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路货物运输的特点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2-11 18:17:18浏览:1064

水路货物运输的特点

水路货物运输的特点篇1

【关键词】国际物流;管理;运输方式;选择物流

顾名思义就是货物的流动。运输是物流的基础,物流的目的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在保证货物质量的前提下,高效率、低成本的送往目的地。货物运输在运输方面所能选择的方式有很多,例如,铁路、水路、航空、多式联运等等,各种运输方式也是有利有弊,这就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针对不一样的情况和要求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是完成国际物流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和基础保障。

1铁路运输及其特点与应用

1.1铁路运输的特点

铁路运输是在铁路上利用车辆编成列车载运货物、由火车头牵引的一种特殊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主要承担的是距离较长、批量较大的货物的运输,其中包括整车运输、零担运输和集装箱的运输。铁路运输主要选用敞车、平板车、凹形车、钳夹车、游车等运输工具。

1.2铁路运输的利弊

1.2.1铁路运输的优点

铁路运输最大的优点在于其运输量大,由于运输量的增大使得其运输成本相较于其他运输方式而言成本更低,铁路运输一般对于货物的包装要求也很低,由于铁路受天气影响很小,可以全天候不分季节的进行运输作业,铁路的铺设等都具有确定性,货物运输的时间、地点以及铁路之间的衔接性也有很大的准确性,安全系数大,风险比其他的运输方式小。

1.2.2铁路运输的缺点

铁路运输由于自身选择路段的确定性,也相应的减少了运输的灵活性,受到铁路网络的影响很大,同时,在铁路运输开始前对于相应运输路段,运输货物等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也比较繁杂,为了控制铁路运输的成本,发车的效率比较低,由于铁路运输途径多站,经过每个站台都需要重新的编组,所以运输速度变得相对较慢,周期也比较长(除专列之外)。

1.3铁路运输的应用

针对不同的要求需要不同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的应用十分广泛。在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工程局有限公司哈萨克斯坦项目中,采用的是国际联运的运输方式,以KC31为例,始发站在中国廊坊在运输过程中经过不同的国家,经过大大小小的车站,经过多次编组,最后到达终点站恩巴;不仅仅是在国际运输中,在日常生活中,例如网上购物,在大部分的情况之下也是采用铁路运输的方式。

2道路运输及其特点与应用

2.1道路运输的特点

道路运输主要是指利用各种各样的车辆的载货运输的运输方式,运输数量相对较小,运输距离相对较短,但是灵活度相对于铁路而言更加灵活,可以抵达铁路、水路所无法触及的地方。

2.2道路运输的利弊

2.2.1道路运输的优点

道路运输的方式,主要依赖于道路和车辆,灵活性较高,只要有路就可以抵达大部分的地方,这是其他运输方式无法比拟的地方所在。道路运输可以实现“门对门”的直接运输,中间不需要像铁路运输一样经过大小站台和多次编组,不需要转运。

2.2.2道路运输的缺点

道路运输主要依靠车辆运输,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其载货量相对较小,受天气路况的影响相对较大,由于运输数量小,运输的成本也相应的提高,不适宜长途运输。对于超大的货物来说,需要提前考察路段、涵洞、限高等特殊因素的影响,经过多个城市时需要办理通行证。

2.3道路运输的应用

就公司老挝、缅甸的项目而言,目前公路运输确实是主要的运输方式。国内物流公司将老挝和缅甸项目所需要的货物分别集中在中国云南的磨憨口岸和云南的瑞丽姐告口岸,各段的货运办理好国内出关和境外进关手续后,通过道路运输将项目所需且已经在口岸的物资通过道路顺利运到目的地。

2.4道路运输的注意事项

道路运输的方式受到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相对比较小,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所需要考虑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城镇政府为了保护路段的平整度,很多地方都会设置“限高”,不同的区域、省份之间如果车辆通行都是需要缴纳一定金额的过路费,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还因所运输的物品不同,对于车辆的折损程度也不尽相同,这些都会导致运输成本的增加,都是需要事先考虑的问题。

3水路运输及其特点与应用

3.1水路运输的特点

水路运输主要是以船舶、货轮等运输工具在海洋、河流、大江等载运货物的运输优势,运输货物的数量与其他同体积的运输工具相比是最大的,大型的船舶可以运输数万吨以上的货物。

3.2水路运输的利弊

3.2.1水路运输的优点

水路运输对比于其他运输方式而言,最大的运输方式在于运输能力和运输成本上,由于水路运输依靠的是现有的河流、海洋等,因此,在前期投入中成本就相对较低,另外,在运输过程中,货轮可以承受的装载数也在数万吨以上,运输能力、运输成本都处于优越地位。

3.2.2水路运输的缺点

水路运输依赖于海洋、河流等,由于这些自然因素的影响确实减少了前期的成本投入,但也恰恰是因为这些原因,水路运输的局限性也大大增加了。水路运输的主要缺点在于运输速度慢,受到港口吞吐货物能力大小的影响以及遇到恶劣天气无法进行货物输送等弊端的影响。

3.3水路运输的应用

在实际的应用中,水路运输主要分为集装箱运输和散杂货船运输两种运输方式。集装箱运输就是指以集装箱这种大型容器为载体,将货物集合组装成集装单元,以便在现代流通领域内运用大型装卸机械和大型载运车辆进行装卸、搬运作业和完成运输任务,从而实现货物“门到门”运输的一种新型、高效率和高效益的运输方式。使用集装箱运输,可以直接从仓库发货,运到收货人的仓库,避免中间货物装卸。散杂货船的运输主要应用大型的设备、散装的货物与材料等短距离的海洋运输。承运超大件的设备,大宗的散装货物和不适用于集装箱的货物,散杂船运输方式所运输的货物不受外形、重量的影响,可以选择较近的港口和适合自身要求的船舶承运。

3.4水路运输的注意事项

在水路运输的过程中,受到的“水汽”因素的影响比较大,也可能会使得所运输的物品受潮,因此,在运输开始之前就应当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对于潮湿度极为敏感的物品来说,就不建议选择水路运输的运输方式。

4航空运输及其特点与应用

4.1航空运输的特点

航空运输是以飞机为主体的载运货物的运输方式。如果采用直升机直达的运输方式则不需要很大的前期资金投入,如果采用民航机运输则除了需要修建跑道外,其他的前期资金投入很少。

4.2航空运输的利弊

4.2.1航空运输的优点

飞机在日常生活中是速度相对较快的运输工具之一,利用飞机为载体进行的货物运输可以提高货物的运输速度,降低货物运输所需要的时间,保证货物的质量,降低货物的损失。

4.2.2航空运输的缺点

在大多数情况下,一般不采用航空运输这一运输方式。飞机运输货物量比较小,并且运输成本也比较高。此外,航空运输对安全性的要求也比较高,对于易燃易爆、腐蚀性、放射性、磁性以及压力容器等较危险的物品都是不允许托运的,所受到的限制比较多。

4.3航空运输的应用

航空运输的优点是周期性短、时间快,对于一些急需的货物或者是保鲜期较短等类似鲜花、药品的货物而言是最佳的运输方式。比如:在国家大型的工艺建造中紧急需要一些体积小,密度高,价格高这样的器材,或者是药物的运输,使用航空运输的方式是比较合适的。

5多式联运及其特点与应用

5.1多式联运的特点

多式联运是指相关负责人把货物从指定的接货地点发往指定的收货地点的运输过程,采用铁路、道路等多种运输方式相互配合的运输方式,多式联运是一种较高级的、优化的运输方式,可以极大的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由负责人和托运人签订合同,实行一站式服务,全程负责货物运输。

5.2多式联运的利弊

5.2.1多式联运的优点

多式联运是一种以实现货物整体运输的最优化效益为目标的联运组织形式。它通常是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将不同的运输方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连续的、综合性的一体化货物运输。铁路运输的受天气影响小,适合长距离的货物运输;道路运输的灵活度高,可以实现“门对门”的运输方式;水路运输的运载量大,成本低;航空运输周期性短,可以实现货物的快速运输。

5.2.2多式联运的缺点

多式联合运输的主要缺点在于各种运输方式选择的复杂性,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做好充分的前期工作,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保证运输的正常运行。

5.3多式联用的应用

多式联运已经得到国际的认可,并且在国际上也开始投入实施。比如:非洲尼日尔重油发电项目,其中发电设备等物资来自于欧洲,通过国际多式联运的运输方式就可以保证货物在最短时间内保质保量的抵达指定地点。

5.4多式联运的注意事项

多式联运的优点在于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并且保证货物在恰当的时间到达指定的地点。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具有很好的协调能力,确保各个环节不出现差池,只有这样,物流工作才可以高效顺利的完成。

6结语

综上所述,要做好国际物流管理与多种运输方式的选择和应用工作,就需要工作人员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运输优化方案和应急预险工作。应当全面考虑货物类别、时间、地点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满足多方面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成本低、效率高、安全系数高的运输方式。

[参考文献]

[1]付晓凤.集装箱多式联运物流安全管理及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3.

[2]沈欣.腾宝红.采购与物流实用工具大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02

水路货物运输的特点篇2

【关键词】物流 运输 改革

《物流运输实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旨在为货物运输企业、物流企业运输作业部、兼顾生产企业和商贸连锁企业的运输部门,培养业务操作管理员、运输项目主管、运输部门经理。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市场处理和开拓能力,及具有制定运输计划和调度指令、整车货物运输作业及零担货物运输操作和作业流程设计、特种货物运输作业组织和关键作业优化、审定运输合同内容和处理货物运输事故、初步核算运输成本支出、初步评价运输服务绩效的能力,具备运输一线业务操作与管理的基本职业能力,具有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

一、教学方法的选取及改革

由于本课程设计的知识多、范围广、内容复杂、实用性强,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使学生把握理论知识与具体的灵活的运输活动融会贯通,难以解决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问题。“项目教学法”是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过程中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通过项目教学法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充分把实践与理论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法。以我校为例为物流专业学生建立了《大学生速递中心》、《国际物流实训室》、《物流综合实训室》、《ERP软件实训室》、《报关与货代实训室》《采购管理实训室》等多个硬件和软件实验室。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力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参与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理论与实践并重,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边学边做中掌握技能并巩固知识。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计算机模拟整车、零担货物运输组织的过程,计算机模拟单证的填写和流转;拟定运输合同组织调查活动,提交有关运输问题的调查分析报告,配合大量的生产场景图片、录像以及到相关企业参观实习,理论教学突出重点难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案例、现场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现场教学的机会,增加学生对实践动手操作的机会。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与改革

围绕该课程的知识目标以及采取项目教学的方法,本课程教学小组结合现有教材和教学经验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选取和整合,本课程内容由八个项目组成,具体如下:

项目一,物流与运输的基础知识:主要讲述运输的特点、运输与物流的关系、运输系统的构成、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说明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的内在结构关系等。项目二,公路货物运输组织与管理?:阐述公路货物运输的基本条件,分析公路整车运输、零担货运的流程并填制相关运输单证,学会公路运输费用的计算。项目三,水路货物运输组织与管理:熟悉水路货物运输的基本条件,掌握水路进出口货物运输的流程,班轮运输的主要货运单证内容,练习相关单证的缮制并学会计算水路运输费用。结合东莞地区的港口物流发展现状,这部分内容是重点也是难点。项目四,铁路货物运输组织与管理,熟悉铁路货物运输的基本条件,铁路货物运输的流程,学会计算铁路运输费用。项目五,多式联运管理:阐述多式联运的现状、组织运作程序、各环节的主要工作内容;了解多式联运责任的划分方法;明确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应具备的条件和国际多式联运提单缮制和填写方法。项目六,货物运输合同管理:讲述货物运输合同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掌握货物运输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等的程序和方法。项目七,货物运输保险与合同:阐述货运保险的相关规定、货运保险的类别、货运投保的程序、方法,相关保险金额的计算方法。项目八,物流运输决策:分析影响运输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进行运输线路的对比和选择;了解行车路线和时间表的制定方法;对船舶航线及不定期船航次进行决策。

三、课程考核及评价

在课程的考核及评价上我们改变了以一张考卷定成绩的做法,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相关项目任务为准则,坚持用多元方式进行评价。学习评价以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实践性引导,结合学生平时课堂训练、课堂发言、任务模块测试等加强以鼓励为主的过程评价,主要通过课堂上学生以小组团队的形式完成项目任务并提交的的作业成果来衡量。

四、相关对策及建议

编写校本教材。课程编写过程中课程内容的选取应坚持“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的指导思想,通过到企业调研,召开同行专题研讨会,搜集一线物流案例等编写集理论知识和操作演练为一体的适合高职特点的专用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应根据物流企业岗位任职要求及基层管理岗位任职要求对任务进行分解,参照国家劳动部《物流师职业标准》确定课程项目模块,按照标准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并组织实施与考核。与此同时要注意新技术、新方法的引用,以满足运输发展的实际需要。

互联网网络课程的建设及利用。把课程有关电子教学资料如PPT课件、案例、习题、试题、学习网址等放在校园网站教学平台上,建成《物流运输实务》网络课程,把传统的纸质作业舍弃,实现网上作业,实现学生与教师的网上互动,目前该网络课程正在建设当中。

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及利用。目前已有的校外实践基地有中海物流有限公司、顺丰速运东莞分公司、嘉荣配送中心、虎门港等大型公司,可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一定的条件。日后应该继续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珠三角地区本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企业的资源,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同时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开创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 潘意志.任务驱动法在运输管理实务教学中的应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7).

[2]文静.高职《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0,(21).

水路货物运输的特点篇3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运输方式的选择不当,易造成运输效率不高及运输费用长期无法降低这一尴尬局面的了解。分析了运输的重要性,概述了几种基本的运输方式,得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无法形成合力,阻碍综合运输效率的提高这一观点。因此,我国运输行业的发展,需采用合理的运输策略以提高运输的综合效率,为企业增加收益。

关键词:运输方式;合力;运输效率

1.运输的重要性

《辞海》中对运输的解释是“人和物的载运和输送”。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国内外许多企业的生产实践表明 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运输是物流作业中最直观的要素之一。运输是在运动中进行的,具有点多、面广、线长、流动、分散等特点,费用较高,在全部物流费用中所占比重最高,一般综合分析计算社会物流费用,运输费接近50%,因此运输成了降低物流费用的最具潜力的领域。而运输成本的降低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在运输过程中采用适宜的运输工具,以达到在确保运输质量的同时,利用最少的运输环节,将货物从始发地运至目的地的目标。那么建立综合运输体系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是很有必要的。且政府对物流行业的支持对其发展实十分有利的。

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以及我们日常生活必需品等等都要依靠运输来解决,运输是人类社会一种不可缺少的需求。

2.各种运输方式概述

2.1 基本的运输方式

最基本的运输方式有五种,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以及管道运输。

(1)公路运输的经济半径,一般在200km以内,国际上在300km以内。①适合短距离运输,但运输车辆的车型结构不合理,造成了公路运输的运输能力小、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

⑵ 铁路运输铁路运输经济里程一般在300——500km以上,在干线运输中起主力作用。其初期建设投资高,营运缺乏弹性,货损较高。

⑶按照国际惯例,500km以上的货物运输应采用水路运输,他是利用船舶和其他浮云工具,在海洋、江河、湖泊、水库及人工水道上运送旅客和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是最早采用的专业化的运输方式。易受自然条件影响(如港口、水位、季节和气候等),可及性差,运送速度慢,在途时间长,会增加货主的流动资金占有量。

⑷ 航空运输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当时主要是进行航空邮件的传递。到1919年,世界乘客量达到3500人。[1]受气候条件限制,可达性差。航空运输只适宜长途旅客运输和体积小、价值高的物资。

⑸管道运输主要利用管道,通过一定的压力差而完成商品运输的一种现代运输方式。现代管道运输始于19世纪中叶,是随石油开发而兴起,并随着石油、天然气等流体燃料需求量的增长而发展的。

2. 2其它运输方式

⑴集装箱货物运输

集装箱被称作20世纪世纪运输发展史上最伟大的“运输革命”,是以集装箱为运输单位进行货物运输的一种现代化的运输方式。适用与水路运输、铁路及多式联运。

集装箱在应用上有诸多的优点,集装箱货物运输有利于提高运输质量,减少货损货差;能帮助节省费用,降低货运成本;提高装卸效率,加速运输工具的周转;简化了货运手续,便利了货物的运输集装箱运输方式把传统的齐全运输串联成为连续的成组运输,可以促进了多式联运的发展。

⑵多式联运

多式联运是随着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新型运输方式,它是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将不同的运输方式组合在一起,是一种以实现货物整体运输的效益最优化为目标的联运组织形式。

多式联运的快速发展,必然有其可取之处,如手续简单统一,节省人力,物力和有关费用,缩短货物运输时间,减少库存,降低货损,货差事故,②提高运输质量,减少中间环节,加快运送,提高运输管理水平,实现运输合理化。

3.物流活动中运输方式的优势比较

对公路运输而言,国家高速公路网主骨架的建设的加快,给公路运输带来了很多的便利,而且公路运输还可以在灵活、方便的基础上选择多挂车增加运输车辆的运货量。

而在服务里程方面,铁路在所有的运输方式中名列榜首。其中还存在“满载超轴”的优势。

在水路运输成本中存在非常明显的距离经济——“拖带顶推”,带来成本的急剧下降。

3.1.4 航空运输

现代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政治稳定、对外开放和经济繁荣的程度。对航空运输发展问题的研究是民航建设的基础,关系到在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水平,决定着行业内部综合平衡和协调发展。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航空运输处在高速增长阶段。

3.1.5 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是最经济的运输方式,管道运输又被称为文明运输。对一个工业国来说,工业越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越高,耗用能源越大,依靠管道运输的程度就越大。

4.综合效率的研究

五种运输方式各有优缺点,将这几种运输方式结合起来、协调发展,发展多式联运才是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必经之路。以最小的成本投入实现最高经济效益,建立一个高性能的综合运输系统。

以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这五种基本的运输方式各自的优缺点,货物特性、运输量、运输距离、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等为依据,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比较,选择最为合理的运输方式组合。

结合运输活动中的现实情况和环境,选择最合理、高效的运输方式的一种综合运输的方法。

在集装箱业务下发展起来的多式联运,是物流行业发展的方向。这种运输方式的优越性,在国际和国内的货物运输中都得到了体现。建立集装箱货运站,联运网点,必须设备,联运路线,科学的组织管理制度,对多式联运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对社会和国家的经济效益的增加有很大的推动力。

5.结论

现代运输强调物流的系统观念,在拓展港口功能、充分发挥港口集疏运作用的前提下,建立以港口为物流中心的、由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优化组合的多式联运系统。相对高速发展的经济和物流需求而言,我国铁路运力偏紧、沿海水路运力偏紧、港口疏运能力不足,区域交通与物流一体化水平不高。

多式联运不仅仅是将各种运输机能有效地联结起来,而且追求系统的整体效率,在流通过程中追求综合价值链中的利润。我国的多式联运服务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的物流资源整合形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并逐步融入全球一体化当中,多式联运的发展有着可观的前景, 对改善我国运输环境,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意义。

注释:

[1]张敏,黄中鼎.物流运输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267.

[2]黄中鼎.现代物流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20.

[3]范军.中国航空运输发展战略对策研究[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03:103.

[4]阎子刚.物流运输管理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7.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7-0112-02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运输方式的选择不当,易造成运输效率不高及运输费用长期无法降低这一尴尬局面的了解。分析了运输的重要性,概述了几种基本的运输方式,得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无法形成合力,阻碍综合运输效率的提高这一观点。因此,我国运输行业的发展,需采用合理的运输策略以提高运输的综合效率,为企业增加收益。

关键词:运输方式;合力;运输效率

1.运输的重要性

《辞海》中对运输的解释是“人和物的载运和输送”。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国内外许多企业的生产实践表明 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运输是物流作业中最直观的要素之一。运输是在运动中进行的,具有点多、面广、线长、流动、分散等特点,费用较高,在全部物流费用中所占比重最高,一般综合分析计算社会物流费用,运输费接近50%,因此运输成了降低物流费用的最具潜力的领域。而运输成本的降低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在运输过程中采用适宜的运输工具,以达到在确保运输质量的同时,利用最少的运输环节,将货物从始发地运至目的地的目标。那么建立综合运输体系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是很有必要的。且政府对物流行业的支持对其发展实十分有利的。

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以及我们日常生活必需品等等都要依靠运输来解决,运输是人类社会一种不可缺少的需求。

2.各种运输方式概述

2.1 基本的运输方式

最基本的运输方式有五种,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以及管道运输。

(1)公路运输的经济半径,一般在200km以内,国际上在300km以内。①适合短距离运输,但运输车辆的车型结构不合理,造成了公路运输的运输能力小、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

⑵ 铁路运输铁路运输经济里程一般在300——500km以上,在干线运输中起主力作用。其初期建设投资高,营运缺乏弹性,货损较高。

⑶按照国际惯例,500km以上的货物运输应采用水路运输,他是利用船舶和其他浮云工具,在海洋、江河、湖泊、水库及人工水道上运送旅客和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是最早采用的专业化的运输方式。易受自然条件影响(如港口、水位、季节和气候等),可及性差,运送速度慢,在途时间长,会增加货主的流动资金占有量。

⑷ 航空运输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当时主要是进行航空邮件的传递。到1919年,世界乘客量达到3500人。[1]受气候条件限制,可达性差。航空运输只适宜长途旅客运输和体积小、价值高的物资。

⑸管道运输主要利用管道,通过一定的压力差而完成商品运输的一种现代运输方式。现代管道运输始于19世纪中叶,是随石油开发而兴起,并随着石油、天然气等流体燃料需求量的增长而发展的。

2. 2其它运输方式

⑴集装箱货物运输

集装箱被称作20世纪世纪运输发展史上最伟大的“运输革命”,是以集装箱为运输单位进行货物运输的一种现代化的运输方式。适用与水路运输、铁路及多式联运。

集装箱在应用上有诸多的优点,集装箱货物运输有利于提高运输质量,减少货损货差;能帮助节省费用,降低货运成本;提高装卸效率,加速运输工具的周转;简化了货运手续,便利了货物的运输集装箱运输方式把传统的齐全运输串联成为连续的成组运输,可以促进了多式联运的发展。

⑵多式联运

多式联运是随着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新型运输方式,它是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将不同的运输方式组合在一起,是一种以实现货物整体运输的效益最优化为目标的联运组织形式。

多式联运的快速发展,必然有其可取之处,如手续简单统一,节省人力,物力和有关费用,缩短货物运输时间,减少库存,降低货损,货差事故,②提高运输质量,减少中间环节,加快运送,提高运输管理水平,实现运输合理化。

3.物流活动中运输方式的优势比较

对公路运输而言,国家高速公路网主骨架的建设的加快,给公路运输带来了很多的便利,而且公路运输还可以在灵活、方便的基础上选择多挂车增加运输车辆的运货量。

而在服务里程方面,铁路在所有的运输方式中名列榜首。其中还存在“满载超轴”的优势。

在水路运输成本中存在非常明显的距离经济——“拖带顶推”,带来成本的急剧下降。

3.1.4 航空运输

现代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政治稳定、对外开放和经济繁荣的程度。对航空运输发展问题的研究是民航建设的基础,关系到在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水平,决定着行业内部综合平衡和协调发展。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航空运输处在高速增长阶段。

3.1.5 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是最经济的运输方式,管道运输又被称为文明运输。对一个工业国来说,工业越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越高,耗用能源越大,依靠管道运输的程度就越大。

4.综合效率的研究

五种运输方式各有优缺点,将这几种运输方式结合起来、协调发展,发展多式联运才是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必经之路。以最小的成本投入实现最高经济效益,建立一个高性能的综合运输系统。

以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这五种基本的运输方式各自的优缺点,货物特性、运输量、运输距离、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等为依据,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比较,选择最为合理的运输方式组合。

结合运输活动中的现实情况和环境,选择最合理、高效的运输方式的一种综合运输的方法。

在集装箱业务下发展起来的多式联运,是物流行业发展的方向。这种运输方式的优越性,在国际和国内的货物运输中都得到了体现。建立集装箱货运站,联运网点,必须设备,联运路线,科学的组织管理制度,对多式联运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对社会和国家的经济效益的增加有很大的推动力。

5.结论

现代运输强调物流的系统观念,在拓展港口功能、充分发挥港口集疏运作用的前提下,建立以港口为物流中心的、由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优化组合的多式联运系统。相对高速发展的经济和物流需求而言,我国铁路运力偏紧、沿海水路运力偏紧、港口疏运能力不足,区域交通与物流一体化水平不高。

多式联运不仅仅是将各种运输机能有效地联结起来,而且追求系统的整体效率,在流通过程中追求综合价值链中的利润。我国的多式联运服务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的物流资源整合形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并逐步融入全球一体化当中,多式联运的发展有着可观的前景, 对改善我国运输环境,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意义。

注释:

[1]张敏,黄中鼎.物流运输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267.

[2]黄中鼎.现代物流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20.

[3]范军.中国航空运输发展战略对策研究[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03:103.

[4]阎子刚.物流运输管理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7.

水路货物运输的特点篇4

关键词:沿海内河 船舶 法律

沿海内河的船舶、船员、船载货物的法律调整问题

海事立法调整的海商活动主要是海上运输及其相关的活动,此活动的各个环节均以人即船员为枢纽、以运载货物为主要标的,所以说其海商活动两构成要素是人和物。《海商法》是调整海上运输关系、船舶关系。沿海内河是与海相通最近的水域,其船舶在此水域航行,船舶的构造、性能以及其对航行的要求、船员配备等方面与纯粹在我国内湖或者内河的船舶有着明显的不同;其船舶不仅可以在海上及与海相通的水面或者水中航行即主要在海上或者江海之间航行,又可以在内河航行。“船舶只有在海上及与海相通的水面或水中航行的,才能受海商法调整。”故沿海内河船舶受《海商法》调整。海上运输及其相关的活动以船员为枢纽、以运载客货为主要标的,故其的船员、船载货物应受《海商法》调整。

《海上交通安全法》适用于在沿海内河的船舶、设施的所有人和经营人及其人员,涉及船舶的检验和登记、船舶设施和人员、航行停泊和作业、海上安全保障、危险货物运输、海难救助、打涝清除、交通事故的调查和处理、法律责任等内容。

综上,沿海内河的船舶、船员、船载货物应受《民法通则》、《海商法》、《合同法》、《保险法》、《海上交通安全法》、《国内水路货物运输规则》等法律法规及其司法解释的调整。

承运人归责问题

我国对沿海内河运输,规定适用《合同法》、《国内水路货物运输规则》等水运法律双轨制。承运人(含契约承运人、实际承运人,下同)在归责原则上适用完全过失责任制的严格责任原则;对远洋运输承运人则适用《海商法》第四章的航海过失免责原则。

所谓沿海内河货物运输完全过失责任制,是指承运人在履行货物运输合同中造成船载货物损失,承运人将按照《国内水路货物运输规则》等有关规定,对未规定约定事项按照损失货物的实际价值进行赔偿,即使比较贵重的货物也是按照价格赔偿,没有最高赔偿限额的一种法律制度。但承运人证明货物的实际价值低于声明价值的,按照货物的实际价值赔偿,而不适用《海商法》第十一章“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规定。

沿海内河、远洋海上的货物运输对承运人的定义无差别,但实际承运人的定义有差别。前者的实际承运人是指接受承运人的委托或者接受转委托从事水路货物运输的人;而后者是指接受承运人的委托,从事货物运输或者部分运输的人,包括接受委托从事此项运输的其他人。

货物运输合同及其司法管辖权的问题

按交易惯例和《国内水路货物运输规则》规定,水路运单是沿海内河货物运输的合同。它是运输、提货的凭证,不能转让、抵押和信贷;承运人不能单方面在运单上批注,承托双方对货物的质量、数量、包装有异议的,可以编制货运记录和普通记录。货运记录应当在接收或交付货物的当时由交接双方编制。应托运人或者收货人的要求,承运人可以编制普通记录。而提单是远洋海上货物运输的合同,它是物权凭证,作为有价证券可以转让或者进行买卖、抵押或信贷;提单在运输交接过程中,承运人可以根据货物的包装、质量、数量等情况单方面在提单上进行批注。有承运人批注的提单,在转让过程中,货物的价格就要低一些;没有承运人批注的清洁提单,证明货物是完整无损的,转让价就高一些。

运单、提单的司法管辖权不同。沿海长江运输中发生货物运输合同纠纷时,只能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海事法院受案范围的规定》,如长江干线分别由武汉、上海海事法院管辖,鸭绿江水域由大连海事法院管辖。提单中的货物运输合同发生纠纷,司法管辖权一般是没有硬性规定的:可以到货物的起运地和目的地以外的地区有管辖海事海商纠纷的法院起诉,按《海商法》和其他有关海事法律法规规程等进行审理。

是否适用共同海损法律制度

共同海损(general average)是指载货船舶在海上运输中,遭遇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或者其他特殊情况时,为了使船舶、货物免遭共同危险,有意地采取合理措施而引起的特殊牺牲或者支出的额外费用,应由受益方共同分摊损失的一种法律制度。其前提条件:船舶必须是海船且在海上或者沿海内河航行中造成货物损毁,其构成四要件:(一)船舶、货物和其他财产必须遭遇共同危险;(二)采取的措施必须是有意的、合理的;(三)牺牲和费用的支出是特殊的;(四)措施必须要有效果。

共同海损是《海商法》中一项特有的法律制度。上述沿海内河船舶等受《海商法》调整,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四庭《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实务问题解答(一)》的规定,沿海内河船舶等发生纠纷,适用共同海损法律制度。

货物留置权适用问题

此留置权符合民法意义上的留置权的特征,适用《担保法》第82条所规定的留置。即它整合了大陆法中《海商法》以“留置权”制度和优先权制度共同承担的功能。在航运实践中,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船上留置;二是将货物卸至岸上留置。船上留置是指承运船方将货物留置船上的一种留置方式;只要承运船方宣布即可,一般可以不经过法院即可留置;船舶抵达目的港之前或在卸货过程中行使,但可能给承运船方带来滞期损失。若此滞期的时间是合理的,承运船方有权要求托运方或者收货方对这部分损失予以赔偿。而岸上留置是指承运船方或者其人或者保管人代为行使留置权的一种方式。它可减轻因船上留置而发生的滞期损失,减少留置的风险。

沿海内河货物运输中,托运人或者收货人不支付运费、保管费、共同海损分摊、滞期费和承运人为货物垫付的必要费用以及应当向承运人支付的其他费用没有付清又没有提供适当担保的,依照《海商法》、《合同法》的规定,承运人及其船舶公司、人、保管人可以依法在合理的限度内留置所载运的货物,除非当事人之间另有约定。海事审判实践中,应当注意不同的法律规定就留置权的行使所作的不同规定。

船舶保险纠纷适用法律问题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银发〔1996〕459号《沿海内河船舶保险条款解释》第一条的规定,在海事审判实务中,对沿海内河船舶保险纠纷应当适用《民法通则》、《海商法》、《合同法》、《保险法》及其解释和中国人民银行上述解释。

人身损害的赔偿纠纷适用法律问题

沿海内河船舶人身损害赔偿,适用或参照适用《海商法》第十章“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法律制度,且中、外籍的公民有区别。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间海上旅客运输赔偿责任限额规定》第三条第一款、第二款及第四条的规定,所有在同一艘船的同一航次中受伤亡损害的中国籍公民的最高限额赔偿总额为2100万元人民币。对外国籍人的赔偿额,应当适用最高人民法院法发[1992]16号《关于审理涉外海上人身伤亡案件损害赔偿的具体规定(试行)》规定,最高限额为80万元人民币/人。

船舶污染造成损害的补偿适用法律问题

沿海内河船舶污染是指沿海内河船舶逸漏排放污染物于沿海内河并进入海洋,产生损害沿海内河及所流进的海洋的生物资源、危害人及其它生物生命健康,妨害渔业和其他沿海内河、海上的经济活动并损害沿海内河、海的水质和破坏环境等的有害影响。其危害有显性、隐性,无法估量。为了人类生存所需的各类优美环境,应当对其行为造成的损害进行合理的补偿。对此类补偿,应当适用《海商法》第十章“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法律制度并参照《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第5条第1款之规定依具体案情裁决。同时,要教育船舶自觉遵守中国海事局的《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管理好船舶及其船员,尽量减少船舶污染事故发生,建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环境。

沿海内河投保的船载货损按何纠纷受理审理

货物运输合同是承运人将托运人的货物按时、安全完整运抵目的地交付托运人或者收货人,托运人或者收货人支付运费的协议。此类合同依种类不同或者当事人的约定,既可以为实践合同,也可以为诺成合同。大宗货物的运输一般为诺成合同,而零担和集装箱的运输一般为实践合同,须以交付货物为其成立要件。

根据《海商法》第216条的规定,沿海内河投保的船载货物运输合同具有双务有偿、保障、最大诚信的特点。投保的船载货损纠纷不是因为被保险人未缴保险费或者保险人在保险事故发生后不予以保险理赔等违反保险合同,而是因为承运人未按照合同约定,将承运的货物按时、安全完整地交给托运人或者收货人,是违反货物运输合同的约定,依法应当按照货物运输合同纠纷受理审理。此时的保险人,应当依法视为投保船载货物的权利人,而该权利人因承运船舶违约不能按时、安全完整接收该货物,不管承运船舶的违约原因是何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船舶碰撞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是沿海内河投保的船载货损按照货物运输合同纠纷受理审理的最有力的法律依据。

诉讼时效问题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不行使权利的事实状态,丧失其请求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的时效制度。

水路货物运输的特点篇5

关键词:长三角地区;交通发展;经济增长;关系

一、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

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21.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5亿人。2011年,长三角地区共完成GDP10.1万亿元。长三角地区区位条件优越,交通发达,经济基础雄厚,以约占全国1/50的土地面积、1/9的人口,创造了1/5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全国1/3的进出口总额,已成为全国发展基础最好、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地区,被认为是未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2010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长三角地区将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

1.经济快速增长,对全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近五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速均高达11.9%,2011年经济总量已占全国的1/5,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国各地方财政收入的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15%,人均GDP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人们生活水平高于珠三角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区。

2.民营经济活跃,对外贸易发展强劲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的中小企业异军突起,小作坊、小企业发展加快,长三角地区已成为中小企业的集聚区。2011年,长三角登记注册的企业达192万个,占全国的1/4。长三角民营经济也由分散逐渐走向集中,规模化经营趋势显著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大幅提高,外拓经营显著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迅速,品牌意识增强,品牌经济作用凸显。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长三角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

3.依托沿海沿江和企业集聚优势,对外贸易发展迅猛

2011年,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额占全国的35%,是我国外贸的第一强区域。依托自身产业和港口优势,长三角进口产品主要有金属矿石、原油、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塑料、铁等,主要出口产品有机电产品、服装纺织品、高新技术产品、钢铁、农副产品、家具、鞋、船舶等。

4.城市群特征显著,经济带动作用增强

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随着区域内南京、杭州、苏州、宁波等中心城市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城市空间的不断扩展,以及城市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分散孤立到形成网络,整体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体系完备,已形成了城市群和产业群。目前,长三角地区形成了以上海为经济、贸易、金融中心,沿海、沿江的冶金、石化、电力、机械制造产业带和长三角核心区城市群以轻加工为主的产业带。在市场的作用下,特色产业的集聚效应越来越强,产业的分工协作越来越紧密,生产要素和产品的流动日益频繁,成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这个城市群汇集了产业、金融、贸易、教育、科技、文化等雄厚的实力,对于带动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连接国内外市场、吸引海外投资、推动产业与技术转移、参与国际竞争与区域重组具有重要作用,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带动作用逐渐增强。

二、长三角地区交通发展

长三角地区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带和沿长江产业密集城市带的结合部,具有得天独厚的江海交汇、南北居中的区位条件,是我国对内、对外联系的主要节点,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经过长期发展,长三角地区公路、水路、铁路交通发达,路网密布,港口吞吐能力增强。

1.基础设施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公路、水路、铁路、航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发达。公路方面,已形成较完善的公路网体系,拥有沈海高速、京沪高速、宁杭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和通达城乡的多条干线公路;铁路方面,长三角铁路发达,境内拥有沪宁、沪杭、杭甬、浙赣、宣杭、宁芜等铁路干线,京沪高铁、沪昆高铁的建成开通为长三角地区对内、对外快速联系提供了支撑;水路方面,长三角地区是长江的出海口,水陆资源得天独厚,沿海和内河港口设施完善,区域内有内河航道里程3.5万公里,占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的28.9%,航道等级高,通航能力强;航空方面,目前长三角地区有大小机场近20个,其中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是我国三大国际航空港之一,对长三角地区与外地经济联系的作用显著。

路网密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等级公路占比高。公路方面,长三角地区公路发达,截至2011年年底,长三角地区的公路网密度为131公里/百平方公里,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1倍。其中,等级公路占到96%,高于全国12%,高速公路里程占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的10%,乡镇铺装路面通达率已为100%;铁路方面,截至2011年年底,长三角地区拥有铁路营业里程4590公里,铁路网密度为2.2公里/百平方公里,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

水陆资源丰厚,港口体系发达。长三角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水陆资源,拥有规模以上港口25个,其中宁波-舟山港和上海港是部级大港,建有多个油品、矿石码头,为周边地区乃至全国服务。近几年,这两个港口年吞吐量分别位居国家第一和第二位,是我国进出口接卸的重要港口。

2.交通运输

旅客出行次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旅客运输中各种方式分担比例与全国相近。2011年,长三角地区旅客平均出行次数为31人次,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7%。长三角地区公路、铁路、水路分担的旅客运输比例分别为93.8%、5.3%、0.9%,分别比全国低0.2%、持平、高0.2%。从平均运输距离上看,公路和水运旅客运输平均运距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铁路旅客运输平均运距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与长三角处于全国南北居中的地理位置有关。

水路运输在货物运输中扮演重要角色,公路运输短途特征明显。2011年长三角地区公路、铁路、水路完成的货物运输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1.9%、3.2%、42.5%。长三角地区公路、铁路、水路货物运输分担比例分别为62.7%、2.9%、34.5%,与全国货物运输分担比例相比分别低12.8%、低10.1%、高22.9%。长三角地区水路资源丰富,境内有长江干线、京杭运河等主要航道,江苏、上海、浙江三省市均为沿海省市,水路运输发达,水路货物运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担了全国42.5%的水路货物运输量。2011年,长三角地区公路货物运输的平均运距为103公里,较全国182公里的平均水平低43%,这表明长三角地区的公路货物运输更多的为区域内短途货物中转运输。

三、长三角地区交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交通运输保障了资源的调入,支撑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快速,企业集聚,人民生活水平较高,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需求大,且长三角地区自身资源少,区域内所需的资源和物资更多的需要外调,货物运输到达量高于发送量。据调查显示,2008年公路、铁路、水路货物运输的区域到达量分别为40482万吨、17193万吨、62384万吨,区域发送量分别为26620万吨、6081万吨、16109万吨,货物运输区域总到达量是发送量的2.5倍,交通运输在保障物资供应、实现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支撑作用。

2.以上海港为龙头的港口体系有效保障了该地区的外贸地位

长三角临江临海,区域内拥有宁波-舟山港、上海港、南京港等众多港口,形成“一心两翼”的港口发展格局,是周边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大宗货物集散地,承担着国内外资源运输的巨大任务。依托邻港、运输成本低的优势,长三角地区经济活跃,经济基础雄厚,民营经济发达,外贸企业聚集,有效地支撑了外贸地位。

3.公路、铁路运输为区域内部资源充分流通和港口货物集散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人员和物资在区域内部流动频繁,港口货物接卸量大,公路和铁路网发达,为旅客和物资的快速流动提供了强大的保障。2011年,长三角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9.6亿吨,占全国的21%,除港口转运外,其他货物均由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集散。

参考文献:

[1]高靖.区域经济发展 交通先行——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中国市场,2009(06).

[2]陆锡明.长三角大区域的交通发展新趋势[J].上海商业,2008(03).

[3]张颢瀚.论长三角港口群、区域与交通发展的一体互动[J].南京社会科学,2009(01).

[4]全广明.长三角三省市民营经济发展路径的差异及原因[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8(03).

水路货物运输的特点篇6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模块化教学;运输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6-0178-02

1课程改革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新类型,在我国加快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培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它的特色。作为新生事物,它可以用不同形式的探索、允许大胆的创新。新的高职教育理念,必然对传统的教育思想及教育模式产生强烈的冲击。

当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一直面临着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各院校都在竞相推出办学的特点,及时顺应就业市场的需求。本文结合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加以探讨。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广东省唯一一所专门培养女性高级技能型人才的职业学院,面对全省乃至全国职业教育蓬勃兴起的态势,人才培养必须紧紧围绕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即在培养目标上更突出“应用型、技术型”。因此,要不断进行课程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培养出懂理论、重实践,能适应市场需要的女性人才。

2项目化教学模式课程改革内涵

项目化教学法是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它从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为教学内容,通过师生共同实施这一完整的项目进行教学活动。学生划分为不同的项目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项目要求进行资料收集、选择、整理,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研究分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完成项目任务。在这一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地参与了学习、自觉地进行了知识的建构。[1]

项目化教学法非常符合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与职业性。项目导向的课程改革就是通过就业岗位职业能力分解,进行工作项目与工作任务分析,形成切合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项目化教学课程改革需注意课程内容与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一致,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内容,促进课、证融合,使学生通过课程考核的同时,能够考取职业技能证书。同时全面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在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材建设等领域取得新的突破,从而夯实专业教学改革基础,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促进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生职业能力养成的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3《物流运输管理实用教程》项目化课程改革精要

31课程目标定位

《物流运输管理实用教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现代运输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选择适宜货物运输方式、树立运输合理化意识,推行运输合理化措施、优化物流运输的线路。组织公路、铁路、内河、海洋、航空货物运输、国内及国际多式联运、集装箱货物运输等。学生具备利用现代运输管理理论处理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提高团队协作精神和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素质,为将来从事现代物流与运输管理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2项目化课程改革思路

考虑到与其他同类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相比,要做出特色,必须避免同质化,紧紧围绕女性在行业中的就业岗位及优势,发现女性在商贸物流、国际物流或者货代行业较具优势,而技能主要就是围绕单证和客户服务。

为了体现女性在国际物流中的就业所需技能,且考虑到广东经济呈典型的外向型经济的特点,设置了五个模块,且环环相扣,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并重。说明“模块”可理解为把涉及岗位工作的必要知识和技能重新整合组织教学,以项目方式实施教学,使学生逐步掌握从事岗位工作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33模块式教学实践

331模块一:物流公司运输合理化模块

物流过程的合理运输,从物流系统的总体目标出发,按照货物流通规律,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合理利用各种运输方式,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和运输工具,以最短的路径、最少的环节、最快的速度和最少的劳动消耗,组织好货物的运输与配送。

课堂理论教学主要目的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物流公司运输合理化工作所需的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通过多种渠道、媒体,进行查找、收集完成实际物流企业运输管理岗位所需信息的能力;具有独立制订现代物流企业运输管理工作计划并落实实施的能力;具有总结、归纳、分析现代物流企业运输管理岗位实际问题能力。

332模块二:公路货物运输模块

公路货物运输(Road Transportation)是现代运输主要方式之一,同时,也是构成陆上货物运输的两个基本运输方式之一。它在整个运输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全世界机动车总数已达4亿多辆,全世界现代交通网中,公路线长占2/3,约达2千万千米,公路运输所完成的货物运输量占整个货物运输量的80%左右,货物周转量占10%。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公路运输的货物运输量、周转量在各种运输方式中都名列前茅,公路运输已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中国交通年鉴》统计结果表明,1997年我国道路运输完成货物运输量977亿吨,货物周转量5272亿吨千米,分别是1996年的993%和1052%。其中货物运输量在五种运输方式中为第一位。到1997年年底,全国有营业性客货物运输车辆450多万辆,经营业户270多万户,从事道路运输业活动的人员有11000多万人。公路货物运输由公路货物运输和汽车货物运输组成。

333模块三:铁路货物运输模块

铁路货物运输是现代运输主要方式之一,也是构成陆上货物运输的两个基本运输方式之一。它在整个运输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铁路运输由于受气候和自然条件影响较小,且运输能力及单车装载量大,在运输的经常性和低成本性占据了优势,再加上有多种类型的车辆,使它几乎能承运任何商品,几乎可以不受重量和容积的限制,而这些都是公路和航空运输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334模块四:水路货物运输模块

中国水路运输发展很快,特别是近30多年来,水路客、货运量均增加16倍以上,目前中国的商船已航行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中国当前已基本形成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水运体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水路运输对经济、文化发展和对外贸易交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35模块五:联合货物运输模块

联合运输是综合利用某一区间中各种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进行不同运输方式的协作,使货主能够按一个统一的运输规章或制度,使用同一个运输凭证,享受不同运输方式综合优势的一种运输形式。联运的最低限度要求是两种不同运输方式进行两程的衔接运输。联合运输按地域划分有国际联运和国内联运两种,国内联运较为简单,国际联运是联合运输最高水平的体现。

4教学评价

“模块”+“项目”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与岗位技能培养充分地融为一体,围绕模块构建课程体系,以项目运作方式,合理组织、实施教学,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模块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重点选择适合自身的职业岗位、扮演不同岗位角色,学习目的更明确、针对性更强,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也为学生未来的择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经过两轮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综合素质有显著提高,因为有效规避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技能之间的矛盾,学生普遍反映学习兴趣浓厚,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项目引导,理论知识铺垫,实践技能培养,然后进入一个新项目、新知识、新技能的良性循环。

5结论

项目化教学模式必定是以某种工作项目为基础,在项目运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项目化教学模式来源于工科课程,文科类课程搞项目化课程改革不能依葫芦画瓢,照搬原样很难实施。如物流管理是一门边缘学科,其中融汇了大量其他学科的知识,现实中物流的岗位工作也已经不仅仅是仓储或运输这样简单,现代物流工作更需要复合化,毕业生也需要能胜任同类岗位的各项任务。

围绕物流岗位能力的形成,科学设计和选择课程体系,以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设计教学方案,按照一个完整的项目操作流程组织实施教学,使学生在完成模块的过程中,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模块是指涉及岗位工作的必要知识和技能重新整合,模块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学生在模块实施中学习知识,锻炼技能,掌握技术,提升职业素养,实现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徐明川项目教学法在物流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2008(11).

[2]朱铁汉,缪兴锋浅议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课程中的应用——以《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为例[J].中国市场,2008(10).

[3]张振华,吴凯项目教学法及其在物流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市场,2007(49).

[基金项目]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编号:ZYB121)。

水路货物运输的特点篇7

我国内河运

水路货物运输的特点范文

水路货物运输的特点篇1【关键词】国际物流;管理;运输方式;选择物流顾名思义就是货物的流动。运输是物流的基础,物流的目的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在保证货物质量的前提下,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