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的方式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2-05 11:44:24浏览:757

家校合作的方式

家校合作的方式篇1

关键词 家校合作 价值误区 价值定位

教育是一项整体化的系统工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是实现教育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条件。近年来,随着人们教育观念的不断发展,家校合作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中小学围绕家校合作的内容、途径以及方法等开展了多方面的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益。但同时,受传统知识化教育取向和社会功利化环境的影响,中小学家校合作在角色定位、合作内容和层次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偏颇和误区,影响着家校合作深入有效地开展。对此,有必要深入分析当前家校合作的问题及原因,并探索突破困境的可行性路径和策略。

一、当前中小学家校合作中存在的误区

为了充分发挥家校合作的教育价值,近年来,中小学与家庭之间通过家长会、家校互访、家长委员会、家长开放日及平时的通讯联系等方式积极开展家校合作。然而,当前家校合作虽然在合作频次上有所增加,合作形式也呈现多样化,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家校合作中仍然存在一些误区。

1.角色定位的偏颇

在家校合作中,科学的角色定位是家校顺利合作的前提条件,它直接影响到家校合作的效果。在我国的家校合作中,受知识水平、经济水平及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和家长在角色定位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偏颇之处。从目前家校合作的情况看,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家校合作的发起、组织以及内容的确定都是由教师决定的。家长在家校合作中往往居于被动配合的地位,这些家长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配合或者执行教师的安排,主动找教师会给教师增加负担,甚至觉得自己的行为会给双方关系带来消极影响。根据英国学者埃德温・阿登纳和雪莉・阿登纳的支配群体与哑群体理论,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属于支配与顺从的关系。支配与顺从的关系在家校合作中产生了负面影响,抑制了家长创造性地发挥,造成了家校之间的隔阂,弱化了合作的效果。

2.合作内容的窄化

家校合作是教师和家长共同面对的问题,家校合作能否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在很大层面上取决于家校合作内容的科学化水平,科学的合作内容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但目前来看,受应试教育影响,我国中小学的家校合作内容主要局限在知识的获取和学习成绩的提高这样一个狭窄的范围内。在家校合作中,“家长与教师的谈话、讨论大多只限于其子女的教育问题(通常是学习和纪律问题),而与其他内容无关”。讨论的纪律问题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听从教师的学习安排。据有关资料显示,在以“您与教师(家长)交流时,在大多数情况下比较关注学生发展的哪几方面内容”问题进行访谈中,92.5%的教师与96.2%家长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其次是品德和心理两个方面例。这是一种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忽视学生个性、意志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培养的畸形化合作。这种畸形化的合作内容很容易造成学生的畸形化发展,使学生成为马尔库塞所说的单向度的人。

3.合作层次的肤浅化

家校合作的活动多种多样,有的是基于简单的信息交换与沟通的低层次合作活动,有的是共同管理与决策的高层次合作活动。西方国家的家校合作形式多以家长深入参与校内活动为主,即家长参与学校日常事务的运作,如到学校从事义务工作、协助学校开展活动以及参与决策等,主要属于较高层次的合作。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大部分家校合作活动仍处在了解情况等较低的层次上。这种低层次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家校合作的形式看,家校合作主要采用电话联系、访问学校等形式。在这种形式的活动中,家长往往走马观花,并不能真正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决策中去。二是从家佼合作的内容看,合作主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状况,而对学生知识学习状况的关注又往往局限于作业是否完成和是否正确,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思维发展情况的关照。所以,从整体上看,我国的中小学家校合作还主要是一种低层次的、表面的合作,这种合作相对比较肤浅。

二、家校合作问题的根本原因

造成中小学家校合作误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整体上看,实践做法的偏差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思想J识中的错误。其中,价值定位的偏差是家校合作问题的根本原因。

1.学校教育的知识化取向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相对于庞大人口的教育需求,整体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仍然处于短缺状态。为了竞争有限的教育资源和机会,升学成为学生在校学习的最主要目标,学校教育也逐渐演化为应试教育。

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和家长在家校合作中主要围绕应试来展开,在合作中更多地强调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学生成绩的提高,从而造成家校合作内容的单一和狭隘。这种知识化取向在全国中小学中比较普遍,有调查显示,93.9%的家长和90%的教师认为,家校合作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很重要。这种对知识掌握和学习成绩的过分重视从内容上来说越来越窄,只强调知识本身,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内容被忽略;从知识掌握的层次看,过分强调知识的记忆,知识的实际应用被束之高阁。这种知识化取向反映在家校合作中就使得家校合作的内容越来越窄,合作的层次越来越肤浅。

2.教师与家长合作价值选择的混乱

21世纪是多元化社会,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在这种多元背景下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直接反映在教师和家长的合作过程中,导致教师和家长在家校合作价值的选择方面出现混乱。

一方面,教师为获得某种利益会选择不同的家校合作方式,选择合作方式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对拥有不同家庭资源的家庭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行功利化的选择。教师在组织一些课外考察、参观等活动时,在目的地的选择、交通工具的使用上教师很可能会利用有这方面资源的家长,利用他们的有利条件来开展活动。再者,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不正之风,教师受这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有时会借助家长的人际关系、网络资源等途径来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谋取利益。另一方面,家长在与教师合作的过程中也会进行功利化的选择。家长合作的目的是希望教师能够多关照自己的孩子,给孩子一些特殊的照顾,而不是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和家长都有着多元化的价值取向,而在多样的价值取向中只有一少部分是围绕学生的发展来合作的,合作中存在着的大量非教育、与学生发展无关的东西排挤了合作的空间。这种忽视学生发展的功利化的价值选择取向使得家校合作的层次越来越肤浅,教育效果被弱化。

3.家校合作中育人价值的弱化甚至缺失

育人就是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即对学习者进行知识、能力、个性等方面的教育。但是,目前的家校合作多墓芾硌生学习的角度进行教育,即使是从管理角度进行合作,管理的视角依然偏离了育人功能所强调的对于学生的道德、心理发展等方面的教育。

教师和家长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多是从对学生的迟到、旷课、是否认真完成作业、上课是否认真听讲、上课玩手机等情况进行管理,这种合作更多地考虑如何管理好学生,重视家校合作管理工具的价值,而不是去关注学生在校的心情、学习态度等对学生发展更具持久性和深刻性的内容。这种只抓表面现象而不能改变学生认识、情感等问题的管理合作是很难深入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譬如,针对某农村小学优秀生变成差生问题的管理,教师在与家长进行交流时只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了,只是告知家长以后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时间的监督管理,没有和家长一起去分析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的深层次原因。从这个案例中可以明显发现,家校合作中的育人价值被弱化,而偏离学生全面发展的管理功能越来越突出。

三、走出家校合作价值误区的对策

家校合作的误区有较为明显的表现,产生这些误区的原因也比较集中。我们将从理论认识、价值观念以及实施策略三个维度来探讨。

1.深化家校合作的理论研究。提高认识水平

家校合作虽然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问题,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很深的理性认识或者理论指导,很容易走人误区,进而影响家校合作的进一步发展。从现有资料中发现,我国对于家校合作的理论研究还比较单薄,不深入、不系统,大家对家校合作的认识也比较混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深化家校合作的理论研究,提高人们对家校合作的认识水平。

一方面,进行家校合作的基础理论研究。家校合作研究者要对家校合作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他们可以从社会学、人类学、哲学以及心理学等方面出发,对家校合作的概念、性质、范畴、类型、层次、内容以及合作的意义等进行深入研究,使家校合作的研究能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进行家校合作的应用理论研究。研究者可通过总结经验和实践创新两种途径对家校合作的模型、合作的策略以及合作的路径等具有实践操作性质的内容进行专门研究,建立适合家校合作的典型模式,以此提高家校合作的实践应用水平。比如,可通过研究多种形式的家校合作项目来提高家长在家校合作中的作用和地位,日本的PTA项目已成功地实现家长角色的转化。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应用理论的研究将会为我国的家校合作研究提供一个更加科学的理论框架,提高人们对家校合作的认识水平。

2.加强家校合作主体的教育,优化价值观念

家庭和学校作为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大主体,两者的合作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现如今,学校和家庭越来越重视家校合作,在这方面也做出了大量努力,但是,学校和家庭在家校合作方面仍然存在着价值观念落后、思想认识混浊等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优化甚至转变他们的价值观念。

每个人都须转变观念,作为家校合作主体的学校也须优化自身的教育观念。学校要加强自主学习,提高理论修养和思想认识,在具体方式上可通过自学、参加专门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培训、教师进修、会议交流以及研讨会等形式不断优化自身的教育观念。作为家校合作另一个主体的家庭也应转变教育观念。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化离不开学校的积极引导。学校可通过定期聘请专家对家长进行系统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培训,也可借助家校合作QQ群、博客、家长教育手册等途径进行宣传,也可通过在组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活动给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作为教育观念转化主体的家庭也应加强自我教育。家长应自觉提高思想觉悟,发挥与学校教育积极合作的主动性,发挥家庭教育的主动性。

3.拓宽家校合作的渠道,促进深度合作

目前的家校合作主要是通过家长会、家校通、家访等方式进行,相对来说不够丰富,与一些成熟的家校合作方式相比还不能满足当前深入合作的需要。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拓宽家校合作的渠道,促进家校双方进行更加深入的合作。

家校合作的方式篇2

家校合作教育是一种新型的中小学教育方式,特别是在当前新形势下,青少年学生在成长成才的阶段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诸多因素的挑战,单纯性的学校教育显然难以完成这方面的工作,所以需要打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架构科学完善的家校合作体系。在初中语文教学环节中,家校合作同样具有其他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优势。语文教学并不仅仅是课堂教学,而应该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学习形式,通过家校合作的模式,能够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阵地,使得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使得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得到提高。当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家校合作的应用状况仍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急需采取科学全面的措施来保障家校合作的深入开展与有效推进。

初中语文教学中家校合作的应用现状

家校合作是一种新的教育手段,家校合作打通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各自封闭性,连贯了二者之间在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作用,能够真正实现“1+1>2”的教学效果。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这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同样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但受制于多种因素,家校合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并不明朗,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亟需引起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重视。

调查问卷及统计方法。为了全面调查家校合作模式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对100名初中语文教师及100名初中学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针对教师部分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教师与家长的联系频率;教师家访的次数;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内容;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方式;教师的合作意愿等。针对学生家长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家长与教师的合作方式;家长到校的次数;家长对孩子语文学习的了解程度等。其中,发放教师问卷100份,有效调查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发放家长的调查问卷100份,有效调查问卷90份,有效回收率为90%。

针对教师的调查分析。教师和家长一般通过电话联系,现阶段逐渐以微信群联系为主。而单独联系的次数相对较少。调查发现将家访机制化、常态化的教师只占到所调查教师的5%。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的内容,主要是学生的语文成绩,这部分占90%,其次为学生的思想动态,占比7%。剩余3%为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在“教师的合作意愿”的调查中,60%的教师存在合作的意愿,并且试图通过多种方式来与家长取得合作。其中一名教师表示,她经常性地通过微信询问学生在家庭中的语文学习状况,包括是否在休息日读一小时书,是否会通过互联网等方式来搜索语文资料等等。30%的教师的合作意愿比较低,在他们看来,家长总以工作忙碌为借口来搪塞合作。10%的教师几乎没有合作的意愿,在这部分人看来,教师也是人,教师也有家庭生活。一个语文教师可能要兼任多个班的语文课程,在教学压力下,几乎无暇进行家校合作,主动询问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更是少之又少。

针对家长的调查分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家校合作,家长是非常关键性的因素,只有家长有意愿参与到家校合作中,主动性地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深化家校合作的水平,才能不断扩大家校合作的成果。但通过调查问卷,可以发现在家校合作中,家长的合作意愿普遍比较低,家长的合作多为被动性的合作。在“每学期到校次数超过10次(除家长会)”的调查项目中,仅有15名家长经常到校拜访语文教师,了解孩子在班级内的成长情况。另外,受访家长还有几乎没有到校的情况出现,这些家长所占受访家长的9%。他们几乎没有到校的理由比较统一,双职工家庭,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孩子的学习。关于“家长与教师的沟通渠道”的调查中,95%的家长表示,主要通过电话联系、微信联系等方式来进行,其中微信联系所占比例较大。家长认为,微信联系相对便捷,也无需考虑教师是否上课,在信息交流上具有延时性,能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关于“是否沟通孩子的语文素养及语文应用能力”的调查结果显示,80%的家长自认为自身的语文素养偏低,或者文化水平不高,对于孩子现阶段的语文课程并不了解,也无法就孩子的语文能力进行辅导等。只有20%的家长表示,他们会与教师进行沟通,并在家庭教育中扮演辅助的角色,来及时检查孩子的语文知识。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家校合作的有效构建

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家校合作具有深远的意义。但由于学校、家庭乃至语文科目等诸多因素的存在,使得家校合作的水平整体偏低。为提升家校合作的水平,必须科学全面地构建家校合作的新模式,不断提升家校合作的整体水平与质量。

以学校为主导,寻求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家校合作的模式,应该以学校为主导,力图寻求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家校合作的水平,才能真正拓展家校合作的平台。初中语文教学是一项素质教学工作,语文课程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涵,不仅仅是教材中的文章,还包括生活中的诸多元素。如家庭中挂的一幅画,一段诗朗诵,一首题词等等,都包含着丰富的语文元素。在家校合作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服务性的角色,指导家长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家校合作的主要领域和范畴,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家长的认知。同时,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计划及教学决策环节中,教师应该引导家长的参与,将单纯性的公布成绩的家长会调整为家长参与决策的教学决策会,引导家长真正参与到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来。此外,教师还应该做好家访工作,了解每一个家庭的实际状况,在家校合作中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明确自身定位,更好地参与到语文教学环节中。作为学生家长,他们有权利,也有义务参与到学校教学工作中,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现状,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了解学生的成长情况。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深入地推进家校合作,家长应该明确自身的权利,重视自身的权利,转变观念,加强自身的学习,积极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在闲暇时间勤与教师沟通,了解当前语文教学的内容,并主动性地在家庭教育中,扮演服务型的角色,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积极运用到社会实践中。比如家长可以与教师进行沟通,在教师节这天,引导学生详细的记叙一位老师。家长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应该予以指导和规范。同时,家长还应该扩大与教师的沟通方式,教师可能因为教学工作的繁忙,无暇进行常态化的家访等工作。家长可以主动寻求教师,并为教师提供学生在家庭教育中的一些语文信息和语文资源,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

构建完善的制度,保障家校合作的深入推进。初中语文教育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Z文应用能力。在家校合作中,应该构建完善的制度,保障家校合作的深入推进。一方面,在家校合作中家长的权利应该通过法律予以保障和支持。在法律中应该明确规定“家长参与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组织架构、权利责任、经费保障等,并且要确保有效运作。”另一方面,在家校合作中,还应该完善家校合作的组织体系的构建。家校合作应该独立存在,独立运行,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因此,在家校合作中,应该通过合理有序的组织体系来保障家校合作的真正推进。

家校合作的方式篇3

发现二 家校合作存在合作意向不一致,合作内容浮于表面,合作方式流于形式,合作效果不尽如人意的问题。

发现三 家校合作过程单向发展,学校逐渐变成家校合作的主导者和指挥者,家长逐渐变成家校合作的配合者和服从者,家校合作逐渐变异为支配与服务的关系。

发现四 家校合作的制度设计先天不足,专业服务人员缺少,针对家校合作双方的专业服务匮乏。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随着生本观念的深入,教育外延的扩张,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学校必须和家庭联手、协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但由于受到初中公办学校办学理念、制度设计、实施过程、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等因素制约,家校合作一直在困境中徘徊。一方面是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僭越,家庭教育沦为学校教育的附庸,丧失了家庭教育自身的价值与意义;另一方面,家庭教育干扰学校教育,导致学校教育被动迎合,丧失了学校教育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家校合作应如何突破困境,即独立又融合,真正促进学生发展,成为家校合作新的历史命题。本文就初中公办学校家校合作的现状展开专题调查,探索加强改进公办学校家校合作的有效路径。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2012年4月,调研组在本区内七所公办中学随机选取八年级30%的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570份。问卷由调查组发给学生家长独立完成,统一回收后由调查组进行统计分析。问卷采用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心理与学习评价中心编制的家校合作问卷,共包括六个部分,涉及家长对家校合作目的的认识、家校合作的整体情况、家长参与学校教育过程中的角色等,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B·A·Cyxomjnhcknn)认为:“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的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能发生分歧。”[1]这是对家校合作最好的诠释,而本调研结果所呈现的家校合作状况远没有达到这一理想境界。

(一)家校双方对家校合作的认识不清晰

家校合作本意是集聚双方力量,为孩子的健康发展出力,而调查结果发现,家长不能正确认识家校合作的目的和作用,被动服从者居多。仅有两成家长认为家校合作可以促进自己更多地参与子女的教育,也是学校吸纳社会资源丰富学校教育的有利举措,更是自己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决策的合法途径。而八成家长却认为家校合作只是“解决教育孩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近48.0%的家长认为自己没有主动参与家校合作,家校合作主要就是听从、配合教师和学校的安排而已。

不仅家长不能正确认识家校合作的目的和作用,学校教育者对家校合作的认识也不清晰。他们更多地认为家校合作就是家长配合学校做好教育,认为家长缺乏专业性知识,无法真正参与到学校教育,过多参与还会对学校教育工作造成干扰和阻碍。于是,学校逐渐变成家校合作的主导者和指挥者,家长逐渐变成家校合作的配合者和服从者,家校合作逐渐变异为支配与服务的关系。

(二)家校双方对合作价值存在理解偏差

美国学者大卫·威廉姆斯(David Wiliams)研究发现,家长在学校中渴望扮演不同的角色,其角色范围可从指导孩子或课堂辅助到参加校委会制定学校规章等。[2]另外两位学者兰根布伦纳(M·R·Langenbrunner)和索恩伯格(K·R·Thorn·bury)则把参与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家长角色分为三类:“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作为学校活动自愿参与者,自愿为学校提供无偿服务”“作为学校教育决策参与者”。[3]

调查结果表明,家长基本以“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身份参与家校合作,具体形式有一学期1~2次的家长开放日、学生作品展示、家长会,随机的家校联系薄、电话沟通、个别约见、家访以及参与学校培训、个别咨询学生成长问题。从调查中不难发现,现在家校合作已从最初的家长会发展到多样的形式,但尽管学校在吸引家长参与合作上动足了脑筋,但合作的有效性仍无法得到保障。(见表1)

但深入分析不难发现,这些活动基本由学校组织,家长旁观,双方缺乏深入互动,更多是单向参与。进入初中,专业化程度加深,家长“作为学校活动自愿参与者”自愿为学校制作教具、参与班级活动、课堂观摩的机会大大减少,只有约8%的家长有“作为学校教育决策参与者”的意识。这表明家长在家校合作中还是处于被动局面。学校在家长参与家校合作上往往认为“家长只是简单地推卸责任”,或对学校进行“不成熟的质疑”。面对家长的参与热情,学校基本采取“推”和“拖”的方式消极应对,或者就事论事,提什么改进什么,缺乏有效的跟进措施。

(三)家校合作过程呈单向发展,缺乏深入互动

调查发现,家校合作中双方沟通的内容,谈到最多的是学习成绩(86.9%)、品德行为(67.5%)、教育方式和方法(44.0%),双方对孩子的人际关系、心理转变、能力培养等关注很少。常见的家校沟通方式中,沟通的话题主要围绕孩子在学校的不良行为和学习表现。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身体迅速发育,心理变化很大,亲子沟通和同伴关系都是影响成长的重要因素。初中的家校合作内容,基本围绕学校的工作进行,很少涉及孩子的身体、心理变化,合作内容以学校需要为多,较少涉及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见表2)

家校合作的方式篇4

【关键词】小学家校合作;现状;问题;应对策略

教育是全面的系统工程,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孩子自我教育共同组成,其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家庭教育与学校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以达到更好的教育实效,这已经成为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共识。

一、小学家校合作现状分析

学者刘力由浅入深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形式上的参与”,参与方式有:开放日、家长会、家长联系本等,参与的性质是:单向的,由学校安排,家长处于被动地位。二是“人际的参与”,参与方式有:经常性家访、家长参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参与的性质是:双向交流、互动,交流气氛较为亲切。三是“管理式的参与”,参与方式有:参与决策形成、决策执行和决策监督,参与的性质是: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决策的全过程。

根据这一分类理论推导,目前我校的家校合作方式,以第一种第二种参与居多,整体上来说属于低层次的参与,如定期召开家长会、校园开放日、电话联系等。

二、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学校对家校合作的研究不深入,没有形成理论以指导实践;学校缺乏对家长的引导,家长一直处于配角状态,家长只有倾听、默认和接受批评的义务,发言或者是向学校建言献策的机会很少;学校对各班级家长会等家校合作形式所取得的效果未有专业化、全面化的监管。

教师缺乏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关注的重点往往是学习;针对孩子出现突发事件不能及时与家长取得全面沟通,错过教育家流的最佳时机。

家长参与家校合作活动不积极,除非是学校要求请家长,一般不会主动参加家长会或其他家校合作的形式;积极参加家校合作这部分家长对自身权利与义务认识不明确,学校叫怎么做就这么做;部分家长甚至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我只需要做好孩子的后勤保障。

三、提高小学家校合作实效性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制度建设

加强关于家校合作的相关制度建设,明确学校、教师和家庭三者的职责和义务,使家校合作工作有理有据,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家校合作缺少专业化、规范化的问题。

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两个最重要的环境,只有学校和家庭发挥各自的长处,形成合力,才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最佳的教育环境。

(二)提供教师、家长培训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合作能力。教师要树立合作意识,服务于家长。教师要全面了解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把家长当作是自己的得利合作伙伴。遇到问题要及时与家长交流,多倾听家长的意见,换位思考,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爱,谈话才可以在信任的基础上顺利进行。

加强家长培训,提高家长合作能力。家长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之后,才能够转变观念,才能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进学校教育中来,才能真正成为学校、教师的合作伙伴,才能真正实现家校的和谐发展。

(三)提升能力,保障实效

充分发挥传统合作方式的作用,如家长会。家长会是家校合作中最常使用的,也是家长比较喜欢的交流方式。一次成功的家长会,会让家长和教师都会觉得很有收获。家长会要增加更多的互动,在开会之前,班主任与家长代表确定本次会议主题,教师在介绍完近期孩子学习情况后,家长对关注的话题提问,班主任和教师进行回答。会后,学校、教师、家长都应该及时总结和反思,借以更好地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对教师进行考核

建立对学校和教师参与的评价机制,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充分发挥教师参与家校合作的主动性。

四、结语

本文分析了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促进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机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教育环境,促进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侯娟.谈家校合作的问题与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7,(4).

[2] 周月朗.近年来美国家校合作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4).

[3] 刘力.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功能及方式[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2,(1).

家校合作的方式篇5

在期待宏观政策条件逐渐成熟的同时,作为区域的教研组织通过开展行动研究,针对自然、真实、动态的家校合作的情境,以提高家校合作的质量、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为首要目标,尝试构建了以问题为取向,以项目引领、组团推进为方法的区域家校合作项目的实践研究。项目突出家校合作的可执行和共收益的特点,家校合作的课程、机制、措施、实施途径的方法呈现。家校合作项目即从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两个维度上进行构建,又从家校双向共赢的角度构建,运用项目、组团的资源给学校提供家校合作的实施途径和有效方法。

研究实践的结果表明,项目的运行为全区学校开展家校合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以问题为取向的研究方向在实践中满足了学校解决工作难题的需求、家长教育孩子的难题需求;以项目引领、组团推进的方式作为实践的切入口,满足了学校开展工作和发展的需求。作为下一阶段研究的方向,项目的深入开发还需要进一步考虑不同层次学校在家校合作方面的特殊性和生长性,问题解决的实用性和科学性,资源呈现的多样性、层次性、系统性,以及制度、机制建设的科学性、规范性。

[关键词]合作 家校合作 项目 家校合作项目

一、前言

当今世界各国已普遍认识到,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近年来,美国为着重研究解决公立学校的危机问题,把家校合作作为教育研究和学校改革的主题;英国、德国、法国、芬兰和挪威等欧洲国家,也将家校合作作为教改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家校合作是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

(一)课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多个法律和文件都表现了家校合作的精神,并提出了学校、家庭、社会合作的具体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都强调“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为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受教育提供必要条件。”“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配合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其未成年子女或者被监护人进行教育。学校、教师可以对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各级妇联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

随着中小学对家校合作工作日益增长的需求,随着家校合作工作的广泛开展,学校对家庭教育的质量提出了必然的要求。纵观西方学校家校合作,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相互配合、互相支持的双向活动的家校合作是其关键和前提。

因此,本课题聚焦家校合作双向、多元、互动、共赢的目标,试图在准确把握目前学校家校合作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家校合作的特殊性和存在的问题,联合有关学校在一定范围内推行经过设计的家校合作的项目,以寻求适合学校发展、家长需求的家校合作的行动策略,打造智慧的家校合作模式。

关键词解释:

合作:作为一种社会互动的形式,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群体或组织为达到共同目的自觉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一种互助方式。

家校合作:是指对儿童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儿童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

项目: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预算内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

家校合作项目:是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以及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互动过程中的一种可执行和共收益的形式和方法,是可以成为共享的实施资源。

(二)研究目标

1.了解宝山区家校合作的现状和学校发展的需求,找出目前学校家校合作的现状、学校发展的需求,在各项因素影响下表现出的特点和问题。

2.根据学校家校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梳理能满足家庭教育需求的理论资源、教材资源以及一线教师的经验资源,探索区域特点的家校合作的途径和方法。

3.探索学校、家长热衷的家校合作的内容、形式,提炼出可行的、基层学校可操作的家校合作的行动指南和工作方法。

(三)研究内容

1.目前学校教育中家校合作的具体做法及利弊分析。

2.探索符合现代教育需求的新型的家校合作的项目。

3.探索满足学校需求的家校合作项目的途径、方法。

(四)研究方法

1.试图用数字来说明学校家校合作的现状――调查研究。

在研究的初期,我们试图通过调查研究的方法,用数据来说明目前学校家校合作的现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别编制设计家校合作开展情况校长调查问卷,并于2013年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形成了《宝山区目前学校家校合作工作的现状分析》,从中具体分析目前学校家校合作工作的现状特点和问题。

2.试图形成区域特点的家校合作的指导策略――行动研究。

从家校合作工作的情况来看,大部分中小学都是集中在教师专业能力上、家长委员会的组建、家长资源与学校资源的互补、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因此,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遵循“项目引领、组团推进”的原则,选择了10所学校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证研究:运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实践研究的方法,设计符合我区地域特点的家校合作的内容、方法、途径、形式,构建家校合作的新模式――项目引领、组团推进。

二、研究过程:

(一)调研梳理,确立研究方案,构建家校合作子项目

我们对全区113所中小学校长进行了学校在家校合作方面的调查,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几乎所有的中小学在家校合作的做法中都提到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家长委员会的组设、家长资源的利用以及新媒体技术的运用。

为了使项目研究既能针对我区中小学家校合作的现实问题,又能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发展的需求,我们通过调研分析和梳理,抓住学校、家庭关注的热点问题,将已有在这些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学校的成功做法进行总结,在专家的引领和指导下,提升现有的做法,构建了“我们走在大路上――学校家庭教育指导者专业能力提升和实践研究”、“我们携手同努力――学校家长委员会的建设与功能发挥的实践研究”、“我们同唱一首歌――家长资源在家校合作中的运用与实践研究”、“走出传统谋发展――现展需求的家校合作新趋势的实践研究”4个子项目,确立家校合作项目的研究方向。由10所中小学担任子项目领衔学校,10位教师承担设计子项目的行动研究方案、子项目的实施内容和实施途径,明确区域家校合作项目的研究――项目引领。

(二)骨干先行,组建项目团队,践行家校合作子项目

地域大、学生来源复杂、学校层次不同是我区的实际情况,为了让更多的学校有效实施家校合作的工作,我们将同类问题学校、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的学校组成子项目团队,有项目领衔人带领自己的子项目团队开展行动研究,践行家校合作项目的研究――组团推进。

我们通过领衔人带教,以滚雪球的方式,通过教、培、研一体的教研训练,同伴互助的活动、专题研修的形式,互培和自培相结合,带教学校家庭教育指导者尽快成长。老师将习得的理念和方法再通过案例分析――头脑风暴――体验游戏――提炼感悟――寻求合适的方法,在不断“思索――实践――反思――修整――再实践”的过程中,将家庭教育指导的理念和技能传递给学校的老师、家长,从而践行家校合作子项目的实践研究,丰富家校合作子项目内容和方法。项目领衔人在营造充满生命活力的教研同时,和教师、家长一起成长、一起欢乐,在家校合作实践中少了许多的焦虑和烦恼。并从中领略家校合作的魅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真诚、积极、良性的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和相互补充的教育合作动力和效果,有效促进家校合作项目的开发与研究。

(三)挖掘提炼,深化研究内容,丰富家校合作子项目

家校合作要着力于“确解家长之意,切返家长之需”。针对家校合作的多元需要和发展差异,我们构建了项目引领、组团推进的家校合作项目的行动研究。

为了让更多学校能够积极地行动起来,从学校办学改革和学校整体发展的高度来正视家校合作的独特价值,创新家校合作模式,我们通过撰写学校经验案例,编写经验案例集,交流、研讨、互助活动、分层沙龙,将家校合作的操作方法、操作流程传递给区域各个中小学学校,让更多的学校行动起来,去努力探索适合现代教育需要的、真正意义上的、主动的、积极的家校合作的新局面。

我们还启动了“我的生活我做主――家校合作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我们的服务窗口――家校合作工作体制建设的实践研究”,“高速公路直通车――家校合作体制制度建设的实践研究”,“让我们快乐同行――网络无缝对接的实践研究”4个子项目,丰富家校合作项目的内容,使得家校合作工作充满灵动的气息和丰富的智慧挑战,从而真正改善学校家校合作的被动局面。

三、研究成果

(一)4个子项目的实践研究为区域中小学提供了可操作的行动指南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和运作,“我们走在大路上――学校家庭教育指导者专业能力提升和实践研究”、“我们携手同努力――学校家长委员会的建设与功能发挥的实践研究”、“我们同唱一首歌――家长资源在家校合作中的运用与实践研究”、“走出传统谋发展――现展需求的家校合作新趋势的实践研究”4个子项目,提炼出一套可行的,基层学校可操作的家校合作的运作方式,为基层学校提供行动指南和工作方法。

1.我们走在大路上――学校家庭教育指导者专业能力提升和实践研究

作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者专业能力提升和实践研究的项目团队,通过一年多的运作,在专业知识方面,分享了一批对骨干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成员非常有用的书目,其中更梳理了一批老师们觉得作为家庭教育指导者必看并需要经常拿出来读一读的看家书。

在专业能力方面,尤其是不同教师群体的专业能力培训上形成了丰富的资源。如“80后青年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者团队建设”,根据80后青年教师个性特点,制定80后青年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团队组织的途径,构建使指导团队能够有效、有序运行的章程。

如: 80后青年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团队章程

第一章 总则

团队名称:最炫80风

团队口号:给我们存在的理由 让我们共同改变对教育的追逐与梦想

团队目标:在学习中提升80后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的理论能力,在工作中灵活运用家庭教育的方法,在实践中总结积累家教指导操作经验,在活动中掌握现场家教指导的贯彻能力,有效提高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的能力,使家教指导扎实有效。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一条 组织机构

80后青年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团队由团队负责人与青年教师组成,根据项目建立项目组,由团队负责人根据培训需要聘请指导老师。

第二条 各部门及职责

团队负责人:统筹计划团队发展的方向,组织协调计划和各项活动,带领、凝聚团队发展,成长。

指导教师:指导团队成员学习、实践、研究、开发家庭教育指导内容。

组长:以较强的责任心带领组员共同学习、实践,智慧高效地协调好队员之间的合作关系,完成任务。

第三章 例会制度

第一条 每月召开一次例会,例会不在于多,在于精、实。每次会议落实主题与负责小组,小组负责人轮流担当。要求主题从问题中来,内容准备理论加实际,要求精简、高效。

第二条 半年召开一次总结会议,制定下一阶段的指导和学习内容。年末召开总结会议,总结一年来的成绩,制定下一年度的目标。

第四章 团队精神与纪律

团队精神:合理团队 共同成长

团队纪律:

(1)必须有时间观念,开会准时。有事与当次会议负责人请假。

(2)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善于吸取他人的意见,具备敢于创新的勇气和勇于实践的锐气。

(3)团队成员有良好的合作意识,服从活动安排,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围绕承担的任务目标保质、按时地完成任务。

――泗东小学 周静

再如:“班主任家庭教育课程化的建设”,就是根据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困惑,设计《做“五有”好家长,伴孩子快乐成长》家庭教育指导课教材,编写教案,设计教学方法。教材内容包括从关注孩子需求出发的《面对孩子“心理断乳期”,我们准备好了吗?》、《取得进步如何奖励?》;从倾听孩子心声出发的《把握对孩子说话的技巧》、《家长会后如何做》;从展现教育智慧角度出发的《检查作业的技巧》、《如何给孩子试卷或作业本签名》;从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快乐角度出发的《合理的放松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加油站》、《关注孩子的朋友》;从关心孩子身体健康出发的《吃出健康,吃出聪明》等内容。

2.我们携手同努力――学校家长委员会的建设与功能发挥的实践研究

作为学校家长委员会的建设项目团队,通过一年多的运作,不仅从最基础的人员配上有了新的突破,不再是教师指向而是家长自愿申报;家长会员会的组织上也有了新的尝试,不再是形式主义的走过场组织而是有话语权的家长、教师代表的组织;尤其是家长委员会的功能上发生了质的改变,不再是被动参与学校的各类活动而是主动承担学校的活动,是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更是实施者。

如:宝山区第三中心小学的家长职能部门就是由家长宣讲部、家长活动策划部、家长活动执行部、家长活动宣传部、家校沟通部、家庭教育研究部、校本教材人力资源开发部这样七个部门组成,并通过七步骤来具体实施家委会的功能。

在家委会作用辐射上,通过家长心里成长工作坊,以团体辅导的形式,体验分享的活动,实施家长为会员的培训,再让家长将培训后习得的方法、感悟对班级家长进行二度培训,服务家长、辐射家长。家委会成员也有最初的拷贝不走样到自主研发的亲子活动,再到学校的主题活动,层层深入,不断辐射。

如:“亲子沟通”这一话题给家委会的培训。

心理老师:我们进行的是游戏叫做:我说你撕,大家听清楚了,我说你撕,中间不允许问问题。对折再对折,右上角撕掉两厘米的三角形,再旋转90度,把左下角撕掉。现在大家举起纸头相互看看,做了游戏您有何感受?

家长:老师您明明了同一个命令,为什么我们的呈现的结果是如此的不同呀?

心理老师:是的!大家都发现问题了,那么我们进行第二次我说你撕,这一次,大家可以问问题,我还做示范,做了游戏您有何感受?

家长:做了游戏,我觉得我们经常使用单向的沟通方式,结果听者总是见仁见智,个人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执行,通常都会出现很大的差异。

家长:看来呀,平时我们在与孩子沟通时,需要双向的沟通,而是一味的命令,甚至不许孩子表达,这样的沟通效果不会好。

家长:是呀!我觉得在与孩子沟通时,作为家长的我们要学会俯下身来,多倾听孩子的想法与观点,这样的双向亲子沟通会更加有效。

家长:当然,有时候,即使使用了双向沟通之后,不理解现象依然存在,这时候,我想,就要像刚才老师一样手把手地做示范,家长的示范作用真的很重要!难怪有人说,身教重于言教!

心理老师:大家讲得真好!今天虽然是我给大家培训,但主角不是我,而是就是大家,育子理念来自于大家对于游戏的感悟。

家长:对呀!各位!给家长做讲座我不在行,但是这样的培训形式我可以尝试!问题从家长中来,答案也从家长中来!

家长:好呀!我们先理理思路,备备课,试着回到各自的班级给全体家长们做二次培训!

大场镇小学 蔡素文

在制度建设上,制定了《家长委员会条例》、《家长委员会工作职责》、《家长委员会工作流程》、《家长职能部门工作事项》、《家长委员会规范礼仪》、《家长委员会评优条例》、《家长委员会章程》等相关的制度和章程。

3.我们同唱一首歌――家长资源在家校合作中的运用与实践研究

作为家长资源在家校合作中的建设项目团队,通过一年多的运作,在观念上,改变了传统的家长志愿者仅仅是部分家长为学校服务的想法,倡导家长志愿者是面向全体的家长,让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让他们成为教育的主动参与者。确立服务理念,把服务建立在对家长的指导上,建立在教育资源的给予上,建立在服务的后勤保障和人文关怀上。再方法上,开设了“家长工作室”,学校除了提供场所,还提供相应的服务。在资源上,发挥家长职业所覆盖的网络资源优势,为活动的开展服务,为学生提供接触和丰富教育的物质资源。请家长来学校上课,从家庭、学校最平凡、最需要、最有话可说的“环保”、“礼仪”、“劳动”、“生活”开始。在亲子课程设置上,改变以往那种单向的线性的灌输方式,采用家校共建家教课程的方式,构筑家校教育合作的立交桥和双通道。

如:泗塘新村小学的“帮帮亲子家庭劳动课程”,课程目标――培养责任感、和谐亲子关系、促进家校合作;课程内容――口布折花、豆贴画、立纸浮雕、编织网袋、剪纸等;亲子劳动含义――以孩子为主体,父母为主导,家庭为单位而进行的父母与子女间的一种共同劳动行为。“帮帮”的含义――通过学校对家庭的帮助,家庭与家庭之间的互帮互助,来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帮帮亲子劳动家教指导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实现家校合作、指导家长提升育儿水平的一个良好桥梁。

再如:通河新村第三小学的亲子探究课程,就是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本身就是一大教育资源,又要引导家庭成员多方支持子女的探究活动,奉献出自己及家庭中的各种资源,为子女乃至学生的教育服务。

备注说明:探究课根据家长特长和需求分为两部分:课内探究和校外实践。

通河新村第三小学 陈荣

4.走出传统谋发展――现展需求的家校合作新趋势的实践研究

作为现展需求的家校合作新趋势的实践研究项目团队,通过一年多的运作,探索实践新型家访,网络新媒体技术运用,变革“家长会”等。在家访的变革上,尝试进行游学式,组团式,社区家访等,将传统单一的家访转变为多维、多点互动、多向辐射、多方得益的家访,实现关系转变;将传统的只谈学习的家访转变到关注每一个孩子综合素质培养的家访,实现内容转变;将传统的一对一的物理空间家访转变为拓展到每一个人的心灵空间的家访,实现空间转变。

如:宝林路第三小学的“游学式”家访,就是根据一个个主题,开展的家访,如好习惯的伴我成长;在本地与外地同学的家里,了解年俗,品尝特产――“我和伙伴互拜年”;在租借的“螺蛳壳”里,看看书桌,理理书包――“寻访学习小天地”;在一个个榜样的家里,学做家务,矫正陋习――“自理我也能行”;个性访谈,家长互助――“特别的关爱给特别的你”;快乐出游,资源分享――“都市生活幸福之旅”;家访不仅仅在家里,在摊位边,小店里,去公园,博物馆,家长工作场所,相聚社区,公共绿地,麦当劳,肯德基,聊聊教育,做做游戏――“为了梦想,为了奇迹”等。

在新媒体技术运用上,不仅利用新媒体,建立各类信息群,还利用新媒体开设网络论坛、开设云课堂、进行网络课程学习。新媒体的便捷,实现了家校合作的“无缝”对接;新媒体的广泛,实现了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的共融;新媒体的主动,实现了双向“指导者”的共享;新媒体的有效,实现了学校和家庭平等和互助。

如:大场中心小学的网络少年宫“云”课堂:

课堂中,学生将不用纸笔,而是用ipad、电脑进行学习,学习内容都在电子“课本”中灵活呈现。课堂中,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老师们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不同需求进行指导;家长们随时随地的了解教育资讯,从而形成教育资源生态内循环的庞大系统。“云”课堂为学校、家长、教师、学生创建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有效激发了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实现共享课堂的学习。

(二)家校合作项目的开发与实践研究有效地提高了家校合作的质量

在一年多的家校合作项目研究的过程中,区域家校合作项目的开发与实践研究有效地提高了全区中小学家校合作的质量。学校在家校合作方面的规划和设计,家校合作的掌控能力,家长辐射的影响力,以及个别家庭的家庭教育指导方面都有了长足的提高,其中研究能力也在逐步提升,学校开始尝试用研究的方法了解家庭教育的需要和困惑,设计符合家长需要的家校合作活动,尝试开展一些小课题研究。一年多下来,有1项课题获得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一等奖,1项课题获得“长三角”家庭教育指导论文评奖一等奖;3项课题获得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二等奖,3项课题获得“长三角”家庭教育指导论文评奖二等奖;有5项课题获得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三等奖,6项课题获得“长三角”家庭教育指导论文评奖三等奖;并还有多项课题在心理和德育等条线课题上立项并获奖。

(三)家校合作项目的开发与实践研究有效地满足了学校发展的需求

家校合作项目的开发与实践研究源于学校发展的需要,源于教师、家长的成长需求,以问题为导向的思维方式使学校家校合作逐渐从任务驱动开始向问题驱动转变,从原来被动地接受任务,到现在主动地寻找问题,开展工作。这种工作模式的转变激发了学校开展课题研究的兴趣。一年多来,各中小学根据学校的特点,积极申报区级和市级的条线课题,在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负责的课题研究中就有9所学校申报了相关的课题,在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负责的课题研究中有18所学校申报了相关的课题,还有3所学校申报了德尚的课题。总体来说,家校合作项目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中,项目和项目领衔人在引领团队践行项目实践中都充满着工作热情,对自己也有了主动成长的需求,学校也有了发展的更大需求,因此,项目和项目领衔人都是成长得最快的,项目学校也是收获最大的。家校合作项目的开发与实践研究满足了学校发展的需求,学校的发展得到了家长的认同,学校的办学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家长也是受益的。应该说,家校合作项目的开发与实践研究是多赢的。

(四)家校合作项目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为学校的品牌经营提供了方向

在一年多的家校合作项目的开发与实践研究的过程中,区域各个中小学寻找到了自己学校家校合作的立足点和切入点,学校在家校合作的品牌经营上找到了方向。学校的家校合作项目的开发与实践研究,着力于“确解家长之意,切返家长之需”。针对家校合作的多元需要和发展差异,通过一年多的家校合作项目的实践研究,我们编制了《让家校互动“动”起来――教育转型背景下区域家校合作项目的开发与实践研究》家庭教育指导丛书。

为了让更多学校能够积极地行动起来,从学校办学改革和学校整体发展的高度来正视家校合作的独特价值,创新家校合作模式,我们教研,交流、研讨、互助活动、分层沙龙,将家校合作的操作方法、操作流程传递给区域各个中小学学校,让更多的学校行动起来,去努力探索适合现代教育需要的、真正意义上的、主动的、积极的家校合作的新局面,打造各自的家校合作的品牌经营项目。

四、思考与展望

(一)结论:

课题实践研究的结果表明,家校合作项目的开发与实践研究的运行为全区中小学开展家校合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以问题为取向的研究方向在实践中满足了学校解决工作难题的需求、家长教育孩子的难题需求;以项目引领、组团推进的方式作为实践的切入口,满足了学校开展工作和发展的需求。

在家校合作项目的开发与实践研究的内容上即从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两个维度进行构建,又从家校双向共赢的角度构建,运用项目、组团的资源给学校提供家校合作的实施途径和有效方法是可行的、有实效的。

(二)思考:

家校合作项目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家校合作要从家庭教育指导理念和发展转变,注重发展内涵与形式的统一,推进家校合作的建设;家校合作要从高端化、服务化方向转变,促进家校融合,构建以服务为主的家校合作模式;家校合作要基于以人为本的合作参与型方式转变,充分调动学校、家长、社会参与,形成“多元、双向、互动、共赢”的格局,打造智慧的家校合作模式,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相互配合、互相支持的双向活动的家校合作新局面。

(三)展望:

第一轮的家校合作项目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让我们受益匪浅,也让我们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重新审视了现代意义的家校合作的真正内涵。我们除了要深化第一轮的家校合作项目的实践研究外,还将启动第二轮的家校合作项目的实践研究,并且加大项目开发的力度,组团的力度,推进的力度。在家校合作项目的实施研究上要系统设计整体推进的实施和研究的步骤,着重于制度建设和运行机制建设,让家校合作真正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多个方面;其次,要大胆尝试和开发家校合作的课程建设和教学实施,确保家校合作课程的系统化开发,形成区域家校合作项目的课程品牌;第三,健全和完善家长委员会以及其他形式的家校合作工作机构、体制和制度,激活家长,调动家长的积极性,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增强家校合作的及时性、双向性和实效性,让更多学校能够积极地行动起来,从学校办学改革和学校整体发展的高度来正视家校合作的独特价值,不断深化,不断前进。

课题组成员:周 静 陈 琦 王 靖 吴文清 蔡素文

胡文仪 周 萍 陈 荣 吴愈华 田 泉

家校合作的方式篇6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家校合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3-0113-02

小学班级管理不仅关系着学生素质的提升,更关系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单纯靠学校或教师进行班级管理,已经无法满足当代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已经逐步被人们所认知,家校合作不仅能够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而且能够优化社会与学校教育资源,对学生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家校合作问题

1. 家校合作观念意识不强

首先,在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下,家长的教育观及学校的教育观产生了固化。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作为一切工作的核心目标。在家校合作中,这种“成绩”高于一切的观念,深深地阻碍了家校合作良好作用的发挥,对学生其他成长需要的学习持漠视态度,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受中国传统成才观的思想禁锢。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对中国教育体制的影响较为深远。从中国教育的发展史看,“读书成才”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教育观,而且这种观念由来已久。同时,过于看重“成才”也是众多家长的心灵夙愿。他们将孩子送进学校,就等于将自己的全部希望放在了学校,以求自己的孩子能通过学习谋求未来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这种教育观念的偏执,对社会多元化人才储备的结构无疑是巨大的破坏。

2. 家校合作制度不完善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有一定的规范性、制度性。家校合作也不例外,需要健全的组织与制度的支持。但是,在目前的小学班级管理中,学校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组织体系,即使是存在家校合作的相关组织与制度,也只是摆设,没有实际意义。据相关调查显示,72%的家长与43%的老师都对是否建立过家校合作制度表示不知情。同时,家校合作作为学校日常工作中的一种,应该与其他教学管理共同纳入统一的管理体系。但据资料显示,82%的教师认为自己所在学校并未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对于家长而言,参与小学班级管理的权利有其名无其实,参与权微弱,还是只关注学生的表现与成绩,缺乏与学校的合作精神,沟通交流也没

家校合作的方式范文

家校合作的方式篇1关键词 家校合作 价值误区 价值定位教育是一项整体化的系统工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是实现教育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条件。近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