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火灾案例范文
高层建筑火灾案例篇1
【关键词】高层建筑;防火;问题分析;对策
高层建筑,作为人类文明和科学进步的产物在现在生活中占据醒目地位。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土地资源相对日益缺,特别是人口日渐密集,造成城市生活空间、工作空间不断缩小,结构复杂的高层民用、商业建筑大量涌现,高层建筑已成为城市建筑主要选择。然而,高层建筑火灾发生概率也在不断增大,尤其是近几年来,高层建筑火灾频发,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深入研究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和危害,分析高层建筑的特点及火灾成因,提出高层建筑火灾预防策略,探索符合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控制措施,对于避免火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1、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问题分析
1.1 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分析
高层建筑的特点决定了火灾发生的性质与一般火灾不同,高层建筑火灾往往容易造成重大损失和伤亡事故,这已经被无数火灾案例所证实;高层建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火灾发生后其性质与一般火灾不同,具有以下特点:
(一)火势蔓延快,难以控制。高层建筑的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等竖向开口部位,若无有效的防火分隔设施,发生火灾时,在“烟筒效应”作用下,一座百余米高的大楼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即可被熊熊大火吞没。试验证明,一座高100 m 的高层建筑,在25~33s 内,烟气即能顺着垂直通道从低层扩散到顶层,与此同时,火热也将很快蔓延扩展,许多高层建筑火灾都证明了这一点。北京央视北配楼大火的惨痛教训,就暴露出了高层建筑装修施工中火灾隐患的共性。
(二)疏散困难,易造成重大伤亡事故。高层建筑的特点:一是层数多,垂直距离远,需要较长的疏散时间;二是人员比较集中,疏散时容易出现拥挤情况:三是发生火灾时的烟气和火势竖向蔓延快,给安全疏散带来困难。火灾发生时,高层建筑的安全疏散完全依靠楼梯,如果楼梯间不能有效地防止烟火入侵,烟气短时间内就会充满楼梯间,从而会严重阻碍人们的安全疏散,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
(三)发生火灾概率大,危险程度高。高层建筑内部往往功能复杂、设备繁多、用电量大、存放大量的可燃物,如果管理不善很容易引发火灾。发生火灾时建筑物内自动消防设施如不能正常启动,火灾演变成重特大火灾事故的概率会成倍增长。且室内装修材料含高分子化合物多,引燃后不易扑救,燃烧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四)消防设施不够完备,扑救困难。因建筑层较多,消防车灭火设备往往达不到高层建筑着火层,扑救高层建筑火灾主要立足于室内消防给水设施,但由于室内给水管路复杂,室内供水远远满足不了扑救火灾的需要,常常给扑救工作带来不少困难。
1.2 高层建筑火灾蔓延途径分析。
高层建筑内某一房间发生火灾,当发展到轰燃之后,火势猛烈,势必会突破该房间的限制,向其它空间蔓延。
(一)水平方向蔓延。对于主体为耐火结构的建筑来说,造成水平蔓延的主要原因,一是建筑物内未设水平防火分区,没有防火墙及相应的防火门等形成控制火灾的区域空间。二是建筑内各类孔洞处理不完善。因防火门、防火卷帘配置不到位及因隔墙留有孔洞或连通空间,造成火灾蔓延扩大引起重大人员伤亡的案例更是举不胜数。三是通过可燃的隔墙、吊顶、地毯等蔓延火灾。
(二)垂直方向蔓延。高层建筑设有大量的楼梯间、竖井,这些开口部位往往贯穿整个建筑,若未作周密完善的防火保护,一旦发生火灾,就可以蔓延到建筑的任意一层。1979年9月12日西班牙的罗那阿罗肯旅馆火灾,因封闭楼梯间采用了普通木质门,且不能自行关闭,烟火通过未关闭的楼梯间迅速从底层蔓延到了顶层,造成85人死亡,经济损失惨重。
2、高层建筑防火安全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国内外高层建筑火灾频发,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较多。由于建设、施工单位消防安全意识不够,随意降低消防技术标准,使建筑建成时便存在大量的不易整改的刚性火灾隐患。再加上后期缺乏管理,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不到位,业主消防素质不高,这些因素滋生了大量屡禁不止的弹性火灾隐患。
(一)消防工程质量难以保证。从目前情况看,由于绝大部分设计、施工人员相对缺乏消防工程专业技术知识,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国家高层建筑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了解不够、掌握不深、理解不透等现象,在设计、施工过程中,过于注重美观、功能和经济效益,擅自降低标准或未按规范要求设计、施工;二是部分单位和个人挂靠有资质的单位承揽工程,造成消防工程施工质量偏低;三是招标过程中,施工单位为节约成本,恶意压价竞争,以致出现降低施工质量,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问题;四是施工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动性大、技术工人跳槽频繁,施工质量无法保证。
(二)建筑消防设计先天不足。《高规》的出台,为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提供了规范保证,但之前一批老式的高层建筑在消防设施设计上已经存在先天缺陷。受建筑性质和建筑结构的限制,业主在适应经营活动变化需要而进行改建、扩建或内部装修时,某些消防设计、设施始终达不到新规范的要求。目前“三边工程”(边设计、边施工、边审核)大量存在,建设单位为节省工程投资,尽快见效益,边设计边施工,审核未通过,工程已建了一半,建筑工程消防安全隐患突出,导致许多单位投入使用多年但至今尚未通过消防验收。
高层建筑火灾案例篇2
【关键词】高层建筑火灾;人员疏散;安全通道
前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土地资源的紧缺,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多功能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矗立于现代都市之中,这对改善城市景观和人民居住条件、提高土地领用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而高层建筑本身具有层数多,体积大,人员集中人员疏散困难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如果不能迅速有效地使人员进入安全区域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了解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掌握火灾时安全疏散的方法对减少火灾中人员伤亡尤为重要。
1.我国历史上发生的典型高层建筑火灾
尽管我国在近几年才出现比较多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但高层建筑火灾对我国而言并不陌生。如1985年4月19日,哈尔滨天鹅饭店第十一层楼发生火灾,造成6间客房烧毁,死伤17人,经济损失超过25万余元的惨痛教训;再如1990年1月10日,新疆奎屯市商贸大厦发生火灾,全楼的百货商品顷刻间化为灰烬,经济损失达700万元;1991年5月28日,大连饭店因其走廊天棚的泡沫板被灯泡表面烤着起火,烧死5人,烧伤19人,过火面积近2200平方米,经济损失62万余元;再有就是去年央视新址发生的火灾,我想每个人对当时的情景都历历在目。综合历年来发生的火灾,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保证人员得到及时疏散成为难点问题。
2.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
我国一般把10层以上或24米以上的建筑称为高层建筑,把40层以上或100米以上的建筑称为超高层建筑。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高,体积大,人员集中,其火灾危险性比普通建筑大得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2.1火势蔓延快,烟囱效应明显
高层建筑内部大多设有多而长的竖井,如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风道、电缆井等竖向井道,如果防火分隔处理不好,一旦发生火灾,这些竖直通道好像一座座烟囱,使烟火很快由建筑物下层蔓延到上层,成为火势迅速蔓延的重要途径。据测定,在竖井中由于烟囱效应,烟气在其中的蔓延速度可达3―4m/s,这样算来,一座100 m高的高层建筑,在无阻挡的情况下,半分钟左右,烟气就能顺竖向管井扩散到顶层。
2.2助长火势蔓延的因素较多
对于高层建筑,风对其的影响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因为风速是随着建筑物的高度增加而响应加大的。据测定,在建筑物10 m高的风速为5m/s时,在30 m高处的风速为8.7 m/s,在90 m高处的风速为15 m/s。由于随着层数的增加风速增大,势必会加速火势的蔓延,另外火灾时顺逆风不同也会对火势发展及烟气蔓延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2.3人员相对集中且疏散困难
由高层建筑的特点我们可以得知:一是高层建筑层数较多,垂直距离较长,势必造成疏散到安全场所的时间长;二是高层建筑层数多,建筑物内所容纳的人数多,相对而言疏散更加困难;三是由于烟囱效应的影响,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烟气很快会蔓延到楼顶,给人员疏散带来很大不便;四是发生火灾时,建筑物内的人员向外逃生,而消防人员需进入楼内进行灭火救援,双方互相影响也会给疏散带来一定的困难。综上所述,这些都是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的不利因素。
2.4火灾扑救难度大
高层建筑高达几十米,有的甚至高达百米,因此高层建筑的上层如若发生火灾,以目前普及的灭火技术装备很难达到,例如一般云梯消防车只能达到30―50 m,在现阶段发生火灾时从室外进行扑救是相当困难的,一般立足于室内消防设施。另外在扑救高层建筑火灾时还应考虑到火场指挥员实际只会经验;当火场规模较大时的火场供水问题;消防人员长时间攀登高层建筑,人员的体力问题;烟雾蔓延给施救人员带来的不便等问题,以上这些问题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火灾的扑救和人员的疏散。
3.人在火灾中的行为
经过笔者多年的火场指挥经验并查阅相关资料,认为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条件下,受困人员主要有以下几种行为值得关注:
3.1向地行
人们总是有一种特定的认识,认为只有大地才是安全的,因此不管是发生地震还是火灾总是习惯性的往地面的方向跑,而当出口无法通行时,最极端的行为就是跳楼。
3.2归巢行
所谓归巢,就是指人类在发生火灾时,本能的顺原路返回的本领。例如在旅馆或剧场发生火灾时,一般旅客和观众习惯于从原进口逃生,很少寻找其他出口或楼梯疏散。
3.3从众行
在灾害事故或火灾现场,人们往往有种从众心理,片面的认为大多数人逃生的方向是安全的方向,即使自己知道另外的安全出口,也会对自己有种不信任感。特别是在火灾现场,不知所措的程度增加,导致人们可能失去自己的判断,盲目中产生随大流意识。
3.4趋光性
当人员在发生火灾时被困在高层建筑中,周围的环境往往是漆黑一片且伴有浓烟,此时人们会把意思的光亮作为疏散的目标,这种现象称为趋光性。
3.5恐惧型(退避性)
出于在火场的恐惧心理,人们遇到烟、火时,即使面前就是安全出口,第一选择往往是向相反的方向跑,选择退避。
4.高层建筑火灾人员疏散对策
对于高层建筑,要想在起火后的短时间内将人员快速的疏散到安全地带是相当困难的,结合以上所谈到的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高层建筑火灾人员疏散的对策。
4.1发生火灾前
经过总结以往的火灾事故案例,发现很多情况下,有些人员的伤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特别是在平时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很重要。
4.1.1合理的制定应急疏散的预案
高层建筑由于其空间大,往往是集多功能全于一身,大多覆盖了生产、经营、生活、商业等多个领域,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高层建筑和内部不同的使用功能要分门别类的制定不同的应急疏散预案,特别是要合理的考虑疏散时间制定合理的疏散路线。并要定期开展灭火疏散演练,确保一旦出现火灾,能够沉着应对、处置的得当。
4.1.2定期开展火灾疏散培训
火灾疏散预案制定的再合理、再科学,在发生火灾时如果没有得到合理的运用也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功效,因此我们要定期的开展高层建筑火灾疏散演练,使人员熟悉场所的内部情况,确保在发生火灾时保持冷静,以此来增强被困人员的疏散逃生和应急灭火能力。
4.1.3提高全民安全防范意识
我国公民在很大程度上很少考虑自身的安全问题,很少留心身边的环境、道路、安全标志等情况。一旦发生火灾或紧急情况时,往往乱成一团,不能自救。因此加强安全教育,提高防火抗灾意识,增强自救能力,应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警觉。同时,也应引起我们消防人员及教育、劳动部门的重视,加强对公民的安全意识教育,使大家能够掌握自救方法和采取措施,即使出现意外情况也能从容处置。
4.2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措施
大量的火灾案例告诉我们,在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科学、有效的处置对策对于控制火势、降低伤亡极其重要。下面我们就火灾发生后的安全疏散对策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4.2.1明确被困人员位置是前提
在发生火灾、消防第一出动力量赶到事故现场后,首要任务就是进行火情侦查,明确被困人员的位置,这对于采取下一步的行动很重要,也是设置阵地的必要依据。另外值得探讨的是,被困人员自己也要尽可能的配合消防人员的工作,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呼救,使救援人员及时的了解被困人员的位置、数量等情况。
4.2.2确保疏散通道的畅通是条件
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高层建筑内人员比较集中,因此在发生火灾后能否保持疏散通道的畅通对于安全疏散转移内部人员十分重要,也是摆在我们一线消防官兵面前的一道难题。在一般情况下,发生火灾时,普通的电梯都已被断电,禁止使用,而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配备消防专用电梯且在火场条件下完整好用的很少,所以疏散人员主要还是要依靠普通楼梯,这就要求我们消防部队到达现场后,要迅速采取各种手段强行上楼,阻止火势向楼梯方向蔓延;对于楼梯部位已经发生起火的情况,要全力扑救。而此时我们所能采取的手段无非是利用墙壁消火栓出枪或垂直铺设水袋供水。
4.2.3 保障供水是基础
高层建筑一般高达几十米,甚至上百米,而且高层建筑火灾在烟囱效应的作用下,火灾蔓延速度极快,当第一出动力量按一般规模火灾考虑时,如若形成大面积火灾时其消防用水量明显不足,这就要求我们消防部门一定要加强第一出动力量,利用消防车向高层持续的、不间断的供水,以确保深入内部的灭火、疏散力量的用水得到足量、足压的保证,使火灾蔓延趋势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控制,保障疏散通道的畅通。
4.2.4火灾应急照明是辅助
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常会因电气线路受损或人为原因造成内部停电,使得内部被困人员处在黑暗之中。实践证明,发生火灾时,若人员在黑暗中被困,且不知自己身在何处,此时被困人员的情绪是最紧张的,分析判断能力也大大下降,在逃亡过程中,一旦走错了方向,等待他的只有死亡。因此,消防力量到达现场后,应尽快利用移动照明设备实施照明,并尽可能的深入到高层建筑物内部,同时利用各种手段给被困人员暗示,让其等待、配合救援。
4.2.5控制火灾蔓延是关键
高层建筑火灾蔓延的主要方向是上层,因此一旦发生火灾,采取各种手段,强行上楼切断火势蔓延路线,防止烟火向上层扩散对于在最短的时间内扑灭火灾、疏散人员非常重要。笔者通过多年的灭火救援实践,总结出来的堵截对策主要有三:
一是外部控制。合理设置水枪、水炮,以强大的射流扫射窗口翻卷的火苗。实践证明,一支水枪控制4个窗口,就能有效的阻止火势从外部窗口向上蔓延。二是内部堵截。这要对火灾发展趋势作出正确判断后,抢先在着火层的上部部署兵力,采取防御性堵截,即组织力量强行深人内部,在内楼梯、管道井、电梯口等关键部位设置水枪,封堵火势。三是在着火层下层的内部通道部署力量防止向下蔓延。实践证明,火势向下蔓延的速度慢、可能性小,但火场情况千变万化,适当部署力量,防止向下层蔓延也是不可忽视的。
4.2.6最终救人是目的
综上所述,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很多有关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进行疏散人员的条件,但这并不是说做到了这些就一定会将内部的被困人员安全的疏散出来,还要靠现场指挥员果断、冷静的指挥,特别是消防人员要注意被困人员在火场条件下各种行为,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很重要,尤其是提前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避免盲目的从众、归巢行为的出现,对于安全疏散、减少伤亡极其重要。
5.结束语
高层建筑火灾案例篇3
[关键词]高层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
中图分陈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4-0235-01
我国的外墙外保温技术从最近十几年之内才进入研究的正轨,在各种规范和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的外墙外保温技术已经从完全由国外转变成为了半自助开发的状态,外墙外保温研究工作可以说喜忧参半。由于我国这项技术的发展时间比较短,所以理论知识等方面还比较匮乏,目前研究工作是以小型科研为主要研究模式,对于防火问题的认识还不够全面。
一、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特征
1.1 火势蔓延迅速
高层建筑因为竖向的井道比较多,所以如果不进行良好的防火隔断,就很容易成为一个巨大的烟囱,各种井道会成为火灾蔓延的重要途径。经不完全测定,当火灾发生到最严重阶段,各个井道中的烟气蔓延速度最高可以达到每秒三到四米。
1.2 高层建筑中人员疏散难度较大
高层建筑的高差较大,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使用上,已经将使用率做到了最大化。但是正是因为这样的高度和人口密集度,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的疏散就成为了非常大的问题。在火灾发生时,人们的心理很容易造成恐慌,这样的状况会对人员的疏散工作带来更大的压力和困难。数千人的有序疏散工作也需要数十分钟才能完成,一旦发生拥挤和混乱,则会耽误更多的时间。
1.3 高层起火救援难度较大
高层建筑由于自身的高度较大,所以一旦发生火灾,逃生和救援也会带来非常大的困难。我国的部分城市已经引进了云梯消防车,但是绝大多数的城市还没有这个条件,就算引进了云梯救援车,18层以上的人员救援难度依旧不小,所以主要还是需要靠自救来解决。
从一些国内外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当高层建筑物自身起火的时候,由于建筑内部电梯井、通风井等各种井道的存在,会加速火灾的蔓延速度。火灾燃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影响人员的逃生和生命安全,因此如何控制火势的蔓延是火灾发生后,避免造成更大损失的研究重点。
二、我国外墙外保温防火材料的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情况简介
很多专家认为,外墙保温系统的质量和安全是防火工作的关键,外墙保温的防火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世界的各个国家,针对外墙保温防火都有不同的规定,德国规定高差超过22米的建筑不可使用可燃的有机保温材料,一般低于22米的建筑使用聚苯板,超过22米的建筑就需要采用岩棉外保温技术。[1]在门窗洞口负筋需要制作阻燃的隔离带,宽度最小需要向外延伸300毫米,这样的规定可以有效的避免火灾从窗口位置引燃外墙保温材料。
2.2 国内研究情况简介
目前我国对外墙外保温材料的防火性能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材料自身的防火性能评定标准也比较少。我国不同于国外的其他国家,我国建筑物内部人员密集程度以及建筑物的施工密度均比外国要大得多,高层建筑在普通建筑物中的比例越来越大,所以火灾一旦发生救援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建筑物的综合防火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外墙保温技术也属于其中的一部分。
在很多发达国家对保温材料的防火性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但是我国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很多生产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对于可能造成火灾隐患的材料问题视而不见,加大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有时超过150米的超高层建筑依然在使用有机可燃材料,这些状况都需要引起相关重视。
在我国外墙保温使用有机保温材料薄抹灰,网格布粘贴面砖的施工方法比较常见,这种施工方式在火灾发生初期会因为涂料饰面系统的实际情况而得到一定的加强,但是一旦发生持续性火灾,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以及产生的明火就会给人们的身体带来巨大损伤,有机外保温材料受热以后容易产生热熔缩变形,外墙的网格布在燃烧过程中不断升温,会发生折断,外墙掉落会对人员的逃生造成非常大的困难,对于救援人员来说也是潜在的危险。[2]
三、外墙外保温技术研究中的研究重点
3.1 外保温系统关系着人们的人身安全
因为对防火不重视而造成火灾的案例有很多,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也给我们带来惨痛的教训。从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外墙外保温存在火灾隐患已经造成了严重后果,如何提高外保温的防火工作已经成为关系到民生安全的重要问题。
3.2 我国应当有更加严格的防火规范要求
目前,我国使用的外墙外保温系统大约有百分之八十都是有机可燃材料,我国的低层建筑较少,很多城市都是以高层或者超高层的建设为主要趋势,所以影响力和力度都比较大。在我国沿海的经济发达城市,人口的数量较多、人员较为密集、建筑密度大都是火灾发生后,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因素。在这种社会形势下,安全防火,防止火灾蔓延就显得尤为重要。无论为从外引进还是自主开发,都离不开我国的建筑特点,按照这些要求来制定防火规范,才能满足安全性的要求。[3]
3.3 加快技术研究
我国在外墙外保温耐火材料的研究方面起步比较落后,和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虽然外墙外保温的防火已经引起了建筑设计和施工人员的注意,但是因为基础知识较为匮乏,所以还缺乏基础知识的支持。一些相关规范仅仅提到外保温材料的防火性能,但是对于防火的详细要求却没有规定,各种规范依旧在不断的修订当中。
3.4 外墙外保温防火未来的研究方向
从我们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高层建筑外墙外保温的防火技术研究应当主要从以下两个方向进行延伸。
首先,通过对国外先进防火技术的研究,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相关规范和标准,自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4]针对目前外保温的防火性能比较差的问题,我们应当采取解决办法从根本来解决这一问题,选取多种材料和方案,给以后的防火施工带来更多的选择。
通过对各种材料的研究,组成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防火方式,通过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试验研究,对防火等级和防火性能应当采取更加严格准确的评定方式,制定具有强制力的规范。[5]在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中,外墙外保温的防火材料的性能应当更高,规范建筑施工以及材料市场,减少火灾发生的隐患。避免火灾发生时外墙的燃烧,加速外部火势的蔓延,给外部救援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
总结:建筑防火是关系到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问题,只要发生火灾,就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人员的伤亡。外墙外保温技术虽然只是防火工作的一个方面,但是却不可忽视,如何提高自身的防火安全意识,选取适合高层建筑的耐火外墙外保温材料是我们今后一段时间的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 史健勇,刘湃,许清风. 高层住宅外保温层火灾特性及防火策略[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3(11)
[2] 朱春玲. 外墙外保温系统防火标准对比研究[J].?建筑科学.?2012(12)
[3] 宋波,张思思,王新民. 中外建筑外墙保温标准比对研究[J].?建筑节能.2012(09)
[4] 朱春玲. 外保温系统火灾场景及防火试验方法[J].?建筑科学.?2012(08)
高层建筑火灾案例篇4
1.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分析
从以往火灾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往往造成严重的伤亡事故和经济损失,如1974年巴西胜保罗25层的“焦玛”大楼火灾,烧死227人,烧伤300人;1980年美国27层的米高梅饭店火灾,烧死84人,烧伤679人;1985年我国天鹅宾馆火灾造成10人死亡。可见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是极大的。
1.1可燃物较多,火势蔓延较为迅速
在高层建筑的楼梯间、电梯间、管道井、风道、电缆井、排风道等竖向井道部位,如果防火分隔或防火处理不好,一旦发生火灾就好像一座座高耸的烟囱,成为火势迅速蔓延的途径。高级旅馆、图书馆、档案楼、科研楼、办公楼等高层建筑,一般室内装修家具等可燃物较多,一旦起火,发烟量大,燃烧猛烈,火灾容易蔓延。据测定,在火灾初起阶段,因空气对流在水平方向造成的烟气扩散速度为0.3m/s;在燃烧猛烈阶段,由于高温状态下的热对流而造成的水平方向烟气扩散速度为0.5~0.8m/s,烟气沿楼梯间或竖向管井扩散速度为3~4m/s。如一座高100m的高层建筑,在无阻挡的情况下,烟气能在半分钟内达到顶层。日本在一个医院里做过燃烧试验,证明在几分钟内就能把每层3500m2的二十三层大楼都充满烟气。
建筑物越高,风速越大。风速增大,火势的蔓延扩大速度也相应增加。据测定:距地面高度10m处风速为5m/s;30m处风速为8.7m/s;60m处风速为12.3m/s;90m处风速为15m/s。
1.2建筑高度较高,平面结构复杂,安全疏散困难
高层建筑的特点,一是层数多,垂直疏散距离长,疏散到地面需要较长的时间;二是人员集中,疏散时容易出现拥挤情况;三是发生火灾时烟气和火势向上蔓延快、且易窜入楼梯间,而火灾发生时人们大量涌向楼梯,增加了疏散难度(平时使用的普通电梯,在火灾时必须切断电源,停止使用,因此,高层建筑的安全疏散主要靠楼梯)。火灾案例分析表明,被烟薰死的(包括被烟薰倒后烧死的),占火灾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
1.3火灾扑救难度较大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消防队员使用的灭火救护设施往往不易达到建筑高度,因此,扑救高层建筑火灾主要立足于室内消防给水设施。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扑救的难度很大。火灾现场热辐射强、烟雾浓、火势向上蔓延的速度快和途径多,消防队员难以堵截;当火势扩大,形成大面积火灾时,室内消防水量显然不足,需要利用消防车从室外进行补给,但消防水带耐压能力常常不能适应需要。此外,建筑物如果没有安装消防电梯,消防队员则需要“全副武装”的通过楼梯冲上高层,不仅体力消耗大、速度慢,还会与向下疏散的人流发生对撞而延误时间,不能及时到达着火层进行扑救,消防器材也不能随时得到补充,均将严重影响扑救。
1.4发生火灾概率较大
高层建筑内部功能一般较为复杂,用电设备繁多,存在多种着火源和大量可燃物,如管理不善,很容易发生火灾。特别是一些建筑面积较大、层数较多的高层公共建筑,情况就更为复杂,存在大量的火险隐患,一旦发生火灾,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2.高层建筑防火安全对策
我国消防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只要我们能够充分认识高层建筑防火安全的重要性,从设计、施工、使用管理、维修等方面认真贯彻消防工作方针,坚持从严管理、防患未然、立足自救的原则,积极采取必要的有效措施,防止火灾发生和发生火灾后尽量减少损失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2.1严把消防设计关
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结合建筑的各种功能要求,认真考虑防火安全,做好防火设计。设计人员应严格按照GB50045~1995(2005年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进行防火设计。设计单位的各级负责人应对工程的防火设计负责,凡不符合设计防火规范的工程设计,不得上报审批或交付使用。
在进行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几方面:①总体布局要保证畅通安全;②合理划分防火分区;③安全疏散路线要简明直接;④尽量做到建筑物内部装修、隔断、家具、陈设的不燃化或难燃化,控制可燃物的存放数量,以减少火灾的发生和降低蔓延速度;⑤构造设计要使建筑物的基本构件(墙、柱、梁、楼板、防火门等)具有足够的耐火极限,以保证火灾时结构的耐火支持能力和分区的隔火能力;⑥做好建筑物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保证足够的消防用水量和最不利点的灭火设备所需要的水压;⑦采用先进可靠的自动报警和灭火系统并正确地处理安装位置及联动控制功能。
2.2加强施工阶段的消防监督检查
凡承揽工程的施工单位,对建筑工程的防火构造、技术措施和消防措施等,必须严格按照经消防设计审核合格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不得擅自更改。对防火结构的保护层、设置于吊顶或管井内防火分隔物、以及暗敷的消防电源线路等,必须认真做好施工和监督检查记录。
施工中,如因材料、设备等不满足设计要求,需要变更设计时,施工单位应与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公安消防监督机关共同协商,采取相应的变更措施。
2.3认真履行各级消防安全责任,建立健全各项防火安全检查制度
通过对高层建筑火灾原因进行分析,80%以上的火灾是由于人的疏忽大意或操作上的不当造成的。起火因素大多是由于用火不慎,如液体、气体燃料的泄露引起爆炸;吸烟不慎,烟头未熄使可燃物阴燃起火;电气设备的短路或超负荷用电,以及照明灯具或电热设备靠近可燃物等引起火灾。除此以外,还有特殊工程人员违章操作、无证上岗或临时动用明火作业等违章行为造成的火灾。因此,每个经营者、管理者和居住者应该增强责任意识和防火意识,把预防工作作为整个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使防火工作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
2.4认真做好消防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和保养,确保其在火灾时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高层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其设备一般都有定期的维修检查制度,包括结构安全、设备更新等,对于消防设施,更应定期检查维修,因为消防设施都在发生火灾时发挥作用,平时不用易暴露问题,然而一旦需要其发挥作用时失灵,将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特别是现代化的消防设施,如火灾自动报警和灭火系统、防排烟设备、防火门、防火卷帘、消防泵和消火栓、消防控制室和仪表设备等,都应该有严格的检查制度,设专人定期测试检查,凡失灵损坏的要及时维修、更换,确保完整好用,并建立档案记录每次检查情况。
3.结束语
高层建筑火灾案例篇5
关键词:高层建筑 火灾预防 消防安全
1.引言
火灾是由化学物质的燃烧及迅速扩散而引发的灾害,是众多毁灭性极大而且发生频率极高的灾害之一,能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火灾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种,从火灾的发生地点来划分主要有森林火灾、建筑火灾、港口火灾、交通工具火灾等等,其中建筑火灾是发生频率最高损失最大的。
高层建筑是指一定高度和层数的建筑,各国的标准不一样,我国是指11层及其以上的住宅建筑(含11层)和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其他民用建筑。由于技术的进步以及人口的增加,西方社会很早就开始了对于现代高层建筑的建造,第一座高层建筑是1883年建造的位于芝加哥的保险公司大楼,我国高层建筑的建设起步较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高层建筑迅猛发展,而且有越建越高、面积越建越大的趋势,成为城市中一道常见的风景。
2010年11月19日,位于上海市静安区胶州路的高层教师公寓高层住宅楼发生特大火灾,起火原因是周围施工材料着火,此次火灾损失惨重,付出了58人死亡,70余人受伤的惨痛代价,经济财产同时遭受巨大损失。这一严重的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发人深省,未来的火灾形势不容乐观,这也让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高层建筑的火灾预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我国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2.1建筑功能多样,火灾隐患突出
高层建筑大都不是单一功能的建筑,很多同时具备居住、办公、餐饮、购物、车库、仓库等功能。建筑内外装饰材料复杂,总体用电量大负荷高,可燃物品、易燃易爆危险品多,且不属于同一个业主,管理难度较大,稍有不慎很容易因为其中一个隐患而产生火灾,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2.2火势蔓延速度快
高层建筑层数多,形势变化多样,有些高层建筑下部还设置有裙房,建筑内部设置有楼梯间、电梯间、电缆井、风道、管道井、垃圾道、排气道等等多处竖井管道、通道,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如果防火分区、防火处理处理不好,由小隐患引发的火灾会通过这些通道迅速蔓延,使整个高层建筑变成一个高耸的烟囱,烟气扩散速度可达到10m/s,再加上高空空气流通快风速大,其扩散速度还会加剧。据有关研究数据显示:高100米的高层建筑,火灾发生后半分钟左右烟气就能通过竖向管道或井扩散至顶层。
2.3人员安全疏散困难
高层建筑层数多,人口密度大,人流垂直疏散较为困难,一旦发生火灾,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到达安全避难场所。同时随着高层建筑技术成熟高度越来越高,人员也就越来越密集,疏散人员与消防救援人员相向而行,疏散时也极容易出现相互碰撞、混乱拥挤的情况,严重影响疏散速度。另外由于功能多样、业主不同,不同层之间联系较少,某一层着火难以通知其它层,火灾烟气蔓延速度快,发觉时有毒烟气已对人体造成危害,错过最佳逃生时间。
2.4扑救难度大
我国技术条件尚未处于发达水平,消防救援条件落后,登高消防车数量有限且高度与高层建筑发展的高度难以匹配,消防人员难以靠近火灾点,同时消防人员人力体力与高层建筑中人员数量也不成正比,因此主要还是依靠人员自救。而且我国目前在建筑设计中对于防火考虑的消防用水量都是按照一般火灾规律考虑,当发生火灾规模较大时其储水量难以满足需要。
2.5高层建筑结构在火灾中易倒塌
火灾蔓延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可使高层建筑的结构受到严重变形及破坏,甚至会导致坍塌,造成严重的人身财产损失。例如南昌的万寿宫商场,是一栋建筑外形仿宋,古今合壁,集娱乐、商业、办公和居民住宅于一体的复杂高层建筑。1993年5月13日发生火灾,2小时后整个商场大楼倒塌,造成123户的603位居民和209个集体、个体商业户受灾,568个摊位和部分机电设备被烧毁,直接经济损失586万元,间接经济损失261万元。1
3.高层建筑的火灾预防措施
3.1建筑设计和施工单位应采取的措施
在建筑设计中注重对于防火分区、安全疏散体系防火材料的研究,使火灾能够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减少蔓延的机会和减慢蔓延的速度,为扑灭火灾点和人员逃生创造良好条件。严格按照《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采用先进的防火技术,消除和减少起火因素,避免火灾的发生。
在建筑施工中严格按照各种防火规范要求进行施工,保证设计中对于消防的考虑能够落到实处,保证必要的消防资金投入比例,不能为了经济利益而损失消防安全。
3.2公安消防部门应采取的措施
鉴于前文介绍的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和危害性比一般建筑大很多,一旦发生火灾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高层消防管理是预防高层火灾极为重要的环节。
国家和地区公安消防部门及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所辖区域高层建筑防火消防安全工作的监管,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各司其职,定期开展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弥补漏洞,保证高层建筑的安全,预防火灾的发生,为社会创造良好安全的居住工作生活环境。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高层建筑火灾预防是关系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因此更应发挥我国的优势对于消防技术进行改进和技术创新,不断设置和完善火灾预报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这是火灾预防的重要手段也是人员安全疏散的重要保障。
3.3建筑使用单位或个人应采取的措施
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定期安排单位员工或者住户进行消防安全教育、组织消防演习。公民每个人都应该有安全意识,有火灾自救能力,在危机情况下知道应该如何做,就不会发生火灾后跳楼的悲剧了。同时高层建筑的使用者还应严格管理易燃易爆危险品,尽量少存放或不存放,存放后应设置安全措施,及时自查自身安全隐患,并且常态化保证消防通道的畅通和消防器材的齐备。
4.结语
高层建筑因其本身的结构特点、多样功能和使用特点造成其火灾隐患突出、火势蔓延速度快、人员安全疏散困难、扑救难度大、高层建筑在火灾中容易倒塌等特点,使得高层建筑火灾预防较为困难,但是高层建筑火灾的危害性又极大,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必须采取多方位多主体的措施来进行预防,不断研究、总结和探讨,以任何环节都不放松的心态来面对高层建筑火灾预防工作,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陈璐.高层建筑的火灾预防及安全疏散[J].工会博览,2011(1);
[2]陶海超.浅谈高层建筑的设计及其火灾预防[J].法制与经济,2011(5);
[3]林剑斌.对在建高层建筑的火灾预防和控制[J].中国科技博览,2011(24);
[4]刘美序.高层建筑火灾预防与对策[J].中国科技纵横,2011(14);
[5]唐爱云.加强在建高层建筑的火灾预防[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1(10).
注 释:
高层建筑火灾案例篇6
关键字:高层建筑;给水系统;消防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悄然而立。高层建筑节约用地、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特征之一。然而,在一座座高层建筑拔地而起的同时,建筑火灾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重庆29层居民楼火灾、香港旺角嘉禾大厦火灾、央视新址北配楼火灾,三次火灾损失超过百亿,并夺取十数条人命。这些让人胆战心惊的火灾案例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强化高层建筑消防措施势在必行。虽然我国高层建筑消防工程已初具规模,并在火灾防范及安全保障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不同等级的火灾仍时有发生。纵观火灾案例,火灾建筑都或多或少存在消防缺陷问题,为此作者基于在工程设计中积累的一些经验,谈谈对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认识。
一、消防给水系统对高层建筑意义重大
从央视新址北配楼火灾来看,一座巍然挺立的高楼数小时内变成一片废墟,直接造成近50亿元的经济损失,如果当时有消防给水系统起到作用,损失会降低很多,甚至建筑还可以继续使用。消防给水对高层建筑的意义体现如下:首先,保障了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高层建筑垂直高度动辄几十米,甚至上百米,当在高层发生火灾后,消防人员很难进行施救,而且火灾蔓延快,在短时间内将造成巨大生命财产损失。作者在近年来火灾事故数据中发现,大多火灾与建筑消防给水系统设计不合理或不完善有关,因此建设完备有效的消防给水系统是为了保障使用者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1]。其次,有利于节约用水。水是消防安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但是用水同样讲科学、讲方法,既要达到消防安全的目的,又要最大减少资源浪费。因此,一套合理的消防给水系统,在火灾发生时可以按照预定的规则步骤进行灭火,从而大大节约了水的浪费。最后,完备的消防水系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具体来讲,消防水系统消除了人民的后顾之忧,进而物质生活水平与精神文化水平也相应提高。
二、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消防给水管网问题
第一,消防给水管网耐压不够。消防给水管耐压不够,当给水泵压力大于管道的承受压力时,管道就会崩裂,从而丧失了消防扑救能力。具体解决方案为:当管网安装完毕后,必须按照规定进行必要的压力测试及密封性试验。一般来讲,消防给水管道的试验压力应为正常给水压力的1.5倍,且不小于0.6MPa;管网在试验压力下测试10min,如果压降不大于0.05MPa,则认为合格;尔后降到正常工作压力,检查其有无渗点。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压力设计小于1.0MPa时,试验压力为1.5倍且不低到1.4MPa;设计压力大于1.0MPa时,试验压力应在该压力基础上加0.4MPa。试验测试时间为30min,压强降不大于0.05MPa,则认为合格。压力测试完毕后,要进行一次严密性试验,管网在设计压力下正常工作24h,检测无渗漏为合格[2]。另外,一些工程中还使用耐腐蚀的铝塑管,这种管道在火灾中受热强度会降低,甚至会低于给水压力而产生泄漏。为此,消防给水系统一定要使用镀锌钢管。
2、室内消火栓压力分布及安装工艺不符合要求
消火栓箱暗敷在砖墙内,如果周围未设置过梁就可能受周围载荷挤压变形,使箱门开启失灵;消火栓预留口位置与墙面应成90°角,角度过小则会影响出水量或无法安装消防水带;在设计之中,一般会考虑到最不利点消火栓满足水压要求,但往往忽视次不利点消火栓水压要求。以上情况任何一点都会影响扑救初期火灾的效率,其解决方法为: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在消火栓箱周围设置过梁,栓口方向尽量与墙面垂直;在考虑最不利点消火栓水压要求同时,也将次不利点考虑进去。
3、水锤现象存在
水锤现象是指当给水泵突然开启或关闭时,会引起水动能急剧变化引起压力大幅度波动。当发生水锤现象后,迭加产生的水压可能损坏管道或泵体,从而影响正常灭火。在不少工程中省去了压力安全阀,使水锤现象作用更加明显。防止水锤的方法如下:缩短管线长度,增强管线刚性;在管路上装设缓冲罐;出泵口设置压力安全阀。另外,可使用变频恒压给水泵,降低突然开启或关闭引起的水压变化。
4、关于室内消火栓的设置以及防火分区对室内消火栓设置的影响
《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消火栓应设置在易看见、易取用的楼梯间或走道附近,同时要保证同层任何部位有两个消火栓的水枪水柱同时到达。实际上这一标准绝大部分设计都可以实现,但如果出现火灾,当防火卷帘或防火门关闭后,就会出现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有的部分只能使用一个水柱。问题的解决方法:消火栓应该按每个防火分区进行布置,保证每个防火分区的任一部位要有两股水柱到达。这样设计会使消火栓的数量略有增加,但水消防设计是为了实际灭火的需要,应当从实际出发,满足消防规范的有关规定。
关于消防增压设备的使用
架设消防水箱的目的是发生火灾后以最快的速度提供消防水,同时可以预防供电异常造成的供水困难。消防水增压设备是为了保证火灾初期灭火压力的需要,一般由增压泵和气压罐组成[3]。但是,增压设施会增加消防供电及控制回路的敷设长度,给运行及维护带来不便,同时其振动及噪声可能会扰乱居民生活。《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高位消防水箱的设置高度应保证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当建筑高度≯100m时,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应≮0.07MPa。所以,对于普通高层建筑而言,只要水箱设置高度满足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就可以不设增压设施。
6、消火栓不能直接启动消防泵
一般来讲,高层建筑的每个消防水箱上都有消火栓启动按钮,其作用是开启消防泵。当前,大多工程中消防泵开启主要采用双触点式按钮,即消防消息按钮启动报用,报用信号传送到火灾控制器,由另一触点启动消防泵。《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应在每个消火栓处设置直接开启消防泵按钮。而上述双触点式启动方式并不是直接启动消防泵。解决方法:将远距离操作继电器动作触点越过转换开关部分,直接接到消防泵主接触器的线圈回路,实现直接启动消防泵。
关于消防水箱的设置和容积的确定
对于消防水箱容积,一般设计人员会依据《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上计算的10min消防用水量大于18m3,而不分建筑类别一律设计为18m3水箱。作者认为此方法欠妥,自动喷淋系统设计流量应按作用面积内喷头同时打开并喷水强度计算。解决方法:正确理解《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相应规定,不能按部就班套用条文。
参考文献:
[1]王建平.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常见问题及其对策[J].山西建筑,2010,36(10).
[2]苗争.论高层建筑消防给水[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5).
高层建筑火灾案例篇7
关键词:高层建筑;火灾;电梯;疏散逃生
中图分类号:E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214-02
随着城市中高层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加,高层建筑火灾逐渐呈上升趋势。火灾情况下,如何将身处高层建筑内的大量人员安全快捷地疏散到安全地带,已成为有关专家学者探讨的重要课题。由于以往的建筑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局限,相关的技术法规规定电梯是禁止作为避难逃生使用的。目前楼梯疏散是高层建筑火灾情况下推荐的逃生方式,这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中均有体现。但是许多火灾案例却表明,有相当多的人员是利用电梯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而成功逃生的,例如,1996年日本广岛元町高层住宅大楼火灾,在灾后问卷调查中发现有超过半数的人使用电梯进行疏散;2001年美国“9.11”事件,电梯在安全疏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挽救了大量人员,堪称经典。因此,笔者认为高层建筑中的电梯在人员疏散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在利用价值。
一、高层建筑火灾特点
(一)火势蔓延的途径多、速度快。由于高层建筑内储存使用易燃可燃物多,火灾荷载大,加之设有中庭及各种楼梯间、管道井、电缆井、垃圾道、排气道等竖向管道井,一旦发生火灾,烟火蔓延途径多,火势发展速度快,尤其是在烟囱效应的作用下,大大加快火势蔓延,很容易使整栋建筑形成立体燃烧。
(二)人员密集,疏散困难,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高层民用建筑人员密集,容纳的人员多在千人以上,尤其是超高层建筑已经很多,由于垂直疏散距离远,疏散时间长,平时已经习惯乘坐电梯上下的人员要一下子从那么高的楼层疏散下来,许多人的身体会吃不消,加之有老弱病残孕等行动能力差的人员也不适合利用楼梯疏散,夹杂在逃生的人流中势必会影响疏散速度。而云梯、避难袋、避难扶梯、缓降器等疏散逃生措施只能满足少数人的疏散要求,且其具体的应用还受到很多方面的制约,无法应用于大规模的人员疏散,特别是高层建筑内人员的疏散。如果在疏散过程中楼梯间再不能有效的防止烟火侵入,楼梯间不但不能保证安全疏散,还会成为火势蔓延的通道,从而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三)致灾因素多,扑救难度大。高层建筑内用火用电频繁,用油用气设备点多量大,由于设备线路故障以及违章作业引发火灾因素多、风险大。另外,高层建筑主要是依靠自身的建筑消防设施来扑救火灾的,但由于建筑消防设施先天不足,或是在使用过程中维护管理不当,致使在火灾时不能发挥作用,从而加大了火灾的扑救难度。
二、普通电梯疏散逃生的可行性
高层建筑中有多部电梯,但在火灾时却被统统降落至底层,电梯不能作为疏散楼梯的规定一直沿用至今,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有其合理性,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一)普通电梯不能可靠保证电梯的正常供电。因火势蔓延或人为切断电梯的供电,使得电梯失去动力而停止,这时电梯不但不能作为疏散工具,反而会使正在使用的人员被困其中,陷入危险。
(二)普通电梯极易受烟气侵害。普通电梯无消防前室,火灾时烟气会通过电梯井进入电梯轿厢,危及电梯内人员的安全。
(三)普通电梯现有制造技术还难以完全确保火灾状况下安全使用。首先,普通电梯本身不具有防水功能,灭火时采用大量的水会导致电梯的某些电器部件、电气线路等出现故障或损坏,电梯因此会停止运行。其次,由于火灾现场的温度会使电梯机械部件受热失效,如门系统、悬挂系统、导向系统等,从而使电梯在火灾情况下继续使用存在一定的风险。
(四)公众对于电梯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认可也需要一个观念转变的过程。在火灾时由于人们的恐慌可能会引起混乱,导致电梯的疏散功能得不到保障。由于长期以来高层建筑管理部门受到“火灾时禁止使用电梯”规定的影响,而没有考虑和制定火灾情况下合理使用电梯的应急预案,导致火灾时高层建筑管理部门将所有乘客电梯都迫降至底层,不允许普通电梯作为疏散工具使用。
虽然这些问题都可能影响普通电梯在火灾时的安全使用,但在高层建筑火灾中有很多利用电梯疏散的成功案例,有时电梯还在安全疏散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从笔者掌握的资料来看,已有多起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使用电梯进行人员疏散的典型案例。
例1:1974年2月5日上午9时许,巴西圣保罗市25层的“焦马大楼”着火,火势从第12层向上蔓延,当时楼内有756人,火灾造成179人死亡、300人受伤。在这起火灾中,由于直升机不能在高温烟气流升腾的楼顶上空悬停救人,有90人死于楼顶,另有40人跳楼身亡。但火灾初期有300人是乘坐大楼内的4部电梯迅速疏散到地面的,占422名生还者的71%。
例2:2001年9月11日上午9时许,美国纽约“世贸中心”两座高411.5m、110层的大厦遭恐怖分子用大型客机冲撞袭击,于1小时后完全坍塌。当时两座大厦内共有25000余人,接到报警后,南楼内的10部快速电梯中有4-5部投入了运行。虽然缺乏准确的统计资料,但随机调查表明使用电梯撤离的人员很多。除2749人死亡外,有20000多人得以安全疏散,其中南楼里的很多人就是通过乘坐电梯安全疏散的。
上述案例说明,火灾情况下利用电梯疏散逃生符合人们的心理“归巢”本能,即习惯于走老路。由于进入高层
建筑内部的人员多半是乘坐电梯,火灾时大多数人员还会奔向电梯方向,而不是疏散楼梯方向。因此,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技术保障措施来提高电梯自身的安全性能,如按照消防电梯的标准设计普通电梯,同时制定合理可行的火灾应急疏散预案,保证普通电梯在火灾时可以继续安全使用。
三、具体改进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一)按照消防电梯的建筑设计标准设计普通电梯。1、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有关消防电梯的规定设置电梯前室,前室的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或具有停滞功能的防火卷帘,电梯前室门口易设置挡水设施;2、电梯竖井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当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甲级防火门;3、电梯供电按照消防电源及其配电的要求来设置,动力和控制电缆、电线采取防水措施;4、电梯轿厢的内装修采用不燃材料,并配备消防电话;5、电梯间底层应设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二)增设正压送风装置。通过机械加压送风的方式来保证电梯竖井和电梯前室火灾时保持正压,防止烟气进入电梯前室和竖井。
(三)电梯轿厢内配置必要的消防设施。依据《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中对电梯轿厢、竖井和机房的安全要求,电梯轿厢本身的抗火,阻燃性能都是比较好的。在目前条件下没有必要对现有的轿厢进行抗火性能改造,但是为了更加安全起见,可以在轿厢内设置消防安全箱,包括灭火器、呼吸器、手电筒、防烟面具、安全绳、面巾等。以备在紧急情况下供被困人员使用。
(四)建立火灾预警和语音告知系统。根据火势发展的三个阶段,即:初期阶段、发展阶段、猛烈阶段。当火势处在初期阶段和发展阶段都是可以正常使用电梯进行人员疏散的,如果起火点离电梯较远,甚至在猛烈阶段也是可以使用电梯。因此,为了使楼内人员了解火势处于哪个阶段,建议在每一层配置感温装置、感烟,感光装置和消防广播的基础上,增设可燃气体,有毒气体传感装置及火场电视,并使其和电梯控制中心相联。万一发生火灾,系统将采集的温度、有毒烟气等信息传输到电梯控制中心,电梯中心收到信息后,信号将依据设定的预警级别自动判断,然后对电梯发出指令,确定运行还是关闭。同时电梯中心要随时告知楼层上的人员有关目前火势情况,并告知如何疏散,如何使用电梯等信息。
(五)将电梯疏散纳入灭火应急预案中。要遵循电梯疏散和楼梯疏散相结合的原则,在楼梯能安全疏散的情况下,采取处于低层的人员楼梯疏散,处于高层的人员电梯疏散的方法,并结合不同建筑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可行的电梯疏散方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以上只是笔者的一些粗浅看法,要想使普通电梯真正成为高层建筑消防应急疏散中安全、便捷和高效的疏散逃生工具,并得到规范标准的认可,还需要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不断地的研究和探索,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普通电梯可以用于消防疏散。
参考文献: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1995.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高层建筑火灾案例篇8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逃生自救
一、做好高层建筑内部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高层建筑是指10层及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以及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2层以上的公共建筑。由于高层建筑高度高,规模大,生活设施齐全,可燃物多,发生火灾时,火势蔓延快,扑救、疏散困难,一旦着火,往往造成巨大损失,高层建筑防火安全的重要性,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安危,将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抓好抓实,减少此类建筑火灾的发生,将是消防工作的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课题。
从以往火灾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初期火灾不容易被人们察觉,因而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扑救,最终酿成重大火灾的发生。因此,加强高层建筑内部消防安全管理,定期对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进行维修、保养和测试,使其处于良好状态,加强高层建筑内人员消防知识普及,掌握高层防火灭火的逃生技能,提高自身的消防意识,全面履行各项防火措施,严格遵守消防安全制度,自觉维护消防安全设施,对于减少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发生,降低火灾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存在的薄弱环节
1、消防安全管理混乱。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一般是委托物业公司负责管理,在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后,开发商不及时与物业服务企业或使用单位进行全面有效的交接,造成消防管理责任不明确,加之物业服务企业存在缺乏消防管理经验和维修经费、职责主体不明确等问题,造成使用单位或业主随意占用、堵塞疏散通道,拆除、遮挡共用消防设施的现象。甚至有的单位或业主随意改变消防设施的使用性质,埋下了消防安全隐患。
2、消防设施设置不完善。一些高层建筑中设置的火灾自报警系统、火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防排烟系统,由于缺乏有效的维修保养,已形同虚设,无法使用。很多老式高层建筑只有一个楼梯,没有按规范设置防火门及防烟楼梯间。
3、没有完善的内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消防监控值班人员不遵守劳动纪律,存在脱岗现象,物业管理人员未经过专门的消防培训,不按要求持证上岗,不会操作自动消防系统。
4、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在高层建筑内改建公众聚集场所,有关单位或业主认识不够,擅自装修,随意改变建筑结构,大量使用可燃材料,随意铺设电气线路,埋下了火灾隐患。
5、管理、使用单位的员工或业主消防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识;对火源、电源、气源管理不严,乱拉乱接电线、超负荷用电现象普遍存在,内部人员不能够具备消防安全“四个能力”,特别是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有的人甚至不会使用灭火器。
三、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
1、高层建筑应该明确统一管理人,履行统一管理人职责,对高层建筑消防进行统一管理,负责调度大楼所有消防设施的检查、维修、维护、保养等,全面规范高层建筑内各部门、单位的职责分工,从制度上保障高层建筑消防安全。
2.规范高层建筑的内部装修施工管理,明确在高层建筑内施工管理程序,凡在高层建筑内的装修、装饰工作要报经高层建筑统一管理人签字确认,办理相关手续后开始施工。
3.明确高层建筑消防检查制度。为了更好的规范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应该,明确相关制度内容,包括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防火巡查、检查制度;火警处置制度;消防(控制室)值班管理制度;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火灾隐患整改制度;用火、用电安全管理制度;志愿消防队的组织管理制度;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制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的防火防爆制度;燃气和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制度;高层建筑消防管理实施细则;施工现场消防管理制度;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和奖惩制度。
4.明确高层建筑消防设施检查方法。按照高层建筑消防设施检查、维护程序的要求,加强高层建筑消防监控室值班人员的管理,加强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监控,以文件形式明确消防监控值班人员对消防设施检查方法、检查部位、检查时间并详细填写检查记录,保证监控值班人员能够及时发现消防隐患、初起火灾、消防设施异常等。
5.建立形式多样的消防宣传教育
高层建筑火灾案例范文
本文2023-12-07 11:33:12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4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