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线上教学范文
初中数学线上教学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提问 有效性
课堂提问对于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科学合理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1]。如果课堂提问的方式或者内容不恰当,则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使学生产生不良的厌学情绪,不利于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对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找出增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有效性的策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随着课程改革的不但深入,我国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了一定的改观和进步,但是在课堂提问环节仍然存在着许多严重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缺乏课前准备
目前,部分初中数学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往往在课前不会做足够的准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凭借着自己的经验教学,对初中数学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随心所欲地去讲授,因此在提问的环节往往也比较随意,使提问的内容没有一定的章法,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授课思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2. 问题质量较差
课堂提问是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深入理解的有效手段,但是有一部分数学教师往往把课堂提问当作教学的唯一手段,设置了大量的问题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而对于这些问题背后的价值没有做深入思考,导致课堂提问的问题数量很多,但质量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身心疲惫,却学不到关键的数学知识,不利于发挥课堂提问对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作用。
3. 忽略反馈环节
课堂提问的反馈环节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它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所暴露出来的数学知识的薄弱之处和数学逻辑的欠缺之处,对于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论基础有很大的帮助。然而目前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往往忽略了课堂提问的反馈环节,认为课堂提问结束就万事大吉了,这非常不利于课堂提问作用的发挥。
二、增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针对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要进一步采取积极的措施,不断增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切实增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
1. 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
快乐的课堂氛围是增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有效性的必要环境。只有在快乐的课堂氛围里,学生才能主动参与课堂提问,因此教师必须要注重营造一个快乐的课堂氛围。比如,在初中几何《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部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开始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射击运动员在瞄准射击的时候要用手托住枪杆来保持稳定?”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快速导入到快乐的课堂氛围中,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2. 多联系现实生活
初中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多联系现实生活,这样能够使学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认同,并能够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和自身的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在初中平面几何《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来启发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平面几何。例如小鸟在电线上就是点在直线上,小鸟飞到天空中去就是点在直线外。这样的例子既贴近生活,又活泼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提问要面向所有的学生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使课堂提问面向所有的学生,不能存在厚此薄彼的现象;要采取积极的措施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提问中来,不能只向少数学生提问。如果教师只向少数的学生进行提问,那么其他学生就会被孤立在课堂之外,非常不利于整体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初中数学的课堂提问一定要把机会公平公正地分给每一名学生,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4. 将游戏运用到教学中来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避免学生对初中数学产生厌恶情绪,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游戏以恰当的方式引入进来。为此,在课堂提问的环节可以对游戏加以高效利用来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和检验数学知识。比如在《循环小数》这一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拍节奏的游戏来学习有限循环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比如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一个节奏:×××,然后让学生拍出来,然后再将这个节奏永远拍下去,学生就会在游戏中感受到有限循环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的区别。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对于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然而目前我国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环节仍然存在着许多严重问题。为此,我们要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多联系现实生活,将游戏运用到教学中来,并注意将提问面向所有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苏兴爱.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研究[J].才智,2015(4):161.
初中数学线上教学篇2
一、类比学习法在初中数学新课讲授中的应用
在初中数学新课讲授的过程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可能还局限于具体的、直观的小学数学阶段,因此,对于逻辑性较强、理论性深的初中数学,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去理解新知识中的概念、公式等内容.如教师讲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时候,会得到“角的平分线的判定: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可以将其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垂直平分线上”进行类比,引导学生对两组性质及判定进行类比学习,以增强学生的记忆,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又如在讲授“分子的性质”与“分子的运算”两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小学学习过的“分数的性质”和“分数的运算”与本知识点进行类比学习,从而快速掌握新知识.
二、类比学习法在初中数学复习课堂的应用
类比学习法也可用于复习课堂中,达到巩固所学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类比学习法的本质与类比对象存在着相似性,然而类比对象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性,对于这些相关联系的认识,也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如学生学习过反比例函数后,会对之前已经学习过的正比例函数产生印象,从而对函数意义和概念均会有很深刻的认识,老师在复习课程的教学中,可通过正比例与反比例函数两者的表达式及图形进行列表对比,让学生用类比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将较难的知识点简单化,也能让学生加深对正、反比例两种函数知识的记忆.
三、类比学习法在初中数学图形结构教学中的应用
在初中数学的图形结构教学中,一些数学问题并没有相关的类比物,可通过对其观察,凭借其结构上相似性,寻找与之相关的类比物,再通过代换,将原问题转成类比问题进而解决.如对于线段的中点、线段的比较大小、数线段的方法等内容已经学习过,那么学生在学习角的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类比猜想”到“实践证明”的探索过程,从而理解“角的平分线”,“角的比较大小”和“数角的计算方法”等相关知识.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例2和例3进行类比学习的方法,对其进行解题.
初中数学线上教学篇3
【关键词】几何画板 数学实验 演示动画过程 优化课堂教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技术融入学习过程成为必然趋势。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学习并掌握一些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了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现在,在许多农村中学的各个教室都安装有多媒体,这为我们农村中学教师运用多媒体去辅助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我发现,在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中,还有相当部分的教师不愿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有多种原因的。但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很多教师不了解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优势或不懂操作方法。就我们初中数学学科而言,如果我们能够掌握“几何画板”的基本操作,就可以利用几何画板来优化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
如何运用“几何画板”去优化初中数学课堂呢?“几何画板”,顾名思义,就是与几何图形有关。运用“几何画板”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为高效课堂的实施提供了前提;同时,对于与几何图形有关的课程内容教学可以进行数学实验、演示图形变化的动画过程等,对初中数学课堂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下面,我通过初中数学课程的一些具体内容,结合“几何画板”的基本操作来谈一谈如何利用“几何画板”去优化初中数学课堂。
一方面,“几何画板”被喻为数学实验室,运用“几何画板”可以进行数学实验,从而加深学生对性质定理的理解以及性质定理正确性的认识。例如,可以运用“几何画板”通过实验:①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具体操作是:用几何画板中的画图工具先画出一个三角形;然后用菜单栏中的“度量”工具分别度量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接着用菜单栏中的“数据”工具,计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最后移动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三角形的形状发生改变,三个内角的度数也跟着发生变化,但三角形的内角和不变。如右图:
∠BAC=38.30
∠ABC=80.30
∠ACB=61.40
∠BAC+∠ABC+∠ACB=180.000
②证明“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具体操作是:先用“线段”工具画出一条线段;然后用“圆”工具画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并在垂直平分线上用“点”工具画出一个点;接着用“线段”工具把这个点和线段的两个端点连接起来;接下来用“度量”工具分别度量出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最后移动垂直平分线上的点,这个点与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都发生了变化,但数值始终相同。如图所示:
③证明“π的近似值为3.14”,具体操作:先画一个圆,把圆n等分,利用圆的周长公式可以求出π=na/2r≈3.14,在“几何画板”中,用“+”或“—”号可控制右图中的n值,让学生观察π值的变化情况。
“几何画板”可以直观地通过动画的形式演示图形的一些变化过程,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例如,①学生在理解“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这个抽象知识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能够利用“几何画板”把这个过程演示给学生看。如下图所示,教师在“几何画板”中,作出下图,只要操作左边的按钮,就可以演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动画过程;②学生在用全等形的概念理解“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是全等形”时,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可以演示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的动画过程,使学生可以形象直观地理解知识。教师在“几何画板”中画出如下图形,通过操作左边的按钮就可以演示图形的变化过程。
以上只是“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些简单的基本运用,初中阶段数学知识中凡是与几何图形有关的教学内容都可以运用“几何画板”进行教学。“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课程中的其他运用还有待同仁们去研究探讨,但从以上的一些例子可以看出:作为新时期的数学教师,如果能够学会“几何画板”的基本操作,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教学,就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的特点和优势,去有效的优化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
初中数学线上教学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材 例题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52-01
一、初中数学教材例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过渡作用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最令教师们所头痛的问题莫过于怎样把学生从之前课堂的学习内容引入到新的教学内容之上,并且保证这个过渡显得平缓而又自然,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课堂教学活动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在这里首先所要介绍的,正是初中数学教材例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过渡作用。如下面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教材P129例2:
例2:填空
(1) = , = ;
(2) = , = (b≠0)。
让学生直接进行这一道例题的解答,对学生而言无非是一个挑战。我在例2前面加了一道新的例题:
例1:下列等式的右边是怎样从左边得到的?
(1) = (c≠0); (2) = .
这样既巩固了分式的基本性质,又让学生初步体验了运用分式的基本性可以将分式进行变形,且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尝试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完成对分式的变形,让学生能较易理解掌握。
2.认知作用
教学活动是一个学生不断的接触新知识、理解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到运用新知识的过程,学习过程是一个举一反三的过程,也是一个触类旁通的课程,特别是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更加强调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即学生掌握了一个知识点就能够解决与之相关的诸多问题。例如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不仅要学会解决以X为未知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组,还应该学会以Y、Z等为未知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组,这就是把握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是数学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
二、初中数学教材例题的处理策略
1.肯定例题
教学教材的编订需要经过层层审验,最终通过方案形成书本、出版外售,整个过程是严谨的,是科学的,也是负责任的。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学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系列用于初中教育阶段使用的数学教材,是我国国内运用范围最广的、使用人数最多的初中数学教学教材,它的质量是毋庸置疑的。上面我们已经提到,初中数学教材中的例题具有过渡作用、认知作用和检查作用,帮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推动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所以我们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必须首先发挥初中数学教材例题的基础作用,琢磨不同板块出现例题的不同作用,让教材例题为教学活动提供最基础的辅助作用。如新人教版八上教材P36例1:
例1,在如图所示的三角形钢架中,AB=AC,AD是连接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SABD≌SACD.
我将例题变换为填空式的例题:
在如图所示的三角形钢架中,AB=AC,AD是连接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SABD≌SACD.
证明: D为BC的中点
=
在SABD与SACD中
= (已知), = (已证), = ( ),
S ≌S
这样变化例题目的为了逐渐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证明能力,同时又关注学生逻辑推理的书写格式,所以将其从解答题改成了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在思考的同时,也规范答题格式。
2.变式例题
数学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把握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这些问题有时候是类似的,有时候又存在着些许的区别。教师在运用初中数学教材中的例题的时候,不能拘于书本,不能教条化的运用教材例题,要学会灵活运用教材例题,甚至要学会修改例题,为达到更好的教学质量服务。
例如新人教版八上教材P80例4:
例4:如图1,ABC 是等边三角形,DE∥BC, 分别交AB,AC 于点D,E.求证:ADE 是等边三角形。
追问:本题还有其他证法吗?
我给这道例题增加了新的变式问答:
变式1:如图2,若点D、E 在边AB、AC 的延长线上,且DE∥BC,结论还成立吗?
变式2:如图2,若点D、E 在边AB、AC 的反向延长线上,且DE∥BC,结论依然成立吗?
(图1) (图2) (图3)
这样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进行简单的综合运用,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传鹏. 数学教学中对书本例题的使用例谈[J]. 教学与管理. 2012(07)
初中数学线上教学篇5
关键词:数形结合;教学应用;数轴教学
数形结合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思想,通俗地说,它是几何与代数思想的统称。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数学缺乏形态,就会少了直观性,难以理解细微的地方。这也说明了数与形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结合形态,认真分析数学性质,这样才能让数学问题生动化、直观化,并且将抽象的思维转化成形象思维,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本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一、在初中数轴教学中有效应用数形结合思想
数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在数学教学中,很多时候是在验证前人的数学理论,教师的教学也只是在重复前人的数学发现。课堂作为教师教学、学生得到知识的地方,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科学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有理数与数轴”时,实数包含:零实数、负实数、正实数,虽然数量很多,但是由于各具特点,所以通常用无数个点表示直线。如果在直线上,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这样就能整合直线上的数与各点,即:每个实数都有一个数轴点表示,并且在数轴点上表示实数,从而将数轴上的各个实数与点联系起来,让学生对相反数与绝对值有更透彻的领会。当数轴建立好后,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有理数的大小,让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结论。通常右边为正方向,数轴上左边的值总小于右边,负数<零<正数。
例如,问题1:温度计作为测量温度的工具,你会读温度计吗?尝试读出图中三个温度计的温度(多媒体上有3幅图,3个温度分别为:5℃、0℃、-5℃)。然后引导大家利用数轴,在直线上画上刻度,然后再用直线上的点表示0、负数与正数。问题2:一条南北相向的马路,有一火车站,火车站距离南边与北边分别为3米和6米,距离北边2米与4米的地方分别有一槐树和电线杆,让学生试着画出该图形;通过合作交流、小组讨论与实践操作,很容易分析出该题的设计理念,最后得到数轴图形。
二、在方程中应用数形结合思想
列方程作为学习数学的难点,一直是很多学生头疼的对象,它要求整合题意,在明确等量关系的基础上列出正确的方程。从教学的反馈信息来看:为了打破教学瓶颈,必须结合知识,理清题意后再列方程。
例如,A地与B地相距150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如果两人行驶速度均匀,当两人与A地相距S千米时,其骑车时间为t,乙在距离A地120千米时,甲在2小时后于A地相距40千米,求两人在多长时间后相距。为了解这道题,我们可以根据s与t之间的关系,画出图形就可以得到答案。
三、在函数中应用数形结合思想
在直角坐标系中,P点与有序实数(x,y)对应,让函数与图形的数形整合成为必然。在函数应用中,借助图形就能系统、直观地掌握函数的特征与性质,它为数学应用与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图象内容与函数展示了数形整合的思想,在教学中,如果注重思想方式的渗透,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近年的中考题型来看:函数占了很大的比例,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老师必须注重函数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真正领会函数知识,在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与二次函数中,都将数形结合应用到知识点上。在对函数性质与图形的研究中,可以先从已有的知识点出发,通过描点、列表、连线、绘制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图象,引导学生从数的角度领会对称性与单调性。
例如,已知函数经过A(-6,0)与B点,而B点在第二象限,且横坐标是-4,AOB面积为15,求B点坐标,一次函数解析式。在解这道题时,为了让解题过程更加清晰,可以先画出草图:将OA作为底边,B点与x轴之间的距离为高,即:B点纵坐标绝对值,如此学生就很容易了解到这个题目的相关内容。这种在一次函数中尤为常见,只要掌握了数形结合的方法,大多数函数问题都能解决。
四、在不等式中应用数形结合思想
从教学经验来看:很多初中数学关于数的表述都需要形,利用形能精确概括数,所以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很多学生都会遇到图形问题,具体如:十字路口两辆公交车相遇,班级座位等,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应该将知识点迁移到教学中。
例如,已知方程x2-px+5=0,一个根大于2,另一根小于2,求p的数字范围。从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关系来看:x2-px+5=0的两个根是抛物线y=x2-px+5两交点的横坐标,因为两个根,一个大于2,一个小于2,所以x轴与抛物线在2的两边,并且开口向上,而当x=2时,函数y<0,故:2p2-2p+5<0,p>4.5。
不等式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难点,如果将不等式转化成图象,则可以大幅度的降低学习难点。例如,求不等式| 2-x |+| x+3 |<7的解集,我们可以将x看成数轴坐标,这个点到B(2,0)、A(-3,0)之间的距离小于7,而这样的点的集合则是不等式的解集。可以很快就能得到-4
数形结合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方法,它对发散学生思维方式、拓展解题思路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习热情,这样才能及时将学习问题与知识点联系起来,从而化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林绮霞.“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3(79):52-54.
初中数学线上教学篇6
在初中数学中进行多媒体教学,可以借用多媒体的生动形象性、形式多样性、课件内容新颖性等特点,有效激发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这有利于促进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改革,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全面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
1 运用多媒体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优势
1.1 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调查表明,初中年龄阶段的学生比较任性和叛逆,而初中数学又是学生思维学习的基础,它关系到孩子学习思维的均衡、全面发展。如果利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能激发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让他们由被动学习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学习效果就会大大改善,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课堂上也会变得轻松。
在利用多媒体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应注意:首先要深刻了解教材要点,突出教书的重点;其次,积极为学生提供生动的数学情景,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身边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让初中数学的学习回归生活,这样数学学习才会变得生动、亲切。
例如,在讲“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一节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运动员参加400 m赛跑时,在环形跑道上从外圈跑回内圈以尽量减少跑步的距离,以最大可能取得胜利。通过生动的画面,让学生充分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含义。
1.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利用多媒体声色兼备的特点进行教学,可以把初中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帮助学生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更好地认识事物,逐渐建立属于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解初中数学“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生动演示在两条平行线间,两个三角形的底长同时在一条平行线上,而顶点同时在另一条平行线上,两个等高等底三角形形成的过程,配用各种颜色的线条用动画形成图形,给学生留下生动、有趣的印象。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制作数学教学模型,使学生把学习变为乐趣,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发展创新能力。
1.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例如,在华东师大版的七年级数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一节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再现生活中的楼层、飞机、自行车、小汽车、电视机、冰箱等模型,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想象这些实体事物看不见的部分,加深学生对线面延伸的理解,培养学生对空间图形的掌握,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1.4 拓展初中数学学习的资源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学教学,通过下载的数学资料可以让师生借鉴其他学校甚至国外的优秀的学习方法和教学经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断进步。
2 运用多媒体进行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误区
新课程角度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得到广泛运用,但由于受教育观念、教学环境的影响,很多教师没有准确理解初中数学教学的概念,出现了一些误区。
2.1 过多使用多媒体
新课标下要求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创新,多媒体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物,一些教师把使用多媒体与先进的教学思想划等号,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频繁使用多媒体,导致传统教学手段缺失,教学脱离实际,学生对知识学不会,使数学课堂没有活力。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学习效率低下,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会慢慢下降,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长远发展。
2.2 片面崇尚多媒体技术
在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发挥着知识的传承作用。有些教师会片面追求课件的“技术含量”,将多媒体课件做得非常华丽,忽略了课件的实用性和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分散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产生了较为消极的影响。
3 对正确使用多媒体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探讨
3.1 正确理解教学观念
初中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时要正确理解教学观念,深刻认识到多媒体是教学手段在一定层次的提升,而不应是教学的全部,使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与先进的数学教学思想不是等价的。教师的教学原则是教书育人,为学生服务,因此在备课时要扣紧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根据教学的任务,学生学习的进度、对数学学习掌握的情况,充分、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进行初中数学知识的补充、延伸和拓展,而在不该用多媒体的时候就不要故意去彰显它。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利用图形、数学道具、实体图、实验等可以让学生现实感受到的东西产生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3.2 多媒体教学要与传统教学手段互相补充
初中数学的逻辑性和思维性都很强,数学中大量常用的定理、概念、公式、原理和规律都是经过前人的反复实践、反复推敲才建立起来的,不是多媒体的数学教学能替代的。因为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它反映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把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才成为概念。教师在讲述概念时不能只选用现代科技手段而摒弃传统教学手段。要改善初中数学课堂的授课情况,学校及数学任课老师应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并非是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唯一手段。数学教师若想取得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就要结合初中生的年龄、性格特点、学习情况等,把多媒体教学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
比如在学习初中数学中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内角等相关定理时,若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测量三角形边长、角大小,并进行画图等,那么学生就会得到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这些数学学习中的乐趣是多媒体教学无法带给学生的。
3.3 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实用性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追求知识的阶段,利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时应注意课件的实用性,过于花哨的多媒体课件只能产生消极的作用,不仅达不到学习知识的目的,还会造成学生学习态度的恶化。所以,教师要全面阅读、深刻理解教材并精心去备课,明了教学目标,突出学习的难点;及时的课堂测试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去记录易出错、需重点讲解的难点内容。
3.4 运用多媒体要适当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多媒体的运用也要有个度,多媒体教学虽然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但并不能够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因为传统教学更有亲和力。任何教学方式都不能走极端,不然会成为一种教学的负担。因此,在利用多媒体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应把传统的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协调搭配,从而充分发挥两方的优势,各尽其职,使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真正受益。
4 结语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多媒体辅助初中数学教学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但它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在教学上不能走极端。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优化整合多媒体教学,使它更好地为初中数学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孙玉明.论多媒体技术对学习的有效支持[J].科技创业月刊.2005(05):111-112.
[2]皮天超.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思考[J].学生之友,2011(17):41.
初中数学线上教学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 解题模式 创新教学
一、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初中数学这一门课程在初中教育中也有了新的要求,在数学课程的命题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进一步的改变。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解答数学题目时,要对解题模式进行有效的创新,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自身的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能够学习到新的解题的方法。初中数学北师大版教材中,将数学课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串联在一起,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于数学这一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让初中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有了探索的欲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对知识进行学习。
二、初中数学教学解题模式创新教学的探析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根据数学这门课程的内容形式以及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来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因为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数学课程中的学习效果。
1 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这一门课程中,模仿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初中数学中解答题目时,必须根据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的解题方式来对题目进行解答,需要对数学教师的解题方法进行模仿,在模仿的基础之上再来对初中数学题目进行解析,在实践中慢慢掌握解答题目的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数学课程中各种解答题目的模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对解题模式的模仿中,学会如何根据题目中的性质与特征来选择合理的解题思路。学生在对数学课程中的解题模式进行模仿的过程中,还应当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对数学解题模式进行模仿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创新。
2 在初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数学解题模式开展有效的创新活动。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在课堂上对解题模式开展有效的创新活动。学生在对数学题目进行解析的过程中,通过对数学解题模式的创新有效地提高了自身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适当地引导学生对数学解题模式进行创新,开展一系列数学解题模式的创新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对解题模式进行不断地创新,在活动中很好的锻炼了学生对数学模式的创新,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提升了学生在数学题目中的解析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解题水平,促进了初中数学解题模式创新教学的发展。
三、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中解题模式创新的实例
如图1,已知三角形ABC中,CAB这个角的度数为90,AEDB为四边形,GBCF为正方形,AB的延长线与GD于P,求证:CA=2PB。
分析:解析这题时按照常规的解题模式来看,要证CA=2PB,可以取CA的中点M,先证明MA=P或者是证明MC=PB,也可以延长AP至N点,使NP=BP,再证明NB=CA。初中学生在解答这道题时,首先想到并采取的就是这种解题模式,这种结果实质上就是受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题目解析的总结和固定解题模式的影响。虽然这种解题模式是解题中的常规方式,是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常用方式,但是解答本道题目时,采用这种方式就很难将这道题目解答出来。在解析这道题时如果不取CA的中点,而是在CA线上取M,使得MC=8P,如图2所示,则在三角形PGB和三角形MBC中,由GBP这个角与ABC这个角或者ABC这个角与BCM这个角相加为90度,得到GBP与BCM这个角相等,又GB=BC,PB=MC,所以三角形PGB与三角形MBC相似,因而BPG这个角与CMB这个角相等,所以DPB这个角与BMA这个角相等,又因为BD=AB,故RTDBP与RTMAB相似,从而得MA=PB,CA=2PB,当然,通过延长PB至N,使NB=CA,也可以证明点P是NB的中点,如图3所示,可以证明CA=2PB。
四、结束语
初中数学线上教学篇8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应用
1. 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1.1 新课程的要求和教学理念不相符。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的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作用是传递信息,而知识的获得必须要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大多数初中数学教师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对此次新课改,而新课程比以往的教学理念有重大的突出和创新,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原有的数学知识理论结构就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还有很多数学教师从数学的学习到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一直受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的影响,从而在心理上不能及时地接受新的数学教学理念,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这严重阻碍了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工作的实施。
1.2 初中数学教学目标不明确。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要求数学教师首先要制定好三维一体的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学目标的落实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然后初中数学教师还要根据数学课堂教学的动态变化,适当地对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调整或者制定新的教学目标;最后初中数学教师要及时准确的对数学教学目标所达到的效果进行合理的自我评估。在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的数学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数学教师虽然在课堂中进行了很多教学活动,但往往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从而浪费了学生的精力和宝贵的教学时间。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明确的目的不能真正体现出数学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
1.3 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陈旧。目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任务式的学习,严重缺乏主动探索、积极参与的意识,即便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积极的引导他们自主学习,但他们通常表现得无所适从。通过调查显示大多数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本都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而采用通过学生活动进行探究性教学方式的数学教师大约占40%,其他的学生学习方式都是被动接受学习。通过听教师讲课、做习题、做笔记教学模式学习数学的大约占45%;通过做大量课外习题教学模式学习数学的大约占20%。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间的交流沟通也很少,通常师生间的交流方式是一问一答的模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1)学生害怕数学老师;(2)数学教师的教学任务重,大多数时间用于备课和批改作业,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与学生交流沟通。
1.4 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要求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准确地定位自己扮演的角色。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调查中发现,有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分析问题分析得头头是道,讲课也非常风趣幽默,讲得天花乱坠,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很差;有的数学教师在课前设置了许多的小问题,在课堂上为了能够解决问题,课堂气氛变得十分活跃,师生之间有问有答,但取得的教学效果也不理想;有的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比较重点的问题,并让学生做一系列的课外数学练习,这虽然能够解决相关问题,但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压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的发挥。从表面上看是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实际上还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没能真正体现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2. 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应用
2.1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能够让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探索出更多新的问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解决问题,找到更多数学学习的快乐元素。在数学教学种,需要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特别是比较容易让学生感兴趣的场所找出和数学教学有关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数学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从问题中找出隐藏的规律,在数学规律中发现乐趣。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适当地结合现学数学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提出富有挑逗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促使学生对问题的自主思考,诱发他们产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出学生自主探索精神。
2.2 创设课堂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巧妙地创设课堂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数学,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烈的兴趣,可以在教学中设置一些悬念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或者提供一些尝试性的数学研究活动,提出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教学方案或者教学观点。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出发,从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兴趣出发,带有一定的挑战性和激励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情感过程和认知过程相统一。
2.3 要有目的、有重点、有方向的进行教学活动。数学教师在进行探究性的数学教学活动时,要根据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充分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探究的主体特性,积极地引导学生针对相关数学问题作出合理的分析和推论,从而形成解决数学问题的假设性思考,同时通过讨论或者实验研究作出检验。例如:在讲解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紧紧抓住一元一次方程的性质内容和一次函数的知识内容,进行合理的假设,从而得出在一次函数中,函数Y取某一定值m时,就能够得到一元一次方程。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对相关典型的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讨论。在分析讨论中,学生不难发现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方程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从而得出一元一次方程就是直线上的纵坐标为m的点,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就是直线上的纵坐标为m的点的横坐标。
2.4 探索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充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归纳能力。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要加强学生独立思考归纳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对多边形的内角和这一数学章节的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充分复习和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然后提出以下问题:如何通过已有的三角形知识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从这个问题中学生不难得出,解决多边形内角和问题就要想办法把多边形转变成三角形进行求和。紧接着继续提问:怎样转化多边形图形为三角形的图形?学生可通过掌握的三角形知识想到利用画对角线的方法进行转化。然后继续提问:从三角形的—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最多能有多少条?—个多边形中总共应该有多少条对角线?一系列的提问后,不断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推理,最终归纳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S=(n-2)*180°,而多边形对角线条数则为:N=n(n-3)/ 2。通过这些方法不断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归纳能力,锻炼了学生创新学习能力。
2.5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运用上所学的数学知识。例如:机械生产过程、建设工程、城市建筑设计、商业运作模式等。数学知识的运用大到天文地理、科学研究,小到家庭收支、核算,数学知识在整个大千世界中的应用是最广泛的。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结合新课程经常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踏入社会实际生活中,带着相关的学习工具,走进社区,让学生把课本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并进行一系列的实地操作,比如:记录、编排、计算等,认真仔细地观察分析,真实的体验初中数学知识的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体会社会经历和数学知识带来的成就感和趣味性。这不仅促进了学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于实际生活的方法和技能,而且奠定了学生以后融入社会生活的基础,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上更加努力,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得更加渴望。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活动要按照新课程的要求,灵活地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一套有针对性的、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及时修正和总结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提升自己的综合教学能力,从而达到初中数学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任志程.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探析[J]
[2] 李俊梅.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探析[J]
[3] 罗茂群.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的概念课教学[J]
初中数学线上教学范文
本文2023-12-11 17:46:49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4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