完成补充练习相应的题目。
板书设计:
2×4=。
2
×48。
二年级数学青岛教案设计
在数学课上二年级数学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二年级数学老师的教学工作离不开二年级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教案是他们进行教学活动的保障。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二年级数学青岛教案设计”,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画锐角和钝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找角、画角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创造性思维。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课堂中创设的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复习铺垫。
师:关于角,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生:我知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一个角。
生:像国旗角,桌子角,都是直角。
二、分类比较,认识锐角和钝角。
1、给“角”分类。
师: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学具卡片,先独立思考,你按什么标准分类?想想可以怎么分,分好后和同桌说一说。
(1)分成两类:一类是直角,一类不是直角。
(2)也可以分三类:直角分一类,比直角小为一类,比直角大的可以为一类。
师:那你们是怎么知道1号角和3号角就比直角大?而4号角和5号角就比直角小呢?
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比较。(验证方法: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的顶点和所量的角的顶点对齐,一条直角边和角的一条边重合,这样就可以比较这个角的开口是不是比直角大或小。)。
2、揭示“角”的名称。
师:在这三类角中,我们已经认识了角家族中的直角,其实其他两类也是叫的兄弟,一个是直角的弟弟,一个是直角的哥哥,大家知道我为什么说4号角和5号角是直角的弟弟吗?(比直角小)像这样,比直角小的角就是锐角,直角的哥哥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钝角,像这样,比直角大的角就是钝角。今天我们就老学习锐角和钝角。(板书课题)。
师:角家族我们认识了锐角、直角和钝角。
师:那么给这3个兄弟排排队吧,谁是老大,谁是老二,谁是老三?(板书:钝角直角锐角)。
第1个问题:什么样的角水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
第2个问题:用什么办法开判断一个角是不是锐角或钝角?
师:(得出结论)和直角比,开口比较明显的,我们可以直接看出来,但开口大小比较接近直角的,我们可以利用三角板的指教来验证。
师:既然大家已经找到好办法了,我们在来用一用,看看我们的高招灵不灵。(课件出示几个不用的角,请同学来判断)。
教师出示两张实物卡片,角的大小比较接近直角的。请同学们到前面来验证。
师:看来这样的问题难不倒大家,课件出示,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这倒题。
3、找找生活中的“角”。
很好,其实数学知识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我们有知道的,也有一些我们不知道,等待大家去发现。
4画“角”。
师:既然我们认识了锐角和钝角,想不想画一画,那谁来说一说,你想怎么画一个锐角或钝角呢?(先画`````后画`````)(课件出示画法,请学生来画)。
师:你能试着画一个尽可能小的锐角和一个尽可能大的钝角吗?
三、教画人物简笔画。
师:角在美术中也有妙处!在美术中有一种画叫人物简笔画,它是非常简单的图形拼摆起来表示人物的一些简单动作,像这样用圆表示头部,用线段表示身体,用角表示四肢(胳膊和腿)。
师:请同学试着创造,用我们学会的角来表示四肢,看看你能创造出那些姿势。(学生作品展示)。
四、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目标:
1.通过“买鲜花”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一)复习铺垫:(出示题目)。
1.计算:
40+6×870-5×4。
2.一枝玫瑰花5元,一枝康乃馨3元。
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创设情境,聊天导入。
现在已经是春天了,小草发芽了,花儿开了,又是一年新的开始,小刺猬也有了一个新的生意,瞧,它的鲜花店开张啦。(出示教材情景图)。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让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大家提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如果要解决这个数学问题:
一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我们要知道什么条件?
4.针对第一种方法,重点讲述: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为什么先算除法,再算减法?(意义上来多说。)重点强调。
5.买一枝菊花和一枝百合花,一共要花多少钱?
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知道哪些条件?
在大部分学生计算好以后,组织汇报。
6.及时总结: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组织智力大闯关:
第一关:(分男女生比赛)。
4+24÷85-8÷4。
72÷8-336+81÷9。
45+8×480-6×8。
指名学生说运算顺序,叫6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第二关:森林医生:书上练一练:3题。
第三关:解决问题:书上练一练:1、2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区分、应用克和千克,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并学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目标解析:
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比较抽象,在复习克和千克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使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身边物体质量的状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估测的意识,帮助学生积累估量的经验。在复习简单推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巩固克和千克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引入新知。
(一)回顾复习过程请学生回忆已经复习过本学期的哪些内容,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继续复习克和千克、推理这两部分内容。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反思的平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复习克和千克。
1.梳理。
(1)说一说,你在水果店买东西时都见过什么?
(2)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质量单位有哪些?
2.直观感受。
(1)看到1克和1千克,你会想到什么?
(2)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约是1克或者1千克?
(3)实物展示:1片口香糖约重1克,2袋500克的盐重1千克。
3.进率关系。
(1)已经明确了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那么克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2)说一说多少块口香糖加在一起和2袋500克的盐同样重?
4.测量。
(1)测量物体的轻重要用到什么?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2)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秤。
5.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7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时重点说一说第3小题,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7题。
要求学生课前调查,填写调查结果,课上根据调查结果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在一定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关注,通过操作、提问活动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结构。在练习时要让学生说说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和原因,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
(二)复习推理。
1.复习推理(一)。
(1)创设情境:李冰、王明、张强、夏雨一起排队上车。张强在李冰和王明的中间,夏雨是最后一个,李冰不是第一个。请把他们的名字从前往后写下来。
(2)思考:你先确定谁的位置?为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推理的过程,提供充分表达的机会。
(4)指名说一说推理的方法及过程,其他同学补充,引导学生注意表达的有序性。
2.复习推理(二)。
(2)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教师注意适时点拨。
设计意图:推理重在过程,复习中让学生经历想推理过程、说推理过程、演示推理过程、观察推理过程等环节,有意识地对推理的方法进行提炼和改善。让学生明确推理时一般要找到一个关键句,作为推理的突破口。完善表格填数的方法,将“确认”与“排除”交替进行,这样提升了效果,学生也能轻松接受。
三、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一)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你能用我们今天的复习内容解决身边的哪些问题?
二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经历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并能根据数据回答一些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四季的划分,以及自己生日的季节。
教学重点:
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用方块统计图表示统计结果。
3、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
4、比较、分析、判断,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1、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
2、能对调查的时间做出合理的推断。
教具准备:
1、在小黑板上写出教材的涂一涂的格子和填一填的表格,以备挂在黑板上使用。
2、日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今天是几月几日?有今天过生日的同学吗?
3、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谁来说说?
我想知道班里的同学生日在什么季节?该怎么办呢?
二、玩中学。
1、说一说。
说一说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你知道是什么季节吗?
2、分一分。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3、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四季的划分?
3、调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调查同学们的出生季节。
(2)小组交流:怎样收集和整理调查得到的数据?
4、涂一涂。
在统计表格中涂色,整理数据。
5、说一说。
(1)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
(2)夏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同学有几名?
(3)如果你们班某个同学的生日你不知道,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
(4)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三、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统计的作用可大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用统计呢?
四、布置作业。
1、调查一下你们村里,有多少学生读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2、一个季度有多少个月?
板书设计:
生日。
3、4、5月是春季。
6、7、8月是夏季。
9、10、11月是秋季。
12、1、2月是冬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二年级数学的教案设计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应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长度单位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3、角的初步认识4、表内乘法(一)5、观察物体(一)6、表内乘法(二)量一量,比一比7、认识时间8、数学广角——搭配(一)9、总复习。
(二)、单元分析。
1、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3、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4、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5、观察物体(一):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6、表内乘法(二):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7、认识时间:本单元的教学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有60个小格等,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本单元是继一年级《认识钟表》之后的又一节课,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时间的重要一课。重点是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体验时、分的实际意义,知道1时=60分;会看钟表,能正确认读钟面上指示的时刻;结合具体实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8、数学广角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略
二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自己整理乘法口诀表,使学生知道利用表格来整理知识比较简洁、清楚,懂得合理整理乘法口诀表,掌握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
2、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能熟练的利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式题。
3、使学生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整理乘法口诀是重点。掌握乘法口诀表示难点。
教学准备:
乘法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自主整理全部乘法口诀。
1、回忆所学的乘法口诀。
提问:我们学了几的乘法口诀?各有几句?全部乘法口诀共有几句?你怎样知道的?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回忆、计算。然后请部分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结果。
2、师生共同归纳学过的乘法口诀。
(2)、全部乘法口诀的句数是:1+2+3+4+5+6+7+8+9=45(利用凑整的方法计算或利用加法结合律把算式变形为同数相加的形式进行简算。)。
3、整理所学的乘法口诀。
问:怎样整理45句口诀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1)、小组合作给学具袋里的乘法口诀卡片分类看看能发现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把口诀卡片摆成自己喜欢的口诀表。
3、汇报小组的分类方法即发现。
引导学生回答。展示评价,表扬大家认为整理的好的小组。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整理所学的乘法口诀使学生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及体验方法的多样性,在分析、比较中找出比较简明、方便的整理方法。
二、探索乘法口诀表的内在规律。
问:观察这张乘法口诀表,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这张表,说说有什么规律或特征。
学生仍然以小组为单位,先在组里说然后在全班交流。学生能说多少算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对乘法口诀表的观察发现,找出乘法口诀表的特征,加深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等能力。
三、应用拓展:利用乘法口诀表进行计算。
1、回忆口诀的含义,任意说出一句口诀表示的意义。
2、游戏,比一比,赛一赛。
(1)看谁答得又对又快。
出示卡片,学生对口诀。(已知两个因数求积;已知积求两个因数。)。
(2)想一想:89页3题完成后总结做题的方法。
(3)、开放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乘法口诀的记忆和应用。
四、课堂总结。这一节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随堂练习。
二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我班学生整体智力水平偏低,学习刻苦。根据这一学情特点,我把有余数的除法意义和除数与余数的关系教学分为了两课时,本节课主要讲第一课时有余数除法意义的教学。
学习目标:
1.通过情境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2.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的除数算式。
教学重点: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数。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教学准备:草莓图、小棒。
一、情境导入。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口算,很快说出得数并说出所应用的乘法口决。
2.出示第59页情境图,观察引出活动:同学在做什么?想不想参加这个活动?
3.让学生拿出11根小棒自己摆一摆。
4.交流摆的结果,并板书:摆正方形可以摆2个余3个;摆三角形可以摆3个剩剩余2个;摆五边形可以摆2个剩余1个。我们用11根小棒摆了这三咱图形,每次摆都有剩余。板书:剩余。说明在我们的生活中平均分时并不是都能整好分完,有时也会有剩余。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剩余的平均分。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学习活动(一)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学习方式:师生互动。
学习内容:课本第59~60页的例1。
1.(出示6颗草莓图)这是什么?一共有几个?每2个摆一盘,你能摆几盘?用小棒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引导学生说出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学生自由回答。
4.这是平均分的问题,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6÷2=3(盘)。
引导学生说出各个数字在除法算式里的名称及读法。
学习活动(二)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感受平均分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学习内容:出示7颗草莓图。
1.每2个摆一盘,看看能摆几盘?(学生动手摆一摆)。
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学生自由回答)。
2、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1)小组交流,自主列式。
(2)学生板演,共同交流。强调用省略号表示剩余。剩余的个数叫余数。
出示算式:7÷2=3(盘)……1(个)。
(3)齐读算式。
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回答。
3.师: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强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及读法。
4.比较归纳。
今天我们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观察比较6÷2=3(盘)和7÷2=3(盘)……1(个)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的部分那就是余数。
三、测评训练。
1.完成教材“做一做”第1。
(1)、让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
(2)、根据圈的结果填空,完成练习。
2.用算式表示课的伊始学生摆图形的情况和结果。
四、课堂小结。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哪些收获?
有余数的除法。
例1、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几盘?
6÷2=3(盘)。
例2、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
7÷2=3(盘)、、、、、、、1(个)。
︳︳︳。
被除数除数商。
二年级数学课教案设计
“同学们,我们现在要玩一个游戏,游戏的规则是:把黑板上的这些数字分为三个组,依据自己定,一会儿我抽同学交流。”老师笑眯眯的说。这有什么难的?对我来说就是小菜一碟,我又回来一想:不对呀,不可能这么简单,老师不是叫我们动脑筋嘛。于是我又开始想,可是我左想右想,绞尽脑汁地想,也没想到些什么来。我只好看同学们,他们有的在和小组人员热火朝天的议论,有的在埋头冥思苦想,有的还在拿笔唰唰唰地写着。时间到了,老师抽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吴俊逸和范浩宇的分类方法,吴俊逸是按谐音分类的,他把“138”用英语说成了“万岁吧”,把“740”说成了“气死你”,把“745”说成了“气死我”,引的同学们哈哈大笑。范浩宇是按形状分类的,他把圆的“689”归为一类,把有弯的“325”归为一类,把“直来直去”的“147”归为一类,这些把我看的目瞪口呆,我一边称赞他们,一边自责自己,同学们的那些想法,我一个都没想到。
现在我们把游戏玩的带劲了,个个都玩的神采奕奕,老师问我们愿不愿意挑战增加难度的数字游戏,我们都一口同声的回答:“愿意!”接着老师又在黑板上写上了三组数字:“1378、246、59。”我看了题目脑子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出来,无论是用语文,还是用数学都不行,我几乎进入绝望,同学们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突然,一个声音传到我耳朵里“4、3、2、”原来是范浩宇说的,老师提醒他大声点,他大声的说出了规律,“4、3、2”理由就是:“下面第一组数字是4个数字,第二组是3个数字,第三组是2个数字。”我恍然大悟,老师却说:“恭喜你,进入幼儿园。”这句话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老师又说:“那里面的数字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又开始思考。突然我前面的人举起手,她说:“第一个是一声,第二个是四声,第三个是三声。”“你也可以进入幼儿园了。”又是一阵大笑声。
其实啊,两道题是北京的一所幼儿园的面试题本来就很简单,可是,我们往往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所以我们要由简入繁,由繁入简,让思维转个弯。
二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内容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并学会了乘法竖式的写法,这些都为学习本课内容作了知识上的铺垫。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是以后学习乘、除法的基础,也是本单元中重要的学习内容。
这部分内容先教学一位数乘几十的口算,为学习一位数乘两位数作好算理和方法上的准备,再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笔算。一位数乘几十是一位数乘两位数中最容易的,也是最基础的。教材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能很清楚地显示出求3个20是多少?引起学生对乘法的回忆。列出算式203后,形象直观的问题情境又能让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算法,然后组织学生交流算法,使采用连加或形象计算的学生学会比较抽象地思考,从而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在试一试中,继续口算8头大象能运多少根,把一位数乘几十的积扩展到几百几十,再次引导学生利用表内乘法联想一位数乘几十的积。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教学也充分依靠情境图启发学生思考。教材先安排学生自己想口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再介绍笔算方法,这样安排,便于学生由口算方法联想到要把乘数分别与被乘数每位上的数相乘,然后相加,这就有利于学生理解笔算的方法。接着,教材简化了竖式笔算的中间过程,得出笔算的竖式的一般写法,使学生明确一位数乘两位数乘的顺序和每一步积的定位。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
2、初步学会一位数乘几十的口算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3、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一位数乘几十的口算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三、设计思路:
1、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感悟算法。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通过教学内容引起学生主动地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本节课中,通过创设森林王国的情境,先引出一系列实际问题,然后依靠森林王国的情境图来启发学生思考多种算法,并通过讨论交流,结合情境图懂得算理,从而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感悟算法。
2、重视笔算与口算相结合,在掌握口算的基础上理解笔算。
笔算乘法的算理与口算乘法是相通的。本节课在教学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先引导学生掌握口算乘法,让学生讲清思考的过程,在此基础上,结合口算步骤帮助学生理解笔算乘法为什么要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一个数各位上的数,这样就揭示了笔算与口算的联系,促进了知识的迁移,使学生理解了笔算乘法的过程与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景导入,提出问题。
今天让我们到森林王国去游玩,高兴吗?好,我们出发吧!(出示课件1:笛)森林王国到了,森林里真美,有茂密的大树,野花遍地开放,小动物们在森林里高兴地玩耍。
瞧,大象在干什么呢?(有3头大象在运木头)每头大象运了多少根木头?大象把运来的木头是怎么放的?(每头大象运了20根木头,每10根堆一堆)。
小猴在干什么?(有2只小猴在采桃子)每只猴子采了多少个桃子?(每只猴子采了14个桃子)14个桃子怎么放的?(先10个一筐,放了2筐,再4个一筐,也放了2筐)。
小朋友们,我们怎么玩呢?老师提议,我们一起来做看物编乘法算式的游戏,
好吗?
1、学生看图自编乘法算式,小组交流,再派代表汇报。
2、学生交流:
(1)你们编的哪些算式自己会口算的?
(2)203=这道算式怎样算呢?142呢?
(3)我们已学过哪些乘法呢?会算的同学将自己的计算方法说给大家听听?不会算的同学再想想,看能不能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把这些题算出来。
【评析】由有趣的编题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主要的是富有童趣的画面,有利于学生探索不同方法,帮助学生在下面的学习中感悟算法。
(二)分组讨论,寻找方法。
一)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组内推荐一人向大家汇报。教师巡回了解学习情况并参与学习比较困难的小组讨论、指导。
二)学生汇报交流:
1、汇报口算203这道题的口算思路。(可能会出现)。
方法一:20+20+20=60。
方法二:3个2堆是6堆,6堆木头就是60根。
方法三: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就是60。
方法四:因为23=6,所以203=60。
2、引导发现。
(1)你喜欢哪种方法?我们现在来想一想,照这样算,8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呢。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再小组交流,最后选出比较简单的方法汇报,汇报时,要求相同做法不重复说。
(3)那么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时,用哪一种方法比较简单呢?
(4)归纳小结:口算时,只要想几乘几等于几,那么,几个十乘几就等于几个十。
【评析】这里注意鼓励学生应用已有经验探索新的计算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念,倾听同伴的解法,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间的数学交流,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3、巩固: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师出示卡片,学生口算。
4、汇报142的计算方法:(可能会出现以下口算方法)。
方法一:14+14=28。
方法二:210=20,24=8,20+8=28。
帮助学生看图理解:这就是把14分成几和几?先算几个10?(2个10)再算几个4?(2个4)合起来是多少?(28)。
【评析】笔算乘法的算理与口算乘法是相通的。这里着重帮助学生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意义及其结果所表示的数,以便通过知识的迁移,使学生理解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及方法。
这一计算过程我们也可以用竖式来表示。怎样列竖式计算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第82页的中间,看看白菜老师是怎样用竖式来计算的。
5、学生看书自学。
五、师生交流:
(1)要先写出横式,再列竖式算得数。(板书:142=)。
(2)列竖式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和什么?谁和谁对齐?然后用尺画上横线,边说明边列出竖式。
(3)想一想刚才口算142是分几步算的?
引导学生明白为了计算方便,笔算要用2先乘4,再乘10,然后相加。
先算2乘个位上4得多少?
再算2乘多少?为什么这里的1是10?得多少?20的2写在哪一位上?0呢?
最后要怎样算?
二年级数学课教案设计
数学课,是一门很优惠的课,什么满四十分钟送十分钟,满两节送一节,周末狂欢送三节晚自习,促销策略简直如同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促销手法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如果数学老师去开网店,一定会累死送货大叔的。
其实数学课挺好玩,只要有足够的想象力,过人的胆识。当然,还要有无视数学成绩的勇气。如果你具备了以上三个条件,体验一下数学课也无妨。每次上数学课,我都仿佛看到了披坚执锐的大将军(哦不,是数学老师),左手握着虎符(哦不,是黑板刷),右手挥舞着三尺宝剑(哦不,是木制教鞭),带领我们杀向敌国军队(哦不,是三角函数),左冲右杀,血流成河(哦不,是粉笔灰飘扬),最后以一道华丽丽的数学公式斩敌方将领于马下(哦不,是笔下),只剩下我们一群小兵目瞪口呆满脸茫然,然后看着数学老师(哦不,是大将军),奔向下一个题目(哦不,是敌酋)。
总之,数学知识的艰深、数学题目的难做以及数学成绩的低迷,让我深深地觉得自己是来自其他星球的。每次的数学课对我来说,是三角函数滚滚而来又滚滚而去,怎么解我依然不知道,只知道自己的智商下限又一次被刷新了。所谓的狂想只能是疯狂地想啊,否则你会发现自己完全听不懂老师说的话,而周围的一大群人都齐声应道“嗯,明白了”时,你会有且只有一种感觉:自己是不是昨天没有来上课而是被外星人抓走洗了脑啊!
但是如果你觉得数学课只是这种程度的话你就大错特错了。有一次有个很“奇葩”的同学,擦黑板的时候擦出了一个“奇葩”的骷髅头,满脸狰狞痛苦怒视前方就差对月狼嚎了。偏偏那节课最难的题目写在了它的脑门上,然后,老师扬鞭东指,不怒自威,一遍一遍地敲着骷髅的脑门提醒我们注意那个题目。那节课我忍笑忍到了内伤,什么都没听,而是幻想了整整一节课的数学老师大战骷髅王,结果就是回家之后对着作业苦思冥想了半天,怎么看那题目怎么像贱笑的骷髅王……可惜我不是勇士,最后只能被虐得遍体鳞伤。
我还是默默地掉头回去吧,地球果然不适合我。
二年级数学课教案设计
要说起数学王老师,他可是我们班的“名人”。他衣衫朴素整洁,富于修养,面容严肃而和蔼,一双知识的海洋似的眼睛发出严厉而期望的目光,仿佛要把自己的一切都复制给每一个孩子;他讲话十分的幽默、有趣,几乎每句话都会引起大家阵阵的笑声,但要是发起火来,告诉你,可不是好惹的!
二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二)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三)通过同学的合作,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具和学具。
教具: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4厘米、6厘米长的纸条.。
学具:1米的卷尺,1根较长的绳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提问。
(2)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应注意什么?指名两名学生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米。
出示米尺,这是一把米尺,观察它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
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和教师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样的.。
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2.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同时板书:1米=100厘米。
3.用卷尺量较长的距离。
(三)巩固反馈。
1.两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
3.在内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6()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课桌长50()。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二年级数学课教案设计
1、计算。
6吨200千克=千克1米-3分米=()分米。
7千米—5000米=()米8毫米+2毫米=()厘米。
82厘米—52厘米=()分米3厘米+2毫米=()毫米。
1吨—700千克=()千克6吨-千克=()千克。
5200千克—3200千克=()吨200千克+1800千克=()吨。
2、在()里填上“=”、“”、“”。
2吨()960千克1000克()3千克45克()3千克2050克()2049千克。
4千米()4200米100毫米()1分米15吨()15千克5000千克()5吨。
3、生活多彩园。
(3)用4个边长是2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二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0个十是(),10个百是()。
(2)读数,并说说数的组成。
1098002893301000。
(3)写数。
999345870106。
(4)比较下面各数的大小,并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61○5645○47100○98。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出示p70图。
小组讨论:怎么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
学生汇报。
小结:比较两个三位数的大小时,从高位比起,百位上哪个数大,那个数就大,百位相同,看十位。。。。。。
2.练习:(1)p70“做一做”
第一题,先独立完成,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第二题,同桌互相说说。
第三题,先说说你是概括什么来判断的。
(1)每人请写出3个比230大,比250小的数。然后四人小组中找出所写数中的最大数和最小数。
(2)每人请写出3个比970大的数,汇报后全班找出最大数和最小数。
三、课堂练习:p724、5、6。
二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索笔算减法中隔位退位减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发展自主探索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例题的主题图。
提问: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继续教学例题。
(1)谈话:求“买的民间故事有多少本”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谈话:个位上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十位上又是0,怎么办?
(2)学生拨算珠计算。
可以自己计算,也可以与同学合作。
(3)联系拨珠的过程进行竖式计算。
先在小组内研究计算方法,再在班内交流。交流时指名说计算的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
(4)谈话:像这样难算的题目,要想知道我们算得对不对,应该怎么办?
让学生一起验算。
(1)让学生独立计算。
(2)在小组内交流。
(3)在班内汇报,让学生写出计算的竖式,指着竖式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
3.小结。
提问:这节课学的减法计算与以往学的有什么不同?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时板书课题。
三、巩固深化,形成技能。
1.做“想想做做”的第1题。
独立计算,验算时,对于已发现的错误,要及时查找原因,认真改正。
2.做“想想做做”的第2题。
谈话:勤劳的啄木鸟,看到大家认真的计算每一道题,也想来和你们一起学习呢。(出示第一题)。
请你做一次医生,帮他们治病。
你能帮啄木鸟指出题中错误在哪里吗?先自由说。
其他树的毛病出在哪儿?你能帮忙找出来吗?
汇报核对。
再同桌交流:在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3.做“想想做做”的第3题。
1)请你算一算,再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2)独立做题。
3)指名三人板演,每人做一道题。
全班订正交流,比较每组两题的不同点。
4.做“想想做做”的第4、题。
1)图上小朋友在做什么?
2)看图你了解什么情况?
3)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4)同桌互说,汇报。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谈话:小朋友,今天你们学到了哪些新知识?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二年级数学教案设计(优质18篇)
本文2024-03-01 22:56:10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45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