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途径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2-11 17:46:50浏览:451
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途径篇1

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在进入新常态,政府宏观政策的调整、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资源环境的约束,使得物业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探寻新常态下的企业生存与发展策略成为了各行各业的关注焦点。物业企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够在新的经济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了物业企业的重要战略选择。

关键词:

新常态;物业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国际经济复苏不稳定、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加强的双重压力下,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自2014年以来,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的新理念、新举措引人注目,我国的经济增速、经济结构、政策调控等方面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探寻新常态下的企业生存与发展策略成为了各行各业的关注焦点。物业企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够在新的经济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了物业企业的重要战略选择。

1物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物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物业企业经过长期的企业文化积淀、品牌形象塑造、服务质量提升、管理理念创新、企业资源整合等多种途径的共同努力而形成的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且能为企业赢得市场价值和竞争主动权的能力。物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经过长期整合所形成的,是物业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

2物业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

2.1有助于物业企业顺应新常态下的市场竞争要求新常态下,物业行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人力成本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升级与应用、物业法制环境的变化等都给物业企业带来了严峻的考验,这种形势下就要求物业企业提升管理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这也是物业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要求。

2.2有益于物业企业赢得业主的满意度和忠诚度物业企业提供的产品是服务,其宗旨是“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评判的标准是业主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伴随着物业管理的发展,业主对物业服务的要求和标准也不断提高,这种形势下就要求物业企业提升物业服务能力和把握业主需求的能力,这也是物业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

2.3有利于物业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获取经济利润是物业企业经营管理的最终目的。物业企业要想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加强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能力,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二是通过服务创新来扩大服务范围,赢得服务领先优势。不难看出,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是物业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根本要求。

3新常态下物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途径

3.1夯实企业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能力现阶段,政府对物业行业施行政府指导价政策,这就决定了物业行业是一个微利行业。内部管理混乱、服务能力不强的物业企业是很难生存和发展的,所以,打造高效、优质的服务成为了物业企业的不懈追求。由于服务具备无形性的特点,服务能力的强弱最终体现在业主的感知上,让业主感觉“物有所值”、“物超所值”是物业企业的奋斗目标。物业企业应通过夯实内部管理工作。在保证传统服务项目(如保洁绿化、工程维修、秩序维护等)的服务质量持续稳定并不断提升的基础上,有效地识别客户的需求,在个性化服务、定制化服务、信息化服务方面进行新的尝试和探索。

3.2建立长效学习机制,增强服务创新能力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的管理理念的不断涌现,物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慢慢转化为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竞争,物业企业要想顺应新常态的发展要求,就要在组织内建立起长效的学习机制,鼓励员工提升学习能力,进而在企业中培养出更多专业性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同时鼓励进行服务创新。服务创新是物业企业发展的牵动力,是决胜经济新常态下激烈市场竞争的法宝。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物业企业不仅通过要提供优质的服务来赢得客户的信赖,更要通过服务创新来获得长效的竞争优势。

3.3加强人力资本管理,提高管理能力物业从业人员专业性差、综合素质不高一直是困扰物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新常态下,物业企业必须想方设法克服这一因素的制约。首先,要加大员工的培训力度,要将员工培训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对待,并辅以有效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其次,做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做好员工选拔与人才梯队培育,为满足企业发展培养生力军。最后,要引进物业服务领域的稀缺人才,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力量。加强人力资本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升物业企业的管理能力,只有高效管理、快速反应等团队才能适应新常态的发展要求。

3.4塑造企业品牌,走规模化发展道路由于物业管理行业的利润空间小、市场竞争激烈的特点,就要求物业企业要走向规模化发展的道路。规模化发展不仅能增物业企业的经济利润,还有利于物业企业充分发挥已有资源的最大功效。然而,物业企业想承接更多物业服务项目,扩大企业规模,就必须塑造良好的企业品牌。物业企业的品牌是由企业声誉、企业形象、业主评价、服务品质等构成,品牌一旦确立,就会物业企业赢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品牌效应会持续扩大,物业企业的知名度会与日俱增。品牌将会成为物业企业规模化发展最有力的助推剂。

3.5深化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凝聚力企业文化是组织成员经过长期实践所达成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优秀的企业文化会在无形之中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规范员工的行为,使之形成一种工作作风和精神,并在企业内部形成凝聚力,推动了企业不断向前发展。新常态下,物业管理的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特征会越来越显著,物业企业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冲击,如果物业企业想获得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精神动力,就要不断深化企业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孙颖.物业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J].商业研究,2006(12).

[2]陈传强.如何培养和提升物业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J].东方企业文化,2015(03).

[3]林志伟“.新常态”下的物业服务[J].中国物业管理,2015(01).

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途径篇2

不断提高企业的制度创新能力

企业的制度先进,将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制度的落后,将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制度创新能力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就现阶段的我国企业而言,关键是要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具体地说,就是要对企业继续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并进行规范的公司治理。对大中型设计企业来讲,如何进行公司制改造呢,我们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改制政策的目的明晰化。改制的目的并不是片面的全部民营化,更不是为民营化而民营化,而是通过企业主体的多元化,提高设计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与抗风险能力为目的。根据该目的,改制政策一方面可以根据公益型研究院与应用型设计院不同的改制要求。另一方面可以按照改制单位规模大小安排不同的改制政策。大型设计企业强调人员身份转变、业务招标方式的转变与分配方式的转变,不强调产权完全民营化或国有丧失控股地位。引入战略投资和合作伙伴,实行股份制改造,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这样更有利于保护大型设计企业的品牌。而对强调个人价值的中小型设计企业更强调产权改革的民营化,因此中小型设计企业改革彻底,更能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2、改制后国家的有限责任明确化。明确大中型设计企业改制是改变国家对设计企业的无限责任转变为有限责任。其中无限责任包括人员身份、业务供给与收入保障和资本投入责任,有限责任为只负担部分的资本投入与分配监督责任。其他责任全部由设计企业自身来承担,增强企业的责任感。

3、改制时要做好资产评估,竞价方式要多样化。通过资产评估,切实弄清家底,切实保障国有资产和职工个人的利益不受损害。对依附于人的无形资产采用市场竞价并不一定是设计企业改制唯一最好的产权交易方式。特别对大中型设计企业尤其如此,大中型设计企业可以在有限收购对象中采取协议转让、利润分成竞价、承包竞价等多种方式,这样可能更能够维持管理层的稳定,同时维护大中型设计企业的品牌。而单单通过市场竞价虽暂时使国有资产获得了一部分利益,但可能造成管理层的不稳定,从而影响设计企业的品牌与竞争力的持续提升,最终影响员工的收益。

不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

只有不断深化企业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才能增强企业的活力和职工的竞争激励意识,使职工变压力为动力,自觉地努力工作、学习,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企业人事制度改革方面,要不断完善管理人员竞聘上岗、能上能下的机制,企业要积极优化劳动组织结构,合理确定劳动定员定额,严格劳动管理。企业中凡是具备竞争条件的岗位都应实行竞争上岗。对在岗职工要进行动态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实行内部淘汰;对不胜任工作和未竞争到岗位的人员,要进行转岗或培训;对不服从转岗或经培训仍不能胜任工作的人员,企业可依法与其解除劳动关系。企业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收入能增能减、有效激励的机制。

提高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力

企业管理创新,包括企业管理思想创新、企业管理组织创新、企业管理方法创新和管理手段创新等多个方面。为了制定和实施科学的发展战略,企业要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不断提高决策水平,同时要搞好风险管理,避免出现大的决策失误。设计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增强自己的经济、技术实力,就必须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管理创新。

1要实现思想观念的创新。要确立开放观念,也就是整个企业要对外开放,既要对国内市场开放也要对国际市场开放,一方面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要建立更广阔的合作关系。要确立开拓观念和多角经营观念,设计企业要不断地开拓自己的经营活动空间,全方位、跨领域地进入市场。要确立时效观念,即从时间的节约中获取经济效益的观念。

2、要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不能再围绕计划转,而必须眼睛盯着市场,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以提高自身素质为目标的战略决策系统,以资产增值为目标的资本营运系统,以利润为目标的经营管理系统,以质量为目标的生产管理系统,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目标的全民参与的民主管理系统。3、要加强基础管理,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建立高效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设计企业的组织机构的设置应适应现代的要求,符合自身的要求,以高效、科学为原则。多余的机构和人员要精简。对职能交叉或工作类似的管理部门应合并精简,人员素质要提高;生产部门要实行真正意义上的项目管理,个人收入应与绩效挂钩。

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企业生命周期的长短决定于企业创新能力的大小。毫无疑问,抓住时机,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形成自身的核心能力,这将会成为设计企业应对市场挑战的立身之本。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企业有了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够研制开发并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高技术和高质量的产品,不断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设计是工程建设的先导,工程设计的技术创新,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先进性和适用性。要利用技术创新,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企业的影响力。

1、要积极探索新的技术创新模式。这些模式包括:发挥优势,切实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吸引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科研力量进入企业,组织力量对一些重要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进行联合攻关,实现技术上的突破与跨越,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博采众长,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要积极选用国际先进、适用的技术标准,同时,要通过市场选择,引进国内外各种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和科学的管理办法,特别要引进国外先进的现代化施工设备、检测手段,提高工装和工艺水平,提高企业的技术构成,满足建设项目的技术要求。要通过设计招标,吸引国际上技术实力雄厚的设计单位,参与重大工程项目的概念设计、方案设计或联合设计等。

2、要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坚持贯彻ISO9001国际质量标准体系,不断修订和完善体系标准,认真进行内外审。改革、突破原来习以为常成为常规的做法,引入一种更有效的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

3、要形成有效的技术创新机制。通过深化企业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真正使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权益分配,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要通过技术八股、岗位工资和建立重大奖励项目等多种分配形式,充分反映和体现科技人员实现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新潜能和积极性。在技术管理上必须坚持总工程师负责制,树立技术权威。

4、技术创新需要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和管理人才实现。高科技水平是企业更大发展的前提,市场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任何远大的目标或胜人一筹的战略,都要靠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才能落实,才能完成,以人为主要资源的设计型企业更是如此。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对职工的业务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企业要给职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创造锻炼的机会。不但要培养技术人才,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企业的兴衰成败和企业领导班子或企业领导人本身的素质与水平密切相关。企业有了能开拓进取、廉洁奉公而又有远见卓识、具有战略头脑的领导人,才能形成坚强的核心,带领全体职工渡过各种急流险滩,带领企业前进。要制订和落实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计划。要确立智力投资观念,加大科技和管理人才培养的投资,投资了智力就等于节约了时间。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附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新观念,是指企业等经济实体在生产经营中,伴随着自身的经济繁荣而逐步形成和确立并深深植根于企业每一个成员头脑中的独特的精神成果和思想观念,是企业的精神文化。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的经营观念、企业精神、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企业形象以及全体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荣誉感等。企业文化现象都是以人为载体的现象,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的各个方面,为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提供精神支持。只有当企业文化,特别是企业的精神文化顺应社会发展,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体现时代精神,同时又具有鲜明的企业特点的时候,它才能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否则,它不仅不能对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发挥积极作用,反而还会削弱企业的竞争力,阻碍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文化必须不断创新,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表象与实质的统一.并且与本企业的生产技术特点和经营管理相结合,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才能真正促进企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设计企业应有科技为本、树立品牌、多元发展经营观念,精心设计、开拓创新的精神,严字当头、精益求精、用户至上、信誉第一的行为规范,爱岗敬业、热爱企业、维护企业的责任感。

设计企业拥有了先进的制度、先进的管理、先进的技术、先进的文化,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并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核心竞争力就会不断的增强,才能牢固地立足于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实现设计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途径篇3

关键词:新常态;物业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国际经济复苏不稳定、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加强的双重压力下,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自2014年以来,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的新理念、新举措引人注目,我国的经济增速、经济结构、政策调控等方面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探寻新常态下的企业生存与发展策略成为了各行各业的关注焦点。物业企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够在新的经济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了物业企业的重要战略选择。

1 物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物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物业企业经过长期的企业文化积淀、品牌形象塑造、服务质量提升、管理理念创新、企业资源整合等多种途径的共同努力而形成的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且能为企业赢得市场价值和竞争主动权的能力。物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经过长期整合所形成的,是物业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

2 物业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

2.1 有助于物业企业顺应新常态下的市场竞争要求

新常态下,物业行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人力成本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升级与应用、物业法制环境的变化等都给物业企业带来了严峻的考验,这种形势下就要求物业企业提升管理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这也是物业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要求。

2.2 有益于物业企业赢得业主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物业企业提供的产品是服务,其宗旨是“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评判的标准是业主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伴随着物业管理的发展,业主对物业服务的要求和标准也不断提高,这种形势下就要求物业企业提升物业服务能力和把握业主需求的能力,这也是物业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

2.3 有利于物业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

获取经济利润是物业企业经营管理的最终目的。物业企业要想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加强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能力,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二是通过服务创新来扩大服务范围,赢得服务领先优势。不难看出,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是物业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根本要求。

3 新常态下物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途径

3.1 夯实企业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能力

现阶段,政府对物业行业施行政府指导价政策,这就决定了物业行业是一个微利行业。内部管理混乱、服务能力不强的物业企业是很难生存和发展的,所以,打造高效、优质的服务成为了物业企业的不懈追求。由于服务具备无形性的特点,服务能力的强弱最终体现在业主的感知上,让业主感觉“物有所值”、“物超所值”是物业企业的奋斗目标。物业企业应通过夯实内部管理工作。在保证传统服务项目(如保洁绿化、工程维修、秩序维护等)的服务质量持续稳定并不断提升的基础上,有效地识别客户的需求,在个性化服务、定制化服务、信息化服务方面进行新的尝试和探索。

3.2 建立长效学习机制,增强服务创新能力

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的管理理念的不断涌现,物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慢慢转化为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竞争,物业企业要想顺应新常态的发展要求,就要在组织内建立起长效的学习机制,鼓励员工提升学习能力,进而在企业中培养出更多专业性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同时鼓励进行服务创新。服务创新是物业企业发展的牵动力,是决胜经济新常态下激烈市场竞争的法宝。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物业企业不仅通过要提供优质的服务来赢得客户的信赖,更要通过服务创新来获得长效的竞争优势。

3.3 加强人力资本管理,提高管理能力

物业从业人员专业性差、综合素质不高一直是困扰物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新常态下,物业企业必须想方设法克服这一因素的制约。首先,要加大员工的培训力度,要将员工培训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对待,并辅以有效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其次,做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做好员工选拔与人才梯队培育,为满足企业发展培养生力军。最后,要引进物业服务领域的稀缺人才,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力量。加强人力资本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升物业企业的管理能力,只有高效管理、快速反应等团队才能适应新常态的发展要求。

3.4 塑造企业品牌,走规模化发展道路

由于物业管理行业的利润空间小、市场竞争激烈的特点,就要求物业企业要走向规模化发展的道路。规模化发展不仅能增物业企业的经济利润,还有利于物业企业充分发挥已有资源的最大功效。然而,物业企业想承接更多物业服务项目,扩大企业规模,就必须塑造良好的企业品牌。

物业企业的品牌是由企业声誉、企业形象、业主评价、服务品质等构成,品牌一旦确立,就会物业企业赢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品牌效应会持续扩大,物业企业的知名度会与日俱增。品牌将会成为物业企业规模化发展最有力的助推剂。

3.5 深化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凝聚力

企业文化是组织成员经过长期实践所达成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优秀的企业文化会在无形之中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规范员工的行为,使之形成一种工作作风和精神,并在企业内部形成凝聚力,推动了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新常态下,物业管理的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特征会越来越显著,物业企业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冲击,如果物业企业想获得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精神动力,就要不断深化企业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孙颖.物业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J].商业研究,2006(12).

[2]陈传强.如何培养和提升物业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J].东方企业文化,2015(03).

[3]林志伟.“新常态”下的物业服务[J].中国物业管理,2015(01).

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途径篇4

一、主要概念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来自企业管理,是指企业形成并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作为体育教研组核心竞争力,一定程度上与其相似,指的是一个体育教研组团队具备的应对变革与激烈的外部竞争,并且取胜于竞争对手的能力的集合,它是一个团队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或能力。

学校体育教研组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第一,价值性。教研组团队必须是一个师德优良、管理制度健全的团队,拥有自己的名师引领,能满足学生的健康诉求,在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等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第二,特色性。教研组团队拥有自己的特色项目,如特色运动项目、科研项目等。 第三,渐进性。体育教研组的核心竞争力是在教研组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沉淀而成的,许多成功经验表明,一个优秀的教研组团队是需要较长时间的发展的。第四,延展性。教研组能够在教研组核心竞争力之下对自身的特色进行发展,并且核心竞争力必须为各种特色提供支持,进而支持体育教研组向更大领域延伸。

二、主要提升途径

1.学会学习

(1)学会自我学习。教师的自我学习可以采用“带着问题学”的方式而开展。有专家和学者把这种模式称为“行为导向”的教师自我学习模式。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但是面对成员的稀缺,作为小型的体育组团队,可以这么说,“没有三个臭皮匠,就出一个诸葛亮”。在长期的自我学习、充实的过程中,教师的个人素质将得到很大的提高,并应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优秀的体育教师,成为名教师。名教师则可以为教研组竞争力的强大提供保证。

(2)学会互相学习。教师的工作既较多地表现为个人的劳动,但同时又是一种集体的活动;整个教育过程既凝结着个人劳动的智慧,又反映了整体劳动的力量。教师工作的这一特点要求每个教师既要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要发挥互相学习、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即同一学科教师之间、不同学科教师之间、新老教师之间、教师与其他教辅人员之间的关系等等。

2.学会合作

(1)与学校的合作。

(2)教研组内部的合作。

教研组内部的教师也同样需要合作学习。有句话值得我们深思:“没有优秀的个人,只有优秀的团队。”当然,这需要我们教研组内部拥有合作意识、真诚的心态、良好的研讨氛围。

3.学会分享

分享在许多学校已经成为了一种制度,教师应学会与学生共享、与同组老师共享、与学校分享。但是在分享之前,我们还有很多的功课要做,例如寻找分享源、分享策略、学习品质等等。所以,对课程应该用分享的理念整体规划;对课堂应该用分享的视角解读;教师应该在和谐兼容的共同体中成长。

4.学会创造和创新

二十一世纪所需的体育教学人才,必须具备两种能力:一是不断创造的能力;二是必需具备不断创新的能力。新世纪需要创造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教学的进步,不具备创造和创新能力必将被教育所淘汰。

首先,小型体育教研组应该拥有创造能力。新课程实施以来,强调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作为体育教师,应加强课程的开发。

(1)小型体育教研组应该利用校内外拥有的资源,努力打造学校的特色。

(2)小型体育教研组可以依据学校的“小”和“精”,来开展针对自身的有价值的课题研究。

其次,创新是一个社会进步不竭的动力,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要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是一个创新者。

(1)小型体育教研组应创新教育理念,在体育教学中要转变不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的理念,转变片面的、错误的观念。

(2)小型体育教研组应不断创新各类活动,如大课间、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等。这样,学生能够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同时体育教师的个人业务能力也能获得提高。

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途径篇5

关键词:建筑企业;发展创新;市场竞争;质量管理

我国建筑市场越来越进入到一个规范有序的发展环境里,同时,新型的城镇化建筑市场给建筑企业带来和巨大的竞争压力。在激烈的竞争正,建筑施工企业要保持竞争优势进而获得发展,就需要让竞争具有对手无法复制、自身能够衍生优势产品和优良服务的独特能力。所以,参与市场竞争的建筑施工企业就要有不断创新和拓展新领域的理念,在实际市场的运作中不断寻找、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核心能力。同时要用优质的、能够代表未来建筑业流性趋势的产品和服务,让企业的竞争优势继续得到传承和发展,只有这样,建筑企业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1 积极打造精品工程, 提高社会影响力

当今时代,一个优秀的品牌会成就一个企业,一个精品工程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无疑就是一个对外形象展示的窗口。塑造品牌已越来越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一种无形力量。在我国建筑市场中,那些优秀的建筑企业往往在获得一项重要工程之后,首先考虑的是这个项目面对着怎样的群体,他们会将市场竞争、人群关注、对外形象等因素考虑的非常细致,而不是首先去研究这个项目能够给企业带来多大的效益。一个有素养的建筑企业管理层,第一看得是项目未来的前景。第二看的是项目本身的社会效果呈现、第三看的是在项目建设中能够有多大的利益空间。第四还需要考虑要建设怎样的工程。这些考虑的因素就是在决定是否是建设一个精品工程的基础。在建筑行业日渐国际化的形势下,不管事从事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建筑企业还是从事国内工程建设的企业, 都需要创造出强有力的品牌, 才能立足建筑市场,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正赢得主动权。例如瑞典的斯堪斯卡、法国的布依格等都是全球著名建筑企业, 他们在国际工程承包合作上都具有无法抗衡的实力,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500强建筑企业,最关键的是这些公司特别重视品牌经营和塑造。近年来, 那些经过了市场洗礼的建筑企业,能够在今天站稳脚的, 多是具有知名度的企业,但是,从国际建筑优秀的企业相比,我国的建筑企业仍然存在着缺乏品牌经营战略意识、往往会过多的关注本区域范围内的建筑行业的竞争,对国际的建筑企业品牌塑造关心的不是很多,显然就多少有点夜郎自大的显现,如果站在这个角度去经营企业,塑造品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其预期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国内企业不能局限于本区域的视野关照竞争,而是应该把作家的视野放到国家化建筑行业里寻找差距和不足,按照企业实际,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 建立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建筑企业品牌。

2 注重技术创新, 让企业在发展中提高实力

实践证明技术创新是建筑施工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近几年来,许多创新性企业其效益的增长幅度为20%到30%之间,这是一般性企业无法实现的,同时也是通过 技术创新来获获取的,但是这个效益的增长空间仍然还有一定的幅度空间。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创新不仅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推动力,更是参与竞争的制胜法宝,体现在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创新方面, 主要是设计的创新、材料技术的创新、施工技术的创新和项目管理的创新。建筑施工企业要积极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发挥聪明才智, 努力增强技术创新的活力, 同时也可以与科研机构或者是国际先进建筑企业进行合作, 使企业技术能力有一个大的提升,使企业在技术方面一直保持领先地位,通过技术的不断创新 让企业保持不会衰减的市场竞争力。在项目管理的创新上,建筑施工企业要结合国际国内建筑企业的成功经验,认真分析解决自身企业内存在的事关企业管理创新的问题。优化配置各种生产要素,规划施工方案要科学严谨,切实对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管理,把科技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纳入到企业长期发展规划来加以实施。在管理上建筑企业要真正树立“市场就在现场”的管理理念,眼睛要始终围绕建筑市场转,创新的功夫要用在现场, 充分拓展技术空间,未然施工项目不断总结好的技术经验和技术方法,让技术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积极推行绿色施工和管理

我国未来建筑业在发展中, 既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更要重视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 推行绿色施工和绿色管理理念将成为今后建筑市场的主流。绿色施工技术的施工方法和技术, 它不是独立于传统施工技术的全新技术, 而是将传统施工技术的一次升级换代和技术更新。绿色施工技术不仅可以降低施工的噪音、粉尘污染, 减少材料的损耗, 还涉及人们的空间和生活空间的生态保护和污染排放的减少等,如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的利用、社会经济的发展等也是涉及其中。实施绿色施工, 是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建筑企业的绿色管理思想是近年来才产生出来的, 这时社会发展进程中对企业的必然要求。 把生态环境保护观念和有益于消费者和公众身心健康的理念融入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去,作为企业要在经营的各个环节着手来控制污染与节约资源, 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达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当今的建筑市场,人们已经越来越对绿色环保的概念加以重视,人们多自己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改善也有着很大的起到,这就给施工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筑施工企业, 在管理上树立绿色管理的理念, 在宣传上倡导绿色设计和绿色施工思想, 同时要积极履行绿色认证, 全力打造绿色建筑, 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塑造竞争优势。当前我国绿色施工推行有限, 还未达到系统综合的程度, 绿色施工的作用并不明显。这除了认识上的不足外,企业管理水平低, 绿色施工经济性效果较差是一个主要原因。因此, 实施绿色施工, 必须要实施科学管理,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使企业从被动地适应转变为主动的响应, 使企业实施绿色施工制度化、规范化。这将充分发挥绿色施工对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增加绿色施工的经济性效果,增加承包商采用绿色施工的积极性。

总之,建筑市场未来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谁能及早在建筑理念上有改变,谁就会早一天开辟新的市场,谁掌握和先进技术谁就会在市场中抢占先机。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创新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尽管建筑创新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企业要认真在人们生活中寻找商机,在建筑施工中融入新的设计理念,在竣工的项目上展示企业的绿色环保思想,以创新的精神在建筑市场中开拓疆域、占领市场制高点。

参考文献

[1]柳卸林.从核心竞争优势看多元化经营的利弊[J].中国软科学,1999,(7):37- 45.

[2]左建军.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创新[J].长江论坛.2000,(5):38- 39.

[3]宁建新,建筑施工企业创新体系构建与能力提升[M].北京:中国物质出版社,2002.

[4]管益忻.绿色环保之城市运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5]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6]芮明杰.建筑行业未来走向及获益空间[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7]陈衍泰,陈国宏.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途径篇6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 核心竞争力 提升 途径

一、引言

当前,我国银行业逐渐全面对外开放,国有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业的主体,在我国银行业多元化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主体地位,并且是我国经济建设资金的主要筹集者和供应者。面对群雄逐鹿的激烈竞争环境和实力强大的竞争对手,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如何构建与保持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并取得竞争优势,继而保持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存、放款,办理转账结算为主要业务,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企业。由于商业银行不受生产技术和固定资产投资的限制,它所需要的主要是社会信用与风险管理的知识,由此导致银行业的同质性和可替代性。所以,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又不同于一般企业。目前,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日前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不良资产率较高,经营效益水平较低。如何借鉴一般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途径分析的同时,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全面提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本文认为,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要从自身的客观实际出发,从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及影响要素出发,并建议通过内、外两种途径来培育和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前者是在企业内部通过长期的自身知识积累和知识学习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后者是从外部并购具有核心竞争力或具有相应资源的企业,通过有效重组或战略联盟来提升。

二、提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内部途径

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改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是造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核心竞争力水平低下是造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目前经营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内部途径。

1.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起点:制定战略计划与提高战略决策能力

在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今天,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高层管理人员在做战略决策时,应改变传统的那种仅从个别产品和市场角度出发的作法,而应该从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成长和积累的角度来考虑企业的战略问题,通过制定发展战略,推行一套适合“我”的游戏规则,知彼知已,在发挥优势的同时寻找潜在优势。为了提高银行收益,除了集中于银行目前的资产负债项目上以外,银行家应具有战略眼光,敏锐地意识到该行业性质及未来发展趋势。这要求银行管理者正确评估雇员的素质、提供的产品、市场政策,及本银行过去的经营业绩,从而制定商业银行正确的发展战略。

2.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保障:加强风险管理能力

首先,要树立现代化的商业银行经营理念,营造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的过程就是创造价值的过程,商业银行的任何业务都是有风险的,风险存在于每一个业务和环节。其次,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的范围上,主要侧重于信用风险的识别、估算和控制,对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等其他风险重视不够。全面风险管理――Enterprise-WideRiskManagements(ERM)是对整个银行内各个业务层次、各种类型风险的通盘管理,是银行业务多元化后产生的一种需求,它可以大大改进风险一收益分析的质量。同时,我国银行的风险量化管理普遍薄弱,风险管理的内容大多还只是简单的比例管理,采用一些静态的财务数据计算一些比例指标进行比较,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也主要是账面价值分析法,而较少使用市场价值分析法。对于当今国际上流行的风险量化和管理方法,只停留在理论的介绍和引入阶段,在实践中我国银行还尚未采用。因此,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应采用先进风险管理技术,提高风险计量水平,进行科学的风险管理。

3.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支撑:加快金融创新

首先,要强化创新意识与扫除思想障碍。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理论认为,任何较为先进的管理诀窍和技术优势都是有一定寿命的,而具有较高层次的意识、信念和行为方式才可保持持久的竞争力。业务上,要真正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同时,要加强金融企业文化建设,将产品与银行形象宣传有机地结合起来。

其次,是要进行持续产品创新与保持品牌优势。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必然体现在产品和服务上,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存在品种少、规模小,在银行的整体业务中所占的比例低,难以产生规模效应;金融产品创新以负债类为主,资产类与中间业务较少,创新结构失衡;创新的技术含量不高,适用性弱,效益低等问题,如何从体制、管理与技术等方面予以完善,以保证金融产品创新功能的有效发挥,是提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一。

第三,要加强管理创新与形成整合优势。市场竞争,企业竞争,说到底是管理上的竞争。管理是企业最主要、最基础的竞争实力,一切生产力要素依靠管理有机地组合为一体,就能形成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面对入世后市场竞争更为激励的挑战,各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内部条件是不一样的,用什么样的管理最有效最有益,各层管理者都必须思考和实践。要在成本管理、资金管理、质量管理、采购和营销等各项管理中不断革旧创新,并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

4.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念创新

首先,要变传统的人事管理为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要彻底破除“官本位”思想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树立起以人本管理为基础的人力管理新观念,强调员工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其次,要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可以借鉴国外商业银行在业绩考核上执行的目标管理方式,这种目标管理方式要求银行每年年初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制定目标体系,然后主管与下属进行有效地沟通,确定个人的工作任务和日标,签订工作任务说明书,年终则根据签订的任务书对员工进行评价,并对员工进行指导和训练,改善员工的个人绩效。

第三,要合理、科学配置人力资源。要重视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给予每个员工施展个人才华的足够空间,尽可能针对每个员工的特点提供教育培训或锻炼积累经验的机会,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潜能,努力使人成为推动自身成功发展的重要因素。

5.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

第一,要培育一种独特的、适合国际竞争的企业文化。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要形成自身独特的适合国际竞争环境的企业文化才能适应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发展。第二,要培育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型企业文化。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要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文化,取其精华,为我所用。第三,要培育一种积极的、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没有一定的企业文化做支撑,商业银行对内将缺乏应有的凝聚力,对外将不能从根本上形成和提升其企业形象,因此很难有长久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第四,要培育一种以客户为中心、诚信至上的企业文化。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其竞争的核心是就是争取更多的客户、获得更多盈利项目的服务权。商业银行必须树立服务意识,服务条款更应该人性化。第五,是要培育一种有创新精神的企业文化。商业银行要融团队协作和充分激发个人潜能为一体,形成有创新精神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就有创新性,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最为主要的资本,成为促进生产力进步和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决定性因素,成功商业银行的秘诀就在于不断创新。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就有创新性。

三、提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外部途径

1.并购

花旗银行、汇丰银行、京三菱银行等世界先进大银行培育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经验告诉我们,并购也是银行构建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外部并购重组可以有效的培育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第一,并购具有时效快、可得性和低成本等特点。施蒂格勒在考察美国企业成长路径时指出:“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形式的兼并收购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银行间的并购重组是商业银行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措施。第二,核心竞争力的独创性和难以模仿性,并购同领域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有利于减少、消除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并购具有核心竞争力或具有相应资源的企业后,再进一步重组,也有利于发挥后发优势。第三,通过并购重组可以大大降低时间风险、竞争风险、财务风险、组织风险等一系列不利情况的发生机率。

2.战略联盟

所谓银行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银行之间或银行和其他企业之间,为了达到获得先进技术、占领新市场、共享资源等目的,通过一定方式组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的疏散型网络组织。银行战略联盟是商业银行寻求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理性选择,是合作竞争时代商业银行成长的有效策略。组建战略联盟可以从四个方面提升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能力互补;获取学习机会;降低风险、获得规模经济;避免恶性竞争等。通过战略联盟,国有商业银行可以获得先进的管理和经营理念,有助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国有商业银行在与外资银行建立战略联盟的过程中要谨防形成对外资银行的依赖,应该通过合作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Bamey, J.B. Firm resource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ournal of Management. 17(1), 1991

[2]C.K. Prahalad & G. Hamel,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May-June, 1990

[3]Gary Hamel,The Concept of Core Competence,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Society, 1994

[4]Wernerfelt B..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lm.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5(2), 1994

[5]陈洪转: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D].河海大学博士论文,2004

[6]黄苑:全面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思考[J].西南金融,2001(11)

[7]马长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2)

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途径篇7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经济结构;发展现状;提高途径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3-0172-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274

在我国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对经济结构也进行了战略性的调整,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在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了比较重要的创新主体。很多人认为核心竞争力的理论能够对竞争优势根源在企业内部进行充分解释,但在具体的措施实施方面却一直是一个关注的焦点。

1 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基本概述

1.1 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涵义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经营过程中长期形成的,并融入了企业同质当中的支撑企业的竞争优势,这样就能够使得企业在竞争过程中获取能够持续性的生存发展的能力。而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当中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是和知识相关,看不到,但能够感知得到,并是其他企业很难进行超越以及模仿的特殊性能力。对其基本涵义的理解之所以比较困难,就是因为这一核心竞争力是在长时间的作用下凝聚的一种综合性的能力。从其自身的成本以及作用和利润等方面的技术经济指标来看,其持久性以及基础性更加广泛,所以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的生产以及产品开发等一系列的决策、营销中探索出来的能够对利益最大化获取的制胜能力。这一优势的竞争力基础上能够在应变能力上得到灵活的转变。

1.2 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诸多方面的能力,其自身也有着一些鲜明的特征,首先就是价值性,主要体现在核心竞争力在企业创造价值以及对成本降低的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能够将企业的效率得以提高,创造出比其他的竞争企业更高的价值;其次核心竞争力能够实现顾客所特别注重的价值,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最大的好处;最后体现在对顾客以及企业所具有的独特价值,这对企业在竞争力的优势保持上有着突出的贡献。另外就是独特性,高新技术企业不只是拥有着世界一流的技术,还是在演进中的长期培育以及积淀形成的,是组织文化以及技术等的整合体,即使是窃取了核心技术也不能够将其直接移植到核心竞争力上,关于独特性主要就是从竞争者的角度进行的考察。

2 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现状及提高途径探究

2.1 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现状分析

在近些年我省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过程中,虽在一定程度上有了进步,但是从整体的发展情况来看,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和发达地区相比较而言还存有一定的差距。首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规律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由于在高新技术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律上有着其独特性,主要体现在高风险以及高竞争和高投入等方面,而在相关的行政部门对此缺乏完整的认识,在思想意识上还存在着一些偏差,没有完全从计划经济的陈旧思想中解放出来,仍旧采取以往的模式进行推进高新技术的发展,这样在效率的体现上就不是很明显。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发展中的系统工程,从各个环节来看都需要有核心链条进行支撑,在当前这一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另外就是缺乏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在高新技术企业的规模上虽在逐渐的成熟,但很大部分都是规模较小缺乏独立承担科研项目的实力以及创新能力。还有一部分企业是依靠着模仿为主,在创新上非常缺乏。然后还有在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强度还不够,我省现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的资金在逐年上升,但和发达的城市相比较而言还有很大的距离,另外在投资的结构方面也不合理,尤其是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现实的生产力有着脱轨的现象,这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形成了很大阻碍。

2.2 提高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探究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非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不断发展创新以及培育的作用下长期形成的,对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首先要能够对战略目标进行确立。在经过了几十年的改革以及发展,我国的企业制度也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变化。所以对企业的制度进行完善能够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持,从而使其立于不败之地。在这一环节的具体措施实施上主要就是要能够建立产权清晰企业法人财产制度,对产权结构进行合理的优化,另外要对政企分离的国有资产管理以及运营机制加以建立,同时要能够将内部管理的结构进行

优化。

在政策上要进行支持,政府要能够在相关的法律政策上得到有效加强,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然后建立规范的市场环境,在基础以及公益和高新技术的前沿研究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对金融服务以及要素市场等政府要能够加大培育的力度,积极地鼓励引导,从而促使企业自觉地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另外,要能够对市场进行准确定位,要通过市场来拉动技术的创新,在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企业要能够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就要对市场的需求进行满足,只有对市场进行准确的定位,才能够针对性地对市场需求进行满足,以此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动力,获取市场的竞争优势。

再者对企业的管理创新来构建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能力是对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而在当前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为能够使得高新技术企业得到健康持久的发展,就必须要对其管理模式进行创新,重视管理组织结构创新,从而建立学习型的组织,这样才能够将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加强。这也是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以有效提高的关键途径,在具体的实施当中要在企业的内部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将工作氛围得以良好的营造。同时还要能够建立高效的信息收集以及处理、决策等机制,在整体的学习上要进行有效的提高,相关的领导人的核心竞争力的意识要能够得到加强,从而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竞争管理机制。

高新技术企业要能够依靠自身培养核心竞争力,从几个重要的阶段进行实施,首先就是认知和挖掘阶段,对核心竞争力在认识上要充分;其次就是开发和运用的阶段,主要就是要能够积极地通过现有知识积累以及管理能力等运用到实践当中;最后就是保持和创新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就是企业竞争范围有了变化时要进行及时的调整,从而进入新一轮的挖掘和培养创新核心竞争力,在内部积累以及外部获取要能够得到有效的

结合。

3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分析,能够大致了解发展现状,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在当前的经济全球化阶段,增强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在创新上加大精力的投入。

参考文献

[1] 黄婷,朱安红.江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2] 杨琅玲.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2,(34).

[3] 汤伟伟,冯俊文,李晓燕.动态环境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评价研究[J].经济问题,2011,(11).

[4] 项喜章,秦娟,肖平.风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条件分析[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2,(6).

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途径篇8

关键词:通讯类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提升

近些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面对新形势,高职院校不仅面临着各种机遇,还面对着诸多挑战,如生源减少,招生难;用人单位对所需人才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加快改革,着重凸显办学特色,积极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确保高职院校始终保持竞争优势,逐步形成自身品牌。

一、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这一内涵最早源于1990年《哈佛商业评论》上所刊登的一文――《公司核心竞争力》,该文作者是普拉哈拉德与加里・哈默尔,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组织经整合知识与技能,实现对生产技能的协调及对技术知识、技能的有效整合,就产品及服务关系而言,核心竞争力是隐含在组织核心的产品及服务技能。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独特的、可以经受时间考验、且竞争者难以轻易模仿的一种能力。这一概念在诞生之后迅速在各国广泛传播开来,并引入中国,由企业逐步蔓延到教育领域。

二、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分析

行业特色院校核心竞争力指的是一种特色鲜明的办学模式,通过院校和区域间所形成的合作关系,使该紧密合作全面融入科研、教育、文化创新、服务社会发展等方面,充分传承院校的办学特色,在竞争日趋激烈的高教版图中勾勒出高职院校的板块特征,彰显院校特色办学、差异化发展的思想。

为了逐步发展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使其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必须注重在办学实践工作中,大力整合资源、组织教学科研工作,加快创新知识与技能,加强教学技术管理,使其在教育行业市场竞争中掌握独特而持续的竞争优势,具备深入发展的整合能力。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其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如下含义:是在高职院校长期发展中积淀而成的能力,难以为其他竞争者所替代,且随之不断创新和改革,全面体现院校的综合办学实力。

三、提升通讯类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对于通讯类高职院校而言,其核心竞争力属于一个有机整体,包括学习、管理、创新以及培养四大能力,为了提升通讯类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分别提高这四大能力,以下具体进行分析。

(一)增强学习能力

对于通讯类高职院校而言,其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其是否具有足够的学习能力方面,例如,能否构建一个学习型组织,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根据我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加快培养适应我国产业转型及技术创新需求的综合型、创新型技术人才。为了顺应这一要求,高职院校应加快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出一批学习能力强、致力于服务社会的人才。此外,应关注培养学生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综合技术能力,加强高技术含量特色化专业教育,增强学习能力与竞争能力,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学习与创新能力,增强器科研、教学能力,提高其科研应用能力。

(二)提高管理能力

通讯类高职院校肩负培养通讯类人才,积极发展和创新通讯技术,以更好地服务社会等使命,为了顺利完成这些要求,必须提高院校的管理能力,如决策、资源整合、经营、组织协调等能力。高职院校的管理能力直接决定了其核心竞争力,领导干部的素质是确立专业建设方向、调整专业结构、组织开展高效教学管理工作的关键,也是加快建设专业教学队伍,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构建专业品牌的基本保障。再科学的决策,若无高素质管理人员有效实施,就难以得到高效的产出。因此,高职院校要想打造一个名誉社会的专业化品牌,逐步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就必须确保管理队伍的高效运行,保障决策的正确性,例如,可以尝试采用董事会领导管理体制等。

(三)拓展创新能力

在提升通讯类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是其中的关键一环,要求院校应加快改革职业人才培养体制,积极推行工学相结合、顶岗实习、校企合作的模式,加快主体多元化、合作共赢式的办学机制,使行业全程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此外,应主张加强专业化建设,分别从专业布局、课程、教材、师生培养培训、行业指导、技术应用、校企合作等各个方面入手,积极创新与探索。以学分认证为基础,加快学习方式的改革,构建开放式职教学历、学位制,推进职业资格证与学历证“双证融通”,最终实现专业设置和产业布局、教学与生产、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学历证与资格证、职教与终身教育的有效对接。例如,通讯类高职院校可以构建基于校企“双主体”的1221培养模式,所谓的“1”是指建立一个开放式的资源共享平台;“2”是指构建知识、技能培养系统;“2”是指实行毕业证、资格证双证教育;“1”是指建立毕业学生“回炉制”。此外,应注重同企业合作,共同制定一个完善的培养方案,推行“2+3+1”教学方式,其中,“2”是指前两个学期开展文化、素质基础教学,“3”指的是3、4、5学期重点针对专业课程,开展分段式教学,“1”是指第6 学期全面推行顶岗实习。

(四)提升培养能力

对于通讯类高职院校而言,培养能力也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主要体现在师资、实训条件及实践教育水平方面。专业化教学团队是核心竞争力的中坚力量,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发展技术,更好地服务社会,必须加强技术、技能的培训,完善高职院校硬件配置,包括实训基地及相应的配套实训设备等。

四、结束语

当前,提升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全面发展过程中不容小觑的一个方面,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全面理梳理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思路,建立完善、系统化的理论体系,采用科学的理论为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提供指导,不断开拓与创新,源源不断地为社会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作者单位: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课题名称:基于通信类院校特色建设的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ZJB2012032

参考文献:

[1] 沈怡.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及展望[J].泰州职业技

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途径范文

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途径篇1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在进入新常态,政府宏观政策的调整、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资源环境的约束,使得物业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探寻新常态下的企业生存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