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发展史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2-07 11:30:37浏览:357

高层建筑发展史

高层建筑发展史篇1

关键词:高层建筑、发展史、特点、特色、城市发展

中图分类号: TU9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世界高层建筑的由来

公元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末欧美各国的工业革命时代降临了。这时候的生产力和经济都到空前的发展和提高。这也使得这些国家的人口也急剧增长。随之而来的就是土地使用面积的大幅度提升。所以说,建筑物的纵向发展并不是偶然,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钢结构的进步和电梯的发明也成为高层建筑出现的主要动因。

在十九世纪初期,英国出现铸铁结构的多层建筑(矿井、码头建筑),但铸铁框架通常是隐藏在砖石表面之后。一八四零年之后的美国,锻铁梁开始代替脆弱的铸铁梁。熟铁架、铸铁柱和砖石承重墙组成笼子结构,是迈高层建筑结构的第一步。十九世纪后半叶出现了具有横向稳定能力的全框架金属结构。幕墙概念产生,房屋支撑结构与围护墙分离。在建筑安全方面,防火技术与安全疏散逐步提高。六十年代,美国已出现给排水系统、电气照明系统、蒸汽供热系统和蒸汽机通风系统。一八九零年奥迪斯发明了现代电力电梯。

一八七零年后,高层建筑的技术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一八八零年巴黎建起高三百一十二米的埃菲尔铁塔,一八八九年工程师埃菲尔在铁塔的斜腿上使用了双轿箱的水力电梯,其中一部能到塔顶。 终于在一八八五年,真正的高层建筑诞生了十层高的芝加哥家庭生命保险大楼建成。从此高层建筑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迅猛发展。

二、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和特点

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开始我国的高层建筑便飞速发展,先是上海、广州陆续建造了一些高层旅馆、办公楼和住宅,为高层建筑发展奠定取得了一定的基础,紧接着从八十年代经济建设的发展开始,高层建筑犹如雨后春笋般陆续出现,大量的高层建筑耸立云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发展,而今,我国内地已列入“世界高层建筑发展的中心之一”的行列。纵观我国高层建筑结构发展取得的成果,总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分别是:建筑高度不断增加、结构体型越来越复杂,以混合、组合结构为主、新型结构体系的出现。

1、建筑高度不断增加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从八十年代初至上世纪末,我国高度高于150米以上的建筑物过百。他们是:北京京广中心于一九九零建成(高208米);广东国际大厦于一九九二年建成(一共有63层、高200米);深圳地王大厦于一九九六年建成(高325米);以及一九九八年建成的上海金茂大厦(高420米)等,这些超高层建筑高度的不断攀高是超高层建筑发展带动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其意义不单纯是高度的突破,更是带动整个建筑业的发展,同时也是材料技术、设备制造技术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2、结构体型越来越复杂,以混合、组合结构为主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事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个性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重视,所以业主和建筑师光建筑功能上加大力度是不够的,更要注重高层建筑的个性与需求,要充分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和追求建筑艺术和建筑造型方面的创新,使高层建筑不论是从平面观察还是立面展示能更充分的利用。而今设计的高层建筑其众多复杂体型和内部空间的多变,正是令各种新的复杂体型及复杂结构体系大量出现,才使我国高层建筑的复杂程度居于世界榜首。当然,复杂的设计离不开坚固的材料,在国外高层、超高层建筑以纯钢结构为主,而我国以钢-混凝土的混合结构应用居多,这种以混合、组合结构为主其他辅助材料为辅的结合在我国得到较大的应用发展。

3、新型结构体系的出现

随着超高层建筑的日益发展,一些建筑的新型结构体系也日渐涌现,这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高层建筑的高速发展的优缺点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人口增长迅速,城镇土地资源日渐紧缺,迫使城市建筑向高空发展,人们在高空生活和工作已经成为可能。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怎样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是我们十分注意的问题,怎样节约土地资源?怎样合理占地的同时改善人们居住条件?这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高层建筑的发展虽说是发展的必然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任何事情都是两面的有利就有弊,高层建筑也是优缺点并存:

1、高层建筑的优点:

面对我国的国情,政府也相继出台了有关土地保护政策,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既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又不影响发展生产。我国一些大中型城市中开展有计划、有目标的建设实施高层建筑,是顺应我国国情的。尤其是一些高层的住宅楼群,既要符合节约用地的要求,又要想办法有利于提升住宅档次和提高居住质量,这些都是高层楼群要考虑到的问题。高层建筑不仅是一条靓丽的风景线,更是一个城市形象的代言,它充分体现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和建筑技术总体水平。

2、高层建筑发展存在的弊端:

高层存在的弊端主要有街道强风、电子屏蔽效应、高价成本及安全隐患这四个方面。

弊端1、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之间林立而立,相对的会产生所谓的峡谷效应,进而使城市街道间风速加大,这无形中对行人和车辆造成一定的风力隐患。更有甚者还会对某些高楼外墙表面造生巨大负压。

弊端2、高层、超高层建筑林立会对一些电子产品出现影响,比如:最常见的电子屏蔽效应,有些高层中直接影响电子信号,(如使手机接收不到信号等)无限电波的发射和接收。

弊端3、建筑物过高在建筑成本上会有所增加,同时后续的维护及管理费用也会成倍增加。

弊端4、高层建筑一旦发生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如:地震、风灾、火灾或人为破坏等突发事件时,由于楼层较高,对及时而有效的救助有阻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四、高层建筑的飞速发展对城市发展产生的影响

高层建筑的飞速发展对城市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高层建筑如同一个城市的脸面,城市人口的多少、规模、街区是否集中、工业发展情况、以及街景环境本身等,这些多个方面的展现主要取决于高层的建设,这对其所在的城市街区都具有明显的重要性,这都归功于高层建筑的环境关系,它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代表着城市设计发展方面的主题。在这个层面上,高层建筑的建设和发展都是由规划者通过地方规划配合政府的控制来加以实施的。一座高层建筑代表着那里的环境现状,也影响着那里的发展,例如:假如我要在这里盖一座高层,它是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这栋高层的出现要以何种尺度去影响它周围环境的发展?怎样才能联系于城市的形象?还有街区和周围的建筑?重要的是它必须决定如何适应于街道的边沿、周围的人行道尺度、现有的土地利用以及它所在街区的特点。

现今,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占据主流,对城市及其周围环境的影响尺度也越来越大。不论是独立的建筑还是与城市环境融为一体里的建筑,其本身的体量越大,影响也就越广。随着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出现,这些建筑的空前激增也引起环境条件的不断恶化,比如:大型建筑项目的能耗过大(例如空调的使用、生活的取暖和照明等)都需要比以往更大的能量供应,进而产生胜于以往的大量热量,从而渐渐改变了城市原有的热平衡关系,使整体热量升高,加速了城市中所谓“热岛现象”的产生,逐渐对人们的生存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总之,高层建筑在城市整体环境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高层建筑的体量大高度大,所以在城市设计中高层建筑的高度和体量这两方面通常称为建筑的尺度。根据尺度的大小好坏主要分为:城市尺度、街道尺度、和整体尺度三个方面:

首先,城市尺度;这是对城市和其系统方面的概括,在一座城市中,所有新建和特色高层的建筑都是对城市的形式及其系统发展产生一定影响的。

其次是街道尺度;街道尺度主要是对城市中的街区、人行道以及街景等方面的统称,因为主要是行人与楼层的互补互成的关系,是根据人们的生活来确定的,更具体一点来讲,是人对高层建筑最近距离的感知,是高层建筑尤其是临街面的尺度对街道行人的视觉、感知产生的影响。这也是高层建筑设计中重要的课题。最后是整体尺度;主要是从建筑本身及造型方面是符合整体尺度的指标,是否严格按照高层建筑各构成部分完成,所以掌握好建筑物的整体尺度是城市发展和标志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城市空间设计》夏祖华等,东南大学出版社

[2] 《高层建筑设计》刘顺校等,天津大学出版社

高层建筑发展史篇2

关键词:高层建筑 建筑 规划设计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igh-rise buildings has a history over a hundred years, which is an important building type in people's lives. The huge volume of high-rise buildings, visual impact, fully embodies the charm of modern building technology, aesthetics, culture also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urban form. Therefore, the shift of the high-level architectural style has been the people to study, explore the focus to discuss the update of the design concept of high-rise buildings with high-level architectural design styl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re will be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high-rise buildings. High-rise building for the masses with the use of more living space, more green, elegant and rich urban planning, making the city more beautiful.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s,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TB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高层建筑的特点

高层建筑类型可以被认为是土地经济、金融、城市运输、投资机遇和技术进步、再加上其他原因造成的结果。简单地讲,高层建筑是在一个不大的底层上叠加许多层。从功能上,它能使可用的楼层空间向高出堆积。从商业上,它能使其所有者从土地上获利更多,并且可以放置更多货物、更多的人,和在一个地方收入更多租金。它在经济上的存在是土地高价的结果,土地高价与城市交通便利密切相关,也是配套基础设施和土地利用的必然结果。高层建筑实际上是一种商业建筑类型,它的开发将增加城市的就业及生产力,促进城市的有益发展。同时由于它的发展也推动了与之相关的建筑结构、技术、材料、交通等的发展,进而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发展。

2 高层建筑对城市产生的影响

高层建筑对其所在的城市街区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这个层面上,高层建筑的发展可以由规划者通过地方规划来加以控制。一座高层建筑必须首先与城市达成的协议,就是那里的现状,例如:它如何决定体量的问题,以及新的塔楼以何种尺度才能为整体联系于城市的形象、城市的街区和周围的建筑,最重要,它必须决定如何适应于街道的边沿、周围的人行道尺度、现有的土地利用以及它所在街区的特点。

由于其相对体量和高度,高层建筑对城市已有的周围环境及尺度影响甚大。不论是独立的或是混入在城市环境里,建筑物的体量越大,影响也就越大。

高层建筑插入到城市环境中,这些大都市里深谷剥夺了城市居民的光线、日照、和自然通风,对城市街区及其周围小气候环境的造成很大影响。诸如在阳光照到街面上的主要几个小时以内,高层建筑可能投下的阴影。这些阴影可能极大地改变着该区域的性质,影响着小气候以及遮断视景。塔楼也可能在底部造成强力的下行风和不舒服的旋风,那是很令人讨厌的。还有这些大型建筑项目的能耗过大,如空调、取暖和照明等需要较大的能量供应,从而产生大量的热量,改变了城市原有的热平衡关系,加剧了城市的热岛现象,恶化了市民的生存环境。

为了保持街道空间及视觉的连续性,高层建筑临街面应与沿街的其他建筑相一致,(如下图)宜有所呼应,但每个建筑都必须拥有各自的特点,这样除了丰富空间外,还可以缓解人的视觉疲劳。对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使周围建筑与之相协调,但不能过多的采用保护建筑的元素,以免削弱原有保护建筑的特征。

沿街透视图

3 高层建筑规划的整体尺度

通过高层建筑整体尺度各构成部分。一个十分均衡匀称的建筑体,就是要通过理解和运用有数学关系的比例系统并征对实际被感受到的各种条件要求加以调节,营造出一种自然而然的愉悦、和谐的比例感受的效果。如果一座建筑的各部分比例合理且相协调,同时能够满足正常人的心里要求,那么它就很容易被人们接受,也可称之为成功的建筑。因此,建筑物的整体尺度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在设计时要注意下面的两点:

3.1各部分尺度比例的协调。不难看出一个美的高层建筑是裙房、主体和顶部三者相结合的产物。当其三者合理的处理比例尺度的问题,同时这种尺度比例关系应是统一的,这样建筑物才会给人舒服的感觉。然后在加入适当的装饰手法,使建筑造型生动化。

3.2高层建筑中立面设计应有层次性。立面设计的结构构成必须明确划分为水平因素和垂直因素。一般都要使各要素的比例与整体的关系相配,以达成令人愉悦的观感效果。因此很自然的,较低矮而横向舒展的建筑物,其窗户开间之类,其比例必定使宽阔状为主导,而高层建筑则以修长的因素更有利于综合微型和巨型因素,使大中有小,小中有大。这一原则使高层建筑产生强烈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4 高层建筑的规划设计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4.1尽量避免高层建筑密集。高层建筑的密集虽然对于城市办公等条件方便有利,却给城市空间带来很多压力,造成城市空间和城市交通的拥挤,如一些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的大面积使用造成以前未出现过的光污染。

4.2控制超高层建筑数量。一些已建成的超高层建筑投入使用后表明收益并不乐观,可以说仅仅是体现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

4.3高层建筑与城市街道。高层建筑一般分布在城市中商业发达的地段,这些地段的街道本身交通荷载就较大,在规划设计时要对这些街道进行扩展,加大其通行能力。

可以看出,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协调以及城市空间的营造是通过两方面的共同作用来完成的,即建筑设计和规划。高层建筑已走过百年历史,从其出现之日起就成为城市的焦点,其形式和风格也不断的发展变化着,我国的高层建筑虽然相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高层建筑可以说代表了中国高层建筑的发展史,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也正不断的完善发展。

5 结语

高层建筑发展史篇3

[关键词]高层建筑 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1-0089-01

一、前言

建筑设计是科学与艺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多学科的创造性劳动,因其决策及评价标准的综合性,所以必须要采取综合管理的方式才能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才能更加充分地体现出城市意识。而高层建筑作为一个城市的象征,是一个城市的地标,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形象,所以建筑设计的好与否是高层建筑是否与城市空间融洽的重要依据。

高层建筑主要由三个组成部分:裙房、主体和顶部,也有些建筑在设计中还加入了活跃元,这样可以使整栋建筑造型生动活跃起来。对于一个城市而言,高层建筑设计可以代表整个城市的形象,具有象征性,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经济水平和发展程度。因此,要合理选择造型,运用多种方法来丰富建筑空间形式。目前,我们可以看到高层建筑在设计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给建筑带来一些风险。

二、高层建筑主体设计

高层建筑因其结构形式的限制以及使用功能的多方面要求,在造型上往往追随于建筑的结构形式,不需太多变化,有的高层建筑甚至直接将结构形式外露不加修饰。塔楼作为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它的表现形式决定着高层建筑的造型。目前,国内外很多高层建筑都有着独特的外形和明显的识别性,代表了城市发展,换而言之,这也是高层建筑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

近年来,出现资源短缺问题,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影响下,高层建筑就环保节能方面来说十分浪费,随之出现了生态型“建筑的概念”,将生态的概念引入进来。如生态建筑师――诺曼・福斯特设计的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总部大厦就是世界上第一座“生态型”超高层建筑,用花来为建筑内部创造丰富的景观。气候设计大师――杨经文设计的马来西亚吉隆坡梅纳拉大厦则体现了利用空中开放空间连通建筑内外,贯彻“生物气候大楼”的思想,将大量的植物引入到建筑内,既能调节气候,也能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起到深化城市空间环境的作用。由此可见,高层建筑设计的又一个新要求就是要实现“生态节能型”。

三、高层建筑结构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1、钢筋混凝土问题

对高层结构来说,一般在工程设计的结构选型阶段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结构的超高问题

在当前新的抗震规范与高规中,不仅对原来的限制高度设定为A级高度的建筑,也增加了B级高度的建筑。所以要注意好其中的控制因素,一旦结构为B级高度建筑甚或超过了B级高度,那么设计方法和处理措施就会有很大的变化。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出现过由于结构类型的变更而忽略该问题,导致施工图审查时未予通过,必须重新进行设计或需要开专家会议进行论证等工作的情况,对工程工期造价等整体规划的影响相当大。

(2)结构的规则性问题

在新规范中,对结构的规则性有了更多的限制条件。如:平面规则性信息、嵌固端上下层刚度比信息等,同时新规范还采用强制性条文明确规定:建筑的设计方案必须要规则。所以,结构工程师要特别注意新规范中的限制条件,以免后期施工图设计阶段工作的被动性。

2、暖通空调的问题

(1)平面系统图深度不够,遗漏了一些本应绘制的内容。还有的工程设计未完全按规定绘制,存在着多方面问题:有的立管未编号;供暖平面图,有些未标注水平干管管径及定位尺寸;通风空调平面图,有些未注明各种设备编号及定位尺寸;有的甚至未画供暖系统图或立管图;更为严重的还有将厨房部分的供暖、通风、空调等内容留给厨房设备生产厂家去做,这是极其不合适的做法。

(2)冷冻水系统设计不合理,主要体现这几个方面:一是有的冷冻水系统由一条主立(干)管引进,分为几个环路,分环上不设阀门,造成系统运行调节、维修管理存在很多不便;二是有的空调系统为双侧连接,两侧热负荷及空调器数量有明显的悬殊,但是供、回水支管管径却是相同的。因此,按照设计流量进行分配是十分困难的;三是空调水系统同程、异程混用,给调试、维护带来一定的困难。

3、抗震的问题

(1)抗震构造柱的布置存在不当之处。例如:外墙转角处,大厅四角未设构造柱或构造柱不成对设置;山墙与纵墙交接处不设抗震构造柱;以构造柱代替砖墙承重,设置的抗震构造柱过多。

(2)结构的平面布置也有一些问题存在。外形不规则、不对称、凹凸变化尺度大、形心质心偏心大;同一结构单元内,结构平面形状和刚度不均匀、不对称;平面长度过长等。

(3)除了以上问题,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也是依然存在的。有的底层缺少横向落地抗震墙,全部为框支或落地墙,间距超长;有的仅北侧纵墙落地,南侧全为柱子,造成南北刚度不均;还有的底框和内框砌体住宅采用大空间灵活隔断设计,其中几乎很少有纵墙,不少地方都采用钢筋混凝土内柱来承重以代替砖墙承重,实际上将砖混结构演变为内框架结构,这比底框砖房还不利,因内框砖房的层数、总高度控制比底框砖房更严,所以给抗震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类的居住从洞穴到摩天大楼历经几千年的历史,高层建筑的出现到现在也有了百年历史,始终是城市发展的一个焦点问题,同时在形式和风格方面也一直在变化。相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高层建筑起步较晚,但是取得的成就却不能忽视,它已成为现代大都市最普遍存在的建筑形式,是城市的象征,尤其是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高层建筑甚至可以说是代表了中国高层建筑的发展史。由于高层建筑的占地少,能节省很多空间进行绿化,因此对美化城市环境有着重要意义。而在设计方面,要从多个环节着手,使高层建筑保持安全性和多样性。

五、参考文献

[1] 黎春瑜《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与设计要点》[J],《城市建设》2012年19期第85页。

[2] 孙伟《高层建筑设计原理研究》[J],《经营管理者》 2013年04期第120页。

[3] 魏军涛《论某高层建筑设计与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10期第94页。

[4] 张欢、杨献宇《浅析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环境的和谐》[J],《民营科技》2014年12期第136页。

[5] 张丹《论某高层建筑设计与分析》[J],《山西建筑》2011年11期。

高层建筑发展史篇4

[关键词] 建筑设计 高层 城市环境

前言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高层建筑往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象征性,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经济水平和发展程度,越来越多的具有特色的高层建筑成为了一个城市的坐标。随着高层建筑技术的发展,高层建筑造型和表现形式趋于多样化,但随之所带来的弊端也越来越多的表现出来,高层建筑在成为城市风景的同时如何融入到整个城市建筑设计中成为高层建筑设计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1.高层建筑的发展

目前世界上对高层建筑并没有统一严格的定义标准,在美国,24.6m或7层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日本,31m或8层及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英国,把等于或大于24.3m的建筑视为高层建筑。中国自2005年起规定超过10层的住宅建筑和超过24米高的其他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形式在古代就已经有了,早在公元前6世纪新巴比伦王国就曾建造了现在号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空中花园据说采用立体造园手法,将花园放在四层平台之上,由沥青及砖块建成,平台由25米高的柱子支撑,由于花园比宫墙还要高,给人感觉像是整个御花园悬挂在空中,因此被称为“空中花园”,又叫“悬苑”。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钢铁、电梯的出现以及后来钢筋混凝土的应用,为高层建筑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高层建筑也成为城市空间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其中以美国的高层建筑发展最为活跃。如1883年在芝加哥建起第一幢高11层的保险公司大楼被公认为是世界第一摩天建筑;1931年在纽约建成高102层的帝国大厦,而纽约的曼哈顿区更是高楼云集。近年来我国的高层建筑也发展迅速,逐渐成为城市建筑的主体。

2.高层建筑对城市的影响

毋庸置疑的,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城市的既定景观,一幢高层可以是一个城市的特写,例如说到世界贸易中心,人们就会很自然的想到美国纽约;说到阿联酋大厦,就会联想到迪拜,而佩重纳斯大厦也已经成为吉隆坡的地标性建筑。高层建筑已变成城市的本体部分,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及物质环境的影响也正变得日益明显。高层建筑对其所在的城市街区具有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它的规模和人口数量会影响整个城市的布局。我们可以将这些归于高层建筑的环境关系,它必须成为在一定位置上的有效的城市设计方面的主题。在这个层面上,高层建筑的发展可以由规划者通过地方规划来加以控制。一座高层建筑必须首先与城市达成的协议,就是那里的现状,例如:它如何决定体量的问题,以及新的塔楼以何种尺度才能为整体联系于城市的形象、城市的街区和周围的建筑,最重要,它必须决定如何适应于街道的边沿、周围的人行道尺度、现有的土地利用以及它所在街区的特点。

(2)高层建筑对城市已有的周围环境及尺度影响甚大。不论是独立的或是混入在城市环境里,建筑物的体量越大,影响也就越大。不断增大尺度的高层建筑的空前激增已引起环境条件不断的恶化,因而变成城市生活质量的祸害。高层建筑插入到城市环境中,这些大都市里深谷剥夺了城市居民的光线、日照、和自然通风,对城市街区及其周围小气候环境的造成很大影响。诸如在阳光照到街面上的主要几个小时以内,高层建筑可能投下的阴影。这些阴影可能极大地改变着该区域的性质,影响着小气候以及遮断视景。还有这些大型建筑项目的能耗过大,如空调、取暖和照明等需要较大的能量供应,从而产生大量的热量,改变了城市原有的热平衡关系,加剧了城市的热岛现象,恶化了市民的生存环境。

(3)高层建筑的发展也能影响到现有城市的历史遗产。发展必须保证将不会危及地方的环境品质、原有的街道生活模式和亚文化群、原有的市景和风景。如果城市的传统结构就是由一群低层店铺组成,并成为城市个性特色的话,那么新的高层建筑体量就应该与原有建筑的尺度相调和,并考虑将其保留、维护和改造利用等问题。历史风貌保护区和文物单位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见证,城市的建设要沿着其历史的脚步进行可持续的发展,离开了历史,那将是一座没有内涵、没有底蕴的城市。

3.高层建筑设计如何与城市融合

3.1建筑综合体空间同构

“同构”的设计,目的是在城市建筑综合体中通过进行城市形态的空间围合与形体构成来组织人的活动路线,或者在其形态上引进城市语言,使人在行进与使用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城市空间与集体记忆,把城市生活带进建筑.使城市建筑综合体内部充满城市的气氛,拥有城市的活力与生机。在这一设计过程中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1)尺度的把握。在把城市空间形态引入建筑内部时,仔细掌握尺度是重要的。作为城市建筑综合体的室内步行街和中庭,需要同时考虑城市与建筑的双重需求,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对高宽比的要求也更加灵活,往往不拘泥于常规的尺度标志和比例限制。在整体“建筑尺度”把握的基础上,某一部分“城市尺度”的创造可以造成强烈的冲突感,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震撼”效果,使人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城市空间的存在。 (2)对城市环境文脉的延续。对城市语言的再创造不仅局限于可见形态上的延续,对于城市中无形的文化特质也可适时引入,力求反映城市环境的历史、现在和未来,唤起人们对城市的集体记忆。 (3)对城市其他构成元素的引入。城市环境构成元素除了街道、广场还有水体、雕塑、小品、植物等,在建筑内城市空间引入这些元素,可以加强建筑内空间的城市感,创造出与人工化的工作环境绝然不同的公共空间。

3.2追求生态节能

随着近年来资源短缺问题的出现,全球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而高层建筑就环保节能方面来说是很浪费的,随之就出现了生态型“建筑的概念,如生态建筑师诺曼・福斯特设计的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总部大厦在强调象征意义和功能的同时,就引入生态的概念,是世界上第一座”生态型“超高层建筑。其建筑平面呈三角形,宛如三叶花瓣夹着一支花茎:花瓣部分是办公空间,花茎部分为中空大厅。中空大厅起自然通风作用,同时还为建筑内部创造了丰富的景观。而气候设计大师杨经文设计的马来西亚吉隆坡梅纳拉大厦则体现了利用空中开放空间连通建筑内外,贯彻”生物气候大楼“思想,引入了大量的植物,立面上螺旋上升的垂直绿化和底部斜坡的绿化都有助于调节气候,尽可能地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较好地完成了室内外空间的过渡与衔接,同时对形成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也是一种深化。可以看出目前高层建筑设计的一个新要求就是要实现”生态节能型“。

3.3避免高层建筑密集

高层建筑的密集虽然对于城市办公等条件方便有利,却给城市空间带来很多压力,造成城市空间和城市交通的拥挤,甚至是一些史料不及的污染和危害,比如一些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的大面积使用造成以前未出现过的光污染;还有就是形成高压风带和风口,这些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在规划设计中要对区域内的高层建筑密度进行限制,避免高层建筑的集中分布。

结束语

在这个城市人口快速膨胀和“地王”频出的时代,高层建筑在节约城市土地等方面的优点已经得到普遍的认。高层建筑已走过百年历史,其形式和风格也在不断的向着宜居和舒适的方向发展变化着,我国的高层建筑虽然相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像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高层建筑可以说代表了中国高层建筑的发展史,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也正在不断的完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峻.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中化建设,2008,(12).

高层建筑发展史篇5

[pick to]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technology, high-rise building modelling and forms tend diversification, but then brings the drawbacks have also more and more expression comes out, high-rise buildings and urban landscapes in become incorporated into the city how 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 design, become a important task facing. This paper mainly analyses the impact of urban high-rise buildings and how to do the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 make its better integrated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 etc.

[关键词] 建筑设计;高层;城市环境

前言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高层建筑往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象征性,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经济水平和发展程度,越来越多的具有特色的高层建筑成为了一个城市的坐标。随着高层建筑技术的发展,高层建筑造型和表现形式趋于多样化,但随之所带来的弊端也越来越多的表现出来,高层建筑在成为城市风景的同时如何融入到整个城市建筑设计中成为高层建筑设计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1.高层建筑的发展

目前世界上对高层建筑并没有统一严格的定义标准,在美国,24.6m或7层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日本,31m或8层及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英国,把等于或大于24.3m的建筑视为高层建筑。中国自2005年起规定超过10层的住宅建筑和超过24米高的其他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形式在古代就已经有了,早在公元前6世纪新巴比伦王国就曾建造了现在号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空中花园据说采用立体造园手法,将花园放在四层平台之上,由沥青及砖块建成,平台由25米高的柱子支撑,由于花园比宫墙还要高,给人感觉像是整个御花园悬挂在空中,因此被称为“空中花园”,又叫“悬苑”。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钢铁、电梯的出现以及后来钢筋混凝土的应用,为高层建筑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高层建筑也成为城市空间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其中以美国的高层建筑发展最为活跃。如1883年在芝加哥建起第一幢高11层的保险公司大楼被公认为是世界第一摩天建筑;1931年在纽约建成高102层的帝国大厦,而纽约的曼哈顿区更是高楼云集。近年来我国的高层建筑也发展迅速,逐渐成为城市建筑的主体。

2.高层建筑对城市的影响

毋庸置疑的,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城市的既定景观,一幢高层可以是一个城市的特写,例如说到世界贸易中心,人们就会很自然的想到美国纽约;说到阿联酋大厦,就会联想到迪拜,而佩重纳斯大厦也已经成为吉隆坡的地标性建筑。高层建筑已变成城市的本体部分,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及物质环境的影响也正变得日益明显。高层建筑对其所在的城市街区具有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它的规模和人口数量会影响整个城市的布局。我们可以将这些归于高层建筑的环境关系,它必须成为在一定位置上的有效的城市设计方面的主题。在这个层面上,高层建筑的发展可以由规划者通过地方规划来加以控制。一座高层建筑必须首先与城市达成的协议,就是那里的现状,例如:它如何决定体量的问题,以及新的塔楼以何种尺度才能为整体联系于城市的形象、城市的街区和周围的建筑,最重要,它必须决定如何适应于街道的边沿、周围的人行道尺度、现有的土地利用以及它所在街区的特点。

(2)高层建筑对城市已有的周围环境及尺度影响甚大。不论是独立的或是混入在城市环境里,建筑物的体量越大,影响也就越大。不断增大尺度的高层建筑的空前激增已引起环境条件不断的恶化,因而变成城市生活质量的祸害。高层建筑插入到城市环境中,这些大都市里深谷剥夺了城市居民的光线、日照、和自然通风,对城市街区及其周围小气候环境的造成很大影响。诸如在阳光照到街面上的主要几个小时以内,高层建筑可能投下的阴影。这些阴影可能极大地改变着该区域的性质,影响着小气候以及遮断视景。还有这些大型建筑项目的能耗过大,如空调、取暖和照明等需要较大的能量供应,从而产生大量的热量,改变了城市原有的热平衡关系,加剧了城市的热岛现象,恶化了市民的生存环境。

(3)高层建筑的发展也能影响到现有城市的历史遗产。发展必须保证将不会危及地方的环境品质、原有的街道生活模式和亚文化群、原有的市景和风景。如果城市的传统结构就是由一群低层店铺组成,并成为城市个性特色的话,那么新的高层建筑体量就应该与原有建筑的尺度相调和,并考虑将其保留、维护和改造利用等问题。历史风貌保护区和文物单位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见证,城市的建设要沿着其历史的脚步进行可持续的发展,离开了历史,那将是一座没有内涵、没有底蕴的城市。

3.高层建筑设计如何与城市融合

3.1建筑综合体空间同构

“同构”的设计,目的是在城市建筑综合体中通过进行城市形态的空间围合与形体构成来组织人的活动路线,或者在其形态上引进城市语言,使人在行进与使用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城市空间与集体记忆,把城市生活带进建筑.使城市建筑综合体内部充满城市的气氛,拥有城市的活力与生机。在这一设计过程中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1)尺度的把握。在把城市空间形态引入建筑内部时,仔细掌握尺度是重要的。作为城市建筑综合体的室内步行街和中庭,需要同时考虑城市与建筑的双重需求,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对高宽比的要求也更加灵活,往往不拘泥于常规的尺度标志和比例限制。在整体“建筑尺度”把握的基础上,某一部分“城市尺度”的创造可以造成强烈的冲突感,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震撼”效果,使人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城市空间的存在。

(2)对城市环境文脉的延续。对城市语言的再创造不仅局限于可见形态上的延续,对于城市中无形的文化特质也可适时引入,力求反映城市环境的历史、现在和未来,唤起人们对城市的集体记忆。

(3)对城市其他构成元素的引入。城市环境构成元素除了街道、广场还有水体、雕塑、小品、植物等,在建筑内城市空间引入这些元素,可以加强建筑内空间的城市感,创造出与人工化的工作环境绝然不同的公共空间。

3.2追求生态节能

随着近年来资源短缺问题的出现,全球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而高层建筑就环保节能方面来说是很浪费的,随之就出现了生态型“建筑的概念,如生态建筑师诺曼•福斯特设计的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总部大厦在强调象征意义和功能的同时,就引入生态的概念,是世界上第一座”生态型“超高层建筑。其建筑平面呈三角形,宛如三叶花瓣夹着一支花茎:花瓣部分是办公空间,花茎部分为中空大厅。中空大厅起自然通风作用,同时还为建筑内部创造了丰富的景观。而气候设计大师杨经文设计的马来西亚吉隆坡梅纳拉大厦则体现了利用空中开放空间连通建筑内外,贯彻”生物气候大楼“思想,引入了大量的植物,立面上螺旋上升的垂直绿化和底部斜坡的绿化都有助于调节气候,尽可能地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较好地完成了室内外空间的过渡与衔接,同时对形成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也是一种深化。可以看出目前高层建筑设计的一个新要求就是要实现”生态节能型“。

3.3避免高层建筑密集

高层建筑的密集虽然对于城市办公等条件方便有利,却给城市空间带来很多压力,造成城市空间和城市交通的拥挤,甚至是一些史料不及的污染和危害,比如一些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的大面积使用造成以前未出现过的光污染;还有就是形成高压风带和风口,这些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在规划设计中要对区域内的高层建筑密度进行限制,避免高层建筑的集中分布。

结束语

高层建筑发展史篇6

1.1充分发挥广场的作用

高层建筑由于其体量的巨大,往往给街道空间一种突然的压迫感,使人感觉好像从一个大空间突然进入一个小空间,这是由于高层建筑的体量所造成的对比.因此凡是处在街道两旁体量巨大的高层建筑在设计时应该对其进行后退处理,并在其退出的用地上设计一广场空间,这个广场空间将起到空间的缓冲作用;而且由于高层建筑的建筑面积远远超出其用地面积,容纳的人员较多,出入口人流密度相对较大,后退出的广场空间也起到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从另外一方面讲,广场空间往往在街道空间以及城市空间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能够给公众留下较深的印象,也往往能成为城市的节点,这就是共享空间的好处.有的建筑大师甚至直接设计成下沉式的广场,如13本建筑大师叽崎新设计的13本筑波中心的下沉式广场,独特的广场空间造型,以人和环境为设计重点,不仅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安静的休闲场所,而且使建筑塔楼的形象特征更加突出..这种下沉式的广场往往更容易给人留下印象,就空间形式而言它是一种非常富有情趣的空间.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广场和建筑应该作为一体来考虑.

1.2高层建筑主体设计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高层建筑往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象征性,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经济水平和发展程度,选择合理的造型就显得尤为重要.高层建筑由于其结构形式的限制以及使用功能的要求,在造型上往往追随于建筑的结构形式,而不能有太多的变化,有的高层建筑甚至直接将结构形式外露不加修饰.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是它的塔楼,塔楼的表现形式对高层建筑的造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今国外和国内的许多高层建筑都有着独特的外形和明显的识别性,对一个城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可以说是高层建筑存在的一个原因.随着近年来资源短缺问题的出现,全球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而高层建筑就环保节能方面来说是很浪费的,随之就出现了“生态型”建筑的概念,如生态建筑师诺曼?福斯特设计的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总部大厦在强调象征意义和功能的同时,就引人生态的概念,是世界上第一座”生态型”超高层建筑.其建筑平面呈三角形,宛如三叶花瓣夹着一支花茎:花瓣部分是办公空间,花茎部分为中空大厅.中空大厅起自然通风作用,同时还为建筑内部创造了丰富的景观.而气候设计大师杨经文设计的马来西亚吉隆坡梅纳拉大厦则体现了利用空中开放空间连通建筑内外,贯彻“生物气候大楼”思想,引入了大量的植物,立面上螺旋上升的垂直绿化和底部斜坡的绿化都有助于调节气候,尽可能地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较好地完成了室内外空间的过渡与衔接.同时对形成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也是一种深化.可以看出目前高层建筑设计的一个新要求就是要实现“生态节能型”.

高层建筑主体的下部分一裙房虽然对整个城市影响较小,但它对于街道的尺度和人情化空间的创造等方面却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筑的裙楼立面设计一般不同于上部立面,需要进行细致的设计,从而使下部空间丰富多彩而不至于感到苍白,并要体现人的尺度,因为裙房部分跟公众视觉接触较密切,对街道空间感影响也较大.而高层建筑的最上部分~屋顶对整个建筑形象起到强化个性的作用,虽然它较少影响到生态环境,但对塑造建筑的标志性、丰富城市天际线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根据建筑的基座、楼身等因素加以塑造.1.3巧妙的运用一些处理手法高层建筑的塔楼部分虽然变化的余地不大,但是底层部分却可以进行一些巧妙的处理来丰富空间形式.一般可以采用底层架空和入口缩进的手法.底层架空的处理手法是现代建筑的特征之一,它可以在高密度的环境中争取到宝贵的用地,把城市的道路、广场和建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通透的、公共的开放空间,给市民以小憩之地;同时还可以改善人流、视觉拥挤的状况,连通几个主要的公共场所,以增加城市空间的层次.高层建筑临近城市道路布置时,人口空间凹人建筑下部可以避免主体的被迫后退(用地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争取基地面积的有效使用,缓解人1:3处各种矛盾冲突;并有可能在建筑的形体设计、空间组织等方面形成新颖的构思,这种人口后退架开的处理不仅空间层次丰富而且给人的印象也深刻.

2规划设计

2.1避免高层建筑密集

高层建筑的密集虽然对于城市办公等条件方便有利,却给城市空间带来很多压力,造成城市空间和城市交通的拥挤,甚至是一些始料不及的污染和危害,比如一些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的大面积使用造成以前未出现过的光污染;还有就是形成高压风带和风1:3,这些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在规划设计中要对区域内的高层建筑密度进行限制,避免高层建筑的集中分布.

2.2高层建筑与城市街道

高层建筑一般分布在城市中商业发达的地段,这些地段的街道本身交通荷载就较大,高层建筑将大大增加这些街道的交通压力,分布在这些街道两侧的高层建筑要尽量控制其层数和高度,同时在规划设计时要对这些街道进行扩展,加大其通行能力.新晨范文网

2.3控制超高层建筑数量

超高层建筑往往以其象征性和代表性而存在,实际上这类建筑既不经济又不合理,一些已建成的超高层建筑投人使用后表明收益并不乐观,可以说仅仅是体现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

3结束语

高层建筑已走过百年历史,从其出现之日起就成为城市的焦点,其形式和风格也不断的发展变化着,我国的高层建筑虽然相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像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高层建筑可以说代表了中国高层建筑的发展史,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也正不断的完善发展.

参考文献

[1]R?里尔.城市空间.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

[2]刘顺校.周湘津,高层建筑设计.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高层建筑发展史篇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建筑业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一定的壮大和发展,大规模、高层技术复杂的土木工程结构也越来越多,新材料、新结构不断出现在施工过程中,其施工技术也相应随之不断发展,建筑业的拓展空间也由此变得越来越广越来越大,工程建设楼层高、数量多、规模大的特色不仅仅促进了我国高层建筑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建设产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目前,高层建筑的施工及其核心技术的要点在施工项目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国际、国内先进技术及先进设备,带动了建筑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机械化施工的进入以及机算机在施工中的应用,尤其重点项目、高层综合楼的施工对组织者的要求提出更高的要求。

2高层建筑施工特点研究

1)高空作业任务重。由于高层建筑物处于自身的高度特点,其垂直运输工作量相对较大。在施工全过程中,这就使得在高空作业中对于建筑材料、制品、以及机具设备和人员的垂直运输工作必须加大专业力度,严格按照安全规章制度认真做好高空安全保护工作和措施,防止物体坠落打击事故。2)高层建筑工程量大而项目广。现阶段,我国高层建筑经过相应统计部门统计得出了具体数字,目前我国高层建筑约为一点五万平方米左右。这在我国高层建筑发展史上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傲人成就。通过具体实践性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高层建筑建设的基本特点,首先来说是涉及到的工程十分巨大;其次是涉及到的建设性工种非常多。相对这些具体内容,我们不难看出来,高层建筑从设计初期就带有相对复杂的现状。特备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真正大型高端复杂高层建筑设计工作,都是在施工状态下同步进行的,这样就直接导致了在时间和工期的面前,很多设计都不是十分完善,需要各个方面组织和协调管理。所以说,我们在实际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时候,要进一步严格按章办事,或者是进一步加强系统性的集中管理工作内容。3)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求严格。高层建筑的设备繁多,高级装修装饰多这些都给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质量和技术要求。高层建筑施工技术需要着重研究解决各种高性能混凝土、建筑制品、结构安装、工业化模板、钢筋连接等,施工技术对于消防、防水、装饰、设备等要求都相对较高,主要以钢筋混凝土和钢材为主要结构材料及相关的施工技术构成,而钢筋混凝土又以现浇为主,消防设施要求高,深基础、阳台、地下室、墙面、厨房、卫生间的防水等等方面都比多层建筑要求高。

3新时期高层建筑施工要点分析

1)“三线”控制系统在高层建筑的应用。对高层建筑来说,由于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经常会发生位移或数据不准却的情况,轴线、标高、垂直度俗称“三线”类似于建筑物的经络,因此,三线的控制是高层建筑的一大难点。a.垂直度的控制利用。为了控制建筑大楼的垂直度,首先应根据大楼柱网布置情况,先将大楼四个边角柱的位置确定。控制垂直度是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基础,也是关键的环节之一。应用激光仪加线锤进行双重较验,控制正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这样更能增添垂直度的准确性,使高层建筑的竖向投测误差能减小到最低限度。b.轴线的控制。在这里,笔者要强调的是,整个高层施工过程当中,轴线传递时隔非常重要的基本环节。在这个具体的环节当中,脚手架和施工层是处于同步进行的环境,如果不能同步进行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基准点无法引测的后果。所以说,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一定要慎重这方面的处理问题。我们建设以一楼层面为基准面,首先要确定的就是在这种结构施工下轴线传递测量的准去性和精准性,在钢板上标出控制轴线或主轴线控制点,最长纵横向预埋多块200*200*8mm钢板,放出各层轴线和细部尺寸线,再用经纬仪及钢卷尺进行轴线校正。2)高层建筑的强度控制。a.配比的选定工程开工前,一般均要按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都要到法定试验机构做级配试验,待级配报告出来后,在实际施工时根据级配做配合比试验并以此执行。b.严格养护制度。高层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但在某些工程上的使用表明泵送混凝土不仅能缩短施工周期,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应该有一个充足的护养计划方案,从一开始到维修保养到最终的结束都应该有专人负责监督。从主观意识的方面充分的做好一定的认识维护工作。3)施工工艺与技术的选用。a.逆向施工概述。通俗来讲逆向施工便是在地下室也要完成支撑机构的浇筑与构造,在建筑物的内部建筑混凝土柱来实现对建筑物的支撑,并且逐层建筑都要有相应的地面支撑。通过和传统的施工相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施工方式比起传统的施工规范是来说有着诸多的优点:一是,用这种施工方法和施工策略进行的内部支撑安置策略可以是的在种种情况下刚度进一步增大,刚度增大之后,必然会是的基坑变形的情况减少。这样就能是的基坑的稳定性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二是,利用这种方法可以系统的应用到多层地下室和高层地下施工中去,通过这种方法来进行操作可以从地上和地下的工程同时开展,这样一来,有助于建筑工期的缩短,在建筑工程中,能够不影响施工质量而提前完成建筑施工是非常难得的。b.滑升模板施工概述。在进行这一施工时,首先,利用液压提升系统,在建筑物的底部,不断的在内部进行混凝土的分层浇筑,沿着结构的周围设置高1米2的滑升模板,同时一步一步的沿着混凝土中事先埋置的支撑杆进行滑升,直到达到相应的高度为止。这种方法不仅仅能够有效的减少施工中模板和支撑材料的使用数量,同时还对模板拆装人工费用的减少有一定优势,从而使得整体施工速度和质量大大提升。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层建筑是符合现代建筑设计发展理念的新时期建筑物,高层建筑强调的是纵向空间的利用,这将为我们节省大量的实际性土地的使用,所以说,这对于现阶段城市化进行不断加快的我们,有着非常巨大的战略意义。现阶段,我国高层建筑施工已然开展了一段历史时期,也取得了一些傲人的成就,但是我们要进一步发现这其中的问题所在。未来,如何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这些问题所在是今后我们所要面对的一大重要课题。

高层建筑发展史篇8

近年来,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但与此同时,所带来的高层建筑火灾也越来越多,群伤群死事故很容易发生。高层建筑火灾的发生不仅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产生威胁,同时也影响了社会的发展。高层建筑是现代化发展的一大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在高层防火设计方面还有些不足,本文对其进行了完善。

1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1.1 火灾蔓延途径多,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和危害性大

在高层建筑结构中,其建筑内部的电梯井、电缆井、管道井、排风道以及楼梯间之类的通道较多,一旦发生火灾就极为容易出现烟囱效应,从而成为火势蔓延的途径。而且高层建筑由于楼层较高,受风力的影响也较大,在风力的影响下其火势扩散的速度也快。同时由于高层建筑中的自动化电气化之类的电气设备较多,增加了由于短路而发生火灾的可能性;此外,由于目前建筑中大量可燃性装修材料的使用,会在火灾发生助长火势,同时还会排出大量的对人体有害甚至是有毒气体,从而提高了火灾的危害性。

1.2 人员多而密集,安全疏散困难

由于高层建筑中的楼层较多,其建筑面积也大,在建筑内所容纳的人员必然也多,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由于电梯必然会停止使用,所有人都必须是依靠楼梯来疏散,但是楼梯的空间拥挤狭小,再加上人数多,发生火灾又比较慌乱,必然会有拥堵和踩踏情况的出现,同时来不及疏散的人员的生命安全就更难以得到保证了。

1.3 高层建筑火灾救援难度大

由于高层建筑自身高度,现在很多消防设备都无法满足消防灭火的需要,消防梯还有高压水龙头在高层建筑上往往无法发挥作用,这就给消防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2高层建筑防火设计

2.1 安全疏散设施的设置

在高层建筑中的防火设计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安全疏散设施的设置。安全疏散设施包括安全出口、疏散楼梯、消防电梯以及疏散走道等,当建筑物内发生火灾是,实现对人群的安全疏散主要就是依靠这些安全疏散设施,同时这些设施也是火灾发生时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对于该设施的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1)安全出口的设置。首先,在安全出口的设置上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具体就是“双项疏散”的原则,即在在建筑物内常驻人员地点一定要保持两个方向疏散路线,不能仅设置一条路线,从而提高疏散的效率;其次是在安全出口的设置数量上,要从建筑的安全性以及经济角度两个方面出发,并不是的越多越好,一般在每个防火分区会设置两个安全出口,即保证安全性,又比较经济合理。

(2)疏散楼梯。高层建筑中的疏散楼梯主要包括的有防烟楼梯、封闭楼梯和室外疏散楼梯三种。首先,防烟楼梯一般适用于建筑高度超过32m,并且每个楼层的人数基本都超过十人的高层厂房、一类高层建筑和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以及十一层以上的通廊式住宅;而封闭式楼梯间主要适用于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高层住宅、设置有空调系统的多层旅馆、医院以及疗养院的病房楼、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以及高层厂房、以及层数超过五层的公共建筑;而室外的疏散楼梯则可以适用于所有的高层建筑。

(3)消防电梯的设置。消防楼梯最为关键的作用就是要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候,便于消防队员迅速到达建筑物起火的部位,从而做到对火灾的扑灭和对受困遇难人员的救援。如果在消防过程中仅仅依靠消防梯,会对消防队员的体力消耗较大,相应的也会影响到灭火的效率,同时也会受到疏散人群的影响。因此在建筑物内设计消防电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消防电梯主要设置在以下几类高层建筑物当中:一类公共建筑、建筑高度高出32m的二类公共建筑建筑、高度超过32m的高层厂房、十二层以上的通廊式住宅和单元式住宅、以及塔式住宅。

(4)疏散走道。所谓疏散走道,就是指从建筑物的着火地点到安全出口的这段通道,一般都是指建筑物内的过道或者走廊。从建筑防火的这个角度上来说,对于疏散走道在建筑设计上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在疏散走道的吊顶装修上,必须要保证其材料的耐火极限不能少于0.25个小时;为了保证疏散人群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抵达安全出口,其疏散走道的距离不能太长,同时在疏散走道内应该设置相关的防烟排烟措施;应该尽可能的减少疏散走道的转折,要保证明亮宽敞,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从而保证良好疏散;疏散走道中的门必须具有良好的防火性,门两侧的一定范围内也不能设置台阶和门槛,防止人员在疏散拥挤的过程中出现跌倒现象。

2.2 高层建筑的防排烟系统设计

防排烟系统也是建筑被动防火措施的一项重要技术,当火灾发展蔓延后,由于火灾烟气具有遮光性、毒性和恐怖性等特点,因此防排烟系统对于保证人员安全疏散具有重要意义。防排烟系统主要包括防烟设施和排烟设施。我国《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中规定: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下列部位应设排烟设施:(1)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2)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3)高层建筑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另外,由于高层建筑中烟气具有极易通过烟囱效应进行传播,因此管道上的各类防火阀对于高层建筑的防排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3 报警系统设计

由于高层建筑外部救援能力有限、内部人员疏散困难,因此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实现火灾的早期发现,从而能够及早的控制火灾发展,并为人员疏散提供足够的时间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火灾自动报警设备发展日新月异,传统的感烟、感温等探测器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一些特殊高层建筑的防火要求,因此一些新型火灾探测技术应运而生,如光声火灾探测技术、燃烧音火灾探测技术、微波火灾探测技术、图像火灾探测技术和无线火灾探测技术等。其中图像火灾探测技术是火灾探测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飞跃。

总而言之,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是不容乐观的,本文从分析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出发,注重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从而杜绝火灾隐患。

参考文献

[1] 杨亮.高层建筑防火技术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9).

[2] 马伟锋.现阶段高层建筑防火技术的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

[3] 陈家强.高层建筑火灾与应对措施[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

高层建筑发展史范文

高层建筑发展史篇1关键词:高层建筑、发展史、特点、特色、城市发展中图分类号: TU9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世界高层建筑的由来公元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