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范文
简述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篇1
>> 施工力学在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应用分析 浅析高层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 浅析高层建筑结构防震设计的研究 高层建筑结构的施工研究 高层建筑结构的力学抗震设计概述 浅析高层建筑结构施工技术 浅析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监理控制方法 浅析高层建筑结构的施工特点以及施工技术应用 浅析高层建筑结构选型 浅析高层建筑结构 高层建筑结构浅析 高层建筑结构力学模型仿真系统 浅谈高层建筑结构施工 浅议高层建筑结构施工 高层建筑结构施工探讨 浅析高层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浅析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概况 浅析高层建筑结构的基础设计 浅析高层建筑结构的隔震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浅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政治 > 浅析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力学的研究 浅析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力学的研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袁萍")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作为一门新兴起来的学科,施工力学有着它特有的特点,它与经典的力学不同,它所分析的对象,是随着时间改变而在不断变化的,因此,它所分析的对象(包括质量阵、刚度阵、阻尼阵)在结构方程上都为时间的函数。它的目的主要在于反映高层建筑结构在施工工程中不断变化的实际力学的状态,以此来保障施工的安全。本文从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力学简述分析,提出了施工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并重点讲述了超级有限元-有限元法耦合法以及算例及结果分析。
【关键词】建筑 结构 施工 力学
一、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力学简述
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得在结构设计上的模型是采用建造好的结构,使其在使用的荷载下受力,以此作为计算模型的主要依据。但在实际操作中,即使是相同的结构,它们在施工中也会在力学状态的作用下产生差异。
高层建筑结构具有层数高、规模大的特点,使得整个施工过程变得较为复杂。在施工中,没有建设完整的建筑结构会受到来自不断变化的施工荷载的影响。因此在对建筑结构进行分析时,以一个已经建设好的模型进行力学分析显然是不科学的。我们来举个例子,在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作为梁板系统,随着建设楼层高度的增加,新楼层结构的抗水平部分没有形成,还会发生材料刚度一级强度的变化,楼体负荷情况也在发生着变化,而这些变化都是由一个未形成的框架一级支撑进行,很容易发生危险。这就需要施工力学对高层建筑结构进行分析,已先行的预算分析确保施工安全。
作为一门新兴起来的学科,施工力学有着它特有的特点,它与经典的力学不同,它所分析的对象,是随着时间改变而在不断变化的,因此,它所分析的对象(包括质量阵、刚度阵、阻尼阵)在结构方程上都为时间的函数。它的目的主要在于反映高层建筑结构在施工工程中不断变化的实际力学的状态,以此来保障施工的安全。
在对建筑物进行施工力学的分析时,我们要按照建筑的实际施工顺序对其受力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对实际的施工过程起到指导监督的作用。同时,施工力学的分析也包括了对建筑物的拆除工作,按照合理的顺序进行拆除,确保人员和财产不受到伤害,也是施工力学分析的一部分。
二、施工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
考察高层建筑结构的施工过程,可以发现,随着施工过程的推进,结构的整体刚度、边界约束、荷载状况在不断地改变,由前期结构发生的徐变以及施工误差而产生的几何位移也在改变,并且下层的变形不受上层的约束,对上层起着弹性支座的作用。因此,根据以上受力特点,我们可以非常方便地用超级有限元-有限元耦合法来模拟不同的施工过程。例如,将房屋建造的最初状态(ST1)用超级远(Ⅰ区)进行结构分析,建立起单元构件和超级元之内力关系;递增构件(ST2)按有限元(Ⅱ区)进行结构分析,然后在(Ⅰ区)和(Ⅱ区)的交界处进行耦合协调,从而在多工况恒、活载作用下计算出各构件在未完成结构状态下的位移和内力。然后再以当前结构(ST3)所处状态为起点作为一个新的超级元(Ⅰ区),新增构件(ST2)按有限元(Ⅱ区),重复以上过程直达达到所需要求为止。如图1所示。
应该特别指出,每一个递增构件并不一定必须由高层建筑的一层结构组成,它可以是若干层,也可以是一层结构中某一部分。这完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遵照施工次序具体确定。但无论怎样确定递增软件,一系列基本计算结构都应满足上述组成关系。
三、超级有限元-有限元法耦合法
超级有限元,又称综合有限元法,是一种反映半连续、半离散思想的比较新的结合法。超级有限元按形函数类型可分为一维、二维和三维。按所含构件类型又可分为框架、剪力墙,桁架等系统。由于篇幅关系,本文仅研究框架分析的三维超级元,其它结构形式如框一剪、剪力墙、框筒等也类似,可参考相应有关超级有限元文献。
假定在递增构件(Ⅱ区)中有ni个构件与超级元(Ⅰ区)接触,接触面为G。因此(Ⅱ区)中ni个构件在接触面上转化为(Ⅰ区)中的广义自由度根据最小势能原理,可得到整个系统的算式为:
式中刚度阵k、质量阵m一般均为时间t函数。在求出{δ}后,即可通过上式详细给出系统中每个构件的各种力学量:。
四、算例及结果分析
为了研究这种方法的正确性及有效性并进行建筑结构施工力学分析,本文一下面空间框架结构为实例,并用有限元程序SA P84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1.高层结构施工力学分析
如图2所示十二层空间框架,此结构受荷状况、几何尺寸及材料特性见表1~表2。计算时以第三层为计算起点,逐层进行施工模拟计算至十二层时,分别输出内力值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本例结果。
表1 水平荷载(方向:Y,单位:kN)
表2竖向荷载(方向:- Z,单位:kN/m)
表3 构件几何及物理特性
下面将计算结果用图3~图5来表示第c号柱在施工至第三、六、九、十二层时的轴力、弯矩、剪力变化情况。
由上图可以看出,施工过程对高层建筑结构的影响是不能忽略的。梁的弯矩和剪力的大小变化适合梁的相对刚度大小于层数高低有关。梁的相对刚度愈大,层数愈高,梁的弯矩和剪力偏差也愈大,反之偏差也愈小。其中部分梁的弯矩偏差高达40%以上,甚至出现变号。剪力偏差也相当可观。柱中内力偏差也随着层高的增加而加大,但偏差比梁要小。
2.考虑时变时的施工力学分析
为简化起见,考虑7天施工一层楼面,前一阶段混凝土刚度按100%计算,新增构件按50%计算。计算时,施工到第四、五、六层分别输出内力值进行比较分析,为更清楚地了解框架内力变化情况,并和不考虑刚度时变的常规计算结果(图中带方框)进行比较,以第(5)、(10)号梁为例见图6~图7。
从上图可以看出,由于刚度时变引起结构内部应力重分配,对结果分析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影响。随着施工过程的向前推进、某些构建通常比不考虑刚度时变的内力值大,所以在结构设计中予以注意。
通过计算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用超级有限元-有限元耦合法来模拟高层结构的施工过程是非常有效的和切实际可行的。同时由于在超级有限元中采用等参元位移模式,是本文方法可以应用于任意外形建筑,并可推广到剪力墙、框-筒等复杂结构中去,甚至还可以和其他方法,如有限条法、有限层法等联合使用,使之应用范围大大增加。
2.考虑施工过程和常规方法计算二种结构分析的内力分布是不同的。这种差异时随着结构高度的增加而加剧。这可能因为随着施工过程向前推进,结构中内力不断进行重分配,相互之间约束作用减弱而产生。与常规方法结构分析比较,相对刚度较小框架构建,其内力值普遍地偏小,而相对刚度较大的构件,则内力值偏大,甚至在某些位置上的内力改变了方向。可以认为,对于高层建筑结构,采用常规的结构分析,对结构中的部分构件,其结果是偏于不安全的。因此,对于高层结构中的施工因素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适当的考虑。
3.由于混凝土刚度与强度随浇筑龄期发生变化,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由不同刚度、强度并不断变化的组合结构体系,其内力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内力重分配,直至稳定。本文通过-6层框架算例(考虑时变刚度)可以看出,随着施工过程向前推进,框架构建内力变化幅度较大,对结构分析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影响,因此应予以注意。
4.计算表明,本文方法和有限元比较,对节省计算工作量和数据准备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结束语:
从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在对高层建筑进行力学分析中,施工的过程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也很大,常规的计算分析方法没能将施工的因素考虑到其中,容易造成事故,对施工力学的分析在高层建筑中极为重要,但如今仍很缺乏深入地研究,有待我们进一步地探讨。
参考文献:
[1]戴刘毅 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的力学分析[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13(24)
[2]李瑞礼 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力学分析[J] 计算机力学学报 2009(16)
简述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篇2
关键词: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优化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growth of the economy in our country, more and more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design directly reflect the residents of the quality of life quality.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high-rise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design characteristics, analyzed the current high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mode,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design scheme is discussed.
Keywords: high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optimization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高层建筑更多地往多层数、多功能、新设备、高技术的方向综合发展,在经济发达的大都市里,高层建筑无疑是城市高大形象的具体体现。与多层建筑相比,在主体结构上高层建筑更多是采用框剪结构或筒形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对套管进行预留或预埋以及精确施工孔洞的位置,恰恰就成为了保障工程质量的关键,这对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在本文中简述了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设计特点,分析了当前高层建筑给排水方式,并对给水方案的优化做出了探讨,希望能与同行共勉。
一、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的特点
同多层建筑的给水排水工程相比,高层建筑的给水排水工程有如下五个特点:
首先,由于高层建筑的居住人数多,给水排水设备需提供的水量自然就大。稍有不虞,会发生管道堵塞或停水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势必影响的范围极大。所以,高层建筑的给排水工程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安全供水和通畅排水。
其次,高层建筑的使用功能非常复杂,由此导致火灾的因素也很多。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及其迅猛,对住户的疏散非常困难。所以,必须加强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的安全性能,建设一整套可靠的室内消防给水系统。
第三,高层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静水压力很大。假如供水区域只有一个的话,不但会影响给排水系统的使用功能,而且很容易造成管道和配件的损坏。为此,给水排水系统应该妥当地实施竖向分区,以减缓静水压力,保证系统更安全地使用。
第四,高层建筑的给排水量非常巨大,给排水管道很长,为了减缓管道中的压力波动,增强系统的给水排水性能,排水管道最好采用机械强度较高的材料,并选用柔性接头,采取专用通气管排水系统或新型单立管道也非常有效。
第五,在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中,由于夹杂各种动力设备,很容易导致不合理的振动,引起噪音。所以设计时必须考虑管道的震动、噪声和收缩等不利因素,并加以防范,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既不破坏高层建筑的结构与美观,也不影响外观环境。
二、高层建筑的给水方式
当前我国高层建筑的生活给水大致有四种方式,包括高位水箱供水、变频水泵供水、减压分区供水和气压罐给水,介绍如下:
高位水箱的作用就是对本区的水量储存和供水及水压进行调整。在这种供水方式下,水箱中存储的水量有限,水泵的使用次数也不是很多,不用支出太多的设备费用和运营费用;但也导致了水箱内的水易受到污染,而且由于水箱容积较大,势必会使建筑结构复杂化和占用建筑面积。
变频水泵供水是通过控制交流电动机的转速,进而对流量与水压进行调节的给水设备,这种供水方式可省去高位水箱,同时节能、占地面积小、便于管理。但变频器价格贵,对工作环境条件(包括湿度、温度、灰尘等)要求较高。
气压罐给水方式则依靠离心泵和气压罐这两种设备进行供水。首先在气压罐中对空气进行压缩,以此来调整储存水量的高度,之后再软启动和循序启动水泵机组,最终实现供水目标。这种供水方式不需水箱与水塔,可以节省基建的投资,且气压罐的密封性非常好,有效避免了外界环境对水的污染,但是密封罐容量有限,且易出现供压不稳,难以保障可靠供水;此外,由于水泵使用频繁,也会增加设备的支出费用。
此外,还有减压分区给水等方式,每种给水方式都有利有弊。在给水方式的设计阶段,我们应该结合实际状况跟建筑特点,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可以将几种供水方式相互结合使用,才能保证给排水系统的顺利运行,以满足高层建筑的设计标准。
三、高层建筑的给排水设计优化
在高层建筑的给排水系统中,因为排水管长、水量大、上下落差高等原因,往往会造成管道中的气压剧烈波动,加剧卫生器具的损坏,导致下水管道里的臭气进入室内,严重影响到建筑内部环境。为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全面加强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质量,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优化与控制,保证给排水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关于管道布置的优化方面,应该在满足业主用水的前提下适当地降低工程的造价。当然,对于城市的管道网络优化设计而言,其覆盖面窄、直径小、工程造价低,这就需要在高层建筑逐渐增加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利用高层建筑管道网络的特殊性,一步步地增强管道的质量与性能,对管道进行逐级优化措施,以达到改善管道设备布置的最终目的。
而对于卫生间时常出现的渗漏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没有处理好地面防水,导致地面水渗入楼下,所以要搞好卫生间地面的防水工作,以保证所有的管道在注水进行试压之后仍能很好地使用。卫生间使用的若是后出水式座便器的话,可以采取侧排地漏方法,将浴盆或淋浴房适当地垫高,这时,所有卫生用具排水管应会沿着地面墙角一直流出外墙。
此外,在设计施工阶段,应当注意各个专业之间的协调合作,因为排水横管与立管都设在外墙处,为防止它们影响到建筑的外观,应该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把卫生间设计在建筑的低地势点。还有,为了减少空调水分的滴落量,我们可以在空调的旁边设置排水管,尤其是针对卧室而言,一般都采取分体式排水,即在空调的排水管上接插三分口,并接上空调的排水软管,这样可以使建筑外观形象尽可能地增添美感。
四、结束语
相较一般的多层建筑而言,高层建筑建具有层数多、高度大、复杂性高等特点,这给给排水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带来了很多难题,这要求设计者对高层建筑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以后,选用适当的供水设备,合理地对给排水系统进行分区,保证系统正常地运行。
参考文献:
[1] 杨建青,刘义;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J];山西建筑;2010(24),192-193.
[2] 蒋怀中,刘;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29):40-4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M];(GB/T 50326-2006)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简述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篇3
Keywords: high-rise buildingconstruction features quality control
Abstract: more and more high-rise buildings appear in all the large and small city, at the same time and quality control requirements for construction of high-rise buildings and also referred to a new field. Due to the high building has its particularity in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s, the author further strengthen the quality point of view, combined with the experience in practice, talk about some of the views of individuals, for reference.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高层建筑的特点(1)高层建筑的特点。高层建筑可以利用少量的空地,进行高形式、多空间的建设,高层建筑可以极大的节约用地,这在当前世界用地紧张这一问题来说实为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并且高层建筑可以对市政道路、管道进行优化和缩短。在城市景观方面可以对街道进行美化,街道景观是由静态建筑物与动态车流、行人所组成的,矗立在街道两旁的高层建筑物由于其体积庞大、突出等优点可以成为街景突出的主题部分,对丰富城市的形象以及天际轮廓线有着极为良好的作用。
(2)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
①对施工技术要求高。由于高层建筑的高度达、楼层多、功能多因此对其施工技术有着极为重要的要求。高空作业期间,对材料、工具、设备、人员的运输和活动要进行完善的处理解决。并要对高空作业的安全防护、用电、用水、通讯、防火等问题进行妥善安排,要严格控制高空物体坠落打击造成的安全事故。从当前我国建筑形式来看,高层建筑结构大多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且正向着钢与钢混结构发展,由此可见钢筋混凝土和钢的施工技术为高层建筑施工作业的一个特色,由于钢筋混凝土需要现浇,因此需着重对结构安装、工业化模板、钢筋连接等施工技术进行研究。
②对施工设备要求高。近年来经济与科学技术不断的飞速发展,从而使得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基于这一基础,建筑物在设计与施工方面的要求也被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高层建筑的功能、布局、造型都必须有新的突破,满足这样的条件除了具备良好的施工设计技术之外,还有就是对建筑施工设备有了新的要求。
2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1)高层建筑的结构施工技术。高层建筑对使用功能的要求使得高层建筑内部的结构日趋复杂化,增加了高层建筑的施工难度。为了满足高层建筑不同高度的楼层结构受力的需要,通常应对高层建筑的上部结构进行小空间的轴线布置,而下部结构恰恰相反,应扩大轴线布置的空间范围。因此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当中,应当采用机构转换施工技术,设置必要的转换层,来满足高层建筑在结构施工过程中的需要。
(2)高层建筑的电气施工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中使用电气技术也在不断增多。因此在高层建筑的电气施工中,应当采用科学的施工技术,严格的按照施工的要求进行布线与设备的安装,将维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电气设备的电源与民用线路分开,从而降低系统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并做好防雷接地工程的施工,保证高层建筑的使用安全。
(3)高层建筑的给排水施工技术。高层建筑的给排水工程师高层建筑建设施工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保证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能够减少给排水设施故障给用户带来的损失。因此在高层建筑的给排水施工中,要确保其不穿越重要的电气设备所在的位置,减少高层建筑的安全隐患,并保证给水管道始终处于排水管道下方,二者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15m,防止管道发生渗漏时,污水对清洁水源造成污染。并在穿越屋面的管道外部加装防水套管,对屋面进行防水保护。
(4)高层建筑的空调及通风施工技术。为了保证高层建筑内部良好的使用环境,在高层建筑的施工当中,常常会包括大型的空调系统与整体的通风系统,使高层建筑能够根据外界的气候变化来调整建筑内部的温度和空气循环状况。因此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通过在屋顶加设正压加压风机的方式,给高层建筑创造良好的通风环境,并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状况对空调的通风系统进行合理的安排与细致的调试,保证通风和空调系统的施工质量。
3高层建筑的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是混凝土的主要质量指标。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水泥强度与水灰比;沙石集料;养护时间和湿度;外加剂;浇筑质量及龄期。混凝土的裂缝一般而言分为微观裂缝与宏观裂缝,其中微观裂缝包括粘着裂缝、水泥石裂缝和骨料裂缝。宏观裂缝通常均则是肉眼可见的,包括表面裂缝、深层裂缝和贯穿裂缝。
有关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可简述如下:(1)科学设计、严格管理、确保基础施工质量,防止工程不均匀沉降所造成的混凝土结构性裂缝。合理利用结构的配筋,施加预应力。通过施加预应力,可以在混凝土构件中产生预压应力,藉以抵消混凝土自身在干缩或冷缩时产生的拉应力,使其延迟开裂。当然,预应力的施加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增大伸缩缝的间距。抑或采用钢纤维混凝土,该工艺可以大大提高混凝土内部的抗拉强度,这也是减少或消除结构裂缝的重要构造措施。(2)合理设置伸缩缝,当混凝土浇注面积或体积过大时,如无专门措施,应设置伸缩缝。但要特别注意伸缩缝设置处的防水处理。伸缩缝的间距应根据结构是否外漏,以及受温度变化影响程度确定,收缩较大的材料宜适当减小伸缩缝间距。“收缩较大的材料”是指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偏高、水泥用量较多、使用各种掺合料或外加剂以改进混凝土性能而导致收缩量增大的情况。(3)合理选择混凝土原材料并确定配合比,在满足强度与工况条件下,可优先考虑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替代普通硅酸盐水泥,抑或用粉煤灰或其他添加剂替代水泥,以降低水化热。配制混凝土时还可加入适量的缓凝剂,因为水泥在水化的总发热量是个常数,延长混凝土初凝和终凝时间,其内部温升和温降都不至过快,所产生的温度应力也较小,能够充分发挥混凝土自身强度潜力和材料松驰的特征。
4 结语
现代高层施工技术中,施工质量是建设中的主要部分。如何保证施工质量,是施工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质量管理的对象是生产中一切人、物、环境的状态管理与控制,施工质量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1]续宪宏.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特点探析【J】.科技成果纵横,2007
[2]沈蒲生.高层混合结构设计与施工.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简述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篇4
摘要:本文简述了高层建筑空间构成和对其的施工。 关键词:高层建筑;空间构造;施工技;协调
中图分类号: TU9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些年来我国的高层建筑建设可谓突飞猛进,其建设速度和建造数量在世界建筑史上都是少有的。其空间构成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任何一个建筑工程施工来讲,搞好各专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都是至关重要的。我国的理论研究多偏重于介绍国外的思潮流派,或是探讨文化、艺术、美学等与外在形式相关的东西,而对于功能组织和空间构成模式的研究却较少有人问津。然而,当今的建筑学早已超越了工程和艺术范畴,需要我们从更多方面对其进行的研究。建筑产品的施工是由多工种、多系统互相渗透、密切配合、综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建筑产品的这种系统的密集性、交叉性及最终的整体性,最主要的表现在高层建筑上。高层建筑的显著特性是“高“,由于其”高“而引发出诸多不同于其它建筑的特点来。 一、高层建筑空间构成模式演化 1、 内核的形成 高层建筑与其它建筑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有一个垂直交通和管道设备集中在一起的、在结构体系中又起着重要作用的“核”(Core)。而这个“核”也恰恰在形态构成上举足轻重,决定着高层建筑的空间构成模式。在建筑的中央部分,有意识地利用那些功能较为固定的服务用房的围护结构,形成中央核心筒,而简体处于几何位置中心,还可以使建筑的质量重心、刚度中心和型体核心三心重合,更加有利于结构受力和抗震。 2、 核的分散与分离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建筑需求的变化和设计侧重点的不同,以中央核心筒为主流的高层建筑“内核”空间构成模式开始受到了挑战。对于结构专业来说,加强建筑周边的刚度也会有效地抵抗地震对高层建筑的破坏,所以如果将垂直交通和设备用房等分散地布置在周边,则无疑也会对结构抗震有利。 3、 中庭空间的出现 受高层旅馆的影响,一些办公大楼为了追求气派和空间变化,便在入口处附设一个中庭,实际上,核心筒的分散和分离,中庭空间的介入,已使高层建筑的空间构成模式彻底发生了变化。新~代的高层建筑空间组织更为灵活多样,由于空间设计的侧重点已由追求经济效率向营造宽松舒适的生活环境转变,所以许多新建的高层建筑都以“景观空间”的概念,将共享空间与功能空间相结合,把核分散向四周,垂直交通采用玻璃电梯,直接采光,给人们以开敞明亮、将动线视觉化的空间感受。空间构成模式也由封闭的“积层式”,变为上下贯通的“动态流动空间”。 4、 底部空间的变化 早期的高层建筑多直接面对街道,从街道进入门厅,再由门厅进入电梯厅,垂座电梯至各楼层,这是高层建筑中最为普遍的空间流线组织方式。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之间缺乏过渡,没有“中间领域”的概念,在人流集散的高峰期,对城市交通环境的影响也较大。尽管许多高层建筑都在门厅的艺术处理上颇费心机,设计得非常富丽壮观,但是由于空间组织方面的缺陷,门厅内往往留不住人,形不成公共活动空间,而入口处也常出现人流拥塞的现象。 二、高层建筑安装施工的协调与配合 1、内部协调与配合 怎样搞好内部协调与配合,实际上是一个怎样处理好内部各专业之间的矛盾,以及各专业与总体要求之间的矛盾。现从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1)技术方面 首先,应从书面资料入手,对本专业图纸、会审纪要、工艺标准、质量要求等加以熟悉,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还需对其他专业图纸、资料进行了解,尤其对与本专业相关且交叉密集工种的施工对象布局、工艺等应有所了解。其次,从技术方面讲,搞好各专业协调配合,一定要把好熟悉图纸、认真会审、内部会审、内部技术协调的关口,务必保持解决问题的渠道畅通无阻。前者主要是解决各专业内部问题,而后者则是解决各专业交叉配合的问题。相互比较而言,搞好内部协调配合更为重要。
2 )进度配合方面 高层建筑楼高、层数多、场地窄、专业交叉施工密度大,与工业建筑、一般民用建筑相比,其作业面尤为狭窄,难以满足在有限的作业面内各专业施工同步展开。要达到施工的进度要求,必须根据工程的阶段特性,合理、有序地安排各专业进入作业面施工,即一定要注意专业特性与工程的阶段特性相结合、局部作业面的施工特性与整体施工特性相结合。 2、外部协调与配合外部协调与配合主要指土建单位、装修单位的专业之间的协调配合。 1) 技术方面就高层建筑整体而言,土建和安装构成了躯干和内脏;装修则是为其着装打扮。根据高层建筑的特点,土建、装修施工阶段划分为:①砼结构施工;②砌体建筑施工;③初级装修施工;④二次装修施工。 无论从整体还是从局部来看土建、装修、安装各专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有联系难免有矛盾,所以对于安装施工必须了解土建、装修专业图纸,从中了解整个建筑构造特点及建筑装饰特点’钻合本专业的情况,找出问题所在。从技术角度讲,土建、装修专业对安装专业形成了空间限制,各专业必须准确地知道自身专业所处建筑位置及范围,并清楚各种专业井洞尺寸、轴线、标高、层高,乃至砌体厚度、楼板厚度、梁的大小等,在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及时准确地发现和解决各专业之间的问题。 2) 进度方面 既然土建、装修、安装均作为高层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故其彼此问必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实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但作为一个独立项目,又有各自的运行规律,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律,并了解其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有理、有序、有效地搞好各项目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3)前、后方协调与配合前、后方协调与配合实际上是人、财、物、机各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问题。它对于各类建筑施工是一个带有共性的问题,这个共性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诸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决定权是在前方,还是在后方?是在项目上,还是在大本营里?”项目法施工”运用动态管理原理很好地回答和解决了这个问题,使长期以来的前方与后方难以协调与配合的局面得到了根本转变。 高层建筑安装施工的协调与配合涉及面十分广泛,可以说,它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搞好这项工程,必须通过了解工程对象,掌握工程特点,从而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内外工种相互协调与配合,确保质量与进度,全面完成工程任务。
简述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篇5
关键字:高层建筑 施工技术 施工质量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相对于普通建筑物,高层建筑物具有建筑体积及面积庞大、占地面积少、集中化程度高及造型结构复杂等特点,也正是得益于高层建筑的诸多特点,其在现代城市中得到了快速地发展。此外,随着我国人口和建筑密度的增加,城市用地紧缺问题日渐凸显,其更加凸显了发展高层建筑物的重要性,理由是高层建筑占地面积少且采光及通风条件好。但是,建筑物层数的增多及高度的增加也对建筑防火防灾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频发的高层建筑安全事故更是暴露了其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甚至严重制约了我国高层建筑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充分发挥。针对高层建筑在使用阶段暴露出的问题,笔者认为是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问题,则规避或减少高程建筑物建设阶段的安全隐患意义重大。高层建筑物安全隐患的消除要求工程技术人员谨慎对待工程设计质量及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以确保高层建筑使用安全及质量的提高。
二、切实提高高层建筑工程设计质量
就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图纸而言,其设计的准确性、完整性及精确性尤其重要,理由是工程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及其使用质量的提高,即高层建筑工程设计成果的系统性、完整性、有效性及协调性关乎到工程施工安全及有序、施工进度及工期、工程使用安全及使用质量等,理由是工程施工图纸对施工人员开展施工活动起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高层建筑工程设计属于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程,其设计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下取决于设计人员对以下几个方面的把握程度:
(一)明确高层建筑结构方案
高层建筑结构方案的确定是该工程设计的关键所在,原因在于高层建筑结构方案对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安全可靠、施工技术、经济投入及建筑美观等各个方面起着直接性的影响。所以,高层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高层建筑时,应该对以下几个方面予以综合考虑,即力学概念、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及原理、结构破坏机理的概念、结构计算结构的分析判断及结构试验结果等,工程设计学将以上设计方法称作概念设计法。就概念设计而言,其具有涉及范围广、经验性强及基本原则明确等特点。
(二)充分认识工程施工图纸的重要性
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特点要求工程设计图纸数量及工程设计图纸内容均应具备完整性。一般而言,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图纸应该包括高层建筑工程主体施工、给排水工程施工、电气工程施工、智能化工程施工、防雷消防工程施工、绿化工程施工等方面,且注意各施工方面的设计图纸数量的完整性。就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内容而言,其务必要与施工进度间构成统一的设计结构及施工标准,且注意彼此间结合的紧密性及合理性。针对电气工程施工平面图、防雷消防工程施工平面图、给排水工程施工平面图、智能绿化工程施工平面图等,其与土建工程间的交叉施工内容应该被准确清晰地标识出来。此外,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图纸应凸显出一定的协调性、系统性及有效性:系统性规定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图纸属系统性图纸,其应该准确概括出各施工组织系统间的关系;协调性要求各工程施工图纸间的相互补充、相互解释,即阐明各设施及设备的平面位置、各设备的工作原理、各参数的设备材料表、各原材料的特性等,以确保施工图纸充分发挥其指导性作用。
三、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
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众多,其中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及专业技能直接影响着高层建筑整体质量的提高。就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图纸而言,待其被确定后,其便具有法律效应。所以,工程建设方务必要高度重视工程施工设计图纸的研究、学习及会审工作,且待工程施工设计图纸被确定准确无误后,方可投入到具体的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研究结果表明,对施工设计图纸的各项标准及要求的把握是建筑工程施工方案制定的前提,而建筑工程施工方案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保障及基础,则完善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准备工作意义重大。
(一)加强施工设计图纸的研究及会审
在学习研究或会审落实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图纸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把握:
1.及时组织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就工程施工图纸进行研究性学习,再单独组织各项施工负责人及各组员就工程施工图纸进行研究性学习。针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告知负责工程图纸设计的设计部门。
2.在会审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图纸时,应严格执行“初审、会审、综合会审”的会审模式。一般而言,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图纸的初审应由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完成;会审应由各项施工单位(包括电气、土建、智能及水暖等)负责协调完成;综合会审应由土建工程总计承包单位及各分包单位(包括设备安装、质量管理、机械施工及监理等)负责共同完成检验,并就图纸的相关内容予以核对,就施工工序间的衔接及配合等予以协调。针对综合会审中发现的问题,设计单位及建设单位应该配合土建工程大小承包单位共同协商解决办法,以确保施工进度、施工质量的有效管理与控制。
(二)施工配套工程的协调
就高层建筑工程而言,其对施工质量的要求相当高,且对各原材料配件的使用标准要求极严,加之建筑工程结构复杂且施工工艺技术难度大,则各工程施工间应协调配套,严格要求高层建筑安全网工程施工管理及标准,并提高施工组织工作要求的严密性。针对工程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及施工人员,其必须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在选配人员时,应该以岗位具体的要求及特点为依据,且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此外,机械设备及原材料的进场检验工作必须严格。与此同时,施工各阶段的衔接工作应以具体的施工设计标准、施工工艺要求及施工质量标准为依据加以明确,且确保各配套工程施工与图纸要求间的一致性。针对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特点及施工要求,工程建设单位应该建立健全工程施工现场质量责任制及奖惩机制。最后,工程施工单位务必要强化施工组织的科学性及施工过程的紧密性,严格工程施工质量检查及标准,并聘请工程专业监理人员亲临工程施工现场进行检查。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及我国土地资源的日渐紧缺,高层建筑必将占据现代城市建筑的主体地位,且其发展速度相当快。但就高层建筑而言,其因施工技术复杂、施工规模庞大、施工难度大、施工标准要求高及施工质量要求严格等特点而存在众多问题,且各问题均贯穿在了工程设计阶段及工程施工阶段。所以,加强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研究、设计质量及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韩金梅.高层建筑物结构的加固施工技术探析[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2,(11):136-136,135.
[2] 郑威皇.结合某高层建筑物为实例简述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2).
[3] 魏秀琴.建筑施工技术与工程质量,造价,工期的关系[J].中国科技博览,2011,(28):155-155.
[4] 王忠良.基于高层建筑物施工技术的分析[J].民营科技,2012,(3):309-309,194.
简述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篇6
关键词:高层建筑 空间构造 施工技 协调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些年来我国的高层建筑建设可谓突飞猛进,其建设速度和建造数量在世界建筑史上都是少有的。其空间构成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任何一个建筑工程施工来讲,搞好各专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都是至关重要的。我国的理论研究多偏重于介绍国外的思潮流派,或是探讨文化、艺术、美学等与外在形式相关的东西,而对于功能组织和空间构成模式的研究却较少有人问津。然而,当今的建筑学早已超越了工程和艺术范畴,需要我们从更多方面对其进行的研究。建筑产品的施工是由多工种、多系统互相渗透、密切配合、综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建筑产品的这种系统的密集性、交叉性及最终的整体性,最主要的表现在高层建筑上。高层建筑的显著特性是“高“,由于其”高“而引发出诸多不同于其它建筑的特点来。
1、高层建筑空间构成模式演化
1.1 内核的形成
高层建筑与其它建筑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有一个垂直交通和管道设备集中在一起的、在结构体系中又起着重要作用的“核”(Core)。而这个“核”也恰恰在形态构成上举足轻重,决定着高层建筑的空间构成模式。
在建筑的中央部分,有意识地利用那些功能较为固定的服务用房的围护结构,形成中央核心筒,而简体处于几何位置中心,还可以使建筑的质量重心、刚度中心和型体核心三心重合,更加有利于结构受力和抗震。
1.2 核的分散与分离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建筑需求的变化和设计侧重点的不同,以中央核心筒为主流的高层建筑“内核”空间构成模式开始受到了挑战。对于结构专业来说,加强建筑周边的刚度也会有效地抵抗地震对高层建筑的破坏,所以如果将垂直交通和设备用房等分散地布置在周边,则无疑也会对结构抗震有利。
1.3 中庭空间的出现
受高层旅馆的影响,一些办公大楼为了追求气派和空间变化,便在入口处附设一个中庭,实际上,核心筒的分散和分离,中庭空间的介入,已使高层建筑的空间构成模式彻底发生了变化。新~代的高层建筑空间组织更为灵活多样,由于空间设计的侧重点已由追求经济效率向营造宽松舒适的生活环境转变,所以许多新建的高层建筑都以“景观空间”的概念,将共享空间与功能空间相结合,把核分散向四周,垂直交通采用玻璃电梯,直接采光,给人们以开敞明亮、将动线视觉化的空间感受。空间构成模式也由封闭的“积层式”,变为上下贯通的“动态流动空间”。
1.4 底部空间的变化
早期的高层建筑多直接面对街道,从街道进入门厅,再由门厅进入电梯厅,垂座电梯至各楼层,这是高层建筑中最为普遍的空间流线组织方式。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之间缺乏过渡,没有“中间领域”的概念,在人流集散的高峰期,对城市交通环境的影响也较大。尽管许多高层建筑都在门厅的艺术处理上颇费心机,设计得非常富丽壮观,但是由于空间组织方面的缺陷,门厅内往往留不住人,形不成公共活动空间,而入口处也常出现人流拥塞的现象。
2、高层建筑安装施工的协调与配合
2.1 内部协调与配合怎样搞好内部协调与配合,实际上是一个怎样处理好内部各专业之间的矛盾,以及各专业与总体要求之间的矛盾。现从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2.1.1 技术方面
首先,应从书面资料入手,对本专业图纸、会审纪要、工艺标准、质量要求等加以熟悉,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还需对其他专业图纸、资料进行了解,尤其对与本专业相关且交叉密集工种的施工对象布局、工艺等应有所了解。其次,从技术方面讲,搞好各专业协调配合,一定要把好熟悉图纸、认真会审、内部会审、内部技术协调的关口,务必保持解决问题的渠道畅通无阻。前者主要是解决各专业内部问题,而后者则是解决各专业交叉配合的问题。相互比较而言,搞好内部协调配合更为重要。
2.1.2 进度配合方面
高层建筑楼高、层数多、场地窄、专业交叉施工密度大,与工业建筑、一般民用建筑相比,其作业面尤为狭窄,难以满足在有限的作业面内各专业施工同步展开。要达到施工的进度要求,必须根据工程的阶段特性,合理、有序地安排各专业进入作业面施工,即一定要注意专业特性与工程的阶段特性相结合、局部作业面的施工特性与整体施工特性相结合。
2.2 外部协调与配合外部协调与配合主要指土建单位、装修单位的专业之间的协调配合。
2.2.1 技术方面就高层建筑整体而言,土建和安装构成了躯干和内脏;装修则是为其着装打扮。根据高层建筑的特点,土建、装修施工阶段划分为:①砼结构施工;②砌体建筑施工;③初级装修施工;④二次装修施工。
简述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篇7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
1 结构转换层概念及布置原则
1.1 定义;建筑物某层的上部与下部因平面使用功能不同,该楼层上部与下部采用不同结构类型,并通过该楼层进得结构转换,则该楼层即称转换层。
1.2 布置原则;由于高层建筑结构下部楼层受力很大,上部楼层受力较小,正常的结构布置应是下部刚度大,墙体多、柱网密,到上部渐渐减少墙、柱的数量,以扩大柱网。这样,结构的正常布置与建筑功能对空间的要求正好相反。因此,为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结构必须进行“反常规设计”,即将上部布置小空间,下部布置大空间;上部布置刚度大的剪力墙,下部布置刚度小的框架柱。为了实现这种结构布置,就必须在结构转换的楼层设计水平转换构件,即转换层结构。结构特性高层建筑转换层按照结构来分类主要有以下几个形式:梁―柱体系、桁架体系、墙梁体系、厚板转换体系等,其中以梁―柱体系最为常用。按照转换层结构功能的不同,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类:建筑上、下部分之间结构类型的转换,此类建筑上部和下部采用的结构形式不同。建筑上、下部分之间的柱网尺寸不同,这种建筑虽然上下部分的结构类型相同,但通常需要通过转换层,扩大其下部结构的柱距,以形成大柱网。同时具备转换结构和扩大轴线尺寸的混合形式。
设计原则转换层的设置造成建筑物竖向刚度的突变,对结构抗震不利,故采用转换层结构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尽可能减少需结构转换的竖向构件,直接落地的竖向构件越多,转换结构越少,转换层造成的刚度突变就越小,对结构抗震更有利,转换层结构在高层建筑竖向的位置宜低不宜高。优化转换层结构,选择具有明确传力路径的换层结构型式,以便于结构分析设计和保证施工量,在满足建筑物安全和经济要求的前提下,转换刚度宜小不宜大。
2 不同类型转换层的结构介绍与设计方法
高层建筑转换结构一般可分为4种基本结构形式,即:桁架(包括空腹桁架)、箱型结构、梁式(包括托梁和双向梁格)、厚梁厚板。以下主要介绍了梁式转换层结构及桁架式转换结构的设计方法。
对以上4种基本结构形式设计应注意的问题简要介绍如下
2.1 梁式转换层结构
该结构形式是目前高层建筑中实现垂直转换最常用的结构形式,由于其传力途径采用墙(柱)转换梁柱(墙)的形式,具有传力直接、明确和清桁架转换层箱型结构转换层空腹桁架转换层。该转换层结构的优点,便于工程计算、分析和设计,且造价较节省。所以梁式转换层结构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广。实际工程中转换梁的结构形式有多种多样,从转换梁功能上,可分为托墙和托柱;从转换梁形式上,可分为加腋和不加腋;从转换梁结构采用材料上,又可分为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钢骨混凝土和钢结构等。转换梁设计方法的选择与其受力性能和转换层的形式有关,现简述如下:
2.1.1 托柱形式转换梁截面设计
当转换梁承托上部普通框架时,在转换梁常用截面尺寸范围内,转换梁的受力基本和普通梁相同,可按普通梁截面设计方法进行配筋计算;当转换梁承托上部斜杆框架时,转换梁将承受轴向拉力,此时应按偏心受拉构件进行截面设计。
2.1.2 托墙形式转换梁截面设计
当转换梁承托上部墙体满跨不开洞时,转换梁与上部墙体共同工作,其受力特征与破坏形态表现为深梁,此时转换梁截面设计方法宜采用深梁截面设计方法或应力截面设计方法,且计算出的纵向钢筋应沿全梁高适当分布配置。由于此时转换梁跨中较大范围内的内力比较大,故底部纵向钢筋不宜截断和弯起,应全部伸人支座。当转换梁承托上部墙体满跨且开较多门窗洞或不满跨但剪力墙的长度较大时,转换梁截面设计方法也宜采用深梁截面设计方法或应力截面设计方法,纵向钢筋的布置则沿梁下部适当分布配置,且底部纵向钢筋不宜截断和弯起,应全部伸入支座。当转换梁承托上部墙体为小墙肢时,转换梁基本上可按普通梁的截面设计方法进行配筋计算,纵向钢筋可按普通梁集中布置在转换梁的底部。
2.2 桁架式转换结构
该结构形式是由梁式结构转换层变化而来的,整个转换层由多榀钢筋混凝土桁架组成承重结构,桁架的上下弦杆分别设在转换层的上下楼面的结构层内,层间设有腹杆。由于桁架高度较高,所以下弦杆的截面尺寸相对较小。桁架分为空腹桁架和实腹桁架2种,它可以是钢桁架,也可以是钢筋混凝土桁架,在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中常用钢筋混凝土桁架。与梁式转换层相比,它的整体性好,受力性更加明确,自重较小而抗震性能好,而且便于管道的安装与维护等,但在施工上比较复杂,在设计上表现为节点的设计难度较大。桁架式转换结构设计方法简述如下:
桁架式转换结构可以采用ANSYS和TAT来进行整体结构的内力分析,除应满足结构整体的位移、变形、抗倾覆、周期等要求外,还应满足(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附录E中规定的转换层上下结构侧向刚度比的要求。
相对其他结构形式转换层而言,桁架转换层比梁式转换层和厚转换层在受力上更加合理,在转换层位置受到的剪力和弯矩就比较小,有利于构件截面尺寸的控制,不会造成很大的刚度集中。在地震作用下,不会造成应力的集中,有利于结构抗震。其次在桁架转换层上部的结构所受到的剪力和弯矩相对其他的转换层结构来说也较小,其受力受下部转换层的影响较小,比较合理。由于桁架转换层的重量相对其他转换层的重量要小,从而减小了下部框架柱的抗压负荷。
3 高层建筑转换层的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3.1 宜低位转换,尽量避免高位转换,设置结构转换层的高层建筑属复杂的高层建筑,其结构竖向刚度存在一定程度的突变,且转换层上下附近的刚度、变从头再来和内力都会发生突变,易形成薄弱层,对抗震不利。所以,设置转换层应竖持转换层位置宜低不宜高的观点。尽量降低转换层的层位,尤其抗震结构设计,宜避免高位转换,三层以下为宜,一般不超过六层
3.2 上下轴网力求部分对齐不错位,如查结构上部、下部的轴网全部错位,则转换层结构可能只得采用厚板式,厚板式转换层结构是所有转换层结构中缺点最多的一种形式。不仅受力不好,设计难度高,施工困难,而且极不经济。
3.3 框支柱、剪力墙的合理布置,设置结构转换层的高层建筑,不论采用何种结构体系,都必须保证部分剪力墙直接落地;转换层下面的框支柱的柱距疏密均匀,框支柱怀剪力墙(通常是核心筒)的距离位不宜太大(控制在12m以下)。转换层以上的剪力墙应采用大开间布置。强化下部,保证下部大空间结构有足免的刚度、强度、延性和抗震能力。转换层的平面须比轴规则,保证转换大梁的刚度和出平面外的稳定性。
总之,在高层建筑转换层设计中,须根据工程本身特点和验处中受力状态的不明确定等因素,选择科学全理的设计方案,确保方案设计的全面性、科学性,减少施工的风险和难度
参考文献
[1]张庆水,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Z]
简述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篇8
关键词:高层建筑 特征 施工技术
前言:我国基础建设不断加快,给我国建筑领域带来蓬勃生机,在上海、深圳以及长沙等地,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浩然耸立。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加强高层建筑施工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价值。一方面,它是解决居住用地紧张问题的有效举措; 另一方面,它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必然举措。然而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就技术而言,难得相对较大,施工通常比较复杂。为此,我们有必要加深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的认识,以切实增强施工的有效性与实效性。高层建筑分为四类。在50米以下的,约9层到16层,划分到一类;在75米以下,约17层到25层,划分为二类;在100 米以下,约26层到40层,划分为三类;在100米之上,超过40层,则划分为超高层。
一、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混凝土施工是保障其施工质量的重要策略之一。而混凝土施工中的混凝土浇注,更是重中之重,在这一环节必须严格把握。
1、材料选取。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定配合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要求监理严格监督控制。把好质量关,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控制砂的粒径及含量,适当减少空隙率以减少混凝土收缩量,从而加强混凝土抗裂强度。为了最大程度的避免大体积混凝土发生变形开裂等现象,必须严把材料关,合理选择施工材料,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选取原材料时应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细骨料最好选用中砂,泥块含量应小于1.0%,含泥量应小于3.0%,不宜含有机杂质;粗骨料最好采用连续级配且颗粒含量应小于15%,含泥量小于0.5%。不宜含有机杂质;水泥以采用低热矿渣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最合适;掺合剂宜选取粉煤灰、矿渣粉等;外加剂宜采用缓凝剂、减水剂等。
2、施工策略。对于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施工,应严格遵循施工质量规范以及相关标准,首先必须对模板进行合理制作。因为混凝土模板无论从外观上而言,还是在质量安全上和经济来说,都对高层建筑混凝土的浇注以及后来连接大型梁、柱、板,形成重大影响。必须确定其精确的尺寸、位置、表明平整度以及模板间隙等等。在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搅拌绝对均匀,未来便于搅拌均匀,对于混凝土的配置工作必须提早进行,确定合理用量以及配合比,合理控制水灰比,在试验中可根据各地不同市场来定性试验,然后再进行定量配比,以确保在施工过程中配比的及时调整,如5mm~40mm石子,M
二、高层建筑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钢筋工程的施工也是确保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建筑所用钢筋,必须严格控制其质量。对于钢筋工程施工前,必须对于钢筋进行严格下料,依据图纸要求,确定钢筋类别、尺寸,数量,下料的位置必须控制误差。钢筋工程的重中之重便是下料工序,只有把握好此道工序,才能进行后续的工作。钢筋制作前,确保其表皮清洁,对于现场没有的钢筋,可选择别的型号钢筋代替,但是在代替过程中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强度原则,即代替的钢筋强度必须在原图纸中钢筋的强度以上;
2、程序原则,即需要代替时,必须办理设计变更,才能进行工序的施工。钢筋绑扎完毕之后,必须采取相应保护措施,避免因踩踏而致使其变形,若发生此现象,必须对钢筋进行重新制作和绑扎。对于高层建筑钢筋施工中,必须确保钢筋工人的跟班时间,及时对钢筋采取加固措施。
三、高层建筑施工裂缝控制技术
高层建筑混凝土裂缝,是高层建筑施工中通病之一。关于裂缝的产生,原因很多,具体而言,分为两种: 一种是力学裂缝。主要是因温度、收缩等原因,导致混凝土结构不均匀而产生裂缝;一种是外力裂缝,这种裂缝与养护不当,以及周边环境有着直接的联系,由或者是在养护期内,承重超载而引起的裂缝。
1、混凝土的收缩。当混凝土的收缩所引起板的约束应力超过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现浇板的开裂,应压力相对集中的地方通常是开裂的部位。
2、力学形变裂缝。施工中在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过早拆模,或者在混凝土未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等,这些因素都可直接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致使混凝土早期强度低或无强度时,承受弯、压、拉应力,导致混凝土裂缝。
3、温度导致裂缝。混凝土浇捣后又未及时浇水养护,混凝土在较高温度下失水收缩,水化热释放量较大,而又未及时得到水分的补充,因而出现裂缝。针对高层建筑裂缝产生机理,所以必须在施工过程中重点把握,控制裂缝产生。这样必然要求遵循以下施工技术方案:
3.1 若无特殊需要,不可选用早强高的水泥,在施工中,应及时加入掺合料以及外加剂,来减水泥使用,一般每平方米少于0.45吨为宜。对于最大最大粒径砂石的选取要合理,因为合理的选取有利于水泥量的控制,减少施工中混凝土收缩和水热化,这样便能很好地降低裂缝的产生几率。在施工过程中,尤其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必须二次振捣以及二次抹面,这样有利于混凝土内部的气泡以及水分从其中溢出,避免混凝土发生形变,而产生裂缝。
3.2 在混凝土施工砌筑时,确保与粱底,保持一定的距离。砌筑施工完毕至少7天时间以后,进行补砌挤紧( 宜选择14天后或15天后)。
3.3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时有出现,通常是与养护力度有关。尤其是新浇筑的混凝土,常常出现裂缝通病,忽视对混凝土的养护,既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又易使其在硬化过程中失水得不到及时补偿而产生裂缝。为使早期尽可能减少收缩,需主要控制好构件的湿润养护,避免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产生较大收缩的同时,受到内部约束而易开裂。尤其在高温天气施工时,必须控制混凝土温度,应及时对混凝土进行浇水养护,这样既能减少因温度原因而产生温度裂缝的几率,又能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避免因内部形变而产生力学裂缝。
四、结束语:
总之,高层建筑具有资金投入大,施工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等相关特点,因此其施工质量以及安全的保障比普通建筑施工要更加困难,这样要求施工人员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策略牢牢把握,对技术环节控制严格,也是专家和学者所热衷的研究方向。 我国在这方面也处于与世界同步的水平,随着我国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会具有更强的影响力和优势。
参考文献:
[1] 陈辉.浅析超高层建筑桩基的设计与施工要点[J].建筑施工,2010.
简述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范文
本文2023-12-07 17:51:26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4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