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专业研究方向范文
网络工程专业研究方向篇1
【关键词】网络工程;建设;发展;教育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社会各个领域对信息技术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网络工程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学科,发展时间较短,还没有制定出一个与当前社会对网络工程应用人才需求相适应、又能得到有效执行的教育体制;二是对网络工程应用人才的认识上存在偏差;三是对其发展前景做一个评价和总结,就这三个问题展开讨论。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工程建设原则
学生是网络工程专业的载体,因此在网络工程教学方面,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要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要克服模板化的教学方式,多体现出开放性的教学方式,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基础和特点,多增加可以选择性的教学课程和内容,充分培养学生的才能和特点,来提高学生的成才效率。由于网络工程的课程和工作岗位较多,学生不可能学习到各种岗位的课程,所以一般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能力还有就业岗位来决定学习课程与发展方向。因此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时,必须选择同学的不同发展方向来提供机会,让同学有选择的余地。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的不同,应用型人才可以分为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工程型人才主要具备运用所有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将原理转化成设计方案和图纸的能力,可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高效培养;技术型人才主要是产品开发、生产管理、经营等活动。技能型主要突出在应用、实践,要依靠熟练熟练的操作来完成产品的制作。总体来说,要发展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二、对网络工程人才的认识
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创新相结合,培养床创新型人才。我们在优化调整理论教学体系的同时,考虑到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工作单位上承担具体任务,因此应该对相关人才的应用性能尤其是动手操作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应加强其专业技能训练。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参与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数越来越多,就业形势愈加严峻,竞争会更加激烈,因此相关人才的技术含量才是网络工程专业竞争成败的原因。了解相关的行业行情,将技术和创新相结合,努力做到一个发展型、创新型、实践型的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企业办公自动化处理、计算机安装与维护、网页制作、计算机网络和专业服务器的维护管理和开发工作、动态商务网站开发与管理、软件测试与开发及计算机相关设备的商品贸易等方面的有关工作。总而言之,加强网络工程专业技能训练、善于操作、善于实践,善于思考,就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网络工程人才。
三、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
网络工程专业的出现的是从上一世纪九十年代,计算机极其应用得到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从专业定名、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设置都反映出是面向网络工程建设的专业。目前,部分大学在不能更改专业名称的前提下,已经开始将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以适应更广泛的需要。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掌握网络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可在信息产业以及其他国民经济部门从事各类网络系统和计算机通信系统研究、教学、设计、开发等工作的高级科技人才。计算机网与通信网(包括有线、无线网络)的结合是本专业区别于其他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的显著特色。在网络公司、电信运营商、系统集成商、教育机构、银行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网络技术部门,从事网络规划师、网络工程师、售前技术工程师、售后技术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等岗位的技术工作。网络工程师是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网络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网络技术人员。网络工程师能够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工作。网络工程师现在一般是偏软件。网络工程师分类也比较多,一般从事工程的有java网络工程师、VB网络工程师、ASP网络工程师、.NET网络工程师等。3G梦工场软件学校主要培养3G软件开发人员及前端开发人员,软件开发和网络开发是有些不同的。随着计算机的远程信息化处理应用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工程专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综上所述,网络工程专业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在未来具备巨大的潜能。
四、结语
网络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促进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发展,加速了各国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提高了网络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的建设水平。作为相关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应及时掌握新的技术,培养新的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创造型和复合型人才。网络工程作为一门热门并且发展较快的专业,在未来网络工程专业发展必将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陈鸣,常强林.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从原理到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王相林.计算机网络[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72-252.
[3]綦朝晖,吴江文.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J].高教论坛,2008(4):31-34.
作者简介:朱文莲(1986.11―),女,汉族,河北沧县人,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教师,本科学历,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工程。
网络工程专业研究方向篇2
关键词:网络管理与安全课程群;综合课程设计;项目角色划分;协同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9-0094-03
作者简介:徐慧,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与服务管理;邵雄凯,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教学副院长,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移动数据库技术和Web信息服务;陈卓,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信息安全;阮鸥,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
作为一所地方工科院校,湖北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目前面向本科生稳步推进“721”梯级、分类、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针对70%左右的本科生,以就业为导向,实施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为主体、创新创业精神为两翼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针对20%左右的本科生,培养具有一专多能、湖北工业经济发展急需的复合型中坚人才;针对10%左右的本科生,扎实推进卓越工程师项目计划,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未来湖北工业经济发展的领军人物。在这一背景下,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在培养方案设置和修订的过程中,考虑利用科研平台、培训、竞赛等方式,切实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进一步推进我校“7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以此为契机,进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本文旨在讨论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的改革实践。
一、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的定位
按照“721”梯级、分类、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我校依据学科专业特点探索实施“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创新教育――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六元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这一实践教学体系的规划下,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都明确规定六大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分,并分为基础层次(基础课程实验、生产劳动、认知实习等)、提高层次(学科基础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或生产实习、学年论文等)、综合层次(设计性实验及科研训练、学科竞赛、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或论文等)三个层次,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前后衔接,循序渐进,贯穿整个本科生培养过程,旨在增强本科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面向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网络管理与安全课程群,主要包括“信息安全概论”、“应用密码学”、“计算机网络管理”、“网络防御技术”、“网络性能分析”和“网络安全编程与实践”这六门专业课程。在课程安排上,“信息安全概论”课程首先引入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包括消息鉴别与数字签名、身份认证、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技术以及数据的备份与恢复等知识点;而“应用密码学”课程则介绍密码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主要密码体制的算法与应用;更进一步,“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以协议分析为导向讲授网络管理的相关理论,包括功能域、体系结构、协议规范、信息表示等知识点;“网络防御技术”课程以统一网络安全管理能力作为培养目标,阐述网络攻击的手段和方法以及网络防御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网络性能分析”课程着重讨论网络性能管理的理论与应用;“网络安全编程与实践”课程讨论网络安全编程实现的基本技术。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工程专业的网络管理与安全课程群建设成果,目前正在为面向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相关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方法改革所借鉴。
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介于实践教学体系中提高层次到综合层次的过渡阶段,作为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生第四学年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深入培养相关专业本科生的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实践能力。
二、基于项目角色划分的实施方案
为了培养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实施过程的改革思路是:采用自主团队方式,选择并完成一个网络管理与安全项目。对于相关专业本科生而言,因为是自由组成团队,项目角色划分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背景下,提出基于项目角色划分的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实施方案。
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并不是要求本科生在短时间内便可以完成一个很大的网络管理与安全项目,主要是希望他们能够利用已有网络管理与安全课程群的知识基础,按照软件工程的思路合作完成一个规模适中的网络管理与安全项目,提高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实践能力。基于不太大的项目规模,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的项目角色划分与相应职责见表1。
三、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协同设计
作为一所地方工科院校,我校自2008年开始面向本科生开设网络工程专业,并于2012年面向本科生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同时已获批“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虽然是两个不同的专业,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如何保证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的实施方案对于这两个专业的协同设计,是专业改革实践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图1给出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在实施过程中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协同设计方案:
如图1所示,网络工程专业的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的选题主要包括四个方向,即“信息安全与密码学”、“网络防御技术”、“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统一网络安全管理”。其基本的选题思路在于帮助本科生熟悉常用的网络管理与安全编程开发包,并掌握网络管理与安全项目实践的基本技术,为将来从事网络管理与安全方面的研发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各方向的参考选题见表2。
更进一步,较之网络工程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具有更强的整合性与自身的特色,见图1,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的选题主要包括两个方向,即“物联网安全”与“物联网管理”,各方向的参考选题如表3所示。[1,2]
按照我校“721”梯级、分类、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作为实践教学体系中提高层次到综合层次过渡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在改革实践过程中,考虑采用基于项目角色划分的实施方案,并尝试实现该方案在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协同设计,同时给出这两个专业不同方向的参考选题。
参考文献:
[1]任伟.物联网安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网络工程专业研究方向篇3
关键词:职业认证;应用能力;工程角色;工程验收;网络工程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277-03
一、引言
网络工程的应用与普及越来越广泛,技术也是层出不穷,变化很快,如何结合网络工程理论与实践,让学生能创造性地学好网络工程、应用网络工程技术,而不是仅仅学习空洞的理论,成为摆在广大高校网络工程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1]。
传统的网络工程实验的主要问题[2]有:(1)实验与理论不匹配。网络实验需要特定的设备才能开展,但由于网络设备投入不足等原因,经常造成学习的理论由于缺乏条件而无法开出。(2)实验缺少职业能力支撑。开设的实验存在内容与职业能力脱节的现象,学生仅仅为了实验而实验,无法转换为实际的工程能力。(3)实验管理不科学。存在学生一起实验,但仅有某些同学动手的情况,实验效果和学生积极性都不好。而企业更看重专业扎实、具有一定工程技术实践背景的应用型网络人才[3]。所以,在校期间获,得计算机软件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和网络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受到了企业用人单位的青睐[4]。这些含金量较高的“就业敲门砖”为当下激烈竞争的学生就业市场开启了一条便捷通道。因此,非常有必要改革网络工程实验来提升教学质量,锻炼学生的网络工程职业能力。
二、网络工程实验条件
我校的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系统和网络工程3个专业,每个专业都开设了网络工程实验(实验学时为16),每届实验人数达到200~300人。网络方面的实验室有与湖南蓝狐网络科技公司共建网络工程实验室1个,还拥有原有的网络安全实验室和网络工程实验室各1个,共3个实验室。通过与湖南蓝狐网络科技公司的通力合作,网络工程实验室充分发挥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特色,已拥有环形网络工程实验台8个(每个配6台计算机),还拥有10余台Cisco交换机和6台Cisco路由器。组织网络教研室教师,编写了面向职业认证的实验指导书。
三、网络工程实验方案
网络工程实验方案采用虚拟+真实结合的方式,利用现有实验资源同时借助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和Sniffer,结合网络工程教材对应设计应用性强的10个网络工程实验项目,并以工程方式进行指导和评价。
1.实验项目。实验项目体现了职业能力的培养。实验项目来源于现实生活场景,项目所用技术取自课堂教学,项目实施可以依据学生创新能力和对技术的理解进行扩充,项目之间技术可以融合、扩张,以适应复杂的应用需要,项目拓展可以设计不同的类似场景,让学生比较、分析、设计、实施、总结,以提高学生对工程的应用能力。实验项目共计10项,适合安排16个左右学时的网络工程实验。其中包括配置路由器支持Telnet,VLAN,VLAN/802.1Q-VLAN间通信,配置动态路由RIP,利用NAT实现外网访问内网服务器,协议抓包及分析等。
下面给出以其中两个实验项目为例,描述实验项目的内容、职业应用和对应的理论知识等方面的具体内容。VLAN和采用802.1Q实现VLAN间通信是单位或企业需要隔离多个部分,保证信息安全和避免广播风暴,提升网络性能的重要技术。在实际运用中,要分析部门职能,灵活动态地规划VLAN和管理VLAN,能体现学生的动手、动脑及职业技术能力。所以设置了“VLAN/802.1Q-VLAN间通信”这一实验项目。它的实验内容是:①同一VLAN里的计算机系统能跨交换机进行相互通信。②不同VLAN里的计算机系统也能进行相互通信。实验的职业应用是:①单位多个部门的信息选择性隔离。②单位使用第3层交换跨虚拟局域网通信。对应的理论知识是:①第3层交换机设备选择和连接;②交换机的tag VLAN模式;③网关的配置和虚拟接口技术。
网络地址转换(NAT)作为解决网络地址紧缺的技术之一,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使用。所以,“利用动态NAPT实现局域网访问互联网”这一实验项目体现了一项重要职业能力。实验内容是:①路由器基本配置及缺省路由配置;②配置动态NAPT映射;③验证测试与维护。它的实验的职业应用是:①公司只向ISP申请了一个公网IP地址,希望全公司的主机能够访问外网。②端口号区分的复用内部全局地址转换。对应的理论知识是:①端口号;②转换地址池与公网IP;③网络地址转换;④NAPT。
为了展示实验项目面向职业的执行过程,以实验“配置动态路由RIP”为例进行说明。实验项目来源于学校网络与电信网络经RIP路由进行网络通信,要求学生进行调研,进行需求分析,得到如图1所示的网络拓扑图。局域网部分设计了计算机系和外语系,经实验楼路由器访问外网,外网分别连接了电信局和备份路由器,再模拟了远端用户E,电信局路由器下有两个服务器。学生可以按照不同单位或公司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设计网络拓扑。实验项目所用技术取自课堂教学中的RIP协议、路由信息表和路由算法等内容。实验项目实施要求学生统筹规划,合理设置,包括如下实施过程:网段与路由器接口IP地址规划与配置,RIP协议基本配置与测试,故障分析与处理,路由协议信息的查看与诊断,测试与运行,数据记录和总结。实验项目拓展结合已学技术,设计不同的类似场景(如益阳政务网、中小学网络等),以提高学生对工程的职业能力和适应能力。
2.指导方式。指导方式体现工程特色。每个实验小组按工程项目的角色分工。角色有:项目经理,经理助理,网络工程师,售前工程师,售后工程师。项目经理负责整体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进度控制与管理、协调与管理团队。经理助理协助项目经理,并负责网络项目的资料、文档处理,设备采购。网络工程师负责网络组建与配置、网络调试、网络测试。售前工程师负责与甲方沟通,完成需求分析,协助项目经理构建系统整体方案。售后工程师负责技术培训、咨询服务、设备维护等。每次实验的角色分工轮换,做到每个学生能体验到不同的岗位及其职责,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3.实验评价。实验评价按工程验收标准执行。实验验收按照实验小组的角色分工进行技术方面和设计方面的材料验收与答辩两个方面。材料验收需要展示实验的功能,给出对应的文档和报告。答辩在材料验收基础上提出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要求学生进行解答或者整改。材料验收检查学生整理材料,完成技术工作的质量,答辩验收对学生的实验项目进行提升或改善,同时培养其表达能力和检查其对技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网络工程实验改革的效果
通过两年的改革与建设,网络工程实验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实验的覆盖率和职业认证性实验比例方面,相比以前的网络工程实验整体质量大大提高。前者指所开的实验覆盖了网络工程课程理论知识的比例;后者表示所开的实验中有应用背景,能转换为职业能力所占的比例;两者相比改革前均有很大的提升,分别从67%提升到90%和37%提升到83%。我院的网络工程专业于2013年以“优秀”等级通过了本科专业评估,表明网络工程的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生考取网络工程师和从事网络相关工作的人数大大增长,表明学生网络职业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五、结束语
由于实验经费投入和应用缺乏,造成了网络工程的实验与理论与市场需求和职业能力的脱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对网络工程实验进行面向职业认证的改革。改革采用虚拟+真实结合的方式,利用现有实验资源同时借助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和Sniffer,结合网络工程教材对应设计应用性强的10个网络工程实验项目,并以工程方式进行指导和评价。在与湖南蓝狐网络科技公司共建的网络工程实验室上实施改革方案,职业认证性实验比例和实验覆盖率相比改革前均有很大的提升,网络工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应用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故面向职业认证的网络工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值得向其他院校进行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Mihhailov D,Sudniton A,Krnus M. Project-oriented approach to low-power topics in advanced digital design course[J].Electronics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2010,6(102):151-154.
[2]王盛邦,李晓宁,陈立文.基于网络技术的网络工程实验课程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4):49-51,111.
[3]杨松波,张学东,王莉,罗禹锦.“网络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3,36(3):281-183.
[4]白明佳.开放教育网络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J].中国远程教育,2013(6):56-57.
基金项目:湖南城市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网络工程专业职业认证化教学改革和实践”,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教通[2011]315号345)。
网络工程专业研究方向篇4
关键词:网络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管理;本科生课程;双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2-0053-02
作者简介:徐慧,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与服务管理;王春枝,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院长,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物联网、协同管理;陈宏伟,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P2P;刘伟,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物联网、嵌入式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面向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网络管理与安全课程群建设”(编号:省2012273)、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P2P技术的网络安全协同管理机制研究”(编号:2012FFB00601)的阶段性成果。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规范》建议,“网络工程专业主干课程一共有5门,即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应用开发、网络设计与集成、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它们涉及本专业最核心、最基础的原理、技术和实现方法等,应设置为必修课程”。[1]湖北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于2008年面向本科生开设网络工程专业,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工程专业对本科生英语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作为网络工程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迫切需要进行双语教学改革。本文尝试从必要性、面临的问题与改革思路等三个方面讨论“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的双语教学改革问题。
一、“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作为网络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是网络管理与安全课程群的核心课程,仅仅局限于特定的一种或几种网络管理技术的讲解,将不利于本科生更加全面地建立网络管理体系结构。因此,“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立足于网络管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深刻认识到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以及相应的网络管理技术更新。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及其网络管理技术的不断更新,“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对英语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这一背景下,“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的模式,将有利于更好地为本科生引入并讲解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技术现状与未来发展。
为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提高教师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的能力和水平,为学校发展建设培养和储备双语人才,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我校已成功举办了八届双语教师英语培训班。这一措施的实施,为“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二、“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尽管我校的双语教师英语培训措施为“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师资保障,但“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的双语教学仍然面临着其它的一些问题,如下所述。
1.本科生能否接受双语教学。一般来说,本科生对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或多或少是有抵触心理的,很多学生认为他们的英语基础不好,对大学英语课都没兴趣,或者对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都很害怕,专业课程的学习还要用到英语学习,感觉专业课就好似英语的阅读理解,从心理上不愿意接受双语课程。因此,需要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深刻理解本科生对双语教学的态度,努力帮助学生树立更为乐观的学习态度。
2.如何为双语教学选择合适的教材。“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的方式,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教材作为双语教学的依据。目前,国内高校计算机双语教材建设仍显滞后,外文原版优秀教材因为价格昂贵而使本科生难以承受,国内自编的专业课英文教材又相当匮乏。[2]因此,如何为“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的双语教学选择合适的教材,便成为一个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
3.双语课程采用何种教学模式。“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采用双语教学,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考虑采用何种教学模式来保证实际的教学效果。教学模式是选择全英语授课,还是英汉混合授课,或者是全汉语授课,这对任课教师而言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既要符合双语教学的指导思想,更要保证本科生对计算机网络管理专业知识的真实掌握。
4.双语课程的考核如何全面评价学习效果。本科生的课程一般都需要通过考核来获取相应的学分,“计算机网络管理”双语课程也不例外。双语课程是采取全英文考核(侧重于专业英语的理解),或者是全中文考核(侧重于专业知识的理解),还是中英混合考核(前两种方式的权衡),选择的考核方式又如何全面评价学习效果,对于“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的双语教学而言,都是需要深入考虑的问题。
三、“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双语教学的改革思路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3]在这一背景下,综合考虑“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与面临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改革思路。
1.将管理作为一种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开展双语教学。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现有的热点问题都与互联网息息相关,而管理是互联网的天然属性,尽管目前大多情况下,管理仍作为互联网的一种附加功能。作为网络工程本科专业互联网管理方向的核心课程,“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将有利于直接获取国际上关于互联网管理的最新进展,培养本科生将管理作为一种互联网的思维方式。
2.借鉴大规模开放在线教育思想创新双语教学平台。大规模开放在线教育(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课程的出现,为世界范围内名师教育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可行性方案,正在影响着我国的高等教育,同时也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这种教育革命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无论是世界顶尖的研究型大学,还是面向教育普及的教学型大学,都需要在革命的浪潮中确定自己的位置、方向和策略,改革自身的教育系统和教学方法,利用MOOC这种新的教育模式,更好地实现教学服务的目标,进而提升学校在教育领域的贡献和地位。[4]我校目前正从教学型高校向教学科研型高校过渡,在这个过程中,更需要牢牢树立科研服务教学的思想,通过借鉴MOOC思想,利用世界范围内名师教育资源,并引入国际上最新的科研成果,为本科生“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的教学提供一个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双语教学平台。
3.建立“教材――互动――考核”三位一体的双语教学体系。为了帮助本科生树立更为乐观的双语课程学习态度,同时避免外文原版优秀教材的价格昂贵,笔者考虑选择一本外文原版教材的中文翻译版作为“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双语教学的教材。候选的书目包括Cisco技术图书系列的《网络管理技术构架》和《网络管理:计费与性能管理策略》,以及Douglas er教授的《自动网络管理系统》。《自动网络管理系统》主要突出理论性,而《网络管理:计费与性能管理策略》则主要突出实践性。相比而言,《网络管理技术构架》较好地兼顾了理论性与实践性,比较适合作为“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双语教学的本科生教材。[5]
在以外文原版教材的中文翻译版作为教材的基础上,采取主题讲座互动的模式,通过全英文课件开展双语教学,既能保证本科生对计算机网络管理专业知识的真实掌握,又充分发挥了双语教学的优势。按照这一思路,为了更加全面地评价学习效果,“计算机网络管理”双语课程的考核选择中英文试题混合的考核:在专业知识的理解上采用中文试题,用中文作答;而在专业英语方面,采用英文试题,并且要求用英文作答。最终旨在建立“教材――互动――考核”三位一体的“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双语教学体系。
四、结语
“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是网络工程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本文旨在讨论其双语教学改革问题,并从必要性、面临的问题与改革思路等三个方面加以阐述。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指导精神,笔者提出将管理作为一种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开展双语教学、借鉴大规模开放在线教育思想创新双语教学平台,以及建立“教材――互动――考核”三位一体的双语教学体系等具体的改革思路,并尝试应用于“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规范(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王超.高校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的探讨与实施[J].软件导刊,2012,11(9).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12)4号.
[4]吴文峻.美国MOOC考察见闻[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3,9(10).
网络工程专业研究方向篇5
[关键词]网络工程 职业资格认证 认证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2-0366-02
引言
“职业资格认证”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对技能人才的资格认证,是国家各行各业从业人员规定的职业准入标准,是劳动就业、用人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职业(行业)资格证书随着就业准入制度的完善必将成为劳动力就业的门槛,因此,国家职业(行业)标准对高等教育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有指导和引领的作用,同时职业资格的考核与鉴定为高等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应用往往存在着比较A大的落差,跟不上国家职业(行业)标准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团队方面没有形成与国家职业(行业)标准相融合、相匹配的教学机制。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需按照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进行人才培养。
本文旨在进一步系统地分析研究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相关课程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行业)标准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试图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核心,以职业综合能力为培养目标,以“双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为纽带的专业教学体系。
1 职业资格认证发展概述
西方等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在劳动就业方面有强有力的国家和行业的资格标准框架,此框架既约束高等院校规范人才培养行为,也约束人才就业市场规范就业行为。国外职业资格证书起步早、发展快,相应法规和保障体系健全,执行有力有序,就业准入制度也比较完善,有些国家如英国、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对高等教育系统以及职业培训间有一套完善的衔接体系。作为传统欧洲大陆教育系统的代表,德国拥有完善的教育体系,其中完善的资格证书体系是保证教育系统正常运行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德国资格证书种类繁多、系统庞大复杂。根据职业资格等级和认证书目的两个标准,这些职业资格证书可以划分为以下五类:高校入学资格证书、双元制职业培训学校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高中层次的全日制职业培训学校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高等教育机构颁发的资格证书、在高教系统外获得的以推动职业升迁和发展为目标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表现在:①同生产紧密结合;②企业的广泛参与;③互通式的各类教育形式;④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考核办法。
台湾职业教育普遍实行“证照制度” ,台湾“证照制度”的主要依据是《职业训练法》中的有关规定。“证照制度”目前主要可分两大系统:一是“考试院”办理的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考试,共分高级考试、普通考试及特种考试三类;二是“行政院劳委会职训局”办理的技术士技能鉴定,共规范162个职类,实施办理124个职类,每个职类分甲、乙、丙三级。职业资格证书主要用于就业机会及保障、薪资晋级和职业升迁、免试雇佣的优待等,门类齐全,分类细致合理,对此,我们可予以借鉴。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与就业市场严重脱节,这种脱节制约了高等教育的发展,究其根源是由于相关课程脱离了实际,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并不能为市场所用。国务院在《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严格实施就业准入制度,完善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我国自1993年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来,职业资格证书在我国人才就业市场己开始发挥“就业直通车”的作用。但是高等教育课程与国家职业(行业)标准的衔接上仍存在如下问题:
(1)至今也没有明确的模式来指明高等教育课程与国家职业(行业)资格标准的衔接问题,尤其是在应用型本科教育领域中。
(2)高等教育要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在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上未能积极适应国家职业(行业)标准的要求。
(3)未能通过某个切合点将高等教育与职业培训衔接起来,只有发挥两者的优势,才能更好的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就业人才,以便更好的发挥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
(4)社会上职业资格认证种类繁多,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很多认证缺乏与高等教育的互动。
2 网络工程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认证
网络工程专业是一个工程性很强的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市场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目前,国内网络工程相关专业资格认证主要包括以软考为代表的国家职业认证系列和以思科为代表的企业级专业认证系列两大类。
2.1 部级职业资格认证
①软考证书:是由国家人事部和信息产业部领导下的部级考试。这种考试是职业资格考试。包括初级-网络管理员、中级-网络工程师和高级-网络规划师,该考试认证面向社会群体,主要用于国企和事业单位,软考现在相当于资格考试,与评职称相关,在中国业界认可非常广泛的。
②全国信息化工程师项目NCIE证书:是在信息产业部领导下组织实施的部级IT专业政府认证体系,由网络、信息安全、数据库、信息资源管理、电子商务、信息工程监理等一系列认证考试构成。其认证体系力求内容厂商中立、技术知识先进、面向职业市场、通用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并重。
③OSTA的网络工程师证书: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考试。国家职业资格等级由低到高分为五级,分别为:国家职业资格五级(初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高级技师)。适用于中专、大专等应用技能型人才。
2.2 企业级专业认证
企业级认证各大网络设备制造商都有,Cisco、华为、H3C等,Cisco是认可度比较高的,其他的和Cisco都类似,只是命令上的不同。Cisco分为CCNA、CCNP、CCIE等几个等级。这些认证在其设备应用领域认可,价格比较贵,一般都是通过各自企业或依托高校培训完成。
3 “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 融合课程体系的构建
广东科技学院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对网络工程人才的需求,把行业权威职业资格证融入常规教学认证体系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内容进行融合,改革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理论课程设置以“够用”为原则,选择市场认可度高、操作性比较强的。Cisco认证系列、华为认证系列和软考的网络工程师认证作为参照,引人它们的课程体系。并与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及核心能力要求相结合,采用课程嵌套的模式,把主流认证考试内容引人进来,让学生在课程学完后既能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能通过相应的认证,获得相应职业资格。
构建的课程体系中,选择网络工程专业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内容,配合实践实训教学环节,用岗位职业能力规范来描述人才规格。课程构成上,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限制性选修课程等模块,同时辅以工程实践实训、学科竞赛与科研训练、讲座等共同构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引入研究性教学、合作性学习,以及职业资格认证,使得实践课程的考核结构发生了变化,适当分离基础内容和创造性内容的考核、基础理论和实际动手能力的考核才是必要而科学的考核。
4 结语
通过贯彻将职业资格认证融入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实践,使得校内专业课程内容、职业资格认证要求、就业岗位需求高度统一,实现了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有利于学校教育与人才市场的紧密沟通加强职业认证教育是提高学生实践水平、增强动手能力、提升毕业生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对于当前学校深化教育改革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蕾,孙润元,刘d,荆山.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专业实训教学体系[J].计算机教育,2012,01:79-82.
[2] 胡静,赵莹.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2,20:11-15.
[3] 蒋吉频,高东发,阳爱民,谢建国.我国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现状述评[J].计算机教育,2010,12:29-31+45.
[4] 韦秀芝.与职业资格认证相衔接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
[5] 蒋晓旭,郭雪梅. 完善中国职业资格认证与管理制度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6,02:65-67.
作者简介:
1 陈强(1976―),男,江西南昌,广东科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Web网络应用;
2 田立伟(1981―),男,山东,广东科技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网络规划;
网络工程专业研究方向篇6
关键词:应用型 网络工程人才 层次性
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近期国家又在进行高等教育改革,将大学划分为应用型与理论研究型,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需求对网络工程人才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在新时期,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的层次性显得尤为突出。下文就新形势下,新时期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的层次性进行分析。
一、新时期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层次性培养的必要性
1.社会需求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的规模以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因此,网络的管理、安全等方面面临着重大挑战,因此,社会对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的需求会随着网络的规模和应用范围的扩大而出现增长。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的就业面积虽然广泛,但是不同的行业依据自身的需求对网络工程人才的提出的要求也不一样。例如进行网络学研究的行业,需要工程人员拥有扎实的网络图论、控制论以及网络原理知识,而应用型行业,需要工程人员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总之,从社会分工,就业角度来看,只掌握笼统的网络知识的人员很难立足,因此,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1]。应用型网络工程技术人员要给自己进行合理的定位,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提高自己就业成功率,也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基于以上社会需求和自身就业原因,新时期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需要进行层次性培养。
2.教育要求
网络工程的知识体系丰富,涉及的学科众多,如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应用数学、信息论、密码技术以及信息安全技术等等,学科综合性强,学科内容庞杂,因此,如果不分层次的进行人才培养,只能使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沦为“万金油”――自己对专业涉及的学科都懂一点,各行各业也都用到一点。但只是一点,使得人才培养失去了重点。另外,作为当下发展最快的信息网络技术,知识更新频繁,很可能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还是比较前沿的,可毕业之后所学的知识就为行业所淘汰。加之,国家现在进行高等教育改革,对大学进行分工,应用型高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研究型高校培养的是理论研究型人才,虽然目前还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试点教学,但是这种高校教育模式在以后教学中将会得到巩固。因此,无论从国家教育层面,还是学科层面角度来说,进行应用型网络人才层次性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新时期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层次性培养策略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2]。学科主攻方向不一样,能大大促进学科的繁荣发展,从宏观层面来说,学科的分层教育是为永恒的社会发展输送不同层次的人才,因此,分层时既要有中坚力量又要注意后备力量。有鉴于此,将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培养分为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网络应用编程与系统集成两个不同的应用层次。作为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一方面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多进行实践教学,积极为学生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自己要注重在生活中善于发现问题,积极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网络问题,进行网络产品设计。
1.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人才的培养
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许多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进行诈骗、盗窃等,严重影响了网络秩序,网络安全问题也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一个话题[3]。另外,人们对信息网络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网络故障问题越来越为人所诟病,网络故障问题层出不穷、多种多样,在网络故障出现时进行及时的维护,用最快的速度恢复网络的正常已成为信息行业竞争的关键点。这类人才的培养应该注重传授他们网络安全技术知识,从识别网络安全风险以及实现网络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可控性、可用性以及可审查性等角度进行开展教学活动。让他们掌握漏洞扫描技术,防火墙技术、VPN、NAT、网络加密技术等等。还要针对网络故障以及维护问题,对他们进行网络维护理论、方法以及技巧的培养,让他们对常见的故障进行总结分类,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人才是应用型网络技术人员后备理念,为网络信息技术的安全稳定提供了保障。
2.网络应用编程与系统集成人才的培养
互联网世界的繁荣是通过各个系统的集成整合以及各个系统的应用程序开发实现的,网络应用编程主要是培养这类人才的网络编程技术与方法、网络协议以及编程应用等方面的能力。他们毕业后主要从事的是应用编程工作,进行网络产品的开发,他们一般为程序员、网络工程师等。而系统集成人员是根据用户的需求特点,结合网络技术,为用户进行网络系统方案设计。他们将来从事的是软硬件开发、系统工程施工工作,他们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以及经济成本,为用户选择配套相应的软硬件,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系统集成与应用编程人员是应用型网络技术技术人员的中坚力量,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助力。
三、结语
总之,社会分工不一,国家又进行高等教育改革,在这样的形势下,应用型网络工程技术人员培养就必须实现分层性教育,针对不同方向的人才进行针对性培养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就业。
参考文献:
[1]郭海儒,刘沛骞,袁玲玲.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西部科技,2012,9(19):56-57
[2]姜腊林,易建勋,陈倩诒,吴佳英.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23(03):11-12
[3]蒋吉频,高东发,阳爱民,谢建国.我国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现状述评[J].计算机教育,2010,5(12):42-43
作者简介:
网络工程专业研究方向篇7
关键词:计算机学科;工程能力;培养方案
我校计算机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三个专业,为了进一步理清计算机学科工程能力的内涵,工程能力培养体系以及培养计算机学科尤其是网络工程和软件工程两个专业学生的工程能力的方案,学院成立了“计算机学科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研究”项目组,项目组由计算机学院院长负责,包括计算机学院教学副院长以及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两个专业系主任、实验中心主任等成员。项目组经过几年的研究和实施,对计算机学科学生应具备的工程能力的内涵进行探究和梳理,并对培养工程能力的培养体系和培养方案进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1计算机学科学生工程能力的内涵
计算机学科的学生毕业时要求具备在计算机科学领域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具备良好外语运用能力;具备团队精神与组织才能;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和表达能力。大部分IT企业主要开发满足国家信息化需求的产品,因此需要大量工程型人才。所以工程能力是计算机学科学生一个重要能力。经梳理,我们研究得出计算机学科3个专业的工程能力内涵如表1所示。
表1计算机学科各专业工程能力内涵
专业 工程能力内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程序设计实现,分析开发软件系统,分析设计硬件系统,网络设计与管理,团队协作。
软件工程 问题识别分析,软件设计、开发、实现、验证和文档化,交流和团队合作,工程项目能力。
网络工程 网络软件的开发,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维护,网络安全系统的设计、审核,团队协作。
2工程能力培养体系和方案
2.1建立重视工程能力的高等院校工程人才培养目标
项目组以软件工程和网络工程的实际项目中的各个工程实施环节为研究对象,认真分析和理清各个
环节的工程能力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以突出实践和强化应用为原则,以传授知识和养成教育为理念,使工程技术教育和工程实践并重,使学生既有比较丰富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工程应用能力。软件工程和网络工程各环节工程能力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见表2。
作者简介:刘凤华(1972-),女,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电子商务;郑秋生(1965-),男,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网络工程、网络安全。
表2工程环节中工程能力培养目标
工程类别 工程环节 工程能力需求及培养目标
软件工程 前期
中期
后期 编码、系统分析设计。
项目管理、系统实现。
性能测量、功能测试、系统运行维护。
网络工程 前期
中期
后期 需求分析、设计、规划。
网络的布线、组网、设备的安装、调试、配置。
网络运行、维护、网络软件开发、协议分析、性能测量。
2.2以培养学生工程能力为重点,构建专业培养计划,充分体现工程能力的形成
项目组在明确专业内涵、学科发展方向及学生就业前景等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制定出更合理科学、与时俱进的突出工程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计划,充分体现工程能力的形成。新的培养计划明确各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及相应的保障体系。
2.3明确课程目标,规范系列课程内容,统筹修订教学大纲,理顺系列课程之间的关系
工程能力形成的土壤是课程,把工程能力培养需要的知识点和实践要求,合理分配到系列课程中,理顺课程的关系,重新修订专业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完善课程建设相关材料,以保证工程能力形成的基础。软件工程和网络工程实施环节能力要求与相应的保障体系见表3[1-2]。
表3工程环节中工程能力培养保障体系
工程类别 工程环节 能力培养保障体系
软件工程 前期
中期
后期 系列程序设计课程,软件工程导论、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实验、课程设计项目管理、系统实现。
软件项目管理、软件工程校内实训、校内外软件设计竞赛、参与老师科研项目。
校外工程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网络工程 前期
中期
后期 计算机网络原理、数据通信原理、网络操作系统及配置管理、TCP/IP原理与应用、网络安全技术、网络规划与设计、计算机网络管理、综合布线技术、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密码学与应用、网络设备调试等系列专业课程实验环节。
TCP/IP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网络安全课程设计、网络施工实习、网络工程实训、参与各种竞赛,校园网维护实习。
网络应用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参与实际项目。
2.4合理设计实践环节,落实工程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方案垒起工程师阶梯。在时间上,分前期、中期、后期3个阶段,每个阶段安排相应的实践环节。实践体系实施的组织上,采取按照内容层次化进行的方式。从3个层面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与创新,其一,对传统课程实验进行改进,加大实验课学时;其二,对传统课程设计和实训环节进行改革,从实际项目出发,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三,加强毕业设计环节和校企合作,搭好从学习到就业的桥梁[3-4]。
2.5革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突出工程能力的培养
项目组充分利用课堂内,最大化利用课堂外,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引进案例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推进讨论式教学方式,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尽量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的热情,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由“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的转变,改革传统的考试模式。
2.6建立校内、校外工程实践基地
学院注重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走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学院建有电子商务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毕业设计机房、网络实验室、布线实验室等实验实习环境给学生实践环节的培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还新建了软件工程校内实训基地,占地120平方米;有高档服务器2台,高配置计算机60台;建立了“Cisco 网络技术学院”和河南唯一的美国“CIW 信息安全”培训基地。以校园网和网络中心为实习基地,开展校园网络(主要是学生宿舍)的维护、管理和应用开发工作。
软件方面,学院投资购买了软件开发过程所需要的软件平台与工具,有Microsoft系列、IBM Rational系列产品。
2.7促进胜任能力培养的工程型教师队伍发展
学院采用培养与引进并举,以培养本校教师为主,引进人才和聘请教师为辅;以教学为主、产学研结合为依托,教研结合,以科研促进教学;以良好的成长环境和评价激励机制促进工程型教师队伍的发展。学院引进高学历专业人才,聘请校外工程实践基地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毕业环节的指导教师、参与教学活动、开设讲座,对青年教师实行“传、帮、带”[2,4]。
3项目研究成果的应用效果
2008―2009学年,网络工程专业建成省级特色专业,“网络工程教学团队”建成校级教学团队。2008年“软件工程”专业建成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点”,并作为学校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建设对象。“软件工程专业工程化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项目通过河南省教学成果鉴定,获得河南省教育厅二等奖。“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与实践”项目通过河南省教育厅鉴定并获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009年10月,我校学生在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
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河南省一等奖。本项目的研究和实施过程对取得这些成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4结语
本研究成果对工科教育创新、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具有参考和推广价值,在进行项目研究时,我们感到:
(1) 工程能力培养的教学设施、基本实验、实习条件要求较高,需要加大投入。
(2) 目前教师队伍,特别是青年教师在工程设计、工程规划、工程施工、工程管理等方面仍显得不足,缺乏相应的工程实际经验。院校应在国家宏观制度上应采取措施保障年轻教师到工程现场去锻炼、参与工程项目的工作,组建能适应21世纪需要的工程教育、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能胜任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师资队伍,这是需要长期认真研究和实践的课题。
(3) 进一步完善专业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以工程训练基地为依托实现专业实验课“工程化”,加大学生参与的自主化,大幅度地提高实验教学人员的综合素质,充分调动学校之间、学校和社会之间的资源,形成有效的运行和管理体制,这是工程教育的深化改革课题。
工程能力培养体系的建立是教育系统工程,应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需要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努力。
参考文献
[1] 刘凤华,贾晓辉,苗凤君. 软件工程专业工程化培养模式及方案的研究与探索[J].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2008(12):77-80.
[2] 苗凤君,潘磊,郑秋生. 我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8(10):145-147.
[3] 贾晓辉,刘凤华,郭清宇. 软件工程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4):116-117.
[4] 苗凤君,郑秋生,潘磊.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8(7):83-85.
Study on Developing Students’ Engineering Ability of Computer Subject
LIU Feng-hua, ZHENG Qiu-sheng, PAN Lei, MIAO Feng-jun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450007, China)
Abstract: Developing students’ engineering ability of computer subject is very important. But at present, it isn’t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thing in many universities and the system of developing engineering ability isn’t completed enough.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design system about how to developing students’ engineering ability of computer subject. At the same time, the good effect on applying the system is introduced in the paper.
网络工程专业研究方向篇8
关键词:双证融合;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设计;学分置换
作者简介:费雅洁(1968-),女,河北唐山人,沈阳工程学院信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嵌入式技术;王健(1976-),男,辽宁旅顺人,沈阳工程学院信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网络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
基金项目: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转型形势下网络工程专业‘双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编号:UPRP20140166),主持人:费雅洁。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12-0069-03
一、引言
2014年是我国高校转型发展的改革年,2014年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明确表示“中国现有近2500所高等院校,改革完成后,将有1600-1700多所学校转向以职业技术教育为核心;同时,在培养模式上,这些高校将淡化学科,强化专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突出了职业性在人才培养中突出性,因此在高校转型形势下对职业性与专业性有效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就变得十分紧迫。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与企业各自为政,相互隔离;随着实践过程中问题的不断涌现,高校和企业双方都意识到了这一问题,逐步实行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但高校自身存在的惯性、惰性以及教师知识老化、实践经验不足、实验设备更新慢等问题,使校企合作这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需要在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模式的设计和考核方式的选择上将专业性、实践性、职业性、先进性有效融合,形成满足我国网络行业需求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1]。
目前网络工程专业职业资格证已形成比较成熟的国家和企业两级认证体系,职业资格证体系的成熟为研究、实践探索和实施“双证融合”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双证融合”人才培养切实可行。
二、“双证融合”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从知识体系上看,普通高等教育追求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强调理论知识的综合性和操作技能的应用性。因此,要实现双证有效融合,首先就必须将双方的知识体系进行有效融合。
201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规范”中将网络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概括为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来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专业的知识;
二是网络工程专业的知识,主要涉及计算机网络设计、实现、维护、管理、安全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国家网络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大纲将考试知识点归纳为
网络工程专业研究方向范文
本文2023-12-11 17:46:57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4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