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网络文明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2-15 17:25:59浏览:276

大学网络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大学网络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篇1

在园林建筑行业不断进步的同时,信息网络技术也迅速普及,在园林施工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且取得了显著成果。我国起步较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对新型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较低。如思想上不重视、技术投入不足、新功能未能得以实现等,以至于虽建立起了数据库,但难以发挥实际作用。再加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园林施工越来越复杂,网络技术的应用已是迫在眉睫。

2新型网络技术在园林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1)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往往会将自己的审美观和意图在设计图中体现,而这一切要以大量的调查资料为基础。

包括工程规模、布局图片等,都需要通过计算机加以分析,提前将设计效果进行初步展示。在此过程中,如若发现某些缺陷或需要更改处,可及时调整方案。现代化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可将设计效果更加精确地展示,使得设计方案的修改更加方便,同时方案的可行性更高,大大降低了施工中的风险。

(2)园林功能多样,除了实用,还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以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精神文化需求。

可从布局方式、景观划分、假山置石等多方面进行设计,所以在有限的空间内,有必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对实际自然条件进行分析,然后制定出科学的规划方案。包括建筑、植物分布以及各个景点之间的联系等,将理想的园林景观模拟出来。大致流程通常是先采集信息资料,然后输入计算机分析整理;由专业软件将这些分析结果转化为园林建设底图,初步设计施工方案;设计人员根据工程要求绘制出设计轮廓,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此构建三维立体模型;同时还要考虑空间结构和环保问题。先进的设计思想和新型网络技术的结合,增强了设计的科学性,也体现了人文情怀。当前技术日臻成熟,利用数字化虚拟技术可实现设计方案到最终成果的转化。

(3)图像处理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功能之一,新型网络技术的图像处理功能更加强大,可实现图像的后期处理。

然后用彩色激光打印机将图样打印出来,再利用计算机的特殊滤镜功能完成图像的艺术效果分析。如有不满意之处,可及时修整。人们对园林的要求越来越高,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视觉欣赏,更需要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全面考虑并注重细节,对温湿度进行最恰当的设计,如此才能使园林建设既满足人们欣赏娱乐的需要,又能起到改善空气、保护环境的效果。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使最终设计更加规范标准。

(4)在设计方案经过多次调整后,可使用投影仪演示设计成果。

设计理念、园林功能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三维动画相结合,并在其中插入图片音乐,最终将清晰直观的园林设计画面进行立体地展示。网络技术打破了空间限制,可实现各种文件的远距离传输,同样可将设计成品传输至异地,加强异地交流合作。

3关于信息网络方案的实际应用分析

3.1实例工程

某市新区规划中有一片空地,面积为25000m2,计划在此建一座现代化园林。既能吸收工业废弃,净化城市空气,又能供市民娱乐休息。资金有限,但又要保证园林质量,并体现独特之处。最终决定将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于设计施工中,提前根据各项资料合理地设计信息网络方案。

3.2信息网络方案

其优势有很多,如直观性强,可将园林全貌进行直观展示;内容详细,主次分明,表达的有条不紊;能够根据建设要求对所需资源和施工时间进行分析预估,把握后续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并实时对方案进行调整;计算机的绘图和运算速度快且精确度高,可缩短编制时间。另外关键作业的施工进程能够有所提升,进而缩短工期、节约成本。编制信息网络方案通常要经过3个环节,先确定目标,然后分解项目,列举明细表。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原理有两点,一是利用网络形式来表述园林工程的各个阶段,并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展示;二是使用图解模型及相关计算方法所计算出来的计划关键工作,在时差改进的网络计划基础上,实现了更加有效的监督控制。

3.3信息网络方案在园林施工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与普通方案相比,信息网络方案应用于园林施工中可节约很多成本。由此可见:通过信息网络方案的贯彻可以强化园林建设施工单位的管理权威,保持建设施工的资源管理的均衡状态。信息网络方案能够成为园林广场建设施工的管理方面的核心管理方法,这种方案不断地将园林建设施工单位的管理推向理想的顶端,使得单位更具有园林建设施工的活力。

(1)信息网络方案的实施,能够真正的管理好时差,从整体展开,规模管理,合理地管理好物资,使得资源均衡、施工人员能够在时间以及空间的角度分配好自己的工作,每种资源在相应的程序中都得到合理的分配和使用,在一定意义上缩短了工程的周期,取得的经济效益显著。

(2)如果刚开始的信息网络方案有效,(假设信息网络方案均衡),且达到系统的平衡效果,对某一单位的建筑施工程序进行系统的管理,周期明显缩短,相对普通方案节约了1/4的时间。与此同时,信息网络方案的实施,还增加单位信息网络方案的信度,使得整体的交工时间得到保障。

(3)将园林划分为3个区域,既使网络总图清晰,易于观察,又增加了计划的灵活性,便于单体计划的修改。这与园林建筑施工中变化较多的情况相适应。

4结束语

园林建设是城市未来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对园林必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必须在园林施工中引进新型网络技术,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能够及时调整不足,以降低施工损失。

大学网络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篇2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情报;档案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5-0216-03

图书、情报、档案互为边缘性学科,三者的一体化建设一直是图书情报档案领域众多学者探讨的热点。当今社会已经发展到信息时代,信息资源共享的呼声越来越高,网络环境为三者的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可能和契机,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因此关于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的研究掀起了一股新的学术浪潮。本文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的,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的概念

图书、情报、档案的一体化建设,说到底是一种竞争性的互补关系,即各种要素通过竞争冲突,不断地寻找、选择自身的最优功能点,在此基础上进行互补匹配,打破图书情报档案之间的层层壁垒,加强三者之间的协调与合作,通过网络共建、资源共享、分布式收藏、远程存取等手段,实现信息、信息人员、信息技术、信息设备、信息标准等各种要素之间的匹配与磨合,为用户提供集成的一站式服务。

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通过远程登录、链接等方式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真正意义上实现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在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应以网络为平台,建立以国家图书馆、情报中心、档案馆为节点,以省市图书馆、情报中心、档案馆为网点,以各基层单位图书馆、情报中心、档案馆为成员,最大限度地实现图书、情报、档案三大系统之间的文献资源的交流与共享[1]。

二、网络环境下影响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的主要因素

目前中国的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还处于初级的摸索探索阶段,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模仿,因此在此过程中必然会遇到重重困难和阻挠,主要有管理因素、利益因素、技术因素、人才因素等等。

(一)管理因素

目前,中国的图书、情报、档案管理机构各自为政,隶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互不联系或者联系很少,给网络环境下三者的一体化建设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例如各级图书馆基本隶属于教育部和文化部,各级情报所基本隶属于科技部,各级档案馆基本隶属于国家档案局。这种局面造成了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缺少一个总的、能够统筹全局的常设管理机构,这种管理机构能独立行使跨系统、跨行业的一体化建设职权,能够制定全局性的发展规划和整体化管理,能够制定一体化的标准,能够解决三者一体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领导的态度和决策直接影响着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的进展情况。目前,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还没有引起图书馆、情报机构、档案馆的领导足够的重视。这就造成了三者在一体化进行中缺少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有力支持,在一体化建设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阻挠不能够有效的解决,很容易停滞不前甚至夭折。

(二)利益因素

中国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研究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至今已经有三十年左右的历史。虽然在此期间中国图书情报界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多角度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成果,但是仍然没有探索出一套合理的利益平衡机制。这已经成为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的主要瓶颈,严重制约着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的进程。

国外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他们推行了一种双轨运行机制,这种机制采用市场机制和公益机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各参与方要签订协议用以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和收益,谁投入谁受益,多投入多收益,从而激发各参与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一旦某个参与方需要信息资源时,有条件的其他参与方都必须向其无条件地提供所需信息资源,所有的参与方都必须分担机制运行中所需的资金和费用 [2]。

(三)人才因素

目前,由于中国图书馆、情报机构、档案馆各自为政,相互联系很少或者基本没有联系,导致了工作人员只熟悉和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知识,对其他相关的边缘性学科知识没有了解或者知之甚少。这种局面导致了他们对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缺少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不仅需要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方面的专业人才,还需要懂得计算机技术的技术型人才。因为在一体化过程中,涉及到数据库的建设与维护、网络的建设与维护、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共享等等。因此,培养这方面人才的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必须开设合理的、完善的课程,不但要开设图书馆专业课程、情报专业课程、档案专业课程,还要开设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计算机课程,以完善相关人才的知识结构,为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提供和储备足够的人才。

三、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网络环境下,虽然在进行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挫折和困难,但是我们毫不气馁,经过众多专家学者的努力,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仍然探索出了一条合适的道路。只要我们从以下几方面重点着手,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一)大力培养专业的、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

在网络环境下,要想顺利地进行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必须要有一支这方面的专业的、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队伍。这是真正实现一体化建设的人力保证。高校在培养图书、情报、档案人才时,在学科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上应该积极探索出一条培养这方面人才的路,以满足社会的需要。例如图书馆学系在开设图书馆学专业课程之外,还应该以选修或者必修的方式开设情报学、档案学的部分课程。

中国在这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2005年武汉大学信息管理系首开新河,开办了以图书、情报、档案三位一体的高校硕士研究生班。所有的研究生都必须学习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的课程,这不仅丰富和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还充分体现了图书馆学、档案学、情报学并不是三个孤立的学科,三者融会贯通,相互影响,为网络环境下进行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提供了优秀人才[3]。

(二)搭建网络化的发展平台

目前,关于为实施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搭建网络化的发展平台方面的研究比较多,他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这一问题,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王强、阮湛钧、续雪瑾,在其论文《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必然性及实施问题探讨》写道:“以网络为平台,建立以国家图书馆、情报中心、档案馆为节点,以省市图书馆、情报中心、档案馆为网点,以各基层单位图书馆、情报中心、档案馆为成员,最大限度地实现图书、情报、档案三大系统之间的文献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各系统以其所拥有的信息资源的组织、转换与开发为主要任务,共建电子信息资源体系。这样,图书、情报、档案所包含的信息都可以融入到一个虚拟的世界之中进行一体化管理。”[4]

结合众多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要想搭建网络化管理平台,必须从资金、技术、人才等各方面都要提供足够的保障。国家、地方各级信息机构要有足够的认识,有纵向联合和横向联合的意愿。国家图书馆、情报所、档案馆站在信息机构的最顶端,应该建立一个总的部级网络化管理平台;各省、各地市级信息机构根据自己的地方特色建立独立的网络化管理平台。部级网络化管理平台和地方级网络化管理平台通过超链接等方式连接起来,信息用户可以通过自己所在的网络化管理平台链接到其他网络化管理平台,从而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

(三)构建一体化模式

关于如何构建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的模式,很多专家学者都有深入的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李莉。李莉认为实现一体化的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从上至下建立一个完整的图书、情报、档案‘三位一体’的体系,这种体系既是图书馆,又是档案馆,也是情报研究所,它既收藏图书、档案又提供情报信息;二是从宏观上实现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微观上仍保持三者主体制,只是通过三者的横向联系与协作,组成统一的网络;三是三种形式并存,有专门机构进行协调[5]。

结合众多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必须利用网络这个优势,把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放在网络这个大环境下进行,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

各级信息机构都应该把馆藏资源数字化、网络化,从而为实现一体化建设奠定基础。国家图书馆、情报中心、档案馆作为全国的信息机构,站在信息机构的最顶端,担负着全国信息资源建设的任务和责任,应该建立部级网络信息资源中心;各省级图书馆、情报所、档案馆应该汇集本省的高校图书馆、省图书馆、档案馆、情报所的信息资源,建设具有本省特色的信息资源,建立省级网络信息资源中心;市县级图书馆、情报所、档案馆作为基层信息部门,应该收集具有地方特色的信息资源,建立市县级网络信息资源中心。这些信息中心通过纵向联合和横向联合,达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从而真正意义上的实现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各级的网络信息资源信息交流的途径(见下页图1):

其中,各级网络信息资源分别由各级的图书馆、情报机构、档案馆的网络信息资源共同构成,为信息用户提供信息服务。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流(见下页图2)。

四、结语

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的实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必将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完善到完善的每一个转折,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同时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图书、情报、档案参差不齐的现状,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的模式和步骤也不是单一的,必将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杨锋.信息社会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实施途径探讨[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4):22-24.

[2] 李群.信息时代图书、档新乡教育学院学报案、情报一体化管理在欧美的新趋势[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6,(5):68-69.

[3] 陈明艳.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 SWOT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4):77-78.

[4] 王强,阮湛钧,续雪瑾.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必然性及实施问题探讨[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5):84-86.

大学网络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篇3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 网络互连设备配置与应用 课程开发 实施

[作者简介]戴微微(1978- ),女,辽宁绥中人,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吉林 吉林 13202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5-0156-02

现代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劳动力。必须对“解决综合性实际问题”进行学习,学习往往涉及多领域、多学科内容,包含技术、社会甚至环境等与工作过程相关的方方面面。因此,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必须打破传统学科系统化的束缚,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本文以“网络互连设备配置与应用”课程为例,说明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

一、课程定位

“网络互连设备配置与应用”是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培养中小型企业网络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与维护的网络工程师,培养学生的中小型企业网络规划能力、网络设备的配置与调试能力、网络管理与维护的能力。课程定位充分考虑就业市场的需求,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瞄准职业并落实到具体工作岗位。一次岗位为网络工程师,大部分学生经过学习成为网络工程师,主要从事中小型企业网络组建及一般性的网络维护工作。晋升岗位为网络专业人员,少部分学生经过深入学习达到专业水平,主要从事大型网络的组建与维护工作。发展岗位为网络专家,个别学生经过一两年工作积累,达到专家水平,为具有特殊要求的电信运营商提供专业人员。要实现培养目标,就必须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

二、课程开发思路

1.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要想实现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开发就必须熟悉课程所面向的工作岗位和岗位群的工作过程,教师利用下厂实践的机会,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现场访谈法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对于网络组建行业的从业者来说,典型工作任务是网络需求分析—收集资料—制订网络规划方案—制订工程施工计划—网络设备选型—绘制网络拓扑图—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网络性能测试及验收—网络运行管理及故障排除。根据网络类型的不同,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也不同。具体实施过程中,邀请合作企业的网络专家对课程的开发过程进行把关。

2.行动领域归纳。在对典型工作任务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能力整合将典型工作任务加以归纳形成行动领域,并分解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3.学习领域转换。学习领域是经过系统化教学处理的行动领域,以典型企业网络组建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围绕实践过程的需要选择、组织和学习理论知识,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

4.学习情境设计。以组建不同规模网络任务为载体,以企业网络组建的典型工作过程重组课程内容,充分考虑学校的教学资源、师资情况及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了三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企业网络组建的工作过程,根据完整的思维过程,即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六步法设计各学习情境工作任务。每个情境的工作任务逐渐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

三、项目教学实施

1.教学内容。基于用户需求,为某企业组建小型办公网络,为员工提供上网了解市场商品信息、收发邮件的平台,部门之间可以实现高速访问。

2.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采用项目教学法、小组协作学习、角色扮演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项目教学法。课程三个教学情境的教学活动中,将每个学习情境作为一个项目进行教学,以学生小组为团队,每组6人,共同完成网络规划方案的设计、局域网组建、广域网接入、无线网络组建、设备测试与故障诊断、任务评价等。在实施过程中,学生都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在项目教学中,要求学生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网络规划的方案和实施的分工,训练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学生随着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每个细节的基本要求,发挥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

小组协作学习。主要目的是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将学生分为5~6人的小组,模拟企业网络组建工作中的项目组,共同完成项目的网络规划方案的设计、设备选择与配置、故障诊断与排除。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既能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角色扮演法。模拟企业的机构,学生和教师分别扮演企业的部门经理和工程监理。在每个学生小组中,由技术好、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项目经理,其他学生为项目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共同完成各学习情境中的网络的组建与维护。

引导文教学法。通过教师对教学项目的设计,借助专门教学文件,通过工作计划和自选控制工作过程等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使得教学更科学化。主要实施步骤:获取信息,学生得到由教师提供的项目工作内容、网络规模、网络设备的型号及功能、网络接入种类及标准等,回答教师布置的引导问题,为下一步做好充分准备;制订计划,绘制网络拓扑图,选择组建网络所需的设备,IP地址规划,制订工程进度计划;作出决定,教师倾听学生对网络组建方案的决策,引导制定科学、正确的决策;实施计划,学生团队完成网络组建中的设备连接与配置,同时检验计划的合理性,对计划不断完善;控制,学生对完成的学习情境项目进行自我测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评价,采取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公正的评价,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教学过程。确定角色定位后,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个阶段,分阶段完成学习领域的学习。

第一阶段,项目准备(资讯)。情景一,大仝公司领导到我公司介绍并洽谈项目内容,双方相互了解各自关心问题。该公司决定我公司为其组网;情景二,我公司成立项目组,项目经理获得任务,与该公司领导沟通并实地调研考核,获取项目资料。第二阶段,项目分析(决策、计划)。情景一,项目经理介绍项目背景与项目需求,统一认识项目需求,进行工作分工;情景二,在统一认识项目需求的基础上,经讨论研究,项目组将项目工作划分为六个任务,即网络规划、局域网组建、广域网接入、无线网络组建、网络故障排除、测试验收;情景三,项目经理下发任务单,项目组成员准备实施。第三阶段,项目规划(实施)。情景一,项目组分三个单元内容进行网络规划。IP规划设计、拓扑图绘制、网络设备选择;情景二,提交网络规划方案至大仝公司审核,该公司提出主干网络采用的超五类双绞线不能满足公司的网上业务量需求扩大时的网速需要,应换成六类双绞线;情景三,修订网络规划方案,再次提交确认,审核通过;情景四、项目经理根据网络规划方案制订项目实施计划。第四阶段,项目实施(检查)。情景一,项目组按照进度计划进行项目实施;情景二,大仝公司总经理作为公司的最高级官员与项目总监沟通,希望计算机使用固定的数字最小的IP地址,项目总监向总经理保证这不成问题;情景三,项目组成员重新将总经理的计算机配置成使用静态IP地址,并将地址排除在DHCP服务器分配的地址范围外。第五阶段,项目验收(验收)。情景一,项目组如期向大仝公司提出验收申请,递交相关资料;情景二,大仝公司员工在验收过程中发现上网时会出现下载中断、网页无法打开、在线多媒体流突然中断等现象;情景三,项目组成员迅速开始分析并排除故障,验收通过;情景四,验收人员继续验收其他方面,验收全部通过。

四、课程考核方案设计

课程考核重在考核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习和训练情况,主要目的是督促和激励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目标要求的技能。因此,课程考核成绩不能以试卷的形式得出,而要突出强调技能的操作,充分体现综合应用能力,加强形成性考核。评定每个小组得分的同时,要对组内的每个成员分别给出评价,如责任心、知识点掌握情况、学习态度、团队协作精神、完成作品态度等。这种评定方式会使平时表现突出的喜欢动脑筋的学生成绩遥遥领先,对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得以警告,能促进有领导才能的学生浮出水面,使他们更加自信,在成功中得到心灵上的满足和成就感。对投机取巧、华而不实的学生也是一次很好的挫折教育,帮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道路上树立起正确的坐标,纠正他们错误的学习态度、工作态度以及生活态度。

五、课程实施过程急需解决的问题

要想全面贯彻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思想,必须提供能满足课程教学需要的实训室。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学生专业课上课的教室是实训室,校内实训室应是“教学工厂”,突出其教学功能和学习功能,为课程服务。学校要加强实训室、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真正实现教室和实训室一体化教学。

开发适合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材迫在眉睫。在学科体系下,教师和学生使用一本教材。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材不可能统一,因为各学校使用的网络组建设备型号不同。目前没有一本教材能够完全满足教学需要,必须将现有的教材内容按照岗位工作过程及职业成长阶段序化,编写以学习性工作项目为核心的教材。

要以业界主流公司的技术标准为依托,加强学生课外的实践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要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企业实践活动及课外实践活动,如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兼职教师所在企业正在承担或已经完成的网络工程项目,加深学生对企业工作岗位的了解,清楚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现场环境、设备配置、网络调试与维护的流程。再如,吸收部分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小组,参与对企业的服务项目,在实战中巩固知识、强化技能、积累职场经验,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素质。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的开发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了真实的企业情境,强调探究性学习、互动学习、协作学习等多种学习策略,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倡导将“要我学”改为“我要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学生学习积极性极高、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徳)劳耐尔.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戴颖达.基于就业导向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教育,2010(24).

[4]应力恒.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2008(17).

大学网络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篇4

关键词 说课 信息安全 教学 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本课程为信息安全专业职业岗位课程,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规划,坚持以行动任务为导向,工学结合培养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从事网络安全方案设计、网络操作系统安全部署、网络维护、信息安全管理等相关工作。本文从课程定位与目标、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组织与实施、实践条件与教学效果、教学队伍、教学改革与特色创新七个方面对课程进行详细的阐述,对教学理念进行符合高职教学规律的深层次的梳理。

1 课程定位与目标

1.1 岗位需求(如图1)

1.2 课程定位

信息安全基础是高职高专3年制信息安全专业的一门必修职业基础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一学期开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引领专业课程体系的作用,其后续课程为安全防护工具、服务器安全防护和防火墙配置应用。

1.3 课程学习目标

(1)学习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掌握网络安全防护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2)职业能力目标。了解我国网络安全状况和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熟悉网络安全防护项目的实施过程和要领,能够熟练进行客户机和服务器加固操作,能够设计和实施中小型网络的安全防护方案,了解大型网络安全防护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要领。

(3)职业素养目标。通过项目设计培养学生的统筹规划能力和工程文档编写能力,通过项目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2 课程设计

以培养学生从事网络构建、网络管理与维护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为中心来组织教学。信息安全基础的课程开发流程:市场调研与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 确定相关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 归纳行动领域 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 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子情境设计 课程教学资料建设 实际教学检验。为了保障课程与技术发展相一致,建议完成每个教学周期后,课程组均要依据以上课程开发流程对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进行修订。

3 教学内容和组织

3.1 教学内容选取

根据当前网络安全项目的规模,可将网络安全防护客户划分为普通网络用户(ADSL接入)、中小型网络和大型网络,由此根据教学单元设计内容涉及信息安全基础知识、信息系统安全体系、信息加密技术和网络安全实用技术方面来确定网络安全防护学习领域的学习情景如图2。

3.2 教学内容子情境设计组织

(1)普通网络用户安全防护学习子情境设计如表1。

(2)中小型网络安全防护学习子情境设计如表2。

(3)典型校园网全防护学习子情境设计如表3。

4 教学组织实施与重点难点

4.1 教学组织实施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工作学习。在任务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情境学习中,要求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同学担当组长,组长的职责是负责全队的组织协调,分配任务,组织讨论,提交实践报告,成果演示录像呈现,给其他组员评分等。

在具体实施教学过程中,本课程组把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中的六步行动过程总结为教学中的四个环节:任务明确、教师示范、学生实践、展示评价。在这四个环节中,分别把握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任务,顺利完成教学和对学生的训练。

4.2 教学重点

普通网络用户安全防护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由教师首先讲解并演示Windows XP的安全防护操作,学生先学后做;教师指导学生进行Vista安全防护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学生边学边做;教师组织学生自主进行Windows 7安全防护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中小型典型网络的安全防护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由教师讲解典型网站安全防护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学生先学后做;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典型网吧安全防护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学生边学边做;教师组织学生自主进行典型企业网络安全防护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4.3 教学难点

网络安全防护工程方案的设计与实施:通过Windows XP、Vista、Windows 7、典型网站、典型网吧和典型企业网络安全防护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掌握一般网络安全防护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5 课程考核标准与教学效果

6 教学队伍

本课程教学团队现授课教师有7人,专业学术带头1人,专职教师中副教授2人,讲师3人,助教1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2人,在读硕士3人,“双师素质”教师达100%以上;网络架构工程师1人共同实施;达到理论实践的紧密结合,理论支撑实践操作的提高,实践技能验证理论的指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本课程在建设过程当中逐步形成了一支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师资配置完善、梯队建设良好、结构比例相对稳定的教学队伍。

7 教学改革创新与努力方向

7.1 教学改革创新

本课程采用校企合作、“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由本院与蓝盾股份有限公司紧密合作,组建蓝盾信息安全实验室,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的一致性。

本课程采用:模块课程模式项目(任务)课程模式活动课程模式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

考核方式的改革创新

评价依据:过程技能考核+笔试 摒弃了传统的一卷考核方式,更加关注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评价,创新性地采用了专业交流的方式,通过师生对专业问题面对面的探讨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考查学生专业能力。

7.2 努力方向

完善教学课程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建立题库迎合学生考取认证;丰富项目案例资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结构,培养并形成一支教学水平高、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学队伍。

8 结语

目前,职业教育正处于日新月异的课程改革过程中,努力提升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创新体制机制,突出实践教学,深化课程改革,更新教学手段,课程说课作为现代高职教学改革的新课题、教学研究工作的新形式进一步彰显实践教学特色,必将成为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动力。

参考文献

[1] 穆惠英.高职《环境监测》课程说课设计.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1.

[2] 秦毅,齐欣.《平面处理技术》课程说课设计案例.电大理工,2011.3.

[3] 陈丽,伍善广.高职高专《药剂学》.海峡药学,2011.23(8).

[4] 秦爱梅.高职院校《3dsmax》课程说课设计.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2).

[5] 赵志雄.高职《化工单元操作实训》课程说课设计.化学工程与装备,2012(4).

大学网络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篇5

一、提高认识,全面构建学校网络文化建设

为了提高教师开展网络文化的积极性,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宣传教育,提高认识。学校充分利用集会、板报、橱窗、教师座谈会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让教师们认识到网络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向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使之步入积极、健康的轨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2、制定方案,组织实施。学校成立网络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健全学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领导体制,加强对网络文化建设的规划和组织领导,领导小组制定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将每一个活动责任到人,制定详尽的活动配档表,层层把关,分工合作,切实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开展活动,扎实推进。网络文化建设,旨在强化文明网络理念,达到校园网络文化的规范管理。针对学校实际,我们认真组织开展了文明上网序列活动。 “绿色上网周”活动,宣传遵守网络道德,倡导绿色上网; “规范管理月”活动,以“常规管理”为抓手,以“文明规范”为内容,规范教师的上网、使用行为;“文明上网年”活动,净化网络环境,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二、推行四项工程,落实网络文化工作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我们重点推行四项工程。“网络协作备课工程”、“信息化教育效益工程”、“网络教研工程”、“绿色文明用网工程”。

1、以网络资源为载体,养成协作备课习惯,实现无纸化办公。

在教师以往电子备课的基础上,我们又进行了新的探索。每位教师备好课后,学校进行汇总,把优秀的电子教案、课件上传到学校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网络备课,把优秀的教育资源整合在一起,一人劳动,大家受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以“班班通”为载体,营造网络教育教学氛围,提高学习效益。

充分发挥“班班通”在教学中交互性、情境化和共享性的优势,使教学形式更加直观、新颖、灵活、多样,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学生学习方法更加新颖、多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学习变得主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各班级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为增强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充分利用“班班通”这一现代教育媒体,利用课间、午休、自习等时间,通过观图片、读文字、看视频片断等多种方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等,并适时对学生加强管理。

学校网站开辟网上“每周一荐”、“每日一问”、班主任论坛、读书论坛等栏目,为老师、学生交流、讨论搭建平台,每周中午,同学们都利用业余时间浏览学校的网站,寻找各班级中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同学之间,班级之间,相互访问,共同提高,既增进了相互间的友谊,又提高了学生争创一流、比学赶帮的积极性。

3、以教育博客为载体,搭建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超时空”对话。

学校教师人人都建立了自己的“教师博客”,探索博客教研新模式。教研组长认真规划每期教研活动,在博客上下达通知,以便教师能在思考的基础上有所准备。教师们提前观看课例,积极准备,使教研活动不再受时间、地点、环境的限制。教师在博客里,尽情表达自己的看法,自己发的帖子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多教师的回应。让自己有更多的收获。

4、以制度建设为载体,净化网络运用环境,规范网络管理。

制度建设是学校网络文化顺利实施的有效保证,只有把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才能使学校文化达到科学化、规范化。

中心小学在以往关于计算机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修订完善《校园网管理条例》、《网络信息建设和管理》《网络安全管理》、《教师上网管理办法》、《网络安全保护制度》、《网络监管制度》、《上网审查制度》等,落实网络人人监管机制,促使教师规范上网、文明使用。

大学网络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篇6

关键词:网优;基站;质量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9-0071-02

1 基站规划建设背景与现状

随着移动用户的迅速增长,在中国移动通信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下,用户对网络覆盖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移动网络处于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多种业务并存的发展状态下,容量需求越来越大,因此,网络规划设备资源投放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经过近几年新建站以及共址站的大规模建设,在网络优化开通测试和调整优化时,发现一部分基站存在建设施工质量问题。基站工程建设施工质量问题从广义上分,有显性也有隐性,毋庸置疑的是给移动网络带来了相当大的隐患。由于无线基站建设施工质量问题,导致用户投诉以及影响道路测试考核指标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已逐步发展到影响客户感知的层面。

2 基站工程建设质量问题分类剖析

在基站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上应注意天线的方位角、下倾角、高度、位置是否正确;天线、馈线的连接是否正确;天馈线的连接质量是否存在问题等。通过对新站开通测试工作的总结和归纳,基于从网优的角度进行分析,工程施工与规划设计存在的不一致性,基站工程建设质量问题主要存在以下三大类,各类型问题剖析如下。

①基站物理数据与设计不一致。方位角度、下倾角度、天线高度与规划设计不一致详细分析如表1、表2、表3所示。

②基站天馈系统安装与设计不相符如表4所示。

③天线安装位置与设计不相符如表5所示。

3 有效提升基站工程建设质量的三个发力点

无线基站是移动网络的基本组成单元。设备的质量作为网络质量的基础,只有设备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网络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因此,在基站工程建设过程中,做好以下三个“发力点”是非常关键的。

第一,“保证人员质量”。针对基站工程建设施工人员进行规范管理,务必进行严格的安装及施工技能培训,以具备能够看懂及理解施工方案和安装说明书为基本目标,相关综合技能掌握后方可上岗施工。

第二,“保证施工质量”。基站工程建设施工现场工程人员,务必遵守规划设计方案和厂家指定的规范流程进行施工。现场做好施工督导,保证与设计方案达到一致,并切实抓好安装工艺质量。

第三,“保证入网质量”。基站建设完工,务必遵守验收规范,彻底清查各项清单,做到一丝不苟。加强及完善检测手段,保证做到堵源头,把好入网质量关,以在最后环节保证基站工程建设质量。

4 结 语

无线基站工程建设质量是网络维护和网络优化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密切关联,前者是保障,后者是升华。基站工程建设质量问题,对网络的影响是一个质变的过程,即存在建设施工质量问题的新建站投入运营后,网络质量会即刻出现恶化。因此,提高基站工程建设质量,解决移动网络潜在的隐患,做好预防工作,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问题。

据目前的状况来看,基站工程建设质量仍未能得到较好的控制和提高。现时,应着力加强提高基站工程建设与规划设计方案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并积极地推行改善及杜绝工程建设质量问题的各种手段。由于移动用户对无线网服务质量的敏感程度不断增加,因此,从根本上说,改善基站工程建设质量,实际上就是保持和改善网络质量和客户感知。

参考文献:

大学网络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篇7

热烈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我局检查指导工作,根据*办【2009】*号通知要求,现就我局档案和保密工作有关情况作个简要汇报:

一、档案工作情况

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档案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局着力抓好档案管理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使档案工作步入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各类档案的管理、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年我局档案管理工作荣获省一级称号。

1、领导重视,组织健全。一是成立领导小组,落实责任。档案工作领导小组以分管副书记为组长,办公室主任、业务档案负责人、文书档案负责人为成员;二是明确局机关各部门档案工作负责人。局机关各个股室分别指定档案监管负责人,其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细化到位。

2、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约束机制。自2004年机构改革以来,我局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重新制定了各股室的工作职责,加大了对档案调阅工作的管理,做到调阅档案由分管领导亲自审批。同时,加强了对广大干部职工的宣传教育,增强了大家的档案意识和自觉遵守档案工作制度的自觉性。通过建立健全工作职责和档案管理制度,我局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3、加强硬件建设,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为了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我局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添置了档案柜、空调、打印复印扫描一体机、照相机、吸尘器和专用电脑,极大限度地改善了档案保管条件,为档案的管理、利用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持。

4、加强软件建设,实行了科学、规范的管理。我局档案管理工作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几年来,坚持不懈地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在档案部门的指导下,机关文书材料均按照新的归档要求进行整理。二是推行各股室业务档案资料由兼职档案员预先组卷,综合档案在接收时严格把关,认真逐卷审查,对不完善的待完善后再上交。文书档案方面,20*年归档文件永久类7盒,定期类7盒,其中党群类文件3盒,行政类文件6盒,业务类文件5盒;20*年归档文件永久类8盒,定期类5盒,其中党群类文件2盒,行政类文件5盒,业务类文件6盒;业务档案方面,地籍资料目前按照省国土资源厅的要求,正在建设城镇化地籍数据库,预计年底将完成“数字国土”的基础工作;三是认真落实八防措施,坚持测量并记录库房温湿度,添置防虫、防霉药剂,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四是在正常管理的同时注重档案的开发利用,编制各类案卷目录等多种检索工具。严格按规章办理借阅手续,填写利用档案登记簿,建立了利用效果登记簿。

5、档案工作的努力方向。我局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做了一些扎实有效的基础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档案工作业务规范化要求还有不少差距。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领导,克服人员紧张的困难,加强档案建设。一是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宣传贯彻力度,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明确档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确保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抓好档案人员的政治业务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档案管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三是继续做好每年的资料收集、整理、组卷、建档、保管和开发利用工作,开创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二、保密工作情况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我局历来重视保密工作,成立了由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对全系统的保密工作统一部署安排。并强调各股室,尤其是要害股室、要害部位要认真组织本股室工作人员深入学习上级文件精神,组织安排好宣传、落实,认真开展好自查活动。

2、认真开展保密工作教育和宣传。经常组织主要人员集中学习《保密法》及有关制度,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传达保密工作会议精神,学习保密法规及文件,总结工作,布置任务,并就全局保密工作的现状及问题进行研讨,探索行之有效的保密工作方法和措施,使大家进一步明确了当前保密工作的重点、难点和工作要求,保密工作意识进一步增强,更加深入地把握了新形势下保密工作常识,提高了对保密工作的警觉性。

3、加强保密工作硬件设施的建设。各部门计算机实行专人管理,设置隔离卡,实现外网与局内网完全隔离,规范了计算机网络管理。我局局域网包括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两套网络,严格按照国家保密要求建设内、外网,每个办公室均铺设内网点,根据工作需要铺设外网点,内、外网用物理隔离卡进行物理隔离,不存在内、外网交叉接入现象。政务内网用于运行内部办公系统、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的存储管理,通过路由器和网闸接入国土资源信息专网,实现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信息共享和交换;在内部网络的建设方面,我局根椐上级要求,采用安全审计,内网安全管理、防火墙、物理隔离网闸等,在需要的内、外网点,使用硬盘隔离卡,有效的控制内、外网的数据隔离,保证内网资料的安全性;在内部网络管理方面,我局采用内网智能防护系统,以网络物理隔离为主,内网智能防护系统为辅的结构,对u盘、移动存储设备等进行安全管理,目前已禁止全局内网u口的使用,特殊情况须使用时,先对移动存储介质进行杀毒,以保证内部资料的安全性。内网智能防护系统我们选用*内网防护系统。通过与内网核心交换机相连,可实现用户桌面监控、管理、补丁分发、外设及接口管理、资产管理、接入管理等功能,对网络内的机密文件的使用情况,包抱文件的拷贝、删除、修改、上传、用邮件附件发送、用即时聊天软件传输等行为进行监控;限制和管理主机各种外设的使用。不存在在外网计算机中处理内部工作文件现象,并通过内网向县委办、政府办报送信息。同时,对重点部位都配置了“三铁”(铁窗、铁门、铁柜)、“四防”(防盗、防火、防潮、防鼠)。强化国家秘密载体治理,全面执行《国家秘密载体保密治理规定》,密件文件在收发、传阅、使用、保管和清退等各个环节做到登记明确、手续清楚,不擅自扩大知悉范围。加强计算机信息网络保密治理,坚持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有效地加强了载体的保密治理工作。

4、加强机要文件的管理,坚持双向登记制度。配备和确定了专(兼)职保密人员,逐步建立完善了保密工作制度。培训了新上岗人员,对文件及保密废资料回收销毁工作做了具体检查部署,建立了文件保密废资料登记销毁程序。及时登记、传阅、清理和回交机要文件,自查中未发现一起违法事件。

5、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的保密管理。在重要业务中要求保密工作机构进行保密治理和监督,及时组织、指导、协调开展好本单位的重大事项中的保密工作,建立健全了相关保密规章制度。在会议和活动前制定有保密工作预案,明确专人负责每次会议和活动中的保密工作,按照保密要求对参加人员范围进行了严格控制,并提出明确的保密要求,会议结束时做到了及时清场,重要会议文件印制、分发、清退、销毁等环节符合保密要求。对信息的、上网和新闻报道都严格规范的保密审查程序。

三、电子政务建设情况

实施和推行电子政务,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促进依法行政和实施政务公开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局高度重视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配备专业人员,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本着以建设带动应用,以应用促进发展的原则,全面推进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

(一)、电子政务建设基本情况

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我局电子政务建设工作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投资*余万元采购了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智能防护系统等设备,按照标准新建了中心机房,完成了政务内网网络设备配置、机房设备、系统软件安装等工作,于20*年底基本建成两套并行、完全物理隔离的网络线路,分别应用于政务网与互联网,实现了省、市、县纵向网络的互连互通。

2、应用系统建设。一是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为确保在年底前全面实现电子政务应用,进行了电子政务建设前期准备工作。目前已安装电子政务平台,并对各股室人员进行了配置,现正对各股室业务流程进行摸底。二是门户网站建设。门户网站是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政务公开的窗口。我局门户网站于20*年正式开通,今年我们又对门户网站进行了改版。三是公文传输系统。实现了省、市、县级横向和纵向传输,局电子政务管理员能严格按照内网的应用要求,做到每天*次以上进内网查看接收文件、信息,及时做好登记备查工作。

3、制度建设。我局认真执行省、市关于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制度,并根据我局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计算机应用管理办法》、《计算机机房管理规定》、《网络保密规定》、《电子政务内网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并在工作中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做到制度规范,操作严谨。

(二)、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我局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工作仍处于起步摸索阶段,信息化水平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较差,电子政务应用领域不宽,存在着不少不足。一是一些部门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二是门户网站共建机制尚未较好建立,信息来源少,更新不及时,应用层次不高;三是部门业务系统未能有效整合,资源不能共享,产生“信息孤岛”,造成了资源浪费等现象;四是电子政务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够,资金筹集难;五是技术力量弱,信息化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十月份计划全面实行电子政务,业务全面网上运行。

2、十一月份计划对各相关股室电子政务应用情况进行摸底,进一步优化、完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

3、全面推进电子政务纵向网络建设,计划把*个乡镇国土所接入电子政务网,实现乡镇电子政务应用,目前已制定乡镇国土所联网方案。

4、建设好视频会议系统,已安排视频会议场所,可容纳*人,实现在本局参加视频会议。

5、加强门户网站建设,按照国土资源部县级政务网站评比细则对网站进行改版并完善,建立完善网站信息报送制度,保证网站信息及时更新,做好网站的运行维护工作,整合信息资源。

6、加强数据库建设和管理。年内完成二调、土地利用规划等数据库建设。

大学网络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篇8

1网络课程教学的特点及网络教学设计的依据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大部分都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学过程较单一,以讲授为主。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应该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建构的方式获得的[1]。在当下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网络设备逐渐普及的条件下,基于网络课程的学习,可以提供一个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地点,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同时又能够随时完成教师、同学互动交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2]。通过网络课程的教学,可以强调学习过程的主动意义的建构,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3]。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为网络课程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网络课程的实施也正是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理想手段[2]。

2《病案信息管理学》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

作者通过对《病案信息管理学》网络课程的实施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实践,对网络课程的教学设置进行探讨,希望通过完善网络课程教学,实现推进病案信息网络教育的发展。对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了系统分析,确定教学策略。结合课程不同章节特点,选择多种教学效果评价方法。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更加灵活多样。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包括了多方面,如学习的目标,学习内容的交互性,师生间的交流与协作,媒体形式的选择,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课后的练习与反馈,综合评价等方面[4]。现就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讨论。

2.1明确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

《病案信息管理学》的学习对象为医学院校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是卫生信息管理类课程中较有特色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探索更适合交叉专业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是本专业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内容[5]。《病案信息管理学》的学习对象是已经具备了基础医学基础、临床医学、管理学基础、卫生统计学、计算机基础等专业知识的学生。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来确定学习目标,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特点。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能够正确掌握病案信息管理的技术与方法,国际疾病分类和手术操作分类标准,病案统计方法,病案信息的质量控制;熟悉病案信息管理组织部门结构,病案与随诊、病案与医疗保险,病案与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了解病案信息管理过程中的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病案信息管理学》是卫生信息管理学科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目标是依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十二五规划教材《病案信息学》为蓝本,参照病案信息技术专业技术考试大纲,采用整体性教学目标设计方法完成。围绕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网络课程,贯彻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

2.2分析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媒体

网络课程的教学,离不开多媒体教学设计,通过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有机结合而成[6]。在选择教学媒体、教学互动设计、教学进度安排等方面都需考虑到传统教学不同之处[7]。为了加深学生理解,在《病案信息管理学》网络课程中,采用了大量病案科实际工作的照片、录像等多媒体素材。以加深印象,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病案管理过程。教学内容开展网络课程的主体部分,是学生学习信息的主要来源。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应用过程中,教学内容组织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在网络课程中每个单元教学内容都配有教学目标、章节学习提示、相关难点重点、课后推荐阅读内容。在教学环节设计中,要充分利用网络课程的视觉优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6]。学习环节难易适度,与病案管理实际工作保持一致。

2.3创建自主交互的学习环境

与传统课堂相比,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8]。而建构性的学习过程强调的正是自主学习和情景创建。利用网络技术,网络课程能够给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习提供一个快捷、方便、高效的平台。在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配置了教学大纲、电子教案,电子课件、病案科见习照片及相关资源,列出了每一章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及课后作业及相关教学资源。学生根据不同需求来选择学习的方式和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安排学习计划。交互性是网络课程最大的特点之一。体现在教学平台、教师、学生三方多向的交流。通过互相之间的交流,努力使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最大化,学习效果达

大学网络文明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大学网络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篇1在园林建筑行业不断进步的同时,信息网络技术也迅速普及,在园林施工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且取得了显著成果。我国起步较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