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征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2-06 18:11:23浏览:912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征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征篇1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机遇;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F470 [文献标识码]B

一、引言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促进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要大力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等等。由此可见,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另外,易观智库产业数据库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显示,截至2们5年底,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8亿人左右,在此背景下,移动营销成为企业推广的重要渠道,在开展过互联网营销的企业中,35.5%的企业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了营销推广。移动互联网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潜移默化的改变着移动网民的日常生活以及企业的经营方式,移动互联网时代全面到来。

相对于传统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竞争环境发生了更大的改变,如移动互联网思维开始广泛渗透到企业的商业模式、营销渠道、供应链、物流等环节;消费者行为向个性化发展,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性变强,移动端购物习惯形成等,这些改变使得传统企业必须进行转型升级。那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转型电子商务与传统互联网时代有哪些差异?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有哪些?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传统企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更好地进行电子商务转型和升级。

二、移动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一)移动互联网定义

国内针对移动互联网的研究已有很多,但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定义还未达成共识,通过文献查阅,本文对几种有代表性的移动互联网定义进行阐述。

百度百科指出,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是互联网平台、技术、商业模式、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总称;MBA智库百科指出,移动互联网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移动互联网是指用户可以使用手机、笔记本等移动终端通过协议接入互联网,狭义的移动互联网则是指用户使用手机终端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访问采用WAP的网站浙江大学电子服务研究中心、阿里巴巴商学院工程中心认为,移动互联网是一种新型的业务模式,该模式是以各种移动终端和各种移动网络作为网络接入基础,从而实现传统移动通信、传统互联网、各种融合创新服务等功能目。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一个参考性的定义移动互联网是通过各种移动终端,利用各种移动网络,将商家、企业等各类组织与用户连接起来,从而为用户提供购物、娱乐、咨询等各类内容的一种创新服务模式。

(二)移动互联网的特征

移动互联网一方面延续了传统互联网的特征,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特征,从而影响了传统企业现有业务的发展和商业模式构建。本文认为移动互联网主要有以下六个特征,如图1所示。

1.终端移动性。移动互联网是通过手机、PDA或其他移动终端,通过各种移动网络进行数据交换的,相对于传统互联网设备,这些终端都具备可移动性,便于用户随身携带和随时使用,用户可以在移动的状态下接入和使用移动互联网服务。

2.业务及时性。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商家和企业都开发了适合移动终端传播的服务和内容,因此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移动终端去及时获取商家和企业提供的各类服务和内容,比如在线购物、在线娱乐、在线订机票等。

3.操作简便性。由于移动互联网是使用移动终端去获取各类服务和内容,主要有手机、PDA等设备,这些移动终端的屏幕要比个人电脑小很多,受此限制,众多商家和企业在提供服务和内容时,在保证服务和内容质量的同时,要把网站界面设计的更加简洁,让用户操作起来更加简便,响应的时间要更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用户对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体验。

4.服务位置性。由于移动终端具有定位功能,移动互联网可以提供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s,LBS),该服务可以与搜索、分享、电子商务等多个传统互联网服务有效融合,并显著提升这些服务的质量,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目前LBS服务主要用于周边兴趣点的评价和推荐、周边人群的社交推荐、周边商品售卖信息推送等本地化服务。

5.营销社交性。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会化媒体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移动终端进行社交活动,商家和企业也越来越青睐利用移动互联网开展社会化媒体营销,也可称之为移动社交营销,就是利用移动终端,将用户与社交有效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营销模式。

6.用户个人性。一般来说,传统互联网的终端都是家庭、公司、网吧的电脑,这类终端的共享性比较高,互联网服务商无法通过终端直接追溯到是谁在使用以及使用者的特征如何。而移动互联网的终端设备基本上是供一个人使用的,具有较强的个人性,用户在使用移动互联网服务的时候,一方面服务器端可以检测出用户的手机号,将此作为用户的账号予以登录,直接提供业务.另一方面也可以分析用户的消费行为、消费特征、所在位置等信息,从而可以为用户提供更为精准的个性化服务。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转型电子商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1.用户及市场规模高速发展。易观智库产业数据库于2015年底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底,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8亿人左右,这得益于流量资费的持续下降以及46用户的爆发式增长。另外,报告指出在2015年第3季度,我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8168.1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23.4%,同比增长123.5%。随着用户移动消费习惯的养成以及商业模式的成熟,易观智库预测未来几年我国移动互联网规模增长还将持续,预计201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5790.7亿元。

2.移动网购成为未来电子商务主战场。《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显示,截至到2015年底,我国在整个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中,移动购物占比64.2%,网上零售市场的“移动化”时代已正式到来。一方面是因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上网费率的降低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方便性,使得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移动端进行购物拐一方面是因为移动电商营销成为电子商务企业竞相发力的重点,如移动支付独享优惠、移动首单包邮、移动注册即获减免特权等,大大推动了网购消费者向移动端迁移。2015年“双十一”当天,阿里巴巴来自移动端的交易额占比达到70%,未来基于移动端的网络购物将成主力。

3.传播成本变得更加低廉。相对于传统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用户不需要拥有计算机,只需要拥有价格更低的智能手机等其他移动终端就可以了。用户通过智能手机就可以下载第三方电商平台、微信、微博等客户端,通过这些客户端,用户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购物、娱乐、浏览网页等活动,而且覆盖的人群更多,从性价比角度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方式比基于PC的传统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方式成本更低、效果更好。

4.口碑传播变得更加迅速。随着微信、微博等社会化媒体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们每天都会花很多时间在社会化媒体上浏览、评论、转发各类服务和内容,这给商家和企业传播品牌奠定了一个很大的用户基础。另外,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在路上、车上、工作的间隙等碎片化的时间进行社交行为,这些都使得口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播的更加迅速。

(二)面临的挑战

1.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存在局限。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创业者纷纷进入了这一领域,这也为移动互联网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关注,为自身发展引入了大量的资金。从表面上看,移动互联网这一新兴行业发展速度快、创业机会多、商业模式不断创新、盈利空间巨大、发展前景很好,但实质上,大多数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并没有实现大规模的盈利,绝大部分商家和企业仍处于投资阶段,根本没有盈利。因此,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应用及其商业模式还需要不断地探索。

2.移动应用和服务创新力不足。虽然我国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及市场规模都在高速发展,但仔细纵观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移动应用和服务,不难发现其中重量级的原创应用和服务少之又少。不少商家和企业都是看见国外出现了一种新的应用或新的服务,反响效果很好,然后就开始复制和模仿,并不能很好地适合国人的需求,如果仅仅是依靠复制和模仿国外产品来发展移动互联网,那么对于整个移动互联网行业来说,不是推动而是阻碍其发展。

3.用户意见的影响力得到大大提高。移动互联网时代,社群的力量让用户意见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如果商家、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做得好,超出用户的预期,即使一分钱广告不投放,消费者也愿意在各类社会化媒体平台上去为商家和企业进行传播,从而为商家和企业创造口碑。但如果商家、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没有做好,达不到用户的预期,甚至给用户带来了损失或伤害,那么针对商家、企业的负面评论将会在短时间覆盖主流的社会化媒体平台,负面影响的传播速度和范围会比正面影响传播的更快、更广,这对于商家、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将是致命一击。

四、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转型电子商务对策建议

(一)重视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商业模式创新

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创新的核心内容包括两个方面:技术创业和商业模式创新。对于技术创新,由于移动互联网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只有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才能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和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商业模式创新,由于目前的移动互联网发展还不成熟,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盈利模式,因此,企业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商业模式的创新,寻求一条稳健发展的盈利模式。

(二)加强社会化媒体平台的管理

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社会化媒体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口碑传播,而社会化媒体强调用户参与,鼓励人们发表、评论、反馈和分享。因此企业在移动营销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社会化媒体的管理。对于正面信息,企业需要加以引导,以便让更多的用户知道,达到口碑传播的目的,对于负面信息,企业需要做的不是删除,而是积极与用户沟通,让用户满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社会化媒体的作用。

(三)注重用户个人信息和隐私的保护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个人信息和隐私一旦被泄露,将会极大地影响用户对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从而影响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强对移动互联网的监管,比如督促企业做好相应保护工作加强对移动互联网安全的宣传,提高用户自我保护的意识.通过相应法律法规来保护用户权益等;另一方面企业需要不断的技术创新,以便通过技术手段来保障用户个人信息和隐私的安全。

五、结束语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征篇2

关键词:移动互联;文化特征;文化建设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已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经济技术范式的变革开创了网络经济时代新纪元,这就要求企业需以与之相匹配的文化来保持竞争优势。同时,企业不断创新改变以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亦是保持其永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如何找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新的、有效的方法是每个企业管理者必须对面和解决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认清移动互联网的文化特征

互联网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它体现出比以往更为开放、更懂得分享、更加透明的系列特征,移动互联网作为互联网的一部分组成,也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化特征。

(一)信息多元化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信息和人的二元关系,让信息变得更加透明化、多元化。当今的个人或团体组织,既是多元信息的创造者、者,又是接受者、处理者。信息多元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组成要素和基本文化特征。

(二)网络移动化

移动网络借助云计算和互联网技术,把虚拟世界和实体世界联结到一起,形成一个上下贯通、左右无界、高速运转的融合世界。在这里,移动化已是互联网的重要特征之一,互联网借助移动方式实现了向社会经济生活的全方位渗透,并对人们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三)个性差异化

移动互联网既有个性化又有差异化,这种特征体现在移动互联网的方方面面,企业家们已认识到移动互联时代的产品差异化和服务差异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点。

(四)虚拟现实交融化

移动互联网成为发掘人们现实社会中多样化需求并在虚拟网络社会映射的平台,它让人们在现实世界里难以满足或发现的潜在需求,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里能得以映射,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进一步交融。

(五)个人群体互动化

移动互联网中,人们可以在众多的平台中推销自己、表达自己、展现自己,可以在移动互联网世界的广义社群里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建立与他人的联系,融入不同形态的社群之中,实现个人与群体的互动。

二、认清移动互联时代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均发生了巨大变化,探索摸清这种变化的程度、趋势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一)信息交互方式发生根本转变

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改变了人们使用互联网的方式,移动装置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信息交互、购物消费、游戏娱乐的重要平台。据统计,2016年我国活跃的手机上网码号数量达12.47亿,活跃的智能手机达23.3亿部,而同期固网宽带用户数仅2.97亿户。

(二)市场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转变

一是社会经济结构加速调整。消费类成为社会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作用,服务业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快速增长。二是网络零售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我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达5.33万亿元,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9%,其中移动网购交易规模达4.47万亿元。三是商业模式不断创新。移动电子商务、LBS移动服务、移动社交等商业模式逐步成为主流,产业融合、跨界竞争成为新常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三)员工队伍发生了结构性变化

目前,80年以后出生的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人逐渐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中间力量,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人员素质不断提高。这代人个性鲜明、崇尚自由,他们喜欢无边界沟通、不喜欢条条框框,喜欢尝试与挑战、不喜欢按部就班的做事,让他们背理念、喊口号等落地方式已基本上起不到任何作用了。

三、移动互联时代下企业文化建设思考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企业文化建设要根据移动互联网独特的文化特征,创建有利于员工积极性发挥、有利于资源共享的企业文化氛围,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员工为本和持续创新,形成自身开放、分享、互动、创新的企业文化。

(一)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企业文化平台

一方面,在企业文化物理层面上,除传统的表现形式外,更应加大移动互联网络载体的建设,以便更好的展示企业的精神风貌、展现企业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企业可利用平台的移动互联特性极大地提升沟通交流的效率和沟通半径,提升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用户粘性和认同感,继而提高企业整体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去中心化、去层级化、实现组织扁平化

由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了向无中心、无层级、同步快速的信息传递方式转型,以前按层级传递的传统模式已不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这就迫使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去中心化、去层级化,由集权转向分权。移动互联网带来了信息的透明化和信息获取的便利化,“零距离”将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层级化组织模式,组织扁平化和自我管理显得更加重要。

(三)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多元化企业文化

移动互联网时代,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企业的成功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重要,这就要求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个人的价值实现,企业文化建设路径从以往“自上而下”变为“自下而上”。要根据企I员工发展特点,建立起多元文化发展机制,弘扬开放、互动、分享、自由、平等的精神,充分挖掘群体中个人的价值,调动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发挥他们无穷的创造力,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多新奇迹。

(四)坚持用户至上,重视客户价值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征篇3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消费行为;信息化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与其特征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IT技术已经历了50年的发展,从大型机到小型机、到PC、到互联网时代,现在已进入第五个技术发展周期--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周期。

随着互联网和电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和互联网的融合已成为当今信息化社会下的关键趋势。移动互联网并不只是移动与互联网的简单相加,而是二者相融合的产物。在移动互联网中,运营商将提供基于个人身份的服务、基于个人位置的服务,并且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创造内容,由过去的内容被动接受者变为了内容的主动创造者。

自2010年苹果iPhone 4和iPad以来,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为代表的智能移动终端产业呈现井喷式增长。2011年,全球智能终端的出货量超过了PC。目前全球PC机用户只有11亿,而智能终端用户已达到55亿。移动终端的迅速普及和推广,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随时随地参与内容创造和传播。另一方面,无线网络传输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无线网络传输环境的改善等技术改进,也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提供了充分支持。可以说,终端体验技术、信息网络技术以及信息传播技术等都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充足的条件。

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大的特征,就是无处不在的信息服务,任何人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终端分享全媒体信息服务,即"随时、随地、随心"。信息是消费者消费行为中最重要的因素。移动互联网所具有的信息整合与人际传播功能,为消费者行为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服务。这给社会消费行为带来了新的特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改变了传统的消费行为。

另外,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日益多元,业务种类更加丰富,服务更为个性,服务质量更高,这也为消费者消费行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第三,参与主体的多样性。移动互联网时代是融合的时代,各种产业相互进入,服务与消费日渐融合。服务提供商也会作为消费者进行消费行为,且两者融合更加紧密,联系更加密切。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行为分析

对消费者行为进行分析,要解答以下七个问题,即市场的七个"O":市场由谁构成 (Who),即构成购买者的群体 (Occupants);购买何物 (What),即购买的目标产品 (Objects);为何购买 (Why),即购买的目的 (Objectives);谁参与购买 (With whom),即采购组织的角色 (Organization);如何购买 (How),即采购作业的程序 (Operations);何时购买 (When),即购买时机 (Occasions);何处购买 (Where),即购买地点 (Outlets)。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消费者行为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改变。下面我们从这七个方面分别分析来看。

1、市场由谁构成 (Who)? 构成购买者的群体 (Occupants)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购买者。移动互联网的终端便携性、操作简便性等,使得购买者群体很大程度上都突破了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的限制。

2、购买何物 (What)?购买的目标产品 (Objects)

在传统消费模式中,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往往比较单一,通常会针对单一商品进行一次性购买。例如,消费者看到汽车广告,可能会发生去4s店购买汽车的行为。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信息服务无处不在,消费者便能够了解到与产品相关的其它类别产品的情况,或者由一产品的购买而派生出新的消费需求,进而产生"交叉消费"行为。例如,消费者在选购汽车的时候,由于对汽车参数、汽车维修、汽车驾驶的详细信息并不了解,可能会购买相关的书籍弥补相关知识,这个过程中就产生了对于其他类别产品的购买行为,即发生交叉消费。

交叉消费的行为实际上是发生在购买决策过程中的搜集信息阶段。传统消费过程中,搜集信息仅限于产生消费需求的产品以及对相关的品牌和产品的搜索。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消费模式中的搜索行为除了是对本产品的信息的搜集,更多的是来源于信息服务的强大功能。

3、为何购买 (Why)?购买的目的 (Objectives)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消费购买行为日渐趋于理性化。在传统的实体店面的购物中,客户往往容易受购物现场的气氛、营业场所的布置、商品的丰富程度和陈列方式、销售人员的服务质量、他人的购买行为等因素的影响,产生冲动性购买行为。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客户面对的是移动终端的屏幕,商品选择的范围也不限于少数几家商店或几个厂家。在这种情况下,客户可以完全理性地计划自己的消费行为,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更好的心态对产品的各个属性进行综合的考虑和权衡,从而使得购买行为趋向理性化。

4、谁参与购买 (With whom)?采购组织的角色 (Organization)

与传统的消费模式相比,移动互联网时代打破了原有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使得消费者在第一时间能够得到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消费者的信息。消费者针对一个类别的产品或者针对某一品牌的产品组成一个社区,在社区中讨论产品的性能、价格、服务等等。这个社区是以真实为基础而衍生出来的虚拟,所以具有很强的真实性。来自不同类型的消费者的互动,能够进一步促进其他消费行为的产生。

5、如何购买 (How)?采购作业的程序 (Operations)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消费者的采购程序愈加简便。人们的只需要一个与之相关的身份认证,在挑选完商品后,通过电商入口进行安全支付即可。相比传统的消费采购程序,更容易激发人们的购物需求。

6、何时购买 (When)?购买时机 (Occasions)

传统消费中,消费者必须在商场商家的固定营业时间才能进行消费行为。而固定互联网中,电子商务打破了这一限制。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新的购买时机出现了--消费者更加多的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消费。以地铁、公交、出租车等交通工具上的碎片化时间为例,人们可以利用这一时间在移动互联网下进行快速的挑选、购买、结算等消费行为。

同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消费行为确实已成为无时无刻不在。以读报为例,人们可以随时从app应用商店中将报纸进行购买与下载,从而开始随时随地的阅读。

7、何处购买 (Where)?购买地点 (Outlets)

传统消费行为中,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会受到商家场地的极大影响,包括距离、交通、营业时间等各方面的限制。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配合新的发达的物流体系,地点与区域已不再成为人们的限制;同时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可以将消费者购买的物品配送至消费者指定地点。

三、结语

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行为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消费已经成为了一个自组织的有机循环过程,能满足人的信息需求和求知欲望。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并充分利用这一变化,充分抢占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全民消费"、"生活即消费"的先机,以使其为生产生活为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马翠华.消费者心理及行为透视[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2]高同庆.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与产业发展思考[J].江苏通信,2011,(2).

[3]伍丽君.网上消费者行为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1,(12).

[4]王琳琳.智能移动终端产业的未来发展战略[J].传媒,2012,(5).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征篇4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信息化教学模式;数字化时代;教育教学信息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已经影响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移动成果的展示,如智能手机、移动式平板电脑都已经深入到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除此之外,据2013年的不完全数据统计显示,在我国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中,网民的人数规模就已经达到了6.18亿。其中,55.1%的网民人数主要集中在20-39岁之间,而且在该年龄段中,学生的比例占25.5%,并且学生所占比例中有67.2%是中学生。所以,由以上数据所得,学龄人群在互联网使用群体中还是占有较大比重,已经成为他们的天下了,现在已经随时随地都能看到大量的“低头族”了,而且使用移动互联网终端能够随时随地的将自己的信息与他人共享,可以随时随地的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与学习,方便信息的传递。由此可见,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下,学生的教学模式也应该随着时代的进步而逐渐进步,逐渐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如何能够更好的将移动互联工具用于学习中,将其变为学习工具,方便教师与学生更好地进行教学内容方面的交流与沟通,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学习交流的在载体与平台。所以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下,移动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势必会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成为教育教学发展的新方向[1]。

一移动互联网所具的时代特征

移动互联网是一种包括终端、软件以及应用三个层面的、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利用无线电的通信方式来获取各种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态。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具有三项时代特征:

(一)移动化特征

在移动化互联网的时代下,通信移动化、商务办公移动化、娱乐移动化甚至于教育教学的移动化等,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透露着互联网具有移动化的时代特征。

(二)差异化的时代特征

在移动终端隐秘性与私密性的前提下,这就要求移动数据必须具有差异化,移动互联网的数据必须细化,才能保证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出现错传等现象,因此,具有差异化的时代特征将会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服务的主流。

(三)个性化的时代特征

随着各种移动网络技术的兴起,例如大数据、数据挖掘、物联网等技术。企业要想实现差别化的服务,就只有具有向用户提供差别化、个性化服务的能力才有可能占领一席之地。此外,个性化的时代特征也能更好的保护移动终端的私密性[2]。

二移动教学的相关概述

(一)移动教学的概念

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下,教育教学也必须紧跟时展的潮流。因此,移动教学就是将教学内容和相关知识与移动互联网紧密联系在一起,利用移动智能设备进行教学工作,开展教学活动。其具体指教师利用学校提供的移动教学平台,通过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再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内的内容与老师指定的教案系统的、全面的、有目的展开教学。教师和学生能够利用移动多媒体等智能设备通过移动教学平台根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进国民行交流。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与约束[3]。

(二)移动教学的实施条件

移动互联网教学存在泛在性的特点,即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随时随地都可以实现移动教学,但是必须在有移动网络覆盖的前提下。移动网络教学需要有智能移动终端的辅助以及在互联网的帮助作用下才能够实现。根据我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不完全数据调查显示,截止到2015年,我国的国民用移动手机连接互联网的所占比例达到了88.9%,其比例远远超过了固定互联网设备所占的比例,另外,我国网民的平均每人每周的上网时间长达26.1个小时,并且还持续处在上升阶段。

三移动式信息化创新型教学模式

(一)电子教材的信息化

传统的教学所用的教材及资料都是用纸质版的文字和图片呈现给学生的。但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教学设备相应的会比较丰富,不论是在文字还是图片等方面的处理等,都相比纸质版的更加生动丰富多彩,此外,移动互联网设备的使用,还增加了音频、视频、动画等更加形象生动的内容,形式也更加丰富,这对于教师在教学方面是个重大帮助,这样一来,不仅会减少更多写板书的时间,还能更清楚的向学生解释所要教授的内容,一改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更好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使用移动网络设备,能够最大限度的摆脱简单的、纸质版的文字所要表达的局限性,可呈现一个全新的教学方式,还能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因此,电子化的教材将会是移动网络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4]。

(二)移动式教学下的互动化

学生对某项陌生事物的学习与认知总是有一个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过程,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从错误认识到正确认识的过程。在这期间,只有进行反复的探索,反复的实验求证,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然而,在传统的认知过程中,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经验的教师进行长期的教授,但是,使用移动互联的移动教学模式,使电子教材程序化,就可以大幅度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学生和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互动,也可以其他与同学进行互动,进行商讨,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反复的论证,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所以,电子教材将互动化学习这一特征充分的展现了出来。

四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移动教学的困境

以上讲述的电子教材的信息化、程序化以及互动化虽然能够为教师的教学带来更加便利的方法,并且具有随时随的学习的优点,但或多或少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于移动教学给传统教学带来的冲击仍是不可避免的。其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矛盾:1.学校对学生的出勤率进行的规定与使用移动教学中对学生要求的自主学习的特点相矛盾。2.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通常是教师主讲,学生进行学习,但是在移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帮助学生负责解答疑惑,这样一来,两种教学方式就产生了矛盾。3.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主要是系统全面的进行讲解,这样一来就与移动互联网模式下的教学方式相背离,移动教学进行的是片面式的碎片性的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是有很大出入的。五关于解决教学困境的主要措施开展移动教学首先就要对其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全面的统计,积极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1.提高其教学模式的认可度。要想使移动教学能够在学校进行推广,就首先要提高学校及教师的重视程度和认可度,逐渐改变以往的学生上课出勤考核方式,既不能放弃原先的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方式,保证学生的上课出勤情况,又要培养、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2.改革创新型教学模式。学校的教学模式要充分与移动教学相结合,为学生建立自我发挥的平台,改变以往的传统的教师主讲,学生记录的模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好移动设备的优势,转变教学的主角,学生主讲,教师负责提问,培养学生自己探索问题、寻求答案的能力。3.系统教学变为重点讲解。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授课主要是根据课本以及教材的顺序进行授课,这样虽然具有条理性,但是却失去了其中的乐趣,学生听起来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所以,可以充分利用移动教学设备的资源,在授课中进行穿插讲解,可以将其教授课程分章分节,在其中插入视频、音频等,实行片段式讲解,将重点着重剪出来,这样不仅会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还会使学生对于重点知识更加印象深刻[5]。总结以上内容,移动教学将会是一个更加方便、生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但其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阻碍与困难,不过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下,移动化教学模式归根结底具有不可避免的而发展趋势,将会成为一种教学的潮流。

参考文献

[1]刘丽君,熊才平,林利.利用手机短信互动平台实现移动教学实验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3):68-72.

[2]温川雪,周洪建.面向智能手机与Web平台的微课移动教学系统的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14(12):60-66.

[3]余飞,刘思宏.移动互联时代的教学信息化初探[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85-87.

[4]刘芳.基于云平台的移动信息化教学实践[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8(4):70-76.

[5]季丽娟,郭静娟.基于移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基础会计教学改革[J].中国市场.2016(45):164.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征篇5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产业发展态势 应对策略 重点举措

1 引言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业务。它的增长速度和带来的经济效益是任何专家未曾预料到的。2012年我国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超过2012年之前历史上出货量总和,总出货量2.58亿部,增速达到167%,2012年已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第一个普及年。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真正融合导致本来各行业单独发展的态势被终结,而在纷繁的战略布局举措的背后,仍有较多焦点问题需要整个产业链来关注和解答。面对移动互联网领域复杂的竞合关系,中国移动如何借力实现全业务转型的愿景应引起高度关注。

2 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移动互联网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这两个发展最快、创新最活跃的领域连接在一起,并凭借全球数十亿的用户规模,正在开辟信息通信业发展的新时代。

2.1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1)移动互联网已取代互联网成为行业新的领导力量

①上网入口从PC转向移动终端

移动互联网的人均上网时长超过 PC 互联网后延续快速增长态势,截至 2013 年 3 月, 两者的差距已经扩大到了 29%。

②业务创新关注点从互联网转向移动互联网

互联网巨头全线进入移动互联网应用 ,移动应用成为开发者重点关注方向。

(2)手机呈现非语音化趋势明显

手机用途显著变化,用户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于语音、短信之外的非传统通讯业务,如浏览、游戏、社交等。

(3)社会化网络正在影响几乎所有业务

综合性社交网络进一步发展,发展渗透传统业务(音乐、图片、视频、电子商务、游戏等);而传统互联网业务(游戏、视频、照片、电子商务等)则又增加社会化媒体特征,形成垂直社交网络。

(4)移动互联网覆盖面有质的变化,大众化时代来临

2012年以前覆盖面主要称为核心用户,包括IT男性/ 时尚女性/ 商业精英等,普遍较为熟悉互联网,而2012年及以后主要转向覆盖大众用户。

(5)产业链重心发生偏移,运营商有被旁路的危险

以终端为主要媒介的应用程序商店模式逐渐成为业务的主导模式,直接颠覆了原来移动运营商的I-Mode模式、移动梦网等模式,运营商被部分旁路。

2.2 移动互联网应用特征和用户需求

移动互联网是一种基于用户身份认证、环境感知、终端智能、无线泛在的互联网应用业务集成,最终目标是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将互联网的各种应用业务通过一定的变换在各种用户终端上进行定制化和个性化的展现。它具有典型的特征:接入移动性、时间碎片性、生活相关性、终端多样性、社交化。

相比于传统电信市场下的用户需求,移动互联网用户需求趋势的特征可简要归纳为:多样化、整合化、碎片化和合理化。

2.3 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终端与平台。低端的智能手机普及,已极大地刺激用户从功能手机向智能手机过渡;目前主要厂商的手机操作系统有近十种之多,除了苹果IOS是封闭的外,几乎其他所有的操作系统都是开放的,开放能力+开放平台已成为必然选择。针对网络平台,随着3G网络的进一步优化和TD-LTE等4G技术和标准的完善,移动通信的带宽正在显著增加中,已在进入基于www的真正移动互联网时代。

其次是业务。互联网业务的发展重心、用户消费方式和业务组织模式发生了重要变化,形成了以终端和互联网为中心、基于接口开发和开发者广泛参与的新的互联网业务模式。

再次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融趋势合明显。智能手机和业务平台即将步入“云”时代 ,如下图所示:

最后,随着HTML5技术与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高效率跨平台的移动Web运行环境未来很可能将取代操作系统成为移动互联网竞争新的制高点,业务模式也将继移动梦网、应用商店之后发生新一轮重大变革。

3 中国移动应对策略浅析

3.1 中国移动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发展现状

中国移动在全国布局了九大基地,其中中国移动互联网业务注册用户达到4亿,并形成MM和飞信+两大开放平台,整体的运营用户超了6亿,现在包括18项左右自有业务,整体的活跃用户数超过2亿。

从三大运营商的对比看,中国移动用户规模占优,如2012年1季度,移动互联网用户以中国移动为主,占86.09%,其次是中国联通占7.97%、中国电信占5.94%,但是中国移动在整个移动互联网中的用户占比持续下降,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凭借3G的运营优势和终端优势发展了大量的高端用户群体。

总体而言,三大运营商内容同质化竞争比较明显,总体上相比其他互联网公司优势不明显,在内容差异化和运营灵活性方面不足,商业模式创新能力也不足,在用户体验满足上也一直是软肋。

3.2 总体策略

中国移动已将移动互联网定位为主要战略之一,实施“智能管道+开放平台+特色业务+友好界面”策略,构建移动互联网主导地位,拓展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业务新应用。建议采取如下总体策略:平台型服务是重点,参与内容和应用,并充分发挥自有优势,培育新型能力,创新机制与文化,发挥中国移动的三大优势:智能管道、用户信息、特色业务,进行三大能力的培育:产品设计能力、平台技术创新与整合能力、互联网营销能力。

3.3 重点举措

(1)充分发挥中国移动互联网基地的功效

国内目前唯有中国移动专门成立了移动互联网基地,负责移动互联网网络、业务乃至商业模式的开发,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基地平台的功效,从产品、渠道和服务等方面提高用户满意度和活跃度。建议采取如下策略:充分利用好合作伙伴的力量,从技术、流程和利益等方面更好的服务好合作伙伴,加强与行业合作开放性共建,另一方面也需改善对基地模式的管控手段;加强业务的互通融合,通过基地平台深入整合中国移动分散在各地的优势资源,比如飞信、邮箱、微博之间的融合,以及MM平台与音乐、游戏、视频、书籍等数字内容的融合等;坚持平台化运营为主的策略 ,基地以MM与139社区两大平台为依托,为用户提供各类融合型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实施精品化战略,基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功能,通过不断的迭代使得服务精准度和品质进一步提高。

(2)加强业务平台基础能力开放、汇聚,加强产业链合作,实现双赢

电信能力是中国移动相对于互联网服务商的差异化优势所在。开放电信能力,扩大电信业务的使用场景,增加产业链对中国移动的依赖。基于电信通讯能力,以更开放、更灵活的,自行开发配置的方式向用户提供通信服务的设想,让用户、开发者,中国移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赢,就是能力开放平台的宗旨。建议构建“资源承载层,能力开放层,业务应用层”的三层业务网络架构,实现业务快速开通、用户灵活支撑:通过“能力聚合开放层”,逐步实现资源的适配、聚合和对外开放;通过“统一的开放服务接口”,实现面向移动互联网的简单开放,降低业务开发和开放门槛;建设业务网络统一认证平台,实现“一点认证、全网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3)构建适合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特征的一体化运营支撑系统

中国移动核心能力在于网络、信息业务、渠道、客户、终端的一体化运营能力,在基础网络在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的控制力减弱时,中国移动所具有的营销、认证、支付能力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中国移动应从业务、技术、运营三大方面着手,统一规划、统一运维、统一流程优化 ,加快整合技术支撑资源,积极推动虚拟化技术应用,逐步构建灵活、易用、扩展、透明的一体化运营支撑系统。近期建议重点聚焦如下工作:实现深度内容计费,实现与业务使用量相关的Qos控制;改造智能策略中心,与相关分析系统,实现联动;进行策略授权中心与智能策略中心的协同等。

(4)深化四网协同发展,重构领先优势的无线网络

目前有线宽带接入已经进入FTTx时代,互联网用户已经普遍体验视频聊天、在线视频观看、甚至3D交互游戏等业务,在3G网络推出相应业务之后,移动无线数据业务与有线接入的网速差距有所减小,但由于移动以及无线传输的网络特点,要保证用户随时随地都能使用较高速的3G数据业务应用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中国移动数据业务呈爆炸式增长,势必需要匹配相应的网络资源,提升网络质量是关键的议题。中国移动需深化四网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协同效应,积极推动TD-LTE商用进程,提升网络速度和质量,打造具有覆盖广、覆盖深、质量高、速率高的世界一流无线网,实现网络效益最大化。其中GSM重点保持新建区域的网络覆盖优势,TD-SCDMA重点完善热点区域深度连续覆盖,TD-LTE与TD-S同步建设,WLAN在热点区域和蜂窝网形成融合覆盖,实现对蜂窝网数据业务的有效分流。

(5)以MM和飞信+业务为两大关键业务,持续推进

MM是中国移动应用商场,对其有三个定位、三个一站式:面向消费者的一站式的消费平台,面向产业链的一站式的支撑,同时面向开发者的一站式的服务。MM的云服务框架是后面的一个发展重点:为产业链上下游的环节,尤其是缺乏资源的一些中小企业提供端到端的服务支撑,包括从应用开发,中国移动提供各种能力,包括位置计费,包括WLAN这些能力提供给开发者。应尽量保证开发者合理的收益,联合开发者共同打击盗版,以及伤害消费者利益的事情。

“飞信+”含的内容很多,包括飞信、飞信空间、飞聊、139邮箱、微博,以及彩云等,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流量平台。建议重点联合各方的力量,把优质应用提供给消费者,跟产业链展开充分的合作,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4 结束语

面对移动互联网领域复杂的竞合关系,中国移动要获得竞争优势, 必须以开放的心态, 以竞合的战略思维, 与产业链之间密切合作, 创新商业模式, 分析用户行为, 挖掘客户需求, 构建自己的移动互联网核心产品体系。保证业务内容聚合和创新,拓展移动互联网市场, 吸引更多用户, 才能在移动互联网博弈中取胜。

只有抓住移动互联网的本质特征,不断创新,实现价值链共赢,才能使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和应用日趋成熟和完善。

参 考 文 献

[1] 沈晶韵,“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及典型业务产品研究”,《电信科学》,2010年第10期

[2]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3年)”,2013年

[3] 玉莹,“电信运营商移动互联网运营策略浅析”,《广西大学学报》,第32卷增刊,2010年

[4] 李开复,“变迁与机遇—2012年的中国移动互联网”,艾瑞年会,2012年

[5] 白琳,“2012移动互联网时代”,艾瑞年会,2012年

[6] “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技术与产品策略”,CCSA培训材料,2012年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征篇6

[关键词]协同培养模式;移动互联网;营销人才

[DOI]10.13939/ki.zgsc.2016.31.062

随着3G技术的普及和4G技术的发展,我国移动互联网呈现井喷发展。目前,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8.75亿人,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4.84亿G,同比增长85.5%。移动互联网在网络层次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大数据三个特性,且在使用层次具有便捷性、便携性、即时性、定向性、精准性、感触性等特征。这些特性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跨时空,多渠道、全网、全生命周期消费,并且身份可识别、互动参与的社会网络化特征明显。另一方面,这些特性将对企业营销产生革命性影响,对营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给高校营销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有高校自有资源有限,仅仅依靠自身资源去培养高要求的营销人才难度很大,基于此,很多高校通过以资源整合方式协同培养营销人才。

1移动互联网时代营销人才的素质结构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营销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依然是关于“如何发现、创造和交付价值以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同时获取利润的学科”。传统经济模式下营销人才素质依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营销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经济形态、商业模式、消费者行为所表现出的新特征给营销人才提出新的素质要求。具体来说,移动互联网时代营销人才除需具备传统经济模式下的基本素质外,还需具备以下几种素质。

1.1移动互联网营销思维

移动互联网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一种具体进化。互联网思维,就是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互联网思维下的营销强调“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免费的商业模式、颠覆式创新”。移动互联网营销思维除具有互联网思维外,更需要针对“移动互联”、“随时随地”特征,突出强调“5F”思维:Fragment(碎片化思维),消费者如何在碎片时间如何整合碎片信息,得到有价值的东西;Fans(粉丝思维),忠诚的粉丝,如何让产品品牌价值吸引粉丝,提高粉丝的参与感;Focus(焦点思维),专注,极致,集中做好一个点的成就,需要明确正确的战略方向焦点;Fast(快一步思维),快,速度决定一切,抓住优势的同时,保证与消费者的协调性;First(第一思维),即人们只容易记住第一,就像更多的人记住了微信而忽视了来往。

1.2创新创业意识

移动互联网发展,使得经济互联互通,产业和企业边界日益模糊,企业经营风险放大,竞争加剧,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在此背景下,企业营销活动更需要创新思维,需要营销人员用创新性眼光提出新产品开发的创意,用创新精神营销产品,用创新性沟通维护客户关系。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式日趋严峻。近几年,教育部公布的15大最难就业的专业中,“市场营销”就榜上有名。但我们的前期调查显示,移动互联网时代只是减少了传统营销人才(比如实体门店推销人才)的需求,而对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人才的需求却有大幅度的提升。可见,移动互联网时代需要营销人才具有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意识。

1.3商业模式知识

当前,商业模式作为“元战略”(即战略的战略)对企业经营发展有重要意义,在工商管理、风险投资等实践领域非常热门。移动互联网时代,OTO模式日渐成为一种流行的商业模式,这就需要营销人才站在更高层面上去理解营销,运用营销,甚至能用商业模式来营销,以此更有力、有效地解决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用户需求。OTO营销之所以能大行其道,归根结底,来源于商业模式的营销力量。可见,移动互联网时代需要优秀的营销人才具有商业模式知识。

1.4大数据处理能力

移动互联网时代,也就是大数据时代,而“大数据时代”最关键的是如何处理数据。这就需要企业能从海量、复杂的移动数据中挖掘规律,发现有价值的信息。而发现有价值的信息的关键在于大数据处理能力。大数据处理能力,已成为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需要企业能根据移动互联网数据,更好地发现消费者的偏好、兴趣,挖掘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设计价格、安排渠道,搞好沟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可见,移动互联网时代需要企业营销人才具有大数据处理能力。

1.5微营销能力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需求呈现出精细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微营销”应运而生。微营销要求企业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需求,以营销战略转型为基础,广泛利用微博、微信、微网站、APP、微电影以及社会化媒体,执行好企业营销策划、品牌策划、运营策划、销售方法与策略,注重每一个细节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此获得企业利润,从而支持企业发展。由此可见,微营销需要企业的营销人才既要掌握一般网络营销知识,更要掌握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进行微营销的能力,最终达到像移动互联网一样无缝连接企业和消费者,实现对目标消费者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的全方位贴心服务和立体营销,更好地帮助企业实现其营销目标。

2移动互联网时代营销人才协同培养模式

移动互联网时代对营销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当今,高校很难仅通过自己的资源就能培养出优秀的移动互联网营销人才。这就要求高校更好地以协同论为指导,整合各方面资源,采取不同协同模式,培养移动互联网营销人才。

2.1“校企协同”模式

校企协同模式,是学校通过整合自己和企业的资源来共同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面向社会、服务于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改革方向与发展趋势。近年来,校企协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受到了高校、企业和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的重视。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应以社会对移动互联网营销人才的需求为逻辑起点,从观念转变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入手,建立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参与,共同确立营销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建立实践基地以及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来联合培养营销人才。

校企协同的关键是学校和企业资源的互补性和契合性。一般来说,学校不缺乏营销理论培养方面的专家、教育资源,而缺乏移动互联网实践方面的资源。学校在选择合作企业时应以移动互联网企业为主。合作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学校可以派专职教师到移动互联网企业挂职获得相关移动互联网知识后,再整合知识培养营销人才,也可以直接派高年级学生参与移动互联网企业的营销实践实习来培养人才,也可以企业派企业导师到学校任教来协同培养,可以通过双导师培养营销人才,还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营销比赛或者参与具体项目实施来推进协同培养。

2.2“校校协同”模式

校校协同模式,是指跨校整合教育资源来培养人才,一些教育发达地区正在广泛推动这种模式来提升人才质量。如中国香港地区高校的学生可以跨校修学分,武汉地区部分高校也可以相互跨校选修课程。实践证明,校校协同模式在节约高校资源的同时,还可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可以通过大力推行校校协同模式来培养营销人才。这就需要高校要有开放思维、超前远见、博大胸怀、务实精神,放弃“本位主义”,认识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仅仅依靠自身教育资源很难提供营销学生全面的专业知识这一现实,积极主动展开校校协同来培养营销人才。

经管类高校的营销专业可以协同理工类院校的资源来学习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知识,既可以鼓励学校到同区域类的高校实地选修相关课程,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移动互联网教学、慕课教学等学习相关知识,并承认学分,还可以专门聘请外校移动互联网专家到学校设置相关课程。综合性学校的营销专业可以和其他学校结合成联谊营销系来联合培养营销人才。各个营销专业也可以通过交换生的形式来协同培养营销人才。普通高校也可以和高职院校协同来培养移动互联网营销人才。一般来说,普通高校的营销优势是理论功底较深厚,而实践能力相对要弱,而高职学校却正好相反,通过二者协同,能较全面地培养移动互联网营销人才。

2.3“校地协同”模式

校地协同模式,是指高校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同培养人才。近年来,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规格与地方发展人才需求之间的错位对接问题日益突出,致使高校出现大量大学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高校可以通过校地协同模式,准确掌握当地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此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校地协同对互联网营销人才培养更是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特有的“摩尔定律”现象,普通高校不可能有完全的经费来购置最先进移动互联网人才培养的软硬件资源。这样,高校需要当地政府的支持来弥补资源的不足,因而要加强校地协同。

校地协同培养营销人才的关键是校地双方要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原则,力求在高校人才培养营销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营销管理模式探索和营销创新等方面有新的突破。高校通过与地方协同拟定营销教学内容、共建营销实习实训实践基地、联合培养营销创新型人才、促进专业人员与营销教师交流互访四个方面,构建校地协同营销人才培养机制。从构建营销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营销能力、创新营销导师制三个方面,构建校地协同营销人才培养保障措施,最终通过与地方机构、组织等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实习基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重点培养营销专业技能,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培养优秀的营销专业人才。在此过程中,高校要特别有针对性地加强和当地工信部门、商务局、中小企业局、国资委联系,以此协同它们的资源来培养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玉海,汪银霞.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消费需求探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4):43-46.

[2]张竹.中国移动互联网企业的协同创新行为分析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5(5):45-47.

[3]李祖超,张利勤.美日产学研协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路径比较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3(3):41-47.

[4]李晓钟,俞晓诺,唐建荣.经管类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3(7):46-47.

[5]崔玉祥,靳晨,朱超云.校企合作协同培养工程人才的机制新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4):100-102.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征篇7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从终端、技术到业务的全面深入的融合。移动互联业务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业务。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2014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47.9%,人均每周上网26.1小时。中国 4G 用户总数达 9728.4 万户, 4G 网络的推广带动更多人上网;根据调查,2014年新网民最主要的上网设备是手机,使用率为 64.1%。手机即时通信由于其随身、随时、拥有社交属性和可以提供用户位置等特点,已经从单一的通信工具演变成支付、游戏、O2O等高附加值业务的用户入口,同时,以其庞大的用户基数为其他服务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商业价值。

移动互联网不是简单的移动+互联网,它有很强的乘法效应。移动互联网具备了互联网的基础特征,如开放性、创新性、信息共享性、用户需求长尾化、交互性等;但是移动互联网又具备不同于互联网的本质特征,如便携性、身份可识别性、可定位性三大特征。移动互联网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离散眼球经济”。身份可识别性特征决定了移动互联网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即基于用户身份的信息交互和社交应用,移动支付、优惠券下载、移动电子商务等也将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可定位性决定了移动互联网具有更大的商业价值。位置信息和身份识别的融合应用,可催生出移动信用服务、精确广告推送、基于位置的SNS等更多、更有趣的应用。

移动互联网开启一个新时代,它正在深度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移动互联网商机巨大。从大型机到小型机到PC再到桌面互联网,每个时代都创造了比上个时代更多的财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规模和使用场景的井喷式增长,将会带来更多的业务发展与创新机会。

在此背景下,传统的互联网企业如腾讯、新浪、盛大、搜狐、百度等都不同程度地在布局移动互联网,原有的SP业务部门在转型为移动互联网部门。大量创业者、互联网从业者甚至是传统领域的企业都在积极进入,这种投融资热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得到持续。

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更加社交化、本地化、移动化。资本市场正喷出互联网社交化的热浪。移动互联网社交化对电信运营商流量经营很重要。从用户的角度看,移动SNS是用户信息最密集、用户付出时间最多的平台式应用;从运营商的角度看,UGC内容是移动互联网流量的主要来源,而SNS又是UGC的主要来源。在移动互联时代,电信运营商应如何有效地开展业务经营呢?

电信运营商战略转型初见端倪

中国正从传统工业时代迈入移动互联时代,商业逻辑正在切换。在工业经济时代,稀缺资源是生产资料与货币,企业成功的关键是是产品规模化与市场细分化。由于电信运营业天然的规模经济特征,运营商必须成功地穿越行业“规模化”拐点,否则难过衰落或被吞并的下场;但基础业务同质化竞争,又必然要求企业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征范文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征篇1[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机遇;挑战;对策[中图分类号]F470 [文献标识码]B一、引言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