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竞争力的标准范文
核心竞争力的标准篇1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判别标准战略能力
核心竞争力就是能为企业带来相对于对手的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作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且能反映企业的特性。由于竞争优势不具有绝对的持久性,企业必须在发掘他们现有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利用资源和能力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在将来为企业创造相对竞争优势。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作出准确的识别和分析将有助于企业增强竞争优势。
核心竞争力的含义
企业核心竞争力(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是美国著名战略学家帕拉哈德和哈默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来的,他们将企业核心竞争力解释为企业的“一组先进技术和谐组合”。这里提到的先进技术不是单指科学技术,它既包括科学技术,又包括管理和营销等方面的技能。因此,可以把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解为企业开发独特技术、研制独特产品、发明独特营销手段和运用独特管理方式诸能力的特定组合,是以一定方式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能力群体。
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相对概念,只有在与同层次主体的相互比较中才有意义。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表现,在资源利用、产品开发和生产、市场开拓及服务等方面,与其他企业相比具有较大竞争优势,且不易被其他企业模仿或学习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其特点是:具有独特性,是其他企业所没有或不及的,能获得较大的差别利益;具有充分的经济和市场价值,能够极大地满足经济和市场不断发展的要求;具有发展的长远性和持续性,能为企业带来持续发展的能力。
核心竞争力判别标准
核心竞争力由四种标准组成,这些标准被用来判别哪些资源和能力是核心竞争力。在表1中列出的企业所拥有的能力都是核心竞争力,因为它们满足产生持久性竞争优势的四个标准。正如在表1中所示的,战略能力也被认为是核心竞争力,四种战略能力是指有价值的能力、稀有的能力、难于模仿的能力及不可替代的能力。,因此它们也是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竞争优势的来源。不能满足这四种标准的能力就不是核心竞争力。每一种核心竞争力都是能力,但并非每一种能力都是核心竞争力。在实际操作中,一种能力要想成为核心竞争力,必须是“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是有价值并不可替代的;从竞争者的角度出发,是独特并不可模仿的”。
只有在企业的能力无法被竞争对手抄袭、模仿的情况下,企业才能形成持久性的竞争优势。在某个时间段内,企业可能会通过利用有价值的、稀有的然而可模仿的能力获取竞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竞争优势持续的时间长短能衡量竞争对手模仿产品、服务和过程的速度。只有通过将这四种标准结合起来,企业的能力才能够具有一种潜力,这种潜力可为企业创造一种持久性的竞争优势。
有价值的能力
有价值的能力是指那些能为企业在外部环境中利用机会、降低威胁而创造价值的能力。有价值的能力促使企业形成并执行战略,从而为特定的客户创造价值。例如:沃尔玛公司最初依赖它的配送能力,它通过以低价提供很宽泛的名牌产品选择范围而开始了它的业务,沃尔玛改变了消费者们对价值的思考方式,让他们知道他们不用再付出许多零售商所要求的价格。
稀有能力
稀有能力是指那些极少数现有或潜在竞争对手能拥有的能力。在评估这个标准时,我们总是想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即“有多少竞争对手拥有这种有价值的能力”。如果一种能力被许多竞争对手所拥有,对于他们的任意一个,都不太可能会产生竞争优势。相反,有价值而普遍存在的资源和能力可能会造成对等的竞争。只有当企业创造并发展了那些与竞争对手共同能力不一样的能力时,才会产生竞争优势。比如:戴尔公司的直销商业模型使它比竞争对手更有效率,也使得它的增长率高于同行业的水平。因此,戴尔用来塑造并发展商业模型的能力是稀有的。
难于模仿的能力
难于模仿的能力是其他企业不能轻易建立起来的能力。有一种或三种混合因素有可能产生难于模仿的能力(见表1)。
首先,企业有时能基于特定的历史条件而发展自身能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挑选那些独特的、能反映他们特有的历史道路的能力和资源”。也可以这样说“企业之所以能够发展能力,是因为他们选择了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位置”。企业在早期历史所形成的独特和珍贵的组织文化“可能会让企业拥有在其他历史时期成立的企业所不能模仿的优势”,例如麦肯锡文化是他的竞争优势的来源:“它是那样一种文化,是独特的、奇异的,使公司有别于其他商业组织;”它的企业文化是“人们相互联系、鼓励以及思考的一种常规的文化,它存在于人们的心中和意念中,它的核心是一种资源的行为”。公司的创始人马文•鲍尔建立了麦肯锡文化的历史渊源,今天的成就应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早期,当鲍尔进入咨询业时。
其次要成为难于模仿的能力的条件是: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的界限有时要比较模糊。这样,竞争对手就无法清楚地了解企业怎样利用它的竞争能力作为竞争优势的基础,竞争者们就不能确认他们需要建立什么样的竞争能力才能得到与竞争对手的战略获得的同样的利益。
社会的复杂性是能力不易被模仿的第三个因素。社会的复杂性意味着许多企业的能力是复杂社会现象的产物。社会复杂性能力的例子包括经理们之间以及经理和雇员之间的人际关系、信任、友谊以及企业在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声誉等。像通用电器、惠普电脑、沃尔玛他们把社会能力作为他们在全球经济构想的基础,承担他们对利益相关者(客户、供应商以及当地社会)的责任,实现他们对雇员的承诺。这些社会能力对企业的运作非常重要。
不可替代的能力
不可替代的能力是指那些不具有战略对等资源的能力。它是能力成为竞争优势来源的最后一个条件,“就是一定要不具备战略对等的资源,虽然这些资源本身并不是稀有的,也不是不可以模仿的。”总的来说一种能力越难被替代,它所产生的战略价值就越高。能力越是不可见,企业就越难找到它的替代能力,竞争对手就越难模仿它的战略以产生价值。企业的专有知识以及建立在经理和员工之间信任基础上的工作关系就是很难被了解,也很难被替代的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生死存亡和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对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用上述四个判断标准进行分析,使企业对核心竞争力作出准确的识别和分析,通过深入挖掘核心竞争力、适应全球竞争的需求,将有助于企业增强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金碚.竞争力经济学.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核心竞争力的标准篇2
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其使用方法是财务会计的基础工作,会计要素的构成内容及要素组合是企业财务报告的基本元素,会计要素的完整性、科学性是提高财务报告可靠性的重要因素。然而,会计要素具有可变性,伴随着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尤为重要,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意识到,只有从长远发展出发,公司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发展。在财务会计领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而会计要素又是企业会计工作中的基础。无论是对内部管理会计职能,还是企业的对外信息披露,核心竞争力对企业财务会计框架都具有深远影响。因此,企业的会计要素构建和适时调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笔者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视角,分析我国企业会计要素的构成内容,会计要素框架中的细分要素及这些要素的识别标准、识别方法,出企业会计要素框架的调整方向,以期推动我国企业理论与会计理论的逐步完善。
二、核心竞争力会计研究现状:会计系统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的提出 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的出发点是核心竞争力,落脚点是会计管理,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会计工作为内容,重点放在企业会计工作中关键要素识别、评估、管理、维护与升级问题。企业通过利用数学模型来量化核心竞争力,利用财务会计框架核算与报告企业核心竞争力,综合反映企业持续竞争能力的具体情况与变化过程,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优势。核心竞争力理论是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重要突破,也成为企业管理问题研究的热点领域。作为企业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会计理论研究也将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研究方向之一,很多学者对核心竞争力的会计理论给予了关注,并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研究水平还停留在较浅的层面,有关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理论的很多问题尚未得到统一的结论。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研究内容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内容主要聚焦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核心竞争力和企业会计工作的内在联系。现有研究认为,企业的会计工作应当服务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建立战略管理理论,提供经营管理能力,实施责任成本会计,加强企业成本管理水平,进行会计活动创新,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强会计组织管理,提高核心组织能力。其次,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的定量化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量化是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是衡量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经济本质,如核心竞争力的量化结果与其实际价值相一致是量化工作的关键。再次,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构建一个科学、合理、可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将核心竞争力量化工作落实的必要步骤。一般来说,指标体系建立要遵循具体化、可测量、相关性、可实现等原则,要全面包含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关的各个指标。最后,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工作的信息披露问题。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工作的终点是竞争力的报告,也就是将企业会计工作方面的独特优势对外披露。一方面,企业的披露内容至关重要,企业不能只披露积极正面信息,而要将企业工作中的各方信息和结果都予以完整披露。另一方面,企业要重视信息的披露方式,尽管我国实行自愿披露制度,企业也需要定期、按要求进行披露,以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求,及时跟踪企业的核心能力和未来前景。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框架构建
在传统会计制度已经无法满足激烈市场竞争的要求时,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要求企业有更开阔的视野,将核心竞争力视为企业长期发展的驱动力,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挖掘和延续,促使核心竞争力会计制度的形成,促进企业价值增值、管理者经营决策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因此,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会计分析框架是一个多要素系统(见图1)。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目标也不再局限于利润,而是将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的管理目标之一。在财务会计管理系统中,重要环节和过程中产生的会计资料与信息反映出企业的竞争力,以便管理者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为投资者的评估和预测提供信息参考,为竞争者的战略制定和调整带来信息,以占领细分市场,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无论是基于内部管理的需要,还是外部投资融资的目标,都要求企业将核心竞争力与企业财务框架相结合。
(二)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企业管理者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定位,也是市场对企业财务信息的需求。企业财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有: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现有的债权人、供应商、顾客、管理层、董事会成员、员工、券商、科研院所、政府和其他会计资料的需求者。这些企业利益相关者都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具有强烈需求,他们是会计管理的最终受用者。
(三)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企业会计信息是企业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其中,决策有用性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特征。对于传统会计而言,决策有用性的重点主要放在企业盈利,但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而言,则更多的着眼于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区别于短期的获利水平,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更注重影响企业持续盈利能力的资源因素、能力因素、信息环境的识别与计量,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而言更具推动作用。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还能够为外部投资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促进企业和社会的资源优化整合,为内部管理培育长期竞争优势提供数据支撑,有助于管理者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
(四)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会计框架的基础,要素构成和要素归属是会计要素的两大基本问题。现有的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了我国的六大会计要素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并通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三个报表来进行披露。其中,最为关键的资产负债表涉及企业所有的资产、债务构成和实时状况,反映出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利润表则主要包括收入、费用及利润,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盈利能力。
核心竞争力的标准篇3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是企业道德是流星毕业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而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是企业道德是篇高质量的论文,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希望此文章能对您论文写作,提供一定的帮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是企业道德为免费毕业论文提供,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摘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别的企业难以模仿的。高度的企业道德水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来源,它推动着企业不断地发展出其它各种能力,从而长期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人们可以对企业的道德水平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改善企业的道德水平。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企业道德衡量标准
当前中国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始终保持竞争优势,已成为摆在广大中国企业面前最迫切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告诉我们,中国企业与世界先进企业的差距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差距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差距。何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的基础是什么?这些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1990年哈默和帕拉哈德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企业核心竞争力》,首次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个概念。其后众多学者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入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所独有的、基础性的能力,是别的企业难以模仿的。
第一,核心竞争力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使企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会形成独具个性的文化、管理、技术、营销方法等等,很难被竞争对手模仿或替代。第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基础性能力。它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平台,企业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发展出许多其他的能力,向一系列新的领域拓展。第三,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够不断创造客户价值,从而增强了客户的忠诚度。第四,企业核心竞争力要求企业不断创新。要想长期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就必须不断推陈出新,否则已有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就会逐渐丧失。第五,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动态性。市场和环境在不停的变化,企业核心竞争力也应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发展。
企业核心竞争力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产品层,指企业生产产品并有效控制产品质量的能力。第二层是制度层,包括企业内外的人、事、物、环境、资源关系、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各种要素共同构成的平台,企业的品牌及规模,企业的运行机制及产权制度等等。第三层次是核心层,包括以企业道德和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差异化和个性化的企业特色,企业的创新能力等等。第一层的竞争力只是表面层次的竞争力,第二层的竞争力为第一层竞争力提供支持的平台,第三层次的竞争力才是最基本、最核心的竞争力,它决定了制度层的竞争力,而制度层的竞争力又决定了产品层的竞争力。企业核心层的竞争力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其中哪一个又起到最重要、最根本的作用呢?笔者认为企业道德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起到了最重要、最根本的作用。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是企业道德
目前社会上商业道德欠缺,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国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要想建设高度发展的市场经济,就必须建立建设高度的商业道德,其原因是市场经济本质上是道德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必须遵循三个前提:平等互利、自由买卖和相互诚信。以上的三个前提都是符合道德原则的,其实质是买卖双方权利平等,相互诚信,所以凡是讲求诚信,遵守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是企业道德
作者:杨屏来源:流星毕业论文网搜集整理论文类型:免费毕业论文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收藏到网摘:添加到百度搜藏收藏到雅虎收藏到QQ书签收藏到新浪ViVi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是企业道德是流星毕业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而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是企业道德是篇高质量的论文,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希望此文章能对您论文写作,提供一定的帮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是企业道德为免费毕业论文提供,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业道德,通过服务于社会和他人来追求利润者,能够获得长远的利益,;反之则必将受到市场的严惩。
然而不少企业的管理者并没有认识到这点,他们觉得现在企业的经营状况比较困难,不必遵守商业道德,等到企业赚到足够的钱了再去讲道德。他们把道德和利润对立起来,这种观点是十分错误的。首先,我们的国家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被一些不法之徒钻了空子,但这只是暂时现象,中国的市场经济必将在发展中逐步完善,各种有违市场道德的行为必将越来越无立足之地。第二,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是企业正确管理的基础。企业各级管理者只有具备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才能对各种利益诱惑作出合理的评估和判断,进行正确的抉择,确保企业发展道路的正确。第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坚守道德原则的企业,虽然牺牲了一些短期利益,却会获得良好的社会形象、员工的忠诚、股东和客户的信任等等更加重要的东西,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考察中外许多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可以发现凡是优秀的企业,都具有强大的道德力量,这种道德力量会推动企业不断发展核心竞争能力,保持竞争优势。在一个企业里,如果员工普遍道德水准较高,就会爱岗敬业,注重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由此就会在整个企业内部形成一种不断追求卓越和创新的企业文化,这样的企业文化会促使企业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技术、材料、市场、管理方法等,使企业始终走在行业的前列。另外企业保持高度的道德水准,还可以形成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影响力,有利于与客户、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形成和谐共存的关系,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企业道德具有客观的衡量标准
企业道德应该有其客观的衡量标准,对于如何建立这样的衡量标准,可谓见仁见智,笔者认为企业道德的衡量标准主要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员工的忠诚度。对“忠诚”的理解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1)忠诚与老实听话是不同的。忠诚的员工是主动的,他们责任心强,热爱本职工作,认同公司的理念,在工作中极富创造精神,是公司最宝贵的财富。(2)忠诚是自发的,因为忠诚只能发自内心,它取决于企业能否公正合理地对待自己的员工,为员工提供一个有吸引力的发展环境。(3)忠诚的前提是企业必须对员工以诚相待,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公平、公正,真正关心爱护自己的员工。第二,消费者对企业的忠诚度。消费者的忠诚度可以从顾客满意度、消费者的投诉率,和消费者对企业的宣传程度来衡量。第三,企业合作方对企业的忠诚度。拥有高度忠诚的供应商就意味着企业能获得稳定的供货来源,可以保持正常的生产和经营秩序,并降低成本。拥有高度忠诚的经销商则能够加快产品流转,降低流通费用,方便消费者购买。第四,企业的融资资信度。为了获得高度的融资信誉,企业必须严守商业道德,一个出尔反尔、不遵守商业道德的企业是无法获得别人的投资的。第五,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关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所独有的,别人难以模仿的能力,它来自以企业独特的道德理念和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竞争对手很难学到。所以,与竞争对手的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是企业道德是流星毕业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而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是企业道德是篇高质量的论文,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希望此文章能对您论文写作,提供一定的帮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是企业道德为免费毕业论文提供,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合作不但不会失去自己的竞争优势,反而会学到更多的东西,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第六,企业与社会的和谐程度。企业的根本目标应是推动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利,因此企业必须与社会和谐发展。
四、提升企业道德增强核心竞争力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提升企业的道德水准,可以使企业具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忽视企业道德,就会长期降低其核心竞争力。那么,我国的企业在道德建设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
我国企业在道德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思想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认识到道德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2)缺乏正确的方法。许多企业在进行道德建设时,往往把道德建设简化为道德说教,致使道德建设流于空泛,效果不彰。(3)只注重企业内部的道德建设,没有认识到在与企业密切相关的外部环境中,也应该进行道德建设。(4)缺乏一整套准确、合理的道德标准评价体系。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把企业道德建设放到高度重要的位置,使企业从上到下充分认识到道德力量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地根本,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第二,不断革新企业道德建设的措施,把企业道德建设具体化,使之渗透到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之中,使企业道德建设获得真正的成效,而不是流于说教。第三,不仅在企业内部进行道德建设,在企业外部也要努力进行道德建设,与供应商、经销商、政府、社会相关组织等建立和谐共存关系,共同发展。第四,建立一套客观、准确、符合实际的企业道德评价机制及评价标准,并且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
核心竞争力的标准篇4
【关键词】 乳品企业; 核心竞争力; 主成分分析法
“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后,如何重拾消费者信心,应对外国乳品企业的挑战,成为我国乳品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依据核心竞争力理论,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不断发展,就必须正视自己的竞争优势,培养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此,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乳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使得乳品企业能够方便、快捷地判断自己具有的竞争力。
一、乳品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的意义
核心竞争力理论是由普拉哈拉德和哈默1990年发表在《哈佛商业周刊》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被广大经济学者和管理学者及实务界学者所认同的。结合核心竞争力理论和乳品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乳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的奶源、技术、管理、市场营销、品牌、环境等资源要素经过有效整合而形成的、能够创造更大顾客价值的、支撑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与能力的有机组合。“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后,面对大举抢滩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的挑战,客观上要求我国乳品企业必须明确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市场位置,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作出及时、正确的评价,由此找出与国外竞争对手的差距,制定行之有效的提高乳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战略。
二、财务视角下乳品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企业核心竞争力由企业资源、能力及企业所处的环境共同决定,三者缺一不可。但是企业所处的环境因素,一般为企业的宏观外部因素,比如市场因素、政府行为等,企业对这些因素干预能力较小,或者只能被动承受,本文对此不做过多讨论。本文重点研究对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乳品企业具有较大主动性的影响因素,即乳品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这也是影响乳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决定因素。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体现在把握评价指标内涵的正确性、指标体系设计的完备性、数学处理方法的逻辑严密性以及参量因素分析的准确性等几个方面。
2.可比性原则。可比性要求乳品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应具有普遍的统计意义,在保证评价目的可实现的情况下,指标计算口径保持一致,应易于进行同类比较和排序,指标不仅纵向可比而且横向可比。
3.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是在满足评价目标需要的前提下,从实际情况出发,评价指标数据来源要易于采集,对于不能直接得到的指标数据,其计算方法也不宜过于繁琐。这样不但有助于降低评价成本,也利于提高评价效率。
4.定量指标为主原则。乳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指标需要以定量指标为主,通过量化的表述,给人以直观、清晰的印象。并且其指标数据都应该是可以从国家及行业公开的资料中获得,以此来保证评价数据的可靠性和说服力。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鉴于上述原则,依据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并结合乳品企业的特点,本文从财务角度设计了乳品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三、财务视角下乳品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的构建
(一)主成分分析法评价模型的原理
主成分分析法首先是由英国的皮尔生对非随机变量引入的,而后美国的数理统计学家赫特林在1933年将此方法推广到随机向量的情形。其基本思想是将实测的多个指标,用少数几个潜在的相互独立的主成分指标(因子)的线性组合来表示,构成的线性组合可以反映原多个实测指标的主要信息,使得分析与评价指标变量时,能够找出主导因素,切断相关的干扰,作出更为准确的估量与评价。主成分分析法对原始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使得各财务比率之间具有可比性和可加性,同时,根据各主成分的贡献率来确定各主成分在预测函数中的权数,解决主观赋权问题,使权数的确定具有客观性、科学性,而且全部数据处理和图表处理均可通过SPSS软件来进行。
(二)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评价的步骤
1.设原始数据X1,X2,…,Xp的样本观察矩阵为X,即:
其中,P表示财务指标变量数,n表示样本数;Xij表示第i个样本的第j项指标变量值。
2.将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因为原始指标数据之间存在着量纲、数量级上的不同,所以必须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即转化为均值为0,方差为1的无量纲数据。处理方法如下:
其中:
3.建立标准化数据的相关系数矩阵
利用标准化后的数值计算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得到相关系数矩阵:
式中,rkj为指标i与指标j的相关系数:
4.求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λ1≥λ2≥…≥λp,以及对应特征向量μ1,μ2…μp,特征值的大小反映了各个主成分在描述对象上所起的作用。
5.利用特征值求得各主成分贡献率及累积贡献率,确定主成分的个数
在实际评价中,通常只选取其中m(其中m
6.写出主成分,并解释主成分的经济含义
确定了选择m个主成分之后,关键的一步是要对主成分做经济解释,即要对各主成分赋予新的意义,给出合理的解释,这个解释应该根据主成分的计算结果结合定性分析进行。为了赋予主成分更为合理的经济解释,将因子载荷矩阵按照方差最大法进行旋转,以建立因子载荷矩阵。因子载荷量揭示了主成分与原变量之间关系的相关程度,利用它来解释主成分会更为确切。
7.构造综合得分函数
以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占方差累积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因子综合得分函数,得出各样本的综合得分。
根据该函数计算出综合得分,并可进行排列名次。
核心竞争力的标准篇5
关键词:上市证券公司 核心竞争力 灰色关联度
一、引言
2008年1月的《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提出了到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要实现的战略目标。该目标要求,届时中国证券公司的发展要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竞争力显著增强,出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证券公司[1]。而自2009年以来,创业板上市、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业务开闸、证券公司直投业务放开等等,证券业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对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众多文献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根据证券行业的特点,主要从三个角度对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进行探讨。一是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的研究。张同建(2007)提出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由经营能力、管理能力、市场能力和创新能力四种要素构成[2]。李雪峰等(2007)从经营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经营环境和人力资源五个角度构建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体系[3]。尹筑嘉等(2010)认为经营能力、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内部治理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人力资源竞争力六个构成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4]。二是对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评价研究。傅智能(2004)提出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于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分析,但其并未进行实证分析[5]。何晓斌(2006)、以美国三大投行为标杆,从公司规模、资产结构、收入结构、风险管理、治理结构和创新能力六方面[6],宋文涛(2009)从融资能力、业务能力、服务水平、研发能力和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对中外证券公司进行比较分析[7],得出我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强弱面。杨琳、张富安(2009)以西部证券为研究对象,通过SWOT模型分析西部证券的核心竞争力,提出可以根据公司特点培育不同的核心竞争力。三是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对策研究[8]。何斌(2000)认为证券公司应该从业务能力、客户服务水平、融资能力、研发能力和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五个方面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9]。卢学英(2005)认为证券公司可以通过扩大资产规模和实行稳健经营战略相结合,实行品牌经营与多元化战略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10]。何晓斌(2006)提出证券公司应从内部机制构建和外部环境创造两方面提升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6]。还有管仁勤(2003)[11]、高长青(2010)[12]等文献对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进行了研究。
这些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对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评价、培育途径提供了有益的探索。但是,现有的文献也存在明显局限,主要反映在四方面:一,对于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的选取,过于注重资源、环境等指标、忽视了制度等因素的重要作用;所选指标多为规模性的指标,造成证券公司的规模大小往往决定了核心竞争力的水平;二,在评估方法上,多数文献都是以国外投资银行为标杆,进行简单的比较,提出我国证券公司在哪些方面应该加强,这种分析方法没有反映我国证券公司的内部机制,没有反映出我国证券公司是否存在核心竞争力,一些著名投资银行的破产证明了这种直接比较法的失败。个别应用数理方法评价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中,单一的数理方法本身存在很多缺陷,评价结果不是十分准确;三,现有文献关于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与识别,都是根据评价结果给出排名,只能说明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相对强弱,不能表明证券公司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哪些因素构成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水平怎么样;四,现有文献对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分析往往是静态的研究,没有动态分析,不能反映出证券公司是否具有持续竞争优势,不能揭示出证券公司取得这些持续优势的内在动力和机制。
灰色系统理论从信息的非完备性出发对复杂系统进行处理,通过对系统某一层次的观测资料进行数学处理达到在更高层次上了解系统内部变化趋势和相互关系。研究灰色系统所采用的方法属于非统计方法,在系统数据较少和条件不满足统计要求的情况下具有实用性[13]。证券公司是一个充满了信息不完全和不确定性的灰色系统,很多评价指标是“亦此亦彼”的模糊指标。灰色关联度模型是研究灰色系统的基础,已被成功应用于很多决策领域,因此本文选择改进的灰色关联度决策模型进行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分析。
本文以东北证券、中信证券等9家上市证券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灰色关联度与理想点法的组合方法进行综合评价,识别出哪些要素构成这些样本的核心竞争力。依据识别结果,总结上市证券公司的成功经验,发现不足,对各上市证券公司提升核心竞争力水平提出建议。
二、研究方法
理想点法求解多目标决策问题,以方案距离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距离作为判断方案优劣的标准,具体的计算步骤参考文献[14]。
灰色关联度方法的原理是,如果一方案与系统设置的虚拟理想方案关联度越大,就可以认为该方案越接近理想方案,反之,该方案越远离理想方案。模型的建立过程参考文献[15]。
理想点法中的距离尺度能较好地体现方案数据位置上的关系,但是在反映方案数据之间态势变化上存在一定的缺陷;而灰色关联度又恰恰可以反映方案数据之间态势变化[16]。因此,将二者结合起来反映一种方案逼近理想解的新尺度作为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综合评价的方法。模型建立过程如下:
①确定指标权重。本文采用结合AHP和熵权法的组合赋权法来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具体的计算方法见文献[17]。
②利用向量归一化方法对决策矩阵作标准化处理。
③计算加权标准化判断矩阵。
④确定理想解和负理想解
⑤计算方案到理想解和负理想解之间的和。
⑥计算方案到理想解和负理想解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和。
⑦分别对步骤⑤和⑥确定的距离和关联度做无量纲化处理。计算公式为:。其中,分别代表。
⑧将步骤⑦中确定的无量纲化距离和关联度合并。
由于和数值越大,方案越接近理想解;而和数值越大,方案越远离理想方案。因此,合并公式可以确定为:
其中,反映了决策者的偏好程度,并且满足,决策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确定它们的数值;反映了方案与理想解方案的接近程度,其值越大方案越优,则反映了方案与理想解的远离程度,其值越大方案越劣。
⑨计算方案的相对贴近度
新贴近度基于欧式距离和灰色关联度,同时反映了方案与理想方案和负理想方案之间的位置关系。
⑩按照贴近度的大小对方案进行排序。贴近度越大则方案越优;贴近度越小方案越劣。
三、上市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
1、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
本文遵循构建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原则,以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为基础,结合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初步设计出了6项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42个辅助识别指标(略),建立了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表1)。
对核心竞争力进行识别时,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既要注重专家的经验估计,又要重视反映指标信息量的客观权重,合理的赋权方法是主客观赋权法的结合。本文选择层次分析和熵权法的组合方法作为上市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方法,具体步骤参考文献[17]。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权重结果如表1所示。
指标数据的获得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从各证券公司的年报或公开资料中直接或简单计算获取;二是从现有的资料中无法获得,只能依靠专家打分和经验判断得到。
对于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中的定性指标,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邀请了10位专家为上市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定性指标进行打分,采用了4分制的标准,即:完善打4分,有效(较强)打3分,一般打2分,无效(较差)打1分。选择专家时,考虑了选择对象的专业背景、知识结构和工作经历,确保打分较为准确。
定量指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各上市证券公司历年的审计报告。
由于各个指标的量纲不同,在综合评价上市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之前,必须对评价指标做标准化,使之具有可比性。
2、实证分析
根据前文对证券公司存在核心竞争力的判定,只有在2009至2011连续三年生产经营效率DEA有效的证券公司,在某项指标上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才具有核心竞争力。应用灰色关联度与理想点法的组合方法,对西南证券和中信证券的六项核心竞争力构成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并与广发证券等其他七家证券公司的评价结果相比较,若中信证券和西南证券的某项指标得分较高,排名较好,则说明在这项指标上具有核心竞争力。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表中结果为与理想解的接近程度,值越大表示越好。本文认为,只有得分在0.75以上 ,并且明显高出其他公司得分的证券公司才算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在此项指标上具有核心竞争力。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人力资源方面,中信证券得分0.8067,大大超过了行业平均的0.5146,说明中信证券在人力资源方面相对其他上市证券公司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其他证券公司得分不一,普遍距离理想解仍然较远,在上力资源上并无明显的核心竞争优势可言。
无形资源方面,中信证券一枝独秀,主要的原因是,中信证券多年以来,在内部一直规范管理,团队的凝聚力和业务创新力、开拓力很强,公司的经营理念在行业中非常先进;在外部,中信证券的业绩和客户服务水平使得它在市场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客户满意度很高。西南证券在无形资源得分上较高,但不具有核心竞争力,原因是尽管它的内部管理也很出色,但是规模较小,服务的客户数量有限,美誉度难以进一步推广。
物质资源方面,中信证券、广发证券和华泰证券三家公司具有较高的水平,这跟他们的规模有关。规模大,可用于再生产的资产、利润数量越多。另外,中信证券凭借其特殊的背景,可以获得其他大量的可用资源。东北证券、西南证券等规模较小,在物质资源获取上表现平平。
在管理能力上,只有西南证券具有核心竞争力,这与它成熟的内部管理是分不开的。从公司战略规划的制定、实施和控制,到决策监督、管理创新、风险管理,再到员工的培养、考核和激励,西南证券做到了行业内的翘楚。中信证券等其他证券公司虽然得分不低,但不认为它具有核心竞争力。不可避免,它规模大难于管理,也和国企本身存在的问题以及易受政府干预有关。
创新能力上,9家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得分普遍较低,没有一家公司具有核心竞争力。主要原因是一方面证券业在我国属于收入水平很高的行业,以及对国外金融创新产品的“拿来主义”,导致了产品创新动力不足;另一方面,也和我国整体创新环境不佳、循规蹈矩的教育观念有关。
整合能力上,中信证券得分高达0.8313,其他证券公司普遍低于0.7。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特征就是整合性,中信证券不但需要理顺庞大的内部资源、关系,促使资源得到更好的应用,促使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还需要协调处理好来自外部的影响。对比中信证券所取得的业绩,也正说明中信证券突出的整合能力,具备核心竞争力。
四、结论
本文对在我国A股上市的中信证券等9家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中信证券在人力资源、无形资源、物质资源和整合能力上具备核心竞争力,西南证券管理能力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其他证券公司在不同的要素得分相对较低,不具备核心竞争力。
评价的结果对于上市证券公司在外部经营、内部管理上具有一定导向作用。西南证券需要扩大企业规模,增加可用的人力资源、无形资源和物资资源量,加强对各种资源的整合能力。中信证券需要加强管理能力,特别是要提高组织结构响应速度和增强管理创新能力。其他证券公司应当以中信证券和西南证券为标杆,培育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24~34
[2]张同建.基于经验分析的国有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测度体系研究[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4):11~15
[3]李雪峰等.中国券商竞争力研究[R].国都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报告,2007
[4]尹筑嘉等.中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评估[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10,25(6):44~49
[5]傅智能.中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6]何晓斌.中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与提升研究[D].上海社科院博士学位论文,2006
[7]宋文涛.证券行业的核心竞争力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8]杨琳,张富安.XB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核心竞争力研究[J].新西部,2009,(8):31~32
[9]何斌.入世后我国证券公司的发展[J].国际商务研究,2000,(5):41~45
[10]卢学英.论我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提高[J].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5):92~94
[11]管仁勤.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及其形成问题研究[J].经济经纬,2003,(1):65~68
[12]高长青.经纪类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与提升[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2):20~22
[13]周建国,王潇炜.基于博弈论和灰色关联度的区域电力市场运营效果评价指标体系[J].电网技术,2007,31(10):69~73
[14]高峰记等.多指标区间决策的理想解贴近度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2),58~61
[15]张绍良,张国良.灰色关联度计算方法比较及其存在问题分析[J].系统工程,1996,14(3):45~49
[16]孙晓东等.基于灰色关联度和理想解法的决策方法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5,13(4):63~68
[17]徐盛发,巴曙松.转轨期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0,(6):3~7
核心竞争力的标准篇6
近期,美国一些人力资源专家和人力资源经理,在相关杂志上发表文章,对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运用环境以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质疑。本文将最新的讨论焦点汇集在这里,希望能够对大家开阔思路有所帮助。
“多元化”与“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冲突
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些教授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作为资源的人的能力、体力和智力的管理。也就是说人力资源管理是综合人的各种特征进行计划、引导、组织、训练及发展的。今天,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到提倡“多元化”、接受“多元化”,就是希望让各种有不同长处的员工组成一个团队,不管能力、体力和智力的高低,通过互补和互助形成最有战斗力的队伍。如果组织内每个人都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老大。那将会重写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如果一味运用核心竞争力理论来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容易忽略人的体力、智力以及其他因素的不同。
例如,用核心竞争力理论来设计绩效考核的标准,其实是不公平的。因为承担工作的对象由于体力和智力的原因,必然产生不同的劳动成果。实际上,人和人完成某一工作所遇到的困难、问题是不同的,这些困难、问题对每个人提出的挑战也不一样,有些人面临人与人的沟通问题,有些人则需要解决工作的优先次序。如果由于受到工作范围和工作性质的限制,与外界的接触很少的话,这种不公平性更加明显。我们可以要求员工通过培训具备相同的能力来承担工作,但是我们不能也不可以使员工有同样的智力和体力。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员工与员工之间是互补的,原则上,人们完成工作的方法和技能、所运用的知识都是不同的。如果一味强调工作和岗位的要求,没有考虑员工个人的体力、智力水平,那么所设计的考核即使100%地找到了该工作所需的核心能力,也不会是一个好的工作评价系统。它没有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旦员工认为这是一种看来公平实际不公平的系统和评价,就会反对和抵触,由此形成的人事问题会更难处理。
当然,有人不同意这样的说法。Janice是美国国家人力资源管理委员会的主任,她最近在研究一种叫做“多元化影响力”(Leveraging Diversity)的核心竞争力。她认为,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用 “多元化影响力”来代替原来的文化意识,是当今管理层所需要的领导能力之一。如果担心核心竞争力影响多元化文化,那么就不能领导多元化的组织和群体。无论是招聘、用人,还是评估工作表现,管理者都要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同时要使团队的成员们有自己的尊重、理解、价值和看到他人的不同。因此,组织中的多元化影响力,将是成员们和管理人所需要的核心竞争力。
内因和外因的矛盾
硅谷人力资源公司(HRproonline)的咨询顾问JAMES提出的看法是决定事物变化和发展有外因和内因、主观和客观,而运用核心竞争力设计资质的模型,不管是评价员工工作表现,还是确定员工在企业中的作用和行为,主要强调主观,强调内因。因此,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员工的核心能力。企业更多地集中考虑员工内部状态是否有问题,是否需要发展和加强,而不是考虑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对员工有什么影响。
然而,现在的企业是随着市场变化而变化的,许多情况不由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和员工的行为决定。当外部环境发生巨变时,企业中的员工再有能力也是杯水车薪。
2000年以来,西方的经济随着网络泡沫破灭,企业在经济的惊涛骇浪中颠簸。这种环境下,企业的成败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外界环境和宏观的变化,而非员工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核心能力理论面临着一大挑战。
惠普(HP)的人力资源经理Thomson持反对意见。他说,惠普公司一向注重员工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这种培养使得员工在公司成长时能够跟上企业前进的速度,在危机来临时,员工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将表现得更加彻底,并且为企业做出重大贡献。惠普(美国)公司的变化就是这样,康柏兼并Digital,惠普又和康柏兼并。没有核心竞争力,很难坚持到现在。企业要想生存下去,关键是要帮助员工具备核心竞争力,甚至要帮助顾客具有核心竞争力。而惠普已经考虑为它的客户培养他们在使用惠普的产品时需要的核心竞争力了。
核心竞争力是“钻石”还是“光环”
英国著名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普尔・克伦斯(Paul Kearns)最近发表有关核心竞争力的文章,也对核心能力理论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核心能力的定义抽象,有很多地方自相矛盾,有些方面不能自圆其说。比如,可以用核心竞争力将SONY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战略解释得头头是道,可是SONY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根本没有用核心竞争力的理论。这只是别人事后加上的一道光环。
T・Jerk是挪威著名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专家,他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当代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的钻石,它可以帮助我们决定招募的标准和人选,确定工作要求和评价员工的表现,以及决定员工培训和发展的方向。他说,如果企业更注重对人力资本的投资,那么就必须知道,什么是关键的因素(Critical Factor),即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企业发展壮大时,管理层要做更高更长远的事情,那么他/她就需要将那些核心竞争力传授给那些有潜力的员工,这种不断的更替和分享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精华。
核心竞争力与传统管理哲学的矛盾
美国加州大学的尼尔森(Nealson)研究核心竞争力已有7年的历史,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核心竞争力理论,将千差万别的人力资源机械化、工程化,将激烈竞争又互相依赖的企业内部人际关系淡化,只强调人的能力与企业和事业成败的关系,忽略了客观外界对人的能力的影响和作用。
而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是艺术和技术的综合,机械化和工程化人力资源只是为那些定量管理创造机会,但是它往往忽略了定性方面的东西,即忽视艺术化地把握人力资源变化和发展。不可思议的是,那些评价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的标准,却是人们艺术化地刻划下来的。例如,在定义核心竞争力之一一一学习能力时,虽然采用定量的方法,却还是定性地对“学习能力”进行一般说明。
尼尔森还指出,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以定性为主把握管理的尺度,以艺术统一科学技术,因此它是一门人文哲学,而核心竞争力强调科学技术的一面和人的心理特征,弱化了艺术性的管理。因此,如果单一地宜扬核心竞争力,将会使企业的传统文化和管理的理念引起混乱,不利于企业长期的战略和文化建设。
另一位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者安理克(Annick),在一篇有关提升员工工
作表现的文章中,提出了相左的意见。他认为核心竞争力不会混淆管理的既艺术又技术的特征。相反,女口果深入理解核心竞争力理论,会帮助员工形成更好的管理风格,正如一个软件工作人员,既可以用艺术灵感设计网页的画面和色彩,又可以灵活地运用JAVA,C++技术来编制相关的程序。这种艺术和技术的统一上升到管理,就会促进传统管理哲学的运用。
他说,现在的管理已经改变了很多,由于信息的快速传送和网络的应用,企业的管理要求具有更加快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这正是“核心竞争力”所要求的。核心能力理论的有效性和实战性,也正是强调管理是艺术和技术的统一的传统管理哲学的目标。
同时,他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管理层管理和领导的风格,它应该是艺术和技术的统一。核心竞争力不应该是个人的文化和帮派的意识,而是组织意志在职位上的能力和技术的提炼和抽象。核心竞争力可以帮助组织找到需要的人力资源,同样它也可以帮助人们找到自己需要的组织和企业。
核心竞争力的手有多长
核心竞争力理论是一些人力资源管理顾问为了帮助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设计提出的一种辅助理论,它对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效率和改善人力资源素质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在走上正规化和系统化管理后,企业的用人标准、考核标准、员工培训的方向和范围,都可以通过对岗位的核心能力的研究和学习而获得。
可是,核心竞争力不是企业发展的万灵丹,特别是一些小企业,人员变动很大,工作变化很多,薪资和福利的提供有限。在这种外界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之中,要求企业的人员以不变应万变,是对人力资源的深度的损害和破坏。例如,一个员工既要接电话,又要管仓库,还要做财务,同时还要负责办公室的行政。你能确定什么是他必须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文化只是老板文化,所谓的核心竞争力也许只有一条,就是“服从”。
核心竞争力的标准篇7
【关键词】中式快餐;西式快餐;核心竞争力
一、中式快餐业在餐饮行业所处的地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物质的丰富,我国的餐饮业市场也在不断发展,显现出百花齐放的格局。从2016年公布的餐饮业数据来看,快餐行业占据了我国餐饮市场近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西式快餐以肯德基、麦当劳等为代表的国际快餐品牌企业,占据了我国快餐领域的大部分市场,根据2016年8月份的数据显示,中国肯德基连锁店达到了4896家,麦当劳超过2000家,他们的单店年营业额均达到了800万元以上,是我国快餐及餐饮行业的领先者。其特点是从我国一、二线城市不断向三、四线城市延伸、从东部向西部拓展,完成了在我国全面布局,同时在食品上也有很多的创新,使得菜品更符合我国国民的口味,是中西融合的良好典范。
综合来看,我国中式快餐企业在创业初期都十分重视企业核心竞争力,笔者认为,把握中式快餐自身企业核心竞争力尤为重要。
二、中式快餐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位
1.西式快餐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目前,我国快餐业的竞争格局十分清晰,西方快餐企业对本土快餐企业形成碾压之势。所以,中式快餐在与西方快餐的竞争中取胜的最有效办法是客观的分析西方快餐的优劣。同时,分析自身发展的优劣,扬长避短,并针对西式快餐的软肋,形成自身特有的竞争优势。西式快餐的竞争力十分明显,以肯德基来说,其核心竞争力包括,品牌公认度、加盟培训系统、产品标准一致化、肯德基店铺选址建设、运作标准化、全球化运作模式。但是西式快餐的劣势也是十分明显的,如营养专家指出的,营养失衡、油炸食品诱发肥胖以及西式快餐所使用的“氢化油”危害身体健康。
2.中式快餐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中式快餐在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上应该分析对手的情况,所以针对西式快餐的营养以及健康问题,中式快餐应该牢牢把握。其中可以从3个层面来进行分析:一是企业生产产品及控制其质量的能力、企业的服务能力、成本控制的能力、营销的能力、技术发展能力;二是各经营管理要素组成的结构平台、企业内外人、事、物、环境、资源关系、企业运行机制、企业规模、品牌、企业产权制度;三是以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内外一致的企业形象、企业创新能力、差异化个性化的企业特色、稳健的财务、拥有卓越的远见和长远的全球化发展目标。因此,中式快餐应该以“为中国人打造健康、营养的中式快餐”的企业文化为中式快餐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培养中式快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一般来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是企业在长期发展中积累形成的,根据当前我国中式快餐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中式快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立足传统,提出营养、健康中式快餐理念
近些年来,西式快餐针对自身的缺陷也在试图做一些改变和新的尝试,比如肯德基新推出的四季鲜蔬汤、健康早餐等,很难从根本上改变西式快餐营养搭配差的问题。
但是,中式快餐能够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如《黄帝内经》提倡的“不治已病治未病”,以“五谷”、“五果”、“五畜”、“五菜”恰当搭配的日常饮食,能够达到营养培元,蓄精益气,预防疾病,延年健身的目的。中式快餐应用中分利用我国的饮食文化,同时做好营养调配,充分宣传和推广健康和营养的理念。如“真功夫”就是结合中餐健康、营养的饮食理念,以蒸饭、蒸菜、蒸汤等构建营养组合。随着健康、营养理念深入人心,会有更多的人选择营养丰富、饮用健康的中式快餐。
2.实施品牌战略,提升知名度
目前,肯德基、麦当劳已经是世界知名品牌,并且其品牌价值在世界众多大型企业中仍然名列前茅。可以说中式快餐与肯德基、麦当劳等大型西式快餐的之间的最大差距在于品牌劣势,所以建立优秀的饮食品牌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以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选择有个性的品牌名称,不能只是冠以笼统地方色彩名称,如“兰州拉面”、“鲜羊肉泡馍”等,应该同时在LOGO设计上要具有企业文化特色和独特标识性。
二是要有准确的品牌定位。根据所选择的中式快餐的属性,对市场进行分析,然后进行精准的市场定位,才能够有较好的发展空间。
三是有丰富的品牌内涵。要充分利用当前消费者的健康意识,建立食疗保健的功效,扩大品牌的内涵。如“真功夫”提出的“营养还是蒸的好”。
3.标准化生产,打造健康中式快餐组合
在品牌设计过程中,除了要具有品牌建设,还有丰富的内涵,也就是产品的品质。同时建立严格的食品加工标准,建立食品加工手册来保证食品标准化的实现。
中式快餐用料丰富,在营养、健康上值得称道,这却给标准化生产带来很大难度。由于中餐多数是对生品进行直接的加工,而且加工工序复杂,缺少量化标准,厨师操作全凭经验,使得中式快餐的标准化困难重重,不仅影响了中式快餐业的工业化和商业化进程,也对于产品的口味有很大影响。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进行创新。如“真功夫”在标准化上的突破,主要是运用了电脑监控蒸汽设备,使烹饪过程保持一个统一的标准,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慧.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中式快餐企业发展分析[J]. 柳州师专学报,2014,(06):50-52+109.
核心竞争力的标准篇8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结构模型分析了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揭示企业文化建设如何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核心力的竞争,而核心力的竞争又主要体现在企业管理理念之间的竞争。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培育先进管理理念的手段,越来越显示出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它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和社会双重效应。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文化力的竞争,一个没有先进文化的
核心竞争力的标准范文
本文2023-12-11 17:46:59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4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