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范文
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篇1
[关键词]能源 环境问题 法律规制 环境污染
[中图分类号] X50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3-211-2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对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会有更高的要求,能源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必将使我国的环境保护面临更加沉重的压力。由能源开发利用导致的能源环境问题既是我国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影响我国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之一。法律作为现代社会权威、有效的社会调整方式,在此问题的解决上理应发挥重要作用。
1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1)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与利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油田勘探开采过程中的井喷事故、采油废水、钻井废水、洗井废水、采出水回注的污水排放;气田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地层水,含有硫、卤素以及锂、钾、溴、铯等元素,其主要危害是使土壤盐渍化;油气田开采过程中的硫化氢排放;炼油废水、废气(含二氧化硫、硫化氢、氮氧化物、烃类、一氧化碳和颗粒物)、废渣(催化剂、吸附剂反应后产物)排放;海上采油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石油因井喷、漏油、海上采油平台倾覆、油轮事故等原因泄入海洋,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在交通运输业,机动车尾气等造成大气污染,排放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铅等污染物等。
(2)煤炭的开发利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煤炭在开采过程中会造成矿山生态环境的破坏,对生物栖息环境造成影响,此外还产生地表的破坏,引起岩层的移动、矿井酸性排水、煤矸石堆积、煤层甲烷排放等。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烟尘和汞等污染物,是造成大气污染和酸雨的主要原因,煤炭燃烧同时也排放温室气体,造成全球性环境问题。
(3)水电开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水电是一种相对清洁的能源,但其对生态环境和水环境仍有多方面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截流造成污染物质扩散能力减弱,水体自净能力受影响;淹没土地、地面设施和古迹,影响自然景观;泥沙淤积会使上游河道截面缩小,河床抬高,下游河岸被冲刷,引起河道变化;改变地下水的流量和方向,使下游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壤盐碱化,甚至形成沼泽,导致环境卫生条件恶化而引起疾病流行;建设过程采挖石料和填土,破坏自然环境。
(4)核能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核能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阶段:核燃料生产和辐射后燃料的处理。由于人类无论何时何地都处于各种来源的天然放射性辐射之中,通常燃料生产过程的放射性污染较轻,一般不构成严重危害。
(5)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影响的不利影响。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整体上较传统化石能源来说,更加清洁安全,但是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仍然会带来一些环境问题。
2我国能源环境问题法律规制的现状与缺陷
为了有效地控制能源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解决能源环境问题,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加强对能源活动的管理。
2.1能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的一般法律规制现状及其缺陷。
(1)法律规制的现状。环境立法。通过相关环境立法,我国已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能源环境的基本法律制度体系。电力立法。电力是由一次能源转化来的优质二次能源,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能源。电力行业是环境污染的重要产生源泉,作为规范电力建设、生产、供应和使用活动的电力立法,其中也必然涉及环境保护的规定。
(2)法律规制的缺陷。一些实践中与能源行业密切相关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如总量控制、排污权交易、生态补偿等还有待进一步法制化,为其施行提供更多的法律支撑。我国在能源立法的问题能源环境问题的法律规制上还做的远远不够,其根源在于我国能源立法的极度弱化。仅仅依靠环境立法中的一些普适性规定是远远不够的。
2.2石油天然气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法律规制现状及其缺陷
(1)法律规制的现状。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石油天然气法,也没有系统规范石油天然气开发利用的环境保护的专门法规,相关规定散见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中。
(2)法律规制的缺陷。其缺陷主要包括:立法不健全,空白较多;现行规定过时,亟待修改;多头管理,执法不力。
2.3煤炭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的法律规制现状及其缺陷
(1)法律规制的现状。我国《煤炭法》第十一条确立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应当遵守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原则。目前煤炭开发利用中的环境保护并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予以规范,有关立法散见于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中。
(2)法律规制的缺陷。以上法律规定对减少煤炭勘探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低燃煤污染尤其是二氧化硫污染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体系上与具体制度上还存在着很多缺陷。
2.4水电开发中的环境问题法律规制现状及其缺陷
(1)法律规制的现状。水电开发对保证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减少污染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对立与协调成为非常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水电是利用水能进行发电,因而属于可再生能源。
(2)法律规制的缺陷。我国针对水电开发环境保护的立法还处于严重缺位的状态。就最为关键和重要的管理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而言,现行的立法技术性规范居多,缺乏明确的监管、程序、责任追究等规定,导致该制度的执行在实践中遇到很大的困难。
2.5核能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法律规制现状及其缺陷
(1)法律规制的现状。核能开发利用中的环境保护主要是放射性物质环境污染的防治问题。
(2)法律规制的缺陷。期主要问题是:立法空白;现行立法文件的问题。
2.6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法律规制现状及其缺陷
(1)法律规制的现状。可再生能源相对传统化石能源来说属于清洁能源,但是其开发利用仍可能会带来一些环境问题。
(2)法律规制的缺陷。加强开发利用的管制仍然很有必要。根据前面对法律规制的现状分析,我国目前在这一领域的主要问题就是立法空白较多,生物能、海洋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开发都缺乏必要的专门规定,有可能导致开发的混乱和无序,污染和破坏环境。
3我国能源环境问题法律规制的完善
3.1完善相关环境及能源立法,加强能源环境问题的一般法律规制
(1)完善有关环境立法。我国有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在法规体系建设上,应制定国家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国家环境政策法》,并通过制定生态保护法律法规及完善现有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构建比较完善的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并重的法律框架。
(2)完善有关能源立法。能源是环境问题中最难解决的问题,而环境则是能源问题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只有实现能源法与环境法更紧密的结合,才能有效解决能源环境问题。因此,未来我国应对其予以足够的重视,加强完善相关立法。
3.2完善石油天然气开发利用中环境问题的法律规制
加强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对我国能源安全具有决定性的战略意义,相应地我们也应更加关注其开发利用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完善立法,提高执法水平。
3.3完善煤炭开发利用中环境问题的法律规制
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有主体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急速增长,煤炭高强度开发,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环境破坏日益严重,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大幅增加,已经成为我国环境问题的重中之重。
3.4完善水电开发中环境问题的法律规制
从世界范围看,促进水电发展都是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一部分。在我国的现实国情下,水电建设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事业,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大支撑作用。在水电开发中切实保护生态环境,通过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水电建设的健康发展,特别是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建立与生态环境友好的水电工程建设体系,是实现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正确途径。
3.5完善核能开发利用中环境问题的法律规制
积极推进核能开发利用,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而“安全第一、质量第一”一直是我国核工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3.6完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环境问题的法律规制
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篇2
关键词:农村 环境保护 能源建设 问题
搞好农村能源综合建设:一是建立建全组织机构;二是加强对农村能源综合建设的领导;三是加大对农村能源建设的资金投入;四是充分依靠科技进步;五是加强农村能源产业和服务体系建设,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六是加大对科技、管理和服务人才的培训;七是不断地深化改革,端正指导思想,加强法制建设方向;八是抓点带面不断开拓新领域,使新能源和农村能源的建设工作向高层次发展。
1 农村能源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建设
农村环境问题,是当今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环境质量的恶化,对农业生物、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环境问题可分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两大类,农村地区能源的开发利用与这两类环境问题都有密切的关系。能源不但给农村提供了动力,而且带来了生活的文明和社会的进步,但也影响了农村的环境。如新柴的消耗量方面,19世纪以前,由于需求量不大,砍伐情况并不严重,保持了生态的平衡,没有产生污染现象。而在最近的百多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使得生物质能源供不应求,使生态和污染方面都出现了问题。由于矿物能源的大量开发和使用,也为农村带来了严重的能源环境问题。由于能源废弃物的大量排放,对农村和能源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健康等都造成严重的危害和重大的损失。
2 矿物能源的开发利用对农村环境的重要影响
矿物能源的开发,包含了开采、贮运、加工、转换到消费。在这全过程中,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如煤在开采过程中,首先是开采占地,它破坏了地表的生态系统,影响了农业生产。另外井工开采易造成地表的沉降或裂缝并改变水体形态及渗漏而影响农田灌溉,同时也破坏了地下水资源。另一方面开采时的排污以液体、气体、固体同时存在,如酸性矿井水、泥浆、瓦斯、煤矸石等。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特别经数次堆放,会造成自燃、流失等大气污染,在煤炭的燃烧利用过程中,又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和灰渣,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等。又如水陆石油的开发会造成海水域的严重污染,影响水产业的发展和造成农田的污染。石油在燃烧时也会排放大量的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3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1)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是:采伐对环境的影响,如导致资源的枯竭,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破坏生态平衡;秸杆等大量燃烧,导致土壤肥力减退、农业减产等。如木柴在燃烧时会排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充分时会排放大量尘烟和颗粒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2)自然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是:自然能源如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海洋能等。由于不同的能源各自的物理化学性质开发利用的方式不同,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影响,如水能在开发利用发电时造成的河川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变化的影响。库区大面积淹没及周围生态、自然环境、地表、土质、农业生物等影响。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在用地热发电时,由于开发利用过程中废热污染和排放的硫化氢、二氧化碳、甲烷、汞等。特别是其中的硫化氢在高浓度时会致人死亡。利用潮汐能发电时会造成海域的污染等。在太阳能大规模集中开发利用的地区,可能会造成太阳能的回流,影响局部环境的变化,如气候变化和生态失衡。太阳能电池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采用大量的有毒和可燃性气体,如三氢四磷、四硫化硅等。会对居民带来危害。开发利用风能发电时,会造成噪声的危害等。
因此,在开发利用自然能源时,必须充分考虑对局部环境的危害,并制订出预防措施。
4 几个重要的能源环境问题
(1)气候变化。近百年来,地球气候已发生明显变化,主要是全球变暖,其原因就是温室效应。而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温室效应带来的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极地冰雪的部分融化、海水变暖和膨胀,海平面上升使沿海居民的安全受到危协。另外带来的是干旱和沙漠化的扩大、旱涝频率上升和虫害增加等。
(2)酸雨的出现。
(3)主要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造成的。酸雨的出现,造成土壤酸化,肥力减退,农作物减产,森林衰亡,植被枯死,水体酸化和水产的影响等。
(4)臭氧层破坏。主要原因是氟里昂的大量使用,矿物能源的消费和生产化肥产生的氧化氮造成的可导致过量辐射的影响。
(5)烟雾。烟雾是燃烧含碳量高的燃料造成的烟雾污染,主要是煤的矿物能源消费排放的影响污染物占百分之八十,烟雾能反射和吸收太阳辐射,严重时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减产,也直接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河北省新能源农村能源大世纪.
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篇3
关键词:新能源;发展;能源;强度;经济增长;影响
现阶段,随着各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各国对能源的需求量已经越来越大,导致全球的能源不足,从而引发一系列的自然灾害。为了减少对非再生能源的使用,减少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世界各国开始了能源开发的进程,并且在近几年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众所周知,目前我们普遍用的太阳能,就属于新能源的一种。新能源还包括,风能、海洋能、潮汐能等等,这些新能源的使用,充分的体现出了能源综合利用的效益,为全球环境的保护以及能源的节约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一、新能源与能源强度介绍
1.新能源介绍
(1)新能源的内容
通常,新能源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开发利用的一些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等,除了这些以外,新能源还包括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由于常规能源由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组成,它们的长期使用,导致了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为此,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点的新能源在当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应用。
(2)新能源的特点
新能源的特点有很多,具体而言,系能源的资源比较丰富,可再生性比较强,可以供人类永续的利用,例如风能。据估计,可被开发利用的风力资源为253GW, 但是,到2003年,只有0.57GW风能被开发利用起来,预计到2010年可以利用的达到4GW。可见,风能的开发利用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并且可以保证人类的长期开发利用。另外,新能源的能量密度比较低,需要大的空间进行开发利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应先个比较小,含碳量很少,这为环境保护提供了保障。同时,新能源还有着分布广泛的特点,有利于能源的分散利用。新能源的特点还有很多,人类在对新能源不断的开发中获得了很多的利益,同时,也为社会经济的增长提供了保障。
2.能源强度介绍
“能源强度”,也被称之为“单位产值能耗”,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部门或行业单位产值在一定的时间内所消耗的能源量。另外,从国家的角度上分析能源强度的涵义,则为国内一次能源使用总量或最终能源使用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可见,能源强度所反映出来的是,我国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并且,能源强度受一些列的的影响,如,经济结构、经济体制、技术水平等,这些影响因素导致了能源强度不断的发生变化,影响着各国社会的发展。
二、新能源的发展对能源强度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
当前,由于新能源的不断开发利用导致对能源强度以及经济的增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也为世界和平以及环境的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
1.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对能源强度的影响
由于能源强度代表着“单位产值能耗”,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弥补常规能源的不足与空缺,对环境的损害很小,适合当前的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新能源的利用,减小了单位产值能耗,换言之,新能源的使用,减小了对资源的消耗,却又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其中的经济收入,以我国为例,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为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保障。
2.新能源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新能源自身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特性,这就决定了系能源具有长期性的特点。新能源在使用的过程中,它的成本较常规能源来说比较低,重复使用性强,从企业的发展角度而言,新能源的使用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经济的发展效率,为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而言,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能源开发成本,也推动了新能源产业在我国不断的兴起,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经济保障,与此同时,在企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国民经济也得以不断的发展。从环境的角度而言,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其目的在于减少环境的压力,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同时,对与人类来说,环境的不断转换,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了保障,新能源使用可以减少大量的车辆以及工厂等对环境的污染,也减少了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可见,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变当前我国的能源消费的结构,同时也降低了煤炭等一些非可再生能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真正的做到了多年以来所呼唤的节能减排。另外,新能源产业的产生,是当前我国最具前景的与长久发展的新兴的产业,对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不断的升级,推动我国的低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是,在实际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当中,单纯的去加大对新能源开发的投资成本,并不是一个科学的举措,由于单纯的去加大对新能源开发的投资成本,对能源强度的控制并不是那么容易掌握,所以,企业在新能源的投资方面要适度的掌握投资成本,根据企业的发展的实际情况而确定投资成本的多少。一旦对新能源开发的投资超过了企业经济发展的自身的符合能力,就会使整个企业的经济系统瘫痪,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的影响,同时,也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
三、结语
目前,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保持经济的稳定,各国开始不断的开发常规能源,破坏了环境,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尤其在近几年来,自然灾害频发,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一定困扰。为此,世界各国开始认识到了只一点,在科技的不断发展之下,开始开发利用新能源,即可再生能源,这些能源的使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环境的问题,并且,各国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代替了常规能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减小了开发投资的成本,还对环境起到了保护的作用,为世界的和平以及全球的环境和谐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栋,潘文卿等,中国产业CO2排放的因素分解:基于LMDI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2(32).
[2]方国昌,田立新,傅敏等.新能源发展对能源强度和经济增长的影响[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11).
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篇4
【关键词】能源;环境问题;外部性:环境资源;路径
【中图分类号】F4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6-0146-07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将“发展环境”放在第一篇的第一章,第十一章又单列“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一章。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要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以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同时。2013年“两会”上对新能源补贴政策进行热点讨论,这表明,我国政府一是在政策导向上明确能源、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二是采取经济手段促进能源的清洁发展。众所周知,能源的开发利用给人类创造经济财富的同时。又以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影响着环境要素的构成和质量,换言之,能源活动产生的环境外部性问题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能源与经济三者如何协调发展是每个国家面临的现实问题。能源是一国经济之本。是国家经济的命脉和经济增长的核心。环境是人类生存之根,是人类健康之源,到底何轻何重?有学者认为环境保护固然重要,但没有经济力量的支撑如何保护?因此能源的供给安全是第一位的,在此基础上兼顾环境的保护。这是第一个争点,其二对协调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的手段,有学者注重市场机制下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学者注重政府的能源政策导向,有学者认为“法律作为社会控制的手段”。应注重能源活动行为的法律规制。以上争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针对能源活动产生的环境外部性问题。本文拟从能源环境问题的嬗变来追根溯源。以经济学的视角切入提出可行的解决路径。
二、能源环境问题的外部性产生根由
能源环境问题的外部性,是能源开发与利用的行为对生态环境和他人的生存产生不利的影响,依经济学视角而言即是能源活动产生的环境外部性。从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时期与方式来看,能源对环境外部性的影响并不是自能源开始使用出现的。“依能源的获得与利用方式不同,人类社会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植物能源时期:第二个时期主要能量获得形式为化石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的化石能源时代,第三个时期是能量获得形式为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并存的后化石能源时代,不同时期,人类能源活动的类型不同,经济对能源的需求与人类利用能源的方式不同,能源环境安全问题的严重程度亦随之不同。
(一)植物能源时代:环境自净循环
公元1000年前人类主要依赖土地为依托,实现财富的创造与使用,这个时代的主要财富有粮食、棉花、植物油、蔬菜、麻、秸秆、林木等植物能源,因而称为植物能源时代。这个时代人类处于自给自足的农耕阶段,对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仅仅围绕土地而展开,能源几乎全部依赖植物,即人类所依赖的能量是由太阳光转化的植物能源获得,获得与使用方式是一家一户的家庭协作方式,跨地区的经营活动很少,产品有限,人类与大自然形成紧密的依赖与被依赖关系,产品获得最大效应的使用,并有效地实现生态循环。
几千年的植物能源时代。一是由于人类经济水平低下,能源产品数量少;二是由于人类获取能源的方式简单,自种自用的家庭未对能源的能量方式进行质的转换;三是由于人口较少,对能源的需求量小。总之,在植物能源时代,人类开发和使用能源对于环境的影响很小,以太阳能量为核心的能源处于变化不大的平衡状态中,维持着正常的自然生态系统,即使有影响也是在环境生态循环的自净能力范围内,未对环境安全造成不利的影响。
(二)化石能源时代:环境破坏和污染
12世纪的晚期,煤作为燃料在英国开始使用。但由于英国贵族认为煤烟污染和腐化了空气,煤的使用没有在英国得到推广,相反受到了遏制。“1306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一世颁布了禁止在伦敦使用露天燃煤炉具的法令,规定对燃煤者课以重罚并毁掉其熔炉”,这是世界上首个有关空气污染防治的法令,虽然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已经注意到能源的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但这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法律规制能源对环境的破坏。从1492年人类社会发现新大陆到大规模利用蒸汽机而展开的工业革命,意味着农耕时代向工业时代转折。工业革命的本质是一场能源革命,是化石能源取代植物能源成为人类社会创造财富的根本基础,这场能源革命包括煤炭能源时代和石油能源时代两个阶段。15世纪开始,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交通、钢铁、电力行业的发展,整个世界经济连锁式地飞速发展,由于该阶段以煤为主要能源,又称为煤炭时代。
自产业革命以来,煤炭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开发与利用急剧增长,20世纪以后,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与消费持续上升,石油于20世纪60年代首次超过煤炭,跃居一次能源的主导地位。人类大规模利用化石能源虽促进经济飞速发展,但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也是史无前例的。
1 煤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1)固体废弃物污染。开采和选煤的过程排出大量煤矸石和废石,在矿区,这些煤的固体废物占用土地广,且极易自燃和引起尘土飞扬和雨蚀,对矿区的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水体污染。煤炭在开采环节直接改变开采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如破坏地表水、地下水均衡系统,造成大面积疏干漏斗,地下水位下降或地下水资源逐步枯竭等。例如。山西每挖1吨煤损耗2.48吨水。每年因挖煤而损耗的水在lO亿吨以上,采煤已造成2.0万km2的水循环系统受到严重干扰,占全省总面积的13%。另外,洗煤厂排出含硫、酚等有害污染物的黑水,煤矿废水量是采煤量的数倍。大量酸性废水排入河中,造成水污染。
(3)大气污染。煤炭开采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粉尘污染、煤矿瓦斯排放,以及煤矸石自燃产生的大气污染等。煤矿开采中释放的矿井瓦斯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其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l倍。2005年,中国煤矿瓦斯排放量达153.3亿立方米,折合1350万吨甲烷,约合2.8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煤矸石自燃产生大量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中国每年因为煤炭自燃排放到环境中的有害气体为20万-30万吨。
2 石油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1)大气污染。油气挥发直接污染大气环境,表现为油气挥发物与其他有害气体被太阳紫外线照射后,发生物理化学反应,生成光化学烟雾,产生致癌物和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等。
(2)生态环境破坏。“地下油罐和输油管线腐蚀渗漏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不仅造成土壤盐碱化、毒化,导致土壤破坏和废毁,而且其有毒物能通过农作物尤其是地下水进入食物链系统,最终直接危害人类。”
(3)海洋污染。自石油开发利用以来,石油海上泄漏事故频发。泄漏的原油中含有不稳定的碳氢化合物,包括多环芳烃、苯系物等,进入人体会产生毒害作用甚至致癌。大量原油进入海域。会改变海域的化学环境。对海洋生态系统以及周边区域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计产生重大影响,而生态系统的恢复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
(三)后化石能源时代:环境问题复杂化
由于化石能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极大,在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后,各国开始在能量使用形式上走向多样化,石油、煤炭所占比例缓慢下降,天然气的比例上升,同时。核能、风能、水力、地热等其他形式的新能源逐渐被开发和利用,形成了目前以化石燃料为主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并存的能源结构格局。有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石油占35.6%、煤炭占28.6%、天然气占25.6%。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12.0%。“中国全部非化石能源利用量约为2.83亿吨。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全部发电装机的比例达到27.7%,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占8.1%,比2005年提高3.4个百分点。”以上数据表明。后化石能源时代能源的消费仍以化石能源为主,非化石能源的比例小。
在后化石能源时代,能源的多结构使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更具复杂性,一是化石能源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如频繁出现生命要素损害的大气严重污染和雾霾天气:生命源泉枯竭的水污染和酸雨;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异;生物资源衰退和大批动植物濒临灭绝;等等。二是非化石能源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大。如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制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生物质能发电时排放的氮氧化物含量也比较高;核事故的发生对环境酿成灾难性后果。可见,后化石能源时代人类的能源活动污染和破坏环境更严重。多种诱因导致的环境破坏与污染,相较于化石能源时代,更具有复杂性与破坏性。
(四)小结
综上所述。能源活动引发的环境外部性问题是有其存在的历史原因的,一方面。从宏观的经济发展角度分析,在植物能源时代,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总量少,能源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在环境生态系统内自我修复和平衡的范围内,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经济的需求对能源的总量需求剧增,能源活动对自然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历史累积远远超过其自净的能力,环境的外部性问题凸显出来。另一方面,从微观主体的经济利益角度分析,环境外部性问题的产生,是能源活动主体为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掠夺式地破坏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的环境资源,长期将环境作为经济增长的外在因素,排除在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体系之外,最终导致人类排放的废弃物已突破地域的局限,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能源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但同时又污染人类的生存环境,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威胁,一部分人在开发利用能源中受益。同时有一部分人因这受害,这种利益分配的不公根本原因何在?以下从经济学的视角加以分析。
三、能源环境问题的外部性经济学视角分析
前已述及,能源环境问题愈演愈烈,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是人类忽视甚至否定环境资源要素在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作用,造成大肆无限度地利用与影响环境资源,以下具体分析。
(一)外部性理论
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从外部性的产生主体角度定义“外部性是指那些生产或消费对其他团体强征了不可补偿的成本或给予了无需补偿的收益情形”。兰德尔从外部性的接受主体角度认为,外部性是用来表示“当一个行动的某些效益或成本不在决策者考虑范围内所产生的一些低效率现象;即某些效益被给予,或某些成本被强加给没有参加这一决策的人”。以上外部性的观点,表明外部性问题会出现在生产领域,也会出现在消费领域,外部性影响的承受者可能是生产者,也可能是消费者。从外部性的发生主体来看。主体的行为可能对他人带来未获补偿的效用或产量的损失。也可能带来未付报酬的效用或产量的增加,前者即为负外部性,或称外部不经济,后者则为正外部性,或称外部经济。结合外部性影响的主体来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资源产权缺乏界定;二是“交易成本”未将资源的所有生产要素纳入其内计算;三是政府(公共部门)的管理行为失灵。以下结合能源活动具体分析环境的外部性问题。
(二)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分析
企业或消费者在能源活动中仅考虑能源的生产成本或消费成本,忽视环境的污染治理成本,导致环境资源作为公共产品被过度消耗,环境资源破坏严重,根本原因是未将能源活动引发的环境污染成本计入全体要素成本核算体系。换言之,“环境资源长期被作为零价格的公共财产无偿使用,导致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以及私人边际收益与社会边际收益的巨大差异。环境质量进一步降低。这种因能源开发与利用的行为对生态环境和他人的生存产生不利的影响,即经济学视角下的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外部性的危害实质是对环境资源的掠夺性过度使用,导致巨大的污染和生态破坏,从而造成恶性循环,危及现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源的环境外部不经济性产生原因有三:
1 环境资源的权利归属不明
经济学意义上的“环境产权是指行为主体对某一环境资源拥有的所有、使用、占有、处分及收益等各种权利的集合。拥有一种环境资源的产权就是拥有这种资源使用的决策权和收益权,因此,环境产权涉及一系列影响资源利用的权利,完备的产权应该包括关于资源利用的所有权利,是对环境资源所有权的规定,但是环境资源的类型较多,权利的性质亦不尽相同,用一个“产权”概念囊括所有的环境资源是不科学的,应视不同环境资源的特点而界定其权利的归属。
2 能源产品成本低价
能源对环境产生的外部不经济性包括两部分,一是开发、生产环节对环境的污染,如煤矿企业在开采煤和加工煤的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治理成本并未完全计算在生产成本之内;另一种是能源消费环节对环境的污染,“除了生产领域中产生的负外部效应外,消费行为也是负外部性产生的重要途径。一种消费品如果在消费过程中对环境产生了消极作用,而产品价格中只包括了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的成本。不论是生产企业还是消费者都没有对使用过程中的这些副作用付出应有的代价,很必然就形成消费领域的不经济”。如交通工具使用者消费汽油或柴油后。排放的尾气对大气污染的治理成本未能全部纳入产品销售价格。两者对环境资源的破坏没有纳入产品成本,环境污染后既没有治理和修复的经费,无法确定责任主体。能源开发使用付出的成本小,所取得的收益大,目前能源价格中没有包含能源开发和使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成本。
3 政府能源管理行为失灵
能源是一国的经济核心,能源的供给安全直接涉及国家安全,政府部门为保障国家安全与经济安全,政策上偏重保护国家经济利益,将能源活动产生的环境问题置于次要地位,因此政府能源管理的失灵导致现行的“环境经济政策在实际应用中对促进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企业污染、减少环境污染损失等方面发挥作用甚微。”如过低的税费标准过低、征收力度不够以及生态补偿政策建设滞后等原因,难以补偿能源活动造成的环境损失。
四、能源环境问题的外部性解决路径
日本经济学家植草益指出。如果经济运行中存在外部性等市场失灵问题,政府规制便具有潜在的可能性。法律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强制性、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行为规范,通过权利和义务规则的设定来预防和解决外部性。依植草益先生所言,能源环境问题的外部不经济性,根本原因是人类的经济行为所致,市场失灵是破坏性经济行为存在的前提,政府失灵是破坏性经济行为存在的条件,法律空白是破坏性经济行为存在的温床。因此,笔者认为要从源头上解决环境外部不经济问题,规制能源活动的不经济行为,必须市场机制引导、政府管制和法律规制三者统一协调,缺一不可,即通过市场、政府与法律三者有机协调才是合理解决环境外部性问题的可行之道。
(一)环境资源权:法律保护的基础
1970年《东京宣言》和1971年《人类环境宣言》明确提出公民享有在健康环境生活的权利,随之世界各国的法律和实务中都明确有公民享受健康环境的权利,并在各国宪法中以人权明确界定,如南斯拉夫、波兰、葡萄牙、智利、巴西、匈牙利等国在其宪法或环境保护基本法中确认了环境权:希腊、巴拿马、菲律宾、捷克斯洛伐克、泰国、瑞典等国则在宪法中体现了保护公民环境权的内容:日本和美国受理了以保护环境权为案由的案件,进行司法实践。据统计,“现在世界上约有30多个国家的宪法中明确规定公民享有环境权,规定普遍的、个人的权利与义务,国家的目标、义务及权力,资源所有权及相关义务,实现权利与履行义务”。如西班牙宪法第45条第一款规定,“所有人有权利享受适于人发展的环境,并有义务保护环境”。葡萄牙共和国宪法第九条规定:“国家的基本任务有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第六十六条规定:“任何人都有享有有益健康与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环境的权利和保护这种生活环境的义务。”
以上各国宪法明确规定任何公民都有平等享有环境资源的权利,有履行保护环境资源的义务,权利行为主体对环境资源拥有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等等权利。依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定义,“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此规定中的环境资源包括自然环境资源和人工环境资源。是一种广义的定义,因本文是以能源产生的环境问题为分析对象,因此探讨侧重于自然环境资源。自然环境资源分为独占性资源和公共性资源两大类,独占性资源是指土地、矿产、森林等具有财产意义的环境资源,其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均可明晰界分。而公共性环境资源则是指海洋、大气环境、水环境等难以分割的非财产意义上的环境资源,具有非排他性的特点,其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无法界分。
我国《物权法》规定,“矿藏、水流、海域、野生动植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属于集体所有的除外。”《宪法》第九条仅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具有财产意义的独占性环境资源的归属。将其界定为全民所有或集体所有。而公共性环境资源的权利归属未有明确,我国现有法律对公共环境资源权利的规范尚属空白。仅从环境要素的构成对资源的归属作了罗列式的规定。并未进行类型化。也未从公民享有的生存权、健康权等人权角度界定公民的环境资源权利,因此遗漏了公共环境资源的权利归属,造成能源开发利用者对环境资源的滥用。
因此。笔者建议我国的宪法应明确规定不同类型环境资源的权利归属。如规定环境资源的所有权归全民所有,由国家或政府行使所有者的权利。
(二)能源税收制度:环境成本内部化
环境成本内部化是针对环境外部性的特点,将破坏环境的外部成本内化到相关市场主体(包括企业、消费者和政府)身上,实质上给环境资源定价。将环境资源纳入生产要素,并计入产品成本中加以考虑,由开发使用能源和破坏环境资源的主体来承担,这样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决策时把环境污染治理的外部成本考虑进去,将其开发与消费的行为调整到成本最小的状态。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核心是“污染者付费原则”,能源生产者和消费者,即是环境资源的破坏与污染者,他们必须为环境的外部性行为支付出对价的成本,与其生产和消费损害环境的程度一致。目前大部分发达国家采用税收手段将外部成本内部化,意图从源头上控制能源引发的外部不经济问题。如瑞典有一套完整健全的税收体系。其能源税的类别包含:石油以外燃料的能源税及碳税、石油的能源税及碳税、电力的能源税、车辆税、天然沙砾税(Natural gravel tax)、减少及储藏核废料税(Tax for reduction and storage of ntlclear waste)、核能税、硫税以及废弃物税。荷兰征收的第一个能源税为一般燃料税,征收的对象是所有的化石燃料;1996年,荷兰开始征收管制能源税,征税的对象包含天然气与电力,该税的征收是针对每个能源使用者的能源消费量征税,目的是诱导消费者改变对污染产品的消费行为,并使能源的使用效率化。其征收的能源税种还包括汽车登记税、石油税、矿油货物税(包含柴油、重燃油、轻燃油以及液态石油)、车辆税、石油原料税、重型卡车税、废弃物税等。美国从1971年国会第一次提出对排放硫化物征税的议案起至今,美国已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环境税制度。法国2001年开始实施碳税。环境税中的95%的收放来自于能源和交通部门。英国2000年公布了“气候变化计划”,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提高能源效率,并征收气候变化税。2001年征收碳税。
以上各国能源税的特点。一是将商品税与环境税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的能源种类征税,二是针对不同的能源消费行为征税。将消费税与环境税结合起来。国外能源税开征目的侧重对环境污染的规制,承担着抑制环境污染、促进资源节约利用的主要功能,并取得了较好的预期效果,这是值得我国借鉴的。
我国至今尚未单独征收能源税。在我国现行商品税条例规定应征税货物项目商品税中,具有环保取向的包含油气类以及车辆类之税收。然而,在现行税种的征收仍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为主。环境保护的目的或为附随目的或仅为反射效益。仅在其他税种内对不同能源的使用与消费征收税,征收的目的并非侧重环境保护,难以形成合力对能源和环境问题发挥系统的调控作用。
(三)能源政策法:绿色能源的实现
受功利主义经济观支配,“传统能源政策及法律忽视能源生产和消费活动的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关注能源供应的安全及能源利用的效率,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责任缺位。”㈣同时,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律只是消极治理能源开发利用造成的污染,是一种事后救济模式,并不能从源头上解决能源开发利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能源的负外部性是一个经济主体在行使其权利时将本应该由自己承担的义务施加给其他经济主体,实质是“行为主体不适当履行自己的义务或权利,造成了外部相关主体的负面效应,造成了其利益的损失。按照法律的一般权利义务规则,行为主体有义务停止侵害,给予赔偿或以其他方式给予外部补偿”。法律规范能源活动主体的行为是解决环境不经济性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必须是在政府的政策正确引导下。世界发达国家纷纷以政策为导向、法律为手段、经济为载体推动绿色能源的发展。
如美国2003年通过《能源税收激励法》,规定生物能设备发电享有免税待遇,可替代能源机动车辆免税等等,2005年颁布《能源政策法》,鼓励开发非传统碳氢化合物能源,对混合动力交通工具旅行税收优惠等,2007年通过《能源独立和安全法》,第一次立法要求发展生物质柴油燃料等等,2009年通过《复苏与再投资法案》,规划可再生、可替代能源方面的投入在未来10年将达到1500亿美元等等,2009年参议院通过《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规定2020年各州电力供应中15%以上须来自可再生能源等等。
日本1974年通过“新能源开发计划”,即阳光计划,1978年通过节能技术开发计划,开发能源有效利用技术,推进以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等大型节能技术为中心的技术开发,1980年通过《替代石油能源法》,设立新能源和产业技术开发机构,大力扶植实用化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运用。1997年通过《促进新能源利用特别措施法》,大力发展风力、太阳能、燃料电池发电等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2006年通过《新国家能源战略》,支持新能源产业自主发展等。
丹麦的能源供应和利用的环境影响日益受到关注,并构成了丹麦能源法律政策的组成部分。在法国,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程序适用于所有能源设施。《1996年清洁空气与能源合理利用法案》要求每一地区的行政长官必须准备一份界定特定敏感区域的空气质量目标的地区计划。
综上所述。国外能源安全立法重视能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并注重将传统的命令控制手段同市场手段结合起来。
在我国,能源立法对环境问题的规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能源产生的环境问题形成了过分倚重政策调整、忽视法律调整的现状。即便有一些能源部门法,也是产业经济的发展为主,兼顾环境保护的规定在能源部门法中反映较少。《煤炭法》更多关注的是煤炭安全生产和合法经营的问题,对煤炭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如何处理、补偿则没有规定。二是中国能源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能源基本法缺位。我国《能源法》自2005年纳入全国人大立法计划,但至今仍没有出台。在环境保护某些领域还存在法律法规和政策上的空白,如对破坏生态环境的采矿业的生态保护和恢复的有关规定,对海洋石油开采业的污染排放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等。三是能源单行法的规定侧重能源结构的调整,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但并未侧重环境污染与破坏的预防保护。
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篇5
关键词:农村;能源;环境保护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conomy, the traditional extensive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has not been fundamentally changed, many environmental, energy problem. Therefore, to carry out comprehensive rural energy construction in rural, properly handle the rural environment, energy issues, especially the energy saving work in rural areas included in the plan, strengthening energy saving management and improve the energy utilization ratio, are related to the rural economy can continue to grow, in relation to the majority of farmers can live and work in peace, in relation to the rural areas and even the whole society can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a very important job.
Keywords: rural; ener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搞好农村能源综合建设:一是建立建全组织机构;二是加强对农村能源综合建设的领导;三是加大对农村能源建设的资金投入;四是充分依靠科技进步;五是加强农村能源产业和服务体系建设,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六是加大对科技、管理和服务人才的培训;七是不断地深化改革,端正指导思想,加强法制建设方向;八是抓点带面不断开拓新领域,使新能源和农村能源的建设工作向高层次发展。
1、农村环境保护与能源问题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有利于农村发展政策的实施,特别是推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农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居住条件也得到很大改善。但是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小城镇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农村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不仅严重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而且直接制约农村工业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后劲,将最终影响整个国家经济与社会的良性运行。当前农村突出的环境问题主要可分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两大类,农村地区能源的开发利用与这两类环境问题都有密切的关系。能源不但给农村提供了动力,而且带来了生活的文明和社会的进步,但也影响了农村的环境。如新柴的消耗量方面,19世纪以前,由于需求量不大,砍伐情况并不严重,保持了生态的平衡,没有产生污染现象。而在最近的百多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生物质能源供不应求,使得生态和污染方面都出现了问题。由于矿物能源的大量开发和使用,也为农村带来了严重的能源环境问题。由于能源废弃物的大量排放,对农村和能源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健康等都造成严重的危害和重大的损失[1]。
2、矿物能源对农村环境的重要影响
矿物能源的开发,包含了开采、贮运、加工、转换到消费。在这全过程中,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2]。如煤在开采过程中,首先是开采占地,它破坏了地表的生态系统,影响了农业生产。另外井工开采易造成地表的沉降或裂缝并改变水体形态及渗漏而影响农田灌溉,同时也破坏了地下水资源。另一方面开采时的排污以液体、气体、固体同时存在,如酸性矿井水、泥浆、瓦斯、煤矸石等。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特别经数次堆放,会造成自燃、流失等大气污染,在煤炭的燃烧利用过程中,又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和灰渣,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等。又如水陆石油的开发会造成海水域的严重污染,影响水产业的发展和造成农田的污染。石油在燃烧时也会排放大量的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3、可再生能源对农村环境造成的影响
(1)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是:采伐对环境的影响,如导致资源的枯竭,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破坏生态平衡;秸杆等大量燃烧,导致土壤肥力减退、农业减产等。如木柴在燃烧时会排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充分时会排放大量尘烟和颗粒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2)自然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是:自然能源如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海洋能等。由于不同的能源各自的物理化学性质开发利用的方式不同,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影响,如太阳能电池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采用大量的有毒和可燃性气体,如三氢四磷、四硫化硅等,会对居民带来危害;开发利用风能发电时,会造成噪声的危害等。
因此,在开发利用自然能源时,必须充分考虑对局部环境的危害,并制订出预防措施。
4、农村环境保护的防治对策
农村环境保护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也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繁荣与稳定。一旦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污染,农村经济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做到农村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为达到这一目的,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1)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活卫生条件。一是通过“改水、改厕、改厨、改圈”以及使用清洁能源,以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畜禽养殖条件,减少畜禽粪便污染,采取“变废为宝”的办法,如用畜禽的粪便生产沼气,可解决农村能源问题,还可制成有机肥等。二是加强环卫机构建设,专人负责,专人管理。三是对地处农村地区的企业要完善排污处理设施建设。四是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依靠科技,比如,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和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农民合理有效的施肥、用药;采用农牧结合的方式综合处理畜禽粪便污水;通过技术改造和生产技术革新,推动乡镇企业升级换代,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实现清洁、绿色环保生产。
(2)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制、法规建设。首先,完善法律法规。建议政府对农业能源建设采取严格的要求和有力的约束,加大保护立法的力度,建立环境保护的政策体系,尽快制定具有强制性防治农村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法规。第二,加强执法监督。在现行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环境报告制度,企业要公开排污的种类、数量,在生产过程中逐步减少污染。第三,建立问责制,有关部门要真正把环境管理和生产管理结合起来,对地方保护主义及干扰环境执法,应依法追究责任[3]。
(3)发展环保的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围绕其资源规模化发展,积极探索、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特色优势产业,既能解决环境问题,又能可持续利用资源,促进农村乡镇能源合理化利用,对农村产生污染物进行综合处理。
(4)切实提高农村环保意识。提高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更多的人了解农村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充分意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引导农民使用清洁能源,培养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农村中、小学生的环保教育,使他们能够自觉维护环境,保护环境。
参考文献
[1] 中关村国际环保产业促进中心. 新农村能源与环保战略.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2]王庆一. 中国的能源与环境:问题及对策.《能源与环境》,2005(3)
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篇6
能源与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能源的需求也在急剧的增加,同时不断增加的能源消耗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的进程中,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以上,加上工业发展的“高资源投入,高污染排放”,大量的工业能源消费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1]。据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核算结果显示:2004年总环境退化成本为5118.2亿元,占地方合计GDP的3.05%,虚拟治理成本为2871.1亿元,占当年GDP的1.8%,其中工业污染治理成本为1790.3亿元,占虚拟治理总成本的62.4%[2],可见我国的环境形式十分严峻。因此,如何协调能源消费与环境的关系,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实现节能减排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存在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量的短期单向因果关系,且两者之间保持长期均衡的发展关系[3]。1985-2007年,甘肃省经济增长年均增速为15.2%,能源消费年均增长速度为5.0%,2004年,高达15.78%。甘肃省经济的快速增长必然拉动能源消费量的快速增加。在甘肃省加快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随着工业能源消费量的增加,环境质量将承受巨大压力。通过分析甘肃省能源消费最重要的特征,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甘肃省环境质量变化态势的综合评价指标,来研究甘肃省工业主要能源消费量与环境质量指标之间的关联程度,揭示环境质量变化和甘肃省工业能源消费的趋势,以建立适合甘肃省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政策体系,在确保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实现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甘肃省能源消费特征及态势
1.能源消费总量增速快、消费结构单一从能源消费总量看,1985-2007年能源消费绝对量逐年上升,从1985年的1790.12万吨标准煤上升到2007年的5109.29万吨标准煤,翻了2.85番。从能源消费相对量看,1985-2001年,能源消费保持平稳增长,16年间年均增长速度为3.19%。到2003年开始,随着甘肃省“工业强省”战略的提出和大力投资石油、化工和资源型行业的发展,能源消费速度加快,年增长率高达11.14%。从图2显示的能源消费结构看,20世纪中期至今,甘肃省以煤炭为绝对主导的能源消费结构仍未得到有效改善,所占比重在66%左右(见表2)。天然气、水电和风电这些比较清洁的能源所占比重年均为15.6%,远低于煤炭和石油。近年来,天然气清洁能源消费的比重在增加,2007年占能源消费总量的3.3%,但是天然气的增加补偿了水电、风电的减少,这种清洁能源之间的相互替代,加上煤炭的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对甘肃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2.工业部门是能源消费大户,且能源利用效率低工业部门始终是甘肃省能源消费第一大户,且能源利用效率低下。1985-2003年,工业能源消费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年均保持在66%左右,2004-2007年,工业耗能所占比重在72%以上,2007年,其他部门能源消费状况为:农业4.8%,建筑业1.28%,交通运输和邮电业6.28%,生活能9.9%,其他第三产业2.61%。由于节能意识和技术水平的逐渐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的不断开展,甘肃省工业总产值能耗逐年降低,从1985年的9.97吨标准煤/万元降到2007年的1.19吨标准煤/万元(见图3)。与全国水平相比,差距较大,但呈现逐年缩小的趋势,说明工业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潜力较大。一定的能源消费结构和不同行业的技术水平、能源利用率决定了环境污染的程度[5]。甘肃省以煤为主单一的能源消费结构和低效率的工业能源消费特征导致了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大,增长速度快,单位工业产值能耗高。甘肃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技术进步在工业中的贡献能力不强,工业设备落后,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三废”排放量较高,导致甘肃省生态环境恶化,给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造成了昂贵的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
三、甘肃省环境质量综合测算评价
1.环境综合指标的选取工业能源消费对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工业“三废”的排放上,本文用工业废气排放量(X1)、燃料燃烧中废气排放量(X2)、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X3)、工业烟尘排放量(X4)、工业粉尘排放量(X5)、工业废水排放量(X6)、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X7)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X8)八个指标反映环境质量恶化的程度。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数据根据历年《甘肃年鉴》[4]、《中国能源统计年鉴》[6]和《甘肃环境状况公报》[7]相关统计资料整理,得到1991-2007年八个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甘肃省的环境质量变化进行动态分析。
2.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甘肃省环境质量(1)主成分的确定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甘肃省环境质量指标进行处理,调用SPSS16.0对8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首先应对原始样本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指标之间变化趋势、量纲的不一致和数量级的差异等现象。用标准化数据进行分析得主成分因子的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及其旋转后的因子载荷,根据主成分对应的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选取两个主成分因子,这两个成分包含的信息占原始信息的84.295%,其余6个成分对方差的影响见表。根据旋转后的主成分因子载荷矩阵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中工业废气排放量(X1)、燃料燃烧中废气排放量(X2)、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X3)、工业烟尘排放量(X4)、工业废水排放量(X6)、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X7)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X8)具有绝对值较大的载荷系数,可以作为反映甘肃省工业“三废”排放总体水平因子,第二主成分中工业粉尘排放量(X5)载荷较大,可以作为反应甘肃省粉尘污染程度的因子。(2)计算主成分特征
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范文
本文2023-12-06 17:56:08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4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