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范文
建筑物的抗震设计篇1
关键词:汶川地震;建筑震害;抗震设计
中图分类号:TD229 文献标识码:A5.12汶川地震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破坏性最大,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地震。不仅在震中区附近造成了毁灭性破坏:接近七万人在地震中丧生,一万七千人多人失踪,而且在四川省和邻省市也造成了大规模的破坏,重创了约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其影响甚至波及到了境外。
调查发现,在同一地点,有的建筑损伤严重,甚至倒塌,有的较轻;在高烈度区,理论上抗震性能好的现浇钢筋混泥土结构倒塌了,而原来认为抗震性能差的砌体结构却能裂而不倒;抗震设计中希望出现的梁铰并没有出现,反而柱端大量出铰,形成了“强梁弱柱”。本文对强柱弱梁,楼梯间,填充墙以及村镇自建房在此次地震中表现出来的震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笔者认为的改进方法和措施。
1 强柱弱梁的问题
在这次汶川地震中,设计期望出现的“强柱弱梁”基本上没有出现,反而是柱端大量出现,节点区破坏严重。
规范规定的“强柱弱梁”实际上是指梁端实际受弯承载力Maby小于柱端实际受弯承载力Macy。由于地震作用的不确定性,以及现浇楼板的影响等因素的影响难以通过精确的计算加以保证,同时为了加大可靠度,规范采用了增大柱端弯矩设计值的方法以期望达到“强柱弱梁”,即:
由于在计算梁端弯矩时,考虑了楼板的作用,从而形成T型梁,使梁的刚度增大,再加上对梁的刚度又乘以了一定的放大系数,使得梁的配筋增大,并加上板筋的影响,使得实际梁端受弯承载力是大于计算弯矩的。另一方面,一般情况下,即使增大了柱端的计算弯矩,但仍按照构造要求配筋。所以在多数情况下,实际结构设计形成的是“强梁弱柱”。在本次地震中,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就出现的是柱铰机制,如图1所示,底层柱上端出铰导致整体结构发生侧移,图2示明显可以看出节点区混凝土压溃,钢筋压曲外露。为此,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所有梁柱节点计算柱端弯矩的时候应该考虑现浇板,双筋等的影响。2)提高框架柱的抗弯和抗剪的能力。3)加大节点区箍筋的配筋率,以有效约束节点区混凝土。
2 楼梯间的抗震问题
楼梯间是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也是地震发生时人员疏散的唯一通道,所以防止楼梯间的倒塌破坏,影响人员的疏散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楼梯间的横墙比较高,侧向刚度大,梯段与楼梯平台存在错层,受力复杂,所以在地震作用下很容易发生破坏。在这次地震中,梯段板的破坏是以前没发现的特殊震害。其主要原因在于,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梯段板承受反复拉弯和压弯作用,而在结构设计中并没有考虑这种作用,仅仅考虑了重力荷载,由此设计出来的梯段截面不足以承担没有考虑的水平荷载。在今后的抗震规范中应该考虑这种情况。此外,为了保证楼梯的整体性,应避免采用预制装配式楼梯;同时应加强楼梯间的设计,提高其安全储备,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不倒。
3 填充墙
填充墙属于非结构构件,当结构遭遇超过设防烈度的所谓“大震”影响时,会率先开裂,破坏,从而耗散大量的地震输入能量,是抗震设防的第一道防线。在反复水平地震作用下,墙体由于水平剪力的影响会出现明显的X型的交叉裂缝。如图5,图6所示。作为围护结构,填充墙对结构的不利影响也应考虑到设计中去,避免因填充墙设置不合理而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典型的例子是在底框结构中,由于结构上部设置了大量的隔墙,使得结构上部刚度较大,而底层,抗侧力结构只有柱子,刚度较小。这种上下刚度的不一致导致的刚度突变会使得下部变形集中,容易出现垮塌。填充墙虽然不是承重构件,但在地震中如果发生倒塌同样可以造成伤亡。于是的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就显得很重要。如果连接太弱,可以减少其对主体结构的影响但为了维持自身的稳定,构造可能比较复杂;另一方面连接太强,会增大结构的刚度,从而增大地震作用。针对这个问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解决。
4村镇自建房
在汶川地震中,村镇建筑物的震害远比城市中建筑物的震害严重,大量房屋倒塌,其中不少是中小学校,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村镇自建房之所以产生这么严重的破坏,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大量采用局部底框结构。为了获得底层沿街的商业空间,底层临街通常为框架结构,背街面为砌体结构,从而造成了平面刚度严重不均匀,地震时墙体破坏严重:背街面外纵墙窗间墙严重开裂,甚至倒塌。这是因为外纵墙的刚度大,在水平地震时吸收了大量的能量形成了X型裂缝。2)设计施工质量差。在一般情况下,居民基本上都没有图纸,自己找的施工队也没有相应的资质,也缺乏监理单位的监督,同时为了最大程度的获取经济利益,不少施工队偷工减料,从而使得房屋的质量低下。比如有的砖混结构中,砂浆的标号基本上是零。为此,考虑到农村居民的经济情况,政府可以找设计单位统一设计几种经济合理的房屋方案供居民选择。这样既减轻了居民的经济负担,又能保证房屋的质量符合国家规范。
结语
从以上的对地震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要建造抗震性能优越的建筑物,抗震概念设计比软件的使用更为重要。这要求结构工程师对概念正确,深入的理解。而不是简单的会使用各种分析软件。(2)震害调查分析表明:只要严格按照国家抗震规范正确设计,是能够保证“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坏”的三水准设防目标。
参考文献
[1]韩军,李英民,刘立平,郑妮娜,王丽萍,刘建伟.5.12汶川地震绵阳市区房屋震害统计与分析.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8年10月.
[2]薛素铎,赵均,高向宇等.建筑抗震设计(第二版).
[3]王亚勇.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启示-抗震概念设计.建筑结构学报.2008年8月.
建筑物的抗震设计篇2
关键词:工民建;建筑企业;抗震设计;建筑结构;安全
引言
随着自然灾害的频发,人们越来越关注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关注建筑物的安全性能,所谓的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指的就是在地震的时候建筑物能够通过抗震设计减少地震对于建筑物的破坏,保护居民能够尽量小的受到地震的影响,降低地震带来的安全隐患。由于不同地域的抗震等级不同,所以在进行建筑物的抗震设计的时候,应当对建筑物的抗震目标进行设定,根据该地区的抗震等级进行划分。能够保证设计的抗震等级可以抵御地震带来的风险,能够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保证建筑物的损失在可以恢复的范围里面。如果发生大型的地震时,建筑物的抗震等级需要保证建筑物的整体不发生坍塌,不影响居民的安全,保证能够为周围的居民留出足够的时间逃生。总之,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提高居民居住的安全系数,所以如何保证建筑物的抗争设计已经成为现阶段主要研究的问题之一。本文主要详细的阐述了工民建结构抗震设计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措施。
1工民建结构抗震设计的概念
工民建结构要求具有一定的抗震性,需要根据工民建结构的具体形式以及所处的地区决定。但是在对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过程中,大体上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为了保证建筑物在地震之后可以进行恢复,在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适当的采用一些刚性设计和弹性设计,避免由于刚性过大或者弹性过大带来的不可恢复性。②在对建筑物的抗震进行设计的时候,一般都会考虑一些较大的地震的影响,一味的追求建筑物的结构的刚性以及抗震等级,但是人们在设计的过程中忽略了一般大型的地震过后,还存在着很多的余震,刚性较大的建筑物很有可能不能够承受后期的余震。由此可知,在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够一味的追求建筑物的刚性,还要考虑到地震的实际情况,保证建筑物能够承受多次余震的袭击。③刚性过小的建筑结构也是无法满足建筑抗震性要求的,这样的建筑在震后将无法修复,因此为了避免住宅发生集体连带性的坍塌,要对住宅建筑进行高延性的分体系设计。
2工民建结构中的抗震设计的体现和具体形式
2.1工民建平面布置设计中抗震的重要性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物的平面布置的设计对于整个建筑物的结构性能以及抗震性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谓的平面布置能够将建筑物中的柱子、墙体以及各个空间的布局清晰的展示出来,这些需要在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图中显示。但是由于建筑物在设计过程中,楼层的平面布置设计可能存在一定差异,所以要针对不同的平面布置设计出相应的抗震设计。
2.2做好工民建平面布置设计中抗震设计的方法
由于平面布置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所以在对建筑物的平面布置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与抗震设计相互协调,能够最大限度的做到结构的质量和刚度分布协调,在建筑物的设计过程中尽量采用对称的结构,防止产生应力的变化,导致建筑物本身的扭转效应。在对建筑物的整体布局急性设计时,应当最大限度的考虑到整个建筑物的抗震等级,以及抗震性能,对建筑物的平面布置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使建筑在满足居住要求的情况下,拥有较高的抗震等级,将工民建筑设计在抗震中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3工民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重要性
3.1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
目前工民建筑物中最常用的一种建筑形式就是高层建筑,高层建筑虽然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活动空间,但是高层建筑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如何在满足人们的需求的情况下,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成为了人们现阶段研究的重点问题。建筑物结构的安全设计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所以很多的建筑物在进行结构设计的过程中会引入抗震设计。抗震设计的引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建筑物的安全性能,能够保证施工的质量,保证了建筑物的功能性。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建筑物都有一些抗震设计,所以应当对于节点部位和关键部位的施工格外的注意和谨慎。除了建筑物的节点的施工以及关键部位的施工需要注意以外,建筑物的逃生通道以及电梯、楼梯等等功能也会被强化,所以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贯穿于整个建筑物的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的增加建筑物的安全性能,能够提高建筑物的安全等级和功能性,满足人们对于建筑的安全的需求和使用的要求。
3.2满足城市规划需求建筑物
在设计的过程中除了要满足人们日常的生活生产的需要以外,还需要满足整个城市的规划和设计,建筑物中的抗震设计也应当满足市政规划的需要。由于在市政规划的过程中建筑物之间的间距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在对建筑物的结构和抗震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建筑物的外观,使其能够满足整体规划的需求,能够保证建筑物正常的施工,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和图纸的绘制。由于对建筑物进行了抗震设计,所以会使得建筑物的寿命比原来增加,为了不断的适应新的市政规划的需求,满足建筑外观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在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外观的多元化,这样也有利于城市下各个市政基础建设设施的综合规划和部署,为整个城市的规划和件数提供一些参考的依据。
3.3满足不可抗力灾害事故发生的防护需求
在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的时候需要不断的增加建筑物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通过调整建筑物中刚度与强度之间的关系,能够保证建筑物在一些不可抗力中幸存的概率。在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对影响因素进行综合的考虑,不仅仅要考虑地震对于建筑物的影响,同时也要考虑建筑物对于人为的一些因素的影响。总而言之,在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过程中对其影响因素应进行全面的考虑,充分的体现其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保护居住者和使用者能够在地震的情况下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逃生和自救。
4工民建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优化策略探讨
在对建筑物进行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注重结构中的抗震设计,将建筑物的抗震设计与其结构设计协调统一,用综合的眼光看问题。想要不断的优化结构设计中总的抗震设计,需要清晰的知道影响结构抗震性能的因素,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然后确定结构设计中的重点以及难点,对结构设计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解决,保证建筑物的结构性能能够满足要求。在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设计的时候,应当从建筑物的整体入手,关注建筑物抗震的整体性能,保证整栋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
4.1优化结构方案设计
在对建筑物的结构设计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以外,还需要对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经济性以及可行性进行分析和研究,保证用最小的成本建造出最安全的建筑物。如果一味的追求建筑物中的抗震性能,这样就会使得建筑施工成本过高,失去了原有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在对工民建筑的抗震设计的过程中应当与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等进行协商,充分考虑这些单位的意见,在考虑他们意见的基础上进行抗震设计,保证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能够满足他们的要求。
4.2建筑的平、立面布置
在对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过程中应当从建筑物的平面、立面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在抗震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满足国家相应的规范以及标准的要求,能够保证抗震设计的规范性,禁止使用结构设计不规则的设计方案,组织多重建筑抗震防线。其次,在对建筑物的抗震设计的时候应当尽量的减少由于地震给建筑物带来的影响,降低地震对于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增加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对于建筑物的各个部位的刚性以及强度进行验算,使得建筑物不同部位的受力尽可能的均匀,降低地震对于建筑物的破坏。最后对设计好的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模拟实验,确保投入使用的时候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能够满足要求。
4.3保证结构设计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工程结构的设计需要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以及计算,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如果使用人工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会浪费大量的时间,所以计算机技术的引进极大的提高了计算的效率以及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在对建筑物进行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利用计算技术建模并进行验算,能够保证建筑物的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但需要注意的是计算机技术不是万能的,在结构设计方面仍要以设计人员为中心,计算机技术只是辅助。
5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物的质量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工民建筑中的抗震性能是衡量建筑物安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通过建筑结构的设计,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抗震体系成为了现阶段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建筑抗震性作为建筑结构设计的重点项目,在整个建筑结构设计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够在建筑结构中和实际生活中充分发挥其价值,必须着重关注结构抗震性设计质量和选用科学性的保证以及技术的优化,在保证其结构合理安全性的前提下追求其经济。在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过程中需要与建筑物的结构设计相协调,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的同时,节约建筑成本,提高建筑物建设的经济性。
参考文献
[1]莫建中.浅析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优化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16(12):188+190.
[2]朱明.论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相关研究[J].四川建筑,2014(02):166~167.[3]史飞,刘杨,张军.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及抗震新技术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2011(01):136~137+139.
[4]王开顺,王有为.地基与结构相互作用———新《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背景介绍[J].工程抗震,1986(01):38~41+36.
[5]王开顺,王有为.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关于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条文建议及说明[J].建筑科学,1985(02):17~25.
[6]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修订工作的进展情况[J].地震工程动态,1984(01):39~44+38.
建筑物的抗震设计篇3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探析
地震所具有的破坏性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造成重大损失。特别是近年来,地震的频繁发生,国家、人们的安全极大的受到了威胁,因此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越来越受到关注。随着我国对地震方面的研究,建筑结构设计虽然不断进步,但是抗震设计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抗震设计问题亟待解决。以下就此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1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的影响因素
1.1建筑抗震场地
建筑抗震场地对于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具有重要影响,是抗震设计的影响因素之一。地震具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性,在地震发生时,地表位置会产生变化,若是建筑场地选择在土层较软、土质疏松的地段,建筑结构会被严重破坏,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1.2建筑结构体系
建筑结构体系是与建筑物整体安全相联系的。一方面,抗震设计要慎重处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建筑结构要有一定的余度,不能因为个体建筑而影响整体的效果,当建筑物的局部被破坏时,需要保证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不受影响。另一方面,建筑结构体系设计的过程中,要保证建筑结构部件的强度和刚度的均衡。如果刚度和强度分配不合理,个别的建筑结构部件刚度达不到要求,对于建筑物区域有影响时,就会严重影响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因此,必须注意建筑结构体系在抗震中的设计。
2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筑的选址问题、建筑的结构问题、建筑的施工问题是在抗震设计中要考虑的主要问题,这三个方面涉及到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但是在现实建筑设计中,抗震设计仍然存在很大问题。
2.1抗震设计认识不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建筑行业在迅猛发展。然而,在现实建筑的设计中,建筑设计人员往往只重视建筑的实用性发展,而忽视了建筑的抗震设计。关于对抗震设计的认识,一直没有实质性的提高,而且人们一直疏于对抗震设计的重视,只是在地震发生后,人们才注意到建筑的抗震设计。所以,提高建筑设计人员对于抗震设计的认识尤为重要。
2.2抗震设计的结构不合理
抗震设计结构关系到建筑的整体安全。建筑结构设计中,一些设计人员虽然考虑到了要进行抗震设计,可是,迫于某些原因,抗震设计的结构不合乎实际,偏离建筑设计,造成了严重浪费,没有达到抗震的效果。抗震设计主要是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为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考虑建筑结构的实际情况和地理因素,制定合理的建筑设计方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
3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有效措施
建筑的抗震性能较差,不仅影响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而且对周边的建筑和设施也会产生影响。因此,必须要重视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
3.1慎重选择建筑场地
抗震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建筑场地的选择问题。场地选择不好会大大降低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地震发生时伴随着一定的地质活动,因此,在建筑结构选择场地时,要尽量在一些平坦开阔地域建筑房屋。地质较为活跃地带,不适合房屋的建筑。另外,土质的疏松对于建筑结构也有很大影响,在选择场地时,要对建筑地带的土质问题进行慎重分析。在一些密实度较大,土质较硬且土质均匀的地带适合建筑房屋,更有利于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3.2慎重选择建筑结构
建筑结构是抗震设计的影响因素之一。合理的建筑结构,不仅可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还可以提高建筑物自身的抗震能力。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建筑结构的载重范围。要实现建筑物稳定、安全这一目标,要注意在抗震设计过程中,建筑的赘余度建筑材料的材质是否变形问题。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建筑的稳定性能。第二,建筑结构的平面设置。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平、立面的布置非常重要。一定要确保建筑的准确性。在抗震设计过程中,一定要严格管理数据,提高数据的精确度。第三,建筑结构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建筑材料的强硬度影响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建筑材料强度不够,建筑结构则会易于发生突变,从而降低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为了达到抗震这一目的,必须科学合理选择建筑结构。
3.3加强多重抗震防线的设置
地震发生时,多一道抗震防线,就多增加一份人们逃生的希望,同时也会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中,可采取设置多重防线的方法。首先可以优先使用具有良好延展性能的材料作为一道抗震防线,其次再选择一些适合作为防震设计的部件,进行其他防线的设置。设置多重防线的好处是可以缓冲地震的冲击力,尽可能的降低地震的破坏,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失。
3.4科学布局减少地震能量
减少地震的能量,就可以尽量的降低地震带来的破坏。以位移为基点的结构设计和定量分析是减少地震能量的重要方式。要达到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造成的破坏的结构变形要求,可以进行设计定量分析,减少建筑下层的位移延性比。当然,选择地震不活跃地带以及地质硬度大的地方修建建筑也会降低地震能量。
4结束语
地震对于建筑物具有较强的破坏力,然而在无法对地震准确预测的现在,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在现实实施中,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更要注意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在当今时代,建筑设计不能仅仅只在乎建筑物的实用性和建筑带来的利益,建筑设计工作者应改变以前的观念,加强自身建筑设计专业知识之外,更要重视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作用和价值,把抗震设计观念放在重要位置,采取科学的方法加强建筑的抗震能力。另外,为提高建筑抗震能力,建筑结构设计还需要注意场地、建筑结构体系、建筑材料等方面。总之,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保证建筑物稳定性的最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保障人们安全的有效防线。
参考文献
[1]王蓓蓓.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9):119.
[2]邵伟.探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房地产导刊,2014(24):96.
[3]蒙雪俏.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求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21):77-78.
建筑物的抗震设计篇4
关键词:抗震设计;建筑设计;作用;问题
1. 切实提高对抗震设计作用的理解
1.1抗震设计的重要性
在我国关于抗震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还是比较全面的。目前颁布的有《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等等国家标准,其中对于建筑物抗震级别分类、抗震防灾规划、抗震责任划归都有较详细的划分。因此,在建筑方案、初步设计阶段中建筑师要充分的考虑到建筑抗震的标准和要求,以改善和提高建筑物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抗震承载能力。一个建筑设计是否将抗震要求考虑在内,对于完整的建筑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抗震设计主要涉及内容
各种有关地震的数据表明,依照现行的抗震规范严格的进行设计、施工、使用的建筑物,当遭到比当时当地设防烈度还高一度的地震破坏后,却完全没有见到破坏坍塌的现象,高度可靠地保护了居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充分说明了国家在1976 年的唐山大地震后,国家建设部决定把建筑物从6 度开始抗震设防和按比设防烈度高一度的“大震不倒塌”的设防起始点加入抗震设计目标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并且是很有远见的。根据国务院的要求,有些条例对抗震设计相当重要。主要涉及内容有:
1) 采取不同的抗震设计要求并划分不同的抗震设防类别,是适合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的减弱地震破坏的的重要手段之一。
2) 作了部分的调整是在危险地段建造房屋建筑的规定。专门针对山区的建筑物选址和地基建筑物基础工程设计,提出明确的抗震设计标准。
3) 为提高建筑物设计和结构工程设计的协调性特征,于是对建筑物方案的各种各样不同规则性,分别各自给出了处理规定。
4) 对于预设混凝土板在强烈地震中容易垮落致使人员伤亡的地震灾害,强调了提倡应用屋盖、现浇楼,相当强调了屋盖加强整体性、装配方式楼的基本设计标准。而且考虑到楼梯和梯板等等都具备倾斜的受力状态情况,针对结构设计的整体性刚度具有很强的的影响性,建议加强考虑在结构设计的计算适当。
5) 为增高对生命的保护性,强调人员疏散专用道的楼梯房间墙壁的抗震设计安全可靠性标准。
6) 特别强调了强制性标准,对于施工质量合格性的监控和管制,为实现预计的抗震设计设防目的,为增强护围墙壁、间隔墙等建筑物非结构设计构件的抗震安全可靠性,增强对于生命的保护为目的。内容有的已经更正,将构造设计标准要求等等都详细化对于施工质量合格性的监控和管制,为了实现预计的抗震设计设防目的,特别加强山林丘陵地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的能力。
7) 加强弥补了对与教育用楼、医院设施等等横墙壁很少屋盖体系、砌体房屋的建筑物的标准,得以增加横墙壁比较少、建筑物的楼的跨度较大、建筑物屋盖的整体性。明确加强生土建筑物墙体之间加强拉接,增强了结构设计的整体性,增强了木结构建筑物的围护墙壁与主体结构的拉结性,得以避开土坯等等垮塌砸伤人员,危及人员安全。
2. 对于抗震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1挑选对建筑物抗震设计有益的地区。
应该避免对于建筑物抗震设计不宜的地区场地,不应该在地震危险的地区建构甲、乙、丙类房屋建筑物。针对不益地区,我们的结构工程师应该提出避免申请要求,确实不能避免的时侯,应该采用积极的防御手段,必要时要全面考虑到地震破坏因地区条件不同间接导致结构设施损坏的可能性,比如地基土的不稳定陷落、地震导致的地面裂隙和移动。
2.2在概念设计的要求里,不应该采取特别的不规律的设计方案。
对于建筑物抗震设计关系很大的是建筑物平面布置的设计,从概念设计中要处理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建筑物平面布置设计中应该尽一切可能做到使结构设计的刚度和质量分布平衡,对应协调性,避免彼此突变,防预产生扭曲的现象。在建筑物平面布置设计的总体设计中,为结构设计抗侧力构件的合理布置创造条件应该尽一切可能,为充分发挥建筑抗震设计在建筑物设计中的作用,应该使建筑物使用功能标准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标准相互一致。
2.3 抗震结构设计的标准里包括结构材料挑选与结构体系的取用。
用运哪一种类型的结构器材,什么类型的结构体系模式,都由技术和经济基础条件经过比较后合理分析确认。与此同时要求结构体系的延性要好、重力与刚度比值小、质量均匀性较好、正交要各向都同性,应尽可能降低建筑物的重心,要充分利用材料结构的刚度度,并且提出了建筑物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上的周期和振型(动力特性)相似的抗震设计理念。
2.4 应该尽一切可能预设较多道抗震设防线。
一般的地震要有一段的维持时段,并且有可能出现很多次循环效应,依据地震后垮塌的建筑物的了解,地震的循环效会让建筑物结构内部受到比较严重损坏,而且到最后垮塌都是因为结构内部损坏导致失去了承载重力动载的可能。增强结构的抗震的能力的重要手段是适当处理构件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问题,让他构成多道防线。比如较单一的框架类型结构,其中的框架就形成了单一的对抗侧力的结构,应用 “强柱弱梁”型具备延性的框架结构,当处于水平地震破坏作用下,框架结构梁的屈服比柱的屈服先打到极限,于是可以做到应用框架结构梁的变形特征抵消地震破坏的能量,让框架结构柱体处于在第二道防线的地位。
2.5 应该具备正确的承载能力分布情况以及强度和与他们相适应的延展性。
增强建筑物结构的抵抗侧移的强度,通常是以增强建筑工程造价和降低建筑物结构延展性标准为代价的。若要使建筑物在遭到强烈地震的时候,具备比较强的抵抗垮塌能力,可想而知最正确的是使建筑物结构中的各种构件和建筑物构件中的个个杆件都具备很高的延展性。不过在实际建筑工程中却有相当大的难度。经研究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选择性地增强建筑物结构中的核心建筑物构件和核心杆的作用延展性。
2.6 保证建筑物结构的整体效果。
各个建筑物构件彼此之间的连接性必须有保证,适合以下的标准:连接建筑物构件的承载能力应该高于建筑物构件节点的承载能力,如果建筑物构件屈服、刚度退化了,构件节点应该继续保证刚度和承载能力不变化。连接件的承载能力应该高于预埋件的锚固承载能力。建筑物结构的整体性应该确保装配式的连接,各个抗侧力建筑物构件应该必须具有非常可靠的手段来保证工作空间协同。建筑物结构应具备连续性,注意施工工程的质量,避开施工不正确致使建筑物结构的连续性被严重削弱以致损坏。
2.7 建筑上应满足的设计限值控制。
依据现有的地震灾害的经验报告分析,现在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Jll- 89) 应该借鉴的部分抗震设计标准的限值选取提出了标准。在这些标准里,建筑抗震设计应该符合标准:一方面是建筑物的建筑层数和总高度;另一方面是对建筑物抗震横墙标准和部分墙壁体大小的限值选取。
2.8 建筑体型设计对抗震的作用
地震灾害分析表明,很多平面形状比较复杂,不平衡的侧翼布置情况在地震后都遭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损坏。唐山大地震后的研究发现有很多相似的例子。简单规则的建筑物在地震的时候不会出现较大的损坏,而且有可能不会损坏。所以在建筑物设计里,应该尽一切可能地让空间和平面的状态规则并简洁;在平面投影中,规则形状对于抗震设计而言都是比较好的可选体型。所以应该尽一切可能减少凹凸不平的体型,尽一切可能减少不平衡的伸翼和较长的侧翼。尽一切可能让建筑物结构的强度和质量比较平衡的布置,避开因体型不平衡直接产生强度和质量不对称的扭曲效应。
3. 结语
总而言之,一是合理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标准,二是总结分析地震破坏的经验教训,对于抗震设计等有相关标准作合理的修正,其次还应该研究和应用抗震的新技术,增加抗震设计的技术含量。不过总体而言,要想设计一个完美的建筑设计,就必须在考虑抗震设计的基础上,以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的相互配合来完成。因此,要充分注重抗震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地位,更好的发挥抗震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陆昀.建筑抗震规范完备关键须要全面落实[N].中华工商时报,2008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CBJll-8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建筑物的抗震设计篇5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要点
1前言
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程度是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础础,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经过长期结合建筑结构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一种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总结出来的一种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地震作为一种相对随机的振动机的振动,不仅具有不确定性、随机性、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杂性,因此按照目前的测定技术,要想对建筑物所遇到的地震参数和地震特性进行准确有效的预测参数和地震特性进行准确有效的预测,还不能找到很准确的预测方法预测方法,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当中还不能对建筑结构的空间作用间作用,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的结构性质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进行准确的分析因素进行准确的分析,还不能对建筑结构的性能起到有效提高的作用高的作用。
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2.1选择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
建筑结构体系对于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来讲至关重要要,建筑结构体系作为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在进行选择时一定要保证结构体系选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务必要严格按照如下措施进行照如下措施进行。(1)绘制简单的图纸并明确计算绘制简单的图纸并明确计算,在对建筑物结构体系进行设计时将建筑物房间的主要受力点放在主梁上行设计时将建筑物房间的主要受力点放在主梁上,确保重力在垂直的情况下用最短电脑时间在垂直的情况下用最短电脑时间,最短距离将重力传输到主要的受力部位要的受力部位。另外,在采取竖向构件内部机构布置方案对建筑房屋的内部结构进行布置时建筑房屋的内部结构进行布置时,一定要确保竖向构件压应力的均匀性力的均匀性。(2)确保较高的结构体系强度和结构体系高强度的合理性性,对于建筑结构体系来讲建筑结构体系的强度是决定建筑结构体系好坏的关键结构体系好坏的关键,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过程当中,保证建筑结构最薄弱部位抗震强度设计的合理性筑结构最薄弱部位抗震强度设计的合理性,才是建筑结构全面提升抗震能力的前提面提升抗震能力的前提。因此,在进行建筑结构框架设计时,一定要保证节点构造的完整性一定要保证节点构造的完整性,最大限度的分散房梁和房柱顶端的塑性顶端的塑性,合理的提升结构框架最薄弱部位的抗震性。
2.2抗震的场地的选择
建筑物所处位置的抗震性是建筑物抗震设计的重要依据据,因此,在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和建设时设计人员应根据建筑物所在场地的抗震性和有助于抗震设计的场地进行建设设,最大限度的避开能够对抗震设计造成影响的区域。如地震震,地表运动对地面造成破坏的地段。故此故此,在选择抗震地段时,一定要选择土质软弱,土地液化和地质元素分布比较不均衡的地段化和地质元素分布比较不均衡的地段,对于确实达不到上述要求的地段要求的地段,在施工前期就要对地面进行科学合理的抗震设计计,对建筑物的地基进行稳定,对地面的强度进行强化。另外外,对于存在滑坡和地裂隐患的场地,要做好全面的保护措施施,科学有效的对建筑物的建造地面进行稳定处理。如果建筑物的地基是打在在粘性土质区域和土层分布很不均匀的区域域,在对建筑物进行地基建造时还应对地基进行加固或者采取桩基的施工手段取桩基的施工手段,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建筑物基础和建筑物上部结构的抗震性上部结构的抗震性。
2.3重视建筑平面布置的规则性
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建造的建筑物在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当中的安全系数是很高的当中的安全系数是很高的。就当前建筑平面布置来讲建筑的平面布置是符合抗震概念设计原理的平面布置是符合抗震概念设计原理的,设计方案不符合设计要求就不能够被审核通过要求就不能够被审核通过。抗震方案设计是一项要求非常高的工作的工作,不仅要严格按照抗震设计规范要求进行,对于不规则平面和出现竖向不规则情况进行空间模型计算还要对其他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对称性是我国建筑物的显著特征对称性是我国建筑物的显著特征,建筑物的对称性对于建筑物抗震设计来讲非常重要建筑物抗震设计来讲非常重要。当地震发生时设计遵循对称原则的建筑物可以将地震产生的冲击力转移到建筑物两端原则的建筑物可以将地震产生的冲击力转移到建筑物两端,让建筑物两端的抗震设防装置发挥出抗震作用让建筑物两端的抗震设防装置发挥出抗震作用,不难看出,建筑物的对称性能够很好的分散地震产生的冲击力筑物的对称性能够很好的分散地震产生的冲击力。所以在对建筑物抗震设计时务必要保证建筑物的对称性合理保证将建筑物的对称性落实到实践当中筑物的对称性落实到实践当中。
2.4建筑抗震的加固
工程抗震设计要求是建筑物地基抗震设计工作进行的前提提,因此相关人员务必要做好抗震设计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做好对建筑物关键部位的抗震装置安装工作好对建筑物关键部位的抗震装置安装工作。另外,对竣工后的建筑物进行抗震加固时的建筑物进行抗震加固时,应采用加设阻尼的方法,对建筑物的结构重新设置消能减震装置的结构重新设置消能减震装置。消能减震装置不仅可以在建筑的上部结构当中使用也可以在建筑物的各个部位使用以在建筑物的各个部位使用,在建筑物的隔震夹层当中也可以使用以使用,所以消能减震装置在高层建筑结构和钢结构当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需要注意的事项
要想设计出抗震性能较高的房屋建筑要想设计出抗震性能较高的房屋建筑,相关人员在建筑实际设计时首先要做好以下几点实际设计时首先要做好以下几点:(1)务必要保证建筑物在布局设计上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务必要保证建筑物在布局设计上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保证主要受力物所处的受力点在同一个水平面上保证主要受力物所处的受力点在同一个水平面上,保证受力物能够承受住来自地表的压力物能够承受住来自地表的压力,从而削减地震冲力对建筑物的影响的影响。(2)建立一个完善的抗震体系建立一个完善的抗震体系,在建筑物当中设计抗震防线线,以此来消减地震所产生的压力。另外,在进行抗震防线设计时要根据地震的不同等级来设计计时要根据地震的不同等级来设计,在地震发生时人们就可以依仗防线来保障自身的安全了以依仗防线来保障自身的安全了。(3)在对建筑物的房梁在对建筑物的房梁、墙体和房柱等节点部分采取对应的抗震等级设计时应根据地震的等级不同来进行设计的抗震等级设计时应根据地震的等级不同来进行设计,以此来确保建筑物内部混凝土的钢筋结构不会在地震的冲击下受到严重的影响到严重的影响。
4结语
综上所述综上所述,进一步加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研究和讨论,对于房屋建筑抗震来讲意义重大对于房屋建筑抗震来讲意义重大;就我国建筑抗震结构的设计与发展来讲虽然进步很大计与发展来讲虽然进步很大,但是仍有许多不足之处,还需要相关人员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当中进步的完善和提高相关人员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当中进步的完善和提高,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和设计原则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按照规范要求和设计原则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当中的抗震功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地震当中的抗震功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黄鹤.关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若干问题分析[J].低碳世界,20152015(35).
[2]杨甲奇.关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门窗,20142014(2).
[3]方小丹,魏琏.关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若干问题的讨论[J].建筑结构学报,,2011(12).
建筑物的抗震设计篇6
【关键词】建筑;结构性能;抗震设计
新时期建筑行业发展面临了一个新的环境,国内建筑行业质量标准进一步提高,抗震设计是建筑工程规划的重点。目前,建筑行业的抗震理念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考虑到这以目标,企业在抗震设计方案上进行了更新,不仅结合了建筑物实际结构的要求展开设计,也从未来区域地质环境的变化提供了多样性的抗震方案,这样才能维持建筑物结构的牢固性。
1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念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改善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在提升其使用功能的同时降低风险的发生率。先进设计理念提出后,建筑行业的改革发展有了新方向,做好项目工程规划是企业首要考虑的问题。抗震设计的目的是保证建筑物的结构与非结构的细部构造设计,对原先设计的方案不断优化调整,以此完善不同的结构组合形式。近年来,国外先进的设计思想在国内得到推广,许多国外建筑师对抗震设计提出了新的理解,具体包括:建筑物整体结构的设计;建筑物性能水平,性能目标的合理确定;结构概念设计以及细部抗震构造措施;真实可靠的设计方案,对后期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性。
2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2.1水准方面
地震设防水准是抗震设计的第一个标准,要求设计人员能够结合外在环境的变化而设置水位参数值,以保证建筑物结构能够按照预期的状态竣工。地震设防水位的主要作用是调整建筑物的结构特点,以此完善不同构件的组合模式,从而增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通俗的讲,抗震设计的水位可以为工程方案的建设提供参考,地震设防水准直接关乎结构的抗震能力。早期受到各方面条件限制,国内抗震设计的思想为“小震”、“中震”和“大震”三级设防水准,经过长期施工发现这种模式已适应不了现实情况。国外科学技术相对发达,对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提出了“常遇”、“偶遇”、“少遇”、“罕遇”的四级设防水准,此种模式不仅保护了建筑物结构的性能,也对原始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改进,从而保证了建筑结构的有效性。
2.2性能方面
良好的建筑性能不仅决定了项目实施的经济价值,也关系着后期使用的寿命长短。抗震设计中限定的建筑物性能应结合图纸要求,并且对抗震能力进行详细地划分,应符合:(1)完备性。一般情况下,抗震性能应符合最基本的建筑使用要求,并且性能水平要包括从保证生命安全到防止倒塌不同阶段的量化指标;(2)适用性。设计人员采用的性能指标必须与抗震要求一直,同时考虑到建筑物内外结构的一致性,避免其它因素对建筑物产生的不利影响;(3)梯度性。层次分明也是抗震设计需要注意的内容,不同建筑物选择的抗震等级也不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建筑物正常使用的要求。
2.3目标方面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过程中要明确此次设计的目的,这样才能引导人员正确的规划项目,以免建筑结构受损影响到其安全使用的性能。由于缺乏先进理论的指导,传统建筑设计中未对抗震设计目标进行详细地划分,对结构性能的限定不准确。这种破坏状态包含结构体系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和整体性等功能。破坏状态的水平定得太高,导致建筑物内外结构发生变化,并且工程维修次数增多而造成费用上升;破坏状态的水平取得太低,尽管可以明显减小项目的造价,但在后期使用及日常管护中会出现多种问题。从多个角度考虑,抗震设计的目标应坚持“投资―效益”准则,从未来建筑行业发展趋势看,应保持建筑物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并且在投资阶段对设计方案详细地审核,以免造成总成本投资上升。
3基于结构性能抗震的设计方法
3.1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要结合业主的具体要求,从建筑物的实际应用性能考虑问题,尽可能最多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如:设计阶段要对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及外部设置加以控制,选择恰当的建筑结构完成改造。在场地选择中要综合考虑多方面问题,如:把握建筑体型,利用结构的延性,设置多道防线等,这样才能满足基本构件的运用要求。
3.2计算设计
工程数据是建筑设计的重要参考,除了原始勘测数据外,还应利用公式完成相关参数的运算。若设计时选择的参数标准不一致,其对结构的承载力、变形等要求又常有不同。因此,在进行性能设计时,需要反复验算和修改设计,直到满足预定的设防目标。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目前主要有基于承载力的,基于位移的,基于能量的,基于损伤指数的,基于可靠度的等方法。直接基于位移进行抗震设计,即采用结构位移作为结构性能指标。与传统设计方法相比,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设计过程。主要的不同是,这种设计思路是直接以目标位移作为设计变量(目标位移的确定可以根据不同的性能要求确定,如考虑适用性或安全性)。通过设计位移谱得出在此位移时的结构有效周期,进一步得出结构的有效刚度,求出此时结构的基底剪力,进行结构分析,并且进行具体配筋设计。经过这些环节的处理,建筑物抗震设计的性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从而提高了建筑物结构的牢固性能。
3.3性能评估
为了验证设计方案是否实用,最后要好设置验证环节,对各项数据结果进行统一核查。力时程分析方法是比较常用的一种,其对基于性能的设计结果可作出标准的判别,时程分析中采用的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的峰值,按基于位移的方法与弹塑性时程分析法所得的基底剪力相等的原则来确定。
4结论
总之,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建筑物结构形式不断涌现。设计人员在规划工程项目时应重点考虑抗震性能,从建筑结构、材料搭配、性能评估等方面合理安排计划,以确保建筑物抗震性能符合建筑行业标准的规定。
参考文献
[1]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2]马宏旺,吕西林.建筑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几个问题[J].同济大学学报,2002,30(12):1429-1434.
[3]梁兴文,黄雅捷,杨其伟.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5,38(9):53-60.
建筑物的抗震设计篇7
1地震与建筑结构概述
1.1我国地震设计规范
我国针对建筑物在抗震方面的设计已经得到逐步改善,2001年,我国颁布了《抗震设计规范》[2],该规范不仅汲取了我国所发生的多次大型地震的经验教训,而且对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相关设计方案,极大的提高了我国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从而有效的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抗震设计规范》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建筑结构抗震迈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1.2地震与建筑结构关系
地震区建筑物结构直接决定着其抗震能力,如果建筑物抗震能力较强,在经过地震灾害之后,相应的损失也会减小,反之,将会给人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和困难。根据以往的案例可以发现,在建筑结构设计当中融入抗震的设计,能够有效抵抗地震所带来的巨大振动,如果没有进行相应的抗震设计,建筑物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全部倒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人民的生命安全[3]。所以,必须在地震区将抗震作为建筑结构设计的重点内容,并在实际施工当中进行应用和实施,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将抗震设计作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保障。
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问题
2.1抗震场地的选择问题
要想使建筑物在地震后造成的损害最小,就必须对抗震场地进行合理的选择。首先,必须对建筑物的地基进行选择,这主要是由于地震是由地壳向地面发出的振动,地基是否牢固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质量和抗震性,所以,在进行地基的选择时,应避开一些对于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方,选择一些有利于建筑抗震的地段。其次,应选择一些土地坚硬、地质元素分布均匀的地段[4],这主要是由于地震是一种地壳的变动,如果土地不够坚硬,地质元素分布不均匀,就会在地震时产生极大的变化,稳定性不高,给建筑物带来严重的破坏,反之,则会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最大程度上减少由于地震对建筑物带来的破坏。最后,尽量避免一些可能会发生泥石流、滑坡、地裂的地段进行建筑施工,地表的稳定性高也是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
2.2建筑物平面布置规则问题
从理论方面来说,建筑物如果按照规则进行建筑,就会大大提高其安全系数,这是由于规则建筑符合抗震设计的要求,如果没有任何建筑规则的设计方案,也是无法通过审核程序的。在《抗震设计规范》当中,明确指出建筑物抗震设计必须符合相关的计算模式,如果出现不规则建筑,则可视为不合格建筑。一般情况下,建筑物的主体抗侧力规则一般包含四个方面:第一,其结构应该沿着竖向构成一个断面,并且保证断面之间的变化十分均匀,不要出现任何突然变化的情况;第二,由于建筑物主体抗侧力存在两个主轴,所以要确保两个主轴之间的方向应该比较接近,尤其是在变形和刚度方面的距离方面;第三,在平面布置当中,必须保证建筑物周边结构能够和中心互相协调,刚度均匀,从而确保主体结构有较大的活动空间,这样,一旦在地震发生时,较大的震动并不会对主体结构造成太大的损害;第四,平面布置必须要将主轴和刚度之间保持分布均匀,才能有效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2.3抗震结构体系选择问题
众所周知,在建筑结构抗震能力设计当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是对抗震结构体系的选择,不仅要求抗震结构体系具有较强的安全性,也应适度考虑其经济性。一般来说,建筑结构设计大致分为三个:第一,合适的抗震体系应该保证建筑物组成部分受到震动损害之后,其整体的抗震能力并不会受到影响,所以,这就要求抗震设计当中使用内力重分布[4],才能保证地震中部分受到损害无法工作之后,其余部分能够将全部重力进行承担,确保建筑整体的稳定性;第二,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必须十分高,但在保证承载能力的同时还应该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这时我们可以依据当前混凝土型号方面的技术手段,将其打造成一个具有良好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能力,更好的起到抗震效果;第三,现代式建筑结构要想具备良好的抗震能力,其刚度和强度必须进行合理分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由于地震所导致的建筑物局部变化,并且针对于框架方面的设计必须注意节点的问题,必须要确保节点不被破坏,才能极大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3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建议
3.1依据抗震等级优化抗震设计
我们知道,在进行建筑物结构抗震设计时,必须要参照地震的等级情况,才能针对性的对建筑的地基、梁柱、墙体等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确保建筑物能够在地震发生时,从至少三个方面对建筑物进行保护。主要包括对建筑物节点的有效控制,增强墙柱梁板的刚性和强度,并且设计师应该将梁柱的界面进行精确的计算,从而将其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尺寸范围之内,最后,对于钢筋方面的要求是承载能力,保证钢筋在较大震动状态下仍然能够发挥强大的支撑能力。
3.2对地震力的吸收和传递进行合理设计
在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时,必须着重重视建筑物对地震力的吸收和传递作用,这样才能有效分解地震所带来的破坏力。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应将建筑物的墙柱梁板轴控制在同一个平面当中,这样能够保证建筑物自身形成一个具有双向抗震的结构模式,一旦发生地震时,建筑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会将这个破坏力进行传递,并逐渐吸收,最大程度上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3.3抗震防线的多个设计
从正常建筑物的建筑设计来看,最多只会有一个抗震防线,但是针对于建筑物抗震设计来看,存在多个抗震防线,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从实际地震当中可以看出,多个抗震防线能够起到更好的抗震效果,在时间较久、危害性较大的地震当中,一旦建筑物的第一道抗震防线被破坏后,建筑物的第二道抗震防线就会起到抗震的作用,以此类推,从而极大的增加了建筑物在地震当中的防御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不同的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地质,在抗震防线的设计中应当针对当地的地质特点进行设计,才能使抗震防线在地震发生时发挥其真正应有的价值。
3.4建筑物抗震标准的设计
由于各个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存在较大不同,其地震强度也会有所不同,在一些地震频发的地区,如我国四川地区,经常发生一些或大或小的地震,所以,对于这些地区的建筑物抗震设计的要求就相对较高。在抗震设计考虑到多种因素之后,要在最终保证建筑的抗震水平达到规定的标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市场上出现了多种新型的抗震材料和技术手段,所以,合理的应用这些新材料、新技术,也是提高建筑物抗震标准的重要设计内容。
4结语
在原有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础上,合理的选择施工地点,并不断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等级和抗震标准,进行多个抗震防线的设计,确保地震过程中能够对其所带来的破坏力进行合理的吸收和传递,才能确保建筑的安全性,最终实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目的。
作者:段耀美 邓南沙 单位:太原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
参考文献:
[1]李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若干问题研究探讨[J].民营科技,2014(1):175.
[2]杨甲奇.关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门窗,2014(2):99.
[3]陈晓蕾.对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思考[J].建筑•建材•装饰,2014(19):39-40.
[4]石文博.对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若干思考[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4(12):153-154.
建筑物的抗震设计篇8
关键词:超限高层 建筑工程 抗震设计 问题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1引文
当今社会,城市在发展,高层建筑也成为衡量城市发展的主要指标。在高层建筑上,建筑物的高度不断增加,设计结构也越来越有要求,尤其是针对超限高层建筑上,也提到了抗震设计的必要性。对于超限高层建筑来说,确保抗震设计的完成是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性,也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直接利益,更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最终成果。所以,加强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是很重要的,这对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来说有重要的战略含义。
2分析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必要性
21世纪之后,中国的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和改革中走上了高速发展之路,也与国际市场融为一体,当今世界有一些国家与我国开始了商务交流。在当前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有了超快的进步。不少行业也拿出很多资金用来完善基础建设,不少的大型高层建筑结构不断出现,这些建筑形状千变万化,这里面也包括不少超限高层建筑,它的出现更好的实现人们对空间的充分利用【1】。不过对于这些形状奇特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来说,它们在结构方面也超出了我国在建筑工程上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这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需求。当前在超限高层建筑的设防要求上是有规定的,这也是为了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得到更好的保障。不过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不少城市开始崛起,很多经济发达的城市容纳愈来愈多的人口和社会资源。再加上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地震,比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都带来了一定的人员伤亡,影响了经济发展,而且地震对建筑的破坏程度也是非常大的,地震的出现对建筑物及市民的生命造成很大的威胁,也给我们带来惨痛的教训。所以,要重视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当前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出现的缺陷,要意识到抗震设计在超限高层建筑工程设计及施工当中的必要性,才能够更好的加强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措施分析,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
3超限高层建筑的特点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是指在高度和结构上超过了国家规定的适用高度及规定范围,它的建筑造成奇特不规范。当今社会城市发展越来越快,出现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量也越大,很多高层建筑的外形较复杂、奇特,目前在我国不少地区也出现了一些标志性高层建筑,比如深圳地王大厦(81层,325m)、上海金茂大厦(91层,420m)、广州中信大厦(80层,320m)等等。超限高层建筑结构主要分析点在平面、竖向不规则、抗风及高位转换等问题【2】。
4 抗震设计的基本构思和分析总结
目前,各国在抗震设计上,都符合“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要求,这个要求也被称为当前解决地震作用下建筑高度不确定的最好方法,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设计要求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像在西方国家,也有不少现代化城市,由于很多建筑物都是按照这个抗震标准进行设计,因此在出现一些大型地震的时候,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都有明显的降低,不过这种设计要求主要是为了确保生命安全,虽然在大型地震中不会出现建筑物倒塌,确保了生命安全,但在一些中小地震中也会影响建筑物的基本结构,从而出现更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更多的人希望改善居住环境,所以在建筑物的装修、非结构布局及高新技术装备方面的花费较高,那么造成这样的损失也非常大。
5.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标准
5.1要考虑建筑物的稳定性、承重力和整体的延展性等需求
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性,要确保设计结果达到安全标准,另外对一些薄弱环节针对性加固,采用一些补充方法来提升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度。要重视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全面考虑布局类型,避免建筑物出现纵向负重的出现,确保结构稳定。
5.2在设计中要提高抗震防线的级别
建筑物高标准的抗震系统要由许多延
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范文
本文2023-12-06 11:38:04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4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