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放射性污染的特点范文
简述放射性污染的特点篇1
1.1医院污水的性质和危害医院污水,是指医院产生的含有病原性微生物、有毒、有害的物理化学污染物、重金属、消毒剂、有机溶剂、酸、碱以及放射性物质等的污水,资料显示,医院污水中主要生化指标如下:CODcr(化学需氧量)150-300mg/l,BOD5(生化需氧量)80-150mg/l,SS(悬浮物)40-120mg/l,氨氮10-50mg/l,粪大肠菌群为1.0×106-3.0×108个/l。[1]医院污水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等特征,不经有效处理会成为一条疫病扩散的重要途径并严重污染环境。[2]
1.2医院污水处理原则按照医院污水全过程控制原则、减量化原则和就地处理的原则,对医院污水的产生、处理和排放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尤其要严格执行医院内部卫生安全管理体系,在污水和污物发生源进行严格控制和分离,医院内生活污水与病区污水分别收集,即源头控制、清污分流;为防止医院污水输送过程中的污染与危害,在医院发生源必须就地处理。[3]
1.3医院污水处理流程
1.3.1强化处理效果的一级处理一级处理,是指采用机械方法对污水进行的初级处理过程,由格栅、格网、沉砂池、调节池、沉淀池和污泥处理设施等组成,加强效果一般使用混凝沉淀法,通过混凝沉淀(过滤)去除携带病毒、病菌的颗粒物,提高消毒效果并降低消毒剂的用量,从而避免消毒剂用量过大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一级强化处理的处理流程为“预处理一级强化处理消毒”的工艺,适用于对于处理出水最终进入二级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综合医院。
1.3.2二级处理由一级处理和生物化学或化学处理组成的处理过程,包括一级处理中的处理设施,还包括生物化学处理设施(如活性污泥曝气池、接触曝气池、生物滤池等)、二次沉淀池和消毒系统等,二级处理工艺流程为“调节池生物氧化接触消毒,适用于传染病医院(包括带传染病房的综合医院)和排入自然水体的综合医院污水处理。
1.3.3深度处理经一级和二级处理的污水,为进一步减少其污染程度而进行的再处理过程,又称三级处理。包括比二级处理更进一步的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化学处理,适用于有特殊污染物并有强制性要求的污水处理。
1.3.4简易生化处理工艺的流程为“沼气净化池消毒”,适用于边远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医院污水处理的过渡措施,应逐步实现二级处理或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处理。[4]
1.4医院污水的预处理
1.4.1医院污水处理的步骤医院污水处理主要包括污水的预处理、物化或生化处理和消毒三部分,本文重点论述医院的污水处理中的预处理部分。
1.4.2医院污水预处理的概念和分类预处理,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于消毒环节来讲,一级处理,二级处理,都是预处理,相对于二级处理来讲,一级处理流程就是预处理,相对于强化一级处理来讲,混凝沉淀之前的所有处理手段,都是预处理。
1.4.3医院污水预处理的分类预处理包括常规预处理和特殊预处理两部分。常规预处理,是污水在化粪池、格栅、调节池、沉砂池、沉淀池等设施中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污物,调节水量和合理消纳粪便的过程,目的在于改变污水理化或生化指标,以利于后续处理。特殊预处理,指采用预消毒、衰变、特殊理化或生物方法去除污水中的特殊污染指标,如油脂、放射性物质、传染性病菌、重金属等,使之达到相应的标准后,再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中于其他医疗污水共同接收常规预处理的方法。通过预处理,改善污水的理化指标和生物学指标,降低消毒剂用量、提高消毒效果和效率,使处理后的污水达到现行国家排放之标准,降低消毒剂的用量,从而避免消毒剂用量过大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
2医院污水的产生和分类
2.1医院产生污水的部门医院各部门的功能、设施和人员组成情况不同,产生污水的主要部门和设施有:(1)行政后勤办公区、食堂、宿舍、家属区;(2)门诊诊疗室、住院病区、检验科、口腔科、病理科、放射科、核医学科等;(3)手术室、太平间、解剖室、传染科等。
2.2医院污水的分类按照医院污水中主要含有悬浮固体(SS)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等常规水污染物和病原体,放射体、重金属或化学药剂等特殊污染物,按照上述污染物的有无和多少,医院污水可分为如下几类:
2.2.1生活污水和轻污染废水医院锅炉房排污废水中之含有SS和化学药品,职工浴室、食堂、行政机关后勤制剂室、宿舍区的污水中只含有SS、BOD、COD等生活污水的常规污染物。
2.2.2含油废水汽车库(洗车废水)和食堂的废水,除了SS、BOD、COD之外,主要含油脂,会影响后续处理工艺的效果。
2.2.3传染性污水来自肠道门诊、传染门诊和传染病房的污水,除了含有SS、BOD、COD之外,还受到传染病患者粪便、传染性细菌和肠道病毒等病原性微生物污染,具有传染性,可以诱发疾病或造成伤害。2.2.4放射性废水主要来自诊断、治疗过程中患者服用或注射放射性同位素所产生的排泄物,分装同位素的容器、器皿和实验室的清洗水、标记化合物等排放的放射性废水,放射性同位素衰变过程中产生a-、β-或γ-放射性,在人体内积累而危害人体健康。
2.2.5含重金属元素或氰化物的污水来自放射科的洗印废水含有SS、BOD、COD之外,还含有重金属及化学药剂,口腔科牙齿修复室的废水含有SS和Hg等重金属元素,来自病理科、检验科的污水,由于进行各类特殊检查使用和特殊药剂,产生含有重铬酸钾、三氧化铬和铬酸钾等铬化合物、在血液、血清和细菌分析中常使用氰化钾、氰化钠、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等含氰化合物的污水,很难处理且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
2.2.6含其他病毒病菌的污水来自普通病房、门诊、动物实验室、手术室、检验科、太平间、解剖室等的污水,除含有SS、BOD、COD之外,还含有其他各种种类的病原体,容易引起各种疾病。
3医院特殊污水的分类收集与预处理
3.1分类收集方法和意义采用单独设置排水系统、排水管道、增加隔油井、衰变池、预消毒池等方法将特殊污水,如对放射性、传染性、重金属、氰化物、油脂等污水单独收集并暂时储存,以便分别进行预处理。分类收集污水,是贯彻源头治理的方法和手段,是对各类特殊污水分别进行处理的基础。
3.2各类污水的分类收集和预处理
3.2.1生活污水和轻度污染废水把医院中的生活污水排入普通化粪池中,经过常规预处理之后,直接排入到市政下水道之中,锅炉房排污水和制剂室的排放的冷却水直接就近排入到市政下水道中,都不必进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之中,这样就减轻了医院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负担,减少了人力物力投入,节约了医院污水站的运行成本。
3.2.2含油废水含油废水主要来自医院的食堂和车库的冲洗废水,污水中含有大量油脂,要在合适位置设置隔油井,将油和水分离之后,在排入化粪池中,水量比较小的话,进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进行一级或者二级处理。
3.2.3放射性污水放射性污水应设置单独的收集系统,含放射性的生活污水和试验冲洗废水应分来收集,收集放射性废水的管道采用耐腐蚀的特种管道,一般为不锈钢管道或塑料管道,放射性试验冲洗废水可直接排入衰变池,粪便污水应经过化粪池净化后再排入衰变池,定时检测衰变池内污水的放射性,达标后排放进入污水处理系统。对注射或服用含碘131、磷33等放射性药物的住院病人,其排泄物、呕吐物应放置在具有防腐辐射性能的容器内,储存10个半衰期后排放;对注射或服用长半衰期放射性药物的住院病人,其排泄物、呕吐物可在固化后按固体放射性废物处理;对同时具有病原体和放射性核素的病人,其排泄物应单独收集,经杀菌消毒再经衰变后排放。
3.2.4传染性污水传染门诊和病区,应设置单独的卫生间系统和单独的预消毒池和化粪池,采用次氯酸钠、过氧乙酸或二氧化氯对污水进行消毒,患者的呕吐物和、粪便和其他排泄物,应单独收集与专用容器之中,然后采用生石灰消毒,消毒后倒入传染病单独的下水道中。传染病医院(含带传染病房综合医院)应设专用化粪池。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传染性污染物,如含粪便等排泄物,必须按我国卫生防疫的有关规定进行严格消毒。消毒后的粪便等排泄物应单独处置或排入专用化粪池,其上清液进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3.2.5含氰、汞、铬等重金属的污水这类污染物的产生都与使用某种药物进行某项检查或治疗密切相关,目前国内通常采用(1)化学法;(2)物理处理法;(3)生物处理法处理此类污水。但这种污水产量比较少,普通医院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起来往往比较困难。高效稳妥的方法就是把这类污水个别收集,存放在专用的容器中,由药品供应商统一回收后集中处理。[5]
3.2.6其他含菌污水进入到医院污水处理系统,接受常规预处理,物理化学或生化处理(一级或二级),消毒、排放的程序。
4结语
简述放射性污染的特点篇2
【关键词】放射性;放射性污染;危害;对策
一、放射性污染概述
(一)放射性的概念。放射性是指元素从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而衰变形成稳定的元素而停止放射(衰变产物),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衰变时放出的能量称为衰变能量。原子序数在83(铋)或以上的元素都具有放射性,但某些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素(如锝)也具有放射性。
(二)放射性污染的概念。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和其他生物的现象。在自然状态下,来自宇宙的射线和地球环境本身的放射性元素一般不会给生物带来危害。i”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使得人工辐射和人工放射性物质大大增加,环境中的射线强度随之增强,危机生物的生存,从而产生了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污染很难消除,射线强弱只能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弱。
二、放射性污染的危害
对于放射线的危害,人们既熟悉又陌生。在常人的印象里,它是与威力无比的原子弹、氢弹的爆炸联系在一起的,随着全世界和平利用核能呼声的高涨,核武器的禁止使用,核试验已大大减少,人们似乎已经远离放射线危害。然而近年来,“随着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在工农业、医疗、科研等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放射线危害的可能性却在增大。”ii
(一)产生危害的原理、途径及程度。放射线引起的生物效应, 主要是使机体分子产生电离和激发, 破坏生物机体的正常机能。这种作用可以是直接的, 即射线直接作用于组成机体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酵素等而引起电离和激发, 并使这些物质的原子结构发生变化, 引起人体生命过程的改变; 也可以是间接的, 即射线与机体内的水分子起作用, 产生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 破坏有机体的正常物质代谢, 引起机体系列反应, 造成生物效应。由于水占人体重量的70%左右, 所以射线间接作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比直接作用更大。应指出的是, “射线对机体作用是综合性的( 直接作用加间接作用) , 在同等条件下, 内辐射( 例如氡的吸入) 要比外辐射( 例如C射线) 危害更大iii”。大气和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 可经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直接照射、遗传等途径进入人体, 一部分放射性核素进入生物循环, 并经食物链进入人体。
(二)来自居室的危害。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后, 由于它具有不断衰变并放出射线的特性, 以及放射性环境、放射性诊断等对人体直接辐照, 即内照射和外照射, 使体内组织失去正常的生理机能并给组织造成损伤。其中氡的危害最为显著, 1998 年WTO 公布放射性氡为人类癌症的主要致病元凶之一。随着人们对居室美化装修的升温, 花岗岩等石材由于质地坚硬、豪华美观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 居室污染也在加剧。
(三)对人的影响。人和动物因不遵守防护规则而接受大剂量的放射线照射、吸入大气中放射性微尘或摄入含放射性物质的水和食品, 都有可能产生放射性疾病。放射病是由于放射性损伤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疾病。
(四)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放射线具有能够穿透人体,使组织细胞和体液发生物理与化学变化,引起不同程度的损伤的特性,胚胎或胎儿对X 线及各种射线敏感性更高。“根据照射量和照射期的不同,分别会出现以下后果:致死效应、致畸效应、致严重智力低下、致癌效应iv”。
三、放射性污染防治对策
放射线对生物机体的危害程度与机体吸收的辐射能量密切相关。如何对它进行防护,以减少射线的危害呢? 减少体外照射和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是核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使用电离辐射源的一切实践活动, 都必须遵从:1.实践正当化;2.防护最优化;3.个人剂量限制。
(一)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1)时间防护。人体受照时间越长, 人体接受的照射量越大, 这就要求操作准确、敏捷, 以减少受照射时间, 达到防护目的; 也可以增配工作人员轮换操作, 以减少每人的受照时间。
(2)距离防护。人距离辐射源越近, 受照量越大。因此应在远距离操作, 以减轻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3)屏蔽防护。在放射源与人体之间放置一种合适的屏蔽材料, 利用屏蔽材料对射线的吸收降低外照射剂量。
(二)尽可能减少生活中的放射性污染
对于放射性核素通过吸入、食入或皮肤渗透进入人体后所造成的照射, 其防护的基本原则是防止或减少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
(1)防止居室的氡气污染
1.已装修好的用户, 如放射性不超标或超标不大严重, 通过每天开门窗3 h 以上, 可使室内氡气浓度保持在安全水平。许多房间( 尤其是1 楼) , 即使各种石材、墙砖的放射性检测不超标, 门窗关闭2 天以上, 氡气累积的浓度也会升至原来的数倍, 对人体造成危害, 特别是面积较小的房间更需通风。
2.对于已发现地面或墙体放射性超标较严重, 应将超标部分拆除更换低放射性材料, 也可通过在墙体或地面直接覆盖放射性水平很低的石材或其它材料, 能全部阻挡A、B粒子和部分C粒子, 并使氡气无法进入空气。
(2)防止意外伤害。医生使用射线装置给病人诊治病症时, 要根据病人的实际需要, 严格X 射线检查的适应症, 使患者免受不必要的照射。耐心劝导那些主动要求但不需要使用射线装置诊治的病人, 引导他们走出误区。同时, 要避免让某些无防护意识的陪护者免受照射。尤其对儿童的X 射线滥用问题更应引起重视。
(3) 孕妇特别注意。“孕期应禁止接触X 射线, 即使必需的检查, 也应保护非受检部位, 使X 射线的辐射损伤减少到最低程度v”。由于电脑及其机房有电磁辐射、噪音及光照不适, 存在着电子设备的污染, 因此经常接触电脑的妇女, 怀孕后最好不要上机, 以减少电磁波给母婴带来的危害。
结语
环境中的各种放射性污染都能影响人类健康, 放射性物质不仅能引起外照射, 还能通过呼吸、摄食和皮肤接触进入体内, 并由血液输送到有关器官, 产生内照射, 危害人体健康。和其他污染相比, 它不易被人们察觉, 却容易在人体中积累。人们对环境中的放射性污染必须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采取适当的防护, 从而保护自身的健康。
注释:
i 蔡守秋.新编环境资源法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18.
ii 俞誉福.环境放射性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
iii常桂兰.氡与氡的危害[J].铀矿地质,2002,18(2):125-126.
iv李春梅.核武器爆炸对人的远期影响[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1.
v王吉英,谢元忠, 丁晓民,等.浅议医用诊断X 射线防护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辐射卫生,1999(04).
【参考文献】
[1].高剑森.放射性污染漫谈[J].现代物理知识,2001(4):12-13.
[2].王俊华.居室放射性测量与防护探讨[J].江苏环境科技,2002,15(2):21-23.
简述放射性污染的特点篇3
关键词:超低排放;CEMS监测;设计
引言
近年来,我国雾霾天气频发,大气污染物排放形式日趋严峻。同时,相关环保政策明确新建、在建火电机组必须采用烟气清洁排放技术,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标准要求(烟尘
1 CEMS概述
火电厂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ontinuous emissions monitoring system,CEMS)是指θ济旱绯а唐排放的气态污染物(SO2、NOX)和颗粒物进行浓度和排放总量连续监测并将信息实时传输到主管部门的装置。CEMS主要由气态污染物监测系统、颗粒物监测系统、烟气参数监测系统和数据采集处理与通讯子系统组成。气态污染物监测子系统主要用于监测气态污染物SO2、NOX等的浓度和排放总量;颗粒物监测子系统主要用来监测烟尘的浓度和排放总量;烟气参数监测子系统主要用来测量烟气流速、烟气温度、烟气压力、烟气含氧量、烟气湿度等;数据采集处理与通讯子系统甲酸污染物浓度和排放量,并将信息实时传输到主管部门。
2 CEMS监测方法
2.1 取样方法
目前国内外烟气取样方法有直接抽取法和稀释法两种。
直接抽取法是通过取样管抽取烟气,取样时通过伴热管对烟气进行保温,使其不结露,并经冷凝器除湿后送至分析仪。
稀释取样法是烟气通过前端填有滤料的“恒流稀释探头”和导气管,经纯净空气稀释的烟气进入分析仪进行测量。
2.2 颗粒物监测方法
光散射法和浊度法均适用于烟尘连续监测。
光散射法是指烟气中的烟尘与激光光束发生作用,使部分光发生散射,通过测量散射光强测量烟尘的浓度。
浊度法是采用光束穿透气流的原理,通过测量光强的强弱程度取得烟尘的浓度值。
2.3 气态污染物监测方法
紫外荧光法和非分散红外吸收法适用于SO2监测,化学发光法和非分散红外吸收法适用于NOX监测。
紫外荧光法原理:烟气在某个波长的紫外光照射下,其中的SO2分子吸收紫外光产生能级跃迁,从基态变为激发态,激发态SO2不稳定,返回低能量状态的过程中发射出特定的荧光,该荧光与烟气中SO2的浓度成正比,通过测量荧光强度,即可得到SO2的浓度值。
化学发光法原理;烟气中的NO与臭氧反应生成激发态的NO2,其返回基态时放出特定的光,该光的强度与烟气中的NO浓度成正比,测量发光强度即可得到NO浓度;同时,烟气中的NO2通过钼催化技术转化为NO与臭氧反应,测量光强即可得到NOX总浓度值。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是指红外光源发出的红外辐射经过一定浓度待测的气体吸收之后,与气体浓度成正比的光谱强度会发生变化,通过测量光谱强度的变化量得到气体的浓度。
3 CEMS设计方案
3.1 原CEMS系统
原CEMS系统采用直接抽取法,烟气先经过采样探头内的初级过滤器对烟气中的粉尘进行过滤,然后通过已加热至150℃的探头和伴热管线,经过冷凝器二级冷凝除湿,最后进入烟气分析仪。烟气分析仪采用非分散红外法对SO2、NOX进行分析测量。由于原CEMS在湿法脱硫后,烟气中含水量较大,影响颗粒物的测量。故颗粒物采样系统安装在脱硫装置之前,通过参比方法取得脱硫出口的颗粒物浓度。原CEMS装置如表1。
3.2 CEMS选型
随着环保要求的升级,烟囱入口SO2、NOX和烟尘浓度较低,对烟气分析仪的精度、灵敏度要求更高。对于SO2分析,紫外荧光法的灵敏度比非分散红外法要高几个数量级,常用于大气微量监测,故超低改造后的SO2采用紫外荧光法检测。对于NOX分析法,化学发光法线性范围宽,特别在低浓度和微量检测中应用较多,故NOX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对于分析烟尘,超低排放改造后增加了管式GGH,将进入烟囱的烟气加热至露点以上,排除了含水量较大对烟尘测量的影响,可在烟囱入口增加烟尘测量装置。烟尘测量的光散射法安装容易,灵敏度高,测量范围广,故选择光散射法进行烟尘检测。对于取样方法,考虑到直接抽取法会因为烟气中的水汽凝结造成溶解性污染物的成分损失,故选择稀释法进行取样。由于稀释法取样为湿法测量,需增加湿度测量进行测量结果修正,故需增加湿度测量仪。同时,采用氧化锆方法测量氧量。新CEMS装置如表2。
4 投运效果
新CEMS投运后,运行稳定,特别是在低浓度测量时,消除了测量不准确、数值晃动大的现象。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对CEMS测量结果比对显示,测量结果满足超低排放的要求。
5 结束语
新CEMS运行后测量准确,系统稳定,满足超低排放后烟气在线监测及环保局的要求。随着CEMS技术的法发展,CEMS在测量原理、构成和特点方面也将不断进步,更能适应超低排放后在线监测的要求,也将为改善空气质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HJ/75-2007.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精测技术规范[S].
[2]朱卫东,刘伟,王军等.火电厂烟气连续排放自动监测系统[J].自动化仪表,2003,24(5):5-9.
简述放射性污染的特点篇4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
1.前言
近年来关于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加强食品安全检验,使人们吃到放心食品是质检部门的工作重点。微生物污染是目前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由此引发的食源性疾病呈逐渐增加的发展趋势。造成食品微生物污染的因素众多,食品的生产、存贮、运输过程均有可能造成微生物污染。加强食品微生物检验力度,提高检验水平是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介绍了食品微生物检验的主要内容,详细阐述了几种检验方法,旨在为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问题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2.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
2.1污染程度指标菌
通过污染程度指标菌的检验,能够有效判定检验食品的污染程度[1],一般是将受检食品样本经过特定处理后培养得出的单位菌落个数。
2.2大肠菌群
大肠杆菌是评估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2]。由动物粪便产生,指通过温度为37℃环境下培养24小时候得出的能够产气、产水、发酵乳糖、厌氧或需氧的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孢杆菌。
2.3致病菌
对于常见菌的适量,相关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标准已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在进行食品微生物检查中除了检验污染程度指标菌和大肠菌群的数量,还要进行致病菌数量的检验,常见的致病菌有志贺氏菌、沙门氏菌、霉菌等。
3.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
3.1.抗阻检验法
抗阻检验法一般用于食品中大肠杆菌以及霉菌的检验。其基本原理为:在细菌培养过程中,对惰性物质进行分解,以此代谢出电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在游离过程中会增加培养细菌的导电性,从而改变阻抗。不同细菌产生的阻抗不同,可以此作为检测依据,对细菌进行有效检测。该检验法的优点在于:所需检验时间段、反应快速、敏感度高,且具有很强的特异性,能够重复检验,便于推广使用。
3.2.荧光分析与色谱检验法
荧光分析与色谱检验法均是通过检验微生物生长过程中存在的物理特性完成鉴定。荧光分析检验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计算细菌数量,将微生物进行荧光染色处理,激光光束聚焦整形后,对受检样品进行垂直照射,经过处理的受检样品在激光的强烈照射下出现散射光,荧光也因此被激发。通过荧光的强弱进行细菌核内物质浓度或细菌膜抗原强度判定,通过散射光进行细菌体积的判定。最终计算出受检样品细菌数量。另一种的采用酶联荧光免疫分析技术,通过微生物的特意反应将受检细菌分离出来,再通过荧光的强弱进行阴性或阳性判定。色谱检验法是通过检验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饱和脂肪酸含量,从而进行微生物检验[3]。由于荧光分析与色谱检验法是通过细胞DNA、体积等物理特征进行检验,检验范围有限,只能进行真核生物的检验。且检验成本相对较高,不利于推广使用。
3.3酶联免疫吸附检验法
酶联免疫吸附检验法一般用于大肠杆菌、军团菌、沙门氏菌等细菌检验,该方法利用酶的催化作用以及抗原抗体免疫反应的特异性,将二者有机结合,形成一种检验方法。实践证明[4],在进行沙门氏菌检验过程中,使用克隆抗体制备试剂作为检验剂,可检验出最低500cfu/g。该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进行定量、定性测量,以及抗体、原体测量。但所需检验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特异性与灵敏度仍有提升的空间。
3.4.放射测量检验法
放射测量检验法的基本原理为:在培养细菌生长过程中放入14C碳水化合物,通过细菌代谢产生 ,再使用仪器测量 变化情况,以此进行受检样品细菌鉴定。例如,在培养细菌中投入 葡萄糖,若受检样品内存在细菌,则经过细菌代谢后可能出现以下现象:(1) 葡萄糖经过细菌代谢后释放出气态 ,则通过氢氧化季铵盐收集,再使用仪器检查受检样品的细菌情况。(2) 葡萄糖被细菌吸收至体内,通过仪器检验受检样品的放射性。通过有无放射性判定有无细菌,通过放射性强弱判定细菌数量。放射测量方法是结合了多种化学、物理技术于一身的检验方法,一般用于血培养基中的细菌检验。
3.5聚合酶联反应检验法
聚合酶联反应检验法利用基因扩增进行细菌检验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难以进行培养或根本无法培养的细菌检验。其基本原理为利用酶生物素、半抗原等标记物或其他放射性同位素进行特异核苷酸片段标记,以制作核酸探针进行细菌检验。该方法的灵敏度非常高,但是由于受检物质在进行长时间的纯化处理,对操作人员具有非常高的技术水平要求,因此难以进行推广应用。
3.6生物传感器检验法
生物传感器检验法是利用生物传感器进行微生物检验,传感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理化换能器和生物敏感元件。基本原理为:通过敏感元件与微生物产生反应,利用理化转换器进行该反应的捕获,将反应程度表达成连续的或离散的数字信号,通过信号进行受检物质检测。生物传感器检验法是生物科学、信息科学、物理科学以及化学科学等多项科学交叉结合形成的综合型技术[5],能够快速有效分析受检物质,满足目前日益复杂的受检样品的检验需求。
生物传感器检验法主要包括以下两种:(1)生物发光传感器检验。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且能够对死菌与活菌进行有效区分,逐渐被推广应用,不足之处在于检验过程所需时间过长,且灵敏度尚待提高。(2)光学传感器检验法。该方法是在传感器表面固定受检物体,通过厚度变化使光产生折射,传感器通过该变化进行细菌检验。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检查迅速等优点,不足之处在于检查范围受限,仅能够进行特点细菌检验,且灵敏度尚待提高。
生物传感器检验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检验方法,其优势越来约得到人们的肯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该检验方法得到不断的完善与进步,朝仪器微小化、功能多样化方向发展,具有非常高的推广价值以及很好的发展前景。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食品微生物检验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通过食品的微生物检验,能够有效进行食品质量控制,有助于人们提高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食品微生物的检验方法多样,可根据检验情况选择最佳的检验方法,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检验方法也在不断完善与发展,检验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同时,检验人员应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工作职责,严格遵守工作制度,按规定进行食品检验,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郑幸福,杨义凤,卿玲,米斌,周良君.2006~2009年绵阳市城区学校食品卫生监测结果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10,01(11):107-121.
[2]邢丽萍,李萍,王文,殷晨.呼和浩特市售保健食品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0,06(09):612-615.
[3]杨虎,向文良,张弛,孙烨琨,王璐,黄敏,孙群.培养和非培养法分析冷藏鸡肉胴体中的细菌多样性[J].微生物学通报,2010,07(10):744-749.
[4]白梅,王娟,卿蔓君,包秋华,孙天松,张和平.内蒙古西部区酸粥中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及优势菌分析[J].微生物学通报,2010,04(09):307-310.
简述放射性污染的特点篇5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检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 R5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8-0159-02
doi:10.14033/ki.cfmr.2016.8.091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广泛传播、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其病原体是HBV,HBV主要经血液和血制品等传播、母婴传播及接触传播。HBV感染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有近3亿HBV携带者,我国占45%[1]。急性乙肝有20%会转化为慢性乙肝,进而可能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2]。HBV属嗜肝DNA病毒科,基因组长为3.2 kb。HBV基因组是不完全闭合环状双链DNA,是目前已知感染人类最小的DNA病毒[3]。HBV具有严格种属及器官特异性,感染人体后侵袭的主要是肝细胞,并在肝细胞内定居复制。目前认为机体免疫调节紊乱和免疫功能低下是HBV持续存在并形成慢性肝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4]。
1 电子显微镜法
电子显微镜法主要包括常规电镜法和免疫电镜法。英国学者Dane于1970年使用电镜发现了完整的感染性病毒颗粒,即Dane颗粒。常规电镜法具有观察比较直观、标本用量小、制样速度快的特点,但由于其观察灵敏度较低而要求病毒在标本中大量存在,该法在日常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免疫电镜术是将免疫化学技术与电镜术结合,是在超微结构水平下观察和研究抗原、抗体结合定位的一种方法,该方法的敏感性较常规电镜法高,能提高HBV的检出率,但该方法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样本制备过程较复杂[5]。由于电子显微镜检查难以在临床常规开展,故检查HBV感染一般不用该类方法。
2 免疫学法
HBV感染的病原学诊断方法临床上最常用的是检测HBV标志物。传统的两对半即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是HBV免疫标志物的血清学检查的常规项目,近年来有文献[6-8]报道前S1抗原与HBV、DNA及HBeAg三者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作为补充性免疫指标。目前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有酶免疫法(EIA)、微粒子酶免分析法(MEIA)或化学发光法(CIA)等,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是ELISA和CIA。
早期的放射免疫法(RIA)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缺点是操作复杂、标记物不稳定、对人体及环境造成放射性污染。逐步发展起来的有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CIC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TRFIA)、微粒子酶免疫分析(MEIA)及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3]。其基本原理是将酶与抗体或抗原结合成酶标记抗体或抗原,在酶标抗体(抗原)与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完成后,加入酶的相应底物,通过酶对底物的显色反应,对抗原(抗体)进行定位、定性或定量的测定分析,上述各种方法只是标记物和吸附表面的不同。固相放射免疫法(SPRIA)灵敏度高,比ELISA法的灵敏度高20倍,检测生物活性物质可达pg水平,但因对环境造成污染,同位素稳定性差等原因,已很少用于HBV标志物的检测。ELISA法特异性高,灵敏度一般认为在0.05 ng/ml水平,目前应用最广,其优点为标记的试剂无放射性危害且比较稳定,但ELISA法易受酶纯度和外界环境影响[4-5]。CICA标志物为胶体金,利用层析技术来检测抗原或抗体,优点是不需仪器,操作快速、简便,有助于减少医源性HBV感染,主要用于急诊患者创伤性操作前快速过筛检测[9]。
简述放射性污染的特点篇6
关键词 水体污染 水质 控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
The Preliminary Study of Water Pollution and Control
LI Yongyan
(He'nan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Sciences Center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Zhengzhou, He'nan 450004)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water pollution, water quality standards and other basic knowledge, and the physical processing, chemical processing and biological treatment method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expecting to wat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reality offer some help.
Key wordswater pollution; water quality; control method
1 水体污染概述
1.1 水体污染相关概念的厘定
水体是江河湖海、地下水、冰川等的总称,是被水复盖地段的自然综合体。它不仅包括水,还包括水中溶解物质、悬浮物、底泥、水生生物等。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自净能力即水体的环境容量,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功能的现象。
1.2 水体污染源
水体污染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退水。
工业废水,包括矿工废水,是工业生产过程或矿山开采、矿石洗选等过程产生的废水;生活污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包括厕所排水、厨房洗涤排水以及沐浴、洗衣排水等。其来源除一般家庭生活污水外,还包括集体单位和公用事业单位排出的污水;农业退水,主要指农作物栽培、牲畜饲养、食品加工等过程排出的废水。
1.3 水体主要污染物
1.3.1 物理性污染
(1)悬浮物污染。废水中的细小固体或胶体物质使水体污染,透光性下降,降低了藻类的光合作用,限制了水生生物的正常活动。(2)热污染。指热水排入水体使地表水升高。水温升高促进了水生植物的繁殖,加速水体富营养化的过程。同时使水体溶解氧降低,水生生物呼吸加快,耗氧增加等。(3)放射性污染。水肿放射性污染源主要来自核试验、核事故对水体的污染、使用放射性材料的工农业生产、医院、科研等部门排放的废物。
1.3.2 化学性污染
(1)酸碱污染。酸性和碱性废水的污染,破坏了水体的自然缓冲作用,抑制细菌及微生物的生长,妨碍水体自净。同时改变了水体的pH,增加了水中的一半无机盐类和水的硬度等。(2)重金属污染。主要包括汞、镉、铬、铅、砷等,也包括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重金属,如Zn、Cu、Co、Ni、Sn等。(3)需氧性有机物污染。虽然此类污染物一般没有毒性,但若水中含量过多,它们在分解过程中造成水中溶解氧的减少,从而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正常活动。
1.3.3 生物性污染
城市生活污水特别是医院污水中含有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等,可能会引起疾病传播。
1.3.4 水质标准
与引起污染的三类污染源相应,衡量水质的标准通常也包括物理性指标、化学性指标和生物学指标三方面:(1)物理性指标。包括感官指标、臭、颜色、浊度、温度、悬浮物、放射性等。(2)化学性指标。包括pH、金属离子、非金属离子和典型有机物的含量。一般用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有机碳、总需氧量等综合指标来表示。(3)生物学指标。在实际工作中常以大肠菌群为指示微生物来评价水的卫生质量。
2 水体污染控制及管理
2.1 水体污染物排放标准
为了保护水环境质量控制水污染,必须控制水体污染源,即对各种污染物允许排放的浓度作出规定。《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根据污染物的毒性及其对人体、动植物和水环境的影响,将污染物分为两类:第一类污染物系指能在环境或动植物体内蓄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利影响者。第二类污染物是指其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污染物的物质。
2.2 水体污染控制方法
水污染控制方法,又称污水处理技术,通常概括为三大类型:物理控制法、化学控制法和生化控制法。
2.2.1 物理控制法
利用物理学原理去除水中污染物质的方法称为物理控制法(physical processes),在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划分中称为一级处理法。常用的有如下方法:(1)过滤法。是常用的简便废水处理方法,通过筛网或颗粒滤料的阻留作用,出去废水中的悬浮物。(2)沉淀法。沉淀法的去除对象是污水中容易沉淀下来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一般为颗粒状的泥砂物质或者是絮体状的物质。沉淀是水中的固体物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从而与水分离的一种过程。根据水中可沉物质的性质、凝聚性能的强弱及其浓度的高低,沉淀可分为四种类型: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成层沉淀、压缩沉淀。(3)浮选法。是在水中通入空气大量微小的气泡作为载体粘附废水中微细的疏水性悬浮固体和乳化油,使其随气泡浮上水面进而分离除去的方法。
2.2.2 化学控制法
利用化学原理处理或回收废水中的污染物质,通常用于溶解性污染物。常用的如下方法:(1)中和法。用于处理酸性或碱性废水,加入沉淀剂或酸度的改变可以使一些污染物以沉淀的形式分离,加入絮凝剂有助于胶体物质的沉淀。
中和处理方法因污水的酸碱性不同而不同。对酸性污水主要由酸性污水与碱性污水互相中和、药剂中和及过滤中和三中方法;对于碱性污水,主要由碱性污水与酸性污水相互中和、药剂中和两种。(2)氧化还原法。利用氧化/还原的原理去除水中氧化性或还原性污染物的方法。污水处理中最常采用的氧化剂是空气、臭氧、氯气、次氯酸钠以及漂白粉等,常用的还原剂有硫酸亚铁、亚硫酸氢钠及铁屑等。(3)化学沉淀法。是指向被处理的水中投加某些化学药剂(沉淀剂),使之与水中溶解态的污染物直接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难溶的固体生成物,然后进行固液分离,从而除去水中污染物的一种处理方法。(4)电化学法。利用电化学原理去除水中污染物的方法。
2.2.3 生化控制法
利用微生物的生理活动将水中溶解性可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去除的方法,即生化控制法。最常用的有如下方法:(1)好氧生物处理法。利用好氧微生物来去除水中污染物的方法。它的特点是在处理过程中要始终使反应体系中维持一定的溶解氧浓度,因此所消耗的能量比较多。目前,该法主要用于城市污水等含有机污染物浓度不高的污水的处理。(2)厌氧生物处理法。利用艳阳微生物来去除水中污染物的方法。它的特点是在处理过程中不需要溶解氧,因此消耗的能量比较少。目前,此法主要用于处理含高浓度有机污染物的污水。
3 结语
为了保证人民的生活健康,我们应该从城市建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等方面的水污染源头进行控制,同时不断加强水污染控制的技术,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从源头做好水体的保护工作,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有限的水资源,保证水体能够长久有效的处于健康状态。
参考文献
[1]王岩,陈宜Z.环境科学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张振家.环境工程学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朱蓓丽.环境工程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简述放射性污染的特点篇7
关键词:燃煤电厂 ;烟气 ;治理 ;技术
0引言
SO2和 NOx是燃煤的主要污染物,也是导致酸雨、光化学污染等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对环境危害极大。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指出,相比于过去五年二氧化硫排放量要下降 8%,此外还新增了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两个约束性指标,要求减排 10% 。我国是燃煤大国,且每年有一半以上的煤用于燃煤电厂和锅炉,全国八成以上的电力资源是来自煤炭的燃烧,因此,做好燃煤电厂烟气脱硫脱硝工作是控制氮、硫排放的关键。目前,我国 SO2的排放量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控制,正在逐年降低,但 NOx排放量却呈增加趋势,部分抵消了我国在 SO2减排方面付出的巨大努力,因此,开发廉价、高效的同时脱硫脱硝工艺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现有的脱硫脱硝工艺进行了简要概述,主要包括等离子体法、氧化法、吸收及吸附法三类,其中等离子体法包括电子束法、脉冲电晕法和流光放电氨法,氧化法包括强氧化剂法和光催化氧化法,吸收及吸附法包括络合吸收法和碳基材料吸附法。
1 燃煤电厂排放的烟气组成及其影响
煤炭 ,可以说是一种“树木化石”,见证了历史上亿年的变迁 ,是自然界不可再生的资源。煤炭里富含碳、氧、氮、硫等多种元素 ,因而在燃烧后 ,会排出大量烟尘 ,其中不仅有 CO2、NO2、SO2等有害气体 ,还包括有矿物质微粒等杂质。虽在燃煤电厂配备有专用的锅炉设施 ,并在煤炭中添加相关矿物质 ,然而额定蒸发量参数较大 ,所以电厂中煤炉的排气量是其他工业用炉无法衡量的。由于燃煤温度较高 ,至少都是高于 1200℃,故都被烧成无机物。燃煤电厂配有专门的烟囱 ,煤炭燃烧后形成的污染气体及其他杂质便通过烟囱排入到大气中 ,并随着空气的流动进行扩散 ,影响周遭的环境。这些物质混入到空气中 ,会给人们造成各种呼吸性疾病 ,也会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2 燃煤电厂烟气治理的策略
燃煤电厂对烟气的治理应当以推行洁净煤技术、加强技术改造、完善企业管理为根本 ,从而降低煤耗 ,减少煤炭燃烧产生的废气。同时 ,开发高效的废气治理技术和综合资源利用技术也至关重要。比如使用效率高的电除尘器、热电联产等都是烟气治理的重要举措。燃煤电厂对锅炉烟尘的治理主要是应用各类除尘设备 ,如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旋转式除尘器等。电除尘器除尘效率相对较高 ,运行成本低 ,所以燃煤电厂多使用电除尘器。对于煤炭燃烧时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硫 ,其控制技术基本分为燃烧前脱硫、燃烧中脱硫、燃烧后脱硫。在治理烟气过程中 ,燃煤电厂应遵循“ 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综合治理”的方针 ,将治理污染、节约能源、综合利用资源有机结合 ,不仅要控制新污染 ,还要加速对老污染的治理 ,通过改进生产经营管理 ,引入先进科学技术 ,提高环保设施投资的综合效益 ,努力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根据近年来的治理经验,今后应当继续贯彻以下技术政策 :大力推行节约能源及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能源政策 ;节约能源不仅是减少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 ,也是谋求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长期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节能潜力很大。因此 ,要继续采取措施 ,大力节约能源。严格把好“三同时”关 ,控制新污染 ;依靠科技进步 ,有效的控制污染物排放,实现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资源相结合 ;挖掘潜力,提高现有环保设施运转率 ,发挥其投资效益 ;积极筹措基金 ,治理老厂污染。
3脱硫脱硝技术
煤炭中含有碳、硫、氮等矿物元素 ,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 SO2及氮氧化合物 ,严重污染空,因此需对其进行脱硫脱硝处理 ,减少这些有害气体的排放。
3.1脱硫技术
脱硫技术处理分燃烧前、燃烧中及燃烧后。燃烧前的脱硫方法 ,主要是采用物理性脱硫 ,此方法主要是针对煤炭中含有的矿物硫成分 ,利用其带磁特性 ,减少煤炭中硫元素的含量 ;而燃烧中脱硫方法 ,又称其为“炉内脱硫”,主要是利用化学反应进行。锅炉中燃煤在高温燃烧过程中 ,可添加固硫剂成分如碳酸类化合物 ,与煤炭燃烧中的含硫化合物发生反应 ,生成固体硫酸盐 ,随炉内残渣排出。而燃烧后的脱硫技术 ,简称为 FGD,是防止 SO2排放到空气中的最后一道防线。其主要有湿法、半干法及干法脱硫这三种形式 ,湿法脱硫选取强碱性溶液(如 Ca(OH)2、NaOH 等)作为 SO2的吸收皿 ,并以石膏(主要是 CaCO3成分)辅助 ,实现对SO2的强力吸收。这种方法也是目前燃煤电厂采用最多的 ,可大量吸收 SO2,尤其适合低、中、高硫煤 ;半干法脱硫 ,使用碱性粉末 ,在高温蒸发的水分环境下 ,反应生成固态干粉。其主要采用喷雾干燥法(又称 SDA)和吸着剂喷射法 ,虽说效果不如湿法脱硫 ,但其设备管理简单、运行维护较容易 ;而所谓的干法脱硫 ,即是选取颗粒状或粉状等固态吸收剂 ,利用催化反应或是在高温高压下分解成电子等方式减少 SO2。与上述两种方法相比,该方法避免废液的处理,但由于不是在水环境中,耗时多,反应慢。
3.2脱硝技术
脱硝技术实现可从燃烧中降低 NOx的生成及燃烧后对 NOx处理出发。若减少 NOx的生成 ,可通过减少锅炉内氧气的密度 ,缩短煤气在高温环境中的时间方法 ;而对 NOx的处理 ,与脱硫类似 ,可通过喷射粉末吸附、溶液内反应、催化还原等方法 ,另其还可使用电子束处理。吸附粉末可选择具有良好吸附性的活性炭 ,并与 NH3组合使用 ;溶液内反应与 SO2类似 ,选择强碱性溶液 ;另由于 N 这种元素的化合价有多种 ,可通过催还原剂对 NOx处理 ,使其变为无公害的 N2。电子束处理 ,即利用电子束光照射 NOx气体 ,得到具有强氧化性的 OH 基、氧原子等 ,对 NOx氧化 ,生成硝酸 ,然后与NH3反应 ,生成无污染的硝酸盐。由于该方法对技术要求较高且有待进步考察 ,目前并未大力推广。
4脱硝脱硫技术的发展
方向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能源的需求量必然会上升,从而使得能源的消耗量也急剧增长!能源时代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健康。因此,脱硝脱硫技术必然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它的前途不可限量,这不仅是因为它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更重要的是它迎合了目前人们亟需解决环境污染的需要。那么,它究竟会朝着什么方面发展,在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呢?毫无疑问,其理论研究将会更加深入,因为理论是技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完善的理论面前,烟气脱硝脱硫在技术上将会取得重大的突破。其次,烟气脱硝脱硫技术在设备上将更加完善,在节约成本,保障安全,增加效益方面也取得更大的成就,最后,烟气脱硝脱硫技术将很快被投入市场,在中小锅炉上发挥其不可忽视的作用,并实现其高效"低耗和便利的特点。
5结束语
本文就燃煤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处理予以总结。通过加大对废气处理 ,减少排污量 ,提高技术管理应用水平 ,实现经济收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瑛.煤质变化对电厂安全经济运行的影响及对策[J].煤质技术,2007.
简述放射性污染的特点篇8
关键词:氡气;放射性;室内环境;防治;材料。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indoor radon harm, source, measuring method, control measures and control.
Keywords: radon; Radioactive; Indoor environment; Control; Materials.
中图分类号:TU83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在人们生活的环境中,分为室外环境和室内环境。象居住、办公、学习、医疗、娱乐、体育、交通工具等人们生活、工作、社交和活动的密闭场所,都可称为室内环境。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人们在室内环境中所处的时间越来越长。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室内装修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因此又带来对室内环境的污染。室内环境质量的好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室内环境污染包括物理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室内氡气的污染属于物理性污染,是一种放射性污染。
2 来源
氡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凡有空气的空间就有氡及其子体的存在,氡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约为3×10-6Bq/m3,陆地大气中为4.4 Bq/m3,海岸边大气中为0.37 Bq/m3,土壤中的氡气浓度平均为7400 Bq/m3。氡(Rn)是一种放射性元素,且是无色无味的惰性气体,氡有几种同位素,Rn222、Rn220、Rn219分别由不同的镭同位素Ra226、Ra224、Ra223衰变而来,镭同位素Ra226、Ra224、Ra223又分别由铀-238(U238)、钍-232(Th232)、铀-235(U235)衰变而来。Rn222的半衰期为3.82天,Rn220的半衰期为54.5秒,Rn219的半衰期为3.92秒。氡-220、氡-219等同位素在自然界中的含量比氡-222少得多(低3个量级),因此,几种氡同位素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氡-222,即氡-222对人体的危害最大。
3 危害
氡对人的危害主要是氡衰变过程中产生的半衰期比较短的、具有α、β放射性的子体产物:钋-218、铅-214、铋-214、钋-214,这些子体粒子吸附在空气中飘尘上形成气溶胶,被人体吸入后,沉积于体内,它们放射出的α、β粒子对人体,尤其是上呼吸道、肺部产生很强的内照射危害。人类受到氡气伤害的主要原因是在室内氡浓度偏高的情况下长时间停留。长期的体内照射甚至会导致肺癌和支气管癌等。据估算,人的一生中,如果在氡浓度为370Bq/m3的室内环境中生活,每千人中将有30~120死于肺癌。氡的α射线会致癌,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认的19种致癌因素中,氡为其中之一,是除吸烟以外引起肺癌的第二大因素。 人类每年所受到的天然放射性的照射剂量大约2.5~3mSv,其中氡的内照射危害大约占了一半,因此控制氡对人的危害,采取防氡、降氡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应积极展开。
4测定方法
目前广泛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瞬时检测法和累计检测法。测量结果的表述主要采用单位体积的活度(Bq/m3)。也有一些进口仪器采用Bq/L为单位。
《环境空气中氡的标准测量方法》GB/T14582-93中规定了可用于测量环境空气中氡及其子体的四种测量方法,即径迹蚀刻法、活性炭盒法、双滤膜法、气球法。
径迹蚀刻法投资少,技术操作简单,同时可多布点,但取样测量周期太长,布放时间不少于30天,探测下限为20 Bq/m3。适合长期检测评价,不适合工程验收检测。活性炭盒法可利用低本底γ能谱仪(无机建筑材料及装修材料检测放射性时所用),投资少,同时可多布点,取样测量周期适当,放置时间为3~7天,探测下限可达6 Bq/m3。但为被动取样,受空气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大,检测须积累经验。双滤膜法为瞬时取样,探测下限可达6 Bq/m3。方法测量灵敏度高,为主动取样,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少,节省时间。但瞬时取样的代表性差,投资较高,不太适合工程验收检测。气球法也为瞬时取样,探测下限可达2.2 Bq/m3。方法测量灵敏度高,为主动取样,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少,节省时间。但瞬时取样的代表性差,操作比双滤膜法复杂,不太适合工程验收检测。
5控制措施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是我国第一部控制室内环境污染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要求Ⅰ类民用建筑工程室内氡浓度必须小于等于200 Bq/m3;Ⅱ类民用建筑工程室内氡浓度必须小于等于400 Bq/m3。我国卫生部1996年颁布的《住房内氡浓度控制标准》GB/T 16146规定,现有住房室内空气中氡的行动水平(达到此水平建议采取干预行动以降低室内氡浓度)为200 Bq/m3。另外在《地下建筑氡及其子体控制标准》GB 16356—1996中对地下建筑中的氡及其子体控制也已有规定。2002年11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卫生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中控制氡浓度的行动水平为400 Bq/m3。
用作工作或居住的地下室、别墅、封闭性较强的建筑、带空调的房屋、使用矿渣水泥和灰渣砖的建筑,应当重点进行室内氡浓度的检测。
6防治
(1)加强通风换气。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降低氡的危害最好的办法是通风,特别是在冬季也一定要保证适当的通风,以降低室内空间的氡浓度,减少氡对人类的危害。
(2)防止室内氡浓度过高的根本性方法在于加强建筑选址的放射性评价。建筑工程应避开氡异常的地质环境,或采取处理措施减少地质、土壤环境产生的氡。如根据民用建筑工程场地土壤氡浓度或土壤表面氡析出率测定结果来决定是否采取建筑物底层地面抗开裂措施;或按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中的一级防水要求,对基础进行处理;或按照国家标准《新建低层住宅建筑设计与施工中氡控制导则》GB/T 17785-1999的有关规定,采取综合建筑构造防氡措施。对工程场地土壤是否可作为工程回填土使用也有要求。
(3)防止室内氡浓度过高的另一个根本性方法是对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的卫生监督。要控制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的放射性比活度。只要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符合国家限值要求(《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2010),由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释放出来的氡,就不会使室内的氡含量超过规定限值。
参考文献:
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
简述放射性污染的特点篇9
[关键词]环境监测
中图分类号:T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323-01
一、环境监测的作用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是执行环境保护法规的依据,是污染治理、环境科学研究、规划和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是环境保护的“耳目”。环境保护离不开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以环境为对象,运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技术手段,对其中的污染物及其有关的组成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和系统的综合分析,以探索研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
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系统,人们只有获取大量的环境信息,了解污染物的产生过程和原因,掌握污染物的数量和变化规律,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规划和环境管理目标,完善各类环境标准、规章制度,使环境管理逐步实现从定性管理到定量管理、浓度控制向总量控制转变,而这些定量化的环境信息,只有通过环境监测才能得到。
环境监测业务的主业包括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应急监测、执法监测、减排监测、重大环境专项调查与监测工作等。其工作的目标可以说是要实现“三个说得清”:即真正说得清污染源状况、说得清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说得清潜在的环境风险。
要说清污染源,为环境环保工作控制污染源头、抓好污染防治,为执法监督等依法行政行为提供基础和依据,应提高监测数据的有效性、代表性,要在孤立的、单次的监测数据中找到排污规律,要依托污染源在线系统,准确核定在线监控数据的有效性、建立在线监控数据库并进行深入分析。
客观科学反映环境质量、说清环境质量问题,是科学评价环境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实施各项环境决策的前提和基础,也体现环保工作保障人本民生的要求。
二、环境监测的目的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主要是通过提供环境质量现状数据,判断是否符合环境质量标准。也可以通过环境监测评价污染治理的实际效果;
(2)根据环境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点,追踪、寻找污染源,为实施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3)收集环境本底值,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供科学数据;
(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制定、修订环境法规、环境标准、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服务;
(5)揭示新的环境问题,确定新的污染因素,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科学数据。
三、环境监测的分类
环境监测可按监测目的或监测介质对象分类,也可按专业部门分类。以下按监测目的分:
(1)监视性监测(常规监测或例行监测)
是指对指定的有关项目进行定期的、长时间的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这是监测工作中量最大、面最广的工作。
监视性监测包括对污染源的监督监测(污染物浓度、排放总量、污染趋势等)和环境质量监测(所在地区的空气、水质、噪声、固体废物等)。
(2)特定项目监测(特例监测或应急监测)
根据特定的目的可分为以下四种: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和咨询服务监测。
(3)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
研究性监测是针对特定目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高层次的监测。例如环境本底的监测及研究;有毒有害物质对从业人员的影响研究;为监测工作本身服务的科研工作的监测,如统一方法以标准分析方法的研究,标准物质的研制等。这类研究往往要求多学科合作进行。
按监测对象分类可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与生态因子监测、噪声和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放射性监测、热监测、光监测、卫生(病原体、病毒、寄生虫等)监测等。
四、环境监测的特点
(1)综合性 环境监测的综合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监测手段: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等一切可以表征环境质量的方法。监测对象:包括空气、水体(江、河、湖、海及地下水)、土壤、固体废物、生物等客体,只有对这些客体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确切描述环境质量状况。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综合分析时,需涉及该地区的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情况,因此,必须综合考虑才能正确阐明数据的内涵。
(2)连续性 由于环境污染具有时空性等特点,因此,只有坚持长期测定,才能从大量的数据中揭示其变化规律,预测其变化趋势,数据越多,预测的准确度就越高。因此,监测网络、监测点位的选择一定要有科学性,而且一旦监测点位的代表性得到确认,必须长期坚
简述放射性污染的特点范文
本文2023-12-15 17:25:56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4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