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竞争力分析法范文
核心竞争力分析法篇1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估体系;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3002802
1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
1.1基本研究观点
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我国已有很多学者进行过研究。大体上有两大类研究观点:
(1)从能力角度建立评价体系。余伟萍等人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核心竞争力的架构进行了研究。他们提出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企业环境(影响变量)和信心竞争力要素(自变量)。其中信心竞争力要素又分为:人力资源、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企业文化、战略管理能力、生产制造能力。
(2)基于核心竞争力特征建立评价体系。胡恩华等人指出,评价一个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可以从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入手。他们得出如下评价指标体系:价值创造性、可延展性、难以模仿性和自学习性。立足于市场竞争影响大小,他们提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综合模糊评价体系,包含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企业影响力。
1.2选取评价体系
由于对核心竞争力特征个人表述不同,所以基于特征进行评价的可操作性不强。理论界对核心竞争力的特征都未能达成一致的意见,而仅仅对某方面的特征进行核心竞争力评价会有失偏颇,因此此种体系不予选取。根据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渊源及其内涵,企业本质上是一个以核心竞争力为中心的能力体系,从能力的角度建立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较为合理。在此,本文选取从能力角度建立的评价体系来进行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估。
2层次分析法模型步骤
美国运筹学家萨蒂(T.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了著名的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这是一种简明的、实用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通过将问题概念化,从而建立层次结构。大致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和方案(措施)层。其基本步骤如下五步。
2.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首先根据多目标决策问题的性质和总的目标,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有明确认识,弄清问题的边界,包含的因素以及因素之间的隶属关系,将决策问题层次化,构成一个由上而下的递阶层次结构。
2.2构造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的构造是指在层次结构模型中,针对上一层次某元素来说,本层次有关元素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有决策人或专家组根据该企业的具体情况与对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选择的实际要求,通过对两两因素的比较,用表1的标度打分,得到判断矩阵A=(aij)n*n。判断矩阵具有如下特点:
(1)aij>0;
(2)aji=1/aij(i,j=1,2,…,n);
(3)aii=1。
表1判断矩阵19比率标度及其含义
倒数表示元素i和j比较得aij,则元素j与i比较得aji=1/aij
2.3层次单排序
层次单排序是指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对于上一层元素而言,本层次与只有联系的元素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重。层次单排序需要计算判断矩阵A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既满足A*W=λmax*W(取归一化特征向量),其分量Ai为相应元素排序的权值。
计算判断矩阵特征根的方法很多,本文采用和积法,其计算步骤为:
(1)将判断矩阵A的每一列归一化:aii=aii/∑nk=1akj(i,j=1,2,…,n)。
(2)把每一列都归一化后的判断矩阵按行相加为Wi=∑nj=1aij。
(3)对Wi归一化。
(4)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
(5)一致性检验。为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需要计算它的一致性指标CI(Consistency Index)和随机一致性指标RI(Random Index)。
2.4层次总排序
利用同一层次中所有单排序的结果,就可以计算针对上一层次而言,本层次所有元素相对重要性的权重,即层次总排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方法同单排序相同。
2.5计算被选方案权重,得出决策结果
递阶层次最底一层的总排序权值即为数学模型中的权向量矩阵A,记A=(ω1,ω2,…,ωn),式中ω1,ω2,…,ωn分别指递阶层次最底层各指标对应的权重。
3案例应用
在湖北省某地区,有A,B,C三家轮胎制造企业,现有一位企业家欲对其中一家进行投资,想通过对三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来选出一家最优秀企业。
(1)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
(2)根据专家判断,构造判断矩阵,进行层次排序并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由于以上所有的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CR
(3)进行层次总排序,得出决策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由表2可知,P1>P3>P2。所以,根据层次分析法构建的模型分析得出A轮胎制造企业在这三家企业中的核心竞争力占有优势,建议投资企业家对该企业进行投资。
4结语
层次分析法能把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通过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并根据对某一客观事实的判断,就每一层次的相对重要性与一定量表示,利用数学方法确定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从而为决策者正确地选择合适的渠道成员提供定量的技术分析依据,具有较好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估中能够发挥有效的作用,可用于不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比较,帮助企业实现自我反省改进以及投资企业家选择合作伙伴。
参考文献
[1]李文祥.管理系统工程[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张捍东,严钟,方大春.应用ANP的Shapley值法动态联盟利益分配策略[J].系统工程学报,2009,24(2):205211.
[3]李美娟,陈国宏,肖细凤.基于一致性组合评价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与比较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9,17(2):131139.
[4]范宪.企业“核”心竞争力―动态球论模型剖析[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核心竞争力分析法篇2
关键词:港口 核心竞争力 因子分析法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物流的飞速发展,港口在全球运输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并逐渐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服务于国际贸易的综合物流中心。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的发展需要,世界各国大中城市纷纷以把港口建设成国际性或区域性的航运中心作为发展目标,将港口作为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不断加大对港口的投入,港口的业务模式和种类也在不断扩大,呈现出“大而全,小而全”的局面,港口间差异性特征不明显,逐步表现出一种恶性竞争的态势,因此,通过有效的分析工具研究港口的核心竞争力,对指导港口未来发展定位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青岛港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深水良港,完全有可能建设成为国际航运中心,这不仅与青岛市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目标相一致,而且对山东、华北乃至全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文以青岛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与区域内周边的港口竞争力进行比较,同时选取了青岛港周边的港口、已成为保税港区的港口以及国内与青岛港竞争的其它港口(如青岛港、上海港、大连港、天津港、宁波港、厦门港、连云港、秦皇岛港、烟台港和日照港)作为比较分析对象,分析其综合竞争力的状况。以期对青岛港核心竞争力、优劣势的研究,对青岛港将来选择发展方向,制定发展措施提供借鉴。
二、基于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核心竞争力理论 最早明确提出核心竞争力概念的是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哈佛商业评论,1990)一文中将核心竞争力阐述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别。文中还指出,现代企业是按照核心竞争力、核心产品、业务单元和最终产品层层累加的树型结构来组织生产和参与竞争的,其中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增强竞争力的根基和关键,标志着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正式提出。由于该理论较好地解释了某些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保持长期优势的原因,同时也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此后,众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于核心竞争力产生了不同的理解。陈劲、王毅和许庆瑞三位学者通过把繁杂的定义和范围加以分析归类,总结出国外有关核心能力的主要观点,归结为八大类――整合观、网络观、协调观、组合观、知识载体观、元件构架观、平台观和技术观等。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能力。它是企业内部集体学习的能力而不是外在资源的强大;是人的能力而不是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是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而不是相对竞争对手的比较优势。该定义与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强调技能和知识的观点十分相似,却有了进一步的内涵,把核心竞争力与世界一流水平联系起来,成为核心竞争力一个最终的价值取向。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核心竞争力的产生是组织中各个不同部分有效合作的效果,是个体资源优化整合的结果,它深深地植根于技巧、知识和人的能力之中,具有五大核心特征:资源特征、独具性的特征、价值特征、能力特征、持续性特征。
(二)港口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进行港口竞争力评价,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系统的指标体系,而反映区域经济竞争力水平的指标很多,加之研究者考虑问题的视角、深度的差异,所以并没有一个标准体系可供选择。本文按照系统性、科学性、目的性、可行性原则的要求,通过核心竞争力的五大核心特征引出15个评价指标,即码头长度(2007)、港口泊位(2007)、万吨级港口泊位(2007)、水域面积(2006)、锚泊能力(2006)、生产性装卸机械(2006)、堆场面积(2006)、仓库面积(2006)、外商直接投资额(2006)、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006)、港口城市GDP(2006)、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007)、港口货物吞吐量(2007)、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幅(2007)、全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2006),如(图1)所示。在实证研究中,以上指标的数据是各港口评价指标的原始截面数
据,由于统一年份的数据不易收集,主要收集的是2006年,仅有部分指标的数据是2007年的,但这并不影响青岛港与其他港口之间的横向比较,这15个指标变量就是实证分析中的因子。
三、青岛港核心竞争力的测算与分析
(一)因子值及各港口经济竞争力指数计算因子分析的分析步骤如下:(1)求相关系数矩阵R的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提取主因子。首先进行评价指标数据标准化处理,排除量纲差异。然后利用因子分析得到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发现特征值大于0.8的前三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已达到87.996%,解释了原变量绝大多数信息。因此,提取三个主因子,其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见(表1)。(2)三个主因子建立因子载荷矩阵及主因子命名。为使因子更具可解释性,选择方差最大法进行正交旋转,经5次旋转,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见(表2)。可以发现,15个指标的公因子方差都较高,每个指标的信息被保留的程度都在70%以上。外商直接投资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港口货物吞吐量、生产性装卸机械、堆场面积、仓库面积、港口城市GDP指标在第一因子上有较高载荷;码头长度、港口泊位、万吨级港口泊位、水域面积、锚泊能力指标在第二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幅(%)、全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指标在第三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因此,第一因子可以认为是反映港口城市经济及物流发展水平因子,第二因子可以认为是反映港口自然环境及设施水平因子,第三因子可以认为是反映港口发展潜力水平因子,各主因子命名和解释见(表3)。(3)计算因子值及各港口核心竞争力指数。根据因子载荷矩阵,计算出因子值系数,因子值系数乘以对应指标的标准化值就可得到因子值用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对因子值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各港口的核心竞争力指数。模型为:F=(68.009公共因子1+13.882公共因子2+6.105公共因子3)/87.996。
其中:F为港口经济竞争力指数,因子值系数为各因子方差贡献率与累计贡献率的比值。通过计算得到各港口核心经济竞争力指数及排名见(表4)。
(二)核心竞争力测度结果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1)按照第一主成分得分排序,港口城市经济及物流发展水平因子的排名为上海港、青岛港、烟台港、天津港。从上面情况来看,青岛港的港口竞争力排名总体靠前。这说明青岛港的总体发展水平在经过几年的努力后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一直处于良性发展的阶段。(2)按照第二主成分得分排序,各地区的排序依次为宁波港、大连港、天津港、上海港、青岛港。从上面情况来看,青岛港相对于其他及各保税港区,在港口设施水平及自然条件有一定不足,需要提升硬件水平加大投入,这为青岛市政府将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3)按照第三主成分得分排序,依次为厦门港、大连港、天津港、秦皇岛港、上海港、青岛港。重要的地理位置是港口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天津、青岛和大连港作为环渤海地区的中心港口,港口物流服务发展潜力也很大,其广阔的腹地资源和港口功能的有效分工,对以后港口物流产业的发展有较好地推动作用,产业链条的延长具有天然的比较优势。(4)总体来看,青岛港综合排名在国内各港口排名中居于第二位,仅次于上海港,竞争力优势十分明显。所以青岛港在不断完善自身硬件设施的同时,立足于交通支撑、开放带动和腹地拉动的综合优势,完全有资格,也完全有能力设立保税港区,这必将为青岛港未来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四、结论
核心竞争力分析法篇3
辽宁老工业基地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层次分析法
加快辽宁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既是辽宁老工业基地自身具有明显的优势,也是实现自身提高的战略举措。此次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是一项对辽宁老工业基地企业服务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进行管理、监督综合评价的方法。随着中国老工业基地企业改造的不断深入,建立一套适合老工业基地企业特点的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有效地评价其他辽宁老工业基地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准确定位自身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地位,进而为老工业基地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决策借鉴整体效用。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建立合理的辽宁物流企业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模型建立的基础,辽宁物流企业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在于它能够客观地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因素的构成及其内在联系。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因素的分类,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不同的划分方法,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应从延展性、市场价值性、独特性三方而做评价基础上,结合辽宁老工业基地的特点,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良好的导向性原则,运用PHD原理根据指标间的隶属关系,对老工业基地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建立两层因素集,第一层为主因素层,评价指标包括:战略核心能力、组织核心能力、技术核心能力三个大的方面。
二、评价指标内容
三、指标评价值的确定及无量纲化处理
在评价指标体系所涉及的20个指标中,有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之分。根据指标的评价准则,定量指标又可分为正向指标,逆向指标和适度指标。由于不同的指标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老工业基地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指标之间无法直接进行比较,专家打分方法。因此,需要对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构造判断矩阵并赋值,通过一致性检验等步骤。
四、D层措施层的设立
物流企业服务快速反应能力和物流企业人才培养能力、战略决策能力。
五、通过计算,D层次总排序(CR=0.0000)
六、结束语
AHP法是建立在专家判断基础上的多准则决策方法,用于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具有逻辑关系清晰,输入数据量较少,适应多参数综合评价等优势,不仅在环境研究工作中,而且在社会、经济、管理、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AHP法确定权重及进行一致性检验的计算方法有数种,一般都需要编程才能实现。Excel是最常用的电子表格软件之一,计算模板建立后,如果调整原始数据,Excel将自动更新公式运算结果。Excel与Word , SPSS等软件兼容性好,数据在不同程序之问可以相互调取。通过以上研究辽宁老工业基地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最优考虑物流企业服务的快速反应能力,其次是战略决策能力、物流企业人才培养能力都是辽宁老工业基地物流企业应该重视和着重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章思平.浅议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J].现代商业,2009(02).
[2]王玲玲,李晓萍.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9(01).
[3]高海华.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9(03).
核心竞争力分析法篇4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识别方法比较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目前尚无统一而严密的理论体系,但就本质而言,可以概括为四类:第一类是以普拉哈拉德和哈默为代表的基于技术和技术创新观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第二类是以巴顿为代表基于知识观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第三类是以克里斯汀・奥利佛(Christine Oliver)为代表的基于资源观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第四类是以库姆斯 (Coombs)为代表的基于组织和系统观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虽然众说纷纭,但各种观点相互渗透、相互印证,各自从不同的侧面对企业核心能力进行了阐释,每一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但似乎哪一种观点都没能对企业的核心能力给出精确的、令人信服的界定。然而,在各种理论观点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共性的东西:1、企业本质上是一个能力集合体;2、能力是对企业进行分析的基本单元;3、企业拥有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4、积累、保持、运用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长期根本性战略。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概括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资源有效整合而形成的,隐藏在产品和服务背后的,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复制,并能为企业带来持久超额利润,为顾客带来长期性的利益,使企业能在竞争中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能力。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识别方法概述
核心竞争力是保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管理者必须能够正确识别它,以便就如何培养和开发它做出决策。但由于企业核心能力深植于企业产品、技术、生产流程、企业文化和制度之中,并于它们整体互动,这使得它们难以与企业中其他因素分离和度量,尤其要分析鉴别它的细节(或要素)则更困难。如何拟定一种科学的评价方法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目前,有代表性的识别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文字描述法
文字描述法主要以Prahalad、Hamel和Barney等为代表,他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提出了从“何处”去寻找企业核心能力。他们认为企业核心能力,在业务层次上,来源于企业的特有资源和能力;在公司层次上,来源于企业具有不同适应性的各种资源的集合。(2)说明了产生核心能力的这些资源是“什么”。为了帮助人们理解资源的含义,他们把资源定义为企业的资产、知识、信息、能力、特点和组织程序,并可分成财务、实物、人事和组织资源等几大种类。(3)阐述了“什么样”的资源能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他们认为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如果具有价值性、难模仿性、稀缺性、且组织得当,那么对于企业取得持续竞争优势非常重要,才算得上是核心能力。
2.技能树法
技能树法以Compell、Goold等为代表,使用“核心技能”、“关键业务技能”等与“核心能力”含义相同的术语说明了诸如“市场营销”、“包装技术”等广义的技能过于笼统,要真正掌握和管理企业的核心技能,必须分析它的细节。为此,他们把“关键业务技能”定义为企业为了取得非常出色业绩的某类业务行为,进而拟定了一种能识别企业“关键业务技能”的有用工具――技能树法。他们认为“关键业务技能”与“市场需求”相联系,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一个企业可以拥有许多“关键业务技能”,而这些“关键业务技能”可分解为各种“部件”,“部件”进而可分为各种“子部件”。“部件”是指高标准地完成某项“业务技能”所需要的元素,“子部件”是辅助“部件”完成某项“业务技能”所需要的元素。如果人们能够认识企业中各种“子部件”和“部件”,便可识别企业拥有的“关键业务技能”,即核心能力。
3.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以Gallon、Klein等为代表,该方法与上述的技能树法相似,都强调能力的层次性,所不同的是层次划分的细分度和划分的种类不同。他们认为企业由各个层次的技能组成,上下层之间有因果关系。企业系统是一个由时变元技能、公司元技能、公司技能库、产品、市场组成的因果流大系统。要识别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将其分为职能部门层次的基础能力、事业部层次的关键能力、企业层次的核心能力等三个层次逐一分析。
4.过程分析法
过程分析法以Yves、Doze等为代表,该方法吸收了资源依赖学派发展起来的许多概念,并结合关于“学习型组织”已有研究成果,提出了应根据核心能力发展过程来分析识别核心能力。他们认为核心能力是通过“干中学”积累发展起来的,核心能力的基石――学习通常是暗默的,要识别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抓住核心能力管理中的五个关键过程:开发、扩散、集中、发挥、更新。
5.模糊综合评判法
模糊综合评判法就是模糊数学集合论与层次分析法的有机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法按因素集的划分层次可分为单级和多极模糊综合评判。其主要思想是根据企业特点,建立核心能力识别指标体系:如体现市场价值性的指标,体现技术创新性的指标,体现不易模仿性的指标,体现延展性的指标。然后,运用专家咨询法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进而用方根法或和积法求矩阵的特征向量和特征根,并进行一致性检验,从而得出各指标体系分项的权重,建立隶属矩阵,最后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汇总、处理专家意见后得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6.价值分析法
价值分析又称价值工程,产生于20 世纪 80年代的美国。它是一种有效的现代化管理方法,价值工程已经成为一门成熟而又行之有效的经营管理技术。核心竞争力是通过核心产品向最终产品延伸的,而要识别核心能力,必须从对具体产品的分析中得出。因此,核心竞争力的识别顺序要从终端产品开始,从中找到贯穿于多个产品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的识别过程如图1:
图1 核心能力识别过程图
7.基于企业资源论的识别方法
斯蒂芬・利普曼(Stephen Lippman)和理查德・罗迈尔特(Richard Rumelt)为代表的企业资源论从企业是以资源为基础的组合体出发,分析企业竞争能力与企业差异性,从而为企业发展战略制定与实施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指导。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企业所拥有的关键资源上,因此,识别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从关键资源的识别入手,通过对关键资源的识别,归纳出企业拥有的能力。具体识别程序为:首先,通过对企业拥有的关键资源进行识别,初步得出企业拥有的能力;再次,对企业在行业中的有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证实企业拥有的能力;第三,以调查表的形式对顾客调查,根据顾客认可的企业价值,进一步证实企业拥有的能力;第四,向企业专家发放调查表,对企业的能力进行识别,最后得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识别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资源论的核心竞争力识别基本模型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识别方法的比较
文字性描法识别企业核心竞争力,只描述了认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致思路。不仅表述用词抽象暗默,而且并未指出除核心能力外企业能力应由哪些能力组成、每个核心能力又有什么构成,与此同时,关于企业核心能力的发展过程也未作考虑。因而,他们提出的方法层次性、系统性较差,对企业能力的细分度不够,缺乏可操作性。
用技能树法识别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利于人们掌握企业核心能力的细节,且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层次性。但是该方法对各元素的重要性程度的差异、企业核心能力源于何处以及演化过程等考虑得不够。
层次分析法除了具有将技能树法中的“部件”和“子部件”再具体细分优点外,其他优缺点与技能树法相似,这里不再重述。
过程分析法虽然重视了企业核心能力形成的动态过程性,学习积累性以及企业文化因素,但是该方法层次性不强、细分度不够、过多强调组织文化方面的因素。
模糊综合评判法该方法建立了数理模型,比定性识别更具可操作性,但该方法还是没有摆脱对专家的依赖,没有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进行比较;更重要的是其描述的是已发生的事实,结果对企业未来的竞争力有影响,但不能反映企业未来的竞争力,因而具有一定的局性。
价值分析法识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可以较精确地找到企业的核心技术组,这是其他方法所不能及的最大优点。价值分析法将定量的分析方法和定性的分析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效地将非核心能力排除,降低了出现误差的可能性。另外,价值分析法是一种运用非常广泛并且十分成熟的方法,运用此方法来识别核心竞争力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可信度。但价值分析法也有它的局限性。首先,它依然没有摆脱人的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比如技术的重要度系数只能依据人的判断来确定。其次,它主要用来识别技术和技能方面的能力。第三,它更多的是关注企业内部的静态的指标,没有考虑企业在行业的处境和顾客对企业的评价。
基于资源论的核心竞争力识别基本模型,分析了企业的内部资源和内部资源凸显出来的行业优势,结合顾客的价值认同和专家的意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适用性,没有复杂的数理模型,具有简单,实用性强的特点,较好地弥补了前面介绍的几种核心竞争力识别方法的不足。但是并非所有的资源都能成为核心竞争力识别的依据,资源成为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依据必须三个条件:一是资源与能力的转换。企业的资源是基础性的,没有资源就失去了竞争能力的基本条件,但企业仅有资源优势还不足以形成核心竞争力,还要把资源优势转换成为能力优势。二是独具性与持续性的结合。三是资源的有效整合。
几种核心竞争力识别方法比较一览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用上表显示出各种核心竞争力识别方法的特点和优劣。
核心竞争力分析法篇5
【关键词】 乳品企业; 核心竞争力; 主成分分析法
“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后,如何重拾消费者信心,应对外国乳品企业的挑战,成为我国乳品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依据核心竞争力理论,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不断发展,就必须正视自己的竞争优势,培养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此,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乳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使得乳品企业能够方便、快捷地判断自己具有的竞争力。
一、乳品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的意义
核心竞争力理论是由普拉哈拉德和哈默1990年发表在《哈佛商业周刊》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被广大经济学者和管理学者及实务界学者所认同的。结合核心竞争力理论和乳品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乳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的奶源、技术、管理、市场营销、品牌、环境等资源要素经过有效整合而形成的、能够创造更大顾客价值的、支撑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与能力的有机组合。“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后,面对大举抢滩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的挑战,客观上要求我国乳品企业必须明确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市场位置,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作出及时、正确的评价,由此找出与国外竞争对手的差距,制定行之有效的提高乳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战略。
二、财务视角下乳品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企业核心竞争力由企业资源、能力及企业所处的环境共同决定,三者缺一不可。但是企业所处的环境因素,一般为企业的宏观外部因素,比如市场因素、政府行为等,企业对这些因素干预能力较小,或者只能被动承受,本文对此不做过多讨论。本文重点研究对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乳品企业具有较大主动性的影响因素,即乳品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这也是影响乳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决定因素。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体现在把握评价指标内涵的正确性、指标体系设计的完备性、数学处理方法的逻辑严密性以及参量因素分析的准确性等几个方面。
2.可比性原则。可比性要求乳品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应具有普遍的统计意义,在保证评价目的可实现的情况下,指标计算口径保持一致,应易于进行同类比较和排序,指标不仅纵向可比而且横向可比。
3.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是在满足评价目标需要的前提下,从实际情况出发,评价指标数据来源要易于采集,对于不能直接得到的指标数据,其计算方法也不宜过于繁琐。这样不但有助于降低评价成本,也利于提高评价效率。
4.定量指标为主原则。乳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指标需要以定量指标为主,通过量化的表述,给人以直观、清晰的印象。并且其指标数据都应该是可以从国家及行业公开的资料中获得,以此来保证评价数据的可靠性和说服力。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鉴于上述原则,依据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并结合乳品企业的特点,本文从财务角度设计了乳品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三、财务视角下乳品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的构建
(一)主成分分析法评价模型的原理
主成分分析法首先是由英国的皮尔生对非随机变量引入的,而后美国的数理统计学家赫特林在1933年将此方法推广到随机向量的情形。其基本思想是将实测的多个指标,用少数几个潜在的相互独立的主成分指标(因子)的线性组合来表示,构成的线性组合可以反映原多个实测指标的主要信息,使得分析与评价指标变量时,能够找出主导因素,切断相关的干扰,作出更为准确的估量与评价。主成分分析法对原始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使得各财务比率之间具有可比性和可加性,同时,根据各主成分的贡献率来确定各主成分在预测函数中的权数,解决主观赋权问题,使权数的确定具有客观性、科学性,而且全部数据处理和图表处理均可通过SPSS软件来进行。
(二)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评价的步骤
1.设原始数据X1,X2,…,Xp的样本观察矩阵为X,即:
其中,P表示财务指标变量数,n表示样本数;Xij表示第i个样本的第j项指标变量值。
2.将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因为原始指标数据之间存在着量纲、数量级上的不同,所以必须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即转化为均值为0,方差为1的无量纲数据。处理方法如下:
其中:
3.建立标准化数据的相关系数矩阵
利用标准化后的数值计算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得到相关系数矩阵:
式中,rkj为指标i与指标j的相关系数:
4.求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λ1≥λ2≥…≥λp,以及对应特征向量μ1,μ2…μp,特征值的大小反映了各个主成分在描述对象上所起的作用。
5.利用特征值求得各主成分贡献率及累积贡献率,确定主成分的个数
在实际评价中,通常只选取其中m(其中m
6.写出主成分,并解释主成分的经济含义
确定了选择m个主成分之后,关键的一步是要对主成分做经济解释,即要对各主成分赋予新的意义,给出合理的解释,这个解释应该根据主成分的计算结果结合定性分析进行。为了赋予主成分更为合理的经济解释,将因子载荷矩阵按照方差最大法进行旋转,以建立因子载荷矩阵。因子载荷量揭示了主成分与原变量之间关系的相关程度,利用它来解释主成分会更为确切。
7.构造综合得分函数
以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占方差累积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因子综合得分函数,得出各样本的综合得分。
根据该函数计算出综合得分,并可进行排列名次。
核心竞争力分析法篇6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财务指标评价;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8-0063-04
引言
2009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114号文件”,吹响了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号角,国内出版传媒业迎来快速发展期,随着中国传媒产业的深入发展,传媒业竞争加剧。那么对于传媒企业来说,发展就不单单是要比其他同行发行量大、比其他同行广告收入高,而是要回归企业成长的原始路径:审视自己有哪些资源是独有的,哪些资源是比竞争对手优秀的以及再进一步思考,哪些算的上是自己让别人无法复制的“核心能力”。只有在优势资源和核心能力上开发利益增长点,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成长。因此,如何培育和开发传媒核心竞争力日益受到关注。
目前,有学者对如何提高传媒业核心竞争力进行了研究。如赵勋对“传媒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及内涵进行了界定[1]。丁和根初步构建了中国传媒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和分析模型[2]。《中国传媒产业发展问题研究》课题组的包国强、李良荣等提出了中国传媒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策略[3]。但这些研究多是基于定性的角度,操作性不容易把握。如何从定量的角度建立一套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帮助企业管理者识别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财务信息为切入口构建一套评价指标体系从定量的角度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模型对传媒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与财务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企业核心能力的识别十分困难,主要在于核心能力具有“隐性知识”的特点。然而这种核心能力中的隐性知识已经扎根于企业之中,融于企业的文化和管理模式之中。核心能力可以看做是企业的一种专门资产,稀缺或独具特色的能力的特征是其“资产专用性”(威廉姆斯,1995)。也就是说,资产以某种方式用于特定的目的、客户和企业环境。由于核心能力所具有的专用性资产的特征,可以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能通过价值的方式,即财务的方式来解决核心能力这种专用性资产的识别和信息揭示问题。财务核心能力是能够导致核心能力形成的那些财务能力的集合,它能够直接为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也能够直接导致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形成,或者直接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企业核心能力是市场竞争优势的基础,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那些能够为企业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财务能力有可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促进以至直接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因此财务能力是企业能力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对企业的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因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以稳定的资金流为保障的,如果企业的资金流动不能正常进行,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就会丧失殆尽,以至导致企业破产倒闭。另一方面,财务能力表现在对财务可控资源的作用力上,对财务可控资源的合理配置,将直接推动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核心能力的培育。因此,财务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有力体现 [4]。
二、实证分析
(一)数据与指标选取
按照《 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 》,截至2010年11月,中国有传播与文化产业类上市公司26家,本文选取了报刊业、出版业、广电广告业共计18家传媒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财务评价指标众多 ,本文从外部评价者角度,从行业特点出发,基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的信息反映,从不同维度分别选择了12个财务指标,它们分别是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净利润增长率、资本积累率、资产总额。考虑到传媒企业的上市时间,上市公司的相关财务数据为2009年的横截面数据,且数据均来自巨潮资讯网。数据的处理采用SPSS13.0和Excel软件。
(二)分析方法
为了对传媒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传媒企业的竞争力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1.因子分析法:因子分析是由研究原始变量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它可以对反映事物不同侧面的许多指标进行综合,并最终合成为少数几个主要因子,每个因子的重要程度(权重)依据其对总信息的解释程度而确定,进而计算出综合得分。便于我们对被研究企业的全面认识,并抓住影响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达到对企业更深层次的认识。
借助于SPSS统计分析软件,可得到表1所示的方差解释表,下页表3所示的因子得分矩阵。由方差解释表可看出,前四个特征值较大,其余八个特征值均较小。前四个公共因子对样本方差的贡献和为87.277%,也就是说,前4个因子可以反映原有12个指标的87.277%的信息量,因此选取4个公共因子。
为了突出各因子的典型代表变量,便于对因子含义进行解释和分析,对因子载荷矩阵采用了方差最大正交旋转,从而得到如表2所示的旋转因子载荷矩阵。
由上页表2可知,公因子F1在流动比率X1、速动比率X2、资产负债率X3、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X11上具有非常高的载荷系数,说明可以充分地反映这 4个指标包括的信息,因此 ,公因子F1可以说是这4个指标的综合信息反映。考察这 4个指标的财务含义,与企业的债务结构、 还债能力、获现能力有密切关系,所以,公因子F1可以称为偿债获现因子。同理,逐个分析其他3个因子的信息含量及其指标的原始意义,公因子F2、公因子F3、 公因子F4 分别为资产营运因子、盈利因子、资本扩张因子。
提炼出综合代表原有数据信息的公因子后,通过表3所示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可知各公因子的得分表达式如下:
F1=0.291X1+0.282X2+0.209X3+0.061X4+0.064X5+0.048X6+
0.109X7-0.079X8+0.162X9-0.184X10-0.293X11-0.068X12
F2=0.028X1+0.088X2-0.269X3+0.016X4+0.176X5-0.153X6+
0.404X7+0.325X8+0.102X9-0.228X10-0.027X11-0.130X12
F3=-0.035X1-0.048X2+0.224X3+0.302X4+0.122X5+0.435X6-
0.125X7-0.097X8-0.044X9+0.339X10-0.068X11-0.126X12
F4=-0.045X1-0.029X2-0.069X3-0.053X4+0.145X5-0.098X6+
0.145X7-0.135X8+0.681X9-0.117X10-0.216X11+0.469X12
进而以各因子旋转后的方差贡献率占四个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可得到核心竞争力综合得分的表达式如下:
F=(0.25969 F1+0.24484 F2+0.24408 F3+0.12416 F4)/0.87277
将各指标值代入以上表达式,可以计算出18家样本传媒企业的各公因子得分及核心竞争力综合得分并排名,具体得分及排名情况(如表4所示)。
2.聚类分析法:在对18家样本企业利用因子分析进行了综合排名后,对他们的整体名次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但是为了能够客观的认识上市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水平及分析其原因,有必要对上市公司进行分类。本文选用聚类分析法,它能把具有相似特征的公司划分为同一类。运用SPSS13.0的ClassifyHierarchicalCluster程序首先以四个公因子为分类变量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聚类,根据树形结构图, 18家企业被分为四类。然后分别以四个公因子为分类变量分别对企业的偿债获现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资本扩张能力进行聚类,结果(见表5)。
(三)结果分析
由表4(上页)和表5可以看出,省广股份核心竞争力较强,粤传媒核心竞争力较弱,而其他企业核心竞争力一般,因此从整体上看,中国传媒上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
结合各因子得分及聚类结果进一步分析可知,省广股份有着较强的资产营运能力,但在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上得分偏低,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如能适当控制财务风险,提高主营业务利润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会更强。尽管粤传媒综合因子得分不是最低,但通过聚类分析可知,粤传媒的核心竞争力最弱,粤传媒的盈利因子得分最低,经营状况需要改善,值得期待的是该公司近期正在进行重组,该公司的发展将迎来新的契机。
结论
结合因子得分及聚类结果的分析可知,中国的传媒企业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自身的实力和竞争力还不够强,优秀的媒体数量还不多,各个行业:杂志、报纸、影视,都还没有形成一群真正从市场中打造出的领头企业。仅就内容和传播渠道的整合而言,中国传媒业距真正的跨媒体经营,应该说至少还有段距离。在目前情况下,还很难和国外的媒体形成全方位的竞争和抗衡。但如果从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在宏观经济稳健增长、消费升级、居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中国居民在娱乐资讯、信息传播、图书出版方面的人均消费还孕育着极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市场竞争机制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以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传媒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传媒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我们有理由对中国传媒行业保持持续乐观。
参考文献:
[1]赵勋.传媒核心竞争力概念辨析[J].商业时代,2009,(21):111-112.
[2]丁和根.传媒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新闻界,2005,(2):4-6.
[3]包国强,李良荣.传媒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策略[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3):72-75.
[4]罗宏,陈燕.财务能力与企业核心能力的相关性[J].当代财经,2003,(12):109-111.
核心竞争力分析法篇7
随着财政部积极推动行业做大做强,会计师事务所竞相合并,会计师事务所排名和核心竞争力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它不仅影响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和品牌,而且已成为会计师事务所增加业务承揽的筹码。中注协在对会计师事务所排名时,以企业总收入、CPA人数、会计领军人才数、培训完成率、惩罚、处分情况作为核心指标,而以分所数、从业人员人数、合伙人(股东)人数、CPA年龄、CPA学历作为辅助指标加以评价,但真正影响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并不是这些,笔者从企业核心资源、专业技术能力、管理能力3个层面的9个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评定各因素对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评价的影响程度,为会计师事务所发展及战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层次分析法含义及步骤
(一)层次分析法含义 层次分析法(简称AHP)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Seaty正式提出,它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运用该方法主要是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变更为量化评价,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定量形式的决策依据,是常用的多属性决策方法,进行指标测度时通常与模糊数学综合使用,具有实用性、系统性、简洁性等优点。目前,AHP应用在经济计划和管理、能源政策和分配、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科技成果评价、发展战略规划、人才考核评价以及发展目标分析等诸多领域,并凸显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层次分析法分析步骤 层次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复杂问题包含的因素及其相互联系,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要素,并将这些要素归并为不同层次,以形成多层次结构,在每一层次内按某一规定准则,对该层要素进行逐对比较建立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对应的正交化特征向量,得出该层要素对于该准则的权重,在这个基础上计算出各层次要素对于总体目标的组合权重。最后得出不同设想方案的权值,为选择最优方案提供决策依据。其分析步骤如下:(1)明确问题。明确分析问题中的要素和层级关系,确定有关规则。(2)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分析评价系统的目标、指标等要素之间的具体逻辑关系,建立系统的多级递阶层次结构模型。(3)建立判断矩阵。对同属一级的要素以上一层次的要素为准则进行两两比较,根据评价指标确定其相对重要度,据此建立两两比较判断矩阵。(4)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确定各要素的相对权重。(5)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综合重要度计算)。计算综合权重(测评体系中的准则层权重和要素指标权重),对各指标进行逐层排序,得到总排序。(6)必要时,对判断矩阵及层次排序模型做修正与调整。
三、层次分析法在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评价中的实施
(一)建立评价模型 按照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评价的因素把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分为核心资源、专业技术能力、管理能力三大类指标(具体内容见表1)。其中核心资源指标又可细分为人力资本、政府关系、企业文化、企业品牌;专业技术能力指标可分为:项目承接能力、项目执行能力和风险管理控制能力;管理能力可分为企业家才能和企业组织管理。据此,可建立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层次结构评价模型(见图2)。
(二)确定因素权重 包括以下三步:
(1)确定目标层因素间权重。首先建立判断矩阵,判断矩阵表示针对上一层次某因素而言,本层次与之有关的各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针对最高层(目标层),从核心资源、专业技术能力、管理能力三大类指标相对于目标层的重要性,通过专家打分法,两两比较得到判断矩阵表3;其取值根据Saaty等建议引用数字1~9及其倒数作为标度。表2列出了1~9标度的含义:
然后采用和积法对判断矩阵进行同层因素间排序,计算各因素权重向量W。
1 5 71/5 1 3 1/71/310.7450.7890.6360.1490.1580.2730.1060.0530.091
2.170.580.250.7230.0840.084
得矩阵特征向量W=(W1,W2,W3)=(0.723,0.193,0.084)。
最后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目标层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
?姿max= (1/n)×∑ni=1[(AW)i/wi]
=1/3*(2.276/0.723+0.589/0.193+0.252/0.084)=3.067
并计算得一致性指标CI=(lmax-n)/(n-1)= (3.067-3)/(3-1)=0.0335,通过查表4获得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0.58,由此可以计算出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系数CR=CI/RI=0.058
W=(W1,W2,W3)=(0.723,0.193,0.084)T
据此可以看出目标层的直接影响因素排序为核心资源、专业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其中核心资源的权重为0.723,这说明在对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评价中,核心资源最重要。因此,会计事务所应特别注重应用企业核心资源,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2)计算标准层的影响因素权重。同理,可以确定标准层的影响因素权重,相应的计算结果分别见表6~表8所示。
表6中通过计算,得到CI =0.059,查表得RI=0.9,计算CR=CI/RI=0.066
表7中通过计算,得到CI =0.032,查表得RI=0.58,计算CR=CI/RI=0.055
表8中通过计算,得到CI =0.001,查表得RI=0.00,则矩阵满足一致性要求。
(3)计算最低层各因素的组合权重。计算最低层各因素的组合权重可以按照下面公式进行,即:
bi=∑mj=1 bij aj,其中(i=1,……,n)
最终的的计算结果见表9所示:
最后,计算组合一致性,即:
CR=∑mj=1 CI(j)a j /∑mj=1 RI(j)aj=0.063
可知总排序结果符合一致性原则,该分析结果有效。
四、结论
从表9最低层影响因素的最终总排序中可以看出,企业品牌和人力资本所占的权重最大,分别为0.464和0.151,这进一步说明在对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评价中,核心资源是评价其核心竞争力的最直接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值得注意的是排在第三位的项目承接能力,排在第四位的企业文化,排在第五位的企业家才能,排在第六位的项目执行能力权重也较大,因此,现阶段影响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企业品牌、人力资本、项目承接能力、企业文化、企业家才能。所以,当前会计师事务所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并购提升自身品牌,构建良好的人力资本,充分发挥智力型服务企业的文化优势,积极拓展营销渠道和业务范围。
参考文献:
[1]胡南薇、陈汉文、曹强:《事务所战略、行业特征与客户选择》,《会计研究》2009年第l期。
[2]Chan,K.,A.Ferguson,D.Simunic,andD. Stokes.AS Patial
核心竞争力分析法篇8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 制造企业; 层次分析法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制造业之间的竞争日渐激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引导企业成功的关键所在。特别是目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制造企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提高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制造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全面分析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了解企业在竞争中所处的位置,全面评价企业竞争能力的状况,从而为不断发展和提高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依据。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的研究基础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内涵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最早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普拉哈德(C.K.Prahalad)和哈默(Garg.Hamel)提出。他们于1990年在权威杂志《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题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的文章,把核心竞争力定义为:“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知识和技能。”
随着学术界对核心竞争力内涵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大多学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有层次的综合概念,对其进行评价应在科学系统的指导下进行,指标体系应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尽可能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以及影响因素表现出来。评价指标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直接计量的指标;另一类是难以直接计量的因素,如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不能直接量化的因素,可以用一些间接计量的指标来反映,一般是通过对一些特殊人群的问卷调查来实现。从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的目的来看,评价指标要有综合性,指标数不能太多。同时,还需要有另一类指标,即分析性指标来更为详细、具体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核心竞争力状况。这些指标可以解释企业为什么有核心竞争力,或者为什么缺乏核心竞争力。换句话说,评价指标特别是其中的显示性评价指标所反映的是竞争的结果或核心竞争力的最终表现,而分析性指标所反映的是核心竞争力的原因或者决定因素。
(二)层次分析法概述
为了能够更加综合地评价企业核心竞争力,可通过层次分析法来建立综合评价指标和层次分析指标来进行。层次分析法(AHP)是由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该方法在构造综合评价指标值时所涉及的权数都是通过数学变化产生,不是人为确定的,具有客观性、科学性。AHP法的基本思路是把复杂事情分成若干有序层次,建立起一个描述系统功能或特征的内部独立的层次结构(即模型树),然后根据对某一客观事物的判断,就每一层次的相对重要性作出定量表示,即构造“比较判断矩阵”,以这个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其相应的特征向量,在通过一致性检验的前提下,确定每一层次中各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重;通过对各层次的分析,进而导出对整个问题的分析,即总排序权重。
层次分析法比较注重研究对象的现实意义,且在操作上简便易行。考虑到专家在对指标进行判断时,一般难以给出精确的两个指标重要性的标度,还需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层次分析法是对专家简单确定权数方法的改进。实践证明,AHP法是一种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能够统一处理决策中的定性和定量因素,具有高度的逻辑性、系统性、简捷性和实用性等优点,现在人们更习惯用它来确定多层次指标体系的权重。笔者在下文着重用此方法对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和案例分析。
二、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构建
(一)案例企业情况简介
一拖(洛阳)建工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拖建工”)是中国一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独立法人子公司,是以生产中小型(0.25~12T)压路机为主的专业生产厂,全国免检产品,连续多年来市场占有率行业第一,产品出口亚、非、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公司现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0余人,其中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40余人,拥有数字切割加工等高精尖设备20余台,具有雄厚的研制开发和生产各种型号的“洛阳”牌压路机的综合能力,产品覆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并远销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用户的好评。
(二)案例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建立评价指标层次。笔者根据余伟萍(2003)等学者对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进行的实证研究,认为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为:战略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生产制造能力、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
2.数据来源:文中的定量指标数据以案例企业过去三年内(2009—2011年)平均水平的数据为准,定性指标数据全部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获得,其中调查对象有企业管理层、员工、供应商和客户,且定性数据的评分标准为0—10分。
3.构造判断矩阵及层次单排序:构造准则层(A层次—B层次)判断矩阵,如表1所示。
(三)案例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结论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一拖建工是一个传统型老牌制造企业,有很强的生产制造能力,有很好的市场营销能力,在国内外市场上均占有相当份额,其他企业获取其核心市场竞争力的机会较小。近几年,由于其十分注重产品创新方面的研发工作,加大科研开发资金的投入以及高层次科技人才的不断引进,从而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使其成为一拖建工核心竞争力中的主要优势。另外,该企业的人力资源能力较强,各个层次的人才储备资源充足,以应对企业发展的各方面需求。但是由于身为老牌国企等传统因素的限制,一拖建工的战略管理能力、组织管理效率和企业文化价值不高,因此也影响了其核心竞争力的发挥,成为了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因此,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具有战略眼光,并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制定政策,注意组织管理的培育,创建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软实力”,激励企业充分发挥优势,尽快弥补不足,全面提高核心竞争力,以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和提高企业的优势地位。
三、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具体建议
(一)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
制造企业的管理组织框架会直接影响到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因此,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建立合理的内在机制,按“产权清晰,政企分开”的要求,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企业内部的监督、运行和创新机制,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应变能力,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这是体现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内在规律的先进制度,是建立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一拖建工作为老牌国有制造企业,由于一定的历史原因,并未完全建立起相应的公司治理制度。其分配制度、人事制度以及运作程序等基本方面已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进而影响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因此,不断强化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已成为提高一拖建工等国有大中型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性工作。
(二)营造先进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软实力”
营造先进企业文化,首先要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诸如关心现实的处世态度,重视和谐的人际关系,兼容并济的同化能力和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等;其次应吸收和借鉴国外的优秀企业文化;最后要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企业利益共同体,着力创造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制造企业文化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在企业长期经营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又要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一拖建工应着眼自身的战略定位,结合市场竞争来创建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软实力”。
(三)积极开发核心技术,推进企业创新能力
一个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创新,提高自身技术含量,力求掌握若干个核心技术。一拖建工作为制造企业,其技术开发应结合企业的具体要求,区分不同的产品项目承担技术复杂程度不同的需求。企业管理者首先要把推进企业科技进步、核心技术能力的培育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加大科技开发资金的投入,调动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要积极引进科技人才;最后是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在企业内部形成科研成果转化的“孵化器”,为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竞争力构筑平台。
(四)培养高技能人才,创建学习型组织
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可归结为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最终归结为学习力的竞争。学习型组织从本质而言,就是能在学习上保持持久的优势,并有持续创新能力去不断开创未来的企业组织。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将使企业获得更多优秀的人才,激发企业内在的学习及创新能力,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注入动力。
制造企业应该坚持把学习型组织理论与企业管理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符合自己企业特点的
核心竞争力分析法范文
本文2023-12-11 17:47:01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4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